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689A - 胶片处理设备的输片装置及采用该输片装置的胶片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胶片处理设备的输片装置及采用该输片装置的胶片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89A
CN1112689A CN94120094A CN94120094A CN1112689A CN 1112689 A CN1112689 A CN 1112689A CN 94120094 A CN94120094 A CN 94120094A CN 94120094 A CN94120094 A CN 94120094A CN 1112689 A CN1112689 A CN 1112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ight
picture
conveying device
frame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20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265C (zh
Inventor
桥诘启司
田内康仁
大胁淳一
关孝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su Ko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su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529206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98856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2065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88251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92066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93996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19031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85627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19032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82289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19033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81221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su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su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2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26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D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EXPOSED PHOTOGRAPHIC MATERIA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D3/00Liquid process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mersion; Wash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mersion
    • G03D3/08Liquid process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mersion; Washing apparatus involving immersion having progressive mechanical movement of exposed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32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 G03B27/52Details
    • G03B27/62Holders for the original
    • G03B27/6271Holders for the original in enlargers
    • G03B27/6285Handling strips

Abstract

一种输片装置,具有摆动开合自如地枢轴连接的 一对框体,这对框体处于闭合状态时,沿规定的路径 输送胶片。它具有分别设在这对框体上的发光部件 和受光部件的检测胶片信息用的光传感器,分别设在 这对框体的每一个上的、伴随这对框体摆动到闭合状 态而彼此嵌合定位的嵌合部件,以及输片机构,它支 承着定位嵌合部件和发光部件或者受光部件,同时可 伴随这对框体各自之定位嵌合部件的嵌合面相对移 动,可移动自如地设在这对框体的任一个上面的可动 框体上。本发明还包括采用该输片装置的胶片处理 设备。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胶片处理设备的输片装置及采用这种输片装置的胶片处理设备,具体地说,在摆动开合自如地枢轴连结的一对框体上分别装有输送机构,当它们处在闭合状态时可使胶片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所涉及的输片装置在前述那一对框体上分别配置检测胶片信息的光传感器的发光部件和受光部件。所述一对框体上还分别设有嵌合部件,它们随这对框体朝闭合状态摆动而彼此嵌合,以定位用。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这种输片装置的胶片处理设备。
胶片处理设备的输片装置,如把胶片的图象晒印到感光纸上的照相印像装置中,一方面用透射式光传感器检测诸如表示胶片种类的DX码、片孔位置及胶片的图象信息等的胶片信息,一方面进行胶片输送。
现有的胶片输送装置,如图41及图42所示之构造,为了易于进行胶片输送路径的清理,将一对框体100,101用枢轴摆动开合自如地连结起来。这对框体100,101上分别装有导承100a,101a作为输送机构。而且如图42所示,在这对框体100,101处在闭合状态时输送胶片。
这对框体100,101上分别设有用来检测胶片信息的光传感器102的发光部件102a和受光部件102b。为了在这对框体100,101闭合的状态下恰当地测出胶片的信息,必须使相对设置的光传感器102的发光部件102a与受光部件102b有正确配合的位置。
在这对框体100,101闭合的状态下,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103a,103b嵌合确定该对框体100,101的位置,因为这对框体100,101是摆动开闭式的,如图42所示,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103a,103b尺寸上有一定的余量(形成凹部的嵌合部件103b比形成凸部的嵌合部件103a大),因此不会引起在闭合中中途停止。
这样,由于闭合状态时这对框体100,101可能发生一定量的移动,而最终引起光传感器102的发光部件102a与受光部件102b位置的错动。
由此产生的位置错动会使受光部件102b的受光光量降低,因此有必要调整受光部件输出信号的处理电路,或者在这对框体100,101闭合后,一面监视受光部件102b的输出信号,一面调整这对框体100,101位置,以致造成输片装置操作复杂费事之不便。
如果不把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103a,103b做成如图41那样的形状,而是沿着这对框体100,101开闭的轨迹形成高精度的园弧状,并且这对框体100,101不晃动,则可减小上述决定位置的嵌合部件103a,103b之尺寸余量。但是,制作这样的成对框体100,101和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103a,103b需要高精度的加工技术,制作费事而且成本也高。
有鉴于先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易于制作,确定位置简便的高度便利的胶片处理设备用的输片装置和使用该输片装置的胶片处理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胶片处理设备的输片装置的结构特征是:
摆动开闭自如地枢轴连结的一对框体分别装有输送机构,当它们处于闭合状态时沿规定路径输送胶片,所述该对框体上分别设有检测胶片信息的光传感器的发光部件与受光部件,所述这对框体上分别设有嵌合部件,随着它们向闭合状态摆动,互相嵌合,确定位置。
前述一对框体的任一个上设有确定位置用嵌合部件和前述发光部件或受光部件的可移动框体。所述嵌合部件随着该对框体各自所述的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的嵌合而相对自如移动地支撑在框体上。
由这种构造,若使输片装置之该对框体朝闭合方向摆动,则分别设在该对框体上的决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也随之相互靠近。
分别设在该对框体上用以确定位置的嵌合部件之一与光传感器的发光部件或受光部件中任一个一起被支撑在可动框体上。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未嵌合时,保持原来的状态,然后,支撑着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未嵌合时,保持原来的状态,然后,支撑着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之一的可动框体产生相对移动,就使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相互嵌合起来。
以此,抑制了光传感器的发光部件与受光部件间的位置错动,可使该框体闭合时的分别设置的用以确定位置的嵌合部件的尺寸余量减小,从而使晃动很小,无需特殊操作就能使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确实地嵌合起来。
这样的结果是,仅仅因为设置了能相对移动的可动框体,就不必采用前述已有技术中所需的特殊操作,而能切实地将确定位置用的嵌合部件嵌合起来,从而提供了制作容易,确定位置简便的胶片处理设备用的输片装置。
另外,前述框体上装有本发明所述可动框体的前述输送机构,也可以支撑在前述可动框体上。
采用这样的构造,还可将输送机构支撑在可动框体上。在该对框体闭合时,也可以使分别装在该对框体上的输送机构进行恰当的位置配合。
于是,由于可使分别装在该对框体上的输送机构进行恰当的位置配合,就使胶片处理设备所用的输片装置更加方便。
还有,本发明的输片装置也可以相对于被输送机构输送之胶片的片孔形成部分的位置,在所述胶片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设置发光部件与受光部件,根据所述受光部件的输出信号检测前述片孔的移动,控制前述胶片的输送。
用这样的结构适于对胶片输送量进行高精度控制。
另外,还可以在所述受光部件及发光部件连结的光路上,并在所述受光部件与胶片面之间设置有限张角的透镜,只让通过前述胶片之片孔部分射向受光部件的一部分光通过它。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所述受光部件与胶片面之间设置有限张角的透镜,通过胶片之片孔部分射向所说受光部件的光仅有一部分能通过该透镜,所以入射于透镜上的大于所述受到限制之张角的角度处的光就不到达受光面,也即可收到与缩小发光部件发光光束一样的效果。
于是,可以使自受光部件输出之片孔边界附近的输出信号波形较之前述之现有实例有急剧地变化,从而可高精度地检测出片孔的边界。
此外,所述透镜为柱面透镜,可使胶片面上的像在所述受光部件上很好地成像。
采用这种结构,柱面透镜使胶片面成像于受光面上。也即胶片面上的透镜光束成像于受光面上。
结果,即使缩小受光部件的受光面使受光部件小型化,也能便于有片孔处的胶片面上的光束准确地集中于受光面上。
另外,也可以将所述受光部件、发光部件以及所述透镜设置在使前述输送机构与用来处理胶片之开口的组合式处理单元内。
采用这种结构,所述处理单元内同时设有检测胶片片孔的装置和输出胶片的驱动辊。
结果,也利于更便于安装照片印相机。
另外,也可以通过将所述受光部件之输出信号与基准信号进行比较,产生二值化信号,根据该二值化信号检测前述之片孔边界。
采用这种结构,可将片孔边界附近的由受光部件输出的信号波形与基准信号进行比较。
结果,由于将片孔边界附近的由受光部件输出的信号波形与基准信号相比较,无论被二值化的输出信号的上升部分亦成下降部分,都能检测出片孔的边界部位,因此,即使胶片的形成片孔区域涂层部分的浓度有变动,也能确切地测出片孔的边界部位。
另外,本发明胶片处理设备的结构特征在于装备有权利要求1所载输片装置的照像印像装置。
