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0552B - 调色剂,调色剂收纳单元,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调色剂收纳单元,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0552B
CN110780552B CN201910686575.6A CN201910686575A CN110780552B CN 110780552 B CN110780552 B CN 110780552B CN 201910686575 A CN201910686575 A CN 201910686575A CN 110780552 B CN110780552 B CN 1107805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image
less
invisible
electrostatic la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657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0552A (zh
Inventor
泽田丰志
铃木一己
内藤雄
金子晃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80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0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0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0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6Organic dyes
    • G03G9/0924Dy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substitue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21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21Details of unit for develop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6Organic dy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26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调色剂套件,调色剂收纳单元,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不可见性及读取性优异的调色剂。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在颗粒状态下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为5%以下。优选上述粘合树脂至少含有聚酯树脂。

Description

调色剂,调色剂收纳单元,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调色剂套件,调色剂收纳单元,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在图像中重叠并嵌入附加信息的附加数据嵌入技术。
近年,关于附加数据嵌入技术,用于静态图像等的数码著作物的著作权保护(例如防止非法复制)的活动越来越活跃。作为其一例,当利用图像形成装置将数码著作物复制到记录介质时,将称为不可见图形的用目视难以识别的图像与上述数码著作物一起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上,嵌入有关图像形成装置的信息,这样的技术为人们所公知。
作为读取不可见图形的方法,实行利用红外线吸收。例如,提出并列或重叠由通常的彩色调色剂形成的图像,以及由含有无色的红外线吸收材料的调色剂(以下称之为“不可见调色剂”)形成的图像,并记录图像,使得用肉眼实质上无法判别或难以判别上述二种图像区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还提出了以下方法:使得不可见调色剂的光泽度低于彩色调色剂的光泽度,在记录介质表面将彩色调色剂像设置在与不可见调色剂像相同的区域,当肉眼观察该彩色调色剂像时,不损害彩色调色剂像的画质,能在不可见调色剂像高密度记录信息,且通过使用红外光照射的机械读取/解码处理,得到长期间稳定的不可见调色剂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4)。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65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715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3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1133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以往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可见性及读取性优异的调色剂。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在颗粒状态下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为5%以下。
下面说明本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不可见性及读取性优异的调色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调色剂以及比较例3的调色剂的调色剂附着量为0.6mg/cm2的实心图像的分光反射率曲线。
图2是实施例1的调色剂、比较例3的调色剂、以及纸的调色剂附着量为0.6mg/cm2的实心图像的L*a*b*色空间。
图3是表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7是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回收运送通道的运送方向下游部的回收运送通道和搅拌运送通道的截面图。
图8是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供给运送通道的运送方向上游部的截面。
图9是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供给运送通道的运送方向下游部的截面图。
图10是图像形成装置一例的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流动模式图。
图11是该显像装置的供给运送通道的运送方向最下游部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处理卡盒一例的模式图。
图13是将在实施例中输出的不可见调色剂像与彩色调色剂像叠合的图。
图14A是在实施例中仅输出彩色调色剂像的图。
图14B是是将在实施例中输出的不可见调色剂像和彩色调色剂像叠合的图。
具体实施形态
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结果,发现以下几点:
如图1的实施例1的调色剂的调色剂附着量为0.6mg/cm2的实心图像的分光反射率曲线所示,不可见调色剂由于在可视光下难以视认的不可见性,因此,要求吸收波长:700nm~900nm的近红外光、反射波长:400nm~700nm的可视光线的性质。
在此,迄今为止所知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主要是萘酞菁(Naphthalin)等酞菁(Phthaloncyanine)系。如图2的比较例3的调色剂所示,酞菁系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在L*a*b*色空间中具有绿色系或蓝色系的色泽。
但是,在纸等记录介质上记录以往的不可见调色剂,长期间保存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随着时间经过,记录介质劣化变色,出现红色的现象,因此,在记录介质上具有绿色系或蓝色系的色泽的不可见调色剂存在不可见性降低的问题。
图2是实施例1、比较例3、以及纸的调色剂附着量为0.6mg/cm2的实心图像的L*a*b*色空间。
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究结果,发现以下不可见调色剂:通过使得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中的彩度C*为20以下,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在颗粒状态下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为5%以下,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即使长期间保存后,不可见性和读取性仍然优异。
另外,发现以下不可见调色剂:在记录介质表面,与不可见调色剂一起使用彩色调色剂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由于彩色调色剂被遮蔽,增加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且不损害读取性。
(调色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在颗粒状态下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为5%以下。
以下,为了区别本发明的调色剂与后述彩色调色剂,将本发明的调色剂称为“不可见调色剂”。
[在颗粒状态下的彩度C*,以及色相角度h]
本发明的不可见调色剂从使不可见性和不可见调色剂像的读取性良好角度考虑,作为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设为20以下,优选6以上、19以下。
若在颗粒状态下的彩度C*为20以下,则即使纸张等记录介质因紫外线等而老化变色场合,不可见调色剂的彩度C*及色相角度h的变化量也较小,因此,上述记录介质上的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优异。
本发明的不可见调色剂从使得不可见性及不可见调色剂像的读取性良好的角度考虑,作为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设为50°以上、90°以下,优选53°以上、88°以下。
若在颗粒状态下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即使纸等记录介质因紫外光等经时劣化而变色场合,不可见调色剂的彩度C*及色相角度h的变化量也较小,因此,上述记录介质上的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优异。
作为在颗粒状态下的彩度C*以及色相角度h,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分光光度计(装置名:X-Rite Exact,X-Rite公司制造,状态A,m0光源)进行测量。
作为上述颗粒,例如,可以通过将本发明的调色剂成型为颗粒形状制作。
作为上述成型,例如,可以采用成型机(设备名:Maekawa testing machine,株式会社前川试验机制作所制,BRE-32型),加压装置负荷:6Mpa,加压时间:1分钟,颗粒直径:40mm。
[在颗粒状态下的分光反射率]
本发明的不可见调色剂从使得不可见性及不可见调色剂像的读取性良好的角度考虑,作为在颗粒状态下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设为5%以下,优选1.8%以上、4.8%以下。
若在颗粒状态下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为5%以下,则即使纸等记录介质因紫外线等而经时劣化变色的场合,也能抑制因红外光照射而导致的不可见调色剂的读取性降低。
作为在颗粒状态下的分光反射率,可以通过使用例如分光光度计(装置名:V-660,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造,装备ISN-723型积分球单元)进行测量。
作为上述颗粒,可以使用与上述颗粒相同者。
<不可见调色剂>
本发明的不可见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及近红外光吸收材料,进而,根据需要含有其他成分。
-粘合树脂-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至少含有粘合树脂。
作为粘合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氯乙烯树脂、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离聚物树脂、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酮树脂、二甲苯树脂、石油系树脂、氢化的石油系树脂等。
作为上述苯乙烯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聚合物、氯苯乙烯聚合物、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二种或二种以上。
其中,优选聚酯树脂。
聚酯树脂与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等相比,带有红色,因此,即使纸等记录介质因紫外线等而经时劣化变色场合,不可见调色剂的彩度C*及色相角度h的变化量也小,因此,上述记录介质上的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优异。
上述聚酯树脂可以通过一般公知的醇与酸的缩聚反应得到。
作为上述醇,可以列举例如2价的醇单体、3价及以上的高醇单体等。
作为上述2价的醇单体,可以列举例如,二醇类、醚化双酚类、将它们用碳原子数3~22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烃基取代的2价醇单体等。
作为上述二醇类,可以列举例如聚乙二醇、二甘醇、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丙二醇、新戊二醇、1,4-丁烯二醇、1,4-双(羟甲基)环己烷等。
作为上述醚化双酚类,可以列举例如双酚A、氢化双酚A、聚氧乙烯化双酚A、聚氧丙烯化双酚A等。
作为上述3价及以上的高醇单体,可以列举例如山梨糖醇,1,2,3,6-己烷,1,4-脱水山梨糖醇,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蔗糖,1,2,4-丁基三醇,1,2,5-戊三醇,甘油,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以及1,3,5-三羟甲基苯等。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并用。
作为上述酸,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但优选羧酸。
