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22026A - 防松件、防松机构、固定装置、紧固构造以及产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防松件、防松机构、固定装置、紧固构造以及产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22026A
CN110822026A CN201910730012.2A CN201910730012A CN110822026A CN 110822026 A CN110822026 A CN 110822026A CN 201910730012 A CN201910730012 A CN 201910730012A CN 110822026 A CN110822026 A CN 110822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lt
loosening
head
hole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00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宏猷
中村江児
增田智彦
赤尾正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22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220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3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9/00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 F16B39/22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 F16B39/28Locking of screws, bolts or nuts in which the locking takes place during screwing down or tightening by special members on, or shape of, the nut or bol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松件、防松机构、固定装置、紧固构造以及产业机械。防松件(70)具有环状的接触部(71),该环状的接触部(71)以与螺栓(B)的头部(HP)以及凹部(RP)的壁部(WP)接触的方式配置于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的凹部(RP)内。

Description

防松件、防松机构、固定装置、紧固构造以及产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螺栓的防松的防松件、防松机构、用于固定两个构件的固定装置、紧固构造以及产业机械。
背景技术
使用螺栓来紧固两个构件的方法在各种领域中广泛地实施。作为一个例子,偏心摆动型等的减速器(JP2017-65301A)使用螺栓与从该减速器输出旋转的构件紧固。出于高速驱动的要求,减速器的输出持续增大,伴随于此,施加于各螺栓的力也增大了。若施加于螺栓的力变大,则易于发生螺栓的松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以上的点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进行螺栓的防松的防松件、包括该防松件的防松机构、固定装置、紧固构造以及产业机械。
本发明的第1防松件具备环状的接触部,该环状的接触部以与螺栓的头部以及用于收纳所述头部的收纳部的壁部接触的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的第1防松件中,也可以是,所述接触部的静摩擦系数比所述头部的静摩擦系数大,且比所述壁部的静摩擦系数大。
在本发明的第1防松件中,也可以是,
该第1防松件具备与所述接触部相连的顶部,
所述顶部具有配置于设在所述头部的棱孔内的凸部。
在本发明的第1防松件中,也可以是,该第1防松件设有贯通所述凸部的螺纹孔。
在本发明的第1防松件中,也可以是,所述凸部被压入所述螺栓的所述棱孔。
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第1防松件具备顶部,该顶部与所述接触部相连,并设有螺纹孔。
在本发明的第1防松件中,也可以是,所述接触部的与所述头部接触的面成为圆筒的内周面状。
也可以是,本发明的第1防松件利用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的摩擦来限制所述螺栓的旋转。
本发明的第1防松机构具备:
第1构件,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用于收纳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相连,并供所述螺栓穿过;
和防松件,其具有环状的接触部,该环状的接触部以与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以及所述凹部的壁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凹部内。
本发明的第1紧固构造具备:
螺栓;
第1构件,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用于收纳所述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相连,并供所述螺栓穿过;
第2构件,其具有与穿过了所述贯通孔的所述螺栓啮合的螺纹孔;以及
防松件,其具有环状的接触部,该环状的接触部以与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以及所述凹部的壁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凹部内。
在本发明的第1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防松件具有顶部,该顶部与所述接触部相连,并设有螺纹孔,
本发明的第1紧固构造具备与所述顶部的螺纹孔啮合的螺纹构件。
在本发明的第1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螺纹构件通过与所述顶部的所述螺纹孔啮合,能够与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接触。
在本发明的第1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防松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内部。
在本发明的第1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具有圆柱状的外形。
本发明的第2防松件具备与设在用于收纳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的第1螺纹啮合的第2螺纹。
本发明的第3防松件被固定于用于收纳螺栓的头部的凹部并与所述头部接触,从而限制所述螺栓的旋转。
在本发明的第2防松件或第3防松件中,也可以是,所述防松件被压入所述凹部。
在本发明的第2防松件或第3防松件中,也可以是,在外周面具有所述螺纹,在成为所述外周面的中心的位置具有棱孔。
本发明的第2防松机构具备:
第1构件,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用于收纳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相连,并供所述螺栓穿过;
和防松件,其具有与设在所述凹部的第1螺纹啮合的第2螺纹。
本发明的第3防松机构具备:
第1构件,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用于收纳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相连,并供所述螺栓穿过;
和防松件,其被固定于所述凹部并与所述头部接触,从而限制所述螺栓的旋转。
本发明的第2紧固构造具备:
螺栓;
第1构件,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用于收纳所述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相连,并供所述螺栓穿过;
第2构件,其具有与穿过了所述贯通孔的所述螺栓啮合的螺纹孔;以及
防松件,其具有与设在所述凹部的第1螺纹啮合的第2螺纹。
本发明的第3紧固构造具备:
螺栓;
