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37777C - 图像打印装置和图像打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打印装置和图像打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37777C
CN1237777C CNB028079574A CN02807957A CN1237777C CN 1237777 C CN1237777 C CN 1237777C CN B028079574 A CNB028079574 A CN B028079574A CN 02807957 A CN02807957 A CN 02807957A CN 1237777 C CN1237777 C CN 123777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user
impression
button
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8079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43741A (zh
Inventor
志歧尚仁
今井弘毅
大西宏明
河本修一
石桥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5437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437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3777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777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26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printing, stamping, franking, typing or teleprint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61Viewing or preview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67Processing or edi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85Image output
    • H04N1/00188Printing, e.g. prints or r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87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 H04N1/3871Composing, repositioning or otherwise geometrically modifying originals the composed originals being of different kinds, e.g. low- and high-resolution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4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for coin-freed systems ; Pay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造成能够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可喜的编辑的图像打印装置。在由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的编辑屏中,用于编辑的图像显示在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中,而当通过各种输入工具涂写时选用的笔钮122至128与模式切换钮121一起布置,当显示压印钮输入工具(未示出)时选择模式切换钮121。通过选择笔钮122至128或压印钮(未示出)中的任何一种,用户能够在显示于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中的预定图像上进行优选的涂写。本发明可以应用到摄影即时贴自动售货机上。

Description

图像打印装置和图像打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打印装置和一种图像打印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其构造允许对所拍摄的图像进行合意地编辑的图像打印装置和图像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常规的图像打印装置由用户利用相机拍摄,将拍摄的图像与预备的帧图像合成,并通过在即时贴或贴纸上打印而提供合成图像,例如,这种装置以摄影即时贴自动售货机为代表(“打印俱乐部”(商标))。
另外,这些图像打印装置还包括允许用户利用辅助笔在拍摄的图像上编辑可选的文字、图案等(所谓的“涂写”)的装置。
另外,近期在图像打印装置中添加了各种涂写功能,以便允许对拍摄的图像进行更为复杂的编辑。其结果是使用户能够对拍摄的图像进行更复杂的编辑。
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即因为在编辑屏上显示各种涂写功能,所以用户的操作变得更复杂。
因此,虽然一方面希望对这些打印装置增加各种涂写功能,但用户还希望通过简单的操作执行复杂的编辑工作。
发明概述
鉴于上述情形构想了本发明,本发明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对拍摄的图像执行复杂的编辑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影装置,用于对拍摄目标拍照;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由摄影装置拍摄的拍摄目标的一个图像的显示,并用于控制用来编辑该图像的一个笔工具或压印工具的显示;编辑装置,通过在其显示受到显示控制装置控制的该图像上摆置与压印工具对应的压印和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改变压印来对该图像进行编辑。
摄影装置例如由所谓的数字相机这样的摄影装置构成,显示控制装置例如由LCD(液晶显示器)、CRT(阴极射线管)等构成,编辑装置例如由用于控制图像打印装置等的操作的CPU等构成。
用于控制图像打印装置的操作的CPU根据用户选择的操作,通过将此程序载入RAM中而执行储存在程序存储部分中的预定的图像处理程序,并且摆置用户选择的预定纹理结构图像和模片图像。
该图像打印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编辑装置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改变压印的数量或摆置范围。。
该图像打印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编辑装置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改变压印的放大率或缩小率。
该图像打印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编辑装置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改变压印的颜色或方向。
该图像打印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显示控制装置还控制用来编辑图像的一个笔工具的显示;而且还包括:记录装置,用于记录由用户通过其显示由显示控制装置控制的笔工具或压印工具绘制/写入的图画或文字作为手制压印。
记录装置例如由显示处理器和接触板构成。
该图像打印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当已经记录了预定量的或更多的手制压印时记录装置抹去最早的手制压印。
该图像打印装置可以构造成还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在便携式记录介质中储存由记录装置记录的手制压印。
该图像打印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显示控制装置还控制用来编辑图像的一个笔工具的显示;而且还包括:编辑装置还通过根据用户操作其显示由显示控制装置控制的笔工具时产生的轨迹在由显示控制装置控制其显示的该图像上绘制一种图案的图像来对该图像进行编辑,该图案图像被分成外部区、中心区和透明区,在外部区和中心区之间的透明区内的图像透明。
该图像打印装置可以构造成使得:在笔工具的轨迹相交的情形中,显示控制装置控制笔的显示,编辑装置在图案图像中绘制关于透明区的中心区,并且在图案图像中绘制关于外部区的透明区或中心区。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影步骤,用于对拍摄目标拍照;显示控制步骤,用于控制在摄影步骤的操作中拍摄的拍摄目标的一个图像的显示,并用于控制用来编辑该图像的一个压印工具的显示;和编辑步骤,通过在其显示受到在显示控制步骤的操作中控制的该图像上摆置与压印工具对应的压印和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改变压印来对该图像进行编辑。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打印装置和方法的情形中,对摄影目标摄影;控制所拍摄的拍摄目标的一个图像的显示、以及控制用来编辑该图像的一个压印工具的显示;并通过在其显示受到控制的该图像上摆置与压印工具对应的压印和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改变压印来对该图像进行编辑。
附图简述
图1是应用本发明的图像打印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图像打印装置的排放实例;
图3是图1中图像打印装置内部的结构实例框图;
图4是由摄影监视器显示的示范显示屏;
图5是由摄影监视器显示的摄影模式选择屏;
图6是摄影监视器显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
图7是摄影监视器显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的另一实例;
