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4080B - 泡沫喷出器 - Google Patents

泡沫喷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4080B
CN112424080B CN201980047205.6A CN201980047205A CN112424080B CN 112424080 B CN112424080 B CN 112424080B CN 201980047205 A CN201980047205 A CN 201980047205A CN 112424080 B CN112424080 B CN 112424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am
gas
flow path
liquid agent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472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4080A (zh
Inventor
竹内将城
八岛昇
稻川义则
小栗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348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497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162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2103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424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4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4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4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0018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 B05B7/0025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 B05B7/0031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with disturbing means promoting mixing, e.g. balls, crowns
    • B05B7/0037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with disturbing means promoting mixing, e.g. balls, crowns including sieves, porous member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3/00Mixing according to the phases to be mixed, e.g. dispersing or emulsifying
    • B01F23/20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 B01F23/23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 B01F23/235Mixing gases with liquids by introducing gases into liquid media, e.g. for producing aerated liquids for making foa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20Jet mixers, i.e. mixers using high-speed fluid streams
    • B01F25/23Mixing by intersecting j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40Static mixers
    • B01F25/45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 B01F25/452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provided wit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 B01F25/4521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provided wit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the components being pressed through orifices in elements, e.g. flat plates or cylinders, which obstruct the whole diameter of the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FMIXING, e.g. DISSOLVING, EMULSIFYING OR DISPERSING
    • B01F25/00Flow mixers; Mixers for falling materials, e.g. solid particles
    • B01F25/40Static mixers
    • B01F25/45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 B01F25/452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provided wit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 B01F25/4523Mixers in which the materials to be mixed are pressed together throug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e.g. between beads characterised by elements provided with orifices or interstitial spaces the components being pressed through sieves, screens or meshes which obstruct the whole diameter of the tub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87Combination of liquid and air pum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Nozzl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泡沫喷出器,该泡沫喷出器(200)具备:混合部(300),其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上述液剂成为泡沫状;喷出口(242),其喷出成为泡沫状的上述液剂;及流路(250),其与上述喷出口连通,且将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从上述混合部供给至上述喷出口;并且,在上述喷出口设置有第一多孔质构件(270),上述流路的与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在上述第一多孔质构件的上游侧朝向上述供给方向扩大,上述喷出口处的上述流路的上述截面面积为上述流路中的最小截面面积的1.2倍以上。

Description

泡沫喷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喷出器。
背景技术
作为使液剂成为泡沫状而喷出的泡沫喷出器,例如,可列举下述专利文献1至下述专利文献5中所记载的喷出容器(泡沫喷出器)。专利文献1的喷出容器能够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产生泡沫状的液剂,并向喷出容器的外部喷出泡沫状的液剂(泡剂)。此外,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喷出容器是在喷出口设置有多孔质体,通过使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经过上述多孔质体,而喷出均匀且微细的泡沫状的液剂。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泡沫产生装置(泡沫喷出器),该泡沫产生装置将液剂喷雾在设置于喷出口附近的空间,在该空间中将液剂与空气混合,并使其经过设置于喷出口的多孔质体,由此产生泡沫状的液剂。专利文献3~5中公开的泡沫喷出容器能够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产生泡沫状的液剂,并向泡沫喷出容器的外部喷出泡沫状的液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526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CA1090748(A)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516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US2006219738(A1)
专利文献5:GB2566203(A)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喷出器,其具备:混合部,其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上述液剂成为泡沫状;喷出口,其喷出成为泡沫状的上述液剂;及流路,其与上述喷出口连通,且将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从上述混合部供给至上述喷出口。在上述喷出口设置有第一多孔质构件。上述流路的与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在上述第一多孔质构件的上游侧朝向上述供给方向扩大。上述喷出口处的上述流路的上述截面面积为上述流路中的最小截面面积的1.2倍以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喷出器,其具备:混合部,其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上述液剂成为泡沫状;及喷出口,其喷出成为泡沫状的上述液剂。上述混合部具有:多个气液接触室,其使上述液剂与上述气体接触;多个液剂流路,其向上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上述液剂;气体流路,其向上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上述气体;及泡沫流路,其将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从上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至上述喷出口。在上述气体流路与上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上述气体流路在与上述泡沫流路延伸的方向交叉的第一平面上延伸。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盖200的纵截面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30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30的纵截面的说明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纵截面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230a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230a的纵截面的说明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纵截面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的外观的说明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盖200b的纵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立体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构件311的说明图。
图15是用以说明设置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构件311的上表面的液剂流路322及气体流路330的说明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构件350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中的液剂及气体的流向的立体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气液接触室340、液剂流路322b、气体流路330及泡沫流路360的模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气液接触室340、液剂流路322b、气体流路330b及泡沫流路360的模式图。
图20是比较例的气液接触室541、液剂流路522b、气体流路531及泡沫流路560的模式图。
图21是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5及比较例1、2的泡沫喷出容器喷出至试样用容器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拍摄图像(照片)。
图22是表示比较例的头部530的纵截面的说明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纵截面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泡沫喷出器中,根据使用者的泡沫喷出器的使用方式、或收容于泡沫喷出器的液剂的特性,存在无法获得微细且均匀的泡沫的情况。另外,在现有的泡沫喷出器中,存在无法充分进行液剂与气体的混合,而导致无法获得充分包含气体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情况。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喷出经微细化的且均匀性提高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泡沫喷出器。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进一步增加泡沫状的液剂中的气体的含量的泡沫喷出器。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针对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功能结构的结构要素,通过标注相同的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在本说明书及附图中,针对不同的实施方式的类似的结构要素,有时在相同符号的后面标注不同的字母来进行区分。但是,在没有必要特别地区分类似的结构要素的各者的情况下,仅标注相同符号。
以下说明中所参照的附图是用于促进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及其理解的附图,为了便于理解,图中所示的形状或尺寸、比例等有时与实际不同。另外,以下说明中的与具体的形状相关的记载并非仅指几何学上为该形状的情况,而是指也包括具有在泡沫喷出容器的制造及使用中所容许的程度的差异的与该形状类似的形状。例如,在以下说明中,在表达为“圆盘状”的情况下,并非限定于具有真圆的面的板,而是指具有椭圆形等与真圆类似的形状的面的板。进一步,在以下说明中,对具体的直径的大小或长度所使用的“大致相同”并非仅指数学上或几何学上完全一致的情况,而是指也包括具有在泡沫喷出容器的制造及使用中所容许的程度的差异(例如,便于制造的余量(余地))的大小或长度。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为基准而确定上下方向。具体而言,以下说明中的上下方向是指在下述泡沫喷出容器中将收纳液剂的容器本体配置于下侧,将泡沫喷出盖配置于上侧的情况下的上下方向。但是,存在该上下方向与泡沫喷出容器的制造时及使用时的泡沫喷出容器及构成该泡沫喷出容器的要素(部件)的上下方向不同的情况。进一步,在以下说明中,“上游”及“下游”是指气体、液剂、或泡沫状的液剂的流向的相对位置,具体而言,将相对于它们的流向靠近流向的起点的位置称为上游,将与“上游”相比距上述起点相对较远的位置称为“下游”。
进一步,在以下说明中,泡沫状的液剂是指通过液剂中包入气泡,而内包有多个如球形或类似于球形的形状的气泡的状态的液剂。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对于泡沫状的液剂中所包含的气泡的大小(具体而言,上述球形的直径等)或气泡的分布密度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根据液剂的用途等而使气泡的大小或分布密度发生变化。
<<第一实施方式>>
<泡沫喷出容器10的概略结构>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是通过将填充于下述容器本体100的液剂与从容器本体100的外部引入的气体混合而使该液剂变成泡沫状,并向泡沫喷出容器10的外部喷出的容器。以下,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的外观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主要具有:填充液剂的容器本体100、及可装卸地安装于该容器本体100的泡沫喷出盖(泡沫喷出器)200。具体而言,该泡沫喷出容器10是通过使用者的手指等朝向下方按压泡沫喷出盖200的头部230而使液剂变成泡沫状并喷出的、具有手动式泵的被称为所谓“泵泡沫发生器”的容器。即,在以下说明中,作为泵泡沫发生器型容器而对该泡沫喷出容器10进行说明。以下,对上述泡沫喷出容器10的各部分的概要进行说明。
