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95714B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895714B CN112895714B CN202011395318.6A CN202011395318A CN112895714B CN 112895714 B CN112895714 B CN 112895714B CN 202011395318 A CN202011395318 A CN 202011395318A CN 112895714 B CN112895714 B CN 11289571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carriage
- reservoir
- joint member
- liquid ej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4 liqu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可以抑制底部空间的增大,且可以降低施加于挠性流路与接头部件的连接部位的负荷。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液体喷出头(24);设置于液体喷出头的上方的贮存部(25);搭载液体喷出头及贮存部的滑架(26);以及与贮存部连接的供给流路(27),供给流路包括挠性流路(35)以及接头部件(36),滑架在扫描方向X上在待机位置P1与相反位置P2之间移动,挠性流路包括弯曲部分(42),弯曲部分(42)以在扫描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弯曲,当滑架位于待机位置时,在挠性流路中比弯曲部分更靠下游的部分在贮存部的上方向扫描方向延伸并与接头部件连接,当滑架位于待机位置时,与滑架位于相反位置时相比,弯曲部分远离接头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具备: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头、贮存液体的贮存部、搭载液体喷出头及贮存部的滑架、以及与贮存部连接的供给流路。供给流路具有:具有挠性的挠性流路以及连接挠性流路与贮存部的接头部件。挠性流路以在滑架进行扫描的扫描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延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2985号公报
在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例如当液体喷出头不向介质喷出液体时,滑架在待机位置待机。通常,待机位置为滑架进行扫描的区域的端部的位置。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当滑架位于待机位置时,铅直方向上的供给流路的位置与铅直方向上的贮存部的位置重叠。即,在该液体喷出装置中,从上方观察时,供给流路在贮存部的周围延伸,因此,容易导致液体喷出装置的底部空间(フットスペース)增大。
此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当滑架位于待机位置时,挠性流路在贮存部的周围弯曲的同时与接头部件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施加于挠性流路与接头部件的连接部位的负荷容易变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向介质喷出液体;贮存部,设置于所述液体喷出头的上方,贮存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液体;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及所述贮存部,对所述介质进行扫描;以及供给流路,与所述贮存部连接,向所述贮存部供给所述液体,其中,所述供给流路包括:挠性流路,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以及接头部件,连接所述贮存部与所述挠性流路,所述滑架在所述滑架的扫描方向上在所述滑架进行待机的待机位置和与所述待机位置相反的相反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挠性流路包括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以在所述扫描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弯曲,当所述滑架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所述挠性流路中比所述弯曲部分更靠下游的部分在所述贮存部的上方沿所述扫描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接头部件连接,当所述滑架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与所述滑架位于所述相反位置时相比,所述弯曲部分远离所述接头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液体喷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液体喷出装置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3是挠性流路的剖视图。
图4是供给流路的立体图。
图5是供给流路的俯视图。
图6是液体喷出头及接头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液体喷出头及接头部件的侧视图。
图8是接头部件的主视图。
图9是接头部件的俯视图。
图10是接头部件的侧视图。
图11是从图10的相反侧观察的接头部件的侧视图。
图12是接头部件的后视图。
图13是接头部件的仰视图。
图14是示出挠性流路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液体喷出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液体喷出装置,12…壳体,13…供给盘,14…排出盘,15…操作部,16…供给口,17…排出口,18…罩,21…输送部,22…支承部,23…安装部,24…液体喷出头,25…贮存部,26…滑架,27…供给流路,28…支架,29…辊,31…液体容纳体,32…贮存体,33…连接流路,34…连接部件,35…挠性流路,36…接头部件,37…管,38…流路,41…上游部分,42…弯曲部分,43…下游部分,45…容纳部分,46…支承部分,47…保持体,51…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接部,53…第一流路,54…第二流路,56…流路形成部件,57…第一罩部件,58…第二罩部件,61…第一部分,62…第二部分,63…第一面,64…第一肋,65…第二面,66…第二肋,71…管,99…介质,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P1…待机位置,P2…相反位置,X…扫描方向,Y…输送方向,Z…铅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液体喷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液体喷出装置例如是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油墨从而印刷字符、照片等图像的喷墨式的打印机。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壳体12、供给盘13、排出盘14以及操作部15。
