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9758B - 泡沫吐出器 - Google Patents

泡沫吐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9758B
CN111479758B CN201880080916.9A CN201880080916A CN111479758B CN 111479758 B CN111479758 B CN 111479758B CN 201880080916 A CN201880080916 A CN 201880080916A CN 111479758 B CN111479758 B CN 111479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foam
adjacent
liquid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09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9758A (zh
Inventor
青山凉平
酒寄直子
八岛昇
小栗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137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8973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137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897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298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9399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8/046063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9117285A1/ja
Publication of CN111479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9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9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9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0018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 B05B7/005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herein ambient air is aspirated by a liquid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0018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 B05B7/0025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 B05B7/0031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with devices for making foam with a compressed gas supply with disturbing means promoting mixing, e.g. balls, crow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5/00Holders or dispensers for soap, toothpaste, or the like
    • A47K5/06Dispensers for soap
    • A47K5/12Dispensers for soap for liquid or pasty soap
    • A47K5/1202Dispensers for soap for liquid or pasty soap dispensing dosed volume
    • A47K5/1204Dispensers for soap for liquid or pasty soap dispensing dosed volume by means of a rigid dispensing chamber and pistons
    • A47K5/1205Dispensing from the top of the dispenser with a vertical pist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02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designed to produce a jet, spray, or other discharge of particular shape or nature, e.g. in single drops, or having an outlet of particula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87Combination of liquid and air pu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7/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from two or more sources, e.g. of liquid and air, of powder and gas
    • B05B7/02Spray pistols;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 B05B7/04Spray pistols;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with arrangements for mix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efore discharge
    • B05B7/0416Spray pistols;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with arrangements for mix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efore discharge with arrangements for mixing one gas and one liquid
    • B05B7/0425Spray pistols;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with arrangements for mix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efore discharge with arrangements for mixing one gas and one liquid without any source of compressed gas, e.g. the air being sucked by the pressurised liqui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泡沫吐出器具备发泡机构(20),发泡机构(20)具有:液体流路(50),其供自液体供给部供给至混合部(21)的液体通过;及气体流路(70),其供自气体供给部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通过;液体流路(50)包含具有相对于混合部(21)开口的液体入口(52)的邻接液体流路(51),气体流路(70)包含分别具有相对于混合部(21)开口的气体入口(72)的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液体入口(52)配置于与自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经由气体入口(72)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彼此的合流部(22)对应的位置。

Description

泡沫吐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吐出器、液体填装品及泡沫吐出盖。
背景技术
作为使内容物泡沫化而吐出的泡沫吐出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
专利文献1的泡沫吐出器具有液体泵、及配置于液体泵的周围的气体泵,自液体泵压送出的液体及自气体泵压送出的气体构成为经由配置于液体泵的上方的球阀而流入至混合部(该文献的合流空间)并合流。自液体泵压送的液体自混合部的下方大致笔直上升地流入至混合部,另一方面,自气体泵压送的气体自混合部的周围流入至混合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62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903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吐出器,该泡沫吐出器具备:
发泡机构,其自液体产生泡沫;
液体供给部,其对上述发泡机构供给液体;
气体供给部,其对上述发泡机构供给气体;
吐出口,其吐出通过上述发泡机构产生的上述泡沫;及
泡沫流路,其供自上述发泡机构朝向上述吐出口的上述泡沫通过,
上述发泡机构具有:
混合部,其供自上述液体供给部供给的上述液体与自上述气体供给部供给的上述气体汇合;
液体流路,其供自上述液体供给部供给至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液体通过;及
气体流路,其供自上述气体供给部供给至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气体通过,
上述泡沫流路包含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在下游侧邻接的邻接泡沫流路,
上述液体流路包含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在上游侧邻接且具有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液体入口的邻接液体流路,
上述气体流路包含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在上游侧邻接且分别具有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气体入口的多个邻接气体流路,
上述液体入口配置于与自上述多个邻接气体流路经由上述气体入口供给至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气体彼此的合流部对应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第1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模式图,图1的(b)是图1的(a)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发泡机构的更详细的构造例的截面图。
图3的(a)及图3的(b)是表示对使用图2所示的构造的发泡机构吐出泡沫时的情况进行摄像所得的照片的图。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侧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盖的侧截面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的(a)及图7的(b)是表示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发泡机构的第1构件的图,其中图7的(a)是俯视图,图7的(b)是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发泡机构的第1构件及第2构件组装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A-A线的立体截面图。
图10是沿着图5及图14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1是沿着图6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2是沿着图6的B-B线的截面图。
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第3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盖的侧截面图。
图15是图14的局部放大图。
图16的(a)及图16的(b)是表示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发泡机构的第1构件的图,其中图16的(a)是俯视图,图16的(b)是立体图。
图17的(a)及图17的(b)是表示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发泡机构的第2构件的图,其中图17的(a)是俯视图,图17的(b)是仰视图。
图18是表示将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发泡机构的第1构件及第2构件组装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沿着图18的A-A线的立体截面图。
图20是在图18的B-B线的位置切断所得的泡沫吐出器的截面图。
图21是图15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是沿着图21的A-A线的截面图。
图23是沿着图21的B-B线的截面图。
图24是沿着图21的C-C线的截面图。
图25是图24的局部放大图。
图26是沿着图24的A-A线的截面图。
图27是沿着图24的B-B线的截面图。
图28是第4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截面图。
图29的(a)是用于说明变形例1的泡沫吐出器的模式图,图29的(b)是用于说明变形例2的泡沫吐出器的模式图,图29的(c)是用于说明变形例3的泡沫吐出器的模式图。
图30的(a)是用于说明变形例4的泡沫吐出器的模式图,图30的(b)是用于说明变形例5的泡沫吐出器的模式图。
图31的(a)是用于说明变形例6的泡沫吐出器的模式图,图31的(b)是用于说明变形例7的泡沫吐出器的模式图。
图32是用于说明变形例8的泡沫吐出器的模式图。
图33的(a)、图33的(b)、图33的(c)、图33的(d)、图33的(e)、图33的(f)及图33的(g)是分别表示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及实施例7而产生的泡沫的照片的图。
图34的(a)、图34的(b)、图34的(c)、图34的(d)、图34的(e)、图34的(f)及图34的(g)是分别表示通过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2、实施例13及实施例14而产生的泡沫的照片的图。
图35的(a)、图35的(b)、图35的(c)、图35的(d)、图35的(e)、图35的(f)及图35的(g)是分别表示通过实施例15、实施例16、实施例17、实施例18、实施例19、实施例20及实施例21而产生的泡沫的照片的图。
图36是第5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前视截面图。
图37是图36的局部放大图。
图38是沿着图37的A-A线的截面图。
图39是表示泡沫流路的各部及自泡沫产生部起的泡沫出口的平面位置关系的图。
图40的(a)、图40的(b)、图40的(c)及图40的(d)的各个是表示对由第5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吐出的泡沫进行摄像所得的图像的图。
图41的(a)、图41的(b)、图41的(c)、图41的(d)、图41的(e)、图41的(f)及图41的(g)的各个是表示窄流路的上游端或下游端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42的(a)、图42的(b)、图42的(c)、图42的(d)及图42的(e)的各个是表示窄流路的纵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43是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的前视截面图。
图44是图43的局部放大图。
图45是表示泡沫流路的各部及自泡沫产生部起的泡沫出口的平面位置关系的图。
图46的(a)、图46的(b)、图46的(c)及图46的(d)的各个是表示对由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吐出的泡沫进行摄像所得的图像的图。
图47的(a)及图47的(b)的各个是表示窄流路的纵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图48的(a)、图48的(b)、图48的(c)及图48的(d)的各个是表示对由第5实施方式及第6实施方式的比较方式的泡沫吐出器吐出的泡沫进行摄像所得的图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的泡沫吐出器的发泡机构中,根据内容物的性状,未必容易将液体与气体充分地混合而产生充分均匀的泡沫,关于构造尚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更良好地将气液混合而产生充分均匀的泡沫的构造的泡沫吐出器、液体填装品及泡沫吐出盖。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再者,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的(a)至图2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
如图1的(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具备:发泡机构20,其自液体产生泡沫;液体供给部29,其对发泡机构20供给液体;气体供给部28,其对发泡机构20供给气体;吐出口41,其将通过发泡机构20产生的泡沫吐出;及泡沫流路90,其供自发泡机构20朝向吐出口41的泡沫通过。发泡机构20具有:混合部21,其供自液体供给部29供给的液体与自气体供给部28供给的气体汇合;液体流路50,其供自液体供给部29供给至混合部21的液体通过;及气体流路70,其供自气体供给部28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通过。泡沫流路90包含相对于混合部21在下游侧邻接的邻接泡沫流路91。液体流路50包含邻接液体流路51,该邻接液体流路51相对于混合部21在上游侧邻接且具有相对于混合部21开口的液体入口52。气体流路70包含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这些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相对于混合部21在上游侧邻接且分别具有相对于混合部21开口的气体入口72。如图1的(b)所示,液体入口52配置于与自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经由气体入口72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彼此的合流部22对应的位置。
再者,邻接泡沫流路91具有相对于混合部21开口的泡沫出口9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混合部21的数量为1个,相对于混合部21,邻接气体流路71a与邻接气体流路71b的2个邻接气体流路71供给气体,1个邻接液体流路51供给液体。另外,相对于混合部21配置有1个邻接泡沫流路91。
另外,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有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换言之,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有专用的多个(例如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另外,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邻接液体流路51的数量为1个,并且与各个邻接液体流路51对应地配置有混合部21。另外,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邻接泡沫流路91的数量为1个。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发泡机构20也可具有多个邻接液体流路51,且与各个邻接液体流路51对应地个别地配置有混合部21。
即,发泡机构20具有1个或多个邻接液体流路51,且与各个邻接液体流路51对应地配置有混合部21。
另外,在本发明中,可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3个以上的邻接气体流路71,可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2个以上的邻接液体流路51,也可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2个以上的邻接泡沫流路91。
如图1的(b)所示,各气体入口72是各邻接气体流路71的下游端,且是各邻接气体流路71的与混合部21的连接端。气体入口72a是邻接气体流路71a的下游端,气体入口72b是邻接气体流路71b的下游端。
液体入口52是邻接液体流路51的下游端,且是邻接液体流路51的与混合部21的连接端。
泡沫出口92是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上游端,且是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与混合部21的连接端。
此处,划分混合部21的多个面中的1个以上的面也可包含假想面及壁面而构成,或为不包含壁面的假想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混合部21例如为长方体形状,气体入口72a、气体入口72b、液体入口52及泡沫出口92(分别不包含壁面的假想面)构成划分混合部21的6个面中的4个面的各1个,剩余的2个面成为分别划分图1的(b)的纸面中的混合部21的近前侧及里侧的壁面。即,混合部21由多个气体入口72、液体入口52、泡沫出口92及壁面划分。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发泡机构20也可具有多个混合部21。即,作为一个例子,发泡机构20具备多个混合部21,多个混合部21的各个由多个气体入口72、液体入口52、泡沫出口92及壁面划分。
所谓合流部22是指如下部位:自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经由气体入口72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彼此合流,自这些邻接气体流路71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的流动均衡,且产生气体彼此的相互推挤。
此处,在本说明书中,将如下区域称为气液接触区域23,该区域是混合部21内的区域,且是使对应于该混合部21配置的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在各邻接气体流路71的下游端中的轴心方向上分别延长所得的区域彼此重复的区域与使对应于该混合部21配置的邻接液体流路51在该邻接液体流路51的下游端中的轴心方向上延长所得的区域重复的区域。在图1的(b)中,对气液接触区域23附上阴影线。
所谓合流部22是气液接触区域23内的部位,且是位于相对于一混合部21开口的多个气体入口72彼此的中间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应于一混合部21配置有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自该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向对应的混合部21的气体的供给方向相互相对。邻接气体流路71a、71b的气体入口72a、72b彼此相互平行地相对。另外,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心AX3与轴心AX1、AX2正交。在此情况下,如图1的(b)所示,合流部22是位于2个气体入口72a、72b彼此的中间的假想面。
但是,在本发明中,发泡机构20也可具有多个混合部21,在此情况下,也可为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有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自该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向对应的混合部21的气体的供给方向相互相对。
这样,发泡机构20具有1个或多个混合部21,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有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自该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向对应的混合部21的气体的供给方向相互相对。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气体流路71a、71b分别呈直线状延伸,邻接气体流路71a、71b的截面形状分别为矩形,气体入口72a是与邻接气体流路71a的轴心正交的矩形开口,气体入口72b是与邻接气体流路71b的轴心正交的矩形开口。另外,气体入口72a与气体入口72b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形状及相互相同的面积。即,相对于混合部21开口的气体入口72的形状相互相等,相对于混合部21开口的气体入口72的面积相互相等。另外,邻接气体流路71a的轴心AX1与邻接气体流路71b的轴心AX2配置于相互相同的直线上。邻接液体流路51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于是,混合部21整体成为气液接触区域23,混合部21与气液接触区域23相互相等。另外,邻接液体流路51呈直线状延伸,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心AX3与轴心AX1、AX2正交。另外,邻接泡沫流路91呈直线状延伸,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心AX4配置于与轴心AX3相同的直线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合流部22为位于2个气体入口72a、72b彼此的中间,且与气体入口72a、72b相同的形状及尺寸的假想的面(假想面)。
再者,在相对于一混合部21配置有3个以上的邻接气体流路71,且这3个以上的邻接气体流路71的轴心配置于相互相同的平面上的情况下,合流部22成为包含这3个邻接气体流路71的轴心彼此的交点,且与该平面正交的假想的线(假想线)。
另外,在相对于一混合部21配置有3个以上的邻接气体流路71,且这些邻接气体流路71的轴心不存在于同一平面上的情况下,合流部22成为假想的点(假想点)。
所谓液体入口52配置于与合流部22对应的位置是指在沿邻接液体流路51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3的方向观察液体入口52时,液体入口52与合流部22重叠(液体入口52的至少一部分与合流部2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液体入口52优选为配置于合流部22的附近。例如,液体入口52与合流部22的距离优选为液体入口52的直径以下。另外,液体入口52进一步优选为配置于与合流部22直接相接的位置。如图1的(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液体入口52与合流部22直接相接。
另外,优选为在混合部21中的夹着邻接液体流路51的延长线上的区域(以下,延长线上区域)的两侧的位置,分别配置有气体入口72。
此处,延长线上区域是混合部21中在沿邻接液体流路51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3的方向观察时与邻接液体流路51重叠的区域。此处,优选为在延长线上区域与邻接液体流路51之间不存在障碍物。但是,阻碍流体的流动的那样的障碍物也可存在于延长线上区域与邻接液体流路51之间。
延长线上区域可为混合部21的一部分区域,也可为混合部21的整体。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延长线上区域为混合部21的整体。
再者,延长线上区域是包含上述气液接触区域23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延长线上区域、气液接触区域23与混合部21相互相等。
所谓在夹着延长线上区域的两侧的位置分别配置有气体入口72是指在将邻接液体流路51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3的延长线夹于其间的两侧的区域分别配置有气体入口72。
于是,以使经由各气体入口72流入至混合部21的气体自夹着延长线上区域的两侧的区域到达延长线上区域的方式,配置有各气体入口72。