第1构件,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用于收纳所述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相连,并供所述螺栓穿过;
第2构件,其具有与穿过了所述贯通孔的所述螺栓啮合的螺纹孔;以及
防松件,其被固定于所述凹部并与所述头部接触,从而限制所述螺栓的旋转。
在本发明的第2紧固构造或第3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防松件与所述螺栓存在螺纹旋向相反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第2紧固构造或第3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防松件的所述第2螺纹的螺距比所述螺栓的螺距短。
在本发明的第2紧固构造或第3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防松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内部。
本发明的第4防松件以限制与第1螺栓以及第2螺栓相对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于第1螺栓和第2螺栓。
本发明的第1固定装置具备:
第1螺栓和第2螺栓;以及
防松件,其以限制与所述第1螺栓以及所述第2螺栓相对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于所述第1螺栓和所述第2螺栓。
本发明的第4紧固构造具备:
第1螺栓和第2螺栓;
第1构件,其具有供所述第1螺栓和所述第2螺栓穿过的贯通孔;
第2构件,其具有与所述第1螺栓啮合的第1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2螺栓啮合的第2螺纹孔;以及
防松件,其以限制与所述第1螺栓以及所述第2螺栓相对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于所述第1螺栓和所述第2螺栓。
在本发明的第4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1螺栓的头部和所述第2螺栓的头部设有缺口部,所述防松件配置于所述缺口部。
在本发明的第4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防松件被压入所述缺口部。
在本发明的第4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防松件具有:基部;第1凸部,其从所述基部突出并配置于设在所述第1螺栓的头部的棱孔内;以及第2凸部,其从所述基部突出并配置于设在所述第2螺栓的头部的棱孔内。
在本发明的第4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凸部被压入所述第1螺栓的所述棱孔,所述第2凸部被压入所述第2螺栓的所述棱孔。
在本发明的第4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
在所述第1构件设有用于收纳所述第1螺栓的头部和所述第2螺栓的头部的单一的凹部,
所述防松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内部。
在本发明的第1紧固构造~第4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中的一者是减速器。
在本发明的第1紧固构造~第4紧固构造中,也可以是,
所述第1构件是减速器的齿轮架的第1部分,
所述第2构件是减速器的齿轮架的第2部分。
本发明的产业机械具备上述的本发明的第1紧固构造~第4紧固构造中的任一者。
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止螺栓的松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一实施方式的图,且是表示作为紧固构造的适用对象例的减速器的纵剖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包括紧固构造的产业机械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紧固构造的第1形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紧固构造的第2形态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紧固构造的第3形态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紧固构造的第3形态的另一形态的俯视图。
图9是沿着图8的IX-IX射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以下,作为一个例子,对将本实施方式适用到减速器、特别是偏心摆动型的减速器的例子进行说明。不过,并不限于以下说明的例子,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使用螺栓而紧固起来的各种紧固产品等。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偏心摆动型减速器10的整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减速器10具有:壳体20、齿轮架30、曲轴40以及两个外齿轮50a、50b。壳体20具有内齿25。曲轴40被支承于齿轮架30,用于驱动两个外齿轮50a、50b。在该减速器10中,通过使外齿轮50a、50b的外齿55与内齿25啮合,齿轮架30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相对于壳体20相对旋转。以下,将与旋转轴线RA平行的方向设为轴向DA,将与旋转轴线RA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DR。轴向DA和径向DR与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的周向DC正交。
壳体2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壳体主体21;和内齿销24,其保持到壳体主体21的内表面。在壳体主体21形成有沿着周向DC排列的销槽,销槽在轴向DA上延伸,收纳并保持有圆柱状的内齿销24。内齿销24在轴向DA上延伸,形成了内齿25。
齿轮架30被壳体20保持成,能够借助一对轴承12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旋转。齿轮架30具有由螺栓36相互固定起来的齿轮架基座部(也称为“第1部分”)31和板部(也称为“第2部分”)32。螺栓36的中心轴线与轴向DA平行。齿轮架基座部31具有圆板状的基板部31a和从基板部31a突出来的多个柱部31b。在图示的例子中,基板部31a和多个柱部31b一体地形成。如图2所示,多个柱部31b在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的周向DC上隔开等间隔地设置。在图示的例子中,设有三个柱部31b。在柱部31b形成有与螺栓36啮合的螺纹孔37。螺纹孔37在柱部31b的顶端面开口。另外,在板部32形成有以不与螺栓36啮合的方式贯通的贯通孔38。在螺栓36与贯通孔38之间空开间隙。
在齿轮架30的齿轮架基座部31和板部32分别形成有位于旋转轴线RA上的中央孔34。另外,在齿轮架30形成有贯通齿轮架基座部31和板部32的贯通孔35。多个贯通孔35以在将旋转轴线RA作为中心的周向DC上隔开等间隔的方式分别设置于齿轮架基座部31和板部32。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齿轮架基座部31和板部32设有三个贯通孔35。
在形成于齿轮架基座部31和板部32的贯通孔35内设置有轴承13a、13b。曲轴40被沿着轴向设置的一对轴承13a、13b保持成能够相对于齿轮架30旋转。此外,曲轴40的旋转轴线RAC与轴向DA平行。曲轴40具有输入齿轮42和沿着轴向DA排列的两个偏心体41a、41b。各偏心体41a、41b具有圆板状或圆柱状的外形。两个偏心体41a、41b的中心轴线CAa、Cab以曲轴40的旋转轴线RAC为中心对称地偏心。
两个外齿轮50a、50b配置于在齿轮架30的齿轮架基座部31的基板部31a与板部32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两个外齿轮50a、50b沿着轴向DA排列。如图2所示,在各外齿轮50a、50b形成有位于中央的中央孔51。外齿轮50a、50b具有沿着以中央孔51为中心的外周缘排列起来的外齿55。外齿55的齿数比壳体20的内齿25的齿数少(作为一个例子,仅少一个)。另外,外齿轮50a、50b的外径比壳体20的内径稍小。
另外,在各外齿轮50a、50b形成有沿着以中央孔51为中心的周向隔开等间隔地设置的偏心体贯穿孔52a、52b。在偏心体贯穿孔52a、52b分别配置有轴承13c、13d。曲轴40的偏心体41a、41b由该轴承13c、13d保持。
