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5811A - 支承构件、带支承构件线束及线束的支承构造 - Google Patents

支承构件、带支承构件线束及线束的支承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95811A
CN111295811A CN201880070426.0A CN201880070426A CN111295811A CN 111295811 A CN111295811 A CN 111295811A CN 201880070426 A CN201880070426 A CN 201880070426A CN 111295811 A CN111295811 A CN 111295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member
rod
state
wire harness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04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村哲也
宇治田智
池田茂树
江端大辅
荒井健太
高仓龙太
水野芳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95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958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08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 F16L3/1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divided, i.e. with two or more members engag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 F16L3/1075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ubstantially surround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divided, i.e. with two or more members engaging the pipe, cable or protective tubing with two members, the two members being joined with a hinge on one side and fastened together on the other s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6Installations of cables, lines, or separate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directly on or in walls, ceilings, or floors
    • H02G3/263Installation, e.g. suspension, of conduit channels or other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4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separate protective tub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带支承构件线束中的支承构件向棒状构件嵌合的作业的技术。支承构件具备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棒状构件的外周部嵌合的嵌合部和为了将线束支承于所述嵌合部的外周侧而形成的线束支承部。所述嵌合部具备:主体部,包括基部和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部经由铰接件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连的转动部,能够在所述基部和所述转动部嵌合于所述外周部的关闭状态与从所述关闭状态起所述转动部向打开方向进行了转动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及转动状态变更部,形成为所述基部和所述转动部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接受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棒状构件的按压力而使所述主体部从所述打开状态朝向所述关闭状态进行状态变更。

Description

支承构件、带支承构件线束及线束的支承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棒状构件支承线束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棒状构件支承线束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束支承构件具备能够将棒状构件以包入的形式嵌合的嵌合部和在嵌合部的外周与嵌合部一体设置且覆盖线束的保护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8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支承构件上固定有线束的状态下使支承构件向棒状构件嵌合时,若要将嵌合部大幅张开,则嵌合部可能会在一处折弯。相对于此,若要以不将嵌合部大幅张开的方式嵌合,则可能会难以目视嵌合部位。因此,在使支承构件向棒状构件嵌合的作业上可能会花费工夫。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带支承构件线束中的支承构件向棒状构件嵌合的作业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案的支承构件具备:嵌合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棒状构件的外周部嵌合;及线束支承部,为了将线束支承于所述嵌合部的外周侧而形成,所述嵌合部具备:主体部,包括基部和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部经由铰接件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连的转动部,能够在所述基部和所述转动部嵌合于所述外周部的关闭状态与从所述关闭状态起所述转动部向打开方向进行了转动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及转动状态变更部,形成为所述基部和所述转动部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接受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棒状构件的按压力而使所述主体部从所述打开状态朝向所述关闭状态进行状态变更。
