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09519A - 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09519A
CN111409519A CN202010286921.4A CN202010286921A CN111409519A CN 111409519 A CN111409519 A CN 111409519A CN 202010286921 A CN202010286921 A CN 202010286921A CN 111409519 A CN111409519 A CN 111409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folding
sliding
plate
d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69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09519B (zh
Inventor
李铁柱
卢元燕
华睿
王香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2869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095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09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9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09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09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72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characterised by the triggering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其中,所述防下潜结构包括安装架、第一折叠支架以及第二折叠支架,所述第一折叠支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活动铰接的第一折叠板,所述第二折叠支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滑移架、以及与所述滑移架活动铰接的第二折叠板,其中,所述第二折叠板和所述第一折叠板活动铰接,所述滑移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折叠板朝向所述固定板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折叠板和所述第二折叠板折叠隆起。本发明可以通过将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折叠隆起,提高后排座椅的高度,防止下潜,从而达到在保证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提升防下潜的效果。

Description

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性也已经成为了汽车的重要属性。由于大多数乘用车后排未设计独立的座椅结构,只是将发泡制成的坐垫固定在车身地板结构上形成了供乘客乘坐的座位。在正面碰撞中,后排乘员乘坐在后排座椅上容易出现乘员下潜的现象。乘员下潜主要是由于碰撞过程中坐垫的下部结构支撑不足,乘员骨盆向前、向下运动,安全带腰带部分由骨盆向上滑动至腹部,腹部没有骨骼结构支撑,导致对腹部及其内部的软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
目前,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对后排乘员下潜现象也提出了严格的控制指标,为此汽车厂家通常在车身后地板上安装防下潜支架来预防正碰过程中乘员的下潜现象。但是由于受乘员乘坐舒适性的限制,传统的一体式防下潜支架的高度都比较低,导致后排乘员的防下潜效果不佳。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以至少克服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下潜结构、座椅及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的防下潜结构受乘坐舒适性的限制导致防下潜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下潜结构,其中,所述防下潜结构包括安装架、第一折叠支架以及第二折叠支架;所述第一折叠支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活动铰接的第一折叠板;所述第二折叠支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滑移架、以及与所述滑移架活动铰接的第二折叠板,其中,所述第二折叠板和所述第一折叠板活动铰接,所述滑移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折叠板朝向所述固定板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折叠板和所述第二折叠板折叠隆起。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第一锁止口,所述滑移架上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口配合,以锁止所述滑移架。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止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锁止口依次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开设有所述第一锁止口,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口对应的第二锁止口,所述锁止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锁止块、以及连接两个所述锁止块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锁止块分别进入所述第一锁止口和所述第二锁止口,以锁止所述滑移架。
优选地,所述锁止块为楔形锁止块,且所述楔形锁止块的楔形面朝向所述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滑移架包括与所述第二折叠板活动铰接的滑移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滑移架本体上的滑块,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配合的滑轨。
优选地,所述滑块开设有一空腔,所述锁止件容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空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锁止口和所述第二锁止口对应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锁止块自所述空腔分别进入所述第一锁止口和所述第二锁止口。
