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1201A - 天线 - Google Patents

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1201A
CN112751201A CN202010931830.1A CN202010931830A CN112751201A CN 112751201 A CN112751201 A CN 112751201A CN 202010931830 A CN202010931830 A CN 202010931830A CN 112751201 A CN112751201 A CN 112751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ain body
present
body portion
exten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318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1201B (zh
Inventor
小坂圭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51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1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1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or elements,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operating wavelength
    • H01Q9/265Open ring dipoles; Circular di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85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10Resona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4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using equipment having another main function to serve additionally as an antenna, e.g. means for giving an antenna an aesthetic aspect
    • H01Q1/46Electric supply lines or communica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 H01Q5/314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 H01Q5/321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using frequency dependent circuits or components, e.g. trap circuits or capacitors within a radiating element or between connected radi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Control Of Motors That Do Not Use Commutator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包括开口环谐振器。该天线具有主体部、反馈部和至少一辐射元件。主体部形成开口环。反馈部设置在主体部上。辐射元件从主体部延伸。本发明具有能够在多个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的结构。

Description

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
背景技术
JPB6020451(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小型宽带天线900。如图20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的天线900具有一使用开口环920的开口环谐振器910,开口环920是具有开口部922的环形导体。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公开的天线900具有主体部930和反馈部940。主体部930形成开口环920。反馈部940设置在主体部930上。
专利文献1公开的天线900以开口环谐振器910的谐振频率工作。换句话说,专利文献1公开的天线900可以以一工作频率产生谐振,但是不能在多频段上产生此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其具有能够在多个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开口环谐振器的天线。该天线具有主体部、反馈部和至少一辐射元件。主体部形成开口环。反馈部设置在主体部上。辐射元件从主体部延伸。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天线具有至少一辐射元件,辐射元件从形成开口环的主体部延伸。因此,本发明天线可以在开口环谐振器和辐射元件两者的工作频率上产生谐振。换句话说,本发明天线具有可以在多个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天线装置的立体图。在图中,天线安装在电路板上。
图2是图1示出的天线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示出的天线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1示出的天线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图1示出的天线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图1示出的天线装置的另一侧视图。
图7是包括在图1示出的天线装置中的天线上部的立体图。
图8是图7示出的天线下部的立体图。
图9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俯视图。
图10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仰视图。
图11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主视图。
图12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后视图。
图13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侧视图。
图14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另一侧视图。
图15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变形结构俯视图。在图中,变形结构示意性示出。
图16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另一变形结构俯视图。在图中,变形结构示意性示出。
图17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又一变形结构俯视图。在图中,变形结构示意性示出。
图18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再一变形结构俯视图。在图中,变形结构示意性示出。
图19是图7示出的天线的再一变形结构俯视图。在图中,变形结构示意性示出。
图20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天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装置10包括电路板600和天线100。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路板600形成有反馈线610和接地平面620。具体地,反馈线610与天线100电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天线100由在使用时安装在电路板600上的金属体110形成。换句话说,天线100是在使用时安装在电路板600上的分立构件。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天线100可以由包括在多层布线基板中的多个导电层和通孔形成。可替代地,本发明的天线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形成,例如在树脂体上镀金属膜或在树脂体上粘贴金属体。天线100具有开口环谐振器200。天线100具有多个工作频率。天线100具有由金属板制成的开口环谐振器结构。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天线100是一种谐振天线。
