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04881A - 含绿茶的饮料、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和含绿茶的饮料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含绿茶的饮料、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和含绿茶的饮料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04881A
CN112804881A CN201980065424.7A CN201980065424A CN112804881A CN 112804881 A CN112804881 A CN 112804881A CN 201980065424 A CN201980065424 A CN 201980065424A CN 112804881 A CN112804881 A CN 112804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 tea
acid
component
beverage
containing beve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54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山桃子
大崎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ra Shuz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kara Shuz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ra Shuzo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kara Shuz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804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048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 A23F3/405Flavouring with flavours other than natural tea flavour or tea oil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23L2/58Colour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GWINE; PREPARATION THEREOF; ALCOHOLIC BEVERAGES; PREPARATION OF ALCOHOLIC BEVERAGES NOT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ES C12C OR C12H
    • C12G3/00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 C12G3/04Preparation of other alcoholic beverages by mixing, e.g. for preparation of lique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绿茶的饮料,其含有(A)绿茶、(B)选自植酸、酒石酸和葡糖酸中的至少1种以及(C)选自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的盐、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的盐中的至少1种,铜含量为0.3mg/L以上。优选(B)成分的浓度为0.05~2.5g/L。优选(C)成分的浓度为0.2~5g/L。优选还含有酒精。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其使含绿茶的饮料含有上述(B)成分和(C)成分,还以0.3mg/L以上的含量含有铜。

Description

含绿茶的饮料、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和含绿茶的饮 料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绿茶的饮料、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和含绿茶的饮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与现有的含绿茶的饮料相比,是绿茶色素的褪色被抑制、色泽鲜艳且具有良好的香味的高品质的饮料。
背景技术
已知有含有绿茶等茶原料的含茶的饮料。一般而言,使用绿茶作为饮料的原料时,绿茶所含的叶绿素因温度、pH、光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存在饮料变色或褪色这样的技术问题。
作为抑制茶原料褪色的技术,例如可以列举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保存性被改善的抹茶,其特征在于:抹茶中配合有环糊精。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表面附着镁化合物而防止褪色或变色的抹茶粉末和抹茶粉末的制造方法。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绿茶,其添加碱性溶液,不丧失绿茶原有的风味和其他的有效成分,保存时绿色的色调稳定性和风味稳定性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190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609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980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对于抑制含有绿茶的饮料(含绿茶的饮料)褪色的技术,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茶色素的褪色被抑制、色泽鲜艳且具有良好的香味的高品质的含绿茶的饮料。