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638201A - 送出筒、送出容器、及送出筒与被送出构件的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送出筒、送出容器、及送出筒与被送出构件的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638201A
CN112638201A CN201880097101.1A CN201880097101A CN112638201A CN 112638201 A CN112638201 A CN 112638201A CN 201880097101 A CN201880097101 A CN 201880097101A CN 112638201 A CN112638201 A CN 112638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ided bodies
cylinder
feed
end sid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71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尾花敬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seid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seid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seid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seid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638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6382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40/00Cas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ing or handling solid or pasty toiletry or cosmetic substances, e.g. shaving soaps or lipsticks
    • A45D40/06Casings wherein movement of the lipstick or like solid is a screwing movement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送出筒(5),其由树脂构成,并且能够与被送出构件(3)卡合,所述送出筒(5)具备半圆筒形状的一组分割体(50A、50B),其中,当将上述一组分割体(50A、50B)彼此组装时,形成有使上述被送出构件(3)一边旋转一边移动的卡合部(51)。

Description

送出筒、送出容器、及送出筒与被送出构件的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出筒、具备送出筒的送出容器以及送出筒与被送出构件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送出口红等棒状化妆品的化妆品送出容器中,为了防止由内容物的冲出导致的落下,对于将内容物的后端部挤出至最后时被卡合的部分,在螺母形状的筒状的送出用构件中,使内周侧的螺旋槽的间距变窄(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63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为了将间距发生了变化的送出用的筒部用树脂进行成型,因此在一般的注射成型中,不能从树脂制的筒部取下作为中央部的模具的芯子,因此例如,需要通过将树脂从中心侧进行挖掘来形成槽,工序复杂,且生产性会降低。
此外,在通过一般的注射成型,利用树脂来成型螺母的情况下,如果考虑取下中央部的芯子,则不能变更间距。
此外,在获得螺丝的结构中,不能使两端部成为袋状的底切部(undercut)结构。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用模具进行成型,能够提高内周面侧的形状的自由度的树脂制的送出筒。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中,提供一种送出用构件(5),
其由树脂构成,并且能够与被送出构件(3)卡合,
所述送出用构件(5)具备半圆筒形状的一组分割体(50A、50B),
其中,当将上述一组分割体彼此组装时,形成有使上述被送出构件(3)一边旋转一边移动的卡合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一方式,对于树脂制的送出筒而言,能够使用模具进行成型,能够提高内周面侧的形状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出容器和罩的整体侧视图以及整体侧面截面图。
图2为图1的送出容器的分解图。
图3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棒支架和送出筒的立体图。
图4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的说明图。
图5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接头部、送出筒和壳体的立体图。
图7为打开了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为打开了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一边夹持棒支架一边进行折叠来组装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10为表示作为比较例,一边使棒支架旋转一边组装至送出筒的例子的图。
图11为说明将第1变形例涉及的送出筒一边夹持棒支架一边进行连接来组装的工序的图。
