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9147A - 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59147A
CN101659147A CN 200910164901 CN200910164901A CN101659147A CN 101659147 A CN101659147 A CN 101659147A CN 200910164901 CN200910164901 CN 200910164901 CN 200910164901 A CN200910164901 A CN 200910164901A CN 101659147 A CN101659147 A CN 1016591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auxiliary memory
plate portion
chamber
record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16490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59147B (zh
Inventor
玉置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59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9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59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59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喷墨记录装置,包括:构造成喷出墨的记录头;辅助储存器,辅助储存器具有都向大气开放的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且构造成存储墨;第一供应通道,用于将墨从辅助储存器的下游腔室供应到记录头;返回通道,用于将墨从记录头返回到辅助储存器的上游腔室;和分隔部,分隔部将辅助储存器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且具有至少部分接触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中的墨的过滤器部分。上下游腔室都保持向大气开放,从而气泡能从两个腔室内的墨中流入大气,且几乎不可能附着到过滤器部分。因此,在清洗操作期间,过滤器部分几乎不可能被气泡阻塞。因此,可以降低由于上游腔室和返回通道中压力升高造成的墨滴从记录头中意外地喷出的风险。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8年8月28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19074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内容整体结合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构造成打印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US7,399,075B2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这种打印机具有两个墨通道,包括从辅助储存器向打印头供墨的供应通道,和当打印头进行清洗操作时从打印头向辅助储存器返回墨的返回通道,其中在清洗操作中,从辅助储存器供应到打印头的墨被返回到辅助储存器。
但是,在上述公布中公开的喷墨打印机中,辅助储存器不通过过滤器划分成两个墨腔室,会产生由墨被循环通过的供应通道和返回通道中包含的异物堵塞打印头喷嘴的风险。考虑到该缺陷,可设想为该公布的喷墨打印机设置将辅助储存器划分成两个墨腔室的过滤器,如JP-2003-266745A所公开的。但是,在该公布公开的喷墨打印机中,仅辅助储存器的第二墨腔室向大气开放,而第一墨腔室不向大气开放,因此过滤器容易被第一墨腔室中包含的气泡阻塞。因此,在打印头清洗操作期间,用于从打印头向辅助储存器返回墨的返回通道内的压力趋于升高,使打印头喷嘴处墨的弯月面受到破坏,结果会导致在清洗操作中墨滴从打印头中意外地喷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上述背景技术而做出。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设置成降低辅助储存器的过滤器被气泡封闭的风险,从而降低在清洗操作期间墨从打印头喷出的风险。
上面指出的目的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实现,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构造成喷出墨的记录头;辅助储存器,所述辅助储存器具有都向大气开放的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并且构造成存储墨;第一供应通道,用于将墨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所述下游腔室供应到所述记录头;返回通道,用于将墨从所述记录头返回到所述辅助储存器的所述上游腔室;以及分隔部,将所述辅助储存器的内部空间划分成所述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并且具有至少部分地接触所述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中的墨的过滤器部分。
在依据本发明构造的喷墨记录装置中,辅助储存器的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都保持向大气开放,从而气泡能从辅助储存器的两个腔室内的墨中流入大气,并且几乎不可能附着到过滤器部分。因此,在从辅助储存器的下游腔室供应到记录头的墨返回到辅助储存器的上游腔室的清洗操作期间,过滤器部分几乎不可能被气泡阻塞。因此,可以降低由于上游腔室和返回通道中压力升高造成的墨滴从记录头中意外地喷出的风险,所述压力升高是由于过滤器部分阻塞使过滤器部分不能渗透而造成的。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思考时,通过阅读下面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重要性;在附图中:
