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09934B - 座椅罩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罩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09934B
CN107009934B CN201611012375.5A CN201611012375A CN107009934B CN 107009934 B CN107009934 B CN 107009934B CN 201611012375 A CN201611012375 A CN 201611012375A CN 107009934 B CN107009934 B CN 107009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over
floor
locking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123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009934A (zh
Inventor
松本学
湊宗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009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009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09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罩和车辆。座椅罩(60)配置在设有以可滑动的方式来支承座椅(11)的一对滑轨(20)的地板(5)和座椅(11)之间,并且具有第一罩(61),该第一罩(61)从滑轨(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覆盖用于连接地板(5)侧的地板线束(51)和座椅(11)侧的座椅线束(52)的连接部(50),且使连接部(50)的连接成为可能。据此,在座椅罩和车辆中能提高连接地板侧和座椅侧时的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座椅罩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罩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人们已知一种对滑动座椅进行配线(cable installation)的线束(Wire Harness)的配线结构。在这种配线结构中,为了向安装在滑动座椅上的电气部件(electrical component)供电,通过连接器对地板侧的地板线束和滑动座椅侧的座椅线束进行电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97435号
但是,由于连接器的连接作业是在抬起滑动座椅并使其倾斜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存在提高连接地板侧和座椅侧时的作业效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在座椅罩和车辆中连接地板侧和座椅侧时的作业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所述座椅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座椅罩60)配置在设有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座椅(如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1)的一对滑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滑轨20)的地板(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地板5)和所述座椅之间,并且具有第一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罩61),该第一罩从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longer direction)的一方侧覆盖用于连接所述地板侧的地板线束(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地板线束51)和所述座椅侧的座椅线束(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座椅线束52)的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连接部50),且使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所述座椅构成为,通过座椅升降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座椅升降器30)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一对滑轨,在所述座椅升降器的所述一方侧和所述第一罩之间设有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所述第一罩的第一卡止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卡止部7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在所述第一罩上形成有向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凹进的凹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凹部61g)。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罩的与所述地板相反侧的第二罩(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罩6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在所述座椅的所述一方侧和所述第二罩之间,设有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所述第二罩的第二卡止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卡止部8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在所述一对滑轨之间,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配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连接部的供电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供电轨40),从所述供电轨的长度方向观察,所述第一罩配置在与所述连接部重叠的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中,车辆(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车辆1)具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中,所述座椅为第二座椅(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座椅3)。