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8568A - 扶手 - Google Patents

扶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8568A
CN113518568A CN202080018739.9A CN202080018739A CN113518568A CN 113518568 A CN113518568 A CN 113518568A CN 202080018739 A CN202080018739 A CN 202080018739A CN 113518568 A CN113518568 A CN 1135185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rest
protector
wire harness
fram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87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悟司
林佳步
大岛英挥
奥村刚正
远藤孝彦
金俊
牧野启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18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85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 B60N2/767Angle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4Supports for the 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62Accessories for ch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60N2/026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 e.g. wiring, plugs or US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9Adaptations for additional use of the arm-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扶手(10)具备:框架(12);安装部(40),设于框架(12),并且具有安装于座椅(11)的托架(23)的安装面(41);扶手侧线束(13),布线于框架(12);以及扶手侧连接器(30),与扶手侧线束(13)连接,并且向从安装面(41)接近托架(23)的方向开口。

Description

扶手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扶手。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安装于车辆的扶手,已知有日本特开2016-107686号公报所记载的扶手。该扶手安装于车辆的控制台。扶手具有箱状的收容体,在收容体的内部配置有连接线。设于连接线的端部的连接端子与USB插座等插座连接。
由于现有技术所涉及的扶手安装于控制台,因此朝向插座等供电的线束从车身经由控制台的内部朝向扶手的内部布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76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与现有技术不同,在扶手安装于例如座椅的侧面那样与控制台不同的部件的情况下,存在有难以朝向扶手连接线束的情况。具体而言,在座椅的侧面安装扶手,并且从座椅的侧面导出线束并朝向扶手的内部导入时,如何进行扶手朝向座椅的安装工序和线束从座椅朝向扶手的连接工序成为问题。
例如,在采用了将与从座椅导出的线束的端部连接的座椅侧连接器和与从扶手导出的线束的端部连接的扶手侧连接器连接、之后将座椅和扶手组装的作业工序的情况下,难以确保与用于使座椅侧连接器和扶手侧连接器嵌合的行程长度相当的充分的空间。另外,在将座椅和扶手组装之后,如何处理至少与行程长度相当的长度的线束也成为问题。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将其它线束与布线于扶手的扶手侧线束连接时的作业性的扶手。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是一种扶手,所述扶手具备:框架;安装部,设于框架,并且具有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安装面;扶手侧线束,布线于框架;以及扶手侧连接器,与扶手侧线束连接,并且向从安装面接近被安装部件的方向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安装部安装于被安装部件之后,能够将向从安装面接近被安装部件的方向开口的扶手侧连接器和与配置于被安装部件的线束连接的连接器连接。由此,能够提高朝向布线于扶手的扶手侧线束的连接作业性。
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
在框架设有向从安装面接近被安装部件的方向突出的保护器,在保护器的内部布线有扶手侧线束,在保护器的突出端部设有扶手侧连接器。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保护器来保护在向被安装部件接近的方向上延伸的扶手侧线束。
保护器优选为金属制。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与合成树脂制的保护器相比,能够增大保护器的强度,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扶手侧线束。
与保护器所突出的突出方向正交的面中的、保护器的截面积被设定为比扶手侧连接器的截面积小。
