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2524B - 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2524B
CN111032524B CN201880051859.1A CN201880051859A CN111032524B CN 111032524 B CN111032524 B CN 111032524B CN 201880051859 A CN201880051859 A CN 201880051859A CN 111032524 B CN111032524 B CN 1110325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side wall
plug
spout
inn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18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2524A (zh
Inventor
和田洁
仲野祐辅
山出聪
小宫山明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ppan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4015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8777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467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108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488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5922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pa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pan Print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0325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5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25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25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0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out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 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 B65D41/04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0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out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 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 B65D41/04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 B65D41/0407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with integral sealing means
    • B65D41/0414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with integral sealing means formed by a plug, collar, flange, rib or the like contacting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a container ne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72Contents-dispensing means
    • B65D5/74Spouts
    • B65D5/746Spouts formed separately from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0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out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 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 B65D41/04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 B65D41/0407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with integral sealing means
    • B65D41/0414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with integral sealing means formed by a plug, collar, flange, rib or the like contacting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a container neck
    • B65D41/0421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secured by rotation with integral sealing means formed by a plug, collar, flange, rib or the like contacting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a container neck and combined with integral sealing means contacting other surfaces of a container ne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3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e.g. to facilitate formation of pouring openings
    • B65D41/325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e.g. to facilitate formation of pouring openings with integral internal sea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1/00Caps, e.g. crown caps or crown seals, i.e. members having parts arranged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external periphery of a neck or wall defining a pouring opening or discharge aperture; Protective cap-like covers for closure members, e.g. decorative covers of metal foil or paper
    • B65D41/32Caps or cap-like covers with lines of weakness, tearing-strips, tags, or like opening or removal devices, e.g. to facilitate formation of pouring openings
    • B65D41/34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provided with tamper elements formed in, or attached to, the closure skirt
    • B65D41/3423Threaded or like caps or cap-like covers provided with tamper elements formed in, or attached to, the closure skirt with flexible tabs, or elements rotated from a non-engaging to an engaging position, formed on the tamper element or in the closure ski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of polygonal cross-section, e.g. boxes, cartons or trays, formed by folding or erecting one or more blanks made of paper
    • B65D5/42Details of containers or of foldable or erectable container blanks
    • B65D5/72Contents-dispensing means
    • B65D5/74Spo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提供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确保高的密封性的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一种具备口栓主体和盖子的排出口栓,其中,盖子的内环在外周面上具备具有第1外径的第1区域和具有第2外径的第2区域,口栓主体的侧壁在内周面上具备具有第1内径的第1区域和具有第2内径的第2区域,在盖子螺接到口栓主体上的状态下,内环的第1区域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1区域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内环的第2区域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2区域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并且在以下两个区域之间具有空间:内环的第1区域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1区域密合的区域、以及内环的第2区域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2区域密合的区域。