而且,在各外齿轮50a、50b形成有沿着以中央孔51为中心的周向DC隔开等间隔地设置的柱部贯穿孔53a、53b。对于各外齿轮50a、50b,柱部贯穿孔53a、53b和偏心体贯穿孔52a、52b沿着以中央孔51为中心的周向交替配置。齿轮架基座部31的各柱部31b贯穿外齿轮50a、50b的相对应的柱部贯穿孔53a、53b。
在具有以上的结构的减速器10中,来自马达等驱动装置60的扭矩被向输入齿轮42传递。在图示的例子中,驱动装置60的输入轴61通过齿轮架30的中央孔34和外齿轮50a、50b的中央孔51而与输入齿轮42啮合。输入轴61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旋转。若旋转被从驱动装置60向输入齿轮42传递,则曲轴40以旋转轴线RAC为中心旋转。此时第1偏心体41a和第2偏心体41b偏心旋转。另外,各外齿轮50a、50b随着第1偏心体41a和第2偏心体41b的偏心旋转而摆动。更严格来说,各外齿轮50a、50b相对于齿轮架30在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的圆周路径上平移动作。而且,在外齿轮50a、50b的摆动时,外齿轮50a、50b的外齿55与壳体20的内齿25啮合。并且,外齿55的齿数比内齿25的齿数少,因此,外齿轮50a、50b相对于壳体20摆动旋转。也就是说,外齿轮50a、50b一边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公转,一边进一步以自身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自转。其结果,借助曲轴40支承外齿轮50a、50b的齿轮架30也以旋转轴线RA为中心相对于壳体20旋转。这样一来,从驱动装置60的输入轴61所输入的旋转被减速而被输出为壳体20与齿轮架30的相对旋转。
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减速器10被装入例如产业机械IM而被使用。更具体而言,减速器10能够与驱动装置一起被使用于机器人6的回转体、腕关节等回转部、各种机床的回转部等。作为图3所示的具体例,通过将壳体20固定于机器人6的基座6X,并将齿轮架30与机器人6的回转体6Y连接,能够使回转体6Y相对于基座6X以高扭矩旋转,且高精度地控制该回转体6Y的旋转。
作为一个例子,机器人6的基座6X具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与穿过了设置到壳体主体21的凸缘部22的贯通孔26的螺栓啮合。即,能够使用螺栓来将机器人6的基座6X和减速器10的壳体20紧固。凸缘部22从壳体主体21沿着径向DR突出,如图2所示的那样形成为环状。在凸缘部22沿着周向DC等间隔地设有多个贯通孔26。螺栓被以与轴线方向DA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而拧入在基座6X形成的螺纹孔。
另外,在机器人6的回转体6Y设有供例如螺栓穿过的贯通孔。齿轮架30的齿轮架基座31具有与穿过了回转体6Y的贯通孔的螺栓啮合的螺纹孔39。即,能够使用螺栓来将机器人6的回转体6Y和减速器10的齿轮架30紧固。在齿轮架基座31的基板部31a设有未图示的多个螺纹孔39,使用多个螺栓来固定减速器10和回转体6Y。各螺栓被以与轴线方向DA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而拧入在齿轮架基座31形成的螺纹孔39。
不过,如在背景技术的部分也提及了的那样,出于例如高速驱动的要求,减速器10的高输出化不断发展。在来自减速器10的输出较大的情况下,在用于固定减速器10和机器人6的螺栓、用于减速器10的装配的螺栓易于发生松动。若在螺栓发生松动,则不仅在由减速器10进行的动力传递发生不良情况,而且会引起减速器10、机器人6的损伤。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防止螺栓B的松动的防松件70被装入紧固构造FS。在此,紧固构造FS包括:螺栓B;第1构件M1,其具有供螺栓B穿过的贯通孔TH;第2构件M2,其具有与穿过了贯通孔TH的螺栓B啮合的螺纹孔SH;以及防松件70,其用于防止螺栓B的松动。即,在该紧固构造FS中,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被螺栓B紧固,且螺栓B的松动被防松件70有效地防止。
作为具体的第1适用例,紧固构造FS能够将减速器10、特别是壳体20(凸缘部22)设为第1构件M1,并将机器人6的基座6X设为第2构件M2来构成。另外,作为第2适用例,紧固构造FS能够将齿轮架30的板部(第2部分)32设为第1构件M1,并将齿轮架30的齿轮架基座部(第1部分)31、特别是齿轮架基座部31的柱部31b设为第2构件M2来构成。而且,作为第3适用例,紧固构造FS能够将机器人6的回转体6Y设为第1构件M1,并将减速器10、特别是减速器10的齿轮架30(更详细而言,齿轮架基座部31的基板部31a)设为第2构件M2来构成。
以下,参照图4~图9对防松件的几个具体例进行说明。图4~图9放大地示出了紧固构造FS的螺栓的周围。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对应的构成要素、构件、部位等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形态>
首先,主要参照图4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形态进行说明。在图4所示的第1形态中,紧固构造FS具有:第1构件M1、第2构件M2、螺栓B以及防松件70。
第1构件M1具有供螺栓B穿过的贯通孔TH。另外,第1构件M1具有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的凹部RP(收纳部)。凹部RP形成为沉孔。凹部RP由壁部WP和底部BP划分形成。图4所示的壁部WP能够具有例如与螺栓B的头部HP相对应的形状、与螺栓B的头部HP互补的形状。壁部WP能够具有呈例如圆柱的外周面的形状。贯通孔TH与凹部RP相连。更具体而言,贯通孔TH的一端在凹部RP的底部BP开口。在贯通孔TH的壁面与穿过该贯通孔的螺栓B之间形成有间隙。
第2构件M2具有与螺栓B啮合的螺纹孔SH。螺纹孔SH在图示的例子中形成为有底孔,但也可以形成为贯通孔。
螺栓B也可以是头部HP为棱柱状的方头螺栓,例如头部HP为六棱柱状的六角螺栓。不过,在图示的例子中,螺栓B为在头部HP设有棱孔BH的内角螺栓。内角螺栓使用嵌入棱孔BH的扳手来使其旋转,而与第2构件M2的螺纹孔SH啮合。作为典型例,螺栓B能够设为在头部HP设有六棱柱状的棱孔BH的内六角螺栓。
接着,对第1形态下的防松件70进行说明。在第1形态中,防松件70配置于第1构件M1的凹部RP内。防松件70具有配置于凹部RP内的接触部71。如图4所示,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在配置到凹部RP内的状态下与凹部RP的壁部WP以及螺栓B的头部HP接触。利用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与凹部RP的壁部WP之间的摩擦来限制防松件70相对于第1构件M1的相对旋转。另外,利用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与螺栓B的头部HP之间的摩擦来限制防松件70与螺栓B的相对旋转。作为结果,通过使用防松件70,来限制螺栓B相对于第1构件M1的相对旋转,能够有效地防止螺栓B松动。
特别是在图示的例子中,接触部71以包围螺栓B的头部HP的方式形成为环状。因而,能够增大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与螺栓B的头部HP之间的摩擦力。另外,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能够在其整周上都与凹部RP的壁部WP接触。因而,能够增大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与凹部RP的壁部WP之间的摩擦力。由此,利用具有环状的接触部71的防松件70,能够使螺栓B的防松功能优异。
如图示的例子那样,在螺栓B的头部HP具有圆柱状的外形的情况下,通过使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的与螺栓B接触的面成为圆筒的内周面状,也能够确保充分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够利用起因于充分的接触面积的充分的摩擦力而有效地实现螺栓B的防松。同样地,在凹部RP的壁部WP具有圆筒的内周面状的形状的情况下,通过使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的与壁部WP接触的面成为圆柱的外周面状,从而也能够确保充分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够由于充分的接触面积而发挥充分的摩擦力。即,在使用了迄今为止认为难以实现止转的不含有棱角部的螺栓头部HP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实现螺栓B的防松。
