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29587A - 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29587A
CN111029587A CN201910956080.0A CN201910956080A CN111029587A CN 111029587 A CN111029587 A CN 111029587A CN 201910956080 A CN201910956080 A CN 201910956080A CN 111029587 A CN111029587 A CN 111029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oxide film
active material
aluminum
hydrous 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560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29587B (zh
Inventor
部田浩司
浅利太久哉
落合章浩
福本友祐
和田直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29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9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29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29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正极至少包含正极集电体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被配置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正极集电体包含铝箔以及铝水合氧化物膜。铝水合氧化物膜覆盖铝箔的表面。铝水合氧化物膜具有5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厚度。铝水合氧化物膜包含多种铝水合氧化物。多种铝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具有20mol%以上且80mol%以下的比例。

Description

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8-103132号公报公开了提高铝水合氧化膜的成膜速度的方法。
发明内容
以往,铝(Al)箔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下能够简记为“电池”)的正极集电体使用。通过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涂敷正极糊剂并使其干燥,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由此制造正极。
在日本特开2008-103132号公报中,在Al箔的表面形成有水合氧化皮膜(在本说明书中记为“铝(Al)水合氧化物膜”)。由此提高正极集电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之间的粘附性、正极集电体的耐碱性等。
根据本公开的新见解,对Al水合氧化物膜能够期待抑制外部输入时的发热的效果。“外部输入”是表示导电性的锐利物贯穿壳体(电池的外壳)并侵入电池内的异常模式。侵入电池内的锐利物可能贯穿正极及负极。由此认为正极和负极短路,电池发热。外部输入通过例如针刺试验来模拟。
通常,正极活性物质层具有比Al箔(正极集电体)更大的电阻。认为外部输入时,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对电极)接触的情况下不产生大的短路电流。
然而,由于外部输入时的冲击,有可能正极活性物质层从Al箔脱落并露出Al箔。结果,有可能露出的Al箔和负极直接接触。认为如果Al箔和负极直接接触,则产生大的短路电流。因为Al箔的电阻小。认为由于产生大的短路电流,电池的发热也变大。
Al水合氧化物膜能够具有比Al箔更大的电阻。此外认为Al水合氧化物膜难以从Al箔脱落。认为由于在Al箔的表面形成Al水合氧化物膜,即使外部输入时正极活性物质层脱落,也抑制Al箔和负极的直接接触。即,认为抑制外部输入时的发热。
然而,由于设置Al水合氧化物膜,有可能电池电阻增加。此外,根据Al水合氧化物膜的组成,有可能发热抑制效果变小。
本公开的目的是在抑制电池电阻的增加的同时,抑制外部输入时的发热。
以下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结构以及作用效果。然而本公开的作用机制包含推定。不应通过作用机制的正确与否限制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1】本公开的正极是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正极至少包含正极集电体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配置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正极集电体包含铝箔以及铝水合氧化物膜。铝水合氧化物膜覆盖铝箔的表面。铝水合氧化物膜具有5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厚度。铝水合氧化物膜包含多种铝水合氧化物。多种铝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boehmite)具有20mol%以上且80mol%以下的比例。
一般而言,Al水合氧化物膜实质上仅由勃姆石(α-Al2O3·H2O)构成。仅由勃姆石构成的Al水合氧化物膜具有2层构造。即,Al水合氧化物膜包含致密层和针状层。致密层构成Al水合氧化物膜的下层。致密层由致密地填满的组织构成。针状层构成Al水合氧化物膜的上层。针状层由针状结晶聚集的组织构成。针状层比致密层稀疏。
致密层有缺乏柔软性的倾向。外部输入时,在对致密层施加变形时,有在致密层中产生裂纹的倾向。由于裂纹的产生,有可能露出Al箔。
本公开的Al水合氧化物膜包含多种Al水合氧化物。多种Al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的比例为20mol%以上且80mol%以下。即,在本公开的Al水合氧化物膜中,包含20mol%以上且80mol%以下勃姆石以外的Al水合氧化物。
由于在Al水合氧化物膜中包含勃姆石以外的Al水合氧化物,构造缺陷被导入Al水合氧化物膜。认为由于构造缺陷,阻碍致密层的形成,优先针状层的形成。由此认为Al水合氧化物膜的柔软性变高。由于Al水合氧化物膜的柔软性变高,期待抑制外部输入时Al箔的露出。即,期待抑制外部输入时的发热。
认为在勃姆石的比例超过80mol%时,致密层发达,Al水合氧化物膜的柔软性变低。在勃姆石的比例变得小于20mol%时,勃姆石以外的成分发达,有可能反而柔软性变低。
