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41C - 能够有限地仅使用纯品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可用于该装置中的墨盒及油墨补充件 - Google Patents

能够有限地仅使用纯品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可用于该装置中的墨盒及油墨补充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41C
CN1106941C CN00800057A CN00800057A CN1106941C CN 1106941 C CN1106941 C CN 1106941C CN 00800057 A CN00800057 A CN 00800057A CN 00800057 A CN00800057 A CN 00800057A CN 1106941 C CN1106941 C CN 110694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k
print cartridge
label
printing 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0800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3620A (zh
Inventor
小林健司
野口和民
伊藤贤三
池田雅行
五十岚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93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3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4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4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5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mechanically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墨盒(44)的主体中的三个储墨腔(68)通过隔板(66)和从隔板伸出的降低隔板部分(76)而与该主盒体的四个表面间隔开。各储墨腔通过一底部圆柱部(77)的阶梯部分(79)与主盒体的底部分隔开,并通过在一盖与自身油墨腔之间形成一间隙。只有上部圆柱部分的补充孔部分借助于盖与外界相通。一印有一商标“ABC”的标签粘附到三个补充孔部分(72)上。一标签读出装置(31)设置在喷墨打印机的侧部,除带有纯品标签的墨盒之外的任何墨盒的打印操作都不能完成。一纯品油墨补充件至少包括油墨瓶和一标签。油墨不能通过除补充孔部分之外在墨盒上任一部分形成的孔进行补充。

Description

能够有限地仅使用纯品墨盒的 喷墨记录装置、可用于该装置中的墨盒及油墨补充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使用液体油墨完成一打印操作的喷墨记录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该装置能够有限地仅使用一纯品喷墨盒(正常制造的喷墨盒),还能够将油墨补充到这种纯品喷墨盒中,同时在保持高记录质量的情况下提高了性能价格比。另外,本发明涉及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墨盒,以及用于向这种纯品墨盒补充油墨的油墨补充件。
背景技术
最近,与个人电脑的普及相联系,喷墨记录装置如喷墨打印机被普遍使用。作为使用这种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的记录系统,有一种使用压电元件的记录系统,以及另一种使用加热元件的记录系统。在任何这些喷墨记录系统中,油墨从一墨盒的储墨腔供应到一打印头,然后油墨的液滴从该打印头的非常细小的喷墨口喷出,从而印在记录纸上。一般来讲,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墨盒,即一种具有整体形式的打印头的墨盒,以及一种单独设置打印头的墨盒。
图11是一透视图,用于示意性地表示上述常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图11中所示该喷墨记录装置1例如是一热喷墨型连续打印机。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中,一打印头2由一滑架3支承,其位置与一平压辊4相对。该滑架3由一导向轴5可滑动地支承,并与一齿轮带6配合。该齿轮带6通过电机7沿正向和反向的旋转而借助于一齿轮(未示出)沿正向和反向旋转驱动。结果,如记录纸8的双箭头A所示(见图11),当打印头2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的宽度方向(即主扫描方向)上沿该平压辊4滑动时,该打印头2印出字母和图形,例如该图中所示的字母“a”,“b”,“c”,“d”,“e”。