图1是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造的喷墨打印机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喷墨打印机的辅助储存器的放大图;
图3是示出依据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方框图;
图4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构造的喷墨打印机的辅助储存器的放大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构造的喷墨打印机的辅助储存器的放大图;和
图6是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构造的喷墨打印机的辅助储存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通过参考图1-3描述喷墨打印机形式的本发明喷墨记录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喷墨打印机布置成利用喷到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上的墨而打印诸如字符的图像。在图1的示意图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包括在图2的放大图中示出的辅助储存器3。
如图1中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墨盒2形式的主储存器、上面指出的辅助储存器3、喷墨头4形式的记录头、和废液储存器5。
墨盒2通过第二供应管11形式的第二供应通道连接到辅助储存器3(在下面描述)的上游腔室31,第二供应管11设有截流阀21和第二供应管泵27。墨从辅助储存器3通过第二供应管11供应到上游腔室31。如图2中所示,第二供应管11连接到上游腔室31的侧壁31a的比上限位置A(在下面描述)高的部分,从而当出现墨从墨盒2和第二供应管11之间的接合部或从第二供应管11泄漏时,防止墨从辅助储存器3流出,因此减少墨从辅助储存器3的泄漏量。
辅助储存器3具有形成在顶壁的开口9,用于使辅助储存器3的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从而从墨盒2通过第二供应管11供应的墨可临时存储或容纳在辅助储存器3的内部空间中。通过例如光学传感器的墨液位传感器28检测辅助储存器3内的墨的液位。从墨盒2供应到辅助储存器3中的供墨量通过第二供应管泵控制部分65(在下面描述)基于墨液位传感器28的输出信号控制,使辅助储存器3内的墨的液位保持在上面指出的上限位置A和下限位置B之间的位置。当墨的液位在上限位置A时存储在辅助储存器3中的墨具有最大体积,当墨的液位在下限位置B时具有最小体积。
辅助储存器3设有由上板部分35和下过滤器部分36构成的分隔部34。分隔部34从辅助储存器3的底壁32a竖直向上延伸到辅助储存器3的顶部之下且在上面指出的上限位置A之上的位置。即,上板部分35具有比上限位置A高的上端,其中在上限位置A存储在辅助储存器3中的墨具有最大体积。分隔部34将辅助储存器3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上游腔室31和下游腔室32。但是,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没有被分隔部34完全彼此分开,而是两个腔室31、32中的空气空间保持彼此连通。也就是说,分隔部34的板部分35的上端与辅助储存器3的顶壁向下间隔开,从而在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的上部空间之间形成适当的空气连通间隙。当存在用于使上游腔室31与大气连通的开口9的情况下,下游腔室32也通过上面指出的间隙与大气连通。因此,不需要为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设置相应的两个开口。设置单个开口9可使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中的墨压保持在恒定值。
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由底壁31b部分限定,底壁31b倾斜成随着底壁31b向下游腔室32延伸底壁31b下降,即,由底壁31b限定的上游腔室31的深度随着底壁沿图2中所见的在右向上延伸而增加。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容纳从墨盒2通过第二供应管11供应的墨。分隔部34的下过滤器部分36(其允许墨经由此渗透)位于下限位置B之下,并且从倾斜壁31b和底壁32a的接合部竖直向上延伸到下限位置B之下的位置。从墨盒2通过第二供应管11供应到上游腔室31中的墨通过过滤器部分36供应到下游腔室32。即,墨能仅通过过滤器部分36在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之间流动,从而过滤器部分36防止杂质在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之间流动。换言之,分隔部34的过滤器部分36允许墨在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之间流动,而同时板部分35抑止墨在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之间的流动。
如果过滤器部分36暴露到大气中,杂质趋向于沉积在暴露到大气中的过滤器部分36的网孔结构上。如果过滤器部分36保持长时间暴露到大气中,则粘附到过滤器部分36网孔结构上的墨的粘度将不希望地增加。为了防止该缺陷,过滤器部分36位于下限位置B之下,从而防止过滤器部分36暴露到大气中,从而避免过滤器被杂质阻塞。
