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0696A -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0696A
CN111200696A CN201911126095.0A CN201911126095A CN111200696A CN 111200696 A CN111200696 A CN 111200696A CN 201911126095 A CN201911126095 A CN 201911126095A CN 111200696 A CN111200696 A CN 111200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ocument
reading
area
indivi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60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0696B (zh
Inventor
有福直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00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06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06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06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047Detection, control or error compensation of scanning velocity 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3Read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74Indicating or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1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user specified instructions, e.g. user selection of reading mo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8Conditioning data for presenting it to the physical printing elements
    • G06K15/1848Generation of the printable image
    • G06K15/1852Generation of the printable image involving combining data of different ty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35Scanning of a photographic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1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from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04N1/00594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from the scanning position alo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same path as transport to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18Ske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7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manual scan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5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04N1/19505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spaced apart from one another in at least one direction
    • H04N1/19521Arrangements for moving the elements of the array relative to the scanned image or vice versa
    • H04N1/19573Displacing the scanned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3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 H04N1/2307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239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for displaying or indicating, e.g. a condition or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减少确认图像时的用户的麻烦,该图像是读取分割原稿载置台的读取区域而成的各区域中载置的原稿所得。图像形成装置(10)包含中央处理器(80),根据用户的操作,中央处理器使图像读取部(26)一次性读取载置于原稿载置台(16)的分割区域(R1~R4)的每个区域的多个原稿而获取个别的图像。而且,中央处理器针对每个分割区域生成包含图像的图像文件。然后,中央处理器当在原稿载置于不适合的位置的状态下执行了原稿的读取时,在生成图像文件的数据之前,使用来将未适当地载置原稿的意旨通知给用户的通知画面显示于显示器(100)。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例如根据读取分割原稿载置台的读取区域而成的各区域中载置的原稿所得的图像来生成每个区域的图像文件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控制程序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的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例已公开于专利文献1中。该背景技术的信息处理装置中,根据读取名片的表面所得的表面名片图像与读取名片的背面所得的背面名片图像,来判定表背的名片图像是否为相同的图像,当判定表面名片图像与背面名片图像为相同图像的可能性高时,将通知该意旨的图像显示于操作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0567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背景技术的信息处理装置中,虽能够向用户通知忘记翻转原稿,但无法检测并通知除此以外的读取错误。因此,当发生忘记翻转原稿以外的读取错误时,只有在保存图像数据后或图像数据被发送到外部后才能确认,从而对用户来说是麻烦且不方便的。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新颖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减少发生读取错误时的用户的麻烦的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一发明是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生成单元、提取单元、第一判断单元以及通知单元。生成单元将原稿载置台的读取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执行针对每个区域一次性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处理,生成与多个区域的整体对应的整体图像。提取单元从整体图像提取与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第一判断单元根据多个区域各自与个别图像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与该个别图像对应的原稿是否被适当地载置。通知单元在利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时,将该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第二发明是从属于第一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第一判断单元根据多个区域各自与个别图像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与个别图像对应的原稿是否跨多个区域中的两个以上的区域而载置;通知单元在利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原稿跨两个以上的区域而载置时,将该原稿跨两个以上的区域载置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第三发明是从属于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第一判断单元根据多个区域各自与个别图像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多个区域中是否存在载置有两个以上的原稿的区域;通知单元在利用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存在载置有两个以上的原稿的区域时,将存在载置有两个以上的原稿的区域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第四发明是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包括整体图像生成单元、提取单元、图像文件生成单元、第二判断单元以及通知单元。整体图像生成单元将原稿载置台的读取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执行多次针对每个区域一次性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处理,生成与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的多个区域的整体对应的整体图像。提取单元从整体图像提取与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图像文件生成单元生成多个图像文件,该多个图像文件是将通过执行每一次的读取处理而获取的多个个别图像针对每个区域汇总所得。第二判断单元基于通过执行每一次的读取处理而获取的每个区域的个别图像,来判断多个区域中的每一次读取处理中是否存在的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通知单元在利用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时,将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第五发明是从属于第四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第二判断单元基于多个图像文件中包含的每个区域的个别图像的数量,来判断多个区域中的每一次读取处理中是否存在原稿数发生变化的区域,通知单元在利用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数发生变化的区域时,将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数发生变化的区域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第六发明是从属于第四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第二判断单元基于多个图像文件中包含的每个区域的个别图像的尺寸,来判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是否存在尺寸发生变化的原稿,通知单元在利用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存在尺寸发生变化的原稿时,将存在尺寸发生变化的原稿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第七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从属于第一发明至第六发明中的任一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
