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5742A -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5742A
CN110775742A CN201910386972.1A CN201910386972A CN110775742A CN 110775742 A CN110775742 A CN 110775742A CN 201910386972 A CN201910386972 A CN 201910386972A CN 110775742 A CN110775742 A CN 1107757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cars
evacuation
traveling
passe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69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5742B (zh
Inventor
山下幸一
前原知明
星野孝道
羽鸟贵大
松熊利治
齐藤勇来
鸟谷部训
棚林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757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57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57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57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66B1/20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and for varying the manner of operation to suit particular traffic conditions, e.g. "one-way rush-hour traff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92Position or motion detectors or driving means for the detec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2Devices monitoring the user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在火灾发生时等管制运转中,使有乘客的轿厢优先且最短地向避难层行驶。具备:多个轿厢,其设置为能在升降通道内循环移动;乘客探测部,其构成为分别设于多个轿厢,探测轿厢内有无乘客;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其检测多个轿厢各自的升降通道中的位置和行驶速度;和控制部,其构成为在管制运转模式时,基于乘客探测部的探测结果和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决定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第1行驶顺序,使得使多个轿厢当中有乘客的避难对象的轿厢到达避难层为止的时间最短,基于第1行驶顺序来控制避难对象的轿厢的行驶。

Description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个轿厢移动的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在火灾发生时,除了紧急用电梯等特殊的电梯以外,一般乘客用的通常电梯的控制装置进行管制运转控制,在将电梯利用中的乘客运送到避难层后,使电梯运转停歇从而以后不能使用电梯。由此在火灾发生时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另外,已知在升降通道内多个轿厢循环移动的多轿厢电梯。提出在多轿厢电梯中,也在管制运转时使各轿厢迅速行驶到避难层并停止的运转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多轿厢电梯中,“将比火灾发生层下方的区域的层指定为换乘层,在换乘层使直达避难层的下部轿厢待机,使搭乘避难客的上部轿厢停靠在比火灾发生层上方的区域的层,从该层经由紧急楼梯移动到换乘层的避难客在乘梯到下部轿厢后,使下部轿厢向避难层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148591号公报
但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无法应对在升降通道内多个轿厢循环移动的多轿厢电梯。一般多轿厢电梯使多个轿厢向相同方向循环移动,但在火灾发生等紧急情况时,有使循环移动的路径上接近避难层的位于下游侧的轿厢的乘客运送到避难层需要时间的问题。
根据上述的状况,期望在多轿厢电梯的管制运转时使有乘客的轿厢优先且最短地向避难层行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案的多轿厢电梯具备:多个轿厢,其设置为能在升降通道内循环移动;乘客探测部,其构成为分别设于多个轿厢,探测轿厢内有无乘客;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其检测多个轿厢各自的升降通道中的位置和行驶速度;和控制部,其构成为在管制运转模式时,基于乘客探测部的探测结果和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决定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第1行驶顺序,使得多个轿厢当中有乘客的避难对象的轿厢抵达避难层为止的时间成为最短,基于第1行驶顺序来控制避难对象的轿厢的行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方案,在多轿厢电梯的管制运转时,能使有乘客的轿厢优先且最短地行驶到避难层,来使乘客避难。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从上表面来看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轿厢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所具备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轿厢移动控制处理的过程示例,是能探测轿厢内有无乘客的情况下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轿厢移动控制处理的过程示例,是不能探测轿厢内有无乘客的情况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火灾管制运转时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1)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火灾管制运转时