如图7所示,天线100具有主体部220、反馈部260、辐射元件300、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主体部220形成开口环21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天线100具有形成开口环210的主体部220、反馈部260和一个或多个辐射元件300,那么可以对天线100进行改动。
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主体部220构成天线100的电感。主体部220具有带有开口部212的环形形状。这里使用的“环形形状”不仅包括在本实施例中的大致矩形环状、圆环形状,还包括椭圆形状和多边环形形状。
如图7所示,主体部220具有第一部分230、第二部分240、第三部分250、第四部分270、第五部分280、第一端部222、第二端部226、两个接地部292、296和固定部294。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部分230具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板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是Z方向。具体地,向上是正Z方向,而向下是负Z方向。第一部分230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一部分230在左右方向上限定了主体部220的右端。在本实施例中,左右方向是Y方向。具体地,向右是负Y方向,而向左是正Y方向。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部分240具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板形状。第二部分240从第一部分230的后端沿前后方向向后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是X方向。具体地,向前是正X方向,而向后是负X方向。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部分250具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板形状。第三部分250从第二部分240的后端沿左右方向向左延伸。第三部分250在前后方向上限定了主体部220的后端。第三部分250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230的后方。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四部分270具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板形状。第四部分270从第三部分250的前端沿前后方向向前延伸。第四部分270在左右方向上限定了主体部220的左端。第四部分27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240的左侧。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五部分280具有上部282、中部284和下部286。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上部282具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板形状。上部282从第四部分270的前端沿左右方向向右延伸。如图9所示,上部28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230的前方。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中部284具有垂直于前后方向的平板形状。中部284从上部282的下端沿上下方向向下延伸。中部28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的前方。中部284在前后方向上限定了主体部220的前端。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下部286具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板形状。下部286从中部284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向后延伸,然后沿左右方向向右延伸。如图10所示,当从下面观察金属体110时,下部286具有大致L形的形状。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端部222设置在主体部220的第一部分230上。第一端部22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的右侧。第一端部22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的后方。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端部226设置在主体部220的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上。第二端部226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主体部220的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的右端。第二端部22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的后方。第二端部226在前后方向上位于与第一端部22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如图11所示,第二端部226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端部222的下方。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端部222和第二端部226形成开口环210的开口部212。换言之,主体部220具有形成开口环210的开口部212的第一端部222和第二端部226。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开口部212是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延伸的空间。开口部21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端部222与第二端部226之间。开口部212在上下方向上被夹在第一端部222与第二端部226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开口部212位于第一端部222的下方且位于第二端部226的上方。如图7所示,开口部21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相对部432与第二相对部436之间。开口部212在上下方向上被夹在第一相对部432与第二相对部436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开口部212位于第一相对部432的下方且第二相对部436的上方。开口部21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240与第四部分270之间。开口部21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240与第五部分280之间。从图8可以理解,开口部21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240与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之间。开口部21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230、第二部分240、第三部分250和第四部分270中的任一个的下方。开口部21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五部分280的上部282的下方。开口部21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的上方。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地部292设置在主体部220的第一部分230上,且本实施例的接地部296设置在主体部220的第四部分270上。详细地,接地部292、296均具有矩形板状形状。相应地,接地部292、926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位于主体部220的相对端。接地部292设置在第一部分230的侧边缘的前端。接地部296设置在第四部分270的侧边缘的前端附近。接地部292从第一部分230向下延伸。接地部296从第四部分270向下延伸。如图4所示,当天线100安装在电路板600上时,接地部292、296与形成在电路板600上的接地平面620电连接。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部294设置在主体部220的第三部分250上。详细地,固定部294在左右方向上从第三部分250的后边缘的中间向下延伸。如图4所示,当天线100安装在电路板600上时,固定部294固定在电路板600上并支撑主体部220。固定部294可以与接地平面620电连接,但也可不与接地平面620连接。尽管本实施例的固定部294的数量为一个,但是主体部220可以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固定部294。