根据上述结构,在被安装部件构成供保护器和扶手侧连接器插通的贯通孔的情况下,能够将供保护器以及扶手侧连接器插通的部分的截面积设定得比扶手侧连接器的截面积大,将仅供保护器插通的部分的截面积设定得比保护器的截面积大且比扶手侧连接器小。由此,在扶手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结构的情况下,与保护器的截面积和扶手侧连接器的截面积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形成于被安装部的贯通孔的截面积。其结果是,能够提高被安装部件的强度。
保护器具有底壁和从底壁的侧缘立起的一对侧壁,在一对侧壁的一方的侧壁的顶端缘设有卡定爪,该卡定爪朝向另一方的侧壁延伸,并且通过卡定于扶手侧线束来抑制扶手侧线束从保护器脱离。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利用底壁和一对侧壁可靠地保护扶手侧线束。另外,由于扶手侧线束从保护器脱离的情况被卡定爪抑制,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扶手侧线束。
另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是一种扶手,安装于车辆的座椅,所述扶手具备:框架;安装部,设于框架,并且具有安装于座椅的托架的安装面;扶手侧线束,布线于框架;以及扶手侧连接器,与扶手侧线束连接,并且向从安装面接近托架的方向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安装部安装于座椅的托架之后,能够将向从安装面接近托架的方向开口的扶手侧连接器和与配置于座椅的座椅侧线束连接的座椅侧连接器在座椅的内侧连接。由此,能够提高线束朝向扶手的连接作业性。
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
在框架设有保护器,该保护器形成为向从安装面接近托架的方向突出,且在安装部安装于托架的状态下突入到座椅的内部,在保护器的内部布线有扶手侧线束,在保护器的突出端部设有扶手侧连接器。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安装部安装于座椅的托架的状态下,能够将扶手侧连接器可靠地配置于座椅的内侧。由此,在座椅的内侧,能够可靠地连接座椅侧线束和扶手侧线束。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线束朝向扶手的连接作业性。
另外,通过向朝向托架的方向突出并且插入到座椅的内部的保护器,能够保护扶手侧线束。
与保护器所突出的突出方向正交的面中的、保护器的截面积被设定为比连接器的截面积小。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托架的强度。以下对其理由进行说明。在座椅的托架形成有供保护器和扶手侧连接器插通的贯通孔。能够将该贯通孔中的、供保护器以及扶手侧连接器插通的部分的截面积设定得比扶手侧连接器的截面积大,将仅供保护器插通的部分的截面积设定得比保护器的截面积大且比扶手侧连接器小。由此,在扶手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托架的结构的情况下,与保护器的截面积和扶手侧连接器的截面积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形成于托架的贯通孔的截面积。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托架的强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提高将其它线束与布线于扶手的扶手侧线束连接时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扶手安装于座椅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开口部被背面罩封闭的状态下的靠背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因背面罩向上方弹起而使得开口部被打开的状态下的靠背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主框架和托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表示主框架和托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6是表示将扶手组装于托架之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扶手组装于托架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是表示主框架的主框架侧长孔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9是表示扶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框架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将扶手侧线束、保护器以及扶手侧连接器安装于框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保护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保护器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因背面罩向上方弹起而使得开口部被打开的状态下的靠背部的仰视图。
图15是图14中的XV-XV线剖视图。
图16是图14中的XVI-XVI线剖视图。
图17是图14的XVII-XVII线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扶手的安装部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19是图18中的XIX-XIX线剖视图。
图20是表示因背面罩向上方弹起而使得开口部被打开的状态、且是使座椅侧连接器与扶手侧连接器连接之前的状态下的靠背部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扶手的侧视图。
图22是图21中的XXII-XXII线剖视图。
图23是表示连接器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连接器保持部件的俯视图。
