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62465B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62465B
CN110962465B CN201910920485.9A CN201910920485A CN110962465B CN 110962465 B CN110962465 B CN 110962465B CN 201910920485 A CN201910920485 A CN 201910920485A CN 110962465 B CN110962465 B CN 1109624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artridge
housing
ink
adhesive
seal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04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62465A (zh
Inventor
长冈恭介
小泷靖夫
大桥哲也
井上良二
宫下岳穗
村上洋纪
丹野贵之
福岛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62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24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62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624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36Protection of cartridges or parts thereof, e.g. t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15/00Sealings
    • F16J15/02Sealings between relatively-stationary surfa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墨盒,包括:外壳,外壳具有空气连通口并且在内部存储液体;以及密封构件,密封构件以覆盖空气连通口的方式贴附到外壳上;密封构件包括贴附到外壳上的粘附区域和不贴附到外壳上的非粘附区域;非粘附区域延伸到密封构件的端部,并形成在空气连通口和空气之间建立连通的连通通道。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墨盒。
背景技术
可安装到喷墨打印设备上的墨盒可设置有空气连通口,以稳定内部压力。然而,在设置有空气连通口的情况下,促进了墨蒸发,从而墨的浓度和成分会变得不稳定。
日本专利特开No.2013﹣158978公开了一种墨盒,配置成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利用密封构件密封空气连通口并且允许使用者在将墨盒安装到喷墨打印设备上的过程中剥离密封构件。根据日本专利特开No.2013﹣158978的墨盒能够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抑制墨蒸发并且在安装到设备上之后将内部压力保持为大气压力的同时稳定地供墨。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墨盒,包括:外壳,外壳包括空气连通口并且配置成在外壳内部存储液体;密封构件,以覆盖空气连通口的方式贴附到外壳上,其中,密封构件包括贴附到外壳上的粘附区域和未贴附到外壳上的非粘附区域,非粘附区域延伸到密封构件的端部并形成在空气连通口和空气之间建立连通的连通通道。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内部配置图;
图2A和2B是安装单元的外部立体图;
图3A至3D是从各种角度观察的墨盒的示意图;
图4是第二壳体的放大剖视图;
图5A和5B是用于说明墨盒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墨盒底表面附近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A至7C是示出在未供墨情况下外壳底部的示意图;
图8A至8C是示出在供墨情况下外壳底部的示意图;
图9A至9D是用于解释底部凹形部尺寸的优选示例的示意图;
图10A至10C是示出粘附区域和非粘附区域的布局示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各种验证例的比较结果的表格;
图12A和12B是示出粘附区域和非粘附区域的布局示例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墨盒底表面附近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4是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喷墨打印设备的内部配置图;
图15A至15C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墨盒的示意图;和
图16A和16B是示出粘附区域和非粘附区域的布局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然而,日本专利特开No.2013﹣158978中公开的墨盒委托使用者剥离密封构件,因此风险在于未剥离密封构件的情况下墨盒安装到设备上。在这种情况下,墨盒的内部压力会随着墨消耗而变化,并且会无法将墨从墨盒稳定地供应到打印头。结果,存在打印头不能执行正常喷射操作的风险和打印头损坏的风险。
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能够在不增加用户负担(例如剥离密封构件)的情况下抑制墨蒸发并使向打印头供墨得以稳定。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喷墨打印设备1(下文中简称为打印设备1)的内部配置图。打印设备1是多功能外围设备,包括打印单元2和位于打印单元2上方的扫描仪单元3。打印单元2和扫描仪单元3可以各自独立地或共同地执行关于打印操作和读取操作的各种处理。扫描仪单元3包括自动送稿器(ADF)和平板扫描仪(FBS),并且能够读取由ADF自动进给的原稿并读取(扫描)由用户放置在FBS的压板上的原稿。尽管图1示出了包括打印单元2和扫描仪单元3两者在内的多功能外围设备,但是也可以不包括扫描仪单元3。图1示出了打印设备1处于未执行打印操作或读取操作的待机状态。
在打印单元2中,用于存储打印介质(裁切好的片材)S的第一盒5A和第二盒5B可拆卸地安装到在重力方向上位于设备外壳4下方的底部处。小至A4尺寸的较小打印介质以竖直堆叠的方式存储在第一盒5A中,大至A3尺寸的较大打印介质以竖直堆叠的方式存储在第二盒5B中。在第一盒5A的附近设置有第一进给单元6A,用于一个接一个分别进给所存储的打印介质。同样,第二进给单元6B设置在第二盒5B附近。在进行打印操作的情况下,选择性地从一个盒中进给打印介质S。
传送辊7、排出辊12、夹持辊7a、小齿轮7b、引导件18、内引导件19和翻板11构成用于沿预定方向引导打印介质S的传送机构。传送辊7是驱动辊,布置在打印头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并且由未示出的传送电机驱动。夹持辊7a是从动辊,在与传送辊7配合夹持打印介质S的同时旋转。排出辊12是驱动辊,布置在传送辊7的下游侧并由未示出的传送电机驱动。小齿轮7b与传送辊7和布置在打印头8下游侧的排出辊12配合地夹持并传送打印介质S。
引导件18设置在用于打印介质S的传送路径上,并沿预定方向引导打印介质S。内引导件19具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弯曲侧表面,并沿着该弯曲侧表面引导打印介质S。翻板11配置成在双面打印操作时切换每个打印介质S的传送方向。排出托盘13是用于在完成打印操作之后堆叠和盛放由排出辊12排出的打印介质S的托盘。
图1中所示的打印头8是全行式喷墨打印头,其中,根据打印数据喷射墨的多个喷射口沿y方向布置成与打印介质S的宽度一样长。另外,在打印头8中,在y方向上延伸的喷射口阵列布置成分别对应于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墨。
在打印头8位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用盖单元10盖住打印头8的喷射口表面8a,如图1所示。在实施打印操作的情况下,打印头8的取向改变成使得喷射口表面8a与压板9相对。压板9由沿y方向延伸的平板形成,并从打印介质S的背面支撑经受由打印头8实施的打印操作的打印介质S。
墨罐单元14包括用于安装墨盒20的安装单元140。安装到安装单元140上的每个墨盒20可以将存储在内部的供墨到供墨单元15。虽然安装单元140可以固定到打印设备1上,但是安装单元140也可以从打印设备1拆卸。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单元140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分别存储青色、黄色、品红色和黑色墨的墨盒20。
供墨单元15设置在将墨罐单元14连接到打印头8的流道的中部,并且将打印头8中的墨压力和流量调节到适当范围。该实施例采用了循环式供墨系统,并且供墨单元15将供应到打印头8的墨的压力和从打印头8回收的墨的流量调节到适当范围。
