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2402A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2402A
CN102642402A CN2012100416060A CN201210041606A CN102642402A CN 102642402 A CN102642402 A CN 102642402A CN 2012100416060 A CN2012100416060 A CN 2012100416060A CN 201210041606 A CN201210041606 A CN 201210041606A CN 102642402 A CN102642402 A CN 102642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rinting ink
circulation canal
feed path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16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2402B (zh
Inventor
堀和人
熊谷利雄
小池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42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2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2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24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根据状况不仅能够排出贮留部中的液体,还能够排出循环通道中的液体,且更加适当地实施液体从喷出头的喷出。使循环通道(60)的供给通道口(69)和返回通道口(73)位于低于印刷头(24)的位置,并使供给通道口(69)和排出通道(82)的排出口(84)位于低于返回通道口(73)的位置。而且,从印刷头(24)喷出油墨滴的情况下,打开开闭阀(78)且关闭开闭阀(86),从而通过供给泵(58)将油墨从主罐(52)向副罐(53)压送,且通过循环泵(76)将油墨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印刷头(24)侧压送。此外,在油墨单元的更换前指示了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的排出时,将开闭阀(78)和开闭阀(86)共同打开,从而循环泵(76)将油墨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分支点(83)侧压送。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这种液体喷出装置,提出了一种如下的装置,所述装置具备:记录头,其具有油墨循环用的流入口和排出口并喷出油墨;油墨罐,其贮留油墨;副罐,其临时贮留由油墨罐供给的油墨;油墨循环通道,其包括连接副罐和记录头的流入口的供给通道、和连接记录头的流出口和副罐的返回通道;泵,其被设置在供给通道上;阀,其被设置在返回通道上;收回桶,在非记录时压盖记录头且在收回时接收被喷出的油墨;油墨回收通道,其用于使收回桶中的油墨返回副罐中;排出通道,其与油墨循环通道的返回通道相连接;排出阀,其被设置在排出通道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装置中,当实施油墨排出处理时,通过使排出阀处于打开状态,从而将副罐内的油墨经由排出通道而向废液容器排出。
在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当更换主罐或副罐时等,例如,在将主罐或副罐中所使用的油墨变更为颜色或种类与当前的油墨不同的油墨时等,有时不仅需要排出副罐内的油墨,还需要排出循环通道中的油墨。此外,在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当从记录头喷出油墨时,能够更加适当地实施该喷出被视为课题之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84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情况,不仅能够排出贮留部中的液体,还能够排出循环通道中的液体,以及能够更加适当地实施液体从喷出头的喷出。
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而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为从喷出头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主旨在于,具备:贮留部,其贮留有液体;循环通道,其被构成为包括所述喷出头,作为一侧的开口端部的供给通道口低于所述喷出头低且被配置于所述贮留部内,并且作为另一侧的开口端部的返回通道口低于所述喷出头低且被配置于所述贮留部内高于所述供给通道口的位置处;压送单元,其被设置于所述循环通道中的所述喷出头的所述供给通道口侧,且能够压送液体;排出通道,其在所述循环通道中的所述喷出头的所述返回通道口侧与该循环通道连通,且作为开口端部的排出口被配置在低于所述返回通道口低的位置处;开闭阀,其被设置于所述排出通道上且能够进行开闭。