第二方案的支承构件根据第一方案的支承构件,其中,所述嵌合部还具备在所述棒状构件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的状态下向形成于所述棒状构件的孔部嵌入的突起。
第三方案的支承构件根据第二方案的支承构件,其中,所述突起形成为在嵌入于所述孔的状态下能够防脱。
第四方案的支承构件根据第一~第三方案中任一个方案的支承构件,其中,所述主体部形成为能够在所述关闭状态下覆盖所述外周部的整周,所述嵌合部还具备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一端侧及另一端侧且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成为了所述关闭状态时能够相互卡定的锁定爪部及锁定接受部。
第五方案的支承构件根据第一~第四方案中任一个方案的支承构件,其中,在所述主体部中,相对于所述基部仅在周向一侧设置有所述转动部。
第六方案的支承构件根据第一~第四方案中任一个方案的支承构件,其中,在所述主体部中,相对于所述基部在周向两侧设置有所述转动部。
第七方案的支承构件根据第一~第六方案中任一个方案的支承构件,其中,所述转动状态变更部包括在所述打开状态下从所述转动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收容空间内突出的突出片。
第八方案的支承构件根据第七方案的支承构件,其中,在所述基部形成有所述突出片能够通过的凹部。
第九方案的带支承构件线束具备第一~第八方案中任一个方案的支承构件和使用所述线束支承部而支承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线束。
第十方案的线束的支承构造具备第九方案的带支承构件线束和所述带支承构件线束的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嵌合部所嵌合的所述棒状构件。
发明效果
根据各方案,由于设置有转动部,所以能够使主体部成为大幅打开的打开状态,由此容易在主体部内配置棒状构件。另外,由于设置有转动状态变更部,所以即使主体部成为了打开状态,也容易通过在主体部内配置棒状构件而使主体部向关闭状态转变。由此,使支承构件向棒状构件嵌合的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第二方案,通过突起向孔部嵌入,能够使支承构件相对于棒状构件的定位更可靠。
根据第三方案,通过突起向孔部嵌入,也能够进行支承构件相对于棒状构件的固定。
根据第四方案,通过锁定爪部及锁定接受部,能够维持支承构件相对于棒状构件的嵌合状态。
根据第五方案,能够简化可动方式。
根据第六方案,能够将主体部大幅打开。
根据第七方案,在配置棒状构件时,通过位于收容空间内的突出片由棒状构件按压,能够使主体部从打开状态朝向关闭状态进行状态变更。
根据第八方案,能够将凹部用于脱模,或者用于在嵌合状态下收容突出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支承构造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支承构造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使支承构件支承线束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使带支承构件线束支承于棒状构件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支承构造的主视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10示出变形例的支承构件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突出片的防脱构造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的支承构造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带支承构件线束及线束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支承构造1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支承构造1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20的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20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20的关闭状态的立体图,是从与图3不同的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使支承构件20支承线束60的状况的说明图。图7是说明使带支承构件线束10支承于棒状构件80的状况的说明图。
线束的支承构造1具备带支承构件线束10和支承带支承构件线束10的棒状构件80。带支承构件线束10具备支承构件20和支承于支承构件20的线束60。通过支承构件20向棒状构件80嵌合而成为了棒状构件80对支承构件20进行支承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线束的支承构造1中,线束60经由支承构件20而支承于棒状构件80。
支承构件20是用于使线束60支承于棒状构件80的构件。具体而言,支承构件20具备嵌合部22和线束支承部50。在此,设为支承构件20是以树脂为材料的一体成形品来进行说明。
嵌合部22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嵌合。具体而言,嵌合部22具备主体部24和转动状态变更部34。嵌合部22还具备突起38,但也可以有不具备突起38的情况。同样,嵌合部22还具备锁定爪部42及锁定接受部46,但也可以有不具备锁定爪部42及锁定接受部46的情况。