图12为打开了第2变形例涉及的送出筒的图。
图13为第2变形例涉及的左主视图和右主视图。
图14为打开了第3变形例涉及的送出筒的图。
图15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棒支架和送出筒的立体图。
图16为打开了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于本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述,在各附图中,相同构成部分附上相同符号,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发明涉及具备送出筒和送出用构件的送出容器,以及送出筒与被送出构件的组装方法。
这里,作为利用本发明的送出容器能够收容,送出的棒状体,可以包含棒状化妆料和化妆料以外的棒状物。
所谓棒状化妆料,可以是例如,口红、唇膏、遮瑕膏、眼影棒、粉底棒、棒状的美容液、棒状的保湿剂等。
所谓化妆料以外的棒状物,可以是例如,棒状的固体香水、棒状的止汗料、棒状的防晒霜、棒状的药品、棒状的除虫剂、棒状的固体洗剂、胶棒、棒粘接剂、橡皮擦、模拟口红的玩具等。
此外,棒状体除了形成为规定的形状的固体以外,还可以包含具有一定以上的粘度的、能够维持规定的形状的材料,例如,粘弹性材料等。
进一步,棒状体可以预先将成型为棒状的产物安装于棒支架,或者如后述那样,向由棒支架的保持筒的内周面和皿部的上表面形成的补充空间填充材料而形成棒状体的情况也包含在内。
以下,作为棒状体,将棒状化妆料L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整体构成>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容器10的整体图。图2为第1实施方式的送出容器10的分解图。图1(a)为整体侧视图,(b)为将图1(a)的送出容器10和罩7沿截面AA切断的侧面截面图。
参照图1和图2,对于送出容器1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送出容器10具备壳体1、套管2、棒支架3、接头部4、送出筒5、O形圈(O-ring)6,将棒状化妆料L进行收容。此外,在作为壳体1组装件的送出容器10的接头部4装卸自如地安装有罩7。
壳体1、套管2、接头部4、罩7由例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树脂构成。棒支架3由例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树脂构成。送出筒5由例如POM(聚缩醛)等树脂构成。O形圈6由例如,NBR(丁腈橡胶)等弹性原材料构成。
壳体1为送出容器10的外筒部(也称为躯体、轴筒),例如,以圆筒形状或多边筒形状构成。
套管2与壳体1相比直径小,相对于壳体1,向前端侧冲出的方式构成。套管2能够相对于壳体1相对地旋转,通过使套管2与壳体1相对地旋转,从而棒状化妆料L相对于壳体1沿轴向(图1的左右方向)前进、后退移动。套管2为限制棒支架3的旋转以支持能够滑动移动的支持筒,也可以为滑动筒部。
棒支架3为棒状化妆料的固定具(也称为口红固定具、扣夹),前端安装有棒状化妆料L。
接头部4为将壳体1与套管2进行固定的连接部。套管2相对于接头部4能够滑动地被固定。O形圈6固定于套管2的后端侧。通过在套管2与接头部4之间夹持O形圈6,从而能够调整套管2与滑动时的接头部4之间的滑动阻抗,并且根据需要也确保密封。
送出筒5为收容于作为外筒部的壳体1的中筒部,通过相对于棒支架3相对地旋转,从而作为使棒支架3沿轴线方向移动的转动筒,即送出用构件起作用。
参照图2,首先,棒支架3能够移动地安装于送出筒5中。
详细地说,本实施方式中,送出筒5如后述的图8、图9所示那样,为内部具有螺旋槽的螺母形状,以夹持棒支架3的后端部的状态被折叠并安装。
而且,安装有棒支架3的送出筒5被组装至壳体1中。
另一方面,接头部4中组装有套管2。
然后,通过对于内部组装有棒支架3和送出筒5的壳体1,安装组装有套管2的接头部4,从而完成送出容器10的组装。
而且,在将送出容器10组装之后,从套管2的前端侧(图1的左侧)向保持筒31的内周和套管2的内侧插入固体的化妆料进行装填。
或者可以从套管2的前端侧(图1的左侧)向保持筒31的内周和套管2的内侧注入流动体的化妆料进行填充。所谓通过注入能够填充的化妆料,是指例如,通过在填充时将周围温度设定得高,从而能够变形的流动体,为香膏状,将凡士林、蜜蜡等作为基底易于涂布于肌肤,没有滴落那样的,成为半固体的物质。另外,不仅可以从前端侧,而且可以将容器稍微改造,从后端侧填充化妆料。通过填充流动体,从而存在于被棒支架3的前端的保持筒(夹盘)31的内侧和皿部33的上表面所包围的空间的化妆料成为凝固后的棒状化妆料L的、作为后端部的直径小的部分的、被保持部即衔接部Ls。这样组装,对于通过插入得以装填的或通过注入得以填充的送出容器10,能够装卸地安装罩7。
<棒支架和送出筒>
图3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棒支架3和送出筒5的分解立体图。棒支架3具备保持筒31、皿部33和推送筒34。
保持筒31设置于棒支架3的前端侧,保持棒状化妆料L的侧面。皿部33保持保持筒31的棒状化妆料L的底面。推送筒34为沿棒状延伸的筒状的构件。保持筒31的外周的后端设置有外侧旋转限制部312。
皿部33与保持筒31的能够断裂的连接部分发生断裂,包含皿部33的升降体(推升体)32进入至保持筒31中。
升降体32如果进入保持筒31的内部,则被保持筒31的内周和作为皿部33的上表面的底板33b(参照图1(b))所包围的、保持棒状化妆料L的保持空间变小,从而通过底板33b,棒状化妆料L的衔接部Ls(参照图2)从保持空间被挤出。通过利用该皿部33的底板33b的挤出,从而棒状化妆料L的后端侧的衔接部Ls突出于与套管2的前端相同的位置或外侧,由此能够使用棒状化妆料L直至最后。或者还考虑到棒状化妆料会脱落,也可以进行构成以使利用皿部33的底板33b进行的挤出止于距离套管2的前端为1mm~2mm左右凹陷的地方。
此外,棒支架3的、推送筒34的外周设置有与送出筒5的内周的一部分卡合的支架侧卡合突起341。
棒支架3的、推送筒34的支架侧卡合突起341为与作为送出筒5的卡合部(卡合槽)的螺旋状的槽(螺旋槽)51卡合,且相对于外侧面呈大致直角地突出的多个突起。