为了使防松件70的防松功能更有效,优选使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处的静摩擦系数比螺栓B的头部HP处的静摩擦系数大,而且比凹部RP的壁部WP处的静摩擦系数大。在此,静摩擦系数是依据JIS K 7125而测定的值。
为了使防松件70的防松功能更有效,优选将接触部71压入螺栓B的头部HP与凹部RP的壁部WP之间。即,优选通过将接触部71压入螺栓B的头部HP与凹部RP的壁部WP之间,使防松件70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凹部RP。在利用压入而进行的防松件70的设置较容易这点上也较优选。被压入的接触部71在螺栓B的头部HP与凹部RP的壁部WP之间被压缩。因而,接触部71能够使较大的摩擦力在螺栓B的头部HP与凹部RP的壁部WP之间产生。由此,能够使利用防松件70进行的螺栓B的防松更优异。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防松件70还具有与接触部71相连的顶部72。顶部72配置于覆盖位于凹部RP内的螺栓B的位置。并且,在图示的例子中,顶部72具有位于螺栓B的棱孔BH内的凸部73。该凸部73从顶部72朝向螺栓B突出。通过使防松件70具有凸部73,从而能够使防松件70相对于第1构件M1和螺栓B高精度地定位,由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螺栓B的松动。另外,利用防松件70的凸部73与棱孔BH内的壁部的接触,能够提高螺栓B的头部BH与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之间的摩擦力,由此,也能够使螺栓B的防松更有效。
而且,为了使防松件70的防松功能更有效,优选将防松件70的凸部73压入螺栓B的棱孔BH。即,优选的是,通过将防松件70的凸部73压入螺栓B的棱孔BH内,使防松件70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棱孔BH。能够利用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将防松件70容易且稳定地安装于第1构件M1的凹部RP内,而且,能够使防松件70与螺栓B之间的摩擦力更大而使防松功能提高。
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防松件70的顶部72设有螺纹孔74。如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通过利用防松件70的螺纹孔74,能够将螺纹构件100安装于防松件70。通过使该螺纹构件100相对于防松件70旋转,而能够使螺纹构件100相对于防松件70相对移动。并且,如在图4中以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通过从螺纹构件100与螺栓B、第1构件M1接触着的状态使螺纹构件100进一步旋转,从而使防松件70相对于螺栓B、第1构件M1相对移动,能够将防松件70容易地从第1构件M1拆卸。这样的螺纹构件100的使用在将通过压入安装到第1构件M1的凹部RP内的防松件70从凹部RP拆卸之际是较便利的。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螺纹构件100的旋转轴线、螺栓B的旋转轴线AX以及螺纹构件100相对于防松件70的相对移动方向相互平行。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螺纹构件100通过与防松件70的螺纹孔74啮合,能够与设在螺栓B的头部HP的棱孔BH的底部接触。螺纹构件100能够在螺栓B的轴线方向上与螺栓B稳定地接触。由此,能够更稳定且容易地进行防松件70从第1构件M1的拆卸。
另外,在防松件70的顶部72,螺纹孔74设于凸部73。换言之,凸部73形成为筒状,并且在其内周面形成有螺纹。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充分地确保螺纹构件100与防松件70的螺纹孔74的啮合长度,能够稳定地进行螺纹构件100的操作,另外,能够使螺纹构件100相对于防松件70的相对移动稳定。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防松件70整体配置于第1构件M1的凹部RP的内部。根据该例子,除了螺栓B之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防松件70暴露于外部而与外部接触等。由此,能够使用防松件70而更有效地防止螺栓B的松动。
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第1形态中,防松件70具有环状的接触部71,该环状的接触部71以与螺栓B的头部HP以及凹部RP的壁部WP接触的方式配置于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的凹部RP内。能够利用凹部RP的壁部WP与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之间的摩擦而有效地限制防松件70相对于第1构件M1的旋转。另外,能够利用螺栓B的头部HP与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之间的摩擦有效地限制螺栓B相对于防松件70的旋转。特别是,由于防松件70的接触部71呈环状而能够在环状的区域与螺栓头部HP接触,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限制螺栓B相对于防松件70的旋转。通过使用这样的防松件70,能够有效地防止螺栓B的松动。
另外,第1形态的防松件70与第1构件M1一起构成防松机构LM,能够有效地防止穿过贯通孔TH而与第2构件M2的螺纹孔SH啮合着的螺栓B的松动,该第1构件M1具有:凹部RP,其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和贯通孔TH,其与凹部RP连接,并供螺栓B穿过。
而且,第1形态的防松件70与如下构件一起构成紧固构造FS:螺栓B;第1构件M1,其具有: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的凹部RP和与凹部RP连接且供螺栓B穿过的贯通孔TH;以及第2构件M2,其具有与穿过了贯通孔TH的螺栓B啮合的螺纹孔SH。在该紧固构造FS中,螺栓B的松动被有效地抑制,因此,能够维持为将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稳定地紧固着的状态。
<第2形态>
接着,主要参照图5对第2形态进行说明。图5所示的第2形态的紧固构造FS与第1形态同样地具有第1构件M1、第2构件M2、螺栓B以及防松件70。在第2形态的紧固构造FS中,第1构件M1、第2构件M2以及螺栓B的多数结构能够与上述的第1形态同样地构成,因此,省略重复的详细的说明而更详细地记载不同的结构。
在第2形态中,防松件70具有与设在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的凹部RP的螺纹(内螺纹、第1螺纹)IS啮合的螺纹(外螺纹、第2螺纹)OS。在第2形态中,防松件70通过被固定于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的凹部RP,并且与头部HP接触,来限制螺栓B的旋转。其结果,通过使用防松件70,螺栓B相对于第1构件M1的相对旋转被限制,能够有效地防止螺栓B松动。
在图示的例子中,在第1构件M1的凹部RP内设有螺纹(内螺纹)IS。另一方面,防松件70具有与凹部RP的螺纹IS啮合的螺纹(外螺纹)OS。防松件70通过与凹部RP的螺纹IS啮合,而被固定于第1构件M1的凹部RP。如图5所示,通过将防松件70的螺纹OS拧紧于凹部RP的螺纹IS,防松件70与螺栓B接触。通过使防松件70进一步旋转,将螺栓B沿着螺栓B的轴线方向、换言之螺栓B的旋转轴线AX推压。即,防松件70作为止动螺纹构件发挥功能,而进行螺栓B的防松。防松件70的旋转轴线位于螺栓B的旋转轴线AX上。
如图5所示,防松件70具有高度较低的圆柱状的形状。防松件70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OS。另一方面,防松件70在成为其外周面的中心的位置、即中心轴线AX上具有棱孔77。棱孔77形成棱柱状的空间、例如六棱柱状的空间。通过使插入到棱孔77的内角扳手(例如内六角扳手)旋转,能够使作为止动螺纹构件发挥功能的防松件70在凹部RP内移动,而紧固在与螺栓B的头部HP接触的位置来固定。
以螺栓B的头部HP不与凹部RP内的螺纹IS接触的方式在螺栓B的头部HP与凹部RP的壁部WP之间形成有间隙。因而,螺栓B的头部HP的直径DH比防松件70的公称直径DL小。
