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1495U -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1495U
CN218661495U CN202222688382.4U CN202222688382U CN218661495U CN 218661495 U CN218661495 U CN 218661495U CN 202222688382 U CN202222688382 U CN 202222688382U CN 218661495 U CN218661495 U CN 218661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ail
guide rod
headrest
w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883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阔
杜海涛
张登谦
杨晨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883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1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1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1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涉及汽车领域,包括有调节组件、侧翼靠枕、座椅骨架以及与所述座椅骨架固定连接的头枕和安装支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导轨和导杆,所述导轨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沿所述汽车座椅的座垫与所述头枕的相对方向,所述导杆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侧翼靠枕与所述导杆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导杆在导轨内滑动,从而实现所述导杆相对于所述导轨的多级锁止,也就实现了所述侧翼靠枕的多级高度调节,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前装式靠枕的高度调节范围有限,后装式靠枕安装拆卸麻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依赖性和使用率也越来越高,提高汽车倚靠座位的舒适度变成了人们首要关心的话题。座椅靠枕作为一种汽车内饰,同时也是一种汽车健康用品,座椅靠枕是用来调节人体与座位接触点以获得更舒适的角度来减轻疲劳。
现有市场上的车型,为了方便乘员在乘车时休息,在汽车设计制造时,在座椅中预先安装固定有支撑头部的头枕,该头枕与座椅骨架固定连接不可调节,无法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乘员,舒适性较差。为了提升不同身高乘员的乘坐舒适性,市面上也出现了可供后期加装的后装式睡眠靠枕,这种后装式睡眠靠枕尽管高度可调,但安装连接较为复杂,使用不便且影响了原厂座椅的整体性。
因此,现有的汽车座椅无法兼顾乘坐舒适性以及使用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座椅,以解决现有的汽车座椅无法兼顾乘坐舒适性以及使用便利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以及与座椅骨架固定连接的头枕,汽车座椅还包括调节组件和侧翼靠枕,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导轨和导杆;
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座椅骨架固定连接,所述导轨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沿所述汽车座椅的座垫与所述头枕的相对方向,所述导杆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侧翼靠枕与所述导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自锁机构,自锁机构连接于导杆与导轨之间;在导杆相对导轨滑动时,导杆通过自锁机构卡接锁止于导轨上目标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弹性件、弹性支撑件和柱销;弹性件设置于弹性支撑件和柱销之间;弹性支撑件与导杆或导轨中一个固定连接,导杆或导轨中另一个设置多个定位孔;
在导杆相对导轨滑动时,柱销嵌入多个定位孔中的一个目标定位孔内,目标定位孔位于目标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件与导杆固定连接,导轨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导轨设置有连通多个定位孔的滑道,柱销的端部嵌于滑道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还设置有滑槽,滑槽位于与滑道相对的表面上,弹性支撑件的端部嵌于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侧翼靠枕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侧翼靠枕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与导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侧翼靠枕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翼靠枕分别设置于所述头枕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侧翼靠枕各自与一个所述导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和所述导轨均为与座椅骨架形状匹配的曲线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