(容器本体100)
容器本体100设置于泡沫喷出容器10的下侧,且具有能够填充液剂的空间。例如,如图1所示,容器本体100具有圆筒状(圆管状)的主体部102、接连于上述主体部102的上侧的圆筒状的口颈部104、及将上述主体部102的下端封闭的底部106。具体而言,上述主体部102可通过利用底部106将其下端封闭,从而具有用以贮存液剂的空间。进一步,在口颈部104形成有开口,且能够在该开口内插下述泡沫喷出盖200的一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本体10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填充于容器本体100中的液剂例如为洗面剂、洗手剂、沐浴剂、清洁剂、餐具用或浴室用等的各种洗剂、头发整理剂、剃须用乳霜、粉底或美容液等皮肤用化妆品、染毛剂、消毒药水等这样的以泡沫状使用的各种液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进一步,对于该液剂的粘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在25℃下,优选为2cP(厘泊)以上,10cP以上且20000cP以下,更优选为20cP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cP以上,更优选为10000cP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0cP以下。另外,对于上述液剂的粘度,例如,可以使用B型粘度计进行测定。另外,关于测定粘度时的测定条件,可以在各粘度计中适当选择基于粘度水平而决定的转子类型、旋转速度、旋转时间。
(泡沫喷出盖200)
如图1所示,泡沫喷出盖200安装于贮存液剂的容器本体100,是被容器本体100向上方支撑的泡沫喷出盖200。该泡沫喷出盖200主要具有:从容器本体100供给液剂的供给机构260、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液剂成为泡沫状的泡沫发生器机构(混合部)300、及具有喷出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喷出口242的头部230。具体而言,泡沫喷出盖200能够通过螺合等固定方法而可装卸地安装于上述容器本体100的口颈部104。泡沫喷出盖200主要具有:用以安装于上述口颈部104的盖构件210、被盖构件210支撑的头部230、及从盖构件210下垂的供给机构260。另外,泡沫喷出盖200具有与喷出口242连通且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将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供给至喷出口242的流路。
具体而言,盖构件210具有圆筒状的安装部212,通过该安装部212螺合于上述口颈部104等,能够将泡沫喷出盖200的整体安装于容器本体100。换言之,通过将泡沫喷出盖200安装于口颈部104,而由泡沫喷出盖200封闭口颈部104的开口。另外,安装部212也可以形成为双层筒构造,在此种情况下,安装部212的内侧的筒对口颈部104进行螺合等。进一步,上述盖构件210具有:将安装部212的上端部封闭的环状封闭部214、及从环状封闭部214的中央部(环状封闭部214的俯视图中的中央部)朝向上方竖起的竖起筒部216。该竖起筒部216具有直径比上述安装部212更小的圆筒状的形状,将下述供给机构260的一部分内插于该竖起筒部216。
如上所述,上述供给机构260是以从上述竖起筒部216下垂的方式设置。该供给机构260包含:液剂供给部(省略图示),其用以将贮存于上述容器本体100的液剂供给至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该液剂变成泡沫状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及气体供给部(省略图示),其从泡沫喷出容器10的外部将气体引入,并将气体供给至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具体而言,上述液剂供给部例如为构成液剂泵的液剂汽缸,对设置于供给机构260内的液剂泵室(省略图示)内的液剂进行加压并将其供给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另外,上述气体供给部例如为构成气体泵的气体汽缸,对设置于供给机构260内的气体泵室(省略图示)内的气体进行加压并将其供给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液剂供给部及气体供给部的结构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应用公知的各种结构。另外,供给机构260的上端被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封闭,或者,供给机构260的上端通过流路(省略图示)而与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连通。
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是以内包于竖起筒部216及筒状部234的方式设置,能够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该液剂变成泡沫状。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中与液剂混合的上述气体是指从泡沫喷出容器10的外部向内部引入的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的空气(外部大气)。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气体并不限定于空气,例如,上述气体也可以是预先填充于容器本体100等的包含各种气态的成分的气体。另外,对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详细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另外,如图1所示,头部230具有作为与头部230一体的物体而设置的喷嘴部240。进一步,在喷嘴部240的前端设置有喷出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喷出口242。进一步,在该喷嘴部240的内部空间设置有朝向喷出口242供给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泡沫流路250。该泡沫流路250从头部230朝向外侧延伸,并与上述喷出口242连通。另外,泡沫流路250可以如图1所示那样以随着朝向喷出口242而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延伸,或者也可以沿着水平方向延伸。进一步,泡沫流路250在与喷出口242相反的一侧(换言之,泡沫流路250的上游侧)与下述筒状部234的内部空间即连络流路252连通。此外,该连络流路252与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连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泡沫喷出盖200具有泡沫流路250及连络流路252作为流路,利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成为泡沫状的液剂能够通过上述连络流路252及泡沫流路250从上述喷出口242向泡沫喷出容器10的外部喷出。另外,对于头部230的详细结构,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出口242设置有多孔质体(第一多孔质构件)270(参照图2、4)。多孔质体270是以封闭喷出口242的方式设置。利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成为泡沫状的液剂进一步通过经过上述多孔质体270而成为经进一步微细化的泡沫。优选为,多孔质体270配置于从喷出口242的开口端起10mm以内的位置。换言之,从多孔质体270至喷出口242的开口端(喷出口端)242a(参照图4)的泡沫流路250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下。另外,对于多孔质体270的详情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进一步,头部230被构成为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可动。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头部230设置有接受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按压操作的操作部232。另外,如图1所示,上述喷嘴部240是以从该操作部232突出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在对操作部232进行按压操作,头部230相对于安装部212相对地被按下的情况下,上述液剂供给部(省略图示)对液剂泵室(省略图示)内的液剂进行加压并将其供给至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进一步,上述气体供给部(省略图示)对气体泵室(省略图示)内的气体进行加压并将其供给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另外,头部230具有从上述操作部232向下方下垂的筒状部234。进一步,如上所述,在筒状部234的内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络流路252。该连络流路252与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上端连通,进一步与上述泡沫流路250的上游侧连通。
<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概略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对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盖200的纵截面的一部分的说明图,具体而言,示出了将图1所示的泡沫喷出盖200沿着泡沫喷出容器10的中心轴切割时的纵截面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是用以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液剂变成泡沫状的机构,如图2所示,其被收容于头部230的筒状部234的内筒部234b。如上所述,该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上端与筒状部234的连络流路252连通,进一步,该连络流路252与喷嘴部240的泡沫流路250连通。因此,利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成为泡沫状的液剂能够经由上述喷嘴部240的喷出口242向泡沫喷出容器10的外部喷出。
另一方面,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下端与止回阀相对,上述止回阀由设置于上述供给机构260的内部的球阀180和阀座部131构成,且容许对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液体供给。因此,泡沫发生器机构300能够随着上述止回阀的上述球阀180的上下移动,而接受从位于球阀180的下方的上述液剂供给部(省略图示)的液剂的供给,并阻止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向液剂供给部的回液。
另外,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在其内部具有:用于从上述液剂供给部进行供给的液剂的液剂流路(省略图示)、及用于从供给机构260的上述气体供给部(省略图示)进行供给的气体的气体流路(省略图示),其数量分别为一个或多个。进一步,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在其内部具有:液剂流路与气体流路相交的混合室(省略图示)。在该混合室中,所供给的液剂与气体相互混合,能够使液剂成为泡沫状。而且,成为泡沫状的液剂被新供给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液剂及气体挤出,从而从上述混合室向上述连络流路252排出。进一步,如上所述,排出的泡沫状的液剂经由连络流路252及泡沫流路250从喷出口242向泡沫喷出容器10的外部喷出。
进一步,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在其内部具有多孔质体(第二多孔质构件)310。例如,该多孔质体310为圆盘状或圆柱状,且设置于如与来自上述混合室的泡沫状的液剂接触的位置。因此,在上述混合室中成为泡沫状的液剂通过经过多孔质体310而成为经进一步微细化的泡沫。
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上述多孔质体310也可以是筛网、纱布、泡沫、海绵、或选自它们的中的2种以上的组合。具体而言,上述多孔质体310的网眼的大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优选为35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当上述多孔质体310是由具有矩形的开口的筛网所构成的情况下,上述网眼是指矩形的开口的纵横的长度;当上述多孔质体310具有圆形的开口的情况下,上述网眼是指该圆形的直径。更具体而言,例如,作为上述多孔质体310,可以使用筛网尺寸#50~#550的市售的筛网片,优选使用筛网尺寸#85~#350的市售的筛网片。例如,作为筛网片,可以使用#61、#508、#85、#305。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泡沫发生器机构300也可以具有两个多孔质体(设置于下游侧的第二多孔质构件)310a、多孔质体(设置于上游侧的第二多孔质构件)310b。更具体而言,多孔质体310a设置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上端(下游侧),并且也可以与连络流路252连通。在此种情况下,在上述混合室中成为泡沫状的液剂可通过依序经过多孔质体310b、310a而成为经进一步微细化的泡沫。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泡沫发生器机构300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多孔质体,对于多孔质体的数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头部230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5对上述头部23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头部230的外观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头部230的纵截面的说明图,具体而言,示出了将图3所示的头部230沿着泡沫喷出容器10的中心轴切割时的纵截面。另外,图5是图4所示的纵截面的立体图,具体而言,示出了使图4所示的头部230的纵截面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在图5中,关于多孔质体270,示出的是未切割的形式的图。
如上所述,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头部230,如图2及图3所示,主要具有:具备喷出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喷出口242的喷嘴部240、接受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按压操作的操作部232、及从上述操作部232向下方下垂的筒状部234。另外,喷嘴部240、操作部232及筒状部234例如可以由树脂材料一体地成形。以下,对头部230的各部分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操作部232)
如上所述,操作部232能够接受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按压操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者通过按压操作部232而将头部230按下。
(筒状部234)
如图2所示,筒状部234成为双层筒构造,具有外筒部234a及内筒部234b。该内筒部234b的一部分插入于盖构件210的竖起筒部216。筒状部234被上述供给机构260、及设置于该供给机构260的施力构件(省略图示)等间接地支撑。因此,头部230能够抵抗上述施力构件的施力而在特定的范围内按下(下降)。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解除对操作部232的按压操作的状态下,头部230随着上述施力构件的施力而沿着上下方向相对于盖构件210的竖起筒部216相对地上升并移动至上方停止点。另一方面,通过使用者抵抗上述施力构件的施力对操作部232进行按压操作,头部230相对于竖起筒部216相对地下降。此时,头部230能够在竖起筒部216与筒状部234的外筒部234a及内筒部234b的之间确保可吸入空气的窄幅流路,并且沿着上下方向移动。
另外,如图2所示,在内筒部234b的下侧设置有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进一步,在内筒部234b的上方设置有连络流路252,该连络流路252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上端连通并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该连络流路252使利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经过,该泡沫状的液剂供给至头部230的泡沫流路250。另外,对于该连络流路252的截面(具体而言,沿着水平方向切割的情况下的切割面)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圆形状,也可以是矩形状。另外,对于连络流路252的长度的详情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喷嘴部240)