另外,为了不使第1构件M1的凹部RP的深度变得过大,优选将螺栓B的头部HP的高度HH在强度容许的范围内设计得较小。另一方面,防松件70的高度HL被设计成,一定程度地确保防松件70的螺纹OS与凹部RP的螺纹IS的啮合长度。例如,能够以使防松件70的三个螺纹牙长的螺纹OS可与凹部RP的螺纹IS啮合的方式决定防松件70的高度HL。在图示的例子中,防松件70的高度HL比螺栓B的头部HP的高度HH高。
另外,出于一定程度地确保防松件70的啮合长度并且降低防松件70的高度HL而谋求小型轻量化的观点考虑,优选防松件70的螺纹OS是细牙螺纹。例如,防松件70的螺距也可以比螺栓B的螺距短。根据该例子,能够确保防松件70的螺纹OS与凹部RP的螺纹IS的充分的啮合,并且使防松件70和凹部RP小型化。
而且,优选防松件70与螺栓B存在螺纹旋向相反的关系。换言之,优选防松件70和螺栓B中的一者使用反牙螺纹(左旋螺纹),防松件70和螺栓B中的另一者使用正牙螺纹(右旋螺纹)。根据该例子,用于松动螺栓B的螺栓B的旋转方向和用于松动防松件70的防松件70的旋转方向成为反向。因而,在因一些理由螺栓B旋转而松动之际,由于螺栓B要旋转,拧紧力被施加于与螺栓B接触着的防松件70。由此,能够使用防松件70而更有效地防止螺栓B的松动。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防松件70整体配置于第1构件M1的凹部RP的内部。根据该例子,除了螺栓B之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防松件70暴露于外部而与外部接触等。由此,能够使用防松件70而更有效地防止螺栓B的松动。
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第2形态中,防松件70具有与设在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的凹部RP的螺纹IS啮合的螺纹OS。防松件70通过被固定于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的凹部RP并与头部HP接触,来限制螺栓B的旋转。通过使用这样的防松件70,能够有效地防止螺栓B的松动。
另外,第2形态的防松件70与第1构件M1一起构成防松机构LM,能够有效地防止穿过贯通孔TH而与第2构件M2的螺纹孔SH啮合着的螺栓B的松动,该第1构件M1具有:凹部RP,其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和该贯通孔TH,其与凹部RP连接,并供螺栓B穿过。
而且,第2形态的防松件70与如下构件一起构成紧固构造FS:螺栓B;第1构件M1,其具有用于收纳螺栓B的头部HP的凹部RP和与凹部RP连接且供螺栓B穿过的贯通孔TH;以及第2构件M2,其具有与穿过了贯通孔TH的螺栓B啮合的螺纹孔SH。在该紧固构造FS中,螺栓B的松动被有效地抑制,因此,能够维持为将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稳定地紧固着的状态。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示出了利用防松件70的螺纹OS与凹部RP的螺纹IS的啮合来将防松件70固定于凹部RP的例子。然而,第2形态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也可以是,以其他方法将防松件70固定于凹部RP且通过与头部HP接触,来限制螺栓B的旋转。例如,也可以是将防松件70压入凹部RP内,从而通过过盈配合固定于凹部RP。根据该例子,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将防松件70固定于第1构件M1的凹部RP。
<第3形态>
接着,主要参照图6~图9对第3形态进行说明。图6~图9所示的第3形态的紧固构造FS与第1形态以及第2形态同样地具有第1构件M1、第2构件M2、螺栓B以及防松件70。在第3形态的紧固构造FS中,第1构件M1、第2构件M2以及螺栓B的多数结构能够与上述的第1形态同样地构成,因此,省略重复的详细的说明而更详细地记载不同的结构。
在第3形态中,防松件70以限制与第1螺栓B1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1螺栓B1,且以限制与第2螺栓B2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2螺栓B2。第1螺栓B1的旋转轴线(第1螺栓B1的中心轴线)AX1和第2螺栓B2的旋转轴线(第2螺栓B1的中心轴线)AX2偏离地配置,而不位于一直线上。因而,在第3形态中,通过限制第1螺栓B1与防松件70的相对旋转且限制第2螺栓B2与防松件70的相对旋转,能够有效地防止第1螺栓B1的松动和第2螺栓B2的松动这两者。
在第3例中,固定装置FD由第1螺栓B1、第2螺栓B2以及防松件70构成,该防松件70以限制与第1螺栓B1以及第2螺栓B2相对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于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固定装置FD是为了利用紧固来使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固定而使用的。
此外,图6和图7以及图8和图9表示互不相同的防松件70的具体例。在任一个例子中,都在第2构件M2独立地设有与第1螺栓B1啮合的第1螺纹孔SH1以及与第2螺栓B2啮合的第2螺纹孔SH2。另外,在第1构件M1独立地设有供第1螺栓B1穿过的贯通孔TH以及供第2螺栓B2穿过的贯通孔TH。不过,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在第1构件M1设有供第1螺栓B1以及第2螺栓B2这两者穿过的单一的贯通孔TH。
另外,对于图示的两个例子中的任一者,在第1构件M1仅形成有一个作为沉孔的凹部RP。并且,在单一的凹部RP内配置有第1螺栓B1的头部HP和第2螺栓B2的头部HP这两者。不过,并不限于该例子,第1螺栓B1的头部HP和第2螺栓B2的头部HP也可以分别收纳于单独设置的凹部RP。作为另一个例子,也可以是,未设置凹部RP,而使第1螺栓B1的头部HP和第2螺栓B2的头部HP中的至少任一者暴露或突出。
此外,对于图示的两个例子中的任一者,防松件70整体都配置于设置到第1构件M1的凹部RP的内部。根据该例子,除了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之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防松件70暴露于外部而与外部接触等。由此,能够使用防松件70而更有效地防止第1螺栓B1的松动和第2螺栓B2的松动这两者。
首先,对图6和图7所示的防松件70进行说明。在图6和图7所示的具体例中,在第1螺栓B1的头部HP和第2螺栓B2的头部HP设有缺口部CP。防松件70配置于第1螺栓B1的缺口部CP内。另外,防松件70也配置于第2螺栓B2的缺口部CP内。在该例子中,与第2螺栓B2连接起来的防松件70相对于第1螺栓B1作为键发挥功能,来进行第1螺栓B1的止转。与第1螺栓B1连接起来的防松件70相对于第2螺栓B2作为键发挥功能,来进行第2螺栓B2的止转。作为结果,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这双方的旋转被限制。
根据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能够使防松件70和固定装置FD的结构简易小型化。另外,能够容易地进行防松件70向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的安装。特别是,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将防松件70向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这两者安装。
在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中,防松件70也可以被压入缺口部CP。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将防松件70向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这两者稳定地安装。防松件70通过过盈配合而被稳定地固定于缺口部CP。
在图6和图7的例子中,作为键发挥功能的防松件70沿着相对于第1螺栓B1的旋转轴线(第1螺栓B1的中心轴线)AX1倾斜、特别是垂直的方向延伸。因而,防松件70能够有效地限制第1螺栓B1的旋转。同样地,作为键发挥功能的防松件70沿着相对于第2螺栓B2的旋转轴线(第2螺栓B2的中心轴线)AX2倾斜、特别是垂直的方向延伸。因而,防松件70能够有效地限制第2螺栓B2的旋转。
缺口部CP也可以预先形成于螺栓B1、B2。不过,也可以是,在通过拧紧螺栓B1、B2而将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紧固了之后,通过锪孔加工在螺栓B1、B2形成缺口部CP。根据该例子,在将螺栓B1、B2可靠地拧入之后,能够将防松件70安装于在恰当的位置配置的缺口部CP。由此,能够稳定地使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紧固。
