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2107B - 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02107B
CN111302107B CN202010175510.8A CN202010175510A CN111302107B CN 111302107 B CN111302107 B CN 111302107B CN 202010175510 A CN202010175510 A CN 202010175510A CN 111302107 B CN111302107 B CN 1113021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feed
unit
feed detection
detection
orig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55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02107A (zh
Inventor
小柳纪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02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2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02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02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65H7/1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responsive to double feed or separation
    • B65H7/125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responsive to double feed or separation sensing the double feed or separation without contacting the 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779Adjusting settings, e.g. mode, feeding rate or type of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8Separating, e.g. preventing feeding of two sheets at a ti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687Presence or absence
    • H04N1/00689Pres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42Detection methods
    • H04N1/00745Detecting the leading or trailing ends of a moving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39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Inspection Of Paper Currency And Valuable Securities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图像读取装置具有:设置部,设置原稿;设置检测部,检测原稿;输送部,能够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读取部,读取由输送部输送来的原稿的图像;叠送检测部,检测由输送部输送来的原稿的叠送;输送检测部,检测设置于设置部且由输送部输送来的原稿;指示部,发出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的无效指示;输出控制部,输出该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数据,在进行依次输送多个原稿来读取图像的读取动作的作业由于叠送检测部的叠送检测而中断之后,输出控制部根据设置检测部和输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断被检测为叠送的原稿是否被再次设置于设置部,在原稿未被再次设置于设置部的状态下再次开始作业的情况下,设为使叠送检测从有效为无效的无效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发明名称为“图像读取装置”、申请日为2016年10月27日、申请号为“201610951836.9”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扫描仪等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将载置于原稿台(设置部)上的多张原稿一张张地分离而输送并且读取输送来的原稿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该图像读取装置具有检测多张原稿被重叠地输送的状态(以下,也称作叠送)的叠送检测传感器(叠送检测部)。此外,图像读取装置具有将原稿台的原稿分离而输送的分离模式以及手动进给用的非分离模式,在选择了非分离模式的情况下,进行使叠送检测传感器进行的叠送检测状态无效的控制。
即,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对于信封或半折原稿等即使一张张地输送也会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使用非分离模式一张张地用手送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1118号公报
但是,有时图像读取装置也要读取信封等即使是1张也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和用纸等不容易被误检测的原稿混合而成的多张原稿。
但是,在非分离模式下将原稿一张张地送入来读取要花费功夫。另一方面,当在分离模式下读取原稿的情况下,会由于叠送检测传感器的误检测而导致读取停止。而且,即使在非分离模式下读取到被误检测的原稿,也会在误检测的前后分别生成文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即使在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中包含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读取到的数据被分离成多个文件。
以下,对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解决上述课题的图像读取装置具有:输送部,其能够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读取部,其读取由该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原稿的图像;输出控制部,其输出该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数据;叠送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原稿的叠送;以及指示部,其发出该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的无效指示,在进行依次输送多个所述原稿来读取图像的读取动作的作业由于所述叠送检测部的叠送检测而中断之后,在根据所述指示部的指示使叠送检测无效的无效模式下再次开始时,所述输出控制部将通过所述中断之前的读取动作读取到的第1数据和通过所述再次开始之后的读取动作读取到的第2数据作为能够生成为1个文件的连续数据输出。
根据该结构,输出控制部将第1数据和第2数据作为连续数据输出。因此,即使在因叠送检测而使作业在中途中断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中断之前读取到的第1数据和再次开始之后读取到的第2数据汇总成1个文件。因此,即使在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中包含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读取到的数据被分离成多个文件。