优选地,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板通过弹簧阻尼器连接。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座椅,其中,所述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防下潜结构。
另外,本发明又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如以上所述的座椅。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提供的防下潜结构包括安装架、第一折叠支架以及第二折叠支架;第一折叠支架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固定板、以及与固定板活动铰接的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支架包括滑动设置在安装架上的滑移架、以及与滑移架活动铰接的第二折叠板,其中,第二折叠板和第一折叠板活动铰接,滑移架朝用于带动第二折叠板朝向固定板运动,以使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折叠隆起,即当乘员正常乘坐时,滑移架在安装架上不进行滑动,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平齐设置,保证乘员的乘车舒适性,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由于乘员的骨盆向下、向前运动,可以推动滑移架带动第二折叠板朝向固定板运动,且第二折叠板与滑移架、第二折叠板与第一折叠板、以及第一折叠板与固定板之间均为活动铰接,使得第一折叠板和第二折叠板折叠隆起,提高后排座椅的高度,防止下潜,从而达到在保证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提升防下潜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下潜结构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下潜结构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下潜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防下潜结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安装架 11 底板
12 侧板 13 第一锁止口
14 第二锁止口 2 第一折叠支架
21 固定板 22 第一折叠板
3 第二折叠支架 31 滑移架
311 滑移架本体 312 滑块
313 第一连接板 314 第二连接板
315 空腔 32 第二折叠板
4 锁止件 41 锁止块
42 弹性件 5 弹簧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下潜结构,防下潜结构包括安装架1、第一折叠支架2以及第二折叠支架3;第一折叠支架2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固定板21、以及与固定板21活动铰接的第一折叠板22;第二折叠支架3包括滑动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滑移架31、以及与滑移架31活动铰接的第二折叠板32,其中,第二折叠板32和第一折叠板22活动铰接,滑移架31用于带动第二折叠板32朝向固定板21运动,以使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32折叠隆起。该防下潜结构尤其适合作为车辆的后排座椅上的防下潜结构,但却并不限于作为车辆的后排座椅上的防下潜结构,如果有其他设备应用了本发明提供的防下潜结构,也理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由于提供的防下潜结构包括安装架1、第一折叠支架2以及第二折叠支架3;第一折叠支架2包括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固定板21、以及与固定板21活动铰接的第一折叠板22;第二折叠支架3包括滑动设置在安装架1上的滑移架31、以及与滑移架31活动铰接的第二折叠板32,其中,第二折叠板32和第一折叠板22活动铰接,滑移架31朝用于带动第二折叠板32朝向固定板21运动,以使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32折叠隆起,即当乘员正常乘坐时,防下潜结构可以处于第一状态:滑移架31在安装架1上不进行滑动,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32平齐设置,具体可参考图1,从而保证乘员正常乘坐时的乘车舒适性;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防下潜结构可以处于第二状态:由于乘员的骨盆向下、向前运动,可以推动滑移架31带动第二折叠板32朝向固定板21运动,且第二折叠板32与滑移架31、第二折叠板32与第一折叠板22、以及第一折叠板22与固定板21之间均为活动铰接,使得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32折叠隆起,具体可参考图2,从而能够提高后排座椅的高度,防止乘员下潜,从而达到在保证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提升防下潜的效果。在本发明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固定板21可以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前部,滑移架31可以设置在车辆座椅的后部。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架1上开设有第一锁止口13,滑移架31上设置有锁止件4,锁止件4用于与第一锁止口13配合,以锁止滑移架31。即当乘员正常乘坐时,滑移架31上的锁止件4锁止于第一锁止口13,以使滑移架31在安装架1上不进行滑动,且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32保持平齐设置,从而保证乘客乘坐的舒适性。
具体地,第一锁止口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锁止口13依次间隔排列。即当第一锁止口13的数量为两个时,且乘员正常乘坐时,锁止件4可以锁止于远离固定板21的第一锁止口13;当乘员开始出现下潜时,乘员的骨盆向前、向下运动,使得滑移架31上的锁止件4摆脱远离固定板21的第一锁止口13的锁止作用,并朝固定板21运动;当锁止件4运动至靠近固定板21的第一锁止口13时,由于第一折叠板22和第二折叠板32之间的相互折叠支撑作用,滑移架31不会再继续向前运动,从而可以将锁止件4稳定地锁止于靠近固定板21的第一锁止口13。此外,第一锁止口13的数量可以超过两个,即可以通过多个第一锁止口13,以便能够对不同的碰撞冲击力进行逐级锁止,从而进一步提升防下潜效果。
