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90418B -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290418B CN108290418B CN201680071113.8A CN201680071113A CN108290418B CN 108290418 B CN108290418 B CN 108290418B CN 201680071113 A CN201680071113 A CN 201680071113A CN 108290418 B CN108290418 B CN 1082904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flow path
- recording apparatus
- jet recording
- liquor char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墨内的气泡去除方法,更容易并且迅速地去除墨流路内的气泡。喷墨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头、第1排出部(2115)、第2排出部(2116)、送液部以及控制部,在记录头内的墨流路中设置有共同墨室(2111),该共同墨室具有墨的流入口(2111d)、对墨进行过滤的过滤器(2118)、过滤器的上游侧墨向第1排出部的第1流出口(2111e)、过滤后的下游侧墨向第2排出部的第2流出口(2111f)以及下游侧墨向喷嘴的连通口(2111c),控制部以使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以及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同时成为预定的基准速度以上的方式确定送液部的墨送液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有通过喷出墨液滴而在记录介质上以期望的模式命中来进行图像记录、立体构造的形成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使用如下技术:以适合的压力变化模式对墨进行加压,从而从喷嘴以期望的量以及速度喷出墨液滴。
此时,如果在墨中混入尘土、灰尘等异物,则导致记录图像、形成的构造的质量降低。因此,在喷墨头中,在从墨罐供给的墨到达喷嘴之前、例如向各喷嘴即将分配墨之前的共同流路、共同墨室等中设置有去除这些异物的过滤器。
另一方面,如果在墨中混入气泡,则存在如下问题:由于该气泡,而无法对墨恰当地施加压力,发生墨的喷出不良。相对于此,以往有如下技术:对墨流路内的墨进行加压而使其强制性地排出或者循环,从而去除该墨流路内的气泡。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记录头内的从设置于墨液填充部的过滤器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向墨罐分别回送墨的循环流路的合流位置处设置三通阀,以选择性地使任意墨流向墨罐的方式进行控制,根据需要分别进行气泡的去除。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记录头中在过滤器的上游侧的第1液室以及下游侧的第2液室的各自上部分别设置第1排气通路以及隔着过滤器的第2排气通路,一边调节为不破坏喷嘴中的墨的弯液面(meniscus)的范围的流量一边依次排出各自中产生的气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15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83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以往的技术中,一次只能够排除过滤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气泡中的某一气泡,必须切换流量、阀的开闭等来依次进行气泡的排出,所以存在花费工夫、时间这样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容易并且迅速地去除墨流路内的气泡的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墨内的气泡去除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头,具有喷出墨的喷嘴和向该喷嘴供给墨的墨流路;
第1排出通路及第2排出通路,供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流动;
送液部,对墨施加压力而向所述墨流路进行墨的送液;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送液部的每单位时间的墨送液量,
在所述墨流路中设置有墨室,该墨室具有:
流入口,供从外部供给的墨流入;
过滤器,对从该流入口流入的墨进行过滤;
第1流出口,使未通过所述过滤器的上游侧墨流出到所述第1排出通路;
第2流出口,使利用所述过滤器过滤后的下游侧墨流出到所述第2排出通路;以及
喷嘴连通口,将所述下游侧墨送到所述喷嘴,
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以及所述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同时成为预定的基准速度以上的方式确定所述墨送液量。
另外,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墨送液量被确定为如下值,该值是使与在预先确定的设想范围内变化的所述墨的类别以及该墨的粘度对应的所述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以及所述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在所述设想范围内保持为所述预定的基准速度以上的值。
另外,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墨的类别以及该墨的粘度中的至少一方而使所述墨送液量变化。
另外,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3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具备流速比调整部,该流速比调整部使与所述送液部的送液对应的所述上游侧墨的流速的降低量大于所述下游侧墨的流速的降低量、或者使所述下游侧墨的流速的上升量大于所述上游侧墨的流速的上升量、或者使所述上游侧墨的流速降低并且使所述下游侧墨的流速上升。
另外,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流速比调整部使所述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和所述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之比成为预定的范围内。
另外,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或者5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流速比调整部具备压力损失部,该压力损失部对所述上游侧墨赋予压力损失。
另外,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在所述第1排出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有流路剖面面积比所述第2排出通路的流路剖面面积在局部上变小的狭窄部。
另外,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该狭窄部被设置为如下:当在与墨的类别以及该墨的粘度相关的预先确定的设想范围内的预定的条件下由所述送液部向所述墨流路供给墨的情况下,使所述上游侧墨向所述第1流出口的最低流速与所述下游侧墨向所述第2流出口的最低流速相等。
另外,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或者8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狭窄部的流路剖面面积以及流路长度成为与所述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对应的值。
另外,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9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狭窄部具有狭窄部件,该狭窄部件被插入到所述第1排出通路而缩小该第1排出通路的流路剖面面积。