作为上述羧酸,可以列举例如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的一元羧酸,马来酸、富马酸、甲基丙烯酸、柠康酸、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羧酸、琥珀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丙二酸、将它们用碳原子数为3~22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烃基取代的2价有机酸单体、这些酸的酸酐、低级烷基酯和亚油酸的二聚体,1,2,4-苯三羧酸、1,2,5-苯三羧酸、2,5,7-萘三羧酸、1,2,4-萘三羧酸、1,2,4-丁三羧酸、1,2,5-己基三羧酸、1,3-二羧基-2-甲基-亚甲基羧基丙烷、四(亚甲基)甲烷、1,2,7,8-辛基四羧酸、empol(注册商标)三聚体酸、这些酸的酸酐等的3价及以上的多元羧酸单体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并用。
粘合树脂也可以含有结晶性树脂。
作为结晶性树脂,只要是具有结晶性的物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合适地选择,可以列举例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脲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醚树脂、乙烯基树脂、改性结晶性树脂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并用。
其中,优选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脲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醚树脂,从耐湿性、其与后述的非晶性树脂的非相容性方面考虑,优选具有聚氨酯骨架及尿素骨架中的至少任一种的树脂。
-近红外光吸收材料-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至少含有近红外光吸收材料。
作为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只要具有带红色的色相,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列举花青色素、镍二硫烯络合物、方酸盐色素、醌化合物、二亚铵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等。其中,优选方酸盐色素。
有机近红外光吸收材料与无机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相比,相对粘合树脂的分散性好,在图像输出介质上形成的不可见图像中均匀分散。因此,在可视光区域,不易损害不可见性。另外,在红外光区域中,由于显示充分的吸收,能够高密度地记录信息。再有,由于在调色剂中的分散性好,因此,能够长期稳定地进行不可见图像的机器读取/解码化处理。
上述近红外光吸收材料优选分散在调色剂颗粒中被含有。
在调色剂表面上,外部固结或混合在调色剂颗粒群,加入上述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场合,存在在调色剂颗粒及显影剂中发生材料凝集等可能性。另外,即使作为散装物添加必要量的上述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由于向调色剂表面的外部固结或在显影剂调整阶段向设备附着等丢失,因此,不可见调色剂像中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不足或发生偏在等,无法准确且稳定地读取信息。另外,有时游离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会污染机内,尤其是感光体等,对显影、转印等其他工序造成不良影响。
作为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的含量,因材料特性而异,但相对于不可见调色剂,优选0.3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
若上述含量为0.3质量%以上,则近红外光的吸收充分,不可见调色剂附着量不会过多,因此,视认性优异。若上述含量为1.0质量%以下,则可抑制可视光区域的吸收,不可见性优异。
可以根据近红外光吸收剂的含量,调节L*C*h色空间中的彩度C*、色相角度h、以及分光反射率。
调色剂中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存在的确认、定量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步骤、装置、条件进行。
[试料处理]
约1mg左右的试料中,作为甲基化剂,将四甲基铵氢氧化物20%甲醇溶液(TMAH)滴入1μL,将所得到的作为试料。
[测量条件]
热分解-气相色谱质量分析(Py-GCMS)计
分析装置名:QP2010,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
加热炉:Py2020D,Frontier Laboratory公司制
加热温度:320℃
柱:Ultra ALLOY-5L,Frontier Laboratory公司制,长度:30m,内径:0.25mm,平均膜厚:0.25μm
柱温条件:50℃(保持1分钟)~升温(10℃/分钟)~340℃(保持7分钟)
分流比:(1:100)
柱流量:1.0mL/分钟
离子化法:EI法(70eV)
测定模式:扫描模式
检索用数据:NIST 20 MASS SPECTRAL LIB.(美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制)
另外,调色剂中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存在的确认、定量可以通过例如以下步骤、装置、条件进行。
[试料处理]
(1)1H-NMR用
将试料约40mg~50mg溶解于含有TMS的约0.7mL(d=1.48)的CDCl3中,作为试料。
(2)13C-NMR用
将试料约250mg~260mg溶解于含有TMS的约0.7mL(d=1.48)CDCl3中,作为试料。
[分析装置,测量条件]
ECX-500NMR装置(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
(1)测定核:1H(500MHz),测定脉冲文件:single pulse.ex2(1H),45°脉冲,累计:16次,放松延迟:5秒,数据点:32K,观测宽度:15ppm
(2)测定核:13C(125MHz),测定脉冲文件:single pulse dec.ex2(1H),30°脉冲,累计:1,000次(仅仅RNC-501,1,039次),放松延迟:2秒,数据点:32K,偏移:100ppm,观测宽度:250ppm
-其它成分-
只要是通常调色剂中含有的组分,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合适地选择,可以列举例如脱模剂、带电控制剂、外添加剂等。
--脱模剂--
作为上述脱模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合适地选择,可以列举例如以往公知的天然蜡,以往公知的合成蜡等。
作为以往公知的天然蜡,可以列举例如,巴西棕榈蜡、棉蜡、木蜡、米蜡等的植物系蜡;蜂蜡、羊毛脂等的动物系蜡;地蜡、赛璐珞等的矿物系蜡;石蜡、微晶石蜡、凡士林等的石油蜡等。
作为以往公知的合成蜡,可以列举例如费-托合成蜡、聚乙烯蜡等的合成烯烃蜡;酯、酮、醚等的合成蜡;1,2-羟基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酰胺、酞酸酐酰亚胺、氯化烃等的脂肪酸酰胺;低分子量的结晶性高分子树脂的、聚-n-硬脂酰甲基丙烯酸酯、聚-n-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等的聚丙烯酸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可列举,n-硬脂酰丙烯酸酯-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等)等的在侧链具有长链烷基的结晶性高分子等。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并用。
作为脱模剂,优选含有酯蜡。
作为上述酯蜡,优选单酯蜡。上述单酯蜡一般和粘合树脂的相溶性低,定影时容易在表面析出,显示出高脱模性,可以确保高光泽和良好的低温定影性。
作为上述单酯蜡,优选合成酯蜡。
作为上述合成酯蜡,可列举例如长链直链饱和脂肪酸和长链直链饱和醇合成的单酯蜡等。
作为长链直链饱和脂肪酸,优选用一般式CnH2n+1COOH表示,n=5~28。
作为上述长链直链饱和脂肪酸,可以列举例如癸酸、十一烷酸、月桂酸、十三烷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十四烷酸、硬脂酸、十九烷酸、二十烷酸(aramonicacid)、二十二烷酸、木蜡酸、蜡酸、庚二酸、褐煤酸、赖氨酸等。
作为上述长链直链饱和醇,优选用一般式CnH2n+1OH表示,n=5~28。
作为上述长链直链饱和醇,可以列举例如戊醇,己醇,庚醇,辛醇,辛醇,壬醇,癸醇,十一醇,十二烷基醇,十三醇,十四醇,十五醇,十六醇,十七醇,硬脂酰醇,十九醇,二十醇,二十六醇和二十七醇等。也可以含有低级烷基,氨基,卤素等的置换基。
作为上述脱模剂的熔点,优选50℃以上、120℃以下。若脱模剂的熔点为50℃以上,则可以抑制调色剂的耐热保存性的降低。若脱模剂的熔点为120℃以下,则可以抑制耐冷偏移性的降低,以及在定影机上发生纸卷绕的不良情况。
具体而言,若脱模剂的熔点为50℃以上、120℃以下,则在定影辊和调色剂界面之间能有效地起着作为脱模剂的作用,因此,即使不在定影辊上涂布油等脱模剂,也可以提高耐高温偏移性。
作为上述脱模剂的熔点,可以例如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装置名:TG-DSC系统TAS-100,理学电机株式会社制造),通过测定最大吸热峰值求取。
作为上述脱模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上述粘合树脂,设为1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更优选3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若该含量为1质量%以上,则耐偏移性优异。若该含量为20质量%以下,则转印性及耐久性优异。
作为上述单酯蜡的含量,优选相对于上述不可见调色剂100质量份,设为4质量份以上、8质量份以下,更优选5质量份以上、7质量份以下。若该含量为4质量份以上,则定影时表面析出、脱模性、光泽度、低温定影性、耐高温偏移性优异。该该含量为8质量份以下,则抑制调色剂表面析出脱模剂的量增加,调色剂的保存性以及对感光体等的成膜性优异。
上述调色剂优选含有蜡分散剂。
通过含有上述蜡分散剂,具有蜡的分散效果,不受制造方法限制,稳定地提高保存性。又,蜡的分散效果造成蜡径小,因此,可以抑制对感光体等的成膜现象。
上述蜡分散剂优选作为单体至少含有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以及丙烯腈的共聚物组成物和该共聚物组成物的聚乙烯加合物。
作为上述蜡分散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上述不可见调色剂100质量份,设为7质量份以下。若该含量为7质量份以下,则对于粘合树脂的相溶成分增加,因此,光泽度优异。又,定影时向蜡表面的析出变好,因此,低温定影性及耐热偏移性得到提高。
--带电控制剂—
作为上述带电控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选择公知的带电控制剂,可以列举例如苯胺黑系染料、三苯甲烷系染料、含铬的金属络合物染料、钼酸螯合物颜料、罗丹明系染料、烷氧基胺、季氨盐(含氟改性季铵盐)、烷基酰胺、磷的单体或化合物、氟系活化剂、水杨酸金属盐、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等。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并用。
作为上述带电控制剂,没有特别的限制,也可以使用合适的市售产品。
作为该市售产品,可以列举例如Bontron 03、Bontron P-51、Bontron S-34、E-82、E-84、E-89(以上,东方化学工业公司制)、TP-302、TP-415、Copy Charge PSY VP2038、CopyBlue PR、Copy Charge NEG VP2036、Copy Charge NX VP434(以上,Hoechst公司制)、LRA-901、LR-147(日本Carlit公司制)等。
作为上述带电控制剂的含量,可以根据粘合树脂的种类、添加剂的有无、包含分散方法的调色剂制造方法等适当地选择,但相对于上述粘合树脂100质量份,优选0.1质量份以上、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0.2质量份以上、2质量份以下。当上述含量为5质量份以下时,由于调色剂的带电性不会太大,因此,与显影辊的静电吸引力、显影剂的流动性、以及图像浓度优异。
在带电控制剂中,也可通过使用3价以上的金属盐,控制调色剂的热物理性能。通过含有该金属盐,定影时和粘合树脂的酸性基发生交联反应,形成弱的三次元的交联,可以一边维持低温定影性,同时也可以得到耐高温偏移性。
作为上述金属盐,可以列举例如水杨酸衍生物的金属盐、乙酰丙酮金属盐等。
作为上述金属,只要3价以上的高价离子金属即可,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可以列举例如铁,锆,铝,钛,镍等。其中,优选3价以上的水杨酸金属化合物。
作为上述金属盐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选择,相对于上述不可见调色剂100质量份,优选0.5~2质量份,更优选0.5~1质量份。若上述含量为0.5质量份以上,耐热偏移性优异。若上述含量为2质量份以下,光泽性优异。
--外添加剂--
上述外添加剂用于辅助流动性、显影性、带电性而含有。作为上述外添加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根据目的适当选择,可以列举例如无机微粒、高分子系微粒等。
作为上述无机微粒,可以列举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钡、钛酸镁、钛酸钙、钛酸锶、氧化锌、氧化锡、石英砂、粘土、云母、硅灰石、硅藻土、氧化铬、氧化铈、氧化铁、三氧化锑、氧化镁、氧化锆、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碳化硅、氮化硅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并用。
作为上述高分子系微粒,可以列举例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或悬浮聚合、分散聚合得到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共聚物、硅酮、苯并胍胺、尼龙等的缩聚系、利用热固性树脂的聚合物微粒等。
上述外添加剂通过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提高疏水性,即使在高湿度下也能防止流动性及带电特性的恶化。
作为上述表面处理剂,可以列举例如硅烷偶联剂、甲硅烷基化剂、具有氟烷基的硅烷偶联剂、有机钛酸酯偶联剂、铝系偶联剂、硅油、改性硅油等。
作为该外添加剂的一次粒径,优选5nm~2μm,更优选5nm~500nm。
作为外添加剂的BET法的比表面积,优选20m2/g以上、500m2/g以下。
作为外添加剂的含量,相对于上述不可见调色剂,优选0.01质量%以上、5质量%以下,更优选0.01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
--清洁性提高剂—
上述清洁性提高剂是为了除去残留在感光体和一次转印介质上的转印后的显影剂而含有的。
作为上述清洁性提高剂,可以列举例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等的脂肪酸金属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聚苯乙烯微粒等的无皂乳液聚合等制备的聚合物微粒等。上述聚合物微粒优选粒度分布较窄、体积平均粒径为0.01μm~1μm。
