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40095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40095A
CN104340095A CN201410364666.5A CN201410364666A CN104340095A CN 104340095 A CN104340095 A CN 104340095A CN 201410364666 A CN201410364666 A CN 201410364666A CN 104340095 A CN104340095 A CN 1043400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detection sensor
occupant detection
occupant
epiderm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646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猛人
土井健二
水野钢冶
杉浦正则
间岛三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Mitsubishi Automotive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3400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400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8Seat coverings
    • B60N2/5816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 B60N2/5825Seat coverings attachments thereof by hooks, staples, clips, snap fasten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24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sing 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bject on the seat
    • B60N2/0026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sing 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bject on the seat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humans, animal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B60N2/003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mounted on or in the foam cush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包括乘员检测传感器,能够实现抑制随身行李所导致的误检测,并进一步提高乘坐感觉。车辆座椅(1)包括靠背部(12)、座部(11)、和乘员检测传感器(41)。座部(11)具有:前区域(11a);后区域(11b);以及位于这些前区域(11a)与后区域(11b)之间并拉入有表皮(22)的拉入部(31)。乘员检测传感器(41)在座部(11)避开拉入部(31)的下方并且位于比靠背部(12)靠近拉入部(31)的位置,且多个检测部(42a)、(42b)、(42c)在车宽方向Y上被排列为直线状。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乘员检测传感器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一部分车辆座椅包括检测乘员的入座的乘员检测传感器。该乘员检测传感器例如设置于座部,并构成在未确认乘员系上安全带的情况下发挥功能的安全装置的一部分。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入座传感器具有配置为直线状的3个传感器单元。该入座传感器设置在与靠背部相邻的座部后部,并且配置在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在倾斜的方向上。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入座检测单元被形成为平面状,并且设置在座部。该入座检测单元具有比较大的面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342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5484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可靠地检测乘员,需要搭载灵敏度高的传感器。然而在该情况下,例如即使在副驾驶座上载放有轻量的随身行李的情况下,有时所述传感器也会响应,发出内容为未系上安全带的通知的安全装置会发挥功能。由于这对于乘员来说是厌烦的状态,因此便利性存在提高的余地。
另外,在座椅的座部设置有乘员检测传感器的情况下,有时在该传感器的附近乘坐感觉会产生不协调感。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包括乘员检测传感器,能够实现抑制随身行李所导致的误检测,并进一步提高乘坐感觉。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座椅包括靠背部、座部、乘员检测传感器。所述座部具有:前区域;后区域;位于这些前区域与后区域之间并向座部内部拉入有表皮的拉入部。需要说明的是,被所述拉入部向座部内部拉入的所述表皮的部分可以是该表皮的有接缝的部分、或者也可以是没有接缝的部分。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在所述座部避开所述拉入部的下方并且位于比所述靠背部靠近所述拉入部的位置,且多个检测部被在车宽方向上排列为直线状。