图25是表示框架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扶手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将扶手组装于托架之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28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扶手组装于托架且扶手侧连接器与座椅侧连接器连接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20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扶手10装配在搭载于未图示的车辆的座椅11的侧部。该扶手10具备框架12和布线于框架12的扶手侧线束13。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方向设为上方,将Y方向设为前方,将X方向设为左方。另外,对于多个相同部件,存在有仅对一个部件标注附图标记、对其它部件省略附图标记的情况。
座椅11
如图1所示,座椅11具备:座部14;靠背部15,从座部14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以及头枕16,安装于靠背部15的上端部。在靠背部15的内部配置有金属制的座椅框架17。虽未详细图示,但是座椅框架17具有:主框架18,分别配置于左右两端部,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连结框架19,连结主框架18的下端部。座椅框架17被布制、合成皮革制、天然皮革制的座椅罩20覆盖。
如图1所示,在座椅罩20的后表面形成有向后方开口的开口部21。在开口部21的上端缘设有向下方延伸的背面罩22。背面罩22被设为通过公知的拉链(未图示)而使开口部21相对于座椅罩20开闭自如。详细而言,通过关闭拉链,开口部21被背面罩22堵塞(参照图2),通过打开拉链并将背面罩22向上方抬起,能够使开口部21开口(参照图3)。
如图4所示,在主框架18的左侧部、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安装有托架23(被安装部件的一个例子)。托架23通过焊接、螺栓紧固等公知的方法固定于主框架18。
托架23
如图5所示,托架23是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预定的形状而成的。托架23形成为向左右方向的内侧开口的大致箱状。从左右方向观察时,托架23呈上侧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宽幅、下侧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窄幅的、上下反转的液滴状。托架23具有与主框架18对置的装配壁24。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装配壁24、且在与主框架18为相反侧的面装配有扶手10。如图5所示,在装配壁24沿左右方向贯通地形成有螺栓孔26,该螺栓孔26供用于能够旋转地紧固扶手10与托架23的螺栓25插通。在装配壁24的靠近上端部的位置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通装配壁24的托架侧长孔27。托架侧长孔27形成为以螺栓孔26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托架侧长孔27的前端部被设为比托架侧长孔27的其它部分大的、形成为圆孔状的大径部28。在装配壁24的靠下端部的位置设有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引导销29。引导销29呈圆柱形状。
设于托架23的大径部28的内径尺寸被设定为比后述的扶手侧连接器30的外形尺寸大。托架侧长孔27中的与大径部28不同的部分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后述的保护器31的外径尺寸大、且比扶手侧连接器30的外形尺寸小。
如图4所示,在主框架18上,沿左右方向在与托架23的托架侧长孔27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主框架侧长孔32。如图8所示,主框架侧长孔32形成为与托架侧长孔27大致相同的形状。主框架侧长孔32形成为大致圆弧状。主框架侧长孔32的前端部被设为比主框架侧长孔32的其它部分大的、形成为圆孔状的大径部33。
设于主框架18的大径部33的内径尺寸被设定为比扶手侧连接器30的外形尺寸大。主框架侧长孔32中的与大径部33不同的部分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保护器31的外径尺寸大、且比扶手侧连接器30的外形尺寸小。
扶手10
如图9所示,扶手10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扶手10的前端部形成为与后端部相比尖细的形状。扶手10的后端部呈上表面部与背面部的边界区域变圆、并且背面部与下表面部的边界区域变圆的形状。
扶手10具备呈大致袋状的表皮34、配置于表皮34的内部的框架12以及填充于表皮34的内部的发泡树脂材料(未图示)。表皮34由布、皮革等形成。
在扶手10的前端部,以从表皮34露出的状态组装有第一插座35(参照图9)。另外,在扶手10的后端部,以从表皮34露出的状态组装有第二插座36(参照图2)。第一插座35以及第二插座36例如被设为供用于连接便携设备等的USB(Universal Serial Bus)连接器插入的USB端口。在第一插座35以及第二插座36分别连接有扶手侧线束13。
框架12
如图10所示,框架12为合成树脂制,被注塑成型为预定的形状。框架12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地延伸,并且形成为前端部与后端部相比尖细。框架12在左右方向上被设定为比较扁平。
在框架12的靠后端部的位置,沿左右方向延伸地形成有用于将扶手10装配于座椅11的安装孔37。在该安装孔37中插入螺栓25,并相对于座椅11进行螺栓紧固(参照图15)。
在框架12中的安装孔37的斜下前方,以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框架12的方式设有用于注入发泡树脂材料的注入口38。在该注入口38内插入未图示的喷嘴,将发泡原料注入到表皮34的内侧。