最好把检测胶片图象信息的扫描部分中输送胶片的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与将胶片图象信息在感光材料上曝光的曝光部分中输送胶片的输片机构分开设置,使该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和该曝光部分所用输片机构构成可在定位于胶片输送用位置处的固定状态和从该胶片输送位置退出的退出状态之间分别进行切换的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对于能够由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和曝光部分所用输片机构输送之尺寸的胶片进行曝光处理的情况,二输片机构分别处在定位于扫描部分和曝光部分中的胶片输送用位置的安装状态,并且在两个输片机构进行输片的情况下,读取扫描部分胶片的图象信息和在曝光部分中进行曝光处理。
对于不能由二输片机构输送之尺寸的胶片进行曝光处理的情况,则使二输片机构处于从扫描部分及曝光部分的输片位置退出的退出状态。
结果,在扫描部分和曝光部分中,使扫描部分中读取所用的光路以及曝光部分中曝光所用的光路的一部分成为开放状。
这样开放的一部分光路,使处于曝光处理的胶片在扫描部分读取胶片的图象信息,根据读得的图象信息确定曝光条件而在曝光部分进行曝光处理。
而且,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与曝光部分所用输片机构是分别形成的,可以单独地分别形成退出状态。
从而,在扫描部分与曝光部分相邻布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只使扫描部分成退出状态而不使用扫描部分的功能,操作者任意设定曝光条件,形成一方面由曝光部分所用输片机构输送胶片,一方面又在曝光部分进行曝光处理的使用状态。
结果,不但可以只用简单的结构切换二输送机构的固定状态与退出状态,而且,对能由此二机构输送之尺寸的胶片来说,扫描部分及曝光部分的处理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对于含有各种不能输送之胶片尺寸的胶片来说,在不使用扫描部分功能时,可以单独使用曝光部分,最终提供了对应于各种使用情况,使装置的各部分适当动作的印像装置。
还有,所述曝光部分所用的输片机构也可以分别形成与所述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的输片方向相同的方向输送胶片的状态,或与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的输片方向成交叉方向输送胶片的状态,而设定在所述输送胶片的位置。
采用这种结构,曝光部分所用输片机构可以有与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的输片方向相同方向输送胶片的状态,以及与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的输片方向成交叉方向输送胶片的状态,而设定在输送胶片位置处,但对于与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的输片方向相同的方向输送胶片的状态,可以使扫描部分的输送胶片与曝光部分的输送胶片接连进行。
另一方面,若将曝光部分所用输片机构配置成与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输片方向成交叉方向输送胶片的状态,则曝光部分输送胶片的方向与上述情况成交叉的方向。
这样,可与通常的原尺寸胶片画面纵横方向不同地进行半幅尺寸胶片等曝光处理。
结果,由于能进行半幅尺寸胶片等曝光处理,就愈使印像装置尤为便利。
另外,最好将胶片夹持部件和使该胶片夹持部件在前述扫描部分及曝光部分向自由变更位置的导向框形成辅助装置,当前述二输片机构处于退出状态时,可以对其调节固定。
采用这种结构,若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与曝光部分所用输片机构处于退出状态时,就能使辅助装置调节固定。
辅助装置固定后,将胶片装入辅助装置的胶片夹持部件,先使胶片夹持部件处于扫描部分以读取胶片的图象信息。然后便胶片夹持部件沿导向框移动,使之处于曝光部分位置。然后,根据读得的图象信息所确定的曝光条件进行曝光处理。
也即,只需使胶片夹持部件沿导向框移动即可实现使胶片从扫描部分移向曝光部分。
结果,当不能用扫描部分所用输片机构和曝光部件所用输片机构输送胶片,做曝光处理时,只要沿导向框移动实现胶片夹持部件从扫描部分移向曝光部分即可,从而能简化曝光处理操作,使印像装置尤为便利。
另外,本发明胶片处理设备的结构特征还在于具有将胶片画幅移到处理位置上输送胶片的输片机构,以及,用光源对处于前述处理位置上的画幅进行照射,检测出胶片图象信息或进行胶片图象信息印像处理的胶片处理设备。
设有示出处于前述处理位置的画幅沿胶片输送方向合适位置的标引,它被设置成从光源通过前述画幅至受光部件光路外的状态,并且从光路外注视所示处理位置时能同时辨认出位于前述处理位置的画幅状态之处。
采用这种结构,当胶片画幅停在所输送的处理位置时,操作者只要注视处理位置,则指示胶片画幅处在胶片输送方向适当位置的标引和胶片画幅就进入操作者视野之内。因此,操作者就能据此观察到胶片画幅的停止位置是否合适。
就是说,操作者可以直接观察位于处理位置的停止位置,确认对象的画幅,以判断其停止位置是否合适。
当然,因为作为这种判断基准的标引处在从照射处理位置的光源到受光部件光路以外的状态,因此,标引不会引起处理机构处理的不便。另外,因为从所述光路外注视处理位置时就能够辨认出标引及处理位置上的画幅,因此,操作者不用很麻烦地将眼睛置于光路内,由光路外就可容易地进行辨认工作。
结果,可将位于处理的胶片画幅作为对象确认出该画幅沿胶片输送方向的正确位置,进行正确地确认操作。而且,由于从光源通过画幅到受光部件的光路以外观察处理位置,能够确认位于处理位置的画幅位置是否合适,所以确认工作容易进行。加之,因为用来照射处理位置作观察用的光源可与原来设置的光源兼用,就使构造更为简单,而且,易于使处理位置的胶片画幅的停止位置正确,最终就以简单结构提供可进行确认的胶片处理设备。
而且,对于所述胶片来说,本发明的胶片处理设备也可以成为能处理沿胶片输送方向的画幅长度不等的胶片的装置。对于相对于沿胶片输送方向的画幅长度较大的胶片的前述标引,可做成由位于处理位置的画幅在靠近受光部件一侧盖住胶片,并备有了露出所述画幅开口的第一标引部件;而对于相对于沿胶片输送方向的画幅长度较小的胶片的前述标引,则做成从位于处理位置的画幅在靠近所述光源一侧,通过前述开口,与前述画幅重合的可辨认的第二标引部件。
采用这种结构,可处理沿胶片输送方向画幅长度不同的胶片,对于沿胶片输送方向画幅长度较大或长度较小的胶片,都设有指示恰当位置的标引。
用于标引沿输片方向、画幅长度较大的胶片的第一标引部件覆盖胶片并有露出画幅开口的构造,使用者可用该开口内胶片的画幅是否处在恰当位置来确认胶片的画幅是否处在恰当的处理位置。
用于标引沿输片方向画幅长度较小的胶片的第二标引部件,具有相对于位于处理位置的画幅更近于光源的一边,通过开口与画幅重合的可辨认的构造,操作者可以在注视处理位置时,一面观察胶片画幅与第二标引部件重合的情况,一面确认胶片画幅是否处在恰当的处理位置。
结果,即使对于沿输片方向画幅长度不等的胶片,也能够容易地确认胶片画幅的位置偏移,使胶片处理装置更加方便。
本发明的胶片处理设备,还可以有开口部分改变机构,用来改变位于印像曝光处理位置的胶片画幅曝光印像的曝光开口部尺寸。
如果具有这种结构,则即使在一卷胶片中,从整体看,有原尺寸与全景尺寸的不同尺寸画幅混在的情况下,可按画幅大小调节曝光口的尺寸,而能够正确地印像曝光。
另外,前述开口部改变机构最好有如下结构:有第1遮光部件,它可绕平行于输片面之第一轴转动;与该第1遮光部件一体转动的第1齿轮;有第2遮光部件,可绕与第1轴平行之第2轴转动;第2齿轮与该第2遮光部件一体转动并与前述第1齿轮啮合;以及与前述第1遮光部件连接的驱动机构,通过该驱动机构的驱动而改变前述开口部的尺寸。
采用这种结构,分别与第1及第2遮光部件一体转动的一对齿轮直接啮合。驱动第1遮光部件,使第1遮光部件与第2遮光部件沿相反方向转动。
结果,由于分别与第1遮光部件和第2遮光部件一体转动的一对齿轮直接啮合而使这对遮光部件沿相反方向转动,因而无需现有技术中所用的从动齿轮,使开口部改变机构的构造更加简单,可令整个装置造价降低。
另外,可由前述驱动机构切换对所述第1遮光部件和第2遮光部件的驱动,使得所述开口部分的尺寸成为有一定面积的第1种开口尺寸和面积比第1种开口尺寸小的第2种开口尺寸。
所述开口部分的尺寸切换成第2种尺寸时,通过给所述第1遮光部件设置第1接触部件,和给第2遮光部件设置第2接触部件,可以确定所述第2种开口尺寸的大小。
采用这种结构,给所述第一遮光部件设置第1接触部件和给所述第2遮光部件设置第2接触部件,利用接触部件决定前述第2种开口尺寸。
结果,因为是采用在所述第一遮光部件和第2遮光部件上分别设置接触部件来确定所述第2种开口部件的尺寸,譬如把接在遮光部件上确定位置的器件装设在固定框架上,因而比起采用限定第2种开口尺寸的结构来,能够以简单的构造而获得开口尺寸的精度。
而且,最好是把所述第1遮光部件与第1齿轮形成一体,把所述第2遮光部件与第2齿轮形成一体。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所述第1遮光部件与第1齿轮形成一体,所述第2遮光部件与第2齿轮形成一体,则与齿轮和遮光部件以分离部件构成的结构相比,可减少部件件数。
于是,因遮光部件与齿轮一体形成减少了部件的件数,从而可以达到削减整个装置成本之目的。
另外,前述第1遮光部件和第2遮光部件最好由相同的部件构成。
如果采用这种结构,则由于所述第1遮光部件和第2遮光部件由相同的部件构成,可进一步削减部件的件数。
进而,由于进一步削减部件的件数,就能够进一步削减整个装置的造价。
还有,最好将前述第1轴与前述第2轴置于偏离输片面的位置上,并使第一轴与第2轴的轴间距离比前述开口部分的短边方向尺寸短。
采用这种结构,因采用了类似上述构造特征以致当驱动所述第1轴和第2轴,使遮光部件形成前述第2种开口尺寸时,遮光部件转动的角度较小,尤其可在90度以下。
这样,由于减小了遮光部件的转动角度,则采用较小的驱动能即可。从而可利用更为小型的驱动机构,使得装置的空间更小,有利于整个装置的小型化。
还有,本发明胶片处理设备的结构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载输片装置的同时,还具有对胶片进行输送使胶片画幅位于处理位置的输片机构,以及用光源照射位于处理位置的画幅,检测胶片图象信息并进行胶片图象信息印像处理的胶片处理设备。
在前述处理位置处,有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用来指示前述画幅与输片方向正交的边界部分的正确位置,以及
在沿输片方向距该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一定距离的位置处,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用来指示与位于所述处理位置的画幅不同的画幅与输片方向正交的边界的正确位置。
采用这种结构,当被送至处理位置的胶片停止时,就能在所设前述处理位置的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中确认胶片的停止的同时,在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处也能确认胶片停止。就是说,可在处理装置的多个部位确认胶片停止位置。
这样,当画幅边界不清晰的画幅停在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处,造成难以确认停止位置时,可利用第2画幅停止位置确认部件确认胶片的停止,以此能防止不能进行停止确认的情形,从而能正确确认处理位置处的胶片停止位置。
还有,最好是设有导光机构,将自前述光源发出的照射光导入前述第2胶片停止确认部分。
这种结构不仅可用前述光源之照射位于处理位置的画幅,还可利用它来照明前述第2胶片停止确认部件。
其结果是,原来检测胶片图象信息和晒印胶片图象信息处理所用的光源,也可用于胶片停止确认部件,而不必专门设置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的专用光源,所以可比使用专用光源的情况减少部件的件数,从而可降低处理装置的造价。
另外,可设置照射到位于前述处理位置的镜管,使光源发出的照射光均匀混合,前述导光机构将镜管发出的照射光的一部分导入前述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
采用这种结构,加之上述第2个构成特征的有关作用,使从所述光源的照射光通过镜管,利用均匀混合的光,可对前述第1和第2胶片停止确认部件处胶片画幅进行停止确认。
结果,由于可把均匀的混合光导入到前述第1和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处,所以易于通过目视确认停止位置。
以下为附图图面说明,其中,
图1是采用本发明印像装置的实施例简要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输送单元闭锁状态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输送单元打开状态斜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件的平面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件放大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要部分侧视放大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要部分侧视放大图;
图10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要部分侧视放大图;
图11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3(a)和(b)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1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1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1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光路说明图;