本实施方式中,送出筒5为在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螺旋槽51的大致筒状的螺母构件。本构成中,支架侧卡合突起341与送出筒5的螺旋槽51的关系成为螺栓的牙的一部分与螺母的槽的关系。
此外,送出筒5的外周设置有铰链部52和限制部55。限制部55具有轴向位置限制部551、后端侧旋转限制部552和前端侧旋转限制部553。
关于送出筒5的详细构成,以下使用图4~图9进行说明。
<送出筒>
图4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5的说明图。图4中,由图1(a)的状态观察,(a)为左主视图,(b)为俯视图,(c)为侧视图,(d)为仰视图,(e)为右主视图。图5为送出筒5的立体图。
详细地说,图4(a)为相当于送出筒5的轴向的前端APE侧的左主视图,图4(e)为相当于送出筒5的轴向的后端ATE侧的右主视图。
这些送出容器10与图7一起进行详述,但是通过在以成为半圆筒状的方式被分割线分割的二者上折叠分割体50A、50B从而构成。
如图4(a)~图4(e)、图5(a)所示那样,在送出筒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相对于轴向直角地立起,作为缺少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凸缘的一部分的形状的轴向位置限制部551;以及在没有设置有轴向位置限制部551的部分,沿轴向延伸存在的铰链部52。铰链部52以沿分割线dl向外侧伸出的方式来形成。
如图4(a)和图4(b)、图5(b)所示那样,设置有从送出筒5的外周面,并且轴向位置限制部551沿前端侧立起那样,且沿分割线dl向外侧伸出那样形成的定位部53A、53B。该定位部53A、53B在送出筒5的折叠时得以使用。
此外,如图4(a)~图4(d)、图5(a)、图5(b)所示那样,在送出筒5的外周面,设置有相对于轴向位置限制部551呈大致直角地,在前端侧沿轴向延伸的、前端侧旋转限制部553。本例中,示出了各分割体50A、50B设置有各2根,4根的前端侧旋转限制部553的例子,但是只要至少相对于各分割体50A、50B设置1根,则根数多少没有关系。
如图4(b)~图4(e)、图5(a)、图5(b)所示那样,在送出筒5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相对于轴向位置限制部551呈大致直角,在后端侧沿轴向延伸的、后端侧旋转限制部552。本例中,示出了各分割体50A、50B设置有2根,4根的后端侧旋转限制部552的例子,但是只要至少相对于各分割体50A、50B设置1根,则根数多少没有关系。
此外,参照图4(e)、图5(b),在送出筒的轴向的后端ATE,分别设置有向内侧突出的凸部,即作为底切部的后端侧袋部54A、54B。例如在该例中,示出了后端侧袋部54A、54B以与形成有螺旋槽51的内侧面的槽的牙部相比形成内周面的突出的方式,具有一样的宽度的环形状的构成,但是后端侧的底切部可以为相对于内周面沿中央侧突出的其它形状,例如1个或多个突起、断续的环状形状等。
作为该后端侧的底切部的后端侧袋部54A、54B成为后端侧的防脱销,防止棒支架3在送出筒5的内部旋转移动时,棒支架3过度地行进至后端侧而破坏壳体1的底部。
<送出筒、壳体、接头部的卡合>
图6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5、壳体1和接头部4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6所示那样,在壳体1的内周沿周向配置有多根在中央侧立起,沿轴向延伸的线状突起11。此外,在壳体1的前端侧的内周上形成有未设置有线状突起11的前端侧内周部12。壳体1的最前端侧设置有圆周状地卡合用环状突起13。
此外,送出筒5中,作为限制部55,设置有轴向位置限制部551、后端侧旋转限制部552和前端侧旋转限制部553。后端侧旋转限制部552为阻止相对于壳体1的旋转的防旋转具。
如图2所示那样,在将送出筒5安装于壳体1的内侧时,对于壳体1的线状突起11,嵌入有送出筒5的后端侧旋转限制部552和铰链部52。
通过该嵌合,送出筒5相对于壳体1的旋转得以抑制,在使套管2相对于壳体1旋转,或者使套管2相对于壳体1旋转时,能够使送出筒5与壳体1一体地旋转。
送出筒5的轴向位置限制部551与沿周向延伸的壳体1的线状突起11的前端侧端部抵靠。
此外,前端侧旋转限制部553与接头部4的内周卡合。由此,限制送出筒5的壳体1内的旋转的同时,抑制送出筒5的敞开。
接头部4设置有凸缘状的分隔突起41和壳体卡合突起42。
作为接头部4的小的一端的凸缘的壳体卡合突起42通过夹持壳体1的前端侧的卡合用环状突起13,从而接头部4相对于壳体1嵌合,得以固定。
此时,接头部4的后端通过相对于壳体1的前端得以固定,从而作为送出筒5的凸缘的轴向位置限制部551被夹持于壳体1的线状突起11的上端与接头部4的后端之间,壳体1内的位置得以固定。由此,限制送出筒5相对于壳体1的轴向的位置。
此外,棒支架3的卡合突起341的后端部b通过被由分割体构成的送出筒5夹持,从而相对于送出筒5和壳体1旋转自如地安装棒支架3。
此外,在接头部4的前端侧,如图2所示那样,相对于接头部4能够旋转地安装套管2。另一方面,接头部4的后端侧相对于壳体1不能旋转地得以嵌合。
因此,在使壳体1相对于套管2旋转时,或者使套管2相对于壳体1旋转时,接头部4没有与套管2共转,而固定于壳体1侧。
<送出筒的组装前的图>
图7为表示打开了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5的状态的6面图。图7中,由图1(a)的状态观察,(a)为左主视图,(b)为左侧视图,(c)为俯视图,(d)为右侧视图,(e)为仰视图,(f)为右主视图。图8为打开了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5的状态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那样,送出筒5由半圆筒形状的一组分割体50A、50B来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c)和图8所示那样,送出筒5的各个分割体50A、50B中,在将一组分割体彼此组装时,在周向上成为连续的螺旋槽的方式,在半圆筒形状的内周面形成有槽51A、51B。
