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1596A - 介质和包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介质和包裹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1596A
CN112771596A CN201980064009.XA CN201980064009A CN112771596A CN 112771596 A CN112771596 A CN 112771596A CN 201980064009 A CN201980064009 A CN 201980064009A CN 112771596 A CN112771596 A CN 112771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printed
layer
label
pr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6400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1596B (zh
Inventor
中岛千惠
穗刈有希
伴野贵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71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1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1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1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8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 G09F3/10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by an adhesive lay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3/0295Labels or tickets for tubes, pipes and the lik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8Fastening or securing by means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material of the label itself
    • G09F3/18Casings, frames or enclosures for labels
    • G09F3/20Casings, frames or enclosures for labels for adjustable, removable, or interchangeable labels
    • G09F3/205Casings, frames or enclosures for labels for adjustable, removable, or interchangeable labe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cables, pipe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01Label sheets intended to be introduced in a printer, e.g. laser print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printed before us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3/00Labels, tag tickets, or similar identification or indication means; Seals; Postage or like stamps
    • G09F3/02Forms or constructions
    • G09F2003/023Adhesiv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Making Paper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介质,其相对于物体的旋转不会由于在绕物体包裹时招致的应力、环境条件的变化或老化而受阻碍。打印带To将安装在标签创建装置1中并将通过标签创建装置1被打印,打印带包括:剥离材料层24,是不透明的;裂口S,设置在剥离材料层24中,且具有包括边Sa、边Sb、左边Sc和右边Sd的方形形状,边Sa和边Sb彼此对置,边Sc和边Sd彼此对置;和主标签部Lo,固定到剥离材料层24以横跨裂口S的边Sa。主标签部Lo具有包括边La、边Lb、边Lc和边Ld的方形形状,边La和边Lb彼此对置,边Lc和边Ld彼此对置。边Lc和边Ld平行于裂口S的边Sc和边Sd中的相应边,且在裂口S的边Sc和边Sd中的相应边的附近。

Description

介质和包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打印机中安装和使用的介质及其包裹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已知的标签(对应于介质)在其背侧上设有粘合剂。标签被安装在打印机中。一旦被打印,便通过将标签附接到物体的弯曲表面来使用标签。取决于应用,用户可能希望围绕物体包裹标签,从而将标签可旋转地附接。为此目的,已知一种技术(例如,见专利文献1),其中用清漆或其它非粘合材料在标签上涂覆粘合剂从而使得标签的存在于物体的外侧周围的部分中的粘合剂不会粘附到物体。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04-18451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诸如上述传统技术的构造(其中粘合剂涂覆有非粘合材料诸如清漆的)可能由于当在物体周围包裹标签时招致的应力、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老化而劣化。由于这种劣化,粘合剂可能露出并阻碍标签的旋转。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介质,其相对于物体的旋转不会由于当围绕物体包裹标签时招致的应力、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老化而变得受到阻碍。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和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介质,所述介质将被安装在打印机中,并且将通过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介质。所述介质包括:剥离材料;裂口;和打印标签。所述剥离材料是不透明的。所述裂口被设置在所述剥离材料中,并且所述裂口具有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的方形形状。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彼此对置。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彼此对置。所述打印标签被固定到所述剥离材料,以横跨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一边。
根据本发明的介质具有分层结构,其中打印标签被固定到不透明的剥离材料,并且被附接到诸如线缆等的物体的外周。即,当将介质附接到物体时,剥离材料被剥离,并且随后介质被弯曲成凹形形状,使得在从其剥离剥离材料之后露出的粘合剂在内侧上。接着,介质围绕放置在凹形形状的介质的内侧上的线缆等包裹一次,以形成环绕线缆等的筒体。随后,通过粘合剂的粘附,介质的远端部被粘结到介质的基端部。作为结果,在通过上述粘附来固定介质本身的形状的同时,通过将介质围绕线缆等包裹一次,介质能够被附接到线缆等。