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2)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火灾管制运转时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3)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火灾管制运转时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4)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火灾管制运转时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1)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火灾管制运转时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2)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火灾管制运转时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3)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轿厢
5 编码器
27u 上部行驶方向反转部
27d 下部行驶方向反转部
32 监视器
33 扬声器
50 控制装置
51 运转模式切换部
52 乘客探测部
53 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
54 运算处理部
54a 行驶顺序决定部
54b 行驶控制部
54c 轿厢控制部
100 多轿厢电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具有实质相同功能或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一个实施方式>
[多轿厢电梯的结构]
最初,参考图1和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100的结构例。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轿厢电梯100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从上表面来看多轿厢电梯的图。这些图所示的多轿厢电梯100具有:贯通建筑物的上下方向而设的升降通道20;和设置为能在升降通道20内在上下方向上循环移动的多对(在此,作为一例是3对)轿厢1。另外,多轿厢电梯100具有控制轿厢1的运行的控制装置50(参考图4)。
升降通道20由第1升降通道20u和第2升降通道20d构成。在第1升降通道20u的各楼层设置上升用门厅9。在第2升降通道20d的各楼层设置下降用门厅10。通常运转时,构成为在第1升降通道20u内轿厢1向上升方向移动,在第2升降通道20d内轿厢1向下降方向。但在管制运转时,有时轿厢1也会在第1升降通道20u以及第2升降通道20d内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易于区别各个轿厢1,通过对图中的每个轿厢1而标注在轿厢门上的附图标记,也称为轿厢A1、A2、B1、B2、C1、C2。
[轿厢的设置状态]
作为升降通道20内的轿厢A1~C2的设置状态,最初举出一对轿厢A1、A2为例来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那样,轿厢A1的一端部通过抓持部2a抓持无端状的第1主索21A而被固定,轿厢A1的另一端部通过抓持部2b抓持无端状的第2主索22A而被固定。第1主索21A张紧架设在一对驱动滑轮23(驱动绳轮的一例)和下部滑轮25(下部绳轮的一例)。第2主索22A张紧架设在一对驱动滑轮24(驱动绳轮的一例)和下部滑轮26(下部绳轮的一例)。抓持部2a与抓持部2b之间、以及抓持部3a与抓持部3b之间分别通过加固件28连接。
一对轿厢A1、A2在固定于第1主索21A以及第2主索22A的状态下而配置在成为对称的位置,以使得作为相互的平衡重发挥功能。即,轿厢A1和轿厢A2固定在各主索,使得距各个轿厢1近的滑轮的轴心与抓持部的距离相等。
第1主索以及第2主索配合轿厢1的对而设置3组。在图1中,不区别轿厢1的对的种类地记载为“第1主索21”以及“第2主索22”。驱动滑轮23和下部滑轮25、以及驱动滑轮24和下部滑轮26分别配合轿厢1的对而在同轴上设置3组。即,与轿厢1的对相配合,无端状的第1主索21B、21C分别张紧架设在对应的驱动滑轮23和下部滑轮25,无端状的第2主索22B、22C分别张紧架设在对应的驱动滑轮24和下部滑轮26。
并且一对轿厢B1、B2分别固定在无端状的第1主索21B和无端状的第2主索22B,以相互作为平衡重发挥功能。另外,一对轿厢C1、C2分别固定在无端状的第1主索21C和无端状的第2主索22C,以相互作为平衡重发挥功能。
以上那样设置的3对轿厢A1~C2成为如下结构:通过3个驱动滑轮23以及3个驱动滑轮24各自的驱动而以受到限制的范围的各速度在升降通道20内在相同轨道上循环移动,在相同轨道上停止。例如3对轿厢A1~C2配合顺时针的循环方向而在升降通道20的内部进行循环移动。
另外,构成为能通过驱动滑轮23、24的旋转方向的控制而使3对轿厢A1~C2的循环方向反转。另外,驱动滑轮23、24构成使轿厢1的行驶方向反转(从上升方向向下降方向或从下降方向向上升方向)的上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u。另外,下部滑轮25、26构成使轿厢1的行驶方向反转的下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d。以下在不区别上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u和下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d的情况下称作“行驶方向反转部27”。在图1中,轿厢C2正在通过上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u(横移中),轿厢C1正在通过下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d。
另外,在驱动滑轮24安装编码器5,能检测驱动滑轮24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量,对控制装置50输出编码器信号作为检测信号(参考图4)。
[轿厢的结构]
轿厢1具备图2所示的轿厢门14。轿厢门14设于轿厢1的前面。轿厢门14为了利用乘客乘梯以及下梯而用。在轿厢1的停止层设置上升用门厅9和下降用门厅10。在图1中,在升降通道20的左侧的各楼层排列表征上升用门厅9,在升降通道20的右侧的各楼层排列表征下降用门厅10。在上升用门厅9和下降用门厅10中,一般在与轿厢门14对置的位置设置门厅门。
另外,在图2中示出在轿厢1的前面设置一个轿厢门14的示例,但例如也可以是在轿厢1的前面设置上梯用轿厢门、在背面设置下梯用轿厢门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对应于各轿厢门在一个楼层设置上升用的上梯门厅门以及下梯门厅门、以及下降用的上梯门厅门以及下梯门厅门。