在框架12中的安装孔37的斜下后方、且是注入口38的后方,供托架23的引导销29插入的引导槽39以安装孔37为中心形成为圆弧状。引导槽39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与引导销29的直径相同或者稍大。
框架12中的设于安装孔37的周围、且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呈在前后方向上稍微拉伸的大致长圆形状的部分被设为安装于托架23的安装部40。安装部40中的与托架23对置的部分被设为与托架23的装配壁24滑动接触的安装面41。安装部40的安装面41从表皮34露出。
在框架12形成有收容扶手侧线束13的第一槽部42、第二槽部43以及第三槽部44。第一槽部42从第一插座35的后端部朝向后方延伸而形成。第二槽部43从第二插座36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并且前端部向下方弯曲而形成。从第一槽部42的后端部与第二槽部43中的向下方弯曲的部分合流而成的部分起形成有呈向下方延伸之后向后方弯曲的形状的第三槽部44。第三槽部44的靠后端部的部分向斜上后方弯折,并延伸至安装孔37的稍微斜上前方的位置。
在构成第一槽部42、第二槽部43以及第三槽部44的一对侧壁的开孔缘部,从上方观察时,在第一槽部42、第二槽部43以及第三槽部44的延伸方向上互不相同地形成有从一方的侧壁朝向另一方的侧壁突出的保持爪45。通过使保持爪45卡定于扶手侧线束13,能够抑制扶手侧线束13从第一槽部42、第二槽部43以及第三槽部44脱离。
如图11所示,扶手侧线束13在从第一插座35以及第二插座36被分别导出之后,在第三槽部44合流,并被布线至安装孔37的稍微斜上前方的位置。
在第三槽部44的后端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贯通孔46。螺钉47插通于该贯通孔46内,从而将后述的保护器31固定于框架12(参照图16)。
保护器31
在第三槽部44的后端部安装有从安装面41分离、并且向接近托架23的方向(右方)突出的保护器31。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保护器31是通过将金属板材冲压加工成预定的形状而形成的。保护器31整体形成为沿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
保护器31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底壁48。在底壁48的靠右端部的位置,供扶手侧连接器30安装的连接器保持孔49贯通底壁48而形成。扶手侧连接器30的卡定部50插通于连接器保持孔49内,并卡定于连接器保持孔49的孔缘部,从而扶手侧连接器30被保持于保护器31的右端部(相当于突出端部)。
在保护器31的底壁48中的、沿左右方向从左端部起大致三分之二的区域形成有从底壁48的两侧缘立起的第一侧壁51和第二侧壁52。在由底壁48、第一侧壁51以及第二侧壁52形成的槽状的部分布线扶手侧线束13。在第一侧壁51的顶端缘形成有朝向第二侧壁52延伸的卡定爪53,另外,在第二侧壁52的顶端缘形成有朝向第一侧壁51延伸的卡定爪53。第一侧壁51的卡定爪53和第二侧壁52的卡定爪53在保护器31延伸的方向(左右方向)上被设为互不相同。通过使第一侧壁51的卡定爪53和第二侧壁52的卡定爪53卡定于扶手侧线束13,能够抑制扶手侧线束13从保护器31的呈槽状的部分脱离。
在第一侧壁51的左端部设有与第一侧壁51正交、并且向从第二侧壁52分离的方向弯折的固定部54。固定部54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呈四边形状。在固定部54形成有供螺钉47插入的插入孔55。在使固定部54的插入孔55与第三槽部44的贯通孔46相对应的状态下,将螺钉47插入到插入孔55和贯通孔46,将螺钉47和螺母56紧固,从而将固定部54固定于框架12。
在第一侧壁51的靠左端部的位置、且是比固定部54靠右侧的位置设有向与第一侧壁51正交的方向、且是从第二侧壁52分离的方向弯折的线束保护部57。如图18以及图19所示,在保护器31固定于框架12的状态下,线束保护部57介于扶手侧线束13与螺钉47之间的位置,从而保护扶手侧线束13,以使其不与螺钉47接触。
扶手侧连接器30
在扶手侧线束13的左端部连接有扶手侧连接器30。扶手侧连接器30是将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注塑成型而成的。扶手侧连接器30具有向右方(从安装面41接近托架23的方向)开口的罩部58。
扶手侧连接器30具有卡定于在保护器31的底壁48设置的连接器保持孔49的孔缘部的卡定部50。通过使卡定部50卡定于连接器保持孔49的孔缘部,扶手侧连接器30被装配于保护器31。
在扶手10的安装部40被螺栓紧固于托架23的状态下,保护器31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托架23的装配壁24,并且在左右方向上贯通主框架18。由此,托架23在左右方向上处于一对主框架18的内侧,即成为突入到座椅11的内部的状态。换言之,装配于托架23的突出端部的扶手侧连接器30位于座椅11的内部。
座椅11侧连接器
如图17所示,在扶手侧连接器30的罩部58的内部内嵌有座椅侧连接器59。座椅侧连接器59是将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注塑成型而成的。在座椅侧连接器59的左端部连接有座椅侧线束60。
座椅侧线束60布线于座椅罩20内,通过夹具等公知的机构安装于主框架18、连结框架19等。
扶手10朝向座椅11的组装工序
接着,对扶手10朝向座椅11的组装工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扶手10朝向座椅11的组装工序并不局限于以下的记载。
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形成框架12(参照图10)。通过螺钉47和螺母56将保护器31固定于框架12。
在扶手侧线束13的端部连接第一插座35、第二插座36以及扶手侧连接器30。将扶手侧线束13布线于框架12的第一槽部42、第二槽部43以及第三槽部44的内部。进而,将扶手侧线束13布线于保护器31。在保护器31的连接器保持孔49固定扶手侧连接器30(参照图11)。
