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2879A - 打印机、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2879A
CN113382879A CN202080010681.3A CN202080010681A CN113382879A CN 113382879 A CN113382879 A CN 113382879A CN 202080010681 A CN202080010681 A CN 202080010681A CN 113382879 A CN113382879 A CN 113382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fid
printing
medium
continuous body
rfid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06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2879B (zh
Inventor
新井秀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o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to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o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Sato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82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2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2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having dual functions or combined with, or coupled to, apparatus performing other functions
    • B41J3/50Mechanisms producing characters by printing and also producing a record by other means, e.g. printer combined with RFID wri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 G06K1/20Simultaneous marking of record carrier and printing-out of data, e.g. printing-punch
    • G06K1/22Simultaneous marking and printing on different record carriers, e.g. on different types of record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控制器在执行一次第1处理后执行第2处理,上述第1处理进行以下动作:反向输送连续体来对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将连续体正向输送至使RFID介质位于打印开始位置,上述第2处理进行以下动作:若打印中的RFID介质的下一个RFID介质所具有的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天线通信的位置,则中途停止向打印中的RFID介质的打印,并对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重新开始向中途停止了打印的RFID介质的打印并使其完成。

Description

打印机、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在日本JP2006-272844A中公开有对组装有具有IC芯片和天线的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插入件的标签进行打印的打印机。
在上述的打印机中,进行对RFID插入件的信息的读取和写入的天线配置于打印部的上游侧。因而,根据使用的标签的不同,在将标签连续体设置于打印机来使成为打印对象的标签处于打印位置的状态下,存在该标签的RFID插入件位于天线与打印部之间的情况。
在使用这样的标签的情况下,上述打印机反复进行反向输送标签连续体来对成为打印对象的标签所具有的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的动作、和一边正向输送标签连续体一边对成为打印对象的标签进行打印的动作。
在以上述的技术中,每当发行一张标签等RFID介质时,则需要进行用于对RFID插入件写入信息的反向输送、和为了在RFID介质进行打印的正向输送。因而,连续体的搬运所需要的时间变多,从而难以提高RFID介质的发行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当使用了在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下RFID插入件位于天线与打印部之间的RFID介质的情况下,提高RFID介质的发行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提供一种打印机,上述打印机具备:打印部,其一边搬运使具有RFID插入件的RFID介质相连设置而成的连续体,一边对上述RFID介质进行打印;天线,其设置于上述打印部的上游侧,对上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第1处理单元,其将上述连续体反向输送至使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上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上述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上述天线通信的位置,来对上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将上述连续体正向输送至使处于上述打印开始位置的上述RFID介质位于上述打印开始位置;以及第2处理单元,其一边正向输送上述连续体一边对上述RFID介质进行打印,若打印中的上述RFID介质的下一个上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上述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上述天线通信的位置,则中途停止向上述打印中的上述RFID介质的打印,并对上述下一个上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上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重新开始向中途停止了上述打印的上述RFID介质的打印并使其完成,若存在上述RFID介质的打印发布指示,则在执行一次由上述第1处理单元进行的处理后,执行由上述第2处理单元进行的处理。