辅助储存器3也通过排出管14形式的排出通道连接到废液储存器5,排出通道设有截流阀22和废液管泵25。排出管14连接到上游腔室31的倾斜底壁31b的最低端部,该最低端部靠近过滤器部分36(分隔部34)的下端。由于辅助储存器3的内部空间向大气开放,容纳在辅助储存器3中的墨容易变干,随着墨老化墨的粘度趋于增加。辅助储存器3内相对老化的墨从上游腔室31通过排出管14排出到废液储存器5,并且从下游腔室32通过过滤器部分36、上游腔室31和排出管14排出到废液储存器5,新墨从墨盒2供应到辅助储存器3中。
由于排出管14连接到上游腔室31的倾斜底壁31b最低部,上游腔室31中包含的杂质可有效地排出到废液储存器5。此外,底壁31b倾斜成随着底壁31b向下游腔室32延伸底壁31b下降,以利于杂质向下移动到排出管14中。另外,从下游腔室32的底壁32a竖直向上延伸的过滤器部分36允许下游腔室32内的大量的墨排出到废液储存器5。
辅助储存器3进一步通过第一供应管12形式的第一供应通道连接到喷墨头4,其中第一供应管设有第一供应管泵26和截流阀23,它们设置成使得第一供应管泵26位于辅助储存器3和截流阀23之间。第一供应管12连接到下游腔室32的最低部,即,连接到辅助储存器3的下游腔室32的底壁32a,以便下游腔室室32内包含的气泡几乎不可能通过第一供应管12移动到喷墨头4中。
喷墨头4具有多个喷嘴(未示出)和形成在喷墨头中的墨通道系统(未示出),墨通道系统用于将通过第一供应管12从辅助储存器3的下游腔室32接收的墨输送入喷嘴。当喷墨头4与由馈送机构(未示出)馈送的记录介质(纸张)P相对时,墨从选择的喷嘴喷出。
形成在喷墨头4中的用于将通过第一供应管12接收的墨输送入喷嘴的墨通道系统通过返回管13形式的返回通道分支到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其中返回管设有截流阀24。如图2中所示,返回管13连接到上游腔室31的底壁31b的一部分,该部分比下限位置B低且比排出管14更远离分隔部34的过滤器部分36。返回管13可以连接到上游腔室31的壁31a、31b的低于下限位置B的任何其它部分,例如,侧壁31a的低于下限位置B的部分。
喷墨打印机1构造成当相对大量的气泡包含在通过第一供应管12从下游腔室32供应到喷墨头4的墨中时,进行喷墨头4的清洗操作。在清洗操作中,包含气泡的墨通过返回管13返回到上游腔室31。当存在用于将辅助储存器3的内部空间与大气连通的开口9的情况下,使包含在从喷墨头4返回到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的墨中的气泡流入大气。该清洗操作防止气泡和墨一起到达喷墨头4的喷嘴。
如上面指出的,返回管13连接到上游腔室31的底壁31b的位置低于下限位置B,从而通过返回管13返回的墨流入上游腔室31内容纳的墨中,结果可防止墨起泡。另一方面,排出管14连接到上游腔室31的位置比返回管13连接到上游腔室31的位置更靠近过滤器部分36。即,底壁31b连接排出管14的部分比底壁31b连接返回管13的部分更靠近过滤器部分36。因此,粘附到过滤器部分36的上游腔室31侧的表面的杂质容易排出到废液储存器5,结果可维持过滤器部分36的渗透性。换言之,返回管13连接到底壁31b的相对远离过滤器部分36的部分,从而包含在通过返回管13返回到上游腔室31的墨中的气泡几乎不可能附着到过滤器部分36上。由于排出管14和返回管13一样连接到上游腔室31,所以通过过滤器部分36防止通过返回管13和墨一起返回的杂质流入下游腔室32,而是被允许通过排出管14排出到废液储存器5中。
接下来参考图3的示意方框图,下面将描述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喷墨打印机1设有控制器60,包括可操作以进行算术运算的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由CPU执行的控制程序和用于控制程序的数据的ROM(只读存储器)、和在控制程序执行中临时存储数据的RAM(随机存储器)。
如图3中所示,控制器60包括头控制部61、阀控制部62、第一供应管泵控制部63、废液管泵控制部64、和上述与辅助储存器3内的墨的液位有关的第二供应管泵控制部65。
头控制部61构造成根据由控制器60从外部PC(个人计算机,未示出)接收的打印信号控制头驱动电路71,用于操作喷墨头4以喷出墨滴,以便进行打印操作以在纸张P上打印图像。将描述打印期间截流阀21、22、23、24的操作和废液管泵25、第一供应管泵26的第二供应管泵27的操作。
阀控制部62构造成打开和关闭截流阀21、22、23、24,第一供应管泵控制部63构造成控制用于操作第一供应管泵26的泵驱动器72。废液管泵控制部64构造成控制用于操作废液管泵25的泵驱动器73,而第二供应管泵控制部65构造成控制用于操作第二供应管泵27的泵驱动器74。
然后将描述从墨盒2将墨供应到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的操作。当通过墨液位传感器28检测到辅助储存器3中的墨的液位由于墨从辅助储存器3供应到喷墨头4而下落到下限位置B以下时,阀控制部62使截流阀21打开,第二供应管泵控制部65操作第二供应管泵27以将墨从墨盒2供应到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
当通过墨液位传感器28检测到辅助储存器3中的墨的液位由于墨从墨盒2供应到上游腔室31而升高到上限位置A时,阀控制部62使截流阀21关闭,第二供应管泵控制部65关闭第二供应管泵27,以停止墨从墨盒2到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的供应。通过上述方式,辅助储存器3内的墨的液位保持在上限位置A和下限位置B之间的预定范围内。可以理解,墨液位传感器28、阀控制部62和第二供应管泵控制部65彼此配合起到墨液位控制部的作用,墨液位控制部构造成控制辅助储存器3内的墨的液位,使得墨的液位保持在上限位置A和下限位置B之间。
接下来将描述从辅助储存器3排出墨的操作。在该操作中,通过阀控制部62使截流阀22打开,同时通过废液管泵控制部64操作废液管泵25,以便墨被从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中抽出,并通过排出管14进入废液储存器5。随着墨被从上游腔室31抽出进入废液储存器5,下游腔室32中的墨通过过滤器部分36、上游腔室31和排出管14排出到废液储存器5。在从辅助储存器3排出预定量的墨到废液储存器5之后,截流阀22通过阀控制部62关闭,废液管泵25通过废液管泵控制部64关闭。之后,如上所述新的墨从墨盒2通过第二供应管11供应到辅助储存器3中。