如图2所示,当将天线100安装在电路板600上时,本实施例的反馈部260与电路板600的反馈线610电连接。在这里,反馈部260与反馈线610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不受特殊限制。例如,反馈部260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直接连接反馈线610。可替代地,反馈部260可以位于靠近反馈线610的一部分附近设置,在其间留有间隔来以电容或电磁形式连接。无论如何,反馈部260与反馈线610应彼此电连接,以便从反馈线610向反馈部260供应电力。如图8所示,反馈部260设置在主体部220上。更具体地,反馈部260从主体部220的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向下延伸。如图2所示,反馈部260设置有固定部262,固定部262设置为固定在电路板600的反馈线610上。本实施例的固定部262是反馈部260的下端。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辐射元件300从主体部220延伸。辐射元件300与天线10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辐射元件300可以与天线100的其他部分不同且分离。辐射元件300形成所谓的倒L形天线。辐射元件300的电长度是通过参考天线100的其中一工作频率的波长的四分之一来定义的。换言之,辐射元件300与天线100的任一工作频率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对应。
如图8所示,辐射元件300具有延伸部310和结合部330。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延伸部310具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板形状。如图9所示,延伸部310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延伸部310远离主体部220定位并沿着主体部220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延伸部310沿着主体部220部分地延伸而延伸部310远离主体部220定位,那么可以对延伸部310进行改动。延伸部310和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共同平面上。延伸部310和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的一部分彼此平行布置,彼此之间留有间隔。因此,辐射元件300与开口环谐振器200产生谐振且增强了天线100的功能。
如图3所示,延伸部310设置有固定部312,固定部312设置为固定在电路板600上。
如图4所示,当天线100安装在电路板600上时,本实施例的固定部312固定在电路板600上。但是,固定部312不与包括在电路板600上的导电部分连接。换言之,固定部312机械地支撑辐射元件300。固定部312在上下方向上向下延伸。固定部312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延伸部310的右端。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固定部312的设置可以相应地改动。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结合部330在垂直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结合部330将延伸部310与主体部220彼此结合。更具体地,结合部330将延伸部310和主体部220的第五部分280彼此结合。延伸部310延伸的方向与结合部330延伸的方向相交。更具体地,延伸部310延伸的方向垂直于结合部330延伸的方向。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相对部432从第一端部222延伸。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第一相对部432设置在第一端部222上或从第一端部222延伸,则可以改动第一相对部432。第一相对部432部分地形成开路短截线410。第一相对部432的电长度定义了开路短截线410的电长度或预定电长度。第一相对部432具有弯曲部433和延伸部434。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弯曲部433在左右方向上从第一端部222向左延伸。当沿着上下方向观察时,弯曲部433具有弯曲形状。弯曲部43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230与第三部分250之间。更具体地,在前后方向上,弯曲部433位于第一部分230的后方并位于第三部分250的前方。弯曲部43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五部分280与第三部分250之间。弯曲部43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五部分280的后方。弯曲部433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240与第四部分270之间。更具体地,在左右方向上,弯曲部433位于第二部分240的左侧且位于第四部分270的右侧。弯曲部43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的后方。如图7所示,弯曲部43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的上方。弯曲部43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反馈部260的上方。弯曲部43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上方。弯曲部433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的结合部330的右侧。如图10所示,弯曲部433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反馈部260的右侧。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延伸部434在左右方向上从弯曲部433向左延伸。延伸部43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230与第三部分250之间。更具体地,在前后方向上,延伸部434位于第一部分230的后方且位于第三部分250的前方。延伸部43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五部分280与第三部分250之间。延伸部43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五部分280的后方。延伸部434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240与第四部分270之间。更具体地说,在左右方向上,延伸部434位于第二部分240的左侧以及第四部分270的右侧。延伸部43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的后方。