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具备:循环通道,其被构成为包括喷出头,作为一侧的开口端部的供给通道口低于喷出头且被配置于贮留部内,并且作为另一侧的开口端部的返回通道口低于喷出头且被配置于贮留部内高于供给通道口的位置处;压送单元,其被设置于循环通道中的喷出头的供给通道口侧,且能够压送液体;排出通道,其在循环通道中的喷出头的返回通道口侧与该循环通道连通,且作为开口端部的排出口被配置在低于返回通道口的位置处;开闭阀,其被设置于排出通道上且能够进行开闭。因此,由于返回通道口和排出口低于喷出头且排出口被配置在低于返回通道口的位置处,因此在开闭阀打开的情况下,根据虹吸原理,液体将从返回通道口侧向与排出通道的连通位置(以下,称为分支点)侧流动,并经由排出通道而从排出口排出。此外,在指示了贮留部和循环通道中的液体的排出时等,通过对压送单元和开闭阀进行控制,以使液体在开闭阀被打开的状态下从供给通道口侧向喷出头侧被压送,从而液体从供给通道口侧向分支点侧被压送,并经由排出通道而从排出口被排出。因此,通过由压送单元使液体从供给通道口侧向分支点侧被压送,且根据虹吸的原理而使液体从返回通道口侧向分支点侧流动,从而能够将贮留部中的液体和循环通道中的液体从排出口排出。此外,在从喷出头喷出液体时,通过对压送单元进行加压,以使贮留部中的液体从被配置在低于返回通道口的位置处的供给通道口进入循环通道,并经由印刷头而从返回通道口向贮留部返回,从而能够抑制气泡(气体)从供给通道口混入循环通道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气泡到达印刷头的情况。由此,能够更加适当地实施液体从喷出头的喷出。在此,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压送单元”为齿轮泵。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排出通道被形成为大于所述循环通道的直径。由此,当通过上述的方法而将贮留部和循环通道中的液体从排出口排出时,能够使通过压送单元而从供给通道口侧向与排出通道的连通位置(分支点)侧被压送的液体、和根据虹吸的原理而从返回通道口侧向分支点侧流动的液体在分支点处合流,并更加顺畅地经由排出通道而从排出口排出。
此外,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具备排出用控制单元,当在所述贮留部的更换前或更换后指示了所述贮留部和所述循环通道中的液体的排出时,所述排出用控制单元执行排出用控制,并且在所述排出用控制中,对所述压送单元和所述开闭阀进行控制,以使液体在所述开闭阀被打开的状态下从所述供给通道口侧向所述喷出头侧被压送。由此,如上文所述,能够将贮留部和循环通道中的液体从排出口排出。在该方式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排出用控制单元为如下单元,即,对所述压送单元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返回通道口侧向与所述排出通道的连通位置(分支点)流动的液体的流量、和从所述供给通道口侧向所述连通位置被压送的液体的流量相等。由此,能够使从返回通道口侧向分支点流动的液体和从供给通道口侧向分支点被压送的液体更加顺畅地从排出口排出。此外,在该方式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具备对所述贮留部进行加压的加压单元,所述排出用控制单元为如下单元,即,除了实施对所述压送单元和所述开闭阀的控制之外,还对所述加压单元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贮留部被加压。由此,能够增大从返回通道口进入循环通道而向分支点流动的液体的流量,从而能够使贮留部中的油墨更加迅速地从排出口排出。
或者,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所述贮留部为临时贮留液体的副贮留部,并且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具备:主贮留部,其贮留有液体;罐间通道,其作为一侧的开口端部的供给源口被配置于所述主贮留部内,且作为另一侧的开口端部的供给口被配置于所述副贮留部内;第二压送单元,其被设置于所述罐间通道上并能够压送液体。在该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对压送单元和开闭阀进行控制,以使液体在开闭阀被打开的状态下从供给通道口侧向喷出头侧被压送,从而能够将副贮留部和循环通道中的液体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喷墨打印机20的结构的概要的结构图。
图2为表示油墨循环系统50的结构的概要的结构图。
图3为表示排出处理程序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的结构的概要的结构图,图2为,表示油墨循环系统50的结构的概要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打印机20具有:送纸机构30,其通过驱动电机32来驱动送纸辊34,从而从压印板40上的图中纵深侧向近前侧输送记录纸S;打印机机构21,其从印刷头24向通过送纸机构30而被输送的记录纸S喷出油墨滴从而实施印刷;压盖装置41,其被形成于压印板40的图中右端,且在印刷暂停时覆盖并压盖印刷头24;控制器90,其对装置整体进行控制;操作面板97,其具有用于向用户通知各种信息的显示部98以及供用户输入各种指示的操作部99。
打印机机构21具有:滑架22,其通过由滑架电机42a来对跨接被安装于机械框架48右侧的滑架电机42a和被安装于机械框架48左侧的从动辊42b之间的滑架带44进行驱动,从而沿着导向件46左右地进行往复移动;印刷头24,其被设置于滑架22的下部并喷出油墨滴;油墨循环系统50a~50d(以下,有时总称为油墨循环系统50),使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的油墨分别经由印刷头24而进行循环。此处,在滑架22的背面配置有对滑架22的位置进行检测的线性编码器29,使用该线性编码器29而能够管理滑架22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的油墨采用了通过紫外线的照射而迅速地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油墨。
印刷头24为,通过对内置的压电元件施加电压以使压电元件变形,从而通过对油墨进行加压的方式,从被设置于印刷头24的下表面上的多个喷嘴喷出各种颜色的油墨的构件。另外,该印刷头24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利用对发热电阻体(例如加热器等)施加电压而对油墨进行加热,从而通过所产生的气泡来对油墨进行加压。此外,在该印刷头24中,除了设置有用于将各种颜色的油墨(紫外线固化型油墨)作为油墨滴而喷出的油墨滴喷出用喷嘴以外,为了促进油墨的固化,还设置有用于照射紫外线的固化促进用喷嘴,通过从固化促进用喷嘴向由油墨喷出用喷嘴喷出的油墨滴照射紫外线,从而能够使油墨迅速地固化。