图20(a),(b)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21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柱面透镜放大斜视图;
图22(A),(B),(C),(D)是有关图1实施例受光部件的输出信号波形图;
图2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24是图1所示实施例使用的胶片的图;
图25(a),(b)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负象遮片的放大图;
图2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断面放大图;
图2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28(a),(b)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动作说明图;
图2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30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斜视放大图;
图31是图1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斜视放大图;
图3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33是图32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34是图32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5(a),(b)是图32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斜视图;
图36是图32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断面图;
图37是图32所示实施例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3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简要平面图;
图39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主要部分的简要平面图;
图40(a),(b),(c)是图32至图39所示实施例检测画幅边缘的说明图;
图41是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的结构和动作(表示开放状态)说明图;
图42是图41所示输送装置的结构和动作(表示闭状态)说明图。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适用于印像装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印像设备1由检测胶片2图象信息之扫描部分SC,将胶片2的图象信息投影曝光于感光纸3上之曝光部分EX,对已曝光感光纸3显影的显影处理部分DE,以及控制各部分动作的控制器CO构成。控制器CO与用于输入各种控制指令的操作台0和显示由扫描部分SC读取之图象信息等的监视器MT相联。
将待晒印之胶片2插入扫描部分SC,由扫描部分SC读取胶片2各画幅中的图象信息,将图象信息送至控制器CO。
把在扫描部分SC完成读取图象信息的胶片2送至曝光部分EX。
控制器CO根据扫描部分SC读取之胶片2的图象信息确定各画幅的曝光条件,将依此确定之曝光条件在感光纸3上投影曝光过程中所得的图象模拟显示于监视器MT上。
若印像设备1的操作者不能从该监视器的显示获得合适的图象,可由操作台O输入对给定曝光条件的修正指令。然后,控制器CO根据此修正指令修正曝光条件,确定最终的曝光条件。根据如此确定的曝光条件控制曝光部分EX的各部分的动作,将胶片2的图象信息投影曝光于自感光纸暗盒4引出之感光纸3上。
将完成曝光的感光纸3送至显影处理部分,进行显影处理,然后在与胶片2的每一画幅对应地逐张切断的情况下送出。
以下说明各部分的结构。
扫描部分SC具有:照射胶片2以读取图象信息的光源49;使光源49照射光均匀的镜管53,输送扫描部分SC中的胶片2并确定位置的扫描部分用输片装置U1,将胶片2的图象信息变换成电信号的图象传感器51;以及使胶片2的图象信息在图象传感器上成像的读出用透镜52。
曝光部分EX具有曝光用光源60,因黄、红、青色滤光片进出曝光光路使曝光光源60所发出的光的颜色平衡调整的调光滤色片61,使经调光滤色片61调整色平衡的光均匀混色的镜管62,输送曝光部分EX中的胶片2定位的曝光部分输片装置U2,使胶片2的图象信息在感光纸3上成像的印像透镜63,快门64,输送感光纸3的输送辊65,和驱动输送辊65的马达66。
控制器控制调光滤色片61和快门64。控制器CO根据经确定的曝光条件控制调光滤色片61的各滤色片位置及快门64的开启时间(即曝光时间)。
由控制器CO控制马达66,以输送画幅的状态输送感光纸3。
显影处理部分DE具有在图中省略的多个处理罐和多种处理液,用来对已曝光的感光纸3进行显影处理。还有将已显影处理的感光纸3按每一画幅切断的剪切器。
以下说明扫描部分SC所具有的扫描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1及曝光部分EX所具有的曝光部分用输片装置U2的结构。
因为,扫描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1和曝光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2主要结构相同,因此,先说明曝光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2的结构,然后再简要说明扫描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1与曝光部分的输片装置U2,的构造差异。
如图2所示曝光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2,具有摆动开合自如地由枢轴连接的一对框体之上部组件7和下部组件8。而且,由图中未示出的弹簧对其施加恢复到开启状的附加压力。
图2示出上部组件7和下部组件8闭合的状态,图3则示出打开状态。沿箭头A方向插入胶片2,从箭头B方向送出。
如图3及图4所示,下部组件8中具有驱动辊80a,80b,80c,80d,80e;导向支持胶片2左右两端并使胶片2的影像面通过预定部位的洼部的下部导板81;通过传动带82a连动驱动辊80a的驱动马达83a;通过传动带82b连动驱动辊80b,80c,80d,80e的驱动马达83b;构成后面将叙述的片环形成机构R一部分的摆动导承84;检测胶片2 DX码的DX码检测用光传感器85的发光部件85a;检测胶片2片孔之片孔检测用光传感器86的发光部件86a;检测胶片2影像部分的图象检测用光传感器87的发光部件87a;并具有开口88a的负象遮片88,它将胶片2影像部分限定在感光纸上印像区域。
另外,负象遮片88有可以变换的,对应于不同印像区域的原尺寸,半幅尺寸,全景,或高浓度等多种种类。
如图3所示,上部组件7设有上部导板90,它与上述下部导板81一起导向支持胶片2之左右两端,并使胶片2的影像面通过预定部位之洼部。该上部导板90由位于胶片2输送路径上游形成的上游支座91a上,用来挡住从曝光光源来的光通过负象遮片88所在部位的上游部分90a,和位于胶片2输送路径下游形成的下游支座91b上的下游部分90b组成。
上游支座91a上设有压辊89a,89b,89c,它们分别对应于上部组件7和下部组件8处于闭合状态时驱动滚筒80a,80b,80c的位置;用来检测DX码的光传感器85的受光部件85b;检测片孔的光传感器86的受光部分件86b;用于检测图象的光传感器87的受光部件87b;以及后面述及的片环形成机构R一部分的螺线管93。下游支座91b上有压辊89d,89e及出口滚筒92,它们分别对应于上部组件7与下部组件8处于闭合状时驱动辊80d,80e的位置。
如图5至图7的简略断面图所示,上游支座91a通过轴销70与压缩卷簧71,支撑于上部组件7的盖板7a上。轴销70的前端固定在盖板7a上,直径较大的头部系扣在上游支座91a上。压缩卷簧71施加的压力使盖板7a与上游支座91a朝向分离的方向。
上游支座91a中的轴销70插入孔是由镶在上游支座91a中的金属滑座形成的。轴销70插入孔的内径大于轴销70的外径(头部之外的外径),从而可使上游支座91a相对于盖板7a移动自如。
如图5和图6所示,上游支座91a上设有圆柱状定位销94a,作为确定上部组件7位置的嵌合部件。在下部组件8设有与定位销94a的位置及形状相应的定位孔94b,作为确定下部组件8位置的嵌合部件。
将上部组件7和下部组件8从为更换负象遮片88或清扫内部而打开的状态闭合时,先使有摆动中心的上游支座91a一边的定位销94a与下部组件8上形成的定位孔94b接触。为了进行精度较好的定位,定位销94a的外径与定位孔94b的内径有基本上相等的直径,因此,在接触时的某一点处定位销94a相对于定位孔94b成倾斜状态。
另外,闭合上部组件7与下部组件8时,由于上游支座91a可相对于盖板7a自由移动,所以上游支座91a抵抗压缩卷簧71附加的压力,其状态变成平行于下部组件8的状态。
于是,定位销94a变成能嵌入定位孔94b的状态,如图6所示,二者嵌合在一起。
因此,把上游支座91a设计成移动自如的可动框体,可随着定位用嵌合部件94a,94b的嵌合而相对移动。
另外,下游支座91b也是相对于盖板7a可移动自如地安装的。
另一方面,片环形成机构R是将插入曝光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2之胶片2,在负象遮片88所在处至被曝光处理之间集积成环状,是一种为了提高对胶片2处理能力的机构。这个片环形成机构R设在驱动辊80a与80b之间及在辊89a与89b之间的位置。
如图8至图10所示,片环形成机构R由设在下部组件8的摆动导向件和摆动驱动该导向件84的螺线管20,以及设在上部组件7之上游支座91a上的片环下降辊21及摆动驱动片环下降辊21的螺线管93构成。
片环下降辊21由4个转动自如的滚筒构成,它们被左右的一对板支持着。
在片环形成机构R处形成胶片2的片环时,使马达83b停止,停止驱动辊80b在下游侧输送胶片2,同时开动马达83a,由驱动辊80a输送胶片2,继而螺线管93动作。然后,使片环下降辊21由图10实线所示之退出胶片2输送路径的状态摆动成点划线所示之伸出到胶片2输送路径的状态,防止胶片摩擦,免受损伤。
结果,如图10所示,胶片2积存在曝光部分之输片装置U2下方所设的片环箱22内。
只有输送胶片2时才令螺线管20工作,摆动导承84,使成导向支持状。
另外,可由设在片环箱22上方所设之检测片环用的光传感器23检测胶片2的片环存在与否。
由图中未示出的下部组件8内所设之控制回路控制上述各部分的动作。
以下简要说明上述结构的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的动作。
将胶片2插入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胶片2在左右两端受到驱动辊80a,80b,80c,80d,80e与压辊89a,89b,89c,89d,89e夹持的状态下被输送。
在如此输送的过程中,检测图象用的光传感器87分别检测胶片2的影像部分和周边部分。根据测得的信息控制上述控制回路马达83b的动作,使胶片2的影像部分恰好停在负象遮片88的开口88a内,由控制器CO控制,进行曝光处理。用检测片孔的光传感器86检测片孔的移动实现胶片2的输送控制。
这时,在接下去的输片情况下,如上所述,调整片环形成机构R工作。
因而,驱动辊80a,80b,80c,80d,80e,压辊89a,89b,89c,89d,89e,马达83a,83b,上部导板90和下部导板81起到沿指定路径输送胶片2的输送机构TM的作用。
图11示出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的外形,从箭头C方向插入胶片2,沿箭头D方向送出。
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的内部结构及其动作与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的内部构造基本相同。而且,图1简略示出之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中的输送胶片2的输送机构TM也有同样的结构。
结构上的不同在于负象遮片31的构造,还有片环形成机构R的设置位置位于比胶片2的图象信息检测口29更处于胶片2输送路径的下游。
也就是说,曝光部分所用的输片装置U2的负象遮片88有更换的可能,而扫描部分所用的输片装置U1的负象遮片31固定设置有与实物尺寸的胶片2画面大小相对应的开口31a。位于该开口31a内的胶片画幅,即记录图象信息部分的状态,是为图象传感器51读取其图象信息部分的状态;设置负象遮片31的位置是检测处理胶片2图象信息的处理装置。
如图18所示,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的负象遮片31,在扫描部分SC的镜管53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有紧靠开口31a边缘的突起部分31b。该突起部分31b的宽度W与半幅尺寸画面的短边长度相同,用以确认半幅尺寸的胶片2画面部分的画幅2a是否停在开口31a的恰当位置。
突起部分31b的断面形状如图19所示,使得在从光源49通过画幅2a至图象传感器51的光路L1,也即由开口31a所限定的图象传感器51对胶片2的区域进行摄像的光路L1以外的状态,并且,当操作者由光路L1外面注视处理位置,即从图19中V点所示观察位置注视负象遮片31时,能随胶片2的画幅2a同时进入观察者视野L2之内,以进行观察辨认。
在半幅尺寸的胶片2位于负象遮片31处的情况下,若通过光路L1从图象传感器51对负象遮片31的开口31a部分进行摄像,则如图20(a)所示,看不到突起部分31b,而胶片2图象部分的画幅2a处在开口31a之内。另一方面,若由观察者的视野L2观察负象遮片31的开口31a部分,则如图20(b)所示的,能以与胶片2的画幅2a重叠的状态观察到突起部分31b。因为如上所述者,该突起部分31b的宽W与半幅尺寸画面的短边长度相同,所以可通过突起部分31b是否与胶片2的画幅2a重迭来判断胶片2的画面部分,即画幅是否落在恰当的停止位置处。