优选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检测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原稿的输送检测部,所述无效模式包含原稿单位无效模式,该原稿单位无效模式是在所述原稿的后端通过所述叠送检测部之前使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在由所述指示部指示了所述原稿单位无效模式的情况下,当根据所述输送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检测到所述原稿的后端通过了所述叠送检测部时,使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有效。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进行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读取的情况下,通过指示原稿单位无效模式,能够在该原稿通过叠送检测部的期间内,使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而且,能够在原稿通过之后使叠送检测有效。
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所述无效模式包含作业单位无效模式,该作业单位无效模式是在所述作业结束之前使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在由所述指示部指示了所述作业单位无效模式的情况下,当所述作业结束时,使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有效。
根据该结构,在作业单位无效模式下,在作业结束之前使叠送检测无效。因此,例如即使在通过1个作业读取的原稿中包含多个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伴随误检测的作业中断。而且,能够在作业结束之后使叠送检测有效。
优选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设置部,其设置读取前的所述原稿;设置检测部,其检测设置于该设置部的所述原稿;以及输送检测部,其检测设置于所述设置部并由所述输送部输送来的所述原稿,在从所述作业中断到再次开始为止的期间内,无论所述设置检测部和所述输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如何,都维持根据所述指示部的指示而设定的所述无效模式。
根据该结构,当在从作业中断到再次开始为止的期间内重新设置原稿的情况下,设置检测部和输送检测部检测原稿的设置。但是,由于在从作业中断到再次开始为止的期间内,无论设置检测部和输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如何,都维持无效模式,因此,即使在重新设置原稿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无效模式下使作业再次开始。
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所述无效模式包含无效维持模式,该无效维持模式是在电力供给被切断之前维持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
根据该结构,当在无效维持模式下指示部发出无效指示时,在电源被切断之前使叠送检测无效。因此,例如即使在进行包含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的多个作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伴随误检测的作业中断。
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优选所述指示部发出所述作业的开始指示,中断后的所述作业通过所述指示部的开始指示而再次开始。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指示部指示作业的开始,能够在任意的时刻使中断后的作业再次开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示意侧剖视图。
图3是示出主体部的输送面部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示出叠送传感器检测到叠送的原稿时的样子的示意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像读取装置的电结构以及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6是示出叠送检测无效处理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D:原稿;X:宽度方向;Y:输送方向;PR:程序;11:图像读取装置;12:主体;12A:进给口;12B:排出口;12C:前表面部;13:原稿支承部(设置部的一例);13A:载置面;14:第1支承部;15:第2支承部;16:辅助支承部;17:边缘引导件;18:主体部;18A:排出托盘;18B:输送板;18C:肋;19:罩部;19A:操作部;20:指示部;21:电源开关;22:起动开关;23:停止开关;24:读取模式选择开关;25: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6:无线通信用开关;27:通知部;30:图像读取处理机构;31:输送部;32:输送路径;32A:进给引导件;33、34:进给辊对;33A-36A:驱动辊;33B-36B:从动辊;35、36:输送辊对;37:输送电机;38:分离机构;39:输送面部;40:读取部;40A:第1读取部;40B:第2读取部;41:光源;41A:第1光源;41B:第2光源;42:影像传感器;42A:第1影像传感器;42B:第2影像传感器;43:颜色基准板;45:设置传感器(设置检测部的一例);46:叠送传感器(叠送检测部的一例);46A:发送器;46B:接收器;47:输送传感器(输送检测部的一例);50:控制器;51:计算机;52:存储部;53:主机装置;55:输入部;56:输出部;57:定时生成器;58:AFE、60:生成部;62:主控制部;63:输送控制部;64:模式控制部;64:TG;65:读取控制部;66:输出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读取装置11包含:具有侧视为大致梯形形状的装置主体12(以下,简称作“主体12”);以及作为设置部的一例的原稿支承部13,其具有载置(设置)有作为图像读取对象的读取前的原稿D(参照图2)的载置面13A。载置于原稿支承部13的原稿D一张张地向在主体12的上部开口的进给口12A进给。进给后的原稿D在主体12内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32(参照图2)输送,在由其输送中途的读取位置读取图像之后,从在主体12的前侧下部开口的排出口12B排出,例如堆叠于排出托盘18A(参照图2)。
原稿支承部13具有:第1支承部14,其以基端部(下端部)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主体12;以及第2支承部15,其以基端部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第1支承部14的前端部。在第2支承部15的前端部以能够进退的方式设置有滑动式的辅助支承部16。原稿支承部13朝向主体12的后侧上方倾斜地延伸,能够配置于作为能够载置原稿D的支承部而发挥功能的图1所示的开位置(使用位置)、以及通过用户从开位置向图1的纸面近前方向转动而覆盖主体12的上表面部和前表面部12C的闭位置(收纳位置)。