如图2所示,油墨循环系统50具有:主罐52,其贮留有油墨;副罐53,其临时贮留油墨;供给通道54,其一侧的开口端部(以下,称为供给源口)55被配置于主罐52内,且另一侧的开口端部(以下,称为供给口)56被配置于副罐53内;供给泵58,其被设置在供给通道54上并能够压送液体;循环通道60,其被构成为包括印刷头24,且一侧的开口端部(以下,称为供给通道口)69和另一侧的开口端部(以下,称为返回通道口)73共同被配置于副罐53内;循环泵76,其被设置在循环通道60上的印刷头24的供给通道口69侧(以下,将该部分称为供给通道61a),且能够压送液体;开闭阀78,其被设置于循环通道60中的印刷头24的返回通道口73侧(以下,将该部分称为返回通道61b),且能够开闭;废液罐80;排出通道82,其在循环通道60中的印刷头24和开闭阀78之间的分支点83处进行分支,且开口端部(以下,称为排出口)84被配置于废液罐80内;开闭阀86,其被设置在排出通道82上且能够开闭;压力调节装置88,其能够使副罐53向大气开放,或对副罐53内进行加压。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因此主罐52、副罐53、废液罐80、供给泵58、循环泵76等由作为防紫外线透射材料的不锈钢等金属形成,而供给通道54和循环通道60等由作为防紫外线透射材料的有色聚丙烯等形成。
循环通道60的供给通道口69、返回通道口73、排出通道82的排出口84被配置在低于印刷头24和分支点83的位置处。此外,循环通道60的供给通道口69、循环通道60的返回通道口73和供给通道54的供给口56被配置为,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循环通道60的返回通道口73、供给通道54的供给口56、循环通道60的供给通道口69。而且,排出通道82被形成为大于循环通道60的直径(例如,截面面积为循环通道60的1.5倍或2倍的直径等)。
循环通道60由循环泵76、印刷头24、包括开闭阀78的中间部62、包括供给通道口69的供给通道口部68和包括返回通道口73的返回通道口部72构成,中间部62的循环泵76侧的连接器63与供给通道口部68的连接器70相连接,并且中间部62的开闭阀78侧的连接器64与返回通道口部72的连接器74相连接。因此,由于用户在更换图2中的连接器70、74的右侧的部分(包括主罐52、副罐53、供给通道54、供给泵58、循环通道60的供给通道口部68和返回通道口部72在内的部分,以下,称为油墨单元)时,只需将供给通道口部68的连接器70与中间部62的连接器63之间的连接解除,并将返回通道口部72的连接器74与中间部62的连接器64之间的连接解除,再将更换后的油墨单元的供给通道口部68的连接器70连接于中间部62的连接器63上,并将返回通道口部72的连接器74连接于中间部62的连接器64上即可,因此无需将供给通道口部68和返回通道口部72从副罐53中取出,便能够更换油墨单元。
供给泵58作为齿轮泵而被构成,并通过向预定方向(例如顺时针)旋转(以下,称之为向正转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将油墨从主罐52侧向副罐53侧压送,且通过向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逆时针)旋转(以下,称之为向反转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将油墨从副罐53侧向主罐52侧压送。通过采用此种结构,从而能够将用于从主罐52侧向副罐53侧供给油墨的路径和用于使油墨从副罐53侧向主罐52侧返回的路径设定为同一路径(供给通道54),由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循环泵76与供给泵58同样地作为齿轮泵而被构成,并通过向预定方向(例如顺时针)旋转(以下,称之为向正转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将油墨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印刷头24侧压送,且通过向与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逆时针)旋转(以下,称之为向反转方向旋转),从而能够将油墨从印刷头24侧向供给通道口69侧压送。另外,该循环泵76被构成为,在驱动停止时不堵塞循环通道60。
如图1所示,控制器90作为以CPU92为中心的微处理器而被构成,并具备:存储各种处理程序的ROM93;临时存储数据的RAM94;实施与外部设备的信息交换的接口(I/F)95;未图示的输入输出端口。RAM94中设置有印刷缓冲区域,该印刷缓冲区域中存储有从用户PC100经由I/F95而输送来的印刷数据。控制器90中,经由输入端口而输入有来自线性编码器29的位置检测信号、来自油墨检测传感器57的检测信号、来自油墨检测传感器59的检测信号、来自操作面板97的操作部99的操作信号等,除上述信号外,还通过I/F95而输入有来自用户PC100的印刷任务等,其中,所述油墨检测传感器57作为光传感器等而被构成,并对在供给通道56的预定位置(例如,与供给泵58相比稍靠供给口56侧等)有无油墨进行检测,所述油墨检测传感器59作为光传感器等而被构成,并对供给通道54的供给口56的位置有无油墨进行检测。此外,从控制器90经由输出端口而输出有对印刷头24的控制信号、对驱动电机32或滑架电机42a的控制信号、对供给泵58或循环泵76的控制信号、对压盖装置41的控制信号、对开闭阀78或开闭阀86的控制信号、对加压装置88的控制信号、对操作面板97的显示部98的显示控制信号等,除上述信号之外,还经由I/F95而向用户PC100输出有印刷状态信息等。
在以上述方式而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中,当从印刷头24喷出油墨滴而对记录纸S实施印刷时,通过对供给泵58、循环泵76、开闭阀78和开闭阀86进行控制,以使供给泵58和循环泵76在开闭阀78被打开且开闭阀86被关闭的状态下共同向正转方向旋转,从而向副罐53供给主罐52中的油墨,并将副罐53中的油墨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印刷头24供给,且使其一部分经由印刷头24而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副罐53返回。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文所述,通过使循环通道60的供给通道口69位于低于循环通道60的返回通道口73和供给通道54的供给口56的位置,从而在实施印刷时,能够抑制气泡(空气)从供给通道口69向循环通道60内侵入而到达印刷头24的情况。由此,能够更加适当地实施印刷。另外,作为在副罐53内产生的气泡,包括经由供给通道54而从主罐52向副罐53被压送的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从循环通道60的返回通道口73向副罐53被排放出的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等。
