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89566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89566A
CN112689566A CN201980059993.0A CN201980059993A CN112689566A CN 112689566 A CN112689566 A CN 112689566A CN 201980059993 A CN201980059993 A CN 201980059993A CN 112689566 A CN112689566 A CN 112689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wall
groove
shoulder
tire
bl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599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689566B (zh
Inventor
坂本洋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89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9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689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89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1Shape of the shoulders between tread and sidewall, e.g. rounded, stepped or cantilever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02Protection against exterio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60C11/135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bottom
    • B60C2011/1361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with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groove bottom with protrusions extending from the groove botto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14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off-road 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Abstract

提供改善了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和耐切割性的充气轮胎。在包括隔着胎肩横槽(31)而相邻的一对胎肩块(21)和隔着位于一对胎肩块(21)之间的胎肩横槽(31)的延长线上的胎侧槽(33)而相邻的一对胎侧块(23)的块群(B)中,胎肩块(2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的轮廓线(L1)和胎侧块(23)的顶面的轮廓线(L3)在同一直线上延伸,胎侧块(23)的顶面的轮廓线(L3)中的从一对胎侧块(23)之间的胎侧槽(33)离开侧的轮廓线(L3)和形成于胎侧块(23)的细槽(42)的轮廓线(L4)由在胎肩块(21)侧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直线前进部(L3a、L4a)和以朝向一对胎侧块(23)之间的胎侧槽(33)收敛的方式延伸的倾斜部(L3b、L4b)构成。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作为未铺装路行驶用轮胎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改善了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和耐切割性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在意图在不平整地、泥泞地、雪道、沙地、岩石地等未铺装路上进行行驶的充气轮胎中,一般采用以边缘成分多的横槽、块为主体且槽面积大的胎面花纹。另外,在比位于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处的胎肩块更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区域设置胎侧块。在这样的轮胎中,通过由设置于胎面部、胎侧区域的槽、块构成的凹凸咬入路面上的泥、雪、沙、石、岩等(以下,将它们总称为“泥等”)而得到牵引性能,并且利用较大的槽面积防止泥等堵塞在槽内,从而提高了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当对这些专利文献1、2的轮胎进行对比时,专利文献1的轮胎可以说是槽面积比较小且也考虑了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的类型的轮胎。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轮胎可以说是槽面积大、各个块也大且特殊化于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的类型的轮胎。因此,前者与后者相比,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低,后者与前者相比,通常行驶时的性能倾向于降低。近年来,对于轮胎的要求性能的多样化推进,也要求了具有这两个类型的轮胎的中间水平的性能的未铺装路行驶用轮胎。因此,例如关于胎侧区域,要求了用于使槽、块的形状最佳化而有效地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的对策。