另外,配置于夹着邻接液体流路51的延长线上的区域(延长线上区域)的两侧的位置的气体入口72的各个优选为朝向该区域。
所谓气体入口72朝向延长线上区域意味着在沿邻接气体流路71的下游端中的轴心的方向观察时,气体入口72的任一部位与延长线上区域重叠(气体入口72的至少一部分与延长线上区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优选为在延长线上区域与气体入口72之间不存在障碍物,但阻碍流体的流动的那样的障碍物也可存在于延长线上区域与气体入口72之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一混合部21配置有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在此情况下,优选为相对于一混合部21开口的气体入口72彼此将该混合部21夹于其间而相互相对。所谓相对于一混合部21开口的气体入口72彼此将混合部21夹于其间而相互相对意味着在沿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中的一邻接气体流路71a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1的方向观察时,该邻接气体流路71a的气体入口72a与混合部21以及另一邻接气体流路71b的气体入口72b重叠(气体入口72a的至少一部分与混合部21的至少一部分及气体入口72b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且在沿另一邻接气体流路71a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2的方向观察时,该邻接气体流路71b的气体入口72b与混合部21以及一邻接气体流路71a的气体入口72a重叠(气体入口72b的至少一部分与混合部21的至少一部分及气体入口72a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的结构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向(轴心AX3的方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和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相同。
此处,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是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向正交的邻接液体流路51的内腔截面积的平均值,且是将邻接液体流路51的容积除以邻接液体流路51的长度所得的值。
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也优选为较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小。
即,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相同或较该流路面积小。
再者,在邻接液体流路51并非直线状的情况下,优选为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下游端中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相同或较该流路面积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流路面积和混合部21的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轴心AX4的方向)正交的内腔截面积(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相同。
此处,邻接泡沫流路91的流路面积是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邻接泡沫流路91的内腔截面积的平均值,且是将邻接泡沫流路91的容积除以邻接泡沫流路91的长度所得的值。
邻接泡沫流路91的流路面积也优选为较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小。
即,邻接泡沫流路91的流路面积和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相同或较该内腔截面积小。
再者,在邻接泡沫流路91并非直线状的情况下,优选为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上游端中的轴心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和邻接泡沫流路91的流路面积相同或较该流路面积小。
更优选为,邻接泡沫流路91的流路面积与将混合部21的容积除以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上的混合部21的尺寸所得的值(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平均值)相同或较该值小。
泡沫出口92的开口面积优选为较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小或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相等。
泡沫出口92的开口面积优选为较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小或与该内腔截面积相等。
进一步优选为,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较与该混合部21对应的气体入口72的开口面积大。在对应于一混合部21配置有多个气体入口72的情况下,优选为与这些气体入口72的开口面积的合计值相比,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较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长度较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上的气体入口72的尺寸长。进一步而言,邻接泡沫流路91的长度较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上的混合部21的尺寸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与邻接液体流路51以混合部21为基准配置于相互相反侧。于是,泡沫出口92与液体入口52将混合部21夹于其间而相互相对。所谓泡沫出口92与液体入口52将混合部21夹于其间而相互相对,意味着在沿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上游端中的轴心的方向观察时,泡沫出口92与混合部21及液体入口52重叠(泡沫出口92的至少一部分与混合部21的至少一部分及液体入口5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并且在沿邻接液体流路51的下游端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液体入口52与混合部21及泡沫出口92重叠(液体入口52的至少一部分与混合部21的至少一部分及泡沫出口92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泡沫流路90包含扩大泡沫流路93,该扩大泡沫流路93相对于邻接泡沫流路91在下游侧邻接且流路面积较邻接泡沫流路91大。因此,可抑制所产生的泡沫将邻接泡沫流路91堵住,可更佳地实现连续的泡沫的产生。
此处,图3的(a)及图3的(b)是表示对使用图2所示的构造的发泡机构吐出泡沫时的情况进行摄像所得的照片的图。
如图3的(a)及图3的(b)所示,确认到以下动作:由自邻接液体流路51供给至混合部21的液体形成液柱80,该液柱80依次(交替)高速地朝远离邻接气体流路71b的方向及远离邻接气体流路71a的方向摆动,自液柱80断续地产生细腻的泡沫。通过这样的动作,产生有大量细腻的泡沫。
产生这样的动作的理由并不确定,认为原因在于:自一邻接气体流路71a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的压力低于自另一邻接气体流路71b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的压力(自另一邻接气体流路71b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的压力超过自另一邻接气体流路71b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的压力)的时序与自一邻接气体流路71a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的压力超过自另一邻接气体流路71b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的压力(自另一邻接气体流路71b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的压力低于自另一邻接气体流路71b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的压力)的时序以较短的时间间隔依次地(交替地)产生。
液柱80形成于自混合部21遍及邻接泡沫流路91的范围,有时也形成于自混合部21遍及扩大泡沫流路93的范围。即,泡沫的产生除可在混合部21中进行以外,也可在邻接泡沫流路91或扩大泡沫流路93中进行。
这样,至少邻接泡沫流路91构成摆动区域,该摆动区域供由液体构成的液柱80朝向远离相对于混合部21开口的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的各个的气体入口72的方向依次摆动。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相对于一混合部21配置有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在摆动区域中,液柱80交替地摆动。
通过使用图2所示的构造的发泡机构吐出泡沫,可在混合部21中将气液更良好地混合。因此,容易产生充分均匀且细腻的泡沫。
泡沫吐出器100不具备通常的发泡机构所具有的筛网,但即使这样,也可产生充分均匀且细腻的泡沫。因此,可避免产生筛网的堵塞。
另外,对于高粘度的液体等不容易泡沫化的液体,也可容易地泡沫化。
另外,关于详细情况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通过使用图2所示的构造的发泡机构吐出泡沫,可无关于每单位时间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及液体的量,而使泡沫的细腻度均匀。
根据本实施方式,液体入口52配置于与自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经由气体入口72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彼此的合流部22对应的位置,因而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等,可有效地进行利用气流的液体的泡沫化。由此,可良好地将气液混合并产生充分均匀的泡沫。
另外,与各个邻接液体流路51对应地配置有个别的混合部21,因而来自混合部21的气体或液体的逸出位置受到限制,因此可更可靠地进行混合部21中的气液的混合。
另外,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有专用的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由此,来自混合部21的气体或液体的逸出位置更进一步受到限制,因而可更可靠地进行混合部21中的气液的混合。
另外,邻接泡沫流路91的流路面积和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相同,因而可使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且通过液柱的周围的气流的流路也受到限制。由此,可更良好地断续地产生细腻的泡沫。
另外,邻接泡沫流路91的长度较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上的气体入口72的尺寸长。即,在混合部21的后段,具备流路面积受到限制的长度充分的区域。由此,可更可靠地进行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且断续地产生细腻的泡沫。
另外,自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a、71b向对应的混合部21的气体的供给方向相互相对,因而可在合流部22中更良好地产生气流彼此的相互推挤。由此,可更可靠地进行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且断续地产生细腻的泡沫。
[第2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4至图13说明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不同,在其他方面构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相同。
以下,为了简化泡沫吐出器100的结构要素的位置关系的说明,设为图4中的下方向为下方且其相反方向为上方。但是,这些方向并不限制泡沫吐出器100的制造时及使用时的方向。
如图4所示,泡沫吐出器100具备:贮存容器10,其贮存液体101;及泡沫吐出盖200,其可装卸地安装于贮存容器10。
贮存容器10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如图4所示,贮存容器10成为如下形状,即具有:筒状的躯干部11;圆筒状的口颈部13,其连接于躯干部11的上侧;及底部14,其将躯干部11的下端封闭。在口颈部13的上端形成有开口。
在贮存容器10,填充有液体101。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填装品500构成为具备泡沫吐出器100、及填充于贮存容器10的液体101。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101,可列举洗手乳作为代表例,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例示洗面奶、清洁剂、餐具用洗洁剂、整发剂、沐浴乳、剃须膏、粉底液或美容液等肌肤用化妆料、染毛剂、消毒药等以泡沫状使用的各种物品。
泡沫化之前的液体101的粘度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设为在20℃下为1mPa·s以上且10mPa·s以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成为可使在20℃下为10mPa·s以上且100mPa·s以下的例如洗发精也良好地泡沫化,且适于粘性更高的液体101的泡沫化的构造,例如对在20℃下粘度为100mPa·s以上的液体101,也可较佳地泡沫化。
再者,粘度测定使用B型粘度计,可选择适于所测定的粘度区域的转子及转速。
泡沫吐出器100利用发泡机构20的混合部21(图12等)使在常压下贮存于容器10的液体101与空气接触,由此使液体101变化为泡沫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泡沫吐出器100是例如通过手压操作而吐出泡沫的泵容器,通过将头构件(头部)30的操作接受部31按下,使液体101泡沫化而形成泡沫,并吐出该泡沫。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发泡机构20供给液体101的液体供给部例如为液体泵的液体缸,对发泡机构20供给气体的气体供给部例如为气体泵的气体缸。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泡沫吐出器可为以通过挤压贮存容器而吐出泡沫的方式构成的所谓挤压瓶,也可为具备马达等的电动式泡沫分配器。
如图5所示,泡沫吐出盖200具备:盖构件110,其具有通过螺合等固定方法可装卸地安装于口颈部13(图4)的圆筒状的安装部111;缸构件120,其固定于盖构件110且构成液体泵及气体泵的缸;及头构件30,其具有受理按下操作的操作接受部31。
通过将安装部111安装于口颈部13,而将泡沫吐出盖200的整体安装于口颈部13。再者,如图5所示,安装部111可形成为双重筒构造,其中内侧的筒状部螺合于口颈部13,也可构成为单层筒状。通过在口颈部13安装泡沫吐出盖200,而利用泡沫吐出盖200将口颈部13的开口封闭。
盖构件110具备:环状封闭部112,其将安装部111的上端部封闭;及立起筒部113,其形成为直径较安装部111小的圆筒状,并且自环状封闭部112的中央部朝上方立起。
缸构件120具备:圆筒形状的气体缸构成部121,其固定于盖构件110的环状封闭部112的下表面侧;圆筒形状的液体缸构成部122,其直径较气体缸构成部121小;及环状连结部123。环状连结部123将气体缸构成部121的下端部与液体缸构成部122的上端部相互连结,液体缸构成部122自环状连结部123下垂。
再者,气体缸构成部121、液体缸构成部122、安装部111及立起筒部113相互同轴地配置。
气体缸构成部121的上端部通过嵌合于环状封闭部112的下表面侧等而固定于环状封闭部112。
气体泵的缸(气体缸)构成为具备气体缸构成部121及环状连结部123。
气体泵的活塞由下述气体活塞150构成。
以下,在气体缸构成部121的内部空间中,将气体活塞150与环状连结部123之间的部分称为气体泵室210。
气体泵室210的容积伴随气体活塞150的上下移动而扩大与缩小。
另一方面,液体泵的缸(液体缸)构成为具备液体缸构成部122。
液体泵的活塞构成为具备下述液体活塞140。
液体泵室220是下述液体排出阀与液体吸入阀之间的空间。液体泵室220的容积伴随液体活塞140及下述活塞导引件130的上下移动而扩大与缩小。
液体缸(液体供给部)构成为将内部的液体101进行加压而将该液体101供给至发泡机构20。
气体缸(气体供给部)构成为配置于液体缸的周围,且将内部的气体进行加压而将该气体供给至发泡机构20。
更详细而言,泡沫吐出器100具备头构件30,该头构件30可相对于安装部111上下移动地保持于安装部111,并且相对于安装部111相对地被按下,发泡机构20、吐出口41及泡沫流路90保持于头构件30。
于是,在将头构件30相对于安装部111相对地按下时,分别将液体供给部的内部(液体泵室220的内部)的液体101与气体供给部的内部(气体泵室210的内部)的气体进行加压而供给至发泡机构20。
液体缸构成部122具备:直线(straight)形状的直线部122a,其上下延伸;及缩径部122b,其连接于直线部122a的下方,并且朝向下方缩径。
在直线部122a的下端部的内周,形成有接受螺旋弹簧170的下端的弹簧接受部126a。该弹簧接受部126a由以等角度间隔等规定角度间隔形成于液体缸构成部122的下端部的内周的多个肋126的上侧的端面构成。
缩径部122b的内周面的下部构成可供由下述提升阀160的下端部构成的阀体162液密地紧贴的阀座127。
再有,缸构件120具备连接于液体缸构成部122的下方的圆筒状的管保持部125。通过将汲取管128的上端部插入至该管保持部125,该汲取管128被保持于缸构件120的下端部。可经由该汲取管128将贮存容器10内的液体101抽吸至液体泵室220内。
再者,在缸构件120的上端部,外嵌有衬垫190。在通过螺合而将盖构件110安装于贮存容器10的状态下,衬垫190呈环绕状气密地紧贴于口颈部13的上端,由此,将贮存容器10的内部空间密闭。
另外,在气体缸构成部121,形成有贯通该气体缸构成部121的内外的贯通孔129。在头构件30位于上死点的状态下,贯通孔129被下述气体活塞150的外周环部153堵住。
头构件30具有:操作接受部31,其接受按下操作;及双重筒状部即内筒部32及外筒部33,其自操作接受部31朝下方下垂。内筒部32及外筒部33的上端被操作接受部31封闭。
内筒部32较外筒部33朝下方延伸得更长。内筒部32插入至盖构件110的立起筒部113。
内筒部32由安装部111间接地(经由缸构件120、螺旋弹簧170等间接地)保持。
头构件30可对抗螺旋弹簧170的施力而实现自上死点至下死点为止的范围内的按下操作,当解除按下操作时,随着螺旋弹簧170的施力而返回至上死点。
头构件30相对于盖构件110相对地上下移动,在该上下移动时,内筒部32由立起筒部113引导。外筒部33的内径被设定为较立起筒部113的外径大,在头构件30被按下时,立起筒部113被收纳于外筒部33与内筒部32之间的间隙。
另外,头构件30一体地具有喷嘴部40。喷嘴部40自操作接受部31水平地突出。喷嘴部40的内部空间在内筒部32的上端部与内筒部32的内部空间连通。吐出口41形成于喷嘴部40的前端。
在头构件30未被按下的通常的状态(通常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170的作用而将头构件30相对于盖构件110及缸构件120的上下方向位置维持于上限位置(上死点)(图5)。该上限位置例如成为下述气体活塞150的活塞部152的上端抵接于缸构件120的环状封闭部112的位置。
另一方面,使用者进行对抗螺旋弹簧170的施力而将头构件30按下的操作,由此头构件30相对于盖构件110及缸构件120相对地下降。再者,头构件30的下限位置(下死点)例如成为下述活塞导引件130的凸缘部133的下端抵接于缸构件120的环状链接部123的位置。
此处,发泡机构20收纳于头构件30的内筒部32内,由内筒部32保持。另外,头构件30经由缸构件120、螺旋弹簧170、液体活塞140及活塞导引件130间接地由安装部111保持。另外,头构件30构成为包含吐出口41。
这样,泡沫吐出器100具备:贮存容器10,其贮存液体101;及安装部111,其安装于贮存容器10;且发泡机构20、吐出口41及泡沫流路90保持于安装部111。
泡沫吐出盖200还具备活塞导引件130、液体活塞140、气体活塞150、吸入阀构件155、提升阀160、螺旋弹簧170及球阀180。
其中,活塞导引件130固定于头构件30,液体活塞140经由活塞导引件130固定于头构件30。因此,头构件30、活塞导引件130及液体活塞140一体地上下移动。
另外,气体活塞150以可动插入状态外嵌于活塞导引件130,且可相对于活塞导引件130相对地上下移动。吸入阀构件155固定于气体活塞150。
提升阀160插入至液体活塞140,且可相对于该液体活塞140相对地上下移动。
在提升阀160,以可动插入状态外嵌有螺旋弹簧170。
球阀180可上下移动地保持于下述阀座部131与下述第1构件810的突起部811a(图6)的下端之间。
活塞导引件130形成为上下长条的圆筒状(圆管状),该活塞导引件130的上端部插入至头构件30的内筒部32的下端部,且固定于该内筒部32。活塞导引件130自头构件30的内筒部32的下端朝下方下垂。
在活塞导引件130的上端部的内部,形成有圆筒状的阀座部131,在该阀座部131上配置有球阀180。再者,液体排出阀由球阀180及阀座部131构成。活塞导引件130中的阀座部131的上方的部位的内部空间构成收纳球阀180、以及第1构件810的第1部分811及第2部分812的收纳空间132。收纳空间132经由形成于阀座部131的中央的贯通孔131a,与活塞导引件130的较阀座部131更靠下侧的内部空间(即液体泵室220)连通。
在活塞导引件13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凸缘部133,在凸缘部133的上表面形成有圆环状的阀构成槽134。
在活塞导引件130的上部,以可动插入状态外嵌有气体活塞150的筒状部151。此处提及的活塞导引件130的上部是活塞导引件130的较凸缘部133更靠上侧的部分,且是活塞导引件130中较插入及固定于内筒部32的部分更靠下侧的部分。
气体排出阀由凸缘部133的上表面的阀构成槽134、及气体活塞150的筒状部151的下端部构成。
再有,在活塞导引件130中外嵌有筒状部151的部分的外周面,分别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多个流路构成槽135(图10)。该流路构成槽135与气体活塞150的筒状部151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构成供经由气体排出阀自气体泵室210流出的气体通过的流路211(图10)。
活塞导引件130的较凸缘部133更靠下侧的部分的外径尺寸设定为略微小于液体缸构成部122的直线部122a的内径尺寸的程度,该部分在活塞导引件130上下移动时由直线部122a引导。
在活塞导引件130中较阀座部131更靠下侧的部分(其中,较供液体活塞140插入固定(例如压入固定)的部分更靠上侧的部分)的内周面,分别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多个肋136。这些肋136能以压接状态与提升阀160接触。
液体活塞140形成为圆筒状(圆管状)。在液体活塞140的下端部,形成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形状的外周活塞部141。
液体活塞140的较外周活塞部141更靠上侧的部分插入且固定(例如压入固定)于活塞导引件130的下端部。
另外,液体活塞140的外周活塞部141插入至液体缸构成部122的直线部122a。外周活塞部141的外径尺寸设定为与直线部122a的内径尺寸相同等。外周活塞部141呈环绕状液密地与直线部122a的内周面相接,且在该外周活塞部141上下移动时,相对于直线部122a的内周面滑动。
外周活塞部141的内周面包含接受螺旋弹簧170的上端的斜阶差形状的弹簧接受部142。
液体活塞140的上端部成为内径较其他部分小的缩窄部143。
气体活塞150具备:筒状部151,其形成为圆筒状并且以可动插入状态外嵌于活塞导引件130的上部(较凸缘部133更靠上侧的部分);及活塞部152,其自筒状部151朝径向外侧突出。
筒状部151可相对于活塞导引件130的上部相对地上下滑动。
再者,筒状部151的上端部插入至内筒部32的下端部。筒状部151的下端部形成为可嵌入至活塞导引件130的凸缘部133的上表面的阀构成槽134的形状。
在活塞部152的周缘部,形成有外周环部153。外周环部153呈环绕状气密地与气体缸构成部121的内周面相接,且在气体活塞150上下移动时,相对于气体缸构成部121的内周面滑动。
筒状部151相对于活塞导引件130的相对移动(上下移动)的下限位置是筒状部151的下端部与阀构成槽134碰触而使气体排出阀成为闭状态的位置。
另一方面,内筒部32的下端部的内周面包含向上移动限制部32a,该向上移动限制部32a限制筒状部151相对于活塞导引件130及内筒部32上升。即,筒状部151相对于活塞导引件130的相对移动(上下移动)的上限位置是在因筒状部151的下端部自阀构成槽134离开而使气体排出阀成为开状态之后,筒状部151的上端部被向上移动限制部32a限制移动的位置。
在活塞部152中的筒状部151的附近的部分,形成有上下贯通该活塞部152的多个吸入开口154。
在气体活塞150的筒状部151的下部,外嵌有环状吸入阀构件155。吸入阀构件155具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膜即阀体。
再者,气体抽吸阀由吸入阀构件155的阀体及活塞部152的下表面构成。
在按下头构件30时、即气体泵室210收缩时,吸入阀构件155的阀体与活塞部152的下表面紧贴,从而吸入开口154自下侧被封闭。
另一方面,在头构件30上升时、即气体泵室210扩大时,吸入阀构件155的阀体自活塞部152的下表面离开,从而外部气体经由吸入开口154被提取至气体泵室210内
提升阀160是上下长条的棒状的构件,且以贯通液体活塞140的状态,自活塞导引件130的内部遍及液体缸构成部122的内部而被插通。
提升阀160的上端部161形成为直径较提升阀16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大,且以压接状态与活塞导引件130的多个肋136接触。提升阀160的上端部161形成为直径较液体活塞140的缩窄部143的内径大,且朝下方的移动受缩窄部143限制。
提升阀160的下端部构成阀体162。阀体162形成为直径较提升阀16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间部大。阀体162的下表面包含可液密地与缸构件120的阀座127紧贴的圆锥状的形状的部分。再者,液体吸入阀由阀体162及阀座127构成。在阀体162的上端部,形成有自螺旋弹簧170接受向下的施力的弹簧接受部162a。
螺旋弹簧170以可动插入状态外嵌于提升阀160的中间部。螺旋弹簧170是压缩型螺旋弹簧,且以压缩状态保持于缸构件120的弹簧接受部126a与液体活塞140的弹簧接受部142之间。因此,螺旋弹簧170自缸构件120获得反作用力,对液体活塞140、活塞导引件130及头构件30朝上方施力。
另外,螺旋弹簧170的下端不仅对弹簧接受部126a朝下方施力,也对提升阀160的弹簧接受部162a朝下方施力。
此处,以提升阀160可较弹簧接受部162a的高度位置与缸构件120的弹簧接受部126a的高度位置一致的位置略微朝下方移动的方式,设定提升阀160及缸构件120的形状及尺寸。于是,在头构件30被按下而活塞导引件130下降时,通过活塞导引件130的多个肋136与提升阀160的上端部161的摩擦而使得提升阀160从动于活塞导引件130,由此,提升阀160的阀体162的下表面液密地紧贴于缸构件120的阀座127。此时,弹簧接受部162a自螺旋弹簧170的下端离开并下降。其后,在阀体162的下表面与阀座127紧贴之后,进而头构件30、活塞导引件130及液体活塞140一体地下降时,阀体162的下降受到阀座127限制。因此,活塞导引件130的多个肋136相对于提升阀160的上端部161摩擦地滑动,且活塞导引件130相对于提升阀160相对地下降。
另一方面,在对头构件30的按下操作被解除,液体活塞140、活塞导引件130及头构件30随着螺旋弹簧170的施力而一体地上升时,首先,提升阀160从动于活塞导引件130而上升,直至弹簧接受部162a与螺旋弹簧170的下端抵接。由此,阀体162与阀座127分离。其后,液体活塞140、活塞导引件130及头构件30继续随着螺旋弹簧170的施力而一体地上升。此时,提升阀160的上升受到螺旋弹簧170限制,因而提升阀160的上端部161相对于活塞导引件130的多个肋136摩擦地滑动,且活塞导引件130相对于提升阀160相对地上升。
这样,提升阀160的阀体162被容许在螺旋弹簧170的下端与阀座127的间隙中略微上下移动,液体泵室220的下端部的液体吸入阀伴随阀体162的上下移动而开闭。
此处,分别对自气体泵室210及液体泵室220向发泡机构20的气体及液体101的供给路径进行说明。