在作为一组分割体50A、50B的各分割体的周向的远侧的端部的一端CE1A、CE1B,分别设置有定位部53A、53B,在组装一组分割体50A、50B时,嵌合一组定位部53A、53B。
详细地说,如图7(a)、(c)所示那样,定位部53A具有沿分割线dl向外侧伸出的延伸部531以及沿上方向(周向)突出的突起532。另一方面,定位部53B具有沿分割线dl向外侧伸出的延伸部533以及将延伸部533沿上下方向(周向)贯通的孔部534。定位部53A的突起532通过嵌合于定位部53B的孔部534,从而分割体50A、50B得以定位。另外,与图7所示的构成例相反,可以是用于定位的突起532设置于分割体50B,孔部534设置于分割体50A。
进一步,送出筒5中,具有使作为一组分割体50A、50B的周向的近侧的端部的另一端CE2A、CE2B大致平行地相邻,连接周向的另一端CE2A、CE2B彼此,且与一组分割体50A、50B一体成型的铰链部52。
铰链部52如图7(a)、(f)所示那样,连续地设置有沿分割体50A、50B的分割线dl向外侧伸出的延伸部,如图7(c)所示那样,在中央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折槽fg。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那样,一组分割体50A、50B上形成的、半圆筒形状的轴向的前端侧螺旋槽511的槽间距(螺丝导程)GP1与轴向的后端侧螺旋槽512的槽间距(螺丝导程)GP2不同。
一组分割体上形成的螺旋槽51中,半圆筒形状的轴向的前端侧螺旋槽511与作为其它部分的后端侧螺旋槽512相比间距窄。详细地说,相当于从前端起的棒支架3的保持筒31的长度的部分与作为其它部分的后端侧螺旋槽512相比间距窄。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送出筒5上形成的螺旋槽51中的、前端侧螺旋槽511与后端侧螺旋槽512的间距不同,从而送出动作时的棒支架3的前进速度不同。由此,能够实现棒支架3的连接部分35的断裂与棒状化妆料L的衔接部Ls的挤出量的微调整。
图9为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5一边夹持棒支架3一边折叠以进行组装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9(a)为表示组装前的送出筒5的状态的图。该分割体50A、50B例如,通过作为一般的树脂制品的制造方法的、将树脂注射至具有模腔的模具来成型,将包围周围的模具打开从而取出。例如,图9(a)的送出筒5由POM、PBT等树脂构成。
在图9(a)的打开了的状态下,夹持棒支架3,如图9(b)所示那样,将铰链部52的折槽fg作为旋转轴,使一组分割体50A、50B的至少一者旋转以折叠一组分割体,从而如图9(c)所示那样,成为筒状。
图9(b)
Figure BDA0002957750540000091
图9(c)中成为筒状时,通过将沿带状地延伸的铰链部52的中央所形成的沿轴向延伸的折槽fg作为折线进行折叠,从而折叠分割体。因此,如果提高铰链部52上形成的折槽fg的精度,则将分割体进行组装而成为筒状时,折叠的位置偏移难以发生。
进一步,图9(b)
Figure BDA0002957750540000092
图9(c)中成为筒状时,通过使定位用的突起532与定位用的孔部534进行嵌合,从而进行对位。通过该对位,从而在筒状地折叠的送出筒5的内周,螺旋槽51没有偏移,能够连续地形成槽。
这样,通过将分割体利用铰链部连接而使铰链部作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定位进行对位,从而即使使用中央的芯子(模具)和外周侧的模具而没有一体成型为筒状,也能够高精度地精巧成型为送出筒。
<比较例>
这里,图10示出作为比较例,一边使棒支架旋转一边组装至送出筒的例子的图。
图10所示的、一般的送出筒与棒支架的组装中,为了使作为一体形成的送出筒5X的螺母部的螺旋槽51X与作为棒支架3X的螺栓部的卡合突起341X进行卡合,使棒支架3X相对于送出筒5X进行旋转运动以拧入。此时,棒支架3X中的卡合突起341X的位置通过旋转运动,从送出筒5X的轴向的前端侧移动至后端侧,使其到达图1(b)所示的使用前的收纳位置(出库时的位置)的后端部。
与此相对,本发明中,通过分割体50A、50B来夹持棒支架3时,能够自由地确定作为螺栓的棒支架3的卡合突起341相对于作为螺母的送出筒5的位置。因此,如图9(b)所示那样,能够将送出筒5中的棒支架3的位置直接设置于出库时的使用前的收纳位置。因此,在组装工序中,不需要用于使棒支架3收纳于送出筒5内部的轴向的移动。
这样,在使用了本发明涉及的分割体的组装工序中,不需要图10所示那样的用于棒支架3X与送出筒5X的组装时的轴向的移动的旋转运动,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性。
<变形例1>
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铰链部52,分割体50A、50B一体化而成的例子,但是构成送出筒5A的分割体可以没有一体化,而是分体的。
图11为说明第1变形例涉及的送出筒5A中的、一边夹持棒支架一边进行连接并组装的工序的图。
如图11(a)所示那样,例如,在一组分割体的各分割体50C、50D的周向的两端CE1C、CE1D分别设置有定位部(53C、53D)(56C、56D)。
详细地说,在作为一组分割体的各分割体50D、50D的周向的远侧的端部的一端CE1C、CE1D,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定位部53C、53D。此外,在作为一组分割体的各分割体50C、50D的周向的近侧的端部的另一端CE2C、CE2D,设置有定位部56C、56D。
如图11(a)、图11(c)所示那样,定位部53C和56D包含从相对于分割线dl向外侧伸出的延伸部531、561突出的突起532、562,定位部53D和56C包含在延伸部533、563中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孔部534、564。
而且,在图11(a)的打开了的状态下,将棒支架3设置于下侧的分割体50D上,如图11(b)所示那样,被覆上侧的分割体50C,使定位部53、56的突起532、562与孔部534、564分别卡合,从而如图11(c)所示那样,一边定位一边组装而成为筒状。