第八发明是一种控制方法,是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读取装置将原稿载置台的读取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执行针对每个区域一次性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处理,生成与多个区域的整体对应的整体图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a)步骤,从整体图像提取与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b)步骤,根据多个区域各自与个别图像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与该个别图像对应的原稿是否被适当地载置;以及(c)步骤,在判断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时,将该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第九发明是一种控制方法,是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读取装置将原稿载置台的读取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执行多次针对每个区域一次性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处理,生成与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的多个区域的整体对应的整体图像,所述控制方法包括:(a)步骤,从整体图像提取与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b)步骤,生成多个图像文件,该多个图像文件是将通过执行每一次的读取处理而获取的多个个别图像针对每个区域汇总所得;(c)步骤,基于通过执行每一次的读取处理而获取的每个区域的个别图像,来判断多个区域中的每一次读取处理中是否存在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以及(d)步骤,在判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时,将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发生读取错误时的用户的麻烦。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将根据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更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性构成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将图1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的读取区域分割所得的分割区域的图。
图4是表示在读取区域载置有原稿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跨多个分割区域载置有原稿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通知画面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7是表示在某分割区域载置有多个原稿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二通知画面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9是表示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10是表示图2所示的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的内存映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图2所示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的读取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图2所示的CPU的跨区域确认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图2所示的CPU的原稿数确认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一次与第二次中在相同的分割区域载置有尺寸不同的原稿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三通知画面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16是表示第一次与第二次中载置于相同的分割区域的原稿数不同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第四通知画面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18是表示第一次与第二次中在不同的分割区域载置有相同的原稿的状态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五通知画面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读取处理的一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1是第二实施例的读取处理的一部分且继图20后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原稿数变化确认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分配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4被用于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在用纸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0。首先,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基本构成概略地进行说明。该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是具有复印功能、打印机功能、扫描仪功能及传真机功能等的多功能机(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含:具备图像形成部30等的装置主体12,以及配置于其上方的图像读取装置14。
图像读取装置14包括由稿台玻璃这样的透明材料形成的原稿载置台16。在原稿载置台16的上方经由铰链等开闭自如地安装有原稿按压盖18。该原稿按压盖18中设置有对图像读取位置22逐张自动地供给载置于原稿载置托盘20的原稿的ADF(AutoDocumentFeeder:自动原稿传送装置)24。而且,虽省略图示,但在原稿按压盖18的下表面(即与原稿载置台16的上表面对向的面),在与原稿载置台16对向的位置处设置有矩形薄板状的白色按压板。进而,虽省略图示,但在原稿载置台16的前表面侧设置有包含受理用户的印刷指示等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98及操作按钮102等的操作部(操作面板)。
而且,图像读取装置14中内置有具备光源、多个镜面、成像透镜及线传感器等的图像读取部26。图像读取部26利用光源曝光原稿表面,并利用多个镜面将从原稿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引导到成像透镜。然后,利用成像透镜使反射光成像在线传感器的受光元件。线传感器中,对已成像在受光元件的反射光的亮度或色度进行检测,生成基于原稿表面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作为线传感器,使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或CIS(ContactImageSensor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等。
另外,包含光源及多个镜面的扫描部在读取由ADF24供给的原稿时,固定地位于图像读取位置22的下方,在读取载置于原稿载置台16的原稿时,沿副扫描方向移动。其中,副扫描方向是从正面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时的左右方向,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而且,主扫描方向是从正面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时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前后方向,即,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
装置主体12中内置有包含后述CPU80及存储器(RAM84及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86)等的控制部28以及图像形成部30等(参照图2)。控制部28根据对触摸面板98等操作部的输入操作等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各部位发送控制信号,使图像形成装置10执行各种动作。该控制部28因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进行控制,从而也是图像读取装置14的控制装置。
图像形成部30包括曝光单元32、显影器34、感光鼓36、清洁单元38、带电器40、中间转印带单元42、转印辊44及定影单元46等,在从供纸托盘48或手动供纸托盘50搬送的用纸上形成图像,并将已形成图像的用纸排出到排纸托盘52。作为用于在用纸上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利用由图像读取部26读取的图像数据或从外部计算机发送的图像数据等。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中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于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及黄色(Y)这四种颜色的彩色图像。因此,显影器34、感光鼓36、清洁单元38及带电器40分别各设置有四个,以形成与每种颜色对应的四种潜像,由此构成四个图像站。