Description

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等内容物的包装容器,广泛使用了设置有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该排出口栓具备:熔接到容器主体上的口栓主体、以及螺接到口栓主体上的盖子。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排出装置,其具备:熔接到纸制容器上的树脂制的主体、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主体上的树脂制螺帽,其中,主体具有在其外周上形成有凸螺纹的排出口、设置在排出口的内部中的封闭板、以及设置在封闭板上的拉环,螺帽具有筒部、顶板和内环,该筒部在内表面上形成有凹螺纹并且从外侧嵌入到主体的排出口。
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了:排出装置可以使用诸如聚乙烯之类的相对较软的合成树脂作为原材料并通过注射成形法来制造,并且在对主体进行成形时,将注入树脂的浇口设置在模具当中的与封闭板的中心部相对应的位置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111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的排出装置通过以下方式打开:将手指插入到设置在排出口的拉环中,牵拉拉环,并将封闭板从排出口去除。在通过封闭板来保持密封性的方式中,由于设置在封闭板上的拉环的尺寸,使得难以打开,或者拉拔拉环的操作需要花费时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为没有在口栓主体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能够确保高的密封性的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另外,作为在采用不具有拉环的排出口的情况下保持密封性的方法,可以想到将口栓主体与盖子之间的螺纹的咬合强度设定得较高。然而,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螺纹的咬合强度变高,因而打开时所需要的力变大。特别地,在使用纸制容器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需要一边牢固地按住容器一边向盖子施加较大的力(扭矩),这会使得打开变得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为没有在口栓主体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能够确保高的密封性并且同时可抑制打开时所需的力变大的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另外,尽管已经研究了不具有封闭板的排出装置的主体,但是在不具有封闭板的情况下的浇口的位置和形状仍有研究的空间。已知的是,如果不适当地设定浇口的位置和形状,则树脂材料在型腔内的流动变得不稳定,产品内部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会导致缩痕、翘曲等变形的发生。特别地,在产生了大的残余应力的产品的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在该产生了大的残余应力的位置处容易由于超声波熔接而产生裂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为没有在口栓主体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能够抑制由注射成形引起的残余应力的产生或者缩痕、翘曲等变形的产生的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出口栓,该排出口栓具备:熔接到容器主体上的口栓主体、以及螺接到口栓主体上的盖子,其中,盖子具有顶板、连接到顶板的外周缘且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的侧壁、以及圆周状地设置在顶板的内表面上的内环,内环从顶板侧起在外周面上具备第1区域和第2区域,该第1区域具有第1外径,该第2区域具有最外径比第1外径小的第2外径,口栓主体具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的侧壁,且由刚性比盖子低的材料构成,口栓主体的侧壁从与容器主体侧相对的上端侧起在内周面上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该第1区域具有第1内径,该第2区域具有最内径比第1内径小的第2内径,在盖子螺接到口栓主体上的状态下,内环的第1区域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1区域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内环的第2区域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2区域在整个圆周上密合,盖子的侧壁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并且在以下两个区域之间具有空间:内环的第1区域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1区域密合的区域、以及内环的第2区域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2区域密合的区域。
另外,优选的是,盖子在顶板的盖子的侧壁与内环之间进一步具有接触环,并且在盖子螺接到口栓主体上的状态下,接触环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上端密合。
此外,优选的是,在将盖子安装到口栓主体上并使该盖子沿闭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内环的第1区域将口栓主体的侧壁推向外侧从而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内周面接触,随后,内环的第2区域将口栓主体的侧壁进一步推向外侧从而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内周面接触,随后,盖子成为螺接到口栓主体的状态。
另外,优选的是,在将盖子从口栓主体取下的状态下,内环的第1外径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1内径之差大于内环的第2外径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2内径之差。
此外,优选的是,在将盖子从口栓主体取下的状态下,内环的第1外径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1内径之差为0.30mm以上0.50mm以下,内环的第2外径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2内径之差为0.10mm以上0.30mm以下,盖子的侧壁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的内径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的外径之差为0.20mm。
另外,优选的是,内环的第1区域中的厚度大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1区域中的厚度,内环的第2区域中的厚度小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2区域中的厚度。
此外,盖子可以进一步具有:经由设置在盖子的侧壁的与顶板相对的那一侧的端部的薄壁部而安装的圆筒状的带部、以及一端连接到带部的与薄壁部相对的那一侧的端部的1个以上的翼片,口栓主体进一步具有: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以及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外周面的外螺纹与凸缘之间的区域向外突出的突起部,在盖子螺接到口栓主体上的状态下,带部的与薄壁部相对的那一侧的端部与凸缘密合,并且翼片以另一端在与带部的连接部处折回从而朝向顶板倾斜的状态容纳在突起部与凸缘之间的空隙中。
另外,口栓主体可以进一步具备: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在凸缘的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相对的那一侧的面上形成的多个凹部,该多个凹部在平面视图中排列在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同心圆上,且由肋部隔开;以及从凹部之一突出的浇口入口,该浇口入口在口栓主体的侧壁的轴向方向上突出到不超过凸缘的与口栓主体的侧壁相对的那一侧的面的位置。
此外,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涉及具备上述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实现能够确保高的密封性的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另外,根据本发明,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实现在确保高的密封性的同时还能够抑制开栓时所需要的力变大的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此外,根据本发明,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实现能够抑制由注射成形引起的残余应力的产生、以及缩痕、翘曲等变形的产生的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附图简要说明
[图1]图1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截面图。
[图2]图2是具备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的透视图。
[图3]图3是说明盖子螺接到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口栓主体的过程的图。
[图4]图4是使盖子的截面和口栓主体的截面彼此重叠的示意图。
[图5]图5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局部截面图。
[图6]图6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放大截面图。