另外,在未铺装路上行驶时,容易产生顶端切割(英文:tip cut)等故障,因此也要求一边良好地发挥上述的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一边提高耐切割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078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192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了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和耐切割性的充气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所述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一对胎侧部,所述一对胎侧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所述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的表面具有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主槽,在位于所述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区域设置有多条胎肩横槽和多个胎肩块,所述多条胎肩横槽从所述主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多个胎肩块由所述主槽和所述胎肩横槽划分并沿着轮胎周向排列,在与所述胎肩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胎侧区域设置有多条胎侧槽和多个胎侧块,所述多条胎侧槽在所述胎肩横槽各自的延长线上沿着轮胎径向延伸,所述多个胎侧块在所述胎肩块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由所述胎侧槽划分并从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隆起,在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及所述胎侧块的顶面分别设置有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细槽,所述细槽在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与所述胎侧块的顶面之间在同一直线上延伸,在包括隔着胎肩横槽而相邻的一对胎肩块和隔着位于所述一对胎肩块之间的胎肩横槽的延长线上的胎侧槽而相邻的一对胎侧块的块群中,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的沿着所述胎肩横槽的轮廓线和所述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所述胎侧槽的轮廓线在同一直线上延伸,并且,所述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所述胎侧槽的轮廓线中的从所述一对胎侧块之间的胎侧槽离开侧的轮廓线和形成于所述胎侧块的所述细槽的轮廓线分别由在所述胎肩块侧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直线前进部和与该直线前进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结并以朝向所述一对胎侧块之间的胎侧槽收敛的方式延伸的倾斜部构成,所述块群遍及整周地反复排列。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在将胎肩区域和胎侧区域作为块主体的花纹而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时,在各块中使作为边缘成分发挥功能的轮廓线的在块之间的位置关系最佳化,因此能够一边提高排土性一边提高耐切割性。即,胎肩横槽与胎侧槽在同一线上延伸,设置于胎肩块的细槽与设置于胎侧块的细槽在同一直线上延伸,因此从胎肩区域到胎侧区域而槽内的泥等被有效地排出。另外,胎侧块的轮廓线由直线前进部和倾斜部构成,胎侧块的形状成为越靠轮胎径向内侧则越朝向胎肩横槽收敛的越向顶端越细形状,因此能够避免应力集中而提高耐切割性。而且,由于该胎侧块的轮廓线和细槽的轮廓线具有由直线前进部和倾斜部构成的类似的弯折形状,因此能够一边维持排土性一边发挥优异的边缘效应。此外,在本发明中,如果成为对象的2条轮廓线的角度差为15°以内,且成为对象的2条轮廓线的相对的端部彼此的沿着轮胎周向的离开距离为7mm以下,则视为“在同一线上延伸”。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1个胎侧块所包括的直线前进部与胎侧块的顶面的胎侧槽侧的轮廓线在角度差10°以内的范围向相同方向延伸,并且,1个胎侧块所包括的倾斜部彼此在角度差10°以内的范围向相同方向延伸。通过这样使1个胎侧块所包括的轮廓线的直线前进部彼此、倾斜部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从而槽内的泥等被顺畅地排出,能够提高排土性。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胎肩横槽各自的槽底具有从各胎肩横槽的槽底隆起并沿着各胎肩横槽的延长方向延伸的胎肩凸部,在胎侧槽各自的槽底具有从各胎侧槽的槽底隆起并沿着各胎侧槽的延长方向延伸的胎侧凸部,胎肩凸部和胎侧凸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在同一线上延伸,胎肩凸部及胎侧凸部各自宽度为1.5mm以上且隆起高度为3mm以下,胎侧凸部在比通过将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所述胎侧槽的轮廓线中的从一对胎侧块之间的胎侧槽离开侧的轮廓线所包括的倾斜部的延长线连结而形成的锯齿状的边界线靠轮胎径向外侧处终止。通过这样在槽底设置胎肩凸部及胎侧凸部,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延伸,从而能够提高防止咬石性(日文:石噛み防止性),并且能够提高排土性。此外,凸部在同一线上延伸是指,成为对象的各凸部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彼此满足上述的角度差及离开距离的关系。