图3是表示轿厢1的概略结构的截面图。图3表征从轿厢1的内部视觉辨识轿厢门14的方向时的轿厢1的截面的样子。在轿厢门14的右横设置目的地按钮31,在轿厢门14的上方设置监视器32以及扬声器33。目的地按钮31是用于乘梯到轿厢1的利用乘客(以下也称作“乘客”)进行登记目的地层的操作(轿厢呼叫)的按钮。
监视器32作为除了显示轿厢1正行驶或停止的楼层的信息以外还显示催促利用乘客下梯的引导等的显示部的一例而使用,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扬声器33作为除了报知轿厢1抵达的楼层以外还播放催促利用乘客下梯的引导等的声音的声音播放部的一例而使用。监视器32以及扬声器33是基于控制装置50的指示进行声音或显示的输出处理的输出部的一例。监视器32以及扬声器33的动作由后述的图4所示的运算处理部54的轿厢控制部54c控制。在轿厢1可以设置监视器32或扬声器33的任一者。
另外,在轿厢1的内部设置监视摄像机34(人体探测传感器的一例)。监视摄像机34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将包含拍摄的图像数据的无线信号通过无线通信向控制装置50发送。在无线信号中包含图像数据和用于确定设置监视摄像机34的轿厢1的信息(例如ID)。
另外,在轿厢1设置吊带35、扶手栏36以及座椅37。在不使用吊带35、扶手栏36以及座椅37时,它们被收纳在从轿厢1的乘客看不到的场所。而且,构成为在火灾管制运转时等,基于来自控制装置50的控制指令,吊带35、扶手栏36以及座椅37在轿厢1的内部空间跳出。由此在火灾管制运转时,乘客能使用在轿厢1的内部空间跳出的吊带35、扶手栏36以及座椅37。
[各层的门厅门]
再度回到图1继续说明。在通常运转时轿厢1上升的升降通道20u,在上升用门厅9设置未图示的上升用的门厅门。轿厢门14与轿厢1在上升的中途抵达的楼层的门厅门卡合。然后追随轿厢门14的开闭而门厅门开闭。
另一方面,在通常运转时轿厢1下降的升降通道20d,在下降用门厅10设置未图示的下降用的门厅门。轿厢门14与轿厢1在下降的中途抵达的楼层的门厅门卡合。然后追随轿厢门14的开闭而门厅门开闭。
另外,在通常运转时,在轿厢1上升而到达最上层后,在经过驱动滑轮23、24而转为下降为止的期间禁止利用乘客乘梯到轿厢1。由此在最上层,轿厢1的利用乘客必须下梯。因此,在轿厢1上升的最上层仅设置上升用门厅9,没有上升用呼叫按钮13u。反之,在轿厢1下降而到达最下层后,在经过下部滑轮25、26而转为上升为止的期间禁止利用乘客乘梯到轿厢1。由此,在最下层,轿厢1的利用乘客必须下梯。因此,在轿厢1下降的最下层仅设置下降用门厅10,没有下降用呼叫按钮13d。
[门厅装置]
在升降通道20的各楼层的门厅门的附近设置上升用呼叫按钮13u以及下降用呼叫按钮13d,作为利用乘客登记用于利用轿厢1的轿厢呼叫的门厅按钮。在不区别上升用呼叫按钮13u以及下降用呼叫按钮13d的情况下记作“门厅按钮13”。若按下门厅按钮13,通常的轿厢呼叫信号(称作“通常呼叫信号”)就被发送到控制装置50,轿厢呼叫被登记。然后,控制装置50使位于最靠近层的轿厢1移动到登记了轿厢呼叫的层。由此按下门厅按钮13的利用乘客能乘梯到轿厢1。轿厢呼叫也称作“门厅呼叫”。
在建筑物内,在每个楼层或电梯门厅设置火灾报警器16。火灾报警器16是通过用感知器感知到火灾或发现火灾的人操作发信按钮来发出警报并通报给消防机构的设备。若感知器感知到火灾或建筑物内的人按下发信按钮,火灾报警器16就将表示发生火灾的警报信号(外部信号的一例)输出到控制装置50。
[控制装置]
接下来说明多轿厢电梯100的控制系统。图4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50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控制装置50构成为控制多轿厢电梯100的运行。控制装置50通过对电动机驱动电路60A~60C输出控制信号来针对每个轿厢1的对,控制用于旋转驱动驱动滑轮23、24的电动机的驱动。由此控制轿厢A1~C2的移动或停止。即,控制装置50集中控制电动机驱动电路60A~60C的动作。
电动机驱动电路60A构成为使张紧架设固定一对轿厢A1、A2的第1主索21A以及第2主索22A的1组驱动滑轮23、24同步来进行驱动控制。同样地,电动机驱动电路60B构成为使张紧架设固定一对轿厢B1、B2的第1主索21B以及第2主索22B的1组驱动滑轮23、24同步来进行驱动控制。进而,电动机驱动电路60C构成为使张紧架设固定一对轿厢C1、C2的第1主索21C以及第2主索22C的1组驱动滑轮23、24同步来进行驱动控制。
控制装置50具备运转模式切换部51、乘客探测部52、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53以及运算处理部54。
运转模式切换部51从各楼层的门厅或建筑物接受表示火灾发生的外部信号的输入,进行切换运转模式的处理。运转模式切换部51至少进行通常运转模式和火灾管制运转模式这2个运转模式的切换,将当前的运转模式的信息输出到运算处理部54。
所谓通常运转模式,是利用乘客能乘梯到轿厢1的运转模式。若是通常运转模式,利用乘客能按下门厅按钮13登记轿厢呼叫,或者乘梯到轿厢1的利用乘客能按下目的地按钮31来登记目的地层。然后,乘梯到各轿厢1的利用乘客能前往登记的目的地层。所谓火灾管制运转模式,是接受来自火灾报警器16的警报信号或设置于管理室等的火灾管制开关的输入(外部信号的一例)、将轿厢1直达运转到避难层(通常为建筑物的基准层)的模式。
乘客探测部52进行对从轿厢1发送的无线信号即监视摄像机34拍摄轿厢1内的图像数据进行解析来探测轿厢1内的乘客的有无的处理,将探测结果输出到运算处理部5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接收监视摄像机34的图像数据作为无线信号,但并不限于该例。例如构成为在轿厢1的地板下设置重量传感器作为人体探测传感器,基于重量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来探测轿厢1内的乘客。
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53能基于从安装在各驱动滑轮24的编码器5输入的检测信号(编码器信号)来求取电动机驱动电路60A~60C所控制的轿厢1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量。由此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53求取轿厢1的当前的位置以及行驶速度,对运算处理部54输出轿厢1的当前的位置、以及行驶速度的信息。
运算处理部54具备接受目的地层登记以及门厅呼叫登记的功能,基于当前的运转模式、目的地层登记或门厅呼叫登记的信息、各轿厢1的当前的位置以及行驶速度的信息来控制升降通道20内的全部轿厢1的动作。运算处理部54能在通常运转模式和火灾管制运转模式这2个运转模式下控制电动机驱动电路60A~60C来控制驱动滑轮23、24的驱动。为了实现该控制,运算处理部54具备行驶顺序决定部54a、行驶控制部54b以及轿厢控制部54c。
行驶顺序决定部54a基于当前的运转模式、各轿厢1的当前的位置以及行驶速度的信息来决定多个轿厢1的行驶顺序。例如行驶顺序决定部54a在火灾管制运转模式时基于乘客探测部52的探测结果以及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53的检测结果来决定包含避难对象的轿厢1的多个轿厢1的行驶顺序(第1行驶顺序),使得多个轿厢1当中有乘客的避难对象的轿厢1抵达避难层为止的时间成为最短。