维护单元16包括盖单元10和擦拭单元17。维护单元16在预定时机操作这些单元,以对打印头8执行维护操作。
图2A和图2B是安装单元140的外部立体图。图2A示出未安装墨盒20的状态,图2B示出安装了墨盒20的状态。
安装单元140包括:多个第一壳体141,每个第一壳体141均为大致圆筒形并且能够插入墨盒20;和多个第二壳体142,每个第二壳体142的直径皆小于对应第一壳体141的直径。第一壳体141和第二壳体142具有呈圆筒形并且在内部连续的空间。用于将每个墨盒松弛地定位在壳体中的ID凹部141b形成在每个第一壳体141的开口(第一开口)141a周围。同时,尽管未在图2A和图2B中示出,但是每个第二壳体142均设置有连接销23b(见图4),连接销23b可连接到设置在墨盒20上的焊盘电极27。在要把墨盒20安装到安装单元140上的情况下,用户从第一壳体141的第一开口141a沿y方向插入墨盒20,使得墨盒20的末端到达第二壳体142的顶端或附近。
第一壳体141的第一开口141a不必是精确的圆形。尽管如此,第一开口141a的直径(对应于圆直径的长度)优选地介于50mm至90mm(含端值)的范围内。形成第一壳体141的材料的示例包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树脂、改性聚苯醚(PPO)、高抗冲击性聚苯乙烯(HIPS)树脂等。形成第二壳体142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聚丙烯(PP)、改性聚苯醚(PPO)等。尽管该实施例将第一壳体141和第二壳体142描述为单独的部件,但是这些部件也可以形成为一体。
图3A至图3D是从各个角度观察的墨盒20的图。墨盒20包括大致形成为圆筒形的外壳70和具有小于外壳70的圆筒形的连结单元24。在墨盒20安装到安装单元140上的状态下,外壳70主要是由第一壳体141支撑,而连结单元24主要由第二壳体142支撑。
在外壳70的侧表面的外周中形成槽70a(例如螺旋槽),以增加外壳70的强度。槽70a可以由一个连续部分形成或由两个以上不连续部分形成。同时,在外壳70的侧表面的外周上设置ID突出部28,该ID突出部28与第一壳体141上的ID凹部141b建立接合关系。此外,密封构件71贴附到外壳70的底部上。稍后将详细描述密封构件71。
同时,在连结单元24的末端处设置作为开口的联接单元25,并且在连结单元24的侧表面上设置凸形的电极单元26。焊盘电极27布置在电极单元26的凸部的顶表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外壳70的长度优选地介于190mm至220mm(含端值)的范围内。同时,外壳70的直径优选地介于50mm至80mm(含端值)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外壳70的直径可以取决于墨的颜色而改变,以便取决于墨类型来改变墨盒20中可存储的墨量。例如,如果用于黑色墨的墨盒20的外壳的直径设定为75mm而彩色墨的外壳的直径设定为55mm,则与彩色墨的墨盒相比,在黑色墨的墨盒20中可存储更大量的墨。
同时,连结单元24的长度优选地介于20mm至30mm(含端值)的范围内。连结单元24的直径优选地介于20mm至30mm(含端值)的范围内。联接单元25的直径优选地介于2mm至5mm(含端值)的范围内。连结单元24和联接单元25的尺寸就所有颜色的墨盒20而言(不管容积如何)都优选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形成电极单元26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形成焊盘电极27的材料的示例包括Ni、Au等。形成ID突出部28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
图4是第二壳体142的放大剖视图。墨接收管21从第二壳体142的底表面伸出。在沿y方向插入墨盒20的情况下,墨接收管21与墨盒20的联接单元25相联接。墨接收管21与连接到供墨单元15的管22相连。由于墨接收管21与联接单元25相联接,因此存储在墨盒20中的墨可以供应到供墨单元15。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42的直径优选地介于20mm至30mm的范围内(含端值)并且小于第一开口141a的直径。墨接收管21的内径优选地介于2mm至5mm的范围内(含端值)或者更优选地介于3mm至4mm的范围内(含端值)。形成墨接收管21的材料的示例包括不锈钢(SUS)、改性聚苯醚(PPO)等。
电连接单元23设置在第二壳体142的侧表面上。电连接单元23包括两个定位单元23a,连接销23b布置在这两个定位单元23a之间。在沿y方向插入墨盒20的情况下,定位单元23a与墨盒20的电极单元26的侧表面接触,以便定位墨盒20。由于这种定位,因此每个连接销23b和墨盒20的对应焊盘电极27彼此电连接。注意:电连接单元23并不总是必须设置在第二壳体142的侧表面上。电连接单元23也可以从安装单元140拆卸。
在该实施例中,形成定位单元23a的材料的示例包括PPO、ABS、SUS等。形成连接销23b的材料的示例包括铜合金(镀金)等。在电连接单元23中,形成除定位单元23a和连接销23b之外部分的材料包括ABS、聚碳酸酯(PC)等。
图5A和5B是用于解释墨盒2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A是墨盒20的分解图,图5B是安装到打印设备之前的墨盒20的剖视图。
如图5A所示,通过依次将流道构件72、空气止回阀73、弹簧74、供应口阀75、连结单元24和盖构件76安装到外壳70的开口(左侧)中来形成墨盒20。同时,外壳70的底部(右侧)形成为凹形(以下称为底部凹形部70b),且密封构件71贴附成覆盖该底部凹形部70b。
如图5B所示,与外壳70共享开口的内袋77设置在外壳70内,并且墨储存在内袋77中。这里,内袋77是外壳70的一部分。因此,外壳70也可以认为是包括内层(内袋77)和外层的双层结构。在底部凹形部70b中形成空气连通口70c,并且在打开空气连通口70c的情况下外壳70和内袋77之间的空间保持处于大气压力。考虑到引入空气和抑制蒸发,空气连通口70c的直径优选介于0.1mm至10.0mm的范围内(含端值),或者更优选地介于0.5mm至5.0mm的范围内(含端值)。内袋77的刚性低且具有柔性。因此,内袋77随着墨的消耗而逐渐收缩。另一方面,不管墨的消耗量如何,具有相对较高刚性的外壳70(外层)都保持原始形状。
外壳70和内袋77优选地通过注射吹塑形成。形成外壳70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形成内袋77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
外壳70的弯曲模量优选等于或高于300MPa,更优选等于或高于800MPa,或甚至更优选等于或高于1500MPa。内袋77的弯曲模量优选等于或低于1000MPa,更优选等于或低于500MPa,或甚至更优选等于或低于300MPa。
流道构件72包括喷嘴72a,用于引导存储在内袋77中的墨。如图5B所示,喷嘴72a相应于重力而倾斜,使得即使在剩余墨量减少的情况下喷嘴72a的末端也能够容易到达存储在内袋77中的墨。
在墨盒20未安装到安装单元140上的情况下,弹簧74向左偏压供应口阀75并且向右偏压空气止回阀73,如图5B所示。由弹簧74向左偏压的供应口阀75与密封件25a接触,并从内部阻挡连结单元24的联接单元25(见图3A)。在图5B中向右偏压的空气止回阀73利用流道构件72阻挡外壳70的开口,从而防止空气混入内袋77中。
在墨盒20的制造过程中,将墨注入内袋77中,随后将连结单元24连结到外壳70上,然后从连结单元24中的空气排出孔78排出空气。之后,用膜密封空气排出孔78。这里,空气止回阀73安装成使得在空气排出处理和膜熔接处理之间的期间内不使空气流回内袋77中。
在将供应口阀75、弹簧74和空气止回阀73容纳在连结单元24内部的状态下,安装有流道构件72的连结单元24连结到外壳70的内袋77。盖构件76是用于保护连结单元24的构件,并且安装成覆盖整个连结单元24和一部分外壳70。盖构件76设置有未示出的开口,以暴露出连结单元24的联接单元25。在墨盒20安装到安装单元140上的情况下,墨接收管21(见图4)通过该开口插入到联接单元25中。
在墨接收管21从图5B中的左侧插入到联接单元25中的情况下,供应口阀75抵抗弹簧74而沿着图5B的向右方向移动,从而从联接单元25拆卸密封件25a并因此打开联接单元25。在该状态下连结单元24的内部减压的情况下,空气止回阀73克服弹簧74的偏压而沿着向右方向移动,从而内袋77的内部与墨接收流体管21之间流体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形成流道构件72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形成空气止回阀73的材料的示例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形成弹簧74的材料的示例包括不锈钢(SUS)等。形成密封件25a的材料的示例包括橡胶、弹性体等。形成盖构件76的材料的示例包括PE、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树脂等。盖构件76的长度优选地介于60mm至80mm的范围内(含端值),或者更优选地介于10mm至70mm的范围内(含端值)。