主体部24是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部分。具体而言,主体部24包括基部26和转动部32。
基部26形成为能够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一部分。在此,基部26的内周部形成为沿着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形状。也就是说,基部26的内周部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与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曲率半径相同的程度。另外,基部26形成为一样的厚度。因而,基部26形成为横截面呈圆弧状的部分筒状。
转动部32形成为相对于基部26经由铰接件30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连。转动部32连结于基部26的周向端部。转动部32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中的沿着周向与基部26不同的一部分。在此,转动部32相对于基部26分别设置于两侧。因此,在此设置有2个转动部32。以下,有时根据需要而将2个转动部32中的一方称作转动部32a,将另一方称作转动部32b。转动部32例如形成为具有与基部26相同的曲率半径及厚度的部分筒状。
主体部24能够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在此,关闭状态是基部26和转动部32一起沿着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状态,是主体部24嵌合于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状态。另外,打开状态是从关闭状态起转动部32向打开方向进行了转动的状态,是在使基部26沿着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时转动部32以离开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方式延伸出的状态。
在此,主体部24形成为在关闭状态下能够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整周。在主体部24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整周时,在此,基部26覆盖了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半周,转动部32a及转动部32b分别覆盖了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四分之一周。不过,基部26、转动部32a及转动部32b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区域不限于此。基部26也可以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中的比半周大的区域,还可以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中的比半周小的区域。同样,转动部32a、32b也可以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中的比四分之一周大的区域,还可以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中的比四分之一周小的区域。另外,基部26、转动部32a及转动部32b覆盖的区域也可以相同。也就是说,基部26、转动部32a及转动部32b也可以分别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三分之一周。另外,转动部32a及转动部32b覆盖的区域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是,转动部32a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三分之一周,且转动部32b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六分之一周。
转动状态变更部34形成为,基部26和转动部32在打开状态下接受配置于主体部24内的棒状构件80的按压力,使主体部24从打开状态朝向关闭状态进行状态变更。转动状态变更部34包括突出片36。
突出片36形成为在打开状态下从转动部32朝向主体部24的收容空间内突出。在此,突出片36从转动部32中的基部26侧的端面突出。另外,沿着轴向的突出片36的尺寸被设定为比沿着轴向的转动部32的尺寸短。此时,突出片36从转动部32中的轴向中间部分突出。因此,转动部32在轴向两端侧经由铰接件30而连结于基部26。不过,突出片36的形成位置不限于上述的位置。例如,突出片36也可以形成为从转动部32中的周向中间部分的内周部或与基部26侧的端面相反一侧的端面突出。另外,例如,突出片36也可以从转动部32中的轴向端部突出。
在基部26形成有突出片36能够通过的凹部28。凹部28以基部26的端面中的与如下部分对向的部分在周向上凹陷的方式形成:在转动部32中与突出片36的基端部分相连的部分。突出片36和凹部28形成为凹部28比突出片36稍大。由此,在关闭状态下突出片36能够收容于凹部28。该凹部28例如有时也用于在通过注射成形来形成支承构件20时使模具中的突出片36所涉及的部分通过,也就是说,作为脱模用的孔来使用。
突起38形成为在棒状构件80配置于主体部24内的状态下能够向形成于棒状构件80的孔部84嵌入。在此,突起38形成为从基部26的内周部向主体部24的收容空间内突出。突起38形成为圆锥台状。通过突起38向形成于棒状构件80的孔部84嵌入,支承构件20被相对于棒状构件80定位。更详细而言,通过突起38向形成于棒状构件80的孔部84嵌入,能够抑制支承构件20相对于棒状构件80在周向上旋转或者在轴向上发生位置偏离。
在此,突起38相对于孔部84形成得小,不具有将支承构件20固定于棒状构件80的功能。也就是说,突起38仅具有将支承构件20定位于棒状构件80的功能和将支承构件20固定于棒状构件80的功能中的定位的功能。不过,也可以有突起38除了将支承构件20定位于棒状构件80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将支承构件20固定于棒状构件80的功能的情况。关于该情况,将在后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