根据上述形态,对于第一张RFID介质而言,反向输送连续体来对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另外,对于第二张以后的RFID介质而言,在向前一个RFID介质进行打印的中途完成向RFID插入件的信息的写入。即,对于第二张以后的RFID介质,无需进行用于对RFID插入件写入信息的反向输送。因而,能够减少连续体的搬运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能够提高RFID介质的发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用于对打印机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发行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5是表示对位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介质发行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的简要结构图。
打印机100是对组装有具有IC芯片C和天线A的RFID插入件(以下,简称为“插入件”。)N的RFID介质(以下,简称为“介质”。)M进行打印的打印机。在打印机100中,也能够对不具有插入件N的打印介质进行打印。
打印机100基于介质M的打印发布指示,将价格、条形码、其他的商品信息、与物品或者服务有关的管理信息等可变信息打印于介质M,并且进行对插入件N的信息的读取和写入。
此外,“插入件N的信息的读取”是指读取写入至插入件N的IC芯片C的信息,“向插入件N的信息的写入”是指向插入件N的IC芯片C写入信息。
作为介质M,例如存在标牌、标签、腕带等。
在图1中,在打印机100设置有介质M。更详细而言,在图1中,介质M是与带状台纸相连而临时固定的标签,并作为介质M的连续体ML设置于打印机100。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0具备打印机构10、介质供给轴40、天线50、位置检测传感器60以及控制器(计算机)70。
打印机构10具备头单元11和压纸辊12,是进行连续体ML的搬运和向介质M进行打印的机构。
头单元11在使热敏头13的发热元件从下表面露出的状态下保持热敏头13。压纸辊12配置于热敏头13的正下方,与热敏头13一起构成在介质M进行打印的打印部15。
头单元11被支承轴14支承为能够在图1的实线的箭头的方向上摆动。头单元11能够移动至热敏头13从压纸辊12分离的头打开位置、和热敏头13与压纸辊12抵接的头关闭位置。在图1中,头单元11处于头关闭位置。
介质供给轴40将向打印部15供给的连续体ML保持为辊状。从介质供给轴40供给至打印部15的连续体ML被夹持在热敏头13与压纸辊12之间。
若在将介质M夹持于热敏头13与压纸辊12之间的状态下进行向热敏头13的发热元件的通电,则通过发热元件的热而使介质M显色,从而进行向介质M的打印。另外,若通过压纸驱动马达(未图示)使压纸辊12正转,则连续体ML被向下游侧(空心箭头的方向)搬运。此外,将向下游侧搬运连续体ML称为“正向输送”,将向上游侧搬运连续体ML称为“反向输送”。
位置检测传感器60是对在带状台纸中的与配设介质M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以与介质M的配设间距相同的间距预先打印的对准标记(未图示)进行检测的反射传感器。由此,在连续地发行介质M时,能够检测介质M相对于打印部15的相对位置。
控制器70由微处理器、ROM、RAM等存储装置、输入输出接口、将这些部件连接起来的总线等构成。控制器70也能够由多个微型计算机构成。控制器70经由输入输出接口被输入来自外部计算机的介质M的打印发布指示以及位置检测传感器60的检测信号等。
控制器70由微处理器执行储存于存储装置的各种控制程序,并控制向热敏头13的发热元件的通电、向压纸驱动马达的通电、向天线50的通电(对插入件N的信息的读取和写入)等。此外,控制器70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例如也可以使用存储于CD-ROM等非暂时性的记录介质的程序。
然而,如上述的那样,打印机100在打印部15的上游侧具备天线50。因而,根据使用的介质M的不同,在将连续体ML设置于打印机100来使打印对象的介质M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下,存在该介质M所具有的插入件N位于天线50与打印部15之间的情况(参照图2的状态(a))。
在使用这样的介质M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进行反向输送连续体ML来对打印对象的介质M所具有的插入件N进行信息的写入的动作、和一边正向输送连续体ML一边在打印对象的介质M进行打印的动作,由此能够连续地发行介质M。
然而,在该情况下,每当发行一张介质M时,需要进行反向输送和正向输送。因而,连续体ML的搬运所需要的时间变多,从而难以提高介质M的发行速度。
与此相对地,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有快速发行模式,在该快速发行模式中,当使用在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插入件N位于天线50与打印部15之间的介质M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介质M的发行速度。
以下,参照图2对设定为快速发行模式的情况下的打印机100的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在图2中,为了使伴随于连续体ML的搬运的介质M的位置的变化容易理解,在各介质M标注了连号([1]、[2]、…)。
如图2的状态(a)所示,连续体ML以作为最初的打印对象的介质M([2])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被预先设置于打印机100。
若存在打印发布指示,则将连续体ML反向输送至使介质M([2])所具有的插入件N位于能够与天线50通信的位置,并使用天线50来对插入件N进行信息的写入(状态(a)→状态(b))。
此时的反向输送量是介质M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下的插入件N与天线50的偏移F的量(参照状态(a))。偏移F由使用的介质M决定,能够预先设定于打印机100的控制器70。
在向插入件N写入信息之后,将连续体ML正向输送至使介质M([2])位于打印开始位置(状态(b)→状态(c))。此时的正向输送量是与上述的反向输送量相同的偏移F的量。
接着,一边正向输送连续体ML一边对介质M([2])进行打印,若下一个介质M([3])所具有的插入件N位于能够与天线50通信的位置,则中途停止打印。而且,使用天线50来对插入件N进行信息的写入(状态(c)→状态(d))。此外,状态(d)和状态(e)下的介质M的阴影线表示打印完毕的区域。
从状态(c)到状态(d)的正向输送量是从介质M向带状台纸的配设间距中减去偏移F而得的量。介质M的配设间距由使用的连续体ML决定,能够预先设定于打印机100的控制器70。
