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04A - 激光唱机 - Google Patents

激光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04A
CN1136204A CN96102436A CN96102436A CN1136204A CN 1136204 A CN1136204 A CN 1136204A CN 96102436 A CN96102436 A CN 96102436A CN 96102436 A CN96102436 A CN 96102436A CN 1136204 A CN1136204 A CN 11362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 record
test pin
switch
timer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02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848C (zh
Inventor
阿部弘
坂本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ine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pine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ine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Alpine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62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8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 G11B17/05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not contained within cartridges
    • G11B17/051Direct insertion, i.e. without external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Guiding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唱机。本激光唱机设有用于判断所插入唱盘直径的检测装置以及设有当所述检测装置判断所插入的是规定直径唱盘时使所述输送装置开始动作并向设备内输入、当判断所插入的不是规定直径的唱盘时、使所述输送装置向输出方向动作的控制部。当非规定直径的唱盘插入时,能立即将其排出。

Description

激光唱机
本发明涉及激光唱机,特别涉及能装入例如直径12厘米唱盘的激光唱机,涉及当非规定直径唱盘插入时能拒绝其插入而且可通过使判断唱盘直径的检测装置简化的激光唱机。
车载用的激光唱机和CD-只读存储器等是由直径12厘米的唱盘从插入口插入而被填装的。在这种激光唱机中,当例如直径8厘米唱盘那样的非正规直径者从插入口插入时,有必要采用拒绝其插入的结构。
在历来车载用激光唱机中,当正规直径的唱盘或者例如直径为8厘米小直径的唱盘从插入口插入时,通过光学检测元件等对其插入进行检测,设于插入口内侧并具有辊子的输送装置开始动作,将整个直径的唱盘一次输送入装置内。在装置内设有排列多数光学检测元件的识别检测装置,通过从多数检测元件的检测输出功率的组合来判断输入装置内的唱盘是否是正规直径的唱盘。
当通过上述检测输出功率来判断为非正规直径时,输送装置就逆转,将小直径的唱盘退回到插入口;而当判断为正规直径时,该唱盘就原样地在唱盘驱动机构的转台上被夹紧,就可能读出在唱盘上所记录的信号以及记录对唱盘所发出的信号。
然而,如以上现有技术例那样,在非正规直径的唱盘例如小直径的唱盘通过输送装置装入设备内随后再将非正规者排出的车载用的激光唱机中,例如误插入小直径唱盘时,唱盘需要直到被排出以前的时间。此外,在误插入小直径唱盘时,由于唱盘通过输送装置一旦引入设备之中后会再被排出时,例如当将小直径唱盘送入设备内偏置位置后再从该位置排出时,恐怕要在设备内被卡住而不能正常地排出,如果发生了这种现象,它就成为设备故障的原因。
此外,在历来那样具有将小直径唱盘等向装置内一旦引入后再排出机构的激光唱机中,在唱盘输入装置内的时点通过上数多数光学检测装置时唱盘的直径加以判断;或者在唱盘被引入装置内的过程中进行唱盘直径的判断。
这样,在唱盘一旦被引入装置中后再对其直径加以判断的机构中,有必要在设备内部广泛地设置多数光学检测元件以及开关元件,而用于识别光盘直径的检测元件的配置是复杂的,而且这种检测元件的配置对于设备内其它机构的配置也有制约。
更且,在这种激光唱机中,除了上述为判别唱盘直径的检测装置外,还必需有各种其它检测装置如光盘插入的检测装置、唱盘排出完毕的检测装置、一旦被排出的唱盘再度插入时的检测装置。由于这些检测装置都要配置在插入口的近旁,而且又难以和设备内部所设的用以判断直径的检测装置兼用,因此,必须在设备内装设发挥各个机能的多数检测装置,因此,设备就更加复杂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唱机,该激光唱机能解决上述历来课题,在例如不是预定直径的唱盘从插入口插入时,能在插入插入口的时点立即判断唱盘的直径,当不是预定直径的唱盘时能立即将其排出,使其排出处理迅速。
本发明目的还在于:在检测预定直径的唱盘或不是预定直径者插入的时点能立即进行时间计测,在预定时间内判断为非所预定直径的唱盘时能立即将其排出,能缩短判断唱盘直径所必须的时间。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通过在插入口近旁所配置的检测装置,能兼用作唱盘插入检测和排出检测以及再插入检测,进而兼用作唱盘直径的识别检测,能使检测装置简化。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将机械结构和检测元件组合起来,通过简化的结构正确地进行多种检测动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激光唱机设有可插入唱盘的插入口以及将从插入口插入的唱盘向设备内装入或将设备内的唱盘从插入口将唱盘排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是:设有判断所插入唱盘的直径并且当判断插入的是规定直径的唱盘时能将该唱盘输入设备内的检测装置以及当判断被插入的唱盘是非正规直径者时使输送装置仅向排出方向动作的控制部。
当检测装置检测到有唱盘插入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当从计时器开始计时起在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所插入的是规定直径唱盘时,输送装置能开始向排出方向动作。
此外,当输送装置开始向排出方向动作时,使计时器开始计时,当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从计时器始动起在一定时间内排出完毕时,使输送装置停止;此外,在计时器开始计时起在一定时间内未检测到排出完毕时也使输送装置停止,当输出完毕未被检测出时,可识别为排出故障。
此时,当识别到在控制部有排出故障发生,在显示部就显示出来有排出故障产生,操作者如按压排出钮,则设备再开始作排出动作。
此外,本发明的检测装置由一对检测销和检测元件所构成,该检测销凭借被插入唱盘的外周而被推开,该检测元件则检测各个检测销的移动,当用检测元件检测到该一对检测销被打开到预定间隔以上时,就可判断是规定直径的唱盘插入;当用检测元件未检测到该检测销被打开时预定间隔以上时,则可判断是非规定直径的唱盘插入。
或者,检测装置由一对检测销、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以及第三检测元件所组成,该检测销凭借被插入唱盘的外周而被推开,该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检测各检测销向被推开方向的移动,第三检测元件则检测二个检测销之一是否在预定距离以上移动。当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检测出两个检测销分别移动、并且第三检测元件检测出二个检测销之一在预定距离以上移动时,可判断插入的是规定直径的唱盘。除此之外,可判断插入的都是规定直径以外的唱盘。