感光鼓36是在具有导电性的圆筒状基体的表面形成有感光层的像担持体,带电器40是使该感光鼓36的表面带预定电位的构件。而且,曝光单元32作为具备激光出射部及反射镜面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而构成,通过对已带电的感光鼓36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将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36的表面。显影器34是利用四色(YMCK)碳粉使形成于感光鼓36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像化。而且,清洁单元38将显影及图像转印后的感光鼓36的表面所残留的碳粉去除。
中间转印带单元42具备中间转印带54、驱动辊56、从动辊58、及四个中间转印辊60等,配置于感光鼓36的上方。中间转印带54以与各感光鼓36接触的方式设置,使用中间转印辊60将形成于各感光鼓36的各色的碳粉像依次重叠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4,由此,在中间转印带54上形成有多色碳粉像。而且,转印辊44设置成在其与驱动辊56之间按压中间转印带54,用纸穿过中间转印带54与转印辊44之间的转印夹持部,由此将形成于中间转印带54的碳粉像转印到用纸。
定影单元46具备加热辊62及加压辊64,且配置于转印辊44的上方。加热辊62设定为预定的定影温度,用纸穿过加热辊62与加压辊64之间的夹持区域,由此,已转印到用纸的碳粉像得以熔融、混合及压接,从而碳粉像被热定影于用纸。
在这种装置主体12内形成有第一用纸搬送路L1,该第一用纸搬送路L1用于使来自供纸托盘48或手动供纸托盘50的用纸经由校准辊68、转印辊44及定影单元46传送到排纸托盘52。而且,形成有第二用纸搬送路L2,该第二用纸搬送路L2在对用纸进行两面印刷时,用于使单面印刷已结束并穿过定影单元46后的用纸在转印辊44的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处回到第一用纸搬送路L1。在该第一用纸搬送路L1及第二用纸搬送路L2中适当设置有用于在用纸搬送方向上搬送用纸的多个搬送辊66。
当在装置主体12中进行单面印刷(图像形成)时,将用纸从供纸托盘48或手动供纸托盘50逐张地引导到第一用纸搬送路L1,且利用设置于第一用纸搬送路L1的搬送辊搬送到校准辊68为止。然后,利用校准辊68在用纸的前端与中间转印带54上的图像信息的前端对准的时机将用纸搬送到转印辊44(转印夹持部),从而碳粉像被转印到用纸上。然后,穿过定影单元46(定影夹持部),由此用纸上的未定影碳粉因热而熔融并固接,用纸排出到排纸托盘52上。
另一方面,当进行两面印刷时,单面印刷结束后穿过定影单元46的用纸的后端部到达排纸托盘52附近的搬送辊66时,使该搬送辊66逆旋转,由此用纸逆行而被引导到第二用纸搬送路L2。已被引导到第二用纸搬送路L2的用纸由搬送辊66沿第二用纸搬送路L2搬送,在校准辊68的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处被引导到第一用纸搬送路L1。在该时间点,因用纸的表背反转,所以之后用纸穿过转印辊44及定影单元46,由此对用纸的背面进行印刷。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电性构成的框图。参照图2,图像形成装置10包含CPU80。CPU80经由总线8而连接于RAM84、HDD86、网络连接电路88、通信控制电路90、触摸面板控制电路92、显示控制电路94、操作按钮检测电路96、图像读取部26及图像形成部30。而且,触摸面板控制电路92连接于触摸面板98,显示控制电路94连接于显示器100,操作按钮检测电路96连接于操作按钮102。
CPU80负责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控制。RAM84被用作CPU80的工作区域及缓冲区域。HDD86是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主存储装置,存储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的各种程序,或存储经由网络连接电路88从外部计算机发送的图像数据,或存储由图像读取部26读取的图像数据,或存储由网络连接电路88或通信控制电路90接收的图像数据。
网络连接电路88是用于连接于如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及因特网这样的网络的通信电路,根据来自CPU80的指示,利用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等协议而与外部的计算机通信。
通信控制电路90为调制解调器,根据来自CPU80的指示,与如电话线那样的通信线路连接,与通信对象的传真机之间收发图像数据。从通信对象的传真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被暂时存储在HDD86中。
触摸面板控制电路92对触摸面板98提供必要的电压等,并且检测触摸面板98的触摸有效范围内的触摸操作(触摸输入),将表示该触摸输入的位置的触摸坐标数据输出到CPU80。
触摸面板98是通用的触摸面板,能够使用静电电容方式、电磁感应方式、电阻膜方式、红外线方式等任意方式。该第一实施例中,作为触摸面板98,使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98设置于显示器100的显示面上。然而,也可使用触摸面板98与显示器100一体形成的触摸面板显示器。
显示控制电路94包含GPU(GraphicProcessingUnit:图像处理器)及VRAM(VideoRAM:影像显存)等,在CPU80的指示下,GPU在VRAM中生成用于使用RAM84中存储的图像生成数据在显示器100显示各种画面的显示图像数据,将所生成的显示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器100。作为显示器100,例如能够使用LCD或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
操作按钮检测电路96将与操作按钮102的操作相应的操作信号或操作数据输出到CPU80。操作按钮102是电源按钮等硬件按钮或开关,例如,设置于装置主体12的上表面或侧面。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14(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多裁剪扫描功能。此处,多裁剪扫描功能是指一次性读取载置于原稿载置台16上的多个原稿,切出与多个原稿的每个对应的图像,并个别地生成图像数据的功能。
另外,关于从由图像读取部26读取的图像切出与原稿对应的图像的方法的具体例,已记载于本申请人的日本专利特开2018-133691号公报中,因而请予以参照。如果简单说明,则是在关闭原稿按压盖18的状态下读取原稿,基于原稿的边缘部与原稿外区域(原稿按压盖18的按压板)的阴影或色调对比度来识别各原稿的边界(边缘),并沿着该边缘切出图像。然而,因原稿按压盖18的按压板为白色,所以在底色为白色的原稿等情况下,基于图像读取部26读取的图像,生成以强调浓度差的方式调整了灰度特性的边缘检测用的图像,并基于该边缘检测用的图像识别各原稿的边缘。
而且,也可在打开原稿按压盖18的状态下读取原稿。而且,以覆盖载置于原稿载置台16上的原稿的方式载置背景用的黑色(白色除外,可以是其他深色)的垫。这些方法中,与原稿以外的部分对应的图像变为黑色,能够利用与原稿所对应的图像的对比度差来切出与原稿对应的图像。
然而,在关闭原稿按压盖18的状态下读取原稿的方法能够应用于读取照片等底色为白色以外颜色的原稿的情况。而且,在打开原稿按压盖18的状态下读取原稿的方法及载置背景用垫来读取原稿的方法能够应用于读取名片等底色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颜色的原稿的情况。
图3是用于说明将原稿载置台16的读取区域200分割为多个区域(第一实施例中,四个分割区域R1、R2、R3、R4)的示例的图。读取区域200是原稿载置台16中能够读取原稿的所有区域。图3中,为了表示被分割的区域(以下,称作“分割区域”)R1~R4,用虚线区分读取区域200,但实际上,不显示这种虚线。例如,在执行多裁剪扫描功能的情况下,用户在设定画面中设定使用该功能的模式(以下,有时称作“多裁剪模式”),但此时,表示如图3所示那样分割读取区域200的图像显示于设定画面。
第一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4(图像形成装置10)利用多裁剪扫描功能进行扫描,获取原稿的图像,针对每个分割区域R1~R4相关联地生成与所获取的原稿的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并将所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介质中。
原稿在表面记载有包含文字、图形、照片中的至少一个的图像,作为代表例是名片或明信片。而且,该第一实施例中,存储介质是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的HDD86。然而,存储介质可以是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外部存储介质或经由网络连接电路88而与图像形成装置10连接的外部计算机所具备的HDD。作为外部存储介质,能够使用USB存储器等。
此处,对多裁剪模式下的图像读取装置14(图像形成装置10)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图像读取装置14的用户对由图像形成装置10的触摸面板98及显示器100构成的操作面板进行操作,在设定画面中设定多裁剪模式。用户在设定多裁剪模式时,在图像读取装置14的原稿载置台16上载置原稿。然后,用户对图像读取装置14进行读取指示。
图4是表示读取区域200载置有原稿的状态的一例。图4所示的示例中,在分割区域R1~R4中的分割区域R1的范围内及分割区域R2的范围内分别配置(载置)有原稿。该状态下,用户通过操作操作面板的开始按钮,进行读取指示。另外,开始按钮是设置于操作面板的软件键。然而,这是示例,开始按钮可以是设置于操作面板或装置主体12的硬件键。
根据用户的读取指示,图像读取装置14通过执行原稿的读取,来读取包含载置于原稿载置台16上的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区域200的整体所对应的图像(以下,称作“整体图像”),并生成关于所读取的整体图像的数据(以下,称作“整体图像数据”)。而且,基于整体图像数据,生成调整了灰度特性的边缘检测用的图像。
基于边缘检测用的图像识别各原稿的边缘,根据各原稿的边缘,从整体图像数据中依次切出(提取)关于与原稿对应的各自独立的个别的图像(个别图像)的数据(以下,称作“个别图像数据”)。另外,通过对整体图像数据进行分析,从该整体图像数据生成个别图像数据的方法能够通过使用所述公知技术而实现。而且,如果在与原稿载置台16的读取区域200的坐标系相同的坐标系中管理整体图像的像素及边缘检测用的图像的像素,则能够容易知道个别图像数据与载置于哪个分割区域R1~R4的原稿对应。
然而,向个别图像数据分配载置有对应的原稿的分割区域。具体来说,对个别图像数据附加关于载置有对应的原稿的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图4所示的示例中,对与载置于分割区域R1的原稿D1对应的个别图像数据附加关于分割区域R1的识别信息,对与载置于分割区域R2的原稿D2对应的个别图像数据附加关于分割区域R2的识别信息。
而且,当生成个别图像数据时,包含该个别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的数据针对每个分割区域生成。而且,对所生成的图像文件自动地赋予文件名并存储在HDD86中。
这样,通过使用多裁剪扫描功能,以一次扫描便获取多个原稿的图像,且关于各分割区域R1~R4,能够生成包含与载置于各个区域的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