通过对头构件30进行按下操作而使液体泵室220收缩。此时,通过对液体泵室220内的液体101进行加压,由球阀180及阀座部131构成的液体排出阀打开,液体泵室220内的液体101经由液体排出阀流入至收纳空间132,进而供给至配置于收纳空间132的上部的第1构件810的孔815内、即发泡机构20的液体流路50的邻接液体流路51(图6、图9)(下述)。
详细情况在下文进行叙述,液体101自邻接液体流路51供给至混合部21(图6、图9)。
另外,通过对头构件30进行按下操作,气体泵室210也收缩。此时,气体泵室210内的气体被加压,并且气体活塞150相对于活塞导引件130略微上升,由此,由筒状部151的下端部及阀构成槽134构成的气体排出阀打开,气体泵室210内的气体经由气体排出阀、及筒状部151与活塞导引件130之间的流路211(图10)朝上方供气。
在气体活塞150的筒状部151的上方,配置有由内筒部32的下端部的内周面与活塞导引件130的外周面的间隙构成的筒状气体流路212(图5)。流路211的上端与筒状气体流路212的下端连通。
再有,在筒状气体流路212的上侧,在活塞导引件130的上端部的周围分别间断性地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多个轴向流路213(图5)。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等角度间隔配置有3个轴向流路213。更详细而言,例如在内筒部32的下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上下延伸的3个槽32b(图5、图6),轴向流路213由3个槽32b与活塞导引件130的上端部的外周面的间隙构成。筒状气体流路212与各轴向流路213连通。
在轴向流路213的上侧,设置有呈环绕状配置于第1构件810的第3部分813(下述)的周围的环绕状流路214(图6)。轴向流路213的上端部与环绕状流路214连通。
在环绕状流路214的上侧,配置有沿着第1构件300的第4部分814(下述)的外周面上下延伸的多个轴向气体流路73(图6)。环绕状流路214与这些轴向气体流路73的下端部连通。
详细情况在下文进行叙述,气体自轴向气体流路73供给至邻接气体流路71a、71b、71c(图6、图9、图12)。
这样,经由流路211朝上方输送的气体依次通过筒状气体流路212、轴向流路213、环绕状流路214及轴向气体流路73,而供给至邻接气体流路71,且自邻接气体流路71供给至混合部21。
另外,在混合部21的上方配置有邻接泡沫流路91(图6),进而在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上方配置有扩大泡沫流路93(图6)。
用于实现发泡机构20的部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分别将以下所说明的第1构件810(图7的(a)、图7的(b))与第2构件820(图6、图9)组合而构成发泡机构20。
第1构件810具备分别形成为圆柱状的第1部分811、第2部分812、第3部分813及第4部分814。在第1部分811的上侧连接有第2部分812,在第2部分812的上侧连接有第3部分813,在第3部分813的上侧连接有第4部分814。第2部分812形成为直径较第1部分811大,第3部分813形成为直径较第2部分812大,第4部分814形成为直径较第3部分813大。第1部分811、第2部分812、第3部分813及第4部分814相互同轴地配置,它们的轴心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第1构件810还具备自第1部分811朝下方突出的多个(例如4个)突起部811a。
在第2部分812、第3部分813及第4部分814中位于较第1部分811更靠径向上的外侧的部分,形成有上下贯通这些第2部分812、第3部分813及第4部分814的多个孔815。这些孔815在第1构件810的周向上间断性地配置。更详细而言,例如将8个孔815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图7的(a))。这些孔815的内腔截面积例如在下部相对较大且在上部相对较小。这些孔815的上部的内部空间例如形成为圆柱状。各孔815例如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大小。
在第4部分814的外周面,形成有在第4部分814的周向上间断性地配置的多个(例如24个)轴向气体槽816。各轴向气体槽816上下延伸,且自第4部分814的下端遍及上端而形成(图7的(a))。
各个轴向气体槽816例如整体上形成为固定的深度及宽度。另外,各轴向气体槽816例如形成为相互相同的深度及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轴向气体槽816的与轴向正交的轴向气体槽816的截面形状成为正方形状。但是,在本发明中,各轴向气体槽816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该例。
在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形成有在第4部分814的周向上间断性地配置的多个(例如8个)第1上表面槽817、在第4部分814的周向上间断性地配置的多个(例如8个)第2上表面槽818、及在第4部分814的周向上间断性地配置的多个(例如8个)第3上表面槽819。
在俯视时,第1上表面槽817、第3上表面槽819及第2上表面槽818朝顺时针方向依次反复配置。
各第1上表面槽817与各孔815一对一地对应。各第2上表面槽818与各孔815一对一地对应。各第3上表面槽819与各孔815一对一地对应。
各第1上表面槽817在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形成为L字状。各第1上表面槽817在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自径向上的外侧的端部朝向径向上的内侧延伸至对应的孔815的附近为止,进而弯曲并到达对应的孔815。
各第2上表面槽818在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形成为倒L字状。各第2上表面槽818在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自径向上的外侧的端部朝向径向上的内侧延伸至对应的孔815的附近为止,进而弯曲并到达对应的孔815。第1上表面槽817弯曲的方向与第2上表面槽818弯曲的方向是相互相反的方向。
各第3上表面槽819在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自径向上的外侧的端部朝向径向上的内侧呈直线状延伸。各第3上表面槽819的内周侧的端部到达对应的孔815。
各轴向气体槽816与多个第1上表面槽817、多个第3上表面槽819或多个第2上表面槽818的任1个一对一地对应。与多个第1上表面槽817一对一地对应的轴向气体槽816的上端部连接于对应的第1上表面槽817的外周侧的端部。与多个第2上表面槽818一对一地对应的轴向气体槽816的上端部连接于对应的第2上表面槽818的外周侧的端部。与多个第3上表面槽819一对一地对应的轴向气体槽816的上端部连接于对应的第3上表面槽819的外周侧的端部。
各个第1上表面槽817例如整体上形成为固定的深度及宽度。另外,各第1上表面槽817例如形成为相互相同的深度及宽度。
各个第2上表面槽818例如整体上形成为固定的深度及宽度。另外,各第2上表面槽818例如形成为相互相同的深度及宽度。
各个第3上表面槽819例如整体上形成为固定的深度及宽度。另外,各第3上表面槽819例如形成为相互相同的深度及宽度。
另外,轴向气体槽816、第1上表面槽817、第2上表面槽818及第3上表面槽819例如形成为相互相同的深度及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第1上表面槽817的与轴向正交的第1上表面槽817的截面形状、各第2上表面槽818的与轴向正交的第2上表面槽818的截面形状、及各第3上表面槽819的与轴向正交的第3上表面槽819的截面形状分别成为正方形状。但是,在本发明中,各第1上表面槽817、各第2上表面槽818及各第3上表面槽819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该例。
在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例如形成有一对凹部810a。
如图6、图8及图9所示,第2构件820例如构成为具备圆筒状的筒部822、及将筒部822的下端封闭的平板状的板部823。
筒部822的轴向上下延伸。板部823水平地配置。筒部822及板部823的外径与第1构件810的第4部分814的外径大致相等。
在板部823,形成有上下贯通该板部823的多个孔824。这些孔824在板部823的周向上间断性地配置。更详细而言,例如将8个孔824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孔824的内部空间例如形成为圆柱状。各孔824例如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内径。
第2构件820例如具有自板部823朝下方突出的一对凸部820a。各凸部820a设置于与第1构件810的各凹部810a对应的位置。
如图6及图9所示,第2构件820的各凸部820a嵌入至第1构件810的各凹部810a,由此将第1构件810与第2构件820相互组装。第2构件820的板部823的下表面与第1构件810的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相互面接触且气密地紧贴。
此处,第1构件810的孔815与第2构件820的孔824一对一地对应。于是,在各孔815的正上方配置有对应的孔824。
例如,孔815的上部与孔824成为相互相同的内径,并且相互同轴地配置。
如图6所示,在内筒部32的内部,形成有保持部32c,该保持部32c收纳及保持第1构件810的第3部分813及第4部分814、以及第2构件820。保持部32c的内部空间为圆柱状的空间。在将第1构件810与第2构件820相互组装的状态下,第1构件810的第3部分813及第4部分814与第2构件820嵌入固定于保持部32c。
第1构件810的第2部分812嵌入固定于活塞导引件130的上端部。第2部分812的外周面呈环绕状气密地紧贴于活塞导引件130的上端部的内周面。
第1构件810的第1部分811插入至活塞导引件130的上端部。第1构件810的第1部分811的突起部811a配置于收纳空间132的内部。
在第1构件810的第3部分813的外周面与保持部32c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绕状流路214。
如图11所示,在第1构件810的第4部分814的外周面的各轴向气体槽816与保持部32c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上下延伸的轴向气体流路73(图11)。
第1构件810的各孔815的内部空间的上端部构成混合部21。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泡机构20具有合计8个混合部21。这些混合部21配置于同一圆周上。
混合部21是例如孔815的内部空间中的较第1上表面槽817、第2上表面槽818及第3上表面槽819的底面更靠上侧的部分。
第1构件810的各孔815的内部空间中的较混合部21更靠下侧的部分构成邻接液体流路51。
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心的方向成为上下方向。自邻接液体流路51对混合部21向上供给液体。
如图12所示,在第1构件810的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的各第1上表面槽817与第2构件820的板部823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邻接气体流路71a。
在第1构件810的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的各第2上表面槽818与第2构件820的板部823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邻接气体流路71b。
在第1构件810的第4部分814的上表面的各第3上表面槽819与第2构件820的板部823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邻接气体流路71c。
邻接气体流路71a、邻接气体流路71b及邻接气体流路71c例如分别水平地延伸。
如图6及图9所示,邻接泡沫流路91由第2构件820的各孔824的内部空间构成。
扩大泡沫流路93由第2构件820的筒部822的凹部821的内部空间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泡机构20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分别具有多个(例如3个)邻接气体流路71、即邻接气体流路71a、71b、71c。即,发泡机构20例如具有合计24个邻接气体流路7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泡机构20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分别具有各1个邻接液体流路5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邻接气体流路71的流路面积较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小。
邻接气体流路71a的下游端、即相对于混合部21的邻接气体流路71a的连接端是气体入口72a。同样地,邻接气体流路71b的下游端是气体入口72b,邻接气体流路71c的下游端是气体入口72c。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邻接气体流路71a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1的方向、邻接气体流路71b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2的方向及邻接气体流路71c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13的方向例如成为相互差120度的方向。在混合部21的周围以等角度间隔配置有3个气体入口72a、72b、72c。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泡机构20具备多个混合部21,且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有3个邻接气体流路71(邻接气体流路71a、71b、71c),自这3个邻接气体流路71向对应的混合部21的气体的供给方向位于同一平面(例如水平面),并且自邻接液体流路51向该混合部21的液体的供给方向成为与该平面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
通过这样的结构,与自2个邻接气体流路71对一混合部21供给气体的情况相比,液柱高速地摆动且周期变短,结果泡沫变得更细腻。
再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发泡机构20具备多个混合部21的例子,在发泡机构20所具备的混合部21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也可为与该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有3个邻接气体流路71,自这3个邻接气体流路71向混合部21的气体的供给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自邻接液体流路51向该混合部21的液体的供给方向成为与该平面交叉的方向。在此情况下,也同样地,液柱高速地摆动且周期变短,结果泡沫变得更细腻。
就液柱高速地摆动且周期的均等性的观点而言,自3个邻接气体流路71对一混合部21供给气体的方向优选为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为120度间隔。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自3个邻接气体流路71对一混合部21供给气体的方向也可为不等间隔。作为一个例子,也可自相互相对的2个方向及自与这些2个方向正交的1个方向分别对混合部21供给气体。即,例如也可在一混合部21的周围呈T字状配置有3个邻接气体流路71。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液接触区域23是使邻接气体流路71a在邻接气体流路71a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1的方向上延长所得的区域、使邻接气体流路71b在邻接气体流路71b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2的方向上延长所得的区域、使邻接气体流路71c在邻接气体流路71c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13的方向上延长所得的区域、与使邻接液体流路51在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心的方向上延长所得的区域重复的区域。在图13中,对气液接触区域23附上阴影线。
另外,合流部22位于气体入口72a、气体入口72b及气体入口72c的中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体入口72a、气体入口72b及气体入口72c朝向相互差120度的方向。因此,合流部22成为上下延伸的线,而非面。
如图6及图9所示,在各混合部21的上侧配置有邻接泡沫流路91,邻接泡沫流路91上下延伸。即,发泡机构20具有多个(例如8个)邻接泡沫流路91。邻接泡沫流路91的截面形状例如成为圆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内部空间形成为圆柱状,邻接泡沫流路91的截面积固定。但是,邻接泡沫流路91可朝向扩大泡沫流路93逐渐(呈锥状)扩大或缩小,也可阶段性地扩大或缩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心方向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心方向相互同轴地配置。
此处,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邻接液体流路51的截面形状及混合部2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邻接泡沫流路91的截面形状也为圆形的情况下的优选的尺寸关系进行说明。在此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直径优选为与混合部21的直径相同或较混合部21的直径小。邻接泡沫流路91的直径优选为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直径相同或较邻接液体流路51的直径小。
再者,在邻接泡沫流路9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但邻接液体流路51的截面形状及混合部21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直径优选为与混合部21的截面形状中的一边的长度相同或较该一边的长度小,且优选为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截面形状中的一边的长度相同或较该一边的长度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邻接液体流路51及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心的方向(上下方向)上,气体入口72a、72b、72c的尺寸与混合部21的尺寸相互相等。另外,在邻接液体流路51及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心的方向上,气体入口72a、72b、72c的位置与混合部21的位置相互一致。
但是,在邻接液体流路51及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周围的方向上,在各气体入口72a、72b、72c的周围(两侧),存在划分混合部21的壁面。
因此,可对混合部21供给足够量的液体,且对该液体自各气体入口72a、72b、72c供给气体。由于可抑制供于气液混合的液体的不足,因而可稳定且连续地进行气液的混合,可连续地产生泡沫。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个气体入口72的面积较液体入口52的面积小。更详细而言,液体入口52的面积较气体入口72的面积的3倍大。即,与3个气体入口72a、72b、72c的面积的合计值相比,液体入口52的面积较大。
即,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各个气体入口72的面积较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液体入口52的面积小。
另外,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气体入口72的合计面积较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液体入口52的面积小。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气体入口72的合计面积可与对应于一混合部21配置的液体入口52的面积相等,也可较该面积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流路面积和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相等。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使液柱的摆动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长度也较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上的气体入口72的尺寸长。由此,可更可靠地进行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且断续地产生细腻的泡沫。
更详细而言,邻接泡沫流路91的长度较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上的混合部21的尺寸长。
这样,发泡机构20具备多个混合部21,泡沫流路90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具备个别的邻接泡沫流路91。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存在多个混合部21的情况下,也可限制各混合部21中产生的液柱在邻接泡沫流路91中摆动的范围,因而可较佳地实现液柱高速且交替地摆动的动作。
再有,在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上侧配置有扩大泡沫流路93。各邻接泡沫流路91与1个放大泡沫流路93合流。即,泡沫流路90包含扩大泡沫流路93,该扩大泡沫流路93邻接于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下游侧且流路面积较邻接泡沫流路91大,与多个混合部21分别对应的邻接泡沫流路91与一放大泡沫流路93合流。
由此,可使通过在多个混合部21中将气液混合而产生的泡沫在扩大泡沫流路93合流,汇聚后自吐出口41吐出。
内筒部32的内部空间中的第2构件400的上方的空间构成供自扩大泡沫流路93流入的泡沫通过的流路32d。
流路32d的上端经由喷嘴部40的内部空间与吐出口41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体流路70由轴向气体流路73及邻接气体流路71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液体流路50由邻接液体流路51构成。
泡沫吐出器100以如上方式构成。
再者,泡沫吐出盖200由泡沫吐出器100的结构中的除贮存容器10以外的部分构成。
即,泡沫吐出盖200具备:安装部111,其安装于贮存液体101的贮存容器10;发泡机构20,其保持于安装部111且自液体101产生泡沫;液体供给部,其保持于安装部111且对发泡机构20供给液体;气体供给部,其保持于安装部111且对发泡机构20供给气体;吐出口41,其保持于安装部111且将通过发泡机构20产生的泡沫吐出;及泡沫流路90,其保持于安装部111且供自发泡机构20朝向吐出口41的泡沫通过。发泡机构20的结构如上所述。
其次,说明动作。
首先,在未对头构件30进行按下操作的通常状态下,如图5所示,头构件30存在于上死点位置。
在该状态下,提升阀160的阀体162的弹簧接受部162a与螺旋弹簧170的下端相接,阀体162自阀座127略微朝上方离开。即,液体吸入阀为开状态。另外,球阀180与阀座部131相接,液体排出阀为闭状态。
另外,气体活塞150的筒状部151的下端部嵌入至活塞导引件130的凸缘部133的上表面的阀构成槽134,气体排出阀为闭状态。另外,吸入阀构件155的阀体与气体活塞150的活塞部152的下表面接触,气体抽吸阀为闭状态。另外,气体缸构成部121的贯通孔129被气体活塞150的外周环部153堵住。
通过将头构件30按下,活塞导引件130及液体活塞140与头构件30一体地下降。伴随该下降,螺旋弹簧170被压缩,并且液体泵室220的容积缩小。
在活塞导引件130及液体活塞140下降的过程的初期,提升阀160因与活塞导引件130的肋136的摩擦而从动于活塞导引件130略微下降。由此,阀体162液密地紧贴于阀座127,液体吸入阀成为闭状态。
在液体吸入阀成为闭状态之后,液体活塞140进而下降,由此对液体泵室220内的液体101进行加压,该液体101被压送至上方。即,球阀180因液体101的压力而自阀座部131浮起,液体排出阀成为开状态,并且液体101自液体泵室220经由液体排出阀及收纳空间132被分配并流入至液体流路50的各邻接液体流路51。
此处,邻接液体流路51以等角度间隔配置,各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相互相等。因此,液体101均等地流入至各邻接液体流路51。
再有,液体101通过各邻接液体流路51,经由各邻接液体流路51的上端的液体入口52流入至连接于各邻接液体流路51的上侧的混合部21。
另外,通过将头构件30按下,气体泵室210内的气体被压缩,由此被压送至发泡机构20。
即,在液体活塞140及活塞导引件130下降的过程的初期,气体活塞150相对于活塞导引件130相对地上升(其中,气体活塞150相对于缸构件120实质上静止或略微下降)。由此,气体活塞150的筒状部151的下端部自凸缘部133的阀构成槽134朝上方离开,从而气体排出阀成为开状态。
其后,筒状部151的上端部与内筒部32的向上移动限制部32a接触,由此,气体活塞150相对于头构件30及活塞导引件130的相对性上升被限制,之后,气体活塞150与头构件30及活塞导引件130一体地下降。由此,对气体泵室210内的气体进行加压。
由此,气体泵室210内的气体依次经由气体排出阀、流路211(图10)、筒状气体流路212(图5)、轴向流路213(图5、图6)、环绕状流路214(图5、图6),均等地分配供给至气体流路70的24个轴向气体流路73(图6、图9、图11)。
再有,气体自24个轴向气体流路73的各个供给至对应的邻接气体流路71。即,对8个邻接气体流路71a、8个邻接气体流路71b及8个邻接气体流路71c均等地供给气体。
继而,气体自对应的邻接气体流路71a、71b、71c,经由气体入口72a、72b、72c流入至各混合部21。
即,相对于各混合部21,自各邻接气体流路71a、71b、71c经由气体入口72a、72b、72c供给气体,并且自邻接液体流路51经由液体入口52供给液体,气体与液体在混合部21中混合。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液体入口52也配置于与自邻接气体流路71a、71b、71c经由气体入口72a、72b、72c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彼此的合流部22对应的位置。因此,可有效果地进行利用气流的液体的泡沫化。即,例如,如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由自邻接液体流路51供给至混合部21的液体形成液柱。继而,反复执行自与一混合部21对应的3个邻接气体流路71a、71b、71c依次对该混合部21供给气体的动作。因此,液柱朝远离邻接气体流路71a的方向、远离邻接气体流路71b的方向、及远离邻接气体流路71c的方向高速地依次呈环绕状摆动,自液柱断续地产生细腻的泡沫。
由此,可良好地将气液混合而产生充分均匀的泡沫。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各个邻接气体流路71对应地设置有个别的轴向气体流路73。因此,与如下述第3实施方式那样的自一轴向气体流路73对多个(2个)邻接气体流路71分配气体的情况相比,气体可在低压下通过轴向气体流路73,因而可减少头构件30的按下所需的力的大小。并且,容易对各邻接气体流路71更均等地分配并供给气体,由此,也可抑制产生称为蟹泡的稍大的泡沫,且可使所产生的泡沫的质量稳定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泡沫吐出器100也不具备通常的发泡机构所具有的筛网,但即使这样,也可产生充分均匀且细腻的泡沫。因此,可避免产生筛网的堵塞。
另外,对于高粘度的液体等不容易泡沫化的液体,也可容易地泡沫化。
另外,对应于各个邻接液体流路51,分别配置有个别的混合部21。因此,来自混合部21的气体或液体的逸出位置受到限制,因而可更可靠地进行混合部21中的气液的混合。
另外,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有专用的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由此,来自混合部21的气体或液体的逸出位置更进一步受到限制,因而可更可靠地进行混合部21中的气液的混合。
再者,泡沫的产生除可在混合部21中进行以外,也可在邻接泡沫流路91或扩大泡沫流路93中进行。
即,有在混合部21或邻接泡沫流路91中产生的泡沫在扩大泡沫流路93合流,且在此泡沫也变得更细腻的情况。