另外,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10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流速比调整部具备吸液部,该吸液部在所述第2排出通路中吸引所述下游侧墨。
另外,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11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过滤器被设置为如下:使相对从所述流入口向所述第1流出口的所述上游侧墨的流动而垂直的流路剖面的面积沿着所述上游侧墨的流动为固定,并且使相对所述下游侧墨向所述第2流出口的流动而垂直的流路剖面的面积沿着所述下游侧墨的流动为固定。
另外,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12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所述预定的基准速度是2.31cm/sec。
另外,技术方案1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13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
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预先存储所述预定的基准速度或者与该基准速度对应的基准送液量,
所述控制部在进行气泡的去除动作的情况下参照存储在该存储部中的所述基准速度或者所述基准送液量来确定所述每单位时间的送液量。
另外,技术方案1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14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具备:
废液流路,供从所述第1排出通路及所述第2排出通路排出的墨共同地流动;以及
开闭阀,决定该废液流路中的墨能否流动。
另外,技术方案16的发明提供一种气泡去除方法,是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流路中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具有喷出墨的喷嘴和向该喷嘴供给墨的墨流路;
第1排出通路及第2排出通路,供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流动;以及
送液部,对墨施加压力而向所述墨流路进行墨的送液,
在所述墨流路中设置有墨室,该墨室具有:
流入口,供从外部供给的墨流入;
过滤器,对从该流入口流入的墨进行过滤;
第1流出口,使未通过所述过滤器的上游侧墨流出到所述第1排出通路;
第2流出口,使利用所述过滤器过滤后的下游侧墨流出到所述第2排出通路;以及
喷嘴连通口,将所述下游侧墨送到所述喷嘴,
所述气泡去除方法利用所述送液部从所述流入口供给所述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以及所述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同时成为预定的基准速度以上的每单位时间的基准送液量的墨。
根据本发明,在喷墨记录装置中具有能够更容易并且迅速地去除墨流路内的气泡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的流动的图。
图3是喷墨头的正面图。
图4A是说明喷墨头内的墨流路的图。
图4B是说明喷墨头内的墨流路的图。
图5是示出设置于排出管内的狭窄部件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喷墨记录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7是示出由喷墨记录装置执行的气泡去除处理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上部墨室以及下部墨室中的气泡的排除状况的观察结果的图表。
图9A是示出喷墨头的变形例1的剖面图。
图9B是示出喷墨头的变形例2的剖面图。
图10A是示出喷墨头的变形例3的剖面图。
图10B是示出喷墨头的变形例3的剖面图。
图11是示出喷墨头的变形例4的正面图。
(符号说明)
10:搬送部;11:驱动辊;12:从动辊;13:搬送马达;14:搬送带;16:操作显示部;17:通信部;18:总线;20:图像形成部;22:滑架;23:扫描部;231:导轨;233:扫描马达;24:维护部;241:墨托盘;25:支撑部;26:头驱动部;30:墨存积部;31:主罐;31a:过滤器;31b:供给阀门;32:供给泵;33:废液罐;40:控制部;401:CPU;402:RAM;403:存储部;100:喷墨记录装置;211、211a~211d:喷墨头;2110:墨喷出部;2111:共同墨室;2111a:上部墨室;2111b:下部墨室;2111c:连通口;2111d:流入口;2111e:第1流出口;2111f:第2流出口;2111p:狭窄部件;2112:头芯片;2112a:喷嘴板;2112b:单独流路;2114:进口(inlet);2115:第1排出部;2115a:狭窄部件;2115b、2115c:第1排出部;2115d:吸引泵;2116、2116c:第2排出部;2116d:吸引泵;2116q:加热器;2117:出口(outlet);2117a:连接部;2118:过滤器;2119:缓冲部件;212:子罐;212a:开放阀门;212b:液面传感器;212c:安全阀门;213:脱气部;213a:脱气模块;213b:真空泵;213c:压力传感器;214:送液泵;214a:送液阀门;214b:三方切换阀门;215:负压形成部;215a:保护阀门;216:迂回流路;217:供给流路;217a:动作阀门;218a:第1废液阀门;218b:第2废液阀门;219:废液流路;219a:止回阀;B:框体;Hc1:连接器;Hh:贯通部;Hp:管;Ht: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该喷墨记录装置100是通过记录介质的搬送移动和喷墨头的移动(扫描)的组合而针对二维面形成图像的扫描型的装置。
喷墨记录装置100具备搬送部10、图像形成部20以及墨存积部30等。
搬送部10在预定的搬送方向(+y方向)上搬送记录介质。搬送部10具备驱动辊11及省略图示的从动辊、搬送马达13、以及搬送带14等。
搬送带14是环状的带,伴随驱动辊11以及省略图示的从动辊的旋转动作而转动。通过在以预定的速度转动的该搬送带14的外周面(搬送面)上载置记录介质,搬送记录介质。
驱动辊11根据搬送马达13的旋转动作而绕其中心轴旋转,从而使搬送带14转动。
搬送马达13根据控制部40(参照图6)的控制而被供给电力并以预定的旋转速度被旋转驱动,从而使驱动辊11旋转动作。
图像形成部20具备滑架22、扫描部23、维护部24以及支撑部25等。
对滑架22安装有以交错格子状这样的预定的模式来排列的多个喷墨头211(参照图2)等。在该喷墨头211中,喷嘴开口部配置于与搬送面相向的面(喷嘴面)而从该喷嘴开口部喷出墨。针对喷出的墨的每个颜色,分别设置喷墨头211。关于图像形成部20内的墨流路结构以及控制动作,在后面详述。
滑架22保持这些多个喷墨头211,并利用扫描部23在与搬送方向(y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往返移动,从而喷墨头211和记录介质的相向位置变化。
扫描部23使滑架22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扫描部23具备导轨231、232和扫描马达233(参照图6)等。导轨231、232相互平行地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延伸配置,通过分别支撑设置于滑架22的2个腕部来保持滑架22。另外,扫描马达233被驱动而使滑架22沿着导轨231、232在宽度方向上移动。作为扫描马达233,只要是移动速度以及滑架22的位置被正确地确定的马达,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线性马达。在该情况下,线性马达的定子设置于滑架22。
维护部24在不利用喷墨头211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动作的期间,进行喷墨头211的维护动作。维护部24设置于利用扫描部23使滑架22移动的移动范围内并且相对搬送部10的搬送面在宽度方向上脱离的退避位置。维护部24在通过扫描部23使滑架22移动而与各喷墨头211相向的状态下进行维护动作。作为维护动作,根据墨的类别等来适当决定,可以列举以预定的压力使墨向墨托盘241(参照图2)喷出的喷射动作、利用擦拭部件对粘着于喷墨头211的喷嘴面的墨进行擦拭的擦拭动作等。
墨托盘241在伴随向记录介质的图像记录以外的动作而从喷嘴开口部喷出墨的情况或墨漏出的情况下,接收该墨并送到废液罐33(参照图2)。