然而,如所述那样,区分各分割区域R1~R4的边界实际并未显示,因而用户有时会将原稿载置于不适合的位置。即,有时原稿被载置于不适合的位置。此处,原稿被载置于不适合的位置是指跨多个分割区域载置原稿,及在一个分割区域载置有多个原稿等的情况。这样,当在原稿载置于不适合的位置的状态下执行原稿读取时,将无法进行所述动作。即,为读取错误。以下,参照图5~图9,对原稿载置于不适合的位置时的图像读取装置14(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跨多个分割区域载置有原稿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图6是表示第一通知画面220的一例的图解图。图7是表示在一个分割区域载置有多个原稿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图8是表示第二通知画面240的一例的图解图。图9是表示选择画面260的一例的图解图。
例如,如图5所示,有时跨多个分割区域载置有原稿。图5所示的示例中,跨分割区域R1及分割区域R2载置有原稿。当在该状态下执行原稿的读取时,检测到跨多个分割区域载置有原稿(以下,有时称作“跨区域错误”。)。然而,关于有无跨区域错误,将根据分割区域R1~R4的每个区域与个别图像的位置(个别图像的边缘的像素的位置)来进行判断。而且,在判断有跨区域错误时,也检测原稿所跨越的分割区域。
该第一实施例中,当发生跨区域错误时,将已发生跨区域错误的意旨,即,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的意旨通知给用户。或者,取代通知,将与该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和该原稿所跨越的多个分割区域中的任一个分割区域自动地建立关联。另外,在发生跨区域错误时,会预先设定是通知发生跨区域错误,还是将原稿与多个分割区域中的任一个分割区域自动地建立关联,该设定能够根据图像读取装置14(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状况等改变。
首先,说明进行跨区域错误的通知的情况。在进行跨区域错误的通知时,如图6所示,将用于通知原稿跨多个分割区域载置的意旨的第一通知画面220显示于显示器100。
第一通知画面220中设置(显示)有:表示原稿跨多个分割区域载置的消息,用于选择是否继续进行扫描(即生成图像文件)的消息,表示发生跨区域错误的分割区域的图,以及第一键222及第二键224。
第一键222中被分配继续进行扫描的功能,即,生成图像文件的功能。该情况对于后述的第一键242、262、282、322、342而言也相同。
第二键224被分配中止扫描的功能,即,重新扫描的功能。该情况对于后述的第二键244、264、284、324、344而言也相同。
另外,第一通知画面220中无法进行触摸第一键222或第二键224以外的操作,无法进行其他操作。该情况对于后述的第二通知画面240、选择画面260、第三通知画面280、第四通知画面320、第五通知画面340而言也相同。
当第一键222被触摸时,根据成为跨区域错误的原因的个别图像的位置,附加关于原稿所跨越的多个分割区域中的任一个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即,分配有多个分割区域中的任一个分割区域和个别图像数据。具体来说,算出成为跨区域错误的原因的个别图像与各分割区域重复的部分的面积(重复面积),并分配与该个别图像的重复面积最大的分割区域和关于该个别图像的个别图像数据。而且,可算出成为跨区域错误的原因的个别图像的中心位置与各分割区域的中心位置的距离,并分配距离个别图像的位置(原稿的位置)最近的分割区域和个别图像数据。另外,也可取代通知,在将原稿自动地分配到多个分割区域中的任一个分割区域的情况下,不显示第一通知画面220,而是自动地执行第一键222被触摸时的处理。
另一方面,当第二键224被触摸时,扫描中止,回到进行读取指示前的状态。因此,用户使原稿向适合的位置,即,任一个分割区域的范围内移动,能够再次进行读取指示。
接下来,如图7所示,有时在一个分割区域载置有多个原稿。图7所示的示例中,在分割区域R1载置有两个原稿(原稿D1及原稿D2)。当该状态下执行原稿读取时,检测到在分割区域R1载置有两个原稿,即,存在载置有多个原稿的分割区域(以下,有时称作“原稿数错误”。)。然而,根据分割区域R1~R4的每个区域与个别图像的位置来判断有无原稿数错误。
该第一实施例中,在发生原稿数错误时,将已发生原稿数错误的意旨,即,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的意旨通知给用户。具体来说,如图8所示,将用于通知存在载置有多个原稿的分割区域的意旨的第二通知画面240显示于显示器100。
第二通知画面240中设置有:表示存在载置有多个原稿的分割区域的消息,用于选择是否继续进行扫描的消息,表示发生原稿数错误的分割区域的图,以及第一键242及第二键244。
当第一键242被触摸时,发生原稿数错误的分割区域中包含的多个个别图像中的任一个个别图像被设定为分配给该分割区域的候补(分配候补)。例如,算出多个个别图像的每个与该分割区域重复的部分的面积(重复面积),将多个个别图像中重复面积最大的个别图像设定为分配候补。
当设定分配候补时,将已设定为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提示给用户,并供用户选择是保存个别图像,即,是生成图像文件,还是重新进行读取处理。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将包含设定为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的预览图像的选择画面260显示于显示器100。
选择画面260中设置有:设定为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的预览图像,供用户选择是否将该个别图像作为对应的分割区域的图像保存的消息,以及第一键262及第二键264。图9所示的示例中,与原稿D1对应的个别图像被设定为分配候补。
当第一键262被触摸时,生成包含已设定为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的个别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的数据。其中,对该个别图像数据附加关于载置有与该个别图像对应的原稿的分割区域的识别信息。
另一方面,当第二通知画面240中第二键244被触摸时或选择画面260中第二键264被触摸时,扫描中止,回到进行读取指示前的状态。另外,选择画面260中第二键264被触摸时,重新将设定为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以外的个别图像设定为分配候补,并再次提示用户,可供用户选择是否保存该个别图像。虽省略图示,但该情况下,用于将新设定为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提示给用户的与选择画面260相同的选择画面显示于显示器100。
图像形成装置10的所述动作通过CPU80执行存储在RAM84中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具体的处理将稍后使用流程图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图2所示的RAM84的内存映射300的一例的图。RAM84包含程序存储区域302及数据存储区域304,程序存储区域302中存储有图像形成装置10的控制程序。其中,因图像形成装置10包含图像读取装置14,所以该控制程序包含图像读取装置14的控制程序。
如图10所示,程序存储区域302中存储的控制程序包含显示程序302a、操作检测程序302b、读取程序302c、检测用图像生成程序302d、个别图像生成程序302e、错误判断程序302f、通知程序302g、分配程序302h及文件生成程序302i等。
显示程序302a是如下程序,即,用于使用包含多边形数据及纹理数据的图像生成数据,生成与显示于显示器100的第一通知画面220、第二通知画面240及选择画面260等各种画面对应的显示图像数据,并输出到显示器100。
操作检测程序302b是用于检测由触摸面板98及操作按钮102输入的用户的操作的程序,对通过操作触摸面板98而输入的触摸坐标数据进行检测,或对通过操作操作按钮102所得的操作数据或操作信号进行检测,或暂时存储在数据存储区域304。
读取程序302c是用于读取(扫描)原稿的图像并输出与所读取的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图像数据)的程序。如所述那样,在设定多裁剪模式的情况下,读取程序302c对包含载置于原稿载置台16的多个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区域200的整体图像进行扫描,并输出关于整体图像的整体图像数据。
检测用图像生成程序302d是用于基于整体图像,生成以强调浓度差的方式调整了灰度特性的边缘检测用的图像的程序。
个别图像生成程序302e是如下程序,即,用于基于边缘检测用的图像识别各原稿的边界,个别地切出多个原稿的图像的每个图像,并生成与所切出的个别的个别图像对应的个别图像数据。第一实施例中,如所述那样,关于各分割区域R1~R4生成个别图像数据。然而,在原稿载置于适合的位置的情况下,关于载置有与个别图像对应的原稿的分割区域,生成个别图像数据。另一方面,在原稿载置于不适合的位置的情况下,根据用户的指示或自动地关于根据分配程序302h分配给个别图像的分割区域,生成个别图像数据。
错误判断程序302f是如下程序,即,用于根据各分割区域R1~R4及个别图像的位置,判断原稿是否载置于不适合的位置,即是否存在跨区域错误或原稿数错误等读取错误。而且,在根据错误判断程序302f判断存在读取错误的情况下,依据判断结果更新后述的错误旗标304g。
通知程序302g是在有读取错误时,将用于向用户通知该意旨的通知画面输出到显示器100的程序。
分配程序302h是如下程序,即,在原稿载置于适合的位置的情况下,用于将个别图像数据分配到载置有对应的原稿的分割区域。而且,分配程序302h也是如下程序,即,在有读取错误的情况下,即,原稿载置于不适合的位置的情况下,用于根据各分割区域与个别图像的位置分配分割区域与个别图像数据。
文件生成程序302i是用于关于各分割区域R1~R4生成包含个别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的程序。
虽省略图示,但程序存储区域302中也存储着通信程序及图像形成程序等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所具备的功能的其他程序。
而且,数据存储区域304中存储有操作数据304a、分割区域数据304b、读取数据304c、检测用图像数据304d、个别图像数据304e及文件数据304f。
操作数据304a是依据操作检测程序302b检测到的从触摸面板98输入的触摸坐标数据或/及从操作按钮102输入的操作数据。分割区域数据304b是用于规定读取区域200中的分割区域R1~R4各自的范围的坐标数据,例如,是关于各分割区域R1~R4的成为对角位置的两个顶点的坐标数据。
读取数据304c是依据读取程序302c输出的图像数据。多裁剪模式中,整体图像数据作为读取数据304c存储。检测用图像数据304d是依据检测用图像生成程序302d生成的关于边缘检测用的图像的图像数据。个别图像数据304e是依据个别图像生成程序302e生成的关于各分割区域R1~R4的个别图像数据。
文件数据304f是依据文件生成程序302i生成的关于每个包含个别图像数据的分割区域R1~R4的图像文件的数据。
而且,数据存储区域304中存储错误旗标304g。错误旗标304g是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读取错误的旗标数据。第一实施例中,错误旗标304g由2位寄存器构成,且从最高位开始依次与跨区域错误及原稿数错误对应。与跨区域错误对应的寄存器在无跨区域错误时设定0,在有跨区域错误时设定1。而且,与原稿数错误对应的寄存器在无原稿数错误时设定0,在有原稿数错误时设定1。
虽省略图示,但数据存储区域304中存储有执行控制程序所需的图像生成数据等其他数据,或存储有执行控制程序所需的其他旗标。
