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73968A - 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73968A
CN107073968A CN201580050065.XA CN201580050065A CN107073968A CN 107073968 A CN107073968 A CN 107073968A CN 201580050065 A CN201580050065 A CN 201580050065A CN 107073968 A CN107073968 A CN 1070739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ort
chamber
open
clos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00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73968B (zh
Inventor
比江岛树
比江岛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0739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39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739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739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气泡去除装置,该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气泡去除装置能够有效去除具有过滤器的油墨存储室内的残留气泡并且能够减少来自喷嘴的废弃油墨量,该技术问题通过如下手段解决:将油墨存储室(41)隔着过滤器(42)分为上游侧油墨室(411)和下游侧油墨室(412),在上游侧油墨室(411)的上部设置第一油墨端口(44)及第二油墨端口(45),在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上部以不经由过滤器(42)的方式设置第三油墨端口(46),关闭第三油墨端口(46)的流路,使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到上游侧油墨室(411)的油墨从第二油墨端口(45)排出而去除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气泡,接着,关闭第二油墨端口(45)的流路,使油墨从第一油墨端口(44)经由过滤器(42)向下游侧油墨室(412)流动,使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油墨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而去除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气泡。

Description

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体涉及能够有效去除具有过滤器的油墨存储室内的残留气泡并且能够减少来自喷嘴的废弃油墨量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喷墨头多为喷嘴面朝下使用,因此当在油墨初期导入时向喷墨头内流入了气泡、或者从喷嘴卷入了气泡的情况下,会导致在与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内的顶面残留气泡。
作为其对策,专利文献1记载了通过使油墨从喷墨头的液流入口向液流出口循环,能够将油墨存储室内的气泡从配置在较高的位置的液流出口排出。但是,为了伴随高分辨率而排出小的油墨滴,喷嘴也小径化,即使是细微的废物、气泡都可能发生喷嘴堵塞,引起排出不良。因此,专利文献2公开了通过在油墨存储室内设置用于去除废物等的过滤器并且在过滤器的上部设置经由接头部件与外部连通的油墨排出流路,能够防止因废物等堵塞喷嘴的排出不良。然而,由于油墨存储室隔着过滤器而被分为上游侧和下游侧,因此不能充分地去除比过滤器靠近压力室的下游侧残留的气泡。
因此,出现了一种通过关闭接头部件的端口并使油墨从油墨流入端口加压流入,由此将油墨与气泡一起从喷嘴清除而实现气泡去除的方法。但是,若是想要完全去除气泡,则每当进行气泡去除时都要废弃大量的油墨,并且需要施加较强的压力,因此在喷墨头的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专利文献3中,除油墨流入路及油墨排出路以外,还将经由过滤器与该过滤器的下游侧连通的除泡路设置于油墨存储室,使油墨从油墨流入路加压流入,并使之通过过滤器而从除泡路排出,由此,实现比过滤器靠下游侧的位置处残留的气泡的去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756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024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183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若想要利用过滤器更多地去除例如废物等和气泡,则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增大,在想要从除泡路排出残留在下游侧的气泡的情况下,需要考虑过滤器的压力损失而施加较高的压力,从喷墨头的耐久性和泵的耐久性的观点来看存在问题。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着眼于利用过滤器的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油墨的流动能够去除气泡,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去除具有过滤器的油墨存储室内的残留气泡并且能够减少来自喷嘴的废弃油墨量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技术问题将通过以下记载予以明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上述技术问题可通过以下各发明解决。
1.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
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2.如所述1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离开所述第三油墨端口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还设置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连通的油墨流入用的第四油墨端口,
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及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打开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从该第四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将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存在的气泡去除。
3.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
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4.如所述3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离开所述第三油墨端口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还设置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连通的油墨流入用的第四油墨端口,
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打开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从该第四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将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存在的气泡去除。
5.如所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喷嘴弯液面破坏压力(ノズルメニスカスブレイク圧力)设为PMN,将所述过滤器的压力损失设为RF时,流入所述油墨存储室的油墨的压力P[kPa]满足P≤PMN+RF的关系。
6.如所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入所述油墨存储室的油墨的压力P[kPa]满足P>7-RF的关系。
7.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有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有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存储经由送液泵向所述油墨存储室供给的油墨的油墨罐,
该油墨罐经由第一油墨供给管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接,并且经由第一油墨排出管及第二油墨排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及第三油墨端口连接,