此时,优选的是,设置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侧槽的胎侧凸部的长度不同。由此,由胎侧区域的块、槽形成的凹凸形状变得复杂,因此有利于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块群所包括的1对胎侧块的顶面分别具有隆起高度不同的2种或3种区域,在各胎侧块中隆起高度不同的各区域分别存在2处以上。通过这样使胎侧块的顶面的凹凸复杂化,从而能够增加边缘成分,有利于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
此时,优选的是,隆起高度不同的2种或3种区域中的、隆起高度最大的区域存在于与细槽相接的位置。由此,与胎侧块的顶面的凹凸、基于设置于胎侧块的细槽的凹部的平衡变得良好,有利于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
在本发明中,“接地端”是指在将轮胎轮辋组装于正规轮辋(日文:正規リム)并填充了正规内压(日文:正規内圧)的状态下在平面上垂直放置并施加了正规载荷(日文:正規荷重)时形成的接地区域的轮胎轴向的两端部。“正规轮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标准的标准体系中、该标准按每个轮胎而定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是标准轮辋(日文:標準リム),如果是TRA,则是“Design Rim(设计轮辋)”,或者如果是ETRTO,则是“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正规内压”是指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标准的标准体系中、各标准按每个轮胎而定的空气压,如果是JATMA,则是最高空气压(日文:最高空気圧),如果是TRA,则是表“TIRE R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是“INFLATION PRESSURE(充气压力)”,但在轮胎为乘用车用的情况下设为180kPa。“正规载荷”是在包括轮胎所基于的标准的标准体系中、各标准按每个轮胎而定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是最大负荷能力(日文:最大負荷能力),如果是TRA,则是表“TIRE R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荷极限)”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是“LOAD CAPACITY(负荷能力)”,但在轮胎为乘用车的情况下设为相当于所述载荷的88%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子午线剖视图。
图2是示出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表面的主视图。
图3是将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放大而示出的说明图。
图4是将图3的块群提取而示出的说明图。
图5是图4的X-X向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1、配置于该胎面部1的两侧的一对胎侧部2、以及配置于胎侧部2的轮胎径向内侧的一对胎圈部3。在图1中,附图标记CL表示轮胎赤道,附图标记E表示接地端。此外,图1是子午线剖视图因此没有描绘,但胎面部1、胎侧部2、胎圈部3分别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由此构成充气轮胎的环形状的基本构造。以下,使用了图1的说明基本上基于图示的子午线截面形状,但各轮胎构成构件均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
在左右一对胎圈部3之间架设有胎体层4。该胎体层4包括沿轮胎径向延伸的多条加强帘线,绕配置于各胎圈部3的胎圈芯5从车辆内侧向外侧折回。另外,在胎圈芯5的外周上配置有胎圈填胶6,该胎圈填胶6由胎体层4的主体部和折回部包入。另一方面,在胎面部1处的胎体层4的外周侧埋设有多层(在图1中为2层)带束层7。各带束层7包括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加强帘线,并且在层间以加强帘线互相交叉的方式配置。在这些带束层7中,加强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倾斜角度例如设定在10°~40°的范围。而且,在带束层7的外周侧设置有带束加强层8。带束加强层8包括在轮胎周向上取向的有机纤维帘线。在带束加强层8中,有机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例如设定为0°~5°。
本发明适用于这样的一般的截面构造的充气轮胎,但其基本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构造。
本发明是关于后述的胎肩区域和胎侧区域的发明,因此胎面部1的详细形状只要是以适合于未铺装路的块为主体的胎面花纹即可,并不限定于图2的例子。
在图2所示的充气轮胎的胎面部1的表面形成有在轮胎赤道CL的两侧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主槽10。这些主槽10的最大宽度例如为9mm~20mm、槽深为10mm~18mm。这些主槽10,如后所述,具有在预定的方向上直线前进的部分经由弯折点连结而得到的锯齿形状。
由这些主槽10划分出的3列陆部由各种各样的槽进一步划分为块20,胎面花纹整体成为以块20为基调的块花纹。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多个块20中,在一对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划分出胎肩块21,在一对主槽之间划分出中央块22。胎肩块21由从主槽10超过接地端E而延伸的胎肩横槽31划分,在轮胎周向上排列有多个胎肩块21。中央块22由将一对主槽10彼此连结并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央横槽32a和将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中央横槽32a彼此连结的辅助槽32b划分,配置于辅助槽32b的两侧的2列中央块22在轮胎周向上反复排列。在这些中央块22的踏面能够任意地设置刀槽花纹41、细槽42。