图6是示出墨盒20的底表面附近部分的立体图。如前所述,墨盒20的外壳70在底部处包括底部凹形部70b。在该实施例中,空气连通口70c设置在底部凹形部70b的中心。密封构件71包括施加粘合剂的粘附区域71a和未施加粘合剂的非粘附区域71b。密封构件71贴附到位于底部凹形部70b周围的密封构件贴附区域70d,从而用作盖的密封构件71覆盖了底部凹形部70b中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密封构件71的非粘附区域71b位于空气连通口70c的正上方。
如上所述制造的墨盒20在贴附了密封构件71的状态下进行物流配送。然后,在不从墨盒20上剥离密封构件71的情况下,用户将墨盒20安装到打印设备1的安装单元140(参见图2A和2B)上。
图7A至图7C是示出在未从墨盒20供墨的情况下外壳70的底部的图。图7A是外部立体图。图7B是沿着密封构件71的非粘附区域71b穿过空气连通口70c截取的剖视图。图7C是密封构件贴附区域70d的剖视图。
在未供墨的情况下,底部凹形部70b中的空间保持在大气压力下,并且密封构件71保持平滑,如图7B和图7C所示。因此,由密封构件71和底部凹形部70b限定的空间被阻挡,从而抑制了墨通过空气连通口70c蒸发。
图8A至图8C是示出在从墨盒20将墨供应到供墨单元15(参见图1)的情况下外壳70的底部的图。如图7A至图7C那样,图8A至图8C示出了底部。在供墨的情况下,由于内袋77收缩,外壳70的内部减压。因此,底部凹形部70b中的空间通过空气连通口70c具有负压,从而位于底部凹形部70b上方的密封构件71朝向空气连通口70c凹进,如图8B所示。另一方面,在密封构件贴附区域70d中,未贴附到外壳70上的非粘附区域71b由于反作用力而凸出,如图8C所示。结果,在非粘附区域71b和外壳70之间限定了用于建立空气与空气连通口70c连通的连通通道,并且空气被引导到处于减压状态的底部凹形部70b。然后,在完成了供墨并且底部凹形部70b中的空间达到大气压的情况下,密封构件71再次恢复成平滑状态,如图7A至图7C所示。
底部凹形部70b的存在有效地实现了将空气引导入外壳70中,这是因为底部凹形部70b的存在增大了密封构件71的位移量并且密封构件71在非粘附区域71b中的反作用力也增大。如上所述,通过用设置有非粘附区域71b的密封构件71覆盖包括空气连通口70c在内的整个底部凹形部70b,该实施例可以同时实现抑制墨蒸发的效果和稳定供墨的效果。
在以上描述中,将密封构件71中设置有粘合剂的区域定义为粘附区域71a,而未设置粘合剂的区域定义为非粘附区域71b。然而,粘附区域71a和非粘附区域71b不是必须由有无粘合剂或粘合性来限定。例如,即使将粘合剂施加到密封构件71的整个表面上,但由于粘合剂(粘合剂层)的厚度仍会存在不粘附到外壳的部分。例如,具有相对较小厚度粘合剂的部分具有粘合剂和粘合性,但并不粘附到外壳上。另一方面,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一部分具有粘合剂,但由于光照射等引起粘合剂硬化的缘故而不具有粘合性。这样的部分也不粘附到外壳上。换句话说,在密封构件71的整个区域中,粘附区域71a是粘附到壳体上的区域,而非粘附区域71b是未粘附到外壳上的区域。
图9A至图9D是用于说明底部凹形部70b的尺寸的优选示例的图。图9A是在密封构件71贴附到外壳70的底部上之前外壳70的底部的俯视图,图9B是在密封构件71贴附到外壳70的底部上之前外壳70的底部的剖视图。另一方面,图9C是在密封构件71贴附到外壳70的底部上之后外壳70的底部的俯视图,图9D是在密封构件71贴附到外壳70的底部上之后外壳70的底部的剖视图。
底部凹形部70b的形状可以是弯曲形状或包括有平表面的形状。从供墨性能的观点来看,底部凹形部70b的深度D优选地等于或大于0.5mm,或者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2.0mm。
该实施例的底部凹形部70b的形状为直径
Figure BDA0002217415450000101
的圆的一部分。这里,底部凹形部70b的短边方向的尺寸设定为T3=25mm,深度设定为D=6mm。空气连通口70c的直径为
Figure BDA0002217415450000102
并且位于底部凹形部70b的中心最深位置处。密封构件71与底部凹形部70b成大致比例关系,密封构件71的直径设定为
Figure BDA0002217415450000103
并且短边方向的尺寸设定为T4=35mm。
为了增强供墨性能,密封构件71需要随着外壳70内的减压而柔性变形。就此而言,密封构件贴附区域70d的宽度(具体地是非粘附区域71b附近的宽度T2)优选等于或小于20mm,或更优选等于或小于10mm。
图10A至图10C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实施例的密封构件71中粘附区域71a和非粘附区域71b的布局示例的简图。图10A示出了非粘附区域71b在密封构件71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示例。该示例对应于图6中所示的布局。
图10B示出了非粘附区域71b沿着密封构件7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示例。图10C示出了非粘附区域71b沿着短边方向从密封构件71的中心延伸至一侧的示例。在上述任一例中,非粘附区域71b设置在空气连通口70c所在的中心位置处。
在下文中,将描述可应用于该实施例的密封构件的具体示例。总的来说,密封构件71至少由粘合剂层和基材构件形成,并且以将粘合剂层的一部分附着到墨盒20上的方式使用。基材构件部分可以根据需要经受印刷处理或表面处理,例如层压。
在考虑到印刷性能等的同时,密封构件的基材构件可以选自各种材料。例如,纸、合成纸、塑料膜、金属箔及它们的层压体中的任何一种都可用作基材构件。纸的示例包括防水纸(例如铜版纸和涂布纸)、日本传统纸等。合成纸的示例包括含孔隙的合成纸、根据内部纸制造方法制造的合成纸、根据表面涂布方法制造的合成纸、根据纺粘法制造的合成纸等。
塑料膜的示例包括聚烯烃膜(例如聚丙烯膜和聚乙烯膜)和聚酯膜(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替代地,塑料膜可以是泡沫塑料膜,例如泡沫聚苯乙烯膜、泡沫聚酯膜和泡沫聚烯烃膜。塑料膜可以是拉伸膜(单轴拉伸膜或双轴拉伸膜)和非拉伸膜中的任何一种。同时,塑料膜可以是透明膜、半透明膜和不透明膜中的任何一种。金属箔的示例包括铝金属箔等。
尽管可以在不损害可拿放性、可加工性等的范围内适当地选择基材构件的厚度,但是一般适当地选择20μm至200μm(含端值)范围内的厚度。基材构件可以由单层或多层形成。这里,为了改善印刷性能,可以对基材构件的印刷层侧表面进行常规的表面处理,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和酸处理。
可以在考虑粘附到外壳70上的粘合性的或粘附到基材构件上的粘合性的同时,适当地选择用于密封构件的粘合剂层。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基粘合剂、硅酮基粘合剂、聚氨酯基粘合剂、橡胶基粘合剂等中的任何一种。考虑到通过选择单体类型和控制聚合物分子量、交联密度等易于控制粘合剂物理性质、耐热性和耐候性优异、以及能够在从弱粘合型到强粘合型的宽范围内进行设计的宽粘合力范围等因素,丙烯酸基粘合剂是合适的。这种丙烯酸基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采用通过在添加交联剂(如异氰酸酯和环氧树脂)的同时聚合丙烯酸单体而得到的丙烯酸基共聚物。采用碳数为1至20的丙烯酸烷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下文统称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种作为单体组分。这种烷基可以具有直链或支链。更准确地,单体组分的示例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和(甲基)丙烯酸叔丁酯。更多示例包括(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和(甲基)丙烯酸异辛酯。更多示例包括(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更多示例包括(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更多示例包括(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在这些示例中,更优选使用碳数为2至1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合成丙烯酸聚合物的方法包括溶液聚合、乳液聚合、UV聚合等。可以从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可以将增粘剂、软化剂、膨化剂、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阻燃剂、发泡剂、着色剂、染色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剂适当地添加到丙烯酸基粘合剂中。
底胶层可以设置在基材构件和粘合剂层之间。如果在具有会使粘合剂粘合性复杂化的低表面能的任一种基材构件的表面上采用底胶,则这种基材构件的表面张力增大,从而可以增强基材构件和粘合剂之间的粘合力。
图11的表格示出了在将不同类型的各种密封构件71贴附到墨盒20上的情况下“供墨性能”和“墨蒸发速率”的比较结果。这里,密封构件71的基材构件的厚度、粘附区域71a中粘合剂的涂层厚度、非粘附区域71b中粘合剂的涂层厚度、非粘附区域71b的宽度W、以及粘附区域71a和非粘附区域71b的布局是各异的。此外,这些情况表示为验证例1至11。同时,密封构件71未设置非粘附区域71b的情况和密封构件71未贴附到墨盒20上的情况分别表示为比较例1和2。