[实心图像的彩度C*以及色相角度h]
使用本发明的不可见调色剂形成实心图像(调色剂的附着量:0.6mg/cm2)的情况下,作为该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优选20以下。
当实心图像的彩度C*为20以下时,即使形成实心图像的纸等的记录介质因紫外线等随时间劣化而变色的情况下,由于不可见调色剂的彩度C*和色相角度h的变化量小,因此,该记录介质上的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优异。
使用本发明的不可见调色剂形成实心图像(调色剂的附着量:0.6mg/cm2)的情况下,作为该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中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
当实心图像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时,即使形成实心图像的纸等的记录介质因紫外线等随时间劣化而变色的情况下,由于不可见调色剂的彩度C*及色相角度h的变化量小,因此,该记录介质上的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优异。
作为实心图像的彩度C*以及色相角度h,可以与在微粒状态下的彩度C*以及色相角度h同样进行测定。
作为上述实心图像,可以例如向显影单元中投入含有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双组分现像剂,调整为附着量:0.60mg/cm3,向记录介质输出实心图像作成。
作为上述显影单元,可以列举例如装置名:MP C3503(株式会社理光制)等。
作为上述记录介质,可以列举例如商品名:POD Gloss纸(王子制纸公司制)等。
附着量可以设为调色剂相对于转印纸附着的量。
[实心图像的分光反射率]
使用本发明的不可见调色剂形成实心图像(调色剂的附着量:0.6mg/cm2)的情况下,作为该实心图像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优选为40%以下。
若实心图像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为40%以下,则即使纸等记录介质因紫外线等随时间劣化而变色场合,也能抑制因红外光照射而导致的不可见调色剂的读取性降低。
作为实心图像的分光反射率,可以与在微粒状态下的分光反射率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
作为该实心图像,可以使用与上述的实心图像同样的图像。
[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
作为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6,000以上、12,000以下,更优选7,500以上、10,000以下。
作为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的比值(Mw/Mn),优选5以下,更优选4以下。
作为上述重均分子量,例如,可以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装置测定四氢呋喃(THF)溶解成分的分子量分布。
作为GPC测定装置,可以列举例如装置名:GPC-150C(Waters公司制)。
上述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例如可以用凝胶渗透色谱按以下方法进行测定。
首先,在40℃的热室中使得柱稳定,使得四氢呋喃(THF)作为溶剂以lml/分钟的流速流动。然后,将作为试样的上述不可见调色剂0.05g充分溶解于THF5g中,此后,使用前处理用过滤器过滤,最终注入50~200μl将试样浓度调整为0.05~0.6质量%的树脂的THF试样溶液,进行测定。
下面,使用几种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试样,作成分子量分布校准曲线。
不可见调色剂的THF溶解份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可以根据由几种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试样制作的校准曲线的对数值和计数的关系计算不可见调色剂具有的分子量分布。
作为校准曲线作成用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可以列举使用例如由PressureChemical公司或东洋苏打工业公司制的分子量为6×102、2.1×103、4×103、1.75×104、5.1×104、1.1×105、3.9×105、8.6×105、2×106、以及4.48×106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等。
为了作成校准曲线,使用至少10种左右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样很合适。
作为上述柱,例如可以使用商品名:KF801~807(Shodex公司制)等。
作为上述前处理用过滤器,例如可以使用商品名:色谱盘(仓敷纺织公司制,孔径:0.45μm)等。
作为上述检测器,例如,可以使用RI(折射率)检测器。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作为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耐热保存性角度考虑,优选45℃以上、75℃以下,更优选50℃以上、60℃以下。
若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5℃以上,则耐热保存性和耐热偏移性得到提高。又,维持不可见调色剂附着图像的光泽度,抑制与纸等记录介质或彩色调色剂附着图像的光泽度差变大,因此,提高不可见调色剂附着图像的不可见性。
若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75℃以下,则抑制调色剂的定影下限温度变高,因此,低温定影性得到提高。另外,维持不可见调色剂附着图像的光泽度,抑制与纸等记录介质或彩色调色剂附着图像的光泽度差变大,因此,提高不可见调色剂附着图像的不可见性。
作为不可见调色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例如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测量:
首先,将试样0.01至0.02g在铝盘中称重,加热至200℃。接着,从该温度以10℃/min的降温速率冷却至0℃,随后,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将吸热的最高峰值温度以下的基线延长线和从峰值的上升部分到峰值顶点的最大斜率的切线的交点的温度作为调色剂玻璃化转变温度。
作为该差示扫描量热计,可以使用例如装置名:DSC210(精工电子工业公司制)等。
[1/2流出温度TF1/2]
作为该1/2流出温度TF1/2,从耐热保存性角度考虑,优选90℃以上、150℃以下,更优选105℃以上、120℃以下。
若该TF1/2为90℃以上,则耐热保存性及耐热偏移性得到提高。另外,维持不可见调色剂附着图像的光泽度,抑制与纸等记录介质或彩色调色剂附着图像的光泽度差变大,因此,提高不可见调色剂附着图像的不可见性。
若该TF1/2为150℃以下,则维持调色剂的定影下限温度,因此,低温定影性得到提高。另外,维持不可见调色剂附着图像的光泽度,抑制与纸等记录介质或彩色调色剂附着图像的光泽度差变大,因此,提高不可见调色剂附着图像的不可见性。
作为上述TF1/2,可以例如使用流量试验器,按以下方法进行测定:
首先,一边将1g的试料以升温速度:6℃/分钟加热,一边通过柱塞施加1.96MPa的载荷,从直径:1mm,长度:1mm的喷嘴挤出。绘制相对温度的流量试验器的柱塞下降量,可以将试料半量流出的温度设定为"1/2流出温度TF1/2"。
作为该流量试验器,例如,可以使用装置名:CFT-500D(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等。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实心图像部和记录介质的60度光泽度之差]
作为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实心图像部和记录介质的60度光泽度之差,优选10以下。由此,减少由于光泽差而导致的不可见调色剂像的视认性,不可见性优异。
作为调整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实心图像的光泽度的手段,可以列举例如调整该粘合树脂的凝胶的比例的、调整该粘合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等。
成为以下倾向:该粘合树脂的凝胶比率越大,光泽度就越低,凝胶比率越接近0,光泽度就越高。
使用不含凝胶的粘合树脂场合,成为以下倾向:粘合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越大,光泽度就越低,重均分子量越小,光泽度就越高。
作为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凝胶比率,优选2质量%以下。
上述凝胶比率可以根据用在测定重均分子量时使用的前处理用过滤器过滤的成分的干燥重量计算。
在粘合树脂中使用具有酸值的树脂时,通过添加3价以上的金属盐,可以调整光泽度。具有以下倾向:粘合树脂的酸值越大,该金属盐的量越多,光泽度就越低。另外,具有以下倾向:粘合树脂的酸值越小,该金属盐的量越少,光泽度就越高。
[重均粒径(D4)以及数均粒径(D1)]
作为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优选5μm以上、7μm以下,更优选5μm以上、6μm以下。
若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为5μm以上、7μm以下,则能再现600dpi以上的微小点,得到高画质的图像。这可以具有对于微小潜像点足够小粒径的调色剂微粒,能得到点再现性优异的优点。
特别是在该不可见调色剂中,在转印到图像输出介质上的定影前的状态下,高密度地配置,在其上重叠的彩色调色剂不会进入其间隙,由此,可以得到再现性高的定影后的图像。该再现性高的图像通过红外光照射进行机器读取处理时,可以进行更稳定的处理。
作为重均粒径(D4)和数均粒径(D1)的比(D4/D1),优选1.00以上、1.40以下,更优选1.05以上、1.30以下。
上述比值(D4/D1)表示越接近1.00,粒径分布就越陡。
在以这样的小粒径粒径分布窄的调色剂中,调色剂的带电量分布均匀,能够得到背景模糊少的高品质图像,另外,在静电转印方式下,能够提高转印率。
调色剂微粒的粒度分布例如可以使用根据库尔特计数法的调色剂微粒的粒度分布测量装置进行测量。
作为上述测量装置,可以列举例如Coulter Counter TA-II(Coulter公司制)、Coulter Multisizer II(Coulter公司制)等。
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首先,在电解水溶液100mL~150mL中,加入界面活化剂(烷基苯磺酸盐等)0.1mL~5mL,作为分散剂。上述所谓电解水溶液是使用1级氯化钠制备的约1%NaCl水溶液,例如可以列举ISOTON-II(Coulter公司制)。
然后,加入2mg~20mg的测定试料。使得试料悬浮的电解液在超声波分散器中进行约1分钟~3分钟的分散处理,通过该测定装置,作为孔径,使用100μm孔径,测定调色剂微粒或调色剂的重量、个数,计算重量分布和个数分布。根据所得的分布,可以求出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数均粒径(D1)。
作为频段(channel),使用以下13个频段:2.00~2.52μm不到;2.52~3.17μm不到;3.17~4.00μm不到;4.00~5.04μm不到;5.04~6.35μm不到;6.35~8.00μm不到;8.00~10.08μm不到;10.08~12.70μm不到;12.70~16.00μm不到;16.00~20.20μm不到;20.20~25.40μm不到;25.40~32.00μm不到;32.00~40.30μm不到。以粒径2.00μm以上、40.30μm不到的微粒作为对象。
(调色剂套件)
本发明的调色剂套件包括含有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彩色调色剂,以及上述调色剂。
作为上述调色剂,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不可见调色剂。
<彩色调色剂>
上述彩色调色剂含有粘合树脂和着色剂,并根据需要含有其他成份。
作为上述其他成分,可以使用与上述不可见调色剂中的其他成分相同的成分。
作为上述彩色调色剂,优选青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以及黑色调色剂之中任一种,更优选青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黄色调色剂、以及黑色调色剂。
-粘合树脂-
作为上述彩色调色剂中含有的上述粘合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以与不可见调色剂所含有的上述粘合树脂相同。
作为上述彩色调色剂中含有的上述粘合树脂,优选含有凝胶。
作为上述粘合树脂中凝胶的比例,即凝胶比率,相对于粘合树脂,优选0.5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更优选1.0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
作为用该彩色调色剂成像的调色剂像,优选与一般的胶印等相比,光泽度低。
即使不含该凝胶场合,作为上述彩色调色剂使用的粘合树脂,优选含有重均分子量Mw:100,000以上的高分子量体,更优选比在不可见调色剂中使用的粘合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大。
通过将该彩色调色剂中使用的粘合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比上述在不可见调色剂中使用的粘合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大,与胶印相比,可以得到视认性高、具有10到30左右的60度的光泽度的彩色图像光泽度。
-着色剂-
作为上述着色剂,优选800nm以上波长吸收小者,可以列举例如,纳夫妥黄S、汉撒黄(10G,5G,G)、镉黄、黄色氧化铁、黄土、黄铅、钛黄、聚偶氮黄、油黄、汉撒黄(GR,A,RN,R)、颜料黄L、联苯胺黄(G,GR)、永久黄(NCG)、乌尔康坚牢黄(5G,R)、酒石黄色淀、喹啉黄色淀、蒽黄BGL、异二氢吲哚酮黄(isoindolinone yellow)、氧化铁红、红铅粉、红丹、镉红、镉汞红、锑红、永久红4R、帕拉红、火红(fire red)、对氯间硝基苯胺红(parachlororthonitroaniline red)、立索尔坚牢猩红G、亮坚牢猩红、亮胭脂红BS、永久红(F2R、F4R、FRL、FRLL、F4RH)、坚牢猩红VD、乌尔康坚牢宝石红B、亮猩红G,立索尔宝石红GX、永久红F5R、亮胭脂红6B、颜料猩红3B、酒红5B、甲苯胺栗红、永久红F5R、太阳酒红BL、酒红10B、BON栗色光(BON Maroon Light)、BON栗色介质(BON Maroon Medium)、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若丹明色淀Y、茜素色淀、硫靛红B、硫靛栗、油红、喹吖啶酮红、吡唑啉酮红、多偶氮红、铬朱红、联苯胺橙、帕丽诺(perynone)橙、油橙、钴蓝、青天蓝、碱性蓝色淀、孔雀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无金属酞菁蓝、酞菁蓝、坚牢天蓝、阴丹士林蓝(RS,BC)、靛蓝、二噁嗪紫、蒽醌紫、铬绿、锌绿、吡啶绿、翡翠绿、颜料绿B、萘酚绿B、绿金、酸性绿色淀、孔雀石绿色淀、酞菁绿、蒽醌绿、氧化钛、锌白、石墨、苝黑、环己酮黑、上述混合物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并用。