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通过组合使用植酸、酒石酸或葡糖酸((B)成分)与抗坏血酸或异抗坏血酸或者它们的盐((C)成分),并使铜含量为规定值以上,能够使含绿茶的饮料中的绿茶色素的绿色经时稳定并保持。还发现即使以含有酒精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形态,也能够发挥该效果。而且,成功提供了绿色的外观鲜艳且具有良好的香味的高品质的含绿茶的饮料。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含绿茶的饮料,其含有(A)绿茶、(B)选自植酸、酒石酸和葡糖酸中的至少1种以及(C)选自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的盐、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的盐中的至少1种,铜含量为0.3mg/L以上。
优选上述(B)成分的浓度为0.05~2.5g/L。
优选上述(C)成分的浓度为0.2~5g/L。
优选还含有酒精,酒精浓度为1~60v/v%。
优选上述绿茶为抹茶。
优选上述(B)成分为植酸,上述(C)成分为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的盐。
优选上述(B)成分为植酸,上述(B)成分的浓度为0.05~2.5g/L,上述(C)成分为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的盐,上述(C)成分的浓度为0.2~5g/L,还含有酒精,酒精浓度为1~60v/v%,上述绿茶为抹茶。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是一种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其使含绿茶的饮料含有(B)选自植酸、酒石酸和葡糖酸中的至少1种以及(C)选自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的盐、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的盐中的至少1种,还以0.3mg/L以上的含量含有铜。
优选以最终浓度0.05~2.5g/L含有上述(B)成分。
优选以最终浓度0.2~5g/L含有上述(C)成分。
优选含绿茶的饮料还含有酒精,酒精浓度为1~60v/v%。
优选上述绿茶为抹茶。
优选上述(B)成分为植酸,上述(C)成分为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的盐。
优选上述(B)成分为植酸,以最终浓度0.05~2.5g/L含有上述(B)成分,上述(C)成分为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的盐,以最终浓度0.2~5g/L含有上述(C)成分,含绿茶的饮料还含有酒精,酒精浓度为1~60v/v%,上述绿茶为抹茶。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是一种含绿茶的饮料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上述的含绿茶的饮料的方法,作为上述绿茶,使用通过以下的方法而得到的绿茶,上述方法包括使绿茶原料与铜接触的步骤。
优选上述绿茶为抹茶。
发明效果
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绿茶色素的褪色被抑制、色泽鲜艳且具有良好的香味的含绿茶的饮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2中所调制的6种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外观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含有(A)绿茶、(B)选自植酸、酒石酸和葡糖酸中的至少1种以及(C)选自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的盐、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的盐中的至少1种,铜含量为特定量以上。另外,关于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使含绿茶的饮料含有上述(B)成分和(C)成分,还以特定量以上的含量含有铜。
本发明中的“绿茶”是指在由茶树的叶子制作而成的茶中,对摘取后的茶叶进行加热处理并阻碍了发酵而得到的茶。绿茶被分类为不发酵茶(非发酵茶)。作为绿茶的例子,可以列举抹茶、煎茶、玉露。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绿色的外观鲜艳的绿茶,特别优选采用抹茶。
本发明中的“抹茶”与通常的抹茶的定义相同,是指将在遮光条件下栽培得到的生茶叶蒸汽杀青后,进行干燥,利用石磨等对所得到的碾茶进行微粉碎而得到的茶。除了石磨以外,还可以使用利用Masscolloider或胶体磨的机械磨等进行微粉碎。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时所使用的绿茶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当选择粉体、液体、膏状的绿茶而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中的绿茶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绿色的外观鲜艳的范围、例如0.3~20g/L的范围内适当选择。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中的规定的铜含量,优选使用含有10ppm(mg/kg)以上的铜的绿茶。更优选使用含有100ppm(mg/kg)以上的铜的绿茶。这样的绿茶例如可以通过包括使绿茶原料(例如生茶叶、碾茶)与铜接触的步骤的方法而得到。例如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而得到,该方法包括:在由包含铜的金属构成的金属制容器内,根据需要一边加热,一边对绿茶原料进行规定时间的处理的步骤。
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的铜含量为0.3mg/L以上。铜含量小于0.3mg/L时,含绿茶的饮料的绿色的外观有可能不鲜艳。另外,日本人的膳食摄取基准中的铜的允许上限量为10mg/日。并且已经确认,含绿茶的饮料中的铜含量达到20mg/L为止,都能够发挥绿茶色素的褪色抑制效果。