参见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安装架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锁止口13,安装架1的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一锁止口13对应的第二锁止口14,锁止件4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锁止块41、以及连接两个锁止块41的弹性件42,弹性件42用于驱动两个锁止块41分别进入第一锁止口13和第二锁止口14,以锁止滑移架31。更进一步地,安装架1包括底板11以及分设于底板11两侧的侧板12,第一锁止口13和第二锁止口14一一对应分别开设于两个侧板12上,而锁止件4包括弹性件42以及分设于弹性件42两端的两个锁止块41,两个锁止块41可以分别锁止于第一锁止口13和第二锁止口14,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锁止的稳定性。同时,弹性件42包括但不限于为弹簧。
更具体地,锁止块41为楔形锁止块,且楔形锁止块的楔形面朝向固定板21。即不论是当乘员正常乘坐,还是发生下潜现象时,楔形锁止块均可以确保滑移架31无法朝向背离固定板21的方向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滑移架31包括与第二折叠板32活动铰接的滑移架本体311、以及设置在滑移架本体311上的滑块312,安装架1上设置有与滑块312配合的滑轨(未图示)。更进一步地,滑块312开设有一空腔315,锁止件4容置于空腔315中,空腔3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锁止口13和第二锁止口14对应时,弹性件42用于驱动两个锁止块41自空腔315分别进入第一锁止口13和第二锁止口14。同时,滑轨可以设置在安装架1的底板11上,滑块312可以设置在两个侧板12之间,并与滑轨滑动配合,而锁止件4可以设置在滑块312的空腔315中。即当乘员正常乘坐时,弹性件42两端的两个锁止块41由于弹性力的作用,伸出于滑块312,并分别锁止于第一锁止口13和第二锁止口14;当发生下潜现象时,乘员的骨盆向下、向前运动,使得滑移架本体311受到朝向固定板21的推力,并作用于滑块312以及滑块312内的锁止件4,而锁止块41可以为楔形面朝向固定板21的楔形锁止块41,且两个锁止块41之间为弹性件42连接,使得两个锁止块41能够压缩弹性件42,并分别收回至滑块312的空腔315内,因而两个锁止块41可以分别摆脱第一锁止口13和第二锁止口14的限制,从而实现滑移架31在滑轨上朝向固定板21运动。
更进一步地,滑移架本体311包括第一连接板313和第二连接板314,第一连接板313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314的一端连接,且第一连接板313和第二连接板314呈一定夹角设置。用于将滑移架本体311与第二折叠板32活动铰接的铰接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313和第二连接板314的连接处,而滑块312分别与第一连接板313背离第二折叠板32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314背离第二折叠板32的一端连接。即滑移架本体31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板313和第二连接板314分别与第二折叠板32铰接、以及与滑块312固定连接。同时滑移架本体311和滑块312可以构成一空心支架,从而能够节约制作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滑块312与固定板21可以通过弹簧阻尼器5连接。即可以通过调整弹簧阻尼器5中的弹簧的刚度和阻尼器的阻尼来控制滑块312的运动阻力,以保证滑块312的平稳运动。
同时,安装架1、滑轨、滑块312、锁止件4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即两个滑块312可以间隔设置在滑移架本体311的两端,两个安装架1与两个滑块312一一对应设置,且两个滑块312分别与两个滑轨一一对应滑动配合,两个锁止件4分设于两个滑块312的空腔315内。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座椅,其中,座椅包括如上所述的防下潜结构。由于座椅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另外,本发明又提供一种车辆,其中,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由于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
第一折叠支架,所述第一折叠支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活动铰接的第一折叠板;
第二折叠支架,所述第二折叠支架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的滑移架、以及与所述滑移架活动铰接的第二折叠板,其中,所述第二折叠板和所述第一折叠板活动铰接,所述滑移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折叠板朝向所述固定板运动,以使所述第一折叠板和所述第二折叠板折叠隆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开设有第一锁止口,所述滑移架上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止口配合,以锁止所述滑移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锁止口依次间隔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开设有所述第一锁止口,所述安装架的另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止口对应的第二锁止口,所述锁止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锁止块、以及连接两个所述锁止块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锁止块分别进入所述第一锁止口和所述第二锁止口,以锁止所述滑移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块为楔形锁止块,且所述楔形锁止块的楔形面朝向所述固定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架包括与所述第二折叠板活动铰接的滑移架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滑移架本体上的滑块,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块配合的滑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开设有一空腔,所述锁止件容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空腔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锁止口和所述第二锁止口对应时,所述弹性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锁止块自所述空腔分别进入所述第一锁止口和所述第二锁止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下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板通过弹簧阻尼器连接。
9.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下潜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