另外,在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中,螺栓B1、B2为在头部HP形成有棱孔BH(六棱孔)的各内角螺栓(内六角螺栓)。因而,通过将内角扳手(例如与六棱孔相对应,是内六角扳手)插入该棱孔BH并使该内角扳手旋转,能够使螺栓B1、B2旋转。并且,在螺栓B1、B2的头部HP,缺口部CP不与棱孔BH连接。也就是说,缺口部CP与棱孔BH分开。这样的结构在强度方面优异。
接着,对图8和图9所示的防松件70进行说明。在图8和图9所示的具体例中,在第1螺栓B1的头部HP和第2螺栓B2的头部HP分别形成有棱孔BH。通过将内角扳手插入该棱孔BH并使该内角扳手旋转,能够使螺栓B1、B2旋转。并且,图8和图9所示的防松件70具有:第1凸部81,其配置于设在第1螺栓B1的头部HP的棱孔BH内;第2凸部82,其配置于设在第2螺栓B2的头部HP的棱孔BH内;以及基部80,其保持着第1凸部81和第2凸部82。第1凸部81和第2凸部82被固定于基部80并从基部80突出。第1凸部81和第2凸部82也可以与基部80一体地形成并从基部80突出。
第1凸部81包括与第1螺栓B1的棱孔BH(例如六棱孔)相对应的棱柱状(六棱柱)的部分。因此,第1凸部81若配置于第1螺栓B1的棱孔BH内,则限制相对于第1螺栓B1的以第1螺栓B1的旋转轴线(中心轴线)AX1为中心的旋转。同样地,第2凸部82包括与第2螺栓B2的棱孔BH(例如六棱孔)相对应的棱柱状(六棱柱)的部分。并且,第2凸部82若配置于第2螺栓B2的棱孔BH内,则限制相对于第2螺栓B2的以第2螺栓B2的旋转轴线(中心轴线)AX2为中心的旋转。
根据图8和图9所示的例子,能够使防松件70和固定装置FD的结构简易小型化。另外,能够容易地进行防松件70向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的安装。特别是,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将防松件70向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这两者安装。
在图8和图9所示的例子中,防松件70的第1凸部81和第2凸部82也可以分别压入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的棱孔BH。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而将防松件70向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这两者稳定地安装。此外,防松件70通过过盈配合而被稳定地固定于棱孔BH。
在图8和图9的例子中,防松件70的基部80沿着相对于第1螺栓B1的旋转轴线(第1螺栓B1的中心轴线)AX1倾斜、特别是垂直的方向延伸。因而,防松件70能够有效地限制第1螺栓B1的旋转。同样地,防松件70的基部80沿着相对于第2螺栓B2的旋转轴线(第2螺栓B2的中心轴线)AX2倾斜、特别是垂直的方向延伸。因而,防松件70能够有效地限制第2螺栓B2的旋转。
此外,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凹部RP的壁部WP与基部80的外缘之间形成有间隙,但也可以是,通过将基部80压入凹部RP,并且使基部80与凹部RP过盈配合,从而将凹部RP的壁部WP与基部80的外缘之间的间隙填充。
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第3形态中,防松件70以限制与第1螺栓B1以及第2螺栓B2相对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于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即,通过限制第1螺栓B1与防松件70的相对旋转且限制第2螺栓B2与防松件70的相对旋转,能够有效地防止第1螺栓B1的松动和第2螺栓B2的松动这两者。
另外,第3形态的防松件70与第1螺栓B1以及第2螺栓B2一起构成固定装置FD。根据该固定装置FD,由于有效地防止第1螺栓B1的松动和第2螺栓B2的松动这两者,因此,能够维持为将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稳定地紧固着的状态。
而且,第3形态的防松件70与如下构件一起构成紧固构造FS: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第1构件M1,其具有供第1螺栓B1和第2螺栓B2穿过的贯通孔TH;以及第2构件M2,其具有与第1螺栓B1啮合的SH1以及与第2螺栓啮合的第2螺纹孔SH2。在该紧固构造FS中,由于有效地防止第1螺栓B1的松动和第2螺栓B2的松动这两者,因此,能够维持为将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稳定地紧固着的状态。
如以上进行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用防松件70,能够有效地防止将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紧固的螺栓B的松动。由此,能够维持为将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稳定地紧固着的状态。
在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中,将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中的一者设为减速器10,特别是减速器10的壳体20或齿轮架30。因而,能够使用螺栓B而将减速器10与第1构件M1或第2构件M2维持为稳定地紧固着的状态。由此,能够使减速器10的输出上升。
作为上述的一实施方式的具体例,将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中的一者设为减速器10的齿轮架30的第1部分(齿轮架基座部)31,将第1构件M1和第2构件M2中的另一者设为减速器10的齿轮架30的第2部分(板部)32。能够使用螺栓而将齿轮架30的第1部分31和第2部分32维持为稳定地紧固着的状态。因而,能够使小型的减速器10的输出上升而输出高扭矩。
参考多个具体例而对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具体例的意图并不在于限定一实施方式。上述的一实施方式能以其他各种具体例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追加。
在例如上述的具体例中,示出了具有螺纹孔的第2构件M2是减速器10或机器人6的结构要素的例子,但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将第2构件M2设为螺母。另外,供螺栓啮合的螺纹孔既可以如图示的例子那样是有底孔,也可以是贯通孔。
另外,示出了紧固构造FS的适用对象是偏心摆动型的减速器的例子,但并不限于此。紧固构造FS的适用对象既可以是旋流器型减速器,也可以是行星齿轮型减速器。而且,紧固构造FS的适用对象并不限于减速器,也能够适用于各种齿轮传动装置等。

Claims (26)

1.一种防松件,其中,
该防松件具备环状的接触部,该环状的接触部以与螺栓的头部以及用于收纳所述头部的收纳部的壁部接触的方式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件,其中,
该防松件具备与所述接触部相连的顶部,
所述顶部具有配置于设在所述头部的棱孔内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松件,其中,
该防松件设有贯通所述凸部的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松件,其中,
该防松件具备顶部,该顶部与所述接触部相连,并设有螺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松件,其中,
该防松件利用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的摩擦来限制所述螺栓的旋转。
6.一种防松机构,其中,
该防松机构具备:
第1构件,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用于收纳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相连,并供所述螺栓穿过;以及
防松件,其具有环状的接触部,该环状的接触部以与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以及所述凹部的壁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凹部内。
7.一种紧固构造,其中,
