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7487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7487B
CN112277487B CN202010705432.8A CN202010705432A CN112277487B CN 112277487 B CN112277487 B CN 112277487B CN 202010705432 A CN202010705432 A CN 202010705432A CN 112277487 B CN112277487 B CN 112277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unit
paper
printing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0543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77487A (zh
Inventor
小笠原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277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7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77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7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8Conveyor band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14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by photoelectric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85/00Recirculating articles, i.e. feeding each article to, and delivering it from, the same machine work-station more than o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29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e.g. weight, thick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1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5Abs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 B65H2553/41Photoelectric detectors
    • B65H2553/412Photoelectric detectors in barrier arrangements, i.e. emitter facing a receptor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 B65H2553/41Photoelectric detectors
    • B65H2553/414Photoelectric detectors involving receptor receiving light reflected by a reflecting surface and emitted by a separate emit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4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optical, e.g. photographic, elements
    • B65H2553/46Illumination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34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siz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印刷部;朝向检测区域发光的第一发光部;朝向检测区域发光的第二发光部;受光部,在第一发光部的光被纸反射的情况下接受第一发光部的光,在第二发光部的光未被纸反射而透过的情况下接受第二发光部的光,当接受到光时输出规定电平的信号;控制部,在纸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之前开始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在纸的后端通过检测区域之前停止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并开始第二发光部的发光,基于从在第一发光部的发光期间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规定电平开始到在第二发光部的发光期间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规定电平为止的时间,检测纸的长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输送中的纸印刷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对输送中的纸的送纸方向的长度进行检测的图像形成装置已为公众所知。
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前端传感器以及后端传感器检测输送中的纸的送纸方向的长度。前端传感器以及后端传感器设置在输送纸的输送通道。前端传感器设置在比后端传感器的设置位置靠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后端传感器是包括排列成列状的多个受光元件的线传感器(line sensor)。后端传感器以受光元件的排列方向与送纸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
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预先存储前端传感器与后端传感器(送纸方向的最下游侧的受光元件)之间的传感器间距离Bp。此外,当前端传感器检测到纸的前端(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时,进行纸的长度的检测。
具体而言,当前端传感器检测到纸的前端时,确定从后端传感器的多个受光元件中的检测到纸的后端(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的受光元件的位置到基准位置的距离Ap。基准位置是后端传感器的多个受光元件中的送纸方向的最下游侧的受光元件的位置。此外,求出将距离Ap与传感器间距离Bp相加得到的值作为纸的长度。
以往,由于使用两个传感器(前端传感器以及后端传感器),所以存在图像形成装置大型化这样的不良情况。另外,需要存储前端传感器与后端传感器之间的传感器间距离的存储器。进而,使用线传感器作为后端传感器。由此,导致成本上升。
另外,当纸的前端到达前端传感器的检测位置时,需要进行调整,以使后端传感器的多个受光元件中的与纸的后端重叠的受光元件的输出电压成为表示检测到纸的后端的值。另外,在由于某些理由使传感器间距离变化的情况下,需要测量变化后的传感器间距离并将其存储到存储器中的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以及成本上升并且能够容易且准确地检测输送中的纸的送纸方向的长度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印刷部,对沿着输送通道输送的纸进行印刷;第一发光部,朝向输送通道中的比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区域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检测区域发光;第二发光部,从隔着输送通道而与第一发光部发光的位置相反侧的位置朝向检测区域发光;受光部,在第一发光部的光被纸反射的情况下接受第一发光部的光,在第二发光部的光未被纸反射而透过的情况下接受第二发光部的光,当接受到第一发光部的光或者第二发光部的光时输出规定电平的信号;以及控制部,在纸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之前开始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在纸的与前端相反的后端通过检测区域之前停止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并开始第二发光部的发光,基于从在第一发光部的发光期间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规定电平开始到在第二发光部的发光期间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规定电平为止的时间,进行检测纸的送纸方向的长度的长度检测处理,所述印刷部在进行双面印刷时,在对所述纸的一个面印刷图像之后,对转回的所述纸的与所述一个面相反的另一个面印刷图像,在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所述控制部基于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通过所述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所述长度,设定要对所述另一个面印刷的图像的印刷位置,所述印刷部针对沿着与所述送纸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每个主扫描线进行印刷,在所述纸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中,在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所述第一端成为所述前端并且所述第二端成为所述后端,在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通过使所述纸转回,所述第二端成为所述前端并且所述第一端成为所述后端,在设通过所述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所述长度为长度L,设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