行驶控制部54b基于由行驶顺序决定部54a决定的行驶顺序来决定与电动机驱动电路60A~60C的每一者对应的轿厢1的运转方向55和运转速度56,控制各轿厢1的行驶。例如行驶控制部54b构成为在火灾管制运转模式时基于由行驶顺序决定部54a决定的行驶顺序来控制包含避难对象的轿厢1的多个轿厢1的行驶。
另外,行驶控制部54b构成为在避难对象的第1轿厢1抵达避难层起经过一定时间后,使停止在避难层的第1轿厢1向与接下来抵达避难层的避难对象的第2轿厢1进入避难层的停止区域的一侧的相反侧行驶,使第2轿厢1向避难层行驶。停止区域是具有给定的容许宽度的轿厢1的停止位置。由此能空出为了接下来抵达避难层的轿厢1的场所,能使乘客顺畅地避难。
另外,行驶控制部54b构成为能基于决定的行驶顺序将在第1升降通道20u(第1行驶通路的一例)内正向第1方向(例如向上方向)行驶中的避难对象的轿厢1的循环方向切换成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向下方向)。由此,与向一个方向循环移动相比,能使避难对象的轿厢1迅速抵达避难层。
轿厢控制部54c控制设于轿厢1的监视器32以及扬声器33的动作,或控制收纳在轿厢1的吊带35、扶手栏36以及座椅37的动作。
[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
图5是表示控制装置50所具备的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图5所示的计算机具备分别与总线78连接的CPU(Contro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71、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72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73。进而计算机具备存储装置74、操作部75、显示部76以及通信接口77。
CPU71从ROM72读出并执行实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对RAM73临时写入在运算处理的中途产生的变量、参数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系统以及装置中的处理的执行主要通过CPU71执行程序代码而实现。CPU71、ROM72以及RAM73是控制部的一例。
显示部76例如是液晶显示器监视器,通过该显示部76对操作者显示计算机中执行的处理的结果。在操作部75中例如使用键盘、鼠标等,操作者使用操作部75来进行给定的输入。显示部76、操作部75在电梯的保养时使用。另外,控制装置50也可以是没有显示部76、操作部75的结构。
在存储装置74中例如使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Drive,固态硬盘)等大容量数据存储介质。在存储装置74中记录控制运行的程序、运行历史数据等各种数据。
在通信接口77例如使用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等。通信接口77经由连接端子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专用线等与外部装置或其他控制器进行各种数据的收发。
[轿厢移动控制处理的过程]
(能探测乘客的情况)
接下来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轿厢移动控制处理的过程示例。图6是轿厢移动控制处理的过程示例,是能探测厢1内的乘客的有无的情况的流程图。
在图6中,运转模式切换部51若基于外部信号探测到火灾发生,就将运转模式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为火灾管制运转模式,开始轿厢移动控制处理。
在切换到火灾管制运转模式后,运算处理部54(行驶顺序决定部54a)将登记的目的地层登记以及门厅呼叫取消,使得不能进行新的轿厢呼叫的登记(S1)。另外,图6中将轿厢标记为“轿厢”。
接下来,乘客探测部52判定能否进行轿厢1内的乘客的探测(S2)。在不能进行轿厢1内的乘客的探测的情况下(S2“否”),前进到图7所示的步骤S16。例如乘客探测部52在不能从人体探测传感器(监视摄像机34或重量传感器)接收无线信号的情况下,判断为不能进行轿厢1内的乘客的探测。对于图7所示的流程图将后述。
另一方面,乘客探测部52在判定为能进行轿厢1内的乘客的探测的情况下(S2“是”),从无线信号检测有乘客轿厢1(S3)。接下来,行驶顺序决定部54a决定使有乘客的n台轿厢1抵达避难层为止的时间成为最小的行驶顺序(第1行驶顺序的一例),行驶控制部54b按照该行驶顺序使各轿厢1行驶(S4)。决定该行驶顺序的算法由于能使用周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行驶控制部54b基于来自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53的检测信号,针对对象的轿厢1判定是否需要用于通过行驶方向反转部27(参考图1)的横移(S5)。在此,在行驶控制部54b判定为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S5“否”),前进到步骤S12的处理。
例如,预先在端层与滑轮之间设定用于判定是否需要轿厢1的横移的反转位置(图示略),在轿厢1到达该反转位置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横移。越过该反转位置的轿厢1通过行驶方向反转部27而反转。例如后述的图9所示的上升中的轿厢1由于超过最上层而位于反转位置,因此之后通过上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u(横移)。
接下来,在由行驶控制部54b判定为需要横移的情况下(S5“是”),乘客探测部52判定轿厢1中是否有乘客(S6)。有乘客的轿厢1成为避难对象的轿厢。在此,在轿厢1中没有乘客的情况下(S6“否”),前进到步骤S12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轿厢1中有乘客的情况下(S6“是”),轿厢控制部54c在有乘客的轿厢1的横移前,控制监视器32以及扬声器33用声音/显示进行注意提醒(S7)。另外,轿厢控制部54c进行控制,使得收纳于有乘客的轿厢1的吊带35、扶手栏36以及座椅37出现在该轿厢1的内部空间(S8)。乘客通过使用吊带35、扶手栏36以及座椅37,即使轿厢1横移,乘客也能保持稳定的姿态。另外,通过对轿厢1进行横移在事前进行注意提醒,能缓和乘客的不安。
接下来行驶控制部54b使进行横移的轿厢1的行驶速度降低(S9)。由此抑制横移中的轿厢1的摇晃来谋求安全以及安心的提升。然后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53基于编码器5的编码器信号来判定有乘客的轿厢1的横移是否完成(SI0)。在此,在轿厢1的横移未完成的情况下(S10“否”),回到步骤S7的处理。另一方面,若有乘客的轿厢1的横移完成(S10“是”),则行驶控制部54b使有乘客的轿厢1的行驶速度恢复原状(S11),并且轿厢控制部54c结束声音/显示的注意提醒。
在步骤S5的判定处理“否”的情况下,步骤S6的判定处理“否”的情况下,或步骤S11的处理后,有乘客的轿厢1抵达避难层(S12)。