在原稿支承部13的载置面13A上设置有能够在与输送原稿D的输送方向Y交叉(尤其是垂直)的宽度方向X上滑动的一对边缘引导件17。堆叠在载置面13A上的原稿D被夹在一对边缘引导件17中,由此,在宽度方向X上被相对于进给口12A定位。另外,宽度方向X是图像读取装置11读取原稿D的图像时的主扫描方向,输送方向Y是副扫描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12具有主体部18以及以能够以主体部18的前端部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连接的罩部19。在罩部19配置于图1和图2所示的闭位置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在主体部18与罩部19之间形成从进给口12A至排出口12B的输送路径32。当用户操作图1所示的操作部19A而解除罩部19的卡定,将罩部19从图1所示的闭位置向图1的纸面近前方向转动到开位置时,形成输送路径32的一个面部的输送面部39(参照图3)露出。通过打开该罩部19而使输送面部39成为露出状态,进行原稿D的卡住(堵塞)的去除、进给/输送用的辊33A~36A等(参照图2)的维护等。
如图1所示,在主体12(罩部19)的前表面部12C设置有发出作业的开始指示、叠送检测的无效指示的指示部20。另外,叠送是指载置于原稿支承部13上的原稿D被多张重叠地输送的状态。而且,指示部20具有用于对图像读取装置11给出指示的多个开关21~26。详细而言,指示部20由电源开关21、起动开关22、停止开关23、读取模式选择开关24、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5(叠送检测跳过开关)以及无线通信用开关26等各种开关组成。
电源开关21是通过被用户操作而发出向图像读取装置11供给电力和切断电力的切换指示的开关。起动开关22是发出作业的开始指示的开关,该作业是进行依次输送载置于原稿支承部13上的至少1张(例如多张)原稿D并读取图像的读取动作。停止开关23是发出使通过起动开关22的操作而开始的作业中断或者中止的停止指示的开关。读取模式选择开关24是指示彩色模式(例如单色、彩色)、画质等通过读取动作读取的图像的读取模式的开关。
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5是在设定使检测有无叠送的叠送检测无效的无效模式时由用户操作而发出叠送检测的无效指示的开关。无线通信用开关26是发出无线通信的开/关的切换指示的开关。
在与指示部20相邻的位置设置有由显示灯构成的通知部27,该显示灯例如能够通过LED等实现点亮和闪烁的至少一方以及熄灭、或者能够变更点亮时的点亮颜色。通知部27例如将电源的开/关、当前选择中的模式、叠送检测的有效/无效等通过显示灯的点亮/熄灭或者点亮颜色的变更而通知给用户。
如图2所示,在图像读取装置11的主体12内设置有进行图像读取处理(扫描处理)的图像读取处理机构30。图像读取处理机构30具有输送原稿D的输送部31。输送部31将堆叠于原稿支承部13的多张原稿D一张张地从进给口12A沿着板状的进给引导件32A向主体12内引导并进给,沿着输送路径32以一定的输送速度输送进给后的原稿D。
输送部31具有配置于主体12内的输送路径32的上游端位置的一对进给辊对33以及配置于比进给辊对33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一对进给辊对34。而且,输送部31具有在输送方向Y上隔着原稿D的读取位置而配置于上游侧的一对输送辊对35以及配置于下游侧的一对输送辊对36。
进给辊对33、34由驱动辊33A、34A以及从动辊33B、34B构成。此外,输送辊对35、36由驱动辊35A、36A以及从动辊35B、36B构成。各从动辊33B~36B分别借助于成对的驱动辊33A~36A的旋转而一起旋转。
构成多个辊对33~36的各驱动辊33A~36A借助作为它们的动力源的输送电机37的动力而旋转驱动。此外,构成进给辊对34的从动辊34B是延迟辊,其外周面相对于原稿D的摩擦系数比驱动辊34A的外周面相对于原稿D的摩擦系数大。因此,进给辊对34作为将原稿D一张张地分离并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送出的分离机构38而发挥功能。因而,通过进给辊对33的旋转,堆叠于原稿支承部13的多张原稿D例如从最下位起按照顺序一张张地从进给口12A进给到主体12内,进而,通过进给辊对34的旋转而一张张地分离并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进给。
如图2所示,在主体12内由进给辊对33、34以及各输送辊对35、36形成的输送路径32的中途的读取位置,设置有读取由输送部31输送来的原稿D的图像的读取部40。读取部40由设置于隔着输送路径32的两侧的第1读取部40A和第2读取部40B组成,以互不相对的程度在输送方向Y上配置于稍微偏移的位置。一对读取部40由能够对输送中的原稿D照射光的光源41以及沿主扫描方向(宽度方向X)延伸的影像传感器42构成。当是读取原稿D的单面(正面)的通常读取模式时,第1读取部40A进行读取动作,当是读取原稿D的双面(正背面)的双面读取模式时,第1读取部40A和第2读取部40B一起进行读取动作。
光源41例如由LED或荧光灯等构成。影像传感器42接受从光源41射出的光被原稿D等反射后的反射光,将接受的光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与受光量对应的值的像素信号。影像传感器42例如是线性影像传感器。图像读取装置11能够进行彩色扫描和单色扫描(灰度扫描)。彩色扫描方式包含:影像传感器为单色,使RGB各色的光源按照时间序列依次发光而从影像传感器依次取得RGB各色的像素信号的方式;以及影像传感器具有被滤色器覆盖的RGB各色的光电转换元件,使白色光源发光并从各光电转换元件取得RGB的各像素信号的方式。彩色扫描方式可以是任意方式。另外,以下,光源41和影像传感器42有时指的是第1读取部40A侧的装置,记作第1光源41A和第1影像传感器42A,有时指的是第2读取部40B侧的装置,记作第2光源41B和第2影像传感器42B。
而且,在隔着输送路径32而与影像传感器42相对的位置配置有颜色基准板43。颜色基准板43用于得到明暗校正用的白基准值,使用呈白色的白基准板或者呈灰色的灰色基准板。灰色基准板用于从将颜色基准板43作为原稿的背景(灰色背景)而读取到的读取数据,根据原稿与背景的颜色或者亮度值的差异,检测原稿D的位置以及区域。另外,在采用通过原稿检测专用的传感器检测原稿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使颜色基准板43为白基准板。
影像传感器42是将多个光电转换元件沿着主扫描方向(宽度方向X)配置成一列的例如接触型影像传感器。而且,影像传感器42具体而言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影像传感器。影像传感器42对各光电转换元件接受的光进行光电转换而输出与受光量对应的值的像素信号。
输送电机37、构成读取部40(40A、40B)的光源41以及影像传感器42由设置于主体12内的控制器50控制。此外,控制器50根据通过来自用户操作的指示部20的操作信号给出的指示来控制图像读取装置11。
接下来,参照图3对原稿D的输送路径32中的形成下侧面部的输送面部39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由主体部18的上表面形成的输送面部39具有覆盖主体部18的上表面的输送板18B以及从该上表面突出并且沿着输送方向Y互相平行地延伸的多根肋18C。在输送面部39的宽度方向X的大致中央部,构成进给辊对33、34的各驱动辊33A、34A、构成输送辊对35、36的各驱动辊35A、36A从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按照顺序分别在宽度方向X上隔开少许间隔而一对对地配置。在构成进给辊对33的一对驱动辊33A之间配置有检测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的原稿D的作为设置检测部的一例的设置传感器45。设置传感器45例如是具有杆的接触式传感器,通过按压杆来检测有无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的原稿D。
如图3和图4所示,还在输送方向Y上进给辊对34与输送辊对35之间的位置配置有检测由输送部31输送来的原稿D的叠送的作为叠送检测部的一例的叠送传感器46。叠送传感器46例如是超声波式传感器,具有:发送器46A(参照图4),其能够发送超声波;以及接收器46B,其配置于隔着输送路径32而与发送器46A相对的位置,能够接收来自发送器46A的超声波。叠送传感器46利用来自发送器46A的超声波在叠送的2张原稿D的间隙衰减的原理检测原稿D的叠送。由于通过2张以上的原稿D时的超声波的衰减程度比通过1张原稿D时的超声波的衰减程度大,因此,当由于该较大的衰减程度而使检测值超过(低于)规定的阈值时,检测为叠送。另一方面,由于通过1张原稿D时的超声波的衰减程度小,因此,检测值不会超过规定的阈值,不会检测为叠送。