如图3所示,喷嘴部240在前端具有喷出口242,且具有如从操作部232突出并随着朝向喷出口242而向下方倾斜的形态。进一步,如上所述,如图2及图4所示,作为喷嘴部240的内部空间而设置有用于使泡沫状的液剂经过的泡沫流路250。泡沫流路250从与连络流路252连结的连结部254(参照图4)朝向喷出口242而其内径扩大。在本实施方式中,泡沫流路250从连结部254朝向喷出口242而其内径逐渐扩大。换言之,泡沫流路250的与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泡沫状的液剂流动的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沿着该供给方向朝向喷出口242递增。另外,对于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递增的详细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另外,对于泡沫流路250的上述截面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矩形状,可以是各顶点带弧度的矩形,可以是圆形状,也可以是椭圆状。
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喷嘴部240的前端设置有多孔质嵌合构件272。多孔质嵌合构件272是圆筒状或方形柱状的构件,构成为具有与泡沫流路250的喷出口242侧的内径相同的直径或比其稍小的直径,能够与喷嘴部240的前端的内部嵌合。进一步,在多孔质嵌合构件272的内侧设置有多孔质体27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能够与喷嘴部240的前端的内部嵌合的多孔质嵌合构件272,能够容易地将多孔质体270设置于喷嘴部240的喷出口24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上述多孔质嵌合构件272,能够容易地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头部23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上述多孔质嵌合构件272而将多孔质体270设置于喷出口242,并且也不会损害喷嘴部240的外观。
另外,上述多孔质体270例如为板状、方形柱状、圆盘状、或圆柱状的构件。从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供给的泡沫状的液剂可通过经过该多孔质体270而成为经进一步微细化的泡沫。
例如,与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多孔质体310同样地,上述多孔质体270也可以是筛网、纱布、泡沫、海绵、或选自它们的中的2种以上的组合。具体而言,对于上述多孔质体270的网眼的大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2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优选为350μm以下,更优选为300μm以下。当上述多孔质体270是由具有矩形的开口的筛网构成的情况下,上述网眼是指矩形的开口的纵横的长度;当上述多孔质体270具有圆形的开口的情况下,上述网眼是指该圆形的直径。更具体而言,例如,作为上述多孔质体270,可以使用筛网尺寸#50~#550的市售的筛网片,优选可以使用筛网尺寸#85~#350的市售的筛网片。例如,作为筛网片,可以使用#61、#508、#85、#305。
另外,如图4及5所示,泡沫流路250在泡沫流路250与连络流路252连结的连结部254处的截面面积成为最小。即,连结部254可以说是具有最小截面面积的最小截面面积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泡沫流路250的沿着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的、从多孔质体270至截面面积成为最小的连结部254为止的长度L优选为3mm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长度L更优选为1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上述长度L变长,能够缓和(均匀化)通过流路内的中心附近的液剂与通过壁面附近的液剂的流速差,因此能够产生均匀性提高的泡沫。另外,换言之,上述长度L也可以被称为通过泡沫流路250的截面的中心的泡沫流路250的中心线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成为最小截面面积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泡沫流路250与连络流路252连结的连结部254,也可以是泡沫流路250的该连结部254与多孔质体270的之间。即便是在该情形下,泡沫流路250的沿着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的、从多孔质体270至截面面积成为最小的部位为止的长度也优选为3mm以上。另外,在该情况下,该长度更优选为1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图4及图5所示的连络流路252的从与泡沫流路250连结的连结部254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中的混合室为止的长度M优选为12mm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长度M更优选为1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另外,上述长度M也可以被称为通过连络流路252的截面的中心的连络流路252的中心线的长度。因此,连结部254处的上述长度L及长度M的起点可以说是泡沫流路250的中心线与连络流路252的中心线相交的点。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上述长度M变长,能够进一步降低泡沫状的液剂经过喷出口242的多孔质体270时的流速,因此能够产生经微细化的且均匀性提高的泡沫。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泡沫流路250及连络流路252的从多孔质体270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中的混合室为止的沿着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的长度(长度L+长度M)优选为15mm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长度(长度L+长度M)更优选为2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mm以上。另外,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具有多个多孔质体310的情况下,泡沫流路250及连络流路252的从多孔质体270至设置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最上游侧的多孔质体310b为止的长度优选为10mm以上。进一步,从多孔质体270至设置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最上游侧的多孔质体310b为止的长度更优选为20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5mm以上。
为了产生经进一步微细化的且均匀性提高的泡沫,优选为降低泡沫状的液剂经过喷出口242的多孔质体270时的流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泡沫流路250及连络流路252的长度变长。然而,考虑到泡沫喷出容器10的易用性等,则对泡沫喷出容器10的大小或形状有所限制,使泡沫流路250及连络流路252的长度无限制地变长并不现实。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着眼于泡沫流路250的流路径,使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朝向喷出口242递增,由此,即便是在对泡沫流路250及连络流路252的长度有限制的状况下,也能够进一步降低泡沫状的液剂经过喷出口242的多孔质体270时的流速。
具体而言,如上所述,泡沫流路250在泡沫流路250与连络流路252连结的连结部254处的截面面积成为最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泡沫流路250的与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而言,在多孔质体270的上游侧,沿着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从连结部254朝向喷出口242递增。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喷出口242处的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连结部254处的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最小截面面积)优选为1.2倍以上。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口242处的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上述最小截面面积更优选为3倍以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孔质体270的截面面积(具体而言,与上述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相对于最小截面面积优选为1.2倍以上,更优选为3倍以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泡沫流路250的与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并不限定于在多孔质体270的上游侧沿着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从连结部254朝向喷出口242递增的形态,上述切割面的截面面积也可以是在多孔质体270的上游侧沿着供给方向从连结部254朝向喷出口242呈阶梯状扩大的形态。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在多孔质体270的上游侧朝向供给方向扩大,能够降低泡沫状的液剂经过多孔质体270时的流速,其结果,能够产生经微细化的且均匀性提高的泡沫。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推测如下:通过降低泡沫状的液剂的流速,能够利用在泡沫流路250内产生的层流的作用而使经过的该液剂均匀化,进一步,经均匀化的液剂通过以低速经过多孔质体270,而成为经微细化的且均匀性提高的泡沫。尤其是,通过使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在多孔质体270的上游侧朝向喷出口242递增,能够在泡沫流路250内更进一步地产生层流,从而使经过的该液剂均匀化,进一步,经均匀化的液剂通过以低速经过多孔质体270,从而成为经微细化的且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的泡沫。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关于成为最小截面面积的部位,并不限定于泡沫流路250与连络流路252连结的连结部254,也可以是泡沫流路250的该连结部254与多孔质体270的之间。即便是在该情况下,喷出口242处的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最小截面面积也优选为1.2倍以上,更优选为3倍以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喷出经微细化的且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泡沫喷出容器10。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不会大幅度地改变现有的泡沫喷出容器的形态,因此,生产线的变更也较少,与现有的泡沫喷出容器相比,也不会损害使用便利性或外观。
<<第二实施方式>>
进一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头部230也可以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头部230不同的另一形态。因此,以下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对具有不同的另一形态的头部230a的详情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图6至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头部230a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头部230a的外观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头部230a的纵截面的说明图,具体而言,示出了将图6所示的头部230a沿着泡沫喷出容器10的中心轴切割时的纵截面。另外,图8是图7所示的纵截面的立体图,是使图7所示的头部230a的纵截面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在图8中,关于多孔质体270a,示出的是未切割的形式的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本实施方式的头部230a如图6所示,主要具有:具备喷出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喷出口242的喷嘴部240a、接受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按压操作的操作部232、及从上述操作部232向下方下垂的筒状部234(外筒部234a、内筒部234b)。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部240a的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232及筒状部234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省略对操作部232及筒状部234的详细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喷嘴部240a的形态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在喷嘴部240a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泡沫状的液剂经过的泡沫流路250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泡沫流路250a从与连络流路252连结的连结部254朝向喷出口242而其内径逐渐扩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也可以使泡沫流路250a的内径扩大的程度变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以堵住喷嘴部240a的前端的喷出口242的方式,在喷出口242直接设置有多孔质体270a。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多孔质体270同样地,该多孔质体270a通过使从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供给的泡沫状的液剂经过,能够将该液剂制成经进一步微细化的泡沫。
进一步,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泡沫流路250a的与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也是沿着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从连结部254朝向喷出口242递增。更具体而言,喷出口242处的泡沫流路250a的截面面积相对于连结部254处的泡沫流路250a的截面面积(最小截面面积)优选为1.2倍以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孔质体270a的截面面积(具体而言,与上述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相对于上述最小截面面积优选为1.2倍以上。
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不使用多孔质嵌合构件272而将多孔质体270a直接设置于喷出口242。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避免由于多孔质嵌合构件272的厚度等使多孔质体270a的截面面积变小的情况的发生,即便是在泡沫流路250a的扩径的程度变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多孔质体270a的截面面积变得更大。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在泡沫流路250a的扩径的程度变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泡沫状的液剂经过多孔质体270a时的流速。即,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喷出经微细化的且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泡沫喷出容器10。