此外,将由主槽10划分出的陆部进一步分割为块20的横槽中的、胎肩横槽31,槽宽例如为9mm~20mm、槽深例如为12mm~17mm为好,中央横槽32a,槽宽例如为7mm~13mm、槽深例如为11mm~14mm为好。特别是,胎肩横槽31具有与主槽10相同的槽深为好。另外,辅助槽32b,槽宽例如为7mm~10mm、槽深例如为9mm~12mm为好。而且,任意形成的刀槽花纹41是指槽宽例如为0.5mm~2.0mm、槽深例如为2mm~15mm的微细的槽,任意形成的细槽42是指槽宽及槽深相对于主槽10、横槽充分小的槽,槽宽例如为0.5mm~4.0mm,槽深例如为2mm~15mm。
在与设置有胎肩块21的胎肩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胎侧区域,如图3、4所示,设置有从胎侧部2的外表面隆起的胎侧陆部,该胎侧陆部由胎侧槽33进一步划分为多个胎侧块23。此时,胎侧槽33位于胎肩横槽31的延长线上,实质上连续地延伸。由此,在各胎肩块2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延长位置配置有胎侧块23。此外,在如图2那样从胎面部1的踏面侧观察的情况下,胎侧块23、胎侧槽33位于胎肩块21、胎肩横槽3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但在如图3、4那样从胎侧部2侧观察的情况下,胎侧块23、胎侧槽33位于胎肩块21、胎肩横槽31的轮胎径向内侧。此外,槽位于延长线上意味着,将成为对象的槽分别延长而得到的假想的槽彼此的至少一部分在槽宽方向上重叠。
在胎肩块2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和胎侧块23的顶面分别必须设置有细槽42。并且,这些细槽42在同一线上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在图示的例子中,在胎肩块2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侧面与胎侧块23的顶面的分界位置,存在比这些侧面及顶面更隆起且遍及轮胎整周地延伸的突条24,因此这些细槽42在胎肩块21与胎侧块23之间被截断,但这些细槽跨突条24而实质上连续地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
本发明将包括隔着胎肩横槽31而相邻的一对胎肩块21和隔着位于一对胎肩块21之间的胎肩横槽31的延长线上的胎侧槽33而相邻的一对胎侧块23的块群B(参照图4)作为一个单位,如后述那样特定该块群B的构造,使具有特定的构造的块群B遍及轮胎整周地沿着轮胎周向反复排列。
在块群B的各自中,胎肩块2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的沿着胎肩横槽31的轮廓线L1和胎侧块23的顶面的沿着胎侧槽33的轮廓线L3在同一直线上延伸。另外,胎侧块23的顶面的沿着胎侧槽33的轮廓线L3中的从一对胎侧块23之间的胎侧槽33离开侧的轮廓线L3由直线前进部L3a和倾斜部L3b构成,直线前进部L3a在胎肩块21侧沿着轮胎径向延伸,倾斜部L3b与直线前进部L3a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结并以朝向一对胎侧块23之间的胎侧槽33收敛的方式延伸。而且,形成于胎侧块23的细槽42的轮廓线L4由直线前进部L4a和倾斜部L4b构成,直线前进部L4a在胎肩块21侧沿着轮胎径向延伸,倾斜部L4b与直线前进部L4a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结并以朝向一对胎侧块23之间的胎侧槽33收敛的方式延伸。
这样,由于胎肩区域及胎侧区域的块、槽(特别是其边缘)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能够一边提高排土性一边提高耐切割性。即,从胎肩区域遍及胎侧区域地延伸的槽成分(胎肩横槽31和胎侧槽33、设置于胎肩块21的细槽42和设置于胎侧块23的细槽42)在同一直线上延伸,因此从胎肩区域到胎侧区域而槽内的泥等被有效地排出。另外,胎侧块23的轮廓线L3由直线前进部L3a和倾斜部L3b构成,胎侧块23的形状成为越靠轮胎径向内侧则越朝向胎侧槽33收敛的越向顶端越细形状,因此能够避免应力集中而提高耐切割性。而且,由于该胎侧块23的轮廓线L3和细槽42的轮廓线L4具有由直线前进部L3a、L4a和倾斜部L3b、L4b构成的类似的弯折形状,因此能够一边维持排土性一边发挥优异的边缘效应。
此时,优选的是,1个胎侧块23所包括的直线前进部L3a、L4a与胎侧块23的顶面的胎侧槽33侧的轮廓线L3在角度差10°以内的范围向相同方向延伸。另外,优选的是,1个胎侧块23所包括的倾斜部L3b、L4b彼此在角度差10°以内的范围向相同方向延伸。通过这样使1个胎侧块所包括的轮廓线的直线前进部彼此、倾斜部彼此大致平行地延伸,从而槽内的泥等被顺畅地排出,能够提高排土性。在任一情况下,当角度差超过10°时实质上不平行,因此无法充分得到顺畅地排出槽内的泥等的效果。
如图3所示,优选的是,在胎肩横槽31各自的槽底设置从各胎肩横槽31的槽底隆起并沿着各胎肩横槽31的延长方向延伸的胎肩凸部51。同样地,优选的是,在胎侧槽33各自的槽底设置从各胎侧槽33的槽底隆起并沿着各胎侧槽33的延长方向延伸的胎侧凸部53。并且,在设置这些凸部的情况下,胎肩凸部51及胎侧凸部53以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在同一线上延伸的方式配置为好。胎肩凸部51及胎侧凸部53各自宽度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1.7mm~3.0mm为好,隆起高度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1.0mm~2.5mm为好。通过这样在各槽底设置胎肩凸部51及胎侧凸部53,并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延伸,从而能够提高该槽的防止咬石性,并且能够提高排土性。在胎肩凸部51及胎侧凸部53不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情况下,错位配置的胎肩凸部51及胎侧凸部53彼此有可能阻碍槽内的泥等的流动,因此难以充分得到提高排土性的效果。在胎肩凸部51及胎侧凸部53的宽度小于1.5mm时,胎肩凸部51及胎侧凸部53过小,因此无法充分得到防止咬石的效果。在胎肩凸部51及胎侧凸部53的隆起高度超过3mm时,无法充分地维持槽容积,有可能对排土性造成影响。