在所述第一油墨供给管、所述第一油墨排出管及所述第二油墨排出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闭阀、第二开闭阀及第三开闭阀,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及所述第三开闭阀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以进行第一控制动作,并在所述第一控制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二控制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控制动作为: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及所述第二开闭阀并且关闭所述第三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而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所述第二控制动作为:在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开闭阀,打开所述第三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的油墨通过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及所述下游侧油墨室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而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8.如所述7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离开所述第三油墨端口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还设置有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连通的油墨流入用的第四油墨端口,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并使来自所述油墨罐的油墨流入的第二油墨供给管,
在所述第二油墨供给管上设置有第四开闭阀,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以在所述第二控制动作结束后,关闭所述第一开闭阀及所述第二开闭阀并且打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的方式,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
9.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有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有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存储经由送液泵向所述油墨存储室供给的油墨的油墨罐,
该油墨罐经由第一油墨供给管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接,并且经由第一油墨排出管及第二油墨排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接,
在所述第一油墨供给管、所述第一油墨排出管及所述第二油墨排出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闭阀、第二开闭阀及第三开闭阀,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及所述第三开闭阀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以进行第二控制动作,并在所述第二控制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一控制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控制动作为: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关闭所述第二开闭阀,打开所述第三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的油墨通过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及所述下游侧油墨室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而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所述第一控制动作为: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及所述第二开闭阀并且关闭所述第三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而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10.如所述9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离开所述第三油墨端口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还设置有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连通的油墨流入用的第四油墨端口,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并使来自所述油墨罐的油墨流入的第二油墨供给管,
在所述第二油墨供给管上设置有第四开闭阀,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以在所述第一控制动作结束后,关闭所述第一开闭阀及所述第二开闭阀并且打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的方式,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
11.如所述8或10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
12.如所述7~11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喷嘴弯液面破坏压力设为PMN,将所述过滤器的压力损失设为RF时,排出所述油墨存储室内的气泡的控制动作将流入所述油墨存储室的油墨的压力P[kPa]控制为满足P≤PMN+RF的关系。
13.如所述7~12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动作中,流入所述油墨存储室的油墨的压力P[kPa]满足P>7-RF的关系。
14.如所述7~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和所述第二油墨端口配置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所述第三油墨端口配置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比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远离所述第一油墨端口的端部。
15.如所述7~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配置在与将所述油墨存储室分为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和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所述过滤器的下表面相同的高度或比该下表面高的位置。
16.如所述7~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油墨存储室分为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和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所述过滤器的面积充分大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的开口面积。
17.如所述7~1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罐被未到达该罐的底板的分隔板分隔为油墨回送室和油墨供给室,油墨排出管与该油墨回送室连接,油墨供给管与该油墨供给室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中使用的喷墨头的一个例子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气泡去除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气泡去除动作时的油墨存储室内的油墨及气泡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简要结构图。
图6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气泡去除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气泡去除动作时的油墨存储室内的油墨及气泡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8是说明喷嘴清洗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简要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中使用的喷墨头的一个例子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在图1中,喷墨头1具有喷墨头芯片2、粘接于该喷墨头芯片2的基板3和隔着基板3粘接于与喷墨头芯片2相反一侧的面的集流腔4。在喷墨头芯片2,在与基板3相反一侧的面粘接有具有喷嘴22的喷嘴板21。
另外,气泡去除装置具有向喷墨头1供给的油墨罐5。喷墨头1和油墨罐5经由油墨供给管6以能够向喷墨头1供给油墨的方式连通,另外,喷墨头1和油墨罐5经由油墨排出管7以能够从喷墨头1回送油墨的方式连通。
油墨罐5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的是利用未到达罐底板的分隔板50分隔为油墨回送室51和油墨供给室52。油墨排出管7与油墨回送室51连接,油墨供给管6与油墨供给室52连接。
分隔板50是为了使油墨充分脱气,以使回送到油墨回送室51的油墨中的气泡不会再次从油墨供给管6供给而设置的。如果设为未到达罐底板的分隔板,则气泡自身浮力高,因此气泡通过分隔板50的下方向油墨供给室52的输送受到限制,因此优选。在循环使用油墨的情况下优选这样的方式。
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喷墨头1表示的是以喷嘴面朝向图1、图2中的下侧的方式设置并使用的喷墨头。并且,在本说明书中,“上”或“下”以图1、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为基准。因此,图1、图2中的上侧是“上”,图1、图2中的下侧是“下”。