平压辊4将纸8夹在一辅助辊9与该平压辊4之间,并由另一个电机10驱动,以沿纵向方向(即副扫描方向)断续输送该纸8。结果,由打印头2以行顺序方式完成打印操作。一头部清理装置11设置在该平压辊4的右边缘位置(即如图11中看到的上部向右倾斜方向)。该头部清理装置11装有一清理口12。当打印头2位于一原来位置,即右边缘位置时,该清理口12被定位成与打印头2的一喷墨平面相对。此时,打印头2的喷墨平面周期性地通过该清理口12与该清理装置11接触,或如果必要与该清理口12接触,该喷墨平面被清理。因此,能够防止或避免该打印头2的喷墨嘴被注满。应该理解,上述各单元的驱动操作是由一控制单元(未详细示出)来控制的。
另外,两种墨盒,即一黑色墨盒13和一彩色墨盒14可拆开地安装在上述滑架3上。还应该注意的是,如图中所示,各墨盒13和14是与打印头2分开设置的。
图12是一透视图,用于示意性地表示上述滑架3,以及安装在该滑架3上的黑色墨盒13和彩色墨盒14。如图中所示,在各墨盒13和14箱侧部形成一凹部15和另一凹部16。一锁紧件17a和另一锁紧件17b设置在滑架3的侧部。由于这些锁紧件17a和17b与上述凹部15和16配合,各墨盒13和14被固定/支承在该滑架3上。在该滑架3的向后的底部形成一环状配合部18。该环状配合部18向外装配在导向轴5上(见图11),以便与该导向轴5配合。
图13A是一透视图,用于说明当装配上述彩色墨盒14后所制成的结构。在该透视图中,该装配结构的一局部被切去。图13B是该装配部件的侧面剖视图。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彩色墨盒14以这样一种方式构建,即一墨盒箱19的内部被两个隔离壁21-1和21-2隔离成三个油墨腔20(即20-1,20-2,20-3)。在各油墨腔20中包含由海绵制成的油墨保持件22。黄色(Y)、品红色(M)和青色(C)的彩色油墨注满各油墨腔20-1至20-3。这些颜色构成颜色色质的减色法混合中使用的三原色。此后,一盖23粘贴到墨盒箱19上然后通过超声焊接方法密封。之后,生产的墨盒14从工厂运送出去。
在形成于各上述三个油墨腔20底部的油墨供应口处设置有一缸24(即24-1,24-2,24-3)。至于缸24,其上表面25是封闭的,在缸的圆周面上刚好低于该上表面25的位置形成一窄缝(即26-1,26-2,26-3),这样储存在油墨腔20中的彩色油墨会通过该窄缝26浸透或穿透。在这种情况下,当墨盒的构成中不包含这样的缸24的上表面25时,油墨直接沿向下方向下落,这样大量彩色油墨被很容易地供应。因此,彩色墨盒14以这样一种方式布置,即设置上述的上表面25和窄缝26,以提供适当量的彩色油墨。
一例如由铝箔制成的密封件27(即27-1,27-2,27-3)粘贴到缸24的底端。如图12所示,当该彩色墨盒14安装到滑架3上时,一联接突起(未详细示出)断开该密封件27,联接成形一油墨路径。该联接突起与设置在滑架3上的打印头2相通,并设置用于接收彩色油墨。结果,储存在各油墨腔20中的彩色油墨可供应到打印头2上。
为将假油墨(非纯品油墨)补充到彩色墨盒14中(下面将描述),可用钻在油墨箱19的上表面或其侧表面形成一孔。但是,例如当在缸24上表面25的某一部位形成这种孔来补充假油墨时,如前所述,该非纯品油墨将下落。在这种情况下,在油墨箱19上形成这样一个一不适当孔实际上很困难。
另一方面,当油墨腔20中的油墨储存量由于喷墨而减少到一预定量时,打印的字母/图形将变模糊。因此,用户会认为该喷墨记录装置进入误操作,或者墨盒中储存的油墨已用尽。当油墨用尽时,用一新的墨盒更换目前安装的墨盒。最好至少在打印的字母/图形变模糊之前应该对油墨用尽进行报告。
为此,一般来讲,响应因喷墨打印导致的油墨腔20中的油墨储存量已减少到一预定的油墨量这一事实而需更换各墨盒13和14的要求可从视觉上显示在一显示单元(未示出)上,或者通过由蜂鸣器发出警报声而从听觉上报告。可以提出各种报告装置来报告这种油墨的用尽。由于下述的报告装置可相对简单地设置,该装置通常被采用,该装置反映在图1中所示喷墨记录装置1中。即在设置了新墨盒之后打印速度转换成喷墨量,将其累积量与墨盒中油墨储存量进行比较,通过检查比较结果,当剩余油墨量达到一预定油墨量时,该油墨用尽被报告。
黑色和彩色墨盒13和14被构作成可使用整体形式或分离形式的打印头2。在任何结构中,由于当不能提供足够大量的黑色或彩色油墨时打印的字母/图形就会变模糊,这些黑色和彩色墨盒13和14可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即响应上述的报告,用户可以很容易地用一新的墨盒更换用尽的墨盒。这样,当新墨盒安装到喷墨记录装置上后,打印操作可继续进行。
另一方面,常规地,这些黑色和彩色墨盒是由生产该常规喷墨记录装置1的制造商作为适用于该喷墨记录装置1的消耗品而提供的。被新墨盒更换下来的油墨用尽的墨盒是可随意处理的。即该墨盒不是设计成用来补充新油墨。因此,这种可随意处理墨盒会产生各种问题,如垃圾问题,低性能价格比方面,以及非用户友好产品。更具体地,当使用一昂贵的打印头整体型墨盒时,不会意识到该用户友好产品问题。
另一方面,由第三方用低成本材料制造的非纯品墨盒,以及同样由第三方制造的特殊设计的能够只向纯品墨盒补充油墨的刺破工具和/或非纯品补充油墨,它们在市场上都是可以买到的。