在向插入件N写入信息之后,重新开始向介质M([2])的打印,若打印完成,则下一个介质M([3]位于打印开始位置(状态(d)→状态(e))。介质M([3])基于由位置检测传感器60检测到的对准标记的位置进行向打印开始位置的对位。
以下,根据介质M的发行数量,反复进行从状态(c)向状态(d)的动作、以及从状态(d)向状态(e)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3所示的流程图对在将打印机100设定为快速发行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器70所执行的介质发行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
连续体ML以作为最初的打印对象的介质M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被预先设置于打印机100(参照图2的状态(a))。若存在打印发布指示,则控制器70开始介质发行处理。
介质发行处理包括作为第1处理的步骤S11~步骤S13、和作为第2处理的步骤S15~步骤S17。即,控制器70具有作为执行第1处理的第1处理单元的功能、和作为执行第2处理的第2处理单元的功能。
在步骤S11中,控制器70将连续体ML反向输送至使作为最初的打印对象并且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介质M的插入件N位于能够与天线50通信的位置。反向输送量是预先设定好的偏移F的量。
在步骤S12中,控制器70使用天线50来对作为最初的打印对象的介质M所具有的插入件N进行信息的写入。
在步骤S13中,控制器70将连续体ML正向输送至使作为最初的打印对象的介质M位于打印开始位置。正向输送量是与步骤S11的反向输送量相同的偏移F的量。
在步骤S14中,控制器70判定是否存在打印对象的介质M的下一个介质M。
具体而言,在剩余的发行数量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70判定为存在打印对象的介质M的下一个介质M。
控制器70若判定为存在打印对象的介质M的下一个介质M,则将处理移至步骤S15。另外,控制器70若判定为不存在打印对象的介质M的下一个介质M,则将处理移至步骤S18。
在步骤S15中,控制器70一边搬运连续体ML一边到中途为止进行向打印对象的介质M的打印。在中途停止打印的位置是将连续体ML正向输送了从介质M向带状台纸的配设间距中减去偏移F而得的量的位置。
由此,在打印中的介质M的下一个介质M所具有的插入件N位于能够与天线50通信的位置的状态下,中途停止打印。
在步骤S16中,控制器70使用天线50来对打印中的介质M的下一个介质M所具有的插入件N进行信息的写入。
在步骤S17中,控制器70重新开始向打印中的介质M的打印并使打印完成。若打印完成,则下一个介质M位于打印开始位置。
控制器70若完成步骤S17的处理,则从步骤S14开始反复进行处理。即,控制器70通过进行步骤S14的处理,从而执行与介质M的发行数量相应的次数的第2处理(步骤S15~步骤S17)。与介质M的发行数量相应的次数即是比介质M的发行数量“n”少“1”的次数(n-1)。
在步骤S18中,控制器70对打印对象的介质M进行打印。在步骤S18中进行打印的介质M是根据打印发布指示而发行的最后的介质M。
如以上叙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备:打印部15,其一边搬运使具有插入件N的介质M相连设置而成的连续体ML,一边对介质M进行打印;天线50,其设置于打印部15的上游侧,对插入件N进行信息的写入;第1处理单元(控制器70),其将连续体ML反向输送至使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介质M所具有的插入件N位于能够与天线50通信的位置,来对插入件N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将连续体ML正向输送至使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介质M位于打印开始位置;以及第2处理单元(控制器70),其一边正向输送连续体ML一边对介质M进行打印,若打印中的介质M的下一个介质M所具有的插入件N位于能够与天线50通信的位置,则中途停止向打印中的介质M的打印,并对下一个介质M所具有的插入件N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重新开始向中途停止了打印的介质M的打印并使其完成,若存在介质M的打印发布指示,则执行一次由第1处理单元(控制器70)进行的处理,之后,执行由第2处理单元(控制器70)进行的处理。
另外,介质M所具有的插入件N在介质M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下位于打印部15与天线50之间。
根据该结构,对于第一张介质M而言,反向输送连续体ML来对插入件N进行信息的写入。另外,对于第二张以后的介质M而言,在向前一个介质M进行打印的中途完成向插入件N的信息的写入。即,第二张以后的介质M无需进行用于对插入件N写入信息的反向输送。因而,能够减少连续体ML的搬运所需的时间,从而能够提高介质M的发行速度。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200的简要结构图。打印机200在具备上游侧搬运部80和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这点上与打印机100的结构不同,其中,上游侧搬运部80设置于打印部15的上游侧,搬运连续体ML,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设置于打印部15的下游侧,检测连续体ML。以下,以与打印机1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于与打印机100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上游侧搬运部80具备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上游侧搬运部80将从介质供给轴40向打印部15供给的连续体ML夹持于驱动辊81与从动辊82之间。
若通过辊驱动马达(未图示)来使驱动辊81正转,则连续体ML被向下游侧(空心箭头的方向)搬运。
辊驱动马达与压纸驱动马达相同,由控制器70控制。此外,也可以不设置辊驱动马达而通过传动带等传递压纸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来驱动驱动辊81。
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是透过传感器,具有射出规定的光的发光单元91、和从发光单元91接受射出的光并输出与接受的光的强度对应的检测信号的受光单元92。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的检测信号经由输入输出接口向控制器70输入。
对于在发光单元91与受光单元92之间什么都不存在的状态、仅存在带状台纸的状态、以及存在介质M的状态而言,受光单元92接受的光的强度不同。