泡沫自扩大泡沫流路93经由流路32d与喷嘴部40的内部空间自吐出口41吐出至外部。
其后,当解除对头构件30的按下操作时,螺旋弹簧170因弹性恢复而伸长。因此,液体活塞140由螺旋弹簧170施力而上升,且活塞导引件130及头构件30与液体活塞140一体地上升。此时,液体泵室220扩大,由此液体泵室220成为负压,因而球阀180与阀座部131接触,液体排出阀成为闭状态。
在活塞导引件130上升的过程中,提升阀160因与肋136的摩擦而从动于活塞导引件130略微上升。由此,阀体162自阀座127离开,液体吸入阀成为开状态。阀体162的弹簧接受部162a与螺旋弹簧170的下端接触,之后提升阀160的上升停止,肋136相对于提升阀160滑动,且活塞导引件130上升。
活塞导引件130及液体活塞140进一步上升而使液体泵室220扩大,由此,贮存容器10内的液体101经由汲取管128被抽吸至液体泵室220内。
另外,在活塞导引件130上升的过程中,活塞导引件130相对于气体活塞150相对地上升,气体活塞150的筒状部151的下端嵌入至凸缘部133的阀构成槽134。由此,气体排出阀成为闭状态。
在活塞导引件130进一步上升时,气体活塞150与活塞导引件130一体地上升。
气体活塞150上升而使气体泵室210扩大,由此气体泵室210内成为负压,因而吸入阀构件155的阀体自活塞部152的下表面离开而使气体吸入阀成为开状态。由此,泡沫吐出器100的外部的空气经由立起筒部113的上端与外筒部33的下端的间隙、立起筒部113与内筒部32的间隙、环状封闭部112与活塞部152的间隙、以及活塞部152的吸入开口154及气体吸入阀,流入至气体泵室210内。
头构件30、活塞导引件130、液体活塞140及气体活塞150的上升例如因活塞部152的上升被环状封闭部112限制而停止。
再者,在按下操作解除后的头构件30等的上升时,贮存容器10内的液体101被抽吸至液体泵室220内,由此贮存容器10内的较液体101的液面更靠上方的空间因容积扩大而成为负压。
但是,其后,头构件30被按下,贯通孔129自被外周环部153堵住的状态移行至未被堵住的状态,由此,泡沫吐出器100的外部的空气经由立起筒部113的上端与外筒部33的下端的间隙、立起筒部113与内筒部32的间隙、环状封闭部112与活塞部152的间隙及贯通孔129,流入至贮存容器10内。由此,贮存容器10内的较液体101的液面更靠上方的空间恢复至大气压。
此处所说明的泡沫吐出盖200的构造及动作为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将其他广为人知的构造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也无任何问题。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2实施方式,液体入口52也配置于与自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经由气体入口72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彼此的合流部22对应的位置,因而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等,可有效果地进行利用气流的液体的泡沫化。由此,可良好地将气液混合并产生充分均匀的泡沫。
[第3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4及图14至图27说明第3实施方式。
图16的(a)、图17的(a)及图18中的A-A线的位置相互对应,图16的(a)、图17的(a)及图18中的B-B线的位置相互对应。
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的发泡机构20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的发泡机构20不同,在其他方面构成为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的发泡机构20相同。
另外,关于发泡机构20以外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及泡沫吐出盖200构成为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及泡沫吐出盖200相同。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发泡机构20构成为具备第1构件810及第2构件820,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例子,通过分别将以下所说明的第1构件300(图16的(a)、图16的(b))与第2构件400(图17的(a)、图17的(b))组合而构成发泡机构20。
如图15、图16的(a)、图16的(b)、图19及图20的任一者所示,第1构件300是筒状的构件,该第1构件300的轴心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第1构件300构成为具备:第1筒部311;第2筒部312,其连接于第1筒部311的上侧;第3筒部313,其连接于第2筒部312的上侧;第4筒部314,其连接于第3筒部313的上侧;及多个(例如4个)突起部321,其自第1筒部311朝下方突出。
第1筒部311的下部例如朝向下方呈锥状缩径。
第2筒部312形成为直径较第1筒部311大。
第3筒部313形成为直径进而较第2筒部312大。
第4筒部314形成为直径较第3筒部313小。
第1筒部311、第2筒部312、第3筒部313及第4筒部314相互同轴地配置。
在第1构件300的中央部,形成有上下贯通该第1构件300的中央孔301。
在第3筒部313的外周面,形成有在周向上间断性地配置的多个外周切口形状部331。外周切口形状部331自第3筒部313的下端遍及上端形成。更详细而言,例如以等角度间隔配置有8个外周切口形状部331。
在第3筒部313的上表面,形成有分别在径向上延伸的多个径向气体槽341。各径向气体槽341在第3筒部313的周向上,配置于各外周切口形状部331的中央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等角度间隔配置有8个径向气体槽341。径向气体槽341在第3筒部313的上表面,自径向外侧的一端延伸至内侧的一端。
再有,在第3筒部313的上表面,在避开外周切口形状部331及径向气体槽341的位置,形成有多个(例如2个)定位凹部390。
在第4筒部314的外周面,形成有在周向上间断性地配置的多个轴向气体槽342。各轴向气体槽342自各径向气体槽341的内侧的端部延伸至上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等角度间隔配置有8个轴向气体槽342。轴向气体槽342自第4筒部314的外周面的下端遍及上端形成。
在第4筒部314的上表面,形成有在周向上间断性地配置的多个径向槽345。各径向槽345在第4筒部314的上表面,在径向上自径向内侧的一端延伸至外侧的端部。径向槽345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例如成为呈俯视弧状鼓出的槽前端部346。
径向槽345例如无关于径向上的位置而形成为固定的深度(上下尺寸)及宽度。
各径向槽345在第1构件300的周向上,配置于配置有相邻的轴向气体槽342的位置彼此的中间位置。
再有,在第4筒部314的上表面的周缘部,形成有较径向槽345浅的周缘环绕槽344。周缘环绕槽344将相邻的径向槽345的径向上的外侧的端部附近彼此相连。各周缘环绕槽344形成为以第1构件300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弧状。周缘环绕槽344例如无关于周向上的位置而形成为固定的深度(上下尺寸)及宽度。
如图15、图17的(a)、图17的(b)、图19及图20的任一者所示,第2构件400例如构成为具备圆筒形状的筒部410、及圆板状的板部420。
筒部410的轴心在上下方向上延伸。
板部420水平地配置于筒部410的内部、即该筒部410上端与下端的中间位置。板部420例如配置于较筒部41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心更靠下侧。
在筒部410内,较板部420更靠上侧的空间为凹部411,较板部420更靠下侧的空间为凹部412。
例如,凹部411的内径被设定为较凹部412的内径大。
在板部420,形成有多个(例如8个)孔421,这些孔421自凹部411遍及凹部412上下贯通板部420。
孔421以等角度间隔配置于筒部410的轴心的周围。
如图17的(b)所示,在筒部410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例如2个)定位突起490。
再者,在凹部411,也可形成有阶差部413。在凹部411中,较阶差部413更靠上侧的部分的内径略大于较阶差部413更靠下侧的部分的内径。
如图15、图19、图20及图21所示,凹部412的内径设定为与第4筒部314的外径相同等,第4筒部314嵌入至凹部412内,由此将第1构件300与第2构件400相互组装。
此处,使定位突起490分别嵌入至各定位凹部390内,将第1构件300与第2构件400组装,由此,使第1构件300与第2构件400在周向上相互定位。
如图18所示,在俯视时,各孔421配置于径向槽345的径向上的外侧的端部附近。
第4筒部314的上表面气密地紧贴于板部420的下表面。
第4筒部314的外周面气密地紧贴于凹部412的内周面。
筒部410的外径设定为与第3筒部313的外径相同等。
如图15所示,在内筒部32的内部,形成有保持部32c,该保持部32c收纳及保持已相互组装的状态的第1构件300及第2构件400。保持部32c的内部空间为圆柱状的空间。在保持部32c,嵌入并固定有已相互组装的状态的第1构件300及第2构件400。
第1筒部311嵌入并固定于活塞导引件130的上端部。
突起部321配置于收纳空间132的内部。
第1筒部311的外周面呈环绕状气密地紧贴于活塞导引件130的上端部的内周面。
在第2筒部312的外周面与保持部32c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绕状流路214(图20)。
在第3筒部313的外周面与保持部32c的内周面之间,通过外周切口形状部331而形成有轴向连通气体流路75(图20)。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泡机构20具有多个(例如8个)轴向连通气体流路75。
大直径液体流路53由中央孔301的内部空间构成。
在第3筒部313的上表面与筒部41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环绕状气体流路74(图20、图22)。环绕状气体流路74也包含径向气体槽341内的空间。
第4筒部314的外周面除轴向气体槽342以外,气密地紧贴于凹部412的内周面。在第4筒部314的外周面与凹部412的内周面之间,通过轴向气体槽342而形成有上下延伸的轴向气体流路73(图20、图23)。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泡机构20具有多个(例如8个)轴向气体流路73。轴向气体流路73与大直径液体流路53平行地延伸。即,轴向气体流路73(交叉气体流路)在相对于大直径液体流路53并列的方向上延伸。另外,多个轴向气体流路73(交叉气体流路)间断性地配置于大直径液体流路53的周围。
第4筒部314的上表面除径向槽345(包含槽前端部346)及周缘环绕槽344以外,气密地紧贴于板部420的下表面。
在第4筒部314的上表面与板部420的下表面之间,通过径向槽345而形成有邻接液体流路51及混合部21。
邻接液体流路51在径向槽345中,形成于较与周缘环绕槽344的交叉部更靠径向内侧的部分和板部420之间。
此处,大直径液体流路53与邻接液体流路51相比流路面积较大。另外,各邻接液体流路51在与大直径液体流路53的轴向交叉(例如正交)的方向上,自大直径液体流路53的下游侧端部朝周围延伸。
混合部21在径向槽345中,形成于与周缘环绕槽344的交叉部以及较该交叉部更靠径向外侧的部分(槽前端部346)和板部42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也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泡机构20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分别具有各1个邻接液体流路5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泡机构20具有呈放射状配置的多个(例如8个)邻接液体流路51、及多个(例如8个)混合部21。
多个混合部21沿着圆周配置,多个邻接液体流路51在该圆周的内侧呈放射状配置。
这样,发泡机构20具备多个混合部21,液体流路50包含大直径液体流路53,该大直径液体流路53相对于邻接液体流路51在上游侧邻接且流路面积较邻接液体流路51大,多个混合部21配置于大直径液体流路53的下游侧端部的周围,多个邻接液体流路51在与大直径液体流路53的轴向交叉的面内方向上,自大直径液体流路53的下游侧端部朝向周围延伸。
通过这样的构造,可较佳地实现发泡机构20具备多个混合部21的结构。
另外,在第4筒部314的上表面与板部420的下表面之间,通过周缘环绕槽344而形成有邻接气体流路71。
此处,周缘环绕槽344与轴向气体槽342在轴向气体槽342的上端部即槽上端部343相互连通。即,轴向气体流路73的上端部与邻接气体流路71连通。
如图24及图25所示,自各轴向气体流路73的上端部分别分支成2个邻接气体流路71。各邻接气体流路71水平地呈弧状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发泡机构20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分别具有多个(例如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即,发泡机构20例如具有合计16个邻接气体流路7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气体流路71的流路面积较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小。
各个邻接气体流路71由沿着圆周配置的环状流路的各一部分构成。
这样,气体流路70包含交叉气体流路(轴向气体流路73),该交叉气体流路(轴向气体流路73)相对于邻接气体流路71在上游侧邻接且朝与邻接气体流路71交叉的方向延伸,一交叉气体流路分支成与一混合部21对应的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的一者(邻接气体流路71a)、及与另一混合部21对应的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的一者(邻接气体流路71a)。
如图25至图2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液接触区域23是如下区域:使邻接气体流路71a在邻接气体流路71a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1的方向上延长所得的区域、使邻接气体流路71b在邻接气体流路71b的下游端中的轴心AX2的方向上延长所得的区域、与使邻接液体流路51在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心AX3的方向上延长所得的区域重复的区域。
另外,合流部22位于气体入口72a与气体入口72b的中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体入口72a与气体入口72b并非严格地相互平行,因而严格而言,合流部22成为线而非面,但实质上气体入口72a与气体入口72b相互平行地配置,因而如图25及图26所示,为方便起见,将合流部22设为面而示出。
在径向槽345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呈弧状鼓出的槽前端部346,由此气液接触区域23及合流部22配置于俯视时的混合部21的中心附近。
另外,如图18、图26及图27所示,在各混合部21的上侧,配置有邻接泡沫流路91,邻接泡沫流路91上下延伸。即,发泡机构20具有多个(例如8个)邻接泡沫流路91。邻接泡沫流路91的截面形状例如成为圆形。邻接泡沫流路91可朝向扩大泡沫流路93逐渐(呈锥状)扩大或缩小,也可阶段性地扩大或缩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6及图27所示,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心AX4的方向上的气体入口72a、72b的尺寸较该方向上的混合部21的尺寸小,气体入口72a、72b在混合部21的邻接泡沫流路91侧的端部开口。
因此,对混合部21的邻接泡沫流路91侧的端部供给气体,且可在混合部21的与邻接泡沫流路91侧相反侧的端部储存液体。由此,可抑制供于气液混合的液体的不足,因而可稳定且连续地进行气液的混合,可连续地产生泡沫。
更详细而言,气体入口72a、72b的上下尺寸较混合部21的上下尺寸小,气体入口72a、72b在混合部21的上端部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个气体入口72的面积较液体入口52的面积小。更详细而言,液体入口52的面积成为气体入口72的面积的2倍以上。
即,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各个气体入口72的面积较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液体入口52的面积小。
另外,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气体入口72的合计面积较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液体入口52的面积小。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与一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的气体入口72的合计面积可与对应于一混合部21而配置的液体入口52的面积相等,也可较该面积大。
再者,如图18所示,在俯视时,各邻接泡沫流路91收纳于各混合部21的内侧。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流路面积较混合部21的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内腔截面积(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小。由此,可在更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如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的液柱的摆动,且通过液柱的周围的气流的流路也受到限制。由此,可更良好地断续地产生细腻的泡沫。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划分混合部21的面中的包含泡沫出口92的面由泡沫出口92及该泡沫出口92的周围的壁面(板部420的下表面)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长度也较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上的气体入口72的尺寸长。由此,可更可靠地进行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且断续地产生细腻的泡沫。
更详细而言,邻接泡沫流路91的长度较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向上的混合部21的尺寸长。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心AX3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心AX4相互交叉(例如正交)。
再有,在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上侧配置有扩大泡沫流路93。各邻接泡沫流路91与1个放大泡沫流路93合流。
即,发泡机构20具备多个混合部21,泡沫流路90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具备个别的邻接泡沫流路91,泡沫流路90包含扩大泡沫流路93,该扩大泡沫流路93邻接于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下游侧且流路面积较邻接泡沫流路91大,与多个混合部21分别对应的邻接泡沫流路91与一放大泡沫流路93合流。
由此,可使通过在多个混合部21中将气液混合而产生的泡沫在扩大泡沫流路93合流,汇聚后自吐出口41吐出。
内筒部32的内部空间中的第2构件400的上方的空间构成供自扩大泡沫流路93流入的泡沫通过的流路32d。
流路32d的上端经由喷嘴部40的内部空间与吐出口41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气体流路70由轴向连通气体流路75、环绕状气体流路74、轴向气体流路73及邻接气体流路71构成。
如图24所示,自轴向气体流路73供给至邻接气体流路71的气体分支为邻接气体流路71a与气体入口72b,且分别供给至对应的混合部2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液体流路50由大直径液体流路53及邻接液体流路51构成。大直径液体流路53与邻接液体流路51相比流路面积较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球阀180可上下移动地保持于阀座部131与第1构件300的突起部321的下端之间。
活塞导引件130中的阀座部131的上方的部位的内部空间构成收纳球阀180、及第1构件300的第1筒部311的收纳空间13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对头构件30进行按下操作而对液体泵室220内的液体101进行加压,由此由球阀180及阀座部131构成的液体排出阀打开,液体泵室220内的液体101经由液体排出阀流入至收纳空间132,进一步,被供给至配置于收纳空间132的上方的第1构件300的中央孔301内、即发泡机构20的液体流路50的大直径液体流路53。液体101自大直径液体流路53供给至邻接液体流路51(图15、图24),进而供给至混合部21(图24)。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轴向流路213的上侧设置有环绕状流路214(图14、图15),该环绕状流路214呈环绕状配置于第1构件300的第2筒部312(下述)的周围。
在环绕状流路214的上侧,配置有沿着第1构件300的第3筒部313(下述)的外周面上下延伸的多个轴向连通气体流路75(图20)。环绕状流路214与这些轴向连通气体流路75的下端部连通。
在轴向连通气体流路75的上侧,配置有位于第1构件300的第3筒部313的上表面与下述第2构件400的筒部410的下表面之间的环绕状气体流路74(图20)。各轴向连通气体流路75的上端部与环绕状气体流路74连通。
气体自环绕状气体流路74供给至轴向气体流路73(图20),进而供给至邻接气体流路71(图20、图24)。
这样,经由流路211朝上方输送的气体依次通过筒状气体流路212、轴向流路213、环绕状流路214、环绕状气体流路74及轴向气体流路73,而被供给至邻接气体流路71。
泡沫吐出器100以如上方式构成。
其次,说明动作。
首先,在未对头构件30进行按下操作的通常状态下,如图14所示,头构件30存在于上死点位置。
通过将头构件30按下,而对液体泵室220内的液体101进行加压,该液体101自液体泵室220经由液体排出阀及收纳空间132流入至液体流路50的大直径液体流路53。
再有,液体101自大直径液体流路53的上端部分支地流动至8个邻接液体流路51。
此处,邻接液体流路51以等角度间隔配置于大直径液体流路53的周围,各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宽度相互相等。因此,液体101均等地流入至各邻接液体流路51。
再有,液体101通过各邻接液体流路51,经由各邻接液体流路51的液体入口52流入至连接于各邻接液体流路5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的混合部21。
另外,通过将头构件30按下,气体泵室210内的气体被压缩,由此被压送至发泡机构20。
即,气体泵室210内的气体依次经由气体排出阀、流路211(图10)、筒状气体流路212(图14)、轴向流路213(图14、图15)、环绕状流路214(图15、图21),均等地分配并供给至气体流路70的8个轴向连通气体流路75(图22)。
流入至8个轴向连通气体流路75的气体在通过这些轴向连通气体流路75之后,在环绕状气体流路74中暂时合流,其后,进而均等地分配并供给至8个轴向气体流路73(图22、图23)。
再有,气体自8个轴向气体流路73的各个分支为每2个的邻接气体流路71a、71b。
于是,气体自对应的邻接气体流路71a、71b经由气体入口72a、72b流入至各混合部21。
即,相对于各混合部21,自各邻接气体流路71a、71b经由气体入口72a、72b供给气体,并且自邻接液体流路51经由液体入口52供给液体,气体与液体在混合部21中混合。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液体入口52也配置于与自邻接气体流路71a、71b经由气体入口72a、72b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彼此的合流部22对应的位置。因此,可有效果地进行利用气流的液体的泡沫化。即,例如,如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进行如下动作:由自邻接液体流路51供给至混合部21的液体形成液柱,该液柱高速地朝远离邻接气体流路71b的方向及远离邻接气体流路71a的方向交替地摆动,自液柱断续地产生细腻的泡沫。
由此,可良好地将气液混合并产生充分均匀的泡沫。
另外,与各个邻接液体流路51对应地分别配置有个别的混合部21。因此,来自混合部21的气体或液体的逸出位置受到限制,因而可更可靠地进行混合部21中的气液的混合。
另外,与各个混合部21对应地配置有专用的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由此,来自混合部21的气体或液体的逸出位置更进一步受到限制,因而可更可靠地进行混合部21中的气液的混合。
另外,自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a、71b向对应的混合部21的气体的供给方向相互相对,因而可在合流部22中更良好地产生气流彼此的相互推挤。由此,可更可靠地进行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且断续地产生细腻的泡沫。
再者,泡沫的产生除可在混合部21中进行以外,也可在邻接泡沫流路91或扩大泡沫流路93中进行。
即,有在混合部21或邻接泡沫流路91中产生的泡沫在扩大泡沫流路93合流,且在此泡沫也变得更细腻的情况。
泡沫自扩大泡沫流路93经由流路32d及喷嘴部40的内部空间自吐出口41吐出至外部。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3实施方式,液体入口52也配置于与自多个邻接气体流路71经由气体入口72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彼此的合流部22对应的位置,因而通过进行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等,可有效果地进行利用气流的液体的泡沫化。由此,可良好地将气液混合并产生充分均匀的泡沫。
[第4实施方式]
其次,使用图28对第4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在发泡机构20具有分隔部350的方面,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不同,在其他方面构成为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构件300具有分隔部350。利用分隔部350将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轴向气体流路73分断成2个,并且将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相邻地配置的邻接气体流路71a与邻接气体流路71b相互分隔。
因此,各轴向气体流路73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成为专用于各个邻接气体流路71a、71b的流路。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期待自邻接气体流路71a、71b分别供给至一混合部21的气体的压力更稳定,因此,可期待能够更稳定地产生细腻且均匀的泡沫。
另外,与各轴向气体流路73分别为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所共用的流路的情况(第3实施方式)相比,关于泡沫的细腻度的均匀性,对每单位时间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及液体的量的依赖性进一步降低。
另外,与各轴向气体流路73分别为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所共用的流路的情况(第3实施方式)相比,头构件30的按下所需的力的大小降低。
<变形例1>
在图29的(a)所示的变形例1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流路面积较与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心AX4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小,邻接气体流路71的流路面积较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小,在该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其他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再者,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划分混合部21的面中的包含泡沫出口92的面由泡沫出口92及该泡沫出口92的周围的壁面构成。