但是,这种非纯品墨盒会产生严重的问题,尽管这些非纯品墨盒的外形可能与纯品墨盒一致。即,由于储存在这些非纯品墨盒中的油墨本身与纯品油墨有本质上的不同,该非纯品油墨会被堵塞,或者类似于补充的非纯品油墨那样,不能打印出所需颜色。这是由于这种非纯品油墨的制造方法与纯品油墨的制造方法完全不同。另外,由于使用了这种低质量的非纯品产品,常规的喷墨记录装置自身会进入误操作状态。
发明简述
本发明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本发明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能够有限地仅使用适合于该喷墨记录装置的纯品墨盒。同样,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只有纯品油墨才能补充到该墨盒中,另外,提供一种油墨补充件,通过该油墨补充件,只有纯品油墨才能补充到这种纯品墨盒中。本发明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印机系统,该系统能够使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保持一高的打印质量,并能够实现低成本打印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是,在一喷墨记录装置中,一墨盒上设置有:一打印单元,该打印单元用于在其上安装一打印头;一用于在其中储存油墨的储墨腔;一油墨补充孔部分,该油墨补充孔部分与上述储墨腔相通,并能够将油墨补充到上述储墨腔中;和一标签,在该标签上刻有预定信息,并粘贴以密封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上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上述打印单元上;由上述墨盒供应的油墨从上述打印头喷出,并印在纸上,上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检测装置,用于读出刻在上述标签上的上述预定信息;判断装置,用于判断由上述检测装置读出的上述信息是不是与喷墨记录装置本身相适应的这种信息;及打印控制装置,用于确定是否在由上述判断装置获得的判断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安装在其上的上述墨盒完成了打印操作。
另外,使用了上述机构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墨信息报告装置,其从带有用于描述相应信息的标签的墨盒被用来进行喷墨开始,用于报告下面其中一种需要,即更换一新墨盒的需要,以及响应储存在上述储墨腔中的油墨量减少到了一个预定的油墨量这样一个事实而要补充油墨的需要;以及书写装置,用于结合从上述油墨信息报告装置发出的报告,将粘附到上述墨盒上的标签中的上述适用信息改写成对于喷墨记录装置本身不适用的信息。
另外,使用了上述机构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标签由一热敏标签构成,而上述书写装置由一热辐射元件构成。另外,上述书写装置可由一压印机构构成。
另外,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墨盒的特征在于其可拆卸地安装在一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上,且包括:一用于在其中储存油墨的储墨腔;一与上述储墨腔相通并能够将油墨补充到上述储墨腔中的油墨补充孔部分;及一粘附到上述墨盒上以密封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的标签,在该标签上刻有预定信息,当带有上述标签的上述墨盒安装到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上后,由设置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检测装置读出上述预定信息,从而油墨从安装在上述打印单元上的打印头中打印输出在纸上。
另外,使用了上述机构的墨盒的特征在于,上述墨盒在上述墨盒的外壁与上述储墨腔之间限定了一预定的间隙;且在不使用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的情况下上述预定间隙能够禁止将油墨补充到上述储墨腔中。
另外,使用了上述机构的墨盒的特征在于,一重粘贴标签,其中将被读出的上述信息被刻在上述重粘贴标签的一个表面上;在其另一表面设置了胶粘剂;上述重粘贴标签由分层纸借助于上述胶粘剂以整体形式形成;从而使上述重粘贴标签与上述分层纸分开,然后能够密封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
另外,使用了上述机构的墨盒的特征在于,上述标签由一热敏标签构成。
另外,使用了上述机构的墨盒的特征在于,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用于表示带有上述标签的墨盒是否适用于上述喷墨记录装置。
另外,使用了上述机构的墨盒的特征在于,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可特别是一商标图形。且作为替换,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可以是一条形码。