图11是表示图2所示的CPU80的读取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用户在设定多裁剪模式时,如图11所示,CPU80开始读取处理,步骤S1中,判断是否有读取指示。此处,CPU80判断开始按钮是否已被操作。另外,在用户进行读取指示前,将原稿载置于原稿载置台16。而且,在开始读取处理前,分割区域数据304b被存储在数据存储区域304中。
如果步骤S1中为“否”,即,如果无读取指示,则回到步骤S1。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中为“是”,即,如果有读取指示,则步骤S3中,执行原稿的读取,并生成包含载置于原稿载置台16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整体图像。
然后,步骤S5中,基于整体图像生成边缘检测用的图像,步骤S7中,根据边缘检测用的图像识别各原稿的边缘,根据各原稿的边缘,从整体图像中提取与各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下一步骤S9中,对变数n设定初始值(n=1)。变数n是用于分别地识别分割区域R1~R4的变数。变数n为1时,是指分割区域R1,变数n为2时,是指分割区域R2,变数n为3时,是指分割区域R3,而且,在变数n为4时,是指分割区域R4。以下,在该说明书中均相同。
然后,步骤S11中,将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分配到分割区域Rn。此处,对于成为跨区域错误的原因的个别图像及成为原稿数错误的原因的多个个别图像而言,如果分割区域Rn中包含它们的一部分,则会分配到分割区域Rn。
接下来,步骤S13中,对分割区域Rn进行跨区域确认处理,步骤S15中,对分割区域Rn进行原稿数确认处理,步骤S17中,生成包含分配到分割区域Rn的个别图像的图像文件。
接下来的步骤S19中,判断变数n是否为最大值(第一实施例中,4)。即,判断关于所有分割区域Rn的跨区域确认处理、原稿数确认处理及图像文件的生成是否已结束。如果步骤S19中为“否”,即,如果变数n不是最大值,则步骤S21中,将变数n加1(n=n+1),并回到步骤S11。即,执行关于下一分割区域Rn的跨区域确认处理、原稿数确认处理及图像文件的生成。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9中为“是”,即,如果变数n为最大值,则结束读取处理。
图12是表示图2所示的CPU80的跨区域确认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例如,该跨区域确认处理流程是所述读取处理的步骤S13中执行的子例程。
如图12所示,CPU80在开始跨区域确认处理时,在步骤S31中,关于分割区域Rn判断有无跨区域错误。此处,根据分割区域Rn与所提取的个别图像的位置,判断有无跨区域错误。
如果步骤S31中为“否”,即,判断无跨区域错误,则结束跨区域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整体的信息处理,即读取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31中为“是”,即,判断有跨区域错误,则步骤S33中,判断是否通知跨区域错误。
如果步骤S33中为“否”,即,未通知跨区域错误,则进入后述步骤S39。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33中为“是”,即,通知跨区域错误,则步骤S35中,将用于向用户通知有跨区域错误的意旨的通知画面(例如第一通知画面220)显示于显示器100,步骤S37中,判断是否继续进行读取处理。此处,判断通知画面中指示继续进行读取处理的键是否被触摸,例如第一通知画面220中第一键222是否被触摸。
如果步骤S37中为“否”,即,判断未继续进行读取处理,则结束跨区域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的步骤S1。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37中为“是”,即,判断继续进行读取处理,则步骤S39中,算出成为跨区域错误的原因的个别图像的面积,步骤S41中,分别算出该个别图像与各分割区域的重复面积,步骤S43中,判断个别图像与分割区域Rn的重复面积是否最大。此处,判断个别图像与分割区域Rn的重复面积是否大于个别图像与其他分割区域的重复面积。
如果步骤S43中为“否”,即,判断个别图像与分割区域Rn的重复面积并非最大,则结束跨区域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的步骤S19。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43中为“是”,即,判断个别图像与分割区域Rn的重复面积最大,则结束跨区域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
图13是表示图2所示的CPU80的原稿数确认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例如,该原稿数确认处理流程是所述读取处理的步骤S15中执行的子例程。
如图13所示,CPU80在开始原稿数确认处理时,在步骤S51中,判断有无原稿数错误。即,判断分割区域Rn是否有多个个别图像(原稿)。
如果步骤S51中为“否”,即,判断无原稿数错误,则结束原稿数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51中为“是”,即,判断有原稿数错误,则步骤S53中,对变数m设定初始值(m=1)。变数m是用于分别地识别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多个个别图像的变数。变数m为1时,是指第一个个别图像,变数m为2时,是指第二个个别图像。以下,在该说明书中均相同。
然后,步骤S55中,算出第m个个别图像的面积,步骤S57中,算出第m个个别图像与分割区域Rn的重复面积Rm,步骤S59中,判断重复面积Rm是否大于变数Rm_MAX。其中,变数Rm_MAX是关于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多个个别图像各自与该分割区域的重复面积的值的最大值的变数,当开始原稿数确认处理流程时,设定初始值(Rm_MAX=0)。
如果步骤S59中为“否”,即,判断重复面积Rm为变数Rm_MAX以下,则进入到后述步骤S65,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59中为“是”,即,判断重复面积Rm大于变数Rm_MAX,则步骤S61中,将重复面积Rm代入变数Rm_MAX,步骤S63中,将第m个个别图像设定为关于分割区域Rn的分配候补,步骤S65中,判断变数m是否为最大值。即,判断关于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所有个别图像的步骤S55~S63的处理是否已结束。
如果步骤S65中为“否”,即,如果变数m不是最大值,则步骤S67中,将变数m加1(m=m+1),并回到步骤S55。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65中为“是”,即,如果变数m为最大值,则步骤S69中,将已设定为关于分割区域Rn的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提示给用户,并将供用户选择是否生成图像文件的选择画面(例如选择画面260)显示于显示器100,步骤S71中,判断是否生成图像文件。此处,判断选择画面中指示生成图像文件的键是否被触摸,例如选择画面260中第一键262是否被触摸。如果步骤S71中为“否”,即,判断未生成图像文件,则结束原稿数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的步骤S1。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71中为“是”,即,判断生成图像文件,则步骤S73中,仅将设定为关于分割区域Rn的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分配到分割区域Rn,结束原稿数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
根据第一实施例,当在原稿载置于不适合的位置的状态下执行了原稿的读取时,在生成图像文件的数据前,将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的意旨通知给用户,因而能够减少发生读取错误时的用户的麻烦。
而且,根据第一实施例,在跨多个分割区域载置原稿时,将该意旨通知给用户,因而能够减少用户的麻烦。
进而,根据第一实施例,在跨多个分割区域载置原稿时,根据用户的指示或自动地将该原稿所对应的个别图像与该原稿所跨越的多个分割区域中的任一个分割区域自动地建立关联,因而可减少用户的麻烦。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当在一个分割区域载置有多个原稿时,将该意旨通知给用户,因而能够减少用户的麻烦。
而且,根据第一实施例,当在一个分割区域载置有多个原稿时,多个个别图像中的任一个个别图像被设定为分配到该分割区域的分配候补,根据用户的指示,将已设定为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与分割区域建立关联,因而可减少用户的麻烦。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14除如下不同点以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因而对不同内容进行说明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上述不同点是在执行多次读取处理时,在每个分割区域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的原稿特征发生变化时,将该意旨通知给用户。
首先,第二实施例中,根据用户的第一次的读取指示,图像读取装置14通过执行第一次的读取处理,来读取第一次的整体图像,并生成关于所读取的整体图像的数据(第一次的整体图像数据)。然后,基于第一次的整体图像数据生成边缘检测用的图像,根据边缘检测用的图像依次切出个别图像,针对每个分割区域,生成包含关于个别图像的数据(第一次的个别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的数据。
当生成每个分割区域的图像文件的数据时,即,第一次的读取处理完成时,使提醒载置第二次的读取用的原稿的消息及提醒用户进行第二次的读取指示的消息显示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显示器100。此时,显示器100中显示有被分配结束原稿读取的功能的软件键(结束键),用户也能够通过触摸该结束键而结束读取处理。
然后,根据用户的第二次的读取指示,图像读取装置14通过执行第二次的读取处理,来读取第二次的整体图像,并生成关于所读取的整体图像的数据(第二次的整体图像数据)。然后,基于第二次的整体图像数据生成边缘检测用的图像,根据边缘检测用的图像依次切出个别图像,针对每个分割区域,生成关于个别图像的数据(第二次的个别图像数据)。其中,第二次的个别图像数据被汇总到包含关于相同的分割区域的第一次的个别图像数据的图像文件中。即,图像文件的数据得以更新。另外,在执行三次以上的读取处理时,进行与该第二次的读取处理相同的处理,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生成的个别图像数据被追加到关于与该个别图像数据对应的分割区域的图像文件的数据中。
然而,用户有时会错误地载置原稿,如每一次读取处理中载置与自己预期的原稿不同的原稿,或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在与自己预期的分割区域不同的分割区域中载置原稿等。此处,如果错误地载置原稿,则每一次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的大小不同,或每一次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数不同。因此,如果错误地载置原稿,则每个分割区域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的原稿特征发生变化。这样,当每个分割区域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的原稿特征发生变化时,虽然不是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的读取错误,但可能不会生成用户期望的图像文件的数据。