图8是摄影监视器显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的另一实例;
图9是摄影监视器显示的变焦调节设置屏;
图10是表示变焦值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摄影监视器显示的图像确认屏;
图12是表示编辑屏显示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编辑输入监视器显示的初始屏;
图14是编辑输入监视器显示的关于笔模式的编辑屏;
图15是编辑输入监视器显示的关于模糊笔的编辑屏;
图16是编辑输入监视器显示的关于模糊笔另一实例的编辑屏;
图17A表示模糊笔线条的形状;
图17B表示粉笔线条的形状;
图17C表示镶边笔线条的形状;
图17D表示加边标记线条的形状;
图17E表示3D笔线条的形状;
图17F表示弹性笔线条的形状;
图17G表示空洞笔线条的形状;
图18是表示模糊笔绘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图18的续延的流程图;
图20是选用模糊笔时模片图像的排放;
图21表示选择粉笔时模片图像的排放;
图22表示选择镶边笔时模片图像的排放;
图23是表示加边标记绘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图23的续延的流程图;
图25表示选择加边标记时模片图像的排放;
图26表示由镶边笔绘制的线条的相交实例;
图27表示3D笔绘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图27的续延的流程图;
图29是图27和图28的续延的流程图;
图30表示选择3D笔时模片图像的排放;
图31表示选择弹性笔时模片图像的排放;
图32表示选择空洞笔时模片图像的排放;
图33是编辑输入监视器显示的关于压印模式的编辑屏;
图34是表示气圈压印绘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35是图34的续延的流程图;
图36表示气圈压印;
图37表示旋转压印;
图38表示七色压印;
图39是表示全压印绘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40是图39的续延的流程图;
图41表示全压印;
图42表示由编辑输入监视器显示的属于手制压印的编辑屏;
图43表示由编辑输入监视器显示的属于背景刷的编辑屏;
图44是表示背景涂写处理的流程图;
图45是图44的续延的流程图;
图46表示由编辑输入监视器显示的属于背景刷的编辑屏;
图47A表示由用户选择的通过本发明的涂写打印装置建立的六个分即时贴情形中的打印介质的实例;和
图47B表示由用户选择的通过本发明的涂写打印装置建立的混合分即时贴情形中的打印介质的实例。
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图1是以摄影即时贴自动售货机为代表的、应用了本发明的图像打印装置1的结构实例的透视图。
在图像打印装置1外壳的一个面11-1的左上方设置一个投币槽12。由此当用户使用图像打印装置1时能够插入预定量的钱。在面11-1的右上方还设置一个摄影指导话筒13,它输出各种语音指示等,从而对用户提供关于摄影方法(建立即时贴的逐步方法)的指导。
在面11-2中设置一个由CRT(阴极射线管)和LCD(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摄影监视器14,而面11-2在面11-1的上部中心以预定的角向上倾斜取向。摄影监视器14的显示屏对摄影方法提供指导并且显示由摄影装置31所拍摄的摄影目标的图像,这将在下面描述。
在面11-2的右手侧有一个以预定角度朝上倾斜的面11-3R,并在该面11-3R上设置一个操作板15。操作板15包括各种操作钮,例如当进行CCD(电荷耦合装置)相机32的变焦调节时用户操作这些钮。分布在操作板15上的钮中,在从摄影监视器14上显示的各种选择中选取一种选择时操纵“[空环]钮”,在取消选取的选择时操纵“x钮”,在移动摄影监视器14显示的光标等时操纵“+钮”和“-钮”,并且在发出开始摄影的指令时操纵“摄影开始钮”,等等。
另外,在面11-2的右侧和左侧的安装面上(底部)分别设置基本上垂直的面11-4L和11-4R,照明装16-1L和16-1R分别设置在这些面上。照明装置16-1L和16-1R每个包含一个发光体(闪光灯)。当用户操作操作板15发出开始摄影的指令,并且在将CCD照相机所拍摄的图像存储为静止图像时,利用这个定时照亮摄影目标。
另外,照明装置16-2L和16-2R以类似于面11-4L和11-4R的方式分别布置在外壳11上表面的面11-5L和11-5R上。照明装置16-2L和16-2R每个包含一个发光体,并且照明装置16-1L和16-1R促使发光体以一定的计时发光,对摄影目标照明。由照明装置16-2L和16-2R发射的光(闪光)被一个闪光反射板17反射并再对摄影目标照明。即,闪光反射板17在某一方向上倾斜连结,使得在外壳11正面处的用户(摄影目标)被照明。
摄影装置31设置在外壳11之上横向的中间。CCD相机32和由微型LCD构成的捕获图像显示单元33分布在摄影装置31的一个面上,该面以预定的角度面朝下倾斜。CCD相机32捕获摄影目标的图像并将此捕获的图像(动态图像)显示在捕获图像显示单元33上。因为捕获图像显示单元33设置在CCD相机32的附近,所以用户能够在检查由捕获图像显示单元33所显示的他或她的图像的同时,以他或她的视线基本上正对CCD相机32的状态拍摄。
CCD相机32的安装位置在CCD相机控制单元86(图3)的控制下根据用户选择的“全身”模式或“上半身”模式移动,并且当以“正面”模式拍摄时相机安装角基本上设置为0°,当以“顶视”模式拍摄时安装角基本上设置为30°。
在外壳11的左手侧的面11-6上设置一个由CRT和LCD等构成的编辑输入监视器18、编辑指导话筒19、接触笔20和即时贴出口21。
用户完成拍摄过程之后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显示一个CCD相机32拍摄的、选为用于编辑并随后储存的图像。触摸板97(见图3)叠置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并且通过相对于由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的图像操作接触笔20,用户能够对图像添加(输入)可选择的文字、图案等以用手编辑图像(以下也被适当地称作用于编辑的图像)。
即,在外壳11的正面(面11-1)之前的一个位置(下面适当地称作“摄影空间”)拍摄他/她自身之后,用户移到面11-6前面的一个位置(下面适当地称作“编辑空间”)并对他或她自排的图像进行编辑。
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用于编辑的图像以及各种编辑工具选择钮等。另外,当用户利用接触笔20进行写入时,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一个根据该输入产生的编辑图像。
编辑指导话筒19对用户输出语音指示,如对用户解释编辑输入方法的语音指示。
接触笔20的构成与叠置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的触摸板97的位置检测系统(例如,电阻膜式系统或超声式系统)相匹配,当用于图像编辑时,如同一图所示,该笔挂在设置于面11-6上的突起上。
即时贴出口21弹出的即时贴包括预定量和预定大小的、打印了编辑图像的多张即时贴。
图2表示图1中所示图像打印装置1的排放布置实例。
背板51设置在与外壳11的正面相对的位置,二者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间隔。用户以外壳11和背板51之间的间隔作为摄影空间对他/她自身拍照。另外,在外壳11的上表面的水平方向上设置一个幕帘框41,向下延伸预定长度的幕帘42经幕帘轨41a连接到幕帘框42上,使得不能从外部看到摄影空间的内部。虽然在垂直方向形成很长的幕帘42,但基本上上半部42a不透明,使得在摄影空间中的用户不能从外部被看见,而幕帘42的下半部42b基本上透明,从而使得可以从外部确认摄影空间中用户的存在。
另外,幕帘框61布置在外壳11的面11-6处,从而遮住编辑输入监视器18,并且向下延伸预定长度的幕帘62经幕帘轨61a连结到幕帘框61上。幕帘62的构成使得处于编辑输入监视器18前面的用户不能被从外部看到,并且不能从外部看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的图像。
如图1和2所示,通过在不同的位置设置摄影空间和编辑空间,当有一个排队等待的用户时,该用户能够进入摄影空间,由此在摄影空间中取代前面已经拍摄过的用户的位置,并且开始拍摄。所以可以缩短摄影等待时间并达成较长的编辑时间。
图3是图1中所示图像打印装置1的内部的结构实例框图。在此省去对图1中描述过的部分的描述。
CPU(中央处理器)81根据储存在ROM(只读存储器)82中的程序或从程序存储部分84载入到RAM(随机存取存储器)83中的程序经总线94控制图像打印装置1的总操作。CPU 81执行各种处理所需的数据等也适当地储存在RAM 83中。
程序存储部分84包括一个硬盘和一个硬盘驱动器等,并存储由CPU 81执行的各个程序等,还储存由用户建立的文字和图案(随后说明的手制压印)。驱动器85读出储存在记录介质上的程序,这些记录介质可以是软盘(注册商标)或硬盘等磁盘、或CD-ROM、DVD等光盘,并且将这些程序经总线94提供给程序存储部分84。由驱动器85提供一帧新的图像,该图像例如是与摄影目标的图像或编辑的图像(手制压印)等合成的图像。
除了上述的CCD相机32和捕获图像显示单元33之外,在摄影装置31中还设置一个CCD相机控制单元86。CCD相机控制单元86根据用户通过操作操纵板15输入的调节CCD相机32的要求控制CCD相机32的变焦比以及由此捕获的光量。
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储存用户拍摄的并选作编辑图像的预定量的图像。例如,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储存六幅保留图像(用于编辑的图像)。
钱币处理部分88计算经钱币入口21插入的钱数,并且判断是否已经插入预定数量的钱作为图像定制费,钱币处理部分88通知CPU81。
打印机89接受预存在即时贴单元91中的即时贴92,并且将编辑的图像打印到即时贴92上,在即时贴单元91中即时贴的预定位置处分布了多个预定大小的贴纸。然后,由打印机89由此打印的即时贴92经即时贴出口21发出并提供给用户。
ID标签阅读器/书写器90通过接触或不接触的方法读出储存在添加到即时贴单元91的ID标签93中的识别信息,并且将此信息输出给CPU 81。CPU 81根据ID标签阅读器/书写器90提供的识别信息判断安装的即时贴单元91是否是一个可以由图像打印装置1使用的单元,并且使打印机89等只在判定出该单元能用时工作。