侧翼靠枕包括有靠枕软垫和侧翼靠枕支架,所述靠枕软垫和所述侧翼靠枕支架粘接固定,所述侧翼靠枕支架与所述导杆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以及与座椅骨架固定连接的头枕,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有调节组件和侧翼靠枕,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导轨和导杆;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座椅骨架固定连接,所述导轨与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沿所述汽车座椅的座垫与所述头枕的相对方向,所述导杆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侧翼靠枕与所述导杆连接。当所述导杆在所述导轨上滑动时,所述导杆连同侧翼靠枕一起沿所述汽车座椅的座垫与所述头枕的相对方向进行滑动,该滑动方向与汽车座椅的靠背的方向近乎平行,可以实现侧翼靠枕在铅垂方向上靠近或者远离汽车座椅的座垫,可以改变侧翼靠枕的高度位置;另外,所述汽车座椅的安装支架与原厂座椅的座椅骨架固定连接,省去后装式睡眠靠枕装配连接的过程,解决了后装式靠枕安装拆卸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的车辆无法兼顾乘坐舒适性以及使用便利性的问题。
所述车辆与上述汽车座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明的不当限定。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靠枕处于较低高度位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靠枕处于中等高度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靠枕处于较高高度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组件与座椅骨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靠枕与调节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锁机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6示意的自锁机构与导杆连接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靠枕与各个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靠枕与导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靠枕处于收纳隐藏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靠枕处于打开后的一个位置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靠枕处于打开后的另一个位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座椅骨架,11-头枕,12-调节组件,121-安装支架,122-导轨,1221-滑道,1222-滑槽,123-导杆,124-自锁机构,1241-弹性件,1242-弹性支撑件,1243-柱销,125-定位孔,13-侧翼靠枕,131-侧翼靠枕软垫,132-侧翼靠枕支架,14-第一连接件,15-第二连接件,16-第三连接件,161-第一交联件,162-第二交联件,17-交联件,18-第一铰接点,19-第二铰接点,20-第三铰接点,21-第四铰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10以及与所述座椅骨架10固定连接的头枕11,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调节组件12和侧翼靠枕13,所述调节组件12包括安装支架121、导轨122和导杆123;
所述安装支架121与所述座椅骨架10固定连接,所述导轨122与所述安装支架121固定连接;沿所述汽车座椅的座垫与所述头枕11的相对方向,所述导杆123与所述导轨122滑动连接,所述侧翼靠枕与所述导杆123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1至图4的示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10以及头枕11,头枕11与座椅骨架10固定为一体,头枕11安装于座椅骨架10的顶端,可用于向乘员头部后侧提供支撑倚靠作用。头枕11在座椅骨架10上安装固定之后,其处于固定高度处,无法调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中,还包括调节组件12和侧翼靠枕13。侧翼靠枕13为用于向乘员头部侧方提供支撑倚靠作用的部件,调节组件12可用于对侧翼靠枕13的位置进行调节。
结合图4和图5的示意,调节组件12包括安装支架121、导轨122和导杆123。安装支架121可以为金属框架,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座椅骨架10固定连接,或者与座椅骨架10直接焊接固定为一体。导轨122也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安装支架121固定,或者与安装支架121直接焊接固定为一体。导轨122可以为具有中空腔体的条形直线导轨或曲线导轨,导杆123的形状与导轨122的形状一致,导杆123可插入至导轨122的中空腔体内相对于导轨122滑动。并且,如图1至图4的示意,导轨122与安装支架121连接时,导轨122的长度方向沿汽车座椅的座垫(图中未示出)与头枕11的相对方向布置。当导杆123相对于导轨122滑动时,导杆123即沿着汽车座椅的座垫与头枕11的相对方向滑动,滑动方向如图2和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该滑动方向与汽车座椅的靠背的方向近乎平行,可以实现侧翼靠枕13在铅垂方向上靠近或者远离汽车座椅的座垫,可以改变侧翼靠枕13的高度位置。