在该表中,在基材构件栏中的标记SGS﹣110表示使用PP合成纸SGS﹣110(由Yupo公司制造),并且基材构件栏中的标记SGS﹣80表示使用PP合成纸SGS﹣80(Yupo公司制造)。粘合剂栏中的标记S﹣1511X表示使用丙烯酸基粘合剂S﹣1511X(由Toagosei有限责任公司制造)作为粘合剂。同时,标记S692N表示使用丙烯酸基粘合剂S692N(由Avery Dennison公司制造)作为粘合剂。
在各个示例的尺寸中,厚度以微米表示,宽度以毫米表示。此外,布局栏中的标记a、b和c分别对应于图10A、10B和10C所示的布局。
在这些验证例中使用相同类型的墨盒20。外壳70的材料是PET,而内袋77的材料是PE。大致圆筒形外壳70的直径设定为57mm,高度设定为200mm,厚度设定为0.5mm。内袋77的厚度设定为0.1mm。将400g的墨注入内袋77中。然后,针对每个示例评价“供墨性能”和“墨蒸发速率”。
通过将墨接收管21插入墨盒20的联接单元25中并在﹣40kPa的压力下吸出墨盒20中的墨,基于基准A至C评估“供墨性能”。下面示出了有关“供墨性能”的评估基准A至C的细节。
A:墨盒中的墨以15g以上/20s的速率成功耗尽。
B:墨盒中的墨成功地以不小于5g/20s但不大于15g/20s的速率耗尽。
C:墨盒中的墨以5g以下/20s的速率耗尽,或墨未成功耗尽。
通过在将墨盒20放置在60℃的恒温槽中两周后测量墨蒸发量,基于A至C的基准评价“墨蒸发速率”。“墨蒸发速率”的评估基准A至C的细节如下所示。
A:蒸发速率低于未设置空气连通口的墨盒的蒸发速率的1.1倍。
B:蒸发速率等于或大于未设置空气连通口的墨盒的蒸发速率的1.1倍但小于1.5倍。
C:蒸发速率等于或大于未设置空气连通口的墨盒的蒸发速率的1.5倍。
验证例1至11中的每一个都得到了关于“供墨性能”和“墨蒸发速率”的B以上的评估。另一方面,在密封构件71上未设置非粘附区域71b的比较例1中,“供墨性能”的评价结果为C,这是因为在供墨时未形成空气连通通道。另一方面,在密封构件未贴附到墨盒上的比较例2中,由于空气连通口70c始终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墨的蒸发加速。因此,“墨蒸发速率”的评估结果为C。
换句话说,与“供墨性能”或“墨蒸发速率”评估为C的比较例相比,采用了本实施例的每个验证例1至11可以同时实现抑制墨蒸发的效果和稳定供墨的效果。
这里,作为验证例1至6之间的比较结果,可知非粘附区域71b的宽度W优选地等于或大于1.0mm,并且更优选地等于或小于12.0mm。同时,作为验证例7至9之间的比较结果,证实了即使粘附区域71a中粘合剂的类型和涂层厚度以及基材构件的类型和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各异,也实现了本实施例的效果。此外,作为验证例10和11之间的比较结果,证实了即使粘附区域71a和非粘附区域71b的布局根据图10A至图10C各异,也实现了本例的效果。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密封构件71中粘附区域71a和非粘附区域71b的布局的更多变例的示意图。非粘附区域71b可以如图12A所示呈弯曲形状延伸,或如图12B所示呈曲柄形状延伸。同时,非粘附区域71b的宽度W可以在延伸方向上变化。
此外,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可以在一个密封构件上设置两个以上非粘附区域71b。然而,考虑到抑制蒸发的效果,非粘附区域71b可与空气连通的连通位置优选不超过两个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的研究,从确保供墨性能的观点来看,每个非粘附区域71b的宽度W优选等于或大于0.1mm,或更优选等于或大于0.5mm,或甚至更优选等于或大于1.0mm。从抑制墨蒸发速率的观点来看,宽度W优选等于或小于15.0mm,或更优选等于或小于12.0mm。
在任何情况下,通过使非粘附区域71b的至少一端延伸到密封构件的端部并且使空气连通口70c位于包括在非粘附区域71b中的位置处,可以同时实现抑制墨蒸发的效果以及稳定供墨的效果。
粘附区域71a中粘合剂的涂层厚度优选等于或大于1μm,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5μm,以便在供墨时使非粘附区域71b充分位移。尽管涂层厚度的上限不限于特定厚度,但涂层厚度一般等于或小于150μm。
制造密封构件71的方法不限于特定方法。然而,例如,存在一种通过采用丝网印刷仅使对应于粘附区域71a的部分进行粘合处理的方法,以精确地布局粘附区域71a和非粘附区域71b。同时,还存在其他方法,包括:在离型纸的整个表面上涂覆粘合剂然后用刮刀等把粘合剂部分地刮掉的方法;把在辊上形成的图案化粘合剂层进行转印的方法;通过在粘合剂层上部分地涂覆清漆等来部分地消除粘合力的方法;等等。
密封构件71的形状可以根据外壳70的形状而改变为各种形状。例如,密封构件71可以是圆形、矩形、或圆形和矩形相组合的形状。同时,密封构件71的尺寸不受限制。但是,为了在覆盖空气连通口70c的同时实现抑制蒸发的效果,密封构件71的短边(短轴)的尺寸优选等于或大于5mm,或更优选等于或大于10mm。
注意:外壳70的底部凹形部70b在该实施例中不是必要的构造。如图13所示,外壳70的底部可以形成为平表面,空气连通口70c可以设置在平表面中。此外,空气连通口70c并不总是必须设置在外壳70的底部处,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外壳70的侧表面上。
在任何情况下,可以通过把密封构件71贴附成使得延伸到密封构件71端部的非粘附区域71b覆盖空气连通口70c,来形成用于在供墨时建立空气连通的连通通道。换句话说,将密封构件71贴附到墨盒20上的该特色方面可以同时实现抑制墨蒸发和稳定供墨的效果。
此外,墨盒20的形状不限于图3中所示的形状。例如,连结单元24和外壳70可以由相同粗细(相同直径)的圆柱体形成。同时,外壳70可以形成为多边形柱(例如三棱柱和四棱柱)的形状,或者形成为圆锥形。替代地,外壳70可以形成为多棱锥的形状,例如三棱锥和四棱锥。
(第二实施例)
图14是第二实施例中使用的喷墨打印设备100的内部配置图。x方向表示托架101的移动方向(水平方向),y方向表示打印介质S的传送方向,z方向表示竖直方向。
本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设备100是串行式喷墨打印设备,其中,未示出的打印头和用于向该打印头供墨的墨盒90安装在托架101上。在该实施例中,分别存储青色、黄色、品红色和黑色墨的四个墨盒90可拆卸地安装在托架101上。
通过使用引导轴102,托架101可在±x方向上移动。随着在托架101沿着±x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打印头根据打印数据沿﹣z方向喷墨,在打印介质S上打印一个带宽的图像。在执行了上述针对一个阶段的打印扫描之后,传送辊103旋转,以便将打印介质S在与打印扫描方向交叉的y方向上传送对应于一个带宽的距离。如上所述,通过交替地重复打印扫描和传送操作,在打印介质S上逐步地形成图像。
图15A至图15C是示出该实施例的墨盒90的图。图15A是墨盒90的立体图,图15B是剖视图,图15C是空气连通口97附近的放大图。墨盒20包括大致长方体形的外壳91,并且盖构件96装配到外壳91的上表面。盖构件96设置有分隔板95,该分隔板95向外壳91的底表面延伸并且将外壳91的内部分隔成液体储存室92和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
液体(墨)存储在液体储存室92中,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填充有负压产生构件93a,例如海绵。分隔板95的末端未到达外壳91的底表面,因此形成了在液体储存室92和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之间建立连通的连通单元94。用于将墨供应到外部连接打印头的供应口99形成在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的底部。
空气连通口97形成在盖构件96中与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对应的位置处。密封构件98以覆盖空气连通口97的方式贴附到外壳91上。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本实施例密封构件98中粘附区域98a和非粘附区域98b的布局示例的图。图16A示出了非粘附区域98b沿密封构件98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示例,图16B示出了非粘附区域98b沿密封构件98的短边方向延伸的示例。在任一例中,在密封构件98贴附到盖构件96上的状态下,空气连通口97位于与密封构件98的非粘附区域98b对应的位置。
在制造墨盒90时,在将密封构件98贴附到盖构件96上之前,即,在空气连通口97打开的状态下,将墨注入到液体储存室92中。注入的墨通过连通单元94,并进入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然后被负压产生构件93a吸收并保持。之后,通过将密封构件98贴附到盖构件96上来完成墨盒90,并且在该状态下进行物流配送。在未从墨盒90上剥离密封构件98的情况下,用户将墨盒90安装到喷墨打印设备100的托架101上(参见图14)。