<<第三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盖200也可以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另一形态。以下,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盖,对具有不同的另一形态的泡沫喷出盖200b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泡沫喷出盖200b)
在图9中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b。泡沫喷出容器10b具备泡沫喷出盖200b。如图9所示,泡沫喷出盖200b安装于贮存液剂的容器本体100,是被容器本体100向上方支撑的泡沫喷出盖200b。该泡沫喷出盖200b能够通过螺合等固定方法而可装卸地安装于上述容器本体100的口颈部104。另外,泡沫喷出盖200b主要具有:用以安装于上述口颈部104的盖构件210、固定于盖构件210且构成下述液剂供给部及气体供给部的汽缸部220(参照图10)、及将泡沫状的液剂向泡沫喷出容器10b的外部喷出的头部230b。
具体而言,盖构件210具有圆筒状的安装部212,通过该安装部212对上述口颈部104进行螺合等,由此,能够将泡沫喷出盖200b的整体安装于容器本体100。换言之,通过将泡沫喷出盖200b安装于口颈部104,而由泡沫喷出盖200b封闭口颈部104的开口。另外,安装部212也可以被形成为双层筒构造,在此种情况下,安装部212的内侧的筒对口颈部104进行螺合等。进一步,上述盖构件210具有:将安装部212的上端部封闭的环状封闭部214、及从环状封闭部214的中央部(环状封闭部214的俯视图中的中央部)朝向上方竖起的竖起筒部216。该竖起筒部216具有直径比上述安装部212更小的圆筒状的形状,将下述汽缸部220的一部分内插于该竖起筒部216。
进一步,汽缸部220(参照图10)包含: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该液剂变成泡沫状的泡沫发生器机构(混合部)300b、用以将贮存于上述容器本体100的液剂供给至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液剂供给部、及从泡沫喷出容器10b的外部引入气体并将气体供给至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气体供给部。具体而言,上述液剂供给部例如为构成液剂泵的液剂汽缸,对下述液剂泵室280(参照图10)内的液剂进行加压并将其供给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另外,上述气体供给部例如为构成气体泵的气体汽缸,对下述气体泵室261(参照图10)内的气体进行加压并将其供给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另外,对于这些液剂供给部、气体供给部及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中参照其他附图进行说明。另外,汽缸部220的上端被下述的头部230b封闭。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中与液剂混合的上述气体,是指从泡沫喷出容器10b的外部向内部引入的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的空气(外部大气)。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气体并不限定于空气,例如,上述气体也可以是预先填充于泡沫喷出容器10b的容器本体100等中的包含各种气态的成分的气体。
如图9所示,头部230b具有作为与头部230b一体的物体而设置的喷嘴部240b。进一步,在喷嘴部240b的前端设置有喷出口242。该喷嘴部240b的内部空间与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连通,利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成为泡沫状的液剂能够从上述喷出口242向泡沫喷出容器10b的外部喷出。另外,头部230b具有从上述操作部232向下方下垂的筒状部234。
进一步,头部230b构成为能够上下可动。具体而言,头部230b具有接受使用者的手指等的按下操作的操作部232。另外,如图9所示,上述喷嘴部240b以从该操作部232突出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在使用者对操作部232进行按下操作,头部230b相对于安装部212相对地被按下的情况下,上述液剂供给部对液剂泵室280(参照图10)内的液剂进行加压并将该液剂供给至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进一步,在上述情况下,上述气体供给部对气体泵室261(参照图10)内的气体进行加压并将该气体供给至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
<泡沫喷出盖200b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0对上述泡沫喷出盖200b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盖200b的纵剖视图。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盖200b主要具有头部230b、汽缸部220、及盖构件210。进一步,如图10所示,泡沫喷出盖200b具有活塞导件290。以下,对泡沫喷出盖200b的各部分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头部230b)
如上所述,头部230b具有操作部232、及从该操作部232向下方下垂的筒状部234。具体而言,筒状部234被汽缸部220、下述活塞导件290、盘簧273等间接地支撑。头部230b能够抵抗上述盘簧273的施力而在特定的范围内按下(下降)。具体而言,在解除按下操作的状态下,头部230b随着盘簧273的施力而沿着上下方向相对于盖构件210相对地上升并移动至上方停止点。另一方面,通过使用者抵抗盘簧273的施力对头部230b(具体而言,操作部232)进行按下操作,头部230b相对于盖构件210相对地下降。另外,如图10所示,筒状部234成为二层筒构造,具有外筒部234a及内筒部234b。上述头部230b上下移动时,盖构件210的竖起筒部216能够在外筒部234a与内筒部234b的之间确保可吸入空气的窄幅流路(省略图示),并且沿上下方向移动。
(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
如上所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是用以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液剂变成泡沫状的机构,如图10所示,其被收容于筒状部234的内筒部234b内。该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上侧与头部230b的喷嘴部240b的内部空间连通,因此,利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成为泡沫状的液剂能够经由上述喷嘴部240b的喷出口242向泡沫喷出容器10b的外部喷出。另一方面,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下侧与止回阀相对,该止回阀由设置于下述活塞导件290的内部的球阀180及阀座部131构成,且该止回阀容许向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液体供给。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详情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说明。
(活塞导件290)
活塞导件290位于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下方,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构件,且固定于头部230b。而且,下述液体活塞271经由该活塞导件290固定于头部230b。进一步,头部230b、活塞导件290及液体活塞271成为一体且能够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在活塞导件290的上侧的内部形成有阀座部131,在该阀座部131上配置有上述球阀180。该球阀180以能够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下端与阀座部131之间上下移动的方式被保持。进一步,在阀座部131的中央设置有与阀座部131的下方连通的贯通孔131a。即,上述球阀180和上述阀座部131构成上述止回阀,该止回阀能够随着球阀180的上下移动而将液剂从阀座部131的下方供给至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能够阻止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向液剂供给部的回液。
另外,活塞导件290以活插状态外嵌于下述气体活塞255,该气体活塞255能够相对于活塞导件290而相对地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另外,在活塞导件29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凸缘部233,在凸缘部233的上表面设置有圆环状(环形)的阀构成槽134。进一步,在活塞导件290的上部以活插状态外嵌有下述气体活塞255的筒状部251。由该阀构成槽134、及气体活塞255的筒状部251的下端部构成气体排出阀。更具体而言,在活塞导件290中的外嵌有筒状部251的部分的外周面,设置有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流路构成槽(省略图示)。设置于这些流路构成槽与气体活塞255的筒状部25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省略图示),构成使经由上述气体排出阀而从下述气体泵室261流出的气体流向上方的气体流路。
(液剂供给部及气体供给部)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盖200b中,如图10所示,在盖构件210及汽缸部220的内部,设置有上述液剂供给部及上述气体供给部。具体而言,汽缸部220具有圆筒状的气体汽缸机构部221作为上述气体供给部,该气体汽缸机构部221固定于盖构件210的环状封闭部214的下表面侧。另外,汽缸部220具有液剂汽缸机构部222作为上述液剂供给部,该液剂汽缸机构部222以从气体汽缸机构部221下垂的方式设置,并且该液剂汽缸机构部222是直径小于上述气体汽缸机构部221的圆筒状的形状。进一步,汽缸部220具有环状连结部223,该环状连结部223将上述气体汽缸机构部221的下端与液剂汽缸机构部222的上端相互连结。
-气体汽缸机构部221-
气体汽缸机构部221的上端部通过对环状封闭部214的下表面侧进行嵌合而固定于环状封闭部214。进一步,气体汽缸机构部221具有气体活塞255。以下,将在气体汽缸机构部221中的气体活塞255与环状连结部223之间的空间称为气体泵室261,能够在该气体泵室261贮存气体。另外,气体泵室261的容积能够随着气体活塞255的上下移动而扩大或缩小。
气体活塞255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具有:以活插状态外嵌于活塞导件29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筒状部251、及从筒状部251向径向外侧凸出的活塞部256。在活塞部256的周缘部设置有外周环状部253。外周环状部253呈环绕状并气密地与气体汽缸机构部221的内周面相接,当气体活塞255上下移动时,外周环状部253能够相对于气体汽缸机构部221的内周面滑动。进一步,在活塞部256中的筒状部251的附近的部分,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贯通该活塞部256的多个吸入开口257。
具体而言,通过使用者对头部230b进行按下操作,气体泵室261进行收缩。此时,气体泵室261内的气体被加压,并且气体活塞255相对于活塞导件290稍微上升,由此,由筒状部251与阀构成槽134所构成的气体排出阀打开。其结果,气体泵室261内的气体经由该气体排出阀、及设置于筒状部251与活塞导件290之间的气体流路(省略图示)而向上方输送。进一步,在气体活塞255的筒状部251的上方,设置有由筒状部234的下端部的内周面与活塞导件290的外周面的间隙所构成的气体流路(省略图示)。该气体流路与设置于筒状部251和活塞导件290之间的气体流路连通,因此,气体泵室261内的气体经由气体排出阀、设置于筒状部251与活塞导件290之间的气体流路、及设置于筒状部234的下端部的内周面与活塞导件290的外周面之间的气体流路,而供给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
另外,在气体活塞255的筒状部251中的下侧,外嵌有圆环状的吸入阀构件155。该吸入阀构件155具有向径向外侧凸出的环状膜即阀体。而且,由吸入阀构件155的上述阀体与活塞部256构成气体抽吸阀。具体而言,头部230b下降时,即气体泵室261收缩时,通过吸入阀构件155的阀体密接于活塞部256而将吸入开口257封闭。另一方面,头部230b上升时,即气体泵室261扩大时,气体泵室261内的气压下降,因此,吸入阀构件155的阀体离开活塞部256而将吸入开口257打开。而且,泡沫喷出容器10b的外部的气体经由位于竖起筒部216的上端与筒状部234之间的间隙,而被引入至气体泵室261内。
进一步,在气体汽缸机构部221形成有贯通该气体汽缸机构部221的内外的贯通孔229。在如没有将头部230b按下,头部230b在上方停止的状态下,该贯通孔229被气体活塞255的外周环状部253封闭。进一步,在按下头部230b,贯通孔229从被外周环状部253封闭的状态转变至未封闭的状态的情况下,泡沫喷出容器10b的外部的气体经由位于竖起筒部216的上端与筒状部234之间的间隙及贯通孔229而流入至容器本体100内。通过该气体的流入,位于比容器本体100内的液剂的液面更上方的空间(气体)具有与大气压相同的气压。
-液剂汽缸机构部222-
液剂汽缸机构部222具有液体活塞271。在以下说明中,将在液剂汽缸机构部222中的设置于止回阀(该止回阀由上述球阀180和上述阀座部131构成)与下述液剂吸入阀之间的空间称为液剂泵室280。该液剂泵室280能够贮存液剂,液剂泵室280的容积能够随着液体活塞271及活塞导件290的上下移动而扩大或缩小。具体而言,通过使用者对头部230b进行按下操作,液剂泵室280进行收缩。此时,液剂泵室280内的液剂被加压,由此,由球阀180和阀座部131构成的止回阀打开,液剂泵室280内的液剂经由上述止回阀而被供给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
另外,液体活塞271具有圆筒状(圆管状)的形状。通过将活塞导件290的下端部插入于液体活塞271的上端部,液体活塞271能够固定于活塞导件290。而且,在液体活塞271的下端的下方,设置有液剂汽缸机构部222的直线部222a。
进一步,如图10所示,液剂汽缸机构部222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棒状构件即提升阀276。该提升阀276贯通液体活塞271,从活塞导件290的内部插入到液剂汽缸机构部222的内部。提升阀276能够相对于液体活塞271而相对地沿着上下方向移动。另外,提升阀276的下端部构成阀体部278。阀体部278的下表面能够液密地与下述阀座部224密接。由上述阀体部278和上述阀座部224构成液剂吸入阀。
另外,液剂汽缸机构部222具有盘簧273,该盘簧273以活插状态外嵌于提升阀276的中间部(具体而言,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盘簧273例如为压缩型盘簧,其被保持为压缩状态。因此,盘簧273能够对液体活塞271、活塞导件290及头部230b朝向上方施力。
进一步,液剂汽缸机构部222具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直线形状的直线部222a、接连于直线部222a的下方并且朝向下方缩小直径的颈缩部222b。在颈缩部222b的内周面中的下部,设置有与上述阀体部278成对的阀座部224。另外,颈缩部222b具有接连于颈缩部222b的下方的圆筒状的管保持部225。通过对该管保持部225插入浸渍管228的上端部,而将该浸渍管228保持于汽缸部220的下端部。通过如此,容器本体100内的液剂经由上述浸渍管228抽吸至液剂泵室280内。
具体而言,使用者将头部230b按下而活塞导件290下降时,通过活塞导件290与提升阀276的上端部的摩擦,提升阀276从动于活塞导件290,提升阀276的阀体部278的下表面与汽缸部220的阀座部224液密地接触。另一方面,将使用者对头部230b的按下操作解除时,液体活塞271、活塞导件290及头部230b随着盘簧273的施力而上升。其结果,提升阀276的阀体部278在盘簧273的下端与阀座部224的间隙中稍微上升,因此,随着阀体部278的上升,液剂泵室280的下端部的液剂吸入阀打开,液剂经由液剂吸入阀而抽吸至液剂泵室280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液剂供给部及气体供给部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于如上所述的结构,可应用公知的各种结构。
<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11至图13对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立体图,图12是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立体剖视图,具体而言,是对以穿过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中心轴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切割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时的截面,从倾斜的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的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是通过从下方将第一构件311及第二构件350这两个构件组合而构成的。如图12所示,主要构成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下侧的第一构件311具有与圆锥台(具体而言,圆锥台是指将圆锥沿与底面平行的平面切割并将小圆锥的部分除去而得到的图形)类似的形状,更具体而言,该构件具有与圆锥台类似的形状、且该圆锥台具备直径较大的圆形作为上表面。另外,如图12所示,主要构成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上侧的第二构件350为圆筒状的构件。
