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7179U - 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7179U
CN219107179U CN202223489421.4U CN202223489421U CN219107179U CN 219107179 U CN219107179 U CN 219107179U CN 202223489421 U CN202223489421 U CN 202223489421U CN 219107179 U CN219107179 U CN 219107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hell
housing
rotor
cylindrica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894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霖
李春鹏
黄旭
蒙德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Electric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Electric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Electric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hnson Electric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894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7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7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71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壳内的定子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电机壳内的转子,所述电机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为筒状结构,具有至少一开口端,所述端盖设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开口端,所述转子的转轴与所述端盖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端盖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壳体的所述至少一开口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相叠,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其中之一形成若干凹槽、其中之另一形成若干凸起,每一所述凸起置于一相应的所述凹槽内并且在径向上与所述凹槽过渡配合,实现两者在径向上的相对定位,装配后由所述转子以及定子的同心度好。

Description

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电能和机械能的转换装置,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如应用于汽车、冰箱、空调、风扇等。通常,电机由电机壳、固定在电机壳内的定子以及可相对定子转动的转子构成,通电时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作用而使得转子持续旋转,驱动负载。
电机壳通常包括壳体、盖体和连接器。连接器包括环形的绝缘基座,所述绝缘基座具有导电端子,用于直接或者间接连接电机内部的线圈。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固定于壳体的开口端,盖体固定在所述绝缘基座上。所述壳体和盖体的中央分别设有轴承,用于支撑转子的转轴。但是,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在径向上通过所述环形的绝缘基座定位,导致定转子的同心度差,在运转时产生包括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不平顺性)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定转子同心度好、运转平稳的电机。
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壳内的定子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电机壳内的转子,所述电机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为筒状结构,具有至少一开口端,所述端盖设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开口端,所述转子的转轴与所述端盖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端盖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壳体的所述至少一开口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相叠,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其中之一形成若干凹槽、其中之另一形成若干凸起,每一所述凸起置于一相应的所述凹槽内并且在径向上与所述凹槽过渡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在壳体和端盖的接合部上分别形成凸起、凹槽,通过凸起和凹槽在径向上的过渡配合实现两者在径向上的相对定位,装配后壳体和端盖具有较好的同心度,进而使得定子和转子具有较好的同心度,减少NVH问题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机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电机的爆炸图。
图5为图2中圈V的放大图。
图6为图2中圈VI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电机100;
电机壳20,壳体21,端盖23,第一轴承25,第二轴承27;
第一接合部230,第一凸耳232,第一连接孔234,凹槽231,槽口239,定位部236,盖板237,侧壁238;
第二接合部210,第二凸耳212,第二连接孔214,凸起216,凹陷218,扣钩219;
定子40,定子铁芯41,线圈43;
转子60,转轴61,转子铁芯63,永磁体65,驱动端67;
连接器80,连接器壳体82,绝缘基座84,导电端子86,限位部8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本文中,将沿着电机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或与其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将靠近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径向外侧”,将围绕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周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的一具体实施例,所示电机100包括电机壳20以及设置于电机壳20内的定子40和转子60。电机100优选但并不限于无刷直流电机。下面以无刷直流电机为例进行说明。