接下来轿厢控制部54c将轿厢1的轿厢门14打开,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将轿厢门14关闭(S13)。这时,追随轿厢门14的开闭而避难层的门厅门开闭。若轿厢门14以及门厅门打开,轿厢1的乘客就从轿厢1出来并向避难层进行避难。控制装置50对每个有乘客的轿厢1随时实施被虚线包围的步骤S5~S13的处理。
接下来行驶控制部54b判定是否使有乘客的轿厢1全都向避难层进行了避难(S14)。然后在并未使有乘客的全部轿厢1抵达避难层的情况下(S14“否”)、行驶控制部54b使停止在避难层的轿厢1向与下次抵达的有乘客的轿厢1进入避难层的停止区域的一侧的相反侧运转,使下次停止的有乘客的轿厢1向避难层行驶(S15)。在该处理后,前进到步骤S5的处理,执行步骤S5~S14的处理。
另一方面,行驶控制部54b在使有乘客的全部轿厢1抵达避难层的情况下(S14“是”),结束轿厢移动控制处理。
(不能探测乘客的情况)
图7是轿厢移动控制处理的过程示例,是不能探测轿厢1内的乘客的有无的情况下的流程图。在图6中判定为不能进行轿厢1内的乘客的探测的情况下(S2“否”),执行本流程图所示的轿厢移动控制处理。
在图7中,在步骤S2“否”判定后,行驶顺序决定部54a决定行驶顺序(第2行驶顺序的一例),使得多个轿厢1向一个方向(例如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循环移动。通过在乘客的有无不明的情况下使多个轿厢1向一个方向循环移动,能使全部轿厢1抵达避难层,防止乘客被留在轿厢1。
然后行驶控制部54b决定行驶顺序(第2行驶顺序的一例),使得多个轿厢1向一个方向(例如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循环移动。行驶控制部54b使多个轿厢1向一个方向循环行驶(516)。接下来,行驶控制部54b基于来自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53的检测信号,针对对象的轿厢1判定是否需要用于通过行驶方向反转部27(参考图1)的横移(S17)。在此,在行驶控制部54b判定为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S17“否”),前进到步骤S23的处理。
接下来在行驶控制部54b判定为需要横移的情况下(S17“是”),轿厢控制部54c在轿厢1的横移之前控制监视器32以及扬声器33来以声音/显示进行注意提醒(S18)。虽然轿厢1中是否有乘客不明,但保险起见还是通过进行注意提醒来谋求安全提升。
步骤S18~S24的处理与图6所示的步骤S7~S13的处理相同。控制装置50对每个轿厢1随时实施被虚线包围的步骤S17~S24的处理。
接下来,行驶控制部54b判定是否使全部轿厢1都到避难层避难(S25)。然后在并未使全部轿厢1抵达避难层的情况下(S25“否”),行驶控制部54b将停止在避难层的轿厢1保持服务无效不变,使其向上述一个方向循环运转,使下次停止的轿厢1向避难层行驶(S26)。该处理后,前进到步骤S17的处理,执行步骤S17~S25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使全部轿厢1抵达避难层的情况下(S25“是”),行驶控制部54b结束轿厢移动控制处理。
如此,在图7所示的轿厢移动控制处理中,由于轿厢1的乘客的有无不明,因此进行运转,使全部轿厢1依次抵达避难层。由此,假设在轿厢1中有乘客的情况下,能使该乘客可靠地在避难层下梯来避难。另外,即使轿厢1是否有乘客不明,也能通过在轿厢1横移时进行注意提醒来谋求安全提升。
[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
接下来参考图8~图11来说明火灾管制运转时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图8表示火灾管制运转时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1)。图9表示火灾管制运转时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2)。图10表示火灾管制运转时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3)。图11表示火灾管制运转时不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4)。
在图8所示的多轿厢电梯100中,设为根据乘客探测部52的探测结果而探测到在轿厢A1、A2、C1中有乘客。避难层是最下层,在避难层有上升用门厅9-1和下降用门厅10-1。在火灾发生时,最接近避难层的是轿厢C1。以下假定为行驶顺序决定部54a按照有乘客的轿厢C1、A2、A1的顺序来决定使它们抵达避难层的行驶顺序。
首先,行驶控制部54b基于在行驶顺序决定部54a决定的行驶顺序来使多个轿厢A1~C2向顺时针的循环方向行驶(参考图8)。由此,有乘客U1的轿厢C1在第2升降通道20d向避难层(下降用门厅10-1)在下降方向上行驶。
若轿厢C1抵达避难层(下降用门厅10-1),就将轿厢C1的轿厢门14以及门厅门打开,轿厢C1的乘客U1能从轿厢C1下梯进行避难(参考图9)。
接下来,行驶控制部54b使停止在避难层的轿厢C1向与下次抵达避难层的有乘客U2的轿厢A2进入停止区域的一侧的相反侧运转,使轿厢A2向避难层行驶。然后,若轿厢A2抵达避难层(下降用门厅10-1),就将轿厢A2的轿厢门14以及门厅门打开,轿厢A2的乘客U2能从轿厢A2下梯进行避难(参考图10)。
最后,需要使位于轿厢A1的乘客U3向避难层避难。相比于位于第1升降通道20u内的轿厢A1在上升后在上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u反转(横移),在第2升降通道20d下降而前往避难层(下降用门厅10-1),将循环方向反转而使轿厢A1在第1升降通道20u下降来前往有上升用门厅9-1的避难层的行驶距离更短,缩短了避难所花费的时间。
因此行驶控制部54b使多个轿厢A1~C2的循环方向反转到逆时针,将正在第1升降通道20u行驶中的轿厢A1的行驶方向从上升方向切换为下降方向(参考图10)。
然后,若轿厢C1抵达避难层(上升用门厅9-1),就将轿厢A1的轿厢门14以及门厅门打开,轿厢A1的乘客U3能从轿厢A1下梯进行避难(参考图11)。由此多轿厢电梯100的载有乘客U1~U3的轿厢C1、A2、A1全都抵达避难层。
[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
接下来,参考图12~图14来说明火灾管制运转时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图12表示火灾管制运转时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移动例(1)。图13表示火灾管制运转时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轿厢的移动例(2)。图14表示火灾管制运转时需要横移的情况下的轿厢的移动例(3)。
在图12所示的多轿厢电梯100中,根据乘客探测部52的探测结果而探测到在轿厢A2、C2中有乘客。在火灾发生时,最接近避难层的是轿厢A2。以下假定为行驶顺序决定部54a按照有乘客的轿厢A2、C2的顺序来决定抵达避难层的行驶顺序,来进行说明。
首先,行驶控制部54b基于在行驶顺序决定部54a决定的行驶顺序来使多个轿厢A1~C2向顺时针的循环方向行驶(参考图12)。由此,有乘客U1的轿厢A2在第2升降通道20d中向避难层(下降用门厅10-1)在下降方向上行驶。