此时,通过利用使定位部53C、56D、53D、56C的突起532、562与孔部534、564分别嵌合来进行对位,从而能够在筒状地连接的送出筒5A的内周,螺旋槽51没有偏移,连续地形成槽。
这样,通过将分割体作为其它构成来形成,进行对位并连接,从而即使使用中央的芯子(模具)和外周侧的模具而没有一体成型为筒状,如果提高对位的精度,则能够高精度地精巧成型为送出筒。
这里,如果提高定位部的设置位置的精度,则将分割体进行组装而成为筒状时,组装的位置偏移难以发生。
因此,本变形例和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周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轴向上,分别设置一对定位部的例子,但是定位部可以在轴向上,设置2对以上。此外,将本例中周向的一端侧的定位部53C、53D与周向的另一端侧的定位部56C、56D在轴向上设置于相同位置,但是可以设置于不同位置。
或者可以将一对定位部所使用的孔部和突起在轴向上长长地形成。例如,可以使周向的端部全部成为定位部的方式,在端部的轴向整个区域设置延伸部,在该延伸部形成沿轴向延伸的板状突起和沿轴向延伸的长孔,从而构成在轴向上长的卡合部。
通过在轴向上设置2对以上的定位部,或者使突起、孔部沿轴向延伸,从而能够由进一步定位来提高对位精度。
此外,在作为周向的近侧的端部的另一端侧的端部的轴向上,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铰链部52以外,可以在没有设置铰链部52的部分进一步设置定位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1中,作为送出筒5的卡合部(螺旋槽),如图3所示那样,对于适于用于棒支架3的连接部的切断和衔接部Ls的送出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送出筒卡合的棒支架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形状。即,作为由树脂制的分割体构成的、内周具有螺旋槽的送出筒的卡合端,即被送出构件,可以是不以棒支架的连接部的断裂作为前提的形状。
此外,能够与图3所示的棒支架3卡合的送出筒的螺旋槽的结构并不限于图7(c)、图8所示的形状。
<变形例2>
图12为打开了第2变形例涉及的送出筒5B的图。
本变形例中,送出筒5B的分割体50E、50F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螺旋槽513(513E、513F)为一样的间距。另外,图12为一样的间距的一例,间距宽度可以更宽,也可以更窄。
具有这样的构成的螺旋槽513的打开了的状态的分割体50E、50F也通过从图13所示的状态,以图9(b)
Figure BDA0002957750540000111
图9(c)被折叠并定位,从而形成送出筒5B。
这里,在图12所示的送出筒5B那样的、具有均等的螺旋槽的螺母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从筒部的中央拔出芯子来形成。然而,通过使用分割体来形成,从而不需要图10所示那样的用于棒支架与送出筒的组装的旋转运动,能够利用图9所示那样的夹持进行组装,因此能够预计大幅的生产性的提高。
图13为在第2变形例的送出筒中具有两侧底切部的构成的、(a)左主视图和(b)右主视图。
在本变形例的送出筒中,即使在前端侧,也可以设置袋状的底切部形状。例如,前端侧袋部57E、57F成为前端侧的防脱销,因此即使进行旋转,棒支架3也没有从送出筒5B掉落。另外,即使是均等地具有螺旋槽的构成,如图13所示那样,在两端侧为底切部结构的情况下,不能从筒部的中央拔出芯子。
这样,即使在前端侧与后端侧的两方设置向内周侧突出的底切部,通过将送出筒由分割体来构成,由于没有从筒部的中央拔出芯子的工序,由此能够使用包围周围的模具来成型。因此,本发明的送出筒中,即使是在轴向两端设置有袋部的形状,由于使用一般的模具以分割体进行成型,由此确保高生产性的同时,通过铰链部和定位,组装性良好。
另外,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送出筒5中,示出了仅后端侧设置袋状的底切部的例子,在图7(c)、图8所示的具有螺旋形状的送出筒5中,如图13所示那样,前端侧也可以设置袋侧的底切部形状。在该情况下,前端侧袋部成为前端侧的防脱销,因此即使进行旋转,棒支架也没有从送出筒掉落。
<变形例3>
图14为打开了第3变形例涉及的送出筒5C的图。
本变形例中,送出筒5C的内周面上形成的螺旋槽514(514G、514H)分阶段地发生变化。另外,图14中,示出了后端侧的螺旋槽的间距宽度窄,随着向前端侧行进而间距宽度逐渐变宽的形状的例子,也可以是后端侧的螺旋槽的间距宽度宽,随着向前端侧行进而间距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
具有这样的构成的螺旋槽514的打开了的状态的分割体50G、50H也通过从图14所示的状态,以图9(b)
Figure BDA0002957750540000121
图9(c)被折叠并定位,从而形成送出筒5C。
进一步,本发明的送出筒的内周上形成的螺旋槽可以被区分为3段以上。或者螺旋槽可以在轴向上,具有仅形成于送出筒的前端侧或后端侧的一部分,且在送出筒的内周,没有刻有螺旋槽的内周面。
另外,将变形例2、变形例3所示的具有螺旋槽的分割体可以如图10的变形例1所示那样,将以分体构成的分割体进行定位并组合的方式来构成。或者可以在变形例2、变形例3所示的具有螺旋槽的分割体中,如图13(a)、(b)所示那样,在轴向的两侧设置底切部。
这样,通过将送出筒由树脂制的分割体来构成,从而不需要从筒部的中央抜出作为模具的中央部的芯子,因此能够自由地设定作为内周部上形成的卡合部的螺旋槽的形状。
因此,由本发明的分割体构成的送出筒(送出用构件)与使用外周侧的模具和芯子,通过注射工序而一体地成型的送出筒相比,能够一边维持生产性,一边精度上也不逊色地,提高内筒面侧的形状的自由度。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棒支架和送出筒进行说明。图15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棒支架3α和送出筒5α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棒支架3α的支架侧卡合部,在升降体36的推送筒(轴部)37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螺丝槽(螺旋槽)38,棒支架3α为螺栓形状。
