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83644A -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83644A
CN114083644A CN202111415541.7A CN202111415541A CN114083644A CN 114083644 A CN114083644 A CN 114083644A CN 202111415541 A CN202111415541 A CN 202111415541A CN 114083644 A CN114083644 A CN 114083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hole
recycled concrete
brick body
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155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83644B (zh
Inventor
陈羲
杨杰
杨益
陈肖
付银杰
何挺
丁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angyua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angyua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angyua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angyuan Building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155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836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83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3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83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83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3/00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28B3/02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a ram exerts pressure on the material in a moulding space; Ram heads of special form
    • B28B3/04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the material by using presses; P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wherein a ram exerts pressure on the material in a moulding space; Ram heads of special form with one ram per mou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BSHAPING CLAY OR OTHER CERAMIC COMPOSITIONS; SHAPING SLAG; SHAP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B13/00Feeding the unshaped material to mould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haped articles; Discharging shaped articles from such moulds or apparatus
    • B28B13/04Discharging the shaped articles
    • B28B13/06Removing the shaped articles from moulds
    • B28B13/065Removing the shaped articles from moulds by 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 or other means of discharging, e.g. pneumatic or hydraulic discharg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1/00Building elements of block or other shap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涉及多孔砖技术领域,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包括砖体,砖体内并排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沿砖体的宽度方向弯折设置。生产工艺包括模具归位放入加强条、往下模具注入再生混凝土原料、压模装置压实混凝土、脱模装置进行脱模的步骤;本申请通过压模装置进行塑形、脱模装置进行脱模,以形成三角状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利用弯折方向相反的角度设置,增加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稳固性,进而增加砖体的强度,从而具有提高多孔砖质量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多孔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响应节能环保的号召,在施工建筑上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采用再生混凝土多孔砖来节约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可在建筑拆卸后重新利用,加入进行的混凝土制备工艺中。
传统再生混凝土多孔砖是利用废弃的碎砖、碎混凝土形成再生骨料,将配制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经过振动挤压成型制成的一种具有多排小孔的混凝土制品,能够节省用料和烧砖燃料,减轻运输的重量。