在框架12覆盖表皮34。将喷嘴插入到框架12的注入口38,将发泡原料注入到表皮34的内侧并使其发泡。由此,完成扶手10(参照图9)。
接着,使扶手侧连接器30从左方插通形成于托架23的托架侧长孔27的大径部28(参照图6),接着,从左方插通形成于主框架18的主框架侧长孔32的大径部33(参照图7)。由此,扶手侧连接器3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主框架18的内侧。
使螺栓25插通安装孔37,将托架23和安装部40安装为能够以螺栓25为旋转轴旋转。此时,托架23的引导销29被收容于框架12的引导槽39的内部。由此,由于引导销29在引导槽39的范围内滑动,因此扶手10能够旋转。
接着,打开座椅罩20的拉链,将背面罩22朝向上方抬起(参照图20)。由此,开口部21被打开。在座椅11内部,座椅侧线束60安装于主框架18、连结框架19等。使与座椅侧线束60的端部连接的座椅侧连接器59与位于座椅11的内部的扶手侧连接器30嵌合(参照图3)。由此,座椅侧线束60与扶手侧线束13电连接。
放下背面罩22,关闭拉链。由此,开口部21被背面罩22封闭(参照图2)。由此,完成片材11。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扶手10是安装于车辆的座椅11的扶手10,具备:框架12;安装部40,设于框架12,并且具有安装于座椅11的托架23的安装面41;扶手侧线束13,布线于框架12;以及扶手侧连接器30,与扶手侧线束13连接,并且向从安装面41接近托架23的方向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安装部40安装于座椅11的托架23之后,能够将向从安装面41接近托架23的方向开口的扶手侧连接器30和与配置于座椅11的座椅侧线束60连接的座椅侧连接器59在座椅11的内侧连接。由此,能够提高线束朝向扶手10的连接作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框架12设有向从安装面41接近托架23的方向突出的保护器31,在保护器31的内部布线有扶手侧线束13,在保护器31的突出端部设有扶手侧连接器3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保护器31保护在向托架23接近的方向上延伸的扶手侧线束1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保护器31为金属制。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与保护器31为合成树脂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保护器31的强度,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扶手侧线束13。
保护器31具有底壁48和从底壁48的侧缘立起的第一侧壁51以及第二侧壁52,在第一侧壁51以及第二侧壁52的一方的侧壁的顶端缘设有卡定爪53,该卡定爪53朝向另一方的侧壁延伸,并且通过卡定于扶手侧线束13来抑制扶手侧线束13从保护器31脱离。
上述结构所涉及的扶手10能够利用底壁48、第一侧壁51以及第二侧壁52可靠地保护扶手侧线束13。另外,由于扶手侧线束13从保护器31脱离的情况被卡定爪53抑制,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扶手侧线束1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框架12设有保护器31,该保护器31形成为向从安装面41接近托架23的方向突出,且在安装部40安装于托架23的状态下突入到座椅11的内部,在保护器31的内部布线有扶手侧线束13,在保护器31的突出端部设有扶手侧连接器30。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安装部40安装于座椅11的托架23的状态下,能够将扶手侧连接器30可靠地配置于座椅11的内侧。由此,在座椅11的内侧,能够可靠地连接座椅侧线束60和扶手侧线束13。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提高线束朝向扶手10的连接作业性。
另外,通过向朝向托架23的方向突出并且插入到座椅11的内部的保护器31,能够保护扶手侧线束13。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保护器31所突出的突出方向正交的面中的、保护器31的截面积被设定为比连接器的截面积小。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托架23的强度。以下对其理由进行说明。在座椅11的托架23形成有供保护器31和扶手侧连接器30插通的托架侧长孔27。能够将该托架侧长孔27中的供保护器31以及扶手侧连接器30插通的部分(大径部28)的截面积设定得比扶手侧连接器30的截面积大,将仅供保护器31插通的部分(托架侧长孔27中的与大径部28不同的部分)的截面积设定得比保护器31的截面积大且比扶手侧连接器30小。由此,在扶手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托架23的结构的情况下,与保护器31的截面积和扶手侧连接器30的截面积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形成于托架23的托架侧长孔27的截面积。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托架23的强度。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21~图26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扶手70进行说明。
第三槽部44的底壁形成为随着朝向后端部而稍微向右方倾斜(参照图22)。在第三槽部44的底壁的后端部形成有贯通底壁的卡合孔72。在卡合孔72贯通有连接器保持部件73的卡合部74(参照图25)。通过使连接器保持部件73的卡合部74与卡合孔72的孔缘部弹性地卡合,连接器保持部件73被安装于框架81。