对于不同身高尺寸的乘员,可以根据自身身高差异,利用调节组件12将侧翼靠枕13升高或降低至不同的位置,以使头部侧方得到有效支撑。因而,当头枕高度不可调时,搭配使用这种高度可调的侧翼靠枕13,可以提升汽车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此外,由于安装支架121与座椅骨架10固定连接,可以将侧翼靠枕13集成连接在原厂座椅的座椅骨架10上,可省去后装式睡眠靠枕装配连接的过程,为用户节省装配耗时,有助于提升使用便利性,并且,汽车座椅的一体性和完整性得以保证。
可选的,参照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调节组件12还包括自锁机构124,所述自锁机构124连接于导杆123与导轨122之间;在导杆123相对所述导轨122滑动时,导杆123通过自锁机构124卡接锁止于导轨122上目标位置。
具体而言,当乘员根据自身身高差异,利用调节组件12将侧翼靠枕13升高或降低至不同的位置时,对于已经调整好的高度位置,导杆123通过自锁机构124卡接锁止于导轨122上目标位置,即目标位置为所调整好的高度位置,可以防止侧翼靠枕13在汽车行驶中轻微的晃动而导致的降落问题。
可选的,参照图5至图7,所述自锁机构124包括弹性件1241、弹性支撑件1242和柱销1243;弹性件1241设置于弹性支撑件1242和柱销1243之间;弹性支撑件1242与导杆123或导轨122中一个固定连接,导杆123或导轨122中另一个设置多个定位孔125;在导杆123相对导轨122滑动时,柱销1243嵌入多个定位孔125中的一个目标定位孔内,目标定位孔即为目标位置。
具体而言,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至图7的示意,自锁机构124包括弹性支撑件1242、弹性件1241和柱销1243。导杆123的一端包括贯通导杆123的孔洞,该孔洞刚好可以容纳弹性支撑件1242嵌入。弹性件1241与弹性支撑件1242和柱销1243相连接。弹性件1241位于弹性支撑件1242和柱销1243内,柱销1243的部分结构位于弹性支撑件1242内,柱销1243的部分结构的外径小于弹性支撑件1242的内径,柱销1243的部分结构的外壁与弹性支撑件1242的内壁刚好接触,弹性支撑件1242、弹性件1241和柱销1243三者在导杆123内可形成一个整体进行运动。当导杆123相对导轨122滑动时,柱销1243可通过与定位孔125的卡接进行导杆123的位置固定,以增加侧翼靠枕13的高度调节稳定性。
在导杆123相对导轨122滑动时,柱销1243嵌入多个定位孔125中的一个定位孔内,在用户继续对导杆123施加外力进行滑动之前,此时的导杆123受到定位孔125的阻碍而静止,实现自锁机构124的锁止功能。
此外,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除了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1241、弹性支撑件1242和柱销1243所组成的自锁机构124外,自锁机构124也可采用齿槽卡接的方式进行锁止。自锁机构124可以包括有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导杆上设置有第一齿槽,导轨上可设置多个第二齿槽,当导杆在导轨内滑动时,导杆上的第一齿槽的啮齿与导轨上的第二齿槽的啮齿交互啮合进行卡接固定。
可选地,参照图8,弹性支撑件1242与导杆123固定连接,导轨122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孔125;导轨122设置有连通多个所述定位孔125的滑道1221,所述柱销1243的端部嵌于所述滑道1221内。
具体而言,参照图8,导轨122包括有滑道1221,滑道1221上设置有按照一定距离分布的多个定位孔125,柱销1243的圆头凸起端与定位孔125对应契合。当柱销1243的圆头凸起端在滑道1221上滑动时,外力作用挤压柱销1243的圆头凸起端,通过弹性件1241的压缩作用将柱销1243的圆头凸起端压缩至弹性支撑件1242内,当柱销1243的圆头凸起端在滑道1221上滑动时,锁止取消。同时,柱销1243的端部嵌于所述滑道1221内,滑道1221也可保证柱销1243的圆头凸起端不偏离既定轨迹。
可选的,参照图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导轨122还设置有滑槽1222,滑槽1222位于与滑道1221相对的表面上,弹性支撑件1242的端部嵌于所述滑槽1222内。
具体而言,如图7至图9所示,弹性支撑件1242的一端在滑槽1222上滑动,弹性支撑件1242的另一端与柱销1243的外径相接触,与柱销1243的圆头凸起端在滑道1221内滑动的原理一致,当弹性支撑件1242的一端在滑槽1222上滑动时,可保证弹性支撑件1242不偏离既定轨迹。
可选的,参照图5、图10至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还括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和第三连接件16;其中,第一连接件14的一端与侧翼靠枕13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1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件15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5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件16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16的另一端与侧翼靠枕13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15与所述导杆123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参照图10和图11,结合图5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件14的两端分别与侧翼靠枕13和导杆123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4与侧翼靠枕13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第一连接件14的一端与交联件17进行转动连接,交联件17与侧翼靠枕支架132进行固定连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连接件14的一端与交联件17在第一铰接点18处进行连接。