特别是,优选的是,胎侧凸部53形成为考虑了胎侧块23整体的构造的形状。即,在本发明中,胎侧块23具有越靠轮胎径向内侧则越朝向胎侧槽33收敛的越向顶端越细形状,因此,当将胎侧块23的顶面的沿着胎侧槽33的轮廓线中的从一对胎侧块23之间的胎侧槽33离开侧的轮廓线L3所包括的倾斜部L3b的延长线连结时,构成锯齿状的边界线(参照图中的虚线)。该边界线也通过其锯齿形状而对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为了不扰乱该边界线的锯齿形状,胎侧凸部53优选在比该边界线靠轮胎径向外侧处终止。由此,胎侧凸部53的形状变得更良好,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提高防止咬石性的效果、提高排土性的效果。
此时,根据边界线的锯齿形状,设置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侧槽33的胎侧凸部53的长度互相不同。由此,由胎侧区域的块、槽形成的凹凸形状更加复杂,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
也可以是,在块群B所包括的1对胎肩块21中的一方的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边缘部设置被加工成凹面状并比另一方的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边缘部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凹陷的挖去部(日文:抉れ部)21a。由此,胎肩块21的边缘部的沿着轮胎周向的形状复杂化,因此有利于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
与块群B所包括的1对胎侧块23的顶面为平坦相比,优选如图3~5所示那样具有凹凸。特别是,块群B所包括的1对胎侧块23的顶面分别具有隆起高度不同的2种或3种区域为好。并且,该隆起高度不同的区域优选在各胎侧块中分别存在2处以上,更优选存在3处~4处。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细槽42的两侧设置有隆起高度相对较大的部分23x和隆起高度相对较小的部分23y。通过这样使胎侧块23的顶面的凹凸复杂化,从而能够增加边缘成分,有利于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当隆起高度不同的区域的种类超过3种时,隆起高度不同的区域各自变小,因此无法在各区域得到充分的边缘效应。另外,容易发生局部的应力集中而有可能对耐切割性造成影响。
在这样在胎侧块23的顶面设置凹凸的情况下,隆起高度不同的2种或3种区域中的、隆起高度最大的区域优选存在于与细槽42相接的位置。例如,在图示的例子中,隆起高度相对较高的部分23x与细槽42相接。此外,与细槽42相接的部分的整体的隆起高度不需要相对变大,如图所示,隆起高度相对较小的部分23y的一部分(胎肩块21侧的部分)也可以与细槽42相接。通过设为这样的构造,与胎侧块23的顶面的凹凸、基于设置于胎侧块23的细槽42的凹部的平衡变得良好,有利于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
如果将上述的胎侧块23如图2所示那样设置于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侧区域中的至少一方的胎侧区域(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左侧的胎侧区域),则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当然,也能够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侧区域的双方应用上述的胎侧块23。另外,如图2所示,通过在一方的胎侧区域应用上述的胎侧块23,另一方面,在另一方的胎侧区域采用不同的形状,也能够使轮胎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胎侧区域和另一方侧的胎侧区域特殊化于不同的性能。
实施例
制作了轮胎尺寸为LT265/70R17 121Q、具有图1所例示的基本构造并以图2、3的胎面花纹为基调、并且将胎肩横槽与胎侧槽的位置关系、形成于胎肩块的细槽(在表中表示为“胎肩细槽”)与形成于胎侧块的细槽(在表中表示为“胎侧细槽”)的位置关系、胎肩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的沿着胎肩横槽的轮廓线(在表中表示为“横槽轮廓线”)与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胎侧槽的轮廓线(在表中表示为“胎侧槽轮廓线”)的位置关系、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胎侧槽的轮廓线中的从一对胎侧块之间的胎侧槽离开侧的轮廓线及形成于胎侧块的所述细槽的轮廓线的构造、直线前进部彼此的角度差、倾斜部彼此的角度差、胎肩横槽及胎侧槽的槽底的凸部的有无、凸部的宽度、凸部的隆起高度、以朝向之间的胎侧槽收敛的方式延伸的倾斜部、胎肩凸部与胎侧凸部的位置关系、胎侧块顶面的隆起高度不同的区域的有无、胎侧块顶面的隆起高度不同的区域的种类(个数)、胎侧块顶面的隆起高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在表中表示为“高区域”)的位置分别如表1~2那样设定了的比较例1~4、实施例1~10这14种充气轮胎。
在表1~2中,关于槽彼此的位置关系,将一方的槽存在于另一方的槽的延长位置的情况表示为“延长位置”,将不存在于延长位置而错位配置的情况表示为“存在错位”。关于轮廓线彼此的位置关系,将一方的轮廓线与另一方的轮廓线存在于同一线上的情况表示为“同一线上”,将不存在于同一线上而错位配置的情况表示为“存在错位”。关于凸部彼此的位置关系也是,将一方的凸部与另一方的凸部存在于同一线上的情况表示为“同一线上”,将不存在于同一线上而错位配置的情况表示为“存在错位”。关于表中的“轮廓线的构造”一栏,将该轮廓线由直线前进部和倾斜部构成的情况表示为“直线前进+倾斜”,将仅由直线前进部形成的情况表示为“仅直线前进”。关于表中的“高区域的位置”一栏,将隆起高度相对较高的区域配置于与细槽相接的位置的情况表示为“细槽侧”,将配置于从细槽离开了的位置的情况表示为“胎侧槽侧”。
关于这些充气轮胎,通过下述的评价方法,评价未铺装路上的起步性和耐切割性,将其结果一并示于表1~2。
