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16955U - 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16955U
CN209616955U CN201920373400.5U CN201920373400U CN209616955U CN 209616955 U CN209616955 U CN 209616955U CN 201920373400 U CN201920373400 U CN 201920373400U CN 209616955 U CN209616955 U CN 209616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e
crossbeam
seat
dive crossbeam
sin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734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建中
吴潇
林永
杨云
朱琛琦
任国清
陈红娇
陈炜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rcen Automobile Co Ltd
Jiangsu Jintan Dam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rcen Automobile Co Ltd
Jiangsu Jintan Dam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rcen Automobile Co Ltd, Jiangsu Jintan Damai Automobil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rce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734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16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16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1695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包括防下潜横梁,防下潜横梁的底部与汽车地板连接,防下潜横梁的顶部与座椅底部接触,防下潜横梁位于座椅底部靠前的位置,使座椅坐垫远离座椅靠背的一侧高于座椅坐垫靠近座椅靠背的一侧,防下潜横梁沿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布置,且防下潜横梁的长度与座椅坐垫的长度相近,用于支撑座椅坐垫的整个长度方向,为增加防下潜横梁的结构强度,防下潜横梁内设有加强结构。防下潜横梁的设计可防止后排乘员下潜,增加安全带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作用,有利于对乘员的保护,增加乘员的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下潜设计效果较差,在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交通事故时对后排乘员的保护较弱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进气管道消声结构。
背景技术
GB11551-2003《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只针对前排乘员伤害进行考察,未能考虑到后排假人伤害,但2012版C-NCAP管理规则增加了对后排假人进行伤害值考察,增加了对后排假人伤害限制的要求。同类车型在后地板设计时只考虑座椅安装问题,其后地板设计成平面型结构,在实际碰撞过程中,后排乘员存在骨盆位置滑出座椅现象,不能防止后排乘员下潜,那么安全带在碰撞过程中的作用减小,此类乘员运动姿态不利于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增加对乘员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下潜设计效果较差,在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交通事故时对后排乘员的保护较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包括防下潜横梁,所述防下潜横梁的底部与汽车地板连接,防下潜横梁的顶部与座椅底部接触,防下潜横梁内设有加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防下潜横梁为壳体结构,防下潜横梁的横截面为“几”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防下潜横梁壳体内部的加强板和设置在防下潜横梁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位于防下潜横梁壳体的两侧壁之间,且加强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防下潜横梁壳体的两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减重孔。
进一步的,所述防下潜横梁的顶面为平面,顶面的两侧边与防下潜横梁的两侧壁之间为光滑圆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的坐垫滑动连接在汽车地板上,防下潜横梁的顶面与坐垫接触,座椅的靠背转动连接在车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的坐垫滑动前移,座椅的靠背向前旋转放平,靠背与防下潜横梁的顶面接触。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防下潜横梁位于座椅底部靠前的位置,使座椅坐垫远离座椅靠背的一侧高于座椅坐垫靠近座椅靠背的一侧,防下潜横梁沿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布置,且防下潜横梁的长度与座椅坐垫的长度相近,用于支撑座椅坐垫的整个长度方向;防下潜横梁的设计可防止后排乘员下潜,增加安全带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作用,有利于对乘员的保护,增加乘员的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下潜设计效果较差,在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交通事故时对后排乘员的保护较弱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为增加防下潜横梁的结构强度,防下潜横梁内设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防下潜横梁壳体内部的加强板和设置在防下潜横梁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加强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防下潜横梁壳体的两侧壁上,防止防下潜横梁壳体产生变形;防下潜横梁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防下潜横梁的结构强度;为实现轻量化设计加强板上设有减重孔,防下潜横梁的壳体上设有减重槽。
3、本实用新型防下潜横梁对靠背起到支撑的作用,靠背被放平靠背的正面倚靠到防下潜横梁上时,靠背的背面与后备箱的底面平齐,扩大了后备箱的容量。当需要大的空间放置物品时,将座椅坐垫部分前移,座椅靠背向前旋转放平支撑到防下潜横梁上即可。