换言之,由CPU 81管理由图像打印装置1使用的即时贴单元91的识别信息。结果,可以禁止使用不与图像打印装置1兼容的即时贴(假的)。另外,剩余量的即时贴92也由ID标签93管理。另外,可以通过印刷在即时贴单元或IC卡等上的、与即时贴设置在一起使用的条形码判断即时贴单元是否是真的,或者可以通过它们的尺寸、形状等确认即时贴单元可以机械地装载。
即时贴单元91可以从图像打印装置1上卸下并由此将即时贴92装入即时贴单元91中,ID标签93添加到一个预定位置,该位置处的ID可以由ID标签阅读器/书写器90读出。用于管理识别各个即时贴单元92的识别信息等的ID被写到ID标签93中,由此被添加到即时贴单元91中。ID标签93可以与即时贴92集成一体而不可分。
语音输出控制单元95在CPU 81的控制之下控制摄影指导话筒13并由此输出用于解释摄影方法等的各项语音指示,以及当捕获到静态图像时的声音效果,如快门声音。同时,语音输出控制单元98控制编辑指导话筒19并由此输出解释编辑方法等的各种语音指示以及当写入图像时产生的声音效果。因此,根据摄影指导话筒13和编辑指导话筒19的要求输出不同的声音。
当摄影处理结束并且用户开始图像编辑时,显示处理器96把已经经总线94从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转印的保留图像储存在内置存储器96A中。另外,当通过触摸板97进行编辑输入时,显示处理器96检测用于编辑的图像的输入位置并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显示编辑的图像,此编辑效果反映在用于编辑的图像中。另外,虽然编辑输入监视器18和触摸板97在图3中表示在不同的位置,但实际上布置成一个叠放在另一个上。
下面描述上述图像打印装置1的摄影过程。
CPU 81把储存在程序存储部分84中的显示控制程序载入RAM 83中并执行此程序,使得显示监视器14将图4所示的渐进拍摄法显示在演示屏(以下称作“示范屏”)上。
当根据钱币处理部分88的输出确定已经插入预定费用(用于制定即时贴的费用)时,CPU81依次在显示监视器14上显示各个设置屏,如摄影模式、相机角度或变焦调节的设置屏,并且把储存在程序存储部分84中的摄影处理程序载入RAM83中并执行此程序,从而在捕获图像显示单元33上显示由CCD相机32拍摄的动态图像。
图5表示摄影监视器14显示的模式选择屏。如同一图中所示,在模式选择屏上显示短信,如“请使用+/-钮选择摄影模式”,和对“功能摄影”模式和“自由相机摄影”模式的模式功能的解释。通过操作操纵板15的“+钮”,用户能够在模式选择屏上选择“功能摄影”模式,并且能够通过操作“-钮”选择“自由相机摄影”模式。
例如,当用户在图5所示的模式选择屏中操作操纵板15的“+钮”时,CPU 81使摄影监视器14显示例如图6所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
由图6所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显示一条短信,如“请使用+/-钮选择相机角度”。通过操作操纵板15的“+钮”,在相机角度选择屏中用户能够选择“上半身(横向)”模式,并通过操作“-钮”,用户可以选择“全身(纵向)”模式。
当用户在图6所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中操作操纵板15的“+钮”或“-钮”时,CPU 81使摄影监视器14显示例如图7所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
由图7所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显示一条短信,如“请使用+/-钮选择相机角度”。通过操作操纵板15的“+钮”,在相机角度选择屏中用户能够选择“上部影像”模式,用户的头部稍稍面朝上地拍摄,并通过操作“-钮”,用户可以选择“正面”模式,用户几乎直接面对装置的正面直接地拍摄。
当用户在图7所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中选择操纵板15的“+钮”时,CCD相机32的安装角在CCD相机控制单元86的控制之下基本上设置为30°。当选择“-钮”时,CCD相机32的安装角基本上设置为0°。
另外,当用户在图5所示的模式选择屏中操作选择操纵板15的“-钮”时,CPU 81促使摄影监视器14显示图6所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并当用户操纵“+钮”或“-钮”时,CPU 81显示例如图8中所示的相机角度设置屏。
由图8所示的相机角度选择屏显示一条短信,如“请使用+/-钮自由设置相机角度”。通过操作操纵板15的“+钮”或“-钮”,在相机角度选择屏中用户能够在0~45°角范围内自由设置CCD相机32的安装角。
因此,在选择“功能摄影”模式时,用户能够通过选择相机角度简单地设置CCD相机32的安装角,并且当选择“自由相机摄影”模式时,能够自由地设置CCD相机32的安装角度。
当如上所述地设置摄影模式和相机角度时,CPU 81使摄影监视器14显示例如图9所示的变焦调节设置屏。
在图9所示的变焦调节设置屏上显示一条短信,如“准备就绪时请使用+/-钮调节变焦并按下开始钮”。通过操作操纵板15的“+钮”或“-钮”,在变焦调节设置屏中用户能够对CCD相机32进行变焦调节,并通过操纵摄影开始钮开始摄影。
此处,当调节CCD相机32的变焦时,整个拍摄的图像(包括背景)根据装置的特点(即最大透镜孔径减小)变暗。因此,通过执行变焦值校正处理,可以保持整个拍摄图像的亮度。
接下来参见图10中的流程描述变焦值校正过程。另外,作为摄影条件,照明等条件固定,变焦值Z可以在五个阶段调节,即1~5,其中Z=1是普通状态(不变焦)。
首先,在运送图像打印装置1之前需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即对于每种变焦值拍摄白(W)、灰(G)和黑(B)三个板,并且通过对由此获得的摄影图像A1~A5建立拍摄板的中心点(即摄影屏的中心)而设置照明值W、G和B。结果,对于变焦值Z=1,各个照明值确定为W(A1)、G(A1)和B(A1),对于变焦值Z=2,各个照明值确定为W(A2)、G(A2)和B(A2),对于变焦值Z=3,各个照明值确定为W(A3)、G(A3)和B(A3),对于变焦值Z=4,各个照明值确定为W(A4)、G(A4)和B(A4),对于变焦值Z=5,各个照明值确定为W(A5)、G(A5)和B(A5)。
另外,计算变焦值2~5和最小变焦值(即变焦值Z=1)之间的亮度值W、G、B之差。即,变焦值Z=2和最小变焦值之差确定为d1(W1=W(A1)-W(A2),G1=G(A1)-G(A2),B1=B(A1)-B(A2));变焦值Z=3和最小变焦值之差确定为d2(W2=W(A1)-W(A3),G2=G(A1)-G(A3),B2=B(A1)-B(A3));变焦值Z=4和最小变焦值之差确定为d3(W3=W(A1)-W(A4),G3=G(A1)-G(A4),B3=B(A1)-B(A4));变焦值Z=5和最小变焦值之差确定为d4(W4=W(A1)-W(A5),G4=G(A1)-G(A5),B4=B(A1)-B(A5))。
通过根据上述设置值将原始板亮度值确定为W=W(A1),G=G(A1),B=B(A1),计算一个近似联系差值d1=(B,B1),(G,G1),W,W1)的线性方程(1)。
                   y1=α1·x+β1
在上述方程(1)中,α1和β1是任意值,由此算出的y1值表示变焦造成的昏暗程度(亮度位移)。同样,计算近似联系差值d2~d4的线性方程(2)~(4)。另外,α2~α4和β2~β4是任意值。
                   y2=α2·x+β2          …(2)
                   y3=α3·x+β3          …(3)
               y4=α4·x+β4           …(4)
因此,获得在变焦值Z=2~5每一种情况下的亮度位移方程(1)~(4),即用于调节亮度的转换系数,并且这些转换参数在变焦值校正处理程序中设置。结果,当选择预定的变焦值时,利用与这些变焦值对应的转换系数执行亮度调节图像处理。
在步骤S1中,CPU 81判断作为用户操作操纵板15的“+钮”和“-钮”的结果是否调节了变焦,并且重复判断过程直到进行了变焦调节。另外,在步骤S1,在判定已经进行了变焦调节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2,CPU 81根据用户输入的操作确定变焦值Z。
在步骤S3,CPU 81判断用户是否已经发出摄影指令,即是否已经操作了摄影开始钮,并且重复此判断过程直到已经发出此摄影指令。另外,当在步骤S3中判断出已经发出了摄影指令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4,CPU 81从用户处接收操作输入(变焦值)并控制CCD相机控制单元86,并且根据操纵板15的输出(摄影开始钮输出信号)在摄影监视器14上显示倒计时指示。在摄影的时刻,CPU 81控制照明装置16-1L、16-1R和照明装置16-2L和16-2R,从而用闪光灯照射摄影目标,并且暂时地将CCD相机32即时捕获的图像作为静态图像储存在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中。
在步骤S5,CPU 81判断由步骤S2的处理确定的变焦值Z是否是最小值(即Z=1),并当判定该值不是最小值时,进行到步骤S6,通过将储存在程序存储部分84中的变焦值处理程序载入RAM83中而执行该程序,并且根据由步骤S2的处理决定的变焦值来决定转换参数。例如,当变焦值Z=2时,上述方程(1)确定为转换参数。
在步骤S7,CPU 81使用步骤S6的过程决定的转换参数来转换(校正)G亮度、R亮度和B亮度。在步骤S8,CPU 81从步骤S7的处理转变的亮度值产生一个校正的图像,并将此校正的图像储存在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中,至此结束过程。
此过程使得可以作为变焦调节的结果根据整个拍摄的图像变暗来校正效果。
另外,可以对于每种变焦值把摄影图像分成成份R、G和B,并且每种颜色成份被转变成单色的亮和暗态,并且可以计算如上所述的照明位移线性方程。
CPU 81促使摄影监视器14显示关于储存在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中的静态图像的确认屏。结果,显示如图11所示的图像确认屏。如同一附图所示,在图像确认屏上显示一条信息,如“是否可以,请按[空环]/x钮”,并且用户能够通过操作操纵板15的“[空环]钮”或“x钮”选择储存或不储存显示图像作为保留图像。
在根据操纵板15的输出(用于选择将图像储存或不储存为保留图像的输出信号)判定已经发出指令以储存显示图像作为保留图像时,CPU81储存暂时保持在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中的图像,并且当没有发出储存显示的图像作为保留图像的指令时,CPU 81抹去暂时保持在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中的图像。另外,当根据要求由用户调节储存为保留图像的图像的亮度时,以此亮度水平将保留图像储存在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中。