然后,将描述喷墨打印机1的打印操作。在打印操作中,在阀控制部62的控制下,截流阀21、22和24(图1中示出)保持在关闭状态,而截流阀23(也在图1中示出)处于打开状态。废液管泵25和第二供应管泵27在废液管泵控制部64和第二供应管泵控制部65的控制下保持停止,同时第一供应管泵26在第一供应管泵控制部63的控制下保持停止。在该条件下,喷墨打印机1的头驱动电路71被头控制部61控制以执行打印操作,其中从辅助储存器3通过第一供应管12供应到喷墨头4的墨滴从选择的喷嘴喷出,其中选择的喷嘴与构造在喷墨头4中的选择的致动器相对应。
然后将描述喷墨头4的清洗操作。在清洗操作中,包含气泡的墨从喷墨头4通过返回管13返回到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中,以防止喷墨头4的喷嘴被包含在通过第一供应管12供应到喷墨头4的墨中的气泡阻塞。包含在返回到上游腔室31的墨中的气泡通过开口9从辅助储存器3流出。在清洗操作中,包含在下游腔室32和第一供应管12中且移动到喷墨头4中的杂质也返回到上游腔室31,因此当辅助储存器3中的老化的墨排出到废液储存器5中时,在清洗操作中容纳在上游腔室31中的杂质排出到废液储存器5中。在清洗操作中,在阀控制部62的控制下,截流阀21、22保持关闭,而同时截流阀23和24保持在打开状态。
在清洗操作中,第一供应管泵26通过第一供应管泵控制部63操作,以将墨从辅助储存器3的下游腔室32供给到喷墨头4。供给到喷墨头4的墨然后通过处于打开状态的截流阀24流入返回管13,由于返回管13具有比通向喷嘴的通道低的流动阻力。因此,墨通过返回管13从辅助储存器3的下游腔室32返回。只要截流阀23和24保持打开而同时操作第一供应管泵26,就可执行清洗操作。
在已经描述的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构造的喷墨打印机1中,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和下游腔室32都对大气开放,以便允许气泡从辅助储存器3逸出到大气中,在从辅助储存器3的下游腔室32供应到喷墨头4中的墨返回到上游腔室31的清洗操作过程中,可以降低气泡连续附着分隔部34的过滤器部分36从而阻塞过滤器部分36的风险。如果过滤器部分36被气泡阻塞,喷墨头4中的墨压将不希望地升高,导致喷墨头4的喷嘴处墨弯月面的破坏,结果在清洗过程中墨滴意外地地从喷墨头4喷出。但是在本实施例喷墨打印机1中,如上所述过滤器部分36不太可能被气泡阻塞,上游腔室31和返回管13中的墨压不会因过滤器部分36的阻塞而升高,可以降低墨滴从喷墨头4意外地喷出的风险。
<第二实施例>
将通过参考图4的放大图描述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除了分隔部134的布置不同于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的分隔部34之外,依据第二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相同。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应的元件。
如图4中所示,分隔部134由第一板部分135a、过滤器部分136和第二板部分135b构成,其中第一板部分135a从辅助储存器3的底壁向上竖直延伸到下限位置B之下的位置,过滤器部分136从第一板部分135a的上端沿从上游腔室31向下游腔室32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二板部分135b从过滤器部分136的相对端中远离第一板部分135a的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到上限位置A之上的位置。在分隔部134中,过滤器部分136沿从上游腔室31向下游腔室32的方向水平延伸,以便通过返回管13返回到上游腔室31中的气泡不可能附着到过滤器部分136。
在第二实施例中,分隔部134具有从辅助储存器3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到下限位置B之下的位置的第一板部分135a,和从第一板部分135a的上端沿从上游腔室31向下游腔室32的水平方向延伸的过滤器部分136。但是,分隔部134的布置不必严格如此。例如,第一板部分135a可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只要第一板部分135a的上端位于下限位置B之下的位置。类似地,过滤器部分136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只要过滤器部分136完全位于下限位置B之下。
<第三实施例>
将参考图5的放大图描述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除了分隔部234的布置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分隔部34之外,依据第三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相同。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应的元件。
如图5中所示,分隔部234在从上游腔室31向下游腔室32的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使得分隔部234随着分隔部234在图5中看到的向右方向朝向上游腔室32延伸而从辅助储存器3的底壁上升。分隔部234由板部分235和过滤器部分236构成。允许墨渗透通过的过滤器部分236从辅助储存器3的底壁延伸,更准确地,从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之间的接合部延伸至下限位置B之下的位置,而板部分235从过滤器部分236的上端延伸至上限位置A之上且在辅助储存器3的顶壁之下的位置。在本实施例的分隔部234中,通过返回管13返回到上游腔室31之中的气泡不太可能附着到倾斜的过滤器部分236。此外,附着到分隔部234在上游腔室31侧的表面的杂质容易向下落。
<第四实施例>