<变形例2>
在图29的(b)所示的变形例2的情况下,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心AX3正交的混合部21的内腔截面积较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大,邻接气体流路71的流路面积较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大,在该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其他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再者,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划分混合部21的面中的包含液体入口52面由泡沫出口92及该液体入口52的周围的壁面构成。
<变形例3>
在图29的(c)所示的变形例3的情况下,邻接气体流路71的流路面积较邻接液体流路51的流路面积大,在该方面与变形例2不同,在其他方面与变形例2相同。
<变形例4>
在图30的(a)所示的变形例4的情况下,邻接气体流路71a的轴心AX1与邻接气体流路71b的轴心AX2以小于90度的角度与邻接液体流路51的轴心AX3交叉,且气体入口72a与气体入口72b相互平行地相对,在该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其他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自邻接气体流路71a、71b向混合部21的气体的流动方向相对于自邻接液体流路51向混合部21的液体的流动方向成为正向。
<变形例5>
在图30的(b)所示的变形例5的情况下,气体自邻接气体流路71a向混合部21的流动方向相对于液体自邻接液体流路51向混合部21的流动方向为反向而非正向,在该方面与变形例4不同,在其他方面与变形例4相同。
<变形例6>
图31的(a)所示的变形例6的情况下,邻接气体流路71a的轴心AX1与邻接气体流路71b的轴心AX2相互平行,但配置于相互错开的位置。气体入口72a与气体入口72b相互平行地相对,且气体入口72a的一部分与气体入口72b的一部分相对,剩余的部分彼此不相对。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在其他方面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邻接液体流路51及邻接泡沫流路91的轴心AX3、AX4的方向上的气液接触区域23的尺寸变小。
<变形例7>
在图31的(b)所示的变形例7的情况下,划分混合部21的面中的包含液体入口52面、包含气体入口72a的面、包含气体入口72b的面及包含泡沫出口92的面分别包含周围的壁面而构成。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在其他方面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8>
图32所示的变形例8的情况下,对应于一混合部21配置有各3个邻接气体流路71(邻接气体流路71a、71b、71c)。与一混合部21对应的3个邻接气体流路71例如在同一平面上分别延伸。
邻接气体流路71a以混合部21为基准配置于与邻接液体流路51相对的位置。
如图32所示,优选为邻接气体流路71a的气体入口72a、邻接气体流路71a的气体入口72即气体入口72a、邻接气体流路71b的气体入口72即气体入口72b、邻接气体流路71c的气体入口72即气体入口72c以混合部21的中心为基准以大致等角度间隔配置。通过这样,可将气体均等地自各邻接气体流路71供给至混合部21。
另外,优选为以将自与一混合部21对应的3个邻接气体流路71对混合部21的气体的供给方向配置成等角度间隔的方式,以混合部21的中心为基准,以大致等角度间隔配置这3个邻接气体流路71的轴心。因此,周缘环绕槽344形成为在轴向气体流路73的下游端弯折的折线状。通过将自与一混合部21对应的3个邻接气体流路71对混合部21的气体的供给方向配置成等角度间隔,也可将气体自各邻接气体流路71均等地供给至混合部21。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与对应于一混合部21的邻接气体流路71的数量为2个的情况相比,液柱每单位时间摆动的次数增大,单位时间产生的泡沫的数量增加(该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可产生更细腻的泡沫。
再者,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泡沫吐出器100及泡沫吐出盖200的各构成要素无需为分别独立的存在。容许多个构成要素形成为一个构件、由多个构件形成一个构成要素、某构成要素为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及某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与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重复等。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也包含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改良等方式。
例如,邻接液体流路51也可朝向液体入口52缩径(逐渐(呈锥状)缩径、或阶段性地缩径)。
另外,邻接气体流路71也可朝向气体入口72缩径(逐渐(呈锥状)缩径、或阶段性地缩径)。
另外,泡沫吐出器100也可视需要具备筛网。例如在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中,可将在一端或两端设置有筛网的筒状的构件配置于第2构件400的凹部411内。
另外,在相对于一混合部21配置有一对邻接气体流路71a、71b的情况下,气体入口72a的开口面积与气体入口72b的开口面积也可略微不同。通过这样,自气体入口72a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流的压力与自气体入口72b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流的压力自初始状态变得不平衡,因而可期待能够更迅速地开始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
[第5实施方式]
然而,作为自液体产生泡沫并吐出的泡沫吐出器,例如可列举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挤压发泡器。
专利文献2的挤压发泡器具备:混合部,其使液体与空气混合而产生泡沫;及吐出孔,其自混合部吐出泡沫,在吐出口的内表面,形成有螺纹状或蛇腹状的凹凸部。
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未必可吐出充分细腻的泡沫。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可更可靠地吐出细腻的泡沫的构造的泡沫吐出器、及液体填装泡沫吐出器(液体填装品)。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泡沫吐出器,该泡沫吐出器具备:泡沫产生部,其自液体产生泡沫;泡沫流路,其供通过上述泡沫产生部产生的上述泡沫通过;及吐出口,其吐出通过了上述泡沫流路的泡沫;上述泡沫流路包含:上游侧流路;及窄流路,其邻接于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述上游侧流路小;且在沿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中央部配置有上述窄流路,与上述窄流路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该窄流路的正交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更可靠地吐出细腻的泡沫。
本实施方式除了能够作为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组合来实现之外,也可不以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结构为前提而由本实施方式单体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泡沫产生部是相当于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发泡机构20的结构,例如可设为与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发泡机构20相同的构造。因此,对泡沫产生部附上与发泡机构20共通的符号。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泡沫产生部20可设为与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发泡机构20不同的构造,也可为其他广为人知的构造。
以下,使用图36至图39对本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6至图38中的下方向为下方,上方向为上方。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下方向(下方)也为泡沫吐出器100的底部14载置于水平的载置面而使泡沫吐出器100自立的状态下的重力方向。
在图36中对泡沫吐出器100所具备的泡沫吐出盖200(下述)的结构中较曲线H更靠下侧的部分,仅示出外形线。
图37是图36的局部放大图,并且也为沿着图38的A-A线的截面图。
在图39中,示出泡沫流路700的各部与自泡沫产生部20起的泡沫出口710的平面形状。更详细而言,在图39中示出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及下游端732的外形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这2个外形线相互一致)、上游侧流路720的外形线、多个泡沫出口710、及构成下游侧流路740的一部分的流路32d。
如图36至图39的任一者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具备:泡沫产生部20(图36),其自液体101产生泡沫;泡沫流路700,其供由泡沫产生部20产生的泡沫通过;及吐出口41,其吐出通过了泡沫流路700的泡沫。
如图37及图38所示,泡沫流路700包含:上游侧流路720;及窄流路730,其邻接于上游侧流路720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游侧流路720小。
如图39所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图37及图38所示的轴心AX11的方向)观察时,在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央部配置有窄流路730。
与窄流路7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窄流路730的正交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泡沫产生部20产生的泡沫通过正交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的窄流路730时,因窄流路730的内周面与泡沫的粘性阻力而产生的剪切力施加至泡沫,由此使得泡沫微细化。更详细而言,认为在泡沫通过窄流路730时,泡沫在窄流路730的长度方向上被拉伸而反复进行泡沫分裂的动作,由此使得泡沫微细化。由于窄流路730的正交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因而可使泡沫与窄流路730的内周面的最大距离变小,因此可更可靠地进行窄流路730中的泡沫的剪切。
并且,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央部配置有窄流路730。因此,在泡沫自上游侧流路720流入至窄流路730的阶段,泡沫的流速适度地减速,因而抑制了泡沫直接通过窄流路730,可进一步可靠地进行窄流路730中的泡沫的剪切。
由此,可更可靠地使泡沫变得细腻并自吐出口41吐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者等的研究,无关于通过泡沫流路700的泡沫的流速而可使泡沫微细化而吐出(下述)。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是上下方向。因此,如图39所示,俯视窄流路730及上游侧流路720时的上游侧流路720及窄流路730的配置是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的窄流路730及上游侧流路720的配置。
所谓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央部,是避开上游侧流路720的周缘部的区域。所谓上游侧流路720的周缘部,例如如图39所示,可设为当将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的上游侧流路720的半径(或当量圆半径)设为r时,自上游侧流路720的外周起r/10的区域。即,泡沫流路700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以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心C为基准而半径为9r/10的圆形区域具有窄流路730。再者,本发明并不排除泡沫流路700具有配置于自上游侧流路720的外周起r/10的区域的窄流路730,泡沫流路700也可与配置于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央部的窄流路730分开地具有配置于上游侧流路720的周缘部的窄流路730。
泡沫流路700所具有的窄流路730的数量可为1个,也可为多个,但优选为1个。在窄流路730的数量为1个情况下,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心C位于窄流路730的外形线的内侧。即使在窄流路73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也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心C位于多个窄流路730中的1个窄流路730的外形线的内侧。
另外,所谓与泡沫流路70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窄流路730的正交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意味着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图37、图39)较正交截面形状的短轴方向的尺寸D2(图38、图39)大。正交截面形状例如可列举长方形状或圆角的长方形状,但也可为其他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状或圆角的多边形状,也可为椭圆形状或长圆形状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9所示,正交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状。另外,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的形状也为长方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为相互相同的形状,并且在俯视时,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一致。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也可为互不相同的形状,在俯视时,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也可配置于相互错开的位置。
优选为,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与短轴方向的尺寸D1的比D1/D2为1.5以上。通过设定为这样的比,可更可靠地使泡沫变得细腻,并且可使泡沫的大小变得更均匀。
比D1/D2进一步优选为1.7以上。比D1/D2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7所示,窄流路730的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反复扩大与缩小。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使泡沫进一步微细化。
通过长轴方向的尺寸D1反复扩大与缩小而可使泡沫微细化的理由虽不明确,但认为以下情况有助于泡沫的微细化:在泡沫通过窄流路730时泡沫的流速也根据流路面积的变化而反复增减,由此促进泡沫的分裂。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尺寸D1的扩大与缩小反复进行3次。但是,反复进行尺寸D1的扩大与缩小的次数可为2次,也可为4次以上。另外,尺寸D1扩大与缩小的次数也可为1次。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子,窄流路730的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也可为固定。再有,也可为窄流路730形成为直线状,并且正交截面形状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7所示,窄流路730的上游端部734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自上游端731朝向下游侧加宽。换言之,上游端部734成为上游端731缩窄的形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使泡沫的大小变得更均匀。
通过使上游端部734中长轴方向的尺寸D1自上游端731朝向下游侧加宽而可使泡沫的大小变得更均匀的理由虽不明确,但认为原因在于:流入至窄流路730的泡沫在上游端731更均匀地减速后在窄流路730内流动,由此使得泡沫均匀地微细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窄流路730的下游端部735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自下游端732朝向上游侧加宽。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窄流路730的沿着长度方向与上述长轴方向的截面(即图37的截面)中,长轴方向的两端的窄流路730的外形线733为波浪线状的曲线形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使泡沫的大小变得更均匀。
在窄流路730的沿着长度方向与上述长轴方向的截面(图37的截面)中,关于长轴方向的两端的窄流路730的外形线733,以长度方向为基准的最大倾斜角度小于45度。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使泡沫的大小更均匀。
窄流路730的流路面积的最大值S1(图37)与最小值S2(图37)的比S1/S2优选为2以下。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使泡沫的大小更均匀。比S1/S2更优选为1.7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正交截面形状的短轴方向的尺寸D2(图38)固定。因此,长轴方向的尺寸D1的最大值D1MAX(图37)与最小值D1MIN(图37)的比D1MAX/D1MIN优选为2以下,比D1MAX/D1MIN更优选为1.7以下。
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短轴方向的尺寸D2(图38)优选为0.5mm以上且4mm以下。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更可靠地使泡沫变得细腻,并且可使泡沫的大小变得更均匀。
尺寸D2更优选为1.0mm以上且3.0mm以下。
窄流路730的长度尺寸L2(图37)优选为3mm以上。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更充分地进行窄流路730中的泡沫的剪切,因而可更可靠地使泡沫变得细腻。
长度尺寸L2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长度尺寸L2优选为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
上游侧流路720的长度尺寸L1(图37)优选为1mm以上。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使上游侧流路720中各个泡沫作为独立的泡沫形成(各个泡沫进行划分),并且在各个泡沫的整体的膜厚平均化之后,泡沫流入至窄流路730并接受剪切。换言之,泡沫刚产生之后,动态表面张力较大且膜厚存在偏差(定向),针对此,可在泡沫通过充分长度的上游侧流路720的过程中泡沫的膜厚平均化后,使泡沫流入至窄流路730。由此,可更可靠地使泡沫变得细腻。
另外,在将本实施方式设为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组合的结构的情况下,上游侧流路720的长度尺寸L1为1mm以上,由此可充分地确保用于进行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的空间,可较佳地实现该摆动。
长度尺寸L1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长度尺寸L1优选为10mm以下。长度尺寸L2优选为较长度尺寸L1长。
优选为在上游侧流路720的下游端722与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的交界处流路面积非连续地变化。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在泡沫自上游侧流路720流入至窄流路730的阶段使泡沫的流速更可靠地减速,因而可进一步可靠地进行窄流路730中的泡沫的剪切。另外,可在上游侧流路720中确保用于泡沫充分地进行划分的空间。
更详细而言,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的流路面积优选为上游侧流路720的下游端722的流路面积的1%以上且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且35%以下。
泡沫流路700还包含下游侧流路740,该下游侧流路740邻接于窄流路730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窄流路730大。
因此,可使通过了窄流路73的泡沫的流速在下游侧流路740中充分地放慢后自吐出口41吐出。由此,可使自吐出口41吐出的泡沫容易由手等吐出对象物接住,并且也可抑制因泡沫与吐出对象物碰撞所致的破裂。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泡沫产生部20具有朝向上游侧流路720分别开口的多个泡沫出口710。作为一个例子,泡沫产生部20具有8个泡沫出口710。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泡沫出口710的数量也可为1个。
再者,在以与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组合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下游端(与扩大泡沫流路93的交界)成为泡沫出口710。
另外,例如,扩大泡沫流路93的上游侧的部分(下部)成为上游侧流路720。
如图39所示,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较多个泡沫出口710的配置区域更靠中心的位置配置有窄流路730。即,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各泡沫出口710的中心配置于窄流路730的外形线的外侧。
由此,在上游侧流路720与窄流路730的交界存在阻碍泡沫的流动的部分(例如下述上侧构件830的下端面831),可使泡沫在上游侧流路720与窄流路730的交界处充分地减速。
上游侧流路720的流路面积较多个泡沫出口710的合计开口面积大。
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的流路面积优选为多个泡沫出口710的合计开口面积以上。由此,可使自泡沫出口710吐出的泡沫平稳地(未受到过度的压力地)流入至窄流路730。由此,可抑制泡沫自上游侧流路720流入至窄流路730时的破裂。
如图36所示,泡沫吐出器100构成为具备:贮存容器10,其贮存液体101;及泡沫吐出盖200,其可装卸地安装于贮存容器10。
贮存容器10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贮存容器10成为如下形状,即具有:躯干部11;圆筒状的口颈部13,其连接于躯干部11的上侧;及底部14,其将躯干部11的下端封闭。在口颈部13的上端形成有开口。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填装泡沫吐出器(液体填装品)500构成为具备泡沫吐出器100、及填充于贮存容器10的液体101。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101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泡沫吐出器100通过使常压下贮存于容器10的液体101在泡沫产生部20中与气体接触,而使液体101变化为泡沫状。泡沫吐出器100是例如通过手压操作而吐出泡沫的泵容器。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泡沫吐出器可为以通过挤压贮存容器而吐出泡沫的方式构成的所谓挤压瓶,也可为具备马达等的电动式泡沫分配器。另外,泡沫吐出器也可为液体与压缩气体一起填充于贮存容器的气溶胶(aerosol)容器。
泡沫吐出盖200具备:盖构件110,其可装卸地设置于贮存容器10;泵部600,其设置于盖构件110;汲取管128,其用于将贮存容器10内的液体101吸取至泵部600;头构件30,其保持于泵部600;及泡沫产生部20,其设置于头构件30。
盖构件110具备:安装部111,其通过螺合等固定方法而可装卸地安装于贮存容器10的口颈部13;环状封闭部112,其将安装部111的上端堵住;及立起筒部113,其自环状封闭部112的中央部朝上方立起。
头构件30具备:操作接受部31,其受理由使用者进行的按下操作;内筒部32,其自操作接受部31朝下方延伸;外筒部33,其配置于内筒部32的周围;及喷嘴部40。内筒部32的下部插入至立起筒部113内。内筒部32的内部空间与喷嘴部40的内部空间即喷嘴内泡沫流路741经由形成于内筒部32的上端的流路32d而相互连通。在喷嘴内泡沫流路741的下游端形成有吐出口41。泡沫流路700的下游侧流路740由流路32d及喷嘴内泡沫流路741构成。
内筒部32的内部空间、即流路32d的下侧的空间是保持部32c。在保持部32c,分别收纳有下述上侧构件830及下侧构件820。泡沫产生部20的泡沫出口710、泡沫流路700的上游侧流路720及窄流路730由这些下侧构件820及上侧构件830构成。
此处,下侧构件820可设为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第2构件820相同的结构,对下侧构件820附上与第2构件820共通的符号。
泵部600构成为包含:液体供给泵,其通过利用对操作接受部31的按下操作将头构件30按下,而将贮存容器10内的液体101供给至泡沫产生部20;及气体供给泵,其通过将头构件30按下而将贮存容器10内的气体供给至泡沫产生部20。泵部600的构造为人熟知,在本说明书中省略详细的说明。
泡沫产生部20具有气液接触部(未图示),该气液接触部供自液体供给泵供给的液体101与自气体供给泵供给的气体相互接触。再者,气液接触部可设为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所说明的混合部21相同的结构。
在气液接触部中将液体101与气体混合,而产生泡沫。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泡沫产生部20具有朝向上游侧流路720分别开口的多个泡沫出口710。作为一个例子,泡沫产生部20具有与各泡沫出口710对应的多个气液接触部。
这样,泡沫吐出器100具备:贮存容器10,其贮存液体101;及安装部111,其安装于贮存容器10;且泡沫产生部20、泡沫流路700及吐出口41保持于安装部111。
通过将泡沫吐出盖200安装于贮存容器10,而利用泡沫吐出盖200将口颈部13的上端开口封闭。
再者,此处所说明的泡沫吐出盖200(包含泵部600)的构造为一个例子,作为泡沫吐出盖200的构造,也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应用其他广为人知的构造。
通过使用者对头构件30的操作接受部31进行1次按下操作(将头构件30自上死点按下至下死点为止的操作)、即泡沫的吐出操作,而自泡沫吐出器100吐出一定量的泡沫。再者,严格而言,在自长时间间隔后进行吐出操作的情况下,与吐出操作持续进行的情况相比,所吐出的泡沫的量变少。
在窄流路730中泡沫流路变窄,因此可减少残留于自泡沫出口710至吐出口41为止的部分的泡沫的量。由此,可相应于吐出操作而自吐出口41吐出在泡沫产生部20中产生的泡沫的更多的比率。
如图37及图38所示,下侧构件820例如构成为包含圆筒状部分,该圆筒状部分具有向上开口的圆柱形状的凹部821。多个泡沫出口710在凹部821的底面开口。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9所示,8个泡沫出口710以等角度间隔配置于凹部821的底面的周缘部。
如图37及图38所示,上侧构件830形成为上下长条的柱状。在上侧构件830的中央部,形成有上下贯通上侧构件830的孔。由该孔的内部空间构成窄流路730。