[图7]图7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放大截面图。
[图8]图8是具备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的透视图。
[图9]图9是说明盖子加盖到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口栓主体的过程的图。
[图10]图10是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截面图。
[图11]图11是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底视图。
[图12]图12是具备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排出口栓的结构)
对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说明中,对于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进行表示。图1是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截面图。图1(a)是排出口栓的截面图,图1(b)是由图1(a)所示的矩形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图2是具备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的透视图。如图1(a)、图1(b)和图2所示,排出口栓1具备:熔接到容器主体2上的口栓主体3、以及螺接到口栓主体3上的盖子4。盖子4具有:顶板5、连接到顶板5的外周缘且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的侧壁6、圆周状地设置在顶板5的内表面上的内环7、以及设置在顶板5的侧壁6与内环7之间的接触环8。内环7从顶板5侧起在外周面上具备第1区域9和第2区域10,该第1区域9具有第1外径,该第2区域10具有最外径比第1外径小的第2外径。口栓主体3具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11a的侧壁11。口栓主体3的侧壁11从与容器主体2侧相对的上端侧起在内周面上具有第1区域12和第2区域13,该第1区域12具有第1内径,该第2区域13具有最内径比第1内径小的第2内径。
如图1(b)所示,在盖子4螺接到口栓主体3上的状态下,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1区域12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在整个圆周上密合。
另外,在盖子4螺接到口栓主体3上的状态下,盖子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在整个圆周上密合。盖子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是在盖子4的侧壁6的内周面上,形成在侧壁6和顶板5的连接部位与设置于最靠近顶板5侧的内螺纹之间的部分。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是形成在侧壁11的与容器主体2侧相对的上端与设置于最靠近上端侧的外螺纹11a之间的部分。另外,在盖子4螺接到口栓主体3上的状态下,盖子4的接触环8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上端密合。
也就是说,在盖子4螺接到口栓主体3上的状态下,通过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1区域12的接触部位、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的接触部位、盖子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的接触部位、以及接触环8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上端的接触部位这4个部位的各自密合,从而使容器主体2密封。
另外,在盖子4螺接到口栓主体3上的状态下,在以下两个区域之间具有空间16: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1区域12密合的区域、以及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密合的区域。通过具有空间16,从而可以在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之间设置2个在整个圆周上可靠地密合的区域。
口栓主体3由刚性比盖子4低的材料构成。作为口栓主体3的材料,可列举出(例如)低密度聚乙烯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作为盖子4的材料,可列举出(例如)聚丙烯,但是口栓主体3和盖子4的材料并不限于这些。另外,当口栓主体3由刚性(弯曲弹性模量)比盖子4低(小)的材料构成时,优选的是,口栓主体3的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设为100MPa以上1200MPa以下,盖子4的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设为1000MPa以上2100MPa以下。
口栓主体3的侧壁11具有在下端边缘处向外延伸的凸缘17。凸缘17成为容器主体2与安装到容器主体2的口栓主体3的接合部位。
(盖子螺接到口栓主体的过程的说明)
以下,一边参照图3和图4,一边对盖子4螺接到口栓主体3的过程以及容器主体2的密封状态进行说明。图3的(a)~(d)是说明盖子螺接到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口栓主体的过程的图。图3的(a)~(d)分别是与由图1(a)所示的矩形包围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盖子的截面和口栓主体的截面彼此重叠的示意图。图4是将盖子从口栓主体取下的状态下的盖子和口栓主体的截面彼此重叠的图,并且是与图1(a)所示的矩形包围的区域相对应的区域的示意图。为了容易理解,盖子4的截面被画上阴影线,口栓主体3的截面未画上阴影线。
为了将盖子4螺接到口栓主体3,首先,如图3(a)所示,将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上端部分插入至盖子4的侧壁6的内部。当将盖子4安装到口栓主体3上并使其沿闭合方向旋转时,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上端侧的一部分插入至盖子4的侧壁6与内环7之间。此时,内环7的第1区域9不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另外,内环7的第2区域10不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盖子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不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接触,以及接触环8也不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上端接触。
此后,当使盖子4沿着闭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如图3(b)所示,内环7的第1区域9将口栓主体3的侧壁11推向外侧从而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此时,内环7的第2区域10不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盖子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不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接触,以及接触环8不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上端接触。
如图4所示,内环7的第1区域9的第1外径大于图3(b)所示的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上的与内环7的第1区域9接触的区域的内径。另外,如上所述,口栓主体3由刚性比盖子4低的材料构成。因此,当内环7插入至口栓主体3的内部时,内环7的第1区域9将与内环7的第1区域9相接触的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推向外侧。
此后,当使盖子4沿着闭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如图3(c)所示,内环7的第2区域10将口栓主体3的侧壁11推向外侧从而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另外,内环7的第1区域9进一步将口栓主体3的侧壁11推向外侧。此时,盖子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不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接触,以及接触环8不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上端接触。
如图4所示,内环7的第2区域10的第2外径大于图3(c)所示的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上的与内环7的第2区域10接触的区域的内径。另外,如上所述,口栓主体3由刚性比盖子4低的材料构成。因此,当内环7插入至口栓主体3的内部时,内环7的第2区域10将与内环7的第2区域10相接触的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推向外侧。
此后,当使盖子4沿着闭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如图3(d)所示,盖子4成为了螺接到口栓主体3的状态。也就是说,成为了这样的状态: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6的第1区域12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在整个圆周上密合,盖子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在整个圆周上密合,接触环8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上端密合。需要说明的是,图3(d)与图1(b)相同。