到第n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的距离为距离A,设如果在所述纸的裁切时未产生误差,则从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第m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与所述第n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一致的情况下,在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所述控制部将从作为所述纸的所述前端的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隔开所述距离A的位置设定为所述第n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在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所述控制部将从作为转回的所述纸的所述前端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隔开从所述长度L减去所述距离A得到的距离的位置设定为所述第m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印刷部,对沿着输送通道输送的纸进行印刷;第一发光部,朝向所述输送通道中的比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区域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检测区域发光;第二发光部,从隔着所述输送通道而与所述第一发光部发光的位置相反侧的位置朝向所述检测区域发光;受光部,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被所述纸反射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未被所述纸反射而透过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当接受到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或者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时输出规定电平的信号;以及控制部,在所述纸的前端到达所述检测区域之前开始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在所述纸的与所述前端相反的后端通过所述检测区域之前停止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并开始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基于从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开始到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为止的时间,进行检测所述纸的所述送纸方向的长度的长度检测处理,所述印刷部在进行双面印刷时,在对所述纸的一个面印刷图像之后,对所述纸的与所述一个面相反的另一个面印刷图像,所述控制部在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进行所述长度检测处理,并且在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也进行所述长度检测处理,在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通过所述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所述长度比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通过所述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所述长度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的送纸速度修正为比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的送纸速度快的速度。
此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印刷部,对沿着输送通道输送的纸进行印刷;第一发光部,朝向所述输送通道中的比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区域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检测区域发光;第二发光部,从隔着所述输送通道而与所述第一发光部发光的位置相反侧的位置朝向所述检测区域发光;受光部,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被所述纸反射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未被所述纸反射而透过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当接受到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或者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时输出规定电平的信号;以及控制部,在所述纸的前端到达所述检测区域之前开始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在所述纸的与所述前端相反的后端通过所述检测区域之前停止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并开始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基于从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开始到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为止的时间,进行检测所述纸的所述送纸方向的长度的长度检测处理,所述控制部当从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开始经过了预先确定的第一时间时,停止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当从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开始经过了与所述第一时间不同的预先确定的第二时间时,停止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
在本发明的构成中,能够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大型化以及成本上升,并且能够容易且准确地检测输送中的纸的送纸方向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在利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印刷中使用的纸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传感器的设置位置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进行的发光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纸的前端到达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区域时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纸的后端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检测区域时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受光部输出的信号电平的变化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以往的问题点的图。
图10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进行的印刷位置设定处理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输送纸P的输送通道1。纸P存放在纸盒CA中。从纸盒CA向输送通道1供给纸P,该供给的纸P沿着输送通道1输送。图像形成装置100对沿着输送通道1输送的纸P进行印刷。
在由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的印刷中,使用图2所示的纸P(该纸P沿着输送通道1输送)。在紧接着向输送通道1供给纸P之后的阶段,以纸P的第一端E1以及与第一端E1相反的第二端E2中的第一端E1成为前端(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且第二端E2成为后端(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的方式输送纸P。
另外,详细在后面叙述,在双面印刷中,在对纸P的一个面进行印刷之后,输送中的纸P的前后反转(输送中的纸P转回)。在纸P的前后反转的情况下,纸P的第二端E2成为前端,纸P的第一端E1成为后端。
返回图1,输送通道1被分类为主输送通道1A以及双面印刷用输送通道1B。主输送通道1A从纸盒CA经由印刷区域PA到达排出盘ET。双面印刷用输送通道1B在比印刷区域PA靠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从主输送通道1A分支并在比印刷区域PA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与主输送通道1A汇合。双面印刷用输送通道1B在仅对纸P的一个面(表面)印刷图像的单面印刷时不使用,当在对纸P的一个面印刷图像后对与纸P的一个面相反的另一个面(背面)印刷图像的双面印刷时使用。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输送部2以及印刷部3。输送部2沿着输送通道1输送纸P。印刷部3对沿着输送通道1输送的纸P印刷图像。
输送部2具备供纸辊对21以及供纸侧输送辊对22。供纸辊对21设置在从纸盒CA向输送通道1的纸P的供给口。供纸侧输送辊对22设置在输送通道1的供给口与印刷区域PA之间。供纸侧输送辊对22的设置数量为多个。