发明人认为:传统多孔砖的多排小孔降低自身重量的同时,也降低了砖体本身的强度,从而导致多孔砖的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多孔砖的质量,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内并排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沿所述砖体的宽度方向弯折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并排开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实现砖体的多孔,以减轻砖体的质量便于运输。同时弯折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形成三角,增加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稳固性,进而增加砖体的强度,从而提高多孔砖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弯折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弯折方向相反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使得砖体两面的强度都增强,使得砖体在进行堆砌的时候更为方便,无需挑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三角形朝下的位置摆放,从而便于施工人员堆砌多孔砖。
可选的,所述砖体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还设置有弯折的加强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加强条增强整个砖体的硬度的同时,增加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砖体部分的强度,减少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坍塌的情况发生,从而增强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稳固性。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生产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通过上模具、下模具、压模装置、脱模装置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加强条放入下模具内;
步骤S2:再将配比好的再生混凝土原料倒入下模具中;
步骤S3:然后将上模具滑入下模具内,利用压模装置进行压实;
步骤S4:待混凝土冷凝后,压模装置控制上模具脱离下模具,脱模装置将下模具内的砖体顶出进行脱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生产多孔砖时,将加强条放置于下模具内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模具之间。然后将配比好的再生混凝土原料倒入下模具中,直至再生混凝土原料充满下模具。再将上模具滑入下模具内,启动压模装置带动上模具下滑将再生混凝土于下模具内压实,使得再生混凝土充满下模具。待到混凝土冷凝成型之后,压模装置带动上模具脱离下模具,然后启动脱模装置将下模具内的砖体顶出进行脱模,以将成型砖体从下模具中取出,从而便于生产出高强度的再生混凝土多孔砖。
可选的,所述下模具内开设有供上模具滑入的模槽,所述模槽内设有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模条,所述脱模装置包括滑移于所述模槽内的模板、设置于所述下模体上驱动模板滑移的驱动组件一,所述模条贯穿并滑移于模板内,所述模板用于支撑砖体的底壁,所述加强条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模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再生混凝土注入模槽前,将加强条放置于模槽后再注入再生混凝土,使得模条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然后将上模具滑入下模具内压实。待混凝土冷凝后,启动驱动组件一,带动模板上滑,使得模板抵接冷凝形成的砖体底壁后上滑。直至砖体滑出模槽后,将砖体从下模具取出,实现脱模,以便于将砖体从伸出的模板上取下。因此通过设置模槽和模板,利用驱动组件一驱动模板于模槽内滑移,使得冷凝后的砖体在模板的带动下从下模具内滑出,从而便于将砖体脱模。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一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模板底壁四角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下端的驱动板、设置于所述下模具内驱使驱动板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驱动气缸,所述连接杆和驱动板滑移于所述下模具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模板上滑将砖体进行脱模时,驱动气缸活塞杆伸长,以抵动驱动板上滑,进而带动连接杆和模板一同上滑,使得模板于滑槽内滑出。因此通过设置连接杆和驱动板,利用连接杆抵动模板的四角,使得模条于模板内滑移后,驱动气缸能够通过带动驱动板滑移后带动模板上滑,减少模条滑移于模板内对模板滑移造成的影响。
可选的,所述压模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具一侧的立柱、沿竖直方向滑移于所述立柱上端的连接柱、设置于所述立柱上驱动连接柱滑移的驱动组件二,所述连接柱远离立柱的一端和上模具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注入下模具内的混凝土进行压实时,启动驱动组件二,带动连接柱于立柱上滑移,以带动上模具下滑,使得上模具滑入下模具后对下模具内的混凝土压实。直至混凝土冷凝后,驱动组件二带动连接柱和上模具滑离下模具,使得冷凝形成的砖体先和上模具脱离。因此通过设置立柱和连接柱,利用驱动组件二带动连接柱于立柱上滑移,进而带动上模具上下滑移,从而便于上模具将混凝土压实和脱模。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二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内的螺纹杆、固定连接于立柱底部并同轴连接于螺纹杆的电机,所述螺纹杆贯穿并螺纹连接于连接柱内,所述立柱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柱滑移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上模具上下滑移时,电机启动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连接柱受到滑槽的导向和螺纹杆的转动下于滑槽内滑移,以带动上模具沿着滑槽于竖直方向上滑移,实现上模具对混凝土的压实和脱模,从而便于驱动上模具于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立柱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和立柱转动连接,所述立柱位于底座内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底座内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滑移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移至限位槽的一端时,所述上模具位于所述下模具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再生混凝土注入下模具内时,转动立柱,使得立柱上的限位块转动至限位槽的另一端,此时带动上模具转动至下模具的正上方,以使上模具正对模槽,以便于上模具下滑将下模具内的混凝土压实。当上模具脱离下模具时,转动立柱,使得立柱上的限位块转动至限位槽的一端,以使上模具转动至下模具的一侧,使得上模具位于模板滑动路径的一侧,以便于模板将冷凝成型的砖体从模槽中顶出。因此通过设置限位块和限位槽,使得立柱于底座能够转动,实现上模具于下模具上方能够转动角度,从而便于将成型的砖体从模板上取下。