锁定爪部42及锁定接受部46分别设置于主体部24的周向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形成为在主体部24成为了关闭状态时(也就是说,在主体部24覆盖了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整周的状态下)能够相互卡定。在此,在转动部32a的顶端设置有锁定爪部42,在转动部32b的顶端设置有锁定接受部46。
锁定爪部42包括爪主体43和形成于爪主体43的顶端的钩挂片44。另外,在锁定爪部42中的比钩挂片44靠顶端侧处形成有倾斜面45。
锁定接受部46包括锁定爪部42能够通过的插通部47和向插通部47内突出且在锁定爪部42插通于插通部47的状态下向上述钩挂片44钩挂的钩挂片48。在锁定爪部42相对于锁定接受部46插通时,例如,通过锁定爪部42和锁定接受部46中的至少一方弹性变形而插通至钩挂片44能够勾挂于钩挂片48的位置。另外,锁定接受部46包括形成于插通部47的入口且能够将锁定爪部42向插通部47内引导的引导部49。引导部49具有与锁定爪部42的倾斜面45同样的倾斜构造。倾斜面45与引导部49抵接而沿着引导部49滑动,由此,锁定爪部42被向插通部47引导。
线束支承部50为了将线束60支承于嵌合部22的外周侧而形成。在此,作为线束支承部50,形成有卡定片52。
卡定片52能够插通卡定于在线束60的后述的片材66形成的贯通孔68。卡定片52包括从主体部24突出的柱状部53和从柱状部53的顶端突出的翅片部54。翅片部54从柱状部53的顶端朝向基端逐渐形成为宽幅,翅片部54的顶端被设定为比贯通孔68大。在翅片部54通过贯通孔68时,通过翅片部54和贯通孔68的周缘部中的至少一方弹性变形而能够通过。并且,在通过后,通过弹性变形的构件复原,翅片部54的顶端向贯通孔68的周缘部钩挂。由此,线束60支承于支承构件20。需要说明的是,在此,卡定片52设置于主体部24中的转动部32a及转动部32b,但也可考虑2个卡定片52的一方或双方设置于基部26。若卡定片52设置于转动部32,则能够将线束60相对于支承构件20更广泛地配设。若卡定片52设置于基部26,则能够抑制伴随于转动部32打开而线束60移动。
线束60包括多个电线62。各电线62可考虑是包括芯线和覆盖芯线的绝缘包覆的绝缘电线。多个电线62沿着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而并列。
在此,线束60还包括片材66。片材66以树脂或金属等为材料而形成。片材66能够在平坦的状态(沿着某平面而扩展的状态)与沿着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状态之间弯曲变形。
多个电线62使用片材66而被设为扁平。更详细而言,电线62以并列的方式配设于片材66。此时,电线62通过缝合、粘接或熔接等而固定于片材66。由此,电线62维持为扁平的状态。并且,通过片材66沿着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卷绕,以并列的状态固定于片材66的电线62被设为沿着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并列的状态。
在该片材66形成有贯通孔68。并且,通过作为线束支承部50的卡定片52向贯通孔68插通卡定,如图6所示,线束60支承于支承构件20。由此,形成带支承构件线束10。
棒状构件80形成为外周部82的横截面呈圆形状。另外,在此,棒状构件80形成为实心的柱状。不过,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横截面也可以形成为方形状等圆形状以外的形状。另外,棒状构件80也可以是筒状等而在内部具有空间。该棒状构件80例如可考虑是加强件。尤其是,该棒状构件80可考虑是配设于仪表盘的里侧的加强件。
如上所述,在棒状构件80形成有供形成于支承构件20的突起38嵌入的孔部84。孔部84形成为与突起38对应的形状。如上所述,在此,孔部84形成为比突起38大。
在使棒状构件80支承带支承构件线束10时,例如作业者在使支承构件20成为了打开状态的状态下将支承构件20向棒状构件80嵌入。由此,棒状构件80从转动部32a、32b之间的开口向支承构件20的收容空间内进入,很快如图7的假想线所示那样与突出片36抵接。若继续使支承构件20的基部26朝向棒状构件80移动,则突出片36由棒状构件80按压而转动部32转动,如图7的实线所示,支承构件20朝向关闭状态进行状态变更。在此,当棒状构件80进入至支承构件20的收容空间内的规定位置时,支承构件20向关闭状态进行状态变更,突起38向孔部84嵌入。此时,既可以有伴随于支承构件20向关闭状态的转变而锁定爪部42向锁定接受部46自动地卡定的情况,也可以有作业者帮忙进行锁定爪部42向锁定接受部46的卡定的情况。通过以上,成为带支承构件线束10支承于棒状构件80的状态,形成图1所示的线束的支承构造1。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在支承构件20设置有转动部32,所以能够使主体部24成为大幅打开的打开状态,由此,容易在主体部24内配置棒状构件80。另外,由于在支承构件20设置有转动状态变更部34,所以即使主体部24成为了打开状态,也容易通过在主体部24内配置棒状构件80而使主体部24向关闭状态转变。由此,使支承构件20向棒状构件80嵌合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突起38向孔部84嵌入,能够使支承构件20相对于棒状构件80的定位更可靠。
另外,通过锁定爪部42及锁定接受部46,能够维持支承构件20相对于棒状构件80的嵌合状态。
另外,由于在主体部24中相对于基部26在周向两侧设置有转动部32,所以能够将主体部24大幅打开。
另外,在配置棒状构件80时,通过位于收容空间内的突出片36由棒状构件80按压,主体部24能够从打开状态朝向关闭状态进行状态变更。
另外,能够将凹部28用于脱模,或者用于在嵌合状态下收容突出片36。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支承构造、带支承构件线束及支承构件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支承构造101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120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关于与到此为止说明的构成要素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支承构造101中,支承构件120的形状及棒状构件180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支承构造1中的支承构件20的形状及棒状构件80的形状不同。