接着,对以上述方式而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的动作,尤其是,对在油墨单元的更换前,将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向废液罐80排出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由控制器90所执行的排出处理程序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该程序在油墨单元的更换前等,通过用户对操作面板97的操作部99的操作而指示了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向废液罐80的排出时被执行。另外,作为油墨单元的更换时机,可认为是将油墨循环系统50中使用的油墨变更为颜色或种类与当前的油墨不同的油墨的时机,例如,将油墨循环系统50a~50d的排列顺序(图1中左起的顺序)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的顺序变更为黑色(K)、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的顺序时;将油墨循环系统50的油墨变更为新的颜色(蓝绿色(C)、品红色(M)、黄色(Y)、黑色(K)以外的颜色)的油墨时;将油墨循环系统50的油墨从紫外线固化型油墨变更为水溶性油墨或油性油墨时等。另外,在主罐52的油墨用尽时等,可以仅更换主罐52或将油墨充填于主罐52中,也可以以整个油墨单元进行更换。
当排出处理程序被执行时,控制器90开始排出用控制的执行,在排出用控制中,对循环泵76、开闭阀78、开闭阀86和加压装置88进行控制,以使副罐53内通过加压装置88而被加压,且开闭阀78和开闭阀86一起被打开,并且循环泵76向正转方向旋转(步骤S100),持续执行该控制,直至排出用控制的结束条件成立为止(步骤S110、S120)。在此,作为排出用控制的结束条件,可以采用如下条件,即,经过了被设定为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的排出所需要的时间的、预定时间的条件,油墨不从排出口84排出的条件等。如上文所述,由于循环通道60的返回通道口73和排出通道82的排出口84低于印刷头24和分支点83,并且排出口84被配置在低于返回通道口73的位置处,因此当开闭阀86被打开时,根据虹吸原理,油墨将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分支点83侧流动,而且,将经由排出通道82而从排出口84向废液罐80排出。此时,在副罐53中的油墨的液面在返回通道口73的高度以上的期间,副罐53中的油墨从返回通道口73进入循环通道60内并向分支点83侧流动,而在副罐53中的油墨的液面低于返回通道口73之后,空气从返回通道口73进入循环通道60内并向分支点83侧流动。此外,通过循环泵76向正转方向的旋转,从而油墨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分支点83侧流动,而且,经由排出通道82而从排出口84向废液罐80被排出。因此,通过循环泵76而使油墨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分支点83侧被压送,且根据虹吸原理而使油墨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分支点83侧流动,从而两者在分支点83处合流并经由排出通道82而从排出口84被排出,由此能够将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排出至废液罐80中。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排出通道82形成为大于循环通道60的直径,从而能够使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分支点83侧被压送的油墨和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分支点83侧流动的油墨在分支点83处合流,并更加顺畅地经由排出通道82而从排出口84排出至废液罐80中,此外,通过由加压装置88对副罐53加压,从而能够增大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分支点83侧流动的油墨的流量,由此能够使副罐53中的油墨更加迅速地被排出至废液罐80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循环泵76进行控制,以使循环泵76以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分支点83侧流动的油墨的流量、即逆方向流量和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分支点83侧被压送的油墨的流量、即正方向流量大致相等的平衡转速,向正转方向进行旋转。由此,能够使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分支点83侧流动的油墨和从供给通道口69向分支点83侧被压送的油墨在分支点83处合流,且更加顺畅地经由排出通道82而从排出口84排出。另外,逆方向流量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而获得,例如,通过将流量传感器等安装在返回通道61b中的开闭阀78的返回通道口73侧而检测出、或者通过将对副罐53中的油墨的液面进行检测的液面传感器或对副罐53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等安装在副罐53上,并根据这些检测值而推断出。此外,平衡转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而设定,即,相对于循环泵76的转速和正方向流量之间的关系,而将逆方向流量作为正方向流量而应用等。