作为处理彩色调色剂使用场合,对于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每一种,优选以下着色剂:
在黑色中,优选苝黑(perylene black)、佩里非黑(perinon black)。
在青色中,优选C.I.颜料蓝15:3。
在品红色中,优选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269,C.I.颜料红81:4。
在黄色中,优选C.I.颜料黄74,C.I.颜料黄155,C.I.颜料黄180,C.I.颜料黄185。
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或二种以上并用。
将含有具有苝结构的化合物的苝黑、或含有具有佩里非结构的化合物的佩里非黑用作黑色调色剂着色剂,其着色度高,能不受调色剂带电特性影响地形成透过红外线的黑图像,在这一点上很合适。
作为上述着色剂的800nm以上的吸光度,优选不足0.05,更优选不足0.01。若上述吸光度不足0.05,则彩色调色剂重叠在不可见调色剂上时,可以防止阻害读取由不可见调色剂形成的信息。
作为上述着色剂的含量,也取决于各着色剂的着色力,但对于各颜色的彩色调色剂全体,优选3质量%以上、12质量%以下,更优选5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若该含量为3质量%以上,则着色力优异,可作为适度的单色调色剂附着量。若该含量为12质量%以下,则调色剂的带电性优异,可维持稳定的调色剂带电量。
[重均粒径(D4)以及数均粒径(D1)]
作为上述彩色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优选4μm以上、8μm以下,更优选5μm以上、7μm以下。
若上述彩色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为4μm以上,则可以防止转印效率的降低、刮板清洁性的降低的现象。若上述彩色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为8μm以下,则能够抑制如上上述因重叠的彩色调色剂进入定影前的图像引起图像信息紊乱、难以抑制文字或线条的飞散的不良状况。
另外,上述彩色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若为4μm以上、8μm以下,则能再现600dpi以上的微小点,得到高画质的图像。这可以具有对于微小潜像点足够小粒径的调色剂微粒,能得到点再现性优异的优点。
作为重均粒径(D4)和数均粒径(D1)的比值(D4/D1),优选1.00以上、1.40以下,更优选1.05以上、1.30以下。
上述比值(D4/D1)表示越接近1.00,粒径分布越陡。
在这样的小粒径的粒径分布窄的调色剂中,调色剂的带电量分布均匀,能够得到背景模糊少的高品质的图像,另外,在静电转印方式下,能够提高转印率。
在通过叠加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多色像的全彩色图像形成方法中,与只用黑色调色剂一色进行图像形成、不需要不同颜色调色剂像叠合的黑白图像形成方法相比,附着在纸上的调色剂量多。
即,由于显影、转印、定影的调色剂量多,因此,容易发生上述转印效率降低、刮板清洁性降低、文字或线的飞散、背景模糊等画质恶化的问题,重均粒径(D4)及重均粒径(D4)与数均粒径(D1)之比(D4/D1)的管理变得很重要。
调色剂颗粒的粒度分布测量可以使用根据库尔特计数法的调色剂微粒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进行。
作为该装置,例如可列举Coulter Counter TA-II、Coulter Multisizer II(均为Coulter公司制)等。
作为具体的测定方法,可以与不可见调色剂的重均粒径(D4)以及数均粒径(D1)的测定方法相同。
(不可见调色剂及彩色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作为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及上述彩色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可适用熔融混炼-粉碎法、聚合法等现有公知方法。
作为不可见调色剂和彩色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可以是同一制造方法,也可以是不可见调色剂及彩色调色剂分别用不同的制造方法。
作为可视调色剂及彩色调色剂分别用不同的制造方法的场合,可以列举例如彩色调色剂用聚合法,不可见调色剂用熔融混炼-粉碎法制造等。
<熔融混炼-粉碎法>
作为上述熔融混炼-粉碎法,优选包括以下的制造工序。
(1)至少将粘合树脂及近红外光吸收材料,以及根据需要再加上脱模剂熔融混炼的工序。
(2)将经熔融混炼的调色剂组成物粉碎/分级的工序。
(3)外添加无机微粒的工序。
另外,从成本方面考虑,优选将在(2)的粉碎/分级工序中得到的微粉作为(1)的原料再次混炼。
在彩色调色剂中,在(1)的熔融混炼的工序中,至少对粘合树脂及着色剂进行熔融混炼。
作为混炼时使用的混炼机,例如可以使用密闭式捏合机、1轴或2轴的挤压机、或者开辊型混炼机等。
作为混炼机的种类,可以列举例如KRC捏合机(栗本铁工所公司制)、Buss捏合机(Buss公司制)、TEM型挤压机(东芝机械公司制)、TEX2轴混炼机(日本制钢所制)、PCM混炼机(池贝铁工公司制)、3辊磨机、混炼机、捏合机(井上制作所制)、Niedex(三井矿山公司制)、MS式加压捏合机、尼达捏合机(森山制作所制)、班伯里混炼机(神户制钢所制)等。
作为粉碎机,可以列举例如逆喷射粉碎机、微米喷射粉碎机、诺马扎粉碎机(Hosokawa micron公司制)、IDS型磨机、PJM喷射粉碎机(日本气动工业公司制)、交叉喷射粉碎机(栗本铁工所制)、伍尔马克(日曹工程公司制)、SK喷射磨机(SeiShin公司制)、Cryptotron(川崎重工业公司制)、涡轮磨机(涡轮工业公司制)、超级转子粉碎机(日清工程公司制)等。
作为分级机,可以列举例如克拉西分级机、微米化分级机、顶级分级机(Seishin公司制)、涡轮旋流分级机(日清工程公司制)、微米隔板分离器、涡轮PLEX(ATP)、TSP分离器(Hosokawa Micron公司制)、弯头喷射分离器(日铁矿业公司制)、分散隔板分离器(日本气动工业公司制)、YM微切割分离器(安川商事公司制)等。
作为用于筛选粗粒等的筛子装置,可以列举例如Ultra Sonic(晃荣产业公司制)、雷索纳克、陀螺切换器(德寿工作公司制)、振动系统(道尔顿公司制)、Sonclean(新东工业公司制)、涡轮清洁器(Turboel工业公司制)、微型切换器(槙野产业公司制)、圆形振动筛等。
<聚合法>
作为上述聚合法,可以使用现有的方法。作为聚合法,例如可以列举以下步骤:
首先,使得上述着色剂、粘合树脂、脱模剂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制备调色剂材料液(油相)。优选在调色剂材料液中,添加具有异氰酸酯基的聚酯预聚物(A),在造粒中使其反应,使脲改性聚酯树脂包含在调色剂中。
接着,在界面活化剂、树脂微粒的存在下,使得调色剂材料液在水系介质中乳化。
作为上述水系介质,用于水系介质的水系溶剂可以是单独的水,也可以是含有醇等有机溶剂的溶剂。
作为上述水系溶剂相对调色剂材料液100质量份的使用量,优选50质量份以上、200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100质量份以上、1,000质量份以下。
作为上述树脂微粒,只要是能够形成水性分散体的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乙烯系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
分散后,从乳化分散体(反应物)中除去有机溶剂,清洗,干燥,得到调色剂母体微粒。
(显影剂)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以及彩色调色剂可以使用作为单组分显影剂或双组分显影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用于双组分显影剂时,可以和磁性载体混合使用。显影剂中的载体和调色剂的含量比优选的是,相对载体100质量份使用调色剂1质量份以上、10质量份以下。
作为上述磁性载体,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磁性载体,可以列举例如铁粉、铁氧体粉、磁铁矿粉、磁性树脂载体等。
作为上述磁性载体的粒径,优选20~200μm。
上述磁性载体既可以不被包覆,也可以被包覆。
作为用于包覆上述磁性载体的包覆材料,可以列举例如脲-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并胍胺树脂、脲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等的氨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基丁缩醛树脂等的聚乙烯及聚亚乙烯基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等的聚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等的卤化烯烃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等的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氟化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三氟乙烯树脂、聚六氟丙烯树脂、偏氟乙烯和丙烯酸单体的共聚物、偏氟乙烯和氟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和偏氟乙烯和非氟化单体的三聚物等的氟三聚物、硅酮树脂等。
包覆树脂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导电粉等。
作为导电粉,例如可以举出金属粉、炭黑、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锌等。
作为导电粉的平均粒径,优选1μm以下。若平均粒径为1μm以下,可以防止电阻控制变得困难的问题。
(记录介质)
从维持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角度考虑,,优选记录介质至少含有木质素。
木质素呈红色,用上述不可见调色剂记录的图像部也带有红色,因此,通过在记录介质中含有木质素,使得不可见调色剂图像部和记录介质的色相接近,提高不可见调色剂像的不可见性。
(调色剂收纳单元)
所谓本发明的调色剂收纳单元是指在具有收容调色剂功能的单元中收纳调色剂。在此,作为调色剂收纳单元的形态,可以列举例如调色剂收纳容器、显像器、处理卡盒等。
所谓调色剂收纳容器是指收容调色剂的容器。
显像器是指具有收容调色剂并进行显像的手段。
所谓处理卡盒是指至少将图像载体和显像手段一体化,收纳调色剂,能相对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卸的装置。上述处理卡盒还可以包括从充电手段、曝光手段、清洁手段中选择的至少一个。
通过将上述调色剂收纳单元安装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上,形成图像,使用本发明的任何一种调色剂进行图像形成,因此,在图像输出介质表面上,与不可见调色剂像一起设置彩色调色剂像,当用肉眼看上述图像时,可以实现在以往的处理中无法实现的不可见调色剂像的不可见性、不可见调色剂像的读取性以及彩色调色剂像的可视性。
(图像形成方法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优选包括静电潜像形成工序,将静电潜像形成在静电潜像载体上;显影工序,对于在静电潜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用调色剂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像;转印工序,将在静电潜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表面上;以及定影工序,对转印在记录介质表面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优选包含彩色调色剂像显影工序,使用包含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彩色调色剂,对于在静电潜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彩色调色剂像。进一步根据需要包括其它工序。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包括:静电潜像载体;静电潜像形成手段,在静电潜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具有不可见调色剂的显影手段,使用调色剂对形成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不可见调色剂像;转印手段,将形成在静电潜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表面上;定影手段,将转印在上述记录介质表面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优选包含具有彩色调色剂的彩色调色剂像显影手段,使用包含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彩色调色剂,对于在静电潜像载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彩色调色剂像。进一步根据需要包括其它手段。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可以由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合适地实施。
作为该调色剂,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不可见调色剂。
作为该彩色调色剂,可以使用上述的彩色调色剂。
在记录介质上,优选该不可见调色剂像与上述彩色调色剂像相比,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侧。
作为与上述彩色调色剂像相比将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侧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在该记录介质上形成不可见调色剂像后,形成彩色调色剂像的方法等。
作为用于形成该彩色调色剂像的彩色调色剂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
使用多种上述彩色调色剂时,可以采用同时形成多种彩色调色剂的方法,或反复使得单色调色剂形成,再重叠各种颜色的方法,但优选反复使得单色调色剂形成,再重叠各种颜色的方法。在彩色调色剂像上,作为形成各色的顺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作为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附着量,优选0.30mg/cm2以上、0.45mg/cm2以下,更优选0.35mg/cm2以上、0.40mg/cm2以下。若上述不可视调色剂的附着量为0.30mg/cm2以上,则图像基材遮蔽率优异,可得到稳定的图像。
上述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在可视光区域有若干吸收,并不完全无色,因此,若增加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对调色剂的添加量,则提高视认性,降低了不可见性。因此,通过将图像的不可见调色剂附着量设为0.45mg/cm2以下,可降低视认性,提高不可见性.