另一方面,送出筒5α在内周面的前端侧设置有卡合突起(送出侧卡合突起、卡合部)58。
本实施方式中,保持筒31、皿部33的构成为与上述图3同样的构成,皿部33和推送筒37作为相对于保持筒31能够进入的升降体36起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棒支架3α也没有部件的追加,通常使用时作为一部件而一体地构成,因此不需要用于最后地挤出的追加的部件。因此,能够在纤细化的细长的送出容器中,准备道具,或者不弄脏手,而将棒状化妆料的衔接部使用直至最后结束。
送出筒5α的内周面所设置的卡合突起58与棒支架3α的推送筒37的螺旋槽38卡合。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推送筒34的卡合突起341同样地,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棒支架3α稳定地旋转移动,送出筒5α的卡合突起58如后述的图16所示那样,设置有2个以上。
本实施方式例中,送出筒5α的卡合突起58与棒支架3α的推送筒37的螺旋槽38的关系成为螺母的牙的一部分与螺栓的槽的关系。
此外,在送出筒5α的外周面,设置有阻止送出筒5α相对于壳体1的旋转,限制位置的限制部55。轴向位置限制部551、后端侧旋转限制部552和前端侧旋转限制部553的形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如图15所示那样,作为棒支架3α的推送筒37上形成的螺旋状的螺丝槽的螺旋槽38中,后端侧的螺旋槽381的间距与前端侧的螺旋槽382相比间距窄。详细地说,在后端侧,与棒支架3α的保持筒31的长度相当的部分与作为其它部分的前端侧螺旋槽382相比间距窄。
本实施方式中,棒支架3α为图15所示的后端侧且被收纳的状态时,送出筒5α的前端部附近所设置的卡合突起58与推送筒37的前进方向的前端侧的螺旋槽382卡合。另一方面,在将棒支架3α所保持的棒状化妆料L的衔接部Ls挤出直至最后时,送出筒5α的卡合突起58与推送筒37的后端侧的螺旋槽381卡合。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的棒支架3α的推送筒37的螺旋槽的结构,从而能够使本申请的棒支架3的连接部分35的断裂和棒状化妆料L的衔接部Ls的挤出以前进速度的变化的方式传递的同时,有效地实现。
图16为打开了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送出筒5α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6中,由图15的状态观察,(a)为左主视图,(b)为左侧视图,(c)为俯视图,(d)为右侧视图,(e)为仰视图,(f)为右主视图。
如图16所示那样,构成送出筒5α的分割体50I、50J中,在前端侧的内周部,设置有卡合突起58(58I、58J)。
送出筒5α中,连接分割体50I、50J的铰链部52,折叠时的定位所使用的定位部53I、53J,分割体50I、50J的外周面所设置,与壳体1和接头部4卡合的限制部55的形状和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
此外,后端侧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作为底切部的袋形状的后端侧袋部54I、54J。
然而,本构成中,以不阻碍螺栓形状的棒支架3α的旋转的方式,在送出筒5α的前端侧没有设置前端侧袋部54。然而,假定在前端所设置的内侧,凸形状的卡合突起58(58I、58J)暂时整体为筒形状,使用外周侧的模具和中央的芯子进行成型的情况下,成为抜出芯子时的底切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变形例1所示那样,可以将分割体作为分体来形成,将以分体构成的分割体进行定位并组合的方式构成。
该构成中,通过利用定位进行对位,从而即使使用中央的芯子(模具)和外周侧的模具而没有一体成型为筒状,如果提高对位的精度,也能够高精度地精巧成型为送出筒。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轴向上,设置一对定位部的例子,但是定位部可以在轴向上,设置2对以上。通过设置2个以上的定位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精度。
另外,使用了图15~图16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于通过在棒支架侧的推送筒,间距发生变化,从而皿部向保持筒内部进入时的推压所适合的形状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与图16所示的送出筒5α卡合的、棒支架3的螺旋槽38的形状并不限于图15所示的形状。即,作为由树脂制的分割体构成的、前端部具有卡合突起的送出筒的卡合端的被送出构件,可以是不以棒支架的连接部的断裂作为前提的形状。
例如,棒支架的推送筒部的外周上形成的螺旋槽可以如图12、图14所示的送出筒的螺旋形状那样,为轴向的一样的间距宽度,或者可以分阶段地产生变化。进一步推送筒的螺旋槽可以被区分为3段以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送出筒的前端部周边设置2个卡合突起58的例子,但是卡合突起的数目可以为3个以上。此外,示出了作为卡合部的卡合突起58为斜的横向宽的形状的例子,该形状可以为进一步长的形状,或者可以为圆柱状的突起(Porch)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送出筒由树脂制的分割体构成,从而不需要抜出芯子,因此能够自由地设定内周部上形成的卡合突起的形状。