在上述检测装置中,在检测元件检测出二个检测销之一起动的时点,计时器开始计时,当从计时器开始计时,在预定时间以内未检测到检测销被打开到预定间隔以上时,使输送装置向排出方向始动。
或者,当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中任一方检测出检测销的移动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当在计时器始动后的预定时间内另一个检测元件未检测出检测销的移动时,输送装置向排出方向始动;当上述计时器始动后在预定时间内,另一检测元件检测出检测销的移动时,则使上述计时器的动作一旦停止后再度启动计时器,当计时器再度始动起到预定时间内,第三检测元件未检测出检测销在预定距离以上动作时,输送装置可向排出方向始动。
此外,在上述检测装置中,当已填装入设备内的规定直径唱盘被输出装置排出时,在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未检测到两个检测销的复回的时点,通过第三检测元件检测出另一检测销回复到预定位置时,输送装置停止动作,唱盘停止。
此时,当已停止的唱盘再度被推压,由第三检测元件检测出检测销的移动时,输送装置也可能向装入方向始动,再度将唱盘输入设备中。
在上述装置中,当规定直径(正规直径)的唱盘或非规定直径的唱盘被插入时,通过检测装置立即对其进行判断。而且,当检测出插入的是所规定直径的唱盘时,通过具有辊子的输送装置将规定直径的唱盘向设备内装入,在唱盘驱动机构中被夹紧、再生和记录都成为可能。当用上述检测装置检测出插入的不是规定直径的唱盘时,则输送手段不进行输入动作,而立即进行排出动作。因此,即使非规定直径唱盘例如小直径唱盘被压入它在输送装置所保持的位置,也立即被排向插入口。因此,非规定直径唱盘的排出能迅速进行,也不会产生小直径唱盘等被卡在设备内的问题。此外,由于对唱盘的识别是在插入口近旁进行的,所以将识别唱盘用的检测元素汇集在插入口近旁,因此,设备内部的结构不受检测元件配置的制约。
此外,在检测装置检测出规定直径唱盘或非规定直径唱盘插入时,使计时器开始计时,当从计时器始动起在预定时间以内未检测出插入的是规定直径的唱盘时,通过输送装置将非规定直径的唱盘排出,检测装置的结构一具有这样功能,就必定在预定时间内将非规定直径的唱盘排出,排出处理更加迅速。
此外,在输送装置向排出方向开始动作时,使计时器开始计时,如能检测在一定时间内其排出动作是否完毕,则在排出时输送装置的动作时间不会拖长,可立即检测出排出故障来。
此外,当由一对检测销和检测此检测销在预定间隔以上是否打开的开关等构成检测元件时,则用简单的机械结构以及在插入口近旁所配置的机构即可进行判断唱盘直径,进而进行插入的检测和计时器的始动动作。
更且,如在检测一对检测销是否分别动作的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之外,再设有检测二者之一的检测销是否活动到预定距离以上的第三检测元件,则通过对第一、第二和第三检测元件动作的确认,可正确地检测插入的是否是正规直径的唱盘。
此外,作为这样的结构是可能的:在设有一对检测销的检测装置中,在由检测元件检测出二个检测销之一已启动的时点,使计时器开始计时,在从计时器始动到所预定时间内,当未检测出检测销被打开到预定间隔以上时,能将非规定直径的唱盘排出。由于如有规定直径的唱盘插入时,必定有二者之一的检测销开始动作,所以在从插入口插入后计时器立即开始计时,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为排出非规定直径唱盘的处理。
此外,作为通过第三检测元件可检测二者之一的检测销是否移动到预定距离以上这样的结构,基于该第三检测元件的检测输出功率,可使输送装置的排出动作停止。因此,通过二者之一的检测销的动作能确实检测出规定直径的唱盘排出完毕。
更且,将上述已排出完毕的唱盘再度插入时,通过第三检测元件加以检测出来并立即使输送装置启动,可能将规定直径的唱盘再度装入(再装入)。也即,通过一对检测销和开关等检测元件可以将插入的检测、计时器开始计时、唱盘直径的识别、唱盘的排出完毕、唱盘再插入的检测全部做到以及制定控制的动作。
本发明具有良好效果,当非规定直径的唱盘从插入口插入时,不通过输送装置向设备内方输入,而立即进行输出动作。因此,将非规定直径的唱盘迅速排出;还不会产生例如小直径唱盘一旦引入设备内被卡住等问题。
在检测插入的时点立即使计时器开始计时,当在规定时间内判断为不是规定直径的唱盘时,通过向排出动作的转移,迅速将非规定直径的唱盘排出。
此外,由于使用一对检测销从而使用于检测的结构简化;又由于设有一对检测销和第一到第三检测元件,通过此检测销和检测元件可能进行全部的插入检测、唱盘直径检测、唱盘输入完毕的检测、输入完了后再插入的检测。又通过在插入口近旁所设检测装置能进行多种的检测动作;通过在设备内部配置的检测元件,可防止对其它部件配置的制约。
以下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激光唱机一例的车载用激光唱机一部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2是本发明激光唱机的电路构成概略方框图;
附图3是表示规定直径的唱盘插入开始时的状态图;
附图4是表示规定直径的唱盘插入后再被推压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附图5是表示在判断插入者是规定直径唱盘、并且马达开动时点的部分平面图;
附图6是表示通过输送装置将规定直径唱盘输入途中的部分平面图;
附图7是表示规定直径唱盘的最大直径部分通过检测销时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附图8是表示规定直径唱盘的输入大体上完毕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附图9是表示小直径唱盘沿插入口中线插入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附图10是表示小直径唱盘从稍右位置插入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附图11是表示小直径唱盘从比附图10还要靠右的位置插入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附图12是表示小直径唱盘从最右位置插入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附图13是表示小直径唱盘从最左位置插入状态的部分平面图;
附图14说明唱盘等被插入时的唱盘直径判断以及输入处理动作的流程方块图;
附图15说明小直径唱盘等插入时的输入故障模式时的处理动作的流程方块图;
附图16是说明排出处理动作的流程方块图;
附图17是说明规定直径唱盘再插入时的控制动作流程方块图。
关于所用标号的说明如下:
1…头部、1a…插入口、2…机构底架、3…输送装置、
4…辊子托架、4a…检测爪、5…辊子、11,12…检测销、
13a…槽凸轮、①,②,③…导向部、23…检测杆、
13,17…托架、15,21…弹簧、16,19…挡块、14,18…轴、
24…销、32…控制部、33…RAM、35…马达控制部、
34…计时器
SW1…第一检测元件(第一开关)、
SW2…第二检测元件(第二开关)、
SW3…第三检测元件(第三开关)、
SW4…第四检测元件(第四开关)、
DL…规定直径(直径12厘米)的唱盘、
DS…小直径(直径8厘米)的唱盘。
在附图中,附图1是作为本发明激光唱机一例的车载用的激光唱机的部分分解立体图;附图2是表示电路结构概略的电路方块图;附图3到13是表示唱盘识别和输入、排出动作的部分平面图;附图14到17说明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在附图3的部分平面图中,符号1是车载用激光唱机的头部。激光唱机的筐体嵌设于汽车车室内的控制盘中,头部1设置于控制盘内的表面。在头部1的表面上配置有操作钮和液晶盘等的显示部。在头部1中插入口1a作开口状,该插入口1a的开口尺寸A要比直径12厘米的激光唱盘(Compact disc)DL稍微宽些。
