CN114312009B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12009B CN114312009B CN202111132720.XA CN202111132720A CN114312009B CN 114312009 B CN114312009 B CN 114312009B CN 202111132720 A CN202111132720 A CN 202111132720A CN 114312009 B CN114312009 B CN 1143120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carriage
- valve
- recording head
-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记录装置。记录装置包括滑架、罐、流动通道和阀。滑架包括喷射液体的记录头,所述液体容纳在罐中并且从流动通道供给。流动通道包括(i)连接到罐而不跟随滑架的移动的固定流动通道,(ii)跟随滑架的移动并且从固定流动通道分出并连接到记录头的第一流动通道;以及(iii)跟随滑架的移动并且从固定流动通道分出并连接到记录头的第二流动通道。阀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流动通道中的一个中,限制液体从罐流向记录头,并且允许液体从记录头流向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图像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被配置为通过在安装有记录头的滑架往复运动的同时喷射墨来执行记录的传统记录装置中,通过在滑架改变方向时产生的惯性力而使连结到滑架的墨管中的墨移动。日本特开2010-247401号公报讨论了这样一种配置:其中两个管以形成环形形状的方式沿移动方向连结到记录头的两端,以防止已在管中移动的墨流入记录头而增加记录头中的压力。根据该配置,通过在与记录头相反的管方向上分散由于惯性力引起的管内墨的移动,能够抑制记录头中的压力上升。然而,在日本特开2010-247401号公报中讨论的配置中,如果使滑架高速往复运动以处理高速打印,则记录头中的压力上升会超过喷射口上的弯液面承受压力,可能会导致墨泄漏。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记录装置包括安装在滑架上被配置为喷射液体的记录头,其中滑架被配置为在沿着扫描方向的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往复运动,罐被配置为容纳要供给到记录头的液体,流动通道被配置为将液体从罐供给到记录头,其中流动通道包括(i)连接到罐并被配置为不跟随滑架的移动的固定流动通道,(ii)从固定流动通道分出并连接到安装在滑架上的滑架接头的第一流动通道,第一流动通道被配置为跟随滑架的移动,以及(iii)从固定流动通道分出并连接到安装在滑架上的滑架接头的第二流动通道,第二流动通道被配置为跟随滑架的移动,以及设置在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中的一个中的阀单元,其中阀单元被配置为限制液体从罐流向记录头,并且被配置为允许液体从记录头流向罐,其中阀单元包括:液体通过的阀第一流动通道;以及阀构件,被配置为关闭阀第一流动通道以停止液体通过阀第一流动通道流向记录头而不停止液体流向罐。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各自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意性配置的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滑架及其周边部分的配置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单色墨的流动通道的概念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的内部配置的框图。
图5A至图5D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固定部分接头内部和滑架接头内部简单分支的墨流动通道的示例。
图6是示出包括图5A至图5D所示的墨流动通道的记录装置的记录头中的压力波动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了墨流动通道中的调节阀的布局的示意图。
图8A至图8D是各自示出其上布置有调节阀的墨流动通道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9A和图9B是各自示出包括其上布置有调节阀的墨流动通道的记录装置的记录头中的压力波动的曲线图。
图10A和图10B是各自示出调节阀的外围部分的图。
图11A和图11B各自示出了调节阀的详细配置。
图12是示出包括其上布置有调节阀的墨流动通道的记录装置的记录头中的压力波动的曲线图。
图13A、图13B和图13C各自示出了调节阀的布局的另一个例子。
图14A至图14D是各自示出调节阀布局的比较示例的示意图。
图15A至图15D是各自示出调节阀的优选布局的示意图。
图16A、图16B和图16C是各自示出墨排出操作期间的墨流动通道的示意图。
图17A、图17B和图17C是各自示出墨排出操作期间的墨流动通道的示意图。
图18是示出用于控制墨排出操作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滑架接头的配置的顶部透视图。
图20A和图20B是各自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有调节阀的滑架接头中的流动通道的截面图。
图21A和图21B各自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滑架接头的详细配置。
图22A和图22B是各自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节阀的详细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以下示例性实施例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此外,并非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都是必不可少的。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组件的相对布置、形状等仅仅是示例,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示例性实施例。
装置概要