如图2所示,喷墨头芯片2具有压力室23。压力室23的数量不特别限制,有至少一个即可。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喷墨头芯片2具有沿图1、图2中的X方向排列的多个压力室23。X方向表示喷墨头芯片2的长度方向。压力室23通过对内部的油墨施加排出压力,从与压力室23的一端连通的喷嘴22排出液滴。压力室23的另一端在喷墨头芯片2的基板3侧的端面开口。
用于对压力室23内的油墨施加排出压力的具体手段不限,可以应用公知的技术。本实施方式例示了将相邻的压力室23、23隔开的分隔壁24由压电元件形成的喷墨头芯片2。分隔壁24通过使形成于相反的两个面上的未图示的驱动电极被施加电压而发生剪切变形。通过使压力室23的两侧的分隔壁24、24发生剪切变形,压力室23膨胀或收缩。由此,对油墨施加排出压力,从喷嘴22排出液滴。
基板3是例如玻璃基板,具有用于对喷墨头芯片2的各分隔壁24的驱动电极外加电压的未图示的配线。基板3粘接于喷墨头芯片2的供压力室23的另一端开口的端面。基板3的大小比喷墨头芯片2的端面大。因此,基板3的外周伸出到喷墨头芯片2外侧。在基板3上,形成有与喷墨头芯片2的压力室23连通而用于使油墨流入压力室23的贯通孔31。
集流腔4由合成树脂形成为一面具有开口部4a的横向较长的箱型,并以堵住开口部4a的方式粘接于基板3。利用集流腔4的内部空间,构成后述的存储从油墨罐5供给的油墨的油墨存储室41。油墨存储室41经由基板3的贯通孔31与喷墨头芯片2的全部的压力室23连通。因此,油墨存储室41内的油墨经由贯通孔31共同向各压力室23供给。
在油墨存储室41,配置有由例如网状的金属、树脂的多孔质体形成的过滤器42。过滤器42阻止油墨中包含的夹杂物向压力室23流入。过滤器42以将油墨存储室41两分为图1中的上下的方式与基板3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固定在油墨存储室41内。由此,油墨存储室41隔着过滤器42而被分为远离压力室23的上游侧油墨室411和靠近压力室23的下游侧油墨室412。
在本发明中,该过滤器42作为油墨供给时的压力损失因素而起作用。
压力损失因素在液体的泵循环中被认为是油墨的供给配管的长度、该供给配管的弯曲部的数量、开闭阀等的配件数量等,但它们与过滤器的压力损失相比是能够无视的程度。
在下游侧油墨室412,配置有在内部封入了气体的缓冲部件43。缓冲部件43以使由挠性膜形成的缓冲面431(参照图2)与基板3面向的方式与基板3隔开规定距离配置。缓冲部件43吸收在油墨排出时从压力室23向油墨存储室41传播的压力波。由此,能够降低压力室23内产生的压力波经由油墨存储室41对其他压力室23产生的影响。
在油墨存储室41,在上游侧油墨室411设置有第一油墨端口44及第二油墨端口45。
第一油墨端口44是用于使油墨流入油墨存储室41的端口。连接部441在第一油墨端口44朝向上方立起。连接部441与油墨供给管6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供给管6是第一油墨供给管。
第二油墨端口45是用于使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到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油墨与该油墨中的气泡一起排出的端口。连接部451在第二油墨端口45朝向上方立起。
连接部451与油墨排出管7连通。具体地说,油墨排出管7的喷墨头1侧的端部分为两个分支管7a、7b。第二油墨端口45的连接部451与其中的分支管7a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排出管7的分支管7a是第一油墨排出管。
从第二油墨端口45通过连接部451、分支管7a及油墨排出管7到油墨罐5的流路的内径与第二油墨端口45的开口径相同或比该开口径大。因此,与第二油墨端口45连通的流路的压力损失不会增大,能够顺利地进行油墨及该油墨中的气泡的排出。
另外,第二油墨端口45的开口径优选与第一油墨端口44的开口径相同或大于第一油墨端口44的开口径。由此,能够顺利地从第二油墨端口45排出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的油墨。
如图1所示,第一油墨端口44和第二油墨端口45优选配置在上游侧油墨室4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油墨端口44在上游侧油墨室411的图1中的左侧端部的上表面开口,第二油墨端口45在上游侧油墨室411的图1中的右侧端部的上表面开口。由此,能够使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到上游侧油墨室411的油墨朝向第二油墨端口45横跨整个上游侧油墨室411内高效地流动。因此,很难在上游侧油墨室411内形成油墨滞留的部位,能够更加高效地去除油墨中的气泡。
在油墨存储室41,在下游侧油墨室412设置有第三油墨端口46。第三油墨端口46是用于使从第一油墨端口44通过上游侧油墨室411流入到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油墨与该油墨中的气泡一起排出的端口。由于在上游侧油墨室411与下游侧油墨室412之间配置有过滤器42,因此在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油墨时,油墨必须通过过滤器42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由此,残留在过滤器42内的气泡也向下游侧油墨室412排出,能够从第三油墨端口46去除。
连接部461在第三油墨端口46朝向上方立起。连接部461与油墨排出管7连通。具体地说,第三油墨端口46的连接部461与油墨排出管7的分支管7b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排出管7的分支管7b是第二油墨排出管。
从第三油墨端口46通过连接部461、分支管7b及油墨排出管7到油墨罐5的流路的内径与第三油墨端口46的开口径相同或大于该开口径。因此,与第三油墨端口46连通的流路的压力损失不会增大,能够顺利地进行油墨及该油墨中的气泡的排出。
第三油墨端口46没有被过滤器42覆盖。因此,第三油墨端口46不经由过滤器即与下游侧油墨室412连通。由此,在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下游侧油墨室412的油墨及油墨中的气泡时,不承受过滤器带来的压力损失。因此,不提高使油墨向集流腔4内流入时的流入压力即可高效地排出油墨及油墨中的气泡。
进一步来说,在本发明中,由送液泵61向第一油墨端口44输送的油墨的压力P优选考虑过滤器的压力损失、喷嘴22的喷嘴弯液面破坏压力、其他不能无视的压力损失来确定。在本发明中,从防止油墨浪费的观点来看,必须充分考虑喷嘴22的喷嘴弯液面破坏压力。
本发明中的油墨的压力P是利用送液泵61的驱动向集流腔4内流入的油墨的流入压力,在第一油墨端口44(在有后述的第四油墨端口47的情况下合计计算)以上的流路中进行计测。
另外,在第三油墨端口46的下游设置例如图1的附图标记72那样的开闭阀的情况下,除了过滤器42的压力损失以外,还会产生开闭阀的压力损失。因此,在设置开闭阀的情况下,设定增加了开闭阀的压力损失的压力更为优选。
而且,油墨的压力P也根据油墨罐5和喷墨头1的水位差而变化。本发明中的油墨的压力P是油墨罐5与喷墨头1的水位差为0的情况下的压力。
另外,第三油墨端口46的开口径优选大于一个喷嘴22的开口径。若设为这样的结构,则对于流入到下游侧油墨室412的油墨,与从喷嘴22排出的相比,更容易从第三油墨端口46顺利地排出。因此,在气泡去除时,能够减少从喷嘴22排出的废弃油墨量。
喷嘴22的开口径是指喷嘴22的排出方向前端的开口径。在喷嘴22的排出方向前端的开口形状是圆形的情况下是指其直径,在喷嘴22的排出方向前端的开口形状不是圆形的情况下,是指置换成与喷嘴22的排出方向前端的开口面积相同面积的圆的情况下的该圆的直径。
在为了去除气泡而使油墨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并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时,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油墨存储室41内的油墨的压力P,在将喷嘴弯液面破坏压力设为PMN并将过滤器42的压力损失设为RF时,优选满足P≤PMN+RF[kPa]的关系。由此,流入到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油墨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时不会还从喷嘴22排出,能够使废弃油墨量实质为零。
另外,该油墨的压力P的下限需要是比过滤器弯液面破坏压力(フィルターメニスカスブレイク圧力)PMF大的压力,过滤器弯液面破坏压力PMF是油墨可通过过滤器42的压力。具体地说,优选满足P>7-RF[kPa]的关系。由此,能够使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到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油墨通过过滤器42迅速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因此,能够尽快完成气泡去除动作。
第三油墨端口46的开口径优选与第一油墨端口44的开口径相同或大于第一油墨端口44的开口径。由此,能够使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的油墨顺利地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
另外,第三油墨端口46优选配置在下游侧油墨室412的比第二油墨端口45远离第一油墨端口44的端部。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侧油墨室412具有比上游侧油墨室411的第二油墨端口45侧的端部更向外侧伸出的延长部412a。并且,第三油墨端口46在延长部412a的上表面开口。
由此,能够使通过过滤器42流入到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油墨朝向第三油墨端口46横跨整个下游侧油墨室412内地高效流动。因此,在下游侧油墨室412内很难形成油墨滞留的部位,能够更高效地去除油墨中的气泡。
而且,第三油墨端口46优选配置在与过滤器42的下表面421相同的高度或比该下表面421高的位置。由此,在过滤器42与第三油墨端口46之间,不会形成成为妨碍附着在过滤器42的下表面421上的气泡排出的阻挡部的台阶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气泡的排出性。高度是指距离集流腔4的开口部4a的分离距离。