因此,在例如信封或折叠后的纸那样具有重叠部分的原稿D的情况下,由于在重叠部分的间隙处超声波衰减的衰减程度大,因此,有时即使输送来的原稿D是1张,叠送传感器46也会误检测为叠送。因此,用户在读取容易被误检测的原稿D时,通过操作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5而发出叠送传感器46进行的叠送检测的无效指示,能够设定使叠送检测无效的无效模式。
此外,在构成输送辊对35的一对驱动辊35A之间配置有检测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并由输送部31输送来的原稿D的作为输送检测部的一例的输送传感器47。输送传感器47例如是具有杆(接触件)的接触式传感器,根据原稿D的前端按压杆而从非检测状态(断开)切换成检测状态(接通)来检测前端,其后端不会过于越过杆而按压杆,根据从检测状态切换成非检测状态来检测后端。而且,输送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用于控制配置于其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读取部40(40A、40B)的读取动作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
接下来,参照图5对图像读取装置11的电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控制器50具有由微处理器等构成的计算机51以及存储部52。而且,控制器50具有:输入部55,其由从主机装置53输入各种数据和信号的输入接口构成;以及输出部56,其由将图像读取装置11读取到的读取数据输出到主机装置53的输出接口构成。
此外,控制器50具有向读取部40(影像传感器42A、42B)输出脉冲信号的定时生成器57(以下也记作“TG 57”),该脉冲信号规定包含像素信号的读出动作在内的各种动作时刻。而且,控制器50具有对从影像传感器42A、42B输入的像素信号进行模拟/数字转换(A/D转换)的模拟前端58(以下也记作“AFE 58”)。另外,存储部52例如由非易失性存储器和RAM构成。
图像读取装置11通过通信线缆与主机装置53连接。主机装置53例如由个人计算机(以下也称作“PC”)构成。另外,主机装置53不限于PC,也可以是便携信息终端(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平板PC或者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等。而且,主机装置53具有根据从图像读取装置11输出的数据生成文件的生成部60。
在图5所示的存储部52中存储有包含图6中的流程图所示的叠送检测无效处理用程序的程序PR等。图5所示的计算机51通过执行程序PR而作为该图所示的各种功能部发挥功能。即,如图5所示,计算机51作为功能部具有:主控制部62;输送控制部63,其控制输送电机37;模式控制部64;读取控制部65,其控制读取部40;以及输出控制部66,其控制读取部40读取到的原稿D的数据的输出。
输送控制部63根据主控制部62的指示驱动输送电机37,使多个辊对33~36旋转,由此,使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的原稿D一张张地进给到主体12内。进而,输送控制部63沿着输送路径32以与读取条件对应的一定的输送速度输送进给后的原稿D。
模式控制部64进行切换根据来自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5的指示使叠送传感器46进行的叠送检测有效的有效模式和使叠送检测无效的无效模式的控制。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无效模式包含维持无效的期间分别不同的原稿单位无效模式、作业单位无效模式、无效维持模式。而且,这些无效模式是根据例如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5的操作方法而设定的。
另外,原稿单位无效模式是在原稿D的后端通过叠送传感器46之前使叠送传感器46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的模式。而且,原稿单位无效模式是在根据用户的第1操作(例如按压1次叠送无效开关25)而发出第1指示的情况下设定的。
作业单位无效模式是在作业结束之前使叠送传感器46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的模式。而且,作业单位无效模式是在根据用户的第2操作(例如按压2次叠送无效开关25)而发出第2指示的情况下设定的。
而且,无效维持模式是在电力供给被切断之前维持叠送传感器46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的模式。而且,无效维持模式是在根据用户的第3操作(例如长按叠送无效开关25)而发出第3指示的情况下设定的。
此外,在未进行第1操作~第3操作的情况下或进行了复位操作(例如在读取动作的中断中按压1次停止开关23)的情况下,设定有效模式。
读取控制部65在原稿D的输送中控制读取部40读取原稿D的图像。详细而言,读取控制部65经由TG 64向影像传感器42输出控制像素信号的读出动作的动作时刻等的脉冲信号来控制读取动作。而且,从读取部40输出的模拟的像素信号经由AFE 58而被转换成数字的像素信号,作为读取数据输入到输出控制部66。
输出控制部66对由输入的数字的像素信号构成的读取数据实施明暗校正以及伽马校正等公知的图像校正处理,生成原稿D的图像数据。然后,将生成的图像数据经由输出部56输出到主机装置53。
以下,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对计算机51执行的叠送检测无效处理进行说明。另外,计算机51在以在原稿支承部13上设置有原稿D的状态操作起动开关22时,开始进行原稿D的读取动作的作业,执行叠送检测无效处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1张原稿起按照顺序一张张地输送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的原稿D并使读取部40读取图像,将直至读取最后的原稿D的图像为止设为1个作业。
首先,在步骤S11中,计算机51将相当于原稿D的页数的N值初期化为1。然后,在步骤S12中,计算机51进行第N张原稿D的读取动作。即,输送控制部63驱动输送电机37,进给并输送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的原稿D,在原稿D通过读取位置的时刻,读取控制部65使读取部40读取原稿D的图像。
在步骤S13中,计算机51判断是否设定了使叠送检测有效的有效模式。然后,如果设定了有效模式(步骤S13:是),则在步骤S14中,计算机51判断是否叠送。即,在原稿D是例如信封的情况下,即使一张张地输送,有时叠送传感器46也被接通而误检测为叠送(步骤S14:是)。
在步骤S15中,计算机51使读取动作中断。即,输送控制部63使输送电机37的驱动停止,读取控制部65使读取部40对原稿D的图像的读取停止。而且,在步骤S16中,计算机51使中断标记接通,在步骤S17中输出第1数据。即,输出控制部66将在中断作业之前读取到的(第N-1张之前的)原稿D的图像数据作为第1数据输出。
在步骤S18中,计算机51通知叠送的检测,在步骤S19中,判断是否设定了使叠送检测无效的无效模式。另外,在未进行无效模式的设定的期间内(步骤S19:否),待机到进行无效模式的设定为止。而且,当用户操作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5时,模式控制部64设定与指示对应的无效模式。而且,当设定无效模式时(步骤S19:是),在步骤S20中,计算机51判断是否指示了再次开始。即,在用户未按压起动开关22的期间内(步骤S20:否),待机到按压起动开关22为止。而且,当按压起动开关22时,计算机51将处理转移至步骤S12,再次开始已中断的第N张原稿D的读取动作。
此外,在步骤S13中,在设定了无效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13:否),计算机51将其处理转移至步骤S21。而且,在步骤S14中,在叠送传感器46未检测到叠送的(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14:否),计算机51将其处理转移至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计算机51判断输送传感器47是否从接通切换成断开。即,输送传感器47在原稿D的前端被输送至输送传感器47时,从断开切换成接通。而且,在原稿D通过输送传感器47的期间(步骤S21:否)内,计算机51将其处理转移至步骤S12。此外,当原稿D的后端通过输送传感器47并且输送传感器47从接通切换成断开时(步骤S21:是),在步骤S22中,计算机51判断是否设定了原稿单位无效模式。