另外,作为勃姆石(α-Al2O3·H2O)以外的Al水合氧化物,考虑例如水铝石(β-Al2O3·H2O)、三羟铝石(β-Al2O3·3H2O)、三水铝石(α-Al2O3·3H2O)等。
Al水合氧化物膜的厚度为50nm以上且500nm以下。在厚度小于50nm时,有可能发热抑制效果变小。在厚度超过500nm时,有可能电池电阻增加到不能忽视的程度。
【2】铝水合氧化物膜可以具有150nm以下的厚度。由此期待电池电阻的降低。
【3】多种铝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可以具有30mol%以上且50mol%以下的比例。由此期待发热抑制效果变大。
【4】本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至少包含上述【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正极、负极以及非水电解质。期待本公开的电池在外部输入时的发热小。
【5】本公开的正极的制造方法是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正极的制造方法。
正极的制造方法至少包含以下(A)、(B)以及(C)。
(A)准备铝箔。
(B)通过在铝箔的表面形成铝水合氧化物膜,制造正极集电体。
(C)通过在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制造正极。
铝水合氧化物膜被形成为包含多种铝水合氧化物。多种铝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具有20mol%以上且80mol%以下的比例。
根据本公开的正极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上述【1】中所述的正极。
【6】可以通过水热处理形成铝水合氧化物膜。能够通过水热处理中的处理温度来调整勃姆石的比例。能够通过水热处理中的处理时间来调整Al水合氧化物膜的厚度。
通过与关联附图理解的本公开有关的接下来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及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截面概念图。
图3是铝水合氧化物膜的拉曼光谱的一个例子。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极群的结构的一个例子概略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负极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8是实施例1、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3的拉曼光谱。
图9是示出电池电阻以及1秒后温度与勃姆石的比例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示出电池电阻以及1秒后温度与厚度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记为“本实施方式”)。然而以下的说明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锂离子二次电池。然而锂离子二次电池仅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一个例子。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只要包含非水电解质,不应限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可以是例如钠离子二次电池等。
<正极>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正极10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详细情况后述。正极10是片状。正极10至少包含正极集电体11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12。正极活性物质层12配置在正极集电体11的表面。正极活性物质层12可以仅配置在正极集电体11的单面。正极活性物质层12也可以配置在正极集电体11的表背两面。在图1的x轴方向上,正极集电体11从正极活性物质层12突出的部分能够用于与正极端子91(后述)的连接。
《正极集电体》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截面概念图。
在图2中概念性地示出正极10的厚度方向截面。正极集电体11包含Al箔1以及Al水合氧化物膜2。
(铝箔)
Al箔1可以是例如纯Al箔。Al箔1也可以是Al合金箔。在Al箔1中可以包含例如99质量%以上的Al。在Al箔1中可以微量地包含例如在制造时不可避免地混入的杂质等。在Al箔1中也可以包含例如有意地添加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可以是例如从由硅(Si)、铁(Fe)、铜(Cu)、锰(Mn)、镁(Mg)、锌(Zn)以及钛(Ti)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Al箔1可以是例如“JIS H 4160:铝及铝合金箔”中规定的合金编号“1085”、“1070”、“1050”、“1N30”、“1100”、“3003”、“3004”、“8021”、“8079”等。Al箔1可以具有例如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厚度。Al箔1也可以具有例如10μm以上且20μm以下的厚度。
(铝水合氧化物膜)
Al水合氧化物膜2覆盖Al箔1的表面。优选Al水合氧化物膜2实质上覆盖Al箔1的整面。然而只要能够抑制外部输入时的发热,在Al箔1的表面的一部分也可以有不被Al水合氧化物膜2覆盖的区域。
Al水合氧化物膜2可以实质上仅由针状层构成。针状层由针状结晶聚集的组织构成。也可以在Al水合氧化物膜2的一部分包含致密层。Al水合氧化物膜2是多孔质。Al水合氧化物膜2能够具有例如45~55%左右的空隙率。
(组成)
Al水合氧化物膜2包含多种Al水合氧化物。多种Al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具有20mol%以上且80mol%以下的比例。由于在Al水合氧化物膜2中包含勃姆石以外的Al水合氧化物,构造缺陷被导入Al水合氧化物膜2。认为由于构造缺陷,阻碍致密层的形成,优先针状层的形成。由此认为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柔软性变高。
认为在勃姆石的比例超过80mol%时,致密层发达,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柔软性变低。在勃姆石的比例变得小于20mol%时,勃姆石以外的成分发达,有可能反而柔软性变低。