此外,过滤器42的面积优选充分大于第一油墨端口44的开口面积。由此,在使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的油墨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时,即使存在油墨中包含的废物附着于过滤器42的情况,也不会立即阻碍油墨通过过滤器42朝向下游侧油墨室412的流动。
在油墨供给管6的中途连接有向喷墨头1供给油墨罐5内的油墨的送液泵61和以电气方式开闭与第一油墨端口44连通的流路的第一开闭阀62。另外,在油墨排出管7的分支管7a的中途连接有以电气方式开闭与第二油墨端口45连通的流路的第二开闭阀71。而且,在油墨排出管7的分支管7b的中途连接有以电气方式开闭与第三油墨端口46连通的流路的第三开闭阀72。
在油墨排出管7的中途,连接有检测从第二油墨端口45及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的油墨中的气泡的气泡检测传感器73。
作为气泡检测传感器73,可以使用例如电极式传感器、光学式传感器等。电极式气泡传感器测定例如在两个电极间流动的微小电流,能够通过监视在检测部被液体充满时和混有气泡时流动的电流值之差进行检测。由于优选不含气泡的油墨,因此充满不含气泡的液体的一侧的检测部优选还检测油墨供给管6内的油墨。
如图1所示,气泡检测传感器73优选与比分支管7a、7b靠下游侧的油墨排出管7的中途连接。由此,利用一个气泡检测传感器73能够检测从第二油墨端口45及第三油墨端口46中的任一者排出的油墨中的气泡,因此能够简化结构。不过,虽然未图示,但是也可以在分支管7a、7b上分别设置气泡检测传感器。
送液泵61及第一开闭阀62、第二开闭阀71及第三开闭阀72与控制装置8电连接。在去除油墨存储室41内的气泡时,控制装置8根据预先存储的规定程序,控制送液泵61的驱动(启动/关闭)以及第一开闭阀62、第二开闭阀71、第三开闭阀72的开闭。
另外,气泡检测传感器73的检测信号被输入控制装置8。在气泡去除时,在使送液泵61的驱动开始后,控制装置8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监视从气泡检测传感器73输入的检测信号,判断从油墨存储室41排出的油墨中有无气泡。
接着,进一步参照图3、图4对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气泡去除装置的气泡去除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3是说明气泡去除动作的流程图,图4是说明气泡去除动作时的油墨存储室41内的油墨及气泡的样子的说明图。
气泡去除动作在油墨存储室41从内空状态填充油墨的油墨初期导入时和喷墨头1的维护时进行。在以下说明中将对在油墨初期导入时进行气泡去除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在维护时也可以同样地进行。
在初期状态下,油墨存储室41处于内空状态。控制装置8在进行气泡去除动作时,打开所有的开闭阀62、71、72,开放所有的与油墨端口44、45、46连通的各流路。另外,设定标记a=0。
首先,控制装置8确认标记a(S101)。此时,由于标记a=0,因此控制装置8关闭第三开闭阀72而封闭与第三油墨端口46连通的流路(S102)。
接着,控制装置8使送液泵61的驱动开始,向油墨存储室41内供给油墨(S103)。由此,油墨罐5内的油墨以规定压力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上游侧油墨室411内(图4(a))。
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到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油墨横跨整个上游侧油墨室411内地流动,从第二油墨端口45通过分支管7a及油墨排出管7返回油墨罐5。并且,在送液泵61驱动期间,进行从油墨罐5通过上游侧油墨室411再次返回油墨罐5的油墨循环。在该过程中,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气泡B1通过油墨的循环流从第二油墨端口45高效地排出(图4(b))。
从第二油墨端口45通过油墨排出管7返回油墨罐5的油墨中的气泡B1被气泡检测传感器73检测出。在气泡去除时,在使送液泵61的驱动开始后,控制装置8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监视来自气泡检测传感器73的检测信号。该时间间隔被预先设定为:估计从送液泵61开始驱动起,气泡应该就要从上游侧油墨室411内或下游侧油墨室412内去除的时间间隔。并且,控制装置8持续使送液泵61驱动,使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油墨循环,直到利用气泡检测传感器73不再能检测到油墨排出管7内的油墨中的气泡B1(S104)。
若利用气泡检测传感器73不再能检测到在油墨排出管7内流动的油墨中的气泡B1,则控制装置8使送液泵61的驱动停止,使向油墨存储室41进行的油墨供给停止(S105)。
之后,控制装置8设定标记a=1(S106),打开所有的开闭阀62、71、72(S107),而后返回从步骤S101起的处理。
然后,由于在再一次的步骤S101中标记a=1,因此控制装置8仅关闭第二开闭阀71而仅封闭与第二油墨端口45连通的流路(S108)。
之后,控制装置8再次使送液泵61的驱动开始,向油墨存储室41内供给油墨(S109)。此时,由于与第二油墨端口45连通的流路被封闭,因此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到上游侧油墨室411的油墨通过过滤器42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流入到下游侧油墨室412的油墨从第三油墨端口46通过分支管7b及油墨排出管7返回油墨罐5,油墨在油墨存储室41与油墨罐5之间循环。
控制装置8持续使送液泵61驱动,持续向第一油墨端口44供给油墨,从而使油墨从第三油墨端口46持续排出。并且,在送液泵61驱动期间,进行从油墨罐5通过上游侧油墨室411及下游侧油墨室412再次返回油墨罐5的油墨循环。由此,油墨在油墨存储室41与油墨罐5之间循环。在该过程中,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气泡B2通过油墨的循环流从第三油墨端口46高效地排出(图4(c))。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由于第三油墨端口46的开口径形成为大于一个喷嘴22的开口径,因此对于流入到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油墨,与从喷嘴22排出的相比,更容易顺利地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因此,在去除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气泡B2时,不会从喷嘴22无用地排出大量的油墨,废弃油墨量减少。
另外,如果将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油墨存储室41内的油墨的压力P设为满足P≤PMN+RF[kPa]的关系,则流入到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油墨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时不会从喷嘴22排出,能够使废弃油墨量实质为零。
另外,如果将该油墨的压力P设为满足P>7-RF[kPa]的关系,则能够使流入到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油墨通过过滤器42迅速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因此,能够尽早完成气泡去除动作。
与去除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气泡时相同,在去除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气泡时,控制装置8也是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监视来自气泡检测传感器73的检测信号。并且,送液泵61的驱动持续进行,直到不再能检测到在油墨排出管7内流动的油墨中的气泡B2(S110)。
若利用气泡检测传感器73不再能检测到在油墨排出管7内流动的油墨中的气泡B1,则控制装置8使送液泵61的驱动停止,使向油墨存储室41进行的油墨供给停止(S111)。
之后,控制装置8关闭所有的开闭阀62、71、72,封闭所有的与油墨端口44、45、46连通的各流路(S112)。
通过以上动作,在油墨存储室41的上游侧油墨室411及下游侧油墨室412填充油墨。从喷嘴22无用地排出的废弃油墨量得以减少,油墨存储室41内的残留气泡被有效地去除。
在去除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气泡时,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到上游侧油墨室411的油墨必须通过过滤器42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因此还能够去除残留在过滤器42内部的气泡。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气泡去除动作优选是在去除了油墨存储室41的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气泡B1后,去除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气泡B2。由此,能够利用较少的油墨循环量更加有效地去除残留气泡。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简要结构图。附图标记与图1相同的部位是相同结构的部位,其详细说明可援用图1的说明,故省略。
第二实施方式可特别好地应用于通过使用上述第三油墨端口46的气泡去除动作不能充分去除和不能迅速去除油墨存储室41内的气泡的情况。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喷墨头1的集流腔4中,追加了使油墨流入油墨存储室41的第四油墨端口47。第四油墨端口47是使油墨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端口。连接部471在第四油墨端口47向上方立起。
连接部471与油墨供给管6连通。具体地说,油墨供给管6的喷墨头1侧的端部分为两个分支管6a、6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油墨端口47的连接部471与其中的分支管6b连通。另外,第一油墨端口44的连接部441与分支管6a连通。第一开闭阀62连接在分支管6a的中途。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供给管6的分支管6a是第一油墨供给管,分支管6b是第二油墨供给管。