以下,参照图14~图19,对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的原稿特征发生变化时的图像读取装置14(图像形成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4是表示第一次与第二次中在相同的分割区域载置有尺寸不同的原稿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图15是表示第三通知画面280的一例的图解图。图16是表示第一次与第二次中载置于相同的分割区域的原稿数不同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图17是表示第四通知画面320的一例的图解图。图18是表示第一次与第二次中在不同的分割区域载置有相同的原稿的状态的一例的图。图19是表示第五通知画面340的一例的图解图。
例如,如图14所示,在某分割区域(例如分割区域R1)第一次与第二次中尺寸(面积)不同的原稿。此处,将第一次的读取处理中生成的个别图像的尺寸(第一次的原稿的尺寸)与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生成的个别图像的尺寸(第二次的原稿的尺寸)进行比较,判断第一次与第二次中原稿的尺寸是否不同。然而,也可通过第一次的原稿的尺寸与第二次的原稿的尺寸的面积比是否为预定的阈值T以上,判断第一次的原稿的尺寸与第二次的原稿的尺寸是否不同。例如,阈值T为0.95左右。因此,第一次的原稿及第二次的原稿如果彼此的尺寸差为5%以内,则判断为相同的尺寸的原稿,如果彼此的尺寸差大于5%,则判断为不同尺寸的原稿。另外,阈值T的数值为一例,可根据图像读取装置14(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状况等改变。
该第二实施例中,当在某分割区域第一次与第二次中载置有尺寸不同的原稿时,如图15所示,用于将该意旨通知给用户的第三通知画面280显示于显示器100。
第三通知画面280中设置有:表示某分割区域中第一次与第二次中载置有尺寸不同的原稿的消息,用于选择是否继续进行扫描(即生成图像文件)的消息,表示第一次与第二次中载置有尺寸不同的原稿的分割区域的图,以及第一键282及第二键284。
当第一键282被触摸时,直接针对每个分割区域更新图像文件的数据。这是因为用户可能故意地载置不同尺寸的原稿。
另一方面,当第二键284被触摸时,扫描中止,回到进行第一次的读取指示前的状态。另外,第二次以后的读取处理中,也可显示第三通知画面280,当第二键284被触摸时,回到进行此次读取指示前的状态。该情况对于后述的第二键324、344而言也相同。
接下来,参照图16对每一次的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数不同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6所示的示例中,分割区域R1中,第一次的读取处理中原稿数为1,与此相对,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原稿数为2。该情况下,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存在用户错误地将不需要的原稿载置于分割区域R1的可能性。
另外,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的那样,如果存在载置有多个原稿的分割区域,则可保存与多个原稿中的任一个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也可重新进行读取处理,因而在正常进行第一次的读取处理时,原稿数为1。因此,每一次的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数不同是指第二次以后的读取处理中不存在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或原稿数为2以上。
该第二实施例中,如果每一次的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数不同,则如图17所示,用于将该意旨通知给用户的第四通知画面320显示于显示器100。
第四通知画面320中设置有:表示某分割区域中第一次与第二次中检测(提取)到的原稿数不同的消息,用于选择是否继续进行扫描(即生成图像文件)的消息,表示第一次与第二次中原稿数不同的分割区域的图,以及第一键322及第二键324。
当第一键322被触摸时,多个个别图像中的任一个个别图像被设定为分配候补。另外,分割区域中包含多个原稿时的分配候补的设定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说明的方法相同,因而省略说明。而且,显示图9所示的选择画面,向用户提示已设定为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能够供用户选择是保存个别图像还是重新进行读取处理。
另一方面,在第二键324被触摸时,扫描中止,回到进行第一次的读取指示前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18所示,对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相关联的原稿载置于不同的分割区域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8所示的示例中,与第一次的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例如分割区域R1)的原稿相同尺寸的原稿在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被载置于不同的分割区域(例如分割区域R2)。该情况下,对第一次与第二次中载置有原稿的分割区域R1及分割区域R2,判断第一次与第二次中原稿的尺寸不同,并且判断第一次与第二次中载置的原稿数不同。然而,该情况下,存在用户错误地将应载置于分割区域R1的原稿载置于分割区域R2的可能性。
该第二实施例中,当与第一次的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相同尺寸的原稿在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被载置于不同的分割区域时,即,第一次的读取处理与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与相关联的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载置于不同的分割区域时,如图19所示,用于将该意旨通知给用户的第五通知画面340显示于显示器100。另外,通过第一次的原稿的尺寸与第二次的原稿的尺寸的面积比是否为所述阈值T以上,来判断要对比的原稿尺寸是否相同。
第五通知画面340中设置有:表示第一次的读取处理与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相关联的原稿载置于不同的分割区域的消息,用于选择是否直接继续进行扫描的消息,表示第一次的读取处理与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载置有相关联的原稿的分割区域的图,以及第一键342及第二键344。
当第一键342被触摸时,直接针对每个分割区域更新图像文件的数据。然而,也可不直接针对每个分割区域更新图像文件的数据,而是在第一键342被触摸时,将关于第一次的读取处理与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判断为相关联的原稿所对应的个别图像的个别图像数据汇总为一个图像文件的数据。该情况下,在上一次的读取处理中生成的关于分割区域R1的图像文件的数据中,追加后续的读取处理中生成的与载置于分割区域R2中的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数据。另外,在第一键342被触摸时,预先设定如下:是直接针对每个分割区域更新图像文件的数据,还是将关于判断为相关联的个别图像的个别图像数据汇总为一个图像文件的数据,该设定可根据图像读取装置14(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状况等而改变。
另一方面,在第二键344被触摸时,扫描中止,回到进行第一次的读取指示前的状态。
如以上,对执行多次读取处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当仅执行一次读取处理时,因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说明。而且,虽省略详细说明,但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均执行跨区域确认处理。
而且,第二实施例中,控制程序中还包含:用于判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的大小是否不同的程序,用于判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数是否不同的程序,及用于判断第一次的读取处理与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相关联的原稿是否载置于不同的分割区域的程序等。
以下,使用流程图对第二实施例中的读取处理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读取处理相同的处理附上相同的参考符号,且关于重复内容,将省略说明或简单地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例的读取处理的一例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图21是第二实施例的读取处理的一部分且继图20后的流程图。如图20所示,CPU80在开始读取处理时,如果步骤S19中为“是”,则步骤S91中判断是否结束读取处理。此处,判断是否已分配有结束原稿的读取的功能的结束键是否被触摸。如果步骤S91中为“是”,即,判断结束读取处理,则结束读取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91中为“否”,即,判断进行下一次的读取,则图21所示的步骤S93中判断是否有读取指示。另外,步骤S93~S107的各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读取处理的步骤S1~S15的各处理相同,因而省略详细说明。
步骤S109中,对分割区域Rn进行原稿数变化确认处理,步骤S111中进行原稿尺寸确认处理,步骤S113中,在关于分割区域Rn的图像文件中追加已分配到分割区域Rn的个别图像,即,更新关于分割区域Rn的图像文件,步骤S115中,判断变数n是否为最大值(第二实施例中,4)。如果步骤S115中为“否”,则步骤S117中将变数n加1并回到步骤S103。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15中为“是”,则回到图20所示的步骤S91。
图22是表示图2所示的CPU80的原稿数变化确认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例如,该原稿数变化确认处理流程是所述读取处理的步骤S109中执行的子例程。
如图22所示,CPU80在开始原稿数变化确认处理时,在步骤S131中,对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数量进行检测。此处,根据分割区域Rn与所提取的个别图像的位置,对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数量进行检测。