另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又一个方面的油墨补充件的特征在于这种油墨补充件用于将油墨补充到具有一油墨补充孔部分的墨盒中,该油墨补充孔部分与一储墨腔相通并能够补充油墨,上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一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单元上,其中油墨从安装在该打印单元上的打印头中喷出,从而打印在纸上,该补充件包括:一用于在其中储存油墨的油墨补充容器,油墨通过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补充到墨盒的上述储墨腔中;及一重粘贴标签,其中预定信息被刻在上述重粘贴标签的一个表面上;在其另一表面设置了胶粘剂;上述重粘贴标签由分层纸借助于上述胶粘剂以整体形式形成,从而上述重粘贴标签与上述分层纸分开,然后能够密封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当带有上述标签的上述墨盒安装到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上后,上述预定信息将由设置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检测装置读出。
另外,使用上述机构的油墨补充件的特征在于,上述重粘贴标签是一热敏标签。
另外,使用上述机构的油墨补充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用于表示带有上述标签的墨盒是否适用于上述喷墨记录装置。
另外,使用上述机构的油墨补充件的特征在于,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可特别是一商标图形。且作为替换,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可以是一条形码。
附图简述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结合附图对说明书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A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与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相对应的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分,以及安装在该喷墨打印机上的墨盒;
图1B是一放大的透视图,用于表示图1A中所示墨盒和墨盒部分;
图2是一方框图,用于表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中使用的控制装置的系统配置;
图3A是一剖视图,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的侧表面;
图3B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图3A中所示墨盒壳体的外观,标签已被从中去掉;
图4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正在工厂中装配的情况;
图5A和图5B是透视图,用于表示图4中所示墨盒装配的最后阶段;
图6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油墨补充件;
图7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另一油墨补充件;
图8A和图8B是透视图,用于说明通过使用该实施例的油墨补充件进行的油墨补充操作;
图9A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主要部分的结构,其用于进一步避免发生不正确操作;
图9B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图9A中所示喷墨打印机放大的主要部分,用于说明标签被改写的情况,其书写的方式是给该标签的信息加入不正确信息;
图10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墨盒,其中刻在其标签上的信息是用除商标之外的标志表示的;
图11是一透视图,用于示意性地表示常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部分;
图12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常规喷墨记录装置的滑架,以及安装在该常规滑架上的黑色墨盒/彩色墨盒;
图13A是一透视图,用于说明当常规彩色墨盒装配后形成的结构;及
图13B是一剖视图,用于表示图13A中所示彩色墨盒最后装配阶段的侧表面。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第一喷墨打印机和墨盒的结构