在分支管6b的中途连接有以电气方式开闭与第四油墨端口47连通的流路的第四开闭阀63。第四开闭阀63与控制装置8电连接,被控制装置8控制。
第四油墨端口47不经由上游侧油墨室411即与下游侧油墨室412连通。由此,能够使油墨从第四油墨端口47向第三油墨端口46的流速比油墨从第一油墨端口44向第三油墨端口46的流速快。这是因为,油墨从第四油墨端口47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的情况下的流路远窄于油墨通过上游侧油墨室411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的情况下的流路。因此,与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油墨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可靠且有效地去除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气泡。
与第三油墨端口46不同,第四油墨端口47被过滤器48覆盖。因此,第四油墨端口47经由过滤器48与下游侧油墨室412连通。因此,供给到第四油墨端口47的油墨必然通过过滤器48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内。
过滤器48既可以使用与过滤器42不同的过滤器,也可以使用与过滤器42相同的过滤器。
在过滤器48是与过滤器42不同的过滤器的情况下,能够且优选使用压力损失比过滤器42的压力损失小的过滤器48。由于即使不增大油墨的流入压力也能使从第四油墨端口47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油墨的流速更快,因此能够更进一步可靠且有效地去除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气泡。
在过滤器48是与过滤器42相同的过滤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朝向第四油墨端口47延长过滤器42的端部以使过滤器42覆盖第四油墨端口47来构成过滤器48。因此,能够简化构造,另外组装也容易。
第四油墨端口47在下游侧油墨室412优选配置在从第一油墨端口44向第三油墨端口46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由此,还能够可靠地去除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的油墨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时残留在上述滞留部位的气泡。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油墨端口47配置在下游侧油墨室412的比第一油墨端口44远离第三油墨端口46的端部。更具体地说,下游侧油墨室412具有比上游侧油墨室411的第一油墨端口44侧的端部更向外侧伸出的延长部412b。并且,第四油墨端口47在延长部412b的上表面开口。因此,第四油墨端口47在油墨存储室41的沿着图中X方向的长度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三油墨端口46相反一侧的端部。
由此,从第四油墨端口47流入到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油墨高效地横跨整个下游侧油墨室412内而流动,并且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因此能够很难在下游侧油墨室412内形成停滞,能够更加可靠地去除气泡。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油墨端口46的开口径优选与第四油墨端口47的开口径相同或大于第四油墨端口47的开口径。由此,从第四油墨端口47流入到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油墨能够顺利地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
接着,进一步参照图6、图7对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气泡去除装置的气泡去除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6是说明气泡去除动作的流程图,图7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气泡去除动作时的油墨存储室41内的油墨及气泡的样子的图。
在以下说明中将对在油墨初期导入时进行气泡去除动作的情况进行说明,在维护时也可以同样地进行。
在初期状态下,油墨存储室41处于内空状态。控制装置8在开始气泡去除动作时,打开所有的开闭阀62、63、71、72,开放所有的与油墨端口44、45、46、47连通的各流路。另外,设定标记a=0。
首先,控制装置8确认标记a(S201)。此时,由于标记a=0,因此控制装置8关闭第三开闭阀72及第四开闭阀63而封闭与第三油墨端口46及第四油墨端口47连通的各流路(S202)。
接着,控制装置8使送液泵61的驱动开始,向油墨存储室41内供给油墨(S203)。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油墨罐5内的油墨以规定压力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上游侧油墨室411内,并且从第二油墨端口45排出。在该过程中去除上游侧油墨室411内的气泡。
之后,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气泡去除动作的步骤S103到S106相同,控制装置8使向第一油墨端口44进行的油墨供给持续,使油墨在油墨存储室41与油墨罐5之间循环,直到利用气泡检测传感器73不再能检测到从第二油墨端口45通过油墨排出管7返回油墨罐5的油墨中的气泡(S204)。
如果不再能检测到气泡,则控制装置8使送液泵61的驱动停止而使油墨供给停止(S205)。之后,控制装置8设定标记a=1(S206),打开所有的开闭阀62、63、71、72(S207),而后返回从步骤S201起的处理。
然后,由于在再一次的步骤S201中标记a=1,因此控制装置8关闭第二开闭阀71及第四开闭阀63而封闭与第二油墨端口45及第四油墨端口47连通的流路(S208、S209)。
之后,控制装置8再次使送液泵61的驱动开始,向油墨存储室41内供给油墨(S210)。此时,控制装置8不参照气泡检测传感器73的检测信号地使向第一油墨端口44进行的油墨供给持续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到上游侧油墨室411的油墨通过过滤器42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流入到下游侧油墨室412的油墨从第三油墨端口46通过分支管7b及油墨排出管7返回油墨罐5,油墨在油墨存储室41与油墨罐5之间循环。
如果经过了规定时间,则控制装置8使送液泵61的驱动停止,使油墨供给停止(S211)。
接着,控制装置8打开第四开闭阀63而开放第四油墨端口47,而且关闭第一开闭阀62而封闭与第一油墨端口44连通的流路(S212)。
之后,控制装置8再次使送液泵61的驱动开始,向油墨存储室41内供给油墨(S213)。
此时,油墨从第四油墨端口47流入下游侧油墨室412,并且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油墨由于不通过上游侧油墨室411,因此以较快流速在下游侧油墨室412内循环,去除残留在下游侧油墨室412内的气泡B2(图7)。特别是,过滤器42的下表面421上附着的油墨也能够通过较快流速的油墨可靠地从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四油墨端口47在下游侧油墨室412配置在从第一油墨端口44向第三油墨端口46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因此还能够可靠地去除残留在第一油墨端口44的正下方附近的气泡。
在向第四油墨端口47供给油墨期间,控制装置8每隔规定的时间间隔监视来自气泡检测传感器73的检测信号。并且,送液泵61的驱动持续进行,直到不再能检测到在油墨排出管7内流动的油墨中的气泡B2(S214)。
若利用气泡检测传感器73不再能检测到在油墨排出管7内流动的油墨中的气泡B2,则控制装置8使送液泵61的驱动停止,使向油墨存储室41进行的油墨供给停止(S215)。
之后,控制装置8关闭所有的开闭阀62、63、71、72,封闭所有的与油墨端口44、45、46、47连通的各流路(S216)。
通过以上动作,在油墨存储室41的上游侧油墨室411及下游侧油墨室412填充油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从喷嘴22无用地排出的废弃油墨量得以减少,油墨存储室41内的残留气泡被更加有效地去除。
在图6所示的气泡去除动作的流程图的步骤S214中,在检测到气泡的情况下,控制装置8也可以在暂时使送液泵61的驱动停止并且打开第一开闭阀62而开放与第一油墨端口44连通的流路后,返回步骤S209,使油墨从第一油墨端口44向第三油墨端口46循环。该情况下虽然到气泡去除结束为止所需的时间变长,但是能够更可靠地去除气泡。
另外,在图6所示的气泡去除动作的流程图的步骤S210中,控制装置8也可以不是持续供给油墨以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而是参照气泡检测传感器73的检测信号,使油墨从第一油墨端口44向第三油墨端口46循环,直到不再能检测到气泡。该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去除气泡。
而且,图6所示的气泡去除动作的流程图的步骤S207虽然在返回步骤S201前进行,但是也可以在步骤S201的判断后进行。而且,该步骤S207虽然开放了所有的开闭阀62、63、71、72,但是也可以仅开放第二开闭阀71而使油墨向第三油墨端口46循环。
图3所示的气泡去除动作的流程图的步骤S107虽然在返回步骤S101前进行,但是也可以在步骤S101的判断后进行。而且,该步骤S107虽然开放了所有的开闭阀62、63、71,但是也可以仅开放第二开闭阀71而使油墨向第三油墨端口46循环。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以调换图3所示的气泡去除流程图的步骤S102~S104和步骤S108~S110,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调换图6所示的气泡去除流程图的步骤S202~S204和步骤S208~S214。