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4与导杆123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第一连接件14的另一端与第一交联件16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交联件161与导杆123进行固定连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连接件14的另一端与第一交联件161在第三铰接点20处进行转动连接。
同理,第二连接件15的两端分别与侧翼靠枕13和导杆123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件15与侧翼靠枕13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第二连接件15的一端与交联件17进行转动连接,交联件17与侧翼靠枕支架132进行固定连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连接件15的一端与交联件17在第二铰接点19处进行连接。
具体的,第二连接件15与导杆123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第二连接件15的另一端与第二交联件16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交联件162与导杆123进行固定连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连接件15的另一端与第二交联件162在第四铰接点21处转动连接。
另外,图10和图11所示的第一铰接点18、第二铰接点19、第三铰接点20、第四铰接点21都是可转动的铰接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第三连接件16可以由第一交联件161和第二交联件162两个分体的零件连接固定为一体。
可选的,参照图5、图12至图1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侧翼靠枕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翼靠枕13分别设置于头枕11的左右两侧,每个侧翼靠枕13各自与一个导杆123连接。
具体而言,侧翼靠枕13设置为左右两侧各一个,每个侧翼靠枕13各自与一个导杆123连接,乘员可以选择只拉伸其中一个侧翼靠枕13,也可选择同时拉伸左右两侧,以便于在使用过程中给乘员的头部提供全方面的保护作用。
可选的,参照图4和图5,导杆123和导轨122均为与座椅骨架15形状匹配的曲线形状。
具体而言,由图4和图5可知,安装支架121两侧设置有导轨1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121与座椅骨架10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以保证靠枕部分与座椅之间的稳固性。同时,将导轨122设计成与与座椅骨架10形状匹配的曲线形状,以保证导轨122相对于汽车座椅的椅背也成相匹配的曲线形状,增加用户的倚靠舒适感。
可选的,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侧翼靠枕13包括有侧翼靠枕软垫131和侧翼靠枕支架132,所述侧翼靠枕软垫131和所述侧翼靠枕支架132粘接固定,侧翼靠枕支架132与连杆机构连接。
具体而言,参照图5中所示的侧翼靠枕13包括有侧翼靠枕软垫131和靠枕支架132,侧翼靠枕软垫131与侧翼靠枕支架132之间为粘接固定,侧翼靠枕软垫131的外表面与用户的头部进行接触,以增加用户休息时头部的舒适度。
参照图12至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翼靠枕在不同状态下的示意图。当侧翼靠枕13处于图12示意的收纳状态下时,侧翼靠枕13隐藏在汽车座椅的靠背表面,不占用汽车座椅的座位空间;如图13的示意,在需要使靠枕功能的状态下,通过用户手动拉动侧翼靠枕13,给予一个向外的力,侧翼靠枕13通过侧翼靠枕支架132上的调节组件12沿固定轨迹展开,图14还示出了侧翼靠枕13在图示箭头方向的移动。通过对导杆123和侧翼靠枕13的调整,利用导杆123和导轨122实现更大范围的高度调节。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4和第二连接件15也可在合适的调节范围内进行增长或减短,可以保证在当靠枕软垫按照固定设计轨迹进行展开时的角度和长度也会发生变化,以解决用户对靠枕部位置有不同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的任一种汽车座椅,在装配有上述汽车座椅的车辆中,乘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或是在车辆中休息时,都可采用上述汽车座椅,可以改变侧翼靠枕13的调节高度,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乘员,对乘员头部进行保护,也可以提高乘员在使用车辆过程中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骨架(10)以及与所述座椅骨架(10)固定连接的头枕(11),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还包括调节组件(12)和侧翼靠枕(13),所述调节组件(12)包括安装支架(121)、导轨(122)和导杆(123);
所述安装支架(121)与所述座椅骨架(10)固定连接,所述导轨(122)与所述安装支架(121)固定连接;沿所述汽车座椅的座垫与所述头枕(11)的相对方向,所述导杆(123)与所述导轨(122)滑动连接,所述侧翼靠枕(13)与所述导杆(12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2)还包括自锁机构(124),所述自锁机构(124)连接于所述导杆(123)与所述导轨(122)之间;
在所述导杆(123)相对所述导轨(122)滑动时,所述导杆(123)通过所述自锁机构(124)卡接锁止于所述导轨(122)上目标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124)包括弹性件(1241)、弹性支撑件(1242)和柱销(1243);