支撑部25是对图像形成部20中的上述各结构进行载置、支撑的框架以及板。支撑部25的各部件使用在从喷墨头211的墨喷出动作、基于扫描部23的滑架22的移动等中不产生位置偏移、振动的牢固的部件,并且相互被固定。
墨存积部30存积用于图像形成的各颜色的墨,并供给到喷墨头211。墨存积部30配置于专用的支架等,经由墨流路而与图像形成部20连接。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的从墨存积部30到图像形成部20的墨的流动所涉及的结构。
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的墨的流动的图。
墨存积部30具备主罐31、过滤器31a、供给阀门31b、供给泵32以及废液罐33等。
通过供给泵32的动作而将主罐31的墨经由过滤器31a和供给阀门31b送到子罐212。过滤器31a除去墨内的异物、夹杂物等。供给阀门31b决定能否从主罐31向子罐212供给墨。也可以在向主罐31的墨补充时或主罐31的更换时等能够手动切换该供给阀门31b。
从主罐31通过供给泵32供给到图像形成部20的墨经由子罐212、脱气部213、作为送液部的送液泵214、三方切换阀门214b、以及供给流路217等而被送到各喷墨头211,从各喷墨头211排出的墨分别经由止回阀219a而通过废液流路219,并被送到废液罐33。
子罐212是容量比主罐31小的墨罐。子罐212经由开放阀门212a而被设为空气开放,将墨保持为大气压。另外,对子罐212设置有液面传感器212b。液面传感器212b检测子罐212内的墨量,输出到控制部40(参照图6)。此外,液面传感器212b也可以单纯地仅检测墨量是否低于预定的下限基准值,并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40。
脱气部213去除墨中的空气。脱气部213具备脱气模块213a、真空泵213b以及压力传感器213c等。脱气模块213a是通过利用真空泵213b的真空吸引来减压后的真空流路和墨流路隔着脱气膜而接触的构造,仅墨内的空气透过脱气膜从而从墨去除空气。压力传感器213c被用于真空泵213b的动作控制、脱气膜的破损这样的异常检测。
在设置于送液泵214与脱气部213之间的送液阀门214a被打开的状态下,送液泵214将由脱气部213脱气后的墨以由控制部40(参照图6)设定的流量送到负压形成部215或者迂回流路216。作为送液泵214,能够利用以往公知的送液泵。
从送液泵214与三方切换阀门214b之间,分支地设置有经由安全阀门212c向子罐212回送墨的流路,在墨的压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安全阀门212c被打开而压力被释放。
三方切换阀门214b根据控制部40的控制,将送液泵214送出的墨的给送目的地切换为负压形成部215或者迂回流路216。在给送目的地被切换到迂回流路216的情况下,将墨经由该迂回流路216直接送到供给流路217。
负压形成部215通过将向喷墨头211供给的墨的压力保持得比大气压力低,从而防止在喷出墨的定时以外从喷嘴漏出墨,并且将和与从喷墨头211的墨喷出相伴的墨量对应的墨经由保护阀门215a供给到喷墨头211。作为负压形成部215,能够使用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来生成、维持负压的结构。此外,负压形成部215也可以具备单纯的中间罐,利用与喷墨头211的高度之差通过重力来发挥同样的功能。
从供给流路217分支了分别经由多个动作阀门217a而与各喷墨头211的进口2114连接的流入通路。供给流路217在最下游侧经由第1废液阀门218a而与废液流路219连接。
另外,对废液流路219分别经由多个止回阀219a连接各喷墨头211的出口2117。废液流路219经由第2废液阀门218b(开闭阀)而与废液罐33连接,将从出口2117以及供给流路217流入的废墨送到废液罐33。
图3是喷墨头211的正面图。
安装于滑架22的多个喷墨头211在从宽度方向(x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分别成为该正面图的朝向。
喷墨头211在收纳进行喷出墨的动作的头驱动部26(参照图6)的电路基板等的框体B的下部安装有墨喷出部2110。
墨喷出部2110将墨供给到喷嘴,并作为适当的液量的液滴从该喷嘴的开口部喷出。喷嘴开口部构成为设置于喷墨头211的与搬送面相向的面(喷嘴面),使墨相对记录介质(搬送面)大致垂直地飞翔而命中。在各喷墨头211的喷嘴面中,在搬送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间距)排列设置有多个喷嘴开口部。喷嘴开口部的排列模式没有特别限定,既可以是单纯的一维配置,或者也可以是在宽度方向上具有多列的交错格子状排列等。在关于搬送方向的位置邻接的喷墨头211中设置的喷嘴开口部在搬送方向上部分地重复地被配置,从而能够成为即使在产生稍微的相对位置的偏移的情况下喷嘴开口部的间隔也不会过大的结构。
墨喷出部2110具有共同墨室2111和头芯片2112,并设置有将供给到喷墨头211的墨从共同墨室2111分配给头芯片2112内的单独流路2112b(参照图4A)而到达各喷嘴的墨流路。
共同墨室2111在搬送方向(y方向)上延伸设置,连接有向喷墨头211供给的墨所流入的进口2114而向上方(z方向)突出。另外,使从喷墨头211排出的墨向废液流路219流入的出口2117经由连接部2117a而连接到与共同墨室2111连接的第1排出部2115(第1排出通路)以及第2排出部2116(第2排出通路)。
头芯片2112在此是上表面(与和搬送面相向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与共同墨室2111接合,下表面(与搬送面相向的面)为喷嘴面。
图4A以及图4B是说明共同墨室2111以及头芯片2112的内部的墨流路的图。
共同墨室2111形成经由设置于底面的多个连通口2111c(喷嘴连通口)向头芯片2112的单独流路2112b分别分配墨的岐管。共同墨室2111的内部被过滤器2118划分成上下。
作为过滤器2118的上侧的上部墨室2111a具有长方体形状,利用在长轴方向的一端附近上表面所设置的流入口2111d而与管状的进口2114连通,并且,利用在另一端附近上表面所设置的第1流出口2111e而与管状的第1排出部2115连通。从进口2114流入到上部墨室2111a的墨通过过滤器2118而流到作为该过滤器2118的下侧的下部墨室2111b,并且能够直接从第1排出部2115排出。
在第1排出部2115的内部插入有狭窄部件2115a(流速比调整部、压力损失部、狭窄部)。该狭窄部件2115a使在第1排出部2115中流过的墨的压力损失增加。该压力损失的增加量优选被设定为与在第2排出部2116中流过的墨通过过滤器2118时所受的压力损失的大小相同的程度。
下部墨室2111b具有在长轴方向上比上部墨室2111a更长的长方体形状,长轴方向的一端成为与上部墨室2111a共同的壁面。在另一端附近上表面设置第2流出口2111f,与管状的第2排出部2116连通。经由过滤器2118从上部墨室2111a流入到下部墨室2111b的墨经由连通口2111c流到头芯片2112的单独流路2112b,并且能够从第2排出部2116排出。
另外,在下部墨室2111b内,以覆盖连通口2111c的上方的方式从底面(连通口2111c)隔离地设置缓冲部件2119(阻尼器),吸收在单独流路2112b内产生的墨的压力变动的至少一部分而降低其影响传播到其它单独流路2112b内。作为缓冲部件2119,也可以使用表面可根据墨的压力变化而变形的柔性膜,而且形成为在内部封入有气体(空气)的袋状。
上部墨室2111a中的向第1流出口2111e的墨的流动、以及下部墨室2111b中的向第2流出口2111f的墨的流动为沿着各自的长轴方向的朝向。因此,与这些墨的流动垂直的流路剖面的面积(流路剖面面积)分别沿着长轴方向而成为固定。由过滤器2118的位置来决定这些流路剖面面积的比。另外,在此这些流路剖面面积分别比第1排出部2115(狭窄部件2115a)以及第2排出部2116的剖面面积充分大。因此,流入口2111d至连接部2117a的墨的流动所涉及的压力损失除了过滤器2118以外,主要在狭窄部件2115a以及第2排出部2116中产生。
头芯片2112具有与共同墨室2111的连通口2111c分别对应地配置的单独流路2112b。在单独流路2112b内的至少一部分中,能够以预定的模式对墨施加压力。在此,单独流路2112b的壁面(间隔壁)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成根据与头驱动部26电连接的压电元件的变形而能够变形,面向能够变形的该壁面的单独流路2112b的部分形成对墨施加压力变化的压力室。此外,单独流路2112b的构造、形状可被适当地设计。
对头芯片2112的下表面、即与搬送面的相向面接合有喷嘴板2112a。在喷嘴板2112a中设置有与单独流路2112b分别对应的喷嘴孔,根据在压力室中针对墨施加的压力模式,从该喷嘴孔喷出墨。
图5是示出在第1排出部2115内设置的狭窄部件2115a的例子的立体图。
狭窄部件2115a是具有中空状的贯通部Hh的管状的部件,也可以以使其外周与管状的第1排出部2115的内周相等的方式设置有连接器等。在此,在预定长的管Hp的上端和下端安装有连接器Hc1、Hc2而埋入到第1排出部2115内。