4、本实用新型防下潜横梁的顶面为平面,顶面的两侧边与防下潜横梁的两侧壁之间为光滑圆角连接,避免出现尖角对座椅靠背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下潜横梁安装在汽车地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下潜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下潜横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下潜横梁支撑座椅靠背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防下潜横梁;11、顶面;12、侧壁;2、汽车地板;3、加强板;31、减重孔;4、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包括防下潜横梁1,防下潜横梁1的底部与汽车地板2连接,防下潜横梁1的顶部与座椅底部接触,防下潜横梁1位于座椅底部靠前的位置,使座椅坐垫远离座椅靠背的一侧高于座椅坐垫靠近座椅靠背的一侧,防下潜横梁1沿座椅坐垫的长度方向布置,且防下潜横梁1的长度与座椅坐垫的长度相近,用于支撑座椅坐垫的整个长度方向,为增加防下潜横梁1的结构强度,防下潜横梁1内设有加强结构。防下潜横梁1的设计可防止后排乘员下潜,增加安全带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作用,有利于对乘员的保护,增加乘员的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防下潜设计效果较差,在发生严重的正面碰撞交通事故时对后排乘员的保护较弱的问题。
防下潜横梁1为壳体结构,防下潜横梁1的横截面为“几”字型。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内部的加强板3和设置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加强板3位于防下潜横梁1壳体的两侧壁之间,且加强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的两侧壁上,防止防下潜横梁1壳体产生变形。为实现轻量化设计加强板3上设有减重孔31,防下潜横梁1的壳体上设有减重槽。防下潜横梁1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了防下潜横梁1的结构强度。
座椅的坐垫滑动连接在汽车地板2上,防下潜横梁1的顶面11与坐垫接触,座椅的靠背4转动连接在车架上。座椅的坐垫滑动前移,座椅的靠背4向前旋转放平,靠背4与防下潜横梁1的顶面11接触。防下潜横梁1对靠背4起到支撑的作用,靠背4被放平靠背4的正面倚靠到防下潜横梁1上时,靠背4的背面与后备箱的底面平齐,扩大了后备箱的容量。当需要大的空间放置物品时,将座椅坐垫部分前移,座椅靠背向前旋转放平支撑到防下潜横梁1上即可。
因为靠背4的正面是与防下潜横梁1接触的,为了防止防下潜横梁1对座椅靠背产生损坏,将防下潜横梁1的顶面11为平面,顶面11的两侧边与防下潜横梁1的两侧壁12之间为光滑圆角连接,避免出现尖角对座椅靠背造成破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下潜横梁(1),所述防下潜横梁(1)的底部与汽车地板(2)连接,防下潜横梁(1)的顶部与座椅底部接触,防下潜横梁(1)内设有加强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横梁(1)为壳体结构,防下潜横梁(1)的横截面为“几”字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内部的加强板(3)和设置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上的凸起或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位于防下潜横梁(1)壳体的两侧壁之间,且加强板(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防下潜横梁(1)壳体的两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上设有减重孔(31)。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横梁(1)的顶面(11)为平面,顶面(11)的两侧边与防下潜横梁(1)的两侧壁(12)之间为光滑圆角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坐垫滑动连接在汽车地板(2)上,防下潜横梁(1)的顶面(11)与坐垫接触,座椅的靠背(4)转动连接在车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坐垫滑动前移,座椅的靠背(4)向前旋转放平,靠背(4)与防下潜横梁(1)的顶面(11)接触。
CN201920373400.5U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16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73400.5U CN209616955U (zh)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73400.5U CN209616955U (zh)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16955U true CN209616955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57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7340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16955U (zh) 2019-03-22 2019-03-22 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16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37024B1 (en) Compact seating arrangement
US1128579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EP1787855B1 (en) Vehicle child seat arrangement
US20200231221A1 (en) Rea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8491040B2 (en) Passenger car with a transverse element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a vehicle seat
JPH0569862A (ja) 車両装備品の配設構造
US20100026032A1 (en) Passenger automobile having an adjustable seat of a middle seat row
CN100478222C (zh) 保护机动车辆乘客膝盖的装置及相关仪表板
CN209616955U (zh) 一种防止汽车座椅下沉的车身结构
US8764035B2 (en) Motor vehicle
KR101875430B1 (ko) 안티 서브마린 기능을 갖는 다이브 시트
CN202201063U (zh) 一种防下潜后地板
CN206383857U (zh) 集成式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WO2013105560A1 (ja) 車両用簡易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構造
JP6016056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レール取付構造
CN203318194U (zh) 一种汽车座椅内侧安装支架
JP2010083165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010076671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BRPI0711604A2 (pt) disposição de banco para um veìculo automotivo
CN205524509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总成
JP2010083192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005170297A (ja) 車両の燃料タンク配設構造
JP2010083191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11409519B (zh) 防下潜结构、座椅及车辆
EP1972490A1 (en) Second-row seat for a motor vehicle having a backrest and sitting surface that can both be tipped o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