如图9所示,主体部220设置成部分地平行于第一相对部432。更具体地说,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的一部分、第四部分270和主体部220的第三部分250均设置为部分地平行于第一相对部432的延伸部434的一部分。因此,主体部220部分地形成开路短截线410。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延伸部434具有延伸主体部438和固定部437。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延伸主体部438从弯曲部433向左延伸,并弯曲成向后延伸,且进一步弯曲成向右延伸。如图7所示,延伸主体部438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的上方。延伸主体部438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反馈部260的上方。延伸主体部438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的结合部330的右侧。延伸主体部438具有端部435。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端部435是自由端。具体地,端部435不与第二相对部436短路。端部43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230与第三部分250之间。更具体地,在前后方向上,端部435位于第一部分230的后方且位于第三部分250的前方。端部43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五部分280与第三部分250之间。端部43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五部分280的后方。端部435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240与第四部分270之间。更具体地说,在左右方向上,端部435位于第二部分240的左侧和第四部分270的右侧。如图7所示,端部435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反馈部260的上方。端部435在左右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的结合部330的右侧。如图10所示,端部43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反馈部260的后方。端部435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反馈部260的左侧。端部43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的后方。
从图7和图9来理解,第一部分230、第二部分240、第三部分250,第四部分270、第五部分280的上部282、第一相对部432的弯曲部433和第一相对部432的延伸主体部438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公共平面上。
如图4所示,当天线100安装在电路板600上时,本实施例的固定部437被固定在电路板600上。固定部437防止了第一相对部432的变形。固定部437不与包括在具有接地平面620的电路板600中的导电部分连接。如图8所示,固定部437从延伸主体部438向后延伸,然后向下延伸。如图9所示,固定部437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辐射元件300与第三部分250之间。固定部437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230与第三部分250之间。固定部437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240与第四部分270之间。固定部437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弯曲部433与端部435之间。固定部437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230与端部435之间。如图10所示,固定部437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反馈部260与第四部分270之间。固定部437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反馈部260与端部435之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固定部437的设置可以相应地改动。
如图11和图12所示,接地部292、296的下端、固定部294的下端、反馈部260的固定部262和延伸部434的固定部437的下端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彼此相同的位置上。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相对部436具有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板形状。第二相对部436从第二端部226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第二相对部436设置在第二端部226上或从第二端部226延伸,则第二相对部436可以被改动。如图11所示,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彼此间隔分开并彼此相对。更具体地,在上下方向上,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彼此间隔分开且彼此相对。第二相对部436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第一相对部432的下方。如图9和图10所示,当沿上下方向观察天线100时,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彼此部分重叠。更具体地,当沿上下方向观察天线100时,第二相对部436与第一相对部432的弯曲部433部分重叠。第二相对部436部分地形成开路短截线410。
如图12所示,第五部分280的下部286和第二相对部436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公共平面上。
本实施例的第一相对部432、第二相对部436、主体部220和辐射元件300由单个金属板形成并彼此一体成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天线100可以由多个导电构件形成。
如图8所示,第二相对部436不设置有固定部。然而,第二相对部436可以与第一相对部432一样设置有多个固定部中的一个。设置在第二相对部436上的固定部不应与包括在电路板600中的导电部分连接。
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构成电容400。由于主体部220如上所述构成天线100的电感,因此第一相对部432、第二相对部436和主体部220形成LC谐振电路。LC谐振电路的工作频率与辐射元件300的工作频率不同。
参照图7和图8,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形成开路短截线410。更具体地,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部分地形成开路短截线410。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不仅在沿上下方向观察时彼此相同的部分上,还可在它们的其他部分上形成开路短截线410。换句话说,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通过将它们彼此靠近布置来形成短截线。如上所述,主体部220部分地形成开路短截线410。因此,在本实施例的天线100中,不仅通过使用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还可通过使用主体部220的一部分来形成开路短截线410。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天线100可以具有短截线,短截线通过使第一相对部432的端部435和第二相对部436的端部435彼此短路而形成。换句话说,第一相对部432和第二相对部436可以形成开路短截线410或短路短截线。在开路短截线的情况下,开路短截线410的电长度或预定电长度必须等于或长于其中一个工作频率相对应的波长的一半,其中该波长的一半为0.5λ。另一方面,在短路短截线的情况下,短路短截线的电长度或预定电长度必须等于或长于其中一个工作频率相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三,其中该波长的四分之三为0.75λ。如上所述,由于开路短截线410和短路短截线中的任一个具有预定电长度,因此天线100可以具有多个工作频率。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天线100具有从形成开口环210的主体部220延伸的单个辐射元件300。因此,天线100可以在开口环谐振器200和辐射元件300两者的工作频率上产生谐振。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天线100具有可以在多个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的结构。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天线100具有能够在三个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的结构,即,由第一相对部432、第二相对部436和主体部220形成的LC谐振电路的工作频率,与开路短截线410的电长度或预设电长度相对应的工作频率,以及辐射元件300的工作频率。