此时,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也可以配置在所述拉入部的附近。另外,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也可以沿着所述拉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也可以配置在所述拉入部的后侧。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也可以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座部的车宽方向的中心向车辆中心侧偏离的位置。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也可以是所述多个检测部互相相连,并以所述座部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为基端,向车辆中心侧延伸。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座椅的乘员检测传感器在前区域与后区域之间的设置有拉入部的座部,避开所述拉入部的下方,并且位于比靠背部靠近所述拉入部的位置,多个检测部在车宽方向上排列为直线状。因此,在座部,在乘员检测传感器与靠背部之间能够确保比较大的空间,即使在货物放置在座部的情况下,乘员检测传感器也不识别负荷,能抑制乘员检测传感器的误检测。由此,能够确保乘员检测性能,并且实现乘员的便利性提高。另外,由于配置有乘员检测传感器的上述位置是座部中的从乘员入座时最陷入的位置偏离的场所,因此,能够减轻乘员检测传感器引起的入座时的不协调感,实现乘坐感觉的进一步提高。
根据在所述拉入部的附近配置有乘员检测传感器的车辆座椅,乘员检测传感器的存在混杂到拉入部的影响中,乘员难以进一步感到乘员检测传感器的存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入座时的不协调感。
根据沿着所述拉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乘员检测传感器的车辆座椅,乘员检测传感器的存在易于混杂到拉入部的影响中,乘员更加难以感到乘员检测传感器的存在,能够进一步减轻入座时的不协调感。
根据在所述拉入部的后侧配置有乘员检测传感器的车辆座椅,乘员检测传感器配置在接近乘员的臀部的一侧,能够期待使检测性进一步提高。
根据在相对于座部的车宽方向的中心向车辆中心侧偏离的位置配置有乘员检测传感器的车辆座椅,在乘员上下车时施加在座部的大的负荷不易作用在乘员检测传感器上,能够期待乘员检测传感器的耐久可靠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沿着F3-F3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沿着F4-F4线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2中所示的车辆座椅的乘员入座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Y…车宽方向,S…空间,P…货物,1…车辆座椅,11…座部,11a…前区域,11b…后区域,21、22…表皮,31…横向拉入部,41…乘员检测传感器,42a、42b、42c…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座椅1(以下记为座椅1)。图1示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的车辆2(例如汽车)的一个例子。车辆2包括车辆主体3,车辆主体3包含车厢R。车辆主体3例如安装有多个座椅1。此外,如图1所示,将与车辆前后方向X垂直的方向定义为车宽方向Y。
图2例如示出副驾驶座用的座椅1的俯视图。图3和图4示出座椅1的剖视图。如图2至图4所示,座椅1具有:乘员所入座的座部11(座面部);以及在座部11的后方立起的靠背部12。座部11具有作为从上方观察大致区分成的4个区域的前区域11a、后区域11b、左端区域11c和右端区域11d。
如图2所示,前区域11a位于座部11的前侧的大致一半,包含座部11的前端部。后区域11b位于座部11的后侧的大致一半,包含与靠背部12相邻的座部11的后端部。换言之,后区域11b位于前区域11a与靠背部12之间。
如图3所示,座部的上表面向后下降地倾斜。因此,前区域11a的上表面的位置比后区域11b的上表面的位置高。前区域11a和后区域11b分别向后下降地倾斜。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左端区域11c在前区域11a和后区域11b的左侧方,并在车辆前后方向X上延伸。左端区域11c例如从座部11的前端部连续到后端部。同样,右端区域11d在前区域11a和后区域11b的右侧方,并在车辆前后方向X上延伸。右端区域11d例如从座部11的前端部连续到后端部。如图4所示,左端区域11c和右端区域11d相对于前区域11a和后区域11b向上方鼓起。由此,座部11的上表面形成为碗状。
接下来,详细说明座部11的构成。
如图3和图4所示,座部11具有:安装在框架上的衬垫20;以及安装在该衬垫20的表面的第1至第4表皮21、22、23、24。
衬垫20具有:位于前区域11a的前部20a、位于后区域11b的后部20b、位于左端区域11c的左端部20c、和位于右端区域11d的右端部20d。衬垫20例如是聚氨酯制,具有与座部11的形状对应的外形。即,衬垫20的前部20a位于比后部20b高的位置。前部20a和后部20b分别向后下降地倾斜。左端部20c和右端部20d相对于前部20a和后部20b向上方鼓起。
第1表皮21张贴在座部11的前区域11a,覆盖衬垫20的前部20a。同样,第2表皮22张贴在座部11的后区域11b,覆盖衬垫20的后部20b。第3表皮23张贴在座部11的左端区域11c,覆盖衬垫20的左端部20c。第4表皮24张贴在座部11的右端区域11d,覆盖衬垫20的右端部20d。
接下来,详细说明拉入部31、32。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座部11的前区域11a与后区域11b之间设置有横向拉入部31(第1拉入部)。横向拉入部31的至少一部分在车宽方向Y上延伸,将前区域11a与后区域11b区分。需要说明的是,横向拉入部31可以呈直线状延伸,或者也可以包含呈缓和的曲线状延伸的部分。