而且,也可以调换步骤S202~S204和步骤S208~S210。此时,步骤S210也可以不是持续供给油墨以前述的规定时间,而是参照气泡检测传感器73的检测信号。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从第二油墨端口45及/或第三油墨端口46排出的油墨能够在返回与油墨罐5不同的油墨罐并进行脱气之后循环再使用。
在去除油墨存储室41内的气泡B1、B2后,能够进行从喷嘴22排出油墨的喷嘴清洗。由此,还能够去除残留在压力室23内和喷嘴22内的气泡。经试验确认:由于是在进行了油墨存储室41内的气泡去除之后,因此与仅通过清洗去除油墨存储室41内的气泡的情况相比,清洗所需的时间变短,伴随着清洗的油墨废弃量变少。
利用图8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嘴清洗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在初期状态下,关闭所有的开闭阀62、71、72。因此,控制装置8仅打开第一开闭阀62,只开放与第一油墨端口44连通的流路(S301)。
接着,控制装置8驱动送液泵61,使油墨罐5内的油墨以规定压力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油墨存储室41内。由此,从第一油墨端口44流入到油墨存储室41内的油墨通过基板3的贯通孔31流入各压力室23,与残留气泡一起从喷嘴22被清洗出来(S302)。
此时的油墨的压力P是大于喷嘴弯液面破坏压力PMN及过滤器弯液面破坏压力PMF的压力。若油墨的压力P小,则到喷嘴清洗结束为止较为花费时间,因此,具体地说,优选为10kPa以上。油墨的压力P的上限为喷墨头1的耐久压力以下,具体地说,优选为50kPa以下。
油墨向第一油墨端口44的供给持续进行规定时间。在该期间,持续从喷嘴22清洁出油墨(S303)。如果经过了预先设定的时间,则控制装置8使送液泵61的驱动停止,使油墨的供给停止而结束清洗(S304)。
虽然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嘴清洗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第二实施方式而言,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气泡去除动作之后进行喷嘴清洗。
近年来,例如,公知使用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配置多个喷墨头的线型喷墨头能够实现高速化。在具有多个喷墨头的情况下,通过将送液泵与多个喷墨头连通并加压而能够简化装置结构,但是考虑到设置于多个喷墨头的过滤器的压力损失,若想要施加压力来去除气泡,则对送液泵的负荷变得更显著。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使用本发明。
另外,虽然作为使用多个喷墨头的例子而列举了线型喷墨头,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配置多个喷墨头的扫描型喷墨头。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头
2:喷墨头芯片
21:喷嘴板
22:喷嘴
23:压力室
24:分隔壁
3:基板
31:贯通孔
4:集流腔
4a:开口部
41:油墨存储室
411:上游侧油墨室
412:下游侧油墨室
412a:延长部
42:过滤器
421:下表面
43:缓冲部件
431:缓冲面
44:第一油墨端口
441:连接部
45:第二油墨端口
451:连接部
46:第三油墨端口
461:连接部
47:第四油墨端口
471:连接部
48:过滤器
5:油墨罐
50:分隔板
6:油墨供给管
6a、6b:分支管
61:送液泵
62:第一开闭阀
63:第四开闭阀
7:油墨排出管
7a、7b:分支管
71:第二开闭阀
72:第三开闭阀
73:气泡检测传感器
8:控制装置
B1、B2:气泡

Claims (17)

1.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
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离开所述第三油墨端口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还设置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连通的油墨流入用的第四油墨端口,
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及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打开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从该第四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将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存在的气泡去除。
3.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
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离开所述第三油墨端口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还设置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连通的油墨流入用的第四油墨端口,
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关闭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并且打开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使油墨从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经由所述过滤器朝所述下游侧油墨室流动,使在该下游侧油墨室内朝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从该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打开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并且关闭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油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所述上游侧油墨室,使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接着,关闭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连通的各个流路,打开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的流路,使从该第四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由此将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存在的气泡去除。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喷嘴弯液面破坏压力设为PMN,将所述过滤器的压力损失设为RF时,流入所述油墨存储室的油墨的压力P[kPa]满足P≤PMN+RF的关系。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入所述油墨存储室的油墨的压力P[kPa]满足P>7-RF的关系。
7.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有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有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存储经由送液泵向所述油墨存储室供给的油墨的油墨罐,
该油墨罐经由第一油墨供给管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接,并且经由第一油墨排出管及第二油墨排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及第三油墨端口连接,
在所述第一油墨供给管、所述第一油墨排出管及所述第二油墨排出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闭阀、第二开闭阀及第三开闭阀,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及所述第三开闭阀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以进行第一控制动作,并在所述第一控制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二控制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控制动作为: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及所述第二开闭阀并且关闭所述第三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而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所述第二控制动作为:在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的状态下关闭所述第二开闭阀,打开所述第三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的油墨通过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及所述下游侧油墨室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而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离开所述第三油墨端口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还设置有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连通的油墨流入用的第四油墨端口,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并使来自所述油墨罐的油墨流入的第二油墨供给管,