具体而言,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该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中,将第一构件311的上侧的一部分内插于圆筒状的第二构件350的下侧,通过这种内插,第二构件350被第一构件311支撑。进一步,在该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中,从上方观察第一构件311及第二构件350的情况下的俯视图中,贯穿各个构件的中心的中心轴存在于同轴上。
另外,如图11所示,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外周,设置有用以将气体引入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内的多个(例如8个)吸入开口370。具体而言,将第一构件311的上侧的一部分内插于第二构件350的下侧而构成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时,存在于第一构件311的外周上端与第二构件350的外周下端之间的间隙成为吸入开口370。另外,这些多个吸入开口370沿着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外周的圆周方向以等角度间隔的方式设置。
另外,如图13所示,在第一构件311的上表面设置有与吸入开口370连通的气体流路330。对于该气体流路330,经由上述吸入开口370供给从上述气体汽缸机构部221供给的气体。另外,关于该气体流路330的详细内容,在下述的有关第一构件311的详细内容中进行说明。
并且,如图13所示,以沿着上下方向贯穿第一构件311的中央部(第一构件311的俯视图中的中央部)的方式设置有液剂流路320。向该液剂流路320供给从上述液剂汽缸机构部222供给的液剂。进一步,液剂流路320将液剂供给至图12所示的设置于第一构件311的上表面的液剂流路322。另外,关于液剂流路322的详细内容,在下述的有关第一构件311的详细内容中进行说明。
进一步,如图13所示,在设置于上述第一构件311的上方的第二构件350上,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贯穿第二构件350的多个(例如8个)泡沫流路360。通过上述液剂流路322及上述气体流路330供给的液剂及气体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内相互混合,从而成为泡沫状的液剂。而且,成为泡沫状的液剂被新供给至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内的液剂及气体挤压,经由上述泡沫流路360排出至第二构件350的上表面侧。进一步,如上所述,所排出的泡沫状的液剂从盖构件210的喷嘴部240b的喷出口242向泡沫喷出容器10b的外部喷出。另外,关于泡沫流路360的详细内容,在下述的有关第二构件350的详细内容中进行说明。
接下来,对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的两个构件、第一构件311及第二构件350的各构件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第一构件311)
首先,参照图14及图15对第一构件311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构件311的说明图,具体而言,从图中的上方起,依次为:第一构件311的俯视图、沿着上下方向将第一构件311切割时的剖视图、及第一构件311的仰视图。更具体而言,上述剖视图与沿俯视图所示的A-A'线将第一构件311切割的情况下的截面相对应。另外,图15是用以说明设置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构件311的上表面的液剂流路322及气体流路330的说明图,具体而言,是第一构件311的俯视图。
如图14所示,第一构件311主要具有:筒状的小径部312、筒状的大径部314(其位于小径部312的上方,并且具有比小径部312更大的直径)、及从小径部312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多个(例如4个)突出部316。
如第一构件311的剖视图所示,大径部314具有:圆筒状的筒状部314a、及水平地设置于筒状部314a的上方的圆盘状(圆板状、碟状)的地板部318。进一步,如第一构件311的俯视图所示,在地板部318的俯视图中的中央部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贯穿地板部318的开口,该开口通过与上述筒状部314a的内部空间、及下述小径部312的内部空间连通而构成液剂流路320。而且,如第一构件311的俯视图所示,在地板部318的上表面设置有:当俯视地板部318时从液剂流路320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例如8个)液剂流路(第一液剂小流路)322a、及从各液剂流路322a分支且弯曲地延伸的两个液剂流路(第二液剂小流路)322b。进一步,在地板部318的上表面设置有:从该地板部318的外周部朝向中央部延伸的多个(例如8个)气体流路330。这些液剂流路322a、322b及气体流路330由下述的间隙构成:即,通过从地板部318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流路壁326(具体而言,流路壁326a、326b)与第二构件350的下表面(具体而言,地板部352的下表面)气密(液密)地相接,从而在流路壁326的之间产生的间隙而构成。
具体而言,设置于地板部318的中央部的液剂流路320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构件350的下表面(具体而言,地板部352的下表面)相对,因此,通过该液剂流路320输送的液剂与上述下表面碰撞,沿着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的面内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流动。即,第二构件350的下表面能够使液剂流动的方向从上下方向变成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的面内方向。
另外,在上述地板部318的上表面设置有从液剂流路320呈放射状分支并延伸的多个液剂流路322a。换言之,液剂流路322a沿着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的面内方向延伸。而且,多个液剂流路322a沿着地板部318的外周的圆周方向以等角度间隔的方式设置。进一步,在上述地板部318的上表面设置有:在俯视地板部318时,从一个液剂流路322a分支且弯曲地延伸的两个液剂流路322b。
更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一个液剂流路322包含:从地板部318的中央部呈放射状延伸的一个液剂流路322a、及从该液剂流路322a分支且弯曲地延伸的两个液剂流路322b。在本实施方式中,液剂流路322b可以是从液剂流路322a以描绘圆弧的方式弯曲,或者也可以是从液剂流路322a呈直角弯曲,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进一步,通过使不同的多个液剂流路322的液剂流路322b相互连通,而构成沿着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的外周延伸的环状流路324。另外,关于之前所说明的设置于第二构件350上的泡沫流路360,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与该环状流路324相对的位置,即,泡沫流路360对上述环状流路324开口。另外,该泡沫流路360优选为:以对不同的液剂流路322的液剂流路322b彼此相交的区域(以下说明中,将该区域称为气液接触室340)开口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如图15所示,将不同的液剂流路322的液剂流路322b彼此相交,且与泡沫流路360相对的环状流路324的部分称为气液接触室340。该气液接触室340也是液剂与气体进行接触的区域,通过在该气液接触室340内使液剂与气体接触并混合,从而能够获得泡沫状的液剂。并且,在该气液接触室340内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从上述泡沫流路360排出。即,通过被引导至上述液剂流路322、并利用液剂流路320而供给至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的液剂,分支至液剂流路322a,进一步通过液剂流路322b流向多个上述气液接触室340。而且,流向各气液接触室340的液剂,在该气液接触室340中与气体混合而成为泡沫状,并从上述泡沫流路360排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液剂流路322b是,在各液剂流路322b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相交的部位,在与上述泡沫流路360延伸的上下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第二平面)602(参照图10)上延伸,即在地板部318的上表面上延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液剂流路322中,优选为两个某液剂流路322b彼此的长度大致相同,进一步,在多个液剂流路322的之间,也优选为液剂流路322a彼此、及液剂流路322b彼此的长度相互大致相同。进一步,在多个液剂流路322的之间,优选为液剂流路322a彼此、及液剂流路322b彼此的宽度相互大致相同。对于不同的液剂流路322的两个液剂流路322b、且对一个气液接触室340供给液剂的两个液剂流路322b而言,以隔着上述气液接触室340而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在该气液接触室340中,从两个液剂流路322b流入的液剂的流动方向相互成为相反方向。因此,可以说:从两个液剂流路322b流入的液剂在气液接触室340中相互碰撞。此外,在从两个液剂流路322b流入至气液接触室340的液剂中,在以流动方向发生变化的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为起点观察的情况下,虽然到气液接触室340为止的路径不同,但只要液剂流路322a彼此、及液剂流路322b彼此的长度及宽度相互大致相同,则流经大致相同的路径长。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气液接触室340中,从两个液剂流路322b流入的液剂的流动强度(流速、压力)大致相等,来自两个某液剂流路322b的液剂能够保持平衡地朝向上述气液接触室340流入。
另外,如图15所示,上述气液接触室340的地板部318的外周侧的整个面作为开口部(第一开口部)330a而开口,进一步,该开口部330a与设置于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的多个(例如8个)气体流路330中的一个连通。如上所述,该气体流路330是用以向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内的上述气液接触室340供给气体的流路。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气体流路330在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的面内从外周朝向各气液接触室340延伸。更具体而言,在气体流路330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相交的部位,气体流路330沿着与上述泡沫流路360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相交。即,气体流路330是,在气体流路330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相交的部位,在与上述泡沫流路360延伸的上下方向交叉的平面(第一平面)602(参照图10)上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330是,在气体流路330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相交的部位,在与上述泡沫流路360延伸的上下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602上延伸,即在地板部318的上表面上延伸。进一步,多个气体流路330沿着地板部318的外周的圆周方向以等角度间隔的方式设置。
具体而言,俯视地板部318时,各液剂流路322b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相交的部位处的液剂流路322b延伸的方向,和气体流路330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相交的部位处的气体流路330延伸的方向,成为相互垂直的关系。因此,在上述气液接触室340中,气体流路330能够从由液剂流路322b决定的两个方向保持平衡地对朝向泡沫流路360流入的液剂的两者均等地供给气体,上述液剂流路322b以隔着上述气液接触室340而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充分混合液剂与气体。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气体流路330的开口部330a是以隔着气液接触室340而与从地板部318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流路壁326a的侧面(壁面)326c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气体流路330供给至气液接触室340的气体通过与流路壁326a的侧面326c碰撞而暂时滞留于气液接触室340,因此,能够在气液接触室340内与液剂充分混合。
另外,如第一构件311的俯视图所示,液剂流路322a、322b及气体流路330是由多个流路壁326a及多个流路壁326b决定其轮廓的,其中,多个流路壁326a具有以包围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例如8个)大致扇形状(或等腰三角形的顶部有缺口的形状)的形状、且从地板部318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多个流路壁326b具有以包围该多个流路壁326a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例如8个)大致扇形状的形状、且从地板部318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即,这些液剂流路322a、322b及气体流路330由下述的间隙构成:即,通过从地板部318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流路壁326(具体而言,流路壁326a、326b)与第二构件350的下表面(具体而言,地板部352的下表面)气密(液密)地相接,从而在流路壁326的之间产生的间隙而构成。
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如图14的第一构件311的剖视图所示,使上述液剂流路322b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连通的开口部(第二开口部)322c以如下方式设置:即,该第二开口部322c的开口中心轴相比于开口部330a(该开口部330a使上述气体流路330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连通)的开口中心轴更靠近泡沫流路360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气体流路330是以向气液接触室340内的利用液剂流路322b供给的液剂的下方供给气体的方式设置。通过如此,利用气体流路330供给至气液接触室340的气体朝向泡沫流路360侧向上方上升,该气体能够在上升时与液剂充分混合。另外,优选为:使上述液剂流路322b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连通的开口部322c的每一个的开口面积,小于使上述气体流路330与上述气液接触室340连通的开口部330a的开口面积。通过如此,供给至气液接触室340的液剂在从泡沫流路360排出之前,能够与气体充分混合。
另外,如图14的第一构件311的俯视图所示,在地板部318的外周部设置有多个(例如8个)切口部328。上述切口部328构成上述吸入开口370的一部分,将从上述气体汽缸机构部221供给的气体引导至气体流路330。另外,多个切口部328沿着地板部318的外周的圆周方向以等角度间隔的方式设置。
另外,如图14的第一构件311的剖视图所示,位于大径部314的下方的小径部312具有圆筒状的形状,在其中央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液剂流路320。
进一步,如图14的第一构件311的仰视图所示,在小径部312的下方设置有从小径部312的下端突出的多个(例如4个)突出部316。突出部316具有从下方观察第一构件311的俯视图中为大致三角形状(或大致扇形状)的形状,且以包围液剂流路320的方式沿着小径部312的圆周方向以等角度间隔的方式配置。突出部316的下端与上述球阀180相对。因此,在球阀180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球阀180与突出部316的下端接触,因此,突出部316的下端能够限制球阀180的上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突出部316的数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3个以上,更优选为4个以上。
(第二构件350)