该紧固构造具备:
螺栓;
第1构件,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用于收纳所述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相连,并供所述螺栓穿过;
第2构件,其具有与穿过了所述贯通孔的所述螺栓啮合的螺纹孔;以及
防松件,其具有环状的接触部,该环状的接触部以与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以及所述凹部的壁部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凹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所述防松件具有顶部,该顶部与所述接触部相连,并设有螺纹孔,
该紧固构造具备与所述顶部的螺纹孔啮合的螺纹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所述防松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具有圆柱状的外形。
11.一种防松件,其中,
该防松件具备与设在用于收纳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的第1螺纹啮合的第2螺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松件,其中,
该防松件在外周面具有所述第2螺纹,在成为所述外周面的中心的位置具有棱孔。
13.一种防松机构,其中,
该防松机构具备:
第1构件,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用于收纳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相连,并供所述螺栓穿过;以及
防松件,其具有与设在所述凹部的第1螺纹啮合的第2螺纹。
14.一种紧固构造,其中,
该紧固构造具备:
螺栓;
第1构件,其具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与用于收纳所述螺栓的头部的凹部相连,并供所述螺栓穿过;
第2构件,其具有与穿过了所述贯通孔的所述螺栓啮合的螺纹孔;以及
防松件,其具有与设在所述凹部的第1螺纹啮合的第2螺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所述防松件与所述螺栓存在螺纹旋向相反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所述防松件的所述第2螺纹的螺距比所述螺栓的螺距短。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所述防松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内部。
18.一种防松件,其中,
该防松件以限制与第1螺栓以及第2螺栓相对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于第1螺栓和第2螺栓。
19.一种固定装置,其中,
该固定装置具备:
第1螺栓和第2螺栓;以及
防松件,其以限制与所述第1螺栓以及所述第2螺栓相对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于所述第1螺栓和所述第2螺栓。
20.一种紧固构造,其中,
该紧固构造具备:
第1螺栓和第2螺栓;
第1构件,其具有供所述第1螺栓和所述第2螺栓穿过的贯通孔;
第2构件,其具有与所述第1螺栓啮合的第1螺纹孔以及与所述第2螺栓啮合的第2螺纹孔;以及
防松件,其以限制与所述第1螺栓以及所述第2螺栓相对旋转的方式分别安装于所述第1螺栓和所述第2螺栓。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在所述第1螺栓的头部和所述第2螺栓的头部设有缺口部,所述防松件配置于所述缺口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所述防松件具有:基部;第1凸部,其从所述基部突出并配置于设在所述第1螺栓的头部的棱孔内;以及第2凸部,其从所述基部突出并配置于设在所述第2螺栓的头部的棱孔内。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在所述第1构件设有用于收纳所述第1螺栓的头部和所述第2螺栓的头部的单一的凹部,
所述防松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内部。
24.根据权利要求7~10、14~17以及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所述第1构件和所述第2构件中的一者是减速器。
25.根据权利要求7~10、14~17以及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构造,其中,
所述第1构件是减速器的齿轮架的第1部分,
所述第2构件是减速器的齿轮架的第2部分。
26.一种产业机械,其中,
该产业机械具备权利要求7~10、14~17以及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紧固构造。
CN201910730012.2A 2018-08-08 2019-08-08 防松件、防松机构、固定装置、紧固构造以及产业机械 Pending CN1108220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9778A JP7201362B2 (ja) 2018-08-08 2018-08-08 緩み止め具、緩み止め機構、固定装置、締結構造および産業機械
JP2018-149778 2018-08-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22026A true CN110822026A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4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0012.2A Pending CN110822026A (zh) 2018-08-08 2019-08-08 防松件、防松机构、固定装置、紧固构造以及产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01362B2 (zh)
CN (1) CN11082202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62636B1 (ko) * 2021-06-18 2023-08-02 황석환 대형 오링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97620A (en) * 1980-01-07 1981-08-06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Loosening prevention method of bolt or nut
JPS582413U (ja) * 1981-06-30 1983-01-08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機軸に対する歯車等の押え構造
JPS586004U (ja) * 1981-07-07 1983-01-14 株式会社東芝 ボルトの緩み防止装置
JPS5977612U (ja) * 1982-11-18 1984-05-2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ボルト廻り止め装置
US4711760A (en) * 1986-02-27 1987-12-0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Nuclear reactor incorporating locking device for threaded bolt connections
JPH01165805U (zh) * 1988-05-13 1989-11-20
JPH02105608U (zh) * 1989-02-10 1990-08-22
JPH07103221A (ja) * 1993-10-06 1995-04-18 Suzuki Motor Corp 二重ピッチネジ及び該ネジを利用した構造
US5879389A (en) * 1995-04-07 1999-03-09 Koshino; Tomihisa Medical substituting element for hard tissues and artificial joint
JP3122536U (ja) * 2006-04-04 2006-06-15 宗房 小林 六角穴付きボルト用緩み防止具
JP2006327441A (ja) * 2005-05-27 2006-12-07 Nabtesco Corp ブレーキペダルの軸部取付装置