在所述第二油墨供给管上设置有第四开闭阀,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以在所述第二控制动作结束后,关闭所述第一开闭阀及所述第二开闭阀并且打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的方式,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
9.一种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所述喷墨头具有与喷嘴连通的压力室、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油墨存储室和配置于所述油墨存储室的过滤器,所述油墨存储室隔着所述过滤器而被分为远离所述压力室的上游侧油墨室和靠近所述压力室的下游侧油墨室,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上部设置有油墨流入用的第一油墨端口及油墨排出用的第二油墨端口,并且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上部以不经由所述过滤器的方式设置有油墨排出用的第三油墨端口,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存储经由送液泵向所述油墨存储室供给的油墨的油墨罐,
该油墨罐经由第一油墨供给管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连接,并且经由第一油墨排出管及第二油墨排出管分别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及所述第三油墨端口连接,
在所述第一油墨供给管、所述第一油墨排出管及所述第二油墨排出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闭阀、第二开闭阀及第三开闭阀,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及所述第三开闭阀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以进行第二控制动作,并在所述第二控制动作结束后进行第一控制动作的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控制动作为: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关闭所述第二开闭阀,打开所述第三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的油墨通过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及所述下游侧油墨室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而去除所述下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所述第一控制动作为:打开所述第一开闭阀及所述第二开闭阀并且关闭所述第三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二油墨端口排出而去除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内的气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离开所述第三油墨端口的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还设置有经由所述过滤器而连通的油墨流入用的第四油墨端口,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设置有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连通并使来自所述油墨罐的油墨流入的第二油墨供给管,
在所述第二油墨供给管上设置有第四开闭阀,
所述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具有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以在所述第一控制动作结束后,关闭所述第一开闭阀及所述第二开闭阀并且打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驱动所述送液泵,使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流入到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油墨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排出的方式,控制所述送液泵、所述第一开闭阀、所述第二开闭阀、所述第三开闭阀及所述第四开闭阀。
11.如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油墨端口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配置在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向所述第三油墨端口流动的油墨发生滞留的部位。
12.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将喷嘴弯液面破坏压力设为PMN,将所述过滤器的压力损失设为RF时,排出所述油墨存储室内的气泡的控制动作将流入所述油墨存储室的油墨的压力P[kPa]控制为满足P≤PMN+RF的关系。
13.如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动作中,流入所述油墨存储室的油墨的压力P[kPa]满足P>7-RF的关系。
14.如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和所述第二油墨端口配置在所述上游侧油墨室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所述第三油墨端口配置在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比所述第二油墨端口远离所述第一油墨端口的端部。
15.如权利要求7~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墨端口配置在与将所述油墨存储室分为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和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所述过滤器的下表面相同的高度或比该下表面高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7~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油墨存储室分为所述上游侧油墨室和所述下游侧油墨室的所述过滤器的面积充分大于所述第一油墨端口的开口面积。
17.如权利要求7~1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罐被未到达该罐的底板的分隔板分隔为油墨回送室和油墨供给室,油墨排出管与该油墨回送室连接,油墨供给管与该油墨供给室连接。
CN201580050065.XA 2014-09-18 2015-09-17 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Active CN1070739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0313 2014-09-18
JP2014190313 2014-09-18
PCT/JP2015/076471 WO2016043267A1 (ja) 2014-09-18 2015-09-17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気泡除去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気泡除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73968A true CN107073968A (zh) 2017-08-18
CN107073968B CN107073968B (zh) 2019-11-12

Family

ID=55533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0065.XA Active CN107073968B (zh) 2014-09-18 2015-09-17 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196030B1 (zh)
JP (1) JP6617708B2 (zh)
CN (1) CN107073968B (zh)
WO (1) WO201604326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6204A (zh) * 2017-12-07 2018-03-09 北海市天硌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去气泡墨盒
CN109664613A (zh) * 2017-10-17 2019-04-23 海因特科普夫有限公司 旋转台数字打印机和打印单元
CN111469557A (zh) * 2019-01-24 2020-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头元件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11645425A (zh) * 2020-06-10 2020-09-1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及其气泡排出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1536B2 (ja) * 2015-03-30 2019-08-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13767014B (zh) * 2019-04-30 2022-10-04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流体喷射和循环设备、系统及方法
WO2022107204A1 (ja) * 2020-11-17 2022-05-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送液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4245A (zh) * 2004-06-02 2005-12-07 佳能株式会社 墨水容器