这里,取决于应用,用户可能希望围绕线缆等包裹介质,使得介质被可旋转地附接。为此,有必要防止放置在筒体的内侧(即,位于线缆的外周上的部分)上的粘合剂粘附到线缆等。
在本发明中,当剥离材料被剥离时,剥离材料的一部分被保留在打印标签上以防止粘合剂粘附到线缆等。
即,具有彼此对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方形形状的裂口被设置在剥离材料层中,并且打印标签被设置成至少横跨第一边。因此,当剥离材料被剥离时,位于裂口内侧的剥离材料的方形区域能够被从剥离材料的其余部分分离,并且能够被保留在打印标签上(即,覆盖粘合剂)。
作为结果,当如上所述绕线缆等形成筒体时,在将覆盖粘合剂的方形形状的剥离材料放置在内侧上的同时,线缆等被环绕。因此,能够防止筒体上的粘合剂粘附到线缆等,并且介质能够被可旋转地附接到线缆等。
此时,通过根据上述结构使用剥离材料的一部分来抑制粘附,该结构不会如在用清漆或其它非粘合材料涂覆粘合剂的传统方法中那样发生由于在围绕物体包裹时招致的应力、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老化而劣化。因此,粘合剂不会露出并且不会阻碍旋转。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介质相对于物体的旋转不会由于当围绕物体包裹时招致的应力、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老化而变得受到阻碍。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标签创建装置的概略构造的解释图。
[图2]图2(a)是示出未打印状态下的打印带的平面视图;图2(b)是示出在多余标签部已被剥离之后的已打印的打印带的平面视图;图2(c)是示出已打印的打印带的后视图;图2(d)是沿图2(a)所示结构的截面IIx-IIx截取的截面视图;并且图2(e)是沿图2(b)所示结构的截面IIy-IIy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3]图3(a)是示出已打印的打印带的平面视图;图3(b)是示出在单张打印标签已被剥离之后的已打印的打印带的状态的平面视图;图3(c)是沿图3(a)所示结构的截面IIIx-IIIx截取的截面视图;并且图3(d)是沿图3(b)所示结构的截面IIIy-IIIy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4]图4(a)是示出打印标签的平面视图;并且图4(b)是沿图4(a)所示截面IVB-IVB截取的截面视图。
[图5]图5是示出用于将打印标签附接到物体的过程的解释图。
[图6]图6是示出打印标签的样本应用的透视图。
[图7]图7是示出打印标签在线缆上的附接状态的概略图。
[图8]图8(a)是示出根据将标签的纵向方向与带长度方向对准的变体的未打印状态下的打印带的平面视图;图8(b)是示出在多余标签部已被剥离之后的已打印的打印带的平面视图;图8(c)是图8(b)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图8(d)是示出已打印的打印带的后视图;图8(e)是图8(a)所示结构的截面视图;并且图8(f)是图8(b)所示结构的截面视图。
[图9]图9(a)是示出已打印的打印带的平面视图;图9(b)是示出图9(a)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图9(c)是示出已打印的打印带的后视图;图9(d)是示出在单张打印标签已被剥离之后的已打印的打印带的状态的平面视图;图9(e)是示出图9(d)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并且图9(f)是在打印标签已被剥离之后的打印带的后视图。
[图10]图10(a)是示出根据其中多列主标签部(打印标签)在带宽度方向上布置的变体的未打印状态下的打印带的平面视图;图10(b)是示出图10(a)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图10(c)是示出图10(a)所示结构的后视图;并且图10(d)是图10(a)所示结构的截面视图。
[图11]图11(a)是示出根据使用连续长度型的带的变体的未打印状态下的打印带的平面视图;图11(b)是示出已打印的打印带的平面视图;图11(c)是示出已打印的打印带的后视图;图11(d)是示出图11(a)所示结构的截面视图;并且图11(e)是示出图11(b)所示结构的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到图7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标签创建装置>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标签创建装置的功能构造。
在图1中,标签创建装置1(对应于打印机)具有控制电路2、用户(操作者)能够在其上执行期望的操作的操作单元3、用于显示规定信息的显示单元4、用于存储各种信息的RAM5、输送辊6、打印头7、切割杠杆8和切割器9。
盒保持器12也设置在标签创建装置1中。带盒10(对应于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盒保持器12中。带盒10具有壳体11和容纳在壳体11中的带卷10A(在绘图中为了简化起见被描绘成同心圆,但是实际上被缠绕成卷)。打印带To以卷形缠绕从而形成带卷10A。这里,带盒10可以是模切标签型或连续长度型(之后参考图11描述)。在模切标签型中,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半切HC(之后参考图2描述)的打印带To围绕带卷A缠绕。在连续长度型中,不具有半切HC的打印带To围绕带卷A缠绕。带盒10的任一种类型均可以在标签创建装置1中使用。除非另外说明,否则以下实例描述了使用模切标签型带盒10的情况。半切HC例如由穿孔构造。在本说明书中,“穿孔”表示沿对象层的表面方向以细线间歇地设置的多个孔,每一个孔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对象层(以下同样适用)。
控制电路2设有在绘图中未示出的CPU和ROM。控制电路2在利用RAM5的临时存储功能时执行预存储在ROM中的各种程序,以执行标签创建装置1的总体控制。
输送辊6与打印头7相对地设置。从带卷10A放出的打印带To被介入输送辊6和打印头7之间。通过旋转,输送辊6输送打印带To,同时从带卷10A拉动打印带To。
打印头7在由输送辊6输送的打印带To的主标签部Lo(之后更详细描述)上打印期望的打印对象(见之后描述的打印图像R)。打印对象是用户指定的字符、图标等。
当通过用户对切割杠杆8的操作而被致动时,切割器9切出具有沿输送方向形成的多个打印标签L的打印带T的已打印片段(之后将更详细地描述)。注意,打印带To和T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介质。
<打印带>
图2(a)到2(e)示出了打印带To的详细结构。图2(a)是示出未打印状态下的打印带To的平面视图。绘图中的上下方向对应于输送方向(带长度方向),绘图中的左右方向对应于带宽度方向,并且绘图中的远近方向对应于带厚度方向。图2(b)示出在已经打印了打印图像R并且在多余标签部已被剥离之后的打印带T的平面视图。图2(c)是已打印的打印带T的后视图。图2(d)是沿图2(a)所示结构的截面IIx-IIx截取的截面视图。图2(e)是沿图2(b)所示结构的截面IIy-IIy截取的截面视图。
如在图2(a)到2(d)中所示,打印带To包括不透明的剥离材料层24、透明的粘合剂层22(对应于粘合剂层)和具有包括纸或有色膜或织物或金属的成分的透明基材层21。剥离材料层24、粘合剂层22和基材层21从厚度方向的第一侧(图2(d)中的底部,图2(a)和2(b)中的远侧和图2(c)中的近侧)朝向厚度方向的第二侧(图2(d)中的顶部,图2(a)和2(b)中的近侧和图2(c)中的远侧)在厚度方向(图2(a)的透视图中的深度方向、图2(d)中的竖直方向和因此每一个层被层叠的方向,如将在之后描述地)上依次地层叠。注意,粘合剂层22可以被部分地而不是在整个表面上设置在基材层21的背侧(图2(d)中的底侧)上,即在基材层21和剥离材料层24之间。