首先,将参考附图描述用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以下称为记录装置)100的示意性配置。图1A是示出记录装置100的示意性配置的透视图,图1B是记录装置100的俯视图。在图1A和图1B中,箭头X表示记录装置100的前视图中的前后方向(深度方向),“F”对应于前侧,而“B”对应于后侧。箭头Y表示记录装置100的前视图中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L”对应于左侧,而“R”对应于右侧。箭头Z表示记录装置100的上下方向。
记录装置100包括记录单元,记录单元包括记录头2和滑架3。记录头2包括用于喷射墨的喷射口。记录头2安装在滑架3上,滑架3往复运动。滑架3沿Y方向往复运动。在滑架3的可移动范围的一端,布置有主动皮带轮19所连接到的第一滑架电机104。在滑架3的可移动范围内的另一端,布置有主动皮带轮19所连接到的第二滑架电机107。
同步带7悬挂在两个滑架电机104和107之间,并且滑架3安装在同步带7的一部分上。使滑架3移动以通过这些扫描单元进行扫描。因此,由于滑架3由两个滑架电机104和107驱动,因此与滑架3由单个滑架电机驱动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输出,从而即使在滑架3重量较重的情况下也能使滑架3移动以进行高速扫描。
另外,作为用于检测滑架3的位置的位置检测机构,设置有在滑架3的扫描方向(Y方向)上延伸的线性标尺13和安装在滑架3上并读取线性标尺13的编码器传感器14。位置检测机构用于控制滑架3的位置和速度。
滑架3由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12引导和支撑。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12在X方向上彼此分开布置,并由主体框架10支撑。滑架3沿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12延伸的方向(Y方向)往复运动。滑架3朝着图1A和图1B中的L侧执行扫描的方向在下文中被称为“正向”,而滑架3朝着图1A和图1B中的R侧执行扫描的方向被称为“反向”。
在记录装置100中,用作记录介质的卷状片材1放置在设置在记录装置100前侧的片材进给部分中。在片材1夹持在输送辊4和夹送辊9之间的状态下,进给到记录装置100中的片材1被输送到与记录单元(记录头2)相对的位置。输送辊4被旋转驱动,并且夹送辊9跟随输送辊4旋转。
压板6设置在与记录单元(记录头2)相对的位置处,并且在记录介质的背面被支撑在压板6上的状态下,记录头2基于数据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头2在与滑架3一起沿扫描方向(Y方向)移动的同时喷射墨滴,并且在片材1上记录具有预定长度的图像(对应于单波段的图像)(记录操作)。当对应于单波段的图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上时,记录介质由输送单元输送预定量(间歇输送操作)。通过重复单波段图像记录操作和间歇输送操作的串行记录方法,基于图像数据将图像记录在整个记录介质上。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记录头2包括产生热能作为用于喷射墨的能量的单元(例如,加热电阻元件),并且使用用于通过热能引起墨的状态改变(膜沸腾)的方法。通过这种配置,可以实现更高密度、更高精度的图像记录。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不仅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使用热能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利用压电换能器的方法。
图2是示出滑架3及其周边部分的配置的示意性前视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记录装置100的背面上安装有多个墨罐5,这些墨罐包含要提供给记录头2的各种颜色的墨。通过为每种颜色的墨提供的柔性墨管,将墨从每个墨罐5提供给记录头2。图2中所示的可移动管73R和可移动管73L中的每一个是多个墨管的束,并且被配置成随着滑架3的移动而移动。在下文中,可移动管73R和73L也统称为可移动管73。
可移动管73R的一端与滑架3连接,而可移动管73R的另一端与固定至记录装置100的固定部分接头21连接。可移动管73R布置成在Y方向的R侧上弯曲成U形。可移动管73L的一端与滑架3连接,可移动管73L的另一端与固定至记录装置100的固定部分接头21连接。可移动管73L布置成在Y方向的L侧弯曲成U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移动管73R的管束数量、长度、材质等与可移动管73L相同,仅可移动管73R的弯曲方向与可移动管73L的弯曲方向不同。
为了引导可移动管73R和73L随着滑架3的往复运动而变形,记录装置100包括管保持构件78R和管保持构件78L。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管保持构件78R和78L中的每一个都是通过连接多个连杆构件而形成的链节(缆线载体)。每个连杆构件是环形构件,通过其可以插入管,并且相邻的连杆构件绕X方向轴线可旋转地连接在一起。
管保持构件78R和78L均沿Y方向弯曲成U形,并且在改变弯曲部分以跟随滑架3的往复运动的同时变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管保持构件78R和管保持构件78L彼此相似,例如,管保持构件78R的连接的连杆构件的数量与管保持构件78L的连接的连杆构件的数量相同。可移动管73R插入管保持构件78R中,可移动管73L插入管保持构件78L中。
接下来,将描述墨流动通道的配置。图3是表示单色墨的流动通道的概念示意图。固定到记录装置100的储备罐45设置在由用户可拆卸地安装在记录装置100上的每个墨罐5的下方。此外,在墨罐5和储备罐45之间设置有用于从墨罐5向储备罐45供给墨的供墨路径46和用于将来自储备罐45的空气导入墨罐5的空气引入路径47。储备罐45包括用于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部分48,并且向大气开放。
当墨罐5由用户安装在记录装置100上时,墨罐5和储备罐45通过供墨路径46和空气引入路径47连接。由于水头差异,包含在墨罐5中的墨通过供墨路径46供给到储备罐45,并且与所供给墨量相对应的空气量通过空气引入路径47从大气连通部分48引入到墨罐5中。换句话说,容纳在墨罐5中的墨与储备罐45中的空气之间的气液交换使得墨能够被供给到储备罐45。
当储备罐45中的墨液面随着墨被供给到储备罐45而增加时,空气引入路径47的开口47a被密封。因此,停止空气从储备罐45到墨罐5的移动,从而从墨罐5到储备罐45的墨供给也停止。当储备罐45中容纳的墨被消耗以从记录头2喷射墨并且墨液面降低时,通过空气引入路径47将空气引入墨罐5,并且墨自动从墨罐5供给至储备罐45。根据如上所述的供墨方法,储备罐45中的墨液面处于与开口47a基本相同的高度,直到墨罐5中容纳的所有墨被消耗为止。