(B)成分为选自植酸、酒石酸和葡糖酸中的至少1种。
作为上述(B)成分之一的植酸为myo-肌醇的六磷酸酯,为CAS注册编号83-86-3的物质。
上述(B)成分之一的酒石酸为L-酒石酸。酒石酸是在具有酸味的果实、特别是在葡萄、葡萄酒中富含的羟基酸。
作为上述(B)成分之一的葡糖酸为通过将葡萄糖的1位碳氧化而生成的羧酸,为CAS注册编号526-95-4的物质。
作为本发明中的上述(B)成分的含量,只要是能够发挥绿茶色素的褪色抑制效果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05~2.5g/L,更优选为0.05~2g/L,进一步优选为0.05~1g/L的范围。(B)成分小于0.05g/L时,褪色抑制效果有可能变小。(B)成分超过2.5g/L时,酸味有可能过于明显(过强)。
在使用酒石酸作为(B)成分的情况下,可以将酒石酸的一部分置换成酒石酸的盐。在使用葡糖酸作为(B)成分的情况下,可以将葡糖酸的一部分置换成葡糖酸的盐。
关于上述(B)成分,从感官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植酸或酒石酸,特别优选使用酸味不易明显(不太强)的植酸。
(C)成分为选自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的盐、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的盐中的至少1种。
作为上述(C)成分之一的抗坏血酸为L-抗坏血酸,为水溶性维生素的1种,为也被称为维生素C的物质。作为抗坏血酸的盐,例如可以列举抗坏血酸钠。
作为上述(C)成分之一的异抗坏血酸为L-抗坏血酸的立体异构体,为在食品添加物中作为抗氧化剂使用的物质。作为异抗坏血酸的盐,例如可以列举异抗坏血酸钠。
作为本发明中的上述(C)成分的含量,只要是能够发挥绿茶色素的褪色抑制效果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2~5g/L,更优选为0.2~3g/L,进一步优选为0.2~1g/L的范围。(C)成分小于0.2g/L时,褪色抑制效果有可能变小。(C)成分超过5g/L时,酸味有可能过于明显(过强)。
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他的成分,例如香料、糖类、甜味剂、酸味剂等食品添加物。
为了达到规定的铜含量,可以向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中添加铜叶绿素(copperchlorophyll)或铜叶绿酸钠这样的着色剂。例如,可以与上述的含有10ppm(mg/kg)以上的铜的绿茶组合而使用这些着色剂。
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有直接饮用、用水稀释后饮用、用碳酸水勾兑后饮用等饮用方法,通用性高。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的保存性良好,绿茶色素的褪色被抑制,能够稳定地保持绿色外观的鲜艳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还含有酒精。以下有时将本实施方式的饮料称为“含绿茶的酒精饮料”。其中,在本说明书中,“酒精浓度”是指乙醇(ethanol)的浓度。即,在本说明书中记载为“酒精”时,只要没有特别限定,指乙醇(ethanol)。
本发明中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是含有绿茶的酒精饮料,例如可以是向酒精原料中混合抹茶等绿茶和水、根据需要还混合香料、糖类、甜味剂、酸味剂等食品添加物、其他的原料而成的饮料。作为具体例,可以列举所谓的碳酸酒、鸡尾酒、充气饮料、葡萄酒酷乐等烈酒类、利口酒类等且含有绿茶的饮料。作为酒精原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酿造酒、烈酒类(朗姆酒、伏特加、杜松子酒等)、利口酒类、威士忌、白兰地或烧酒(连续式蒸馏烧酒、简单蒸馏烧酒),还可以为清酒、葡萄酒、啤酒等酿造酒类。关于这些酒精原料,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并用,优选选择产生其香味的酒精原料。
作为更优选的形态,可以列举使含绿茶的酒精饮料成为利口酒或碳酸酒。
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酒精浓度例如只要与上述形态匹配而适当选择即可,代表性地为1~60v/v%的范围。例如为利口酒时,作为酒精浓度,可以列举10~60v/v%的范围。酒精浓度为10v/v%以上时,可以不进行过度的加热杀菌,因此绿色的外观变得更鲜艳,特别优选。为碳酸酒时,作为酒精浓度,可以列举1~10v/v%的范围。另外,为碳酸酒时,通过对混合各原料而得到的混合物实施充气而使其含有二氧化碳,能够得到发泡性含绿茶的酒精饮料。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发泡性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气体量为1.5~3.5。其中,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pH优选3.5以上且小于4.0,更优选3.6以上且小于3.8。pH小于4.0并且更优选pH小于3.8时,可以不进行过度的加热杀菌,因此能够成为绿色的外观更鲜艳且具有良好的香味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
在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含有其他的成分。例如,还可以含有糖类物质。作为糖类物质,可以使用常用于利口酒、碳酸酒、果实混合酒的制造的糖类物质。具体而言,可以使用葡萄糖、果糖、砂糖、果糖葡萄糖液糖、葡萄糖果糖液糖、蔗糖液糖、冰糖、红糖、蜂蜜等。
例如,向原料用酒精中添加抹茶等绿茶、(B)成分和(C)成分,根据需要进一步添加糖类、香料等其他的原料,添加水使其成为所希望的酒精浓度,从而能够制造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为了达到规定的铜含量,可以使用上述的通过包括使绿茶原料与铜接触的步骤的方法而得到的绿茶,或者使用铜叶绿素等着色剂。
另外,为利口酒时,可以加入冰直接饮用,或者用水稀释后饮用,除此以外,有时还加入牛奶(milk)而成兑奶饮品后饮用。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即使用于兑奶饮品,也不易产生沉淀物,也不会损害外观。