当以上述方式结束排出用控制的执行时,将作为表示该意图的信息的排出结束信息显示在操作面板97的显示部98上(步骤S130),从而结束排出处理程序。确认了该显示的用户只需将供给通道口部68的连接器70和中间部62的连接器63之间的连接解除,且将返回通道口部72的连接器74和中间部62的连接器64之间的连接解除,再将更换后的油墨单元的供给通道口部68的连接器70连接于中间部62的连接器63上,且将返回通道口部72的连接器74连接于中间部62的连接器64上即可。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油墨单元的更换。
此处,对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进行明确。本实施方式的印刷头24相当于本发明的“喷出头”,副罐53相当于“贮留部”,循环通道60相当于“循环通道”,循环泵76相当于“压送单元”,排出通道82相当于“排出通道”,开闭阀86相当于“开闭阀”。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由于通过使循环通道60的供给通道口69和返回通道口73位于低于印刷头24的位置且使排出通道82的排出口84位于低于循环通道60的返回通道口73的位置,并在油墨单元的更换前指示了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向废液罐80的排出时,对循环泵76、开闭阀78和开闭阀86进行控制,以使油墨在开闭阀78和开闭阀86共同被打开的状态下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分支点83侧被压送,从而通过循环泵76而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分支点83侧被压送的油墨和根据虹吸原理而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分支点83侧流动的油墨在分支点83处合流,并经由排出通道82而从排出口84被排出,因此能够将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排出至废液罐80中。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通过将排出通道82形成为大于循环通道60的直径,或在油墨的排出时通过加压装置88对副罐53进行加压,或在油墨的排出时对循环泵76进行控制,以使循环泵76以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分支点83侧流动的油墨的流量、即逆方向流量和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分支点83被压送的油墨的流量、即正方向流量大致相等的转速,向正转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能够使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更加顺畅且迅速地排出至废液罐80中。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墨打印机20,由于通过使循环通道60的供给通道口69位于低于返回通道口73的位置,且在从印刷头24喷出油墨滴而对记录纸S实施印刷的情况下,对供给泵58、循环泵76、开闭阀78和开闭阀86进行控制,以使供给泵58和循环泵76在开闭阀78被打开且开闭阀86被关闭的状态下,共同向正转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向副罐53供给主罐52中的油墨,并将副罐53的油墨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印刷头24供给且使其一部分经由印刷头24而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副罐53返回,因此能够抑制气泡(空气)从供给通道口69向循环通道60侵入而到达印刷头24的情况。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显然只要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施。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油墨单元的更换前执行排出用控制,而将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排出至废液罐80中,但也可以在油墨单元的更换后执行排出用控制,而将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排出至废液罐80中,还可以在上述情况以外,例如,在从前次的系统停止起经过了假定油墨的增稠的预定时间以上后,再使系统起动时等执行排出用控制,而将副罐53和循环通道60中的油墨排出至废液罐80中。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排出通道82被形成为,大于循环通道60的直径,但也可以被形成为相同的直径。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排出用控制,对循环泵76进行控制,以使循环泵76以从返回通道口73侧向分支点83流动的油墨的流量和从供给通道口69侧向分支点83被压送的油墨的流量大致相等的平衡转速,向正转方向进行旋转,但也可以对循环泵76进行控制,以使其以被预先规定的预定转速向正转方向进行旋转。在此,预定转速既可以是与从印刷头24喷出油墨滴而实施印刷时相同的转速,也可以是高于该转速的转速。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排出用控制,采取了通过加压装置88对副罐53进行加压的方式,但也可以采取不对副罐53进行加压(保持向大气开放的状态)的方式。该情况下,可以不具备加压装置88,而是使副罐53向大气开放。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油墨循环系统50具备:主罐52、副罐53、供给通道54、供给泵58、循环通道60、循环泵76、开闭阀78、废液罐80、排出通道82和开闭阀86,但也可以不具备主罐52、供给通道54、供给泵58。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油墨循环系统50的各个结构要素由防紫外线透射材料形成,但在以不使用紫外线固化型油墨的规格使用喷墨打印机20的情况下,也可以由防紫外线透射材料以外的材料形成。