横向拉入部31是设置在座部11的表面的洼下(槽部),将第1表皮21和第2表皮22的各一部分拉入。在本实施方式的横向拉入部31中,例如第1表皮21与第2表皮22的结合部34(缝制部、接缝)被向下方拉入。详细说明,衬垫20在与横向拉入部31的下方对应的位置、即前部20a与后部20b之间具有凹部20e。凹部20e以与横向拉入部31对应的方式至少一部分在车宽方向Y上延伸。
第1表皮21的端部与第2表皮22的端部由结合部34结合。在结合部34安装有卡止部件36(例如迁引部件)。卡止部件36将第1表皮21和第2表皮22的结合部34向下方拉伸,并且例如安装在设置在衬垫20上的固定部37。由此,第1表皮21和第2表皮22的结合部34被向衬垫20的凹部20e拉入,第1表皮21和第2表皮22的表面成为适当张紧的状态,并且从外部几乎不可见第1表皮21和第2表皮22的结合部34。
同样,在前区域11a及后区域11b与左端区域11c之间、以及前区域11a及后区域11b与右端区域11d之间设置有一对纵向拉入部32(第2拉入部)。纵向拉入部32在车辆前后方向X上延伸。
纵向拉入部32与横向拉入部31同样,是设置在座部11的表面的洼下(槽部),拉入第1至第4表皮21、22、23、24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左方的纵向拉入部32中,例如第1表皮21及第2表皮22与第3表皮23的结合部34(缝制部、接缝)被向下方拉入。在本实施方式的右方的纵向拉入部32中,例如第1表皮21及第2表皮22与第4表皮24的结合部34(缝制部、接缝)被向下方拉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纵向拉入部32的其他构成与横向拉入部31大致相同,因此对具有同样的功能的构成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说明省略。另外,在图4中虽然未图示,但位于纵向拉入部32的结合部34与位于横向拉入部31的结合部34同样,被安装在卡止部件36、固定部37。
以上内容换言之,座部11设置有由横向拉入部31和纵向拉入部32构成的H形的拉入部。横向拉入部31在一对纵向拉入部32之间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表皮的接缝(缝制部)成为拉入部的例子,但拉入部的构成不限于此。拉入部不限于接缝(缝制部),只要是表皮的一部分被向座部内部拉入的、所谓凹形状即可,对其构成没有特别限制。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员检测传感器41。
如图2所示,乘员检测传感器41具有多个检测部42a、42b、42c(传感器单元),并且设置在座部11。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员检测传感器41例如具有3个检测部42a、42b、42c。需要说明的是,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检测部的数量不限于3个,也可以是2个,或者也可以是4个以上。乘员检测传感器41是所述多个检测部42a、42b、42c互相相连,并排列为直线状的直线型的传感器。
各检测部42a、42b、42c通过对在该检测部42a、42b、42c之上施加负荷的状况来进行工作。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构成是:例如互相相邻的2个检测部42a、42b(或者检测部42b、42c)这两者同时检测到负荷时,检测乘员的入座(所谓的2单元接通构造)。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上述构成,而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构成是:例如在至少1个检测部42a、42b、42c检测到负荷时,检测乘员的入座(所谓的单个单元接通构造)。
如图2所示,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多个检测部42a、42b、42c在车宽方向Y上排列为直线状。乘员检测传感器41避开横向拉入部31的下方,并且位于比靠背部12靠近横向拉入部31的位置。即,乘员检测传感器41配置在从横向拉入部31的下方向靠背部12侧偏离的位置、且是比靠背部12靠近横向拉入部31的位置。由此,在乘员检测传感器41与靠背部12之间确保比较大的空间S(非检测空间)。
具体而言,乘员检测传感器41例如设置在从胯点HP(乘员入座时的臀部的基准点)向前方离开60~80mm左右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由于乘员检测传感器41例如位于乘员的大腿部的下方,因此能够根据其负荷输入来检测乘员的入座。
如图2和图3所示,乘员检测传感器41被配置在横向拉入部31的附近。乘员检测传感器41沿着横向拉入部3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乘员检测传感器41被配置在横向拉入部31的后侧。即,乘员检测传感器41设置在座部11的后区域11b,并位于横向拉入部31与靠背部12之间。
如图3所示,乘员检测传感器41位于衬垫20的后部20b与第2表皮22之间。乘员检测传感器41例如用双面胶带安装在衬垫20上。乘员检测传感器41例如位于比座部11的前区域11a(衬垫20的前部20a的上表面)低的高度。乘员检测传感器41例如位于与结合部34近似相同的高度,该结合部34是第1表皮21与第2表皮22的结合部。需要说明的是,在乘员检测传感器41与第2表皮22之间设置有层压材料。
如图2所示,乘员检测传感器41相对于座部11的车宽方向Y的中心(CL2),设置在向车辆的车宽方向Y的中心线(CL1)的方向侧、所谓的车辆中心侧偏离的位置。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衬垫20在车宽方向Y的近似中央部具有孔44。孔44将衬垫20在铅垂方向上贯通。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一部分通过孔44,到达衬垫20的下方。在位于衬垫20的下方的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端部设置有与车辆2的控制部电气连接的连接器45。