CN202010286921.4A 2020-04-13 2020-04-13 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1114095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6921.4A CN111409519B (zh) 2020-04-13 2020-04-13 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6921.4A CN111409519B (zh) 2020-04-13 2020-04-13 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9519A true CN111409519A (zh) 2020-07-14
CN111409519B CN111409519B (zh) 2021-11-16

Family

ID=71488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6921.4A Active CN111409519B (zh) 2020-04-13 2020-04-13 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0951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55580A (ko) * 1999-12-11 2001-07-04 류정열 자동차 시트용 쿠션프레임
KR100655408B1 (ko) * 2005-08-18 2006-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서브마린현상 방지용 시트 구조
WO2007147635A1 (de) * 2006-06-23 2007-12-27 Johnson Controls Gmbh Fahrzeugsitz mit einem sitzteil und mit einer rückhaltevorrichtung zur verhinderung des durchrutschens eines passagiers, rückhaltevorricht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EP1902896A2 (en) * 2006-09-21 2008-03-2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 seat device
CN108608900A (zh) * 2018-04-20 2018-10-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CN108928272A (zh) * 2018-08-08 2018-12-04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防下潜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55580A (ko) * 1999-12-11 2001-07-04 류정열 자동차 시트용 쿠션프레임
KR100655408B1 (ko) * 2005-08-18 2006-12-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서브마린현상 방지용 시트 구조
WO2007147635A1 (de) * 2006-06-23 2007-12-27 Johnson Controls Gmbh Fahrzeugsitz mit einem sitzteil und mit einer rückhaltevorrichtung zur verhinderung des durchrutschens eines passagiers, rückhaltevorrichtung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EP1902896A2 (en) * 2006-09-21 2008-03-2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 seat device
CN108608900A (zh) * 2018-04-20 2018-10-0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CN108928272A (zh) * 2018-08-08 2018-12-04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后排防下潜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09519B (zh) 2021-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6689B2 (en) Vehicle seat fram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438857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CA1295223C (en) Safety slide with rollers for vehicle seats
JPH10181400A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11409519B (zh) 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
JP3056496B2 (ja) 車体側部の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US8764035B2 (en) Motor vehicle
CN206383857U (zh) 集成式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CN216331632U (zh) 车内乘员约束系统
CN209616955U (zh) 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
KR100276236B1 (ko) 자동차용 프론트 시트 레일의 충격 흡수 구조
CN218929268U (zh) 一种前排座椅防下潜结构
CN218661495U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CN217022276U (zh) 一种改进约束结构的儿童安全座椅系统
JPS6212687Y2 (zh)
CN216994031U (zh) 坐垫、座椅及车辆
KR20040042946A (ko) 자동차의 센터 시트 마운팅 구조
CN117885615A (zh) 一种集成前后减振的汽车座椅滑轨
IT9053110U1 (it) Sedile per un autoveicolo.
JPH0236753Y2 (zh)
KR100494507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서브머린 방지장치
KR200160634Y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취부구조
CN117261707A (zh) 一种利用后备厢空间形成反向后排座椅的汽车
KR19980046634U (ko) 자동차 시트백의 요추받침구조
CN117962717A (zh) 车辆座椅组件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