Al水合氧化物膜2中包含的勃姆石(α-Al2O3·H2O)以外的Al水合氧化物能够包含Al、氧(O)以及氢氧离子(OH—)。勃姆石(α-Al2O3·H2O)以外的Al水合氧化物可以是例如从由水铝石(β-Al2O3·H2O)、三羟铝石(β-Al2O3·3H2O)以及三水铝石(α-Al2O3·3H2O)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多种Al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可以具有例如70mol%以下的比例。多种Al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也可以具有30mol%以上且50mol%以下的比例。由此期待发热抑制效果变大。
(勃姆石的比例的测量方法)
图3是铝水合氧化物膜的拉曼光谱的一个例子。
勃姆石的比例根据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拉曼光谱确定。在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拉曼光谱中能够包含对勃姆石固有的峰。认为例如674cm-1附近的峰、495cm-1附近的峰、360cm-1附近的峰等是对勃姆石固有的峰。特别地,360cm-1附近的峰有高度,所以适于比例计算。以下示出具体的测量步骤。
首先,获取实质上仅由勃姆石构成的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拉曼光谱。该拉曼光谱是“基准光谱”。例如通过100℃的水热处理,能够在Al箔1的表面形成Al水合氧化物膜2。认为在该条件下形成的Al水合氧化物膜2实质上仅由勃姆石构成。在基准光谱中,测量处于310cm-1以上且410cm-1以下的范围内(典型地是360cm-1附近)的峰的高度。该高度是“基准峰高”。
接下来,获取作为测量对象的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拉曼光谱。在该拉曼光谱中,测量处于310cm-1以上且410cm-1以下的范围内(典型地是360cm-1附近)的峰的高度。该高度除以“基准峰高”得到的值的百分比是“勃姆石的比例(单位mol%)”。
拉曼光谱由激光拉曼分光光度计测量。测量条件例如以下所述。
装置:激光拉曼分光光度计“NRS-5100”,日本分光公司(JASCO)制造
测量模式:显微测量(物镜×20)
激光波长:532nm
激光输出:4.9mW
测量波长范围:200~3400cm-1
另外,装置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与在此所示的装置同等的装置。
(厚度)
Al水合氧化物膜2具有5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厚度。在厚度小于50nm时,有可能发热抑制效果变小。在厚度超过500nm时,有可能电池电阻增加到不能忽视的程度。Al水合氧化物膜2变得越薄,越期待电池电阻的降低。Al水合氧化物膜2也可以具有例如450nm以下的厚度。Al水合氧化物膜2也可以具有例如350nm以下的厚度。Al水合氧化物膜2也可以具有例如150nm以下的厚度。
Al水合氧化物膜2变得越薄,在电池内的空间中Al水合氧化物膜2所占的体积变得越小。可以与Al水合氧化物膜2变薄的量相应地,将例如正极活性物质层12等设计得厚。由此期待电池容量的增大。
(厚度的测量方法)
在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截面显微图像中测量Al水合氧化物膜2的厚度。显微镜可以是例如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显微镜也可以是例如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截面设为与Al水合氧化物膜2的厚度方向(图2的y轴方向)实质上平行的截面。与厚度方向实质上平行表示与厚度方向形成的角为0度以上且10度以下。能够在截面样品的制造中使用例如横截面抛光装置(CP)、聚焦离子束装置(FIB)等。图像的倍率能够根据Al水合氧化物膜2的厚度适当改变。图像的倍率可以是例如1万倍以上且20万倍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Al水合氧化物膜2至少在其表层部包含针状层。因此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截面包含山部2p和谷部2v。在10处的山部2p和10处的谷部2v合计20处测量厚度。20处的算数平均值设为Al水合氧化物膜2的厚度。
截面图像的拍摄条件例如接下来所述。
装置:超高分辨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U-70形”,日立高科技公司制造
观察模式:背散射电子像
加速电压:2kV
另外,装置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使用与在此所示的装置同等的装置。
《正极活性物质层》
在正极集电体11的表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即,在Al水合氧化物膜2的表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正极活性物质层12可以具有例如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的厚度。正极活性物质层12也可以具有例如10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的厚度。
正极活性物质层12可以具有例如3g/cm3以上且4g/cm3以下的密度。正极活性物质层12也可以具有例如3.5g/cm3以上且4g/cm3以下的密度。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密度根据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表观体积和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质量计算。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表观体积是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面积(涂敷面积)和厚度的乘积。
正极活性物质层12至少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典型地是粒子群。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具有例如1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d50。“d50”表示体积基准的粒度分布中从微粒侧的累积粒子体积成为全部粒子体积的50%的粒子尺寸。d50能够由例如激光衍射粒度分布测量装置等测量。
正极活性物质不应被特别限定。正极活性物质能够具有各种结晶结构。正极活性物质的结晶结构可以由例如XRD(x-ray diffraction,x射线衍射)等确定。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具有例如层状岩盐型、尖晶石型、橄榄石型等结晶结构。