在图3(b)的状态和图3(c)的状态下,内环7的第1区域9都将口栓主体3的侧壁11推向外侧,在图3(d)的状态下,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1区域12在整个圆周上密合。与此相对,在图3(b)的状态下,内环7的第2区域10不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在图3(c)的状态下,内环7的第2区域10将口栓主体3的侧壁11推向外侧,在图3(d)的状态下,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因此,如图4所示,在将盖子4从口栓主体3取下的状态下,内环7的第1区域9的第1外径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1区域12的第1内径之差大于内环7的第2区域10的第2外径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的第2内径之差。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在确保内环7的第1区域9及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的同时,还可以谋求两次推动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的第1区域9以及一次推动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0的推动量的平衡。
当内环7的第1外径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1内径之差大于内环7的第2外径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2内径之差时,上述第1外径与第1内径之差以及上述第2外径与第2内径之差以直径计分别优选设定为0.10mm以上0.50mm以下。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将第1外径与第1内径之差设定为0.30mm以上0.50mm以下,可以将第2外径与第2内径之差设定为0.10mm以上0.30mm以下,可以将规定部分14的内径与规定部分15的外径之差设定为0.20mm。通过将第1外径与第1内径之差、以及上述第2外径与第2内径之差分别设定在上述范围内,从而可以确保更高的密封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径和外径指的是以直径计的内径和外径。
在此,在盖子4螺接到口栓主体3上的状态下,当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是在与盖子4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上具有规定距离的1个部位时,在该接触区域中有时会形成彼此接触的部分和彼此不接触的部分。也就是说,可以在该接触区域中形成间隙,也可以通过该间隙的连通而使容器主体2成为未密封的状态。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1,内环7的第1区域9及第2区域10分别将口栓主体3的侧壁11推向外侧,并且在夹着空间16的情况下分别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1区域12及第2区域13密合。由此,可以在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3的内周面之间设置2处在整个圆周上可靠地密合的区域。因此,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3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确保高的密封性。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1,不仅在打开前,而且在打开后的再次密封时,也可以在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3的内周面处设置2处在整个圆周上可靠地密合的区域,因而可以确保高的密封性。
此外,即使在将容纳有内容物的容器主体2落在地板等上的情况下,排出口栓1也具有2个夹着空间16而在整个圆周上可靠地密合的区域。由此,即使内容物超出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之间的第1处密合区域而进入到空间16,排出口栓1也还具有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1区域12之间的第2处密合区域。也就是说,由于在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内周面处双重地形成了密合区域,因而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3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抑制内容物超出这些密合区域而从容器主体2流出。
另外,在盖子4螺接到口栓主体3的过程中,在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1区域12密合以后,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密合。由此,当形成空间16时,空气可以从空间16内逸出到容器主体2内,且留存在空间16中的空气是微量的。因此,可以实现具备在拧紧盖子4时的阻力小的排出口栓1的包装容器。
另外,在填充高温内容物的情况下,有时用冷却水淋洗整个容器以冷却内容物。此时,用来淋洗的冷却水有时会进入盖子4与口栓主体3之间的间隙。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1,在盖子4螺接到口栓主体3上的状态下,盖子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与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因此,从盖子4和口栓主体3之间的间隙进入的冷却水无法超出上述规定部分14和15之间的密合区域而进入至口栓主体3的上端部和口栓主体3的内部。其结果是,可以防止由冷却水引起的口栓主体3的上端部及口栓主体3的内部的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b)所示,可以在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上端部处进一步设置突起部18和沟19以防止液体滴落。沟19形成在突起部18的凸缘17侧的外周面上。当设置突起部18和沟19时,口栓主体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优选形成在该沟19与设置在最上端侧的外螺纹11a之间。因此,可以防止用来淋洗的冷却水附着至用于防止液体滴落的突起部18和沟19,因而在排出内容物时,可以防止附着至该突起部18和沟19的用来淋洗的冷却水的残留物与内容物混合并被排出。
另外,通过使突起部18的内径形成为大于侧壁11的第1区域12的内径、且使突起部18的外径形成为小于规定部分15的外径,从而可以确保突起部18与盖子4的规定部分14和第1区域9之间的间隙较大。由此,当在上述螺接过程中通过内环7将侧壁11推向外侧时,可以抑制由于侧壁11的上端部与盖子4的规定部分14相接而造成的盖子4的旋转扭矩增加。
此外,通过设置沟19,从而在突起部18的上端与盖子4的侧壁6和顶板15等相接的情况下,可以使突起部18在槽19附近弯曲。由此,在螺接过程中,通过突起部18与盖子4的侧壁6和顶板15等相接因而侧壁6被推向内侧并被推向内环7的第1区域9侧,由此可以抑制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侧壁11的第2区域13之间产生的间隙所造成的密封性降低。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口栓主体3由弯曲弹性模量比盖子4低的材料形成,因此成为侧壁11的刚性比内环7低的结构,由此,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3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确保高的密封性,除此之外,或者作为其替代,也可以适当地设定内环7和侧壁11的半径方向上的厚度,以使得侧壁11的刚性低于内环7的刚性。例如,内环7的第1区域9的半径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形成为大于侧壁11的第1区域12的半径方向上的厚度。另外,第2区域10的半径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形成为小于侧壁11的第2区域13的半径方向上的厚度。因此,即使在将相同程度的弯曲弹性模量的材料用于口栓主体3和盖子4的情况下,也可以使侧壁6的第1区域12的刚性小于内环7的第1区域9的刚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排出口栓和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确保高的密封性。另外,不仅在打开前,而且在打开后的再次密封时,也都可以确保高的密封性,并且也都可以在包装容器掉落时抑制内容物从排出口栓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盖子赋予用于明确是否进行了初次打开的防篡改功能,可以在盖子的侧壁的下端设置篡改证据带。作为篡改证据带,可以使用公知的。
<第2实施方式>
(排出口栓)
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5是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局部截面图。图6和图7分别是图5所示的矩形包围的区域A和区域B的放大截面图。图8是具有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的透视图。
如图5和图8所示,排出口栓101具备:通过熔接等而安装到容器主体2上的口栓主体103、以及能够螺接到口栓主体103上的盖子104。需要说明的是,图5至图8示出了盖子104被盖在口栓主体103上的状态。盖子104被盖在口栓主体103上的状态指的是在盖子104螺接到口栓主体103上的同时盖子104的高度方向上的移动被后述的突起部11b所限制的状态。
<盖子>
盖子104具有:顶板5、连接到顶板5的外周缘且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6a的侧壁6、圆周状地设置于顶板5的圆筒状的内环7、以及设置在顶板5的侧壁6与内环7之间的接触环8。在侧壁6的与顶板5相对的那一侧的端部(即下端部)设置有经由薄壁部118而安装的圆筒状的带部119。在带部119的与薄壁部118相对的那一侧的端部(即下端部)设置有一端连接到带部119的翼片20。带部119的下端部也可以设置1个以上的将盖子104的内侧和外侧连通起来的连通部119a。
带部119是在打开时能够通过使薄壁部118断裂而从盖子104分离的篡改证据带。作为一个例子,如图7所示,薄壁部118可以由多个肋部118a构成,该多个肋部118a在盖子104的侧壁6和带部119的内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并排地形成并且将侧壁6和带部119连接起来。尽管将在后面详细描述,但是,与打开时所需要的力的大小相当的薄壁部118的强度可以通过在加盖的过程中利用从盖子104的外周面朝向肋部118a而形成的沟6b(也称为纵切部等)调整肋部118a的径向上的厚度来进行适当的改变。如图5所示,沟6b可以在整个圆周方向上形成。