因而,若通过搬运连续体ML而使得在发光单元91与受光单元92之间什么都不存在的状态、仅存在带状台纸的状态、以及存在介质M的状态之间转变,则根据各状态而受光单元92接受的光的强度变化。由此,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能够检测介质M的前端位置。此外,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也可以是反射传感器。
打印机200通过具备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能够进行将位于连续体ML的前端部的介质M对位于打印开始位置的对位处理。
以下,参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器70所执行的作为第3处理的对位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即,控制器70具有作为执行第3处理的第3处理单元的功能。此外,能够预先设定是否进行对位处理。
若将连续体ML设置于打印机200,则控制器70开始对位处理。
在步骤S21中,控制器70基于来自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的检测信号,判定是否检测到介质M。
在检测到介质M的情况下,控制器70将处理移至步骤S22。另外,在未检测到介质M的情况下,控制器70将处理移至步骤S26。
在步骤S22中,控制器70反向输送连续体ML。
在步骤S23中,控制器70判定伴随于连续体ML的反向输送而是否检测到了介质M的前端位置。
在检测到了介质M的前端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器70将处理移至步骤S24。另外,在即使了进行了规定量的反向输送也未检测到介质M的前端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器70将处理移至步骤S25。
在步骤S24中,控制器70将连续体ML正向输送至使检测到前端位置的介质M位于打印开始位置。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与打印部15的距离是规定的,因此能够决定使检测到了前端位置的介质M位于打印开始位置的正向输送量。
在步骤S25中,控制器70报告错误。具体而言,例如进行使打印机200的显示器(未图示)显示错误信息、发出警告声等处理。
在步骤S26中,控制器70正向输送连续体ML。
在步骤S27中,控制器70判定伴随于连续体ML的正向输送而是否检测到了介质M的前端位置。
在检测到了介质M的前端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器70将处理移至步骤S28。另外,在即使进行了规定量的正向输送也未检测到介质M的前端位置的情况下,控制器70将处理移至步骤S29。
在步骤S28中,控制器70将连续体ML反向输送至使检测到了前端位置的介质M位于打印开始位置。如上述的那样,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与打印部15的距离是规定的,因此能够决定使检测到了前端位置的介质M位于打印开始位置的反向输送量。
步骤S29的处理与步骤S25的处理相同。
如以上那样,在打印机200中,能够将位于连续体ML的前端部的介质M对位于打印开始位置。
另外,在打印机200中,在执行了对位处理的情况下,快速发行模式下的介质发行处理的内容与打印机100的情况有一部分是不同的。
以下,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在执行了对位处理的情况下打印机200的控制器70所执行的介质发行处理的内容进行说明。
若存在打印发布指示,则控制器70开始介质发行处理。
介质发行处理包括作为第1处理的步骤S31~步骤S33、和作为第2处理的步骤S35~步骤S37。即,控制器70具有作为执行第1处理的第1处理单元的功能、和作为执行第2处理的第2处理单元的功能。
在步骤S31中,控制器70使用上游侧搬运部80来将连续体ML反向输送至使作为最初的打印对象并且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介质M的插入件N位于能够与天线50通信的位置。反向输送量是预先设定好的偏移F的量。
在执行了对位处理的情况下,伴随于反向输送,连续体ML的前端位置移动至比打印部15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无法通过打印部15搬运连续体ML。因而,在打印机200中,通过使用上游侧搬运部80来反向输送连续体ML。
在步骤S32中,控制器70使用天线50来对作为最初的打印对象的介质M所具有的插入件N进行信息的写入。
在步骤S33中,控制器70使用上游侧搬运部80来将连续体ML正向输送至使作为最初的打印对象的介质M位于打印开始位置。正向输送量是与步骤S11的反向输送量相同的偏移F的量。
步骤S34以后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介质发行处理(参照图3)的步骤S14以后的处理相同。
此外,在打印机200中,在搬运连续体ML时,通过使上游侧搬运部80与打印部15同步地进行搬运动作,能够防止在打印部15或者上游侧搬运部80介质M摩擦而产生污染。因而,在图6所示的介质发行处理中,控制器70适当地使上游侧搬运部80与打印部15同步地进行搬运动作。
如以上叙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200具备:上游侧搬运部80,其设置于打印部15的上游侧,搬运连续体ML;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其设置于打印部15的下游侧,检测介质M;以及第3处理单元(控制器70),若将连续体ML设置于打印机200,则基于连续体检测传感器90的检测状态将位于连续体ML的前端部的介质M对位于打印开始位置,在由第3处理单元(控制器70)执行了处理的情况下,使用上游侧搬运部80进行第1处理单元(控制器70)的反向输送和正向输送。
根据该结构,能够进行向位于连续体ML的前端部的介质M的打印和向该介质M的插入件N的信息的写入。因而,能够不浪费地发行位于连续体ML的前端部的介质M。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之一,并不旨在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9年3月25日向日本国专利厅申请的特愿2019-057432的优先权,并通过参照将该申请的所有的内容导入于本说明书。

Claims (9)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部,其一边搬运使具有RFID插入件的RFID介质相连设置而成的连续体,一边对所述RFID介质进行打印;
天线,其设置于所述打印部的上游侧,对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
第1处理单元,其将所述连续体反向输送至使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所述天线通信的位置,来对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将所述连续体正向输送至使处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的所述RFID介质位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以及