本激光唱机仅容许装入规定直径(直径12厘米)的唱盘DL,除此以外,例如直径8厘米小直径的唱盘DS则不予装填。
在位于头部1内侧的筐体内,内藏有机构底架2,如附图1所示,在机构底架2上的底板2a的左右两侧具有折曲状侧板2b、2b。在底架2中设有构成输送装置3的辊子托架4和辊子5。辊子托架是由钣金加工成形的,设于其两侧的支承轴6,6在机构底架2两侧板上所形成的支承穴2c,2c中活动自如地受到支承。
支承辊子5的辊子轴7的两端活动自如地支承于辊子托架4上。辊子轴7的一端固定有齿轮8,设置于机构底架2的预定位置上的马达M其动力通过减速齿轮系(图中未示)传达到上述齿轮8,凭借马达M的动力,辊子5向输入方向(甲)和排出方向(乙)被驱动。
辊子托架4由于弹簧9而向(丙)方向铆劲儿。由于此铆劲力使上述辊子5压接于位于其上方位置的辊子或轴瓦等的对置部件上。辊子5和对置部件的压接边界部位于上述插入口1a的内侧,从插入口1a插入的唱盘DL被挟持于辊子5和对置部件之间。而且由于上述马达M的动力,辊子5一被驱向输入方向(甲)时,唱盘DL就被输入设备内部(机构底架内部)的唱盘驱动机构上。并且,如唱盘DL在辊子5和对置部件的挟持状态下辊子5被驱向排出方向(乙方向),则唱盘DL从插入口1a被排出。
此外,由于设有机构底架2内的图中未示的机构,辊子托架4被驱向(丁)方向。该机构与设于机构底架内的唱盘驱动机构的夹紧驱动装置同步动作。当在向(丙)方向移动的辊子5和对置部件挟持下的唱盘DL被输入设备内部并定位于唱盘驱动机构的转台上时,由于上述夹紧驱动装置使夹持器被降下,唱盘DL中心部被夹紧于转台上。与此夹紧动作同时,通过上述夹紧驱动装置,辊子托架4被驱向(丁)方向,辊子5下降,辊子5从被夹紧的唱盘DL下面离开。检测装置10设于插入口1a内侧近旁部分,在此检测装置10上设有一对检测销11和12。
二者之一的检测销11在托架13上被一体成型,该检测销11通过固定于机构底架2的底板2a上的轴14而在(戊)-(己)方向转动自如地受到支承。托架13通过作为铆劲部件的弹簧15而向(戊)方向铆劲,又由于托架13顶在固定于底板2a的挡块16上,托架13向(戊)方向的转动量受到制约。
另一检测销在托架17上被一体成型。该托架17通过固定于底板2a的轴18而在(辛)-(庚)方向上转动自如地受到支承。托架17通过作为铆劲部件的弹簧21而向(辛)方向铆劲,又由于固定于底板2a上的挡块19,托架17向(辛)方向的转动量受到制约
由于上述弹簧15和21,检测销11和12分别向(戊)方向和(庚)方向铆劲儿,并分别抵在档块16和19上,在此状态下的检测销11和12之间的间隔被规定为:比8厘米的小直径唱盘的直径稍微小些。
在机构底架的底板2a上固定有轴22,成为第三检测部件的检测杆23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该轴22上。在检测杆23的基端设有销24,此销24插于槽凸轮13a内,该槽凸轮13a在支承另一检测销11的托架13上形成。槽凸轮13a具有第一导向部①、第二导向部②和第三导向部③,其中,第一和第三导向部①③具有其半径距轴14短的圆弧轨迹,第二导向部②具有其半径距轴14比导向部①③者长的圆弧轨迹。当销24位于第一导向部①或第三导向部③内时,检测杆23向(癸)方向转动;当销24位于第二导向②内时,检测杆23向(壬)方向转动。
在底板2a上设有作为四个检测元件的压紧开关。作为第一检测元件的第一开关SW1与托架13对向设置,当检测销11向(戊)方向移动,托架13抵在挡块16上时,开关SW1呈″接通″状态。作为第二检测元件的第二开关SW2与托架17对向配置。当检测销12向(辛)方向上移动,托架17抵在挡块19上时,开关SW2呈″接通″状态。
作为第三检测元件的开关SW3与检测杆23的顶端部23a对向配置,当检测杆23向(癸)方向转动时,开关SW3呈″接通″状态。
当检测销11从附图1的位置向(己)方向动起来时,上述第一开关SW1立即从″接通″转到″断电″,对检测输出功率进行切换;同样,当检测销12从附图1的位置向(庚)方向转起来时,第二开关SW2立即从″接通″转到″断电″,对检测输出功率进行切换。
此外,第三开关SW3是依靠检测杆23而动作的,由于此检测杆23被导入槽凸轮13a内,所以第三开关SW3具有二个检测输出功率的切换点。也即,当检测销11向(己)方向移动,第一开关SW1形成″断电″状态后,检测销11进一步向(己)方向以规定距离移动时,依靠从槽凸轮的导向部①到②的边界部,开关SW3的检测输出功率从接通转换为断电状态,这是第一个检测输出功率的切换点。检测销11从该位置再向(己)方向移动时,依靠从槽凸轮13a的导向部②到③的边界部,开关SW3的检测输出功率从断电转换为接通状态,这就是第二个检测输出功率的切换点。这样作为第三检测元件的开关SW3是以在二个阶段内检测该检测销11是否按规定距离向(己)方向移动为目的。因此,本激光唱机的结构也可能不设检测杆23,而直接以开关或者光学检测元件等的第三检测元件检测该检测杆11和托架13以规定距离向(己)方向上的移动。
在作为第四检测元件的开关SW4处对置有在辊子托架4上曲折形成的检测爪4a。在输送装置3上,在输送激光唱盘时,辊子托架4向(丙)方向转动,唱盘在辊子5和对置部件处被挟持,此时,检测爪4a从开关SW4离开,开关SW4呈″断电″状态。规定直径的唱盘DL通过辊子5而向设备内部输入,此唱盘DL的中心定位于唱盘驱动机构的转台,更且,当夹紧动作完毕时,辊子托架4向(丁)方向转动,辊子5向远离唱盘的位置退避,当此退避功作完毕时,检测爪4a推压开关SW4,开关8W4呈″接通″状态。也即,通过第四开关SW4可检测出预定直径唱盘DL在设备内的夹紧动作业已完毕。
附图2示出对激光唱机进行控制的电路构成的概略图。各开关SW1~SW4的接点切换通过检测回路31而分别地进行检测,并向以微机中央处理机(CPU)作为主体的控制部32输入。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3中,将在控制部32所实行的程序储存。而计时器34根据从控制部32来的存取而开始计时再清除。附图1中所示马达M是被马达驱动部35所驱动的,该马达驱动部35由控制部32控制其驱动。
此外,在附图1中所示实施例中,推压开关作为检测元件而使用,各检测元件或检测元件的一部分也可由光学检测元件所构成。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可自由设定开关的″接通″和″断电″的切换,例如,检测杆23向(癸)方向转动时,第三开关SW2呈断电状态。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中的接通和断电的切换也可以与附图1中的实施例相反。
关于上述各开关的作用是:通过第一开关SW1或第二开关SW2可检测规定直径的唱盘DL或者非规定直径者例如小直径唱盘DS业已从插入口1a插入,而通过第一开关SW1或第二开关SW2可检测唱盘业已从插入口完全引出。
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也有检测一对检测销11和12的扩展的功能。通过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再加上第三开关SW3的组合可检测检测销11和12是否已打开到规定的间隔以上,也即,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开关SW1、SW2和SW3来识别被插入的唱盘直径。
还可通过第三开关SW3的检测输出功率的切换来制定唱盘从设备内被输出时的输出完毕时间。此外,第三开关SW3还具有这样的功能:对一旦输出完毕的唱盘再度插入时的再输入动作开始进行检测。
此外,第四开关SW4进行如下检测;辊子托架4向(丁)方向转动,并且规定直径的唱盘DL在唱盘驱动机构的转台上的夹紧动作业已完毕。
其次,对检测销11、12、检测杆23和各开关SW1~SW4的动作同规定直径(正规直径)(直径12厘米)的唱盘DL和作为非规定直径的直径为8厘米的小直径唱盘之间的关系说明如下:
附图3到8示出规定直径的唱盘DL从插入口1a插入直到装填于设备内的状态图。
如附图3所示那样,抵在挡块16和19上时的检测销11和12的对置间隔B比直径为12厘米的唱盘DL的直径还小,而且,一对检测销11和12以等距离对称配置于插入口1a的中心线0-0的两侧。