而且,在设定了原稿单位无效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2:是),在步骤S23中,模式控制部64将原稿单位无效模式变更成有效模式。此外,在设定的模式不是原稿单位无效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22:否),继续维持模式,在步骤S24中,计算机51判断设置传感器45是否断开。
即,在原稿支承部13上设置有原稿D且设置传感器45接通的情况下(步骤S24:否),在步骤S25中,计算机51将N加1,转移至步骤S12,进行接下来的原稿D的读取动作。
此外,在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的原稿D全部被进给且设置传感器45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24:是),在步骤S26中,计算机51判断中断标记是否接通。
在中断标记接通的情况下(步骤S26:是),在步骤S27中,计算机51输出第2数据。即,输出控制部66将通过中断之后的读取动作读取到的图像数据作为能够与在步骤S17中输出的第1数据生成为1个文件的连续的第2数据输出。然后,在步骤S28中,计算机51使中断标记断开。
此外,在步骤S26中中断标记断开的情况下(步骤S26:否),在步骤S29中,计算机51输出图像数据。即,由于作业没有中断,因此,输出控制部66输出从第1张原稿D至最后读取到的原稿D的全部原稿D的图像数据。
在步骤S30中,计算机51判断是否设定了作业单位无效模式。然后,在设定了作业单位无效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0:是),在步骤S31中,模式控制部64将作业单位无效模式变更成有效模式,结束处理。此外,在未设定作业单位无效模式的情况下(步骤S30:否),模式控制部64维持设定,结束处理。
接下来,对进行包含信封或折叠后的纸等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D在内的读取对象的读取动作时的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假设在原稿支承部13上设置有例如3张原稿D,假设1个作业是进行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的全部(3张)原稿D的读取动作。
而且,当图像读取装置11的电源接通且按压起动开关22时,计算机51在使叠送检测有效的有效模式下进给并输送原稿D而使读取部40读取原稿D。
然后,例如在第2张原稿D是信封的情况下,作业由于叠送传感器46的叠送检测而中断。即,计算机51在第1张原稿D的读取动作结束之后,停止第2张原稿D的输送,输出通过中断之前的读取动作读取第1张原稿D而得到的第1数据。而且,计算机51使督促将第2张以后的原稿D再次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上的消息以及督促设定叠送检测模式的消息显示于图像读取装置11或主机装置53的显示部(省略图示),或者通过音声等通知。
另外,在从作业中断到再次开始为止的期间内,无论设置传感器45和输送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如何,都维持根据指示部20的指示而设定的无效模式。然后,中断后的作业通过指示部20的开始指示而再次开始。
而且,当设定了无效模式且按压起动开关22时,计算机51根据指示部20的指示在使叠送检测无效的无效模式下再次开始作业,进行再次设置的第2张以后的原稿D的读取动作。即,中断后的作业通过指示部20的开始指示而开始。于是,中断前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D在叠送检测无效的状态下被输送而读取。
而且,在由指示部20指示原稿单位无效模式而进行设定的情况下,当根据输送传感器47的检测信号检测到第2张原稿D的后端通过叠送传感器46时,使叠送传感器46进行的叠送检测有效。即,输送传感器47配置于比叠送传感器46靠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因此,当原稿D通过输送传感器47时,原稿D已经通过叠送传感器46。因此,计算机51在输送传感器47从接通切换成断开时,切换成有效模式。此外,在设定了作业单位无效模式或无效维持模式的情况下,维持已设定的模式。
此外,在由指示部20指示作业单位无效模式而进行设定的情况下,模式控制部64在最后的(例如第3张)原稿D通过输送传感器47而结束作业时,使叠送传感器46进行的叠送检测有效。然后,输出控制部66将通过再次开始之后的读取动作读取到的第2张和第3张原稿D的第2数据作为能够与第1数据生成为1个文件的连续数据输出。此外,在设定了无效维持模式的情况下,在电源断开之前维持无效模式。
另一方面,取得从图像读取装置11输出的第1数据的主机装置53进行待机,直至输出第2数据为止。而且,当从图像读取装置11输出第2数据时,在主机装置53中,生成部60将第1数据和第2数据合在一起而生成1个文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输出控制部66将第1数据和第2数据作为连续数据输出。
因此,即使在因叠送检测而使作业中途中断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中断之前读取到的第1数据与再次开始之后读取到的第2数据汇总成1个文件。因此,即使在作为读取对象的原稿D中包含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D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读取到的数据被分离成多个文件。
(2)例如在读取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D的情况下,通过指示原稿单位无效模式,在该原稿D通过叠送传感器46的期间内,能够使叠送传感器46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而且,能够在原稿D通过之后使叠送检测有效。
(3)在作业单位无效模式下,在作业结束之前使叠送检测无效。因此,例如即使在通过1个作业而读取到的原稿D中包含多个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D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伴随误检测的作业中断。而且,能够在作业结束之后使叠送检测有效。
(4)当在从作业中断到再次开始为止的期间内重新设置原稿D的情况下,设置传感器45和输送传感器47检测原稿D的设置。但是,在从作业中断到再次开始为止的期间内,由于无论设置传感器45和输送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如何,都维持无效模式,因此,即使在重新设置原稿D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无效模式下使作业再次开始。
(5)在无效维持模式下,当指示部20发出无效指示时,在电源被切断之前使叠送检测无效。因此,例如即使在进行包含容易被误检测为叠送的原稿D的多个作业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伴随误检测的作业中断。