第2处理单元,其一边正向输送所述连续体一边对所述RFID介质进行打印,若打印中的所述RFID介质的下一个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所述天线通信的位置,则中途停止向所述打印中的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并对所述下一个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重新开始向中途停止了所述打印的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并使其完成,
若存在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发布指示,则在执行一次由所述第1处理单元进行的处理后,执行由所述第2处理单元进行的处理。
2.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打印部,其一边搬运使具有RFID插入件的RFID介质相连设置而成的连续体,一边对所述RFID介质进行打印;
天线,其设置于所述打印部的上游侧,对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
上游侧搬运部,其设置于所述打印部的上游侧,搬运所述连续体;
连续体检测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打印部的下游侧,检测所述连续体;
第1处理单元,其将所述连续体反向输送至使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所述天线通信的位置,来对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将所述连续体正向输送至使处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的所述RFID介质位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
第2处理单元,其一边正向输送所述连续体一边对所述RFID介质进行打印,若打印中的所述RFID介质的下一个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所述天线通信的位置,则中途停止向所述打印中的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并对所述下一个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重新开始向中途停止了所述打印的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并使其完成;以及
第3处理单元,若将所述连续体设置于所述打印机,则基于所述连续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将位于所述连续体的前端部的所述RFID介质对位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
若存在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发布指示,则在执行一次由所述第1处理单元进行的处理后,执行由所述第2处理单元进行的处理,
在执行了由所述第3处理单元进行的处理的情况下,使用所述上游侧搬运部来进行所述第1处理单元的所述反向输送和所述正向输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RFID介质处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所述打印部与所述天线之间。
4.一种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所述打印机具备:
打印部,其一边搬运使具有RFID插入件的RFID介质相连设置而成的连续体,一边对所述RFID介质进行打印;以及
天线,其设置于所述打印部的上游侧,对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
所述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若存在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发布指示,
则执行一次第1处理,所述第1处理进行以下动作,即:将所述连续体反向输送至使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所述天线通信的位置,来对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将所述连续体正向输送至使处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的所述RFID介质位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
在执行了所述第1处理之后,
执行第2处理,所述第2处理进行以下动作,即:一边正向输送所述连续体一边对所述RFID介质进行打印,若打印中的所述RFID介质的下一个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所述天线通信的位置,则中途停止向所述打印中的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并对所述下一个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重新开始向中途停止了所述打印的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并使其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
上游侧搬运部,其设置于所述打印部的上游侧,搬运所述连续体;以及
连续体检测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打印部的下游侧,检测所述连续体,
若将所述连续体设置于所述打印机,则执行基于所述连续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将位于所述连续体的前端部的所述RFID介质对位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的第3处理,
使用所述上游侧搬运部来进行所述第1处理中的所述反向输送和所述正向输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RFID介质处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所述打印部与所述天线之间。
7.一种程序,是打印机的计算机能够执行的程序,
所述打印机具备:
打印部,其一边搬运使具有RFID插入件的RFID介质相连设置而成的连续体,一边对所述RFID介质进行打印;以及
天线,其设置于所述打印部的上游侧,对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