储备罐45连接到作为固定到记录装置100的固定流动通道的固定管30,并且节流阀50设置在储备罐45和固定管30之间。由于固定管30固定在记录装置100上,因此固定管30不跟随滑架3的移动。节流阀50由节流阀电机49驱动,以关闭和打开储备罐45和记录头2之间的流动通道。
固定管30的另一端连结到固定部分接头21,并且流动通道在固定部分接头21中分支,并且连结到可移动管73R和73L。每个可移动管73R和73L的另一端连接到设置在滑架3上的滑架接头22。由滑架接头22中的可移动管73R和73L形成的各个墨流动通道彼此汇合,并且通过设置在滑架3中的滑架管33将墨供给到记录头2。
以此方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可移动管73R和可移动管73L在两个方向上将墨从墨罐5供给到记录头2。可移动管73R和73L在滑架3的移动方向(Y方向)上从不同方向连接到滑架接头22和记录头2。具体地,可移动管73R和73L形成环形墨流动通道,其针对每种颜色的墨在由Y方向和Z方向(重力方向)限定的YZ平面上延伸。
记录头2包括其中在记录头2的底表面上布置有多个喷射口的喷射口表面34,以及用于去除包含在要供给到喷射口的墨中的异物的过滤器35。在喷射口表面34上,提供喷墨能量产生元件,例如加热器或压电元件,并且通过喷墨方法从喷射口喷射墨滴。喷射口表面34配置在比与大气连通的空气引入路径47的开口47a高的位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喷射口表面34和开口47a(储备罐45中的墨液面)之间的高度差(水头差H)被设定为大约80mm。
由于水头差H,当记录头2充满墨时,记录头2中会施加大约-0.8千帕(kPa)的负压。此外,喷射口表面34上的各个微细的喷射口中的墨形成弯液面,防止空气从喷射口表面34回流到记录头2中。当在记录操作期间从喷射口喷射墨并且记录头2中的墨被消耗时,与消耗的墨量相当的墨量从储备罐45供给到喷射口。这种供墨方法被称为水头差供给方法。
接下来,将描述执行回收操作以维持记录头2的喷射性能的回收单元32的配置。回收单元32设置在Y方向的R侧。回收单元32设有盖31和抽吸泵36。盖31用于密封记录头2的喷射口表面34。抽吸泵36连接到盖31,并在盖31中产生负压。盖31和抽吸泵36构成从记录头2抽吸墨的抽吸单元。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抽吸泵36是管泵。通过驱动抽吸泵电机51而旋转抽吸泵36。
当在喷射口表面34被盖31覆盖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电机51时,在盖31中产生负压,这导致回收单元32从喷射口中强制吸取墨。该抽吸操作使得可以吸出附着在喷射口附近的墨等,从而维持良好的喷射状态。被抽吸泵36抽吸的墨被排出到废墨容器(未示出)。
图4是示出记录装置100的内部配置的框图。控制单元102从主机装置200接收图像数据和针对图像数据的记录指令,并执行记录操作。控制单元102包括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和接口单元,并控制记录装置100的整体操作。处理单元是以中央处理单元(CPU)为代表的处理器,并执行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程序。存储单元是一种存储设备,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只读存储器(ROM),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控制单元102控制基于来自传感器组SR的检测结果驱动输送辊4的输送电机60、第一滑架电机104、第二滑架电机107、记录头2、抽吸泵电机51、节流阀电机49等。传感器组SR包括编码器传感器14。
将描述在具有上述配置的记录操作期间发生的记录头2中的压力波动。当使滑架3往复运动时,通过滑架接头22连结到其上的可移动管73也随着滑架3的移动而移动。在这种配置中,当滑架3改变方向时,惯性力作用在包括可移动管73的墨流动通道中的墨上。
现在将参考图5A至图5D描述墨流动通道在固定部分接头21的内部和滑架接头22的内部简单地分支的示意性示例。图5A至图5D依次示出了滑架3移动的状态。
图5A示出了滑架3减速以在L侧端部处将移动方向从正向改变为反向的状态。图5B示出了滑架3在反向移动之后被加速以朝向R侧移动的状态。如图5A和图5B所示,当滑架3为了在L侧端部反向运动而减速和加速时,可移动管73R中的墨通过惯性力而分散,并移动到可移动管73L和记录头2中。另一方面,当惯性力作用在远离记录头2的方向时,使墨回流到记录头2中的力作用在可移动管73L中的墨上。结果,移动到记录头2中的可移动管73R中的墨量大于移动到可移动管73L中的记录头2中的墨量,使得记录头2中的压力增加。
图5C示出了滑架3减速以在R侧端将移动方向从反向改变为正向的状态。图5D示出了滑架3在反向移动之后被加速以朝向L侧移动的状态。在滑架3以恒定速度沿反向从L侧移动到R侧期间,由于L侧端的加速或减速而增加的记录头2中的压力随着其恢复到对应于水头差的水平而逐渐减小。然而,如图5C和图5D所示,同样,当滑架3为在R侧端的反向运动而减速和加速时,墨由于惯性力而移动,这导致记录头2中的压力再次增加。
具体地,可移动管73L中的墨通过惯性力分散并移动到可移动管73R和记录头2。另一方面,当惯性力作用在远离记录头2的方向时,使墨回流到记录头2中的力作用在可移动管73R中的墨上。结果,移动到记录头2中的可移动管73L中的墨量大于移动到可移动管73R中的记录头2中的墨量,使得记录头2中的压力增加。
在记录操作期间,当滑架3如图5A至图5D所示重复移动时,如图6所示,打印中的记录头2的喷射口表面34上的压力以高于正常水头差(-0.8kPa)的压力水平波动。如果滑架3低速移动,则作用在墨上的惯性力小,因此压力增加值也小。然而,如果为了高速打印而增加滑架3的移动速度,则作用在墨上的惯性力大,因此记录头2中的压力更可能增加。
例如,当滑架3以40英寸/秒(ips)的移动速度移动扫描时,喷射口表面34上的压力以大约0kPA的水平波动。通常,即使当记录头2中的压力由于喷射口上的弯液面承受压力而发生某种程度的波动时,喷射口表面34也经过防水处理以防止墨从喷射口泄漏。因此,即使当压力波动暂时超过0kPa时,记录头2中的压力随后仍恢复为负压,从而防止墨从喷射口泄漏。
然而,当滑架3以70ips的移动速度移动以扫描时,如果记录头2中的压力由于惯性力而增加,则喷射口表面34上的压力以正压状态波动。因此,如果维持正压状态,则喷射口表面34上不能维持墨液弯液面,从而墨被从喷射口推出而发生墨泄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限制墨朝向记录头2的流动且不限制墨的反向流动的调节阀24设置在固定部分接头21和可移动管73L连结在一起的部分处。换言之,调节阀24设置在固定部分接头21附近。调节阀24包括止回阀23和分支流动通道28。止回阀23被配置为关闭流动通道以阻止墨流向记录头2。分支流动通道28连接止回阀23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支流动通道28的直径小于设置有止回阀23的流动通道的直径,并且分支流动通道起到利用压力损失降低墨流量的作用。