对于原尺寸的胶片2位于负象遮片31处的情形,可由胶片2的画面部分,即画幅2a是否被收入负象遮片31的开口31a之内来判断是否落在恰当的停止位置上。
不管胶片2的尺寸如何,如果停止位置不合适,均可用设在扫描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1上的控制回路指示供片装置H调整胶片2的输送,使突起部分31b与胶片2的画幅部分一致。
因此,由上述结构可知,设置成在从光源49通过画幅2a至图象传感器51的光路L1以外的情况下,从光路L1以外观察处理位置时,可与位于处理位置上的画幅2a同时观察辨认负象遮片31及负象遮片31之突起部分31b。这样的负象遮片31及负象遮片31的突起部分31b,就起到作为指示标引M的作用,指示处于处理位置上的胶片2的画幅沿输片方向的正确位置。对于沿输片方向的画幅长度较大的胶片2的原尺寸胶片2,负象遮片31盖住胶片2,且带有露出画幅的开口31a起第一标引M1的作用;对于沿输片方向画幅2a的长度较小的胶片2的半幅尺寸胶片2通过开口31a,使突起部分31b与画幅2a重迭而作为可辨认的第二标引。
通常以图12所示状态将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和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设置在支座40上来使用。图12所示的设置情况下,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的开口29位于扫描部分SC的光源49的照射光光轴上,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的负象遮片88的开口88a则位于由曝光光源60之照射光光轴上,并分别固定在扫描部分SC及曝光部分EX的输片位置上成固定状态。而且,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与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的胶片2输送路径是连成一串的。
支座40上,固定设置有使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滑动的扫描部分台座轨道41,和使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滑动的曝光部分台座轨道42。
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具有可沿扫描部分台座轨道41自图12所示位置沿箭头E及反方向(以下,称箭号E方向为外侧,其反方向为内侧)滑动的结构。而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具有可沿曝光部分台座轨道42从外侧拉出而从印像装置取出的结构。
如图13(a)和(b)所示,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的底部紧挨着设在扫描部分台座轨道41上的锥形转辊41a固定设置有轨道43。
锥形转辊41a设有4处。其中左外侧的锥形转辊41a,受到恢复到图12所示位置的压力而形成沿箭头F的方向摆动。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装置一侧的轨道43上形成突出部分43a。该突出部分43a紧靠可摆动的锥形转辊41a,阻止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向内移动。
由设在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底部定位用的凸出部分44a与设在支座40上定位用的凸出部分44b相接触的位置决定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滑到图12所示位置外侧位置时的位置。
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的底部,共有4处紧靠曝光部分台座轨道42设置有限制左右方向位置的锥形转辊45。其中的左外侧的锥形转辊45受到返回图12所示位置的压力,可沿箭号G的方向摆动。
左侧曝光部分台座的轨道42上形成有突出部分42a。如图12所示,该突出部分42a紧靠可摆动的锥形转辊45,阻止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移动到外面。
另外,由支座40所设的接触柄46与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的接触件95接合,确定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在图12情况中的位置。还有,如后面所说的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可变换90°方向。为此,也如图所示设有两处接触件95。
当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及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配置成图12所示情况时,若将胶片2插入扫描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1,则扫描部分SC的图象传感器51依次读取胶片2的图象信息。将读完图象信息的胶片2依样插入曝光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2,顺次进行曝光处理。
除了这种常规的使用方式之外,按照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和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的配置方法,本实施例的印像装置1可能形成下面说明的各种使用方式。
先将曝光部分用的输片装置U2沿曝光部分台座轨道42朝前拉出,转90度后再沿曝光部分台座轨道42固定,形成如图14所示的配置。
在这种配置中,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处于沿与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的输送胶片2的方向成横向方向输送胶片2的状态,定位在这种输片位置。之后由扫描部分SC读取胶片2的图象信息,控制器CO根据该图象信息确定曝光件。按确定的曝光条件在曝光部分EX上曝光的过程虽然同于上述常规的使用方式,但因为曝光部分EX输送胶片2的方向差90度,所以,可便于曝光处理所谓半幅尺寸摄影之胶片2等。
在图14的配置中,也可利用扫描部分SC的功能,由操作者任意决定曝光条件,在曝光部分EX上曝光处理半幅尺寸的胶片2。
其次,可使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处在基准位置,往里移动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形成如图15所示的配置,不使用扫描部分SC的功能而直接由操作者任意决定曝光条件,在曝光部分EX上曝光处理原尺寸的胶片2。
再有,也可以把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移到里边,沿曝光部分台座轨道42拉出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用如图16所示的遮幅蔽光框10为辅助装置代替二输片装置U1,U2从输片位置退出的状态,如图17所示那样,在扫描部分SC与曝光部分EX平行的状态下使用之。
在导向框的支座11上可滑动地放置作为胶片夹持部件的蔽光框部件12构成遮幅蔽光框10。蔽光框部件12上可以固定安装110尺寸或2B底片等各种尺寸的胶片2。
遮幅蔽光框10的安装使用情况是把胶片2定在蔽光框12上,使蔽光框12位于扫描部SC的光路上。
在这种状态下用图象传感器51读取胶片2的图象信息,然后使蔽光框12滑动到曝光部分EX的光路上。
在该位置上,控制器CO采用根据胶片2的图象信息所决定的曝光条件,在感光纸3上进行曝光处理。
以下,根据图21至图23,详细说明片孔检测装置。
将胶片2配置成对向夹在发光部件73与受光部件74中间。发光部件73由发光二极管等元件构成。发光部件的前端73a呈球面状,有一定程度的聚光能力。发光部件73发出的光由设在处理装置上的限制壁75,76限制成AW的宽度。
受光部件74由光电晶体管等元件构成,有受光面74a。受光部件74产生的输出信号与到达受光面74a的光量相对应。
受光部件74的前面设有柱面透镜77。柱面透镜77配置在连接发光部件73与受光部件74的光路上,而且,柱面透镜77的光轴与基本光路L一致。
胶片2沿箭头方向在发光部件73与柱面透镜77之间输送。胶片2的输送方向与光轴L正交。光胶片2的片孔2b处在光轴L上或光轴L附近时,到达受光面74a的光量与片孔处在光轴L以外时是不同的。
以下,简单说明柱面透镜77。柱面透镜是折射率分布型透镜,是外形如图21那样呈园柱形的显微透镜77。例如,日本板硝子社制造的商品名称“セルフォックレンス”的透镜。
这里,显微透镜77的长度方向长为Z,半径方向的座标为r,则该显微镜77具有下式(1)所表示的折射率分布:
n2(r)=n2(O)[1-(gr)2]…式(1)
光有向折射率高的方向弯折的性质,适当选择显微透镜77的长度Z,可形成聚束型透镜。即能够有选择地将某个面成像在受光面74a上。图23中,是将图中胶片面2的上表面成像于受光面74a上。
胶片2上有乳胶面2C与空白面2d,图23中,空白面2d朝向发光部件73一侧,而乳胶面2C朝向受光部件74一侧。
发光部件73所发出的光具有限制成图23的宽AW的光束。到达胶片空白面2d后这束光L1有一定程度的衰减。到达胶片2的片孔2b的光则保持原样到达柱面透镜77的入口部分77a。该柱面透镜77有一定的张角Qmax,由于柱面透镜77的固有折射率及空气折射率的关系,以大于该Qmax角度入射到该柱面透镜的光被入口部分77a反射。例如图23的L2那样的光线,因入射角比张角Qmax大,在入口部分77a被反射,不能射入柱面透镜77。
因此,若将能入射到柱面透镜77的光束大小表示在胶片面上,就是图23的幅宽WF,超出胶片面上宽WF范围入射到入口部分77a的光,最终在入口部分77a被反射掉。换言之,从发光部件73发出的光束大小,虽具有图23的宽AW,但实际到达受光面74a的部分只有由胶片面上的宽WF决定的那样大小的光束。
因此,由于设置了柱面透镜77,能达到缩小发光光束的相同效果。为了理解方便,图23中将宽度WF表示得较大,实际上宽度是很小的。而且,由于把到达受光面74a的光限制在胶片面上的宽度WF,所以不必在受光面74a前面加设狭缝限光板。另外,尽管到达胶片面的光是扩散光,但由于有前述张角Qmax的限制,受光面74a一点也不会受到扩散光的不好影响。
下面把图23受光部分74所得输出信号波形示于图22(A);图22(A)和(C)中的CW表示片孔的宽度。
图22(B)中的d′是在胶片面上见到的发光光束大小,实际上也就是在受光面74a上成像光束的大小。这个d′的大小比起现有技术中所形成者更小。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缩短了最小输出值V1与最大输出值V2之间变化的时间。即从最小输出值V1到最大输出值V2,或者从最大输出值V2到最小输出值V1变化时的输出信号波形的倾斜度大。若临界电平是Vs,则可由图22的x2′点和x3′点判断片孔边界。由于实际的片孔边界部分是x1和x4,所以检测误差为图22所示之D10和D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相当的改善。
将图22(A)受光部分74输出的信号波形二值化,成为图22(D)那样的O电平信号和1电平信号。即大于临界电平Vs的信号为1电平,小于临界电平Vs的信号为O电平。采用未予示出的设在控制机构中的判别机构,就能判别出与该二值化信号波形的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相对应的片孔边界。
以下根据图24说明用本发明所涉及的胶片处理设备所处理的胶片的情形。
胶片2表示摄影曝光并且显影以后的、画幅为135毫米型号的负片。这里,画幅2a、2a′沿胶片长度方向是以基本相等的间隔排列的。在画幅2a、2a′中,尺寸大的画幅2a称为原尺寸,其长度方向尺寸为X,短边方向尺寸为Yf。另一方面,尺寸小的画幅2a′称为全景尺寸,其长度方向尺寸为x,短边方向尺寸为Yp。原尺寸和全景尺寸共同的长度方向尺寸x相等。胶片中的这种原尺寸画幅2a和全景尺寸画幅2a′成不规则混合排列状。
胶片2的画幅2a和2a′宽度方向的两外侧沿胶片长度方向规则地排列着片孔2b。片孔2b用于控制影片的输送。沿长度方向输送胶片2,读取图象信息并进行把图象信息晒印到感光纸上等处理。
控制器CO依扫描部分SC读得之图象信息判别胶片2的画幅为原尺寸者亦或是全景尺寸者,并把这种信息储存起来。这就是说,控制器CO作为判别影像画幅大小的判别装置,同时,还兼有储存胶片画幅大小信息之储存机构的功能。所存储之信息供后面说明的开口部分改变机构控制开口部分尺寸时使用。
图3及图4中未予示出的、与负象遮片88的输片面相反的一面上设有下面要述及的开口部分改变机构。
另外,负象遮片88和开口88a具有与原尺寸对应的大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开口部分改变机构的实施例。
图25表示负象遮片88的形状,其中央部分有开口88a。沿图中箭号方向将胶片送至负象遮片88的输片面88b上,由前述图象检测光传感器87测出胶片2的影像部分,使之停在开口88a所确定的位置上。如图25(a)所示,开口88a长度方向尺寸为x,短边方向尺寸为Yf,对应于原尺寸画幅2a,它具有第1种开口部分尺寸。
如图25(b)所示,对应于全景尺寸画幅2a′的开口尺寸,长边方向尺寸为x,短边方向尺寸为Yp,这个尺寸相当于第2种开口部分尺寸。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原尺寸、全景尺寸都有相同的长度方向尺寸x,但全景尺寸的短边尺寸Yp比原尺寸情况时要短。
因此,对全景尺寸画幅2a′印像曝光时,不得不遮掉开口88a长度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的一部分,形成第2种开口部分尺寸。