可选的,所述上模具开设有供再生混凝土原料注入的注模口,所述注模口贯穿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底壁转动连接有封堵注模口的挡板,所述挡板滑动抵接于下模具的顶壁,且所述挡板能够插入砖体和下模具顶壁之间的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再生混凝土注入下模具内时,转动立柱使得上模具位于下模具上方,然后将再生混凝土从注模口注入,使得再生混凝土从注模口内缓慢注入到模槽内。直至再生混凝土从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的缝隙溢出时,停止注入再生混凝土,并将挡板转动至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间,然后将少部分再生混凝土封度于注模口内。以使挡板随上模具一同下滑,挡板压实于模槽内的再生混凝土形成砖体,以便于将再生混凝土注入后进行拦截的同时对下模具内的混凝土压实。
当将混凝土冷凝后,上模具带动挡板脱离下模具,且上模具转动至下模具的一侧后,模板顶动砖体脱离下模具,此时模板的上表面和下模具的顶壁齐平,且挡板能够滑动抵接于下模具的上表面。然后转动挡板,使得挡板嵌入砖体和模板之间将砖体和模板脱离,并且在挡板的转动过程中,挡板和砖体之间的摩擦力会带动砖体偏离模板。使得砖体一部分抵接于下模具的顶壁,以将砖体放置于下模具上,以便于模板下滑将砖体和模板彻底脱离。因此通过设置注模口和挡板,利用挡板对注模口及时封堵的同时,实现挡板对下模具的混凝土压实,且挡板的转动能够将模板上成型的砖体进行分离,从而便于将模板和成型的砖体进行分离。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利用弯折方向相反的角度设置,形成三角,增加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稳固性,进而增加砖体的强度,从而提高多孔砖的质量;
通过设置模槽和模板,利用驱动组件一驱动模板于模槽内滑移,使得冷凝后的砖体在模板的带动下从下模具内滑出,从而便于将砖体的脱模;
通过设置连接杆和驱动板,利用连接杆抵动模板的四角,使得模条于模板内滑移后,驱动气缸能够通过带动驱动板滑移后带动模板上滑,减少模条滑移于模板内对模板滑移造成的影响;
通过设置立柱和连接柱,利用驱动组件二带动连接柱于立柱上滑移,进而带动上模具上下滑移,从而便于上模具将混凝土压实和脱模;
通过设置限位块和限位槽,使得立柱于底座能够转动,实现上模具于下模具上方能够转动角度,从而便于将成型的砖体从模板上取下;
通过设置注模口和挡板,利用挡板对注模口及时封堵的同时,实现挡板对下模具的混凝土压实,且挡板的转动能够将模板上成型的砖体进行分离,从而便于将模板和成型的砖体进行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脱模装置和压模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驱动组件一和驱动组件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限位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多孔砖生产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砖体;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加强条;2、上模具;21、注模口;22、挡板;3、下模具;31、模槽;32、模条;33、容纳槽;4、脱模装置;41、模板;42、驱动组件一;421、驱动气缸;422、驱动板;423、连接杆;5、压模装置;51、底座;511、限位槽;52、立柱;521、滑槽;522、限位块;53、连接柱;54、驱动组件二;541、电机;542、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
参照图1,多孔砖包括砖体1,砖体1呈矩形,砖体1内并排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本实施例第一通孔11数量为四个、第二通孔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通孔11为一排并和第二通孔12间隔设置。
参照图1,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均弯折设置,且第一通孔11弯折的方向和第二通孔12相反,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弯折的形状呈三角形,且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之间固定有弯折的加强条13,加强条13为弯折的金属,如钢板。以通过三角稳定性高的原理增大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稳固性,并在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之间固定加强条13增强砖体1的硬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生产工艺,该工艺通过使用上模具2、下模具3、压模装置5、脱模装置4完成,参照图2和图3,其中下模具3开设有供上模具2竖直向下滑入的模槽31,脱模装置4包括沿竖直方向滑移于模槽31内的模板41、安装于下模体上驱动模板41滑移的驱动组件一42。模板41位于模槽31内支撑砖体1的底壁,且模槽31的槽底固定连接有形成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模条32,模条32贯穿并滑移于模板41内,加强条13放置于模板41上并位于加强条13之间。
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一42包括固定连接于下模具3内的驱动气缸421、固定连接于驱动气缸421活塞杆上的驱动板422、固定连接于驱动板422顶壁上的四个连接杆423。连接杆423位于驱动板422的四个角上,下模具3下端开设有供驱动气缸421和驱动板422容纳的容纳槽33,驱动板422和连接杆423沿竖直方向滑移于容纳槽33内。连接杆423滑动贯穿下模具3固定连接于模板41的底壁,以通过驱动气缸421带动驱动板422的滑移,在连接杆423的连接下带动模板41滑移,以便于模板41带动成型的砖体1从模槽31中滑出并脱离模条32。
参照图2和图3,压模装置5包括位于下模具3一侧的底座51、转动连接于底座51上的立柱52、沿竖直方向滑移于立柱52上端的连接柱53、安装于立柱52上驱动连接柱53滑移的驱动组件二54,上模具2固定连接于连接柱53远离立柱52的一端,连接柱53远离上模具2的一端滑移于立柱52内,且上模具2位于下模具3的正上方。
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二54包括固定连接于立柱52内的电机541、同轴连接于电机541输出轴上的螺纹杆542。电机541输出轴竖直朝上延伸,螺纹杆542贯穿并螺纹连接于连接柱53内,立柱52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连接柱53带动上模具2上下滑移的滑槽521。当连接柱53抵接于滑槽521的底壁时,上模具2滑入模槽31内对混凝土进行压实,当连接柱53抵接于滑槽521的顶壁时,上模具2滑离模槽31并且上模具2刚脱离下模具3,以便于转动立柱52将上模具2转离下模具3将模槽31露出,进而便于将成型的砖体1取出。