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连接器保持部件73具有卡合部74和从卡合部74沿第三槽部44的底壁延伸的主体部75。主体部75形成为具有与第三槽部44的底壁所倾斜的角度相对应的角度。由此,连接器保持部件73的主体部75整体沿着第三槽部44的底壁。
在主体部75的端部中的、与卡合部74为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以从主体部75的右侧面朝向卡合部74侧折回的形状延伸的连接器保持片76。连接器保持片76形成为宽度比主体部75窄。在连接器保持片76的靠突出端部的位置,以贯通连接器保持片76的方式形成有保持扶手侧连接器78的连接器保持孔77。设于扶手侧连接器78的卡定部79卡定于连接器保持孔77的孔缘部,从而扶手侧连接器78经由连接器保持部件73而装配于扶手70。
如图21以及图26所示,扶手侧连接器78的罩部80从扶手70的表皮34露出。罩部80向右方开口。换言之,向从框架81的安装面41接近托架23的方向开口。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由于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因此对相同部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扶手70具备:框架81;安装部40,设于框架81,并且具有安装于托架23的安装面41;扶手侧线束13,布线于框架81;以及扶手侧连接器78,与扶手侧线束13连接,并且向从安装面41朝向托架23的方向开口。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安装部40安装于托架23之后,能够将向从安装面41接近托架23的方向开口的扶手侧连接器78和与配置于座椅11的座椅侧线束60连接的座椅侧连接器59连接。由此,能够提高朝向布线于扶手10的扶手侧线束13的连接作业性。
<其它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并不局限于通过上述记述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技术范围中。
(1)如图27以及图28所示,座椅侧连接器59以及座椅侧线束60也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夹具等预先固定于主框架18的预定的位置。由此,在与将扶手10组装于托架23的工序相同的工序中,能够连接扶手侧连接器30与座椅侧连接器59。
(2)扶手10、70并不局限于安装于车辆的座椅11,例如,也可以是安装于飞机的座椅、船船的座椅、火车或者电车的座椅等的结构。另外,扶手10、70并不局限于安装于座椅11,也可以根据需要而构成为安装于任意的部件。
(3)扶手10、70可以构成为安装于座椅11的两侧,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安装于座椅11的一方的侧部。
(4)在实施方式1中,扶手10的框架12和保护器31为不同的元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扶手10的框架12和保护器31形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一体地形成的框架12和保护器31既可以是金属制,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能够适当地选择任意的材料。
(5)在实施方式1中,保护器31的截面积被设定得比扶手侧连接器30的截面积小,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保护器31的截面积也可以与扶手侧连接器30的截面积相同,另外,也可以设定得比其大。
(6)在实施方式1中,保护器31构成为,形成为具有底壁48和从底壁48的侧缘立起的第一侧壁51以及第二侧壁52的槽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供扶手侧线束13插通的筒状,另外,也可以形成为通过在使扶手侧线束13沿呈细长的板状的保护器31的状态下卷绕胶带来固定扶手侧线束13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0、70:扶手
11:座椅
12、81:框架
13:扶手侧线束
23:托架(被安装部件的一个例子)
30、78:扶手侧连接器
31:保护器
40:安装部
41:安装面
48:底壁
51:第一侧壁
52:第二侧壁
53:卡定爪

Claims (10)

1.一种扶手,具备:
框架;
安装部,设于所述框架,并且具有安装于被安装部件的安装面;
扶手侧线束,布线于所述框架;以及
扶手侧连接器,与所述扶手侧线束连接,并且向从所述安装面接近所述被安装部件的方向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中,
在所述框架设有保护器,所述保护器向从所述安装面接近所述被安装部件的方向突出,
在所述保护器的内部布线有所述扶手侧线束,
在所述保护器的突出端部设有所述扶手侧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其中,
所述保护器为金属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扶手,其中,
与所述保护器所突出的突出方向正交的面中的、所述保护器的截面积被设定为比所述扶手侧连接器的截面积小。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其中,
所述保护器具有底壁和从所述底壁的侧缘立起的一对侧壁,
在所述一对侧壁的一方的侧壁的顶端缘设有卡定爪,所述卡定爪朝向另一方的侧壁延伸,并且通过卡定于所述扶手侧线束来抑制所述扶手侧线束从所述保护器脱离。
6.一种扶手,安装于车辆的座椅,其中,
所述扶手具备:
框架;
安装部,设于所述框架,并且具有安装于座椅的托架的安装面;
扶手侧线束,布线于所述框架;以及
扶手侧连接器,与所述扶手侧线束连接,并且向从所述安装面接近所述托架的方向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扶手,其中,
在所述框架设有保护器,所述保护器形成为向从所述安装面接近所述托架的方向突出,且在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托架的状态下突入到所述座椅的内部,