壳体12的形状例如是长方体或长方体状。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2具有供给口16、排出口17以及罩18。
供给口16在壳体12的上表面开口。供给口16是用于将介质99向壳体12内供给的开口。从供给口16供给的介质99在壳体12内被印刷。
排出口17在壳体12的前表面开口。排出口17是用于将介质99从壳体12内排出的开口。在壳体12内印刷后的介质99通过排出口17被排出。
罩18设置于壳体12的前表面。罩18构成为可开闭。在图1中,罩18是打开的。当打开罩18时,露出排出口17。当关闭罩18时,排出口17被罩18堵塞。
供给盘13构成为能够设置介质99。设置于供给盘13的介质99通过供给口16被供给。
供给盘13构成为可开闭。在图1中,供给盘13相对于壳体12打开。当供给盘13相对于壳体12打开时,供给盘13从供给口16向上方延伸。当供给盘13相对于壳体12关闭时,供给盘13堵塞供给口16。
排出盘14构成为能够从排出口17拉出。因此,排出盘14能够容纳于壳体12。在图1中,排出盘14是从排出口17拉出的。排出盘14接收印刷结束的介质99。排出盘14接收通过排出口17排出的介质99。
操作部15设置于壳体12的上表面。操作部15例如是触摸面板。通过用户对操作部15进行操作,向液体喷出装置11输入指示。
如图2所示,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输送部21、支承部22以及安装部23。液体喷出装置11具备液体喷出头24、贮存部25、滑架26以及供给流路27。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还具备支架28。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滑架26进行扫描的方向设为扫描方向X。
输送部21构成为输送介质99。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部21例如包括多个辊29。在通过输送部21输送介质99的输送方向Y上,辊29配置在比支承部22更靠上游的位置以及比支承部22更靠下游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输送部21从供给盘13向排出盘14输送介质99。
支承部22支承介质99。支承部22支承输送部21所输送的介质99。支承部22从下方支承介质99。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22例如在扫描方向X上延伸得较长。支承部22例如比液体喷出装置11能够印刷的介质99的最大宽度长。
安装部23构成为能够安装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体31。安装部23例如能够安装多个液体容纳体31。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3能够安装十个液体容纳体31,该十个液体容纳体31容纳各自不同的液体。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23位于比支承部22更靠输送方向Y的下游的位置。
液体喷出头24构成为向介质99喷出液体。液体喷出头24与支承部22相对。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4位于支承部22的上方。液体喷出头24向支承部22所支承的介质99喷出液体。由此,液体喷出头24向介质99印刷图像。
贮存部25设置于液体喷出头24的上方。即,贮存部25位于比液体喷出头24更靠上方的位置。贮存部25构成为贮存液体。贮存部25与液体喷出头24连接。因此,贮存部25贮存向液体喷出头24供给的液体。
贮存部25包括调整液体喷出头24内的压力的压力调整阀。当液体喷出头24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以下时,该压力调整阀会打开。因此,当液体喷出头24内的压力达到规定压力以下时,贮存部25所贮存的液体被供给至液体喷出头24。
贮存部25具有多个贮存体32。多个贮存体32在滑架26上沿扫描方向X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五个贮存体32。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贮存体32构成为能够贮存两种液体。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贮存部25能够通过五个贮存体32贮存十种液体。一个贮存体32包括两个压力调整阀。
滑架26搭载液体喷出头24及贮存部25。本实施方式的滑架26还搭载支架28。
滑架26构成为对介质99进行扫描。本实施方式的滑架26使支承部22的上方在扫描方向X上往返移动。即,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1是串行式的打印机。
例如当液体喷出头24不对介质99进行印刷时,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即,滑架26通常在待机位置P1待机。滑架26在扫描方向X上,在滑架26进行待机的待机位置P1和与待机位置P1相反的相反位置P2之间移动。即,待机位置P1和相反位置P2是成为滑架26进行扫描的区域的端部的位置。在图2中,实线所示的滑架26的位置为待机位置P1。在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滑架26的位置为相反位置P2。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送方向Y上成为安装部23的上游的位置便是相反位置P2。即,成为安装部23的后方的位置便是相反位置P2。因此,从前方观察液体喷出装置11时,安装部23与位于相反位置P2的滑架26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待机位置P1朝向相反位置P2的方向为第一方向D1。从相反位置P2朝向待机位置P1的方向为第二方向D2。第二方向D2是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包括在内称为扫描方向X。因此,扫描方向X表示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两个方向。
供给流路27与贮存部25连接。本实施方式的供给流路27与安装部23和贮存部25连接。由此,从液体容纳体31向贮存部25供给液体。即,供给流路27向贮存部25供给液体。