在具有上述分层结构的打印带To和T中,多个主标签部Lo(或者具有在主标签部Lo中的每一个上形成的打印图像R的打印标签L)在被多余标签部LB分离时在带长度方向(绘图中的上下方向)上相继地布置(见图2(a))。换言之,主标签部Lo(或打印标签L)沿带长度方向离散地布置。这些主标签部Lo(或打印标签L)全部被布置成使其纵向方向在带宽度方向(绘图中的左右方向)上定向。基材层21被半切HC(穿孔)划分成主标签部Lo和其余的多余标签部LB,并经由粘合剂层22被固定到剥离材料层24在厚度方向上的第二侧上的表面。主标签部Lo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打印标签,并且多余标签部LB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标签。
此时,打印背景层25(对应于打印部)也在主标签部Lo(见图2(a)、2(b)、2(d)和2(e))内的位置处被部分地设置在基材层21的前侧(图2(d)中的顶部)表面上。打印背景层25具有合适的不透明颜色,并且热头7在其中形成打印图像R。
由于上述的分层结构,每一个主标签部Lo具有在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b2和在带长度方向上的宽度Wb1,并且包括三个区域:构成绘图中的左端部的粘合剂区域D1;邻近于粘合剂区域D1设置并且对应于打印背景层25的非粘合剂区域D23;和邻近于非粘合剂区域D23设置的粘合剂区域D4。这里,打印带To和T在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s2大于主标签部Lo在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b2。
在剥离材料层24中,形成矩形(方形)裂口S。这些裂口S中的每一个被布置为使得在平面视图中粘合剂区域D1和粘合剂区域D4位于裂口S外侧的裂口外部区域SO中,而在平面视图中非粘合剂区域D23位于裂口S内侧的裂口内部区域SI中。
打印背景层25被布置为使得至少一部分与由裂口S包围的裂口内部区域SI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该实例中,打印背景层25具有与裂口S一样的在带宽度方向和带长度方向上的相同的尺寸,并且整个打印背景层25与在对应的裂口S内的区域AR重叠。换言之,裂口S在平面视图中与打印背景层25重叠。
注意,标记PM在剥离材料层24上设置在相邻的裂口S之间的中间部分中。当输送辊6输送打印带To时,标记PM用于定位控制。即,标签创建装置1设有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的公知的反射型光学传感器(未示意)。在定位控制期间,光学传感器从光发射单元发射光,同时光接收单元接收从剥离材料层24反射的光。这时,基于在剥离材料层24的在其上设置标记PM的部分和所有其它部分之间接收到的光量的差异,检测到剥离材料层24上的标记PM,并且基于这些检测,定位了打印带To。
根据上述剥离材料层24的结构,矩形裂口S沿上下方向在打印带To和T上并置,并且将打印背景层25定位在由裂口S包围的每一个裂口内部区域AR中。打印图像R在打印标签L中的每一个中的打印背景层25中形成。在该实例中,打印图像R是分别由文本“A01”、“A02”、“A03”等构造的打印对象。在本说明书中,术语“裂口”表示在厚度方向上贯穿对象层的切口(以下同样适用)。可以代替这些裂口使用其中对象层在厚度方向上被部分地切割的构造(切口在厚度方向上进入固定量)(以下同样适用)。
<通过剥离来分离打印标签>
通过上述的打印带To和T,首先,如图2(a)所示,通过从剥离材料层24的顶表面剥离多余标签部LB,将多余标签部LB从主标签部Lo和剥离材料层24分离(见图2(b)和3(a))。注意,打印带To可以设有从图2(a)省略多余标签部LB的初始构造(即,从图2(b)省略了打印图像R的构造)。接下来,由于预先设置在剥离材料层24中的方形裂口S,能够在如图3(b)所示在粘合剂层22侧上保留剥离材料层24的位于裂口S内侧的方形部分(被包括在裂口内部区域AR中的部分)时(即,该方形部分覆盖粘合剂层22),能够剥离如上所述包括在打印带T上并且具有在打印背景层25上形成的打印图像R的每一个打印标签L。在下面的描述中,为方便起见,该剥离的部分将被简称为“打印标签L”。在打印标签L已被剥离之后,如在图3(b)中所示,将在在矩形裂口S内侧的条状剥离材料层24中保留一定空间(窗口WD)。
<裂口的描述>
如上所述,每一个裂口S具有方形形状。更具体地,如图3(b)所示,裂口S包括由边Sa(对应于第一边)和边Sb(对应于第二边)构造的对置边以及由边Sc(对应于第三边)和边Sd(对应于第四边)构造的对置边。主标签部Lo(即,在被打印之后的打印标签L;以下同样适用)被固定到剥离材料层24,以横跨对应的裂口S的边Sa和边Sb两者。
根据裂口S的结构,打印背景层25被形成为方形形状,该方形形状具有裂口S的边25a(对应于第九边,并且对应于裂口S的边Sa)、边25b(对应于第十边,并且对应于裂口S的边Sb)、边25c(对应于第十一边,并且对应于裂口S的边Sc)以及边25d(对应于第十二边,并且对应于裂口S的边Sd)。
根据以上构造,主标签部Lo被形成为方形形状,该方形形状具有由边La(对应于第五边)和边Lb(对应于第六边)构造的对置边以及由边Lc(对应于第七边)和边Ld(对应于第八边)构造的对置边。边Lc和边Ld分别平行于裂口S的边Sc和边Sd并且在其附近(例如在3mm(毫米)内的距离)。如上所述,多余标签部LB通过由穿孔构造的半切HC而被连接到每一个主标签部Lo的边Lc和Ld以及边La和Lb。然而,仅在主标签部Lo的边Lc和Ld与多余标签部LB之间,穿孔的半切HC可以用类似于上述裂口S的裂口来代替。在这种情况下,打印带To必须设有多余标签部LB,以防止主标签部Lo或打印标签L在沿带长度方向输送通过标签创建装置1时拍打或剥离打印带To。
注意,打印背景层25可以小于由裂口S包围的裂口内部区域AR。更具体地,裂口S的边Sc可以朝向主标签部Lo的边Ld而不是主标签部Lo的边Lc偏移,并且裂口S的边Sd可以朝向主标签部Lo的边Lc而不是主标签部Lo的边Ld偏移。
<在主标签部和裂口之间的尺寸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3(b)中所示,主标签部Lo的边La在离裂口S的边Sa比边Sb近的一侧上,并且主标签部Lo的边Lb在离裂口S的边Sb比边Sa近的一侧上。
另外,在裂口S的边Sa和主标签部Lo的边La之间的最短距离b'大于在裂口S的边Sb和主标签部Lo的边Lb之间的最短距离c'。此外,在裂口S的边Sa和边Sb之间的最短距离a'在最短距离b'的一倍和三倍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3(b)中所示,主标签部Lo的边La在离打印背景层25的边25a比边25b近的一侧上,并且主标签部Lo的边Lb在离打印背景层25的边25b比边25a近的一侧上。此外,在打印背景层25的边25a和主标签部Lo的边La之间的最短距离b大于在打印背景层25的边25b和主标签部Lo的边Lb之间的最短距离c。此外,在打印背景层25的边25a和边25b之间的最短距离a在最短距离b的一倍和三倍之间。
另外,在打印背景层25的边25a和主标签部Lo的边La之间的最短距离b大于在打印背景层25的边25b和主标签部Lo的边Lb之间的最短距离c。此外,在打印背景层25的边25a和边25b之间的最短距离a在最短距离b的一倍和三倍之间。
<打印标签>
接下来,将参考图4(a)和4(b)描述如上所述产生的打印标签L的结构。图4(a)示出如上所述被分离的一个打印标签L的平面视图,并且图4(b)示出沿图4(a)中的截面IVB-IVB截取的截面视图。
与前述的打印带T相同,图4(a)和4(b)所示打印标签L具有在图4(b)中从左侧到右侧沿厚度方向(图4(a)中的深度方向和图4(b)中的左右方向)依次布置的透明基材层21、透明粘合剂层22和不透明剥离材料层24。具有打印图像R的打印背景层25被部分地设置在基材层21相对于厚度方向的第二侧表面上。打印标签L从带长度方向(对应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绘图中的顶部)朝向带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绘图中的底部)设有上述的粘合剂区域D1、非粘合剂区域D23和粘合剂区域D4。
在粘合剂区域D1中,基材层21和粘合剂层22按照从厚度方向的第二侧朝向第一侧(在图4(b)中从左侧到右侧)的顺序层叠。因此,由于粘合剂层22,粘合剂区域D1的整个区域被提供了粘合特性。注意,粘合剂区域D1在带宽度方向上设有长度L1。