当唱盘DL从插入口1a插入时,如附图3到附图4所示那样,由唱盘DL的外周压于检测销11和12上,检测销11和12分别被推向(己)方向和(庚)方向,检测销11和12的间隔扩大。在附图4的时点,托架13已经从第一开关SW1离开,托架17已从第二开关SW2离开,开关SW1和SW2同时呈″断电″状态。但是,实际上任何一方的开关SW1或SW2可先成为断电状态。在开关SW1或SW2一方成″断电″状态的时点形成对插入的检测状态。如下述控制动作那样,用计时器34开始计时动作。
在附图4的时点,检测杆23的销24位于在托架13上所形成的槽凸轮13a的第一导向部①内,因此,检测杆23已向(癸)方向转动着,第三开关SW3呈″接通″状态。当唱盘DL被压入直到附图5的位置时,检测销11和12进一步向(己)方向和(庚)方向推开。检测销11一方以规定距离移动到附图5的位置时,销24进入槽凸轮13a的第二导向部②,检测杆23向(壬)方向转动,检测杆23的顶端部23a从第三开关SW3离开,开关SW3呈″断电″状态,也即,第三开关SW3通过第一个检测输出功率的切换点而从接通到断电的。
在开关SW3断电的时点,马达M开始动作,在输入装置3的辊子5开始向作为输入方向的(甲)方向转动。但是,马达M开始动作只限于:在附图3的时点,开关SW1或SW2任意一方最初断电,计时器34的计数开始后一定时间内、开关SW1或开关SW2中剩下的一方成断电状态,进而,两个SW1和SW2一起断电后的一定时间内开关SW3成为断电状态之时。开关SW1和SW2一起变成断电状态、二者之一的检测销11移动到规定距离以上并且第三开关SW3成为断电状态者只限于插入直径12厘米的唱盘DL2时,当非此直径的唱盘插入时不满足上述条件。
在附图5所示的时点,马达M开始开动,辊子5开始向(甲)方向转动,此时,唱盘DL的顶端和辊子5的中心之间还剩所规定的距离δ,唱盘的顶端并不达到输送装置3。因此,从附图5的位置,唱盘更被压入,唱盘的顶端达到辊子5的位置时,辊子5业已开始转动,因此,唱盘DL依靠输送装置3平稳地送入设备内部。因此,用手将唱盘DL从插入口1a塞入时,手上并不受象阻止插入那样大的阻力,插入操作时的感触良好。
当由辊子5将唱盘向设备内部输送时,如附图6所示那样,检测销11和12之间的间隔进一步扩大。而且,二者之一的检测销11向(己)方向大大移动,销24则达到槽凸轮13a的导向部③,检测杆23再度向(癸)方向移动,第三开关SW3再次成为接通状态。也即,当唱盘DL被输入到附图6的位置时,第三开关SW3成为第二个检测输出功率的切换点,从断电变成接通。在此状态下,唱盘DL被输入设备内部。附图7示出,唱盘DL的最大直径部分通过检测销11和12之间的间隔的时点。
更且,唱盘被装入设备内部时,检测销11借助于弹簧5的力量而向(戊)方向回归;检测销12则借助于弹簧21的力量而向(辛)方向回归。当从附图7的时点起到检测销11向(戊)方向回归时,销24从槽凸轮13a的导向部③向导向部②移动,第三开关SW3则变成断电状态,进而,销24向导向部①移动,第三开关SW3最终变成接通状态。并且当唱盘DL后端从检测销11和12离开时,两个检测销11和12之中的间隔回到初期的间隔尺寸B的位置,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二者一起回到接通状态。
当再通过其它检测部件检测直径12厘米的唱盘DL已位于设备内部的唱盘驱动机构上时,夹紧驱动装置开始动作,挡块下降,唱盘DL中心部被夹紧于转台上。此时,辊子托架4向(丁)方向下降,辊子5向离开唱盘DL的方向下降。通过检测爪4a使第四开关SW4变成接通状态而检测此下降动作的完毕。此时,规定直径的唱盘DL的装填完毕。
在将已装填的直径12厘米的唱盘排出的排出处理中,首先,解除唱盘的夹持,与此解除夹持动作同时,辊子托架4向(丙)方向上升,唱盘DL被夹持于辊子5和对置部件中。马达M已被逆向驱动,在辊子5抵于唱盘DL上的时点,向作为输出方向的(乙)方向转动。
由于辊子5的逆转,唱盘向插入口方向被排出,通过第三开关SW3的第二个检测输出功率的切换点检测唱盘的排出动作完结。也即,唱盘DL向插入口1a方向排出开始时,如附图8所示那样,检测销11和12回复到其间隔B,因此,通过被排出唱盘的插入口1a侧的外周使检测销11和12被推开。在推开后,销24立即从槽凸轮13a的第一导向部①向第二导向部②移动,检测杆23一旦向(壬)方向转动,第三开关SW3即成为断电状态。更且,唱盘DL被排出,并且检测销11和12被推开时,销24进入槽凸轮13a的第三导向部③,第三开关SW3再度被切换为接通状态。此时点就是唱盘的排出完毕时,马达也停止了。
在此排出动作中,唱盘从附图8的位置向插入口1a方向移动,在大体到达附图7位置的时点,马达M停止。在此停止状态下,唱盘DL的一部分在输送装置3被夹持于辊子5和对置部件中,仅唱盘DL的顶端从插入口1a突出。当欲取出唱盘DL时,在从插入口突出的部分上抓住唱盘,将其拿出。
此外,在排出动作完毕、唱盘在大体上附图7的位置停止的状态下,当用手再度把唱盘DL压入时,检测销11向(戊)方向移动,检测杆23向(壬)方向移动,第三开关SW3成为断电状态。在此时点下,马达M开始动作,辊子5开始向(甲)方向转动,再度将唱盘DL搬入设备内部。
这样,当设有作为检测杆23和作为第三检测元件的第三开关SW3时,检测销12从附图1的位置向(己)方向移动下去时,开关SW3就会持有二个切换点,其一是开关3从接通到断电的第一个检测输出功率的切换点;其二是从断电到接通的第二个检测输出功率的切换点。在第一个检测输功率的切换点以及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的向断电的切换时进行唱盘的直径识别,通过第二个检测输出功率的切换点进行唱盘的排出完毕的检测和排出完毕的唱盘再度插入(装入)的检测。
附图9~13显示直径为8厘米小直径唱盘DS从插入口1a插入的状态。
附图9是小直径唱盘DS沿着插入口1a的中线0-0插入的情形。此时,通过唱盘DS插入一侧的外周部使检测销11和12几乎同时向(己)方向和(庚)方向推开,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一起成为断电状态。唱盘DS最大直径部分抵在检测销11和12上时,两个检测销11和12向离开中线0-0最大的位置移动。但是,这时,检测销11向(己)方向移动的距离并不太大,销24仍位于槽凸轮13a的第一导向部①内。因此,检测杆23不向(壬)方向移动,第三开关SW3仍处于接通状态。
附图10示出小直径唱盘DS从偏于插入口1a中线稍右侧一点的位置插入的状态。此时,左侧的检测销12不动,仅有右侧的检测销向(己)方向推动。但是,检测销11向(己)方向的移动距离仅是一点点,所以检测杆23向(壬)方向不移动。因此,仅有第一开关SW1成为断电状态,而第二开关SW2和第三开关SW3仍然都是接通状态。
附图11示出小直径唱盘DS从进一步偏向附图10所示的右侧位置插入的状态。此时,右侧的检测销11向(己)方向的移动量大,因此,销24向槽凸轮13a的第二导向部②移动。因此,检测杆23向(壬)方向转动,第三开关SW3成为断电状态。另一方面第一开关SW1也是断电状态,但第二开关SW2则仍是接通状态。
附图12示出小直径唱盘沿插入口1a最右端插入的状态。此时,销24定位于槽凸轮13a的第三导向部③,第三开关SW3是接通状态。因此,仅有第一开关SW1是断电状态,而第二开关SW2是接通状态。
附图13示出小直径唱盘DS从偏于插入口1a左侧的位置插入的状态。此时,仅左侧的检测销12向(庚)方向推压,仅第二开关SW2成为断电状态。但是第一和第三开关SW1和SW3仍是接通状态。
如附图9到13所示那样,在直径为8厘米的唱盘DS或比此更小直径者从插入口插入时,开关SW1、SW2、SW3并不都同时成为断电状态。因此,可以判断:插入者并不是仅在开关SW1、SW2、SW3同时都成为断电状态所规定直径的唱盘DL,而判断插入的唱盘是唱盘DL以外的唱盘。
在此实施例中,如附图5所示那样,只有开关SW1、SW2和SW3同时都成为断电状态时,马达M才开始开动,使输送装置3向输入方向动作。而且,如附图9到13所示那样,当小直径唱盘DS插入时,输送装置3的辊子5并不开始向输入方向动作。而且,在一定时间内,如未判断为大直径唱盘DL时,使马达M立即逆转,使辊子5向作为输出方向(乙)方向转动。因此,如附图9所示,当小直径唱盘DS未压入到辊子5时,通过辊子5向(乙)方向的转动,立即将其向插入口1a方向排出。
也即,当开关SW1和SW2任何一方成为断电状态时,由计时器34开始计时,当在一定时间以内,另一开关SW1或SW2未成为断电状态时(图10~13各状态),立即使辊子5向输出方向驱动。此外,仅开关SW1和SW2之一成为断电状态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后一定时间内,另一开关SW1或SW2成为断电状态时(如附图9),则从两个开关SW1和SW2断电时点起计时器开始计时,当一定时间内第三开关SW3未成断电状态时则进行控制,以便使辊子5向输出方向开始动作。