正极活性物质可以是例如从由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锰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以及磷酸铁锂(LiFePO4)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作为锰酸锂,考虑例如LiMnO2、LiMn2O4等。作为镍钴锰酸锂,考虑例如LiNi1/3Co1/ 3Mn1/3O2、LiNi0.5Co0.2Mn0.3O2、LiNi0.6Co0.3Mn0.1O2、LiNi0.4Co0.2Mn0.4O2等。作为镍钴铝酸锂,考虑例如LiNi0.82Co0.15Al0.03O2等。
正极活性物质层12可以进一步包含导电材料。导电材料不应被特别限定。导电材料可以是例如从由乙炔黑(AB)、炉黑、热碳黑、石墨、气相生长碳纤维(VGCF)以及碳纳米管(CNT)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包含例如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的导电材料。
正极活性物质层12可以进一步包含粘合剂。粘合剂不应被特别限定。粘合剂可以是例如从由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羧甲基纤维素(CMC)以及聚丙烯酸(PAA)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包含例如0.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的粘合剂。
<正极的制造方法>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制造方法。
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制造方法至少包含“(A)Al箔的准备”、“(B)Al水合氧化物膜的形成”以及“(C)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形成”。
《(A)Al箔的准备》
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制造方法包含准备Al箔1。Al箔1的详细情况如前所述。可以通过购买市售的Al箔1来准备Al箔1。也可以制造Al箔1。能够通过以往公知的方法来制造Al箔1。
《(B)Al水合氧化物膜的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制造方法包含通过在Al箔1的表面形成Al水合氧化物膜2来制造正极集电体11。Al水合氧化物膜2被形成为包含多种Al水合氧化物。多种Al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为20mol%以上且80mol%以下。
(水热处理)
能够通过例如水热处理来形成Al水合氧化物膜2。能够通过水热处理中的处理温度来调整勃姆石的比例。能够通过水热处理中的处理时间来调整Al水合氧化物膜2的厚度。
例如准备预定的水浴。调整水浴的温度。将Al箔1浸渍在水浴中。由此在Al箔1的表面发生水热反应,Al箔1的表层能够变换成Al水合氧化物膜2。处理温度表示水浴的温度。由一般的温度计测量水浴的温度。处理时间表示Al箔1被浸渍在水浴中的时间。
处理温度可以是例如50℃以上且85℃以下。存在处理温度越低,勃姆石的比例越变低的倾向。处理温度可以是例如80℃以下。处理温度也可以是例如60℃以上且70℃以下。
处理时间可以是例如80秒以上且1200秒以下。存在处理时间越短,Al水合氧化物膜2越变薄的倾向。处理时间可以是例如600秒以下。处理时间也可以是例如480秒以下。处理时间也可以是例如240秒以上且300秒以下。
另外,Al水合氧化物膜2存在勃姆石的比例越高,生长速度越快的倾向。因此希望根据与勃姆石的比例的平衡来决定处理时间。另外在日本特开2008-103132号公报中,将碱水溶液用于处理液。在将碱水溶液用于处理液时,促进勃姆石的生成,有可能勃姆石的比例超过80mol%。
《(C)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正极的制造方法包含通过在正极集电体11的表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来制造正极10。
能够通过例如正极糊剂的涂敷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例如,能够通过混合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粘合剂以及溶剂来调制正极糊剂。能够通过在正极集电体11的表面涂敷正极糊剂并使其干燥来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能够将一般的涂敷机用于涂敷操作。能够将一般的干燥机用于干燥操作。正极活性物质等的详细情况如前所述。能够根据电池100的规格,在正极集电体11的表面的预定区域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
正极活性物质层12形成之后(正极糊剂干燥之后),正极10可以被压缩。例如可以通过辊子等将正极10压缩。认为通过压缩正极10,正极活性物质层12中包含的导电材料的一部分侵入Al水合氧化物膜2内的空隙。由此认为在正极活性物质层12和Al箔1之间形成电子传导路径。
另外可以通过压缩来调整Al水合氧化物膜2的厚度。例如根据辊子的线压来调整Al水合氧化物膜2的厚度。线压可以是例如10t/cm以上且11t/cm以下。
可以根据电池100的规格将正极10切割成预定的平面尺寸。根据以上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正极10。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电池100是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电池100包含壳体101。壳体101可以是例如Al合金制。壳体101是密封的。壳体101容纳电极群50以及非水电解质(未图示)。壳体101是四方形的(扁平的长方体)。然而壳体101也可以是例如圆柱形的。壳体101也可以是例如用铝层压膜制的袋等。
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极群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电极群50是卷绕型的。通过将正极10、间隔体30、负极20以及间隔体30按该顺序层叠,进而将它们卷绕成螺旋状来形成电极群50。即,电池100至少包含正极10、负极20以及非水电解质。正极10的详细情况如前所述。通过电池100包含本实施方式的正极10,期待外部输入时的发热变小。
电极群50也可以是层叠(stack)型的。即,可以通过将正极10以及负极20交替地分别层叠1个以上来形成电极群50。在各个正极10以及负极20之间分别配置间隔体30。