在物流配送过程中或者在墨盒90安装到托架上但未将墨从墨盒90供应到打印头的情况下,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保持在大气压下,从而密封构件98保持平滑。结果,密封构件98阻挡空气连通口97,并抑制墨从空气连通口97蒸发。
另一方面,在从供应口99向打印头供墨的情况下,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暂时减压。在空气连通口97附近的非粘附区域98b的一部分被向着空气连通口97吸引的同时,非粘附区域98b的其余区域因反作用力而凸出,这与第一实施例一样。结果,在非粘附区域98b和盖构件96之间形成了建立空气连通的连通通道,并且空气进入处于减压状态的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
进入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的空气经由连通单元94以及形成在分隔板95中的未示出的槽而引导到液体储存室92,并且存储在液体存储室82的上部中。同时,存储在液体储存室92中的墨经由连通单元94而供应到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93。如上所述,气体和液体在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和液体储存室之间顺畅交换。因此,即使在通过打印头喷射操作而消耗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与消耗量相等量的墨从墨盒90稳定地供应到打印头。
换句话说,通过用设置有非粘附区域98b的密封构件98覆盖包括空气连通口97在内的盖构件96的部分区域,该实施例可以同时实现抑制墨蒸发的效果和稳定供墨的效果。
上述实施例通过采用用在喷墨打印设备中的墨盒示例来解释本公开的特征构造。然而,本公开不仅限于前述构造。存储在盒中的液体不限于用于打印目的的液体。例如,在制造生物芯片的情况下、通过采用印刷技术制造电子电路的情况下、或者在制造半导体基板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用作线路形成材料的液体。在任何情况下,在用于特定应用的液体储存在盒中并且液体从盒内部逐渐消耗的情况下,本公开的构造都可以有效地起作用。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义的解释,以涵盖所有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墨盒,包括:
外壳,外壳包括空气连通口并且配置成在外壳内部存储液体;和
密封构件,以覆盖空气连通口的方式贴附到外壳上,其中,
密封构件包括贴附到外壳上的粘附区域和未贴附到外壳上的非粘附区域,并且
在空气连通口被密封构件覆盖的状态下非粘附区域把密封构件和外壳的可接触区域的一部分与粘附区域划分开以便能够形成在空气连通口和空气之间建立连通的连通通道,非粘附区域设置成延伸达到密封构件的端部;
非粘附区域配置成用于使得在外壳内部减压的情况下建立在空气连通口和空气之间的连通,并且在外壳内部处于大气压的情况下防止在空气连通口和空气之间的连通,其中,在空气连通口和空气之间的连通状态和非连通状态能够根据墨盒中压力变化而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
在墨盒供应液体的情况下,非粘附区域随着墨盒内部减压而变形形成连通通道,并且
在墨盒不供应液体的情况下,非粘附区域不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
空气连通口设置在形成在外壳中的凹形部处,并且
密封构件以完全覆盖凹形部的方式贴附到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
空气连通口设置在外壳的平滑表面上,并且
密封构件贴附到外壳上使得非粘附区域与空气连通口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还包括:
内袋,位于外壳内部并且配置成储存液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
外壳包括:液体储存室,配置成储存液体;和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配置成通过采用负压产生构件来保持从液体储存室供应的液体,并且
空气连通口设置在负压产生构件储存室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
非粘附区域在与其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0.1mm且不大于1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
非粘附区域在与其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宽度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12.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
非粘附区域从密封构件的中心部延伸到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
粘附区域是设置有粘合剂的区域,并且
非粘附区域是未设置有粘合剂的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中,
粘附区域是设置有粘合剂的区域,并且
非粘附区域是粘合剂厚度比粘附区域中粘合剂厚度相对较小的区域。
CN201910920485.9A 2018-09-28 2019-09-27 墨盒 Active CN110962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4853A JP7154919B2 (ja) 2018-09-28 2018-09-28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18-184853 2018-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62465A CN110962465A (zh) 2020-04-07
CN110962465B true CN110962465B (zh) 2021-08-03

Family

ID=68066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0485.9A Active CN110962465B (zh) 2018-09-28 2019-09-27 墨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6323B2 (zh)
EP (1) EP3628497B1 (zh)
JP (1) JP7154919B2 (zh)
CN (1) CN110962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47873A1 (en) 2017-10-13 2023-03-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mber including pad electrode, ink cartrid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7267708B2 (ja) 2017-10-13 2023-05-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JP7242231B2 (ja) 2018-09-28 2023-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記録装置
JP7224830B2 (ja) 2018-09-28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JP2022018712A (ja) 2020-07-16 2022-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2022018869A (ja) 2020-07-16 2022-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2022018851A (ja) 2020-07-16 2022-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JP2022054675A (ja) 2020-09-28 2022-04-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N115817015B (zh) * 2023-02-17 2023-04-28 安恒国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812A (en) * 1999-01-25 2000-06-13 Steris Inc. Filtered venting system for liquid containers which are susceptible to contamination from external bioburden