上侧构件830的下部是嵌入并固定于下侧构件820的凹部821的上部的嵌入部832。
上侧构件830的下端面831配置于自凹部821的底面朝上方离开的位置。
凹部821的下部、即位于上侧构件830的下端面831与凹部821的相对间隔的空间构成上游侧流路720。
如图39所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多个泡沫出口710优选为配置于较上游侧流路720的外形线更靠内侧。
流路32d的流路面积及喷嘴内泡沫流路741的流路面积较窄流路730的流路面积大。即,下游侧流路740邻接于窄流路730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窄流路730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泡沫吐出器100不具备将所产生的泡沫微细化的筛网。因此,即使在液体101含有洗涤剂的情况下,也可较佳地产生并吐出泡沫。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泡沫吐出器100也可具备将所产生的泡沫微细化的筛网。例如,可将筛网配置于泡沫产生部20与上游侧流路720的交界,在此情况下,筛网的格子状的各开口成为泡沫出口710。
图40的(a)、图40的(b)、图40的(c)及图40的(d)的各个是表示对由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吐出的泡沫进行摄像所得的图像的图。更详细而言,图40的(a)~图40的(d)所示的图像是将长度尺寸L1设为5.7mm,将长度尺寸L2设为18mm,将尺寸D1MIN设为4.0mm,将尺寸D1MAX设为6.0mm,将尺寸D2设为2.0mm,将泡沫出口710的内径设为1.0mm,且将上游侧流路720的内径设为7.0mm时的泡沫的图像。
另一方面,图48的(a)、图48的(b)、图48的(c)及图48的(d)的各个是表示对由比较方式的泡沫吐出器(未图示)吐出的泡沫进行摄像所得的图像的图。
比较方式的泡沫吐出器在不具有上侧构件830的方面(即不具有窄流路730的方面),与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不同,在其他方面构成为与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相同。
图40的(a)及图48的(a)是将按下头构件30的速度(按下速度)设为10mm/秒而吐出的泡沫的图像。图40的(b)及图48的(b)是将按下速度设为30mm/秒而吐出的泡沫的图像,图40的(c)及图48的(c)是将按下速度设为50mm/秒而吐出的泡沫的图像,图40的(d)及图48的(d)是将按下速度设为70mm/秒而吐出的泡沫的图像。
由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吐出的泡沫与由比较方式的泡沫吐出器吐出的泡沫相比,无关于按下速度而变得细腻且均匀。即,无关于通过泡沫流路700的泡沫的流速,可将泡沫微细化而吐出。
即使为与在图40的(a)~图40的(d)中示出泡沫的图像的例子相比在将尺寸D2设为1.5mm的方面不同的例子、在将尺寸D2设为2.5mm的方面不同的例子、在将尺寸D2设为3.0mm的方面不同的例子、及在将尺寸D2设为4.0mm的方面不同的例子,泡沫也无关于按下速度而变得细腻且均匀。
即使为将与在图40的(a)~图40的(d)中示出泡沫的图像的例子相同尺寸的窄流路730的数量设为2个的例子,泡沫也无关于按下速度而变得细腻且均匀。
即使为图42的(a)所示的例(下述)、图42的(b)所示的例(下述)及图42的(e)所示的例(下述),泡沫也无关于按下速度而变得细腻且均匀。
<窄流路的上游端或下游端的形状的变形例>
其次,说明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或下游端732的形状的各变形例。
在图41的(a)的例子中,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上游端731或下游端732为长方形状,但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在长轴方向上更细长的形状。
在图41的(b)的例子中,上游端731或下游端732为圆角的长方形状。
上游端731或下游端732并不限于在长轴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也可呈曲线状延伸。例如,如图41的(c)所示,上游端731或下游端732也可在长轴方向上呈波浪线状延伸。
在图41的(d)的例子中,上游端731或下游端732成为在长轴方向上较长的六边形状。
在图41的(e)的例子中,位于上游端731或下游端732的对角上的2个角部分别成为弄圆的形状,剩余的2个角部成为有棱角的形状。
在图41的(f)的例子中,上游端731或下游端732的短轴方向上的一外形线呈弧状朝外侧突出,位于短轴方向上的一侧的2个角部分别成为弄圆的形状。
在图41的(g)的例子中,短轴方向上的2个外形线分别朝向内侧弯折。
再者,在各变形例中,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之间的中途部分的形状(上述正交截面形状)可为与上游端731或下游端732相同的形状及尺寸,也可为使上游端731或下游端732的形状在长轴方向上扩大而成的形状。
<窄流路的纵截面形状的变形例>
其次,对窄流路730的沿着长度方向与长轴方向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窄流路730的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扩大与缩小的次数也可为1次。即,例如如图42的(a)所示,也可仅是在自上游端731朝向下游侧暂时加宽之后,朝向下游端732再次缩窄。在此情况下,外形线733的形状例如为弧状。另外,与图42的(a)的例子相反,如图42的(e)所示,也可仅是在自上游端731朝向下游侧暂时缩窄之后,朝向下游端732再次加宽。
在图42的(b)的例子中,窄流路730的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扩大与缩小的次数为2次。
如图42的(c)所示,窄流路730的上游端部734的长轴方向的尺寸可自上游端731朝向下游侧缩窄,下游端部735的长轴方向的尺寸也可自下游端732朝向上游侧缩窄。
如图42的(d)所示,外形线733也可为直线状的折线形状。
[第6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也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地,涉及一种可更可靠地吐出细腻的泡沫的构造的泡沫吐出器、及液体填装泡沫吐出器(液体填装品)。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泡沫吐出器,其具备:泡沫产生部,其自液体产生泡沫;泡沫流路,其供通过上述泡沫产生部产生的上述泡沫通过;及吐出口,其吐出通过了上述泡沫流路的泡沫;且上述泡沫流路包含:上游侧流路;窄流路,其邻接于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述上游侧流路小;及下游侧流路,其邻接于上述窄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述窄流路大;且上述泡沫产生部具有分别朝向上述上游侧流路开口的多个泡沫出口,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较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大。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更可靠地吐出细腻的泡沫。
本实施方式除了可作为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组合来实现之外,也可不以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结构为前提而由本实施方式单体来实现。
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泡沫产生部是相当于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发泡机构20的结构,例如可设为与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发泡机构20相同的构造。因此,对泡沫产生部附上与发泡机构20共通的符号。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泡沫产生部20可设为与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所说明的发泡机构20不同的构造,且也可为其他广为人知的构造。
以下,使用图43至图45对本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43至图45中的下方向为下方,上方向为上方。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下方向(下方)也为泡沫吐出器100的底部14载置于水平的载置面而使泡沫吐出器100自立的状态下的重力方向。
在图43中对泡沫吐出器100所具备的泡沫吐出盖200(下述)的结构中较曲线H更靠下侧的部分,仅示出外形线。
在图45中,示出泡沫流路700的各部与自泡沫产生部20起的泡沫出口710的平面形状。更详细而言,在图45中示出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及下游端732的外形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这2个外形线相互一致)、上游侧流路720的外形线、多个泡沫出口710、及构成下游侧流路740的一部分的流路32d。
如图43至图45的任一者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具备:泡沫产生部20(图43),其自液体101产生泡沫;泡沫流路700,其供由泡沫产生部20产生的泡沫通过;及吐出口41,其吐出通过了泡沫流路700的泡沫。
如图44所示,泡沫流路700包含:上游侧流路720;及窄流路730,其邻接于上游侧流路720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游侧流路720小;及下游侧流路740,其邻接于窄流路730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窄流路730大。
泡沫产生部20具有朝向上游侧流路720分别开口的多个泡沫出口710(图44、图45)。泡沫出口710的数量只要为多个,则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45所示,泡沫出口710的数量为8个。
泡沫流路700所具有的窄流路730的数量可为1个也可为多个,优选为1个。
与上游侧流路720的长度尺寸L1(图44)相比,窄流路730的长度尺寸L2(图44)较大。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泡沫产生部20产生的泡沫通过窄流路730时,因窄流路730的内周面与泡沫的粘性阻力而产生的剪切力会施加至泡沫,由此使得泡沫微细化。更详细而言,认为在泡沫通过窄流路730时,泡沫在窄流路730的长度方向上被拉伸而反复进行泡沫分裂的动作,由此使得泡沫微细化。
并且,窄流路730的长度尺寸L2较上游侧流路720的长度尺寸L1大,因而可更充分地进行利用剪切的泡沫的微细化。
由此,可更可靠地使泡沫变得细腻并自吐出口41吐出。
此外,泡沫流路700具有下游侧流路740,该下游侧流路740邻接于窄流路730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窄流路730大,因而通过窄流路730的泡沫的流速可在下游侧流路740中充分地放慢后自吐出口41吐出。由此,可使自吐出口41吐出的泡沫容易由手等吐出对象物接住,并且也可抑制因泡沫与吐出对象物碰撞所致的破裂。
另外,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无关于通过泡沫流路700的泡沫的流速,可使泡沫微细化而吐出(下述)。
再者,在以与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组合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的情况下,邻接泡沫流路91的下游端(与扩大泡沫流路93的交界)成为泡沫出口710。
另外,例如,扩大泡沫流路93的上游侧的部分(下部)成为上游侧流路720。
与泡沫流路70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窄流路730的正交截面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该正交截面形状为圆形。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正交截面形状也可为多边形状、圆角的多边形状等其他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的形状也为圆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为相互相同的形状,并且在俯视时,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一致。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可为互不相同的形状,在俯视时,上游端731与下游端732也可配置于相互错开的位置。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细径流路730的内部空间成为圆柱状的形状。
窄流路730的内径D(图44)或当量圆直径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0.5mm以上且6.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通过将窄流路730的内径D或当量圆直径设为0.5mm以上且6.0mm以下,可更可靠地使泡沫变得细腻。
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图44所示的轴心AX11的方向)观察时,在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央部配置有窄流路730。
因此,在泡沫自上游侧流路720流入至窄流路730的阶段,泡沫的流速适度地减速,因而抑制了泡沫直接通过窄流路730,可进一步可靠地进行窄流路730中的泡沫的剪切。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为上下方向。因此,如图45所示,俯视窄流路730及上游侧流路720时的上游侧流路720及窄流路730的配置是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的窄流路730及上游侧流路720的配置。
所谓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央部是指避开上游侧流路720的周缘部的区域。所谓上游侧流路720的周缘部,例如如图45所示,可设为当将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的上游侧流路720的半径(或当量圆半径)设为r时,自上游侧流路720的外周起r/10的区域。即,泡沫流路700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以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心C为基准而半径为9r/10的圆形区域具有窄流路730。再者,本发明并不排除泡沫流路700具有配置于自上游侧流路720的外周起r/10的区域的窄流路730,泡沫流路700也可与配置于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央部的窄流路730分开地具有配置于上游侧流路720的周缘部的窄流路730。
在窄流路730的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心C位于窄流路730的外形线的内侧。在窄流路73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也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上游侧流路720的中心C位于多个窄流路730中的1个窄流路730的外形线的内侧。
如图45所示,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较多个泡沫出口710的配置区域更靠中心的位置配置有窄流路730。即,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各泡沫出口710的中心配置于窄流路730的外形线的外侧。
由此,在上游侧流路720与窄流路730的交界存在阻碍泡沫的流动的部分(例如下述上侧构件830的下端面831),可在上游侧流路720与窄流路730的交界处使泡沫充分地减速。
窄流路730的长度尺寸L2(图44)优选为3mm以上。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更充分地进行窄流路730中的泡沫的剪切,因而可更可靠地使泡沫变得细腻。
长度尺寸L2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长度尺寸L2优选为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
上游侧流路720的长度尺寸L1(图44)优选为1mm以上。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使上游侧流路720中各个泡沫作为独立的泡沫形成(各个泡沫进行划分),并且在各个泡沫的整体的膜厚平均化之后,泡沫流入至窄流路730并接受剪切。换言之,泡沫刚产生之后,动态表面张力较大且膜厚存在偏差(定向),针对此,可在泡沫通过充分长度的上游侧流路720的过程中泡沫的膜厚平均化后,使泡沫流入至窄流路730。由此,可更可靠地使泡沫变得细腻。
另外,在将本实施方式设为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的组合的结构的情况下,上游侧流路720的长度尺寸L1为1mm以上,由此可充分地确保用于进行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的空间,可较佳地实现该摆动。
长度尺寸L1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上。长度尺寸L1优选为10mm以下。
优选为在上游侧流路720的下游端722与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的交界,流路面积非连续地变化。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在泡沫自上游侧流路720流入至窄流路730的阶段使泡沫的流速更可靠地减速,因而可进一步可靠地进行窄流路730中的泡沫的剪切。另外,可在上游侧流路720中确保用于泡沫充分地进行划分的空间。
更详细而言,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的流路面积优选为上游侧流路720的下游端722的流路面积的1%以上且4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且35%以下。
上游侧流路720的流路面积较多个泡沫出口710的合计开口面积大。
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的流路面积优选为多个泡沫出口710的合计开口面积以上。由此,可使自泡沫出口710吐出的泡沫平稳地(未受到过度的压力地)流入至窄流路730。由此,可抑制泡沫自上游侧流路720流入至窄流路730时的破裂。
如图43所示,泡沫吐出器100构成为具备:贮存容器10,其贮存液体101;及泡沫吐出盖200,其可装卸地安装于贮存容器10。
贮存容器10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填装泡沫吐出器(液体填装品)500构成为具备泡沫吐出器100、及填充于贮存容器10的液体101。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101也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泡沫吐出器100也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为泵容器,可为挤压瓶,可为具备马达等的电动式泡沫分配器,也可为气溶胶容器。
另外,关于泡沫吐出盖200的盖构件110、泵部600、汲取管128、头构件30及泡沫产生部20,也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地,在保持部32c收纳有上侧构件830及下侧构件820。泡沫产生部20的泡沫出口710、泡沫流路700的上游侧流路720及窄流路730由这些下侧构件820及上侧构件830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窄流路730中泡沫流路700变窄,因而可减少残留于自泡沫出口710至吐出口41为止的部分的泡沫的量。由此,可相应于吐出操作而自吐出口41吐出在泡沫产生部20中产生的泡沫的更多的比率。
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优选为在沿窄流路730的上游端731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多个泡沫出口710配置于较上游侧流路720的外形线更靠内侧。
流路32d的流路面积及喷嘴内泡沫流路741的流路面积较窄流路730的流路面积大。即,下游侧流路740邻接于窄流路730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窄流路730大。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泡沫吐出器100不具备将所产生的泡沫微细化的筛网。因此,即使在液体101含有洗涤剂的情况下,也可较佳地产生并吐出泡沫。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例,泡沫吐出器100也可具备将所产生的泡沫微细化的筛网。例如,可将筛网配置于泡沫产生部20与上游侧流路720的交界,在此情况下,筛网的格子状的各开口成为泡沫出口710。
图46的(a)、图46的(b)、图46的(c)及图46的(d)的各个是表示对由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吐出的泡沫进行摄像所得的图像的图。更详细而言,图46的(a)~图46的(d)所示的图像是将长度尺寸L1设为5.7mm,将长度尺寸L2设为18mm,将窄流路730的内径D设为3.2mm,将泡沫出口710的内径设为1.0mm,且将上游侧流路720的内径设为7.0mm时的泡沫的图像。
另一方面,图48的(a)、图48的(b)、图48的(c)及图48的(d)的各个是表示对由比较方式的泡沫吐出器(未图示)吐出的泡沫进行摄像所得的图像的图。
比较方式的泡沫吐出器在不具有上侧构件830的方面(即不具有窄流路730的方面),与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不同,在其他方面构成为与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相同。
图46的(a)及图48的(a)是将按下头构件30的速度(按下速度)设为10mm/秒而吐出的泡沫的图像。图46的(b)及图48的(b)是将按下速度设为30mm/秒而吐出的泡沫的图像,图46的(c)及图48的(c)是将按下速度设为50mm/秒而吐出的泡沫的图像,图46的(d)及图48的(d)是将按下速度设为70mm/秒而吐出的泡沫的图像。
由本实施方式的泡沫吐出器100吐出的泡沫与由比较方式的泡沫吐出器吐出的泡沫相比,无关于按下速度而变得细腻且均匀。即,无关于通过泡沫流路700的泡沫的流速,可将泡沫微细化而吐出。
即使为与在图46的(a)~图46的(d)中示出泡沫的图像的例子相比,在将内径D设为4.0mm的方面不同的例子,泡沫也无关于按下速度而变得细腻且均匀。
即使为图47的(a)所示的例(下述)、即将内径D设为3.2mm的例及将内径D设为4.0mm的例子,泡沫也分别无关于按下速度而变得细腻且均匀。
<窄流路的纵截面形状的变形例>
其次,说明窄流路73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
在图47的(a)及图47的(b)所示的例子中,窄流路730的流路面积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反复扩大与缩小。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使泡沫进一步微细化。
通过窄流路730的流路面积反复扩大与缩小而可使泡沫微细化的理由虽不明确,但认为以下情况有助于泡沫的微细化:在泡沫通过窄流路730时泡沫的流速也根据流路面积的变化而反复增减,由此促进泡沫的分裂。
窄流路730的流路面积扩大与缩小的次数也可为1次。
如图47的(a)所示,窄流路730的上游端部734的流路面积也可自上游端731朝向下游侧加宽。另外,窄流路730的下游端部735的流路面积也可自下游端732朝向上游侧加宽。
如图47的(b)所示,窄流路730的上游端部734的流路面积也可自上游端731朝向下游侧缩窄。另外,窄流路730的下游端部735的流路面积也可自下游端732朝向上游侧缩窄。
在窄流路73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中,如图47的(a)及图47的(b)所示,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侧的窄流路730的外形线733可为波浪线状的曲线形状,虽未图示但也可为直线状的折线形状。
在图47的(a)及图47的(b)的例子中,细径流路730成为蛇腹状的形状。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改良等方式。
例如,窄流路730的轴心可未必呈直线状延伸,也可呈曲线状延伸。例如,窄流路730的轴心也可呈弧状弯曲。作为一个例子,也可通过将橡胶制的上侧构件830压入至弯曲的管状部,而形成弯曲的形状的窄流路730。若这样,则例如也可实现如下结构:窄流路730中的上游侧部分铅垂地延伸,窄流路730中的下游侧部分沿着喷嘴内泡沫流路741水平或大致水平地延伸。
另外,上侧构件830也可成为在窄流路730的长度方向上的1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被分断的分割构造。通过这样,也可容易地实现窄流路730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反复扩大与缩小的构造。
另外,上述泡沫吐出器100的各种构成要素无需为分别独立的存在,容许多个构成要素形成为一个构件、由多个构件形成一个构成要素、某构成要素为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及某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与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重复等。
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技术思想。
<1>一种泡沫吐出器,具备:发泡机构,其自液体产生泡沫;
液体供给部,其对上述发泡机构供给液体;
气体供给部,其对上述发泡机构供给气体;
吐出口,其吐出通过上述发泡机构产生的上述泡沫;及
泡沫流路,其供自上述发泡机构朝向上述吐出口的上述泡沫通过,
上述发泡机构具有:
混合部,其供自上述液体供给部供给的上述液体与自上述气体供给部供给的上述气体汇合;
液体流路,其供自上述液体供给部供给至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液体通过;及
气体流路,其供自上述气体供给部供给至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气体通过,
上述泡沫流路包含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在下游侧邻接的邻接泡沫流路,
上述液体流路包含邻接液体流路,该邻接液体流路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在上游侧邻接且具有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液体入口,
上述气体流路包含多个邻接气体流路,这些多个邻接气体流路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在上游侧邻接且分别具有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气体入口,
上述液体入口配置于与自上述多个邻接气体流路经由上述气体入口供给至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气体彼此的合流部对应的位置。
<2>如<1>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有1个或多个上述邻接液体流路,
与各个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对应地配置有上述混合部。
<3>如<2>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与各个上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有专用的上述多个邻接气体流路。
<4>如<3>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备多个上述混合部,并且具有分隔部,该分隔部将与相互相邻的上述混合部中的一上述混合部对应的上述邻接气体流路和与另一上述混合部对应的上述邻接气体流路相互分隔。