其次基于附图14到16所示流程图详细说明在控制部32基于程序所实行的控制动作。
在以下说明中,在流程图中的步骤1、步骤2…以ST1、ST2…来表示。
附图14示出插入新唱盘时的控制动作。还在附图14中示出:当唱盘DL等被插入时,检测销11最早动作,并且开关SW1和SW2中的SW1最初形成断电的时候。但是,与此相反,有时在插入时,检测销12最初动作,开关SW2先形成断电。这时的控制动作与附图14相同,在ST6和ST7使SW1和SW2倒过来进行控制。
在ST1和ST2中,在到这两个步骤之前,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的接通状态同时继续时(附图1和3中所示初期状态),当通过ST3使第一开关SW1先行断电时(检测销11向(己)方向动作时),在控制部32可设定为输入处理(ST4)的控制模式,在此控制模式中,在开关SW1成为断电时点立即通过计时器34开始计时(ST5)。
在ST6监视另一检测销12是否向(庚)方向动作、并且SW2是否成为断电状态。如开关SW2未断电时,则在ST7监视开关SW1是否回复到接通状态,当开关SW1回复到接通状态,则立即被定为装入错误模式(loading error mode)(ST8)。此外,在ST6,第二开关SW2不断电,在ST7第一开关SW1也未回复到接通状态时,当从ST5计时器始动起经过规定时间(2000ms;2秒)后,可设定为装入错误模式。
此装入错误模式是当判断所插入的不是直径12厘米唱盘时被设定的,当设定此装入错误模式时,一旦马达停止(ST25),随后马达M逆转,将小直径的唱盘DS等立即排出。以下在附图15的流程图就此装入错误模式加以说明。
如果按照附图14的ST6确认第二开关SW2在2秒以内成断电状态,则依照ST10,计时器清零,在此时点,再度由计时器34再计时(ST11)。在依照ST16所计测的计时器再开后的预定时间(2000ms;2秒)以内,如开关SW3成为断电状态(ST12),则可判断插入的是规定的唱盘DL,在控制部32设定为装入模式(loadingmode)(ST13)。与此装入模式设定的同时,马达M开始动作(ST14),辊子5开始向输入方向(甲)方向动作,开始向设备内方输入唱盘DL。
此外,在ST12,开关SW3不成为断电状态,而且在ST15开关SW1和SW2仍是在断电状态,此时,如在ST16经过计时器再开后的预定时间(2000ms;2秒),则转向ST8,设定为装入错误模式,也即,如果识别出经过SW1和SW2一起断电后2秒钟后,在ST12开关SW3还未成断电状态,则可判定插入者不是规定直径的唱盘DL,可设定为装入错误模式(ST8),辊子5立即逆转。
当判断插入的是规定唱盘DL,在ST13设定为装入模式,在ST14,马达M开始动作,唱盘DL被向设备内方输入时,按照ST15监视第一和第二开关SW1和SW2是否复回。这就是监视:唱盘DL被输入后如附图8所示那样,监视检测销11和12是否回复到初期的位置。在ST11中的从计时器开始计时起经过规定时间(2000ms;2秒)后的时点(ST16),第一和二开关SW1和SW2还未复回到接通状态,则经过ST17转入ST18的排出处理。也即,当判断是规定直径、并向设备内方输入时,从ST11起2秒以内检测销11和12未回复到初期的位置时,可判断唱盘DL的插入不正常,通过ST18的排出处理,将此唱盘DL排出。关于排出处理以下在附图16中加以说明。
当在ST15确认开关SW1和SW2在2秒以内回复接通状态时,在ST19清除计时器34的计时动作。此时,由于被设定为装入模式(ST20),规定直径的唱盘DL完全被输入。此时再度开始计时器34的计时动作(ST21),在ST22,在计时器开始动作后经过2秒以前,按照ST23如检测出第四开关SW4成为接通状态时,则唱盘DL的夹紧业已完成。此时,依照ST24将计时器的计时动作清零,马达M停止(ST25),处理完毕(ST26)。
依据ST22,计时器的计时时间经过2秒后的时点,SW4未成接通状态时,可判断被输入的唱盘DL未在唱盘驱动机构的转台上正常地被夹紧。此时,依据ST27转到排出处理,进行唱盘DL的排出动作。
其次,根据附图15说明装入错误模式被设定时的动作。
此装入错误模式的设定是在二个时间,其中,一个是在附图14的处理动作中,开关SW1成断电状态,依照ST5,在计时器开始计时后二秒钟内,开关SW2未成断电状态之时;或者是开关SW1和SW2一同成断电状态,在ST11的计时器开始动作后的2秒钟内第三开关SW3未成断电状态之时。这就是如附图9到附图13所示那样,是小直径唱盘DS插入之时,换言之,是规定直径唱盘以外的唱盘插入之时。
在附图15中的ST33中监视第一开关SW1,这就是在附图14的ST3中以在插入时开关SW1时最初成为断电状态为前提的。因此,在附图14的ST3中,当插入时最初成为断电状态的是开关SW2时,在附图15所示装入错误模式的ST33中监视开关SW2。
当设定此装入错误模式时,辊子5不向(甲)方向开始动作,按照附图15的ST31而立即使马达M逆转,辊子5向排出方向(乙)方向驱动。因此,将小直径唱盘DS等立即从插入口1a排出。
在与马达逆转的同时,在ST32中,计时器34的计时动作开始。首先,通过ST34监视计时器开始后是否经过规定时间(2000ms;2秒),在ST33中监视在此时间内第一开关SW1是否从接通形成断电状态。也即,在附图14的ST7中,在开关SW1回复为接通状态时,设定为装入错误模式。在此情况下,在ST33,如果在规定时间内开关SW1未形成断电状态,则成为排出模式(ST35)。当设定此排出模式时,按照ST36,解除装入错误模式,马达停止(ST37),处理完毕(ST38)。如附图16所示那样,当设定排出模式时,只要不操作排出钮,动作是不回复的。
在ST33,当开关SW1成为断电状态时,在ST39清除计时器34的动作,在ST40计时器再度开始计时。而且,在ST42,监视从计时器开始在规定时间内(2000ms;2秒)开关SW1和SW2是否同时一起成为接通状态(ST41)。在ST41,当在规定时间内开关SW1和SW2未一起成为接通状态时,可认为是小直径唱盘DS等未正常地从插入口1a排出,在ST35中设定排出错误模式。
在ST41,当在所规定时间内开关SW1和SW2一起形成接通状态时,则小直径的唱盘DS等被排出完毕,在ST43,清零计时器34的动作,解除装入错误模式(ST36),马达停止(ST37),处理完毕(ST38)。
附图16示出排出处理的控制动作。附图16所示的排出处理动作是在附图14中的装入模式(ST13)被设定时,马达开始动作(ST14)后,在规定时间内开关SW1和SW2未成为接通状态时所设定的,也即,尽管判断所插入的是规定直径的唱盘DL,但在唱盘DL未正常被引入,检测销11和12未回复到初期位置时才设定附图16所示的排出处理动作;或者,在ST15,判断为检测销11和12回复到原来位置并将规定直径的唱盘输入装置内,而且,当ST22的预定时间内第四开关SW4未被接通,在判断唱盘DL的夹紧未被确实执行时,设定附图16所示的排出处理动作(ST27)。
更且,如附图16所示的ST44中,在按压头部1的前面所设排出钮时,也可设定排出处理。这种处理是规定直径的唱盘夹持于唱盘驱动机构中进行再生或记录时,使用者希望将唱片排出时才做的。此时,首先解除排出故障(ST45),转到排出处理。也即,在附图15的ST35中,在设定排出错误模式的场合下,通过排出钮的操作,解除排出错误模式,转到排出处理。
在排出处理中,按照ST46,马达M逆转,辊子5向输出方向的(乙)方向驱动,将唱盘DL排出。此时,按照ST47计时器开始计时。在ST48监视第三开关SW3是否从接通变成断电状态。一旦被输入的唱盘DL被排出时,检测销11和12打开,因此,检测杆23的销24从槽凸轮13a的第一导向部①起向第二导向部②移动,开关SW3也当然从接通变成断电状态。在ST49监视计时器开始计时后的规定时间(2000ms;2秒)是否经过,在此时间内,当开关SW3未变成断电状态时,按照ST50设定排出错误模式。
在ST48,当判断为在规定时间的2秒内,开关SW3变成断电状态时,按照ST51,将计时器的动作清零。而且,按照ST52,计时器34再开始计时,在ST54监视在经过规定时间(2000ms;2秒)以内开关SW3是否从断电成为接通状态(ST53)。当唱盘DL正常被排出时,在附图8到附图7之间,位于槽凸轮13a的导向部②内的销24移向导向部③,第三开关SW3从断电变成接通状态。如果成为接通状态的话,按照ST55,计时器34被清零。也即,判断为唱盘DL达到正常排出位置(大致是附图7所示的位置),按照ST56,马达M停止,处理动作停止(ST57)。