CN1309025A (zh) * 2000-02-16 2001-08-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和连接组件以及喷墨打印机
CN1449922A (zh) * 2002-04-10 2003-10-2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液容器、喷墨记录设备以及卡盒收集设备
CN1715061A (zh) * 2002-03-18 2006-01-04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102015313A (zh) * 2008-05-08 2011-04-13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具有热熔接通气口密封构件的墨液盒
JP2013158978A (ja) * 2012-02-03 2013-08-19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
CN103917457A (zh) * 2011-10-31 2014-07-09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排出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32069A (ja) * 1990-12-28 1992-08-20 Seikosha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5430471A (en) 1991-08-30 1995-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recording head using sam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2960235B2 (ja) 1991-11-12 1999-10-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これを用いた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記録装置
JP3105047B2 (ja) 1991-11-18 2000-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容器、これを用いた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記録装置
JPH0615834A (ja) 1992-06-30 1994-01-25 Canon Inc 容器、該容器を用いた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前記容器を搭載した記録装置
US6170939B1 (en) 1992-07-31 2001-01-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CA2272160C (en) 1992-07-31 2003-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JP3253153B2 (ja) 1992-10-20 2002-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カートリッジ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JP3143539B2 (ja) 1993-02-03 2001-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残量検知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なら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5619239A (en) 1993-11-29 1997-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placeable ink tank
JP3101482B2 (ja) 1994-01-31 2000-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保持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3227296B2 (ja) 1994-01-31 2001-11-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3274046B2 (ja) 1994-08-24 2002-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DE69529236T2 (de) 1994-08-24 2003-06-05 Canon Kk Tintenbehälter für Tintenstrahldrucker, Halter für den Behälter, Druckwagen für den Halter und Tintenstrahldrucker
EP0699532B1 (en) 1994-08-31 2000-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fi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 container
DE69616612T2 (de) 1995-02-28 2002-08-01 Canon Kk Tintenstrahldrucker und darauf montierte Tintenkassette
JPH11348261A (ja) 1998-06-10 1999-12-21 Canon Inc 液体噴射記録ヘッドにおける液体吐出状態検査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状態検査装置
JP3450798B2 (ja) * 1999-04-27 2003-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システム、該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液体収納容器、該システム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
US6390612B1 (en) 1999-08-30 2002-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filling ink holding member with ink, ink filling apparatus, and ink tank to be filled with ink by ink filling method
JP2001063089A (ja) 1999-08-30 2001-03-13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記録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733266B2 (ja) 1999-10-04 2006-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US6719394B2 (en) 2000-04-14 2004-04-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emiconductor device, ink tank provided with such semiconductor device, ink jet cartridge,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ressure, memory element, security system of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TE468227T1 (de) 2000-06-16 2010-06-15 Canon Kk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festkörperhalbleiterbauelement, tintenbehälter, mit diesem tintenbehälter ausgestattete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US6685296B2 (en) 2000-06-16 2004-02-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WO2002028648A1 (en) 2000-10-06 2002-04-11 Nu-Kote International, Inc. Diaphragm/check valve used in inkjet cassette to air removal for extended life storage