此外,通过将送出筒由分割体构成,从而没有从筒部的中央抜出芯子的工序,因此即使在前端侧设置突起,后端侧具有袋部的方式,两侧设置底切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包围周围的模具进行成型。因此,本发明的送出筒中,即使内周侧为利用卡合突起、袋部形成的两侧底切部的形状,由于使用一般的模具以分割体成型,因此确保高生产性的同时,通过铰链部和定位,组装性良好。
因此,由本发明的分割体构成的送出筒(送出用构件)与使用外周侧的模具和芯子通过注射工序而一体地成型的送出筒相比,能够一边维持生产性,一边精度上不遜色地,提高内筒面侧的形状的自由度。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符号说明
1 壳体(外筒、轴筒)
2 套管(中筒)
3、3α 棒支架(被送出构件)
4 接头部
41 分隔突起
42 壳体卡合突起
5、5A、5B、5C、5α 送出筒(螺母构件、送出用构件)
6 O形圈
7 罩
10、10α 送出容器
11 线状突起
12 前端侧内周部
13 卡合用环状突起
21 大致多棱柱的中空部(第2旋转限制机构)
22 前端内周面
23 外周连接部
31 保持筒
312 外侧旋转限制部
32、36 升降体
33 皿部
33b 底板
34、37 推送筒
35 连接部分
37 推送筒(轴部)
38 螺旋槽
381 后端侧螺旋槽
382 前端侧螺旋槽
341 支架侧卡合突起(卡合突起)
50A、50B、50C、50D、50E、50F、50G、50H、50I、50J 分割体
51 螺旋槽(螺旋状的槽、卡合部)
511 前端侧螺旋槽
512 后端侧螺旋槽
513 螺旋槽
514 螺旋槽
52 铰链部
53A、53B、53C、53D、53I、53J 定位部
54A、54B、54I、54J 后端侧袋部(底切部)
55 限制部
551 轴向位置限制部
552 后端侧旋转限制部
553 前端侧旋转限制部
56C、56D 定位部
57E、57F 前端侧袋部(底切部)
58(58I、58J) 送出侧卡合突起(卡合突起、卡合部)
L 棒状化妆料
S 高低差
CE1A、CE1B 周向的一端(远侧的端部)
CE2A、CE2B 周向的另一端(近侧的端部)
APE 轴向的前端
ATE 轴向的后端。

Claims (12)

1.一种送出筒,其由树脂构成,并且能够与被送出构件卡合,所述送出筒具备:
半圆筒形状的一组分割体,
其中,形成有当将所述一组分割体彼此组装时,使所述被送出构件一边旋转一边移动的卡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出筒,其中,
所述卡合部是槽,该槽以将所述一组分割体彼此组装时成为在周向上连续的螺旋槽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半圆筒形状的内周面,
在所述被送出构件的轴向的后端侧设置有卡合用的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出筒,其中,
在所述一组分割体上形成的、所述半圆筒形状的轴向的前端侧的螺旋槽的间距与所述轴向的后端侧的螺旋槽的间距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出筒,其中,
在所述一组分割体的所述半圆筒形状中,相对于所述被送出构件的前进方向,在前端部分别设置有底切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出筒,其中,
所述卡合部是多个卡合突起,该多个卡合突起设置于所述半圆筒形状的内周面,并且设置于用于将所述被送出构件挤出的行进方向的前端侧,
所述被送出构件上,在沿轴向延伸的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旋槽。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送出筒,其中,
在所述一组分割体的各分割体的周向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定位部,
当组装所述一组分割体时,使所述各分割体的所述定位部嵌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出筒,具有:
与所述一组分割体一体成型的铰链部,该铰链部使所述一组分割体的周向的另一端大致平行地相邻,并且将所述另一端彼此连接,
以所述铰链部作为中心,使所述一组分割体的至少一者旋转以将所述一组分割体折叠并组装。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送出筒,其中,
在所述一组分割体的各分割体的周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部,
所述一组分割体独立地构成,
当将所述一组分割体进行连接时,分别使所述各分割体的所述周向的两端的定位部嵌合。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出筒,其中,
在所述一组分割体的所述半圆筒形状中,相对于所述被送出构件的前进方向,在后端部分别设置有底切部。
10.一种送出容器,其具备: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送出筒;以及
与所述送出筒卡合,并且相对于所述送出筒一边相对地旋转一边移动的被送出构件,
其中,在所述被送出构件的前端侧设置有用于保持棒状体的保持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出容器,其中,
所述棒状体为固体或半固体的化妆品。
12.一种送出筒与被送出构件的组装方法,其为由树脂构成的送出筒与被送出构件的组装方法,其包括下述工序:
通过向具有模腔的模具注射树脂从而形成半圆筒形状的一组分割体的工序,该半圆筒形状的一组分割体以当组装时成为在周向上连续的螺旋槽的方式形成有槽;以及
以将所述被送出构件夹持于所述一组分割体的状态,将所述一组分割体组装为筒状的组装工序。
CN201880097101.1A 2018-09-06 2018-09-06 送出筒、送出容器、及送出筒与被送出构件的组装方法 Pending CN1126382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33100 WO2020049699A1 (ja) 2018-09-06 2018-09-06 繰出し筒、繰出し容器、及び繰出し筒と被繰出部材との組み付け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638201A true CN112638201A (zh) 2021-04-09