电机壳20由金属材料,优选钢或者铁制成。如图4所示,电机壳20包括相互连接的壳体21和端盖23,其中壳体21为筒状结构,优选为圆筒状结构,具有至少一开口端,端盖23设置于壳体21的所述至少一开口端,共同形成安装定子40和转子60的收容空间。图示实施例中,定子40固定于壳体21的内壁,转子60可转动地设置于定子40内,整体上构成内转子电机。
定子40包括定子铁芯41以及绕设于定子铁芯41上的线圈43。定子铁芯41在周向上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定子齿,相邻的定子齿之间形成绕设线圈43的齿槽。线圈43优选地采用三相(U、V、W)线圈,每相线圈可以由多个线圈相互并联或者相互串联构成。
转子60为永磁转子,包括转轴61、套设于转轴61上的转子铁芯63以及若干永磁体65(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为表贴式转子,所述若干永磁体65间隔设置于所述转子铁芯63的外周面上,每一永磁体65大致沿转子的切线方向和轴向延伸。可以理解,所述转子60并不限于表贴式转子,例如其也可以是内嵌式转子,此时若干永磁体65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于所述转子铁芯63的内部,每一永磁体65沿转子60的径向和轴向延伸。
图示实施例中,电机壳20的端盖23形成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一轴承25,第一轴承25优选地为滚珠轴承;壳体21的底部形成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二轴承27,第二轴承27优选地为滚珠轴承。第一轴承25、第二轴承27分别与转轴61的两端相插接,提供支撑而使得转子60的转动更为平稳。图示中,转轴61的一端作为驱动端67穿过端盖23向外伸出,驱动端67优选地为小齿轮结构或连接有小齿轮,用于连接外部负载。
端盖23形成有第一接合部230。较佳的,第一接合部230的边缘沿径向向外突出形成若干第一凸耳232,第一凸耳232沿端盖23的周向间隔分布。壳体21的开口端的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接合部210。较佳的,第二接合部210的边缘沿径向向外突出形成若干第二凸耳212,第二凸耳212的数量、位置与第一凸耳232相对应。第一凸耳232中形成第一连接孔234,第二凸耳212中形成第二连接孔214,第一连接孔234、第二连接孔214可以是圆孔、螺孔等,用于通过固定件将电机安装到特定的位置。
较佳的,端盖23大致为具有一开口端的筒状结构,优选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可为直径不变的单一筒状结构或者直径不同的若干筒状结构的结合。第一接合部230自端盖23的开口端的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
请同时参阅图5和图6,端盖23的第一接合部230形成若干凹槽231,壳体21的第二接合部210对应形成若干凸起216。所述若干凹槽231是指凹槽231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所述若干凸起216是指凸起216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端盖23和壳体21的装配的过程中,第一接合部230与第二接合部210相叠,每一凸起216置于一相应的凹槽231中,两者在径向上过渡配合使得端盖23和壳体21能够在径向上形成相对定位,提升定转子的同心度。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配合是指凸起216的公差带和凹槽231公差带相互交叠,两者在径向上可能是过盈配合也可能是间隙配合。具体地,凸起216和凹槽231在设计时其径向上的尺寸相匹配,如宽度均为W0,两者相卡接后凸起216的径向外壁面恰好能够抵接凹槽231径向上的槽壁从而在径向上形成限位。但是,由于元件公差,实际产品的凸起216的径向外壁面与凹槽231径向上的槽壁可能会有轻微的干涉或者可能形成微小的间隙,但不会影响两者的装配以及装配后在径向上的相对定位。
图示中,凹槽231沿第一接合部230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凹槽231在轴向上贯穿第一接合部230;凸起216沿第二接合部210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凸起216相对于第二接合部210朝向端盖23所在的一侧外凸一定高度,如此第一接合部230和第二接合部210相叠时,凸起216能够进入相应的凹槽231中。
凹槽231的数量优选地为3-6个,相应的,凸起216的数量也优选地为3-6个,相邻的凹槽231或者凸起216之间形成适当的间隔,如此既方便成型,也使得第一接合部230、第二接合部210的连接点位分布恰当、受力均匀。
图示中,凸起216通过按压第二接合部210成型,因此第二接合部210在对应凸起216的位置形成凹陷218。凸起216位于第二接合部210的径向外侧边缘,如此便于壳体21与端盖23的安装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16也可以以其它方式成型于第二接合部210的表面。另外,第一接合部230也可以通过按压的方式形成凹槽231,凹槽231只需要在轴向上凹陷一定深度以容纳凸起216,不一定轴向贯穿第一接合部230。
较佳的,凹槽231在周向上的宽度W1略大于凸起216在周向上的宽度W2,使得凸起216能够顺利地进入凹槽231,两者在周向上间隙配合。应当理解地,凹槽231和凸起216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可以在壳体21的第二接合部210上设置凹槽、相应地在端盖23的第一接合部230上设置凸起,第一接合部230和第二接合部210相叠时同样通过凸起和凹槽在径向上的过渡配合对壳体21、端盖23相对定位,保证定转子的同心度。
较佳的,第二接合部210的边缘还朝向端盖21延伸形成有若干扣钩219,当第一接合部230与第二接合部210相叠后,扣钩219钩扣在第一接合部230上,使得壳体21和端盖23能够在轴向上定位。当然,也可以在第一接合部230的边缘设置扣钩,在装配时钩扣第二接合部210以在轴向上初步定位。
较佳的,电机100还包括连接器80,连接器80包括位于电机壳20外部的连接器壳体82、位于电机壳20内的绝缘基座84以及若干由绝缘基座84固定的导电端子86。其中,绝缘基座84呈筒状,优选为圆筒状,插接于壳体21中以在径向上初步定位。导电端子86的一端直接连接定子40的线圈43,或者间接连接定子40的线圈43,例如通过汇流条连接定子40的线圈。导电端子86的另一端延伸至连接器壳体82,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连接器壳体82优选地为插接式结构,可以通过与之匹配的连接器与外部电源连接。