翼片20是这样的部件:通过在打开时与后述的突起部11b相接,以将薄壁部118断裂从而使带部119残留在口栓主体103或盖子104处。可以在带部119的下端部沿着圆周方向以规定间隔设置1个以上的翼片20。通过设置多个翼片20,可以减少(分散)在使用前通过螺接等将盖子104安装(设置)到口栓主体103时的排斥力。
连通部119a是用于分割带部119的切口部,并且是用于将进入到盖子104与口栓主体103之间的间隙的冷却水从盖子104与口栓主体103之间的间隙排出的孔。冷却水是在将高温的内容物填充至容器主体2时被淋洗至容器主体2以冷却内容物的液体。通过设置连通部119a,可以防止由冷却水造成的口栓主体103的上端部和内部的污染。需要说明的是,不必一定设置连通部119a。
(口栓主体)
口栓主体103具有:筒状的侧壁11、从侧壁11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17、形成在侧壁11的外周面上的外螺纹11a、以及从侧壁11的外周面的外螺纹11a与凸缘17之间的区域向外突出的突起部11b。
凸缘17成为将口栓主体103安装到容器主体2时的接合部位。如图5和图7所示,为了能够与带部119密合(密接),凸缘17可形成为使得侧壁11附近的厚度大于其他部分的厚度。在凸缘17与容器主体2的接合中可以使用超声波熔接、粘接等公知的技术。
突起部11b是在打开时与翼片20相接的部分。只要突起部11b可以在侧壁11的外周面上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并且能够与翼片20相接以限制带部119的移动即可,突起部11b可以连续地形成,也可以以规定的间隔断续地形成。
(关于盖盖状态)
如图5至图7所示,在将盖子104加盖至口栓主体103的状态下,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密合。另外,带部119的下端部与凸缘17密合。此外,翼片20以另一端在与带部119的连接部处折回以朝向顶板5的状态容纳在突起部11b与凸缘17之间的空隙中。
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的密合强度优选设为使得容器主体2的内容液不会从密合面之间泄露出来的程度的强度。另外,带部119与凸缘17的密合强度优选为在带部119与凸缘17之间产生这种程度的摩擦力的强度,该程度的摩擦力使得在处于盖盖状态的盖子104由于流通过程中的振动等而旋转的情况下螺接也不会松动。
如此地,通过使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103的内周面密合,从而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103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确保高的密封性。另外,由于带部119的下端部与凸缘17之间的密合而在盖子104与凸缘17之间产生摩擦力,因而可以抑制盖盖状态下的盖子104的螺接的松动。此外,由于翼片20的另一端容纳在突起部11b与凸缘17之间的空隙中,使得盖子104在高度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因而可以抑制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103的内周面之间的密合强度的降低。因此,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确保高的密封性。
(内环及侧壁的形状)
在排出口栓101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之间的密合强度,如图6所示,从顶板5侧起,在内环7的外周面上在整个圆周上设置具有第1外径的第1区域9以及具有最外径比第1外径小的第2外径的第2区域10,并且从与容器主体2侧相对的上端侧起,在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上在整个圆周上设置具有第1内径的第1区域12以及具有最内径比第1内径小的第2内径的第2区域13。
由此,如图5和图6所示,在盖子104加盖至口栓主体103的状态下,可以使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第1区域12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并且同时可以使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在整个圆周上密合。
另外,在盖子104加盖至口栓主体103的状态下,也可以使盖子10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在整个圆周上密合。规定部分14是在盖子104的侧壁6的内周面中,侧壁6和顶板5的连接部位与内螺纹6a的顶板5侧的端部之间的部分。此外,规定部分15是侧壁11的与凸缘17相对的那一侧的上端部与外螺纹11a的上端部之间的部分。此外,在盖子104螺接到口栓主体103的状态下,盖子104的接触环8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上端也密合。
也就是说,在盖子104加盖至口栓主体103的状态下,可以使盖子104和口栓主体103分别在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103的第1区域12的接触部位、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103的第2区域13的接触部位、盖子104的规定部分14与口栓主体103的规定部分15的接触部位、以及接触环8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上端的接触部位这4个部位处密合,由此可以确保高的密封性。
另外,在盖子104加盖至口栓主体103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可以形成内环7和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以使得在以下两个区域之间产生空间16: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103的第1区域12密合的区域、以及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103的第2区域13密合的区域。通过产生空间16,从而可以在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处设置2个在整个圆周上可靠地密合的区域。
为了提高口栓主体103与盖子104的密合强度,口栓主体103可以使用刚性比盖子104低的材料来形成。作为口栓主体103的材料,可列举出(例如)低密度聚乙烯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作为盖子104的材料,可列举出(例如)聚丙烯,但是口栓主体103和盖子104的材料并不限于这些。另外,当口栓主体103由刚性(弯曲弹性模量)比盖子104小的材料构成时,优选的是,将口栓主体103的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设为100MPa以上1200MPa以下,将盖子104的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设为1000MPa以上2100MPa以下。
(盖盖过程)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9,一边对盖子104加盖到口栓主体103的过程进行说明。图9的(a)~(d)是说明盖子加盖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口栓主体的过程的图。图9的(a)~(d)分别是与图5所示的矩形包围的区域A(左图)、区域B(右图)相对应的区域的放大图。
需要说明的是,如稍后所述,盖子104的薄壁部118通过在将盖子104安装到口栓主体103之后设置沟6b来形成。因此,在图9(a)至(c)的过程中,盖子104虽然没有与薄壁部118和带部119相对应的结构,但是为了方便起见,在形成沟6b之后将成为带部119的预定部分示出为带部形成预定部119’。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虽然使用具备第1区域9和第2区域10的盖子104以及具备第1区域12和第2区域13的口栓主体103来进行说明,但是只要在螺接的状态下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密合,则盖子104和口栓主体103的形式就不受限制。
首先,如图9(a)所示,将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上端部分插入盖子104的侧壁6的内部。当使盖子104沿闭合方向旋转时,盖子104向下移动,在下端处,翼片20以在与带部形成预定部119’的连接部处折回的状态开始触到突起部11b。另外,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上端侧的一部分插入盖子104的侧壁6与内环7之间。此时,内环7的第1区域9不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另外,内环7的第2区域10不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盖子10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不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接触,以及接触环8也不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上端接触。
当使盖子104沿闭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如图9(b)所示,在盖子104的侧壁6的下端处,翼片20从突起部11b上向下移动。另外,内环7的第1区域9将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推向外侧从而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此时,内环7的第2区域10不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盖子10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不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接触,以及接触环8不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上端接触。另外,此时,内环7的第1区域9将与内环7的第1区域9接触的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推向外侧。