本实施方式的供给流路27包括连接流路33、连接部件34、挠性流路35以及接头部件36。
连接流路33是与安装部2和连接部件34连接的流路。连接流路33和安装于安装部23的多个液体容纳体31相通。连接流路33固定于安装部23。本实施方式的连接流路33从安装部23朝向连接部件34向第二方向D2延伸。
连接部件34与连接流路33和挠性流路35连接。连接部件34是连接连接流路33与挠性流路35的接头。连接部件34例如固定于壳体12。
挠性流路35与连接部件34和接头部件36连接。挠性流路35具有挠性。挠性流路35例如由具有挠性的管37构成。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挠性流路35由一个管37构成。管37具有多个流路38。即,管37是所谓的多连管(多連チューブ)。
本实施方式的管37例如具有十个流路38。管37以多个流路38排列于铅直方向Z的状态而延伸。多个流路38排成一列。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挠性流路35以多个流路38排列于铅直方向Z的状态与接头部件36连接。
多个流路38排列于铅直方向Z的状态也包括多个流路38相对于铅直方向Z倾斜地排列的状态。即,多个流路38排列于铅直方向Z的状态是指在铅直方向Z上多个流路38的位置分别错开的状态。换言之,多个流路38排列于铅直方向Z的状态是指除多个流路38水平地排成一列的状态以外的状态。
如图2及图4所示,挠性流路35以从连接部件34向接头部件36延伸的中途在扫描方向X上折返的方式延伸。挠性流路35随着滑架26的移动而变形。
挠性流路35包括上游部分41、弯曲部分42以及下游部分43。在挠性流路35中,从连接部件34朝向接头部件36依次设置上游部分41、弯曲部分42、下游部分43。
上游部分41与连接部件34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部分41从连接部件34朝向弯曲部分42向第一方向D1延伸。在供给液体的方向上,上游部分41是位于比弯曲部分42更靠上游处的部分。
弯曲部分42以在扫描方向X上折返的方式弯曲。弯曲部分42例如弯曲成U字状。由此,挠性流路35以从连接部件34朝向接头部件36的过程中延伸的方向由第一方向D1变为第二方向D2的方式折返。
下游部分43与接头部件36连接。下游部分43从弯曲部分42朝向接头部件36向第二方向D2延伸。在供给液体的方向上,下游部分43是位于比弯曲部分42更靠下游处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部分43位于比上游部分41更靠输送方向Y的上游的位置。即,下游部分43位于比上游部分41更靠后方的位置。
下游部分43在贮存部25的上方延伸。下游部分43在比贮存部25更靠上方处与接头部件36连接。下游部分43在贮存部25的上方在扫描方向X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详细而言,下游部分43在贮存部25的上方向第二方向D2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
下游部分43在扫描方向X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包括在包括下游部分43在扫描方向X延伸的成分的同时与接头部件36连接的情况。因此,下游部分43在扫描方向X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包括下游部分43相对于扫描方向X倾斜地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部分43以通过五个贮存体32的正上方的方式延伸。因此,从上方观察液体喷出装置11时,下游部分43与贮存部25重叠。即,在挠性流路35中,比弯曲部分42更靠下游的部分在贮存部25的上方延伸。由此,在贮存部25的周围无需设置供挠性流路35延伸的空间。因此,可抑制液体喷出装置11的底部空间的增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挠性流路35以铅直方向Z上的位置被保持为固定的状态延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滑架26的位置无关,下游部分43在贮存部25的上方在扫描方向X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下游部分43在贮存部25的上方在扫描方向X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此外,当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下游部分43在比贮存部25更靠上方处与接头部件36连接。当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也是同样的情况。
在挠性流路35中,形成弯曲部分42的位置会根据滑架26的位置而发生变化。通过形成弯曲部分42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上游部分41的长度和下游部分43的长度发生变化。
当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与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相比,上游部分41的长度变短。当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与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相比,下游部分43的长度变长。当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上游部分41的长度比下游部分43的长度短。当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上游部分41的长度比下游部分43的长度长。
通过下游部分43的长度发生变化,弯曲部分42与接头部件36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即,当下游部分43的长度变长时,弯曲部分42与接头部件36之间的距离变长。反之,当下游部分43的长度变短时,弯曲部分42与接头部件36之间的距离变短。即,当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与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相比,弯曲部分42距离接头部件36更远。
当弯曲部分42接近接头部件36时,挠性流路35的挠性引起的力强烈地作用于挠性流路35与接头部件36的连接部位。挠性流路35的挠性引起的力是想要笔直地延伸的挠性流路35的恢复力。挠性流路35的挠性引起的力是由于弯曲而产生的。因此,当弯曲部分42接近接头部件36时,施加于挠性流路35与接头部件36的连接部位的负荷变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与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相比,施加于挠性流路35与接头部件36的连接部位的负荷更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架26进行移动的区域中的成为扫描方向X的两端的两个位置中,弯曲部分42远离接头部件36的位置为待机位置P1。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位置中,弯曲部分42接近接头部件36的位置为相反位置P2。在这种情况下,与成为安装部23的后方的位置作为待机位置P1时、即弯曲部分42接近接头部件36的位置作为待机位置P1时相比,降低了施加于挠性流路35与接头部件36的连接部位的负荷。