在非粘合剂区域D23中,设有打印图像R的打印背景层25、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和剥离材料层24按照从厚度方向的第二侧朝向第一侧(在图4(b)中从左侧到右侧)的顺序层叠。因此,非粘合剂区域D23的整个区域都是非粘合性的,因为粘合剂层22的粘合特性被剥离材料层24抑制。在该实例中,通过在基材层21上施加合适的颜色(在该实例中,透光颜色,包括透明颜色)的墨(墨涂层)而形成打印背景层25,并且热头7形成打印图像R,其为如上所述的文本“A01”。非粘合剂区域D23在带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度L3。
在粘合剂区域D4中,基材层21和粘合剂层22按照从厚度方向的第二侧朝向第一侧(在图4(b)中从左侧到右侧)的顺序层叠。因此,粘合剂区域D4的整个区域通过粘合剂层22而被提供了粘合特性。粘合剂区域D4在带宽度方向上具有长度L4。
打印标签L在厚度方向的第二侧上的整个表面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前表面,并且打印标签L在厚度方向的第一侧上的整个表面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背表面。
<用于将打印标签附接到物体的过程>
图5示出用于将打印标签L附接到物体的样本过程。在图5的实例中,通过围绕具有直径2r的线缆状(即,柱形)物体302(为方便起见,在下文中简称为“线缆302”)包裹打印标签L来附接打印标签L。
如图5(a)所示,打印标签L按以下顺序延伸:粘合剂区域D1→由分离的剥离材料层24覆盖的非粘合剂区域D23→粘合剂区域D4。(换言之,打印标签L的粘合剂层22在未被剥离材料层24覆盖的粘合剂区域D1和D4中露出。)首先,打印标签L的粘合剂区域D1和非粘合剂区域D23被弯曲成凹形形状(未示意),使得剥离材料层24侧(图5(a)中的右侧)在内侧上。
接下来,如图5(b)所示,线缆302被放置在凹形的打印标签L的内侧上,并且打印标签L围绕线缆302缠绕一次以形成环绕线缆302的筒体。随后,在使位于远端上的粘合剂区域D1上的粘合剂层22(用作权利要求中的粘合剂层在第二边一侧上的第二部分)以及粘合剂区域D4上的粘合剂层22(用作权利要求中的粘合剂层在第一边一侧上的第一部分)的位置在带宽度方向上对准(也称为对接密封)时,将所述两个粘合剂层22粘结在一起。此时,剥离材料层24在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至少大于或等于线缆302的周长2πr。作为结果,在通过将所述两个粘合剂层22粘结在一起来固定打印标签L本身的形状的同时,通过绕线缆302包裹打印标签L的非粘合剂区域D23从而使打印标签L处于非粘附状态,打印标签L能够被附接到线缆302,从而能够绕该线缆302旋转。因此,当剥离材料层24被剥离时,通过将剥离材料层24的一部分保留在主标签部Lo上,能够防止打印标签L的粘合剂层22被固定到线缆302。
此后,将环绕线缆302的结构中未使用的粘合剂区域D4的其余部分沿图5(b)所示箭头G的方向包裹,使得粘合剂区域D1和粘合剂区域D4的粘结部在内侧上(例如,粘合剂区域D1接触折合区域Y,如由箭头Z指示的)。此时,粘合剂区域D4围绕非粘合剂区域D23的外周部包裹,同时覆盖构成筒体的非粘合剂区域D23(见图5(c))。因此,通过使用粘合剂层22的粘合特性将粘合剂区域D4贴附到非粘合剂区域D23的外周部,完成了将打印标签L附接到线缆302的操作。
<用于打印标签的样本应用>
图6示出上述打印标签L的样本应用。在该实例中,用于与通过网络(诸如有线LAN)中继信息的交换集线器一起使用的线缆被应用作为线缆302。图6中的交换集线器300在顶行和底行中的每一行中具有八个插槽301(总共16个插槽)。
在绘图的实例中,指示ID名称“A01”到“A08”的板PL从左开始依次设置,以对应于顶行中的八个插槽301,并且指示ID名称“A09”到“A16”的板PL从左开始依次设置,以对应于底行中的八个插槽301。
线缆302必须被适当地连接到对应的插槽301。为便于连接,上述打印标签L被安装在要插入到连接器插槽301中的一个连接器插槽中的每条线缆302的端部上,并且在每一个打印标签L上形成的打印图像R具有与线缆302将被连接于此的插槽301的ID名称相同的内容。换言之,印刷有与在线缆302将被连接于此的插槽301的板PL上的ID名称相同的文本的打印标签L被贴附到线缆302。这明确了在插槽301和将被连接到该插槽301的线缆302之间的相关性,从而防止错误的布线。
图7概略地示出了打印标签L在线缆302上的附接状态。在绘图中还指示了线缆302的轴心k。根据上述结构,打印标签L贴附到构成物体的线缆302,从而能够绕线缆302旋转。在图7(a)所示样本状态下,打印背景层25被布置为使得设置在打印背景层25上的“A01”的打印图像R面向绘图的观察者。尽管实际上存在透明粘合剂区域D4以覆盖非粘合剂区域D23的外周侧,如在图5(c)中描绘,但是已经从之后描述的图7(a)和图7(b)省略了粘合剂区域D4,以防止使该图复杂化并有助于理解。通过从图7(a)所示状态沿虚线箭头的方向(即,周向方向)旋转打印标签L,打印标签L能够转到图7(b)所示定向。类似地,如果当打印标签L以图7(b)中所示位置固定到线缆302时不容易读取打印图像R,则由于剥离材料层24,打印标签L能够如上所述地旋转。因此,通过在与上述相反的方向上将打印标签L旋转到图7(a)中所示位置,能够使打印图像R可见。
<实施例的效果>
在上述本实施例中,当如参考图3(b)所述将剥离材料层24从主标签部Lo剥离时,位于裂口S内侧的剥离材料层24的方形区域从剥离材料层24的其余部分分离。因此,剥离材料层24的该方形区域保留在主标签部Lo(打印标签L)上并覆盖粘合剂层22。作为结果,如上所述在覆盖粘合剂层22的方形剥离材料层24位于内侧上的情况下,当通过围绕线缆302包裹打印标签L而围绕线缆302形成筒体时,能够防止筒体中的粘合剂层22粘附到线缆302。因此,打印标签L能够被可旋转地附接到线缆30。
通过根据上述结构使用剥离材料层24的一部分来抑制粘附,该结构不会如在用清漆或其它非粘合材料涂覆粘合剂层24的传统方法中那样发生由于在围绕物体包裹时招致的应力、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老化而劣化。因此,粘合剂层24不会露出并且不会阻碍旋转。
如果剥离材料层24是透明的并且打印标签L的所有其它部分也是透明的,则取决于线缆302的颜色,由标签创建装置1形成的打印图像R的内容可能难以看到。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标签L能够通过使用具有包括纸或有色膜或织物或金属的成分的不透明剥离材料层24来抑制这种不利的影响。
本实施例的特别特征在于,多余标签部LB通过穿孔的半切HC被连接到主标签部Lo(打印标签L)的边Lc和Ld。与在没有多余标签部LB的情况下主标签部Lo(打印标签L)被固定到剥离材料层24的情况相比,该构造能够更好地抑制在被输送通过标签创建装置1时主标签部Lo(打印标签L)被剥离剥离材料层24。
本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是能够通过构造包括纸或有色膜或织物或金属的成分的剥离材料层24来实现不透明的剥离材料层24。
<变体>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其精神和技术构思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变型。将在下面描述这样的变体。在以下的变体中的每一个中,与本实施例中的那些部分等同的部分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并且将适当地省略或简化重复的描述。
(1)将标签的纵向方向与带长度方向对准
如该变体的图8(a)到8(d)所示,如在上述本实施例中那样,主标签部Lo(或者具有在对应的主标签部Lo上形成的打印图像R的打印标签L)在被多余标签部LB彼此分离的同时被接连布置在打印带To和T上(见图2(a))。此外,基材层21被半切HC在主标签部Lo和多余标签部LB之间分离,并经由粘合剂层22固定到剥离材料层24在厚度方向上的第二侧表面。
在该变体中,主标签部Lo或打印标签L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的纵向方向与打印带To和T的带长度方向对准。即,多个裂口S沿带长度方向设置在剥离材料层24中,并且多个主标签部Lo或打印标签L沿带长度方向固定到剥离材料层24。剥离材料层24在平行于该多个裂口S中的每一个的边Sc的带长度方向上伸长。每组包括一个裂口S和一个对应的主标签部Lo(打印标签L)的多个组沿该长度方向并置。