作为载置在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上的上述彩色调色剂像的面积相对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的面积的比率(面积比率),优选30%以上、80%以下。若上述面积比率为30%以上、80%以下,则可降低处于彩色调色剂像下面的不可见调色剂像的视认性,提高不可见性。
作为上述理由,可以列举如下: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在可视光区域有若干吸收,单色的图像并不是完全透明。因此,为达到提供不可见图像信息的目的,需要彩色调色剂遮掩,但是,如果彩色调色剂的面积比率为30%以上,则可防止易视认不可见调色剂像,如果成为80%以下,则尤其叠加黄色调色剂场合,可防止不可见调色剂像的视认性提高的缺陷。
作为将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上的上述彩色调色剂像的面积比率设为30%以上、80%以下的图像形成方法,特别在重叠二维码像形成图像时有效。通过将信息不同的不可见调色剂形成的不可见调色剂的二维码像,以及彩色调色剂形成的彩色调色剂的二维码像重叠,形成图像,如果使用不同波长的读取装置(分别为860nm,532nm),就可以在相同的地方读取多个信息,能够得到更大量的信息。
在上述记录介质上,优选作为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的二维码像(i)与作为上述彩色调色剂像的二维码像(c)相比,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侧。
此时,上述彩色调色剂像为实心图像场合,上述实心图像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吸光度优选不足0.05,更优选不足0.01。
另外,优选上述二维码像(i)具有的信息和上述二维码像(c)具有的信息不同。
将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二维码像和上述彩色调色剂的二维码像重叠场合,也可以采用将该彩色调色剂的二维码像设为虚拟码的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二维码像不被识别,只用红外光的二维码的读取机读取信息,上述彩色调色剂的二维码像被视认,但在红外光的二维码的读取机无法读取信息。
<静电潜像形成工序以及静电潜影形成手段>
上述静电潜影形成工序是在静电潜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工序。
该静电潜像的形成可以例如在使该静电潜像载体表面均匀带电后,通过对像曝光进行,可以通过静电潜像形成手段进行。
上述静电潜像形成手段例如至少包括使该静电潜影载体表面均匀带电的充电装置(充电器),以及对该静电潜像载体的表面曝光成像的曝光手段(曝光器)。
作为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以下,有时称为"电子照相感光体"、"感光体"、"图像载体"),对于其材质、形状、结构、大小等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从公知中适当选择。
作为上述图像载体的形状,例如可以举出滚筒状、带状等。作为该图像载体的材质,可以列举例如非晶硅、硒等的无机感光体、聚硅氧烷、酞聚甲炔等的有机感光体(OPC)等。
上述充电可以通过例如使用该充电器向该静电潜像载体表面施加电压来进行。
作为上述充电器,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具有导电性或半导电性的辊、电刷、薄膜、橡胶刮板等自身公知的接触充电器、线式电晕器、栅控式电晕器等的利用电晕放电的非接触充电器等。
作为上述充电器,优选以与静电潜像载体接触或非接触状态配置,通过重叠施加直流及交流电压,使静电潜像载体表面带电。
另外,优选上述充电器是与静电潜像载体隔开间隙带以非接触方式接近配置的充电辊,通过对該充电辊重叠施加直流及交流电压,使静电潜像载体表面带电。
上述曝光可以通过例如使用上述曝光器将上述静电潜像载体表面曝光成像。
作为上述曝光器,只要能对通过上述充电器带电的上述静电潜像载体表面,进行曝光,形成需要的像,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例如,可以举出复印光学系统、杆透镜阵列系、激光光学系、液晶快门光学系等各种曝光器等。
也可以采用从该静电潜像载体的背面侧曝光成像的背面光方式。
〈显影工序以及显影手段〉
上述显影工序是使用上述调色剂,将上述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的工序。
上述调色剂像的形成可以通过例如使用上述调色剂对上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可以通过上述显影手段进行。
上述显影手段(以下也称为"显影附着手段")优选例如至少设有显影器,其分别收纳上述调色剂套件的各调色剂,能与上述静电潜像接触或非接触地赋予该调色剂套件的各调色剂,优选含有调色剂容器的显影器等。
上述显影器可以是单色用显影器,也可以是多色用显影器,例如,优选具有使上述调色剂套件的各调色剂(以下有时称之为"调色剂")摩擦搅拌使其带电的搅拌器和可旋转磁辊。
在上述显影器内,例如该调色剂与该载体混合搅拌,因此时摩擦使该调色剂带电,以穗立状态保持在旋转磁辊的表面,形成磁刷。该磁辊配置于上述静电潜像载体(感光体)附近,构成形成于该磁辊表面的该磁刷的上述调色剂的一部分,因电吸力移动至該静电潜像载体(感光体)的表面。其结果,该静电潜像由该调色剂显影,在該静电潜像载体(感光体)表面上由该调色剂形成调色剂像。
上述显影工序是将形成在该静电潜像载体上的该静电潜像形成包括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和彩色调色剂像的上述调色剂像的工序,在该显影工序中,优选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使用上述不可见调色剂显影形成,上述彩色调色剂像使用包括粘合树脂和着色剂的彩色调色剂显影形成。
上述调色剂像优选包括不可见调色剂像和彩色调色剂像,上述显影手段使用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对形成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的上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并且,使用包含粘合树脂和着色剂的彩色调色剂进行显影,形成上述彩色调色剂像,具有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和上述彩色调色剂。
上述调色剂像包括由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形成的不可见调色剂像和由上述彩色调色剂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像。
作为构成该彩色调色剂的颜色可以列举例如黑色(Bk)、青色(C)、品红(M)、黄色(Y)的四色彩色套件,青色(C)、品红色(M)、黄色(Y)的三色调色剂套件,黑色(Bk)单色等。其中,从是能搭载在普通电子照相方式的四色图像形成装置的调色剂套件角度考虑,优选四色彩色调色剂套件。
<定影工序以及定影手段>
上述定影工序是使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像定影的工序,既可以对各色显影剂各自转印到上述记录介质上,也可以对各色显影剂以使其叠层状态,同时进行一次。
作为上述定影手段,只要是对转印到上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像进行定影的手段,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但公知的加热加压手段很合适。作为上述加热加压手段,可以列举加热辊和加压辊的组合、加热辊和加压辊和环形带的组合等。
上述定影手段优选以下手段:包括具有发热体的加热体、与上述加热体接触的薄膜、以及通过上述薄膜与上述加热体压接的加压部件,使得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通过上述薄膜与上述加压部件之间,进行加热定影。上述加热加压手段中的加热通常优选80℃以上、200℃以下。
在本发明中,根据目的,也可以与上述定影工序及定影手段一起或者代之,例如使用公知的光定影器。
<其他工序以及其他手段>
作为上述其他工序,可以列举例如消电工序、清洁工序、再循环工序、控制工序等。
作为上述其他手段,可以列举例如消电手段、清洁手段、再循环手段、控制手段等。
上述消电工序是对上述静电潜像载体施加消电偏压进行消电的工序,可通过消电手段进行。
作为该消电手段,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对该静电潜像载体施加消电偏压就行,可以从公知的消电器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消电灯等。
上述清洁工序是除去残留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的上述调色剂的工序,可通过清洁手段进行。
作为上述清洁手段,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除去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残留的前记调色剂就行,可以从公知的清洁器中适当选择,例如可以列举磁刷清洁器、静电刷清洁器、磁辊清洁器、刮板清洁器、刷清洁器、幅板清洁器等。
上述再循环工序是将上述清洁工序除去的上述调色剂回收到上述显影手段中的工序,可以通过再循环手段进行。作为该再循环手段,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搬运手段。
上述控制工序是控制上述各工序的工序,各工序可以通过控制手段合适地进行。
作为该控制手段,只要能控制上述各手段的动作,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根据目的合适地选择,例如,可以列举序列发生器、计算机等设备。
在此,使用图示,对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3是显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A的一例的整体的图。发送到图像处理部(以下称为"IPU")(14)的图像数据制作Iv(不可见)、Y(黄色)、M(品红色)、C(青色)、Bk(黑色)的5种颜色的各个图像信号。
接着,图像处理部的Iv、Y、M、C、Bk的各图像信号传送到写入部(15)。上述写入部(15)分别对Iv、Y、M、C、Bk用的5个激光束进行调制、扫描,通过充电部(51、52、53、54、55)使得感光体鼓上带电后,依次在感光体鼓(21、22、23、24、25)上制作静电潜像。这里,例如,第1感光体鼓(21)对应Iv,第2感光体鼓(22)对应Y,第3感光体鼓(23)对应M,第4感光体鼓(24)对应C,第5感光体鼓(25)对应Bk。
接下来,由作为显影附着手段的显影单元(31、32、33、34、35),将各色调色剂像制作在上述感光体鼓(21、22、23、24、25)上。由供纸部(16)供纸的转印纸在转印带(70)上输送,通过转印充电器(61、62、63、64、65)依次将上述感光体鼓(21、22、23、24、25)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纸上。
该转印工序结束后,上述转印纸输送至定影单元(80),在该定影单元(80),上述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在转印纸上。
转印工序结束后,残留在上述感光体鼓(21、22、23、24、25)上的调色剂由清洁部(41、42、43、44、45)除去。
在图4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中,与图3相同,将形成在感光体鼓(21、22、23、24、25)上的调色剂像暂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71上,通过2次转印手段(66),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纸上,用定影机(80)定影。厚厚地载置不可见调色剂情况下,中间转印带上的不可见调色剂层变厚,难以进行2次转印,因此,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那样设为另一中间转印带72。
接下来,对显像单元周边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作为5个显影附着手段的显影单元(31、32、33、34、35)及感光体鼓(21、22、23、24、25)中之一的放大构成图,由于除了分别处理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其它构成大体相同,因此,在该图中显示为显影单元(4)和感光体鼓(1)。
本实施形态的显影单元(4)具有收容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容器(2),在与感光体鼓(1)面对面的显影容器(2)的开口部,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套(11)与感光体(1)隔开预定的间隔,旋转自如地设置。显影套(11)由非磁性材料的圆筒形构成,相对于向箭头方向旋转的感光体(1),相对部朝同方向移动的方向旋转。在显影套(11)的内侧固定配置磁场发生手段的磁辊。磁辊具有5个磁极(N1,S1,N2,N3,S2)。在显影套(11)上方的显影容器(2)的部分安装作为显影剂限制部件的限制板(10),该限制板(10)朝向大致位于磁辊的垂直方向最上点的磁极(S2)的附近,与显影套(11)非接触地配置。
在显影容器(2)内,设有分别收纳作为第1显影剂搅拌运送手段的供给螺杆(5)、作为第2显影剂搅拌运送手段的回收螺杆(6)、作为第3显影剂搅拌运送手段的搅拌螺杆(7)的供给运送通道(2a)、回收运送通道(2b)、搅拌运送通道(2c)的3个显影剂输送通道。供给运送通道(2a)和搅拌运送通道(2c)配置在斜上下方向。另外,回收运送通道(2b)在显影套(11)的显影区域下游侧,配置在与搅拌运送通道(2c)大致水平的侧方。
收容在显影容器(2)内的双组分显影剂通过供给螺杆(5)、回收螺杆(6)、搅拌螺杆(7)的搅拌、输送,一边在供给运送通道(2a)、回收运送通道(2b)、搅拌运送通道(2c)循环输送,一边从供给运送通道(2a)供给到显影套(11)。供给到显影套(11)的显影剂通过磁辊的磁极(N2)汲取到显影套(11)上。随着显影套(11)的旋转,在显影套(11)上从磁极(S2)到磁极(N1)、从磁极(N1)到磁极(S1)运送,直至显影套(11)和感光体(1)对置的显影区域。在该搬运过程中,显影剂由限制板(10)与磁极(S2)共同磁性地限制层厚,在显影套(11)上形成显影剂薄层。位于显影套(11)内的显影区域的磁辊的磁极(S1)是显影主极,运送到显影区域的显影剂因磁极(S1)穗立,与感光体(1)的表面接触,显影形成在感光体(1)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潜像的显影剂随着显影套(11)的旋转,通过显影区域,经由输送极(N3)返回到显影容器(2)内,因磁极(N2、N3)的排斥磁场,从显影套(11)脱离,由回收螺杆(6)回收到回收运送通道(2b)。
供给运送通道(2a)和斜下方的回收运送通道(2b)由第1隔板部件(3A)隔开。
回收运送通道(2b)和配置在侧方的搅拌运送通道(2c)由第2隔板部件(3B)隔开,但在回收运送通道(2b)的回收螺杆(6)的运送方向下游部设有用于将回收的显像剂供给到搅拌运送通道(2c)的显影剂供给用开口部。图7是回收螺杆(6)的运送方向下游部的回收运送通道(2b)和搅拌运送通道(2c)的截面图,设有连通回收运送通道(2b)和搅拌运送通道(2c)的开口部(2d)。
另外,供给运送通道(2a)和配置在斜下方的搅拌运送通道(2c)由第3隔板部件(3C)隔开,但在供给运送通道(2a)的供给螺杆(5)的运送方向的上游部和下游部设有用于供给显像剂的显影剂供给用开口部。
图8是供给螺杆(5)的运送方向上游部的显影单元(4)的截面图,在第3分隔部件(3C)设有连通搅拌输送通道(2c)和供给运送通道(2a)的开口部(2e)。
另外,图9是供给螺杆(5)的输送方向下游部的显影单元(4)的截面图,在第3分隔部件(3C)设有连通搅拌运送通道(2c)和供给运送通道(2a)的开口部(2f)。
接下来,对3个显像剂运送通道内的显像剂的循环进行说明。
图10是显像单元(4)内的显影剂流动的模式图。图10中的各箭头表示显影剂的移动方向。在从搅拌运送通道(2c)接收到显影剂供给的供给运送通道(2a)中,一边向显影套(11)供给显影剂,一边将显影剂输送至供给螺杆(5)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然后,没有供给到显影套(11)而运送直到供给运送通道(2a)的运送方向下游部的剩余显影剂从作为设在第3分隔部件(3C)的第1显影剂供给用开口部的开口部(2f)供给到搅拌运送通道(2c)。
另外,通过回收螺杆(6)从显影套(11)回收到回收运送通道(2b),与供给运送通道(2a)的显影剂同方向输送直到运送方向下游部的回收显影剂从设于第2分隔部件(3B)的作为第2显影剂供给用开口部的开口部(2d)向搅拌运送通道(2c)供给。
在搅拌运送通道(2c)中,搅拌由搅拌螺杆(7)供给的剩余显影剂和回收现像剂,与回收运送通道(2b)及供给运送通道(2a)的显影剂逆向运送。然后,运送到搅拌运送通道(2c)的运送方向下游侧的显影剂从作为设在第3分隔部件(3C)的第3显影剂供给用开口部的开口部(2e)供给到供给运送通道(2a)的输送方向上游部。
另外,在搅拌运送通道(2c)的下方,设有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未图示),通过传感器输出,使得未图示的调色剂补给控制装置动作,从调色剂收纳部(未图示)进行调色剂补给。在搅拌运送通道(2c)中,通过搅拌螺杆(7),将根据需要从调色剂补给口(3)补给的调色剂,一边与回收显影剂及剩余显影剂搅拌,一边朝运送方向下游侧输送。当补给调色剂时,如果在搅拌螺杆(7)的上游补给,则从补给到显像的搅拌时间长,因此,很合适。
这样,在显影单元(4)中,具备供给运送通道(2a)和回收运送通道(2b),由于在不同的显影剂输送通道进行显影剂的供给和回收,因此,显影完毕的显影剂不会混入到供给运送通道(2a)。因此,可以防止越往供给运送通道(2a)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供给到显影套(11)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越降低。另外,由于具有回收运送通道(2b)和搅拌运送通道(2c),在不同的显影剂运送通道进行显影剂的回收和搅拌,因此,显影完毕的显影剂不会掉落到搅拌的途中。因此,充分搅拌的显影剂供给到供给运送通道(2a),因此,可以防止供给到供给运送通道(2a)的显影剂搅拌不足。
这样,可以防止供给运送通道(2a)内的显影剂的调色剂浓度降低,可以防止供给运送通道(2a)内的显像剂搅拌不足,因此,可以使显像时的图像浓度保持一定。
另外,在图8所示的供给运送通道(2a)的运送方向上游部,从配置在斜下方的搅拌运送通道(2c)向上方的供给运送通道(2a)供给显影剂。该现像剂的交接是在搅拌螺杆7的旋转下将显影剂推入,堆上显影剂,使显影剂从开口部(2e)溢出,向供给运送通道(2a)供给显影剂。这样的显影剂的移动会给显影剂造成应力,成为降低显影剂寿命的一个原因。