JP3667295B2 (ja) 2001-05-10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3667296B2 (ja) 2001-05-10 2005-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3774675B2 (ja) 2001-05-10 2006-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ケージ
JP3809401B2 (ja) 2001-07-27 2006-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US6959984B2 (en) 2001-08-14 2005-11-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and inkjet cartridge
ATE326348T1 (de) 2001-10-05 2006-06-15 Canon Kk Tintenbehälter, flüssigkeitszufuhrvorrichtung und 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US6854836B2 (en) 2001-10-05 2005-0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supply system, liquid using apparatus, ink tank, ink supply system, inkjet print head and print apparatus
JP2003191488A (ja) 2001-12-27 2003-07-08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018422B2 (ja) 2002-03-29 2007-1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液体収納容器の識別方法
US7360876B2 (en) 2002-09-30 2008-04-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upply system, fluid communicating structure, ink supply system, and inkjet recording head utilizing the fluid communicating structure
US6935739B2 (en) 2002-09-30 2005-08-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cartridge, and colorant container
US7134747B2 (en) 2002-09-30 2006-1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recording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TWI259149B (en) 2002-09-30 2006-08-01 Canon Kk Ink container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4122487A (ja) 2002-09-30 2004-04-22 Canon Inc 液体タンクおよびタンクホルダ、ヘッド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タンク着脱方法
US6942326B2 (en) 2002-09-30 2005-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DE60311716T2 (de) 2002-09-30 2007-12-06 Canon K.K. Tintenzufuhrvorrichtung, Tintenstrahldruckvorrichtung, Tintenbehälter, Tintennachfüllbehälter und Tintenstrahlpatrone
JP2004188720A (ja) 2002-12-10 2004-07-08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
JP2004230704A (ja) 2003-01-30 2004-08-19 Canon Inc 液体タンク
JP2004314600A (ja) * 2003-04-04 2004-11-11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液体使用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314602A (ja) 2003-04-04 2004-11-11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48298B2 (ja) 2003-05-22 2006-1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2004358914A (ja) 2003-06-06 2004-12-24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
JP2004358913A (ja) 2003-06-06 2004-12-24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ー
JP2005028779A (ja) 2003-07-07 2005-02-03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ホルダー
JP4047259B2 (ja) 2003-09-29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
JP4289963B2 (ja) 2003-09-29 2009-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記録装置
JP4058434B2 (ja) 2003-12-26 2008-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収納容器、該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JP3977355B2 (ja) 2004-06-07 2007-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記録ヘッド
JP4585797B2 (ja) 2004-06-07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US7396118B2 (en) 2004-07-09 2008-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for ink jet record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533125B2 (ja) 2004-10-20 2010-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384116B2 (en) 2004-10-20 2008-06-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4560401B2 (ja) 2004-12-22 2010-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313185B2 (en) 2006-03-31 2012-11-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tainer package
JP4926538B2 (ja) 2006-05-11 2012-05-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記録装置
JP4164519B2 (ja) 2006-06-16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000951A (ja) 2006-06-21 2008-01-10 Canon Inc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液体収納容器の液体残量検知方法
US7950790B2 (en) 2006-09-11 2011-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ontainer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031506B2 (ja) 2007-10-12 2012-09-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記録装置
JP5106134B2 (ja) 2008-01-10 201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
US8550607B2 (en) 2008-03-31 2013-10-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system and ink container comprising a light emitting portion