JP2006122814A (ja) * 2004-10-28 2006-05-18 Ulvac Japan Ltd 印刷方法、ヘ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印刷装置
JP2009126044A (ja) * 2007-11-22 2009-06-11 Canon Inc 記録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9148976A (ja) * 2007-12-20 2009-07-09 Olympus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そのインク加温方法
JP2009285900A (ja) * 2008-05-28 2009-12-1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ライン型ヘッドユニット
CN101659147A (zh) * 2008-08-28 2010-03-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JP2011088400A (ja) * 2009-10-26 2011-05-0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267285A (zh) * 2010-06-07 2011-12-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维护方法
JP2012096510A (ja) * 2010-11-05 2012-05-24 Ricoh Co Ltd 液体収容タンク、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057272A (zh) * 2011-09-21 2013-04-24 柯尼卡美能达喷墨技术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供给装置及墨水供给方法
CN103347698A (zh) * 2010-11-19 2013-10-09 多米诺印刷科学有限公司 对喷墨打印机的改进或与其相关的改进
CN103502013A (zh) * 2011-04-29 2014-01-0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流体除气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08084T2 (de) * 2000-06-29 2004-12-30 Agfa-Gevaert Tintenstrahldrucker und dessen Tintenversorgungssystem
KR101306005B1 (ko) * 2006-09-29 2013-09-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순환시스템과 잉크젯 기록장치 및 잉크 순환방법
JP5188773B2 (ja) * 2007-10-01 2013-04-24 株式会社石井表記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液体貯留タンク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4245A (zh) * 2004-06-02 2005-12-07 佳能株式会社 墨水容器
JP2006122814A (ja) * 2004-10-28 2006-05-18 Ulvac Japan Ltd 印刷方法、ヘ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印刷装置
JP2009126044A (ja) * 2007-11-22 2009-06-11 Canon Inc 記録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9148976A (ja) * 2007-12-20 2009-07-09 Olympus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そのインク加温方法
JP2009285900A (ja) * 2008-05-28 2009-12-10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ライン型ヘッドユニット
CN101659147A (zh) * 2008-08-28 2010-03-0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JP2011088400A (ja) * 2009-10-26 2011-05-0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267285A (zh) * 2010-06-07 2011-12-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维护装置、液体喷射装置及维护方法
JP2012096510A (ja) * 2010-11-05 2012-05-24 Ricoh Co Ltd 液体収容タンク、液体吐出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47698A (zh) * 2010-11-19 2013-10-09 多米诺印刷科学有限公司 对喷墨打印机的改进或与其相关的改进
CN103502013A (zh) * 2011-04-29 2014-01-0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流体除气的系统和方法
CN103057272A (zh) * 2011-09-21 2013-04-24 柯尼卡美能达喷墨技术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的墨水供给装置及墨水供给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4613A (zh) * 2017-10-17 2019-04-23 海因特科普夫有限公司 旋转台数字打印机和打印单元
CN107776204A (zh) * 2017-12-07 2018-03-09 北海市天硌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去气泡墨盒
CN107776204B (zh) * 2017-12-07 2019-02-05 北海市天硌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去气泡墨盒
CN111469557A (zh) * 2019-01-24 2020-07-3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头元件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11469557B (zh) * 2019-01-24 2021-12-2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头元件和喷墨记录装置
CN111645425A (zh) * 2020-06-10 2020-09-1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及其气泡排出方法
CN111645425B (zh) * 2020-06-10 2021-07-0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装置及其气泡排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96030A4 (en) 2018-05-16
CN107073968B (zh) 2019-11-12
EP3196030B1 (en) 2020-07-22
JPWO2016043267A1 (ja) 2017-07-06
JP6617708B2 (ja) 2019-12-11
WO2016043267A1 (ja) 2016-03-24
EP3196030A1 (en) 201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3968B (zh) 喷墨头的气泡去除方法及喷墨头的气泡去除装置
US10661205B2 (en) Filter clean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7614272B (zh) 喷墨头、喷墨头的气泡除去方法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03786439B (zh) 液体喷射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JPH06847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洗浄装置およびその洗浄方法
CN203816979U (zh) 玻璃基板清洗装置
CN104114253A (zh) 利用滤筒的加压反向清洗方式的过滤器装置
CN106335277A (zh) 油墨喷射装置及油墨喷射方法
CN102343715A (zh) 液体喷射设备
TWI565526B (zh) Nozzle cleaning method and coating device
CN102036733A (zh) 运作过滤装备的方法以及过滤装备
JP497010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206350944U (zh) 一种可自清洗的过滤器
CN107398105A (zh) 一种智能机械过滤装置及反清洗方法
CN206997198U (zh) 一种玻璃基板清洗装置
KR101438722B1 (ko) 미세세정을 위한 트위스터 분사 시스템
CN100357640C (zh) 流体控制阀及液滴喷出装置
CN108840381A (zh) 高精度污水自动监控装置
CN204723844U (zh) 过滤器装置及包括该过滤器装置的清洁车
KR102340883B1 (ko) 수도 배관 세척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도 배관 세척 방법
CN206422146U (zh) 清洁装置及注液机
CN207681125U (zh) 新型管道智能脉冲清洗机
JP2005111444A (ja) 洗浄方法
JP7323953B1 (ja) 膜ろ過装置及び中空糸膜の洗浄方法
CN206576110U (zh) 贝类捕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