将参照图8A至图8D描述其上设置有调节阀24的墨流动通道的示例。图8A至图8D所示的滑架3的状态分别对应于图5A至图5D所示的滑架3的移动状态。图9A和图9B是各自示出由于滑架3在布置有调节阀24的墨流动通道中的移动而导致的喷射口表面34中的压力波动的曲线图。
如图8A和图8B所示,当滑架3在L侧端减速和向反向加速时,记录头2中的墨沿着墨流出到可移动管73L的方向移动。因此,止回阀23不会阻止墨的流动。此外,由于惯性力,可移动管73R中的墨分散并移动到可移动管73L和记录头2中,并且如图9A中的箭头所示,记录头2中的压力增加。
另一方面,如图8C和图8D所示,当滑架3在R侧端向反向减速和加速时,可移动管73L中的墨沿着墨流入记录头2的方向移动。此时,流动通道被止回阀23关闭,使得墨仅通过分支流动通道28移动。但是,分支流动通道28中的压力损失大,因此墨流量减少。因此,由于可移动管73L中的惯性力而流入记录头2的墨量减少。换言之,由于可移动管73R中的惯性力而从记录头2流回可移动管73R的墨量大于由于可移动管73L中的惯性力而流入记录头2的墨量,从而可以降低记录头2中的压力(见图9B)。
可能希望根据记录装置100的最大滑架速度、可移动管73的直径或滑架3的可移动范围的尺寸来适当地调整分支流动通道28的直径。为了大幅降低记录头2中的压力,可以采用通过仅设置止回阀23而不设置分支流动通道28来阻止墨从可移动管73L流入记录头2的配置。
将参照图10A和图10B以及图11A和图11B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调节阀24的配置和操作。图10A是固定部分接头21的截面图,图10B是固定部分接头21的后视透视图。图11A和图11B是各自示出调节阀24的一部分的放大的示意性截面图。
在调节阀24中,包括阀接收部分37的固定部分接头21的一部分和焊接膜27形成墨流动通道(液体流动通道),并且圆形阀片26设置在与阀接收部分37相对的位置处。阀片26被阀盖25推动,以防止阀片26远离阀接收部分37。根据墨的流动,使阀片26与阀接收部分37紧密接触或分离。当使阀片26与阀接收部分37紧密接触时,墨流被阻挡从而形成作为阀构件的止回阀23。
调节阀24设置有分支流动通道28,其直径小于当阀片26与阀接收部分37分离时墨通过的流动通道孔22d的直径。即使在使阀片26与阀接收部分37紧密接触的状态下,墨也可以流过分支流动通道28。但是,由于分支流动通道28的直径较小,因此,当墨流过分支流动通道28时会发生压力损失。结果,与墨通过流动通道孔22d的情况相比,流量显著降低。
图11A示出墨从记录头2流过可移动管73L的状态。当墨从记录头2流过可移动管73L时,阀片26与阀接收部分37分离,并且墨在阀片26和阀接收部分37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流动。
图11B示出墨从可移动管73L流向记录头2的状态。如果墨要流向记录头2,则墨流将阀片26吸引向阀接收部分37,并使阀片26与阀接收部分37紧密接触。因此,墨通过分支流动通道28,而没有通过阀片26和阀接收部分37之间的间隙。利用上述配置,可以控制流量,从而可以减少流向记录头2的墨的流量。
如上所述,根据记录装置100的最大滑架速度、可移动管73的直径或滑架3的可移动范围的尺寸,确定分支流动通道28的直径。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流动通道孔22d的直径为分支流动通道28的直径为/>
图12是示出当设置调节阀24时在记录操作期间记录头2中的压力波动的曲线图。如图12所示,通过在墨流动通道的中间设置调节阀24,使得即使滑架3以70ips的移动速度移动以扫描,也能够将记录头2的喷射口表面34上的压力波动降低至0kPa左右。即使高速操作滑架3时,这种配置也能防止由于记录头2(喷射口)中的弯液面承受压力而导致的墨从喷射口泄漏。
虽然上文使用调节阀24设置在固定部分接头21中的可移动管73L侧的示例描述了本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在调节阀24在限制墨流入记录头2的方向上操作的任何布局中,都可以抑制要添加给墨的压力波动。图13A、图13B和图13C各自示出了调节阀24的布局的另一个例子。
图13A示出了调节阀24设置在固定部分接头21中的可移动管73R侧的示例。图13B示出了调节阀24设置在滑架接头22中的可移动管73L侧的示例。图13C示出了调节阀24设置在滑架接头22中的可移动管73R侧的示例。在这些示例中的任何一个示例中,可以限制从一个方向流向记录头2的墨的流量。因此,如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可以抑制添加到记录头2中的墨的压力波动。
调节阀的布局
接下来,将参考图14A至图14D和图15A至图15D描述调节阀24的期望布局。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在固定部分接头21的可移动管73R侧的流动通道上配置有调节阀24的状态下向流动通道填充墨的比较例。换言之,将描述在用户使用记录装置100之前用墨填充流动通道和记录头2的初始填充操作。
为了用墨填充从墨罐5到记录头2的墨流动通道,在记录头2的喷射口表面34被盖31密封的状态下,首先关闭节流阀50,并且通过抽吸泵36持续预定时段抽吸墨。之后,通过打开节流阀50,重复执行用于在从节流阀50到抽吸泵36的墨流动通道中充入负压来填充(抽吸)墨的阀关闭和抽吸操作。
在阀关闭和抽吸操作中,如图14C所示,在设置有调节阀24的可移动管73R侧上的墨填充操作通过具有较小管径的分支流动通道28来执行,这导致墨填充速度下降。具体而言,分支流动通道28的较小的管径产生流动通道阻力,在可移动管73L侧的流动通道与可移动管73R侧的流动通道之间产生压力损失差。因此,如图14D所示,与可移动管73L相比,可移动管73R侧的墨填充操作有延迟。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3C所示,调节阀24设置在滑架接头22中的可移动管73R侧的流动通道上。图15A至图15D各自示出在调节阀24设置在滑架接头22中的可移动管73R侧的流动通道上的状态下将墨填充到流动通道中的状态。
与图14A至图14D中所示的比较例不同的是,调节阀24设置在记录头2的附近。因此,在可移动管73L和可移动管73R之间不产生压力损失差,从而墨基本上均匀地填充到两个可移动管73R和73R的流动通道中,直到滑架接头22附近。因此,与图14A至图14D所示的比较例相比,可以减少直到所有流动通道都充满墨的时间。
在图14A至图14D所示的比较例中,未设置调节阀24的可移动管73L侧的墨填充操作首先完成,另一方面,在设置有调节阀24的可移动管73R侧,流动通道未完全填充墨。此时,通过使用抽吸泵36的抽吸操作,能够从墨填充操作完成的可移动管73L侧的流动通道抽吸和排出多余量的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滑架接头22中的可移动管73R侧设置调节阀24以减少要排出的墨量。