基于上面描述的本发明的本实施例,对本实施例可以做如下改动。
(第一改动)
如图15所示,第一变形结构的天线100A由金属体110A形成,该金属体110A在使用时安装在电路板(未示出)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天线100A可以由印刷在电路板上的线路形成。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A具有开口环谐振器200A。天线100A具有多个工作频率。天线100A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的结构。换句话说,天线100A是谐振天线。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A具有主体部220A、反馈部260A、辐射元件300A、第一相对部432A和第二相对部436A。主体部220A形成开口环210A。
参照图15,本变形结构的主体部220A构成天线100A的电感。如图15所示,主体部220A具有带开口部212A的环形形状。更具体地,主体部220A具有四个侧面,大致呈矩形的环形形状。这里使用的词语“环形”不仅包括作为本变形结构的大致矩形的环形和圆环形,还包括椭圆形的环形和多边形的环形。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主体部220A具有第一部分230A、第二部分240A、第三部分250A、第四部分270A、第五部分280A、第一端部222A和第二端部226A。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第一部分230A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一部分230A在前后方向上限定了主体部220A的前端。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第二部分240A从第一部分230A的后端沿前后方向向后延伸。第二部分240A在左右方向上限定了主体部220A的右端。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第三部分250A从第二部分240A的后端沿左右方向向左延伸。第三部分250A在前后方向上限定了主体部220A的后端。第三部分250A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230A的后方。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第四部分270A从第三部分250A的前端沿前后方向向前延伸。第四部分270A在左右方向上限定了主体部220A的左端。第四部分270A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二部分240A的左侧。
参照图15,第二部分240A、第三部分250A和第四部分270A中的任一部分用作接地连接点,来与电路板的接地平面(未示出)电连接。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第五部分280A从第四部分270A的前端沿左右方向向右延伸。第五部分280A限定了主体部220A的前端。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第一端部222A设置在主体部220A的第一部分230A上。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第二端部226A设置在主体部220A的第五部分280A上。
如图15所示,第一端部222A和第二端部226A形成开口环210A的开口部212A。换句话说,主体部220A具有形成开口环210A的开口部212A的第一端部222A和第二端部226A。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开口部212A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空间。开口部212A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端部222A与第二端部226A之间。开口部212A在左右方向上被夹在第一端部222A与第二端部226A之间。开口部212A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第一相对部432A与第二相对部436A之间。开口部212A在左右方向上被夹在第一相对部432A与第二相对部436A之间。
如图15所示,反馈部260A设置在主体部220A的第五部分280A上。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A从主体部220A延伸。详细地,与前述实施例的辐射元件300不同,辐射元件300A从主体部220A的第五部分280A向前延伸。辐射元件300A和主体部220A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公共平面上。辐射元件300A与天线100A的任一工作频率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对应。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第一相对部432A设置在第一端部222A上。第一相对部432A在前后方向上从第一端部222A向后延伸。
如图15所示,本变形结构的第二相对部436A设置在第二端部226A上。第二相对部436A在前后方向上从第二端部226A向后延伸。第一相对部432A和第二相对部436A彼此间隔分开且彼此相对。更具体地,在左右方向上,第一相对部432A和第二相对部436A彼此间隔分开且彼此相对。
与前述实施例的开口环210不同,本变形结构的开口环210A被配置为使得主体部220A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中延伸。具体地,作为主体部220A组成部分的第一部分230A、第二部分240A、第三部分250A、第四部分270A、第五部分280A、开口部212A、第一端部222A和第二端部226A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公共平面上。主体部220A、第一相对部432A和第二相对部436A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公共平面上。
参照图15,本变形结构的第一相对部432A和第二相对部436A构成电容400A。如上所述,由于主体部220A构成天线100A的电感,因此第一相对部432A、第二相对部436A和主体部220A形成LC谐振电路。LC谐振电路的工作频率与辐射元件300A的工作频率不同。
如上所述,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A具有从形成开口环210A的主体部220A延伸的单个辐射元件300A。因此,本实施例的天线100A可以在开口环谐振器200A和辐射元件300A两者的工作频率上产生谐振。换句话说,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A具有可以在多个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的结构。
(第二改动)
如图16所示,第二变形结构的天线100B由金属体110B形成,金属体110B在使用时安装在电路板(未示出)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天线100B可以由印刷在电路板上的线路形成。
如图16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B具有开口环谐振器200B。天线100B具有多个工作频率。天线100B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的结构。换句话说,天线100B是谐振天线。