此外,在此在上端侧(下游侧)的连接器Hc1的外侧面设置有细槽Ht,在将狭窄部件2115a插入安装到第1排出部2115时等能够排出在连接器Hc1、Hc2之间的管Hp周围所残留的空气。
如上所述,通过将下部墨室2111b的流路剖面面积与上部墨室2111a的流路剖面面积之间的比、和由狭窄部件2115a的流路所致的压力损失与由过滤器2118所致的压力损失以及第2排出部2116的压力损失之和(由于大致成为由过滤器2118所致的压力损失,所以根据由该过滤器2118所致的压力损失,容易地确定狭窄部件2115a的长度以及流路直径)的比决定为大致相等,从送液泵214以设定流量送出的墨沿着过滤器2118的两面而大致等速地通过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下部墨室2111b的内部。
此外,由于共同墨室2111的壁面以及过滤器2118的表面处的摩擦,流速根据流路剖面内的位置而不同,所以此处所称的速度是指针对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下部墨室2111b的流路剖面的平均流速。或者,也可以将从过滤器2118的表面隔开预定的微小距离例如0.5mm的位置的速度设为设定对象。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实测值、仿真结果来进行调整,在解析地求出适合的设计参数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省略小的值的项。
在气泡残留、混入到共同墨室2111内而特别是卡到过滤器2118的情况下,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00中,通过墨的流动来对气泡施加压力而使气泡脱离过滤器2118,并从第1流出口2111e以及第2流出口2111f流出到共同墨室2111外。该气泡的去除所需的墨的流速基准值(预定的基准速度)依赖于与过滤器2118的材质、格子的细小度等对应的摩擦力,针对墨中的成为捕捉对象的异物,根据必要的条件来决定该过滤器2118。因此,在喷墨记录装置100中,流速基准值通常能够被决定为常数值。
此外,在气泡的去除中,过滤器2118的最近(例如,从过滤器2118起0.5mm的距离)处的流速(最近流速)是重要的。因此,流速基准值被确定为使该最近流速成为适合的值。通过在与过滤器2118的上表面相接的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与下表面相接的下部墨室2111b中同时产生该流速基准值以上的墨的流动,从而容易并且可靠地去除气泡。
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下部墨室2111b的流速都成为流速基准值以上的流量的设定值(基准送液量)被预先检查、设定并被存储到存储部403(参照图6)。在此,根据流动的墨的类别(反应墨或分散墨、或者墨的颜色)、主要依赖于墨温度而变化的墨的粘度,过滤器2118以及狭窄部件2115a所致的压力损失、其比会变化。因此,基准送液量被确定为如下:即使在这些变更、变化的设想范围内压力损失发生变化,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下部墨室2111b的流速也都成为流速基准值以上。另一方面,如果上部墨室2111a与下部墨室2111b的流速比大幅偏离1:1,则在该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下部墨室2111b中的任意墨室中用于得到流速基准值以上的流速的流量的设定值都变大,废液量增大。因此,狭窄部件2115a的尺寸能够被确定为使墨的类别、墨的粘度的变化的设想范围内的流速比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收敛于包含1的预定的范围内。
此外,例如关于如墨的颜色那样针对每个喷墨头211固定了类别的例子,也可以针对每个该喷墨头211单独地确定适合的狭窄部件2115a的尺寸(即,流路剖面面积以及长度)和/或基准送液量。另外,关于墨的粘度,也可以针对每个墨温度范围,分别确定基准送液量。
另外,该流速基准值最好高于以可靠地去除气泡的方式进行实验或者仿真等得到的最低值,但也可以使流速基准值进一步降低至即使微小的气泡罕见地稍微残留也不会使要求画质产生问题的水平、例如气泡通常可被大体去除的程度的值。也可以根据设定的要求画质而能够变更这样的设定。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喷墨记录装置100如上所述,具备搬送马达13、扫描马达233、供给阀门31b、供给泵32、液面传感器212b、真空泵213b、压力传感器213c、送液阀门214a、送液泵214、三方切换阀门214b、保护阀门215a、多个动作阀门217a、第1废液阀门218a以及第2废液阀门218b等。另外,喷墨记录装置100具备控制部40、头驱动部26、操作显示部16、通信部17以及总线18等。
控制部40总体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00的整体动作。控制部40具备CPU401(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402以及存储部403等。
CPU401进行各种运算处理,进行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的记录介质的搬送、墨的喷出、维护动作等的控制。在该维护动作中包括去除墨流路中的气泡的气泡去除处理。
RAM402向CPU401提供作业用的存储器空间,临时存储数据。
存储部403包括非易失性的存储器或者HDD等辅助存储单元,存储控制程序、初始设定数据、设定维持的设定数据等。在控制程序中包括与上述气泡去除处理相关的程序,并且在初始设定数据中包括根据喷墨头211的形状、共同墨室内的过滤器的类别、第1排出部2115、第2排出部2116、狭窄部件2115a的尺寸、长度等而预先确定的墨流量、该墨流量下的送液时间等与基准送液量相关的设定。如上所述,与基准送液量相关的设定也可以针对墨的每个类别而单独地确定并存储。另外,在存储部403中包括对记录对象的图像数据进行临时存储的RAM。
头驱动部26生成并输出用于在头芯片2112中使墨适当地喷出的使压力室(压电元件)变形动作的驱动电压信号。头驱动部26根据来自控制部40的控制信号来选择预先存储的电压波形模式而生成功率放大的驱动电压信号,并且根据从存储部403输入的图像数据而分别切换能否针对各压电元件输出驱动电压信号。
与头驱动部26相关的布线在喷墨头211内与墨流路汇总起来被布线,并且部分地单独形成。
通信部17是对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动作进行控制的通信接口。作为通信接口,例如包括一个或者多个LAN板、LAN卡等与各种通信协议对应的部件。通信部17能够根据控制部40的控制而从外部设备取得记录对象的图像数据、与图像记录相关的设定数据(作业数据),并且对外部设备发送状况信息等。
操作显示部16根据来自控制部40的控制信号进行喷墨记录装置100的状况、操作菜单等的显示,并且受理用户的操作而输出到控制部40。操作显示部16例如具备作为操作受理单元的触摸传感器与作为显示单元的显示画面重叠设置的液晶显示部。控制部40进行如下控制动作:对液晶显示部指示显示状况、利用触摸传感器的命令受理用的各种菜单等,使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各部分进行与该显示的菜单的内容、位置的信息、以及由触摸传感器检测出的用户的触摸操作对应的处理。
总线18是将上述各结构之间电连接来交换信号的路径。
除了这些结构以外,喷墨记录装置100也可以具备在报告动作中使用的LED灯和/或哔哔声发生部这样的报告动作部、用于对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画质不良进行检测的线传感器这样的读取部等。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的气泡去除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在墨的初始导入时、维护动作时、墨类别的变更时等将从墨流路排出过一次的墨再次填充的情况、在墨流路内混入气泡的情况下等,通过使墨以上述流速基准值或者比其稍微大的流速(例如,流速基准值的1.2倍等)向记录头的共同墨室2111流动,从而使共同墨室2111的内部的气泡、特别是卡到过滤器2118的气泡与该墨的流动一起流出来去除。
如上所述,在三方切换阀门214b中,在通常的记录动作时,以将墨送到负压形成部215的方式进行切换,根据喷出的墨而随时从负压形成部215向喷墨头211供给墨,相对于此,在气泡去除动作时(维护动作时),以将墨送到迂回流路216的方式进行切换,利用送液泵214以预定的流量对墨进行送液,从而使墨大致等速地在上部墨室2111a和下部墨室2111b流动而从第1排出部2115以及第2排出部2116排出。