<5>如<2>至<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备多个上述混合部,
上述液体流路包含大直径液体流路,该大直径液体流路相对于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在上游侧邻接且流路面积较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大,
上述多个混合部配置于上述大直径液体流路的下游侧端部的周围,
多个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在与上述大直径液体流路的轴向交叉的面内方向上,自上述大直径液体流路的下游侧端部朝向周围延伸。
<6>如<2>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备多个上述混合部,
上述泡沫流路对应于各个上述混合部,具备个别的上述邻接泡沫流路。
<7>如<6>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泡沫流路包含扩大泡沫流路,该扩大泡沫流路邻接于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下游侧且流路面积较上述邻接泡沫流路大,
与上述多个上述混合部分别对应的上述邻接泡沫流路与一上述扩大泡沫流路合流。
<8>如<1>至<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流路面积和上述混合部的与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轴向正交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相同或较该内腔截面积小。
<9>如<8>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长度较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上述轴向上的上述气体入口的尺寸长。
<10>如<1>至<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有1个或多个上述混合部,
与各个上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有一对上述邻接气体流路,自该一对邻接气体流路向对应的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气体的供给方向相互相对。
<11>如<1>至<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备1个或多个上述混合部,
与各个上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有3个上述邻接气体流路,自这3个邻接气体流路向对应的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气体的供给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自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向该混合部的上述液体的供给方向成为与该平面交叉的方向。
<12>如<1>至<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邻接泡沫流路具有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泡沫出口。
<13>如<12>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备多个上述混合部,
上述多个混合部的各个由多个上述气体入口、上述液体入口、上述泡沫出口及壁面划分。
<14>如<1>至<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具备:贮存容器,其贮存上述液体;及
安装部,其安装于上述贮存容器,
上述发泡机构、上述吐出口及上述泡沫流路保持于上述安装部。
<15>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长度较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上述轴向上的上述混合部的尺寸长。
<16>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泡沫流路包含扩大泡沫流路,该扩大泡沫流路相对于上述邻接泡沫流路在下游侧邻接且流路面积较上述邻接泡沫流路大。
<17>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多个混合部沿着圆周配置,
上述多个邻接液体流路在上述圆周的内侧呈放射状配置。
<18>如<17>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各个上述邻接气体流路由沿着上述圆周配置的环状流路的各一部分构成。
<19>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邻接液体流路的轴心与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轴心相互交叉。
<20>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与各个上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的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数量为1。
<21>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与各个上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的上述邻接液体流路的数量为1。
<22>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气体流路包含交叉气体流路,该交叉气体流路相对于上述邻接气体流路在上游侧邻接且在与上述邻接气体流路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一上述交叉气体流路分支成与一上述混合部对应的一对上述邻接气体流路的一者、及与另一上述混合部对应的一对上述邻接气体流路的一者。
<23>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与一上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有一对上述邻接气体流路,
上述气体流路包含交叉气体流路,该交叉气体流路相对于上述邻接气体流路在上游侧邻接且在与上述邻接气体流路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一上述交叉气体流路分支成与一上述混合部对应的一对上述邻接气体流路的一者、及与另一上述混合部对应的一对上述邻接气体流路的一者,
上述交叉气体流路在相对于上述大直径液体流路并列的方向上延伸。
<24>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多个上述交叉气体流路间断性地配置于上述大直径液体流路的周围。
<25>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邻接泡沫流路与上述邻接液体流路以上述混合部为基准而配置于相互相反侧。
<26>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液体供给部构成为对内部的液体进行加压而将该液体供给至上述发泡机构,
上述气体供给部配置于上述液体供给部的周围,且构成为对内部的气体进行加压而将该气体供给至上述发泡机构。
<27>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具备头部,该头部可相对于上述安装部上下移动地保持于上述安装部,且相对于上述安装部相对地被按下,
上述发泡机构及上述吐出口保持于上述头部,
在上述头部相对于上述安装部相对地被按下时,上述液体供给部的内部的上述液体与上述气体供给部的内部的上述气体分别被加压并供给至上述发泡机构。
<28>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至少上述邻接泡沫流路构成摆动区域,该摆动区域供由上述液体构成的液柱朝向远离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上述多个邻接气体流路的各个的上述气体入口的方向依次摆动。
<29>如<24>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相对于一上述混合部配置有一对上述邻接气体流路,
在上述摆动区域中,上述液柱交替地摆动。
<30>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相对于一上述混合部配置有3个以上的上述邻接气体流路,
上述3个以上的邻接气体流路的轴心相互配置于同一平面上。
<31>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呈直线状延伸。
<32>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邻接泡沫流路呈直线状延伸。
<33>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上述混合部中的夹着上述邻接液体流路的延长线上的区域的两侧的位置,分别配置有上述气体入口。
<34>如<33>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配置于夹着上述邻接液体流路的延长线上的区域的两侧的位置的上述气体入口的各个朝向该区域。
<35>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相对于一上述混合部配置有一对上述邻接气体流路,
相对于上述一混合部开口的上述气体入口彼此将该混合部夹于其间而相互相对。
<36>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上述气体入口的形状相互相等。
<37>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上述气体入口的面积相互相等。
<38>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对应于一混合部而配置的上述气体入口的合计面积与对应于一混合部而配置的上述液体入口的面积相同或较该面积小。
<39>如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对应于一混合部而配置的各个上述气体入口的面积较对应于一混合部而配置的上述液体入口的面积小。
<40>如<1>至<3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泡沫流路包含:上游侧流路;及窄流路,其邻接于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述上游侧流路小;在沿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中央部配置有上述窄流路,与上述窄流路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该窄流路的正交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
<41>如<40>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反复扩大与缩小。
<42>如<41>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部的上述长轴方向的尺寸D1自上游端朝向下游侧扩大。
<43>如<41>或<42>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沿着上述长度方向与上述长轴方向的截面中,上述长轴方向的两端的上述窄流路的外形线为波浪线状的曲线形状。
<44>如<41>至<4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沿着上述长度方向与上述长轴方向的截面中,关于上述长轴方向的两端的上述窄流路的外形线,以上述长度方向为基准的最大倾斜角度小于45度。
<45>如<40>至<4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流路面积的最大值S1与最小值S2的比S1/S2为2以下。
<46>如<40>至<4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的最大值D1MAX与最小值D1MIN的比D1MAX/D1MIN优选为2以下,比D1MAX/D1MIN更优选为1.7以下。
<47>如<40>至<4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短轴方向的尺寸D2为0.5mm以上且4mm以下。
<48>如<40>至<4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与短轴方向的尺寸D2的比D1/D2为1.5以上。
<49>如<40>至<4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与短轴方向的尺寸D2的D1/D2优选为1.7以上,上述比D1/D2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以下。
<50>如<40>至<4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L2为3mm以上。
<51>如<40>至<5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L2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长度尺寸L2优选为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
<52>如<40>至<5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L1为1mm以上。
<53>如<40>至<5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L1优选为2mm以上,长度尺寸L1优选为10mm以下。
<54>如<40>至<5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L2较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L1长。
<55>如<40>至<5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与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交界处,流路面积非连续地变化。
<56>如<55>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流路面积为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的流路面积的1%以上且40%以下。
<57>如<55>或<56>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流路面积为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的流路面积的15%以上且35%以下。
<58>如<40>至<5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具备:贮存容器,其贮存上述液体;及安装部,其安装于上述贮存容器;上述泡沫产生部、上述泡沫流路及上述吐出口保持于上述安装部。
<59>如<1>至<3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泡沫流路包含:上游侧流路;窄流路,其邻接于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述上游侧流路小;及下游侧流路,其邻接于上述窄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述窄流路大;上述发泡机构具有分别朝向上述上游侧流路开口的多个泡沫出口,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较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大。
<60>如<59>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沿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中央部配置有上述窄流路。
<61>如<60>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沿上述轴心方向观察时,在较上述多个泡沫出口的配置区域更靠中心的位置配置有上述窄流路。
<62>如<59>至<6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为3mm以上。
<63>如<59>至<6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优选为5mm以上,长度尺寸优选为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
<64>如<59>至<6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为1mm以上。
<65>如<59>至<6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优选为2mm以上,长度尺寸优选为10mm以下。
<66>如<59>至<6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与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交界处,流路面积非连续地变化。
<67>如<66>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流路面积为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的流路面积的1%以上且40%以下。
<68>如<66>或<67>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流路面积为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的流路面积的15%以上且35%以下。
<69>如<59>至<6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内径或当量圆直径优选为0.5mm以上且6.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
<70>如<59>至<6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流路面积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反复扩大与缩小。
<71>如<70>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上述窄流路的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中,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侧的上述窄流路的外形线为波浪线状的曲线形状。
<72>如<59>至<7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具备:贮存容器,其贮存上述液体;及安装部,其安装于上述贮存容器,
上述泡沫产生部、上述泡沫流路及上述吐出口保持于上述安装部。
<73>一种液体填装品,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及
上述液体,其填充于上述贮存容器。
<74>一种泡沫吐出盖,具备:安装部,其安装于贮存液体的贮存容器;
发泡机构,其保持于上述安装部,且自上述液体产生泡沫;
液体供给部,其保持于上述安装部,且对上述发泡机构供给液体;
气体供给部,其保持于上述安装部,且对上述发泡机构供给气体;
吐出口,其保持于上述安装部,且吐出通过上述发泡机构产生的上述泡沫;及
泡沫流路,其保持于上述安装部,且供自上述发泡机构朝向上述吐出口的上述泡沫通过,
上述发泡机构具有:
混合部,其供自上述液体供给部供给的上述液体与自上述气体供给部供给的上述气体汇合;
液体流路,其供自上述液体供给部供给至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液体通过;及
气体流路,其供自上述气体供给部供给至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气体通过,
上述泡沫流路包含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在下游侧邻接的邻接泡沫流路,
上述液体流路包含邻接液体流路,该邻接液体流路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在上游侧邻接且具有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液体入口,
上述气体流路包含多个邻接气体流路,这些多个邻接气体流路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在上游侧邻接且分别具有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气体入口,
上述液体入口配置于与自上述多个邻接气体流路经由上述气体入口供给至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气体彼此的合流部对应的位置。
<75>如<74>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有1个或多个上述邻接液体流路,
与各个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对应地配置有上述混合部。
<76>如<75>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与各个上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有专用的上述多个邻接气体流路。
<77>如<76>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备多个上述混合部,并且具有分隔部,该分隔部将与相互相邻的上述混合部中的一上述混合部对应的上述邻接气体流路和与另一上述混合部对应的上述邻接气体流路相互分隔。
<78>如<75>至<7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备多个上述混合部,
上述液体流路包含大直径液体流路,该大直径液体流路相对于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在上游侧邻接且流路面积较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大,
上述多个混合部配置于上述大直径液体流路的下游侧端部的周围,
多个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在与上述大直径液体流路的轴向交叉的面内方向上,自上述大直径液体流路的下游侧端部朝向周围延伸。
<79>如<75>至<7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备多个上述混合部,
上述泡沫流路对应于各个上述混合部,具备个别的上述邻接泡沫流路。
<80>如<79>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泡沫流路包含扩大泡沫流路,该扩大泡沫流路邻接于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下游侧且流路面积较上述邻接泡沫流路大,
与上述多个上述混合部分别对应的上述邻接泡沫流路与一上述扩大泡沫流路合流。
<81>如<74>至<8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流路面积和上述混合部的与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轴向正交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相同或较该内腔截面积小。
<82>如<81>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长度较上述邻接泡沫流路的上述轴向上的上述气体入口的尺寸长。
<83>如<74>至<8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有1个或多个上述混合部,
与各个上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有一对上述邻接气体流路,自该一对邻接气体流路向对应的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气体的供给方向相互相对。
<84>如<74>至<8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备1个或多个上述混合部,
与各个上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有3个上述邻接气体流路,自这3个邻接气体流路向对应的上述混合部的上述气体的供给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自上述邻接液体流路向该混合部的上述液体的供给方向成为与该平面交叉的方向。
<85>如<74>至<8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邻接泡沫流路具有相对于上述混合部开口的泡沫出口。
<86>如<85>所记载的泡沫吐出盖,其中上述发泡机构具备多个上述混合部,
上述多个混合部的各个由多个上述气体入口、上述液体入口、上述泡沫出口及壁面划分。
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技术思想。
<101>一种泡沫吐出器,具备:泡沫产生部,其自液体产生泡沫;泡沫流路,其供通过上述泡沫产生部产生的上述泡沫通过;及吐出口,其吐出通过了上述泡沫流路的泡沫;上述泡沫流路包含:上游侧流路;及窄流路,其邻接于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述上游侧流路小;在沿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中央部配置有上述窄流路,与上述窄流路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该窄流路的正交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
<102>如<101>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反复扩大与缩小。
<103>如<102>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部的上述长轴方向的尺寸D1自上游端朝向下游侧扩大。
<104>如<102>或<103>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沿着上述长度方向与上述长轴方向的截面中,上述长轴方向的两端的上述窄流路的外形线为波浪线状的曲线形状。
<105>如<102>至<10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沿着上述长度方向与上述长轴方向的截面中,关于上述长轴方向的两端的上述窄流路的外形线,以上述长度方向为基准的最大倾斜角度小于45度。
<106>如<101>至<10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流路面积的最大值S1与最小值S2的比S1/S2为2以下。
<107>如<101>至<10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的最大值D1MAX与最小值D1MIN的比D1MAX/D1MIN优选为2以下,比D1MAX/D1MIN更优选为1.7以下。
<108>如<101>至<10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短轴方向的尺寸D2为0.5mm以上且4mm以下。
<109>如<101>至<10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与短轴方向的尺寸D2的比D1/D2为1.5以上。
<110>如<101>至<10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正交截面形状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与短轴方向的尺寸D2的D1/D2优选为1.7以上,上述比D1/D2优选为1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以下。
<111>如<101>至<1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L2为3mm以上。
<112>如<101>至<1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L2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长度尺寸L2优选为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
<113>如<101>至<112>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L1为1mm以上。