上面使用调节阀24设置在滑架接头22中的可移动管73R侧的配置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同样在调节阀24设置在如图13B所示的可移动管73L侧上的配置中,可以以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减少初始填充操作所需的时间。
排墨操作
接下来,将参照图16A至图18描述用于从填充有墨的记录装置100的墨流动通道排出墨的排出操作。基于在滑架接头22中的可移动管73R侧设置调节阀24的配置来描述图16A至图16C和图17A至图17C的示例。执行墨排出操作,以防止使用中的记录装置100被运送到其他地方(即二次运送)之前,填充的墨泄漏到装置之外。图18是说明用于控制墨排出操作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A是示出当墨流动通道中的墨排出操作开始时记录装置100的状态的示意图。执行墨排出操作,使得在记录头2的喷射口表面34被盖31密封的状态下驱动抽吸泵36,以从喷射口抽吸和排出墨。此时,设置有调节阀24的可移动管73R侧的流动通道的流动通道阻力比未设置调节阀24的可移动管73L侧的流动通道的流动通道阻力大。因此,如图16A所示,墨可以保留在可移动管73R侧的流动通道中。
为解决该问题,如图16B所示,使滑架3从设置有盖31的R侧沿向前方向朝着L侧移动以扫描,并且在步骤S110中,设置有调节阀24的可移动管73R中残留的墨因惯性力而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滑架3以扫描速度VL移动以扫描。
在步骤S120中,使滑架3在L侧端停止预定时段TL。然后,如图16C所示,可移动管73R中的大部分墨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到达可移动管73L侧。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可移动管73R中的墨移动到可移动管73L中所需的时段来设定滑架3在L侧端停止的预定时段TL。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滑架3停止的预定时段TL设定为两分钟。滑架3停止在L侧端的位置也称为缩回位置。
接下来,在步骤S130中,滑架3沿设置盖31的相反方向朝R侧移动,然后停止在记录头2与盖31相对的盖位置,如图17A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假设滑架3以扫描速度VR移动以扫描。
在步骤S140中,记录头2的喷射口表面34被盖31盖住。然后在步骤S150中,抽吸泵36被驱动以从喷射口抽吸墨,从而排出已经移动到未设置调节阀24的可移动管73L中的墨,如图17B和图17C所示。
如果即使在完成图18所示的一系列墨排出操作之后墨仍留在可移动管73R中,则该操作可以重复预定次数。此外,用于将滑架3从缩回位置移动到盖位置的扫描速度VR可以设置为高于用于将滑架3从盖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的扫描速度VL。这使得可以减少用于抽吸已移动到可移动管73L中的墨的时间,从而防止墨由于重力而回流到可移动管73R。
虽然以上基于调节阀24设置在墨罐5和记录头2与环形管连接的系统中的配置示例描述了墨排出操作流程,但是墨排出操作流程也可应用于任何未设置调节阀24的墨流动通道。例如,在墨流动通道的中途设置小直径的流动通道的配置中,与设置调节阀24的情况一样,也会产生压力损失,因此可以限制墨的流量。因此,上述墨排出操作也可以应用于这种配置,从而使得可以从整个墨流动通道有效地排出墨。
如上所述,在发生压力损失的流动通道设置在连接到滑架3的环形墨流动通道中的配置中,使滑架3往复运动,然后执行墨抽吸操作。这使得可以减少具有流动通道阻力差的墨流动通道中的残留墨量。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参照图19至图22B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的调节阀24的结构。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调节阀24设置在滑架接头22中。图19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滑架接头22的配置的顶部透视图。连接部分22a连接到可移动管73R。连接部分22b连接到可移动管73L。连接部分22c连接到滑架管33。这些连接部分22a至22c是为每种颜色的墨设置的。此外,针对滑架接头22中的每个流动通道形成调节阀24。
接下来,将参照20A和图20B和图21A和图21B描述调节阀24的配置。图20A和图20B是各自示出了设置有调节阀24的滑架接头22中的流动通道的截面图。图21A是滑架接头22的后透视图。图21B是示出调节阀24的周边部分的放大图。
滑架接头22中的墨流动通道由滑架接头22和焊接在滑架接头22上的焊接膜27形成。调节阀24设置在墨流动通道的中部。滑架接头22设有圆锥形的阀接收部分37,圆形阀片26设置在与阀接收部分37相对的位置处。墨通过的流动通道孔22d形成在阀接收部分37的中心。阀盖25设置在阀片26下方,并且阀片26被阀盖25的肋推靠在阀接收部分37上。如图21A和图21B所示,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阀接收部分37中,比流动通道孔22d窄的调节阀槽29从流动通道孔22d沿外径方向形成。
图22A和图22B是各自示出图20A和图20B所示的调节阀24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性截面图。图22A示出墨在从可移动管73R朝向记录头2的方向上流动的状态。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一样,如果墨流向记录头2,则墨流使阀片26与阀接收部分37紧密接触。然而,设置在阀接收部分37中的调节阀槽29不与阀片26紧密接触,因此墨流过与调节阀槽29对应的部分。
调节阀槽29设置在流动通道孔22d的记录头2侧,因此墨在通过阀片26下方的部分的同时流向记录头2。这种墨流动导致力作用在阀片26与阀接收部分37更紧密接触的方向上。由于调节阀槽29的直径小于其他流动通道的直径,因此当墨通过调节阀槽29时会发生压力损失,因此流量受到限制。因此,通过设置调节阀槽29来代替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分支流动通道28,可以控制流量,从而可以降低流向记录头2的墨的流量。因此,可以像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抑制记录头2中的压力升高。