然后,步骤S133中,判断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数量与另一次的读取处理中的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数量是否不同。如果步骤S133中为“否”,即,判断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数量与另一次的读取处理中的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数量相同,则结束原稿数变化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33中为“是”,即,判断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数量与另一次的读取处理中的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数量不同,则步骤S135中,用于将每一次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数不同的意旨通知给用户的通知画面(例如第四通知画面320)显示于显示器100,步骤S137中判断是否更新图像文件。此处,判断通知画面中指示更新图像文件的键(例如第一键322)是否被触摸。
如果步骤S137中为“否”,即,判断未更新图像文件,则结束原稿数变化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的步骤S93。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37中为“是”,即,判断已更新图像文件,则直至所述原稿数确认处理的步骤S51~S73为止进行相同的处理,仅将已设定为关于分割区域Rn的分配候补的个别图像分配到分割区域Rn,结束原稿数变化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
图23是表示图2所示的CPU80的原稿尺寸确认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例如,该原稿尺寸确认处理流程是所述读取处理的步骤S111中执行的子例程。
如图23所示,CPU80在开始原稿尺寸确认处理时,在步骤S151中算出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面积。然后,步骤S153中,判断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即,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面积与另一次的读取处理中的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面积是否不同。
如果步骤S153中为“否”,即,判断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面积无变化,则结束原稿尺寸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53中为“是”,即,判断分割区域Rn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的面积有变化,则步骤S155中判断与另一区域中包含的个别图像是否相关联。
如果步骤S155中为“否”,即,判断不与另一区域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相关联,则结束原稿尺寸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55中为“是”,即,判断与另一个区域中包含的个别图像相关联,则在步骤S157中,用于将第一次的读取处理与第二次的读取处理中相关联的原稿载置于不同的分割区域的意旨通知给用户的通知画面(例如第五通知画面340)显示于显示器100,步骤S159中,判断是否更新图像文件。此处,判断通知画面中指示更新图像文件的键(例如第一键342)是否被触摸。如果步骤S159中为“否”,则结束原稿尺寸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的步骤S93。
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59中为“是”,则步骤S161中,判断是否将已判断为相关联的另一区域的个别图像汇总为一个图像文件的数据。如果步骤S161中为“否”,则结束原稿尺寸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步骤S161中为“是”,则将已判断为相关联的另一区域的个别图像分配到分割区域Rn,结束原稿尺寸确认处理流程,并回到读取处理。
根据第二实施例,当在每个分割区域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的原稿特征发生变化时,在生成图像文件的数据前,将该意旨通知给用户,因而能够减少发生读取错误时的用户的麻烦。
而且,根据第二实施例,当每一次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数不同时,在生成图像文件的数据前,将该意旨通知给用户,因而能够减少用户的麻烦。
进而,根据第二实施例,当每一次读取处理中载置于某分割区域的原稿的尺寸不同时,在生成图像文件的数据前,将该意旨通知给用户,因而能够减少用户的麻烦。
另外,所述实施例中列举的具体构成等为一例,能够根据实际产品而适当改变。而且,所述实施例中表示的流程图的各步骤只要可获得相同的结果,则处理的顺序能够适当改变。
而且,所述实施例中,通知画面中显示有成为读取错误的对象的分割区域及其中包含的个别图像,但也可显示所有读取区域及它们中包含的个别图像。此外,在执行多次读取处理的情况下,每次执行时,所有读取区域及它们中包含的个别图像也可显示于通知画面。
附图标记说明
10 图像形成装置
14 图像读取装置
16 原稿载置台
26 图像读取部
30 图像形成部
44 转印辊
46 定影单元
54 中间转印带
80CPU
84RAM
86HDD
88 网络连接电路
90 通信控制电路
98 触摸面板
100 显示器
102 操作按钮

Claims (9)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单元,将原稿载置台的读取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执行针对每个区域一次性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处理,生成与多个区域的整体对应的整体图像;
提取单元,从所述整体图像提取与所述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
第一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多个区域各自与所述个别图像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与该个别图像对应的原稿是否被适当地载置;以及
通知单元,在利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时,将该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多个区域各自与所述个别图像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与所述个别图像对应的原稿是否跨所述多个区域中的两个以上的区域而载置;
所述通知单元在利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原稿跨两个以上的区域而载置时,将该原稿跨两个以上的区域而载置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根据所述多个区域各自与所述个别图像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所述多个区域中是否存在载置有两个以上的原稿的区域,
所述通知单元在利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存在载置有两个以上的原稿的区域时,将存在载置有两个以上的原稿的区域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4.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体图像生成单元,将原稿载置台的读取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执行多次针对每个区域一次性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处理,生成与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的多个区域的整体对应的整体图像;
提取单元,从所述整体图像提取与所述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
图像文件生成单元,生成多个图像文件,该多个图像文件是将通过执行每一次的读取处理而获取的多个所述个别图像针对每个区域汇总所得;
第二判断单元,基于通过执行每一次的读取处理而获取的每个区域的所述个别图像,来判断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次读取处理中是否存在的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
通知单元,在利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时,将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基于所述多个图像文件中包含的每个区域的所述个别图像的数量,来判断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次读取处理中是否存在原稿数发生变化的区域,
所述通知单元在利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数发生变化的区域时,将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数发生变化的区域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基于所述多个图像文件中包含的每个区域的所述个别图像的尺寸,来判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是否存在尺寸发生变化的原稿,
所述通知单元在利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存在尺寸发生变化的原稿时,将存在尺寸发生变化的原稿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8.一种控制方法,是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读取装置将原稿载置台的读取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执行针对每个区域一次性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处理,生成与多个区域的整体对应的整体图像,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a)步骤,从所述整体图像提取与所述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
(b)步骤,根据所述多个区域各自与所述个别图像的位置的关系,来判断与该个别图像对应的原稿是否被适当地载置;以及