图7是示出由该喷墨记录装置100执行的气泡去除处理的由控制部40实施的控制过程的流程图。
该气泡去除处理在通过用户操作而手动地被起动的情况、以及喷墨记录装置100的电源接通时的初始动作、在图像记录动作中检测到画质异常时等的维护动作等被执行的情况下,由CPU401从存储部403调出并执行。
如果气泡去除处理开始,则控制部40(CPU401)使滑架22、即喷墨头211移动到维护位置、即喷嘴面与墨托盘241相向的位置(步骤S101)。控制部40关闭保护阀门215a以及第1废液阀门218a,打开与作为气泡的去除对象的(在此是所有的)喷墨头211对应的动作阀门217a以及第2废液阀门218b,并且将三方切换阀门214b设定到迂回流路216侧(步骤S102)。
控制部40从存储部403取得与气泡的去除所需的流速基准值对应的基准送液量所涉及的设定(步骤S103)。控制部40使送液泵214动作,以所取得的基准送液量将墨送入到各喷墨头211(步骤S104)。控制部40对送液泵214的动作时间进行计数,在经过预先设定的送液时间之后使送液泵214的动作停止(步骤S105)。之后,控制部40关闭第2废液阀门218b(步骤S106)。关于其它阀门,执行依照之后的动作的开闭。然后,控制部40结束气泡去除处理。
[实施例]
制作了在共同墨室的下表面设置连通口、并接合了设置有与该连通口分别对应的单独流路的头芯片的喷墨头。
在共同墨室的高度方向中央,水平地设置过滤器,将长方体形状的上部墨室的流路剖面设为36mm2,并且将长方体形状的下部墨室的流路剖面设为28mm2。在上部墨室的上表面两端,设置有直径2.8mm的圆筒状的流入通路以及排出通路,并且在下部墨室中在与流入通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表面,设置有同尺寸的排出通路。在设置于上部墨室的排出通路中,还插入有具有直径0.9mm的圆筒形状的中空构造的长度14mm的狭窄部件。
在该喷墨头中,在流入通路中安装送液泵,一边使流量变化一边通过目视来观察上部墨室以及下部墨室的气泡排除状况。
图8是示出上部墨室以及下部墨室中的气泡的排除状况的观察结果的图表。
在此,使比重为1.12、粘度为4.2±0.3cp(mPa·s)的25℃的Y色反应墨流入。
在上部墨室中,在流速为1.25cm/sec(厘米/秒)时,气泡未被排除(×),在流速为1.67cm/sec时虽然气泡大体被去除但未被完全排除(△)。相对于此,如果流速为2.31cm/sec以上,则气泡被完全去除(○)。
在下部墨室中,在流速为1.61cm/sec时,虽然气泡大体被去除但未被完全排除(△),如果流速为2.14cm/sec以上,则气泡被完全去除(○)。
这样,得到了在气泡的去除的程度与在各墨室中流动的墨的流速之间存在相关性这样的结果。
另外,关于该Y色的反应墨,如果使温度降低到20℃则粘度增加到5.5cp,如果使温度提高到30℃则粘度减少到3.4cp。在该范围中,在合计使150ml/min(毫升/分钟)的流量的墨流入到上部墨室以及下部墨室时,上部墨室中的流速相对下部墨室中的流速之比随着温度的上升(粘度的降低)而从1.13上升到1.45。
另外,关于在20℃下粘度为12.6cp且随着上升至30℃而粘度降低至5.3cp的Y色分散墨,同样地在该温度范围中使合计150ml/min的流量的墨流入到上部墨室以及下部墨室时,上部墨室的流速相对下部墨室中的流速之比随着温度的上升(粘度的降低)而从0.74上升到0.95。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具备:喷墨头211,具有喷出墨的喷嘴和向该喷嘴供给墨的墨流路;第1排出部2115及第2排出部2116,供从喷墨头211排出的墨流动;送液泵214,对墨施加压力而向所述墨流路进行墨的送液;以及控制部40,控制送液泵214的每单位时间的墨送液量,在墨流路中设置有共同墨室2111,该共同墨室2111具有:流入口2111d,供从外部供给的墨流入;过滤器2118,对从该流入口2111d流入的墨进行过滤;第1流出口2111e,使未通过过滤器2118的上游侧墨流出到第1排出部2115;第2流出口2111f,使利用过滤器2118过滤后的下游侧墨流出到第2排出部2116;以及连通口2111c,将下游侧墨送到喷嘴,控制部40以使上游侧墨在上部墨室2111a中向第1流出口2111e的流速以及下游侧墨在下部墨室2111b中向第2流出口2111f的流速同时成为预定的基准速度(2.31cm/sec)以上的方式确定墨的送液基准量。
由此,通过从送液泵214以送液基准量进行送液,能够一下子去除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下部墨室2111b这两方的气泡。因此,能够更容易并且迅速地去除墨流路内的气泡。
此外,如上所述,此处所称的速度(流速)是指,相对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下部墨室2111b的流路剖面的平均速度。
另外,墨的送液基准量被确定为如下值,该值是使与在预先确定的设想范围内变化的墨的类别以及该墨的粘度(即,墨温度)对应的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以及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在上述设想范围内保持为基准速度以上的值。
因此,即使在喷墨头211动作时温度稍微变动也不会大幅降低效率,而能够容易并且迅速地去除墨流路内的气泡。
另外,控制部40根据墨的颜色、反应墨/分散墨这样的类别以及该墨的粘度(温度)中的至少一方,使利用送液泵214的墨的送液量变化。即,根据流动的墨的类别、状态,由过滤器2118所致的压力损失和由狭窄部件2115a所致的压力损失的大小、比发生变化,所以根据这些,使上游侧墨和下游侧墨的流速成为大致相等的速度,不会浪费大量的墨而能够高效地去除气泡。特别是,关于墨的类别,如果设定一次,则在该墨的使用中不需要进行用于使送液量变化的检测动作、控制动作,所以能够容易并且更高效地去除气泡。
另外,具备使与送液泵214的送液对应的上游侧墨的流速的降低量大于下游侧墨的流速的降低量的狭窄部件2115a,所以无需为了通过一次的送液使下游侧墨的流速成为基准速度以上,而使下游侧墨的流速极其大幅地上升而流过大量的墨。
另外,能够恰当地决定狭窄部件2115a的尺寸(流路剖面面积以及长度),使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和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之比成为预定的范围内、特别是针对预先设想的墨的类别、墨的粘度(温度)的范围(例如,在上述Y色墨中为20~30℃)以送液泵214的预定的送液量(150ml/min)将上游侧墨的流速以及下游侧墨的流速都保持为基准速度以上的范围内(0.74~1.49),进而不用使上游侧墨或者下游侧墨中的流速快的一方的墨流淌必要以上的量。由此,无需为了去除气泡而使用能力极其高的送液泵214,所以能够避免成本的上升、尺寸的大型化。另外,能够抑制必要的墨流量,所以能够减少所浪费的墨量。
另外,根据过滤器2118的压力损失而设定狭窄部件2115a的流路剖面面积以及流路长度,所以能够容易并且适当地平衡性良好地确定上部墨室2111a中的向第1流出口2111e的墨的流动和下部墨室2111b中的向第2流出口2111f的墨的流动的速度。
另外,第1排出部2115的狭窄部是使该第1排出部2115的流路剖面面积缩小的狭窄部件2115a被插入到该第1排出部2115而形成的,所以能够在维持原来的设计的第1排出部2115的状态下通过部件的追加来容易地进行改良。另外,与形成局部地有狭窄部的配管相比,能够更容易地形成狭窄部。
另外,过滤器2118被设置成使相对从流入口2111d向第1流出口2111e的上部墨室2111a中的墨的流动而垂直的流路剖面的面积沿着向该上部墨室2111a的长轴方向的墨的流动为固定,并且使相对下部墨室2111b中的墨向第2流出口2111f的流动而垂直的流路剖面的面积沿着向该下部墨室2111b的长轴方向的墨的流动为固定,所以能够沿着长轴将流速保持为大致恒定,因此容易地确定流速和流量的关系,并且无需与流路剖面面积大的部分匹配地将流量设定得大。另外,特别是按照各墨室的壁面的形状而产生淤水、漩涡,从而不会无用地增加压力损失。
流速基准值被设为2.31cm/sec,从而在当前通常使用的喷墨头211的共同墨室2111中,能够在上部墨室2111a和下部墨室2111b中同时合理地去除气泡。
另外,具备预先存储流速基准值或者与该流速基准值对应的基准送液量的存储部403,控制部40在进行气泡的去除动作的情况下参照存储在存储部403中的流速基准值或者基准送液量来确定送液泵214的每单位时间的送液量。
因此,能够通过容易的控制,适当地在上部墨室2111a和下部墨室2111b这两方中同时去除气泡。
另外,具备:废液流路219,供从第1排出部2115及第2排出部2116排出的墨共同地流动;以及第2废液阀门218b,决定废液流路219中的墨能否流动。