供纸辊对21将纸P从纸盒CA抽出并向主输送通道1A供给。另外,供纸辊对21将供给到主输送通道1A的纸P沿着主输送通道1A输送。供纸侧输送辊对22与供纸辊对21一起将纸P沿着主输送通道1A输送。由此,向印刷区域PA输送纸P。
多个供纸侧输送辊对22中的一个是对准辊对22R。对准辊对22R设置在主输送通道1A中的比后述的检测区域DA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且比主输送通道1A与双面印刷用输送通道1B(后述的第二输送通道12B)的汇合位置靠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对准辊对22R在纸P到达对准辊对22R的时刻停止转动。由此,暂时停止纸P的输送。此时,修正纸P的斜行。对准辊对22R在暂时停止纸P的输送之后,朝向印刷区域PA输送纸P。
输送部2具备带单元23。带单元23设置在印刷区域PA。带单元23在印刷区域PA中输送纸P。印刷部3对纸P的印刷针对由带单元23输送的纸P进行。
带单元23具备输送带231、驱动辊232以及从动辊233。在输送带231形成有多个在输送带231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吸引孔(未图示)。输送带231是环形带。输送带231由驱动辊232以及从动辊233张紧架设。输送带231通过驱动辊232旋转而周向转动。
朝向印刷区域PA输送的纸P到达输送带231上。此时,输送带231周向转动。由此,输送带231上的纸P被输送。另外,输送带231上的纸P以与输送带231紧贴的方式被吸引。
输送部2具备排出侧输送辊对24。排出侧输送辊对24设置在比印刷区域PA靠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排出侧输送辊对24的设置数量为多个。
排出侧输送辊对24将从印刷区域PA输送来的纸P(印刷有图像的印刷完成纸P)朝向排出盘ET输送。印刷完成纸P被排出到排出盘ET。
输送部2具备双面印刷用输送辊对25。双面印刷用输送辊对25的设置数量为多个。多个双面印刷用输送辊对25中的一个是转回辊对25S。多个双面印刷用输送辊对25设置在双面印刷用输送通道1B。多个双面印刷用输送辊对25是在双面印刷时使用的输送辊对。多个双面印刷用输送辊对25沿着双面印刷用输送通道1B输送纸P。
双面印刷用输送通道1B被分类为第一输送通道11B以及第二输送通道12B。第一输送通道11B是用于将朝向排出盘ET输送的纸P引入第二输送通道12B的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12B是用于使纸P转回的输送通道。
在单面印刷时,在印刷部3中对纸P的一个面印刷图像。输送部2沿着主输送通道1A输送在一个面上印刷有图像的纸P,并直接排出到排出盘ET。
在双面印刷时,在对纸P的一个面进行印刷之后,由输送部2进行双面印刷用的输送处理。具体而言,输送部2经由第一输送通道11B将在一个面上印刷有图像的纸P(此处,称为单面印刷完成纸P)引入第二输送通道12B。然后,输送部20使单面印刷完成纸P的表面背面的朝向反转(使单面印刷完成纸P转回)。此时,转回辊对25S正转直到单面印刷完成纸P的后端(第二端E2)通过第一输送通道11B与第二输送通道12B的连接位置为止,在单面印刷完成纸P的后端通过该连接位置之后反转。由此,单面印刷完成纸P的前后反转(单面印刷完成纸P转回)。即,纸P的第二端E2成为前端,纸P的第一端E1成为后端。之后,输送部2使单面印刷完成纸P返回到主输送通道1A的比印刷区域PA靠上游侧的位置。
输送部2将返回到主输送通道1A的单面印刷完成纸P朝向印刷区域PA输送。即,纸P两次通过印刷区域PA。此时,单面印刷完成纸P的表面背面的朝向成为反转的状态(再次通过印刷区域PA的纸P的表面背面的朝向变成与上次通过印刷区域PA时相反的朝向)。因而,通过印刷部3对单面印刷完成纸P的另一个面(未印刷面)进行印刷。之后,输送部2将在双面上印刷有图像的纸P沿着主输送通道1A输送,并将其排出到排出盘ET。
印刷部3在带单元23的上方与输送带231隔开间隔地对置配置。印刷部3将图像印刷到输送带231上的纸P上。印刷部3针对每个沿着主扫描方向(与送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主扫描线进行印刷。
印刷部3具备四个墨水头30。四个墨水头30分别容纳青色的墨水、品红色的墨水、黄色的墨水以及黑色的墨水。另外,四个墨水头30分别具有多个喷出墨水的喷嘴31(参照图3)。在各喷嘴31设有压电元件(未图示)。通过对压电元件施加驱动电压,驱动与施加了驱动电压的压电元件对应的喷嘴31(从喷嘴31喷出墨水)。
另外,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控制部4。控制部4具备CPU41、ASIC42以及存储器43。CPU41基于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数据进行动作,进行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部分的处理。ASIC42进行特定的处理。存储器43存储控制程序以及控制数据。
另外,控制部4控制使输送部2的辊旋转的输送马达(控制输送部2对纸P的输送)。输送马达具有供纸侧马达M1、带马达M2、排出侧马达M3、双面印刷用马达M4以及转回马达M5。
供纸侧马达M1与供纸辊对21以及供纸侧输送辊对22连结。控制部4控制供纸侧马达M1,使供纸辊对21以及供纸侧输送辊对22适当地旋转。
带马达M2与带单元23的驱动辊232连结。控制部4控制带马达M2,使驱动辊232适当地旋转。即,控制部4使带单元23的输送带231适当地周向转动。
排出侧马达M3与排出侧输送辊对24连结。控制部4控制排出侧马达M3,使排出侧输送辊对24适当地旋转。
双面印刷用马达M4与转回辊对25S以外的双面印刷用输送辊对25连结。控制部4控制双面印刷用马达M4,使双面印刷用输送辊对25适当地旋转。
转回马达M5与转回辊对25S连结。控制部4控制转回马达M5,使转回辊对25S适当地旋转。控制部4切换转回辊对25S的正转与反转。
另外,控制部4控制印刷部3的驱动器32(控制由印刷部3进行的印刷)。驱动器32是控制墨水的喷出的电路。驱动器32设在各墨水头30。控制部4将动作指令提供给各墨水头30的驱动器32。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操作面板5。操作面板5从用户接受与印刷有关的设定以及指令。例如,操作面板5具备触摸屏。触摸屏显示接受与印刷有关的设定以及指令的画面。操作面板5与控制部4连接。控制部4控制操作面板5的显示动作,并且检测对操作面板5进行的操作。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存储部6。存储部6包括ROM(EEPROM等)以及HDD等非易失性的存储设备。存储部6与控制部4连接。控制部4进行从存储部6的信息的读出以及向存储部6的信息的写入。
<纸传感器>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纸传感器7。纸传感器7是光传感器。纸传感器7的检测区域DA(参照图1)设定在主输送通道1A中的比印刷区域PA(送纸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墨水头30的印刷区域)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且比主输送通道1A与双面印刷用输送通道1B(第二输送通道12B)的汇合位置靠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纸传感器7具备受光部70、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受光部70例如包括光电晶体管。第一发光部71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部72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
此处,参照图4对受光部70、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输送通道1(主输送通道1A)。另外,在图4中,用虚线箭头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的各个光。虚线箭头指示的方向表示光的前进方向。为了区别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的各个光,对表示第一发光部71的光的虚线箭头附加附图标记L1,对表示第二发光部72的光的虚线箭头附加附图标记L2。对于在以下的说明中参照的图6以及图7也是同样的。
第一发光部71配置在输送通道1的一侧(输送通道1的上方侧)。第一发光部71从输送通道1的一侧朝向检测区域DA发光。第一发光部71配置在比检测区域DA靠送纸方向的下游侧,发光面71a以朝向检测区域DA的方式倾斜。
第二发光部72配置在输送通道1的与一侧相反的另一侧(输送通道1的下方侧)。第二发光部72从输送通道1的另一侧朝向检测区域DA发光。即,第二发光部72从隔着输送通道1而与第一发光部71发光的位置相反侧的位置朝向检测区域DA发光。第二发光部72配置在比检测区域DA靠送纸方向的下游侧,发光面72a以朝向检测区域DA的方式倾斜。
受光部70配置在输送通道1的一侧。受光部70配置在比检测区域DA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受光面70a以朝向检测区域DA的方式倾斜。受光部70在未接受到光时,输出低电平的信号。受光部70当接受到第一发光部71的光或者第二发光部72的光时,使输出信号的电平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相当于“规定电平”)。
在第一发光部71发光时,如果在检测区域DA有纸P,则受光部70接受被纸P反射的光L1(参照图6的下图)。另外,在第二发光部72发光时,如果在检测区域DA没有纸P,即,光L2没有被纸P反射,则受光部70接受未被纸P反射而透过的光L2(参照图7的下图)。
纸传感器7与控制部4连接。控制部4进行控制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控制处理。控制部4切换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与发光停止。另外,控制部4监视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的电平。控制部4使用纸传感器7进行检测沿着输送通道1输送的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的长度检测处理。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以下,参照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控制部4所进行的发光控制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5所示的流程图在输送部2向输送通道1供给纸P时开始。在图5所示的流程图的开始时刻,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的各发光停止。因而,在图5所示的流程图的开始时刻,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为低电平。
