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8928B - 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8928B
CN112018928B CN201910468602.2A CN201910468602A CN112018928B CN 112018928 B CN112018928 B CN 112018928B CN 201910468602 A CN201910468602 A CN 201910468602A CN 112018928 B CN112018928 B CN 1120189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housing
piece
mo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86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8928A (zh
Inventor
大西达也
吉田雄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4686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8928B/zh
Priority to US16/826,377 priority patent/US2020038197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2018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8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6Means for adjusting casings relative to their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该马达具有壳体以及被压入壳体的第一压入件,其中,该壳体的内表面具有与该第一压入件在径向上对置的第一对置面和第二对置面,第一对置面位于第二对置面的轴向一侧,第一对置面与第一压入件的一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抵接,第一对置面的与第一压入件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为光滑面,第二对置面与第一压入件在径向上不抵接,第二对置面为粗糙面。由此,通过将壳体的内表面中的与压入件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加工为光滑面,从而减小了壳体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在能够确保压入件容易地被压入壳体中的同时,减少了壳体的内表面的加工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领域。
背景技术
在对内转子马达进行组装时,需要将定子铁芯压入马达的壳体中,由于壳体一般通过铸造成型工艺加工,内表面是粗糙面,摩擦力较大且不平整,不能容易地压入定子铁芯。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将定子铁芯压入壳体前,对壳体的内表面进行切削加工,将内表面加工为光滑面,从而能够容易地压入定子铁芯。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对壳体的内表面全部加工为光滑面费时费力,降低了组装的工作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在该马达中,只将壳体的内表面中的与压入件抵接的部分内表面加工为光滑面,由此,与将壳体的内表面全部加工为光滑面相比,减小了壳体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从而在能够确保压入件容易地被压入壳体中的同时,减少了壳体的内表面的加工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具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旋转轴;围绕所述旋转轴配置的壳体;以及被压入所述壳体的第一压入件,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压入件在径向上对置的第一对置面和第二对置面,所述第一对置面位于所述第二对置面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一对置面与所述第一压入件的一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抵接,所述第一对置面的与所述第一压入件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为光滑面,所述第二对置面与所述第一压入件在径向上不抵接,所述第二对置面为粗糙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第一对置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对置面位于所述壳体的轴向的靠所述第一压入件压入方向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第一压入件从轴向一端至轴向另一端的径向尺寸不变,所述第一对置面比所述第二对置面靠所述壳体的径向内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还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连接所述第一对置面和所述第二对置面,所述引导面为粗糙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所述马达还包括第二压入件,所述第二压入件被压入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还具有第三对置面,所述第三对置面位于所述第二对置面的轴向另一侧,所述第三对置面与所述第二压入件在径向上抵接,所述第三对置面的与所述第二压入件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为光滑面,所述第三对置面比所述第二对置面靠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所述第一对置面在轴向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压入件在轴向上的高度的1/2以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七方面,其中,所述第三对置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压入件在径向上对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八方面,其中,所述第一压入件具有朝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凸出的第一耳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还具有朝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耳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耳部的外周面不抵接,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表面为粗糙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九方面,其中,所述第二压入件具有朝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凸出的第二耳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还具有朝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耳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耳部的外周面不抵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内表面为粗糙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方面,其中,所述第二耳部位于所述第二压入件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压入件的所述第二耳部的轴向高度范围内的所述轴向一侧的外周面为粗糙面,所述第二压入件的轴向另一侧的外周面为光滑面,所述第二压入件的所述粗糙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不抵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气设备,所述电气设备具有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马达。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壳体的内表面中的与压入件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加工为光滑面,从而减小了壳体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在能够确保压入件容易地被压入壳体中的同时,减少了壳体的内表面的加工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马达的沿中心轴线的剖面图。