将参考图6的放大图描述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除了分隔部334的布置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分隔部34之外,依据第四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的结构相同。在第四实施例中使用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应的元件。
如图6中所示,分隔部334由第一板部分335a、第二板部分335b、过滤器部分336、第三板部分335c和第四板部分335d组成,其中第一板部分335a从辅助储存器3的底壁向上竖直延伸到下限位置B之下的位置,第二板部分335b从第一板部分335a的上端沿从上游腔室31向下游腔室32的方向水平延伸,过滤器部分336从第二板部分335b的相对端中远离第一板部分335a的一端向下竖直延伸,第三板部分335c从过滤器部分336的下端沿从上游腔室31向下游腔室32的方向水平延伸,第四板部分335d从第三板部分335c的相对端中远离过滤器部分336的一端竖直向上延伸到上限位置A之上的位置。在本实施例的分隔部334中,通过返回管13返回到上游腔室31中的气泡不太可能到达且附着到过滤器部分336。气泡为了到达过滤器部分336,气泡必需流过第二板部分335b进入过滤器部分336和第四板部分335d之间的空间。
依据第四实施例的分隔部334可以按需要改变。例如,第一板部分335a可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只要第一板部分335a的上端位于下限位置B之下,第二板部分335b可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只要过滤器部分336完全位于下限位置B之下。此外,第三板部分335c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可以对图示实施例中的分隔部34、134、234、334进行其它改变。例如,辅助储存器3可以设有完全由过滤器构成的分隔部,而不设置任何板部分。
辅助储存器3可设有从辅助储存器3底壁延伸到顶壁的分隔部。在这种情况下,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的顶壁分别形成有用于使两个腔室31、32分别与大气连通的相应开口。
依据图示第一实施例的分隔部34可由膜形式的分隔部替代,膜将辅助储存器3的内部空间划分成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31、32,并且膜设有过滤器部分。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辅助储存器3由单个壳体结构构成。但是,辅助储存器可由两个壳体结构构成,每一个壳体结构具有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壳体结构对接在一起使得两个壳体结构的对接壁构成分隔部,该分隔部设有允许墨在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之间流动的过滤器。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可通过穿过对接壁形成的开口保持彼此连通。虽然第一实施例中的辅助储存器3的上游腔室31的底壁31b整个倾斜成上游腔室31的深度随着底壁31b向下游腔室32延伸而增加,但可以是仅上游腔室31的底壁的所选部分倾斜。换言之,底壁可包括倾斜部分和水平延伸部分。
虽然已经描述了依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但本发明的原理可应用到任何其它喷墨记录装置,诸如传真机或电传复印装置和复印装置。

Claims (20)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构造成喷出墨的记录头;
辅助储存器,所述辅助储存器具有都向大气开放的上游腔室和下游腔室,且构造成存储墨;
第一供应通道,用于将墨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所述下游腔室供应到所述记录头;
返回通道,用于将墨从所述记录头返回到所述辅助储存器的所述上游腔室;和
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辅助储存器的内部空间划分成所述上游腔室和所述下游腔室,且具有至少部分接触所述上游腔室和所述下游腔室中的墨的过滤器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底壁延伸到所述辅助储存器的所述内部空间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储存器的所述上游腔室和所述下游腔室具有在所述辅助储存器内彼此连通的相应上空气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底壁延伸到所述辅助储存器的顶壁下方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具有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顶壁向下间隔开的上端。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供应通道连接到所述辅助储存器的所述下游腔室的最低部。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返回通道连接到所述辅助储存器的所述上游腔室的一部分,所述上游腔室的所述部分低于当所述辅助储存器中存储最小体积的墨时的墨的液位。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还包括:
主储存器,墨从所述主储存器供应到所述辅助储存器;和
第二供应通道,墨从所述主储存器通过所述第二供应通道供应到所述辅助储存器的所述上游腔室,
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供应通道连接到所述上游腔室的一部分,所述上游腔室的所述部分高于当所述辅助储存器中存储最大体积的墨时的墨的液位。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部分设置成使得所述过滤器部分的上端低于当所述辅助储存器中存储最小体积的墨时的墨的液位。