这样,能够在上部墨室2111a和下部墨室2111b中同时去除气泡,从而能够将与来自喷墨头211的墨废液相关的阀门的控制合并到第2废液阀门218b这一个,所以相比于需要两个阀门、或者三通阀的切换的现有处理,处理变得更容易,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的墨流路中的气泡去除方法中,喷墨记录装置100具备:喷墨头211,具有喷出墨的喷嘴和向该喷嘴供给墨的墨流路;第1排出部2115及第2排出部2116,供从该喷墨头211排出的墨流动;送液泵214,对墨施加压力而向所述墨流路进行墨的送液;以及控制部40,控制送液泵214的每单位时间的墨送液量,在墨流路中设置有共同墨室2111,该共同墨室2111具有:流入口2111d,供从外部供给的墨流入;过滤器2118,对从流入口2111d流入的墨进行过滤;第1流出口2111e,使未通过过滤器2118的上游侧墨流出到第1排出部2115;第2流出口2111f,使利用过滤器2118过滤后的下游侧墨流出到第2排出部2116;以及连通口2111c,将下游侧墨送到喷嘴,在第1排出部2115的至少一部分中,利用狭窄部件2115a设置有流路剖面面积比第2排出部2116的流路剖面面积在局部上变小的狭窄部,其中,通过送液泵214,从流入口2111d供给上游侧墨以及下游侧墨的流速同时成为预定的流速基准值以上的每单位时间的基准送液量的墨。
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一下子去除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下部墨室2111b这两方的气泡。因此,能够更容易并且迅速地去除墨流路内的气泡。
[变形例]
图9A~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的喷墨头的墨流路的变形例的图。
在图9A的剖面图所示的变形例1的喷墨头211a中,代替第1排出部2115以及在其内部设置的狭窄部件2115a而设置有第1排出部2115b。其它方面与喷墨头211相同,对同一构成要素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该变形例1的喷墨头211a中,第1排出部2115b具有流路剖面面积在中途变小的狭窄部。这样,第1排出部2115b自身具有狭窄部,从而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00中无需在第1排出部的管内另行配置、接合狭窄部件2115a。
图9B的剖面图所示的变形例2的喷墨头211b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喷墨头211相比过滤器2118的配置不同,与此相伴,上部墨室2111a中的向第1流出口2111e的墨的流动与下部墨室2111b中的向第2流出口2111f的墨的流动所涉及的流路形状(流路剖面面积)在流路内变化,除了这点以外与喷墨头211相同,对同一构成要素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在该变形例2的喷墨头211b中,关于从流入口2111d的一侧向第1流出口2111e以及第2流出口2111f的方向(图内向左),过滤器2118被设置成倾斜向上。由此,在下部墨室2111b的一侧混入墨的气泡随着浮力而易于流向第2流出口2111f。另一方面,下部墨室2111b的流路剖面面积朝向第2排出部2116变宽,所以相对恒定流量的墨,流速会降低。同样地,上部墨室2111a的流路剖面面积朝向第1流出口2111e变窄,所以相对恒定流量的墨,流速会上升。
在该喷墨头211b中,为了恰当地去除卡到过滤器2118的气泡,在具备喷墨头211b的喷墨记录装置100中,以使在上部墨室2111a中流路剖面面积最宽的部位以及在下部墨室2111b中流路剖面面积最宽的部位、即流速最慢的位置处的流速(最低流速)同时成为基准流速以上的方式设定利用送液泵214的送液量。
在图10A的剖面图所示的第3变形例的喷墨头211c中,代替使用狭窄部件2115a,而通过使第1排出部2115c比第2排出部2116c长,并且在第1排出部2115c中设置弯曲,从而赋予压力损失。或者,也可以是这其中的某一方。这样,以使上部墨室2111a中的墨的最低流速和下部墨室2111b中的墨的最低流速之比在墨的类别、粘度的设想范围内收敛于预定的范围内的方式、特别是以在该设想范围内的预定的条件、例如特定的墨的设想温度范围内的粘度平均值、中间值、与墨喷出动作相关的最佳的设定值下使比成为1:1的方式,构成喷墨头211c,从而在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下部墨室2111b中的任意墨室中都不会使用于得到基准流速以上的流速的流量增大为必要以上。
而且,以覆盖第2排出部2116c的方式设置加热器2116q(流速比调整部),对在第2排出部2116c中流动的墨进行加热。在使用随着温度上升而粘度降低的墨的情况下使在该第2排出部2116c中流动的墨的温度上升,从而能够使在第2排出部2116c中流动的墨的压力损失进一步降低。或者,也可以以覆盖第1排出部2115c的方式设置冷却器,从而使在第1排出部2115c中流动的墨的温度降低而使粘度上升,使压力损失进一步增大。
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结构:相对在第1排出部2115c中通过狭窄部件2115a来赋予压力损失,取而代之或者追加地,如图10B的剖面图所示在上部墨室2111a内通过狭窄部件2111p来赋予压力损失。狭窄部件2111p被配置成不会妨碍墨从流入口2111d流入以及墨通过过滤器2118。另外,如上所述在上部墨室2111a的向第1流出口2111e的流动所涉及的流路剖面面积比第1排出部2115c的流路剖面面积充分大的情况下,为了产生充分的压力损失,设想设为在与流路剖面垂直的方向上充分长的形状、在第1流出口2111e附近使流路剖面面积局部地变小等。
在图11的正面图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喷墨头211d中,在第1排出部2115以及第2排出部2116的途中设置有分别从上部墨室2111a以及下部墨室2111b内对墨进行吸液的吸引泵2115d、2116d(流速比调整部、吸液部)。在该情况下,能够设为如下结构:通过将设置于第2排出部2116的吸引泵2116d的吸液量设定得大于设置于第1排出部2115的吸引泵2115d,从而补充在下部墨室2111b中流动的墨的由过滤器2118所致的压力损失。或者,也可以仅对第2排出部2116设置吸引泵2116d。
此外,在该情况下,如果与送液泵214的送液量相比将合计的吸液量设为过大,则从喷嘴还会进入空气而无法去除气泡,所以需要恰当地确定吸液量。
这样,在变形例4的喷墨头211d中,在第2排出部2116的途中具备吸引泵2116d,该吸引泵2116d相比于下游侧墨的流速而使上游侧墨的流速不变或者降低,并且相比于上游侧墨的流速而使下游侧墨的流速上升。因此,在补偿由过滤器2118所致的压力损失,根据利用送液泵214的送液而使下游侧墨的流速成为基准速度以上的情况下,不会使上游侧墨的流速极其变高而使墨流量大幅增大。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过滤器2118将共同墨室2111上下地分割而划分为上部墨室2111a和下部墨室2111b,但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分割。另外,虽然以长方体形状的共同墨室2111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设为共同墨室2111在未与过滤器2118相接的范围中弯曲,还可以将流入口2111d、第1流出口2111e以及第2流出口2111f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分别设置于上部墨室2111a、下部墨室2111b的上表面以外的部位。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示出的喷墨头211的前后的墨流路的结构只要是在从喷墨头211的通常的图像记录所涉及的墨喷出时和气泡的去除等维护所涉及的预定墨流量的供给时能够供给必要的墨的结构,就能够适当地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单纯的长方体形状来表现单独流路2112b,但也可以根据头芯片2112的制造方法、压力室的形状、压力的施加方法等而使单独流路2112b的构造适当弯曲或者使流路剖面面积局部地变化。另外,根据这样的构造,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未必设置缓冲部件2119。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废液流路219将从第1排出部2115以及第2排出部2116流出的墨原样地送到废液罐33而成为废液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回送到子罐212而循环利用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1排出部2115和第2排出部2116利用连接部2117a合流之后经由出口连接到废液流路219,但也可以单独地连接。即使是这样的连接,也能够将气泡的去除动作汇总为一次而容易地执行,并且不会无用地增加墨的废液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扫描型的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装置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具有线型头(line head)的喷墨记录装置等。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设定等具体的细节部分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中适当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Claims (16)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头,具有喷出墨的喷嘴和向该喷嘴供给墨的墨流路;