图2是壳体的从一个角度观察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虚线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第一压入件在壳体中的俯视图。
图5是第二压入件的俯视图。
图6是第二压入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申请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上”、“下”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述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以马达的旋转轴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围绕该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周向”,将沿该中心轴线的方向或与其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或“轴向的延伸方向”,将沿半径方向远离中心轴线的一侧称为“径向外侧”,将沿半径方向靠近中心轴线的一侧称为“径向内侧”。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一种马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马达的沿中心轴线的剖面图,图2是壳体的从一个角度观察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虚线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马达1包括沿中心轴线S延伸的旋转轴10;围绕所述旋转轴10配置的壳体11和第一压入件12,在对马达1进行组装时,将第一压入件12压入壳体11中。
如图2所示,壳体11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对置面111和第二对置面112,其中,第一对置面111位于第二对置面112的轴向一侧。如图3所示,第一对置面111与第一压入件12在径向上对置,第一对置面111与第一压入件12的一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抵接,第一对置面111的与第一压入件12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为光滑面,第二对置面112与第一压入件12在径向上不抵接,第二对置面112为粗糙面。
由此,只需要将第一对置面111的与第一压入件12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加工为光滑面,而不需要对与第一压入件12不抵接的第二对置面112进行加工,从而在能够确保第一压入件12容易地被压入壳体11中的同时,减少了壳体11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从而减少了壳体11的内表面的加工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对置面111的全部范围加工为光滑面,也可以只将与第一压入件12抵接的表面的一部分加工为光滑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只要第一对置面111的光滑部分能够顺利地将第一压入件12压入壳体11即可。由此,能够减小壳体11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进一步减少壳体11的内表面的加工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对置面111在轴向上的高度h1为第一压入件12在轴向上的高度h2的1/2以下,由此,在保证第一压入件可靠固定于壳体内表面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减小壳体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对置面111相对于第二对置面112位于壳体11的轴向的靠第一压入件12压入方向的一侧。即,第一压入件12的轴向上位于压入方向一侧的部分在压入过程中经过第二对置面112后与位于壳体11的压入方向一侧的第一对置面111抵接,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一压入件12压入壳体11。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对置面111比第二对置面112靠壳体11的径向内侧,如图3所示,第一对置面111到壳体11的中心轴线S的第一径向距离d1小于第二对置面112到壳体11的中心轴线S的第二径向距离d2。壳体11的内表面还具有引导面113,引导面113将第1对置面111和第2对置面112连接起来,引导面113为粗糙面。引导面113可以是在压入方向上从第二对置面112朝向第一对置面111延伸的R状倾斜面,也可以是斜坡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由此,容易对引导面113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入件12从轴向一端至轴向另一端的径向尺寸保持不变,例如,第一压入件12是圆柱形,或者长条形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由此,第一压入件12在与第一对置面111抵接时,不会与第二对置面112抵接,从而只需要对与第一压入件12抵接的位于壳体11轴向一侧的第一对置面111的一部分进行加工,而不需要对位于壳体11轴向另一侧的第二对置面112进行加工,由此,能够减小壳体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从而减少壳体11的内表面的加工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11的内表面还具有第三对置面114,第三对置面114位于第二对置面112的轴向另一侧。如图3所示,第三对置面114比第二对置面112靠壳体11的径向外侧,第三对置面114到壳体11的中心轴线S的第三径向距离d3大于第二对置面112到壳体11的中心轴线S的第二径向距离d2。
如图1所示,马达1还包括第二压入件13,在对马达1进行组装时,将第二压入件13压入壳体11中。如图3所示,第三对置面114与第二压入件13在径向上抵接,第三对置面114的与第二压入件13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为光滑面。由此,能够确保第二压入件13容易地被压入壳体11中。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对置面114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压入件12在径向上对置,由此,能够通过第三对置面114吸收第一压入件12或第二压入件13本身的轴向上的尺寸误差,以及压入过程中轴向上的尺寸误差,对第一压入件12的加工成型的尺寸精度要求降低,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图4是第一压入件在壳体中的俯视图。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压入件12具有朝壳体11的径向外侧凸出的第一耳部121,壳体11的内表面还具有朝壳体11的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一凹陷部115,第一耳部121能够插入第一凹陷部115。
由此,通过第一耳部121和第一凹陷部115对第一压入件12在壳体11中的周向上进行定位。第一耳部121的外周面与第一凹陷部115可以不抵接,第一凹陷部115的内表面可以为粗糙面,由此,进一步减小壳体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一耳部121的个数不作限制,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或者更多个,只要能够对第一压入件12进行定位即可。