《负极》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负极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负极20是片状的。负极20包含负极集电体21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22。负极活性物质层22配置在负极集电体21的表面。负极活性物质层22可以仅配置在负极集电体的单面。负极活性物质层22也可以配置在负极集电体21的表背两面。
负极集电体21可以是例如铜(Cu)箔等。负极集电体21可以具有例如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厚度。在图7的x轴方向上,负极集电体21从负极活性物质层22突出的部分能够用于与负极端子92(图5)的连接。
负极活性物质层22可以具有例如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的厚度。负极活性物质层22至少包含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层22可以进一步包含粘合剂。
负极活性物质典型地是粒子群。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具有例如1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d50。负极活性物质不应被特别限定。负极活性物质可以是例如从由石墨、易石墨化碳、难石墨化碳、硅、氧化硅、硅基合金、锡、氧化锡、锡基合金以及钛酸锂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粘合剂也不应被特别限定。粘合剂可以是例如CMC以及丁苯橡胶(SBR)等。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负极活性物质,可以包含例如0.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的粘合剂。
《间隔体》
电池100可以包含间隔体30。间隔体30配置在正极10以及负极20之间。正极10以及负极20通过间隔体30相互隔离。间隔体30是多孔质膜。间隔体30是电绝缘性的。间隔体30可以具有例如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厚度。间隔体30可以是例如聚烯烃制。
间隔体30也可以是例如聚乙烯(PE)制。间隔体30也可以是例如聚丙烯(PP)制。间隔体30可以具有例如单层构造。间隔体30可以例如仅由PE制造的多孔质膜形成。间隔体30也可以具有例如多层构造。间隔体30可以通过例如将PP制的多孔质膜、PE制的多孔质膜以及PP制的多孔质膜按该顺序层叠来形成。间隔体30可以在其表面含有耐热层。耐热层包含耐热材料。耐热材料可以是例如氧化铝、勃姆石、二氧化钛、二氧化硅、聚酰亚胺等。
另外,在非水电解质是固体的情况(电池100是全固体电池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质上不需要间隔体30。
《非水电解质》
电池100包含非水电解质。本实施方式的非水电解质是Li离子导体。非水电解质可以是例如液体。非水电解质也可以是例如凝胶。非水电解质也可以是例如固体。在非水电解质是液体的情况下,非水电解质可以是例如电解液、离子液体等。在本说明书中作为非水电解质的一个例子说明电解液。
电解液至少包含Li盐以及溶剂。Li盐溶解在溶剂中。Li盐的浓度可以是例如0.5mol/L以上且2mol/L以下(0.5M以上且2M以下)。Li盐可以是例如从由LiPF6、LiBF4、LiN(FSO2)2以及LiN(CF3SO2)2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溶剂是非质子性的。溶剂可以是例如环状碳酸酯以及链状碳酸酯的混合物。混合比可以是例如“环状碳酸酯:链状碳酸酯=1:9~5:5(体积比)”。
环状碳酸酯可以是例如从由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丁烯酯(BC)以及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链状碳酸酯可以是例如从由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以及碳酸二乙酯(DEC)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溶剂可以包含例如内酯、环醚、链醚、羧酸酯等。内酯可以是例如γ-丁内酯(GBL)、δ-戊内酯(DVL)等。环醚可以是例如四氢呋喃(THF)、1,3-二氧戊环(DOL)、1,4-二氧六环(DX)等。链醚可以是1,2-二甲氧基乙烷(DME)等。羧酸酯可以是例如甲酸甲酯(MF)、乙酸甲酯(MA)、丙酸甲酯(MP)等。
除了Li盐以及溶剂之外,电解液可以进一步包含各种添加剂。添加剂的浓度可以是例如0.005mol/L以上且0.5mol/L以下。作为添加剂,考虑例如气体发生剂(所谓的“过充电添加剂”)、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固体电解质界面)成膜剂、阻燃剂等。
气体发生剂可以是例如环己基苯(CHB)、联苯(BP)等。SEI成膜剂可以是例如碳酸亚乙烯酯(VC)、碳酸乙烯亚乙酯(VEC)、LiB(C2O4)2、LiBF2(C2O4)、LiPF2(C2O4)2、LiPO2F2、丙磺酸内酯(PS)、亚硫酸亚乙酯(ES)等。阻燃剂可以是例如磷腈等。可以在电解液中单独包含1种添加剂。也可以在电解液中包含2种以上的添加剂。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然而以下的说明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正极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制造>
《实施例1》
1.正极的制造
1-1.(A)Al箔的准备
准备带状的Al箔1(合金编号1085、厚度15μm)。Al箔1的宽度尺寸(图1的x轴方向的尺寸)是130mm。
1-2.(B)Al水合氧化物膜的形成
准备用于水热处理的水浴。水浴的温度调整到70℃。将Al箔1在水浴中浸渍持续300秒。即,处理温度为70℃,处理时间为300秒。由此在Al箔1的表面形成Al水合氧化物膜2。即,制造正极集电体11。
1-3.(C)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形成
准备以下材料。
正极活性物质:层状岩盐型镍钴锰酸锂
导电材料:乙炔黑(粉状品)
粘合剂:PVdF
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
通过将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粘合剂以及溶剂混合,调制正极糊剂。通过将正极糊剂涂敷在正极集电体11的表面(表背两面)并使其干燥,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由此制造正极10。正极10是带状的片。由辊子压缩正极10。辊子的线压为11t/cm。