如图2和图4所示,乘员检测传感器41在衬垫20的上方以孔44为基端向右方(车辆中心侧)延伸。因此,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所有的检测部42a、42b、42c与座部11的车宽方向Y的中心(CL2)相比位于车辆中心侧。
如图2所示,乘员检测传感器41为了避开纵向拉入部32的下方,未延伸到超过纵向拉入部32。即,乘员检测传感器41收纳在由横向拉入部31和纵向拉入部32区分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为后区域11b)的内侧。位于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端部的检测部42a位于由横向拉入部31和纵向拉入部32规定的角部C的附近。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1的作用和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座椅1的座部11放置货物P的情况下,通常,货物P放置在靠背部12的附近。其原因是:由于座部11向后下降地倾斜,因此靠背部12的附近为最洼下的位置,货物P容易稳定;以及通过使货物P倚靠在靠背部12,从而货物P容易稳定。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员检测传感器41反而配置在远离靠背部12的位置,并在车宽方向Y上延伸为直线状。因此,在乘员检测传感器41与靠背部12之间确保比较大的空间S。因此,即使在货物P放置在座部11的情况下,乘员检测传感器41也不识别负荷,抑制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误检测。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乘员检测传感器41在座部11以从易于施加货物P的负荷的场所偏离的方式在车宽方向Y上配置为直线状。
由此,例如即使在设置有高灵敏度的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放置有货物P的情况下发出例如内容为未系上安全带的通知的安全装置发挥功能。因此,能够确保乘员检测性能,并且实现乘员的便利性提高。
如图5所示,在乘员入座时,在座部11中,靠背部12的附近最受到体压。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员检测传感器41配置在横向拉入部31附近而不是靠背部12附近。即,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乘员检测传感器41配置为从在乘员入座时的最陷入的场所偏离。
因此,能够减轻乘员检测传感器41引起的入座时的不协调感,实现乘坐感觉的进一步提高。另外,若能够降低乘员所感到的不协调感,则也能够将位于乘员检测传感器41与表皮22之间的层压材料的厚度变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员检测传感器41配置在横向拉入部31的附近。横向拉入部31是设置在座部11的槽部,与其他部分相比,乘员入座时的沉陷状态不同。因此,若在横向拉入部31的附近配置乘员检测传感器41,则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存在混杂在横向拉入部31的影响中,而乘员难以感到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存在。因此,能够进一步减轻入座时的不协调感。
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员检测传感器41沿着横向拉入部31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存在混杂在横向拉入部31的影响中,而乘员更难以感到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存在,能够进一步减轻入座时的不协调感。
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员检测传感器41配置在横向拉入部31的后侧。根据这样的构成,乘员检测传感器41配置在接近乘员的臀部侧,能够期待使检测性进一步提高。
一般而言,在乘员上下车时,在座部11中,在与中心相比靠门侧的区域会作用大的负荷。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乘员检测传感器41配置在相对于座部11的车宽方向Y的中心向车辆中心侧偏离的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在乘员上下车时产生的大的负荷不易作用在乘员检测传感器41上,能够期待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耐久可靠性的提高。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座椅1,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各部的构成和形状能够适当变形来实施。例如,乘员检测传感器41也可以配置得比横向拉入部31靠前侧。设置有乘员检测传感器41的座椅1不限于副驾驶座,也可以是驾驶座、后排座位。

Claims (9)

1.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包括:
靠背部;
座部,其具有前区域、后区域、和位于这些前区域与后区域之间并拉入有表皮的拉入部;以及