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可以利用加入冰直接饮用、用水稀释后饮用等方法饮用。另外,不含二氧化碳时,可以利用用碳酸水勾兑后饮用、制成兑奶饮品后饮用等方法饮用。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保存性良好,绿茶色素的褪色被抑制,能够稳定地保持绿色外观的鲜艳性。
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作为勾兑的材料(勾兑材料)也是有用的。如果以烧酒兑抹茶为例,则在餐饮店提供烧酒兑抹茶时,这些情况下通常是随即将抹茶粉末溶在水中,向其中混合烧酒。即,如果将抹茶溶在水中的话,则在1天左右褪色,因此在需要时将抹茶粉末溶在水中。然而,如果将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加抹茶的饮料)作为勾兑材料,向其中混合烧酒而调制烧酒兑抹茶,则不需要每次溶解抹茶粉末。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的保存性良好,绿茶色素的褪色被抑制,能够稳定地保持绿色外观的鲜艳性,因此能够用作这样的勾兑材料。
另外,如果以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形态作为勾兑材料,则也不需要另行使用烧酒等。例如,可以向该勾兑材料中加入冰而直接作为含绿茶的酒精饮料提供。另外,可以将该勾兑材料用水稀释后作为含绿茶的酒精饮料提供。另外,可以将该勾兑材料用碳酸水勾兑后作为发泡性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提供。另外,可以将该勾兑材料用牛奶勾兑后作为含有牛奶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提供。
关于绿色外观的鲜艳性的评价,能够使用分光测色计或色彩色差计进行。例如,可以使用色彩色差计,以利用L*a*b*表色系而数值化后的值进行评价。其中,L*值是表示颜色的明亮度的明度,为0~100的数值。数值越大,明度越高。a*值和b*值都是表示颜色的强弱的色度。a*值越是正(+)方向,红色越强;越是负(-)方向,绿色越强。b*值越是正(+)方向,黄色越强;越是负(-)方向,蓝色越强。在本发明的含绿茶的饮料中,确认了即使是相当于在常温下保存1年后,a*值和b*值也基本没有变化。
如上所述,利用本发明,绿茶色素的褪色被抑制,颜色变得鲜艳。对其机理考察如下。即,在于如下两点:作为绿茶色素的叶绿素分解而成脱镁叶绿素,从而褪色;并且,绿茶所含的无色的儿茶素氧化而成茶黄素类或茶红素类,从而变色成红褐色或黑褐色。关于前者,认为通过使铜含量为0.3mg/L以上,能够抑制叶绿素的绿色的褪色。关于后者,认为利用植酸、酒石酸或葡糖酸的螯合能力,能够大幅度抑制儿茶素的氧化反应。另外,认为利用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抗坏血酸或者异抗坏血酸或它们的盐,基本不会引起变色。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1〕植酸的效果确认
为了考查使用了抹茶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中的植酸的绿茶色素的褪色抑制效果,制造由表1所示的配合构成的、植酸的含量不同的5种利口酒(酒精浓度:12.4v/v%)。植酸浓度为0.025g/L、0.05g/L、0.25g/L、0.5g/L或2.5g/L。作为抹茶,使用通过包括使抹茶原料与铜接触的步骤的方法而得到的抹茶。其中,各利口酒的铜含量为2.3mg/L。
[表1]
表1
原材料 配合量
67v/v%酒精(mL) 185
抹茶粉末(g) 2
果糖葡萄糖液糖(g) 50
香料(g) 0.02
植酸(g) 0.025~2.5
去离子水 余量
合计(mL) 1000
以40℃保存4天(相当于常温下1个月)后,由熟练的10人小组评价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抑制效果和香味。作为其结果,10人都是:与保存前相比,在植酸的浓度为0.05~2.5g/L的范围内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被抑制,并且香味也良好这样的高评价。
〔实施例1-2〕植酸和抗坏血酸的效果确认<1>
为了考查使用了抹茶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中的植酸和抗坏血酸带来的绿茶色素的褪色抑制效果,制造由表2的“实施例1-2”所示的配合构成的、抗坏血酸的含量不同的6种利口酒(含绿茶的酒精饮料)(酒精浓度:12.4v/v%)。抗坏血酸浓度为0.01g/L、0.05g/L、0.1g/L、0.2g/L、1.0g/L或5.0g/L。作为抹茶,使用通过包括使抹茶原料与铜接触的步骤的方法而得到的抹茶。其中,各利口酒的铜含量为5.8mg/L。
以40℃保存13天(相当于常温下4个月)后,由熟练的10人小组评价各利口酒(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抑制效果和香味。作为其结果,10人都是:与保存前相比,在抗坏血酸的浓度至少为0.2~5.0g/L的范围内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被抑制,并且香味也良好这样的高评价。
图1是表示各利口酒的外观的照片,是观察装入无色透明的小瓶中的各利口酒的色调而得到的。在图1中,从左开始表示抗坏血酸浓度0.01g/L、0.05g/L、0.1g/L、0.2g/L、1.0g/L、5.0g/L的各利口酒。如图1所示,特别是在抗坏血酸浓度0.2~5.0g/L的范围内褪色被显著抑制,保持了鲜艳的绿色。
〔实施例1-3〕植酸和抗坏血酸的效果确认<2>
制造由表2的“实施例1-3”所示的配合构成的利口酒(含绿茶的酒精饮料)(酒精浓度:12.4v/v%、pH:3.6)。利口酒的铜含量为2.3mg/L。
以40℃保存13天(相当于常温下4个月)后,由熟练的10人小组评价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抑制效果和香味。作为其结果,10人都是:与保存前相比,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被抑制,并且香味也良好这样的高评价。
〔实施例1-4〕酒石酸和抗坏血酸的效果确认