参照图2和图3,上模具2开设有供再生混凝土注入的注模口21,注模口21贯穿上模具2并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位于砖体1的两个第二通孔12之间,且注入的再生混凝土流速较慢,减缓放置于模板41上加强条13受到的冲击。
参照图2和图3,上模具2的底壁转动连接有封堵注模口21的挡板22,挡板22一侧的厚度较薄且呈渐缩状,挡板22滑动抵接于下模具3的顶壁,且挡板22能够插入砖体1和下模具3顶壁之间的缝隙。挡板22能随上模具2一同滑移于模槽31内,且挡板22的底壁对再生混凝土进行压实。同时挡板22随上模具2滑离模槽31并且转离下模具3后,挡板22朝伸出模槽31的砖体1进行转动,使得挡板22渐缩较薄的一端深入模板41和砖体1之间的缝隙中,以将砖体1和模体进行分离。且由于挡板22和砖体1底壁的摩擦力,带动砖体1滑动至下模具3的上表面,以使下模具3顶壁对砖体1进行支撑,以便于将砖体1和模板41脱离的同时,也便于模板41滑回模槽31内。
参照图2和图3,立柱52位于底座51内的周向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22,底座51内开设有供限位块522随立柱52的转动而滑动的限位槽511,限位块522滑移至限位槽511的两端时均卡紧于限位槽511内。当限位块522滑动至限位槽511的一端时,立柱52带动上模具2位于下模具3的正上方,当限位块522滑动至限位槽511的另一端时,立柱52带动上模具2转离下模具3。
然后生产工艺使用了上模具2、下模具3、压模装置5、脱模装置4,参照图2和图5,先将加强条13放置于模槽31内的模板41上,并使得加强条13位于模条32之间,以便于加强条13嵌入成型砖体1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之间。然后将配比好的再生混凝土从上模具2的注模口21注入,使得注入的混凝土通过注模口21缓慢注入到模槽31的模条32之间,以将模槽31充满再生混凝土。
参照图2和图3,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的缝隙有混凝土溢出时,停止注入混凝土,并将挡板22转动至上模具2和下模具3之间,以将注模口21封堵,然后电机541带动连接柱53和上模具2下滑,使得挡板22抵接混凝土并压实于模槽31内。
待到混凝土冷凝成型后,电机541带动上模具2和挡板22滑离模槽31,然后转动立柱52,使得上模具2转动至下模具3的一侧。然后驱动气缸421带动驱动板422和模板41上滑,使得成型的砖体1随模板41上滑并和模条32脱离,以形成弯折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
直至模板41将砖体1顶出模槽31后,再将挡板22朝砖体1转动,使得挡板22较薄的一侧转入砖体1和模板41之间的空隙中,以将砖体1和模板41进行脱离的同时,通过挡板22的转动带动砖体1滑动至下模具3的顶壁上,以使砖体1受到下模具3的支撑,以便于将砖体1和模板41脱离的同时,也便于模板41下滑入模槽31内,实现再生混凝土砖体1脱模。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实施原理为:将加强条13放入模槽31内后从注模口21注入再生混凝土,然后转动挡板22将注模口21封堵后将上模具2下滑,将再生混凝土压实于模槽31内。直至混凝土冷凝后,上模具2脱离下模具3并转离下模具3,然后模板41上滑将成型的砖体1顶出,挡板22转动将砖体1和模板41脱离,并将砖体1抵接至下模具3顶壁,模板41下滑和砖体1脱离,实现砖体1的脱模。以形成拥有弯折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砖体1,弯折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形成三角,增加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稳固性,进而增加砖体1的强度,从而提高多孔砖的质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内并排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均沿所述砖体(1)的宽度方向弯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弯折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位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之间还设置有弯折的加强条(13)。
4.一种用于生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通过上模具(2)、下模具(3)、压模装置(5)、脱模装置(4)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加强条(13)放入下模具(3)内;
步骤S2:再将配比好的再生混凝土原料倒入下模具(3)中;
步骤S3:然后将上模具(2)滑入下模具(3)内,利用压模装置(5)进行压实;
步骤S4:待混凝土冷凝后,压模装置(5)控制上模具(2)脱离下模具(3),脱模装置(4)将下模具(3)内的砖体(1)顶出进行脱模;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3)内开设有供上模具(2)滑入的模槽(31),所述模槽(31)内设有形成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模条(32),所述脱模装置(4)包括滑移于所述模槽(31)内的模板(41)、设置于所述下模体上驱动模板(41)滑移的驱动组件一(42),所述模条(32)贯穿并滑移于模板(41)内,所述模板(41)用于支撑砖体(1)的底壁,所述加强条(13)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模板(41)上。
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一(4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模板(41)底壁四角的连接杆(423)、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423)下端的驱动板(422)、设置于所述下模具(3)内驱使驱动板(422)沿竖直方向滑移的驱动气缸(421),所述连接杆(423)和驱动板(422)滑移于所述下模具(3)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装置(5)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具(3)一侧的立柱(52)、沿竖直方向滑移于所述立柱(52)上端的连接柱(53)、设置于所述立柱(52)上驱动连接柱(53)滑移的驱动组件二(54),所述连接柱(53)远离立柱(52)的一端和上模具(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二(54)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52)内的螺纹杆(542)、固定连接于立柱(52)底部并同轴连接于螺纹杆(542)的电机(541),所述螺纹杆(542)贯穿并螺纹连接于连接柱(53)内,所述立柱(52)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柱(53)滑移的滑槽(5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2)下端设有底座(51),所述底座(51)和立柱(52)转动连接,所述立柱(52)位于底座(51)内的周向侧壁上设有限位块(522),所述底座(51)内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522)滑移的限位槽(511),所述限位块(522)滑移至限位槽(511)的一端时,所述上模具(2)位于所述下模具(3)正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2)开设有供再生混凝土原料注入的注模口(21),所述注模口(21)贯穿上模具(2),所述上模具(2)的底壁转动连接有封堵注模口(21)的挡板(22),所述挡板(22)滑动抵接于下模具(3)的顶壁,且所述挡板(22)能够插入砖体(1)和下模具(3)顶壁之间的缝隙。