(c)步骤,在判断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时,将该原稿未被适当地载置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9.一种控制方法,是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方法,该图像读取装置将原稿载置台的读取区域分割为多个区域,执行多次针对每个区域一次性读取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处理,生成与每一次读取处理中的多个区域的整体对应的整体图像,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a)步骤,从所述整体图像提取与所述原稿对应的个别图像;
(b)步骤,生成多个图像文件,该多个图像文件是将通过执行每一次的读取处理而获取的多个所述个别图像针对每个区域汇总所得;
(c)步骤,基于通过执行每一次的读取处理而获取的每个区域的所述个别图像,来判断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次读取处理中是否存在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以及
(d)步骤,在判断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时,将每一次读取处理中存在原稿特征发生变化的区域的意旨通知给用户。
CN201911126095.0A 2018-11-20 2019-11-18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2006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7343A JP7157638B2 (ja) 2018-11-20 2018-11-20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8-217343 2018-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0696A true CN111200696A (zh) 2020-05-26
CN111200696B CN111200696B (zh) 2022-03-22

Family

ID=70726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6095.0A Active CN111200696B (zh) 2018-11-20 2019-11-18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92835B2 (zh)
JP (2) JP7157638B2 (zh)
CN (1) CN1112006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24620B2 (en) * 2017-05-26 2021-02-16 Fuji Xerox Co., Ltd. Document reading guidance for operator using feature amount acquired from image of partial area of docu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54715A1 (en) * 2000-09-19 2002-05-09 Os Ron Van Fast, auto-cropping, bi-directional multi-resolution scanner apparatus, system and software therefor
CN102244706A (zh) * 2010-05-11 2011-11-1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40675A (zh) * 2016-02-04 2017-08-11 株式会社理光 虚拟分割图像处理方法、扫描装置和多功能一体机
CN107666547A (zh) * 2016-07-27 2018-02-0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9089007A (zh) * 2017-06-14 2018-12-2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图像读取方法及记录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76127A (ja) * 1999-09-06 2001-03-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切出し装置および方法,画像切出し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入出力システム,ならびに画像切出し装置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04260457A (ja) * 2003-02-25 2004-09-16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US20050162713A1 (en) * 2004-01-27 2005-07-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ause fun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7034721A (ja) * 2005-07-27 2007-02-08 Seiko Epson Corp 被写体の顔を含む画像の抽出
JP5574655B2 (ja) * 2009-09-25 2014-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33072B2 (ja) * 2010-03-16 2014-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13912B2 (en) * 2012-10-26 2016-08-09 Abbyy Development Llc Scanning device having a bed cover including a pattern of repeated design elements
JP2014171023A (ja) * 2013-03-01 2014-09-18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187063B2 (ja) 2013-09-12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7098617A (ja) * 2015-11-18 2017-06-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62822B2 (ja) * 2015-12-01 2019-08-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620582B2 (ja) * 2016-02-09 2019-12-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54715A1 (en) * 2000-09-19 2002-05-09 Os Ron Van Fast, auto-cropping, bi-directional multi-resolution scanner apparatus, system and software therefor
CN102244706A (zh) * 2010-05-11 2011-11-16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7040675A (zh) * 2016-02-04 2017-08-11 株式会社理光 虚拟分割图像处理方法、扫描装置和多功能一体机
CN107666547A (zh) * 2016-07-27 2018-02-0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CN109089007A (zh) * 2017-06-14 2018-12-25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处理装置、图像读取方法及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92835B2 (en) 2021-04-27
US20200162630A1 (en) 2020-05-21
JP2022173588A (ja) 2022-11-18
JP7157638B2 (ja) 2022-10-20
JP7397941B2 (ja) 2023-12-13
CN111200696B (zh) 2022-03-22
JP2020088503A (ja)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965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1030862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739794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1333233A (ja) 処理装置
KR101348656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20200150912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JP48214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875992A (zh) 信息处理系统及操作历史的确认方法
CN112954124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210224003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diu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1510937B (zh) 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44491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颜色校正控制程序及颜色校正控制方法
JP2005319672A (ja) 画像情報装置
JP2017228122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76822A (ja) 測色装置、測色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91667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72832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161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90630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220414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230187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31159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1373363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作业的设定方法
CN113766075A (zh) 印刷系统、信息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控制方法
CN110971774A (zh) 显示装置、存储介质及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