起步性
将各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为17×8J的车轮,将空气压设为350kPa并安装于试验车辆(四轮驱动的SUV),在由未铺装路(砾石路面)构成的试验路上对起步性进行基于测试驾驶员的感官评价。评价结果用将比较例1的值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该指数值越大,则意味着未铺装路上的起步性越优异。此外,在指数值为“101”以下时,与现有水平(作为基准的比较例1)的差小,意味着无法充分得到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起步性的效果。
耐切割性
将各试验轮胎组装于轮辋尺寸为17×8J的车轮,将空气压设为350kPa并安装于试验车辆(四轮驱动的SUV),在越野耐久路上行驶1000km后,测定在胎侧部产生的切割的总长度。评价结果用将比较例1的测定值的倒数设为100的指数来表示。该指数值越大则切割的总长度越小,意味着耐切割性越优异。
[表1]
Figure BDA0002974117780000131
[表2]
Figure BDA0002974117780000141
从表1~2可知,实施例1~10与比较例1相比均有效地提高了未铺装路上的起步性和耐切割性。此外,仅评价了砾石路面上的起步性,但即使在其他的未铺装路(泥泞路、岩石地、雪道等)上行驶了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轮胎也对路面上的泥、岩、雪等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能够发挥优异的起步性能。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2、3中,由于存在轮廓线不存在于同一直线上而错位配置的部位,因此无法充分得到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起步性和耐切割性的效果。在比较例4中,由于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胎侧槽的轮廓线中的从从一对胎侧块之间的胎侧槽离开侧的轮廓线及形成于胎侧块的细槽的轮廓线仅由直线前进部构成,因此无法充分得到提高未铺装路上的起步性和耐切割性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 胎面部
2 胎侧部
3 胎圈部
4 胎体层
5 胎圈芯
6 胎圈填胶
7 带束层
8 带束加强层
10 主槽
20 块
21 胎肩块
21a 挖去部
22 中央块
23 胎侧块
24 突条
31 胎肩横槽
32a 中央横槽
32b 辅助槽
33 胎侧槽
41 刀槽花纹
42 细槽
51 胎肩凸部
53 胎侧凸部
CL 轮胎赤道
E 接地端
B 块群
L1、L3、L4 轮廓线
L3a、L4a 直线前进部
L3b、L4b 倾斜部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所述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一对胎侧部,所述一对胎侧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所述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
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面部的表面具有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主槽,
在位于所述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区域设置有多条胎肩横槽和多个胎肩块,所述多条胎肩横槽从所述主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多个胎肩块由所述主槽和所述胎肩横槽划分并沿着轮胎周向排列,
在与所述胎肩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胎侧区域设置有多条胎侧槽和多个胎侧块,所述多条胎侧槽在所述胎肩横槽各自的延长线上沿着轮胎径向延伸,所述多个胎侧块在所述胎肩块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由所述胎侧槽划分并从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隆起,
在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及所述胎侧块的顶面分别设置有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细槽,所述细槽在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与所述胎侧块的顶面之间在同一直线上延伸,
在包括隔着胎肩横槽而相邻的一对胎肩块和隔着位于所述一对胎肩块之间的胎肩横槽的延长线上的胎侧槽而相邻的一对胎侧块的块群中,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的沿着所述胎肩横槽的轮廓线和所述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所述胎侧槽的轮廓线在同一直线上延伸,并且,所述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所述胎侧槽的轮廓线中的从所述一对胎侧块之间的胎侧槽离开侧的轮廓线和形成于所述胎侧块的所述细槽的轮廓线分别由在所述胎肩块侧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直线前进部和与该直线前进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结并以朝向所述一对胎侧块之间的胎侧槽收敛的方式延伸的倾斜部构成,所述块群遍及整周地反复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1个胎侧块所包括的所述直线前进部与所述胎侧块的顶面的所述胎侧槽侧的轮廓线在角度差10°以内的范围向相同方向延伸,并且,1个胎侧块所包括的所述倾斜部彼此在角度差10°以内的范围向相同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