通常,与滑架26工作的时间相比,滑架26待机的时间更长。因此,通过将弯曲部分42远离接头部件36的位置作为待机位置P1,降低了施加于挠性流路35与接头部件36的连接部位的负荷。
如图4及图5所示,接头部件36连接挠性流路35与贮存部25。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36固定于支架28。关于接头部件36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支架28具有容纳部分45、支承部分46以及保持体47。
容纳部分45容纳贮存部25。本实施方式的支架28在容纳贮存部25的状态下搭载于滑架26。
支承部分46从容纳部分45向上方延伸。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分46构成为筒状。接头部件36安装于支承部分46。由此,支承部分46支承接头部件36。
保持体47安装于支承部分46。具体而言,保持体47安装于支承部分46,以使由保持体47和支承部分46夹着挠性流路35。由此,保持体47保持挠性流路35。其结果是,挠性流路35的姿态稳定。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47保持下游部分43。本实施方式的保持体47安装于支承部分46中朝向输送方向Y的上游的面。因此,下游部分43比支承部分46更靠输送方向Y的上游处在贮存部25的上方延伸。
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36位于比液体喷出头24更靠上方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36沿着支承部分46的外周面和容纳部分45的外周面而延伸。详细而言,接头部件36沿着支承部分46的外周面中的朝向第二方向D2的面以及朝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的面而设置。接头部件36沿着容纳部分45的外周面中的朝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的面而设置。
如图8、图9、图10、图11、图12及图13所示,接头部件36具有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第一流路53以及第二流路54。
第一连接部51例如是管。第一连接部51与挠性流路35连接。第一连接部51与下游部分43的下游端连接。第一连接部51向第一方向D1延伸。通过第一连接部51向第一方向D1延伸,挠性流路35在扫描方向X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在供给流路27中,下游部分43的下游端和第一连接部51是挠性流路35与接头部件36的连接部位。
第一连接部51位于贮存部25的上方。即,从上方观察液体喷出装置11时,第一连接部51与贮存部25重叠。因此,下游部分43在贮存部25的上方与第一连接部51连接。详细而言,从上方观察液体喷出装置11时,下游部分43在与贮存部25重叠的状态下与第一连接部51连接。
第一连接部51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十个第一连接部51。十个第一连接部51与十个流路38分别对应。
多个第一连接部51排列于铅直方向Z。因此,挠性流路35在排列于铅直方向Z的状态下与接头部件36连接。多个第一连接部51排成一列。多个第一连接部51排列于铅直方向Z也包括多个第一连接部51相对于铅直方向Z倾斜地排列的情况。即,多个第一连接部51排列于铅直方向Z是指在铅直方向Z上多个第一连接部51的位置分别错开的状态。换言之,多个第一连接部51排列于铅直方向Z是指除多个第一连接部51水平地排成一列的状态之外的状态。
第二连接部52例如是管。第二连接部52向输送方向Y的相反方向延伸。即,第二连接部52向输送方向Y的上游延伸。第二连接部52与贮存部25的开口连接。在供给流路中,第二连接部52与贮存部25的开口是接头部件36与贮存部25的连接部位。
第二连接部52位于比第一连接部51更靠下方的位置。反过来说,第一连接部51位于比第二连接部52更靠上方的位置。即,挠性流路35与接头部件36的连接部位设置在比接头部件36与贮存部25的连接部位更靠上方的位置。
第二连接部52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十个第二连接部52。十个第二连接部52与十个第一连接部51分别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十个第二连接部52以在铅直方向Z上各排列两个且在扫描方向X上排列五个的方式设置。即,在铅直方向Z上排列的两个第二连接部52在扫描方向X上排成五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二连接部52与一个贮存体32连接。详细而言,铅直方向Z上排列的两个第二连接部52与一个贮存体32连接。
第一流路53与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流路54相通。第一流路53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十个第一流路53。十个第一流路53与十个第一连接部51分别相通。第一流路53从第一连接部51朝向第二流路54向输送方向Y延伸且向下方延伸。
第二流路54与第一流路53和第二连接部52相通。第二流路54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十个第二流路54。十个第二流路54与十个第二连接部52分别相通。第二流路54从第一流路53朝向第二连接部52向第一方向D1延伸且向下方延伸。
接头部件36例如具有流路形成部件56以及第一罩部件57。本实施方式的接头部件36还具有第二罩部件58。通过第一罩部件57和第二罩部件58安装于流路形成部件56,从而构成接头部件36。
流路形成部件56由对激光具有吸收性的光吸收性部件构成。光吸收性部件例如由黑色的树脂构成。流路形成部件56具有第一部分61以及第二部分6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设置于流路形成部件56。
如图5、图8、图9、图10、图11、图12及图13所示,第一部分61是供第一罩部件57安装的部分。第一部分61与贮存部25在扫描方向X上排列。第一部分61具有第一面63,该第一面63为供第一罩部件57安装的面。
第一面63是流路形成部件56中朝向第二方向D2的面。即,第一面63在第一部分61中朝向设置贮存部25的方向的相反方向。在第一部分61中,设置贮存部25的方向是第一方向D1。
第一面63上设置有突出的第一肋64。第一肋64向第二方向D2突出。