图5是第二压入件的俯视图;图6是第二压入件的侧视图。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6所示,第二压入件13具有朝径向外侧凸出的第二耳部131,如图2所示,壳体11的内表面还具有朝壳体11的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二凹陷部116,第二耳部131能够插入第二凹陷部116,由此,通过第二耳部131和第二凹陷部116,能够对第二压入件13在壳体11中的周向上进行定位。第二凹陷部116的内表面与第二耳部131的外周面可以不抵接,第二凹陷部116的内表面可以为粗糙面。由此,进一步减小壳体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耳部131位于第二压入件13的轴向一侧,第二压入件13的第二耳部131的轴向高度范围内的轴向一侧的外周面132为粗糙面,第二压入件13的轴向另一侧的外周面为光滑面,第二压入件的粗糙面132与壳体11的内周面不抵接。由此,降低第二压入件13的加工难度,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小壳体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第二耳部131的个数不作限制,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或者更多个,只要能够对第二压入件13进行定位即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耳部131还可以包括第二压入件13的其他朝壳体11的径向外侧凸出的部件,例如把手、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压入件12例如是马达的定子铁芯,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一压入件12还可以是其他被压入壳体11的部件;另外,第二压入件13例如是马达的轴承保持架,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二压入件13还可以是其他被压入壳体11的部件,例如盖体等。第一压入件12或第二压入件13只要是与壳体11的内表面抵接的部件即可,可以将壳体11的内表面中的与该部件抵接的至少一部分加工为光滑面,从而使该部件容易地被压入壳体11,并且,能够减小壳体的内表面的光滑面的加工范围。
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图2示出的是第一凹陷部115和第二凹陷部116位于壳体11的周向上的相同位置,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第一凹陷部115和第二凹陷部116也可以位于壳体11的周向上的不同位置;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凹陷部115或第二凹陷部116的个数也不作限制,只要第一凹陷部115和第二凹陷部116能够分别与第一耳部121和第二耳部131配合对第一压入件12和第二压入件13进行定位即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壳体的内表面的与压入件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加工为光滑面,从而在能够确保压入件容易地被压入壳体中的同时,减少了壳体的内表面的加工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其具有实施例1所述的马达。由于在实施例1中,已经对该马达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其内容被合并于此,此处省略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电气设备的结构不作限制,其可以是刹车系统、空调机、饮水机、洗衣机、扫除机、压缩机、送风机、搅拌机等家电产品,也可以是其他领域的电气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壳体的内表面的与压入件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加工为光滑面,从而在能够确保压入件容易地被压入壳体中的同时,减少了壳体的内表面的加工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了电气设备的组装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具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旋转轴;围绕所述旋转轴配置的壳体;以及被压入所述壳体的第一压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压入件在径向上对置的第一对置面和第二对置面,
所述第一对置面位于所述第二对置面的轴向一侧,
所述第一对置面与所述第一压入件的一部分表面在径向上抵接,所述第一对置面的与所述第一压入件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为光滑面,
所述第二对置面与所述第一压入件在径向上不抵接,所述第二对置面为粗糙面,
所述马达还包括第二压入件,所述第二压入件被压入所述壳体,
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还具有第三对置面,所述第三对置面位于所述第二对置面的轴向另一侧,
所述第三对置面与所述第二压入件在径向上抵接,所述第三对置面的与所述第二压入件抵接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为光滑面,
所述第三对置面比所述第二对置面靠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
所述第三对置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压入件在径向上对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置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对置面位于所述壳体的轴向的靠所述第一压入件压入方向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入件从轴向一端至轴向另一端的径向尺寸不变,
所述第一对置面比所述第二对置面靠所述壳体的径向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还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连接所述第一对置面和所述第二对置面,
所述引导面为粗糙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置面在轴向上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压入件在轴向上的高度的1/2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入件具有朝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凸出的第一耳部,
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还具有朝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耳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耳部的外周面不抵接,所述第一凹陷部的内表面为粗糙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压入件具有朝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凸出的第二耳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还具有朝所述壳体的径向外侧凹陷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耳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耳部的外周面不抵接,所述第二凹陷部的内表面为粗糙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耳部位于所述第二压入件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压入件的所述第二耳部的轴向高度范围内的所述轴向一侧的外周面为粗糙面,所述第二压入件的轴向另一侧的外周面为光滑面,所述第二压入件的所述粗糙面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不抵接。
9.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具有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马达。
CN201910468602.2A 2019-05-31 2019-05-31 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 Active CN1120189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8602.2A CN112018928B (zh) 2019-05-31 2019-05-31 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