肩横槽各自的槽底具有从各胎肩横槽的槽底隆起并沿着各胎肩横槽的延长方向延伸的胎肩凸部,在所述胎侧槽各自的槽底具有从各胎侧槽的槽底隆起并沿着各胎侧槽的延长方向延伸的胎侧凸部,所述胎肩凸部和所述胎侧凸部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在同一线上延伸,所述胎肩凸部及所述胎侧凸部各自宽度为1.5mm以上且隆起高度为3mm以下,所述胎侧凸部在比通过将所述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所述胎侧槽的轮廓线中的从所述一对胎侧块之间的所述胎侧槽离开侧的轮廓线所包括的所述倾斜部的延长线连结而形成的锯齿状的边界线靠轮胎径向外侧处终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胎侧槽的胎侧凸部的长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块群所包括的1对胎侧块的顶面分别具有隆起高度不同的2种或3种区域,在各胎侧块中隆起高度不同的各区域分别存在2处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高度不同的2种或3种区域中的、隆起高度最大的区域存在于与所述细槽相接的位置。
CN201980059993.0A 2018-09-14 2019-09-11 充气轮胎 Active CN1126895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2762A JP6644272B1 (ja) 2018-09-14 2018-09-14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8-172762 2018-09-14
PCT/JP2019/035723 WO2020054769A1 (ja) 2018-09-14 2019-09-11 空気入り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89566A true CN112689566A (zh) 2021-04-20
CN112689566B CN112689566B (zh) 2023-03-31

Family

ID=69412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59993.0A Active CN112689566B (zh) 2018-09-14 2019-09-1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1776B2 (zh)
JP (1) JP6644272B1 (zh)
CN (1) CN112689566B (zh)
AU (1) AU2019337169B2 (zh)
WO (1) WO202005476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008A (zh) * 2019-06-25 2020-12-2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5246287A (zh) * 2021-04-26 2022-10-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1718A (ja) * 1998-04-03 1999-10-2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080011599A (ko) * 2006-07-31 2008-02-05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공기입 레디얼 타이어
CN101254735A (zh) * 2007-03-02 2008-09-03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充气轮胎
CN103144501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03419569A (zh) * 2012-05-15 2013-12-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4184927A (ja) * 2013-03-25 2014-10-0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88338A (ja) * 2014-11-06 2016-05-2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107670A (zh) * 2015-01-29 2017-08-2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70305203A1 (en) * 2016-04-26 2017-10-26 Api, Inc. Tire with unique tread block and up sidewall designs
JP2017213925A (ja) * 2016-05-30 2017-12-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662458A (zh) * 2016-07-28 2018-02-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867127A (zh) * 2016-09-27 2018-04-0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2622B2 (ja) 2005-01-11 2010-02-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US20090194212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Mark Leonard Bonko Tire tread discharge grooves with textured bases
US8079391B2 (en) 2008-08-19 2011-12-20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with sidewall tread projections