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给泵58使用齿轮泵,但只要能够将油墨从主罐52侧向副罐53侧压送且能够将油墨从副罐53侧向主罐52侧压送,则可以采用任何装置,例如,可以使用管式泵等。对于循环泵76也同样,可以使用管式泵等。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循环通道60被设置为,能够通过将中间部62的连接器63和供给通道口部68的连接器70之间的连接解除,且将中间部62的连接器64和返回通道口部72的连接器74之间的连接解除,从而使中间部62、供给通道口部68和返回通道口部72分离,但也可以不具有连接器,而一体地被形成。该情况下,在将主罐52和副罐53一起更换时,取代对作为图2中的连接器70、74的右侧的部分的油墨单元进行更换,而只需将副罐53从循环通道60上拆卸下来再更换主罐52和副罐53即可。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具体化为喷墨打印机20的示例,但也可以具体化为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分散有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状体(分散液)、如凝胶这种流状体等的流体喷出装置。例如,可以为喷出将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和彩色材料等材料溶解而成的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喷出将上述材料分散而成的液状体的液状体喷出装置、作为精密吸液管而被使用并喷出作为样本的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此外,也可以为如下的液体喷出装置: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设备精确地喷出润滑油的液体喷出装置;为了形成被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出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出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出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出装置;喷出凝胶体的流状体喷出装置。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液体喷出装置应用于喷墨打印机20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只需为从喷出头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的形态即可,例如,可以应用于传真装置、多功能设备等的其他任何OA(Office 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设备。
符号说明
20    喷墨打印机,
21    打印机机构,
22    滑架,
24    印刷头,
29    线性编码器,
30    送纸机构,
32    驱动电机,
34    送纸辊,
40    压印板,
41    压盖装置,
42a   滑架电机,
42b   从动辊,
44    滑架带,
46    导向件,
48    机械框架,
50、50a~50d  油墨循环系统,
52    主罐,
53    副罐,
54    供给通道,
55    供给源口,
56    供给口,
57、59    油墨检测传感器,
58    供给泵,
60    循环通道,
62    中间部,
63、64、70、74    连接器,
68    供给通道口部,
69    供给通道口,
72    返回通道口部,
73    返回通道口,
76    循环泵,
78    开闭阀,
80    废液罐,
82    排出通道,
83    分支点,
84    排出口,
90    控制器,
92    CPU,
93    ROM,
94    RAM,
95    接口(I/F),
97    操作面板,
98    显示部,
99    操作部,
100   用户PC。

Claims (5)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从喷出头喷出液体,并具备:
贮留部,其贮留有液体;
循环通道,其被构成为包括所述喷出头,作为一侧的开口端部的供给通道口低于所述喷出头且被配置于所述贮留部内,并且作为另一侧的开口端部的返回通道口低于所述喷出头且被配置于所述贮留部内高于所述供给通道口的位置处;
压送单元,其被设置于所述循环通道中的所述喷出头的所述供给通道口侧,且能够压送液体;
排出通道,其在所述循环通道中的所述喷出头的所述返回通道口侧与该循环通道连通,且作为开口端部的排出口被配置在低于所述返回通道口的位置处;
开闭阀,其被设置于所述排出通道上且能够进行开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通道被形成为大于所述循环通道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具备排出用控制单元,当在所述贮留部的更换前或更换后指示了所述贮留部和所述循环通道中的液体的排出时,所述排出用控制单元执行排出用控制,并且在所述排出用控制中,对所述压送单元和所述开闭阀进行控制,以使液体在所述开闭阀被打开的状态下从所述供给通道口侧向所述喷出头侧被压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用控制单元为如下单元,即,对所述压送单元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返回通道口侧向与所述排出通道的连通位置流动的液体的流量、和从所述供给通道口侧向所述连通位置被压送的液体的流量相等。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具备对所述贮留部进行加压的加压单元,
所述排出用控制单元为如下单元,即,除了实施对所述压送单元和所述开闭阀的控制之外,还对所述加压单元进行控制,以使所述贮留部被加压。