接下来,参照图16对第二构件350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构件350的说明图,具体而言,从图中的上方起,依次为:第二构件350的俯视图、沿着上下方向将第二构件350切割时的剖视图、及第二构件350的仰视图。更具体而言,上述剖视图与沿俯视图所示的B-B'线将第二构件350切割的情况下的截面相对应。
如图16所示,第二构件350主要具有:圆筒状的筒状部354、将筒状部354的下侧封闭的且水平地设置的圆盘状(圆板状、碟状)的地板部352、及以从地板部352的外周部向下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例如8个)外周壁356。
具体而言,如图16的第二构件350的俯视图所示,筒状部354是以包围地板部352的外周的方式设置。进一步,在地板部352的外周附近设置有沿上下方向贯穿地板部352的多个(例如8个)圆形状的泡沫流路360。进一步,多个泡沫流路360沿着地板部352的外周的圆周方向以等角度间隔的方式设置。如上所述,该泡沫流路360对上述气液接触室340开口,因此,可以说:以从气液接触室340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而且,对于在上述气液接触室340中与气体混合而成为泡沫状的液剂而言,经过该泡沫流路360,向被筒状部354包围的地板部352的上表面上排出,换言之,向第二构件350的上表面侧排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地板部352的俯视图中的泡沫流路36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如图16所示的圆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形或矩形等。
进一步,如第二构件350的仰视图所示,以包围地板部352的下表面的中心部的方式设置有从地板部352的外周部向下方突出的多个外周壁356。在多个外周壁356的内侧,内插从第一构件311的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突出的部分(具体而言,流路壁326)。另外,如上所述,地板部352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具体而言,地板部352的俯视图中的中央部)与第一构件311的液剂流路320相对。进一步,相邻的上述外周壁356之间的间隙构成上述吸入开口370的一部分,能够将从上述气体汽缸机构部221供给的气体引导至气体流路330。
<关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中的液剂及气体的流向>
接下来,参照图17、图18及图19对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中的液剂及气体的流向进行说明。图17是用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中的液剂及气体的流向的立体剖视图。另外,图18是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接触室340、液剂流路322b、气体流路330及泡沫流路360的模式图,具体而言,示意性地示出了气液接触室340的周围的液剂流路322b、气体流路330及泡沫流路360。图20是比较例的气液接触室541、液剂流路522b、气体流路531及泡沫流路560的模式图,与上述图18对应。另外,此处的比较例为上述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泡沫喷出容器。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中的液剂的流向简单地说明如下:如图17所示,利用液剂流路320输送的液剂碰撞第二构件350的地板部352的中央部,分流至地板部318的上表面的液剂流路322a,进一步经过液剂流路322b流向气液接触室340。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中的气体的流向简单地说明如下:如图17所示,从吸入开口370引入的气体经过在地板部318的上表面上延伸的气体流路330流向气液接触室340。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中,液剂通过在上述气液接触室340内与气体进行接触并相互混合而获得泡沫状的液剂,其从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泡沫流路360向上方排出。
对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接触室340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液剂流路322b是,在各液剂流路322b与气液接触室340相交的部位,在与上述泡沫流路360延伸的上下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第二平面)602上延伸,即地板部318的上表面上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330是,在气体流路330与气液接触室340相交的部位,在与上述泡沫流路360延伸的上下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第一平面)602上延伸,即在地板部318的上表面上延伸。
另一方面,如图20所示,在比较例中,各液剂流路522b是,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各液剂流路522b与气液接触室541相交的部位,在与泡沫流路560延伸的上下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702上延伸。然而,在本比较例中,与本实施方式不同,气体流路531是,在气体流路531与上述气液接触室541相交的部位,沿着上述泡沫流路560延伸的上下方向延伸。
在比较例中,由于气体流路531沿着与泡沫流路560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所以,气体与泡沫状的液剂一起从下方流向上方(产生层流)。因此,在比较例中,利用气体流路531供给至气液接触室541的气体因层流的作用而立即向气液接触室541的上方排出,因此,难以与液剂充分地混合。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330不是沿着与泡沫流路360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沿着相对于泡沫流路360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因此,气体与泡沫状的液剂不是一起从下方流向上方,因此,能够抑制层流的产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利用气体流路330供给至气液接触室340的气体因层流的作用而立即向气液接触室340的上方排出,因此,能够与液剂充分地混合。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330以隔着气液接触室340而与流路壁326a的侧面(壁面)326c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气体流路330供给至气液接触室340的气体通过与流路壁326a的侧面326c碰撞而暂时滞留于气液接触室340,因此,能够在气液接触室340内与液剂充分地混合。
如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加泡沫状的液剂中的气体的含量。具体而言,根据液剂的用途等,优选泡沫状的液剂中的气体的含量较多(空气的比率较高),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进一步增加泡沫状的液剂中的气体的含量,所以能够获得更优选的泡沫。尤其是,在比较例中,在使用者的对头部230b的操作部232的按下的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向泡沫发生器机构300b供给的气体的流速变快,因此,气体向气液接触室541的上方排出,存在气体无法与液剂充分地混合的情况。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上述的按下的速度变快的情况下,气体也能够与液剂充分地混合。进一步,在比较例中,不仅存在上述的按下的速度较快的情况,还存在根据液剂的组成而气体与液剂无法充分地混合的情况,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在液剂的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气体与液剂也能够充分地混合。
<<变形例>>
另一方面,在上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气体流路330不是沿着与泡沫流路360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即,使气体流路330相对于泡沫流路360延伸的方向垂直地延伸,从而能够抑制层流的产生,将气体与液剂充分地混合。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流路330延伸的方向并不限定于:相对于泡沫流路360延伸的方向垂直。因此,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参照图19对使气体流路330b沿相对于与泡沫流路360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例进行说明。图19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气液接触室340、液剂流路322b、气体流路330b及泡沫流路360的模式图。
如图19所示,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本实施方式同样地,各液剂流路322b是,在各液剂流路322b与气液接触室340相交的部位,在与上述泡沫流路360延伸的上下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第二平面)602上延伸,即在地板部318的上表面上延伸。另一方面,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气体流路330b是,在气体流路330b与气液接触室340相交的部位,在与泡沫流路360延伸的上下方向倾斜交叉的平面(第一平面)600上延伸。进一步,在本变形例中,平面600与平面602所成的角度D优选为-45°以上且60°以下(角度D为0°的情形对应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如图19所示,关于该角度D,设为如下:平面602与位于平面602的上方的平面600所成的角度为正,平面602与位于平面602的下方的平面600所成的角度为负。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上述角度D更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下。
在本变形例中,气体流路330b不是沿着与泡沫流路360延伸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具体而言,沿相对于泡沫流路360延伸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同样地,气体与泡沫状的液剂不是沿同一方向流动,因此,也能够抑制层流的产生。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能够避免利用气体流路330b供给至气液接触室340的气体因层流的作用而立即向气液接触室340的上方排出,因此能够与液剂充分地混合。
进一步,在本变形例中,也优选为气体流路330b以隔着气液接触室340而与流路壁326a的侧面(壁面)326c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利用气体流路330b供给至气液接触室340的气体也通过与流路壁326a的侧面326c碰撞而暂时滞留于气液接触室340,因此,能够在气液接触室340内与液剂充分混合。
<<小结>>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喷出经进一步微细化的且均匀性提高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泡沫喷出容器10。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增加泡沫状的液剂中的气体的含量的沫喷出容器10b。
如上所述的泡沫喷出容器10、10b的构造及动作仅为一例,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将公知的构造应用于上述实施方式。
另外,关于构成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10b的零部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由各种树脂材料形成。另外,能够通过已知的各种成型加工等进行该泡沫喷出容器10、10b的制造。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泡沫喷出容器10,并不限定于泵式泡沫发生器型容器,也可以是能够通过使用者按压容器本体100而使液剂变成泡沫状并喷出的所谓挤压泡沫发生器型容器。在此种情况下,通过使用者压缩容器本体100,内部空间的容积收缩,从而对容器本体100内的液剂及气体进行加压,由此,向上述泡沫发生器机构300供给液剂及气体。进一步,对于供给液剂及气体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而言,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产生泡沫状的液剂。因此,可以认为:在泡沫喷出容器10为挤压泡沫发生器型容器的情况下,容器本体100的侧面部具有与上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操作部232相同的功能。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关于头部230b及喷嘴部240b的形态,并不限于上述形态,可以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头部230及喷嘴部240相同的形态,也可以是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230a及喷嘴部240a相同的形态。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该例。只要是具有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的知识的人员,则很显然能够在申请专利范围内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对于这些,当然也应理解为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的泡沫喷出器及泡沫喷出容器。
<1>
一种泡沫喷出器,其中,
具备:
混合部,其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上述液剂成为泡沫状;
喷出口,其喷出成为泡沫状的上述液剂;及
流路,其与上述喷出口连通,且将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从上述混合部供给至上述喷出口,并且,
在上述喷出口设置有第一多孔质构件,
上述流路的与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在上述第一多孔质构件的上游侧朝向上述供给方向扩大,
上述喷出口处的上述流路的上述截面面积为上述流路中的最小截面面积的1.2倍以上。
<2>
如上述<1>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第一多孔质构件的与上述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为上述最小截面面积的1.2倍以上。
<3>
如上述<1>或<2>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流路的与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是,在上述第一多孔质构件的上游侧,沿着上述供给方向朝向上述喷出口递增。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从上述第一多孔质构件至上述喷出口的开口端为止的上述流路的长度为10mm以下。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从上述第一多孔质构件至在上述流路中具有最小的上述截面面积的最小截面面积位置为止的上述流路的长度为3mm以上。
<6>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流路具有泡沫流路和连络流路,上述泡沫流路以随着朝向上述喷出口而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延伸或沿着水平方向延伸,上述连络流路与上述泡沫流路的上游侧连通、且从上述混合部的上端朝向上述泡沫流路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
在上述泡沫流路与上述连络流路的连结部具有上述最小截面面积。
<7>
如上述<6>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上述混合部具有将供给的上述液剂与上述气体相互混合的混合室,并且,从上述第一多孔质构件至上述混合室为止的上述流路的长度为15mm以上。
<8>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混合部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多孔质构件。
<9>
如上述<8>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流路与上述第二多孔质构件中的设置于下游侧的上述第二多孔质构件连通,并且,从设置于上游侧的上述第二多孔质构件至上述第一多孔质构件为止的上述流路的长度为10mm以上。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上述混合部具有:
多个气液接触室,其使上述液剂与上述气体接触;
多个液剂流路,其向上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上述液剂;
气体流路,其向上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上述气体;及
泡沫流路,其将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从上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至上述喷出口,并且,
在上述气体流路与上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上述气体流路在与上述泡沫流路延伸的方向交叉的第一平面上延伸。
<11>
一种泡沫喷出器,其中,
具备:
混合部,其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上述液剂成为泡沫状;及
喷出口,其喷出成为泡沫状的上述液剂,并且,
上述混合部具有:
多个气液接触室,其使上述液剂与上述气体接触;
多个液剂流路,其向上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上述液剂;
气体流路,其向上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上述气体;及
泡沫流路,其将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从上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至上述喷出口,并且,
在上述气体流路与上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上述气体流路在与上述泡沫流路延伸的方向交叉的第一平面上延伸。
<12>
如上述<10>或<11>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所成的角度为-45°以上60°以下,该第二平面是相对于上述泡沫流路延伸的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
<13>
如上述<12>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角度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5°以下。
<14>
如上述<10>至<13>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在上述各液剂流路与上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上述各液剂流路在上述第二平面上延伸。
<15>
如上述<10>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在上述气体流路与上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上述气体流路在与上述泡沫流路延伸的方向垂直地交叉的上述第一平面上延伸。
<16>
如上述<10>至<15>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上述混合部具有对一个上述气液接触室供给上述液剂的两个上述液剂流路,并且,
上述各液剂流路以隔着上述气液接触室而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
<17>
如上述<10>至<16>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使上述气体流路与上述气液接触室连通的第一开口部以隔着上述气液接触室而与壁面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
<18>
如上述<17>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使上述液剂流路与上述气液接触室连通的第二开口部是以该第二开口部的开口中心轴比上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中心轴更靠近上述泡沫流路侧的方式设置。
<19>
如上述<18>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第二开口部的每一个的开口面积小于上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面积。
<20>
如上述<10>至<19>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泡沫流路是以沿着上述泡沫喷出器的上下方向从上述气液接触室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
<21>
如上述<20>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从上方观察上述气液接触室的俯视图中,在上述气体流路与上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的上述气体流路延伸的方向,和在上述各液剂流路与上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的上述各液剂流路延伸的方向垂直地相交。
<22>
如上述<20>或<21>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混合部是通过从上述泡沫喷出器的下方依次将第一构件及第二构件这两个构件组合而构成。
<23>
如上述<22>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从上述泡沫喷出器的上方观察的情况下的俯视图中,分别贯穿上述第一构件及上述第二构件350的中心的中心轴存在于同轴上。
<24>
如上述<22>或<23>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上述液剂流路是以沿着上下方向贯穿上述第一构件的中央部的方式设置,并且,
在上述第一构件的上表面设置有:从上述液剂流路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第一液剂小流路、及从上述各第一液剂小流路分支且弯曲地延伸的两个第二液剂小流路,
上述各第二液剂小流路经由上述第二开口部而与上述气液接触室连通。
<25>
如上述<22>至<24>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在上述混合部的外周设置有用以将上述气体引入至上述混合部内的多个吸入开口。
<26>
如上述<25>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气体流路是以与上述吸入开口连通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一构件的上表面。
<27>
如上述<22>至<26>中任一项记载的泡沫喷出器,其中,上述泡沫流路是以沿着上下方向贯穿上述第二构件的方式设置。
<28>
一种泡沫喷出容器,其中,具有:如上述<10>至<27>中任一项记载的上述泡沫喷出器、及填充上述液剂的容器本体。
<29>
一种泡沫喷出容器,其中,
具有:填充上述液剂的容器本体、及安装于上述容器本体的口颈部的如上述<1>至<26>中任一项记载的上述泡沫喷出器,并且,
具有接受使用者的按压操作的操作部,通过按压该操作部而喷出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
<30>
如上述<29>中记载的泡沫喷出容器,其中,
进一步具备:
盖构件,其用以安装于上述口颈部;及
头部,其被上述盖构件支撑,并且,
在上述头部设置有上述喷出口及上述操作部,
上述使用者通过按压上述操作部而将上述头部按下,喷出上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
<<实施例>>
此处,参照图21,对使用具有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头部的泡沫喷出容器10而获得的泡沫状的液剂的例进行说明。图21是从本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泡沫喷出容器喷出至试样用容器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拍摄图像。
另外,此处,比较例是指具有图22及图23所示的头部530的泡沫喷出容器。图22是表示比较例的头部530的纵截面的说明图,具体而言,示出了将头部530沿着泡沫喷出容器的中心轴切割时的纵截面。另外,图23是图22所示的纵截面的立体图,具体而言,是使图22所示的头部530的纵截面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情况下的图。另外,在图23中,关于多孔质体570,图示的是未切割的形式。
如图22所示,与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比较例的头部530主要具有:具备喷出口542的喷嘴部540、操作部532、及筒状部534。进一步,筒状部534具有外筒部534a及内筒部534b。另外,如图22所示,在内筒部534b的下侧设置有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泡沫发生器机构300,在内筒部534b的上方设置有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的上端部连通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络流路552。
进一步,在比较例的喷嘴部540的内部,设置有用以使利用泡沫发生器机构300而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经过的泡沫流路550。但是,与上述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该泡沫流路550的内径不是朝向喷出口242而扩大,其内径从与连络流路552连结的连结部554至喷出口542为止大致相同。进一步,如图22所示,在比较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喷嘴部540的前端设置有具有多孔质体570的多孔质嵌合构件572。另外,在比较例中,如图23所示,多孔质体570的截面面积(具体而言,与上述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相对于连结部554处的泡沫流路550的截面面积(最小截面面积)变小。
其次,参照图21,对使用具有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的头部230、230a的泡沫喷出容器10(实施例1~5)、及使用具有上述比较例的头部530的泡沫喷出容器(比较例1、2)而获得的泡沫状的液剂的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实施例1的头部230所具有的多孔质体27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连结部254处的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最小截面面积)设为3.0倍(截面面积倍率)。另外,将实施例2的头部230所具有的多孔质体27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连结部254处的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最小截面面积)设为1.2倍。将实施例3的多孔质体27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上述最小截面面积设为1.9倍。将实施例4的多孔质体27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上述最小截面面积设为2.6倍。将实施例5的多孔质体27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上述最小截面面积设为1.2倍。另外,在实施例1中,将泡沫流路250的沿着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的从多孔质体270至截面面积成为最小的连结部254为止的长度L设为25.6mm。在实施例2~4中,将上述长度L设为5mm。在实施例5中,将上述长度L设为3mm。进一步,将比较例1的头部530所具有的多孔质体57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连结部554处的泡沫流路550的截面面积(最小截面面积)设为0.5倍。另外,将比较例2的头部530所具有的多孔质体57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连结部554处的泡沫流路550的截面面积(最小截面面积)设为0.8倍。进一步,在上述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将泡沫流路550的沿着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的从多孔质体570至截面面积成为最小的连结部554为止的长度L设为5mm。
另外,图21是从上述实施例1~5及比较例1、比较例2的泡沫喷出容器喷出至试样用容器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拍摄图像,具体而言,是在使操作部232的按下速度固定的情况下所喷出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拍摄图像。另外,在实施例1~5及比较例1、比较例2中,对操作部232的按压操作的按下速度越快,则从泡沫发生器机构300供给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流速越快。
由图21可知,从比较例1、比较例2的泡沫喷出容器喷出包含较大的泡沫(crabsbubble)的不均匀的泡沫状的液剂。具体而言,在比较例1、比较例2中,未呈现利用多孔质体570所获得的微细化效果,泡沫的外观、泡质明显变差。另一方面,从实施例1~5的泡沫喷出容器10喷出的是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的微细的泡沫状的液剂。尤其是,即便操作部232的按下速度变快,从这些实施例1~5的泡沫喷出容器10中喷出的也是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的微细的泡沫状的液剂。另外,在比较例1、2中,不仅是在上述按下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存在泡沫的外观、泡质明显变差的情况,并且,根据液剂的组成的不同也存在泡沫的外观、泡质明显变差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5中,即便是在液剂的组成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喷出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的微细的泡沫状的液剂。
发明人认为,比较例中的泡质的下降是由于经过多孔质体570时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流速较快而引起的。另一方面,在实施例1~5中,通过使泡沫流路250、250a的截面面积朝向喷出口242递增,从而降低泡沫状的液剂经过多孔质体270时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流速。发明人推测:其结果是,在实施例1~5中,通过降低泡沫状的液剂的流速,能够利用在泡沫流路250、250a内产生的层流的作用而使经过的该液剂均匀化,进一步,经均匀化的液剂通过以低速经过多孔质体270、270a,从而成为经进一步微细化的且均匀性提高的泡沫。而且,根据长度L相同且多孔质体270的截面面积互不相同的实施例2~4及比较例1、2相对应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拍摄图像可知,在使多孔质体270的截面面积相对于连结部254处的泡沫流路250的截面面积(最小截面面积)变得更大的情况下,成为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的微细的泡沫。另外,根据多孔质体270的截面面积相同且长度L互不相同的实施例2、5相对应的泡沫状的液剂的拍摄图像可知,通过使泡沫流路250的沿着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的从多孔质体270至截面面积成为最小的连结部254为止的长度L变得更长,能够使泡沫状的液剂进一步微细化,且使泡沫状的液剂的均匀性提高。
如上所述,可知:根据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喷出经微细化的且均匀性提高的泡沫状的液剂。
[产业上的利用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泡沫喷出器,能够喷出经微细化的且均匀性提高的泡沫状的液剂。另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泡沫喷出器,能够进一步增加泡沫状的液剂中的气体的含量。

Claims (18)

1.一种泡沫喷出器,其中,
具备:
混合部,其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所述液剂成为泡沫状;
喷出口,其喷出成为泡沫状的所述液剂;及
流路,其与所述喷出口连通,且将所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从所述混合部供给至所述喷出口,
在所述喷出口设置有第一多孔质构件,
所述流路的与所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在所述第一多孔质构件的上游侧朝向所述供给方向扩大,
所述喷出口处的所述流路的所述截面面积为所述流路中的最小截面面积的1.2倍以上,
所述混合部具有:
多个气液接触室,其使所述液剂与所述气体接触;
液剂流路,其向所述气液接触室供给所述液剂;
气体流路,其向所述气液接触室供给所述气体;及
泡沫流路,其将所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从所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至所述喷出口,