JP6261457B2 (ja) 2014-06-20 2018-01-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1526576S (zh) * 2015-01-07 2015-06-15
JP1533375S (zh) * 2015-04-15 2015-09-14
JP6652823B2 (ja) * 2015-12-15 2020-02-26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101995793B1 (ko) * 2017-11-28 2019-07-03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오프로드용 공기입 타이어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1718A (ja) * 1998-04-03 1999-10-2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080011599A (ko) * 2006-07-31 2008-02-05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공기입 레디얼 타이어
CN101254735A (zh) * 2007-03-02 2008-09-03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充气轮胎
CN103144501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03419569A (zh) * 2012-05-15 2013-12-04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4184927A (ja) * 2013-03-25 2014-10-0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88338A (ja) * 2014-11-06 2016-05-23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107670A (zh) * 2015-01-29 2017-08-2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80022162A1 (en) * 2015-01-29 2018-01-25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US20170305203A1 (en) * 2016-04-26 2017-10-26 Api, Inc. Tire with unique tread block and up sidewall designs
JP2017213925A (ja) * 2016-05-30 2017-12-0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662458A (zh) * 2016-07-28 2018-02-0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7867127A (zh) * 2016-09-27 2018-04-0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4008A (zh) * 2019-06-25 2020-12-25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2124008B (zh) * 2019-06-25 2023-08-29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5246287A (zh) * 2021-04-26 2022-10-28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5246287B (zh) * 2021-04-26 2023-08-29 通伊欧轮胎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51776B2 (en) 2024-04-09
CN112689566B (zh) 2023-03-31
JP6644272B1 (ja) 2020-02-12
WO2020054769A1 (ja) 2020-03-19
US20220111681A1 (en) 2022-04-14
JP2020044883A (ja) 2020-03-26
AU2019337169A1 (en) 2021-05-06
AU2019337169B2 (en)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6853B (zh) 充气轮胎
CN112689565B (zh) 充气轮胎
CN110958948A (zh) 充气轮胎
US10766309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9311350B (zh) 充气轮胎
WO2019022130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9022128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2384380B (zh) 充气轮胎
CN112689566B (zh) 充气轮胎
CN110958949B (zh) 充气轮胎
CN110191813B (zh) 充气轮胎
CN111587187B (zh) 充气轮胎
CN111655513B (zh) 充气轮胎
CN111615459B (zh) 充气轮胎
CN110234519B (zh) 充气轮胎
CN110177699B (zh) 充气轮胎
WO2019026758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13022231B (zh) 充气轮胎
CN112689567B (zh) 充气轮胎
CN110198848B (zh) 充气轮胎
CN110214090B (zh) 充气轮胎
CN112739555B (zh) 充气轮胎
CN113573918B (zh) 充气轮胎
JP2022012310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914746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