Family

ID=69723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7101.1A Pending CN112638201A (zh) 2018-09-06 2018-09-06 送出筒、送出容器、及送出筒与被送出构件的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86661B2 (zh)
CN (1) CN112638201A (zh)
WO (1) WO202004969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2731A (en) * 1982-05-10 1984-07-31 Rovinsky William Z Split nut assembly
JPH02256909A (ja) * 1988-10-29 1990-10-17 Yuuc Sangyo Kk 分割ナット
JPH056900Y2 (zh) * 1986-10-27 1993-02-22
JPH0531718U (ja) * 1991-09-30 1993-04-27 竹内工業株式会社 口紅等の収納容器
JP2002031119A (ja) * 2000-07-13 2002-01-31 Kayo Kogyo Kk ナット
GB2469829A (en) * 2009-04-29 2010-11-03 Tri Star Ind Pte Ltd Quick release nut
CN204041669U (zh) * 2014-08-16 2014-12-24 超群机电制造(杭州)有限公司 带导向的自攻螺钉
JP2016150156A (ja) * 2015-02-18 2016-08-22 鈴野化成株式会社 化粧材繰出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732Y2 (ja) * 1990-02-21 1994-09-14 和田工業株式会社 口紅等の繰出し容器
JPH09220119A (ja) * 1996-02-20 1997-08-26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固形塗布料容器
JP2005331049A (ja) * 2004-05-20 2005-12-02 Takahashi Kanri:Kk 割ナット
JP5129803B2 (ja) * 2007-03-05 2013-01-30 株式会社ヒダン 棒状化粧料の容器
JP5305227B2 (ja) 2008-10-20 2013-10-02 株式会社カツシカ 繰り出し機構
JP6318344B2 (ja) * 2014-03-26 2018-05-09 株式会社トキワ カートリッジ式内容物押出容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2731A (en) * 1982-05-10 1984-07-31 Rovinsky William Z Split nut assembly
JPH056900Y2 (zh) * 1986-10-27 1993-02-22
JPH02256909A (ja) * 1988-10-29 1990-10-17 Yuuc Sangyo Kk 分割ナット
JPH0531718U (ja) * 1991-09-30 1993-04-27 竹内工業株式会社 口紅等の収納容器
JP2002031119A (ja) * 2000-07-13 2002-01-31 Kayo Kogyo Kk ナット
GB2469829A (en) * 2009-04-29 2010-11-03 Tri Star Ind Pte Ltd Quick release nut
CN204041669U (zh) * 2014-08-16 2014-12-24 超群机电制造(杭州)有限公司 带导向的自攻螺钉
JP2016150156A (ja) * 2015-02-18 2016-08-22 鈴野化成株式会社 化粧材繰出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86661B2 (ja) 2023-06-05
WO2020049699A1 (ja) 2020-03-12
JPWO2020049699A1 (ja) 2021-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21447B1 (ko) 도포용 충전물 압출용기
US6957753B2 (en) Movable body feeding apparatus
KR101647652B1 (ko) 도포재 압출 용기
KR102315511B1 (ko) 액체 디스펜서
JP7348658B2 (ja) 化粧料繰出容器
KR101750360B1 (ko) 도포재 압출 용기
JP7326298B2 (ja) 繰出し容器
JP4177864B2 (ja) 棒状物押出容器
CN112638201A (zh) 送出筒、送出容器、及送出筒与被送出构件的组装方法
JP6600489B2 (ja) 回転繰出容器
CN113116045B (zh) 化妆料送出容器
US11641926B2 (en) Coating material, feeding container
JP6561278B2 (ja) 塗布材押出容器
JP3182015U (ja) 棒状化粧料繰出容器
JP3950394B2 (ja) 化粧料繰出容器
JP2023013700A (ja) カートリッジ式化粧料押出容器
JP3174125U (ja) 棒状化粧料繰出容器及び化粧品
WO2014129645A1 (ja) 液状物繰出容器
US11896112B2 (en) Feeding container
JP6700676B2 (ja) 回転繰出容器
CN111297034A (zh) 双端部化妆品容器
JP2009039174A (ja) 塗布材押出容器
JPH056900Y2 (zh)
JP7471646B2 (ja) 化粧料繰出容器
JP2021186655A (ja) 繰り出し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