第1排出通路及第2排出通路,供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流动;
送液部,对墨施加压力而向所述墨流路进行墨的送液;以及
控制部,控制所述送液部的每单位时间的墨送液量,
在所述墨流路中设置有墨室,该墨室具有:
流入口,供从外部供给的墨流入;
过滤器,对从该流入口流入的墨进行过滤;
第1流出口,使未通过所述过滤器的上游侧墨流出到所述第1排出通路;
第2流出口,使利用所述过滤器过滤后的下游侧墨流出到所述第2排出通路;以及
喷嘴连通口,将所述下游侧墨送到所述喷嘴,
所述控制部以使所述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以及所述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同时成为预定的基准速度以上的方式确定所述墨送液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墨送液量被确定为如下值,该值是使与在预先确定的设想范围内变化的所述墨的类别以及该墨的粘度对应的所述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以及所述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在所述设想范围内保持为所述预定的基准速度以上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墨的类别以及该墨的粘度中的至少一方而使所述墨送液量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流速比调整部,该流速比调整部使与所述送液部的送液对应的所述上游侧墨的流速的降低量大于所述下游侧墨的流速的降低量、或者使所述下游侧墨的流速的上升量大于所述上游侧墨的流速的上升量、或者使所述上游侧墨的流速降低并且使所述下游侧墨的流速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速比调整部使所述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和所述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之比成为预定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速比调整部具备压力损失部,该压力损失部对所述上游侧墨赋予压力损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排出通路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有流路剖面面积比所述第2排出通路的流路剖面面积在局部上变小的狭窄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狭窄部被设置为如下:当在与墨的类别以及该墨的粘度相关的预先确定的设想范围内的预定的条件下由所述送液部向所述墨流路供给墨的情况下,使所述上游侧墨向所述第1流出口的最低流速与所述下游侧墨向所述第2流出口的最低流速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窄部的流路剖面面积以及流路长度成为与所述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对应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窄部具有狭窄部件,该狭窄部件被插入到所述第1排出通路而缩小该第1排出通路的流路剖面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速比调整部具备吸液部,该吸液部在所述第2排出通路中吸引所述下游侧墨。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被设置为如下:使相对从所述流入口向所述第1流出口的所述上游侧墨的流动而垂直的流路剖面的面积沿着所述上游侧墨的流动为固定,并且使相对所述下游侧墨向所述第2流出口的流动而垂直的流路剖面的面积沿着所述下游侧墨的流动为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定的基准速度是2.31cm/sec。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预先存储所述预定的基准速度或者与该基准速度对应的基准送液量,
所述控制部在进行气泡的去除动作的情况下参照存储在该存储部中的所述基准速度或者所述基准送液量来确定所述每单位时间的送液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废液流路,供从所述第1排出通路及所述第2排出通路排出的墨共同地流动;以及
开闭阀,决定该废液流路中的墨能否流动。
16.一种气泡去除方法,是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流路中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记录头,具有喷出墨的喷嘴和向该喷嘴供给墨的墨流路;
第1排出通路及第2排出通路,供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墨流动;以及
送液部,对墨施加压力而向所述墨流路进行墨的送液,
在所述墨流路中设置有墨室,该墨室具有:
流入口,供从外部供给的墨流入;
过滤器,对从该流入口流入的墨进行过滤;
第1流出口,使未通过所述过滤器的上游侧墨流出到所述第1排出通路;
第2流出口,使利用所述过滤器过滤后的下游侧墨流出到所述第2排出通路;以及
喷嘴连通口,将所述下游侧墨送到所述喷嘴,
所述气泡去除方法利用所述送液部从所述流入口供给所述上游侧墨的最低流速以及所述下游侧墨的最低流速同时成为预定的基准速度以上的每单位时间的基准送液量的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241168 | 2015-12-10 | ||
JP2015241168 | 2015-12-10 | ||
PCT/JP2016/085849 WO2017099008A1 (ja) | 2015-12-10 | 2016-12-02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気泡除去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290418A CN108290418A (zh) | 2018-07-17 |
CN108290418B true CN108290418B (zh) | 2019-11-15 |
Family
ID=59013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71113.8A Active CN108290418B (zh) | 2015-12-10 | 2016-12-02 |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17099008A1 (zh) |
CN (1) | CN108290418B (zh) |
WO (1) | WO20170990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99008A1 (ja) * | 2015-12-10 | 2017-06-1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気泡除去方法 |