图示实施例中,连接器80进一步包括一限位部88,其径向连接于绝缘基座84和连接器壳体82之间。相对应地,电机壳20的端盖23在其一侧形成与限位部88的形状匹配的定位部236。定位部236包括自端盖23的筒状结构径向向外延伸的盖板237和分别自盖板237的周向两侧轴向延伸的侧壁238,盖板237和两个侧壁238围成槽口239。槽口239与端盖23的筒状结构的内部连通,供限位部88穿设,用于在周向上定位连接器80。较佳的,限位部88具有方形的轮廓,槽口239为对应的方形槽口。较佳的,定位部236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耳232之间,并且定位部236的两侧壁238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耳232相间隔,每一间隔处恰好形成其中一凹槽231。装配后,连接器80的两侧分别具有相卡接的凸起216、凹槽231结构,可以进一步对连接器80起到在周向上定位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100在其电机壳20的壳体21和端盖23上分别形成凸起216、凹槽231,通过凸起216和凹槽231在径向上的过渡配合实现两者在径向上的相对定位,装配后壳体21和端盖23具有较好的同心度,进而使得定子40和转子60具有较好的同心度,减少NVH问题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壳内的定子以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电机壳内的转子,所述电机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为筒状结构,具有至少一开口端,所述端盖设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开口端,所述转子的转轴与所述端盖可转动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具有第一接合部,所述壳体的所述至少一开口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相叠,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其中之一形成若干凹槽、其中之另一形成若干凸起,每一所述凸起置于一相应的所述凹槽内并且在径向上与所述凹槽过渡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在周向上间隙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凸起和所述若干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接合部或者所述第二接合部的径向外侧边缘,所述第一接合部或所述第二接合部上对应凸起的位置形成有凹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为具有一开口端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为直径不变的单一筒状结构或者直径不同的若干筒状结构的结合,所述第一接合部自所述端盖的开口端的边缘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进一步包括一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位于所述电机壳外的连接器壳体、位于所述电机壳内的绝缘基座和若干由所述绝缘基座固定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所述定子的线圈,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连接器壳体,用于连接外部电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和所述壳体均为圆筒状结构,所述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径向连接于所述绝缘基座和所述连接器壳体之间的限位部,所述端盖的一侧形成与所述限位部的形状匹配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自所述端盖的筒状结构径向向外延伸的盖板和分别自所述盖板的周向两侧轴向延伸的侧壁,所述盖板和两个侧壁围成槽口,所述槽口与所述端盖的筒状结构的内部连通,供所述限位部穿设,用于在周向上定位所述连接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具有方形的轮廓,所述槽口为对应的方形槽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有若干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用于通过固定件将电机安装到特定的位置,所述定位部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耳之间,并且所述定位部的两个侧壁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凸耳相间隔,每一间隔处形成其中一所述凹槽。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形成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转子的转轴的滚珠轴承。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由钢或者铁制成。
CN202223489421.4U 2022-12-21 2022-12-21 电机 Active CN219107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9421.4U CN219107179U (zh) 2022-12-21 2022-12-21 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89421.4U CN219107179U (zh) 2022-12-21 2022-12-21 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7179U true CN219107179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2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89421.4U Active CN219107179U (zh) 2022-12-21 2022-12-21 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71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78419B1 (ko) 외측회전자형 브러시레스 dc전동기
US20060131982A1 (en) Commutator motor
JP2810000B2 (ja) 小型モータ
US11522415B2 (en) Motor
EP3379697A1 (en) Permanent magnet electric motor
CN219107179U (zh) 电机
US20050264125A1 (en) Rotor of motor
CN111193339A (zh) 车辆用电动机
CN211701688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KR20070113727A (ko) 표면부착자석형 모터의 로터
JP2018182908A (ja) 回転電機
CN109274237B (zh) 外转子电机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114788139A (zh) 电机
KR20170053477A (ko)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CN218633532U (zh) 马达
JP3015644B2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CN219322162U (zh) 一种定子固定结构以及带有该结构的电机、园林设备
CN219499067U (zh) 一种轴向磁场电机
JP7383560B2 (ja)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ロータの製造方法
CN219420470U (zh) 驱动组件及洗涤设备
CN211209409U (zh) 马达和电气产品
CN117081281B (zh) 一种爪极式永磁电机
CN219740050U (zh) 无刷直流电机及料理机
CN220544759U (zh) 电机的转子芯体、转子组件、电机和电器
CN214281176U (zh) 一种交流有刷电机及其动力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