正极活性物质层12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粘合剂=98:1:1(质量比)”的组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单位面积重量(单位面积的质量)为25mg/cm2。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宽度尺寸(图1的x轴方向的尺寸)为110mm。正极活性物质层12的密度为3.7g/cm3
2.负极的制造
准备以下材料。
负极活性物质:天然石墨
粘合剂:CMC以及SBR
溶剂:离子交换水
负极集电体:带状的Cu箔(厚度10μm、宽度尺寸132mm)
这里的宽度尺寸表示图7的x轴方向的尺寸。
通过将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以及溶剂混合,调制负极糊剂。通过将负极糊剂涂敷在负极集电体21的表面(表背两面)并使其干燥,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22。负极活性物质层22的单位面积重量为20mg/cm2。负极活性物质层22的宽度尺寸(图7的x轴方向的尺寸)为112mm。根据以上制造负极20。负极20是带状的片。
3.间隔体的准备
准备PE制的多孔质膜(宽度尺寸120mm、厚度20μm)作为间隔体30。准备氧化铝粉末作为耐热材料。通过将耐热材料、粘合剂以及溶剂混合,调制糊剂。通过将糊剂涂敷在间隔体30的表面并使其干燥,形成耐热层。耐热层具有4μm的厚度。根据以上准备间隔体30。
4.电解液的准备
准备电解液。电解液由以下成分构成。
Li盐:LiPF6(浓度1mol/L)
溶剂:[EC:EMC:DEC=3:4:3(体积比)]
5.装配
将正极10、间隔体30、负极20以及间隔体30按该顺序层叠,进一步将它们卷绕成螺旋状。由此形成电极群50。
准备壳体101。壳体101是四方形的。壳体101具有高度尺寸(75mm)×宽度尺寸(120mm)×深度尺寸(15mm)的外形尺寸。高度尺寸是图5的z轴方向的尺寸。宽度尺寸是图5的x轴方向的尺寸。深度尺寸是图5的y轴方向的尺寸。壳体101具有1mm的壁厚。
对电极群50连接正极端子91以及负极端子92。在壳体101中容纳电极群50。将电解液注入壳体101。壳体101是密封的。根据以上制造电池100(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电池100至少包含正极10、负极20以及非水电解质。电池100被设计为在3.0~4.1V的范围具有5Ah的额定容量。
6.完工充放电
在25℃的温度环境下,以1C的电流速率将电池100充电至4.2V。在“1C”的电流速率下充电1小时至额定容量。间隔5分钟的休止,以1C的电流速率将电池100放电至3.0V。
进而,通过以下恒定电流-恒定电压(CC-CV)方式充电以及CC-CV方式放电,确认电池100的初始容量。
CC-CV方式充电:CC=1C、CV=4.1V、0.01C截止电流
CC-CV方式放电:CC=1C、CV=3.0V、0.01C截止电流
《比较例1》
除了将Al箔1未经处理而用作正极集电体11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正极10以及电池100。比较例1的正极集电体11不包含Al水合氧化物膜2。
《实施例2~9、比较例2~5》
除了如下述表1所示改变水热处理中的处理温度以及处理时间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正极10以及电池100。
<评价>
《勃姆石的比例》
根据前述方法获取各个例子的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拉曼光谱。进而计算勃姆石的比例。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图8是实施例1、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3的拉曼光谱。
在比较例1中,未形成Al水合氧化物膜2。在比较例1的拉曼光谱中,在360cm-1附近未发现峰。
在比较例3中,未用90℃的水浴实施水热处理。在比较例3的拉曼光谱中,在360cm-1附近发现高的峰。认为在比较例3的Al水合氧化物膜2中,勃姆石的比例变高。
在实施例1中,用70℃的水浴实施水热处理。在实施例1的拉曼光谱中,360cm-1附近的峰相比于比较例3低。认为因为实施例1中的勃姆石的比例比比较例3中的勃姆石的比例低。
《电池电阻》
将电池100的SOC(state of charge,充电状态)调整到50%。以10C的电流速率将电池100放电10秒。测量从放电开始10秒后的电压下降量。根据电压下降量和电流速率的关系计算电池电阻。结果示出在下述表1的“电池电阻”栏中。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果电池电阻为3.8mΩ以下,则看作抑制了电池电阻的增加。
《针刺试验》
将电池100的SOC调整到100%。准备针。针具有3mm的柄部直径以及1mm的尖端部R。针以1mm/sec(秒)的速度刺入电池100。针刺入后,测量1秒后的电池100的表面温度。结果示出在下述表1的“1秒后温度”栏中。认为1秒后温度越低,越抑制外部输入时的发热。
【表1】
表1
Figure BDA0002227346790000181
<结果>
《实施例1~5、比较例1~3》
在实施例1~5、比较例2、3中,勃姆石的比例发生变化。在实施例1~5、比较例2、3中,厚度是固定的。在比较例1中未形成Al水合氧化物膜2。
图9是示出电池电阻以及1秒后温度与勃姆石的比例的关系的图表。在图9中,示出实施例1~5、比较例1~3的结果。不论勃姆石的比例如何,电池电阻大致固定。认为Al水合氧化物膜2的电阻实质上不根据勃姆石的比例而变化。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认为侵入到Al水合氧化物膜2的导电材料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12和Al箔1之间的电子传导路径。认为只要Al水合氧化物膜2的厚度不变化,导电材料的侵入程度也大致不变化。认为因为导电材料的侵入程度大致不变化,电池电阻变得大致固定。
在勃姆石的比例超过80mol%时,针刺试验的1秒后温度显著上升。认为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柔软性变低,变得容易产生裂纹。
在勃姆石的比例小于20mol%时,针刺试验的1秒后温度显著上升。认为由于勃姆石以外的成分的结晶性变高,Al水合氧化物膜2的柔软性变低。
发现在勃姆石的比例在30mol%以上且50mol%以下的范围时针刺试验的1秒后温度低的倾向。
《实施例1、6~9、比较例1、4、5》
在实施例1、6~9、比较例4、5中,厚度变化。在实施例1、6~9、比较例4、5中,勃姆石的比例是固定的。在比较例1中,未形成Al水合氧化物膜2。
图10是示出电池电阻以及1秒后温度与厚度的关系的图表。在图10中示出实施例1、6~9、比较例1、4、5的结果。在厚度超过500nm时,电池电阻显著增加。认为在正极活性物质层12和Al箔1之间未充分形成电子传导路径。