具体而言,在支承构件120中,主体部124形成为覆盖棒状构件180的外周部182的一部分。在此,主体部124形成为覆盖棒状构件180的外周部182的比半周大的区域。此时,基部26覆盖棒状构件180的外周部182的半周,转动部132a、132b覆盖棒状构件80的外周部82的比四分之一周小的区域(在图8所示的例中是棒状构件180的外周部182的六分之一周)。
不过,主体部124也可以有形成为覆盖棒状构件180的外周部182的半周的情况,还可以有形成为覆盖棒状构件180的外周部182的比半周小的区域的情况。在此,关于如本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120这样主体部124形成为覆盖棒状构件180的外周部182的一部分的情况,也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20同样,基部26及转动部132覆盖棒状构件180的外周部182的区域不限于上述的区域,适当设定即可。
在支承构件120中,由于主体部124未覆盖棒状构件180的外周部182的整周,所以难以采用基于上述锁定爪部42及锁定接受部46的固定构造。因而,在支承构件120中,取代基于上述锁定爪部42及锁定接受部46的固定构造而采用了使用突起138的固定构造。
具体而言,突起138形成为在嵌入于孔部184的状态下能够防脱。此时,突起138形成为与卡定片52同样的形状。也就是说,突起138形成为包括与柱状部53同样的柱状部139和与翅片部54同样的翅片部140的形状。棒状构件180形成为筒状。棒状构件180的孔部184形成为能够供突起138插通卡定的贯通孔状。通过突起138向孔部184插通卡定,突起138呈防脱状地保持于孔部184,从而成为支承构件120固定于棒状构件180的状态。因此,在此,突起138与上述突起38同样地具有将支承构件120定位于棒状构件180的功能,而且也具有将支承构件120固定于棒状构件180的功能。
在此,突起138在嵌入于孔部184的状态下能够防脱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卡定片状的突起138及贯通孔状的孔部184这一结构。例如,也可考虑突起138及孔部184形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38及孔部84同样的形状且突起138形成为比孔部184大而能够向孔部184压入的结构。
突起138分别设置于主体部124的周向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在此,由于主体部124的周向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被设为转动部132a及转动部132b,所以突起138分别设置于转动部132a及转动部132b。不过,突起138的位置不限于上述的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突起38同样,突起138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124的周向中央部附近(基部26)。即使在突起138设置于基部26的情况下,通过在支承构件120嵌合于棒状构件180的状态下突出片36与棒状构件180的外周部182抵接,也能够限制转动部132向打开方向的转动。然而,若突起138分别设置于转动部132a及转动部132b,则能够将转动部132直接固定于棒状构件180,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限制转动部132向打开方向的转动。而且,若突起138分别设置于主体部124的周向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则在主体部124成为了打开状态的状态下,作业者容易目视确认突起138,容易掌握嵌合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突起138向孔部184嵌入,也能够进行支承构件120相对于棒状构件180的固定。另外,由于支承构件120不覆盖棒状构件180的整周,所以能够将支承构件120小型化。另外,由于突起138分别设置于主体部124的周向一端部及另一端部,所以在主体部124成为了打开状态的状态下,作业者容易目视确认突起138,容易掌握嵌合的位置。
{变形例}
图10是示出变形例的支承构件220的打开状态的主视图。
到此为止,说明了在主体部24(124)中转动部32(132)相对于基部26设置于周向两侧,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如图10所示,在主体部224中,也可考虑转动部232相对于基部226仅设置于周向一侧。在该情况下,该主体部224可以覆盖棒状构件80的整周,也可以仅覆盖一部分。
例如,图10所示的支承构件220的主体部224被设为从第二实施方式的支承构件120的主体部124省略了1个转动部132的形状。此时,原来形成于省略的转动部132的卡定片52及突起138取代转动部132而形成于基部26。
根据这样的支承构件220,由于转动部232相对于基部26仅设置于周向一侧,所以能够简化可动方式。
图11是示出突出片336的防脱构造的说明图。
到此为止,说明了通过锁定爪部42卡定于锁定接受部46或突起138在嵌入于孔部184的状态下能够防脱而在线束的支承构造1、101中转动部32、132维持为不能转动的状态,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考虑,通过突出片336形成为能够通过凹部328且在通过了凹部328的状态下能够向凹部328的周缘部钩挂,从而转动部332维持为不能转动的状态。
在图11所示的例中,突出片336的长度尺寸(沿着周向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凹部328的长度尺寸(沿着周向的尺寸)大。另外,突出片336形成为能够挠曲。由此,突出片336形成为能够通过凹部328且在通过了凹部328的状态下能够向凹部328的周缘部钩挂。其结果,在突出片336通过了凹部328的状态下转动部32维持为不能转动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突出片336的顶端及凹部328的周缘中的至少一方最好形成为倾斜面状等,从而形成为在突出片336的顶端与凹部328的周缘的抵接时能够使突出片336挠曲的引导部。
通过这样的支承构件320,转动部32也能够维持为不能转动的状态,能够抑制转动部32晃动。
图12是示出变形例的线束的支承构造401的主视图。
到此为止,说明了在支承构件20的外周侧多个电线62以沿着周向并列的方式配设,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例如,如图12所示,线束460中的多个电线62也可以被捆扎而设为电线束64等,从而以集合的状态配设。此时,在图12所示的例中,多个电线62被捆扎成1个,但也可以分割捆扎成多个。即,在图12所示的例中,电线束64配设有1个,但电线束64也可以配设有多个。多个电线束64也可以在支承构件20的外周侧以沿着周向并列的方式配设。