当使盖子104沿闭合方向进一步旋转时,如图9(c)所示,在盖子104的侧壁6的下端处,翼片20从突起部11b上进一步向下移动。另外,内环7的第2区域10将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推向外侧从而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接触。此外,内环7的第1区域9将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进一步推向外侧。此时,盖子10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不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接触,以及接触环8不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上端接触。另外,此时,内环7的第2区域10将与内环7的第2区域10接触的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内周面推向外侧。
此后,当使盖子104沿闭合方向进一步旋转、且使带部形成预定部119’的下端与凸缘17对接并密合时,如图9(d)所示,在盖子104的侧壁6的下端,翼片20以与带部形成预定部119’的连接部处折回的状态跨过突起部11b,并且成为盖子104加盖到口栓主体103的状态。由此,翼片20以另一端在与带部形成预定部119’的连接部处折回以朝向顶板5的状态容纳在突起部11b与凸缘17之间的空隙中。需要说明的是,图9(d)与图7相同。
另外,当使带部形成预定部119’的下端部与凸缘17对接以使其密合时,盖子104的侧壁6的高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瞬间向内侧轻微弯曲。通过该轻微弯曲,翼片20向内侧(也就是突起部11b与凸缘17之间的空隙)倾斜。因此,可以将跨过突起部11b的翼片20的另一端迅速地容纳在突起部11b与凸缘17之间的空隙中,可以抑制翼片20卡在突起部11b处而不容纳在突起部11b与凸缘17之间的间隙中。
此外,成为了这样的状态,即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6的第1区域12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内环7的第2区域10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在整个圆周上密合,盖子104的侧壁6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14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15在整个圆周上密合,接触环8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上端密合。
此外,在使盖子104的带部形成预定部119’的下端部与凸缘17密合的状态下形成薄壁部118。具体而言,如图9(d)所示,以从外侧垂直于盖子104的高度方向的方式,使板状的压切式纵切刀50与密合到凸缘17的盖子104的侧壁6对接,在整个圆周方向上形成距侧壁6的外周面具有预定深度的沟6b。沟6b的深度(也就是肋部118a的径向上的厚度)可以根据在后续的开栓过程中使薄壁部118断裂的力来进行调整。
此时,由于带部形成预定部119’的下端部与凸缘17密合,因而可以抑制在压切式纵切刀50与侧壁6对接时盖子104由于压切式纵切刀50的按压力而移动或者变形。由此,可以稳定地形成所形成的沟6b的深度和形状。
在将盖子104加盖至口栓主体103的状态下,翼片20的另一端与突起部11b的在盖子104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L(参照图9(d)的右图)优选设定为0.1mm以上0.3mm以下。通过将距离L设定为0.1mm以上,可以抑制跨过突起部11b的翼片20卡在突起部11b处而没有容纳在突起部11b与凸缘17之间的空隙中。另外,通过将距离L设定为0.3mm以下,即使盖子104因振动等而松动并沿打开方向旋转时,只要薄壁部118不断裂,则就可以使翼片20的另一端与突起部11b迅速地对接,因而可以将盖子104向上侧的移动量抑制为较小,并且可以维持内环7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6之间的密合。另外,期望的是,即使从盖子104被加盖至口栓主体103的状态成为螺接松动、盖子104沿打开方向旋转从而翼片20的另一端与突起部11b接触的状态,优选的是,只要薄壁部118不断裂,则内环7的第1区域9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第1区域12接触,并且内环7的第2区域10也与口栓主体103的侧壁11的第2区域13接触,从而能够维持高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排出口栓101中,可以通过加盖过程中的紧固扭矩来调整用于抑制螺接的松动并确保密封性的力(带部119与凸缘17之间的摩擦力)。
(开栓过程)
在打开加盖的排出口栓101的情况下,首先,使加盖的盖子104沿打开方向旋转。由此,盖子104在旋转的同时还向口栓主体103的上方移动。当盖子104向上移动距离L时,翼片20的另一端与突起部11b对接,带部119向上方的移动受到限制。
当使盖子104沿打开方向进一步旋转并向上移动时,在移动已受到限制的带部119与盖子104的侧壁6之间,薄壁部118被沿上下方向拉动并断裂。其结果是,带部119从侧壁6的下端分离。通过使带部119分离后的盖子104沿打开方向进一步旋转并从口栓主体103取下,从而可以打开排出口栓101。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薄壁部118断裂以打开栓时,由于施加到盖子104上的力(扭矩)的大小由薄壁部118的径向上的厚度来确定,因而可以通过由压切式纵切刀50形成的沟6b的深度来调整力的大小。此时的力的大小优选为薄壁部118不会因加盖过程中的紧固扭矩而断裂的程度的强度。
在排出口栓101中,通过带部119与凸缘17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抑制松动以确保高的密封性。因此,仅在开始打开栓时需要立即施加克服摩擦的扭矩,但在此后的旋转中不需要大的力。因此,可以抑制开栓时所需要的力变大。
<第3实施方式>
(排出口栓)
对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0是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截面图。图11是口栓主体的底视图。图12是具备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的透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0是沿图11的B-B’线切断而得的截面。
如图10和图12所示,排出口栓201具备:通过超声波熔接而安装至容器主体2的口栓主体203、以及安装至口栓主体203并能够将口栓主体203封闭以进行密封的盖子204。作为一个例子,盖子204可以通过螺接而安装至口栓主体203。
(盖子)
作为一个例子,盖子204具有:顶板5、连接到顶板5的外周缘且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6a的侧壁6、圆周状地设置于顶部5的圆筒状的内环7、以及设置在顶板5的侧壁6与内环7之间的接触环8。
(口栓主体)
口栓主体203具备:圆筒状的侧壁11、以及从侧壁11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17。作为一个例子,在侧壁1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11a。口栓主体203可以通过使用后述的树脂材料的注射成形来制造。凸缘17成为当将口栓主体203安装至容器主体2时的接合部位。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凸缘17的与侧壁11相对的那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在平面视图中排列在侧壁11的同心圆上、且由肋部218隔开的多个凹部219。关于凹部219的截面形状,例如,如图10所示,可以设为顶面为圆顶状、且朝向凸缘17的与侧壁11相对的那一侧的面扩展的锥状。通过将锥面(参照图10)的角度设定为50°以上70°以下,可以适当地吸收后述的超声波熔接中的振动。
浇口入口220从凹部219之一突出。浇口入口220在侧壁11的轴向方向上突出到不超过凸缘17的与侧壁11相对的那一侧的面的位置。作为一个例子,浇口入口220形成为圆柱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浇口入口220指的是注射成形时流入有熔融的树脂材料的型腔的浇口(入口部)。
作为一个例子,口栓主体203和容器主体2可以通过在容器主体2上放置超声变幅杆(未图示)以产生超声波振动来进行熔接,在该容器主体2中,容器主体2与作为插入至容器主体2的内侧的接收器的砧座(未图示)和口栓主体203的凸缘17相重叠。此时所产生的振动从凸缘17传递到侧壁11,但是由于振动的一部分被凹部219和肋部218吸收,因而可以防止口栓主体203的各个部分因振动而产生变形等。
由于在与用于口栓主体203的注射成形的模具的凹部219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浇口,因而能够以从凹部219突出的方式形成浇口入口220。另外,可以将从浇口流入至型腔中的树脂材料同时填充到型腔的与侧壁11和凸缘17相对应的部分中。因此,由于可以将树脂材料均匀地填充至型腔内,因而可以抑制残余应力的产生、以及缩痕、翘曲等变形的产生。其结果是,可以抑制由超声波熔接所引起的裂纹的产生。
另外,由于沿侧壁11的轴向方向设置浇口,因而能够以沿侧壁11的轴向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浇口入口220。此外,可以将通过浇口的树脂材料沿侧壁11的轴向方向线性地浇注。因此,由于能够使型腔内的树脂材料的流动更加稳定,因而可以抑制残余应力的产生、以及缩痕、翘曲等变形的产生。
并且,通过使浇口入口220从凹部219突出,从而能够以位于远离成为振动传播路径的凸缘17的部位的方式,形成树脂材料难以均匀填充的浇口入口220的尖端。由此,即使在浇口入口220的尖端处产生残余应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降低由该力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可以抑制裂纹的产生。
另外,根据口栓主体203,可以抑制由超声波熔接所引起的裂纹的产生,因而能够以比常规更高的能量来进行熔接。其结果是,可以提高熔接强度,或者可以缩短熔接所花费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省略了详细描述,但是与排出口栓1同样地,在使盖子204安装至口栓主体203的状态下,盖子204的内环7和口栓主体203的侧壁11形成为使得内环7的外周面与侧壁11的内周面密合。通过使内环7的外周面与口栓主体203的内周面密合,从而即使是没有在口栓主体203中设置封闭板的结构,也可以确保高的密封性。