如图16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B具有主体部220B、反馈部260B、辐射元件300B、第一相对部432B和第二相对部436B。主体部220B形成开口环210B。主体部220B构成天线100B的电感。主体部220B具有第一部分230B、第二部分240B、第三部分250B、第四部分270B、第五部分280B、第一端部222B和第二端部226B。第二部分240B、第三部分250B和第四部分270B中的任一部分用作接地连接点,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平面(未示出)电连接。第一端部222B和第二端部226B形成开口环210B的开口部212B。除辐射元件300B以外,天线100B的各部件具有与第一变形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B从主体部220B延伸。具体地,与第一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A不同,辐射元件300B从设置有反馈部260B的第五部分280B向前延伸,然后弯曲来向右延伸。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辐射元件300B可以被改动如下:辐射元件300B从设置有反馈部260B的第五部分280B向前延伸,然后弯曲来向左延伸。然而,与具有改进的辐射元件300B的天线100B相比,具有原始的辐射元件300B的天线100B总体上可以具有减小的尺寸。从而,原始的辐射元件300B是优选的。辐射元件300B和主体部220B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公共平面上。辐射元件300B与天线100B的任一工作频率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对应。
参照图16,本变形结构的第一相对部432B和第二相对部436B构成电容400B。如上所述,由于主体部220B构成天线100B的电感,所以第一相对部432B、第二相对部436B和主体部220B形成LC谐振电路。LC谐振电路的工作频率与辐射元件300B的工作频率不同。
如上所述,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B具有从形成开口环210B的主体部220B延伸的单个辐射元件300B。因此,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B可以在开口环谐振器200B和辐射元件300B两者的工作频率上产生谐振。换句话说,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B具有可以在多个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的结构。
(第三改动)
如图17所示,第三变形结构的天线100C由金属体110C形成,该金属体110C在使用时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天线100C可以由印刷在电路板上的线路形成。
如图17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C具有开口环谐振器200C。天线100C具有多个工作频率。天线100C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的结构。换句话说,天线100C是谐振天线。
如图17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C具有主体部220C、反馈部260C、辐射元件300C、第一相对部432C和第二相对部436C。主体部220C形成开口环210C。主体部220C构成天线100C的电感。主体部220C具有第一部分230C、第二部分240C、第三部分250C、第四部分270C、第五部分280C、第一端部222C和第二端部226C。第二部分240C、第三部分250C和第四部分270C中的任一部分用作接地连接点,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平面(未示出)电连接。第一端部222C和第二端部226C形成开口环210C的开口部212C。除辐射元件300C以外,天线100C的各部件具有与第一变形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17所示,本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C从主体部220C延伸。详细地,与第一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A不同,辐射元件300C从没有设置反馈部260C的第一部分230C向前延伸,然后弯曲来向左延伸。从本变形结构与第二变形结构的比较中可以理解,在主体部220C上设置辐射元件300C的位置不依赖于反馈部260C的位置。辐射元件300C和主体部220C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公共平面上。辐射元件300C与天线100C的任一工作频率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对应。
参照图17,本变形结构的第一相对部432C和第二相对部436C构成电容400C。如上所述,由于主体部220C构成天线100C的电感,所以第一相对部432C、第二相对部436C和主体部220C形成LC谐振电路。LC谐振电路的工作频率与辐射元件300C的工作频率不同。
如上所述,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C具有从形成开口环210C的主体部220C延伸的单个辐射元件300C。因此,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C可以在开口环谐振器200C和辐射元件300C两者的工作频率上产生谐振。换句话说,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C具有可以在多个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的结构。
(第四改动)
如图18所示,第四变形结构的天线100D由在使用时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的金属体110D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天线100D可以由印刷在电路板上的线路形成。
如图18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D具有开口环谐振器200D。天线100D具有多个工作频率。天线100D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的结构。换句话说,天线100D是谐振天线。
如图18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D具有主体部220D、反馈部260D、辐射元件300D、第一相对部432D和第二相对部436D。主体部220D形成开口环210D。主体部220D构成天线100D的电感。主体部220D具有第一部分230D、第二部分240D、第三部分250D、第四部分270D、第五部分280D、第一端部222D和第二端部226D。第二部分240D、第三部分250D和第四部分270D中的任一部分用作接地连接点,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平面(未示出)电连接。第一端部222D和第二端部226D形成开口环210D的开口部212D。除了辐射元件300D以外,天线100D的各部件具有与第一变形结构相似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D从主体部220D延伸。具体地,与第一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A不同,本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D从主体部220D的第三部分250D向前延伸,然后弯曲以向右延伸。辐射元件300D和主体部220D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公共平面上。辐射元件300D与天线100D的任一工作频率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对应。
参照图18,本变形结构的第一相对部432D和第二相对部436D构成电容400D。如上所述,由于主体部220D构成天线100D的电感,因此第一相对部432D、第二相对部436D和主体部220D形成LC谐振电路。LC谐振电路的工作频率与辐射元件300D的工作频率不同。
如上所述,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D具有从形成开口环210D的主体部220D延伸的单个辐射元件300D。因此,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D可以在开口环谐振器200D和辐射元件300D两者的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换句话说,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D具有可以在多个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的结构。
(第五改动)
如图19所示,第五变形结构的天线100E由在使用时安装在电路板(未图示)上的金属体110E形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天线100E可以由印刷在电路板上的线路形成。
如图19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E具有开口环谐振器200E。天线100E具有多个工作频率。天线100E具有开口环谐振器的结构。换句话说,天线100E是谐振天线。