每一个主标签部Lo具有在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b和三个区域:粘合剂区域D1、非粘合剂区域D23和粘合剂区域D4。打印带To和T具有在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Ws,该长度Ws大于主标签部Lo的长度Wb。如在上述本实施例中那样,矩形(方形)裂口S设置在剥离材料层24中,并且打印背景层25被布置为使得每一个打印背景层25的至少一部分与由对应的裂口S包围的裂口内部区域AR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在该实例中,裂口S在平面视图中与打印背景层25重叠。此外,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标记PM被设置在剥离材料层24上,以当打印带To被输送时进行位置控制。每一个标记PM被设置在两个相邻的裂口S、S之间的中间部分中(但是如在图8(c)和8(d)所示,在平面视图中位于主标签部Lo或打印标签L内侧)。而且,如在本实施例中那样,由文本“A01”、“A02”和“A03”构造的打印图像R在对应的打印标签L的打印背景层25上形成。
如在上述本实施例中那样,通过该变体的打印带To和T,首先,如图8(a)所示,通过从剥离材料层24的顶表面剥离多余标签部LB,将多余标签部LB从主标签部Lo和剥离材料层24分离(见图8(b)和图9(a))。注意,打印带To可以设有从图8(a)省略多余标签部LB的初始构造(即,从图8(b)省略打印图像R的构造)。接下来,由于上述的方形裂口S,如在图9(d)中所示,具有在打印背景层25上形成的打印图像R的每一个打印标签L能够被剥离,同时位于裂口S内侧的剥离材料层24的方形部分保持覆盖剥离材料层24。在打印标签L已被剥离之后,如在图9(f)中所示,将在矩形裂口S内侧的条状剥离材料层24上保留一定空间(窗口WD)。
如在上述本实施例中那样,如在图9(d)到9(f)中所示,每一个裂口S具有由边Sa(对应于第一边)和边Sb(对应于第二边)构造的对置边以及由边Sc(对应于第三边)和边Sd(对应于第四边)构造的对置边。主标签部Lo(打印标签L)被固定到剥离材料层24,从而横跨对应的裂口S的边Sa和边Sb两者(见图9(d)到9(f))。根据以上结构,打印背景层25被形成为方形形状,该方形形状具有边25a(对应于第九边)、边25b(对应于第十边)、边25c(对应于第十一边)和边25d(对应于第十二边)。根据该结构,主标签部Lo被形成为方形形状,该方形形状具有由边La(对应于第五边)和边Lb(对应于第六边)构造的对置边以及由边Lc(对应于第七边)和边Ld(对应于第八边)构造的对置边。上述多余标签部LB通过穿孔的半切HC被连接到主标签部Lo的边Lc和Ld以及边La和Lb。注意,仅在多余标签部LB与主标签部Lo的边La和Lb之间,可以设置与上述裂口S类似的裂口以代替穿孔的半切HC。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打印带To必须设有上述多余标签部LB。同样如上所述,打印背景层25可以小于在对应的裂口S中包围的裂口内部区域AR。
在该变体中,在主标签部和裂口之间的尺寸关系和所生产的打印标签L的结构与实施例中的那些类似,并且因此,这里将不重复描述。
本变体能够获得与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的本实施例及其变体(1)的结构中,每组包括一个裂口S和一个对应的主标签部Lo(打印标签L)的多个组被设置在剥离材料层24上。这些组在带长度方向上成间隔地离散地布置在剥离材料层24上(在多余标签部LB存在于这些组之间的情况下),但是变体(1)不限于该构造。即,成组的裂口S和主标签部Lo(打印标签L)可以被彼此相邻地(在其间没有任何间隙)布置在剥离材料层24上。该结构也能够获得上述相同的效果。
如在对应于上述图8(b)、图8(c)、图8(d)和图8(f)的图10(a)、图10(b)、图10(c)和图10(d)中所示,剥离材料层24的长度可以在带宽度方向上加宽,并且多列(在该实例中两列)主标签部Lo(打印标签L)可以在带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在剥离材料层24上。换言之,多个标签本体可以沿带长度方向布置。每一个标签本体具有多组(在该实例中两组),每组包括在带宽度方向上彼此相邻地布置的裂口S和主标签部Lo(打印标签L)。该变体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2)使用连续长度型的带
在该变体中,不带上述半切HC的打印带To(称为连续长度型)缠绕到带卷A中并容纳在带盒10中。
图11(a)到11(d)示出该变体中的打印带To和T的详细结构。
图11(a)是未打印的打印带To的平面视图;图11(b)是在打印图像R已被打印之后的打印带T的平面视图;图11(c)是已打印的打印带T的后视图;图11(d)是沿图11(a)所示结构的截面XIx-XIx截取的截面视图;并且图11(e)是沿图11(b)所示结构的截面XIy-XIy截取的截面视图。
如上所述,打印带To和T包括不透明的剥离材料层24、透明的粘合剂层22(对应于粘合剂层)和透明的基材层21,该透明的基材层21具有包括纸或有色膜或织物或金属的成分,如图11(a)到11(e)所示。从厚度方向的第一侧(图11(d)和图11(e)中的底部,图11(a)和图11(b)中的远侧,以及图11(c)中的近侧)朝向厚度方向的第二侧(图11(d)和图11(e)中的顶部,图11(a)和图11(b)中的近侧,以及图11(c)中的远侧),剥离材料层24、粘合剂层22和基材层21被依次层叠。基材层21经由粘合剂层22被固定到剥离材料层24在厚度方向上的第二侧上的表面。
如上所述,粘合剂层22可以被部分地而不是在整个表面之上被设置在基材层21的背侧上,即在基材层21和剥离材料层24之间。打印背景层25(对应于打印层)也被部分地设置在基材层21的前侧(图11(d)和图11(e)中的顶部)表面上。打印背景层25具有合适的不透明颜色和由热头7形成的打印图像R。打印背景层25是矩形层,其具有在一侧(图11(b)中的右侧)上的边缘25A(对应于第一边缘)和在另一侧(图11(b)中的左侧)上的边缘25B(对应于第二边缘)。打印带To和T在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是上述的Wb2。
多个裂口被设置在剥离材料层24中。该多个裂口在带长度方向(对应于第一方向)上从矩形剥离材料层24的一个短边(图11(c)中的底部)线性地延伸到另一个短边(图11(c)中的顶部)。在该实例中,剥离材料层24设有两个裂口,并且具体地,裂口S1(对应于第一裂口)和裂口S2(对应于第二裂口)。在这种情况下,基材层21经由粘合剂层22被固定到剥离材料层24,从而横跨裂口S1和裂口S2两者。
这里,打印背景层25被设置成使得打印背景层25的至少一部分与由裂口S1和S2包围的裂口内部区域AR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打印背景层25在带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等于或小于裂口内部区域AR的相同尺寸。在该实例中,打印背景层25和裂口内部区域AR在带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打印背景层25的整体与裂口内部区域AR重叠。换言之,在平面视图中,裂口内部区域AR与打印背景层25重叠。在该实例中,在打印带T的打印背景层25上形成的打印图像R包括含有文本“A01”、“A02”、“A03”……的打印对象。基材层21、粘合剂层22和打印背景层25对应于权利要求中的打印标签层。
如图11(b)、图11(c)和图11(e)中所示,基材层21的在一侧(图中的右侧)上的一个边缘21a在离裂口S1比裂口S2近的一侧上,并且基材层21的在另一侧(图中的左侧)上的另一个边缘21b在离裂口S2比裂口S1近的一侧上。此外,在裂口S1和基材层21在该一侧上的所述一个边缘21a之间的最短距离b'大于在裂口S2和基材层21在另一侧上的另一个边缘21b之间的最短距离c',并且在裂口S1和裂口S2之间的最短距离a'在裂口S1和基材层21在该一侧上的所述一个边缘21a之间的最短距离b'的一倍和三倍之间。