另外,到此为止,说明了作为线束支承部50而设置有卡定片52,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作为线束支承部50,例如也可考虑设置有能够夹住片材66的夹持部。作为该夹持部,例如可考虑形成为对与电线62的端部连接的连接器进行支承的盒部设置于支承构件20,在支承于盒部的连接器与支承构件20之间夹住片材66。另外,例如,作为线束支承部50,也可考虑在片材66形成袋状的袋部,形成为支承构件20的端部向袋部插入。在该情况下,通过在插入于袋部的支承构件20与棒状构件80之间夹入片材66,能够支承线束60。此时,也可以有这些支承构造和上述卡定片52的构造在1个线束的支承构造中并用的情况。
另外,到此为止,说明了线束60包括片材66,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有线束60不包括片材66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可考虑使用用于捆扎电线62的捆扎带来使电线62支承于支承构件20。更详细而言,对捆扎带的带固定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和能够与捆扎带的带固定部同样地固定带的固定部形成于支承构件20。此时,最好在基部26的周向一端部形成保持部,在另一端部形成固定部。并且,在电线62位于基部26的外周部82的状态下,带固定部将保持于保持部的捆扎带的带部向电线62的外侧卷绕并使其顶端固定于固定部。
另外,例如,通过使支承构件20的主体部24中的周向的一部分在轴向上延长而得到的固定片设置于支承构件20且在固定片和电线62的周围卷绕胶带等的结构,也能够以不使用片材66的方式将电线62支承于支承构件20。
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中,沿着棒状构件80的轴向隔开间隔而设置有2个支承构件20,1个片材66由该2个支承构件20支承,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有1个片材66由1个支承构件20支承的情况,还可以有1个片材66由3个以上的支承构件20支承的情况。
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中,所有的电线62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从片材66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向外方延伸出,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有电线62的端部位于片材66上的情况。
另外,在图2所示的例中,所有电线62在片材66上与棒状构件80的轴向平行地延伸,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是一部分电线62在片材66上在与另外的一部分电线62不同的方向上延伸。尤其是,在片材66上也可以形成有分支。另外,电线62例如也可以在棒状构件80的周向等与棒状构件80的轴向不同的方向上延伸。
另外,也可以有线束60在电线62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具有多个片材66的情况。
另外,突起38相对于主体部24形成于轴向的一部分,但这不是必须的结构。突起38也有形成为相对于主体部24在整个轴向上延伸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就能够适当组合。
虽然如以上这样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的说明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应理解为,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设想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标号说明
1 线束的支承构造
10 带支承构件线束
20 支承构件
22 嵌合部
24 主体部
26 基部
28 凹部
30 铰接件
32 转动部
34 转动状态变更部
36 突出片
38 突起
42 锁定爪部
46 锁定接受部
50 线束支承部
52 卡定片
60 线束
62 电线
66 片材
80 棒状构件

Claims (10)

1.一种支承构件,具备:
嵌合部,形成为能够相对于棒状构件的外周部嵌合;及
线束支承部,为了将线束支承于所述嵌合部的外周侧而形成,
所述嵌合部具备:
主体部,包括基部和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基部经由铰接件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连的转动部,能够在所述基部和所述转动部嵌合于所述外周部的关闭状态与从所述关闭状态起所述转动部向打开方向进行了转动的打开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及
转动状态变更部,形成为所述基部和所述转动部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接受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的所述棒状构件的按压力而使所述主体部从所述打开状态朝向所述关闭状态进行状态变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构件,其中,
所述嵌合部还具备在所述棒状构件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内的状态下向形成于所述棒状构件的孔部嵌入的突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承构件,其中,
所述突起形成为在嵌入于所述孔的状态下能够防脱。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构件,其中,
所述主体部形成为能够在所述关闭状态下覆盖所述外周部的整周,