在步骤S1中,控制部4在停止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的状态下,开始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例如,可以在供给的纸P到达对准辊对22R时开始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另外,也可以在对准辊对22R开始输送到达对准辊对22R的纸P时开始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总之,控制部4在供给的纸P的前端(第一端E1)到达检测区域DA之前,开始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
在步骤S2中,控制部4判断在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是否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在控制部4判断为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在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时,控制部4检测为纸P的前端(第一端E1)到达了检测区域DA。另一方面,在控制部4判断为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未变化为高电平(维持在低电平)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2的处理。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未变化为高电平意味着纸P的前端未到达检测区域DA。
此处,如图6所示,在第一发光部71开始发光以后,在纸P(图6中用粗线表示)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DA之前(参照图6的上图),第一发光部71的光L1从一侧透过到另一侧。因而,受光部70未接受到光L1。因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维持在低电平。
另一方面,当纸P的前端到达了检测区域DA时(参照图6的下图),第一发光部71的光L1被纸P反射。因而,受光部70接受光L1。因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
返回图5,如果转移到步骤S3,则控制部4判断从在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开始是否经过了预先确定的第一时间。另外,在输送送纸方向的长度为最小的纸P(以下称为最小纸P)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被设定为是比从最小纸P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DA开始到最小纸P的后端通过检测区域DA为止所需的时间(以下称为最小纸通过时间)短的时间。
在步骤S3中,在控制部4判断为经过了第一时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另一方面,在控制部4判断为未经过第一时间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3的处理。如果转移到步骤S4,则控制部4停止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控制部4在纸P的后端(第二端E2)通过检测区域DA之前停止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
如果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停止,则受光部70变成接受不到光。因而,在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停止以后,充电到受光部70的光电晶体管的内部寄生电容中的电荷经由电阻放电(电压下降)。由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
在步骤S5中,控制部4判断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是否由于停止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而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在控制部4判断为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低电平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另一方面,在控制部4判断为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未变化为低电平(维持在高电平)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5的处理。
如果转移到步骤S6,则控制部4判断从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由于停止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而变化为低电平开始是否经过了预先确定的等待时间。另外,等待时间被设定成第一时间与等待时间的合计比最小的纸通过时间(例如最小纸通过时间的一半)短。
在步骤S6中,在控制部4判断为未经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6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控制部4判断为经过了等待时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如果转移到步骤S7,则控制部4在停止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的态下,开始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控制部4在纸P的后端(第二端E2)通过检测区域DA之前开始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
在步骤S8中,控制部4判断在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是否从低电平变化为高电平。在控制部4判断为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当在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时,控制部4检测为纸P的后端(第二端E2)通过了检测区域DA。另一方面,在控制部4判断为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未变化为高电平(维持在低电平)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8的处理。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未变化为高电平意味着纸P的后端未通过检测区域DA。
此处,如图7所示,在第二发光部72开始发光以后,在纸P(图7中用粗线表示)的后端通过检测区域DA之前(参照图7的上图),第二发光部72的光L2被纸P反射。因而,受光部70接受不到光L2。因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维持在低电平。
另一方面,当纸P的后端通过了检测区域DA时(参照图7的下图),第二发光部72的光L2从另一侧透过到一侧。因而,受光部70接受到光L2。因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
返回图5,如果转移到步骤S9,则控制部4判断从在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开始是否经过了预先确定的第二时间。另外,第二时间被设定为与第一时间不同的时间。例如,第二时间被设定为比第一时间短的时间。第二时间也可以被设定为比第一时间长的时间。
在步骤S9中,在控制部4判断为经过了第二时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0。另一方面,在控制部4判断为未经过第二时间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9的处理。如果转移到步骤S10,则控制部4停止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
如果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停止,则受光部70变成接受不到光。因而,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
在步骤S11中,控制部4判断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是否由于停止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而从高电平变化为低电平。在控制部4判断为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低电平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2。另一方面,在控制部4判断为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未变化为低电平(维持在高电平)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1的处理。
如果转移到步骤S12,则控制部4判断在步骤S8的处理中检测到后端通过的纸P是否是最终纸P。如果未残留有应当朝向印刷区域PA输送的纸P(应当印刷图像的纸P),则控制部4判断为在步骤S8的处理中检测到后端通过的纸P是最终纸P。