图22B示出墨从记录头2向可移动管73R的方向流动的状态。当墨从记录头2流过可移动管73R时,阀片26与阀接收部分37分离,并且墨在阀片26和阀接收部分37之间形成的间隙中流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温度或大气压力的变化,溶解在墨中的气体会在墨流动通道中表现为气泡。气泡更容易被困在较窄的流动通道中,而被困在较窄的流动通道中的气泡在墨流动时会产生阻力,从而阻碍墨的流动。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2A所示,在调节阀24关闭的状态下,气泡A被困在调节阀槽29中。然而,当墨如图22B所示从记录头2流向可移动管73R时,阀片26被向下压并且墨流动通道被扩大,从而允许被困的气泡A流动。
通过如上所述形成诸如调节阀槽29等槽的配置,可以防止气泡被困在调节阀24中,同时限制流向记录头2的墨的流量。因此,能够提供可以抑制记录头2的压力上升的可靠性高的供墨系统。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也可更完整地称为“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利用通过由所述系统或装置的所述计算机例如读出并执行来自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电路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所述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所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压缩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设备以及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此类修改和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9)
1.一种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头,安装在滑架上,被配置为喷射液体,其中滑架被配置为在沿着扫描方向的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往复运动;
罐,被配置为容纳要供给到记录头的液体;
流动通道,被配置为将液体从罐供给到记录头,其中流动通道包括(i)连接到罐并被配置为不跟随滑架的移动的固定流动通道,(ii)从固定流动通道分出并连接到安装在滑架上的滑架接头的第一流动通道,第一流动通道被配置为跟随滑架的移动,以及(iii)从固定流动通道分出并连接到滑架接头的第二流动通道,第二流动通道被配置为跟随滑架的移动;以及
设置在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中的一个中的阀单元,其中阀单元被配置为限制液体从罐流向记录头,并且被配置为允许液体从记录头流向罐,
其中阀单元包括:
液体通过的阀第一流动通道;以及
阀构件,被配置为关闭阀第一流动通道以停止液体通过阀第一流动通道流向记录头而不停止液体流向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阀单元被配置为阻止液体从罐流向记录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阀单元设置在记录头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还包括:接头,其被配置为将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连接到固定流动通道,其中,阀单元设置在接头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阀单元包括:
阀第二流动通道,即使在阀第一流动通道被阀构件关闭的状态下也能流过阀第二流动通道,阀第二流动通道的直径小于阀第一流动通道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阀第二流动通道是设置在阀构件中的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在记录装置被配置为使得液体从罐流向记录头的情况下,槽设置在第一流动通道的记录头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中,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形成在由扫描方向和重力方向限定的平面上延伸的环形流动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
其中,罐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记录装置上的第一罐,以及固定到记录装置并被配置为容纳从第一罐供给的液体的第二罐,以及
其中,固定流动通道连接到第二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66312A JP7566556B2 (ja) | 2020-09-30 | 2020-09-30 | 記録装置 |
JP2020-166312 | 2020-09-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12009A CN114312009A (zh) | 2022-04-12 |
CN114312009B true CN114312009B (zh) | 2023-09-29 |
Family
ID=77951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32720.XA Active CN114312009B (zh) | 2020-09-30 | 2021-09-27 | 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097405A1 (zh) |
EP (1) | EP3978253B1 (zh) |
JP (1) | JP7566556B2 (zh) |
KR (1) | KR20220044120A (zh) |
CN (1) | CN114312009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09653A (ja) * | 1985-11-08 | 1987-05-20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
JP2008055646A (ja) * | 2006-08-29 | 2008-03-13 | Toshiba Tec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記録装置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