CN201210041606.0A 2011-02-21 2012-02-21 液体喷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24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34886A JP5732898B2 (ja) 2011-02-21 2011-02-21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1-034886 2011-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2402A true CN102642402A (zh) 2012-08-22
CN102642402B CN102642402B (zh) 2015-12-16

Family

ID=45656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160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2402B (zh) 2011-02-21 2012-02-21 液体喷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73760B2 (zh)
EP (1) EP2489518B1 (zh)
JP (1) JP5732898B2 (zh)
CN (1) CN10264240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7212A (zh) * 2017-01-27 2018-08-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系统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11002717A (zh) * 2018-10-05 2020-04-1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312009A (zh) * 2020-09-30 2022-04-1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12070952B2 (en) 2020-09-30 2024-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1536B2 (ja) 2015-03-30 2019-08-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838927B2 (ja) * 2015-10-16 2021-03-03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錠剤印刷装置及び錠剤印刷方法
JP6930320B2 (ja) 2017-09-14 2021-09-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液体排出方法
JP2019171602A (ja) * 2018-03-27 2019-10-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吸収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インク吸収用構造体
JP7159065B2 (ja) * 2019-01-23 2022-10-24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排出状態測定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6502A2 (en) * 1997-11-14 1999-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to be employed in the same
JP2000327964A (ja) * 1999-05-18 2000-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用電極イン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キジェット装置、インキジェット洗浄液およ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4098475A (ja) * 2002-09-10 2004-04-02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60209140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90160887A1 (en) * 2007-12-25 2009-06-25 Fuji Xerox Co., Ltd.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659147A (zh) * 2008-08-28 2010-03-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9968A (ja) * 1996-03-06 1997-09-16 Toray Ind Inc 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プリント製品の製造方法
JP2002001989A (ja) * 2000-06-16 2002-01-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4653301B2 (ja) 2000-12-01 2011-03-16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6289955A (ja) * 2005-03-15 2006-10-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16502A2 (en) * 1997-11-14 1999-05-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to be employed in the same