根据图26至图29说明实现上述第2种开口尺寸的开口改变机构之具体结构。
起第一遮光部件作用之遮光板30有沿与输片方向平行方向延伸之细长的长方形平板状遮光片30a。另外,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有侧面部分30b,另一端有侧面部分30c;遮光片30a、侧面部分30b和30c大致成C字形连结着。侧面部分30b、30c是与输片方向正交的平板状。
遮光片30a的端面部分30d是用来完成构成全景尺寸开口部分任务的部分。
此外,侧面部分30b上设有长孔30e、起第1齿轮作用的齿轮部件30g和接触部件30h。相对一侧的侧面部分30c上同样也设有孔30f、起第1齿轮作用的齿轮部件30g′和接触部件30h′。齿轮部件30g和30g′,以及接触部件30h和30h′有基本相同的形状。
前述长孔30e的中心与前述孔30f的连线起第一轴心的作用,与输片面及输片方向平行。
另一方面,第2遮光部件与第1遮光部件有同样的形状。起第2遮光部件作用的遮光板50有沿与输片方向平行方向延伸之细长的长方形平板状遮光片50a。另外,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有侧面部分50b,另端有侧面部分50c。遮光片50a、侧面部分50b和50c大致成
Figure 941200949_IMG2
字形连结着。侧面部分50b、50c是与输片方向正交的平板状。
遮光片50a的端面部分50d是用来完成构成全景尺寸开口部分任务的部分。
此外,侧面部分50b上设有孔50e、起第1齿轮作用的齿轮部件50g和接触部件50h。相对一侧的侧面部分50c上同样也设有长孔50f、起第1齿轮作用的齿轮部件50g′和接触部件50h′。齿轮部件50g和50g′,以及接触部件50h和50h′有基本相同的形状。
前述孔50e的中心与前述长孔50f的连线起第二轴心的作用,与输片面及输片方向平行。
前述第一轴心与第二轴心具有使齿轮部件30g和齿轮部件50g,以及齿轮部件30g′和齿轮部件50g′啮合之适当距离的间隔。
而且,由于接触部件30h与接触部件50h的接触,以及接触部件30h′与接触部件50h′的接触,由端面部分30d、50d所确定作为全景尺寸的第2开口部分的尺寸有很好的精确度。遮光板30、50是由SUS 304(日本工业标准。不锈钢)等金属板材经冲压加工成形的。此外,为提高遮光板30、50的遮光准确性,为抑制光在端面部分30d、50d上的反射,最好将其涂黑或进行镀敷。
以下说明支撑遮光板30、50的机构。
长方孔30e中有与其结合为一体的驱动轴24。驱动轴24的一端24a有可嵌入长方孔30e的大致呈椭圆状的突起。通过铆接方法将驱动轴24与遮光板30结合成一体。驱动轴24的另一端24b与后面将要述及的被连接板35结合。长方孔30e和大致呈椭圆状突起部分把驱动轴24与遮光板30结合起来,能够切实地传送后面所述螺线管48来的驱动力。
驱动轴24由固定在下部组件8上的保持轴承33可转动地支持着。固定在下部组件8的销32嵌入孔32f中,使遮光板30能够转动。
固定在下部组件8的销54嵌入孔50e中,使遮光板50能够转动。另外,长孔50f可嵌合于销55一端形成之大致呈椭圆状的突起55a上,所述销55可转动地保持在下部组件8上。通过铆合等方法将销55与遮光板50结合成一体。
接着,根据图28至图30说明驱动机构和将驱动机构之驱动力传至遮光板30、50的传送机构。
图28中,配置有作为驱动机构之一例的螺线管48。进退部件48a沿箭号方向直进运动。传送板18以销19为轴,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支撑板47上的销19上。而且,进退部件48a及传送板18可通过销48b相对转动地被绕轴支承着。传送板18上有弯折部分18a。
传送棒15为细长形棒,可沿图28的箭号方向在设于支座17上的滑孔17a中滑动。传送棒15的下端15a大致成球面状,与传送板18的弯凹部分18a保持经常接触状。传送棒15的上端15b连接有顶升部件13。如图29所示,顶升部件13设有滑孔13c。滑孔13c与上端15b可相对滑动地嵌合着。滑孔13c中配置压缩弹簧14,平时沿图28(b)箭号方向压抵顶升部件13。而且,由设在上端的销16与设在顶升部件13上的长孔13a防止顶升部件13从传送棒15脱落。顶升部件13有大致呈球面状的前端13b。
连接板37为细长平板状,可绕轴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下部组件8的支持销39上。通过复位弹簧38给连接板37沿图28(a)箭号方向(反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连接板37的弯凹部分37a的下表面与顶升部件13的前端13b成对置位置。在图28(a)的情况下,弯凹部分37a的下表面与前端13b之间有很小的间隙。另外,与连接板37的支轴相反的一端有开口37b。
以铆接方法将被连接板35与驱动轴24的另一端24b相结合;驱动轴24和被连接板35一体地转动。被连接板35上设有销36,与连接板37的开口37b相结合。通过这种结合,将连接板37的转动传送给被连接板35。
以下说明开口改变机构的动作过程。图26和图28(a)表示进行原尺寸画幅印像曝光的情况。这时,遮光板30、50的遮光片30a、50a退出负象遮片88的开口88a。为了说明方便,称之为退出位置。图27与图28(b)表示进行全景尺寸画幅印像曝光的情况。这时,遮光板30、50的遮光片30a、50a遮住负象遮片88的开口88a的一部分。为了说明方便,称之为遮光位置。
进行原尺寸画幅印像曝光时,负象遮片88的开口88a起着具有第1种开口尺寸的开口作用。遮光板30、50处于退出位置而不遮断原尺寸画幅印像曝光的光路。在退出位置时,螺线管48处于不通电状态。遮光板30、50分别处于退出位置时,复位弹簧38的附加力通过连接板37、被连接板35使遮光板30、50处在退出位置。即图26中的遮光板30受到顺时针方向作用力,遮光板50受到反时针方向的作用力。
原尺寸画幅印像曝光一结束,就进行胶片输送,使下一张待印像的画幅位于负象遮片88的开口88a处。这时,在下一张待印像的画幅为全景尺寸画幅的情况下,就要改变开口尺寸。
首先,使螺线管48从不通电状态变为通电状态。于是,进退部件48a沿图28(b)箭号方向移动。与此连动,传送板18以销19为转动中心沿图28(b)箭号方向(顺时针)转动,其弯凹部分18a使传送棒15沿箭号方向(朝上)直进移动。随后,自弯凹部分37a与前端13b刚接触的时刻开始,连接板37就以支持销39为转动中心,反抗复位弹簧38的拉力沿图28(b)箭号方向(顺时针)转动。然后,与连接板37的转动相连动地,使被连接板35沿箭号方向(反时针)转动,则与被连接板35成一体转动的驱动轴24也就朝同一方向转动。
当前端13b刚接触弯凹部分37时,压缩弹簧14起吸收冲击的阻尼器作用。这样,使螺线管48的驱动力平滑地传送,防止传到遮光板30、50上的冲击力负荷过大。
于是,遮光板30从图26的状态沿反时针方向转动。而且,由于齿轮部件30g和50g,以及30g′和50g′相互啮合,所以与遮光板30反时针方向的转动连动,遮光板50沿图26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当遮光板30、50转过一定角度时,诸如图27,图28(b)的接触部件30h和50h,以及30h′与50h′就互相接触,使遮光板30,50的转动停在遮光位置处。这时,端面30d,50d决定了全景尺寸所需短边方向的开口尺寸Yp(参见图25)。另外由于全景尺寸所需长边方向开口尺寸与原尺寸的相同,可由原尺寸负象遮片88的开口88a长度方向的尺寸x(参见图25)来决定。由图27,图29的状态实现了具有全景尺寸的所需开口尺寸的第二种开口尺寸。
在遮光位置时,遮光片30a、50a与输片面88b基本保持平行。另外,在遮光位置时,压缩弹簧14处于一定程度的压缩状。
当使遮光板自遮光位置驱动到退出位置时,则使螺线管48从通电状态变成不通电状态,于是,各部件就进行与上述相反的动作。
也就是说,螺线管48的进退部件48a沿与图28(b)箭号相反的方向运动,与此同时传送板18就沿图28(b)的反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传送棒15也向下移动复位。与传动棒15的移动连动的顶升部件13的前端13b也朝脱离弯凹部分37a的方向移动。是此,随复位弹簧38之附加拉力使连接板37沿图28(b)的反时针方向转动的同时,被连接板35及驱动轴24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复位。
随着驱动轴24的转动,遮光板30,50也转向退出位置,复位到图27及图28(a)的退出位置。
由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所得到的图象信息中,有关胶片2的画幅是原尺寸画幅2a还是全景尺寸画幅2a′储存在控制器CO中,这样,就可以预先判别下一幅待印像之画幅,由控制器CO根据该信息控制螺线管48的通电状态及非通电状态。
如图26所示,遮光板30,50的第1轴心与第2轴心距输片面88b的距离为Ho。如果Ho较大,则使遮光板30,50的退出位置与遮光位置之间的转动角度变小。转动角度小则所需的驱动能量就小,螺线管48的负担也就小。另外,由于使轴心置于离开输片面位置,就使遮光板30,50易于安装。因此,要考虑曝光用输片装置U2的装置大小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设计尺寸。
关于第1轴心与第2轴心的距离WA,希望遮光位置时的遮光片30a,50a与输片面88b平行。设遮光片30a,50a的宽度为d,则最好将第1轴心与第2轴心配置在遮光位置时的宽度d的中心线上。因此,如图27所示,最好设定轴心间距离WA比原尺寸所需短边方向尺寸Yf短,但比全景尺寸所需短边方向尺寸Yp长。根据该尺寸WA,具体确定齿轮部分30g,50g的规格。
以下列出其它实施例。
(1)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可动框体91a设在上部组件7一边,但也可以将可动框体91a设在下部组件8一边。
(2)上述实施例中,可动框体91a虽然由销70支撑在上部组件7的盖7a上,但也可将压缩卷簧71的一端固定在盖7a上,将另一端固定在可动框体91a上,由压缩卷簧71支撑可动框体91a。
(3)上述实施例中,上部组件7一侧的确定位置用嵌合部件是圆柱状的定位销94a,下部组件8一侧的确定位置用嵌合部件是与定位销94a形状对应的定位孔94b,但这些确定位置同嵌合部件94a,94b的形状可以有各种变化,例如为了平滑嵌合可以使定位销94a的形状成圆锥台形状。
(4)上述实施例中,只将上游支座91a做成可自由移动的,但同样也可以将下游支座91b做成可自由移动的。另外,也可以将上游支座91a与下游支座91b都做成固定的。
(5)上述实施例中,将检测胶片信息用的光传感器85,86,87的发光部件85a,86a,87a设在下部组件8上,受光部件85a,86b,87b设在上述组件7上。反之,也可以将发光部件85a,86a,87a设在上部组件7,而受光部件85b,86b,87b设在下部组件8上。
(6)上述实施例中,输送驱动胶片2的驱动辊80a,80b,80c,80d,80e及驱动辊80a,80b,80c,80d,80e的驱动马83a和83b达都设在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内,但是也可不将输送胶片2的驱动机构放在机内,而只设计为输送机构的对胶片2导向支撑的导轨。
(7)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滑动移动,从印像装置取出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以分别变换固定状态与退出状态,但是这种变换是通过滑动移动还是通过取出来实现,可有适当变化。
另外,不用使二输片装置U1,U2在导轨上移动,也可以在支座40与二输片装置U1,U2上设确定位置用嵌合部件,使二输片装置U1,U2在扫描部分SC及曝光部分EX中分别形成可以脱开或固定的结构。
(8)上述实施例中,标引M设在形成扫描部分SC中处理位置的负象遮片31上,但也可将标引M设在与扫描部分输片装置U1同样构造的、形成在感光纸3上对胶片2的图象信息进行晒印处理的曝光部分EX处理位置的负象遮片88上。这时,曝光部分EX起胶片处理机构的作用。
(9)上述实施例中,使第二标引M2与半幅尺寸画幅2a的短边长度一致,但也可以做成只指示在半幅尺寸画幅2a的输送方向端头的合适位置长度。
(10)上述实施例中是在负象遮片31的镜管53一侧形成突起31b作为第二标引M2的,但也可以在负象遮片31的图象传感器51一侧,在胶片2片孔位置处形成若干个突出的爪作为第二标引M2,它们不干扰光路L1的情况,并可进入操作者视野L2中。
(11)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标引M有第1标志M1及第2标志M2,但是,无论那一个,例如,只设立负象遮片31的那一个作为标志M也是可以的。
(12)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透镜的柱面透镜,但这并不构成限定,能够达到本发明目的的其它折射率分布型透镜也可以。
(13)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柱面透镜中的折射率公布公式(1),但这并不构成限制,可有各种变形。而且,曾说明是将柱面透镜紧靠着受光面,但这也不构成限制,根据装置的结构情况,两者距离多少均可,同样达到二者紧靠时的发明效果。
(14)上述实施例中是用发光二极管来说明发光部件的,但这也不构成限制,也可以是白炽灯泡,场致发光板(EL板),或其它各种发光体。而且,所发出的光可以是可见光,近红外光,紫外光等与受光部件性能配合的各种光。
另外,作为受光部件也不只限定于光电晶体管,也可以是其它能够检测光的元件。
(15)上述实施例中,说明是由驱动辊、压辊、传送皮带及马达构成输送胶片的输送机构,但这并不成为限制,例如,各个滚筒可以分别用马达驱动,也可用输片齿轮代替滚筒形成胶片输送机构;各种变型例都可以被考虑。
(16)上述实施例中是以135毫米型负片作的说明,但这并不成为限制,也可以使用其它各种类型底片。除去负片,也可用正片。胶片画幅的大小也不限定于原尺寸与全景尺寸两种,其它各种尺寸均可应用。
