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94031U - 坐垫、座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坐垫、座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94031U
CN216994031U CN202221040384.6U CN202221040384U CN216994031U CN 216994031 U CN216994031 U CN 216994031U CN 202221040384 U CN202221040384 U CN 202221040384U CN 216994031 U CN216994031 U CN 216994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reinforcement
seat cushion
cush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03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攀
周杰
梁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g Lia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03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94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94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94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坐垫、座椅及车辆,所述坐垫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加强件,其中,第一段位于横梁的上方,第二段连接于第一段的后端,第二段的下表面低于第一段的下表面,第二段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加强件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的前端,加强件的前端与车辆横梁的后端止抵,加强件的硬度大于第二段的硬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坐垫,通过加强件的设置使得车辆在车速急剧降低时坐垫向前的相对位移减小,进而减少乘客向前的移动,从而提高使用该坐垫的车辆的安全性。同时,通过设置硬度较大重量较重的加强件可以避免乘客起身离开坐垫时会坐垫发生位移。另外,加强件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的前端,可以避免硬度较大加强件影响坐垫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坐垫、座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坐垫、座椅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安全性对驾驶人员和乘客都尤为重要。安全带作为车辆基本的安全装置,但是,当车辆在受到正面碰撞或急刹车时,由于车速的急剧降低,使得乘员的臀部因惯性能产生较大的向前和向下的移动(即潜滑现象)时,安全带相较于乘客向上移,从而无法起到原有的保护作用。在现有的车辆中,部分坐垫直接设置在车架上以形成座位,当潜滑现象发生时,坐垫受乘员臀部的影响也会向前和向下移动,使得乘客进一步向前和向下移动,安全带不仅无法起到原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勒紧乘客的颈部,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坐垫,所述坐垫的安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座椅,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坐垫。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垫,所述车辆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具有横梁,所述坐垫包括:第一段,所述第一段位于所述横梁的上方;第二段,所述第二段连接于所述第一段的后端,所述第二段的下表面低于所述第一段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段的前端与所述横梁的后端止抵;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嵌设在所述第二段的下表面的前端,所述加强件的前端与所述横梁的后端止抵,所述加强件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段的硬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垫,通过加强件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的前端,加强件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加强件的硬度大于第二段的硬度,使得车辆在车速急剧降低时坐垫向前的相对位移减小,进而减少乘客向前的移动以保证乘客的安全,提高使用该坐垫的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通过设置硬度较大重量较重的加强件可以避免乘客起身离开坐垫时会坐垫发生位移。另外,加强件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的前端,可以避免硬度较大加强件影响坐垫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段的前端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上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段具有位于所述通孔内的柱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柱体的下端超出所述加强件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柱体的下端超出所述加强件下端的长度为3-7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孔为沿所述第二段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为沿所述第二段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加强件为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包括上述的坐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设置上述坐垫,通过加强件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的前端,加强件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加强件的硬度大于第二段的硬度,使得车辆在车速急剧降低时坐垫向前的相对位移减小,进而减少乘客向前的移动以保证乘客的安全,提高使用该坐垫的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通过设置硬度较大重量较重的加强件可以避免乘客起身离开坐垫时会坐垫发生位移。另外,加强件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的前端,可以避免硬度较大加强件影响坐垫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座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上述座椅,通过坐垫的加强件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的前端,加强件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加强件的硬度大于第二段的硬度,使得车辆在车速急剧降低时坐垫向前的相对位移减小,进而减少乘客向前的移动以保证乘客的安全,提高使用该坐垫的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通过设置硬度较大重量较重的加强件可以避免乘客起身离开坐垫时会坐垫发生位移。另外,加强件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的前端,可以避免硬度较大加强件影响坐垫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垫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垫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坐垫;
1、第一段;11、第一段的下表面;
2、第二段;21、柱体;22、第二段的下表面;
3、加强件;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垫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坐垫100,坐垫100用于车辆,车辆包括车架,车架上具有横梁。坐垫100包括第一段1、第二段2和加强件3。其中,第一段1位于横梁的上方,第二段2连接于第一段1的后端,第二段的下表面22低于第一段的下表面11,第二段2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段1位于横梁的上方,第二段2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以使坐垫100设于车架上形成座位,当乘客坐在该坐垫100时臀部后侧位于第二段2。