在所述保护器的内部布线有所述扶手侧线束,
在所述保护器的突出端部设有所述扶手侧连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扶手,其中,
所述保护器为金属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扶手,其中,
与所述保护器所突出的突出方向正交的面中的、所述保护器的截面积被设定为比所述连接器的截面积小。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其中,
所述保护器具有底壁和从所述底壁的侧缘立起的一对侧壁,
在所述一对侧壁的一方的侧壁的顶端缘设有卡定爪,所述卡定爪朝向另一方的侧壁延伸,并且通过卡定于所述扶手侧线束来抑制所述扶手侧线束从所述保护器脱离。
CN202080018739.9A 2019-03-11 2020-03-03 扶手 Pending CN1135185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4038 2019-03-11
JP2019044038A JP7412084B2 (ja) 2019-03-11 2019-03-11 アームレスト
PCT/JP2020/008824 WO2020184274A1 (ja) 2019-03-11 2020-03-03 アームレス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8568A true CN113518568A (zh) 2021-10-19

Family

ID=72427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8739.9A Pending CN113518568A (zh) 2019-03-11 2020-03-03 扶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60244B2 (zh)
JP (1) JP7412084B2 (zh)
CN (1) CN113518568A (zh)
WO (1) WO20201842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9152B2 (ja) * 2019-03-11 2022-11-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アームレストおよびアームレスト付きシート
US20220354260A1 (en) * 2021-05-04 2022-11-10 Knoll, Inc. Furniture, charging port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US11975644B2 (en) 2021-11-29 2024-05-07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seat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DE102022103314A1 (de) 2022-02-11 2023-08-17 Grammer Ag Ausstattungsteil sowie Verwendung eines Führungsteils für eine Leitung in einem Austattungsteil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875A (ja) * 1997-06-27 1999-01-26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US5924515A (en) * 1997-03-17 1999-07-20 New Holland North America, Inc. Operator seat sliding control console
JP2001045641A (ja) * 1999-07-29 2001-02-16 Toyota Motor Corp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配線構造
JP2001314276A (ja) * 2000-05-11 2001-11-13 T S Tec Kk アームレスト
JP2017035940A (ja) * 2015-08-07 2017-02-1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DE202017107464U1 (de) * 2016-12-08 2018-01-05 Lear Corporation Armlehnen-Scharnier mit Kabeldurchführung
CN207984643U (zh) * 2017-01-24 2018-10-1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扶手
CN108883717A (zh) * 2016-03-31 2018-11-2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扶手
JP2018199409A (ja) * 2017-05-26 2018-12-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3799A (en) * 1983-09-26 1987-03-3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housing electrical wiring extending between a vehicle door and a vehicle body
US8636570B2 (en) * 2009-07-01 2014-01-28 Wms Gaming Inc. Electrical connection in a split post of a wagering game chair
JP2016107686A (ja) 2014-12-02 2016-06-20 サンショウ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