CN101209623A (zh) * | 2006-12-28 | 2008-07-02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喷墨记录装置、墨水供给机构以及喷墨记录方法 |
JP2010247401A (ja) * | 2009-04-14 | 2010-11-0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066115A (zh) * | 2008-06-24 | 2011-05-18 | 马斯特满股份有限公司 | 印刷装置 |
CN102642402A (zh) * | 2011-02-21 | 2012-08-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CN103085492A (zh) * | 2011-11-07 | 2013-05-0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以及白色墨水循环方法 |
CN103223774A (zh) * | 2012-01-30 | 2013-07-3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CN106061745A (zh) * | 2014-02-24 | 2016-10-26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06985529A (zh) * | 2016-01-08 | 2017-07-28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头和液体排出方法 |
CN108569033A (zh) * | 2017-03-08 | 2018-09-25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
CN109130522A (zh) * | 2017-06-28 | 2019-01-04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06109A (en) * | 1997-03-03 | 2000-08-22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rinter apparatus for periodic automated connection of ink supply valves with multiple inkjet printheads |
JP3606282B2 (ja) * | 2001-11-12 | 2005-01-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04114411A (ja) | 2002-09-25 | 2004-04-15 | Canon Inc |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
JP2005144954A (ja) * | 2003-11-18 | 2005-06-09 | Toshiba Tec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
US7331664B2 (en) * | 2004-10-29 | 2008-02-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nk delivery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replacing ink |
US20060209140A1 (en) * | 2005-03-15 | 2006-09-21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JP5007644B2 (ja) * | 2007-10-01 | 2012-08-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滴吐出装置 |
WO2011024328A1 (ja) * | 2009-08-31 | 2011-03-03 |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その制御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JP5449296B2 (ja) | 2011-11-01 | 2014-03-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ユニット |
JP6139099B2 (ja) * | 2012-10-30 | 2017-05-31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ユニットの使用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5009412A (ja) | 2013-06-27 | 2015-01-19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
JP6422367B2 (ja) * | 2014-04-30 | 2018-11-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供給方法 |
JP6520170B2 (ja) | 2015-02-09 | 2019-05-2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
JP7040202B2 (ja) | 2018-03-26 | 2022-03-2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ヘッドユニット |
JP7031435B2 (ja) * | 2018-03-29 | 2022-03-0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
2020
- 2020-09-30 JP JP2020166312A patent/JP7566556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9-24 EP EP21198837.3A patent/EP3978253B1/en active Active
- 2021-09-27 CN CN202111132720.XA patent/CN114312009B/zh active Active
- 2021-09-27 KR KR1020210127054A patent/KR20220044120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21-09-28 US US17/488,086 patent/US20220097405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09653A (ja) * | 1985-11-08 | 1987-05-20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