作为口栓主体203的材料,可列举出(例如)低密度聚乙烯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作为盖子204的材料,可列举出(例如)聚丙烯,但是口栓主体203和盖子204的材料并不限于这些。为了提高口栓主体203与盖子204之间的密合强度,口栓主体203可以使用刚性比盖子204低的材料来形成。另外,当口栓主体203由刚性(弯曲弹性模量)比盖子204小的材料构成时,优选的是,将口栓主体203的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设为100MPa以上1200MPa以下,将盖子204的材料的弯曲弹性模量设为1000MPa以上2100MPa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明的各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适当地组合,例如,可以在排出口栓101的口栓主体103上形成口栓主体203的肋部218、凹部219、浇口入口220。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中的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适合用于(例如)设置在容纳液体等内容物的包装容器中的排出口栓或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符号说明
1、101、201 排出口栓
2 容器主体
3、103、203 口栓主体
4、104、204 盖子
5 顶板
6 侧壁
6a 内螺纹
6b 沟
7 内环
8 接触环
9 第1区域
10 第2区域
11 侧壁
11a 外螺纹
11b 突起部
12 第1区域
13 第2区域
14 规定部分
15 规定部分
16 空间
17 凸缘
18 突起
19 沟
118 薄壁部
118a 肋部
119 带部
119a 连通部
20 翼片
50 压切式纵切刀
218 肋部
219 凹部
220 浇口入口

Claims (11)

1.一种排出口栓,具备:熔接到容器主体上的口栓主体、以及螺接到所述口栓主体上的盖子,
所述盖子具有:顶板、连接到所述顶板的外周缘且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的侧壁、以及圆周状地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内表面上的内环,
所述内环从所述顶板侧起在外周面上具备第1区域和第2区域,该第1区域具有第1外径,该第2区域具有最外径比所述第1外径小的第2外径,
所述口栓主体具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的侧壁,且由刚性比所述盖子低的材料构成,
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从与所述容器主体侧相对的上端侧起在内周面上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该第1区域具有第1内径,该第2区域具有最内径比所述第1内径小的第2内径,
在所述盖子螺接到所述口栓主体上的状态下,
所述内环的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1区域在整个圆周上密合,
所述内环的所述第2区域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2区域在整个圆周上密合,
所述盖子的侧壁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并且
在以下两个密合的区域之间具有空间:所述内环的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1区域密合的区域、以及所述内环的所述第2区域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2区域密合的区域,
在将所述盖子从所述口栓主体取下的状态下,
所述内环的所述第1外径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1内径之差大于所述内环的所述第2外径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2内径之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口栓,其中,所述盖子在所述顶板的所述盖子的侧壁与所述内环之间进一步具有接触环,
在所述盖子螺接到所述口栓主体上的状态下,所述接触环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上端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出口栓,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盖子安装到所述口栓主体上并使所述盖子沿闭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
所述内环的所述第1区域将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推向外侧从而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内周面接触,
随后,所述内环的所述第2区域将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进一步推向外侧从而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内周面接触,
随后,所述盖子成为螺接到所述口栓主体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口栓,其中,在将所述盖子从所述口栓主体取下的状态下,
所述内环的所述第1外径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1内径之差为0.30mm以上0.50mm以下,
所述内环的所述第2外径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2内径之差为0.10mm以上0.30mm以下,
所述盖子的侧壁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的内径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的外径之差为0.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出口栓,其中,所述内环的所述第1区域中的厚度大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1区域中的厚度,并且内环的第2区域中的厚度小于口栓主体的侧壁的第2区域中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出口栓,其中,
所述盖子进一步具有:经由设置在所述盖子的侧壁的与所述顶板相对的那一侧的端部的薄壁部而安装的圆筒状的带部、以及一端连接到所述带部的与所述薄壁部相对的那一侧的端部的1个以上的翼片,
所述口栓主体进一步具有: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以及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外周面的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凸缘之间的区域向外突出的突起部,
在所述盖子螺接到所述口栓主体上的状态下,
所述带部的与所述薄壁部相对的那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凸缘密合,
所述翼片以另一端在与所述带部的连接部处折回以朝向所述顶板倾斜的状态容纳在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凸缘之间的空隙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出口栓,其中,在所述盖子螺接到所述口栓主体上的状态发生松动且所述翼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突起部接触的状态下,
所述内环的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1区域在整个圆周上密合,
所述内环的所述第2区域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2区域在整个圆周上密合,
所述盖子的侧壁的内周面的规定部分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外周面的规定部分在整个圆周上密合,并且
在以下两个密合的区域之间具有空间:所述内环的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1区域密合的区域、以及所述内环的所述第2区域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所述第2区域密合的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出口栓,其中,所述带部在与所述薄壁部相对的那一侧的端部处具备1个以上的将内侧和外侧连通起来的连通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出口栓,其中,在所述盖子螺接到所述口栓主体上的状态下,
所述翼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突起部的在所述盖子的高度方向上的距离为0.1mm以上0.3mm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出口栓,其中,
所述口栓主体进一步具备:
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一端边缘向外延伸的凸缘;
在所述凸缘的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相对的那一侧的面上形成的多个凹部,该多个凹部在平面视图中排列在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同心圆上、且由肋部隔开;以及
从所述凹部之一突出的浇口入口,该浇口入口在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的轴向方向上突出到不超过所述凸缘的与所述口栓主体的侧壁相对的那一侧的面的位置。
11.一种包装容器,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出口栓。
CN201880051859.1A 2017-08-10 2018-08-10 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Active CN1110325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5976 2017-08-10