在ST53中,在经过2秒以前,开关SW3未从断电到接通状态时,则可判断为唱盘未达到大致附图7所示的位置而被正常排出,即成为排出错误模式(ST58)。在ST54和ST58的排出错误模式中,马达停止(ST56),处理动作停止(ST57)。
设定附图15所示排出错误模式(ST35)、或者附图16所示排出错误模式(ST50、ST58)时,例如在显示部有故障显示,直到排出钮被按压时,动作停止。
附图17示出,当规定直径的唱盘DL被正常输出并在大致附图7所示位置停止的排出动作(排出处理)完毕、唱盘DL再度压入时的再输入处理(再插入时的处理)。
进行此再输入处理的时间是:如前所述,规定直径的唱盘DL在大致附图7所示位置停止时。也即,只有在附图17的ST61中确认未设定排出错误模式、还在ST62中判断开关SW1是断电状态、在ST63中判断开关SW2是断电状态时,才有设定再输入处理的可能。
此时,如压入唱盘DL,则检测销11向(戊)方向移动,检测杆23向(壬)方向转动,开关SW3从接通变成断电状态(ST64),此时,转到在ST65的再输入处理。
在再输入处理(ST65)中、在ST66,马达M开始动作,辊子5向(甲)方向转动,将唱盘DL再度输入设备内。此时,在ST67,计时器34开始计时。在从ST67的计时器开始动作起规定时间(2000ms;2秒)以内(ST69)时,在ST68监视开关SW1和SW2是否一起从断电到接通状态。当在此时间内,开关SW1和SW2未共同变为接通状态时,可判断再输入的唱盘DL未正常地被引入,按照ST71进行排出处理。此排出处理与附图16所示者一样。
在ST68,当判断为开关SW1和SW2一起成为接通状态时,唱盘DL的再度输入就是正常进行的。此时,在ST72,将计时器清零,在ST73再度使计时器开始计时。在ST75,在设定的规定时间(2秒)以内、在ST74判断第四开关SW4已变成接通状态时,唱盘DL就该是正常地被夹紧于唱盘驱动机构中,在ST76中,将计时器清零,在ST77中,马达M停止,处理动作完毕(ST78)。
此外,在ST74,当在规定时间内开关SW4未接通时,则是唱盘未被正常地夹持,按照ST79,转到排出处理。

Claims (9)

1.激光唱机,设有插入唱盘的插入口以及将从插入口插入的唱盘向设备内部输入或将设备内的唱盘从插入口输出的输送装置,其特征是:设有用于判断所插入唱盘的直径的检测装置;以及设有当所述检测装置判断所插入的是规定直径唱盘时使所述输送装置开始动作、并向设备内部输入、当判断所插入的不是规定直径的唱盘时、使所述输送装置向输出方向动作的控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激光唱机,其特征是:检测装置在检测到唱盘插入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当在计时器开始计时起的规定时间内检测到所插入的不是规定直径唱盘时,则输送装置向输出方向开始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激光唱机,其特征是:输送装置向输出方向动作开始时,使计时器开始计时,当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到从计时器开始计时起的一定时间以内输出完毕时,使输送装置停止,并且当未检测到从计时器开始计时起一定时间以内输出完毕时,也使输送装置停止,在未检测到输出完毕时,在控制部被识别为排出故障。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任何一项所述激光唱机,其特征是:检测装置由被插入唱盘外周所推开的一对检测销以及检测各个检测销移动的检测元件所构成,通过检测元件检测到一对检测销被打开到规定的间隔以上时,可判断插入的是规定直径的唱盘;当通过检测元件未检测到检测销被打开到规定间隔以上时,可判断为插入的是非规定直径的唱盘。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任何一项所述激光唱机,其特征是:检测装置由被插入唱盘外周所推开的一对检测销、检测各个检测销向被推开方向移动的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以及检测两者之一的检测销是否活动到规定距离以上的第三检测元件组成,通过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检测到两个检测销分别移动,而且,通过第三检测元件检测二者之一的检测销活动到所规定距离以上时,可判断插入的是规定直径的唱盘,除此之外可判断插入的全都不是规定直径的唱盘。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激光唱机,其特征是:在通过检测元件检测到二者之一的检测销移动的时点,计时器开始计时,当从计时器开始计时起的规定时间以内未检测到检测销被打开到规定间隔以上时,则使输送装置向输出方向开始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激光唱机,其特征是:当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的任何一方检测到检测销的移动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当计时器开始计时后在规定时间内另一检测元件未检测到检测销的移动时,则输送装置向输出方向开始动作,当在上述计时器开始计时后的规定时间内,另一检测元件检测到检测销的移动时,使上述计时器的动作一旦停止后使其再度开始计时,在计时器再开始计时起的规定时间内,第三检测元件未检测到检测销移动到规定距离以上时,输送装置开始向输出方向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激光唱机,其特征是:当通过输送装置将装填于设备内的规定直径唱盘输出时,在第一和第二检测元件未检测到两个检测销的回复的时点,当通过第三检测元件检测到二者之一的检测销回复到规定的位置时,输送装置停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激光唱机,其特征是:当唱盘开度被推压时,通过第三检测元件检测到检测销的移动时,输送装置向输入方向开始动作,使唱盘再度输入设备内。
CN96102436A 1995-03-03 1996-03-04 激光唱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748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0799/1995 1995-03-03
JP070799/95 1995-03-03
JP07079995A JP3638655B2 (ja) 1995-03-03 1995-03-03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04A true CN1136204A (zh) 1996-11-20
CN1074848C CN1074848C (zh) 2001-11-14

Family

ID=13441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02436A Expired - Lifetime CN1074848C (zh) 1995-03-03 1996-03-04 激光唱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828641A (zh)
JP (1) JP3638655B2 (zh)
CN (1) CN1074848C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511C (zh) * 2002-05-14 2007-03-21 阿尔派株式会社 碟式播放机的盘误插入防止装置
CN100426403C (zh) * 2005-02-18 2008-10-15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CN100466084C (zh) * 2005-04-19 2009-03-0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碟片承载装置