第二部分62是供第二罩部件58安装的部分。第二部分62与第一部分61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分62从第一部分61的端部以直角延伸。第二部分62位于比贮存部25更靠输送方向Y的下游的位置。第二部分62具有第二面65,该第二面65是供第二罩部件58安装的面。
第二面65是第二部分62中朝向输送方向Y的面。即,第二面65是朝向输送方向Y的下游的面。因此,第二面65朝向液体喷出装置11的前方。在第二面65上设置有突出的第二肋66。第二肋66向输送方向Y突出。
第二面65与第一面63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流路形成部件56时,第二面65相对于第一面63以直角延伸。即,第二面65与第一面63相交。
第一罩部件57由对激光具有透过性的透光性部件构成。透光性部件例如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构成。通过透过第一罩部件57向第一面63照射激光,第一罩部件57焊接于第一面6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罩部件57通过激光被焊接于第一肋64的前端。这样,通过第一罩部件57被安装于第一面63而形成第一流路53。即,第一流路53由通过第一肋64而形成的槽构成。因此,第一流路53设置于第一部分61。
第二罩部件58由对激光具有透过性的透光性部件构成。例如,通过透过第二罩部件58向第二面65照射激光,第二罩部件58焊接于第二面6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罩部件58通过激光被焊接于第二肋66的前端。这样,通过第二罩部件58被安装于第二面65而形成第二流路54。即,第二流路54由通过第二肋66而形成的槽构成。因此,第二流路54设置于第二部分62。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1)当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在挠性流路35中比弯曲部分42更靠下游的下游部分43在贮存部25的上方在扫描方向X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此外,当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与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相比,弯曲部分42远离接头部件36。这样一来,当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在挠性流路35中比弯曲部分42更靠下游的下游部分43在贮存部25的上方延伸,因此,无需在贮存部25的周围设置用于供挠性流路35延伸的空间。因此,可抑制底部空间的增大。此外,当滑架26位于待机位置P1时,与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相比,弯曲部分42远离接头部件36,因此,挠性流路35的挠性引起的力难以作用于挠性流路35与接头部件36的连接部位。由此,施加于挠性流路35与接头部件36的连接部位的负荷降低。
(2)挠性流路35包括具有多个流路38的管37。由此,即便是在具有多个流路38的情况下,通过在挠性流路35中比弯曲部分42更靠下游的下游部分43在贮存部25的上方延伸,从而抑制底部空间的增大。
(3)挠性流路35在多个流路38排列于铅直方向Z的状态下与接头部件36连接。这样一来,由于多个流路38排列于铅直方向Z,从而抑制底部空间的增大。
(4)挠性流路35与接头部件36的连接部位设置于比接头部件36与贮存部25的连接部位更靠上方的位置。这样一来,在供给流路27中流动的液体中存在的气泡由于其浮力而容易从贮存部25流向接头部件36。由此,减少气泡到达液体喷出头24的可能性。即,可以降低由于气泡到达液体喷出头2而导致印刷质量下降的可能性。
(5)通过对激光具有透过性的透光性部件所构成的第一罩部件57被安装于第一面63,从而形成第一流路53。通过该结构,可以透过第一罩部件57视觉确认第一流路53。由此,可以视觉确认残留于第一流路53的气泡的量。
(6)第一面63在第一部分61中朝向设置贮存部25的方向的相反方向。这样一来,可以在不被贮存部25遮挡的情况下,透过第一罩部件57视觉确认第一面63。由此,可以容易视觉确认残留于接头部件36的气泡的量。
(7)通过由对激光具有透过性的透光性部件所构成的第二罩部件58被安装于朝向液体喷出装置11的前方的第二面65,从而形成第二流路54。由此,可以从液体喷出装置11的前方透过第二罩部件58视觉确认第二面65。由此,可以容易视觉确认残留于第二流路54的气泡的量。
本实施方式可以以如下方式变更并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可以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实施。
·如图14所示,挠性流路35也可以包括多个具有流路38的管71。多个管71排列于铅直方向Z。多个管71排成一列。由此,多个流路38排列于铅直方向Z。在图14所示的变更例中,挠性流路35具有十个管71。即,挠性流路35具有十个流路38。通过该变更例,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
(8)即便是在具有多个流路38的情况下,通过在挠性流路35中比弯曲部分42更靠下游的下游部分43在贮存部25的上方延伸,从而抑制底部空间的增大。
·也可以如图15所示变更液体喷出装置11。例如,也可以是多个贮存体32在滑架26上排列于输送方向Y。在该变更例中,贮存部25具有四个贮存体32。下游部分43在四个贮存体32中位于输送方向Y的最上游的一个贮存体32的上方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
此外,在图15所示的变更例中,接头部件36也可以不具有第二部分62。在该变更例中,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设置于第一部分6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部51也是设置于比第二连接部52更靠上方的位置。
·供给流路27也可以直接与液体容纳体31连接。
·挠性流路35也可以直接与安装部23连接。即,挠性流路35也可以与安装部23和接头部件36连接。
·管37也可以在多个流路38水平地排成一列的状态下延伸。即,挠性流路35也可以在多个流路38水平地排成一列的状态下与接头部件36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第一连接部51水平地排成一列。在这种情况下,多个流路38分别在贮存部25的正上方沿扫描方向X延伸并与接头部件36连接。
·当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下游部分43也可以不位于贮存部25的上方。例如,当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铅直方向上的下游部分43的位置也可以与铅直方向上的贮存部25的位置重叠。即,当滑架26位于相反位置P2时,下游部分43也可以在贮存部25的周围延伸。
·贮存体32也可以是四个以下,还可以是六个以上。