JP7087831B2 (ja) * | 2018-08-28 | 2022-06-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ヘッドの洗浄方法、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JP7139856B2 (ja) * | 2018-10-05 | 2022-09-2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205212B2 (ja) * | 2018-12-21 | 2023-01-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供給システム |
CN111645425B (zh) * | 2020-06-10 | 2021-07-06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喷墨打印装置及其气泡排出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4758A (zh) * | 2007-01-04 | 2008-07-09 | 株式会社东芝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01659147A (zh) * | 2008-08-28 | 2010-03-0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08290418A (zh) * | 2015-12-10 | 2018-07-17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06615B1 (en) * | 2004-10-28 | 2012-12-19 | Ulvac, Inc. | Head module, printing device, and printing method |
JP4455277B2 (ja) * | 2004-10-28 | 2010-04-21 |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 印刷方法、ヘ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印刷装置 |
JP2009285900A (ja) * | 2008-05-28 | 2009-12-10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ライン型ヘッドユニット |
JP5428893B2 (ja) * | 2010-01-22 | 2014-02-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531872B2 (ja) * | 2010-09-10 | 2014-06-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61987B2 (ja) * | 2014-05-29 | 2019-08-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2016
- 2016-12-02 WO PCT/JP2016/085849 patent/WO20170990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2-02 JP JP2017555042A patent/JPWO2017099008A1/ja active Pending
- 2016-12-02 CN CN201680071113.8A patent/CN1082904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14758A (zh) * | 2007-01-04 | 2008-07-09 | 株式会社东芝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01659147A (zh) * | 2008-08-28 | 2010-03-0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 |
CN108290418A (zh) * | 2015-12-10 | 2018-07-17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7099008A1 (ja) | 2018-09-27 |
CN108290418A (zh) | 2018-07-17 |
WO2017099008A1 (ja) | 2017-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90418B (zh) | 喷墨记录装置以及气泡去除方法 | |
US8205973B2 (en)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ink supplying mechanism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 |
EP3202578B1 (en) | Liquid ejecting unit,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US8596749B2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lacing humidification-liquid tank of the apparatus | |
US10843466B2 (en) | Liquid ejecting unit, liquid ejecting head, support body for liquid ejecting head | |
EP3456541B1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JP6384488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2014504975A (ja) | 流体循環 | |
US10611168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US7097290B2 (en) | Ink supply from the main tank to the sub-tank in the printing device | |
CN101813206B (zh) | 压力调整阀和具有该压力调整阀的液滴排出装置 | |
CN203697710U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060185587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k conglomerates during inkjet printing for flat panel display manufacturing | |
JP6597257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1201166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加圧パージ装置 | |
JP2019051614A (ja) |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 |
KR20100088631A (ko) | 잉크 공급 시스템용 플러시 펌프 | |
CN102862386A (zh) | 液体喷射设备和湿空气供应方法 | |
JP201606832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 |
EP2465683A1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 |
JP201120673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塗布装置 | |
JP2011206921A (ja) | 自己封止ユニット、流路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並びに自己封止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流路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
JP2020146856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2010022956A (ja) | 液体配管のエアー抜き方法、液体配管のエアー抜き装置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 |
JP2010075845A (ja) | サブタンク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滴吐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