(6)通过使指示部20指示作业的开始,能够在任意的时刻使中断后的作业再次开始。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设置传感器45和输送传感器47是例如光电传感器等非接触式的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叠送传感器46是根据原稿D的厚度来检测叠送的传感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输出控制部66在作业结束之后输出第1数据和第2数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生成部60由图像读取装置11具有。即,也可以是,例如输出控制部66向图像读取装置11具有的生成部输出第1数据和第2数据,输出部56将由生成部生成的文件输出到主机装置5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作业中断的情况下,不将原稿D再次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而是继续输送被误检测为叠送而停止输送的原稿D,再次开始读取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上一张原稿D的读取动作结束之前,开始下一张原稿D的进给。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按照无效模式中的被选择出的每个模式改变通知部27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通知部27使与原稿单位无效模式、作业单位无效模式、无效维持模式分别对应的颜色的LED点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指示部20不具有发出作业的开始指示的起动开关22。例如,也可以是,计算机51根据从主机装置53输入的开始指示开始作业。此外,也可以是,当利用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5指示无效模式时,计算机51使中断后的作业再次开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设定了无效维持模式的情况下,当根据电源开关21的指示使电源断开(电力供给被切断)时,在将无效模式切换成有效模式之后,断开图像读取装置11的电源。此外,也可以是,当图像读取装置11的电源接通时,将无效模式切换成有效模式。而且,也可以是,在电源断开进而接通之后也继续无效维持模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通过来自指示部20的指示来切换无效模式和有效模式。例如,也可以是,计算机51在按压1次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5时设定无效模式,在再按压1次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5时设定有效模式。即,也可以是,无效模式不包含原稿单位无效模式、作业单位无效模式、无效维持模式。此外,也可以是,无效模式包含原稿单位无效模式、作业单位无效模式、无效维持模式中的至少1个模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不具有原稿支承部13和设置传感器45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用户将原稿D送入进给口12A。此外,也可以是,例如从指示部20或主机装置53输入通过1个作业读取到的原稿D的张数,在进行了指定张数的原稿D的读取动作的情况下结束作业。此外,也可以是,从指示部20指示(例如,用户对停止开关23等进行按压等)作业的结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作业中断时,根据设置传感器45和输送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变更叠送检测的模式。例如,能够根据设置传感器45和输送传感器47的检测结果判断被检测为叠送的原稿D是否被再次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因此,也可以是,例如当在叠送传感器46检测到叠送而中断作业之后,不将原稿D再次设置于原稿支承部13而直接再次开始作业的情况下,将有效模式变更成无效模式(例如原稿单位无效模式)而进行读取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不具有输送传感器47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根据从进给原稿D起输送的量和读取到的图像数据来检测原稿的后端通过叠送传感器4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指示部20也可以是触摸板。此外,叠送检测无效开关25不限于按压开关,也可以是杆开关、滑动开关、模式开关等。
·原稿只要是单页纸、信封、明信片、名片、收据、信用卡、保险证等能够由输送部31进给并输送的即可,能够任意选择。
·图像读取装置不限于供纸型,也可以应用于作为输送部的一例具有自动原稿进给功能(auto document feeder:自动进稿器)的平板型的图像读取装置。
在此,以引证的方式引用2015年10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213924号的全部公开内容。

Claims (8)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读取装置具有:
输送部,其能够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
读取部,其读取由该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原稿的图像;
输出控制部,其输出该读取部读取到的所述原稿的数据;
叠送检测部,其检测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原稿的叠送;以及
指示部,其发出该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的无效指示,
所述输出控制部输出第1数据和第2数据作为能够在1个文件中生成的连续数据,所述第1数据是在进行依次输送多个所述原稿并读取图像的读取动作的作业由于所述叠送检测部的叠送检测而中断之前的读取动作中读取到的,所述第2数据是在从被中断的所述原稿起的读取动作再次开始之后根据所述指示部的指示使叠送检测无效的无效模式下读取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输送检测部,该输送检测部检测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原稿,
所述无效模式包含原稿单位无效模式,该原稿单位无效模式是在所述原稿的后端通过所述叠送检测部之前使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
在由所述指示部指示了所述原稿单位无效模式的情况下,当根据所述输送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检测到所述原稿的后端通过了所述叠送检测部时,使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有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效模式包含作业单位无效模式,该作业单位无效模式是在所述作业结束之前使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
在由所述指示部指示了所述作业单位无效模式的情况下,当所述作业结束时,使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有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还具有:
设置部,其设置读取前的所述原稿;以及
设置检测部,其检测设置于该设置部的所述原稿,
所述输送检测部检测设置于所述设置部且由所述输送部输送的所述原稿,
在从所述作业中断到再次开始为止的期间,与所述设置检测部和所述输送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无关地,维持根据所述指示部的指示而设定的所述无效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效模式包含无效维持模式,该无效维持模式是在电力供给被切断之前维持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部发出所述作业的开始指示,
中断后的所述作业根据所述指示部的开始指示而再次开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控制部在输出了在中断之前的读取动作中读取到的所述第1数据之后,输出在所述作业再次开始之后的读取动作中读取到的所述第2数据。
8.一种图像读取方法,其中,该图像读取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
读取所输送的所述原稿的图像;
检测所输送的所述原稿的叠送;以及