·流路形成部件56和第一罩部件57并不限定于通过焊接来安装,也可以通过粘结剂来安装。
·流路形成部件56和第二罩部件58并不限定于通过焊接来安装,也可以通过粘结剂来安装。
·也可以将透明膜焊接于流路形成部件56而代替第一罩部件57、第二罩部件58,以构成第一流路53、第二流路54。
·介质99并不限定于纸张,也可以是布帛、塑料膜、金属膜等。
·液体喷出头24喷出的液体并不限定于油墨,例如也可以是功能材料的粒子分散或混合于液体而成的液状体等。例如,液体喷出头24也可以喷出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用于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及表面发射显示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或像素材料等的材料的液状体。
下面,对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更例所掌握的技术构思及其作用效果进行描述。
(A)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液体喷出头,向介质喷出液体;贮存部,设置于所述液体喷出头的上方,贮存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液体;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及所述贮存部,对所述介质进行扫描;以及供给流路,与所述贮存部连接,向所述贮存部供给所述液体,其中,所述供给流路包括:挠性流路,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以及接头部件,连接所述贮存部与所述挠性流路,所述滑架在所述滑架的扫描方向上在所述滑架进行待机的待机位置和与所述待机位置相反的相反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挠性流路包括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以在所述扫描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弯曲,当所述滑架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所述挠性流路中比所述弯曲部分更靠下游的部分在所述贮存部的上方沿所述扫描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接头部件连接,当所述滑架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与所述滑架位于所述相反位置时相比,所述弯曲部分远离所述接头部件。
通过上述结构,当滑架位于待机位置时,在挠性流路中比弯曲部分更靠下游的部分在贮存部的上方延伸,因此,无需在贮存部的周围设置用于供挠性流路延伸的空间。因此,可抑制底部空间的增大。
此外,当滑架位于待机位置时,与滑架位于相反位置时相比,弯曲部分远离接头部件,因此,挠性流路的挠性引起的力难以作用于挠性流路与接头部件的连接部位。由此,减少施加于挠性流路与接头部件的连接部位的负荷。
(B)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贮存部具有在所述滑架上沿所述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贮存体,所述挠性流路也可以包括具有多个流路的管。
通过上述结构,即便是在具有多个流路的情况下,通过挠性流路中比弯曲部分更靠下游的部分在贮存部的上方延伸,可抑制底部空间的增大。
(C)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贮存部具有在所述滑架上沿所述扫描方向排列的多个贮存体,所述挠性流路也可以包括多个具有流路的管。
通过上述结构,即便是在具有多个流路的情况下,通过挠性流路中比弯曲部分更靠下游的部分在贮存部的上方延伸,可抑制底部空间的增大。
(D)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挠性流路也可以在多个所述流路沿铅直方向排列的状态下与所述接头部件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多个流路沿铅直方向排列,因此,可抑制底部空间的增大。
(E)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所述挠性流路与所述接头部件的连接部位也可以设置于比所述接头部件与所述贮存部的连接部位更靠上方的位置。
通过上述结构,在供给流路中流动的液体中存在的气泡由于其浮力而容易从贮存部流向接头部件。由此,气泡到达液体喷出头的可能性降低。即,由于气泡到达液体喷出头而导致印刷质量下降的可能性降低。
(F)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接头部件具有:第一流路;流路形成部件,由对激光具有吸收性的光吸收性部件构成;以及第一罩部件,由对所述激光具有透过性的透光性部件构成,焊接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的第一面,其中,所述第一流路是通过将所述第一罩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面而形成的。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透过第一罩部件视觉确认第一流路。由此,可以视觉确认残留于第一流路的气泡的量。
(G)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具有与所述贮存部沿所述扫描方向排列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在所述第一部分中朝向设置所述贮存部的方向的相反方向。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在不被贮存部遮挡的情况下,透过第一罩部件视觉确认第一面。由此,可以容易视觉确认残留于接头部件的气泡的量。
(H)在上述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为所述接头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流路相通的第二流路;以及第二罩部件,由对所述激光具有透过性的透光性部件构成,焊接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的第二面,其中,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朝向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前方,所述第二流路是通过将所述第二罩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面而形成的。
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从液体喷出装置的前方透过第二罩部件视觉确认第二面。由此,可以容易视觉确认残留于第二流路的气泡的量。