所述嵌合部还具备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一端侧及另一端侧且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成为了所述关闭状态时能够相互卡定的锁定爪部及锁定接受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构件,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中,相对于所述基部仅在周向一侧设置有所述转动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构件,其中,
在所述主体部中,相对于所述基部在周向两侧设置有所述转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构件,其中,
所述转动状态变更部包括在所述打开状态下从所述转动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收容空间内突出的突出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承构件,其中,
在所述基部形成有所述突出片能够通过的凹部。
9.一种带支承构件线束,具备: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承构件;及
使用所述线束支承部而支承于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线束。
10.一种线束的支承构造,具备:
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支承构件线束;及
所述带支承构件线束的所述支承构件的所述嵌合部所嵌合的所述棒状构件。
CN201880070426.0A 2017-11-17 2018-08-20 支承构件、带支承构件线束及线束的支承构造 Pending CN1112958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1658A JP2019092363A (ja) 2017-11-17 2017-11-17 支持部材、支持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支持構造
JP2017-221658 2017-11-17
PCT/JP2018/030629 WO2019097787A1 (ja) 2017-11-17 2018-08-20 支持部材、支持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支持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95811A true CN111295811A (zh) 2020-06-16

Family

ID=6653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0426.0A Pending CN111295811A (zh) 2017-11-17 2018-08-20 支承构件、带支承构件线束及线束的支承构造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55299A1 (zh)
JP (1) JP2019092363A (zh)
CN (1) CN111295811A (zh)
DE (1) DE112018005873T5 (zh)
WO (1) WO201909778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7174B2 (ja) * 2019-05-30 2023-01-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支持部材、支持部材付き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取付構造
JP7276580B2 (ja) * 2019-05-30 2023-05-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支持部材、支持部材付き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取付構造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983A (ja) * 1994-05-12 1996-01-30 Kojima Press Co Ltd 保護カバー
JP2000166061A (ja) * 1998-11-26 2000-06-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取付構造
US6380488B1 (en) * 1999-09-06 2002-04-30 Yazaki Corporation Cable protector with main and auxiliary holding portions
JP3752148B2 (ja) * 2000-12-11 2006-03-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
US20070145198A1 (en) * 2005-12-23 2007-06-28 Eugene Miller Rotating cushion for a tubing clamp
US20130193289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lamp
CN203427711U (zh) * 2013-06-28 2014-02-12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的嵌合构造
CN103843213A (zh) * 2011-08-29 2014-06-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束保护件以及线束布线结构部
US20160114743A1 (en) * 2014-10-22 2016-04-28 Daiwa Kasei Industry Co.,Ltd. Holding component for vehicle
JP2017129254A (ja) * 2016-01-22 2017-07-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結束具、クリップ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80235393A1 (en) * 2017-02-23 2018-08-23 Eureka P.D. & E. Suspension aid for suspending an object from a tub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11837A (ja) 2012-06-28 2014-01-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支持部材及び支持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5983A (ja) * 1994-05-12 1996-01-30 Kojima Press Co Ltd 保護カバー