JP2017-155976 2017-08-10
JP2018-140154 2018-07-26
JP2018140154A JP7087774B2 (ja) 2017-08-10 2018-07-26 注出口栓及び注出口栓を備える包装容器
JP2018-146726 2018-08-03
JP2018146726A JP7110809B2 (ja) 2018-08-03 2018-08-03 注出口栓及び注出口栓を備える包装容器
JP2018-148819 2018-08-07
JP2018148819A JP7259228B2 (ja) 2018-08-07 2018-08-07 注出口栓及び注出口栓を備える包装容器
PCT/JP2018/030110 WO2019031608A1 (ja) 2017-08-10 2018-08-10 注出口栓及び注出口栓を備える包装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2524A CN111032524A (zh) 2020-04-17
CN111032524B true CN111032524B (zh) 2022-04-08

Family

ID=65272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1859.1A Active CN111032524B (zh) 2017-08-10 2018-08-10 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66678B1 (zh)
CN (1) CN111032524B (zh)
WO (1) WO20190316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8954B (zh) * 2018-07-16 2022-01-28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电机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479330A (fr) * 1966-03-09 1967-05-05 Captocap Ltd Capsule en matière plastique pour le bouchage de récipients
DE8525933U1 (de) * 1985-09-11 1985-10-24 "Bonaplastik" -A. Schuster GmbH, 5882 Meinerzhagen Kappe auf einem Behälter mit einem Gewindehals
WO2000034133A2 (en) * 1998-12-07 2000-06-15 Tjandra Limanjaya Closure cap
WO2002000506A2 (en) * 2000-06-28 2002-01-03 Saad Taha Container closure
KR20090041946A (ko) * 2007-10-25 2009-04-29 이충강 스파우트 캡 결합구조
KR20100056815A (ko) * 2008-11-20 2010-05-28 정주현 용기의 뚜껑 구조체
WO2012002184A1 (ja) * 2010-07-02 2012-01-05 ザ・コカ-コーラ・カンパニー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及びプリフォーム
JP2013151310A (ja) * 2012-01-26 2013-08-08 Sapporo Beverage Co Ltd 炭酸水用容器および該容器の輸送方法
WO2016027303A1 (ja) * 2014-08-19 2016-02-25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樹脂製キャップ
JP2016182983A (ja) * 2015-03-26 2016-10-2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蓋付き容器
CN106573706A (zh) * 2014-07-30 2017-04-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排出口栓以及包装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27930A1 (fr) * 1975-10-13 1977-05-13 Alca Sa Bouchon a vis en matiere thermoplastique
GB2264108B (en) * 1992-01-24 1995-11-15 Beeson & Sons Ltd A container closure assembly
US5275287A (en) * 1991-04-10 1994-01-04 Mcg Closures Ltd. Closures
US6702134B2 (en) * 2001-09-28 2004-03-09 Gen-Probe Incorporated Closure system
US7651004B2 (en) * 2005-05-12 2010-01-26 Rexam Closure Systems Inc. Linerless closure and package
JP6377977B2 (ja) 2014-06-30 2018-08-22 天龍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紙製容器用の注出装置
JP2016069083A (ja) * 2014-09-30 2016-05-0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注出口栓及び包装容器
WO2016017178A1 (ja) * 2014-07-30 2016-02-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注出口栓及び包装容器
JP2017114546A (ja) * 2015-12-25 2017-06-2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注出口組合体、及び注出口組合体付容器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479330A (fr) * 1966-03-09 1967-05-05 Captocap Ltd Capsule en matière plastique pour le bouchage de récipients
FR92382E (fr) * 1966-03-09 1968-10-31 Captocap Ltd Capsule en matière plastique pour le bouchage de récipients
DE8525933U1 (de) * 1985-09-11 1985-10-24 "Bonaplastik" -A. Schuster GmbH, 5882 Meinerzhagen Kappe auf einem Behälter mit einem Gewindehals
WO2000034133A2 (en) * 1998-12-07 2000-06-15 Tjandra Limanjaya Closure cap
WO2002000506A2 (en) * 2000-06-28 2002-01-03 Saad Taha Container closure
KR20090041946A (ko) * 2007-10-25 2009-04-29 이충강 스파우트 캡 결합구조
KR20100056815A (ko) * 2008-11-20 2010-05-28 정주현 용기의 뚜껑 구조체
WO2012002184A1 (ja) * 2010-07-02 2012-01-05 ザ・コカ-コーラ・カンパニー プラスチックボトル及びプリフォーム
JP2013151310A (ja) * 2012-01-26 2013-08-08 Sapporo Beverage Co Ltd 炭酸水用容器および該容器の輸送方法
CN106573706A (zh) * 2014-07-30 2017-04-1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排出口栓以及包装容器
WO2016027303A1 (ja) * 2014-08-19 2016-02-25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樹脂製キャップ
JP2016182983A (ja) * 2015-03-26 2016-10-2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蓋付き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31608A1 (ja) 2019-02-14
EP3666678B1 (en) 2022-06-29
EP3666678A4 (en) 2020-08-19
CN111032524A (zh) 2020-04-17
EP3666678A1 (en) 2020-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4242B2 (en) Spout assembly and packaging container having the spout assembly
JP5804847B2 (ja) キャップ
CN110088008B (zh) 一种提供开封时的准确性及检查的方便性的安全盖喷口
KR102482736B1 (ko) 주출구 마개 및 포장 용기
CN111746930B (zh) 用于可倾倒产品的包装料的打开装置和含打开装置的包装
JP2008308218A (ja) キャップ
CN111032524B (zh) 排出口栓以及具备排出口栓的包装容器
JP5937331B2 (ja) アセプティック充填用キャップ付スパウト
JP7259228B2 (ja) 注出口栓及び注出口栓を備える包装容器
EP2913278B1 (en) Capped spout
JP6736558B2 (ja) 容器注出口の封止構造
JP7110809B2 (ja) 注出口栓及び注出口栓を備える包装容器
JP5770590B2 (ja) アセプティック充填用キャップ付スパウト
JP2004131157A (ja) 口栓、及び口栓付き収容体
JP7260240B2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付き注出口
JP2007176554A (ja) 複合ヒンジキャップ
JP2004359325A (ja) 液体紙容器用口栓
JPH09315456A (ja) 分別廃棄容易なヒンジキャップ
JP2004359254A (ja) キャップ装置
JP5770591B2 (ja) アセプティック充填用キャップ付スパウト
JP2004315017A (ja) 液体紙容器用口栓
JP2023020377A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
JPH10273167A (ja) 注出口栓
JP4539009B2 (ja) 口栓
JP2014046949A (ja) 注出キャ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