CN202111415541.7A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 Active CN114083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5541.7A CN114083644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15541.7A CN114083644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3644A true CN114083644A (zh) 2022-02-25
CN114083644B CN114083644B (zh) 2023-07-14

Family

ID=80304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15541.7A Active CN114083644B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8364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9703A (ja) * 1989-11-17 1991-07-09 Masanari Nishimura 道路、擁壁等のブロック製造法
CN211762287U (zh) * 2020-01-08 2020-10-27 桐庐强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砖冲压机
CN111923221A (zh) * 2020-08-05 2020-11-13 安庆蓝珊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制砖机、秸秆砖块
CN213166005U (zh) * 2020-05-27 2021-05-11 武汉市盛鑫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制砖模具
CN213617816U (zh) * 2020-08-03 2021-07-06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用脱模机构
CN214136531U (zh) * 2020-11-03 2021-09-07 阜宁县广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防火保温砖打孔压模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59703A (ja) * 1989-11-17 1991-07-09 Masanari Nishimura 道路、擁壁等のブロック製造法
CN211762287U (zh) * 2020-01-08 2020-10-27 桐庐强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砖冲压机
CN213166005U (zh) * 2020-05-27 2021-05-11 武汉市盛鑫诚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制砖模具
CN213617816U (zh) * 2020-08-03 2021-07-06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模具用脱模机构
CN111923221A (zh) * 2020-08-05 2020-11-13 安庆蓝珊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秸秆制砖机、秸秆砖块
CN214136531U (zh) * 2020-11-03 2021-09-07 阜宁县广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防火保温砖打孔压模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83644B (zh) 2023-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53924B (zh) 一种建筑砌筑混凝土砖块成型制作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CN207954201U (zh) 一种混凝土砌块的浇筑成型装置
CN209533733U (zh) 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板的组合模具
CN113146800B (zh) 一种高强度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梯浇筑成型方法
CN111231063A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加工装置与加工方法
CN210414906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免烧砖成型装置
CN113263586B (zh)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的成型模具
CN114083644B (zh)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及其生产工艺
CN218857299U (zh) 一种预制构件模具脱模装置
CN114633347A (zh) 模具可翻转的水工制品成型机及异形混凝土制品制作工艺
CN212822543U (zh) 一种全自动水平造型机
CN212445681U (zh) 一种快速制作预制块模具
CN114953126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模板的制备工艺
CN107558734B (zh) 一种建筑浇筑装置及浇筑方法
CN206912224U (zh) 一种半自动锡液浇铸脱模装置
CN207764021U (zh) 混凝土抗折强度压力试模
CN207997412U (zh) 一种空心砖生产用模具自动填料装置
CN214538721U (zh) 一种再生混凝土测试取样装置
CN219583188U (zh) 混凝土预制方桩成型装置
CN221048661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柱制造成型模具
CN219820037U (zh) 一种振实机
CN216914279U (zh) 一种可拆卸楼梯模具
CN216658377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方桩模具组
CN218700622U (zh) 一种玻璃钢格栅生产用便于脱料的浇筑机构
CN219926384U (zh) 一种商品混凝土脱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