JP5550220B2 (ja) 2008-08-29 2014-07-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タンク
JP5340240B2 (ja) 2010-04-02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タンク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US8529037B2 (en) 2011-02-03 2013-09-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ink tank
US20130056486A1 (en) * 2011-09-01 2013-03-07 Stan Latta Peel and Attach Container Seal
JP5615392B2 (ja) 2012-02-23 2014-10-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それを装着可能な装置
JP5979906B2 (ja) 2012-02-23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それを装着可能な装置
WO2015041365A1 (ja) 2013-09-18 2015-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DE112014004288T5 (de) 2013-09-18 2016-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intenkartusche und Tintenstrahldrucker
JP6415114B2 (ja) 2014-05-30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貯留ユニットと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貯留ユニットからの気泡の除去方法
JP6395471B2 (ja) 2014-06-27 2018-09-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9375938B2 (en) 2014-06-27 2016-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6308989B2 (ja) 2015-09-30 2018-04-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611564B2 (ja) 2015-10-30 2019-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ボトルおよび液体収納ボトルのパッケージ
JP6700719B2 (ja) 2015-10-30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ヘッド
JP2017081083A (ja) 2015-10-30 2017-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ヘッド及び液体充填方法
JP6602160B2 (ja) 2015-10-30 2019-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ヘッド
JP2017193105A (ja) 2016-04-20 2017-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納容器ユニット
US10093105B2 (en) 2016-04-22 2018-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6775992B2 (ja) 2016-04-22 2020-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661462B2 (ja) 2016-05-16 2020-03-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補給容器
JP6746391B2 (ja) 2016-06-15 2020-08-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ユニット
US10399347B2 (en) 2016-06-29 2019-09-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upplying mechanism,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6239170B1 (ja) 2017-03-16 2017-11-29 丸天産業株式会社 ガス抜き弁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812A (en) * 1999-01-25 2000-06-13 Steris Inc. Filtered venting system for liquid containers which are susceptible to contamination from external bioburden
CN1309025A (zh) * 2000-02-16 2001-08-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和连接组件以及喷墨打印机
CN1715061A (zh) * 2002-03-18 2006-01-04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CN1449922A (zh) * 2002-04-10 2003-10-2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液容器、喷墨记录设备以及卡盒收集设备
CN102015313A (zh) * 2008-05-08 2011-04-13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具有热熔接通气口密封构件的墨液盒
CN103917457A (zh) * 2011-10-31 2014-07-09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排出容器
JP2013158978A (ja) * 2012-02-03 2013-08-19 Canon Inc インクタン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28497B1 (en) 2024-01-17
JP2020049923A (ja) 2020-04-02
CN110962465A (zh) 2020-04-07
EP3628497A1 (en) 2020-04-01
US10906323B2 (en) 2021-02-02
JP7154919B2 (ja) 2022-10-18
US20200101750A1 (en) 2020-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62465B (zh) 墨盒
US9586405B2 (en) Ink supply apparatus
US6739707B2 (en) Ink cartridge
EP3513975B1 (en) Ink cartridge
US9643419B2 (en) Adaptor
US8052262B2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liquid container
US9636918B2 (en) Liquid container,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849685B2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US9346278B2 (en) Packaging tray and packaging body
US833699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40497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9862198B2 (en) Unit used in liquid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8012243A (ja) 消費材カートリッジ
CN112895714B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2021030567A (ja) 廃液収容体、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131082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8012244A (ja) 消費材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