在厚度小于50nm时,针刺试验的1秒后温度显著上升。认为因为Al水合氧化物膜2过薄,变得容易露出Al箔1。
发现在厚度在150nm以下的范围时电池电阻低的倾向。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而非限制性的。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确定的技术范围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6)

1.一种正极,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正极至少包含正极集电体以及正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被配置在所述正极集电体的表面,
所述正极集电体包含铝箔以及铝水合氧化物膜,
所述铝水合氧化物膜覆盖所述铝箔的表面,
所述铝水合氧化物膜具有5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厚度,
所述铝水合氧化物膜包含多种铝水合氧化物,
所述多种铝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具有20mol%以上且80mol%以下的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其中,
所述铝水合氧化物膜具有150nm以下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其中,
所述多种铝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具有30mol%以上且50mol%以下的比例。
4.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至少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正极;
负极;以及
非水电解质。
5.一种正极的制造方法,该正极用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中,
所述正极的制造方法至少包含:
准备铝箔;
通过在所述铝箔的表面形成铝水合氧化物膜来制造正极集电体;以及
通过在所述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正极活性物质层来制造正极,
所述铝水合氧化物膜被形成为包含多种铝水合氧化物,
所述多种铝水合氧化物之中,勃姆石具有20mol%以上且80mol%以下的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正极的制造方法,其中,
通过水热处理形成所述铝水合氧化物膜。
CN201910956080.0A 2018-10-10 2019-10-10 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029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1807 2018-10-10
JP2018191807A JP6766854B2 (ja) 2018-10-10 2018-10-10 正極、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正極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29587A true CN111029587A (zh) 2020-04-17
CN111029587B CN111029587B (zh) 2023-07-25

Family

ID=70159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56080.0A Active CN111029587B (zh) 2018-10-10 2019-10-10 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09049B2 (zh)
JP (1) JP6766854B2 (zh)
CN (1) CN11102958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3027A (zh) * 2021-12-17 2022-03-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钠离子电池
CN116404292A (zh) * 2023-06-06 2023-07-07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片的回收利用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7266B1 (en) * 1998-05-28 2004-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ttery plate and battery
JP2008103132A (ja) * 2006-10-18 2008-05-01 Furukawa Sky Kk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集電体用アルミニウム箔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US20180083286A1 (en) * 2016-09-16 2018-03-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110380055A (zh) * 2018-04-13 2019-10-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0809B2 (ja) * 1998-05-28 2009-04-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とその正極板の製造法
JP3959708B2 (ja) * 2001-11-19 2007-08-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チウム電池用正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電池用正極
US20040191633A1 (en) * 2003-02-26 2004-09-30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Electrodes for lithium batteries
CN104247090B (zh) * 2012-01-19 2017-10-31 索尼公司 隔膜、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组、电子设备、电动车辆、电力存储装置和电力系统