US10080438B2 (en) * 2015-09-21 2018-09-25 Stryker Corporation Patient support apparatus
JP2018069777A (ja) 2016-10-25 2018-05-1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1186211B2 (en) * 2018-02-09 2021-11-30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Armrest
JP6869910B2 (ja) * 2018-02-09 2021-05-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アームレスト
JP6869911B2 (ja) * 2018-02-09 2021-05-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アームレスト
US11117495B2 (en) * 2019-02-06 2021-09-14 Global Interior Solutions, Inc. Motorized seat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4515A (en) * 1997-03-17 1999-07-20 New Holland North America, Inc. Operator seat sliding control console
JPH1118875A (ja) * 1997-06-27 1999-01-26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アームレスト
JP2001045641A (ja) * 1999-07-29 2001-02-16 Toyota Motor Corp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配線構造
JP2001314276A (ja) * 2000-05-11 2001-11-13 T S Tec Kk アームレスト
JP2017035940A (ja) * 2015-08-07 2017-02-16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8883717A (zh) * 2016-03-31 2018-11-23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扶手
DE202017107464U1 (de) * 2016-12-08 2018-01-05 Lear Corporation Armlehnen-Scharnier mit Kabeldurchführung
CN207984643U (zh) * 2017-01-24 2018-10-1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扶手
JP2018199409A (ja) * 2017-05-26 2018-12-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84274A1 (ja) 2020-09-17
US11760244B2 (en) 2023-09-19
JP7412084B2 (ja) 2024-01-12
JP2020147079A (ja) 2020-09-17
US20220250519A1 (en)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18568A (zh) 扶手
US10427560B2 (en) Vehicle seat
JP2001122003A (ja) シートとボディとの電気的接続構造および同方法
JP2004149081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US8303029B2 (en) Utility vehicle
JP200909096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20184278A1 (ja) アームレストおよびアームレスト付きシート
FR2612469A1 (fr) Faisceau electr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FR2841506A1 (fr) Ensemble de planche de bord et vehicule comprenant l'ensemble
JP2019033570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装置、及びスライド配線装置
JP2018090144A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1683837B (zh) 扶手
CN107009934B (zh) 座椅罩和车辆
US11717090B2 (en) Armrest and seat with armrest
KR101755697B1 (ko) 커넥터 고정용 클립
JP314694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CN217864521U (zh) 摩托车
JP7444082B2 (ja) 電気接続箱
KR20170074124A (ko) 충전커넥터
JP4770541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
JP4254414B2 (ja) 車両用アウターミラー装置
CN116802952A (zh) 电连接箱
FR3126670A1 (fr) Appui-tête de sièg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N111527022A (zh) 跨骑式车辆的控制单元支承结构
JPH06199153A (ja) モジュール型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仮保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