在显影单元(4)中,通过将供给运送通道(2a)配置在搅拌运送通道(2c)的斜上方,将供给运送通道(2a)设置在搅拌运送通道(2c)的垂直上方,与将显影剂提升情况相比,能够减轻向上方的显影剂移动时的显影剂的应力。
另外,在图9所示的供给螺杆(5)的运送方向下游部,为了向配置在上方的供给运送通道(2a)向配置在斜下方的搅拌运送通道(2c)供给显影剂,设有连通供给运送通道(2a)和搅拌运送通道(2c)的开口部(2f)。在此,将搅拌运送通道(2c)和供给运送通道(2a)隔开的第3分隔部件(3C)从供给运送通道(2a)的最下方延伸到上方,开口部(2f)设置在最下方的上方位置。另外,图11是供给螺杆(5)的运送方向最下游部的显影单元(4)的截面图。如图11所示,关于供给螺杆(5)的输送方向,在开口部(2f)的下游部,在第3分隔部件(3C),设有连通搅拌运送通道(2c)和供给运送通道(2a)的开口部(2g)。另外,开口部(2g)设置在开口部(2f)的最上部的上方。
在具有开口部(2f、2g)的供给运送通道(2a)中,通过供给螺杆(5)将供给运送通道(2a)在轴向输送直到开口部(2f)的显影剂之中,体积达到开口部(2f)的最下部的高度者,通过开口部(2f)落下到下方的搅拌运送通道(2c)。另一方面,未达到开口部(2f)的最下部的高度的显影剂通过供给螺杆(5)进一步输送至下游侧,并供给到显影套(11)。于是,在供给运送通道(2a)内的开口部(2f)的下游侧,显影剂的体积与开口部(2f)的最下部相比,逐渐变低。供给运送通道(2a)的最下游部行进停止,因此,在最下游部,显影剂的体积有时也会变高,但一旦达到一定程度的高度,就会与供给螺杆(5)相反,往回推压显影剂,返回到开口部(2f),达到开口部(2f)的最下部的高度的显影剂通过开口部(2f),落下到下方的搅拌运送通道(2c)。由此,在供给运送通道(2a)的开口部(2f)的下游侧,显影剂的体积不会继续增加,成为具有开口部(2f)的最下部附近的梯度的平衡状态。通过将开口部(2g)设置在比开口部(2f)的最上部高的位置,即比该平衡状态高的位置,开口部(2f)被显影剂堵塞,通气不充分的危险很少,能够确保在搅拌运送通道(2c)和供给运送通通道(2a)充分通气。即,开口部(2g)不是起着作为供给运送通道(2a)和搅拌运送通道(2c)之间的显影剂供给用开口部的功能,而是起到用于确保供给运送通道(2a)和搅拌运送通道(2c)之间充分通气的通气用开口部的功能。通过设置这样的通气用开口部(2g),即使配置在下方的搅拌运送通道(2c)及与搅拌运送通道(2c)连通的回收运送通道(2b)内压上升,也能够确保与设有使空气流通的过滤器的上方的供给运送通道(2a)充分通气,能够抑制显影单元(4)整体的内压上升。
本发明的调色剂套件是将感光体和从静电潜像形成手段、显影手段、清洁手段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手段支持于一体,可在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装卸自如的处理卡盒中使用。
图12显示包括具有本发明的静电潜像显像用显影剂的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略构成。
在图12中,处理卡盒由感光体(120)、静电潜像形成手段(132)、显像手段(140)、清洁手段(161)构成。
在本发明中,上述感光体(120)、静电潜像形成手段(132)、显像手段(140)及清洁手段(161)等构成要素之中,将多个部件作为处理卡盒一体地结合构成,构成为使得该处理卡盒相对复印机、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本体能装卸。
说明包括具有本发明的调色剂的处理卡盒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如下:
感光体以规定的圆周速度被驱动旋转。感光体在旋转过程中,通过静电潜像形成手段在其周面使其以正或负的规定电位均匀带电,接着,接受从狭缝曝光或激光扫描曝光等像曝光手段发出的图像曝光光,这样在感光体周面依次形成静电潜像,然后,通过显影手段使得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转印材料从供纸部与感光体回转同步供给到感光体和转印手段之间,上述调色剂像由转印手段依次转印到上述转印材料上。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转印材料与感光体面分离,导入像定影手段,进行像定影。作为复制物排出到装置外。像转印后的感光体的表面由清洁手段除去转印剩余调色剂,得到清洁,进而被消电后,反复地用于图像形成。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例限定。只要没有特别注明,份表示质量份。只要没有特别注明,%表示质量%。
按以下方法测定“重均分子量Mw”以及“1/2流出温度TF1/2”。
[重均分子量Mw]
使用GPC(凝胶渗透色谱)测量装置(设备名:GPC-150C,Waters公司制)测量制作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四氢呋喃(THF)溶解组分的分子量分布,求取调色剂的重均分子量Mw。
具体地说,首先,在40℃的热室中使得柱(商品名:KF801~807,Shodex公司制)稳定,以THF作为溶剂,以1mL/分钟的流速流动。接着,将作为试料的不可见调色剂0.05g在THF5g中充分溶解后,使用前处理用过滤器(商品名:Chromato Discs,仓敷纺织株式会社制,孔径0.45μm)过滤,最后作为试料浓度调整为0.05~0.6质量%的树脂的THF试料溶液注入50~200μl并测定。
不可见调色剂的THF溶解组分的重均分子量Mw以及数均分子量Mn是根据由几种单分散聚苯乙烯标准试料制作的标定曲线的对数值和计数之间的关系求出不可见调色剂具有的分子量分布。
作为制作标定曲线用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料,使用Pressure Chemical公司或东洋Soda工业公司制的分子量为6×102,2.1×102,4×102,1.75×104,5.1×104,1.1×105,3.9×105,8.6×105,2×106,4.48×106者,使用至少求出10点左右的标准聚苯乙烯试料。又,检测器使用RI(折射率)检测器。
[1/2流出温度TF1/2]
使用流量试验器(装置名:CFT-500D,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一边以升温速度:6℃/分钟加热1g试料,一边由柱塞赋予1.96MPa的载荷,从直径:1mm,长:1mm的喷嘴挤出。绘制相对温度的流量试验器的柱塞下降量,将试料半量流出的温度设定为“1/2流出温度TF1/2”。
(实施例1)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1>
作为调色剂原料,使用聚酯树脂(商品名:RN-290,花王株式会社制)15.8质量份,聚酯树脂(商品名:RN-306,花王株式会社制)78.9质量份,合成酯蜡(商品名:WEP-5,日油株式会社制)5.3质量份,作为近红外光吸收材料,使用以下结构式(1)的方酸色素(squarylium dye)0.5质量份,用柱塞混合机(设备名:FM20B,日本焦炭工业株式会社制)预混合后,使用单轴混炼机(设备名:搅拌混炼机,Buss公司制)在100℃~130℃的温度下熔融、混炼。将混炼物冷却至室温后,用ROTOPLEX将其粗粉碎成200μm~300μm。其次,使用逆喷射粉碎机(设备名:100AFG,Hosokawa micron公司制),一边合适地调整粉碎气压,一边微粉碎成为重均粒径(D4):6.2μm±0.3μm之后,使用气流分级机(装置名:EJ-LABO,株式会社Matsubo制),一边适当调整百叶窗开度,一边进行分级,使其成为重均粒径(D4):7.0μm±0.2μm,重均粒径(D4)和数均粒径(D1)的比值(D4/D1)为1.20以下,得到调色剂母体粒子。其次,对于调色剂母体粒子100份,作为添加剂,添加商品名:HDK-2000(Clariant公司制)1.0份,以及商品名:H05TD(Clariant公司制)1.0份,用亨舍尔混合机搅拌混合,制作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Mw:11,500,TF1/2:108℃。
结构式(1)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01
(实施例2)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2>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将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的量从0.5质量份变更为0.3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实施例2的不可见调色剂。实施例2的不可见调色剂Mw:11,500,TF1/2:108℃。
(实施例3)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3>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将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的量从0.5质量份变更为1.0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实施例3的不可见调色剂。实施例3的不可见调色剂Mw:11,500,TF1/2:108℃。
(实施例4)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4>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将聚酯树脂(商品名:RN-290,花王株式会社制)的量从15.8质量份变更为10.8质量份,将聚酯树脂(商品名:RN-306,花王株式会社制)78.9质量份变更为聚酯树脂(商品名:RN-300,花王株式会社制)83.9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实施例4的不可见调色剂。实施例4的不可见调色剂Mw:6,300,TF1/2:105℃。
(实施例5)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5>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将聚酯树脂(商品名:RN-290,花王株式会社制)的量从15.8质量份变更为57.6质量份,将聚酯树脂(商品名:RN-306,花王株式会社制)78.9质量份变更为聚酯树脂(商品名:RLC-16,花王株式会社制)37.1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实施例5的不可见调色剂。实施例5的不可见调色剂Mw:11,800,TF1/2:119℃。
(实施例6)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6>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将聚酯树脂(商品名:RN-290,花王株式会社制)的量从15.8质量份变更为94.7质量份,不使用聚酯树脂(商品名:RN-306,花王株式会社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实施例6的不可见调色剂。实施例6的不可见调色剂Mw:48,600,TF1/2:129℃。
(实施例7)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7>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将聚酯树脂(商品名:RN-290,花王株式会社制)15.8质量份变更为聚酯树脂(商品名:RN-289,花王株式会社制)84.2质量份,将聚酯树脂(商品名:RN-306,花王株式会社制)的量从78.9质量份变更为10.5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实施例7的不可见调色剂。实施例7的不可见调色剂Mw:9,200,TF1/2:99℃。
(比较例1)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8>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将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的量从0.5质量份变更为0.2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比较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比较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Mw:11,500,TF1/2:108℃。
(比较例2)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9>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将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的量从0.5质量份变更为1.2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比较例2的不可见调色剂。比较例2的不可见调色剂Mw:11,500,TF1/2:108℃。
(比较例3)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10>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作为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将结构式(1)的方酸色素变更为萘酞色素(商品名:FDN-007,山田化学工业公司制),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比较例3的不可见调色剂。比较例3的不可见调色剂Mw:11,500,TF1/2:108℃。
(比较例4)
<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例11>
<<低分子量苯乙烯树脂A1的制作例>>
设有搅拌器、加热装置、冷却装置、温度计及滴加泵,在控制为210℃的高压釜中,将苯乙烯(St)100质量份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0.5质量份均匀混合的单体混合液历时30分钟连续添加。进而,在温度保持在210℃的状态下,保持30分钟进行块状聚合,制备无溶剂的[低分子量苯乙烯树脂A1]。所制备的低分子量苯乙烯树脂A1的Mw:5,100。
<<高分子量苯乙烯树脂B1的制作例>>
在装有搅拌机及滴加泵的容器中,加入脱离子水27质量份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阴离子乳化剂(商品名:Neogen R,第一工业制药公司制)1质量份,搅拌溶解。此后,一边滴加由苯乙烯(St)75质量份、丙烯酸丁酯(BA)25质量份、以及二乙烯基苯(DVB)0.05质量份组成的单体混合液,一边搅拌,得到单体乳化液。
然后,在装有搅拌器、压力计、温度计及滴加泵的耐压反应容器中加入脱离子水120质量份,置换氮气后,升温至80℃,加入上述单体乳化液15质量%。进而,加入2质量%过硫酸钾水溶液1质量份,在80℃下进行初始聚合。初始聚合结束后,升温至85℃,将剩余的上述单体乳化液和2质量%过硫酸钾4质量份花费3小时加入。此后,在该温度下保持2小时,制备平均粒径:130nm,固形份浓度:40质量%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高分子量苯乙烯树脂B1]的水性分散液。该聚合反应稳定进行,所得树脂的聚合转化率也较高。采用超离心分离器,从该水性分散液分离树脂后,由GPC测量分子量,Mw:970000。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将聚酯树脂(商品名:RN-290,花王株式会社制)15.8质量份及聚酯树脂(商品名:RN-306,花王株式会社制)78.9质量份变更为上述低分子量苯乙烯树脂A1 88.9质量份及上述高分子量苯乙烯树脂B1 5.8质量份,将合成酯蜡(商品名:WEP-5,日油株式会社制)变更为石蜡(商品名:HNP-9,日本精蜡公司制),将结构式(1)的近红外光吸收材料的量从0.5质量份变更为0.3质量份,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比较例4的不可见调色剂。比较例4的不可见调色剂Mw:53,000,TF1/2:116.2℃。
(彩色调色剂的制作)
<彩色调色剂的制作例1>
在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中,将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变更为苝黑(peryleneblack),作为着色剂,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不可见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黑色的彩色调色剂。
<彩色调色剂的制作例2>
在黑色的彩色调色剂制作中,将着色剂变更为C.I.颜料黄74,除此以外与黑色的彩色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黄色的彩色调色剂。
品红色的着色剂设为C.I.颜料红122。
青色的着色剂设为C.I.颜料蓝15:3。
<彩色调色剂的制作例3>
在黑色的彩色调色剂制作中,将着色剂变更为C.I.颜料红122,除此以外与黑色的彩色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品红色的彩色调色剂。
<彩色调色剂的制作例4>
在黑色的彩色调色剂制作中,将着色剂变更为C.I.颜料蓝15:3,除此以外与黑色的彩色调色剂的制作相同,制作青色的彩色调色剂。
(双组分显影剂的制作)
<载体A的制作例>
将硅树脂(有机直硅胶)100质量份、甲苯100质量份、γ-(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质量份、以及炭黑10质量份的混合物在均匀混合器中分散20分钟,制备涂层形成液。作为芯材,使用Mn铁氧体微粒(重均粒径:35μm),使用流化床型镀膜装置,将流动槽内的温度控制为各70℃,涂布/干燥上述涂层形成液,使得在芯材表面成为平均膜厚:0.20μm。将得到的载体在电炉中,180℃/2小时烧制,得到载体A。
<双组分显影剂的制作例>
将制备的各不可见调色剂及各彩色调色剂、上述载体A,使用涡轮式混合机(willya bachofen(WAB)公司制)48rpm下5分钟均匀混合并使其带电,分别制作双组分显影剂。各调色剂和载体A的混合比例,使调色剂浓度以7质量%混合。
在具有黑色显影剂、黄色显影剂、品红色显像剂及青色显影剂4种颜色的上述数码全彩色复合机中,将黑色显影剂与各双组分显影剂1~12更换,作为设有含有不可见调色剂和彩色调色剂的调色剂套件的装置。
黄色显影剂、品红色显影剂及青色显影剂中所含的上述彩色调色剂(黄色、品红色及青色)的800nm以上波长的吸光度不足0.01。
[在颗粒状态下的彩度C*,色相角度h,以及分光反射率]
使用成型机(装置名:前川试验机,株式会社前川试验机制作所制,BRE-32型,加压装置负荷:6Mpa,加压时间:1分钟),将制作的各调色剂3.0g成型为直径:40mm的颗粒形状,制作作为测定用试样的颗粒。
在制作的各颗粒中,使用分光光度计(装置名:X-Rite eXact,X-Rite公司制,状态A,m0光源),测量彩度C*和色相角度h。另外,在制作的各颗粒中,使用分光光度计(装置名:V-660,日本分光公司制,装备ISN-723型积分球单元),测量分光反射率。