如图19所示,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E具有主体部220E、反馈部260E、三个辐射元件300E、301E和302E、第一相对部432E和第二相对部436E。主体部220E形成开口环210E。主体部220E构成天线100E的电感。主体部220E具有第一部分230E、第二部分240E、第三部分250E、第四部分270E、第五部分280E、第一端部222E和第二端部226E。第二部分240E、第三部分250E和第四部分270E中的任一部分用作接地连接点,以与电路板的接地平面(未示出)电连接。第一端部222E和第二端部226E形成开口环210E的开口部212E。除了辐射元件300E、301E和302E之外,天线100E的各部件具有与第四变形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如图19所示,本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E、301E和302E均从主体部220E延伸。具体地,与第四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D不同,本变形结构的辐射元件300E从主体部220E的第三部分250E向前延伸,然后弯曲以向左延伸。辐射元件301E从主体部220E的第五部分280E的右端附近向前延伸,然后弯曲以向左延伸。辐射元件302E从主体部220E的第五部分280E的左端附近向前延伸,然后弯曲以向右延伸。辐射元件300E、301E和302E以及主体部220E位于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公共平面上。辐射元件300E、301E和302E均与天线100E的任一工作频率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对应。
参照图19,本变形结构的第一相对部432E和第二相对部436E构成电容400E。如上所述,由于主体部220E构成天线100E的电感,所以第一相对部432E、第二相对部436E和主体部220E形成LC谐振电路。LC谐振电路的工作频率不同于辐射元件300E、301E和302E中的任一工作频率。
如上所述,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E具有三个辐射元件300E、301E和302E,辐射元件300E、301E和302E均从形成开口环210E的主体部220E延伸。因此,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E可以在开口环谐振器200E以及辐射元件300E、301E和302E中的任一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换句话说,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E具有可以在多个工作频率下产生谐振的结构。特别地,本变形结构的天线100E的辐射元件300E、301E和302E的数量大于上述第一变形结构至第四变形结构的天线100A、100B、100C和100D的数量。相应地,天线100E的工作频率的数量可以随着辐射元件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天线,包括开口环谐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具有主体部、反馈部和至少一辐射元件;
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开口环;
所述反馈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以及
所述辐射元件从所述主体部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开口环具有开口部;
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形成所述开口部;
所述天线还具有第一相对部和第二相对部;
所述第一相对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或从所述第一端部延伸;
所述第二相对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上或从所述第二端部延伸;以及
所述第一相对部和所述第二相对部彼此间隔分开且彼此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对部和所述第二相对部构成电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相对部和所述第二相对部形成开路短截线或短路短截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具有多个工作频率;以及
所述辐射元件与任一所述工作频率的波长的四分之一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元件具有延伸部和结合部;
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主体部设置,并沿所述主体部部分地延伸;以及
所述结合部将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彼此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由金属体形成,所述金属体在使用时安装在电路板上;以及
所述反馈部和所述延伸部均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设置为固定在所述电路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伸部沿一方向延伸;
所述结合部沿一方向延伸;以及
所述延伸部的方向与所述结合部的方向相交。
CN202010931830.1A 2019-10-29 2020-09-07 天线 Active CN112751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6315A JP7475126B2 (ja) 2019-10-29 2019-10-29 アンテナ
JP2019-196315 2019-10-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1201A true CN112751201A (zh) 2021-05-04
CN112751201B CN112751201B (zh) 2024-07-26

Family

ID=72292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31830.1A Active CN112751201B (zh) 2019-10-29 2020-09-07 天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80997B2 (zh)
EP (1) EP3817139B1 (zh)
JP (1) JP7475126B2 (zh)
KR (1) KR20210052204A (zh)
CN (1) CN112751201B (zh)
TW (1) TWI77060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4031B2 (ja) * 2019-10-29 2023-1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JP1701515S (zh) * 2021-03-17 2021-12-06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01638A1 (en) * 2004-06-26 2006-01-05 E.M.W. Antenna Co., Ltd. Multi-band built-in antenna for independently adjusting resonant frequencie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resonant frequencies
JP2015185910A (ja) * 2014-03-20 2015-10-22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US20180062271A1 (en) * 2015-03-19 2018-03-01 Nec Corporation Antenn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9047183A (ja) * 2017-08-30 2019-03-22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451B2 (ja) 1980-07-31 1985-05-2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線材の水切り方法