此外,基材层21的在该一侧上的所述一个边缘21a在离打印背景层25的边缘25A比边缘25B近的一侧上,并且基材层21的在所述另一侧上的所述另一个边缘21b在离打印背景层25的边缘25B比边缘25A近的一侧上。此外,在打印背景层25的边缘25A和基材层21在该一侧上的所述一个边缘21a之间的最短距离b大于在打印背景层25的边缘25B和基材层21在另一侧上的另一个边缘21b之间的最短距离c,在打印背景层25的边缘25A和边缘25B之间的最短距离a在打印背景层25的边缘25A和基材层21在该一侧上的所述一个边缘21a之间的最短距离b的一倍和三倍之间。
如前所述,上述用于打印带To和T的分层结构具有三个区域,即粘合剂区域D1、邻近于粘合剂区域D1设置并且对应于打印背景层25的非粘合剂区域D23,以及邻近于非粘合剂区域D23设置的粘合剂区域D4。在打印带T已被打印之后通过用切割器9切割打印带T,标签创建装置1能够获得在带长度方向上具有宽度Wb1和与在优选实施例和变体(1)中所述基本相同的结构(即,与图4中的结构类似的结构)的打印标签L(在图11中用双点链线描绘)。因此,该变体能够获得上述的相同效果。
(3)其它变体
当在以上描述中在外观上将尺寸和大小描述为“相同”、“等同”、“不同”等时,这些术语并非旨在以其最严格的意义来理解。换言之,术语“相同”、“等同”和“不同”可以意味着“基本上相同”、“基本上等同”和“基本上不同”,以允许设计和制造公差和误差。
在以上描述中图1所示箭头指示信号流的实例,但是信号流的方向不限于该实例。
除了已经描述的之外,可以以适当的组合使用根据本实施例及它的变体的方法。
另外,尽管未单独地示意,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变型来实施本发明。
附图标记列表
1 标签创建装置(打印机)
10 带盒(盒)
21 基材层
21a 在一侧上的一个边缘
21b 在另一侧上的另一个边缘
22 粘合剂层(粘合剂层)
24 剥离材料层
25 打印背景层(打印部、打印层)
25A 在一侧上的边缘(第一边缘)
25B 在另一侧上的边缘(第二边缘)
25a 边(第九边)
25b 边(第十边)
25c 边(第十一边)
25d 边(第十二边)
AR 裂口内部区域
HC 半切
L 打印标签
La 边(第五边)
Lb 边(第六边)
Lc 边(第七边)
Ld 边(第八边)
Lo 主标签部(打印标签)
LB 多余标签部(标签)
R 打印图像
S 裂口
S1 裂口(第一裂口)
S2 裂口(第二裂口)
Sa 边(第一边)
Sb 边(第二边)
Sc 边(第三边)
Sd 边(第四边)
T 打印带(介质)
To 打印带(介质)

Claims (20)

1.一种介质,所述介质将被安装在打印机中,并且将通过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介质,所述介质包括:
剥离材料,所述剥离材料是不透明的;
裂口,所述裂口被设置在所述剥离材料中,并且所述裂口具有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的方形形状,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彼此对置,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彼此对置;和
打印标签,所述打印标签被固定到所述剥离材料,以横跨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一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被固定到所述剥离材料,以横跨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两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具有包括第五边、第六边、第七边和第八边的方形形状,所述第五边和所述第六边彼此对置,所述第七边和所述第八边彼此对置,并且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七边和所述第八边平行于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中的相应边,且在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中的相应边的附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三边朝向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八边而不是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七边偏移,并且
其中所述裂口的所述第四边朝向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七边而不是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八边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五边在离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一边比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二边近的一侧上,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六边在离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二边比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一边近的一侧上,
其中在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一边与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五边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在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二边与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六边之间的最短距离,并且
其中在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一边与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二边之间的最短距离等于或大于在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一边与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五边之间的所述最短距离,且等于或小于在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一边与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五边之间的所述最短距离的三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包括打印部,所述打印部具有包括第九边、第十边、第十一边和第十二边的方形形状,所述第九边和所述第十边彼此对置,所述第十一边和所述第十二边彼此对置,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五边在离所述打印部的所述第九边比所述打印部的所述第十边近的一侧上,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六边在离所述打印部的所述第十边比所述打印部的所述第九边近的一侧上,
其中在所述打印部的所述第九边与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五边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在所述打印部的所述第十边与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六边之间的最短距离,并且