JP2000166061A (ja) * 1998-11-26 2000-06-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取付構造
US6380488B1 (en) * 1999-09-06 2002-04-30 Yazaki Corporation Cable protector with main and auxiliary holding portions
JP3752148B2 (ja) * 2000-12-11 2006-03-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
US20070145198A1 (en) * 2005-12-23 2007-06-28 Eugene Miller Rotating cushion for a tubing clamp
CN103843213A (zh) * 2011-08-29 2014-06-0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束保护件以及线束布线结构部
US20130193289A1 (en) * 2012-01-30 2013-08-01 Polaris Industries Inc. Clamp
CN203427711U (zh) * 2013-06-28 2014-02-12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连接器的嵌合构造
US20160114743A1 (en) * 2014-10-22 2016-04-28 Daiwa Kasei Industry Co.,Ltd. Holding component for vehicle
JP2017129254A (ja) * 2016-01-22 2017-07-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結束具、クリップ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80235393A1 (en) * 2017-02-23 2018-08-23 Eureka P.D. & E. Suspension aid for suspending an object from a tub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97787A1 (ja) 2019-05-23
US20200355299A1 (en) 2020-11-12
JP2019092363A (ja) 2019-06-13
DE112018005873T5 (de)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66731B2 (ja) 複数本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クランプ
JP3810287B2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の取付け構造
US7494376B1 (en) Multiple direction wire cover with positioning latch and position assurance lock
CN111295811A (zh) 支承构件、带支承构件线束及线束的支承构造
EP0812733A2 (en) A wiring harness arranging construction
JP2017189040A (ja) ケーブル配索構造
WO2007132545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分岐部へのプロテクタの外装方法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分岐構造
EP3072748A1 (en) Protector, assembly of wire with prot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JP6825879B2 (ja) プロテク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12152001B (zh) 具有可定向导管的连接器外壳、配有该外壳的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JP2010110045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プロテクタを取付けるクリップ及び装置
JP2022079243A (ja) 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取付構造
JP2010283935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とプロテクタの取付構造
JP3670933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巻取装置の組立方法および組立治具
JP4767056B2 (ja) プロテクタ
JP4904092B2 (ja) プロテクタ、電線の配索方法および配索構造
JP5485670B2 (ja) 絶縁用防護管
KR101956201B1 (ko) 와이어 하네스 지그장치
JP2017079504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7147859A (ja) 線状部材の外付保持具
JP2007306732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分岐部のプロテクタ
JP2016171621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プロテクタ挿通構造
JP2009183100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クリップ
JP7031982B2 (ja) コネクタカバー
JP3795716B2 (ja) 給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