当可能摄影的剩余量为“0”或已经由用户操作了“摄影完成钮”,CPU81促使摄影监视器14显示一个对于即时贴分割的选择屏(未示出)。然后,当已经选取了即时贴时,CPU 81通过促使摄影监视器14显示编辑过程的指导屏(未示出)来支持用户执行编辑处理。结果,用户能够移到编辑空间并开始对保留图像的编辑过程。
另外,此时CPU 81确认显示处理器96的操作状态并检查是否有另一个用户在编辑空间执行编辑处理或确认打印机89的工作状态,并再判断是否编辑的图像正在被打印在即时贴上。当CPU 81判定有另一个用户正在执行编辑处理或正在进行打印,即,不能立即执行编辑处理,则可以允许用户重取一幅保留图像或玩预定的游戏。因此,通过重取一幅保留图像或玩预定的游戏,用户能够不产生厌烦地等待该时间间隔直到编辑处理。
接下来,详细描述图像打印装置1的编辑处理。下面将编辑处理适当地称作涂写。
首先,参见图12所示的流程描述编辑屏显示过程。
当用户的摄影过程结束时,CPU81在步骤S11等待,直到由用户选出一张具有优选的分割的即时贴。当判定已经选取即时贴时,在步骤S12,CPU 81将储存在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中的保留图像转印到显示处理器96。在步骤S13,显示处理器96把从保留图像存储部分87转印的保留图像储存到内置存储器96A中并促使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例如如图13中所示的初始屏。
图13中所示的初始屏显示一个对话框101,该对话框显示短信,如“你是否希望显示笔钮或压印钮?”;当显示“笔”输入工具时选择一个笔钮102;当显示“压印”输入工具时选择压印钮103;和一个时间限度显示部分104,该部分表示预定的执行编辑处理的时间间隔的限度。
通过利用图13所示的初始屏中的接触笔20选择笔钮102或压印钮103,用户能够以“笔输入模式”或“压印输入模式”执行编辑处理。
因此,当作为用户利用接触笔20的结果选择(按下)图13中所示初始屏中的笔钮102时,CPU 81在步骤S14中判断是否已经选择了笔钮102,并当判定已经选择了笔钮102时,CPU81在步骤S14中通过显示处理器96促使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如图14所示的“笔输入模式”编辑屏。
在步骤S14中判定出没有选择笔钮102(即已经选择了压印钮103)时,CPU 81在步骤S16中通过显示处理器96促使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压印输入模式”。“压印输入模式”编辑屏是一个通过将图14中所示的“笔输入模式”编辑屏的笔钮122~128替换为压印钮171~177而产生的屏(如后所述的图33)。因为相同,该屏没有示出。
分布在图14中所示编辑屏上的是: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用于显示由用户选取作为编辑图像的图像;编辑图像选择部分112,用于显示保留在内置存储器96A中作为微型图像的保留图像;模式切换钮121;当切换到“压印输入模式”编辑屏时选用;笔钮122至128,当利用各种输入工具(写入工具)涂写时选用;刷钮129,当设置涂写范围时选用;设置钮130至134,当设置涂写范围的阈值时选用;图像方向切换钮135,当切换图像取向(在此情形中使图像垂直)时选用;抹去钮136,在抹去部分输入的涂写时选用;重处理钮137,当重新处理(取消)输入的涂写时选用;重处理钮138,当返回到没有加入涂写的图像时选用;和完成钮139,当完成涂写(编辑处理)时选用。
储存在内置存储器96A中的微型保留图像显示在图14所示编辑屏中的编辑图像选择部分112。另外,关于储存在内置存储器96A中的保留图像,最初储存的图像显示在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并且通过利用图14所示编辑屏中的接触笔20选择编辑图像选择部分112的任何微小图像,用户都能够把显示在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中的图像的显示转变成他或她将要编辑的图像的显示,并再编辑此图像。
因此,当用户使用接触笔20选择编辑图像选择部分112的任何微型图像时,CPU 81在步骤S17判断是否已经选取了编辑图像选择部分112的微型图像。一旦判定已经选择了微型图像,在步骤S18,显示处理器96促使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显示在步骤S17选取的微型图像。
因为在用户将要编辑显示在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中的图像的情况下,不选择编辑图像选择部分112的微型图像,所以当在步骤S17判定没有选取编辑图像选择部分112的微型图像时,保留显示在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中的图像的显示并且不转换。
另外,用户还能够通过在编辑显示于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中的图像的同时利用接触笔20选择编辑图像选择部分112的微型图像来改变用于编辑的图像。
接下来,用户利用图14所示编辑屏中的接触笔20选取任何笔钮122至128,以便在显示于上述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中的预定图像上进行优选的涂写。
例如,当在图14所示的编辑屏中用户使用接触笔20选择笔钮122(给该钮赋予“模糊笔”名称)时,CPU 81通过显示处理器96促使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属于图15所示“模糊笔”的调色板151。
在图15所示的编辑屏上显示一条短信如“通过你移动笔的速度使线条变粗或变细”以及用于选择预定的纹理结构(花样)或颜色的调色板151。在此编辑屏中,用户能够使用接触笔20选择显示在调色板151上的理想的纹理结构或颜色。
当用户从调色板151上选取了预定的纹理结构或颜色时,或者当选择了设置在调色板151之下的关闭钮152时,CPU81关闭调色板151并切换到例如图16所示的编辑屏。
在图16所示的编辑屏上布置一个笔粗细调色板162和一个全显示钮163,当图15所示的调色板151被切换到单行调色板161并当选择笔粗细时选择笔粗细调色板162,当显示图15所示的调色板151(所有的纹理结构和颜色)时选择全显示钮163。另外,可以在缺省时选择最细的笔。
当用户通过利用图16所示编辑屏中的接触笔20从调色板161中选择理想的纹理结构或颜色时,或当在调色板161中没有显示理想的纹理结构或颜色时,通过操作滚动钮161L和161R或全显示钮163显示理想的纹理结构或颜色而进行选择。另外,用户能够通过从笔粗细调色板162中选择预定的笔粗细而在显示于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中的图像上写入(涂写)优选的文字、图案等。
图17A至17G表示当用户选择每种笔时绘制在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中的线条(文字、图案等)的形状。
图17A表示选择赋予“模糊笔”名称的笔钮122时线条的形状;
图17B表示选择赋予“粉笔”名称的笔钮123时线条的形状;
图17C表示选择赋予“镶边笔”名称的笔钮124时线条的形状;
图17D表示选择赋予“加边标记”名称的笔钮125时线条的形状;
图17E表示选择赋予“3D笔”名称的笔钮126时线条的形状;
图17F表示选择赋予“弹性笔”名称的笔钮127时线条的形状;
图17G表示选择赋予“空洞笔”名称的笔钮128时线条的形状。
接下来,参考图18和19的流程图描述“模糊笔”绘图的过程。
在步骤821,CPU 81判断用户是否已经选择了赋予“模糊笔”名称的笔钮122并重复此判断过程直到已经选定了笔钮122。当在步骤S21判定已经选择了笔钮122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22,此时CPU81通过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对应于“模糊笔”的图像处理程序加载到RAM83中而执行此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
在步骤S23,CPU 81选择由用户指定的笔粗细和纹理结构图像。然后,如图20所示,CPU 81排置用户选取的预定的纹理结构图像并在此纹理结构图像上排置“模糊笔”模片。
在步骤S24中,CPU 81初始化“模糊笔”的轨迹信息和轨迹区域,并且在步骤S25中对笔尖区域执行初始化设置。在步骤S26中,CPU 81确认接触笔20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的位置。
在步骤S27中,CPU 81判断接触笔20是否接触(压)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上面,并且一旦判定接触笔20触到了编辑输入监视器18,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28并判断接触笔20是否已经移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
当在步骤S28判定接触笔20已经移动,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29,该时CPU 81测量接触笔20已经移过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量。在步骤S30中,CPU 81根据步骤S29的处理测得的接触笔20的移动量减小笔尖区域。
当在步骤S28判定接触笔20没有移过编辑输入屏18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31,该时CPU 81以预定的比例扩大笔尖区域。此比例预先任意设置。
在步骤S32,CPU 81合成笔尖区域与轨迹区域,并且在步骤S33,合成轨迹区域与绘制层之后,CPU 81返回到步骤S26并重复上述过程。
一旦在步骤S27判定接触笔20没有接触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即接触笔20与编辑输入监视器18隔开,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34,该时CPU 81限定绘制层。结果,依据接触笔20在单位时间的移动量形成一条由墨水拖尾造成而出现的线条。