加强件3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22的前端,加强件3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加强件3的硬度大于第二段2的硬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加强件3的硬度较大,通过加强件3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以使加强件3的前端与横梁硬接触、加强件3的下表面和车架硬接触,从而在车辆车速急剧降低时减少坐垫100向前的位移(第一段1到第二段2的方向为前后方向),进而减少乘客向前移动以保证乘客的安全,提高使用该坐垫100的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为了保证坐垫100的舒适性,通常第一段1和第二段2的材料硬度较小重量较轻,当乘客起身离开坐垫100时会带给坐垫100向前和向上的力,通过设置硬度较大重量较重的加强件3可以避免坐垫100发生位移。另外,考虑到乘客乘坐的舒适性,第一段1和第二段2的硬度较小,当乘客坐在该坐垫100时臀部后侧位于第二段2,通过加强件3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22的前端,可以避免硬度较大的加强件3影响坐垫100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加强件3的下表面的形状随坐垫100的形状而改变,加强件3的高度不高于横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坐垫100,通过加强件3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22的前端,加强件3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加强件3的硬度大于第二段2的硬度,使得车辆在车速急剧降低时坐垫100向前的相对位移减小,进而减少乘客向前的移动以保证乘客的安全,提高使用该坐垫100的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通过设置硬度较大重量较重的加强件3可以避免乘客起身离开坐垫100时会坐垫100发生位移。另外,加强件3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22的前端,可以避免硬度较大加强件3影响坐垫100的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加强件3的前端与第二段2的前端平齐。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二段2和加强件3的前端处于同一平面,以保证第二段2和加强件3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更好地止抵,进一步避免坐垫100向前发生位移,从而保证使用该坐垫100的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加强件3上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31,第二段2具有位于通孔31内的柱体21。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二段2和加强件3的连接更加牢固,从而使得坐垫100的结构更为稳定。需要说明的是,柱体21的数量在此不作限制,柱体21的数量随通孔31的数量变化而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柱体21的下端超出加强件3的下端。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加强件3的硬度较硬,在车辆行驶时或乘客坐下或起身时加强件3的下表面与车身直接接触会产生异响,因此,柱体21的下端超出加强件3的下端可以减少异响的发生,从而提升乘客的舒适性。另外,由于第二段2的硬度小于加强件3,当乘客坐在该坐垫100时柱体21会被挤压,以使加强件3的下表面与车身硬接触,从而减少车辆车速急剧降低时坐垫100向前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第一段1和第二段2的硬度相同,第一段1和第二段2为发泡件。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段1和第二段2的触感更加柔软,使得乘员乘坐该坐垫100时臀部和腿部与坐垫100贴合度更高,从而提高坐垫100的舒适性。相应的,柱体21也为发泡件,发泡件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减少辆行驶时或乘客坐下和起身时柱体21与车身之间的产生的异响,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更一步地,加强件3的材料为EPP(Expanded polypropylene,发泡聚丙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柱体21的下端超出加强件3下端的长度为3-7mm。通过这样的范围设置以实现乘客坐在该坐垫100时,加强件3的下表面可以与车身硬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31为沿第二段2的宽度方向(例如坐垫的左右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通孔31的数量不做限制,在实际生产中通孔31的数量可以随加强件3宽度的变化而做适应性的改变,图2中显示了三个通孔31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通孔31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3为沿第二段2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加强件3的数量不做限制,在实际生产中加强件3的数量可以随第二段2宽度的变化而做适应性的改变。通过多个加强件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车辆车速急剧降低时坐垫100向前的位移。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加强件3为两个,两个加强件3分别位于第二段2宽度方向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当坐垫100第二段2的宽度适用于车辆后排双人座位时,加强件3可以设置为两个,且对应沿第二段2的宽度方向间隔开分别设置在每个座位下,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避免车辆车速急剧降低时坐垫100向前的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1、第二段2和加强件3为一体件。这样的设置使得坐垫100为一体件,从而增加坐垫100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避免连接处影响乘客乘坐时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座椅设有上述的坐垫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设置上述坐垫100,通过加强件3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22的前端,加强件3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加强件3的硬度大于第二段2的硬度,使得车辆在车速急剧降低时坐垫100向前的相对位移减小,进而减少乘客向前的移动以保证乘客的安全,提高使用该坐垫100的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通过设置硬度较大重量较重的加强件3可以避免乘客起身离开坐垫100时会坐垫100发生位移。另外,加强件3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22的前端,可以避免硬度较大加强件3影响坐垫100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座椅设有上述的座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上述座椅,通过坐垫100的加强件3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22的前端,加强件3的前端与横梁的后端止抵,加强件3的硬度大于第二段2的硬度,使得车辆在车速急剧降低时坐垫100向前的相对位移减小,进而减少乘客向前的移动以保证乘客的安全,提高使用该坐垫100的车辆的安全性能。同时,通过设置硬度较大重量较重的加强件3可以避免乘客起身离开坐垫100时会坐垫100发生位移。另外,加强件3嵌设在第二段的下表面22的前端,可以避免硬度较大加强件3影响坐垫100的舒适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坐垫(100),用于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具有横梁,所述坐垫(100)包括:
第一段(1),所述第一段(1)位于所述横梁的上方;
第二段(2),所述第二段(2)连接于所述第一段(1)的后端,所述第二段(2)的下表面低于所述第一段(1)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段(2)的前端与所述横梁的后端止抵;
加强件(3),所述加强件(3)嵌设在所述第二段(2)的下表面的前端,所述加强件(3)的前端与所述横梁的后端止抵,所述加强件(3)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二段(2)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的前端与所述第二段(2)的前端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上具有沿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31),所述第二段(2)具有位于所述通孔(31)内的柱体(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垫(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1)的下端超出所述加强件(3)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坐垫(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21)的下端超出所述加强件(3)下端的长度为3-7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坐垫(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为沿所述第二段(2)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3)为沿所述第二段(2)的宽度方向间隔开的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坐垫(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1)、所述第二段(2)和所述加强件(3)为一体件。
9.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坐垫(10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
CN202221040384.6U 2022-04-28 2022-04-28 坐垫、座椅及车辆 Active CN216994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384.6U CN216994031U (zh) 2022-04-28 2022-04-28 坐垫、座椅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0384.6U CN216994031U (zh) 2022-04-28 2022-04-28 坐垫、座椅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94031U true CN216994031U (zh) 2022-07-19