发出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的无效指示,其特征在于,
输出第1数据和第2数据作为能够在1个文件中生成的连续数据,所述第1数据是在进行依次输送多个所述原稿并读取图像的读取动作的作业由于所述叠送检测部的叠送检测而中断之前的读取动作中读取到的,所述第2数据是在从被中断的所述原稿起的读取动作再次开始之后根据所述指示部的指示使叠送检测无效的无效模式下读取到的,
所述无效模式包含作业单位无效模式,该作业单位无效模式是在所述作业结束之前使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无效,
在指示了所述作业单位无效模式的情况下,当所述作业结束时,使所述叠送检测部进行的叠送检测有效。
CN202010175510.8A 2015-10-30 2016-10-27 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11302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3924 2015-10-30
JP2015213924A JP6572735B2 (ja) 2015-10-30 2015-10-30 画像読取装置
CN201610951836.9A CN107055142B (zh) 2015-10-30 2016-10-27 图像读取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1836.9A Division CN107055142B (zh) 2015-10-30 2016-10-27 图像读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02107A CN111302107A (zh) 2020-06-19
CN111302107B true CN111302107B (zh) 2021-07-16

Family

ID=572560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1836.9A Active CN107055142B (zh) 2015-10-30 2016-10-27 图像读取装置
CN202010175510.8A Active CN111302107B (zh) 2015-10-30 2016-10-27 图像读取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51836.9A Active CN107055142B (zh) 2015-10-30 2016-10-27 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015338B2 (zh)
EP (1) EP3169048B1 (zh)
JP (1) JP6572735B2 (zh)
CN (2) CN107055142B (zh)
TW (5) TW20234007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78998B2 (ja) * 2015-08-05 2020-11-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640319B2 (en) 2017-06-29 2020-05-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binding member detec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system
JP6915407B2 (ja) 2017-06-29 2021-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919466B2 (ja) 2017-09-27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250502B2 (ja) * 2018-12-17 2023-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314575B2 (ja) * 2019-04-03 2023-07-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98367B2 (ja) 2019-07-30 2023-06-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および重送検出方法
JP7354692B2 (ja) 2019-08-29 2023-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および読取制御方法
JP7475865B2 (ja) * 2020-01-08 2024-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22124154A (ja) 2021-02-15 2022-08-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23072312A (ja) * 2021-11-12 2023-05-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重送検知装置、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3656A (en) * 1993-03-03 1995-01-24 Xerox Corporation Single drive nip sheet buffering system using independently driven rolls with different frictional properties
EP1221635A2 (en) * 2000-11-15 2002-07-10 Océ-Technologies B.V. Digital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 with a double-sheet detector
CN102616586A (zh) * 2011-01-26 2012-08-01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对位装置,片材载置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4908460A (zh) * 2014-03-10 2015-09-1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118010C2 (de) * 1981-05-07 1984-10-18 Mabeg Maschinenbau Gmbh Nachf. Hense & Pleines Gmbh & Co, 6050 Offenbach Mehrfachbogenkontrollvorrichtung
US20030161004A1 (en) 2002-02-28 2003-08-28 Fernando Bolanos Merging control panel images
JP4035355B2 (ja) 2002-04-08 2008-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異常シート識別機能付き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03550A (ja) * 2002-12-25 2004-07-22 Fuji Xerox Co Ltd 印刷装置
JP4188879B2 (ja) * 2004-06-08 2008-12-03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193146B2 (ja) * 2005-09-14 2008-12-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7201548A (ja) * 2006-01-23 2007-08-09 Sharp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JP5025165B2 (ja) * 2006-05-12 2012-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242884B2 (ja) * 2006-09-01 2009-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JP5311743B2 (ja) * 2007-01-18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4912166B2 (ja) * 2007-01-24 2012-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101362B2 (ja) * 2007-03-29 2012-12-19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797562B2 (en) * 2008-03-05 2014-08-05 Ricoh Production Print Solutions LLC Page level recovery on print jobs for production printing systems