其中在所述打印部的所述第九边与所述打印部的所述第十边之间的最短距离等于或大于在所述打印部的所述第九边与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五边之间的所述最短距离,且等于或小于在所述打印部的所述第九边与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五边之间的所述最短距离的三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包括打印部,所述打印部具有与由所述裂口包围的区域的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形状和大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包括打印部,所述打印部具有比由所述裂口包围的区域的大小小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质,进一步包括:
标签,所述标签被固定到所述剥离材料,并且所述标签经由穿孔被连接到所述打印标签的所述第七边和所述第八边。
10.一种介质,所述介质将被安装在打印机中,并且将通过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介质,所述介质包括:
剥离材料,所述剥离材料具有包括纸或有色膜或织物或金属的成分;
裂口,所述裂口被设置在所述剥离材料中,并且所述裂口具有包括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的方形形状,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彼此对置,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彼此对置;和
打印标签,所述打印标签被固定到所述剥离材料,以横跨所述裂口的所述第一边。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裂口包括多个裂口,所述多个裂口中的每一个裂口被设置在所述剥离材料中,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包括多个打印标签,所述多个打印标签与所述多个裂口中的相应裂口对应,所述多个打印标签中的每一个打印标签被固定到所述剥离材料,
其中所述剥离材料在与所述多个裂口中的每一个裂口的所述第三边平行的第一方向上伸长,并且
其中多组裂口和打印标签在所述剥离材料上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置,所述多组裂口和打印标签中的每一组包括所述多个裂口中的一个裂口和所述多个打印标签中的对应一个打印标签。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多组裂口和打印标签被彼此相邻地布置,在所述多组裂口和打印标签之间没有间隙。
13.一种介质,所述介质将被安装在打印机中,并且将通过所述打印机打印所述介质,所述介质包括:
剥离材料层,所述剥离材料层具有矩形形状,所述矩形形状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上的第一短边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第二短边;
彼此平行的至少两个裂口,所述至少两个裂口中的每一个裂口从所述剥离材料层的所述第一短边到所述第二短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和
打印标签层,所述打印标签层被固定到所述剥离材料层,以横跨所述至少两个裂口,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裂口包括第一裂口和第二裂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层具有在一侧上的一个边缘和在另一侧上的另一个边缘,所述一个边缘在离所述第一裂口比所述第二裂口近的一侧上,所述另一个边缘在离所述第二裂口比所述第一裂口近的一侧上,
其中在所述第一裂口与所述打印标签层的所述一个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在所述第二裂口与所述打印标签层的所述另一个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一裂口与所述第二裂口之间的最短距离等于或大于在所述第一裂口与所述打印标签层的所述一个边缘之间的所述最短距离,且等于或小于在所述第一裂口与所述打印标签层的所述一个边缘之间的所述最短距离的三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层包括打印层,所述打印层具有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矩形形状,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彼此对置,所述打印层被布置为使得所述打印层的至少一部分与由所述第一裂口和所述第二裂口包围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层的所述一个边缘在离所述打印层的所述第一边缘比所述打印层的所述第二边缘近的一侧上,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层的所述另一个边缘在离所述打印层的所述第二边缘比所述打印层的所述第一边缘近的一侧上,
其中在所述打印层的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打印标签层的所述一个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在所述打印层的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打印标签层的所述另一个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并且
其中在所述打印层的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打印层的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等于或大于在所述打印层的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打印标签层的所述一个边缘之间的所述最短距离,且等于或小于在所述打印层的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打印标签层的所述一个边缘之间的所述最短距离的三倍。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层包括打印层,所述打印层的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与由所述第一裂口和所述第二裂口包围的区域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打印标签层包括打印层,所述打印层的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由所述第一裂口和所述第二裂口包围的区域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方向正交于所述第一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裂口是两个裂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介质,
其中所述介质具有卷形,并且所述介质被容纳在盒中,所述盒将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打印机中。
20.一种绕线缆包裹标签的方法,所述标签具有前表面和背表面,在所述前表面上形成打印图像,所述背表面包括粘合剂层,剥离材料被固定在所述粘合剂层上,使得所述粘合剂层露出,所述剥离材料具有包括彼此对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的方形形状,所述粘合剂层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剥离材料的所述第一边侧上,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剥离材料的所述第二边侧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露出,所述方法包括:
用所述标签环绕所述线缆,使得所述剥离材料在内侧上;以及
在将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在环绕方向上对准的同时,将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粘合剂层的所述第二部分粘结在一起。
CN201980064009.XA 2018-09-28 2019-08-27 介质和包裹方法 Active CN112771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4809 2018-09-28
JP2018184809A JP2020052381A (ja) 2018-09-28 2018-09-28 媒体及び巻き付け方法
PCT/JP2019/033465 WO2020066421A1 (ja) 2018-09-28 2019-08-27 媒体及び巻き付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1596A true CN112771596A (zh) 2021-05-07
CN112771596B CN112771596B (zh) 2023-06-20

Family

ID=69950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64009.XA Active CN112771596B (zh) 2018-09-28 2019-08-27 介质和包裹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17329A1 (zh)
EP (1) EP3846152A4 (zh)
JP (1) JP2020052381A (zh)
CN (1) CN112771596B (zh)
WO (1) WO202006642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7491A1 (en) * 2008-11-25 2010-05-27 Electronic Imaging Materials, Inc. Laminate Labels
CN102099845A (zh) * 2008-05-09 2011-06-15 泛达公司 具有断开部分的自层叠转动电缆标识标签
EP2581897A1 (de) * 2011-10-14 2013-04-17 Andreas Gschwindt Kabelmarkierungsstreifen
CN107709023A (zh) * 2015-07-24 2018-02-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及打印装置
CN107851404A (zh) * 2015-07-24 2018-03-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及带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52582A (ja) * 1984-01-18 1985-08-10 Oji Paper Co Ltd 剥離シ−ト
JPS6252028A (ja) * 1985-08-26 1987-03-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自動ラベル巻付装置
US5658648A (en) * 1995-08-23 1997-08-19 Wisconsin Label Corporation Labels for electrical cord sets
JP2004045812A (ja) * 2002-07-12 2004-02-12 Brother Ind Ltd 印字媒体およびこれを収納したテープカセット
JP4359036B2 (ja) 2002-11-29 2009-11-04 株式会社サトー 部分粘着ラベル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4785050B2 (ja) * 2006-06-20 2011-10-05 小林クリエイト株式会社 ラベルシート
JP5187946B2 (ja) * 2008-03-12 2013-04-24 株式会社サトー知識財産研究所 ラベルおよびラベルの貼付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9845A (zh) * 2008-05-09 2011-06-15 泛达公司 具有断开部分的自层叠转动电缆标识标签
US20100127491A1 (en) * 2008-11-25 2010-05-27 Electronic Imaging Materials, Inc. Laminate Labels
EP2581897A1 (de) * 2011-10-14 2013-04-17 Andreas Gschwindt Kabelmarkierungsstreifen
CN107709023A (zh) * 2015-07-24 2018-02-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及打印装置
CN107851404A (zh) * 2015-07-24 2018-03-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及带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66421A1 (ja) 2020-04-02
JP2020052381A (ja) 2020-04-02
CN112771596B (zh) 2023-06-20
EP3846152A4 (en) 2022-09-28
US20210217329A1 (en) 2021-07-15
EP3846152A1 (en) 202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00029855A (ko) 자기부착라벨
JP2017026888A (ja) テープ及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CN112771596B (zh) 介质和包裹方法
CN113632158B (zh) 介质和缠绕剥离标签的方法
US20220013043A1 (en) Label to be wrapped around adherend and method of printing and attaching the same
JP6409469B2 (ja) セルフラミネート用印刷テープ、小巻ロール、及びセルフラミネート用テープカセット
EP3438955B1 (en) Medium
CN112997233B (zh) 介质
US20210095164A1 (en) Tape cassette including tape and cover film, and method of creating labels with the tape cassette
JP6970908B2 (ja) 長尺媒体及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780110B2 (ja) ラベル
JP2019059869A (ja) 媒体、ロール媒体、及び媒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06913A (ja) 貼付ラベル
WO2020065702A1 (ja) 長尺媒体及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CN115891448A (zh) 打印装置、存储介质及标签制作方法
JP2019174640A (ja) 媒体、ロール媒体及び媒体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075790A (ja) 首掛けラベル
JP2019179063A (ja) ラベル媒体及び印刷装置
JP2004133364A (ja) ライナーレスラベル
JP2016107539A (ja) 抽選用記録紙
JP2007331372A (ja) 印字用カセットと印字テー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