JP2008055646A (ja) * | 2006-08-29 | 2008-03-13 | Toshiba Tec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記録装置のインク供給方法 |
CN101209623A (zh) * | 2006-12-28 | 2008-07-02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喷墨记录装置、墨水供给机构以及喷墨记录方法 |
CN102066115A (zh) * | 2008-06-24 | 2011-05-18 | 马斯特满股份有限公司 | 印刷装置 |
JP2010247401A (ja) * | 2009-04-14 | 2010-11-04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642402A (zh) * | 2011-02-21 | 2012-08-2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CN103085492A (zh) * | 2011-11-07 | 2013-05-0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以及白色墨水循环方法 |
CN103223774A (zh) * | 2012-01-30 | 2013-07-3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CN106061745A (zh) * | 2014-02-24 | 2016-10-26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06985529A (zh) * | 2016-01-08 | 2017-07-28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排出头和液体排出方法 |
CN108569033A (zh) * | 2017-03-08 | 2018-09-25 |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 循环装置及液体喷出装置 |
CN109130522A (zh) * | 2017-06-28 | 2019-01-04 | 佳能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097405A1 (en) | 2022-03-31 |
KR20220044120A (ko) | 2022-04-06 |
JP2022057857A (ja) | 2022-04-11 |
EP3978253B1 (en) | 2024-07-03 |
EP3978253A1 (en) | 2022-04-06 |
CN114312009A (zh) | 2022-04-12 |
JP7566556B2 (ja) | 2024-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77011B2 (ja) | 液滴噴射装置 | |
CN114179519B (zh) | 喷墨打印设备和储存器 | |
JP6921662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2056248A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180154642A1 (en) | Ink supply system and inkjet printer | |
US11833829B2 (en) |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tank | |
US10843480B2 (en) |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 |
JP6214356B2 (ja) | 撹拌装置、液体吐出装置、撹拌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1178013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CN114312009B (zh) | 记录装置 | |
JPH0890860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714468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 |
JP201816501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12070952B2 (en) |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JP2005225198A (ja) | 液体吐出性能維持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08049582A (ja) |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210646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
US8038272B2 (en) | Liquid-droplet jetting apparatus | |
JP200435866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WO2024204800A1 (ja) | インク循環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用ポンプ | |
JP200912603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のインク吐出方法 | |
EP3895899A1 (en) | Waste liquid collection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same | |
JP2022026847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タンク | |
JP2022184099A (ja) |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ヘッド | |
JP201414099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