JP4737271B2 (ja) * 2008-10-31 2011-07-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8540441B2 (en) * 2010-03-24 2013-09-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inting control method
US20110249290A1 (en) * 2010-04-08 2011-10-13 Konica Minolta Systems Laboratory, Inc. Method and program for smart recovery from print failure
CN102259768A (zh) * 2010-05-25 2011-11-30 多元数码印刷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 高精度超声波双张检测器
JP2012041118A (ja) 2010-08-18 2012-03-01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シート給送方法、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32183B2 (ja) * 2011-08-26 2015-06-1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860989B2 (en) * 2011-12-15 2014-10-14 Kodak Alaris Inc. Scanner with exception preview
JP6261305B2 (ja) * 2013-11-29 2018-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原稿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28038B2 (ja) 2014-03-31 2017-05-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6046653A (ja) * 2014-08-21 2016-04-0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読取装置およ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83656A (en) * 1993-03-03 1995-01-24 Xerox Corporation Single drive nip sheet buffering system using independently driven rolls with different frictional properties
EP1221635A2 (en) * 2000-11-15 2002-07-10 Océ-Technologies B.V. Digital 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 with a double-sheet detector
CN102616586A (zh) * 2011-01-26 2012-08-01 株式会社理光 片材对位装置,片材载置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CN104908460A (zh) * 2014-03-10 2015-09-16 佳能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72735B2 (ja) 2019-09-11
USRE49536E1 (en) 2023-05-23
CN111302107A (zh) 2020-06-19
TW202112118A (zh) 2021-03-16
TW202340072A (zh) 2023-10-16
CN107055142B (zh) 2020-04-10
JP2017085452A (ja) 2017-05-18
TW202143690A (zh) 2021-11-16
TW202127855A (zh) 2021-07-16
US10015338B2 (en) 2018-07-03
TWI807374B (zh) 2023-07-01
TWI725929B (zh) 2021-04-21
CN107055142A (zh) 2017-08-18
TWI737573B (zh) 2021-08-21
TW201715875A (zh) 2017-05-01
EP3169048A3 (en) 2017-06-07
US20170126914A1 (en) 2017-05-04
EP3169048B1 (en) 2022-01-12
EP3169048A2 (en) 2017-05-17
TWI713615B (zh) 2020-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2107B (zh) 图像读取装置
CN107040677B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读取方法
CN107018249B (zh) 图像读取装置
KR102183757B1 (ko) 화상 형성 시스템, 화상 형성장치 및 그의 제어방법
CN105898095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694691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9094555B2 (en) Rea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eading device
JP2017088269A (ja) 用紙搬送装置
US9813573B2 (en) Read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read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JP2016027691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21093604A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7247029B2 (ja) 用紙搬送装置
EP2503397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ntrol program
JP5935403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み取り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原稿搬送方法及び原稿搬送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764544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16137979A (ja) 給送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06182487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JP2009040576A (ja) 用紙搬送装置と用紙搬送方法
JP2006182486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