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时,由于具有从滑轨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覆盖连接部且能使连接部的连接成为可能的第一罩,因此能在保持座椅姿态的状态下,在地板和座椅之间进行连接部的连接。即,在连接地板侧和座椅侧时,无需抬起座椅使其处于倾斜的状态。因此能提高连接地板侧和座椅侧时的作业效率。此外还能在地板和座椅之间避免连接部暴露在外。因此能保护连接部。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时,由于在座椅升降器的一方侧和第一罩之间设有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第一罩的第一卡止部,因此能通过取下第一罩而在地板和座椅之间进行连接部的连接。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连接地板侧和座椅侧时的作业效率。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时,由于在第一罩上形成有向滑轨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凹进的凹部,能在第一罩的一方侧产生空间,因此能提高布局自由度。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时,由于还具有配置在第一罩的与地板相反侧的第二罩,因此能使连接部避免从第一罩的与地板相反侧暴露在外。因此能进一步保护连接部。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时,由于在座椅的一方侧和第二罩之间设有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第二罩的第二卡止部,因此能通过取下第二罩,而在第一罩的与地板相反侧确保进行连接部的连接的作业空间。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连接地板侧和座椅侧时的作业效率。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时,由于在一对滑轨之间,沿滑轨的长度方向配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连接部的供电轨,从供电轨的长度方向观察,第一罩配置在与连接部重叠的位置,因此能获得以下技术效果:即使在使座椅沿着一对滑轨滑动时,由于连接部沿着供电轨滑动,因此能简化连接部的推拉。另外,在座椅升降器的一方侧和第一罩之间可拆装第一罩时,能获得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取下第一罩,能够确保沿着供电轨的长度方向进行连接部的连接时的作业空间。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连接地板侧和座椅侧时的作业效率。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时,在具有座椅罩的车辆中,能提高连接地板侧和座椅侧时的作业效率。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时,在座椅为第二座椅的车辆中,能提高连接地板侧和座椅侧时的作业效率。另外,在第一罩上形成有向滑轨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凹进的凹部时,由于能在第三座椅的下前方于第一罩的一方侧产生空间,因此能增大第三座椅乘员的脚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实施方式所述的座椅罩的车辆的左视图。
图2是从右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述的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已安装实施方式所述的座椅罩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已取下实施方式所述的座椅罩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罩的卡止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罩的卡止结构的、图3的Ⅵ-Ⅵ剖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罩的卡止方法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罩的卡止结构的、图3的Ⅷ-Ⅷ剖面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罩的卡止结构的、图3的Ⅸ-Ⅸ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3:第二座椅,5:地板,11:座椅,20:滑轨,30:座椅升降器,40:供电轨,50:连接部,51:地板线束,52:座椅线束,60:座椅罩,61:第一罩,61g:凹部,62:第二罩,70:第一卡止部,80:第二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以将座椅罩用于车辆为例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等朝向在没有特别记载时,与车辆中的朝向相同。另外在以下用于说明的图中,在适当位置标注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车辆〉
图1是具有实施方式所述的座椅罩的车辆1的左视图。
如图1所示,在车辆1的车厢内的地板上设有前排座椅2、第二座椅3和第三座椅4。前排座椅2、第二座椅3和第三座椅4按该顺序从车辆前方向后方隔开间隔配置。
〈座椅装置〉
第二座椅3上左右各设置1个座椅装置10(参照图2)。以下以左右座椅装置10中的右侧座椅装置10为例进行说明。由于左侧座椅装置10的结构与右侧座椅装置10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2是从右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述的座椅装置10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座椅装置10具有座椅11和以能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座椅11的一对滑轨20。
〈座椅〉
座椅11具有对乘员的臀部进行支承的座椅坐垫12、以能翻转的方式连接在座椅坐垫12的后端部并用来支承乘员的腰部和背部的座椅靠背13、以及支承于座椅靠背13的上部并支承乘员的头部和颈部的头枕14。而且,在座椅11的右侧设有扶手15。
座椅坐垫12通过座椅升降器30(参照图4)以能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滑轨20。具体为,座椅坐垫12具有作为骨架的坐垫框架12F(参照图4)和从上方包覆坐垫框架12F的坐垫单元12A。例如,坐垫单元12A具有由聚氨酯泡沫等构成的坐垫(未图示)和覆盖坐垫并由布或皮等构成的座椅罩(未图示)。
座椅靠背13具有作为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未图示)和从前方包覆该座椅靠背框架的坐垫单元13A。由于座椅靠背13的结构与上述座椅坐垫12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与上述说明同样的结构的说明。