所述程序的特征在于,
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若存在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发布指示,则执行一次第1处理,所述第1处理进行以下动作,即:将所述连续体反向输送至使处于打印开始位置的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所述天线通信的位置,来对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将所述连续体正向输送至使处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的所述RFID介质位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以及
在执行所述第1处理之后执行第2处理,所述第2处理进行以下动作,即:一边正向输送所述连续体一边对所述RFID介质进行打印,若打印中的所述RFID介质的下一个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能够与所述天线通信的位置,则中途停止向所述打印中的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并对所述下一个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进行信息的写入,之后,重新开始向中途停止了所述打印的所述RFID介质的打印并使其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机具备:
上游侧搬运部,其设置于所述打印部的上游侧,搬运所述连续体;以及
连续体检测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打印部的下游侧,检测所述连续体,
所述程序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下步骤:
若将所述连续体设置于所述打印机,则执行基于所述连续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状态将位于所述连续体的前端部的所述RFID介质对位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的第3处理;以及
使用所述上游侧搬运部来进行所述第1处理中的所述反向输送和所述正向输送。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程序,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RFID介质处于所述打印开始位置的状态下,所述RFID介质所具有的所述RFID插入件位于所述打印部与所述天线之间。
CN202080010681.3A 2019-03-25 2020-01-20 打印机、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储存介质 Active CN1133828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7432 2019-03-25
JP2019057432A JP7128141B2 (ja) 2019-03-25 2019-03-25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20/001785 WO2020195051A1 (ja) 2019-03-25 2020-01-20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2879A true CN113382879A (zh) 2021-09-10
CN113382879B CN113382879B (zh) 2022-11-22

Family

ID=72609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0681.3A Active CN113382879B (zh) 2019-03-25 2020-01-20 打印机、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储存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2048B2 (zh)
EP (1) EP3950361B1 (zh)
JP (1) JP7128141B2 (zh)
CN (1) CN113382879B (zh)
WO (1) WO2020195051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951A (ja) * 2004-03-24 2005-10-06 Ishida Co Ltd ラベル発行装置、およびラベル発行方法
JP2007001061A (ja) * 2005-06-22 2007-01-11 Brother Ind Ltd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及びタグテープ
US20070014615A1 (en) * 2005-06-29 2007-01-18 Canon Finetech Inc.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US20070138281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Satoru Moriyama Tag-label producing device
JP2009096124A (ja) * 2007-10-18 2009-05-07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WO2012172749A1 (ja) * 2011-06-15 2012-12-20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Rfid用紙、rfid用紙用プリンターおよびrfid用紙の移送方法
CN106660377A (zh) * 2014-08-05 2017-05-10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热敏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8153992A (ja) * 2017-03-17 2018-10-0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3340B2 (ja) * 2005-03-30 2010-12-08 株式会社サトー ラベルプリンタ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WO2006126481A1 (ja) * 2005-05-23 2006-11-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及びラベル編集装置
JP4755899B2 (ja) * 2005-12-28 2011-08-24 株式会社サトー Rfidラベル発行装置