为了考查使用了抹茶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中的酒石酸和抗坏血酸带来的绿茶色素的褪色抑制效果,制造由表2的“实施例1-4”所示的配合构成的、抗坏血酸的含量不同的6种利口酒(含绿茶的酒精饮料)(酒精浓度:12.4v/v%)。抗坏血酸浓度为0.01g/L、0.05g/L、0.1g/L、0.2g/L、1.0g/L或5.0g/L。作为抹茶,使用通过包括使抹茶原料与铜接触的步骤的方法而得到的抹茶。其中,各利口酒的铜含量为5.8mg/L。另外,酒石酸的配合量采用0.35g,其是成为与实施例1-2的利口酒相同的pH的值。
以40℃保存13天(相当于常温下4个月)后,由熟练的10人小组评价各利口酒(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抑制效果和香味。作为其结果,10人都是:与保存前相比较,在抗坏血酸的浓度至少为0.2~5.0g/L的范围内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被抑制,并且香味也良好这样的高评价。
〔实施例1-5〕葡糖酸和抗坏血酸的效果确认
为了考查使用了抹茶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中的葡糖酸和抗坏血酸带来的绿茶色素的褪色抑制效果,制造由表2的“实施例1-5”所示的配合构成的、抗坏血酸的含量不同的6种利口酒(含绿茶的酒精饮料)(酒精浓度:12.4v/v%)。抗坏血酸浓度为0.01g/L、0.05g/L、0.1g/L、0.2g/L、1.0g/L或5.0g/L。作为抹茶,使用通过包括使抹茶原料与铜接触的步骤的方法而得到的抹茶。其中,各利口酒的铜含量为5.8mg/L。另外,葡糖酸的配合量采用1.5g,其是成为与实施例1-2的利口酒相同的pH的值。
以40℃保存13天(相当于常温下4个月)后,由熟练的10人小组评价各利口酒(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抑制效果和香味。作为其结果,10人都是:与保存前相比,在抗坏血酸的浓度至少为0.2~5.0g/L的范围内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被抑制,并且香味也良好这样的高评价。
[表2]
表2
Figure BDA0003005120710000111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3的配合中,调整67v/v%酒精和去离子水的配合量,使得酒精浓度成为5v/v%。利用通常方法,对其实施充气而使其含有二氧化碳,调制发泡性含绿茶的碳酸酒。所得到的发泡性含绿茶的碳酸酒的气体量为1.8,pH为3.6,铜含量为2.3mg/L。
将所得到的发泡性含绿茶的碳酸酒以40℃保存13天(相当于常温下4个月)后,由熟练的10人小组进行感官评价试验。作为其结果,10人都是:与保存前相比,绿色的外观鲜艳,绿茶色素的褪色被抑制,味道醇厚,并且香味良好这样的高评价。
使用色彩色差计CR5(Konica Minolta制造),利用L*a*b*表色系对所得到的发泡性含绿茶的碳酸酒的色彩进行评价。作为其结果,保存前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2.42、-7.50和24.87。保存后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1.40、-7.62和24.83,与保存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实施例3
使用通过包括使抹茶原料与铜接触的步骤的方法得到的铜含量为1150mg/kg的抹茶,按照表3所示的配合,调制含绿茶的饮料(实施例3)。作为对照,使用市售的通常的抹茶(比较例3)。实施例3的含绿茶的饮料的pH为3.6,比较例的含绿茶的饮料pH也为3.6。另外,实施例3的含绿茶的饮料的铜含量为5.8mg/L,比较例的含绿茶的饮料的铜含量为0.03mg/L。
[表3]
表3
原材料 配合量
抹茶粉末(g) 5
果糖葡萄糖液糖(g) 50
香料(g) 0.02
植酸(g) 0.25
抗坏血酸(g) 0.3
去离子水 余量
合计(mL) 1000
将各含绿茶的饮料以40℃保存13天(相当于常温下4个月)。由熟练的10人小组评价实施例3的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效果和香味。作为其结果,10人都是:与保存前相比,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被抑制,绿色的外观鲜艳并且香味也良好这样的高评价。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的含绿茶的饮料中,保存后从绿色变成了茶褐色。
实施例3的含绿茶的饮料的保存前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5.45、-8.92和28.70。实施例3的含绿茶的饮料的保存后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3.57、-8.30和27.51,与保存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另一方面,比较例3的含绿茶的饮料的保存前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4.45、-8.07和29.70。比较例3的含绿茶的饮料的保存后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4.43、1.87和27.38,a*值处于红色变强的正(+)方向。
实施例4
调制使碾茶与铜接触并用温水提取得到的、铜含量为12mg/L的绿茶提取液。使用该绿茶抽出液,按照表4所示的配合,调制含绿茶的饮料(实施例4)。作为对照,使用市售的通常的抹茶进行相同的操作(比较例4)。实施例4的含绿茶的饮料的pH为3.6,比较例4的含绿茶的饮料的pH也为3.6。另外,实施例4的含绿茶的饮料的铜含量为0.6mg/L,比较例4的含绿茶的饮料的铜含量为0.01mg/L。
[表4]
表4
原材料 配合量
绿茶提取液(g) 50
植酸(g) 0.25
抗坏血酸(g) 0.3
去离子水 余量
合计(mL) 1000
将各含绿茶的饮料以40℃保存13天(相当于常温下4个月)。由熟练的10人小组评价实施例4的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效果和香味。作为其结果,10人都是:与保存前相比,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被抑制,绿色的外观鲜艳并且香味也良好这样的高评价。另一方面,在比较例4的含绿茶的饮料中,保存后从绿色变成了茶褐色。
实施例5