乘员检测传感器,其在所述座部避开所述拉入部的下方并且位于比所述靠背部靠近所述拉入部的位置,且多个检测部在车宽方向上被排列为直线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被配置在所述拉入部的附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被沿着所述拉入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被配置在所述拉入部的后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被配置在所述拉入部的后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被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座部的车宽方向的中心向车辆中心侧偏离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被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座部的车宽方向的中心向车辆中心侧偏离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的所述多个检测部互相相连,并以所述座部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为基端,向车辆中心侧延伸。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乘员检测传感器的所述多个检测部互相相连,并以所述座部的车宽方向的中心为基端,向车辆中心侧延伸。
CN201410364666.5A 2013-07-29 2014-07-28 车辆座椅 Pending CN1043400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56731A JP2015024785A (ja) 2013-07-29 2013-07-29 車両シート
JP2013-156731 2013-07-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40095A true CN104340095A (zh) 2015-02-11

Family

ID=52489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64666.5A Pending CN104340095A (zh) 2013-07-29 2014-07-28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024785A (zh)
CN (1) CN1043400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5178A (zh) * 2018-10-09 2021-05-14 株式会社电装 座椅加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44570B2 (ja) * 2016-06-17 2020-08-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検知装置
JP6393941B2 (ja) * 2016-09-02 2018-09-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乗員検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0564A (ja) * 2005-03-08 2006-09-21 Fujikura Ltd 荷重センサ
JP4629124B2 (ja) * 2008-04-03 2011-02-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着座センサ
JP6011190B2 (ja) * 2012-09-19 2016-10-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着座センサの配置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05178A (zh) * 2018-10-09 2021-05-14 株式会社电装 座椅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24785A (ja) 2015-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81642B1 (en) Side airbag
US8740309B2 (en) Seat gap hiding structure
US10434919B2 (en) Vehicle seat
CN105829163A (zh) 座椅布置
CN103201136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配置
CN104340095A (zh) 车辆座椅
US8757711B2 (en) Vehicle seat
US8955909B2 (en) Vehicle
US20200039388A1 (en) Vehicle
US10661690B2 (en) Vehicle seat having a recessed central region of the seat pad
CN106183899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滑动结构
US20190359094A1 (en) Reconfigurable vehicle seat for children
US8911016B2 (en) Seat structure
US9440681B2 (en) Cabin space structure for all terrain vehicle
US6767042B2 (en) Windbreak for a convertible
US9221375B2 (en) Seat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5824491B2 (ja) バックル装置の取付構造
US9296313B2 (en) Conveyance seat
CN108698648B (zh) 驾驶室的地板面板构造
US20140035335A1 (en) Vehicle seat
CN106608211A (zh) 车辆座椅框架及制造车辆座椅的方法
US7597376B2 (en) Seat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JP6251924B2 (ja) シート用カバー及び車両
JP2006082671A (ja)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US8925967B2 (en) Seat belt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