〈滑轨〉
一对滑轨20设在车厢内的地板5上。一对滑轨20配置在避开车辆1的驾驶室6的位置。滑轨20呈跨接在第二座椅3和第三座椅4(参照图1)之间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状。
图3是表示已安装实施方式所述的座椅罩60的状态的后视图。而且,为方便起见,在图3中,还表示有用与滑轨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该滑轨20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滑轨20具有配置在地板5的下方且在剖视图中呈向上方敞口的C字状的滑轨主体21。滑轨主体21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状。滑块23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于滑轨主体21,该滑块23从下方支承座椅升降器30。
一对滑轨20沿左右方向并排配置。一对滑轨20在左右方向的间隔(具体为左侧滑轨主体21的左侧面和右侧滑轨主体21的右侧面之间的距离)的大小,实质上等同于座椅升降器3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
〈座椅升降器〉
图4是表示已取下实施方式所述的座椅罩60的状态的后视图。而且,为方便起见,在图4中,还表示有用与滑轨20的长度方向垂直的面剖切该滑轨20的剖面图。
如图4所示,座椅升降器30具有:座椅支承部31,其从下方支承座椅11的座椅坐垫12(参照图2);和腿部32,其配置在座椅支承部31的下部。
座椅支承部31固定在坐垫框架12F的下部。
腿部32在对应于一对滑轨20的位置配置成左右一对。上述滑块23固定在腿部32上。座椅升降器30通过滑块23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于一对滑轨20。即,座椅11构成为,能与座椅升降器30一同沿前后方向滑动。
而且,座椅升降器30的座椅支承部31上设有以能沿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座椅11的滑动机构(未图示)。即,座椅11构成为,既能与座椅升降器30一同沿前后方向在一对滑轨20上移动,又能沿左右方向在座椅升降器30上移动。
〈供电轨〉
如图2和图3所示,座椅装置10还具有配置在一对滑轨20之间且沿滑轨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供电轨40。
连接地板5侧的地板线束51和座椅11侧的座椅线束52之间的连接部50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于供电轨40。即,连接部50构成为,能随着座椅11的前后滑动而在供电轨40上沿前后方向滑动。
具体为,供电轨40具有呈长带状的扁平线束41和用于收装扁平线束41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壳体42。
壳体42配置在地板5的下方。壳体42具有:底壁部,其上下具有厚度;左右一对侧壁部,其从底壁部的左右两端部向上方竖起;上壁部,其以跨接在左右一对侧壁部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之间的方式在内侧延伸;前壁部,其连接在各壁部的前端部;和后壁部,其连接在各壁部的后端部。滑块43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壳体42的上壁部,该滑块43用来支承连接部50。
扁平线束41在壳体42内配置成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弯曲成U字状。扁平线束41例如是柔性扁平电路。
扁平线束41的一端通过设在壳体42的后壁部的地板侧连接器55与地板线束51的一端电连接。地板线束51的另一端通过未图示的配电单元与电池等供电部电连接。
另外,扁平线束41的另一端通过设在滑块43上的滑块侧连接器56与副线束53的一端电连接。副线束53的另一端通过副连接器57与座椅线束52的一端电连接。座椅线束52的另一端通过设在座椅11上的未图示的ECU(Engine Control Unit)与未图示的电气部件(例如能翻转座椅靠背13的马达)电连接。
据此,座椅装置10构成为,从供电部(未图示)经地板线束51、地板侧连接器55、扁平线束41、滑块侧连接器56、副线束53、副连接器57和座椅线束52向座椅11的电气部件(未图示)供电。而且,滑块侧连接器56和副连接器57包含在连接部50中。
〈座椅罩〉
座椅装置10还具有从滑轨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后侧)覆盖连接部50的座椅罩60。
座椅罩60具有从滑轨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覆盖连接部50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罩(具体为第一罩61和第二罩62)。
〈第一罩〉
如图3所示,第一罩61配置成比第二罩62还靠近地板5侧。从供电轨40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在后视图中),第一罩61配置在与整个连接部50重叠的位置。第一罩61从后方覆盖左右座椅支承部31在左右方向之间的空间30s。而且,空间30s的大小可设定成作业人员能伸进两手并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动。即,空间30s的大小设定成能在取下第一罩61的状态下充分确保进行连接部50的连接时的作业空间。
第一罩61在前后方向具有厚度,且在后视图中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呈倒U字状,并且整体上呈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一罩6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滑轨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前侧)凹进的凹部61g。例如,凹部61g的大小设定成第三座椅4(参照图1)的乘员能伸进脚尖。
〈第一卡止部〉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罩61的卡止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3和图5所示,在座椅升降器30的一方侧(后侧)和第一罩61之间设有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第一罩61的第一卡止部70。
具体为,座椅装置10(参照图2)还具有覆盖座椅升降器30的升降器罩35。升降器罩35具有从前方覆盖座椅升降器30的前部且从左右侧方覆盖座椅升降器30的左右侧部的升降器罩主体36。第一罩61通过第一卡止部70以从后方覆盖连接部50的方式安装在升降器罩主体36的一方侧(后侧)。即,在第一罩61中,第一卡止部70设在升降器罩主体36的一方侧(后侧)和第一罩主体65之间的部分。
例如,第一卡止部70由树脂等与第一罩主体65形成为一体。如图5所示,第一卡止部70具有形成于第一罩主体65的左右侧部的侧部卡止部71和形成于第一罩6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中央部卡止部75。而且,在第一罩主体65上,以横跨左右的侧部卡止部71和中央部卡止部75之间的方式,设有向上下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肋部65r。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罩61的卡止结构的、图3的Ⅵ-Ⅵ剖面图。