[实心图像的彩度C*,色相角度h,以及分光反射率]
卸下数字全彩色复合机(设备名:Imagio Neo C600,株式会社理光制)的定影单元,输出未定影的5cm×5cm的实心片。然后,用剪刀切取该实心片部分,制作切取片。然后,用精密天平测量制作的切取片的质量后,用气枪吹扫实心片部分(未定影图像)的调色剂,测量该切取片的质量。然后,从用气枪吹扫调色剂前后的质量值,用以下式(1)计算调色剂附着量。
调色剂附着量(mg/cm2)=[(带有实心片的切取片的质量)-(用气枪吹扫调色剂后的切取片的质量)]/25 式(1)
一边用上述方法测量附着量,一边调整显影条件,调整附着量成为:0.60mg/cm3后,在该显影条件及定影温度:180℃下,向商品名:POD光泽纸(王子制纸公司制)输出实心图像。
在制作的各实心图像中,与在颗粒状态下的彩度C*、色相角度h、以及分光反射率相同,测量实心图像的彩度C*、色相角度h以及分光反射率。
以下,按如下方法对“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不可见调色剂的读取性”以及“光泽度差”进行评价。其结果如以下表1~表2所示。
<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
使用上述数字全彩色复合机,在图13的整体着色的A区域,通过制作的不可见调色剂打印QR码(注册商标)。
另外,使用该数字全彩色复合机,在图13的B区域中,通过不可见调色剂打印QR码。在其上,用上述彩色调色剂印刷与使用不可见调色剂的QR码不同信息的QR码。
随机抽取的20个监视人看图13的A区域和B区域,根据能视认A区域和B区域的不可见调色剂的QR码的人数,根据以下评价标准,评价“不可见性”。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
-评价基准-
〇:2名以下。
△:3名以上、5名以下。
×:6名以上。
<不可见调色剂的读取>
使用上述数字全彩色复合机,印刷制作的不可见调色剂的QR码。然后,在不可见调色剂的QR码上,用制作的彩色调色剂印刷图14A所示的图案。
不可见调色剂的QR码为无色透明,不能直接视认,将QR码可视化,在其上印刷由彩色调色剂形成的图案场合的图案如图14B所示。
上述图13的印刷物及上述图14A的印刷物各制作10张后,用2维条形码读取器读取用各印刷物的不可见调色剂印刷的QR码,根据以下评价基准,评价“不可见调色剂的读取性”。
作为上述2维条形码读取器,在装置名:CM-2D200K2B(株式会社APOC制)安装选择性地使得870nm的近红外光透过的商品名:870nm带通滤波器(Celtec Japan公司制)使用。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
-评价基准-
〇:可以通过1次扫描读取全部QR码。
△:能读取全部QR码,但是有需要进行2次以上扫描才能读取的QR码。
×:至少有一个不能读取的QR码。
<光泽度差>
使用上述数字全彩色复合机,输出定影完的5cm×5cm的实心片,使用光泽度计(设备名:VGS-1D,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测量4处光泽度。计算4处光泽度的平均值。然后,对白纸部的光泽度进行相同测定。然后,求出实心片4处的光泽度的平均值和白纸部的光泽度差(℃),作为“光泽度差”的评价结果。光泽度差不足15℃时,为可实施水平。若光泽度差不足10℃,更合适。
表1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71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81
表2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82
实施例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91
的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及读取性优异。
与此相反,比较例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92
的不可见调色剂的不可见性及读取性不充分,与实施例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93
的不可见调色剂相比,性能差。
作为本发明的形态,例如,列举如下:
〈1〉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近红外光吸收材料;
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
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
在颗粒状态下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为5%以下。
〈2〉如上述〈1〉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合树脂至少含有聚酯树脂。
〈3〉如上述〈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含有酯蜡。
〈4〉如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94
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调色剂的附着量为0.6mg/cm2的实心图像中,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
上述实心图像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为40%以下。
〈5〉如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95
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色剂的四氢呋喃(THF)可溶份的重均分子量Mw为6000以上、12000以下。
〈6〉如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96
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用流量试验器测定的1/2流出温度TF1/2为105℃以上、120℃以下。
〈7〉一种调色剂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含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彩色调色剂;以及
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97
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
〈8〉一种调色剂收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收纳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498
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
〈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电潜像形成工序,在静电潜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工序,使用不可见调色剂,对形成在静电潜像载体上的上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工序,将形成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表面;以及
定影工序,对转印到上述记录介质表面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是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501
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
〈10〉如上述〈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调色剂的附着量为0.6mg/cm2的实心图像中,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
上述实心图像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为40%以下。
〈11〉如上述〈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介质至少包含木质素。
〈12〉如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502
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定影后的上述调色剂像的实心图像部和上述记录介质的60度光泽度之差为10以下。
〈13〉如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503
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色剂像包含彩色调色剂像;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与上述彩色调色剂像相比,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侧。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电潜像载体;
静电潜像形成手段,将静电潜像形成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
显影手段,具有不可见调色剂,使用该不可见调色剂对形成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的上述静电潜像显影,形成调色剂像;
转印手段,将形成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表面;以及
定影手段,对转印到上述记录介质表面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是上述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511
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
〈15〉如上述〈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附着量为0.6mg/cm2的实心图像中,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
上述实心图像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分光反射率为40%以下。
〈16〉如上述〈14〉或〈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介质至少包含木质素。
〈17〉如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512
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影后的上述调色剂像的实心图像部和上述记录介质的60度光泽度之差为10以下。
〈18〉如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513
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色剂像包含彩色调色剂像;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与上述彩色调色剂像相比,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侧。
根据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514
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上述〈7〉所述的调色剂套件,上述〈8〉所述的调色剂收纳容器,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515
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上述
Figure BDA0002146536510000516
任一个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能解决以往技术所存在的诸问题,实现上述本发明目的。
上述各个实施形态仅仅是适合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化的示例,而非据此来对本发明的技术上的范围进行限定性的解释。即,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主旨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其它形式来实施。

Claims (18)

1.一种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至少含有粘合树脂和近红外光吸收材料,其中所述粘合树脂中的凝胶比率为0.5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
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
在颗粒状态下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在颗粒状态下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红外光波长的分光反射率为5%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合树脂至少含有聚酯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含有酯蜡。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调色剂的附着量为0.6mg/cm2的实心图像中,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上述实心图像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红外光波长的分光反射率为40%以下。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色剂的四氢呋喃(THF)可溶份的重均分子量Mw为6000以上、12000以下。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其特征在于:
用流量试验器测定的1/2流出温度TF1/2为105℃以上、120℃以下。
7.一种调色剂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含粘合树脂及着色剂的彩色调色剂;以及
权利要求1~6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
8.一种调色剂收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收纳权利要求1~6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
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电潜像形成工序,在静电潜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工序,使用不可见调色剂,对形成在静电潜像载体上的上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形成不可见调色剂像;
转印工序,将形成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的不可见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表面;以及
定影工序,对转印到上述记录介质表面的不可见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是权利要求1~6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调色剂的附着量为0.6mg/cm2的实心图像中,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上述实心图像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红外光波长的分光反射率为40%以下。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介质至少包含木质素。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定影后的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的实心图像部和上述记录介质的60度光泽度之差为10以下。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含使用彩色调色剂对上述静电潜像显影形成彩色调色剂像的工序;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与上述彩色调色剂像相比,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侧。
1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电潜像载体;
静电潜像形成装置,将静电潜像形成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
显影装置,具有不可见调色剂,使用该不可见调色剂对形成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的上述静电潜像显影,形成不可见调色剂像;
转印装置,将形成在上述静电潜像载体上的不可见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表面;以及
定影装置,对转印到上述记录介质表面的不可见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是权利要求1~6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不可见调色剂的附着量为0.6mg/cm2的实心图像中,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彩度C*为20以下;
上述实心图像的L*C*h色空间的色相角度h为50°以上、90°以下;上述实心图像的800nm以上、900nm以下的红外光波长的分光反射率为40%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记录介质至少包含木质素。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定影后的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的实心图像部和上述记录介质的60度光泽度之差为10以下。