若轿厢A2抵达避难层(下降用门厅10-1),就将轿厢A2的轿厢门14以及门厅门打开,轿厢A2的乘客U1能从轿厢A2下梯进行避难(参考图13)。
在此,在轿厢A2抵达避难层为止的期间,载有乘客U2的轿厢C2经过上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u从第1升降通道20u向第2升降通道20d移动(横移)。由此轿厢控制部54c在轿厢C2正通过上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u(横移)中,对在轿厢C2乘梯的乘客U2用监视器32以及扬声器33进行注意提醒,并且行驶控制部54b使通过上部行驶方向反转部27u的轿厢1的行驶速度降低。之后,行驶控制部54b在轿厢C2的横移完成后,使轿厢C2在第2升降通道20d内向避难层(下降用门厅10-1)在下降方向上行驶。
然后,若轿厢C2抵达避难层(下降用门厅10-1),就将轿厢C2的轿厢门14以及门厅门打开,轿厢C2的乘客U2能从轿厢C2下梯进行避难(参考图14)。由此多轿厢电梯100的载有乘客U1~U2的轿厢A2、C2抵达避难层。
在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探测轿厢1内的乘客的有无,在火灾管制运转时,控制多个轿厢1的行驶,对于没有乘客的轿厢1立即使服务无效,使有乘客的轿厢1优先且最短地向避难层行驶。
通常运转时使多个轿厢1向相同方向循环运转,但在火灾管制运转时,通过不将运转方向限定在一个方向,运转方向的自由度增加,能提高运转效率。由此,能使多个轿厢1当中有乘客的轿厢1优先且最短地向避难层行驶,能缩短在多个轿厢1乘梯的全部乘客从避难层进行避难为止的时间。
另外,在上述的平衡方式的多轿厢电梯100中,为了能进行轿厢1内有乘客的状态下的横移,降低横移中的轿厢1的行驶速度,用专用的声音或显示进行注意提醒,由此能提升安全性。
<变形例>
上述的轿厢移动控制方法的算法除了火灾发生时的管制运转以外,也适于在从通常运转模式切换到利用在自有发电机产生的电力的自发电管制运转模式时使用。
另外,上述的多轿厢电梯100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由控制装置50(整体控制器)控制各轿厢1的运行,按每个轿厢1的对设置环路控制器,各环路控制器按每个轿厢1的对控制各轿厢1的运行。各环路控制器具有设于整体控制器的各功能部,通过针对每个环路控制器进行相互通信,能掌握各环路控制器进行驱动控制的轿厢1的状况。另外,也可以对每个轿厢1设置控制器。
另外,设于多轿厢电梯100的轿厢1的台数并不限定于6台,轿厢1的台数可以设置5台以下或者7台以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轿厢1主要运用铅垂方向即上下方向作为移动的第1方向的示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第1方向,也可以设为相对于上下方向以及水平方向倾斜的倾斜方向。并且作为多轿厢电梯,可以运用能在至少轿厢1主要进行移动的第1方向(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上下方向)和与该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横向)上移动的多轿厢电梯。
进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例以及变形例,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要旨,当然能采用其他种种应用例、变形例。
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例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地进行说明而详细且具体说明了多轿厢电梯的结构,不一定限于具备说明的全部构成要素。另外,还能对上述实施方式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构成要素的追加、削除、置换。
另外,上述的各构成要素、功能、处理部等可以将它们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例如集成电路的设计等以硬件实现。另外,控制线或信息线示出被认为说明上需要的部分,产品上不一定限于示出全部控制线或信息线。实际上可以认为几乎全部的结构都相互连接。

Claims (7)

1.一种多轿厢电梯,具备:
多个轿厢,其设置为能在升降通道内循环移动;
乘客探测部,其构成为分别设于多个所述轿厢,探测所述轿厢内有无乘客;
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其检测多个所述轿厢的各自的所述升降通道中的位置和行驶速度;和
控制部,其构成为在管制运转模式时,基于所述乘客探测部的探测结果和所述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决定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第1行驶顺序,使得使多个所述轿厢当中有乘客的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抵达避难层为止的时间成为最短,基于所述第1行驶顺序来控制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的行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轿厢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避难对象的第1轿厢抵达所述避难层起经过一定时间后,使停止在所述避难层的所述第1轿厢向与接下来抵达所述避难层的避难对象的第2轿厢进入停止区域的一侧的相反侧行驶,使所述第2轿厢向所述避难层行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轿厢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基于所述第1行驶顺序,将正在第1行驶通路中在第1方向上行驶中的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的循环方向切换为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来使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抵达所述避难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轿厢电梯,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轿厢是设置为能在所述升降通道内循环移动的多对的轿厢,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判定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是否需要通过用于使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的行驶方向反转的行驶方向反转部,在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需要通过所述行驶方向反转部的情况下,降低正在通过所述行驶方向反转部的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的行驶速度,在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通过所述行驶方向反转部后提高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的行驶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轿厢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轿厢电梯还具备:
输出部,其分别设于多个所述轿厢,能进行基于声音或显示的输出处理,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使设于需要通过所述行驶方向反转部的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的所述输出部进行用于对所述乘客进行注意提醒的输出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轿厢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轿厢内有无乘客不明的情况下,决定第2行驶顺序,使得多个所述轿厢向一个方向循环移动,基于所述第2行驶顺序使多个所述轿厢向一个方向循环移动来使避难对象的轿厢依次抵达所述避难层。
7.一种轿厢移动控制方法,是多轿厢电梯中的轿厢移动控制方法,所述多轿厢电梯具备:
多个轿厢,其设置为能在升降通道内循环移动;
乘客探测部,其构成为分别设于多个所述轿厢,探测所述轿厢内有无乘客;和
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其检测多个所述轿厢的各自的所述升降通道中的位置和行驶速度,
所述轿厢移动控制方法包含如下处理:
在管制运转模式时,基于所述乘客探测部的探测结果和所述轿厢位置/速度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决定避难对象的轿厢的第1行驶顺序,使得使多个所述轿厢当中有乘客的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抵达避难层为止的时间成为最短;和
基于所述第1行驶顺序来控制所述避难对象的轿厢的行驶。
CN201910386972.1A 2018-07-31 2019-05-09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7757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3432A JP6912427B2 (ja) 2018-07-31 2018-07-31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及び乗りかご移動制御方法
JP2018-143432 201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5742A true CN110775742A (zh) 2020-02-11
CN110775742B CN110775742B (zh) 2022-03-15

Family

ID=69382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6972.1A Active CN110775742B (zh) 2018-07-31 2019-05-09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12427B2 (zh)
CN (1) CN11077574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23526A (zh) * 2021-03-26 2021-06-25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曳引式多轿厢循环运行电梯及控制方法
CN114684683A (zh) * 2020-12-25 2022-07-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循环式多轿厢电梯以及循环式多轿厢电梯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20006846T5 (de) * 2020-03-05 2022-12-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ufzugvorrichtung und Aufzugregelvorrichtung
JP7478016B2 (ja) 2020-04-16 2024-05-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
JP7441411B1 (ja) 2023-04-27 2024-03-01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8621B2 (ja) * 1989-10-19 1995-10-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H08333067A (ja) * 1995-06-09 1996-12-17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3081542A (ja) * 2001-07-06 2003-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ングルシャフト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運行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199422A (ja) * 2005-01-20 2006-08-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停電時救出運転装置
JP2009018912A (ja) * 2007-07-12 2009-01-29 Hitachi Ltd 循環式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CN102020165A (zh) * 2009-09-18 2011-04-20 北京京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的具有联动轿厢的升降装置
CH703855A2 (de) * 2010-09-17 2012-03-30 Ah Inv Ag Vorrichtung zur Evakuierung von Personen aus einem Gebäude.
JP2012116573A (ja) * 2010-11-29 2012-06-21 Elevator Kenkyusho:Kk 避難用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WO2016050514A1 (en) * 2014-09-29 2016-04-07 Sell Gmbh Storage lift for an airplane