如图6所示,侧部卡止部71具有上下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卡止片72、73、74(具体为第一侧部卡止片72、第二侧部卡止片73和第三侧部卡止片74)。第一侧部卡止片72、第二侧部卡止片73和第三侧部卡止片74按该顺序从上侧向下侧配置。各卡止片72、73、74以从第一罩主体65的左右侧部向前上方倾斜的方式延伸。
第一侧部卡止片72的下表面呈向前上方倾斜的平坦面。
在第二侧部卡止片73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上爪部73a。
在第三侧部卡止片74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下爪部74a。
如图5和图6所示,升降器罩主体36上形成有供第一卡止部70的侧部卡止部71卡止的侧部被卡止部37。
侧部被卡止部37具有:上侧被卡止部38,其配置在被第一侧部卡止片72和第二侧部卡止片73夹持着的位置;和下侧被卡止部39,其卡止在第三侧部卡止片74上。
第二侧部卡止片73的上爪部73a卡止在上侧被卡止部38的前下端部。第三侧部卡止片74的下爪部74a卡止在下侧被卡止部39的前上端部。
中央部卡止部75具有上下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卡止片76、77、78(具体为第一中央部卡止片76、第二中央部卡止片77和第三中央部卡止片78)。第一中央部卡止片76、第二中央部卡止片77和第三中央部卡止片78按该顺序从上侧向下侧配置。各卡止片76、77、78以从第一罩主体65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向前上方倾斜的方式延伸。
第一中央部卡止片76在图6的剖视状态下呈前上部具有锐角的三角形。
与第一中央部卡止片76和第三中央部卡止片78相比,第二中央部卡止片77以前后长度更长的方式向前上方突出并延伸。第二中央部卡止片77的下表面呈向前上方倾斜的平坦面。
第三中央部卡止片78夹持着第二中央部卡止片77配置成左右一对。
在第三中央部卡止片78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中央部爪部78a。
坐垫框架12F(参照图3)上设有在图6的剖视状态下呈圆形的线缆18。该线缆18起到供第一卡止部70的中央部卡止部75卡止的中央部被卡止部的作用。线缆18配置在被夹持在第二中央部卡止片77和左右一对第三中央部卡止片78之间的位置。第三中央部卡止片78的中央部爪部78a卡止在线缆18上。
〈第一罩的卡止方法〉
以下对第一罩61的卡止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罩61的卡止方法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首先,以使第一罩61的左右两端部位于左右一对滑轨20上的方式,将第一罩61放在地板5上。接着,使第一罩61的左右位置与升降器罩主体36的左右位置对正。接着,以使第二中央部卡止片77的前端部下表面接触线缆18的上部的方式,向前方(箭头J的方向)推压第一罩61的凹部61g。并且,通过上述侧部卡止部71和中央部卡止部75(参照图6),将第一罩61安装在升降器罩主体36上。这样,第一罩61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在升降器罩主体36上。
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将形成于第一罩61上的第一卡止部70(参照图6)卡止在形成于升降器罩主体36上的侧部被卡止部37和线缆18上,就能将第一罩61安装在升降器罩主体36和坐垫框架12F上。
而且,在从升降器罩主体36和坐垫框架12F上取下第一罩61时,程序与将第一罩61安装在升降器罩主体36和坐垫框架12F上的程序相反。
〈第二罩〉
如图3所示,第二罩62配置在第一罩61的与地板相反侧(即比第一罩61还靠近上侧)。从供电轨40的长度方向观察时(在后视图中),第二罩62配置在与坐垫框架12F重叠的位置。第二罩62在前后方向具有厚度,且在后视图中左右上端部具有圆角并且整体上呈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状。
〈第二卡止部〉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罩62的卡止结构的、图3的Ⅷ-Ⅷ剖面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二罩62的卡止结构的、图3的Ⅸ-Ⅸ剖面图。
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在座椅11的一方侧(后侧)和第二罩62之间设有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第二罩62的第二卡止部80。
如图4所示,座椅装置10(参照图2)还具有覆盖座椅11的后部的后罩25。后罩25在前后方向具有厚度,且在后视图中左右方向中央部向上方凹进并且整体上呈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形状。
如图3、图8和图9所示,第二罩62通过第二卡止部80以从后方覆盖坐垫框架12F的方式安装在后罩25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即,在第二罩62中,第二卡止部80设在后罩25和第二罩主体66之间的部分。
例如,第二卡止部80由树脂等与第二罩主体66形成为一体。第二卡止部80具有形成于第二罩主体66的左右侧部的侧部卡止部81和形成于第二罩62的左右方向中央的上部的上部卡止部85。而且,在第二罩主体66上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肋部66r。
如图8所示,侧部卡止部81具有上下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卡止片82、83(具体为配置在上侧的上侧侧部卡止片82和配置在下侧的下侧侧部卡止片83)。上侧侧部卡止片82以从第二罩主体66的左右侧部的上部向前上方倾斜的方式延伸。下侧侧部卡止片83以从第二罩主体66的左右侧部的下端部向后上方倾斜的方式延伸。
在上侧侧部卡止片82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侧部爪部82a。
下侧侧部卡止片83的下表面呈向后上方倾斜的平坦面。
在后罩25上形成有供第二卡止部80的侧部卡止部81卡止的侧部被卡止部26。
在侧部被卡止部26上形成有能插入上侧侧部卡止片82的侧部插入孔26h。
在侧部被卡止部26中,上侧侧部卡止片82的侧部爪部82a卡止在面对侧部插入孔26h的侧部被卡止壁26a的前下端部。下侧侧部卡止片83卡止在侧部被卡止部26的前下端部。
如图9所示,上部卡止部85具有左右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上部卡止片86。各上部卡止片86以从第二罩主体66的左右方向中央的上部向前上方倾斜的方式延伸。
在上部卡止片86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上部爪部86a。
在后罩25上形成有供第一卡止部70的上部卡止部85卡止的上部被卡止部27。
在上部被卡止部27上形成有能插入上部卡止片86的上部插入孔27h。在后视图中与上部卡止片86重叠的位置,配置有左右隔开间隔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上部插入孔27h。