例如,也可用于原尺寸与全景尺寸混在这胶片,可用于原尺寸与半幅尺寸混在一起的胶片。就有关场合,也可以相对输片方向成正交方向配置第1轴心与第2轴心。
(17)上述实施例是就一卷胶片中有原尺寸与全景尺寸混在的情形加以说明的,但不言而喻,本发明也可用于只摄入原尺寸画幅或只摄入全景尺寸画幅的胶片。
(18)上述实施例中所说明是与原尺寸,全景尺寸两种尺寸相对应的装置。但是也可以对应于诸如原尺寸,高视觉尺寸、全景尺寸等的三类型。
这就是说,如果能使遮光板不仅能处在退出位置和遮光位置,也可以停在其中间位置,则可出现三种以上的开口尺寸。
(19)上述实施例中,由蔽光框的开口确定第1开口尺寸,由蔽光框与一对遮光部件确定第2开口尺寸,但这并不成为限制,只由一对遮光部件也可以确定第1开口尺寸和第2开口尺寸两样尺寸。
(20)上述实施例中并不限于用金属冲压成形制做遮光件,也可采用塑性树脂成形制做。由于塑料比金属轻,用其做成遮光部件,就其优点而言在于驱动遮光部件的能量可以更小些。
(21)上述实施例中使齿轮部件与遮光板成为一体,但这并不成为限制,也可以将齿轮部件分做成独立部件,而使齿轮能与遮光板一起转动。由于做成独立部件,可用金属冲压成型制造遮光板,而用注塑成形来制造齿轮。在使遮光片厚度更薄,齿轮的齿宽较大的情况下,做成分离部件愈能显出灵活的优点。
上述实例中,以螺线管说明驱动机构,但也可采用其它的如电磁马达,脉冲马达,直流马达等。
(22)再来说明又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可有如下的构造。
这种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的内部构造与前述的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的内部构造基本相同;有同样功能的构造部件标以相同图号。
这种扫描用的输片装置U1′由做为一对框体的上部组件7′与下部组件8′摆动开合自如地枢轴连接而成,图中未予示出的弹簧朝开启一边施以复位作用力。
图32表示上部组件7′和下部组件8′处于闭合状态,图33表示处于开启状态。沿箭头C方向插入胶片2,由箭头D方向送出之。图32中的图号29表示扫描设备用的开口。如后面说明的,该开口29备有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观察器部分96备有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
如图33所示,在下部组件8′中设有驱动辊80a,80b,80c,80d,80e;导向夹持胶片2左右边并使胶片2的图象面通过预定场所之洼部的下部导板81;通过传动带82a连动驱动辊80a的驱动马达83a,通过传动带82b连动驱动辊80b,80c,80d,80e的驱动马达83b;用以检测胶片2DX的DX码检测用光传感器85的发光部件85a;检测胶片2片孔的片孔检测用光传感器86的发光部件86a;检测胶片2影像部分的图检测用光传感器87的发光部件87a,以及在用图象传感器51读取胶片2影像部分中的图象信息时,用来限定其读取领域的带有开口31a的负象遮片31。将在后面说明的下部导光口70,是用来将从镜管53来的通过光导入观察器部分96的口。
另外,负象遮片31设定有与胶片2的原尺寸画幅大小相对应的开口31a。
如图33所示,上部组件7′中设有上部导板90,它与上述下部导板81一起导向支承胶片2的左右两端,并使胶片2的影像面通过预定部位的洼部。该上部导板90由位于胶片2输送路径上游所形成的上游支座91a上、用来挡住读取图象信息之光源50发出的光通过负象遮片31所在部位的上游部分90a和位于胶片2输送路径下游所形成的下游支座91b上的下游部分90b组成。
上游支座91a上设有压辊89a、89b、89c,它们分别对应于上部组件7′与下部组件8′处于闭合状态驱动辊80a、80b、80c的位置;用来检测DX码的光传感器85的受光部件85b;检测片孔的光传感器86的受光部件86b和用于检测图象的光传感器87的受光部件87b。下游支座91b上设有压辊89d、89e及出口滚筒92,它们分别对应于上部组件7′与下部组件8′处于闭合状态时驱动辊80d、80e的位置。
上部导光口71用来将导入下部导光口70的光导向观察部分96。上部导光口71与下部导光口70对置地位于夹着输片面的位置上。
以下简要说明上述结构之扫描部分的用输片装置U1′的动作情况。
把胶片2插入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胶片2在左右两端由驱动辊80a、80b、80c、80d、80e与压辊89a、89b、89c、89d、89e夹持的状态下被输送。这些驱动辊80a、80b、80c、80d、80e,压辊89a、89b、89c、89d、89e,传动带82a、82b以及马达83a、83b起着输送胶片2的输片机构TM的作用。
在如此输送的过程中,检测图象用的光传感器87分别检测影片2的影像部分和周边部分。根据测得的信息,设在下部组件8′内的、未予图示的控制电路控制马达83b的动作,使胶片2的影像部分恰好停在负象遮片31的开口31a中,由控制器CO控制,实行图象信息的检测处理。
与前述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一起使用的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有图2至图4所示的结构。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与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在与图12所示相同的状态下被置于支座40上使用。
在图36所示的设置情况下,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的开口29位于扫描部分SC的光源49的照射光轴上;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的负象遮片31的开口31a则位于曝光用的光源60发出之照射光轴上。它们分别被定位于扫描部分SC和曝光部分EX输片所用的位置上。
在这种定位状态中,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和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的输送路径接连地排列着。
若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和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成图12所示之配置,将胶片2插入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则扫描部分SC的图象传感器51就依序读取胶片2的图象信息。读完图象信息后,就将胶片2依样插入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依次进行印像处理。
以下根据图35至图37详细说明本发明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分的机构。
图36和图37中,由光源49发出的、照射而通过镜管53和漫射器99的通过光通过开口29。然后,图象传感器51在开口29处读取确定了位置的胶片2的图象信息。通过镜管53和漫射器90的光被均匀混合,并处于无方向性的状态。漫射器99设在镜管53的出口处,具有使光扩散的功能。
通过镜管53的光,一部分经反射板97反射,被导向观察部分96。由反射板97反射的光通过胶片2,再通过设在胶片2正上方的薄板98后到达观察部分96。也就是说,反射板97起着作为把通过镜管53的通过光导向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位的导向机构作用。薄板98由诸如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构成。薄板98a与胶片2的画幅边界重合来确认胶片2的画幅边界的正确位置;标线98a用来指示胶片2画幅边界的正确位置;也就是说,标线98a起着作为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的功能。
开口29有与胶片2画幅大小相对应的长方形形状。使开口29的与输片方向正交的上游边缘29a和下游边缘29b与胶片2的画幅边界重合来确认胶片2画幅的停止位置。上游边缘29a和下游边缘29b用于指示胶片2画幅边界的正确位置;也就是说,上游边缘29a和下游边缘29b分别具有作为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的功能。
以下通过图37说明胶片2的画幅位置与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及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的尺寸关系。
胶片2的画幅2a以大致相等的间隔P排列。画幅2a与画幅2a之间的所谓雾翳部分的尺寸大致为S。这里,设定上游边缘29a与标线98a的距离X1等于画幅间隔P,即X1=P×N(N=1);设定X1是P的整数倍。如此设定X1是P的整数倍,是出于片2的画幅2a有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的事实。胶片2画幅的停止确认是在开口29中从上游边缘29a与下游边缘29b两个方面进行胶片2的画幅2a的停止确认的。而且,还在观察部分96中使标线98a与胶片2画幅2a的上游图象边界重合来实现。
以下说明进行胶片2的画幅2a停止确认的操作过程。
将胶片2插入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就由驱动辊80a、80b、80c、80d、80e输送胶片2。由检测图象用的光传感器87测得被输送胶片2的画幅边界,根据该检测信息将胶片2的画幅定位于负象遮片31(开口29)处。
这里根据图40说明胶片2画幅边界的检测。利用检测图象用的光传感器87对图40(a)表示为一串2A-2F并且是在标准曝光条件下拍摄的2A、2B、2C、2E、2F等画幅进行测量。2D画幅因曝光不足,画幅周围部分的浓度与画幅周围雾翳部分的浓度判别不明显。有此,以这样的胶片2为检测对象,沿双点划线测量透光量时,检测图象用的光传感器87就输出图40(b)所示的信号。
这个检测图象用的光传感器87所测得的信息被送至控制器CO。控制器CO根据图40(b)的直线I所表示的基准值对送来的信号做二值化处理。将基准值以下的透过光量,即基准值以上的透过浓度电信号表示成L电平;而将基准值以上的透过光量,即基准值以下的透过浓度电信号表示成H电平。得到图40(C)所示的信号。
图40(C)所示的信号中,以标准曝光条件拍摄的2A、2B、2C、2E、2F的画幅具有与画幅排列间隔相当的规定宽度Wo。但是,对于曝光不足的画幅,如周围部分浓度与其周围的雾翳部分浓度差异不明显的2D画幅,有比Wo窄些的宽度W1。所以,对于2D这种画幅边界不明显的画幅,若根据图40(C)的信号定位处理位置,则不能对胶片2的画幅确定正确的处理位置的几率就会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确认胶片2的画幅停止位置就有特别的必要性。
对于图40(a)中2A、2B、2C、2E、2F那样的边界明确的画幅,利用开口29的上游边缘29a和下游边缘29b就可以确认胶片2的画幅停止位置。若胶片2的画幅边界沿输送方向偏离上游边缘29a或下游边缘29b,也就是当目视地辨识出胶片2的画幅没有准确地停止于处理位置时,可通过按压图37所示的H键,输送胶片2,使胶片2的画幅定位于正确的处理位置。此后,若胶片2的画幅已经准确定位,同由图象传感器51进行图象信息读取处理。
对于图40(a)中2D这样的画幅,由于画幅边界模糊,难于在开口29中进行胶片2的画幅停止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就利用观察器96进行胶片2的画幅停止确认。例如,要使画幅2D定位于处理位置,可利用其上游相邻的画幅2C来进行画幅2D的定位。
也就是使画幅2C的上游边缘与设在观察器96中的标线98a重合即可。在观察器96中,当标线98a与画幅C的边缘部分沿输送方向有偏差时,就由前述按键H进行操作。
如上所述,由于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中设有多处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位,所以由任何一个或两个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位都能进行胶片的停止确认。在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中进行胶片停止确认时,也可以用与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的情况同样的方法进行胶片停止确认。
(23)在上述实施例中,是用图37中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位与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位的距离X1等于画幅间隔P来说明的,但是,如果它是画幅间隔P的整数倍距离,也能达到本发明的目的。也就是说,X1=P×N(N=1,2,3……的整数)也可以。
(24)在上述实施例中,观察器96做成使薄板98的标线98a与胶片画幅的上游边界重合,但是,也可以如图38所示那样,做成与下游边界重合。图38中的第1和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分的距离为X2,以开口29下游边缘29b为准,则X2=P×2。
(25)在上述实施例中,只做成使胶片画幅的上游边界与标线98a重合,但是,也可以做成在观察器96中配置两片有标线的薄板,使之分别与胶片画幅的上游的边界与下游边界两方面重合。
(26)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观察器96是相对于开口29配置在输片方向上游侧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39所示那样,将其设在输片方向的下游侧。图39中设定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位29b与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位98b的距离X3等于画幅的间隔。