JP2015109214A (ja) * 2013-12-05 2015-06-1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集電体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7851762B (zh) * 2015-07-10 2021-06-25 株式会社Lg化学 隔板和包括该隔板的电化学装置
CN105529433B (zh) * 2016-02-26 2018-10-1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涂层的电极以及包括该具有涂层的电极的锂离子电池
JP6493313B2 (ja) * 2016-06-13 2019-04-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全固体電池の製造方法
WO2018093214A1 (ko) * 2016-11-18 2018-05-2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세퍼레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WO2019108017A1 (ko) * 2017-12-01 2019-06-06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 및 전극조립체
JP6988584B2 (ja) * 2018-03-06 2022-01-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正極、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正極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7266B1 (en) * 1998-05-28 2004-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ttery plate and battery
JP2008103132A (ja) * 2006-10-18 2008-05-01 Furukawa Sky Kk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集電体用アルミニウム箔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US20180083286A1 (en) * 2016-09-16 2018-03-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107834075A (zh) * 2016-09-16 2018-03-23 株式会社东芝 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CN110380055A (zh) * 2018-04-13 2019-10-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3027A (zh) * 2021-12-17 2022-03-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钠离子电池
CN114243027B (zh) * 2021-12-17 2024-02-1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钠离子电池
CN116404292A (zh) * 2023-06-06 2023-07-07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正极片的回收利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19361A1 (en) 2020-04-16
JP2020061269A (ja) 2020-04-16
JP6766854B2 (ja) 2020-10-14
US11909049B2 (en) 2024-02-20
CN111029587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92773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US11450852B2 (en) Positive electrode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10727528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JP6394611B2 (ja) 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US10411265B2 (en)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10323485A (zh) 二次电池
JPWO2018179900A1 (ja) 二次電池
CN112292772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KR20190031149A (ko) 비수전해질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0233233B (zh) 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CN111029587B (zh) 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EP4099430A1 (en) Positive electrod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ies,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10380055B (zh) 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CN114762166A (zh)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CN110391403B (zh) 正极活性材料、正极、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正极活性材料的制造方法
US10971720B2 (en)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JP706966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6889409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0265664B (zh) 正极、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及正极的制造方法
JP6702345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