使用实施例4中所调制的绿茶提取液(铜含量12mg/L),按照表5所示的配合,制造作为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利口酒(酒精浓度:10.0v/v%、pH:3.6)(实施例5)。该利口酒的铜含量为0.6mg/L。
[表5]
表5
原材料 配合量
67v/v%酒精(mL) 150
绿茶提取液(g) 50
果糖葡萄糖液糖(g) 30
香料(g) 0.02
植酸(g) 0.3
抗坏血酸(g) 0.3
去离子水 余量
合计(mL) 1000
将实施例5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以40℃保存13天(相当于常温下4个月)后,由熟练的10人小组评价褪色抑制效果和香味。作为其结果,10人都是:与保存前相比,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褪色被抑制,绿色的外观鲜艳并且香味也良好这样的高评价。
实施例5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保存前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1.31、-4.68和12.72。实施例5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保存后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1.42、-4.94和12.73,与保存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实施例6
使用含有通过包括使抹茶原料与铜接触的步骤的方法而得到的抹茶且铜含量为250mg/kg的抹茶膏(含有抹茶20w/w%),按照表6所示的配合,制造作为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利口酒(酒精浓度:25.0v/v%、pH:3.7)(实施例6)。该利口酒中的利口酒的铜含量为3.8mg/L。实施例6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是设想作勾兑材料。
[表6]
表6
原材料 配合量
67v/v%酒精(mL) 375
绿茶膏(g) 15
果糖葡萄糖液糖(g) 60
香料(g) 0.03
植酸(g) 0.3
抗坏血酸(g) 0.2
去离子水 余量
合计(mL) 1000
将实施例6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以40℃保存13天(相当于常温下4个月)。对于实施例6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在保存前和保存后分别用水稀释至4倍,加入冰进行调制。作为其结果,全都是绿色的外观鲜艳并且香味也良好的饮料。与饮料店所提供的兑抹茶饮品相比,全都不逊色。
实施例6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保存前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0.56、-8.02和25.31。实施例6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保存后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18.96、-8.22和24.22,与保存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对各4倍稀释物也进行相同的研究。保存前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1.61、-5.35和16.77。保存后的L*值、a*值和b*值分别为21.33、-5.04和16.01,与保存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
实施例7
使用实施例6中所使用的铜含量为250mg/kg的抹茶膏(含有抹茶20w/w%)和实施例4中所调制的绿茶提取液(铜含量12mg/L),按照表7所示的配合,制造作为含绿茶的酒精饮料的利口酒,装填至900mL容积的PET瓶中(酒精浓度:25.0v/v%、pH:3.6)(实施例7)。该利口酒的铜含量为15.0mg/L。实施例7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预定用作勾兑材料。
[表7]
表7
原材料 配合量
67v/v%酒精(mL) 374
绿茶膏(g) 60
绿茶提取液(g) 4
果糖葡萄糖液糖(g) 30
香料(g) 0.05
植酸(g) 0.9
抗坏血酸(g) 0.3
α—生育酚(g) 0.1
去离子水 余量
合计(mL) 1000
对于实施例7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在保存前、保存后分别用水稀释至4倍进行调制。作为其结果,全都是绿色的外观鲜艳并且香味也良好的饮料。都能够感受到非常浓的抹茶味,与饮料店所提供的兑抹茶饮品相比,全都不逊色。本实施例的含绿茶的酒精饮料例如能够省掉溶解抹茶粉的工序,只用水勾兑,就能够简单地制作地道的兑抹茶饮品,并能够简化饮料店的现场操作。

Claims (16)

1.一种含绿茶的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
(A)绿茶;
(B)选自植酸、酒石酸和葡糖酸中的至少1种;和
(C)选自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的盐、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的盐中的至少1种,
铜含量为0.3mg/L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B)成分的浓度为0.05~2.5g/L。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C)成分的浓度为0.2~5g/L。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其特征在于:
还含有酒精,酒精浓度为1~60v/v%。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茶为抹茶。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B)成分为植酸,所述(C)成分为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的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B)成分为植酸,