(27)在上述实施例中,观察器96只设一处,但并不限于这样,也可以设两个以上观察部件。例如,可以做成设置上游观察器96和下游观察器96′的结构。
而且,在设有两个以上观察器的情况下,或者可对于开口29在上游侧设置两处,或者可在下游侧设置两处等多种变形实例。
(28)在上述实施例中,做成扫描部分用的开口29与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分兼用,但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做成将与设在观察器96的薄片98同样的薄片设在开口29处的结构。
而且,虽然是由薄片98构成观察器96的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分的,但是,也可以利用在观察器96上设置与扫描部分所用开口相同的开口边缘做为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分。
(29)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用反射板97作为向观察器96导入光的导光机构,但是,作为反射板的具体实例,除反射镜外,还可以使用棱镜。
也可以利用光纤做为导光机构。

Claims (24)

1、一种输片装置,包括:
一对摆动开合自如地枢轴连接的框体(7,7′)和(8,8′);
分别装在所述一对框体(7,7′)和(8,8′)上的输片机构(TM),在框体闭合的情况下,沿一定的输片路径输送胶片(2),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
检测胶片信息的光传感器(85、86、87),它们有分开配置于所述一对框体(7)和(8)上的发光部件(85a、86a、87a)和受光部件(85b、86b、87b),
定位用嵌合部件(94a、94b)分别设在所述一对框体(7,7′)和(8,8′)上,随着框体向着关闭状态摆动而互相嵌合;
可移动自如地设在所述一对框体(7,7′)和(8,8′)任何一方的可动框体(91a),它同时支承着所述定位用嵌合部件(94a)、所述发光部件(85a、86a、87a)或所述受光部件(85b、86b、87b),随着所述一对框体(7,7′)和(8,8′)各自的定位嵌合部件(94a)和(94b)的嵌合,它可相对移动。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片机构(TM)装设于具有可动框体(91a)的框体(7)上,支承于所述可动框体(91a)上。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一对框体之一方(7)的前端所固定的轴销(70)和弹性部件(71)将所述可动框体(91a)支承在所述框体的一方(7)上;所述轴销(70)较大直径的头部系扣在所述可动框(91a)上,所述弹性部件(71)对所述框体的一方(7)及所述可动框体(91a)朝离开方向施加作用力。
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输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说可动框体(91a)上设有片环形成机构(R),将由所述输片机构(TM)输送的胶片(2)在曝光处理时形成片环集积起来。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输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由所述输片机构(TM)输送的胶片(2)上形成片孔(2b)部分的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分别处于所述胶片(2)两侧的发光部件(73)和受光部件(74),由所述受光部件(74)的输出信号,检测所述片孔(2b)的移动,控制所说胶片(2)的输送。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输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光部件(73)和受光部件(74)形成的光路上,且在所述受光部件(74)与胶片面之间设有限制张角的透镜(77),使得通过所述胶片(2)的片孔(2b)形成部分射向受光部件的一部分光通过。
7、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输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透镜(77)为柱面透镜,配置成使胶片面的像成像于所述受光部件(74)上。
8、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输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部件(73)、受光部件(74)和所说透镜(77)设在具有所述输片机构(TM)和处理所述胶片(2)用的开口(29,88a)的组合处理装置(U1,U1′,U2)之内。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输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做成带有把所说受光部件(74)的输出信号与基准信号(Vs)进行比较的装置,通过比较产生二值化信号,根据该二值化信号检测片孔(2b)边界。
10、一种胶片处理设备,包括有如下组成的输片装置:摆动开合自如地枢轴连结的一对框体(7),(8);分别装在所述一对框体(7)和(8)上的、当它们处在闭合状态时沿一定路径输送胶片(2)的输片机构(TM);检测所述胶片(2)图象信息的扫描部分(SC)和将所述胶片(2)的图象信息在感光材料(3)上曝光部分(EX),其特征在于,所说输片装置还包括:
检测胶片信息用的光传感器(85,86,87),具有发光部件(85a,86a,87a)和受光部件(85b,86b,87b),它们分开配置在所述一对框体(7)和(8)上;
分别设在所述一对框体(7)和(8)上的定位嵌合部件(94a)(94b),它们随着框体朝闭合状态摆动而互相嵌合;
可动框体(91a)可移动自如地设在所述一对框体(7)和(8)的任一方面,支承着所述定位嵌合部件(94a)和所说发光部件(85a,86a,87a)或所说受光部件(85b,86b,87b),并随所述一对框体(7),(8)各自的定位嵌合部件(94a),(94b)的嵌合而相对移动。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有用来输送所说扫描部分(SC)中的胶片(2)的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
还有用来输送所述曝光部分(EX)中的胶片(2)的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它与所述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U1′)是分开的,
其中所述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U1′)及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被做成可分别在定位于输片位置的安装状态和从输片位置退出的退出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1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光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2)被做成可以定位于与所述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U1′)的输片方向在同一的方向上输送胶片的状态,也可以定位于与所述扫描部分所用输片装置(U1,U1′)的输片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输送胶片的状态。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二输片装置(U1,U1′)和(U2)处于退出状态时,可以固定安装由胶片保持部(12)和导承该胶片保持部,使其能在所说扫描部分(SC)与曝光部分(EX)之间自由变换位置的导向框(11)构成的辅助装置(10)。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指示位于所述处理位置之画幅(2a)沿输片方向的正确位置标引(M),当从所述光源(49)通过所述画幅(2a)至受光部件(51)的光路(L1)之外的状态,并且由光路(L1)目视该处理位置时,目视观察位于所述处理位置的画幅(2a)的同时进行目视辨认。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做成能处理沿输片方向有不同长度画幅(2a)的胶片的结构;对于沿所述输片方向画幅(2a)长度较大的胶片(2),所述标引(M)有第一标引(M1),它位于比所述处理位置的画幅(2a)更靠近受光部分(51)一侧、盖住所述胶片(2)并有露出该画幅(2a)的开口(31a);对于沿所述输片方向画幅(2a)长度较小的胶片(2),所述标引(M)有可辨认的第二标引(M2),它位于比所述处理位置的画幅(2a)更靠近光源(49)、通过所述开口(31a)与所述画幅(2a)重合。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改变曝光口尺寸,对位于印像曝光处理位置之胶片(2)的画幅(2a,2a′)进行印像曝光的开口尺寸改变机构。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尺寸改变机构包括:
绕与输片平面平行之第1轴心转动的第1遮光部件(30);
与所述第1遮光部件(30)一体转动的第1齿轮(30g,30g′);
绕与所述第1轴心平行之第2轴心转动的第二遮光部件(50);
与所述第2遮光部件(50)成一体转动,并与所述第1齿轮(30g,30g′;)啮合的第2齿轮(50g,50g′);
驱动机构(48),该驱动机构(48)连接到所述第1遮光部件(30),随所述驱动机构(48)的动作改变所述开口部分的尺寸。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项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8)具有可以切换的机构,它驱动第1遮光部件(30)和第2遮光部件(50),使开口部分的尺寸在具有给定面积的第1种开口尺寸与具有比所述第1开口尺寸面积小的第2开口尺寸之间切换,具有设在所述第1遮光部件(30)上的第1接触部件(30h,30h′)和设在所述第2遮光部件(50)上的第2接触部件(50h,50h′),当所述开口尺寸切换成所述第2种开口尺寸时,通过接触,确定所述第2开口部分尺寸之大小。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4至18任一项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遮光部件(30)与所述第1齿轮(30g,30g′)一体成形,所述第2遮光部件(50)与第2齿轮(50g,50g′)一体成形。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遮光部件(30)与所述第2遮光部件(50)由同种部件构成。
21、一种如权利要求14至20任一项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轴心与所述第2轴心配置在离开输送面的位置上,并且所述第1轴心和第2轴心间的距离比所述第1开口尺寸的短边尺寸短。
22、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29a,29b),它指示与所述画幅的胶片(2)输送方向正交的边界部分正确位置,还有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98a,98b),它指示处于沿输片方向距所述第1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29a,29b)一定距离处、与前述的处理位于上述处理位置画幅不同的画幅与所述胶片(2)输送方向正交的边界部分的正确位置。
23、一种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导光机构(97),把光源(49)来的光导入所述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98a,98b)。
24、一种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胶片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镜管(53),对所述光源(49)来的光进行均匀混合,照射位于所述处理位置的画幅,所述导光机构(97)把从镜管(53)射出的一部分光导入所述第2胶片停止位置确认部件(98a,98b)。
CN94120094A 1993-11-22 1994-11-22 胶片处理设备的输片装置及采用该输片装置的胶片处理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2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92066/93 1993-11-22
JP5292064A JP2988563B2 (ja) 1993-11-22 1993-11-22 フィルム処理装置用のフィルム搬送装置
JP29206593A JP2882513B2 (ja) 1993-11-22 1993-11-22 写真焼付装置
JP29206693A JP2939961B2 (ja) 1993-11-22 1993-11-22 フィルム処理装置