10.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还包括:
废液储存器,用于存储从所述辅助储存器排出的墨;和
排出通道,墨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所述上游腔室通过所述排出通道排出到所述废液储存器;
并且其中所述排出通道连接到所述上游腔室的位置离所述过滤器部分比所述返回通道连接到所述上游腔室的位置离所述过滤器部分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返回通道和所述排出通道连接到所述上游腔室的底壁,使得所述底壁的连接所述排出通道的部分离所述过滤器部分比所述底壁的连接所述返回通道的部分离所述过滤器部分近。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排出通道连接到所述上游腔室的最低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上游腔室具有底壁,所述底壁的至少一部分倾斜成使得:随着所述至少一部分向所述下游腔室延伸,所述至少一部分下降。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过滤器部分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底壁向上延伸。
15.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还具有板部分,所述板部分的上端高于当所述辅助储存器中存储最大体积的墨时的墨的第一液位。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还包括墨液位控制部,所述墨液位控制部构造成控制所述辅助储存器内墨的液位,使得墨的液位保持在所述第一液位和当所述辅助储存器中存储最小体积的墨时的第二液位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底壁延伸,并且所述分隔部倾斜成使得:随着所述分隔部向所述下游腔室延伸,所述分隔部从所述底壁上升。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具有:第一板部分,所述第一板部分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底壁向上延伸到比当所述辅助储存器中存储最小体积的墨时的墨的第二液位低的位置,所述过滤器部分从所述第一板部分的上端在从所述上游腔室朝向所述下游腔室的方向上水平延伸;和第二板部分,所述第二板部分从所述过滤器部分的两个相对端中的远离所述第一板部分的一端向上延伸到比墨的所述第一液位高的位置。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中所述分隔部具有:第一板部分,所述第一板部分从所述辅助储存器的底壁向上延伸到比当所述辅助储存器中存储最小体积的墨时的墨的第二液位低的位置;第二板部分,所述第二板部分从所述第一板部分的上端在从所述上游腔室朝向所述下游腔室的方向上水平延伸,所述过滤器部分从所述第二板部分的两个相对端中的远离所述第一板部分的一端向下延伸;第三板部分,所述第三板部分从所述过滤器部分的下端在从所述上游腔室朝向所述下游腔室的方向上水平延伸;和第四板部分,所述第四板部分从所述第三板部分的两个相对端中的远离所述过滤器部分的一端向上延伸到比墨的所述第一液位高的位置。
CN 200910164901 2008-08-28 2009-07-29 喷墨记录装置 Active CN1016591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19074 2008-08-28
JP2008219074 2008-08-28
JP2008219074A JP4720876B2 (ja) 2008-08-28 2008-08-28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59147A true CN101659147A (zh) 2010-03-03
CN101659147B CN101659147B (zh) 2012-05-09

Family

ID=41724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164901 Active CN101659147B (zh) 2008-08-28 2009-07-29 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292412B2 (zh)
JP (1) JP4720876B2 (zh)
CN (1) CN10165914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2402A (zh) * 2011-02-21 2012-08-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2896901A (zh) * 2011-07-26 2013-01-30 吴江市浪潮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印花机的供墨方法
CN103347698A (zh) * 2010-11-19 2013-10-09 多米诺印刷科学有限公司 对喷墨打印机的改进或与其相关的改进
CN104015488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CN106985537A (zh) * 2015-11-26 2017-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方法
CN107073968A (zh) * 2014-09-18 2017-08-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CN108290418A (zh) * 2015-12-10 2018-07-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CN109572226A (zh) * 2017-09-28 2019-04-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CN109664613A (zh) * 2017-10-17 2019-04-23 海因特科普夫有限公司 旋转台数字打印机和打印单元