在步骤S12中,在控制部4判断为在步骤S8的处理中检测到后端通过的纸P是最终纸P的情况下,本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步骤S12中,在控制部4判断为在步骤S8的处理中检测到后端通过的纸P不是最终纸P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3。
如果转移到步骤S13,则控制部4判断从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由于停止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而变化为低电平开始是否经过了等待时间(例如与在步骤S6的处理中使用过的等待时间相同的时间)。在控制部4判断为未经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13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控制部4判断为经过了等待时间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
此处,参照图8所示的时序图,对在纸P的输送中从受光部70输出的信号电平的变化进行说明。
首先,在时刻P1,第一发光部71开始发光。在时刻P1,纸P的前端未到达检测区域DA。因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维持在低电平。
如果纸P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DA(时刻P2),则受光部70接受被纸P反射的第一发光部71的光。因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之后,如果从时刻P2开始经过了第一时间T1(时刻P3),则第一发光部71停止发光。由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低电平。
如果从时刻P3开始经过了等待时间Tw(时刻P4),则第二发光部72开始发光。在时刻P4,纸P的后端未通过检测区域DA(在检测区域DA存在纸P)。因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维持在低电平。
如果纸P的后端通过了检测区域DA(时刻P5),则受光部70接受未被纸P反射而透过的第二发光部72的光。因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之后,如果从时刻P5开始经过了第二时间T2(时刻P6),则第二发光部72停止发光。由此,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低电平。
之后,如果残留有应向印刷区域PA输送的纸P,则在从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低电平开始经过了等待时间Tw的时刻(时刻P7),第一发光部71开始发光。以后,到最终纸P的后端通过检测区域DA为止,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反复进行发光以及发光停止。
<长度检测处理>
控制部4进行检测朝向印刷区域PA输送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的长度检测处理。此处,对在双面印刷时进行长度检测处理的情况进行说明。控制部4在印刷部3对纸P的一个面印刷图像时进行长度检测处理。
在印刷部3对纸P的一个面印刷图像时(当在对纸P的一个面的印刷之际朝向印刷区域PA输送纸P时),如果控制部4检测到纸P的前端(第一端E1)到达检测区域DA,则开始计时。之后,控制部4测量从检测到纸P的前端到达了检测区域DA开始到检测到纸P的后端(第二端E2)通过了检测区域DA为止所需的时间作为对象时间(用于求出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的时间)。然后,控制部4将对象时间乘以送纸速度得到的值检测为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
在图8所示的时序图中,附加有附图标记Tt的时间相当于对象时间。即,控制部4测量从在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开始到在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为止的时间作为对象时间。
此处,存在印刷区域PA(送纸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墨水头30的印刷区域)与检测区域DA之间的送纸距离比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长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印刷部3对纸P的另一个面印刷图像时(当在对纸P的另一个面的印刷之际朝向印刷区域PA输送纸P时)控制部4也进行长度检测处理。
在印刷部3对纸P的另一个面印刷图像时,控制部4进行与在印刷部3对纸P的一个面印刷图像时进行的长度检测处理同样的长度检测处理。即,在对纸P的一个面进行印刷后,控制部4测量从转回的单面印刷完成纸P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DA开始到单面印刷完成纸P的后端通过检测区域DA为止的时间作为对象时间。然后,控制部4将对象时间乘以送纸速度得到的值检测为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另外,在印刷部3对纸的另一个面印刷图像时(当在对纸P的另一个面的印刷之际朝向印刷区域PA输送纸P时),纸P的第二端E2成为前端(送纸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纸P的第一端E1成为后端(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输送部2,沿着输送通道1输送纸P;印刷部3,对沿着输送通道1输送的纸P进行印刷;第一发光部71,朝向输送通道1中的比印刷部3进行印刷的印刷区域PA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检测区域DA发光;第二发光部72,从隔着输送通道1而与第一发光部71发光的位置相反侧的位置朝向检测区域DA发光;受光部70,当第一发光部71的光被纸P反射时接受第一发光部71的光,当第二发光部72的光未被纸P反射而透过时接受第二发光部72的光,当接受到第一发光部71的光或者第二发光部72的光时输出高电平(规定电平)的信号;以及控制部4,在纸P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DA之前开始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在纸P的与前端相反的后端通过检测区域DA之前停止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并开始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基于从在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成高电平开始到在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成高电平为止的时间,进行检测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的长度检测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为了对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得到的效果进行说明,首先,对以往的通常的构成进行说明。
以往,例如,使用具备包括发光二极管的一个发光部以及包括光电晶体管的一个受光部的反射型光传感器。此外,基于从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变成高电平开始到变成低电平为止的时间,进行纸的送纸方向的长度的检测。
光传感器根据输送纸的输送通道的预先确定的区域(检测区域)中纸的有无使输出信号的电平变化。发光部朝向检测区域发光。如果纸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则发光部的光被纸反射。由此,受光部接受光,因此受光部的输出电压上升。如果受光部的输出电压上升到高电平的阈值,则从光传感器输出高电平的信号。另外,如果纸的后端通过了检测区域,则发光部的光不被纸反射而透过。由此,受光部变成接受不到光,因此受光部的输出电压下降。如果受光部的输出电压下降到低电平的阈值,则从光传感器输出低电平的信号。
此处,如图9所示,从纸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开始到输出电压上升到高电平的阈值所需的时间比从纸的后端通过了检测区域开始到输出电压下降到低电平的阈值为止所需的时间短。因此,从纸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开始到光传感器输出高电平的信号为止所需的第一延迟时间Td1变得比从纸的后端通过检测区域开始到光传感器输出低电平的信号为止所需的第二延迟时间Td2短。
因此,在基于从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变成高电平开始到变成低电平为止的时间来检测纸的送纸方向的长度的以往的方法中,无法准确地检测纸的送纸方向的长度。通过以往的方法检测出的纸的长度比实际的长度长。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受光部70通过接受第一发光部71的光而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被检测为表示纸P的前端到达的信号。另外,受光部70通过接受第二发光部72的光而输出的高电平的信号被检测为表示纸P的后端通过的信号。即,从纸P的前端到达检测区域DA开始到受光部70输出表示纸P的前端到达的信号(高电平的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成为与从纸P的后端通过检测区域DA开始到受光部70输出表示纸P的后端通过的信号(高电平的信号)为止所需的时间大致相同。由此,能够准确地检测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由于针对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共用一个受光部70,所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无需较大地取得纸传感器7的设置空间。由此,能够抑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大型化。另外,由于不使用线传感器,所以能够抑制成本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由于能够准确地检测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所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与印刷有关的设定以及修正。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控制部4在双面印刷时,基于通过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进行设定印刷部3对纸P的另一个面印刷的图像的印刷位置的印刷位置设定处理。基于通过对纸P的一个面进行印刷时的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进行印刷位置设定处理。