图1A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相对应的一喷墨打印机的主要部分,以及安装在该喷墨打印机滑架上的彩色墨盒。图1B是一放大的透视图,用于表示图1A中所示墨盒和墨盒部分。
应该理解,图1A示出了根据该第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30的结构部件,其与图11中所示常规喷墨记录装置中的结构部件相同。即,该第一喷墨打印机30设置了一个打印头32,一个滑架33,一个平压辊34,一个导向轴35,一个齿轮带36,一电机37,纸38,一辅助辊39,一电机40,一头部清理装置41,一清理口42,和滑架33的锁紧件47a/47b,以及滑架33的环状配合部48。这些结构部件与常规喷墨记录装置中分别使用的打印头2,滑架3,平压辊4,导向轴5,齿轮带6,电机7,纸8,辅助辊9,电机10,头部清理装置11,清理口12,和滑架3的锁紧件17a/17b,以及滑架3的环状啮合部18相同。
因此,现在只对第一喷墨打印机30中与常规喷墨记录装置1不同的结构进行描述。即,一检测装置31设置在一运行路径中,装置主体30a的滑架33沿该运行路径运行。该检测装置31在其端部设有一由CCD(电荷耦合器件)制成的传感器31-2,并可起到检测装置的作用,用于读出标签上刻的信息(下面将描述)。第一喷墨打印机还在该检测装置31的基础上设置了一打印控制机构。该打印控制是通过一控制装置51(见图2)来完成的。该控制装置51安装在电子设备上使用的电路板上(未详细示出,下面将进行描述)。
类似地,黑色墨盒43和彩色墨盒44的外形(见图1B)制成与图12中所示常规黑色墨盒13和彩色墨盒14相类似,即设置有凹部45和46并与滑架33的锁紧件47a和47b相配合。但是,黑色/彩色墨盒43和44的特征是,如图1B所示,标签49粘附在这些墨盒的上表面上。
也就是说,这个有特征的标签49显示与第一喷黑打印机30有关的特定信息。作为图1B中所示标签49的一个示例,可观察到由字母“ABC”表示的一个描述50。这个描述50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描述方式,例如,一个字母和一个图表。优选地,将一个与该喷黑打印机30的制造者标识信息对应的商标用作描述50。表示油墨颜色的字母“YMC”被封印或打印在彩色墨盒44的该标签49外部位置的盒体上表面部。
这些墨盒(即黑色墨盒43和彩色墨盒44)例如是由纯品打印机制造商提供的纯品墨盒。
当滑架33在这些黑色/彩色墨盒安装在滑架33上的情况下在喷墨打印机30初始操作期间移动或运行时,标签49的描述50中的信息由上述检测装置31的传感器31-2读出。
现在,当正常情况下该标签49的描述50中的信息不能被读出时,设置在喷墨打印机30的主体30a侧部的控制装置会判断出没有安装纯品墨盒,这样该喷墨打印机30不执行打印操作。
对标签49的描述50的读出/判断可通过使用下面的字母识别方法来实现。即,当使用传感器31-2这样的字母识别传感器时,制造者标识的字母图案被事先储存在控制装置51中使用的EEPROM中(见图2),然后将从标签49读出的描述50的字母图案与储存的字母图案进行比较,用于图案匹配操作。
第一喷墨打印机的控制系统
图2是一示意性方框图,用于表示根据该第一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使用的控制装置51的系统结构。该附图中所示的控制装置51设有多个安装在设置在装置主体30a中的电子器件单元电路板(未示出)上的电子元件。即,该控制装置51设有:一装有一ROM(只读存储器)和一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的MPU(微处理器单元)54;一通过一总线55与该MPU54相联的I/F(接口)56;一打印头控制单元57;一与该接口56相联的存储器A 58;和另一与打印头控制单元57相联的存储器B 59。打印头控制单元57对打印头32中使用的一加热元件的加热操作进行驱动/控制。打印头32由滑架33支承,滑架33沿图1A中用箭头“B”表示的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
打印数据和控制数据都通过接口56从一对应于主设备的PC(个人电脑)进入到该控制装置51。微处理器单元54通过接口56控制存储器A 58,而该微处理器单元54接收上述的打印数据和控制数据。该微处理器单元54通过打印头控制单元57将包含每条线补充数据的打印数据传送到存储器B 59,并在该传送的打印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打印头控制单元57对打印头32进行控制。应该理解,打印数据和控制信号通过一柔性电信电缆等从打印头控制单元57传送到打印头32,尽管在附图中没有表示。
同样,从检测装置31获得的检测输出,以及从用于检测喷墨打印机各部分的各传感器(未详细示出)获得的传感器输出都输入到该微处理器单元54。另一方面,微处理器单元54输出一驱动控制信号62。。响应该驱动控制信号62,用于输送纸38的电机40被控制,用于使打印头32往复运动的电机37,即滑架33也被控制。
微处理器单元54对这些单元的驱动操作进行控制,同时对传感器的传感器输出进行检测。另外,该微处理器单元54还判断,是否根据对写在标签上的图形50的检测结果完成了驱动控制。
墨盒的更换