JP4783269B2 (ja) * 2006-11-20 2011-09-28 株式会社サトー Rfid用紙用プリンター
JP2009083459A (ja) * 2007-09-10 2009-04-23 Toshiba Tec Corp ラベルプリンタ、ラベルプリンタ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データ送信方法
JP5451480B2 (ja) * 2010-03-25 2014-03-26 Necエンベデッド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データ書き込み印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681064B2 (ja) * 2011-08-26 2015-03-0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Rfid記録媒体発行装置、rfid記録媒体発行方法及びrfid記録媒体
JP2013218463A (ja) * 2012-04-06 2013-10-24 Sato Holdings Corp Rfid記録媒体発行装置、rfid記録媒体発行方法
US9147137B2 (en) * 2014-01-14 2015-09-29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Label printer, and method of searching optimal communication position
JP6976116B2 (ja) 2017-09-21 2021-12-08 株式会社ブルーエナジー 蓄電装置
WO2019191588A1 (en) * 2018-03-29 2019-10-03 Flexstr8,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generating rfid labels using automated tag encoding, and verification of rfid labels post genera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71951A (ja) * 2004-03-24 2005-10-06 Ishida Co Ltd ラベル発行装置、およびラベル発行方法
JP2007001061A (ja) * 2005-06-22 2007-01-11 Brother Ind Ltd タグラベル作成装置及びタグテープ
US20070014615A1 (en) * 2005-06-29 2007-01-18 Canon Finetech Inc.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US20070138281A1 (en) * 2005-12-20 2007-06-21 Satoru Moriyama Tag-label producing device
JP2009096124A (ja) * 2007-10-18 2009-05-07 Toshiba Tec Corp プリンタ
WO2012172749A1 (ja) * 2011-06-15 2012-12-20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Rfid用紙、rfid用紙用プリンターおよびrfid用紙の移送方法
CN106660377A (zh) * 2014-08-05 2017-05-10 佐藤控股株式会社 热敏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8153992A (ja) * 2017-03-17 2018-10-04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61572A1 (en) 2022-05-26
WO2020195051A1 (ja) 2020-10-01
US11912048B2 (en) 2024-02-27
EP3950361A4 (en) 2022-04-20
CN113382879B (zh) 2022-11-22
JP7128141B2 (ja) 2022-08-30
JP2020157521A (ja) 2020-10-01
EP3950361A1 (en) 2022-02-09
EP3950361B1 (en) 2023-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0751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ssuing wireless IC tag
JP2006338179A (ja) 印字装置
JP2014104608A (ja) 単票発行装置、および単票発行方法
JP4593340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およびラベル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CN113382879B (zh) 打印机、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储存介质
JP2008149650A (ja) プリンタ
CN113382880B (zh) 打印机、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JP3631888B2 (ja) 札発行装置
JP2004082348A (ja) 記録装置
JP2011161895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23093746A (ja)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871492B2 (ja) Rfid用紙用プリンター
JP5681064B2 (ja) Rfid記録媒体発行装置、rfid記録媒体発行方法及びrfid記録媒体
JP4260824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JP2006123920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コード読取検査システム
JP4921301B2 (ja) プリンタ
JP3916608B2 (ja) 札発行装置
JP2004284066A (ja) 印刷装置
US20240092088A1 (en) Printer device
JP3839436B2 (ja) 札発行装置
JP7195939B2 (ja)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54311B2 (ja) ラベル加工装置及びラベル加工方法
JP2023019488A (ja) ラベル発行装置
JP2003094758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位置決め装置、及び位置決め方法
JP2000003422A (ja) 磁気処理装置および発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