在所述气体流路与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所述气体流路在与一个所述泡沫流路延伸的方向交叉的第一平面上延伸,
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所成的角度为-45°以上60°以下,该第二平面是相对于一个所述泡沫流路延伸的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
在所述液剂流路与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所述液剂流路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所述第一多孔质构件的与所述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为所述最小截面面积的1.2倍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所述流路的与所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的供给方向正交的切割面的截面面积,在所述第一多孔质构件的上游侧,沿着所述供给方向朝向所述喷出口递增。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从所述第一多孔质构件至所述喷出口的开口端为止的所述流路的长度为10m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从所述第一多孔质构件至在所述流路中具有最小的所述截面面积的最小截面面积位置为止的所述流路的长度为3mm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所述流路具有上方泡沫流路和连络流路,所述上方泡沫流路以随着朝向所述喷出口而向下方倾斜的方式延伸或沿着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连络流路与所述上方泡沫流路的上游侧连通、且从所述混合部的上端朝向所述上方泡沫流路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
在所述上方泡沫流路与所述连络流路的连结部具有所述最小截面面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所述混合部具有将供给的所述液剂与所述气体相互混合的混合室,
从所述第一多孔质构件至所述混合室的所述流路的长度为15mm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所述混合部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多孔质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所述流路与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多孔质构件中的设置于下游侧的第二多孔质构件连通,从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多孔质构件中的设置于上游侧的第二多孔质构件至所述第一多孔质构件为止的所述流路的长度为10mm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所述液剂流路具有:多个液剂流路,其向所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所述液剂,
所述气体流路具有:多个气体流路,其向所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所述气体。
11.一种泡沫喷出器,其中,
具备:
混合部,其将液剂与气体混合而使所述液剂成为泡沫状;及
喷出口,其喷出成为泡沫状的所述液剂,
所述混合部具有:
多个气液接触室,其使所述液剂与所述气体接触;
液剂流路,其向所述气液接触室供给所述液剂;
气体流路,其向所述气液接触室供给所述气体;及
泡沫流路,其将所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从所述各气液接触室供给至所述喷出口,
在所述气体流路与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所述气体流路在与一个所述泡沫流路延伸的方向交叉的第一平面上延伸,
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所成的角度为-45°以上60°以下,该第二平面是相对于一个所述泡沫流路延伸的方向垂直地交叉的平面,
在所述液剂流路与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所述液剂流路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所述混合部具有在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供给所述液剂的两个所述液剂流路,
两个所述液剂流路以隔着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而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使所述气体流路与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连通的第一开口部以隔着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而与作为流路壁的侧面的壁面相互相对的方式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使所述液剂流路与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连通的第二开口部是,以该第二开口部的开口中心轴比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开口中心轴更靠近一个所述泡沫流路侧的方式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一个所述泡沫流路以沿着所述泡沫喷出器的上下方向从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泡沫喷出器,其中,
从上方观察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的俯视图中,在所述气体流路与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上所述气体流路延伸的方向,和在两个所述液剂流路与一个所述气液接触室相交的部位上两个所述液剂流路延伸的方向垂直地相交。
17.一种泡沫喷出容器,其中,
具有:填充液剂的容器本体、和安装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口颈部的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喷出器,
具有接受使用者的按压操作的操作部,通过按压该操作部而喷出所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泡沫喷出容器,其中,
进一步具备:
盖构件,其用以安装于所述口颈部;及
头部,其被所述盖构件支撑,
在所述头部设置有所述喷出口及所述操作部,
所述使用者通过按压所述操作部而将所述头部按下,喷出所述成为泡沫状的液剂。
CN201980047205.6A 2018-07-18 2019-06-05 泡沫喷出器 Active CN112424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4827A JP7149750B2 (ja) 2018-07-18 2018-07-18 泡吐出器
JP2018-134827 2018-07-18
JP2018216243A JP7221031B2 (ja) 2018-11-19 2018-11-19 泡吐出器
JP2018-216243 2018-11-19
PCT/JP2019/022344 WO2020017174A1 (ja) 2018-07-18 2019-06-05 泡吐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4080A CN112424080A (zh) 2021-02-26
CN112424080B true CN112424080B (zh) 2022-11-18

Family

ID=69163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47205.6A Active CN112424080B (zh) 2018-07-18 2019-06-05 泡沫喷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51560B2 (zh)
EP (1) EP3825248A4 (zh)
CN (1) CN112424080B (zh)
TW (1) TWI786299B (zh)
WO (1) WO20200171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1076B (zh) * 2021-04-21 2021-12-21 紅粧生技有限公司 泡沫洗染瓶
CN114261641A (zh) * 2021-11-22 2022-04-01 黑武士2K气雾剂有限公司 用于喷雾罐的按压式释放器及喷雾罐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5353A (ja) * 1994-01-28 1995-08-15 Kao Corp 泡吐出容器
JP2008189316A (ja) * 2007-01-31 2008-08-21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泡噴出容器
JP2016141418A (ja) * 2015-01-30 2016-08-0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泡噴出容器
CN107530718A (zh) * 2015-04-28 2018-01-02 花王株式会社 泡沫吐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090748A (en) 1978-06-27 1980-12-02 Paul R. Stoesser Foam-generating device for a pump sprayer
JPH0615891Y2 (ja) * 1986-10-31 1994-04-27 高圧化工株式会社 発泡性液体の小出し容器
IE880496L (en) 1988-02-24 1989-08-24 Pandion Haliaetus Ltd Silver S Foaming apparatus for car wash.
JPH07315401A (ja) * 1994-05-27 1995-12-05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泡噴出容器
NL1012419C2 (nl) * 1999-06-23 2000-12-28 Airspray Nv Spuitbus voor het afgeven van een vloeistof.
JP3797613B2 (ja) * 2002-09-20 2006-07-19 株式会社カザマ技研開発 二液混合吐出装置
US20050115988A1 (en) * 2003-12-01 2005-06-02 Brian Law Multiple liquid foamer
WO2005056415A1 (ja) * 2003-12-08 2005-06-23 Kohno Jushi Kogyo Co., Ltd. 泡噴出ポンプ容器装着用ノズルヘッド
JP2005262202A (ja) 2004-02-20 2005-09-29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
JP4674056B2 (ja) * 2004-05-10 2011-04-20 河野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泡噴出ポンプ容器装着用ノズルヘッド
FR2889263B1 (fr) * 2005-07-26 2007-10-26 Sannier Gerard Dispositif d'adaptation a la production de mousse
TWI341734B (en) * 2007-04-27 2011-05-11 Kao Corp Two-part dyeing or bleaching composition
CA2783472C (en) * 2009-12-18 2016-08-02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Personal care composition foaming product and foaming dispenser
JP5435794B2 (ja) * 2010-01-22 2014-03-05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ポンプ式泡吐出容器
US20110272488A1 (en) * 2010-05-10 2011-11-10 Baughman Gary M Foam dispenser
JP5556383B2 (ja) 2010-05-31 2014-07-23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WO2011152375A1 (ja) 2010-05-31 2011-12-08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JP5603753B2 (ja) * 2010-11-19 2014-10-08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ポンプ式泡吐出容器
EP2813444B1 (en) * 2012-02-09 2019-04-10 Daiwa Can Company Pump-type discharge container
NL2009084C2 (en) * 2012-06-29 2013-12-31 Rexam Airspray Nv Foam dispensing assembly.
NL1039786C2 (en) * 2012-09-03 2014-03-04 Markus Franciscus Brouwer Foam dispenser.
EP3023352B1 (en) * 2013-07-17 2018-09-05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Foamer dispenser
US9204766B2 (en) * 2013-11-19 2015-12-08 Ya-Tsan Wang Press head assembly
EP3238830A4 (en) * 2014-12-24 2018-08-15 Kao Corporation Foam dispenser
KR101701773B1 (ko) * 2015-10-13 2017-02-13 주식회사 아폴로산업 도립형 압착용기 거품발생기
JP6669692B2 (ja) 2016-06-30 2020-03-18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JP6887777B2 (ja) 2016-09-30 2021-06-16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吐出容器及び吐出容器入りフォーム剤
JP2018083637A (ja) * 2016-11-21 2018-05-31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5353A (ja) * 1994-01-28 1995-08-15 Kao Corp 泡吐出容器
JP2008189316A (ja) * 2007-01-31 2008-08-21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泡噴出容器
JP2016141418A (ja) * 2015-01-30 2016-08-0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泡噴出容器
CN107530718A (zh) * 2015-04-28 2018-01-02 花王株式会社 泡沫吐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25248A4 (en) 2022-07-13
US20210268525A1 (en) 2021-09-02
WO2020017174A1 (ja) 2020-01-23
TWI786299B (zh) 2022-12-11
CN112424080A (zh) 2021-02-26
US11351560B2 (en) 2022-06-07
TW202005718A (zh) 2020-02-01
EP3825248A1 (en)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17543T3 (es) Dispensador de espuma
US10779690B2 (en) Foaming dispenser
CN112424080B (zh) 泡沫喷出器
JPH08511720A (ja) フォームディスペンジングノズル及びこのノズルを使用したディスペンサ
JP2018083637A (ja) 泡吐出容器
JP7193999B2 (ja) 泡吐出器
JP7149750B2 (ja) 泡吐出器
JP6890209B2 (ja) 泡状内容液吐出装置、泡状内容液吐出システムおよび泡状内容液吐出方法
JP7336901B2 (ja) 泡吐出器
JP2017193374A (ja) 泡吐出装置
JP7189737B2 (ja) 泡吐出器
US11247220B2 (en) Foam discharger
CN111479758B (zh) 泡沫吐出器
JP7189738B2 (ja) 泡吐出器
JP2020081925A (ja) 泡吐出器
WO2023153503A1 (ja) ポンプディスペンサー
JP2014201316A (ja) ポンプ容器
US20220355318A1 (en) Foam dispenser
JP6945408B2 (ja) フォーマポンプ
WO2022053158A1 (en) Foam dispenser
CN114901561A (zh) 泡沫喷出器
JP2012131573A (ja) 泡噴出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