JP292065/93 1993-11-22
JP292066/1993 1993-11-22
JP292065/1993 1993-11-22
JP292064/93 1993-11-22
JP292064/1993 1993-11-22
JP21903194A JP2856273B2 (ja) 1994-09-13 1994-09-13 フィルム処理装置
JP21903294A JP2822893B2 (ja) 1994-09-13 1994-09-13 フィルム搬送装置
JP219033/1994 1994-09-13
JP219033/94 1994-09-13
JP219032/94 1994-09-13
JP219031/1994 1994-09-13
JP21903394A JP2812210B2 (ja) 1994-09-13 1994-09-13 フィルム処理装置
JP219032/1994 1994-09-13
JP219031/94 1994-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89A true CN1112689A (zh) 1995-11-29
CN1066265C CN1066265C (zh) 2001-05-23

Family

ID=27553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200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265C (zh) 1993-11-22 1994-11-22 胶片处理设备的输片装置及采用该输片装置的胶片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5592258A (zh)
EP (1) EP0658801B1 (zh)
KR (1) KR100236992B1 (zh)
CN (1) CN1066265C (zh)
CA (1) CA2136250C (zh)
DE (1) DE69413655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35201A (en) * 1994-12-27 1998-11-10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Original holder adaptable for both laterally long and vertically long images
DE69623511T2 (de) * 1995-01-27 2003-05-15 Noritsu Koki Co Ltd Bildauswahlvorrichtung für ein photographisches Kopiergerät
JPH0915748A (ja) * 1995-06-29 1997-01-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フィルム装填方法及びフィルム搬送装置
US5835202A (en) * 1996-01-11 1998-11-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Photofinishing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film decks
CN1190702C (zh) * 1996-04-19 2005-02-23 富士写真胶片株式会社 胶片扫描器及其读出方法
JPH11313184A (ja) * 1998-04-27 1999-11-09 Asahi Optical Co Ltd フィルムスキャナ
US6922265B1 (en) * 1999-04-08 2005-07-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reading device
TW472993U (en) * 2000-06-08 2002-01-11 Microtek Int Inc Scanner light board capable of previewing transparent document
DE50003539D1 (de) * 2000-06-23 2003-10-09 Imip Llc Wilmington Schärfenkontrolle in einer fotografischen Reproduktionsvorrichtung
US20020118402A1 (en) * 2000-09-19 2002-08-29 Shaw Timothy C. Film bridge for digital film scanning system
JP4597412B2 (ja) * 2001-03-30 2010-12-1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イルムキャリア
US8547603B2 (en) * 2003-11-03 2013-10-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Transparency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D702245S1 (en) * 2012-01-11 2014-04-08 Victor Susman Scanning fr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58223A (en) * 1970-06-01 1972-04-25 Pako Corp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apparatus
US4727399A (en) * 1984-11-01 1988-02-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c printe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positioning frames
CH672197A5 (de) * 1986-04-25 1989-10-31 Noritsu Kenkyu Center Co Negativfilm-traegerordnung.
JPH087386B2 (ja) * 1987-07-31 1996-01-29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写真焼付方法及び装置
JPH01252949A (ja) * 1988-04-01 1989-10-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フイルムキャリア
JPH07109481B2 (ja) * 1988-06-27 1995-11-2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フイルムキヤリア
US4994850A (en) * 1988-10-12 1991-02-1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frame selecting apparatus for photographic printer
DE4000796C2 (de) * 1989-01-13 1999-02-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otografischer Filmträger
US5128711A (en) * 1989-04-28 1992-07-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position information of principal image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principal image
JP2512813B2 (ja) * 1989-10-20 1996-07-03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写真プリント方法
JP2547461B2 (ja) * 1990-02-15 1996-10-23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写真焼付装置
JP2637293B2 (ja) * 1990-12-10 1997-08-06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オートプリンタ
DE4108815C2 (de) * 1991-03-18 2000-05-25 Agfa Gevaert Ag Verfahren zur Verarbeitung von entwickelten fotografischen Filmen
JPH04350642A (ja) * 1991-05-28 1992-12-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写真フィルムキャリアの異常信号出力制御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DE69226568T2 (de) * 1991-05-28 1998-12-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scher Filmträger und Verfahren zur Positionierung eines Bildfeldes
US5289230A (en) * 1991-06-17 1994-02-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rice printer and photographic-film carrier for photographic processing system
DE59107772D1 (de) * 1991-09-26 1996-06-05 Gretag Imaging Ag Fotografisches Kopiergerät und Betriebsverfahren
JP2656407B2 (ja) * 1991-09-30 1997-09-24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写真焼付装置及びオートカッター
US5257066A (en) * 1991-12-31 1993-10-26 Ray Hicks Pivoting film drive mount
US5343272A (en) * 1991-12-31 1994-08-30 Ray Hicks Film drive assembly
JPH06337479A (ja) * 1993-05-31 1994-12-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プリント条件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658801A1 (en) 1995-06-21
DE69413655T2 (de) 1999-02-25
DE69413655D1 (de) 1998-11-05
CA2136250A1 (en) 1995-05-23
KR950014967A (ko) 1995-06-16
US5592258A (en) 1997-01-07
KR100236992B1 (ko) 2000-01-15
CA2136250C (en) 2000-06-06
CN1066265C (zh) 2001-05-23
EP0658801B1 (en) 1998-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265C (zh) 胶片处理设备的输片装置及采用该输片装置的胶片处理设备
CN1217229C (zh) 照片印制装置和电子图像输入装置
CN1229687C (zh) 投影仪
CN1101010C (zh) 图像形成装置、调色剂补充装置以及装于其上的调色剂筒
CN1220161C (zh) 图像取入装置和方法
CN2593281Y (zh) 自动摄影印相销售方法及其装置、印相纸单元和印相样张
CN1166972C (zh) 倒立型显微镜
CN1942758A (zh) 缺陷检查装置及使用该缺陷检查装置的基板制造系统
CN1299143C (zh) 投影透镜制造装置/方法,用该方法制造的透镜及投影机
CN1765111A (zh) 设备检查装置、基于其上的设备检查系统以及蜂窝电话保持器
CN1577056A (zh) 投影机
CN1450377A (zh) 投影透镜、投影透镜制造方法和装有该投影透镜的投影仪
CN1716131A (zh) 图像形成系统、适用于该图像形成系统的维护方法及程序
CN1098797A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991561A (zh) 光学光阑装置、投影机、修正参数校正装置及方法
CN1432874A (zh) 曝光装置以及曝光方法
CN1237777C (zh) 图像打印装置和图像打印方法
CN1946130A (zh) 自动文件进给器
CN1519640A (zh) 照片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6998C (zh) 具有调色剂剩余量检测装置的显影盒和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727200A (zh) 记录设备及初始化该记录设备的方法
CN1769960A (zh) 显示装置
CN1176409A (zh) 成像装置用的光扫描装置
CN1792086A (zh) 图像位置校正方法、图像位置校正用夹具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847978A (zh) 打印装置及修正数据生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