JP2000327964A (ja) * 1999-05-18 2000-11-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部品用電極イン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インキジェット装置、インキジェット洗浄液およ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4098475A (ja) * 2002-09-10 2004-04-02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60209140A1 (en) * 2005-03-15 2006-09-21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90160887A1 (en) * 2007-12-25 2009-06-25 Fuji Xerox Co., Ltd. Liquid droplet 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659147A (zh) * 2008-08-28 2010-03-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7212A (zh) * 2017-01-27 2018-08-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系统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11002717A (zh) * 2018-10-05 2020-04-14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4312009A (zh) * 2020-09-30 2022-04-1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14312009B (zh) * 2020-09-30 2023-09-29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US12070952B2 (en) 2020-09-30 2024-08-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71181A (ja) 2012-09-10
EP2489518A1 (en) 2012-08-22
EP2489518B1 (en) 2018-11-28
US8573760B2 (en) 2013-11-05
CN102642402B (zh) 2015-12-16
US20120212550A1 (en) 2012-08-23
JP5732898B2 (ja)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2402A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2653170A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477829B2 (ja) 流体吐出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02653177B (zh) 液体喷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P1938994B1 (en) Ink degassing for circulating ink supply systems in ink jet printers
US921658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EP2844488B1 (en) Printer configured for efficient air bubble removal
JP626480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加減圧方法
JP5703679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US9539818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pressurizing/depressurizing method thereof
JP2009274386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2018089949A (ja)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CN102189786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5720294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53496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へのインク充填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11212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177960A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201010529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7035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6996316B2 (ja) 液体循環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16155312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56905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183766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9208232A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