所述弹性件(1241)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件(1242)和所述柱销(1243)之间;
所述弹性支撑件(1242)与所述导杆(123)或所述导轨(122)中一个固定连接,所述导杆(123)或所述导轨(122)中另一个设置多个定位孔(125);
在所述导杆(123)相对所述导轨(122)滑动时,所述柱销(1243)嵌入多个所述定位孔(125)中的一个目标定位孔内,所述目标定位孔位于所述目标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1242)与所述导杆(123)固定连接,所述导轨(122)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孔(125);
所述导轨(122)设置有连通多个所述定位孔(125)的滑道(1221),所述柱销(1243)的端部嵌于所述滑道(12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22)还设置有滑槽(1222),所述滑槽(1222)位于与所述滑道(1221)相对的表面上,所述弹性支撑件(1242)的端部嵌于所述滑槽(122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还括第一连接件(14)、第二连接件(15)和第三连接件(16);
所述第一连接件(14)的一端与所述侧翼靠枕(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1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件(1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16)的另一端与所述侧翼靠枕(13)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15)与所述导杆(12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靠枕(13)的数量为两个;
两个所述侧翼靠枕(13)分别设置于所述头枕(11)的左右两侧,每个所述侧翼靠枕(13)各自与一个所述导杆(12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23)和所述导轨(122)均为与所述座椅骨架(10)形状匹配的曲线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靠枕(13)包括有靠枕软垫(131)和侧翼靠枕支架(132),所述靠枕软垫(131)和所述侧翼靠枕支架(132)粘接固定,所述侧翼靠枕支架(132)与所述导杆(123)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CN202222688382.4U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218661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8382.4U CN218661495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8382.4U CN218661495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1495U true CN218661495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61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88382.4U Active CN218661495U (zh) 2022-10-12 2022-10-12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1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7012B2 (en) Pivoting and reclining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7201448B2 (en) Headrest support assembly
US9090189B2 (en) Vehicle seat backrest with flexural joint motion-control
JP2008520486A (ja) 車両用シート、特に、自動車用シート
US20190233119A1 (en) Work-and-Dine Aircraft Seat with Tilt and Shift Articulation
CN101797897B (zh) 一种双向座椅
KR101454923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백 테이블장치
CN218661495U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车辆
CN219077076U (zh) 一种汽车座椅腿托
KR101096739B1 (ko) 자동차용 테이블
CN103298649A (zh) 用于机动车辆座椅的座椅底架
CN108674267A (zh) 一种防止前排乘客h点位置偏下的座椅骨架结构
CN210454559U (zh) 可调节长度的座椅扶手
CN210502414U (zh) 颈托支撑组件及装配有该组件的座椅
CN113879249A (zh) 一种可调节安全带固定点高度的座椅机构
CN111231795B (zh) 一种舒适型的汽车座椅配件
US10144331B2 (en) Seat with integrated table
CN217227349U (zh) 消除座椅靠背腰部异物感的双侧解锁机构
CN219856911U (zh) 腿托机构安装结构以及汽车
CN218021280U (zh) 一种新型abts座椅
CN219214803U (zh) 一种汽车电动头枕升降机构
CN217197868U (zh) 一种应用于汽车座椅扶手的无级调节结构
CN219115289U (zh) 一种车辆及车辆的座椅
CN215883418U (zh) 颈部支撑机构
CN219707186U (zh) 一种高舒适性可调节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