Claims (7)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出头,向介质喷出液体;
贮存部,设置于所述液体喷出头的上方,贮存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的所述液体;
滑架,搭载所述液体喷出头及所述贮存部,对所述介质进行扫描;以及
供给流路,与所述贮存部连接,向所述贮存部供给所述液体,
其中,所述供给流路包括:挠性流路,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变形;以及接头部件,连接所述贮存部与所述挠性流路,
所述滑架在所述滑架的扫描方向上在所述滑架进行待机的待机位置和与所述待机位置相反的相反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挠性流路包括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以在所述扫描方向上折返的方式弯曲,
当所述滑架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所述挠性流路中比所述弯曲部分更靠下游的部分在所述贮存部的上方沿所述扫描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接头部件连接,
当所述滑架位于所述待机位置时,与所述滑架位于所述相反位置时相比,所述弯曲部分远离所述接头部件,
所述挠性流路与所述接头部件的连接部位设置于比所述接头部件与所述贮存部的连接部位更靠上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存部具有多个贮存体,所述多个贮存体在所述滑架上沿所述扫描方向排列,
所述挠性流路包括具有多个流路的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存部具有多个贮存体,所述多个贮存体在所述滑架上沿所述扫描方向排列,
所述挠性流路包括多个具有流路的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流路在多个所述流路沿铅直方向排列的状态下与所述接头部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部件具有:
第一流路;
流路形成部件,由对激光具有吸收性的光吸收性部件构成;以及
第一罩部件,由对所述激光具有透过性的透光性部件构成,焊接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的第一面,
其中,所述第一流路是通过将所述第一罩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面而形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形成部件具有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贮存部沿所述扫描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部分具有所述第一面,
所述第一面在所述第一部分中朝向设置所述贮存部的方向的相反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部件具有:
与所述第一流路相通的第二流路;以及
第二罩部件,由对所述激光具有透过性的透光性部件构成,焊接于所述流路形成部件的第二面,
其中,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连,朝向所述液体喷出装置的前方,
所述第二流路是通过将所述第二罩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面而形成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219529A JP2021088111A (ja) | 2019-12-04 | 2019-12-04 | 液体吐出装置 |
JP2019-219529 | 2019-12-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895714A CN112895714A (zh) | 2021-06-04 |
CN112895714B true CN112895714B (zh) | 2023-11-10 |
Family
ID=76111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95318.6A Active CN112895714B (zh) | 2019-12-04 | 2020-12-03 | 液体喷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088111A (zh) |
CN (1) | CN112895714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18135A (ja) * | 2001-10-15 | 2003-04-23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配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チューブホルダ、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2003320679A (ja) * | 2002-05-07 | 2003-11-11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CN1704245A (zh) * | 2004-06-02 | 2005-12-07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水容器 |
JP2009018505A (ja) * | 2007-07-12 | 2009-01-29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218913A (zh) * | 2010-04-06 | 2011-10-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JP2012051145A (ja) * | 2010-08-31 | 2012-03-15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2121164A (ja) * | 2010-12-06 | 2012-06-28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2183715A (ja) * | 2011-03-04 | 2012-09-27 |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 液体吐出装置 |