所述(B)成分的浓度为0.05~2.5g/L,
所述(C)成分为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的盐,
所述(C)成分的浓度为0.2~5g/L,
还含有酒精,酒精浓度为1~60v/v%,
所述绿茶为抹茶。
8.一种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含绿茶的饮料含有:(B)选自植酸、酒石酸和葡糖酸中的至少1种;和(C)选自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的盐、异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的盐中的至少1种,
还以0.3mg/L以上的含量含有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最终浓度0.05~2.5g/L含有所述(B)成分。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最终浓度0.2~5g/L含有所述(C)成分。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含绿茶的饮料还含有酒精,酒精浓度为1~60v/v%。
12.如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茶为抹茶。
13.如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B)成分为植酸,所述(C)成分为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的盐。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B)成分为植酸,
以最终浓度0.05~2.5g/L含有所述(B)成分,
所述(C)成分为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的盐,
以最终浓度0.2~5g/L含有所述(C)成分,
含绿茶的饮料还含有酒精,酒精浓度为1~60v/v%,
所述绿茶为抹茶。
15.一种含绿茶的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用于制造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绿茶,使用通过以下的方法而得到的绿茶,
所述方法包括使绿茶原料与铜接触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含绿茶的饮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茶为抹茶。
CN201980065424.7A 2018-10-05 2019-09-17 含绿茶的饮料、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和含绿茶的饮料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8048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0081 2018-10-05
JP2018-190081 2018-10-05
JP2019030479 2019-02-22
JP2019-030479 2019-02-22
JP2019-116633 2019-06-24
JP2019116633 2019-06-24
PCT/JP2019/036359 WO2020071106A1 (ja) 2018-10-05 2019-09-17 緑茶入り飲料、緑茶入り飲料の退色抑制方法、及び緑茶入り飲料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04881A true CN112804881A (zh) 2021-05-14

Family

ID=70055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5424.7A Pending CN112804881A (zh) 2018-10-05 2019-09-17 含绿茶的饮料、含绿茶的饮料的褪色抑制方法和含绿茶的饮料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71225A1 (zh)
EP (1) EP3861862A4 (zh)
JP (2) JP7437314B2 (zh)
CN (1) CN112804881A (zh)
TW (1) TW202023391A (zh)
WO (1) WO20200711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38269A (ja) * 2020-08-26 2022-03-10 有限会社角田製茶 緑茶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緑茶及び飲食物
JP2024024919A (ja) * 2022-08-10 2024-02-26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アルコール飲料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48659A (ja) * 2003-02-20 2004-09-09 Kogetsuen Chaho:Kk 栄養素強化緑茶粉末
JP2005333862A (ja) * 2004-05-26 2005-12-08 Meiji Milk Prod Co Ltd 緑色度の高い不発酵茶および緑色度の高い不発酵茶の製造方法
JP2007244310A (ja) * 2006-03-16 2007-09-27 Kirin Beverage Corp 茶風味及び色調を有する容器詰アルコール飲料
JP2008161094A (ja) * 2006-12-27 2008-07-17 Nippon Sangaria Beverage Company:Kk 緑色系飲料用組成物
WO2009136610A1 (ja) * 2008-05-06 2009-11-12 株式会社サーマクリエィション 緑色発色を維持した茶加工品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68714A (ja) * 2009-05-20 2010-12-02 Sama Creation Co Ltd 緑色発色を鮮明に維持した液状加工食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3921643B1 (zh) * 1959-11-15 1954-10-02