在步骤S35,CPU 81判断是否继续使用赋予“模糊笔”名称的笔钮122,即判断用户是否使接触笔20再一次接触到编辑输入屏18的顶面。一旦判定继续使用笔钮122,则CPU 81即返回到步骤S24并重复此步骤以及上述过程的后续步骤。另外,当在步骤S35判定不继续使用笔钮122时,即判定用户已经选择了另一个笔,或选择了压印(后面描述),或编辑工作结束,或是时间限度已到,过程结束。
接下来,将提供对“粉笔”绘图过程的描述。
当由用户选择赋予“粉笔”名称的笔钮123时,CPU 81通过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执行对应于“粉笔”的图像处理程序加载到RAM 83中并执行此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然后,CPU 81选择用户指定的笔粗细和纹理结构,如图21所示,排置“粉笔”模片图像。当用户对笔20施压的同时将接触笔20移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时,CPU 81合成轨迹区域与绘制层。结果,形成所谓的粉笔绘制的擦画线,该线条具有由用户指定的纹理结构和颜色。
接下来,提供对“镶边笔”绘图过程的描述。
当由用户选择赋予“镶边笔”名称的笔钮124时,CPU 81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对应于“镶边笔”的图像处理程序加载到RAM 83中并执行此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然后,CPU 81选择用户指定的笔粗细和纹理结构,如图22所示,排置“镶边笔”模片图像。当用户对笔20施压的同时将接触笔20移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时,CPU 81对笔移动区的中心施加白色(RGB=254:254:254)并合成轨迹区域与绘制层,其中在该轨迹区域中围绕白色中心施加用户选择的纹理结构或颜色。结果,形成一条镶边线。另外,当笔移动区域的坐标为RGB=254:254:254(即,白色)时,施加颜色不包括镶边,当线条重叠时执行图像处理,其中白色部分是一个单独的区域。
接下来,参见图23和24提供对“加边标记”绘图过程的描述。
在步骤S51,CPU 81判断用户是否选择了赋予“加边标记”名称的笔钮125并重复判断过程直到选择了笔钮125。当判定在步骤S51选择笔钮125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52,该时CPU81通过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此程序加载到RAM 83中而执行对应于“加边标记”的图像处理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
在步骤S53,CPU 81选择由用户指定的笔粗细和纹理结构。然后,如图25所示,CPU 81排置用户选定的预定纹理结构的图像并将“加边标记”模片图像排置在此纹理结构图像上并将存在的绘制层排置到该模片图像的顶部。
在步骤S54,CPU 81初始化“加边标记”的轨迹信息和轨迹区域,并在步骤S55中执行对笔尖区域的初始化设置。在步骤S56,CPU 81确认接触笔20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的位置。
在步骤S57,CPU 81判断接触笔20是否已经接触(压)到了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并且一旦判定接触笔20接触到了编辑输入监视器18,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58并判断笔尖区域是否与轨迹区域相交。
当在步骤S58判定笔尖区域与轨迹区域相交(在例如字母“X”的情况下轨迹区域相交)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59,该时CPU 81把轨迹区域的相交部分分成三个区域,即外部区A、透明区B和中心区C,如图26所示。
在步骤S60,CPU 81建立(绘制)相对于透明区B的中心区C,并在步骤S61建立相对于外部区A的透明区B或中心区C。不相对于中心区C建立任何区。
当在步骤S58判定笔尖区域不与轨迹区域相交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62,该时CPU 81合成笔尖区与绘制层。在步骤S63,CPU 81合成笔移动区与临时轨迹信息图像,并再返回到步骤S56且重复上述过程。
当在步骤S57中判定接触笔20不接触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时,即接触笔20与编辑输入监视器18隔开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64,该时CPU 81确定绘制层。结果,用户选取的纹理结构或颜色(即内部图案)施加到笔尖区域的中心,并在施加的纹理结构或颜色的周围施加一个透明部分以使涂写图像透明,并且在透明部分的周围施加一个由用户选取的纹理结构或颜色(即外部图案),由此形成一条加边的线条。
在步骤S65,CPU 81判断是否继续使用赋予“加边标记”的笔钮125,并当判定继续选用笔钮125时,返回到步骤S54并重复此步骤和上述过程的后续步骤。另外,当在步骤S65判定不继续使用笔钮125时,结果该过程。
接下来,参见图27至图29的流程图描述“3D笔”的绘图过程。
在步骤S81,CPU 81判定用户是否选择了赋予“3D笔”名称的笔钮126并重复此判断过程直到选择了笔钮126。在步骤S81,当判定选择了笔钮126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82,该时,在步骤S83初始化高度信息之前CPU 81通过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此程序加载到RAM83中而执行对应于“3D笔”的图像处理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
在步骤S84,CPU 81为用户选取的笔选择笔尖区域高度信息以及纹理结构(即制作线条3D的图像)、光源和视点,并且如图30所示,排置用户选取的预定纹理结构图像,将“3D笔”的模片图像排置到此纹理结构图像上并再将一个高度层摆置在该模片图像上。另外,建立高度层创建为一个亮度值从0到255的图像并用作笔形状。
在步骤S85,CPU 81为在步骤S84的过程中选取的笔尖区域设置高度信息。在步骤S86,CPU 81对笔移动区进行初始设置,并在步骤S87将标识Poff设置为0。在步骤S88,CPU 81确认接触笔20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的位置,并且在步骤S89中,判断接触笔20是否接触(压)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
当在步骤S89判定接触笔20接触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90,该时CPU 81将标识Poff设置为1。在步骤S91,CPU 81比较笔尖区每个对应点的高度与高度信息文件,并且在步骤S92,根据比较结果更新高度信息文件。在步骤S93,CPU 81合成笔移动区与临时轨迹信息图像,并再返回到步骤S88,且重复此步骤以及上述过程的后续步骤。
当在步骤S89中判定接触笔20不接触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时,即接触笔20与编辑输入监视器18相隔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94,该时CPU 81判断标识Poff是否为1。当判定标识Poff不为1时,CPU81返回到步骤S88并重复此步骤以及上述过程的后续步骤。
当在步骤S94中判定标识Poff为1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95,并且CPU 81将标识Poff设置为0。在步骤S96,CPU 81在假设相对于移动区中每个对应点的高度的状态下由三个相邻的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在步骤S97,CPU 81对由此形成的三角形的面关于三角形中每个点计算正交矢。
在步骤S98,CPU 81从由此算出的正交矢计算亮度、光源的位置和视点信息。在步骤S99,CPU 81计算移动区R、G、B值作为纹理结构图像,其中考虑了亮度。在步骤S100中合成绘制层和笔移动区之后,CPU 81在步骤S101限定绘制层。结果,形成一条显示3D的线条。
当在步骤S102判断是否继续使用赋予“3D线条”名称的接触笔126并判断继续使用接触笔126时,CPU 81返回到步骤S87并重复此步骤以及上述后续步骤的过程。然后,在步骤S102中,当判定不继续使用接触笔126时,过程结束。
接下来,对“弹性笔”绘图过程进行描述。
当用户选择赋予“弹性笔”名称的笔钮127时,CPU 81通过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此程序加载到RAM 83中而执行对应于“弹性笔”的图像处理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然后CPU 81选择用户指定的笔粗细以及纹理结构,并且如图31所示,摆置“弹性笔”的模片图像并再在此模片图像的顶部摆置高度层。当用户在对接触笔20施压的同时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移动接触笔20时,CPU 81改变模片图像的高度和厚度并合成轨迹区域与绘制层,使得即使在相同厚度的位置中也有移动。即,虽然与“3D笔”的算法相同,每次发生笔移动时模片图像的高度和厚度大小都改变。
接下来,对“空洞笔”的绘图过程进行描述。
当用户选择赋予“空洞笔”名称的笔钮128时,CPU 81通过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此程序加载到RAM 83中而执行对应于“空洞笔”的图像处理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然后CPU 81选择用户指定的笔粗细以及纹理结构,并且如图32所示,并摆置用户选定的预定纹理结构图像,在预定纹理结构图像的顶部摆置“空洞笔”的模片图像(具有亮度的图像)。当在对接触笔20施压的同时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移动接触笔20时,CPU 81合成轨迹区域与绘制层。结果,形成一条具有模拟密实度的线条。另外,虽然形成一个比选择3D笔时带有较低密实度的线条,但因为不执行重叠过程,所以相交部分被分开。