CN106103327A (zh) * 2014-04-09 2016-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787920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奥的斯电梯公司 通过利用多舱室电梯的剩余容量而实现的优化居住者疏散操作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98621B2 (ja) * 1989-10-19 1995-10-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H08333067A (ja) * 1995-06-09 1996-12-17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3081542A (ja) * 2001-07-06 2003-03-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シングルシャフト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運行制御システム
JP2006199422A (ja) * 2005-01-20 2006-08-03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停電時救出運転装置
JP2009018912A (ja) * 2007-07-12 2009-01-29 Hitachi Ltd 循環式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CN102020165A (zh) * 2009-09-18 2011-04-20 北京京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改进的具有联动轿厢的升降装置
CH703855A2 (de) * 2010-09-17 2012-03-30 Ah Inv Ag Vorrichtung zur Evakuierung von Personen aus einem Gebäude.
JP2012116573A (ja) * 2010-11-29 2012-06-21 Elevator Kenkyusho:Kk 避難用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6103327A (zh) * 2014-04-09 2016-11-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WO2016050514A1 (en) * 2014-09-29 2016-04-07 Sell Gmbh Storage lift for an airplane
CN10787920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奥的斯电梯公司 通过利用多舱室电梯的剩余容量而实现的优化居住者疏散操作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4683A (zh) * 2020-12-25 2022-07-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循环式多轿厢电梯以及循环式多轿厢电梯控制方法
CN114684683B (zh) * 2020-12-25 2024-05-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循环式多轿厢电梯以及循环式多轿厢电梯控制方法
CN113023526A (zh) * 2021-03-26 2021-06-25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曳引式多轿厢循环运行电梯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5742B (zh) 2022-03-15
JP6912427B2 (ja) 2021-08-04
JP2020019599A (ja)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5742B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KR100896872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의 운전 방법
WO2013084279A1 (ja)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制御装置
CN110775744B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控制方法
JP7360569B2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CN110775768B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轿厢移动控制方法
JP558678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4114157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7141273B2 (ja)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ー
JP6351847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災害発生時のエレベータ避難運転方法
CN111099470B (zh) 电梯系统
JP6696520B2 (ja) エレベータ
JP2006131403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0775736B (zh)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JP4212736B2 (ja) エレベータ
WO2019106778A1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ー、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CN110775747B (zh) 多轿厢电梯装置以及多轿厢电梯装置的控制方法
JP5669202B2 (ja) 複数方向乗降用エレベータ
JP740339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と制御方法
KR102312838B1 (ko) 비대면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7249529B1 (ja) 移動システム
JP6741033B2 (ja) エレベータ
JP2019038625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20165930A1 (ja) 利用者検知装置及び昇降移動システム
JP2022096730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