18.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含使用彩色调色剂对上述静电潜像显影形成彩色调色剂像的彩色调色剂显影装置;
上述不可见调色剂像与上述彩色调色剂像相比,形成在上述记录介质侧。
CN201910686575.6A 2018-07-30 2019-07-29 调色剂,调色剂收纳单元,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10780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2609 2018-07-30
JP2018142609A JP7099137B2 (ja) 2018-07-30 2018-07-30 トナー、トナーセット、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0552A CN110780552A (zh) 2020-02-11
CN110780552B true CN110780552B (zh) 2023-07-14

Family

ID=67438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6575.6A Active CN110780552B (zh) 2018-07-30 2019-07-29 调色剂,调色剂收纳单元,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20557B2 (zh)
EP (1) EP3605234A1 (zh)
JP (1) JP7099137B2 (zh)
CN (1) CN1107805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2390B2 (ja) 2018-11-29 2023-08-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刷物、赤外線吸収顔料含有トナー、トナーセ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43407B2 (ja) 2019-04-16 2023-03-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1508A (ja) * 2005-12-21 2007-07-05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セット、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113368A (ja) * 2010-01-12 2010-05-2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セット、電子写真用現像剤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6322837B1 (ja) * 2017-06-13 2018-05-16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スクアリリウム色素及びその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65181A (ja) 2000-03-17 2001-09-28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6653037B2 (en) 2000-11-20 2003-11-2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latent electrostatic image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device
US6858365B2 (en) 2001-03-23 2005-02-22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developing method and developing apparatus
US6821698B2 (en) 2001-09-21 2004-11-2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toner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882606B2 (ja) * 2001-12-14 2007-02-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カラートナーセット、電子写真用カラー現像剤、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7052815B2 (en) 2002-05-24 2006-05-30 Ricoh Company, Limited Color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toner container containing the color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color toner
JP4039345B2 (ja) 2003-09-24 2008-01-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非接触定着用白トナー
US7379696B2 (en) 2004-04-30 2008-05-27 Ricoh Company Limite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 fixing method for fixing image formed of the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toner
JP2006106307A (ja) 2004-10-05 2006-04-2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517956B2 (ja) 2005-06-24 2010-08-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US7613419B2 (en) 2005-08-30 2009-11-0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haracterized by a particular nip time
JP4707188B2 (ja) 2006-03-17 2011-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
JP4980682B2 (ja) 2006-09-19 2012-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5145849B2 (ja) 2007-02-28 2013-0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該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181553B2 (ja) 2007-07-09 2013-04-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4015B2 (ja) 2007-08-07 2012-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293443B2 (en) * 2007-10-12 2012-10-2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Black toners containing infrared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ng colorants
US20090142094A1 (en) 2007-11-29 2009-06-04 Toyoshi Sawada Toner, develop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785093B2 (en) 2007-11-30 2014-07-2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toner, and developer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ing the toner
JP4596019B2 (ja) 2008-03-05 2010-1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材料
JP4950939B2 (ja) 2008-05-14 2012-06-13 株式会社エムアンドエフ・テクノロジー 射出成型用樹脂および射出成型用樹脂の製造方法。
CA2729756C (en) 2008-07-01 2013-05-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to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5470882B2 (ja) 2009-02-10 2014-04-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ペリミジン系スクアリリウム化合物、画像形成材料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666082B2 (ja) 2009-02-12 2011-04-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916324B2 (en) 2010-01-20 2014-12-23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developer
JP5594591B2 (ja) 2010-09-30 2014-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並びに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682349B2 (ja) 2011-02-04 2015-03-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異方性磁性体分散型樹脂キャリア、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現像装置
JP5850389B2 (ja) 2011-07-12 2016-0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装置
JP6260808B2 (ja) 2012-06-11 2018-0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白色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該白色トナーを用いた現像剤、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21360A (ja) 2012-07-20 2014-02-03 Ricoh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および静電潜像現像剤
JP6089524B2 (ja) 2012-09-18 2017-03-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及び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6075132B2 (ja) 2013-03-13 2017-02-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二成分現像剤、トナーセット、トナー入り容器、印刷物、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447900B2 (ja) 2013-07-26 2019-01-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5161887A (ja) 2014-02-28 2015-09-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赤色トナー、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15243B2 (ja) 2014-03-10 2018-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白色トナー、並びに該白色トナー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57832B2 (ja) 2015-11-18 2020-03-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輝性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627465B2 (ja) 2015-12-03 2020-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28039A (ja) 2016-01-20 2017-07-2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017128040A (ja) 2016-01-20 2017-07-2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570452B2 (ja) 2016-01-22 2019-09-04 タレック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眼鏡用偏光レンズ
WO2018062052A1 (en) 2016-09-30 2018-04-05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set,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3457214A1 (en) 2017-09-19 2019-03-20 Ricoh Company, Ltd. Toner s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1508A (ja) * 2005-12-21 2007-07-05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セット、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113368A (ja) * 2010-01-12 2010-05-2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セット、電子写真用現像剤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6322837B1 (ja) * 2017-06-13 2018-05-16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スクアリリウム色素及びその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33745A1 (en) 2020-01-30
CN110780552A (zh) 2020-02-11
US10620557B2 (en) 2020-04-14
JP7099137B2 (ja) 2022-07-12
JP2020020879A (ja) 2020-02-06
EP3605234A1 (en) 2020-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8702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510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076146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1169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刷物
US1100312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pecial toner and performing fixing condition change control
CN110780552B (zh) 调色剂,调色剂收纳单元,图像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US107325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increase of color toner in a color toner image in a special operation
JP6080003B2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用トナ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439542B2 (ja) 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WO2017159288A1 (ja) トナー、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8062052A1 (en) Toner set,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02557A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現像剤、トナー入り容器、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745823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7322390B2 (ja) 印刷物、赤外線吸収顔料含有トナー、トナーセット、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090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視認困難画像の確認方法
EP3739391B1 (en) Toner, toner stored container, developer,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21896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308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