当在返回到图13所示的初始屏时由用户使用接触笔20选择(按)压印钮103时,或当选择图14中所示编辑屏中的模式切换钮121时,CPU81通过显示处理器96促使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压印输入模式”编辑屏(未示出),并当用户选择此编辑屏中赋予“压印”名称的压印钮172时,显示例如与图33所示的压印有关的调色板181。
图33中所示的编辑屏显示有:一条信息,如“有普通的半透明压印!”;用于选择预定花样(压印)的调色板;模式切换钮171,当切换到“笔输入模式”编辑屏时选用该钮;和压印钮172至177,当通过各种输入工具(写入工具)执行涂写时选用该钮。如同一附图所示,编辑屏的组成基本上与图14所示的编辑屏相同,只有属于“压印输入模式”的输入工具被改变。在此编辑屏中,用户能够使用接触笔20选择由调色板181显示的预定花样。
当由用户从调色板181中选择预定的花样或选择设置在调色板181之下的关闭钮182时,CPU 81关闭调色板181并显示整个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和显示单行的调色板161以及在选择笔粗细时选取的笔粗细调色板162,如图16所示。
通过利用接触笔20选择压印钮172~177中的任何一个,用户能够在显示于编辑图像显示部分111中的预定图像上写入优选的花样,或是记录一种由用户自己创建的花样(压印),如后所述。
接下来将参见图34和图35所示的流程图提供对“气圈压印”的绘图过程的描述。
在步骤S121中,CPU 81判断用户是否选择赋予“气圈压印”名称的压印钮173并重复判断过程直到选择压印钮173。当判定在步骤S121已经选取了压印钮173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122,该时CPU 81通过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此程序加载到RAM 83中而执行对应于“空洞笔”的图像处理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
在步骤S123,CPU 81设置放大量T(例如,五个),限定的区域不超过该放大/缩小比,并设置压印图像的大小和限定区。
在步骤S124,CPU 81选择由用户选取的压印花样以及对应于此花样的模片图像。在步骤S125中,CPU 81设置接触笔20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顶面上的绘图位置。在步骤S126中,CPU 81合成步骤S123过程中选取的花样和模片图像。
在步骤S127,CPU 81还合成由绘制层、花样以及模片图像合成形成的图像。在步骤S128,CPU 81测量时间间隔,在该时间间隔内用户对接触笔20使用的同时将接触笔20搭靠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并在步骤S129中,CPU 81确定由步骤S128的过程算出的经过的时间的放大率或缩小率。
在步骤S130,CPU 81根据步骤S128的过程决定的放大率或缩小率执行处理以放大或缩小花样或模片图像。
例如,在2nT≤t≤(2n+1)T的情形中执行放大处理,假设用户对接触笔20施压经过的时间间隔为t,执行放大/缩小切换的时间间隔(放大量)为T,n为自然数(n=0,1,2,…)。
在(2n+1)T<t≤2(n+1)的情形中执行缩小处理。
即,如图36所示,CPU 81随着经过的时间逐渐增大压印的大小并且超过预定的阈值时,压印的大小逐渐减小。
在步骤S131中,CPU 81判断接触笔20是否接触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并且当判定接触笔20接触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时,返回到步骤S129并重复此步骤以及后续步骤的上述处理。
当在步骤S131中判定接触笔20不接触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的情况下,过程进行到步骤S132,该时CPU 81限定绘制层并结束过程。
接下来对“旋转压印”绘图过程提供描述。
当用户选择赋予“旋转压印”名称的压印钮174时,CPU 81通过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此程序加载到RAM 83中而执行对应于“旋转压印”的图像处理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然后CPU 81选择用户指定的压印花样和模片图像,合成此压印花样和模片图像,并再合成由绘制层、花样以及模片图像的合成而形成的图像。CPU 81根据用户将接触笔20搭靠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并同时对接触笔20施压的时间间隔来改变图37中所示的压印的取向。
接下来对“七色压印”绘图过程提供描述。
当用户选择赋予“七色压印”名称的压印钮175时,CPU 81通过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此程序加载到RAM 83中而执行对应于“七色压印”的图像处理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然后CPU 81选择用户指定的压印花样和模片图像,合成此压印花样和模片图像,并再合成由绘制层、花样以及模片图像的合成而形成的图像。当用户在对接触笔20施压的同时将笔20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移动时,CPU 81改变图38中所示的压印的取向并根据笔的轨迹随机改变压印的颜色。
例如,在经过时间t1时,花样为红色,压印的取向不被旋转(即,压印保持在0°),在经过时间t2时,压印的取向旋转-90°并且花样为紫色;在经过时间t3,压印的取向从正交方向旋转-180°并花样为蓝色;并且在经过时间t4,压印的取向旋转-270°并花样为淡蓝色。
接下来参见图39和40的流程图对“全压印”绘图过程提供描述。
在步骤S151,CPU 81判断用户是否选择了赋予“全压印”名称的压印钮177并重复此判断过程直到选择了压印钮177。当在步骤S151中判定已经选择了压印钮177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152,并且CPU 81通过从程序存储部分84将此程序加载到RAM 83中而执行对应于“全压印”的图像处理程序,并初始化绘制层。
在步骤S153,CPU 81设置具有预定宽度的摆置区(正方形)并以笔尖为中心作为限定区。在步骤S154,CPU 81选择用户选定的压印花样以及该对应花样的模片区。在步骤S155,CPU 81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设置接触笔20的绘图位置。
在步骤S156中,CPU 81对摆置区进行初始设置,并在步骤S157决定摆置区内的随机点,即压印摆置位置。在步骤S158中,CPU 81合成该花样以及在步骤S154的构成中选定的模片图像。
在步骤S159中,CPU 81还合成由绘制层、花样以及模片图像的合成而形成的图像。在步骤S160中,CPU 81根据用户将接触笔20搭靠在编辑输入监视器18上并同时对接触笔20施压的时间间隔来决定摆置区。
在步骤S161中,CPU 81在不超过限定区的范围内在步骤S157的过程决定的摆置位置中摆置由步骤S159的过程合成的花样和模片图像。即,如图41所示,CPU 81根据经过的时间间隔增大压印量并在随机位置摆置这些压印。
在步骤S162,CPU 81判断接触笔20是否接触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并当判定接触笔20接触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时,返回的步骤S157并重复此步骤以及上述过程的随后步骤。
当在步骤S162判定接触笔20接触到编辑输入监视器18的顶面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163,该时CPU 81限定绘制层并结束过程。
图42表示当选择了赋予“手制压印”名称的压印钮176时显示的编辑屏。
图42中所示的编辑屏显示了压印制定显示部分191,并且在此显示中,还有允许用户制定(绘制)手制压印的压印制定部分192;当记录由用户写入的压印时选用的压印记录钮193;和返回到图33所示的编辑屏时的倒退钮194。编辑屏的组成基本上与图14所示的编辑屏相同。
用户例如在压印制定部分192中绘制一幅理想的图画、文字等,并且通过选用压印记录钮193能够将正在制定的压印(以下适当地称作“手制压印”)记录为压印钮172~177中的任一或全部。除了用户绘制的所述的图画、文字等,也可以将早先拍摄的图像记录为手制压印。
另外,当已经记录了预定量或更多的压印时,取消这些已经记录的压印中最早的压印并记录新的手制压印。另外,当用户制定一个手制压印后,选择倒退钮194之前没有选择记录钮193,用户只能够在编辑的同时使用手制压印。
另外,这样制定的手制压印的数据可以录制在例如用户自己准备的记录介质如存储卡或软盘(注册商标)等上。即,例如当用户把存储卡或软盘(注册商标)等载入驱动器85中并执行操作以录制手制压印数据时,CPU 81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并在载入的驱动器85中的记录介质上录制手制压印数据。自然,可以通过驱动器读出录制在记录介质上的手制压印数据,从而记录此数据作为压印钮172~177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
另外,除了被记录作为压印钮172~177中的任何一个或全部的手制压印外,可以特别地显示手制压印调色板。
在使用本发明的图像打印装置1的情形中,检测亮度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拍摄图像中的象素并允许在此单独的范围内涂写。
但是,还有一种情形,即不能正确地检测涂写范围以及用户想在检测的涂写范围之外涂写的情形。因此,根据要求,在图14中所示的编辑屏中编辑的开始,CPU 81为用户显示一条短信,如“当改变你想涂写的范围时请选用背景刷”,使得选用刷钮129以及设置钮130~135中的任何一个以用于设置绘制范围。
然后,当用户选用赋予“背景刷”名称的刷钮129时,CPU 81通过显示处理器促使编辑输入监视器18显示短信,如图43所示的“请在按钮所示的范围内描绘”,并且鼓励用户选择涂写范围(阈值)。
接下来参见图44和45为背景涂写过程提供描述。
在步骤S181中,CPU 81判断用户是否已经选用了背景刷钮129并重复判断过程直到选择了背景刷钮129。另外,当判定在步骤S181中已经选择了背景刷钮129,过程进行到步骤S182,该时CPU 81通过将此程序载入RAM 83中而执行储存在程序存储部分84中的背景检测程序,初始化绘制层,并且在步骤S183中,初始化涂写允许标识使之为ON。