例如,如图10所示,在对某个标准尺寸(A4尺寸等)的纸P的双面印刷中,通过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纸P的送纸方向的检测长度L比正常长度L1长ΔL。正常长度L1是在用于印刷的纸P的裁切时未产生误差的情况下的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例如,在用于印刷的纸P的尺寸为A4尺寸的情况下,如果纸P的长边方向与送纸方向平行,则正常长度L1为297mm,如果纸P的短边方向与送纸方向平行,则正常长度L1为210mm。
另外,在应当对纸P的一个面印刷的图像中存在有应当对从第一端E1隔开距离A的位置(从第一端E1朝向第二端E2的第n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印刷的第一图像。进而,在应当对纸P的另一个面印刷的图像中存在有应当对从第一端E1隔开距离A的位置(从第一端E1朝向第二端E2的第n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印刷的第二图像。
另外,如果在纸P的裁切时未产生误差(如果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为正常长度L1),则从第二端E2朝向第一端E1的第m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与从第一端E1朝向第二端E2的第n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一致。即,如果在纸P的裁切时未产生误差,则从第二端E2朝向第一端E1的第m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成为第二图像的印刷位置。
在图10中,对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为正常长度L1的情况下的纸P的转回后的前端位置标注附图标记E2′。另外,用Lm表示从位置E2′到朝向第一端E1的第m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的距离。
在对纸P的一个面进行印刷时,控制部4将从作为纸P的前端的第一端E1朝向第二端E2隔开距离A的位置设定为第n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
另一方面,在对纸P的另一个面印刷时,控制部4将从通过转回而变成前端的第二端E2朝向第一端E1隔开从检测长度L减去距离A得到的距离的位置设定为第m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
由此,对于纸P的另一个面,在从纸P的第一端E1隔开距离A的位置印刷第二图像。即,在纸P的从第二端E2朝向第一端E1隔开将距离ΔL与距离Lm相加得到的距离的位置印刷第二图像。另外,对于纸P的一个面,在纸P的从第一端E1隔开距离A的位置印刷第一图像。因此,能够抑制第二图像的印刷位置相对于第一图像的印刷位置偏离。
另外,在未进行印刷位置设定处理的情况下,在纸P的从第二端E2朝向第一端E1隔开距离Lm的位置印刷第二图像。因此,第二图像的印刷位置相对于第一图像的印刷位置偏离距离ΔL。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进行印刷位置设定处理,所以能够抑制第二图像的印刷位置的偏离。
另外,在双面印刷中,在对纸P的一个面进行印刷后(对纸P的另一个面进行印刷前),由于因水分而纸的结合松弛,有时纸P在送纸方向上伸长。即,有时对纸P的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的送纸方向的长度比对纸P的一个面印刷时长。
另外,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印刷方式为电子照相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在印刷方式为电子照相方式的情况下,有时由于调色剂的热定影而纸P收缩,对纸P的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的送纸方向的长度比对纸P的一个面进行印刷时短。
因此,控制部4进行修正纸P的送纸速度的输送速度修正处理。换句话说,控制部4进行修正对纸P的另一个面印刷的图像的倍率的处理。
控制部4对通过在对纸P的一个面进行印刷时的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以下称为第一长度)与通过对纸P的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在即将对纸P的另一个面印刷之前)的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以下称为第二长度)进行比较。在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长的情况(由于对纸P的一个面的印刷而纸P在送纸方向上伸长的情况)下,控制部4进行输送速度修正处理。另外,即使在第二长度比第一长度短的情况(由于对纸P的一个面的印刷而使纸P在送纸方向上收缩的情况)下,控制部4也进行输送速度修正处理。例如,在从第二长度减去第一长度得到的值超出了预先确定的允许范围的情况下,进行输送速度修正处理。另一方面,在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从第二长度减去第一长度得到的值进入允许范围的情况)下,控制部4不进行输送速度修正处理。
例如,控制部4在进行输送速度修正处理时,求出第二长度与第一长度的比例。然后,控制部4基于将送纸速度的初始值(对纸P的一个面进行印刷时的送纸速度)乘以该求出的比例得到的值亦即修正值,设定修正后的送纸速度。修正值越大,修正后的送纸速度越快。即,从第二长度减去第一长度得到的值越大(纸P的送纸方向的伸长越大),修正后的送纸速度越快。
由此,即使由于对纸P的一个面印刷图像(涂布墨水)而纸P在送纸方向上伸长,也能够抑制应当对纸P的另一个面印刷的图像中的、应当使表背的印刷位置与对纸P的一个面印刷的第一图像一致的第二图像相对于第一图像偏离。
另外,在印刷区域PA(送纸方向的最上游侧的墨水头30的印刷区域)与检测区域DA之间的距离比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短的情况下,在对纸P的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朝向印刷区域PA输送的纸P的后端(纸P通过转回而变成后端的第一端E1)通过检测区域DA之前,该纸P的前端(第二端E2)到达印刷区域PA。即,在检测第二长度之前,开始对纸P的另一个面的印刷。
因而,在印刷区域PA与检测区域DA之间的距离比纸P的送纸方向的长度短的情况下,不进行输送速度修正处理。另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第二长度的检测。
另外,作为变形例,可以利用不同的设备进行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的控制与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的检测。例如,可以采用下述方式:CPU41进行第一发光部71以及第二发光部72的控制,ASIC42进行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的检测。在该情况下,CPU41相当于“发光控制部”,ASIC42相当于“受光控制部”。
在变形例的构成中,例如每当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的电平变化时,ASIC42都向CPU41通知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的变化后的电平。CPU41当从在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变成高电平(规定电平)开始经过了第一时间T1(参照图8)时,停止第一发光部71的发光,当从在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期间受光部70的输出值变成高电平(规定电平)开始经过了与第一时间T1不同的第二时间T2(参照图8)时,停止第二发光部72的发光。
在变形例的构成中,由于第一时间T1与第二时间T2不同,所以能够基于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保持为高电平而经过的时间,判断是纸P的前端到达了检测区域DA还是纸P的后端通过了检测区域DA。因此,ASIC42能够基于受光部70的输出信号保持为高电平(规定电平)而经过的时间,判断是纸P的前端到达了检测区域DA还是纸P的后端通过了检测区域DA。
本发明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性的,不应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来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来表示,此外,本发明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意思以及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Claims (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印刷部,对沿着输送通道输送的纸进行印刷;
第一发光部,朝向所述输送通道中的比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区域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检测区域发光;