CN110315854A (zh) * 2019-07-22 2019-10-11 联峰钢铁(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涂料喷号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9008B2 (ja) * 2010-05-14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充填方法
JP5760998B2 (ja) * 2011-11-30 2015-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5982859B2 (ja) * 2012-02-22 2016-08-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6224934B2 (ja) * 2013-07-17 2017-11-0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5199261A (ja) 2014-04-08 2015-1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6287510B2 (ja) * 2014-04-08 2018-03-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消費装置
JP6476888B2 (ja) 2015-01-19 2019-03-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JP6384350B2 (ja) * 2015-02-10 2018-09-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7023809A1 (en) * 2015-07-31 2017-02-09 Kateeva, Inc. Ink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589535B2 (en) * 2017-07-07 2020-03-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49149A (en) * 1981-06-12 1982-09-14 Yoshiaki Nagaura Lens or the like
JPS629105Y2 (zh) * 1982-02-24 1987-03-03
JPH10151761A (ja) * 1996-11-21 1998-06-09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000773B2 (ja) 2000-12-28 2007-10-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2326371A (ja) * 2001-05-02 2002-11-12 Noritsu Koki Co Ltd 着色剤リザー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63023A (ja) 2001-08-28 2003-03-05 Noritsu Koki Co Ltd 着色剤リザーバ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66745A (ja) * 2002-03-19 2003-09-24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098475A (ja) 2002-09-10 2004-04-02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5103964A (ja) * 2003-09-30 2005-04-21 Olympus Corp インクの廃液機構及びその方法
JP4384067B2 (ja) 2004-03-23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処理方法
JP4468192B2 (ja) 2005-01-27 2010-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710356B2 (ja) * 2005-03-08 2011-06-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4792775B2 (ja) * 2005-03-22 2011-10-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流路構造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305418B2 (ja) * 2005-06-13 2009-07-29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装置
JP4882461B2 (ja) * 2006-04-03 2012-02-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ー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971819B2 (ja) * 2007-02-08 2012-07-11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7698A (zh) * 2010-11-19 2013-10-09 多米诺印刷科学有限公司 对喷墨打印机的改进或与其相关的改进
CN103347698B (zh) * 2010-11-19 2015-11-25 多米诺印刷科学有限公司 对喷墨打印机的改进或与其相关的改进
CN102642402A (zh) * 2011-02-21 2012-08-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2642402B (zh) * 2011-02-21 2015-12-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