JPH0746969B2 (ja) 1985-07-18 1995-05-24 塩水港精糖株式会社 保存性の改善された抹茶とその製法
JPH07112A (ja) * 1993-05-20 1995-01-06 Takarabune:Kk 緑茶抽出物の緑色安定化方法
US5464619A (en) * 1994-06-03 1995-11-0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Beverag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green tea solids, electrolytes and carbohydrates to provide improved cellular hydration and drinkability
JP2012060928A (ja) 2010-09-16 2012-03-29 Tokukura:Kk 抹茶粉末および抹茶粉末の製造方法
JP6288761B2 (ja) 2013-03-14 2018-03-07 三井農林株式会社 退色しにくい緑茶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48659A (ja) * 2003-02-20 2004-09-09 Kogetsuen Chaho:Kk 栄養素強化緑茶粉末
JP2005333862A (ja) * 2004-05-26 2005-12-08 Meiji Milk Prod Co Ltd 緑色度の高い不発酵茶および緑色度の高い不発酵茶の製造方法
JP2007244310A (ja) * 2006-03-16 2007-09-27 Kirin Beverage Corp 茶風味及び色調を有する容器詰アルコール飲料
JP2008161094A (ja) * 2006-12-27 2008-07-17 Nippon Sangaria Beverage Company:Kk 緑色系飲料用組成物
WO2009136610A1 (ja) * 2008-05-06 2009-11-12 株式会社サーマクリエィション 緑色発色を維持した茶加工品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68714A (ja) * 2009-05-20 2010-12-02 Sama Creation Co Ltd 緑色発色を鮮明に維持した液状加工食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71106A1 (ja) 2020-04-09
EP3861862A4 (en) 2022-07-13
US20220071225A1 (en) 2022-03-10
JPWO2020071106A1 (ja) 2021-09-02
EP3861862A1 (en) 2021-08-11
JP7437314B2 (ja) 2024-02-22
TW202023391A (zh) 2020-07-01
JP2024042118A (ja) 202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14022C (en) Fruit juice-containing alcoholic beverage
JP2024042118A (ja) 緑茶入り飲料、緑茶入り飲料の退色抑制方法、及び緑茶入り飲料の製造方法
EP2128240B1 (en) Tomato juice-containing alcoholic beverag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P2190306A1 (en) Non-alcoholic wine beverage
CA2409033A1 (en) Ambient stable beverage
JP2007504828A (ja) 麦芽飲料のフレーバー寿命を延長するためにシソ科ハーブ調合物を使用する方法
EP1664262B1 (en) The use of labiatae herb preparations for foam enchancement of beverages
US10143213B2 (en) Packaged beverage
AU2001254823B2 (en) Ambient stable beverage
JP4639356B2 (ja) 茶風味及び色調を有する容器詰アルコール飲料
US20050208194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everage syrup and a refreshing beverage prepared from said syrup
KR20190133069A (ko) 맥주 맛 음료, 맥주 맛 음료의 제조 방법 및 맥주 맛 음료의 향기 개선방법
RU2289618C2 (ru) Слабоалкогольный напиток
RU2523605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ар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винного напитка
JP2020191813A (ja) アルコール飲料、ならびにアルコール飲料における発酵感および/またはねっとりとした舌触りの向上方法
RU2354688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бальзама "стрижамент"
JP3681742B1 (ja) バナバエキス含有飲料
JP5102479B2 (ja) 容器詰中性茶飲料のフロック発生抑制剤
RU2142988C1 (ru) Сладкая настойка "марфа посадница"
JP2001231537A (ja) ビールの保存方法
JP2003102385A (ja) 紅茶飲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273659C2 (ru) Водка особая "своя"
KR20210143470A (ko) 안토시아닌계 색소가 함유된 음료 베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음료의 제조방법
TW202340446A (zh) 啤酒風味飲料
JPH0759513A (ja) 茶飲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4853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