US7676818B2 (en) 2005-11-14 2010-03-09 Teac Corporation Disk unit
US7706360B2 (en) 2006-05-24 2010-04-27 Teac Corporation Disk device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disks of different sizes
US7770190B2 (en) 2005-02-18 2010-08-03 Teac Corporation Disk unit having at least one limit switch for detecting a size of an inserted disk
US7984458B2 (en) 2005-02-02 2011-07-19 Teac Corporation Disk unit for conveying disk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5351B2 (ja) * 1998-10-20 2005-12-07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JP3722630B2 (ja) * 1998-10-28 2005-11-30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記録再生装置
US6421312B1 (en) * 1998-11-09 2002-07-16 Dell Products, L.P. Detection scheme for compact disk or digital video disk media proper installation
DE19910668A1 (de) * 1999-03-11 2000-09-14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Lademechanismus für Wechsler-Geräte
JP2001056994A (ja) * 1999-08-19 2001-0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KR100327801B1 (ko) * 1999-09-14 2002-03-15 구자홍 광디스크 장치에서의 디스크 로딩 확인방법
US6542453B1 (en) * 1999-10-08 2003-04-01 Pioneer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ad device
JP2001351302A (ja) * 2000-06-09 2001-12-21 Sony Corp ディスクの記録及び/又は再生装置
JP3845576B2 (ja) * 2001-12-07 2006-11-15 タナシン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JP3845590B2 (ja) * 2002-02-28 2006-11-15 タナシン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のセンタリング装置
JP3910489B2 (ja) * 2002-05-23 2007-04-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TW560668U (en) * 2002-05-24 2003-11-01 Lite On It Corp Disk sensing structure of suck-in type optical disk driver
US7210150B2 (en) * 2002-06-19 2007-04-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disk driv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cting overlapped disc insertion
JP3788395B2 (ja) * 2002-06-21 2006-06-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ローディング装置
US20050050562A1 (en) * 2003-04-02 2005-03-03 Staar S.A. Information carrier loading device
JP3901138B2 (ja) * 2003-07-22 2007-04-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
JP4179962B2 (ja) * 2003-10-20 2008-11-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135454A (ja) * 2003-10-28 2005-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識別装置、ディスク挿排装置及びディスク装置
JP2005190555A (ja) * 2003-12-25 2005-07-14 Teac Corp ディスク装置
TWM255986U (en) * 2004-02-20 2005-01-21 Lite On It Corp A roller used in a slot-in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TWM272205U (en) * 2004-05-10 2005-08-01 Lite On It Corp An optical disk drive with a disc-position sensing device
EP1755120A4 (en) * 2004-05-17 2009-03-11 Panasonic Corp OPTICAL DISK DEVICE
KR100661184B1 (ko) * 2004-12-01 2006-12-26 광원텍(주) 차량용 콤팩트디스크 플레이어
TWI276050B (en) * 2004-12-02 2007-03-11 Lite On It Corp Disc changer and disc identification device
JP4275079B2 (ja) * 2005-01-20 2009-06-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TWI308742B (en) * 2006-03-02 2009-04-11 Quanta Storage Inc Method for discriminating discs
US8042126B2 (en) 2006-03-15 2011-10-18 Clarion Co., Ltd. Disc player
JP4493714B2 (ja) * 2006-03-16 2010-06-30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JP2007250088A (ja) * 2006-03-16 2007-09-27 Clarion Co Ltd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07108231A1 (ja) * 2006-03-16 2007-09-27 Clarion Co., Ltd.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0446104C (zh) * 2006-03-23 2008-12-24 深圳市爱商实业有限公司 双吸入式机芯
US7724622B2 (en) * 2007-06-19 2010-05-25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Recording device capable of determining the media type based on detecting the capacitance of pair electrodes