第二发光部,从隔着所述输送通道而与所述第一发光部发光的位置相反侧的位置朝向所述检测区域发光;
受光部,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被所述纸反射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未被所述纸反射而透过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当接受到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或者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时输出规定电平的信号;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纸的前端到达所述检测区域之前开始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在所述纸的与所述前端相反的后端通过所述检测区域之前停止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并开始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基于从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开始到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为止的时间,进行检测所述纸的所述送纸方向的长度的长度检测处理,
所述印刷部在进行双面印刷时,在对所述纸的一个面印刷图像之后,对转回的所述纸的与所述一个面相反的另一个面印刷图像,
在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所述控制部基于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通过所述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所述长度,设定要对所述另一个面印刷的图像的印刷位置,
所述印刷部针对沿着与所述送纸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延伸的每个主扫描线进行印刷,
在所述纸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中,在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所述第一端成为所述前端并且所述第二端成为所述后端,在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通过使所述纸转回,所述第二端成为所述前端并且所述第一端成为所述后端,
在设通过所述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所述长度为长度L,
设从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到第n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的距离为距离A,
设如果在所述纸的裁切时未产生误差,则从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第m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与所述第n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一致的情况下,
在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所述控制部将从作为所述纸的所述前端的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隔开所述距离A的位置设定为所述第n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
在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所述控制部将从作为转回的所述纸的所述前端的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隔开从所述长度L减去所述距离A得到的距离的位置设定为所述第m条主扫描线的印刷位置。
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印刷部,对沿着输送通道输送的纸进行印刷;
第一发光部,朝向所述输送通道中的比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区域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检测区域发光;
第二发光部,从隔着所述输送通道而与所述第一发光部发光的位置相反侧的位置朝向所述检测区域发光;
受光部,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被所述纸反射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未被所述纸反射而透过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当接受到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或者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时输出规定电平的信号;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纸的前端到达所述检测区域之前开始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在所述纸的与所述前端相反的后端通过所述检测区域之前停止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并开始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基于从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开始到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为止的时间,进行检测所述纸的所述送纸方向的长度的长度检测处理,
所述印刷部在进行双面印刷时,在对所述纸的一个面印刷图像之后,对所述纸的与所述一个面相反的另一个面印刷图像,
所述控制部在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进行所述长度检测处理,并且在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也进行所述长度检测处理,
在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通过所述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所述长度比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通过所述长度检测处理检测出的所述长度长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对所述另一个面进行印刷时的送纸速度修正为比对所述一个面进行印刷时的送纸速度快的速度。
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印刷部,对沿着输送通道输送的纸进行印刷;
第一发光部,朝向所述输送通道中的比所述印刷部进行印刷的印刷区域靠送纸方向的上游侧的检测区域发光;
第二发光部,从隔着所述输送通道而与所述第一发光部发光的位置相反侧的位置朝向所述检测区域发光;
受光部,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被所述纸反射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未被所述纸反射而透过的情况下接受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当接受到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光或者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光时输出规定电平的信号;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纸的前端到达所述检测区域之前开始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在所述纸的与所述前端相反的后端通过所述检测区域之前停止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并开始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基于从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开始到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为止的时间,进行检测所述纸的所述送纸方向的长度的长度检测处理,
所述控制部当从在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开始经过了预先确定的第一时间时,停止所述第一发光部的发光,当从在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期间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变成所述规定电平开始经过了与所述第一时间不同的预先确定的第二时间时,停止所述第二发光部的发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包括:发光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发光部以及所述第二发光部;以及受光控制部,检测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
所述受光控制部基于所述受光部的输出信号保持为所述规定电平而经过的时间,判断是所述纸的所述前端到达了所述检测区域还是所述纸的所述后端通过了所述检测区域。