<114>如<101>至<1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L1优选为2mm以上,长度尺寸L1优选为10mm以下。
<115>如<101>至<1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L2较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L1长。
<116>如<101>至<1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与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交界处,流路面积非连续地变化。
<117>如<116>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流路面积为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的流路面积的1%以上且40%以下。
<118>如<116>或<117>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流路面积为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的流路面积的15%以上且35%以下。
<119>如<101>至<11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具备:贮存容器,其贮存上述液体;及安装部,其安装于上述贮存容器;上述泡沫产生部、上述泡沫流路及上述吐出口保持于上述安装部。
<120>一种液体填装泡沫吐出器,具备:<119>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及上述液体,其填充于上述贮存容器。
上述实施方式包含以下技术思想。
<201>一种泡沫吐出器,具备:泡沫产生部,其自液体产生泡沫;泡沫流路,其供通过上述泡沫产生部产生的上述泡沫通过;及吐出口,其吐出通过了上述泡沫流路的泡沫;上述泡沫流路包含:上游侧流路;窄流路,其邻接于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述上游侧流路小;及下游侧流路,其邻接于上述窄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较上述窄流路大;上述泡沫产生部具有分别朝向上述上游侧流路开口的多个泡沫出口,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较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大。
<202>如<201>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沿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中央部配置有上述窄流路。
<203>如<202>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沿上述轴心方向观察时,在较上述多个泡沫出口的配置区域更靠中心的位置配置有上述窄流路。
<204>如<201>至<20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L2为3mm以上。
<205>如<201>至<20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L2优选为5mm以上,长度尺寸L2优选为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
<206>如<201>至<20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L1为1mm以上。
<207>如<201>至<206>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L1优选为2mm以上,长度尺寸L1优选为10mm以下。
<208>如<201>至<20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与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交界处,流路面积非连续地变化。
<209>如<208>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流路面积为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的流路面积的1%以上且40%以下。
<210>如<208>或<209>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上游端的流路面积为上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端的流路面积的15%以上且35%以下。
<211>如<201>至<210>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内径或当量圆直径优选为0.5mm以上且6.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上且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
<212>如<201>至<211>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上述窄流路的流路面积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反复扩大与缩小。
<213>如<212>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其中在上述窄流路的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中,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端侧的上述窄流路的外形线为波浪线状的曲线形状。
<214>如<201>至<21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具备:贮存容器,其贮存上述液体;及安装部,其安装于上述贮存容器;上述泡沫产生部、上述泡沫流路及上述吐出口保持于上述安装部。
<215>一种液体填装泡沫吐出器,具备:<214>所记载的泡沫吐出器;及上述液体,其填充于上述贮存容器。
实施例
以下,使用图33的(a)至图35的(g)说明实施例。
图33的(a)至图35的(g)的各个是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与图2同样地包含扩大泡沫流路的构造)的发泡机构产生泡沫并将泡沫吐出至培养皿上,且对泡沫与培养皿进行摄像所得的照片。再者,泡沫吐出器的整体构造使用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代替第3实施方式的发泡机构,组装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发泡机构。
其中,图33的(a)至图33的(g)的各个是将邻接泡沫流路的泡沫出口设为直径0.5mm的圆形,将邻接液体流路的液体入口设为一边为0.5mm的正方形,且将各邻接气体流路的气体入口设为一边为0.35mm的正方形的例子(以下,实施例1)。
图34的(a)至图34的(g)的各个是将邻接泡沫流路的泡沫出口设为直径0.79mm的圆形,将邻接液体流路的液体入口设为一边为0.3mm的正方形,且将各邻接气体流路的气体入口设为一边为0.5mm的正方形的例子(以下,实施例2)。
图35的(a)至图35的(g)的各个是将邻接泡沫流路的泡沫出口设为直径0.5mm的圆形,将邻接液体流路的液体入口设为一边为0.7mm的正方形,且将各邻接气体流路的气体入口设为一边为0.3mm的正方形的例子(以下,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3的任一者中,气液比、即供给至混合部21的气体与液体的体积比(气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均设为13。
因此,在实施例1、2、3的任一者中,每单位时间供给至混合部的气体及液体的量均相同,但对混合部供给的气体的流速是实施例3最快,其次实施例1较快,实施例2最慢。另外,供给至混合部的液体的流速是实施例2最快,其次实施例1较快,实施例3最慢。
再者,在实施例1、2、3的任一者中,均不使用筛网。
图33的(a)、图34的(a)及图35的(a)表示将头部的按压速度设为5mm/秒时的泡沫,图33的(b)、图34的(b)及图35的(b)表示将头部的按压速度设为10mm/秒时的泡沫,图33的(c)、图34的(c)及图35的(c)表示将头部的按压速度设为20mm/秒时的泡沫,图33的(d)、图34的(d)及图35的(d)表示将头部的按压速度设为30mm/秒时的泡沫,图33的(e)、图34的(e)及图35的(e)表示将头部的按压速度设为40mm/秒时的泡沫,图33的(f)、图34的(f)及图35的(f)表示将头部的按压速度设为50mm/秒时的泡沫,图33的(g)、图34的(g)及图35的(g)表示将头部的按压速度设为60mm/秒时的泡沫。
在实施例1、2、3的任一者中,泡沫的细腻度均无关于头部的按压速度(即每单位时间供给至混合部的气体及液体的量)而大致均匀。
认为这样的结果的理由在于,当头部的按压速度变大时,如上所述的液柱的摆动周期变短,每单位时间供给至混合部的气体的量也变多。
另外,在实施例1中与实施例2相比泡沫变得细腻,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相比泡沫变得更细腻。由该情况可知,在2个气体入口的合计面积为与液体入口的面积同等以下的情况下,使泡沫变得细腻的效果提升。换言之,认为通过使供给至混合部的气体的流速以某种程度以上变大,可使泡沫变得细腻。
再者,在实施例2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用筛网而产生充分细腻的泡沫。
本申请主张以在2017年12月1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240240号、在2018年12月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229837号、在2018年11月1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213760号、及在2018年11月14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213761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并入于此。
符号的说明
10 贮存容器
11 躯干部
13 口颈部
14 底部
20 发泡机构(泡沫产生部)
21 混合部
22 合流部
23 气液接触区域
28 气体供给部
29 液体供给部
30 头构件(头部)
31 操作接受部
32 内筒部
32a 向上移动限制部
32b 槽
32c 保持部
32d 流路
33 外筒部
40 喷嘴部
41 吐出口
50 液体流路
51 邻接液体流路
52 液体入口
53 大直径液体流路
70 气体流路
71、71a、71b、71c 邻接气体流路
72、72a、72b、72c 气体入口
73 轴向气体流路
74 环绕状气体流路
75 轴向连通气体流路
80 液柱
90 泡沫流路
91 邻接泡沫流路
92 泡沫出口
93 扩大泡沫流路
100 泡沫吐出器
101 液体
110 盖构件
111 安装部
112 环状封闭部
113 立起筒部
120 缸构件
121 气体缸构成部
122 液体缸构成部
122a 直线部
122b 缩径部
123 环状连结部
125 管保持部
126 肋
126a 弹簧接受部
127 阀座
128 汲取管
129 贯通孔
130 活塞导引件
131 阀座部
131a 贯通孔
132 收纳空间
133 凸缘部
134 阀构成槽
135 流路构成槽
136 肋
140 液体活塞
141 外周活塞部
142 弹簧接受部
143 缩窄部
150 气体活塞
151 筒状部
152 活塞部
153 外周环部
154 吸入开口
155 吸入阀构件
160 提升阀
161 上端部
162 阀体
162a 弹簧接受部
170 螺旋弹簧
180 球阀
190 衬垫
200 泡沫吐出盖
210 气体泵室
211 流路
212 筒状气体流路
213 轴向流路
214 环绕状流路
220 液体泵室
300 第1构件
301 中央孔
311 第1筒部
312 第2筒部
313 第3筒部
314 第4筒部
321 突起部
331 外周切口形状部
341 径向气体槽
342 轴向气体槽
343 槽上端部
344 周缘环绕槽
345 径向槽
346 槽前端部
350 分隔部
390 定位凹部
400 第2构件
410 筒部
411 凹部
412 凹部
413 阶差部
420 板部
421 孔
490 定位突起
500 液体填装品(液体填装泡沫吐出器)
600 泵部
700 泡沫流路
710 泡沫出口
720 上游侧流路
722 下游端
730 窄流路
731 上游端
732 下游端
733 外形线
734 上游端部
735 下游端部
740 下游侧流路
741 喷嘴内泡沫流路
810 第1构件
810a 凹部
811 第1部分
811a 突起部
812 第2部分
813 第3部分
814 第4部分
815 孔
816 轴向气体槽
817 第1上表面槽
818 第2上表面槽
819 第3上表面槽
820 第2构件(下侧构件)
820a 凸部
821 凹部
822 筒部
823 板部
824 孔
830 上侧构件
831 下端面
832 嵌入部。

Claims (20)

1.一种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发泡机构,其自液体产生泡沫;
液体供给部,其对所述发泡机构供给液体;
气体供给部,其对所述发泡机构供给气体;
吐出口,其吐出通过所述发泡机构产生的所述泡沫;及
泡沫流路,其供自所述发泡机构朝向所述吐出口的所述泡沫通过,
所述发泡机构具有:
混合部,其供自所述液体供给部供给的所述液体与自所述气体供给部供给的所述气体汇合;
液体流路,其供自所述液体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混合部的所述液体通过;及
气体流路,其供自所述气体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混合部的所述气体通过,
所述泡沫流路包含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在下游侧邻接的邻接泡沫流路,
所述液体流路包含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在上游侧邻接且具有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开口的液体入口的邻接液体流路,
所述气体流路包含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在上游侧邻接且分别具有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开口的气体入口的多个邻接气体流路,
所述液体入口配置于与自所述多个邻接气体流路经由所述气体入口供给至所述混合部的所述气体彼此的合流部对应的位置,
所述邻接泡沫流路具有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开口的泡沫出口,
所述发泡机构具备多个所述混合部,
所述多个混合部的各个由多个所述气体入口、所述液体入口、所述泡沫出口及壁面划分,
一个所述混合部的周围配置有多个所述邻接气体流路,
自多个所述邻接气体流路对一个所述混合部供给气体的方向为等间隔,或者,自多个所述邻接气体流路中的至少2个所述邻接气体流路对一个所述混合部供给气体的方向为互相相对的两个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机构具有1个或多个所述邻接液体流路,
与各个所述邻接液体流路对应地配置有所述混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与各个所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有专用的所述多个邻接气体流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机构具有将与相邻的所述混合部中的一方的所述混合部对应的所述邻接气体流路和与另一方的所述混合部对应的所述邻接气体流路相互分隔的分隔部。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流路包含相对于所述邻接液体流路在上游侧邻接且流路面积大于所述邻接液体流路的大直径液体流路,
所述多个混合部配置于所述大直径液体流路的下游侧端部的周围,
多个所述邻接液体流路在相对于所述大直径液体流路的轴向交叉的面内方向上,自所述大直径液体流路的下游侧端部朝向周围延伸。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沫流路对应于各个所述混合部而具备个别的所述邻接泡沫流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沫流路包含邻接于所述邻接泡沫流路的下游侧且流路面积大于所述邻接泡沫流路的扩大泡沫流路,
与所述多个混合部分别对应的所述邻接泡沫流路与一所述扩大泡沫流路合流。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邻接泡沫流路的流路面积与所述混合部的相对于所述邻接泡沫流路的轴向正交的内腔截面积的最大值相同或小于该内腔截面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邻接泡沫流路的长度大于所述邻接泡沫流路的所述轴向上的所述气体入口的尺寸。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与各个所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有一对所述邻接气体流路,自该一对邻接气体流路向对应的所述混合部的所述气体的供给方向相互相对。
11.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与各个所述混合部对应地配置有3个所述邻接气体流路,自这3个邻接气体流路向对应的所述混合部的所述气体的供给方向位于同一平面,并且自所述邻接液体流路向该混合部的所述液体的供给方向成为相对于该平面交叉的方向。
12.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沫流路包含:
上游侧流路;及
窄流路,其邻接于所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小于所述上游侧流路,
在沿所述窄流路的上游端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所述上游侧流路的中央部配置有所述窄流路,
相对于所述窄流路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该窄流路的正交截面形状为扁平形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流路的所述正交截面形状中的长轴方向的尺寸D1自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反复扩大和缩小。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窄流路的上游端部的所述长轴方向的尺寸D1自上游端朝向下游侧扩大。
1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泡沫流路包含:
上游侧流路;
窄流路,其邻接于所述上游侧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小于所述上游侧流路;及
下游侧流路,其邻接于所述窄流路的下游侧而配置且流路面积大于所述窄流路,
所述发泡机构具有朝向所述上游侧流路分别开口的多个泡沫出口,
所述窄流路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上游侧流路的长度尺寸。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窄流路的上游端中的轴心方向观察时,在所述上游侧流路的中央部配置有所述窄流路。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轴心方向观察时,在较所述多个泡沫出口的配置区域更靠近中心的位置配置有所述窄流路。
1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贮存容器,其贮存所述液体;及
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贮存容器,
所述发泡机构、所述吐出口及所述泡沫流路保持于所述安装部。
19.一种液体填装品,其特征在于,
具备:
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泡沫吐出器;及
所述液体,其填充于所述贮存容器。
20.一种泡沫吐出盖,其特征在于,
具备:
安装部,其安装于贮存液体的贮存容器;
发泡机构,其保持于所述安装部,且自所述液体产生泡沫;
液体供给部,其保持于所述安装部,且对所述发泡机构供给液体;
气体供给部,其保持于所述安装部,且对所述发泡机构供给气体;
吐出口,其保持于所述安装部,且吐出通过所述发泡机构产生的所述泡沫;及
泡沫流路,其保持于所述安装部,且供自所述发泡机构朝向所述吐出口的所述泡沫通过,
所述发泡机构具有:
混合部,其供自所述液体供给部供给的所述液体与自所述气体供给部供给的所述气体汇合;
液体流路,其供自所述液体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混合部的所述液体通过;及
气体流路,其供自所述气体供给部供给至所述混合部的所述气体通过,
所述泡沫流路包含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在下游侧邻接的邻接泡沫流路,
所述液体流路包含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在上游侧邻接且具有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开口的液体入口的邻接液体流路,
所述气体流路包含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在上游侧邻接且分别具有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开口的气体入口的多个邻接气体流路,
所述液体入口配置于与自所述多个邻接气体流路经由所述气体入口供给至所述混合部的所述气体彼此的合流部对应的位置,
所述邻接泡沫流路具有相对于所述混合部开口的泡沫出口,
所述发泡机构具备多个所述混合部,
所述多个混合部的各个由多个所述气体入口、所述液体入口、所述泡沫出口及壁面划分,
一个所述混合部的周围配置有多个所述邻接气体流路,
自多个所述邻接气体流路对一个所述混合部供给气体的方向为等间隔,或者,自多个所述邻接气体流路中的至少2个所述邻接气体流路对一个所述混合部供给气体的方向为互相相对的两个方向。
CN201880080916.9A 2017-12-15 2018-12-14 泡沫吐出器 Active CN111479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0240 2017-12-15
JP2017240240 2017-12-15
JP2018213761A JP7189738B2 (ja) 2018-11-14 2018-11-14 泡吐出器
JP2018-213760 2018-11-14
JP2018213760A JP7189737B2 (ja) 2018-11-14 2018-11-14 泡吐出器
JP2018-213761 2018-11-14
JP2018-229837 2018-12-07
JP2018229837A JP7193999B2 (ja) 2017-12-15 2018-12-07 泡吐出器
PCT/JP2018/046063 WO2019117285A1 (ja) 2017-12-15 2018-12-14 泡吐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9758A CN111479758A (zh) 2020-07-31
CN111479758B true CN111479758B (zh) 2022-11-29

Family

ID=68049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0916.9A Active CN111479758B (zh) 2017-12-15 2018-12-14 泡沫吐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9758B (zh)
DE (1) DE112018006366T5 (zh)
GB (1) GB2582101B (zh)
TW (1) TWI80261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6462B2 (ja) * 2000-09-13 2011-07-06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ポンプ式泡出し容器
US6612468B2 (en) * 2000-09-15 2003-09-02 Rieke Corporation Dispenser pumps
JP2005013945A (ja) * 2003-06-27 2005-01-20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
ATE556781T1 (de) * 2005-07-29 2012-05-15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Entsorgungsbehälter
US8371474B2 (en) * 2009-12-01 2013-02-12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Fluid dispenser
JP5742118B2 (ja) * 2010-06-14 2015-07-01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JP5603753B2 (ja) * 2010-11-19 2014-10-08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ポンプ式泡吐出容器
JP5695502B2 (ja) * 2011-05-31 2015-04-0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泡注出器
GB2510400A (en) * 2013-02-01 2014-08-06 Cambridge Consultants Foam Dispenser
CN104229334A (zh) * 2013-06-18 2014-12-24 周允平 一种使用液态水作为开启工具的含压喷泉饮料容器
CN104443722B (zh) * 2014-10-24 2016-08-17 梅元红 一种挤压式泡沫泵及泡沫泵产生泡沫的方法
US10076216B2 (en) * 2015-02-25 2018-09-18 Simplehuman, Llc Foaming soap dispensers
JP6669692B2 (ja) * 2016-06-30 2020-03-18 花王株式会社 泡吐出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412A (zh) 2019-07-16
DE112018006366T5 (de) 2020-10-01
TWI802619B (zh) 2023-05-21
GB2582101B (en) 2022-08-10
CN111479758A (zh) 2020-07-31
GB2582101A (en) 2020-09-09
GB202008078D0 (en) 2020-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5144B (zh) 泡沫吐出容器
CN107105865B (zh) 内部形成有波纹管的异类液体混合容器
WO2016104591A1 (ja) 泡吐出器
JP2018083637A (ja) 泡吐出容器
EP3851202A1 (en) Two stage foam pump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foam
JP2018052610A (ja) 吐出器用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吐出器
JP5214418B2 (ja) 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ー
JP2002086029A (ja) ポンプ式泡出し容器
TWI786299B (zh) 泡沫噴出器及泡沫噴出容器
JP2010260552A (ja) ポンプ式泡吐出容器
CN111479758B (zh) 泡沫吐出器
JP7193999B2 (ja) 泡吐出器
JP2018140801A (ja) 泡噴出容器
WO2019117285A1 (ja) 泡吐出器
JP5041793B2 (ja) 泡噴出器
JP4855228B2 (ja) 泡噴出器
JP2020079109A (ja) 泡吐出器
JP7189738B2 (ja) 泡吐出器
JP2020104930A (ja) 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ー
JP7221031B2 (ja) 泡吐出器
JP2014201316A (ja) ポンプ容器
JP4979537B2 (ja) 泡噴出容器
JP6945408B2 (ja) フォーマポンプ
JP6625025B2 (ja) 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
JP2004243274A (ja) 流動体吐出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