在步骤S184,CPU 81判断用户是否已经选择了理想的阈值,即是否已经选择了用于设置涂写范围的任何设置钮130~134,并且重复该判断过程直到选择了理想的阈值。当在步骤S184选取了理想的阈值时,过程进行到步骤S185,该时CPU 81初始化涂写允许标识使之为OFF。
在步骤S186,CPU 81将摄影图像数据分成RGB区。在步骤S187,CPU 81获得与步骤S184的过程选取的涂写范围或绘图允许范围对应的R、G和B值的阈值。
例如当在步骤S184选择赋予“刷随处”名称的设置钮130时,因为可以在整个区域上涂写,所以获得R、G和B值允许范围内的0~255之间的任何值。
另外,例如当在步骤S184中选择赋予“相当大地扩宽”名称的设置钮131时,关于B的b值获得的值使得B值阈值为b≥110,R值的绘图允许范围为r∈[b-30,b+5],并且G值的绘图允许范围为g∈[b-5,b+10]。
另外,当在步骤S184选择了赋予“扩大涂写范围”名称的设置钮132时,获得的值使得B值的阈值为b≥140,R值的绘图允许范围为r∈[b-30,b+5],G值的绘图允许范围为g∈[b-5,b+10]。
另外,当在步骤S184选择了赋予“只有背景即可”名称的设置钮133时,获得的值使得B值的阈值为b≥170,R值的绘图允许范围为r∈[b-30,b+5],G值的绘图允许范围为g∈[b-5,b+10]。
另外,当在步骤S184选择了赋予“缩小涂写范围”名称的设置钮134时,获得的值使得B值的阈值为b≥110,R值的绘图允许范围为r∈[b-30,b+5],G值的绘图允许范围为g∈[b-5,b+10]。
在步骤S188,CPU 81比较摄影图像数据的每个象素的R成份与由步骤S187的过程获得的绘图允许范围。在步骤S189中,CPU 81比较摄影图像数据的每个象素的G成份与由步骤S187的过程获得的绘图允许范围。在步骤S190中,CPU 81比较摄影图像数据的每个象素的B成份与由步骤S187的过程获得的绘图允许范围。
在步骤S191中,根据步骤S188和S199的比较结果,CPU 81检测B成份超过阈值以及R和G成份位于绘图允许范围的范围,并且设置此范围的允许标识为ON。
另外,因为当在步骤S184中选择赋予“刷随处”名称的设置钮130时检测所有摄影图像数据的区域,所以可以省去步骤S188至S190的过程。在此情况下,在步骤S191中将所有摄影图像数据的范围的允许标识设置为ON。
在步骤S192,CPU 81判定用户是否使用接触笔20输入一种涂写,并且重复该判断直到输入了涂写。当在步骤S192中判定已经输入了涂写,过程进行到步骤S193,该时CPU 81合成纹理结构和模片图像(由笔进行的涂写)或花样与模片图像(由压印进行的图像)与绘制层,这些只在涂写标识设置为ON的区域中进行。另一方面,因为不允许在涂写标识设置为OFF的区域中涂写,所以即使用户希望利用接触笔20在此区域中涂写,该涂写实际上也不能显示。
在步骤S194,CPU 81判断是否已经指定了一个校正区,即,用户是否操作了抹除钮136,或者是否已经在进行了涂写的区域中指定用于校正的预定区域。
当在步骤S194中判定已经指定了校正区,则过程进行到步骤S195,该时CPU81清除关于与校正区对应的绘制层的数值。结果,取消在指定区中的涂写。
当判定在步骤S194中已经指定了校正区,则跳过步骤S195的过程并且进行到步骤S196的过程。在步骤S196中,CPU 81限定绘制层,并且在步骤S197中,判断是否完成了涂写,即,是否已经过了时间限度或是否已经操作了摄影完成钮165。当判定还没有完成涂写,则CPU 81返回到步骤S192并重复上述此步骤以及后续步骤的过程。当判定在步骤S197中涂写已经完成,则过程结束。
因此,背景涂写过程使得只允许在具有预定亮度的区域中涂写,并且可以通过由用户选择的纹理结构或压印在允许涂写的区域中进行涂写。而且,还可以对整个允许涂写的区域分批地施加一种预定的纹理结构。
例如,当在图43所示的编辑屏中,用户选择背景刷钮129与赋予“只有背景即可”名称的设置钮133时,CPU 81执行利用图44和45描述的背景涂写过程,并且只检测背景(除拍摄图像以外的部分)。然后,当用户在选择了理想的纹理结构或颜色之后选择了钮201时,对已经设置为涂写范围的背景分批施加预定的纹理结构,如图46所示。
在开始编辑时以及当已经选定了涂写范围时,通过正常显示允许涂写的区域或稀疏地显示不允许涂写的区域或赋予此区域一种模片显示,可以防止在不允许涂写的区域中不小心的涂写。
另外,因为显示处理器96把选取用于编辑的图像储存在两帧缓冲寄存器,使得输入的编辑数据反映在储存于一帧缓冲寄存器中的图像里,所以甚至当用户在涂写时出错,他或她也能够通过选择重处理钮137或138取消此编辑。另外,当取消编辑时,通过影响编辑没有影响到的图像中的数据来取消此编辑,该数据对应于另一个帧缓冲寄存器中所储存的图像(它不反映所做的编辑)。
图47A和47B表示由上述图像打印装置1制定的打印介质(即时贴)92的实例。
图47A表示在用户选择六个分割即时贴情形中的打印介质。此实例中,在即时贴上打印已由用户涂写的一类图像。
图47B表示在用户选择混和分割即时贴情形中的打印介质。此实例中,在即时贴上打印已由用户涂写的两类图像。
如上所述,因为提供了各种输入工具(笔,压印等),所以用户能够在拍摄的图像上进行复杂的写入并获得非常可喜的即时贴。
在上述描述中,打印介质不限于即时贴。例如也可以打印在预定大小的纸张、招贴纸等上。另外,也可以在记录介质如用户自己准备的软盘(注册商标)上录制已经拍摄并编辑的图像的数据。另外,此打印介质和记录介质也由图像打印装置1中的识别信息来管理,这依赖于这些装置是否可用。
另外,虽然在上述描述中在不同位置位置提供摄影空间和编辑空间,但摄影空间和编辑空间自然也可以合并。在此情况下,设置在摄影空间中的摄影监视器14可以用作编辑输入监视器,或者编辑输入监视器可以特别地放置在接近摄影监视器14的地方。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简单快捷地对拍摄的图像进行更复杂的编辑工作,并且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对多种图像的编辑操作。结果,用户能够获得非常可喜的即时贴。

Claims (10)

1.一种图像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影装置,用于对拍摄目标拍照;
显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由摄影装置拍摄的拍摄目标的一个图像的显示,并用于控制用来编辑该图像的一个压印工具的显示;和
编辑装置,通过在其显示受到显示控制装置控制的该图像上摆置与压印工具对应的压印和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改变压印来对该图像进行编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编辑装置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改变压印的数量或摆置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编辑装置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改变压印的放大率或缩小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编辑装置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改变压印的颜色或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显示控制装置还控制用来编辑图像的一个笔工具的显示;而且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记录装置,用于记录由用户通过其显示由显示控制装置控制的笔工具或压印工具绘制/写入的图画或文字作为手制压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已经记录了预定量的或更多的手制压印时记录装置抹去最早的手制压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装置,用于在便携式记录介质中储存由记录装置记录的手制压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显示控制装置还控制用来编辑图像的一个笔工具的显示;而且
编辑装置还通过根据用户操作其显示由显示控制装置控制的笔工具时产生的轨迹在由显示控制装置控制其显示的该图像上绘制一种图案的图像来对该图像进行编辑,该图案图像被分成外部区、中心区和透明区,在外部区和中心区之间的透明区内的图像透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笔工具的轨迹相交的情形中,编辑装置在图案图像中绘制关于透明区的中心区,并且在图案图像中绘制关于外部区的透明区或中心区。
10.一种图像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摄影步骤,用于对拍摄目标拍照;
显示控制步骤,用于控制在摄影步骤的操作中拍摄的拍摄目标的一个图像的显示,并用于控制用来编辑该图像的一个压印工具的显示;和
编辑步骤,通过在其显示受到在显示控制步骤的操作中控制的该图像上摆置与压印工具对应的压印和根据用户对压印工具施压的时间间隔改变压印来对该图像进行编辑。
CNB028079574A 2001-04-09 2002-04-09 图像打印装置和图像打印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777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109878 2001-04-09
JP109878/2001 2001-04-09
JP2001142945 2001-05-14
JP142945/2001 2001-05-14
JP2002011936A JP3548852B2 (ja) 2001-04-09 2002-01-21 写真シール自動販売機および写真シール自動販売機の画像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011936/2002 2002-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43741A CN1543741A (zh) 2004-11-03
CN1237777C true CN1237777C (zh) 2006-01-18

Family

ID=27346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80795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37777C (zh) 2001-04-09 2002-04-09 图像打印装置和图像打印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3548852B2 (zh)
KR (1) KR20030083763A (zh)
CN (1) CN1237777C (zh)