在上部被卡止部27中,上部卡止片86的上部爪部86a卡止在面对上部插入孔27h的上部被卡止壁27a的前端部。
〈第二罩的卡止方法〉
以下,对第二罩62的卡止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首先,使第二罩62的下侧侧部卡止片83卡止在侧部被卡止部26的前下端部。接着,在该卡止状态下,沿箭头K的方向转动第二罩主体66而使上侧侧部卡止片82插入侧部插入孔26h,并且如图9所示使上部卡止片86插入上部插入孔27h。这样,通过上述侧部卡止部81和上部卡止部85,将第二罩62安装在后罩25上。
通过采用这样的方法将形成于第二罩62上的第二卡止部80卡止在形成于后罩25上的被卡止部26、27上,就能将第二罩62安装在后罩25上。
而且,在从后罩25上取下第二罩62时,程序与将第二罩62安装在后罩25上的程序相反。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罩60配置在设有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座椅11的一对滑轨20的地板5和座椅11之间,并且具有第一罩61,该第一罩61从滑轨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覆盖用于连接地板5侧的地板线束51和座椅11侧的座椅线束52的连接部50,且使连接部50的连接成为可能。
采用该结构时,由于具有从滑轨20的长度方向的一方侧覆盖连接部50且使连接部50的连接成为可能的第一罩61,因此能在保持座椅11姿态的状态下,在地板5和座椅11之间进行连接部50的连接。即,在连接地板5侧和座椅11侧时,无需抬起座椅11使其处于倾斜的状态。因此能提高连接地板5侧和座椅11侧时的作业效率。
还能在地板5和座椅11之间避免连接部50暴露在外。因此能保护连接部5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座椅升降器30的一方侧和第一罩61之间设有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第一罩61的第一卡止部70,因此能通过取下第一罩61而在地板5和座椅11之间进行连接部50的连接。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连接地板5侧和座椅11侧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第一罩61上形成有向滑轨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凹进的凹部61g,能在第一罩61的一方侧产生空间,因此能提高布局自由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还具有配置在第一罩61的与地板5相反侧的第二罩62,因此能使连接部50避免从第一罩61的与地板5相反侧暴露在外。因此能进一步保护连接部50。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座椅11的一方侧和第二罩62之间,设有以可拆装的方式卡止第二罩62的第二卡止部80,因此能通过取下第二罩62而在第一罩61的与地板5相反侧确保进行连接部50的连接的作业空间。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连接地板5侧和座椅11侧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在一对滑轨20之间,沿滑轨20的长度方向配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连接部50的供电轨40,从供电轨40的长度方向观察,第一罩61配置在与连接部50重叠的位置,因此能获得以下技术效果:即使在使座椅11沿着一对滑轨20滑动时,由于连接部50沿着供电轨40滑动,因此能简化连接部50的推拉。另外,在座椅升降器30的一方侧和第一罩61之间可拆装第一罩61时,能获得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取下第一罩61而能确保沿着供电轨40的长度方向进行连接部50的连接时的作业空间。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连接地板5侧和座椅11侧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具有座椅罩60的车辆1中,能提高连接地板5侧和座椅11侧时的作业效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座椅11为第二座椅3的车辆中,能提高连接地板5侧和座椅11侧时的作业效率。另外,在第一罩61上形成有向滑轨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凹进的凹部61g时,由于能在第三座椅4的下前方于第一罩61的一方侧产生空间,因此能增大第三座椅乘员的脚部空间。
而且,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对其进行各种变形。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的结构仅为一例而已,可进行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座椅罩60具有两个罩(具体为第一罩61和第二罩6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座椅罩60也可只具有1个罩(具体为只具有第一罩61)。即,座椅罩60也可不具有第二罩6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座椅升降器30上设有以能向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支承座椅11的滑动机构(未图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不在座椅升降器30上设置所述滑动机构。即,座椅11的结构也可以是只沿前后方向与座椅升降器30一同在一对滑轨20上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罩61和第二罩62分别独立形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不在座椅升降器30上设置所述滑动机构时,也可用树脂等使第一罩61和第二罩62形成为一体。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座椅罩60用于第二座椅3的座椅装置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将座椅罩60用于前排座椅2和第三座椅4等。另外,不限于将座椅罩60用于车辆用座椅,也可适用于沙发和椅子等办公用和家具用椅子等。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替换为公知的结构要素。

Claims (8)

1.一种座椅罩,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一对滑轨和第一罩,其中,所述一对滑轨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所述座椅,所述第一罩配置在地板和所述座椅之间,并且从车辆后侧覆盖用于连接所述地板侧的地板线束和所述座椅侧的座椅线束的连接部,并且使所述连接部的连接成为可能,
所述座椅构成为:使其通过一对座椅升降器来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一对滑轨,