JP5030847B2 (ja) * 2008-04-22 2012-09-19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5541880B2 (ja) * 2009-05-07 2014-07-09 東芝アルパイン・オートモティブ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排出制御方法
CN101800059B (zh) * 2010-02-11 2011-09-14 惠州市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 光盘播放机加载装置的滑动臂回位机构
JP5991694B2 (ja) * 2013-07-17 2016-09-14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
EP4131269A4 (en) * 2020-03-30 2024-05-08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OPTICAL DISK DRIV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1298A (en) * 1984-02-06 1987-02-03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Auto loading disc player
US5022023A (en) * 1987-06-23 1991-06-04 Sony Corporation Disc drive arrangement for CD player and the like capable of loading different size discs
US4995027A (en) * 1988-03-05 1991-02-19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Automatic loading disc player
US5119354A (en) * 1989-04-06 1992-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isk reproducing apparatus
US5136570A (en) * 1989-09-14 1992-08-04 Clarion Co., Ltd. Disc ejecting structure with plurality of disk position sensors
US5195077A (en) * 1990-01-31 1993-03-16 Clarion Co., Ltd. Disc loading mechanism for large and small disks
JP2784971B2 (ja) * 1992-02-25 1998-08-13 株式会社ケンウッド 光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のローディング機構
US5544148A (en) * 1993-05-20 1996-08-06 Nakamichi Corporation Compact configuration disk player
JP2901847B2 (ja) * 1993-07-26 1999-06-07 タナシン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6511C (zh) * 2002-05-14 2007-03-21 阿尔派株式会社 碟式播放机的盘误插入防止装置
US7984458B2 (en) 2005-02-02 2011-07-19 Teac Corporation Disk unit for conveying disk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US8146113B2 (en) 2005-02-02 2012-03-27 Teac Corporation Disk unit for conveying disk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CN100426403C (zh) * 2005-02-18 2008-10-15 蒂雅克股份有限公司 光盘装置
US7770190B2 (en) 2005-02-18 2010-08-03 Teac Corporation Disk unit having at least one limit switch for detecting a size of an inserted disk
CN100466084C (zh) * 2005-04-19 2009-03-04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碟片承载装置
US7676818B2 (en) 2005-11-14 2010-03-09 Teac Corporation Disk unit
US7706360B2 (en) 2006-05-24 2010-04-27 Teac Corporation Disk device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disks of different siz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48C (zh) 2001-11-14
JPH08241567A (ja) 1996-09-17
US5828641A (en) 1998-10-27
JP3638655B2 (ja) 2005-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48C (zh) 激光唱机
CN1092383C (zh) 库设备
CN1088889C (zh) 盘形记录载体的放/录设备、容纳设备以及放/录头机架
CN1139065C (zh) 光盘驱动装置
CN1126091C (zh) 记录载体重放/记录装置
CN1158656C (zh) 使用信息记录媒体的记录装置
EP0944073A1 (en) Disk ejection device
CN1135547C (zh) 光盘播放器
CN1082228C (zh) 盘盒
CN1119770A (zh) 用于重放md盘及cd盘的光盘播放机
JPH0817168A (ja)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ーのスピンドルアセンブリ乗降装置
EP0367370B1 (en) Disc player having automatic disc ejection,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ame
CN1096678C (zh) 多光盘再生装置控制器及具有这种控制器的光盘系统
CN1393864A (zh) 盘再现装置
CN1118497A (zh) 光盘录放装置
CN1159242A (zh) 记录媒体再生装置
CN1335616A (zh) 光盘录和/或放装置与光盘交换机械
CN1088890C (zh) 记录介质重放装置
CN1319844A (zh) 光盘机
CN1278328C (zh)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移送方法及交换控制装置
CN213456982U (zh) 一种上卡组件及妇科分泌物检测装置
CN1551140A (zh) 盘装置
JPH0547021A (ja) 光記録再生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および機構
CN100342442C (zh) 盘播放和/或记录装置中的盘定心机构
CN211865963U (zh) 一种钉子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11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