US16/826,377 US20200381978A1 (en) 2019-05-31 2020-03-23 Motor and electr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8602.2A CN112018928B (zh) 2019-05-31 2019-05-31 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8928A CN112018928A (zh) 2020-12-01
CN112018928B true CN112018928B (zh) 2023-06-27

Family

ID=73501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8602.2A Active CN112018928B (zh) 2019-05-31 2019-05-31 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81978A1 (zh)
CN (1) CN11201892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242A (zh) * 2003-04-25 2005-01-2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914781A (zh) * 2004-02-14 2007-02-1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结构
JP2016158389A (ja) * 2015-02-24 2016-09-0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8647B2 (ja) * 1996-04-24 2004-12-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US6822364B2 (en) * 2002-07-30 2004-11-23 Asmo Co., Ltd. Brushless motor
JP2005110478A (ja) * 2003-10-02 2005-04-21 Aisan Ind Co Ltd モータ及びポンプ
JP2007049891A (ja) * 2005-07-11 2007-02-22 Nippon Densan Corp ステータ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
JP2008067571A (ja) * 2006-09-11 2008-03-21 Jtekt Corp モータ及び電動ポンプ
KR101060802B1 (ko) * 2009-08-06 2011-08-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기록 디스크 구동장치
DE102010028989A1 (de) * 2010-05-14 2011-11-17 Robert Bo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Elektromotors
JP2012082792A (ja) * 2010-10-14 2012-04-26 Calsonic Kansei Corp 電動圧縮機
EP2506406B1 (en) * 2011-03-30 2019-09-25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Molded motor
JP5438159B2 (ja) * 2012-03-19 2014-03-1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磁石の位置ずれ防止作用を有するリニアモータ用磁石板
JP2014099971A (ja) * 2012-11-13 2014-05-29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
CN203747521U (zh) * 2013-12-25 2014-07-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和电机的定子铁芯
JP6435674B2 (ja) * 2014-07-14 2018-12-1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6552518B2 (ja) * 2014-11-11 2019-07-31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ブラシレスワイパモータ
JP6507887B2 (ja) * 2015-07-01 2019-05-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駆動装置
WO2017022094A1 (ja) * 2015-08-05 2017-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モータ
JP6151324B2 (ja) * 2015-09-17 2017-06-21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JP2017180426A (ja) * 2016-03-31 2017-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JP2017180425A (ja) * 2016-03-31 2017-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CN109923762A (zh) * 2016-11-02 2019-06-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EP3751713B1 (en) * 2018-02-07 2022-08-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integrate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1242A (zh) * 2003-04-25 2005-01-26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914781A (zh) * 2004-02-14 2007-02-1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机的定子结构
JP2016158389A (ja) * 2015-02-24 2016-09-0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81978A1 (en) 2020-12-03
CN112018928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0357A (zh) 无刷电机
CN112018928B (zh) 马达及包含该马达的电气设备
US11742714B2 (en) Motor and driving member
CN107749684B (zh) 外转子电机和具有其的流体驱动装置
CN211701688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CN211209409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CN218633532U (zh) 马达
CN111668972A (zh) 无刷马达及包含该无刷马达的电气产品
JP2017216794A (ja) モータ
CN212163014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CN220440433U (zh) 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CN217486358U (zh) 转子部件、马达以及电气产品
CN211209441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CN221042455U (zh) 马达和电气设备
CN210183141U (zh) 马达和机电设备
CN213959877U (zh) 电机端盖、定子结构以及电机
CN212367004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CN216056718U (zh) 马达以及电气产品
KR200194155Y1 (ko) 에어콘용 모터의 조립구조
US20220320983A1 (en) Motor and electrical product
CN219107179U (zh) 电机
CN213367512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CN215221970U (zh) 马达以及电气产品
CN220510834U (zh) 定子组件及外转子电机
CN212969256U (zh) 一种具有防止窜动结构的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