TW (1) TW552462B (zh)
WO (1) WO20020849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0195B2 (ja) 2003-02-26 2008-06-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3次元オブジェクトの表示処理装置、表示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188768B2 (ja) * 2003-07-18 2008-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6331039A (ja) * 2005-05-25 2006-12-07 Make Softwear:Kk 写真シール作成装置
JP4553378B2 (ja) * 2005-08-25 2010-09-29 株式会社メイクソフトウェア 画像編集装置、写真シール作成装置、画像編集方法及び画像編集プログラム
JP5030651B2 (ja) * 2007-04-17 2012-09-19 任天堂株式会社 描画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描画処理装置
JP2010059021A (ja) * 2008-09-04 2010-03-18 Hoya Corp フツリン酸ガラス、プレス成形用ガラス素材、光学素子ブランク、光学素子それぞれの製造方法
JP5328277B2 (ja) * 2008-09-26 2013-10-30 任天堂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
US20100080491A1 (en) 2008-09-26 2010-04-01 Nintendo Co., Lt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controlled image display according to input coordina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JP5440374B2 (ja) * 2010-05-14 2014-03-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013239B1 (ko) * 2011-12-23 2019-08-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5215636A (ja) * 2012-09-10 2015-12-03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科学技術振興機構 テクスチャ描画支援装置
CN103854296B (zh) * 2012-12-06 2017-10-0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控制颜料涂色的方法及装置
JP5570633B2 (ja) * 2013-04-16 2014-08-13 任天堂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970026B2 (ja) 2014-07-04 2016-08-17 フリュー株式会社 写真シール作成装置
JP2016058937A (ja) * 2014-09-11 2016-04-21 辰巳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遊戯用画像編集装置、遊戯用画像編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772505B2 (ja) * 2016-03-25 2020-10-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及び端末装置
US11638472B2 (en) 2017-11-06 2023-05-02 Ds Global Sticker with user-edited image printed there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7043819B2 (ja) * 2017-12-12 2022-03-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操作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230116A (zh) * 2018-01-22 2018-06-29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定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JP7287179B2 (ja) * 2019-08-19 2023-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
CN113660397A (zh) * 2021-08-12 2021-11-16 广州竭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现实场景实时展示的光绘互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7777A (ja) * 1983-09-08 1985-04-03 Canon Inc 照明装置と共に用いられる撮像装置
JPH06189308A (ja) * 1992-12-18 1994-07-08 Eastman Kodak Japan Kk 自己写真撮影システム
JPH06208654A (ja) * 1993-01-08 1994-07-26 Hitachi Software Eng Co Ltd ペン入力図形編集システム
JPH10188019A (ja) * 1996-12-19 1998-07-21 Sega Enterp Ltd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JP3585357B2 (ja) * 1997-11-19 2004-11-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H11259630A (ja) * 1998-03-12 1999-09-24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985879B1 (ja) * 1998-06-30 1999-1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人物画像処理装置
JP3055836U (ja) * 1998-07-14 1999-01-29 株式会社アトラス 画像プリント供給装置
JP2000131753A (ja) * 1998-10-23 2000-05-12 Konica Corp 証明写真作成装置
JP3062194U (ja) * 1999-03-16 1999-09-28 日立ソフトウエア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自動写真撮影装置および印刷用紙
JP3064486U (ja) * 1999-06-02 2000-01-21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映像プリント遊戯装置
JP2001052191A (ja) * 1999-08-17 2001-02-23 Nikon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記憶媒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2084993A1 (fr) 2002-10-24
CN1543741A (zh) 2004-11-03
JP2003037813A (ja) 2003-02-07
JP3548852B2 (ja) 2004-07-28
KR20030083763A (ko) 2003-10-30
TW552462B (en) 200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37777C (zh) 图像打印装置和图像打印方法
CN1220161C (zh) 图像取入装置和方法
CN1172734C (zh) 图像获取装置及方法
CN1261811C (zh) 照片图像打印装置、照片图像打印方法、程序以及打印媒体单元
CN1519640A (zh) 照片拍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程序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2593281Y (zh) 自动摄影印相销售方法及其装置、印相纸单元和印相样张
CN1047680C (zh) 脸部图像数据处理装置
CN1102316C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288174A (zh) 面部影象摄影装置和面部影象摄影方法
CN1134727C (zh) 打印机
CN1867940A (zh) 成像装置及其图像处理方法
CN1526115A (zh) 降低图象处理装置的更新频率的方法和系统
CN1967541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和记录媒体
CN1383532A (zh) 图像指定文件的制作和使用了该文件的图像的播放
CN1673947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程序和记录介质及图像输出装置
CN1425150A (zh) 手写数据输入装置及方法和个人认证装置及方法
CN1115650C (zh) 图象生成系统和方法
CN1910577A (zh) 图像文件一览显示装置
CN16252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图案形成方法及其程序
CN1641742A (zh) 图像显示控制方法以及图像显示控制装置
CN1885899A (zh) 图像合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866191A (zh) 数据处理设定装置和数据处理设定方法
CN1244455C (zh) 打印控制装置、打印控制方法
CN1866190A (zh) 数据处理设定装置和数据处理设定方法
CN1496109A (zh) 输出对象图像数据的选择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