CN204340385U (zh) * | 2013-12-06 | 2015-05-2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6335283A (zh) * | 2015-07-08 | 2017-01-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头组件、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25894B2 (en) * | 2004-03-23 | 2008-02-05 | Fujifilm Corporation | Liquid droplet discharge head, liquid droplet 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2019
- 2019-12-04 JP JP2019219529A patent/JP2021088111A/ja active Pending
-
2020
- 2020-12-03 CN CN202011395318.6A patent/CN1128957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118135A (ja) * | 2001-10-15 | 2003-04-23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配管システム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チューブホルダ、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2003320679A (ja) * | 2002-05-07 | 2003-11-11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CN1704245A (zh) * | 2004-06-02 | 2005-12-07 | 佳能株式会社 | 墨水容器 |
JP2009018505A (ja) * | 2007-07-12 | 2009-01-29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218913A (zh) * | 2010-04-06 | 2011-10-1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JP2012051145A (ja) * | 2010-08-31 | 2012-03-15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2121164A (ja) * | 2010-12-06 | 2012-06-28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噴射装置 |
JP2012183715A (ja) * | 2011-03-04 | 2012-09-27 |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 液体吐出装置 |
CN204340385U (zh) * | 2013-12-06 | 2015-05-2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6335283A (zh) * | 2015-07-08 | 2017-01-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头组件、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单元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1088111A (ja) | 2021-06-10 |
CN112895714A (zh) | 2021-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33758B2 (en) |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US5988801A (en) | High performance tubing for inkjet printing systems with off-board ink supply | |
US8991971B2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US11833829B2 (en) |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 tank | |
US10766264B2 (en) | Tank arrangeable in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 |
JP7417875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20032695A (ja)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US7533975B2 (e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12895714B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JP2011042127A (ja) | プリンタ装置 | |
JP2014180797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19126919A (ja)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
US9090073B2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JP6439721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CN111746131B (zh) | 打印机 | |
JP2018103491A (ja) | 廃液タンク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
US20230135411A1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US20110025788A1 (en) | Fluid Interconnection | |
US20230139685A1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JP2018171765A (ja) | 液体消費装置 | |
JP7218528B2 (ja) | 液体消費装置 | |
JP2003237104A (ja) |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における液体供給方法 | |
JP6296377B2 (ja) |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 |
JP6439720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22121863A (ja) | 液体収容容器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