CN102896901A (zh) * 2011-07-26 2013-01-30 吴江市浪潮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印花机的供墨方法
CN104015488A (zh) * 2013-02-28 2014-09-03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CN107073968A (zh) * 2014-09-18 2017-08-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CN106985537A (zh) * 2015-11-26 2017-07-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方法
CN108290418A (zh) * 2015-12-10 2018-07-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CN108290418B (zh) * 2015-12-10 2019-11-15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CN109572226A (zh) * 2017-09-28 2019-04-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US10792917B2 (en) 2017-09-28 2020-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9572226B (zh) * 2017-09-28 2021-03-16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CN109664613A (zh) * 2017-10-17 2019-04-23 海因特科普夫有限公司 旋转台数字打印机和打印单元
TWI775967B (zh) * 2017-10-17 2022-09-01 德商辛特寇夫股份有限公司 轉台數位印刷機及印刷單元
CN110315854A (zh) * 2019-07-22 2019-10-11 联峰钢铁(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涂料喷号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05532B2 (en) 2014-12-09
US8292412B2 (en) 2012-10-23
JP2010052246A (ja) 2010-03-11
JP4720876B2 (ja) 2011-07-13
US20130021419A1 (en) 2013-01-24
CN101659147B (zh) 2012-05-09
US20100053279A1 (en) 2010-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9147B (zh) 喷墨记录装置
EP1997639B1 (en) Liquid-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JP559907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US7025448B2 (en) Fluid interconnect in a replaceable ink reservoir for pigmented ink
JP4433760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5642513B2 (ja)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24610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KR102059790B1 (ko) 이중 챔버 저장소 프린트 헤드
JP4879463B2 (ja) インク充填方法
JP2010030206A (ja)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EP1997640B1 (en) Liquid-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US8141997B2 (en) Ink supply system
US7735987B2 (en) Liquid-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JP2009045744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JP200504702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6401602B2 (ja) サブタンクおよびプリンタ
JP468537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装置
JP2007301805A (ja) 液体貯留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8172360B2 (en) Printhead servicing system and method
JP5418331B2 (ja)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364777Y1 (ko) 기포제거수단을 갖는 잉크젯 프린터용 잉크카트리지
WO2009126137A1 (en) Fluid interconnection
JP202403689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1126830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廃インク排出処理モジュール
JP200507472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