所述第一罩安装于所述座椅,并且从后方覆盖形成在所述一对座椅升降器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座椅升降器的后方侧和所述第一罩之间设置有以可拆装的方式来卡止所述第一罩的第一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罩具有在后表面观察时其左右方向中间部向车辆前侧凹进的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罩,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罩的与所述地板相反一侧的第二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的后方侧和所述第二罩之间设置有以可拆装的方式来卡止所述第二罩的第二卡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滑轨之间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配置有以可滑动的方式来支承所述连接部的供电轨,
当从所述供电轨的长度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罩配置在与所述连接部重叠的位置。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为第二座椅。
CN201611012375.5A 2015-12-10 2016-11-17 座椅罩和车辆 Active CN1070099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41115 2015-12-10
JP2015241115A JP6251924B2 (ja) 2015-12-10 2015-12-10 シート用カバー及び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09934A CN107009934A (zh) 2017-08-04
CN107009934B true CN107009934B (zh) 2020-05-05

Family

ID=59060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12375.5A Active CN107009934B (zh) 2015-12-10 2016-11-17 座椅罩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51924B2 (zh)
CN (1) CN107009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2374B2 (ja) * 2018-05-08 2020-03-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ロック構造、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9332B2 (ja) * 1996-10-02 2001-12-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収納構造
JP2006321410A (ja) * 2005-05-20 2006-11-30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自動車用のシー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該シートモジュールの車体取付構造
JP5005946B2 (ja) * 2006-04-06 2012-08-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2008167558A (ja) * 2006-12-27 2008-07-17 Yazaki Corp 給電装置
JP2009071895A (ja) * 2007-09-10 2009-04-02 Yazaki Corp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装置
JP5195159B2 (ja) * 2008-08-26 2013-05-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装置
JP5440473B2 (ja) * 2010-10-22 2014-03-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外装構造
JP6098485B2 (ja) * 2013-11-15 2017-03-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6160469B2 (ja) * 2013-12-09 2017-07-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05340A (ja) 2017-06-15
CN107009934A (zh) 2017-08-04
JP6251924B2 (ja) 2017-1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1886B (zh) 乘坐物用座椅
JP2009090963A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100314920A1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CN109109702B (zh) 车用座椅
US9937871B2 (en) Vehicle seat
CN107009934B (zh) 座椅罩和车辆
CN114801937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6335418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13518568A (zh) 扶手
US20200215999A1 (en) Wire harness routing device
KR101510391B1 (ko) 차량용 좌석
CN107148396B (zh) 座椅
JP2008260327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412808B2 (ja) 摺動プロテクタ
JP2006321410A (ja) 自動車用のシー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該シートモジュールの車体取付構造
JP2017093016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2016199063A (ja) 車載用給電装置
JP6584379B2 (ja) 車載用給電装置
CN104340095A (zh) 车辆座椅
CN114801936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WO2018061844A1 (ja) 車載用給電装置
JP6366446B2 (ja) シートのハーネス支持構造
JP660982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20158671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6660512B (zh) 包括用于安全带的织带引导件的机动车辆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