KR20100010592U (ko) * 2009-04-20 2010-10-28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풀림 방지용 볼트 장치
JP2011185367A (ja) * 2010-03-09 2011-09-22 Nabtesco Corp 部材の結合構造及び歯車装置
CN202326774U (zh) * 2011-11-22 2012-07-1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轴端盖限位装置
US20130330146A1 (en) * 2012-06-11 2013-12-12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oration Screw installation structure
CN203362785U (zh) * 2013-06-24 2013-12-25 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螺栓防松装置
JP2018031481A (ja) * 2017-11-15 2018-03-01 株式会社三和技研 緩み止めナット
CN207554532U (zh) * 2017-12-04 2018-06-29 江西惠通铁路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螺母防松纹的火车用固定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7409Y2 (zh) * 1973-08-03 1978-05-10
US4628923A (en) * 1983-11-28 1986-12-16 Medoff Robert J Axial compression device
US6406210B1 (en) 1998-11-12 2002-06-18 Trw Inc. Captivated jackscrew design
JP2008064299A (ja) 2006-09-07 2008-03-21 Sigma Kk ボルト用保護具及び取外工具
GB2480643B (en) * 2010-05-26 2012-10-10 T A Savery And Co Ltd A structure including a tension rod
JP2016211642A (ja) 2015-05-07 2016-12-15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減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97620A (en) * 1980-01-07 1981-08-06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Loosening prevention method of bolt or nut
JPS582413U (ja) * 1981-06-30 1983-01-08 株式会社東芝 回転機軸に対する歯車等の押え構造
JPS586004U (ja) * 1981-07-07 1983-01-14 株式会社東芝 ボルトの緩み防止装置
JPS5977612U (ja) * 1982-11-18 1984-05-2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ボルト廻り止め装置
US4711760A (en) * 1986-02-27 1987-12-0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Nuclear reactor incorporating locking device for threaded bolt connections
JPH01165805U (zh) * 1988-05-13 1989-11-20
JPH02105608U (zh) * 1989-02-10 1990-08-22
JPH07103221A (ja) * 1993-10-06 1995-04-18 Suzuki Motor Corp 二重ピッチネジ及び該ネジを利用した構造
US5879389A (en) * 1995-04-07 1999-03-09 Koshino; Tomihisa Medical substituting element for hard tissues and artificial joint
JP2006327441A (ja) * 2005-05-27 2006-12-07 Nabtesco Corp ブレーキペダルの軸部取付装置
JP3122536U (ja) * 2006-04-04 2006-06-15 宗房 小林 六角穴付きボルト用緩み防止具
KR20100010592U (ko) * 2009-04-20 2010-10-28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풀림 방지용 볼트 장치
JP2011185367A (ja) * 2010-03-09 2011-09-22 Nabtesco Corp 部材の結合構造及び歯車装置
CN202326774U (zh) * 2011-11-22 2012-07-1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轴端盖限位装置
US20130330146A1 (en) * 2012-06-11 2013-12-12 Mahle Filter Systems Japan Corporation Screw installation structure
CN203362785U (zh) * 2013-06-24 2013-12-25 安徽柳工起重机有限公司 螺栓防松装置
JP2018031481A (ja) * 2017-11-15 2018-03-01 株式会社三和技研 緩み止めナット
CN207554532U (zh) * 2017-12-04 2018-06-29 江西惠通铁路线路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螺母防松纹的火车用固定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蒋文均;金相男;杜俊成;: "精密装配中螺纹联接可靠性研究", 机械工程师, no. 03, 10 March 2014 (2014-03-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24025A (ja) 2020-02-13
JP7201362B2 (ja) 202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64420B2 (ja) 締結具
KR101243990B1 (ko) 센터 크랭크식 편심 요동형 감속기
TWI631287B (zh) 螺紋體的逆旋轉防止構造
JP6537873B2 (ja) オイルシールキャッ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偏心揺動型歯車装置
CN110945255B (zh) 一种主动锁闭紧固件
JP2008298218A (ja) ボルト緩み止め構造
CN110822026A (zh) 防松件、防松机构、固定装置、紧固构造以及产业机械
CN108071656A (zh) 防松垫圈组件
US11506261B2 (en) Gear device
KR20150068372A (ko) 편심 요동형 기어 장치
JP2014084999A (ja) オイルシールキャップ及び偏心揺動型歯車装置
JP3931173B2 (ja) 流体圧シリンダ装置
JP7344674B2 (ja) 減速機
JP2014173639A (ja) カップ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の分解組立に用いるナット着脱治具
CN110864084A (zh) 紧固机构、紧固物品以及产业机械
CN206190716U (zh) 防松垫圈组件
WO2013132748A1 (ja) 偏心揺動型歯車装置
JP2010242869A (ja) 緩み止め構造
US11187300B2 (en) Speed reducer
JP6333154B2 (ja) 偏心揺動型減速装置
JP6746748B2 (ja) オイルシールキャッ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る偏心揺動型歯車装置
JP4688261B2 (ja) 波動歯車装置ユニット
JP2011185367A (ja) 部材の結合構造及び歯車装置
JPH05272546A (ja) 回転伝達部材の回転軸取付け構造
JP2003042128A (ja) 緩み止めナ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緩み止め締め付け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