CN202010705432.8A 2019-07-22 2020-07-21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22774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4722A JP7281055B2 (ja) 2019-07-22 2019-07-2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34722 2019-07-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7487A CN112277487A (zh) 2021-01-29
CN112277487B true CN112277487B (zh) 2022-08-12

Family

ID=74187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05432.8A Active CN112277487B (zh) 2019-07-22 2020-07-2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5867B2 (zh)
JP (1) JP7281055B2 (zh)
CN (1) CN1122774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97887A (ja) * 2020-12-21 2022-07-0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2043A2 (en) * 1993-02-18 1994-08-24 Laurel Bank Machines Co., Ltd. Sheet Discriminating apparatus
CN1619430A (zh) * 2003-11-20 2005-05-25 株式会社理光 原稿尺寸检测方法,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53188A (zh) * 2011-03-02 2012-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WO2018008116A1 (ja) * 2016-07-06 2018-01-11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印字方法
CN108454241A (zh) * 2017-02-17 2018-08-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0687A (ja) * 1996-11-29 1998-06-19 Canon Inc シート材材質判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315552A (ja) * 1997-05-16 1998-12-0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で用いられる検出方法
DE10254880B4 (de) * 2001-12-14 2009-06-10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Verfahren zum Erkennen von Kanten von blattförmigen Materialien
JP4069289B2 (ja) * 2002-07-16 2008-04-02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検知装置及び記録装置及び後処理装置
US6960777B2 (en) * 2003-08-23 2005-11-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forming device sensing mechanism
US7145161B2 (en) * 2004-01-11 2006-12-05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etecting location of edge of media sheet
JP4556543B2 (ja) * 2004-08-10 2010-10-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96505A (ja) * 2006-01-26 2007-08-09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および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
JP4677006B2 (ja) * 2008-04-24 2011-04-2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画像形成方法
JP5372037B2 (ja) * 2011-02-01 2013-12-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6124515B2 (ja) * 2011-08-05 2017-05-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搬送距離算出装置及びシート長算出装置
JP2013126916A (ja) * 2011-11-15 2013-06-27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21838A (ja) * 2019-01-30 2020-08-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7318421B2 (ja) * 2019-08-29 2023-08-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12043A2 (en) * 1993-02-18 1994-08-24 Laurel Bank Machines Co., Ltd. Sheet Discriminating apparatus
CN1619430A (zh) * 2003-11-20 2005-05-25 株式会社理光 原稿尺寸检测方法,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53188A (zh) * 2011-03-02 2012-09-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及打印机的控制方法
WO2018008116A1 (ja) * 2016-07-06 2018-01-11 富士通フロ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及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における印字方法
CN108454241A (zh) * 2017-02-17 2018-08-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81055B2 (ja) 2023-05-25
CN112277487A (zh) 2021-01-29
US11465867B2 (en) 2022-10-11
JP2021018175A (ja) 2021-02-15
US20210024312A1 (en)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354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eeding a sheet
JP662403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126067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32526B2 (ja) 印刷装置
US8579285B2 (en) Documen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irst and second document detectors and pulse count detector
CN11227748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45668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442652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capable of detecting shape of she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 shape detecting method
JP20091512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430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99377A (ja) 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054138B2 (ja) プリント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66905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273103B2 (en) Sheet conveyance device capable of detecting shape of she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sheet shape detecting method
JP2002029649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967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34297B2 (ja) 印刷装置
JP6891431B2 (ja)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668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71512A (ja) 電子写真印刷装置
CN11602188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KR100433427B1 (ko) 사무기기의 용지 감지장치
JP2012076834A (ja) 印刷装置
CN11587135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0168974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