Family

ID=82377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0384.6U Active CN216994031U (zh) 2022-04-28 2022-04-28 坐垫、座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94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45149B1 (ko) 충격 로드 전달 구조물을 가지는 시트 조립체
CN201154678Y (zh) 车辆座椅头枕插入物
WO2012077764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438857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EP2765026B1 (en) Vehicle seat
EP2186671A1 (en) Composite seat structure
WO2008047749A1 (fr) Sous-châssis de plancher pour véhicule
CN105291923A (zh) 椅背框架和用于在椅背框架中使用的树脂
GB2550191A (en) Vehicle seat
US11407347B2 (en) Multiple stage headrest
CN216994031U (zh) 坐垫、座椅及车辆
JP2002046513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CN201895602U (zh) 汽车座椅防下潜结构
KR100747883B1 (ko) 3점식 시트 벨트의 보강 구조
JP5712877B2 (ja) 自動車用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構造
JP696511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パッド
JP723980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US20240101004A1 (en) Child restraint
CN218929273U (zh) 座椅以及车辆
US20230202363A1 (en) Seat cushion frame, vehicle seat frame, and vehicle seat
JP629859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11679703B2 (en) Vehicle seat assembly having a surface texturing intrusions
CN213920758U (zh) 汽车座椅、缓冲支架、车辆
JP595659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20230001832A1 (en) Child restrai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08

Address after: No. 888 Rainbow Road, Yangshe Town, Zhangjiag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637

Patentee after: Liang Liang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071000 No. 2266 Chaoyang South Street, Hebei, Baoding

Patentee before: GREAT WALL MOTO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