JP2002330023A (ja) 2001-04-27 2002-11-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装置
KR100541080B1 (ko) 2002-12-16 2006-01-1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무선랜 안테나 및 이를 구비한 무선랜 카드
JP3790249B2 (ja) 2004-01-13 2006-06-28 株式会社東芝 ループアンテナ及びループアンテナを備えた無線通信機
CN100592572C (zh) 2005-06-10 2010-02-2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频天线
KR100808476B1 (ko) 2006-05-26 2008-03-03 (사)한국전자산업진흥회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내장 안테나
KR20110010416A (ko) 2009-07-24 2011-02-0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JP2014523163A (ja) 2011-06-23 2014-09-08 ザ リージェンツ オブ ザ ユニバーシティ オブ カリフォルニア 電気的に小型の垂直スプリットリング共振器アンテナ
JP6020451B2 (ja) * 2011-08-24 2016-11-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及び電子装置
JP5666642B2 (ja) * 2013-03-18 2015-02-12 学校法人智香寺学園 小型アンテナ
JP6240040B2 (ja) * 2013-08-27 2017-11-29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032515B2 (ja) * 2014-03-13 2016-11-30 ▲華▼▲為▼▲終▼端有限公司 アンテナ及び端末
JP6424886B2 (ja) * 2014-03-31 2018-11-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アレイ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077507B2 (ja) 2014-09-19 2017-02-08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10340609B2 (en) 2015-02-16 2019-07-02 Nec Corporation Multiband antenna, multiband antenna arra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WO2016159369A1 (ja) * 2015-04-02 2016-10-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606871B2 (ja) 2015-06-04 2019-1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および無線通信機
DE102015222131A1 (de) * 2015-11-10 2017-05-11 Dialog Semiconductor B.V. Miniaturantenne
JP6659519B2 (ja) * 2016-11-02 2020-03-04 株式会社東芝 アンテナ装置
CN112335124B (zh) * 2018-04-12 2024-03-1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开口环谐振器、基板、以及连接器
CN112236902A (zh) * 2018-06-04 2021-01-15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开口谐振环和基板
US11476580B2 (en) * 2018-09-12 2022-10-1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787415B2 (ja) 2019-01-07 2020-11-18 ヤマハ株式会社 平面アンテナ及びアンテナエレメント間の結合低減方法
JP7216577B2 (ja) * 2019-03-05 2023-02-0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JP7404031B2 (ja) * 2019-10-29 2023-1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01638A1 (en) * 2004-06-26 2006-01-05 E.M.W. Antenna Co., Ltd. Multi-band built-in antenna for independently adjusting resonant frequencies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resonant frequencies
JP2015185910A (ja) * 2014-03-20 2015-10-22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
US20180062271A1 (en) * 2015-03-19 2018-03-01 Nec Corporation Antenn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19047183A (ja) * 2017-08-30 2019-03-22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52204A (ko) 2021-05-10
CN112751201B (zh) 2024-07-26
EP3817139B1 (en) 2024-08-21
JP2021072470A (ja) 2021-05-06
JP7475126B2 (ja) 2024-04-26
TWI770602B (zh) 2022-07-11
EP3817139A1 (en) 2021-05-05
US11380997B2 (en) 2022-07-05
TW202118139A (zh) 2021-05-01
US20210126373A1 (en) 2021-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68258B1 (ja)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692725B2 (en) Patch antenna device
CN112751201B (zh) 天线
US6734665B2 (en) Inductive sensor having a sensor coil in the form of a structured conductive layer
EP3817138B1 (en) Antenna
JP6508441B1 (ja) Rficチップ付き物品
US20150236420A1 (en) Patch antenna device
US8519896B2 (en) Antenna having line-shaped electrode on board end surface
JP2018129595A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無線機器
JP6436100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無線装置
US9524602B2 (en) Compact antenna structure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P4047750A1 (en) Multi-resonant antenna
KR102008716B1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의 급전 구조체
JP2640872B2 (ja) 板状アンテナ
KR101491278B1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의 급전 구조체
JP5365334B2 (ja) 平面アンテナ、無線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システム
KR102663518B1 (ko) 멀티밴드 안테나
JP2005167833A (ja) 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JP2005167827A (ja) スロットアンテナ
JP2020036287A (ja) 指向性アンテナ
JPH07302995A (ja) 複数プリント板連結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