当该第一喷墨打印机30的打印操作连续进行时,储存在目前安装的墨盒中的油墨量减少,所以应该用一新的墨盒替换目前安装的墨盒。因此,微处理器单元54以下述方式对更换定时进行监测,从而报告该用尽墨盒的更换要求。
如前面在常规喷墨打印机,以及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30中所述,安装新墨盒后的打印速度转换成了喷墨量。将累积的喷墨量与墨盒中的油墨储存量进行比较,当油墨剩余量达到一预定油墨量时,报告该墨盒更换的要求。精确地说,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一新的/纯品的墨盒新安装到滑架33上,因而该新的/纯品的墨盒可以进行打印操作的情况下,根据从检测装置31获得的检测输出61,微处理器单元54中所使用的计数器(未示出)的计数值被重置。此后,每次完成打印操作时转换的喷墨量由计数器顺序累加。这样,当该计数器的计数值(累加量)变成等于一预定值时,该信息在装置主体30a的显示单元(未示出)上报告出来。结果,在第一实施例中,检测装置31和微处理器单元54构成了油墨信息报告装置。另外,为了报告这种油墨信息,例如可通过使用一光传感器等直接地和外部地检测储存在墨盒中的油墨量,然后,该传感器信号可以与上述输出61类似的方式输出。该墨盒由一墨盒壳体制成,至少其一部分制成透明的。明显地,在该可替换的情况下,上述光传感器将构成油墨信息报告装置。
纯品墨盒的其它判断方法
另一方面,至于对上述标签49的描述50中包含的信息的读出/判断,使用了如传感器31-2这样的字母识别传感器,以引入图案匹配方法。另外,可使用下述的其它方法作为简单的判断装置。
应该理解,当写在描述50上的商标不仅是这种字母信息,而且还是图形信息时,也可以使用该判断装置。换句话说,该判断方法是用来例如对图形50的全部反射光量进行传感。另外,可使用两种不同的传感方法。一种传感方法是,直接对描述50的黑色打印图案的反射光量进行传感。另一种方法是,在描述50上形成一灰色打印图案,当将具有同样灰色的滤纸放在传感器31-2的侧部时,该滤纸图案与标签49的描述50的灰色图案重叠,然后对其反射光量进行传感。在任何这些传感方法中,通过检测反射光量存在于预定范围内,或者超出该预定范围,或者小于该预定范围,判断装置会判断被传感的标签是否与纯品标签相对应。基于该判断结果,如果被传感的标签不等于纯品标签,那么微处理器单元54以这种方式控制,即不进行由被检测的墨盒实施的打印操作。
在这种喷墨打印机30中,当电源打开时,控制装置51被起动,使电机37沿正/反方向旋转,从而以初始驱动方式通过齿轮带36驱动滑架3。然后,滑架33被定位在原来位置。当该起动操作完成后,上述检测装置31和控制装置51都读出标签49的描述50上的信息,然后在所读出的信息的基础上判断安装在滑架33上的黑色/彩色墨盒是不是纯品墨盒。当控制装置51判断出所检测的墨盒43和44是纯品墨盒时,喷墨打印机30等待打印数据的输入。然后,当通过使用者操纵一操作板(未示出)上的回车键,或者通过从一主设备如个人电脑60出来的电信电缆,将要打印的纸的总数及其它指令输入该控制装置51中时,控制装置51驱动电机40,从而根据打印定时旋转平压辊34和辅助辊39。结果,由供纸单元提供的纸38沿图1A中所示方向“Y”和另一方向“Y′”断续输送。当与纸输送操作一起滑架33在导向轴35上滑动时,打印头32被驱动,根据打印数据向被输送的纸38上喷墨。结果,打印操作一行一行地顺序完成,使被打印的纸连续不断地弹出到一纸弹出单元(同样未示出)。
墨盒的详细结构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墨盒进行说明。还应该理解,在下面的全部说明中原则上将对三色墨盒44进行描述。单色墨盒43也具有类似的描述。另外,该三色墨盒44在下面将简单地称作“墨盒44”。
图3A是一剖视图,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44的侧表面。图3B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图3A中所示墨盒44的壳体的外观,标签49已经从中去掉。
如图3A所示,墨盒44的结构如下。即,通过隔板66(即66a,66b)在一主盒体65中形成了三个空腔67(即67-1,67-2,67-3)。一储墨腔68(即68-1,68-2,68-3)设在各空腔67-1,67-2,67-3中。一盖69用于盖住空腔的上部,上述的标签49粘贴到该盖69上。
在该标签49下面,在一上部圆柱部分71(即71-1,71-2,71-3)的上表面形成图3B中所示的一补充孔部分72(即72y,72m,72c)。如图中所示,这些上部圆柱部分71-1,71-2和71-3设置在储墨腔68-1,68-2和68-3的上部。补充孔部分72y,72m和72c设置成从与其对应的盖69上的各孔伸到外部。这些补充孔部分72y,72m,72c是事先成形的,当储存在墨盒44中的油墨用尽时可通过它们补充油墨。结果,如果用户购买了纯品的油墨补充件(下面将描述),那么该用户就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使用该纯品油墨补充件,借助于补充孔部分72y,72m,72c将油墨补充到储墨腔68-1,68-2和68-3中。
应该理解,如前述的“孔部分”,当墨盒44是新购买的墨盒时,该“孔部分”不是事先成形在其中的。换句话说,当新购买的墨盒中的油墨第一次被用尽并因而将油墨补充进去时,用户可以用钻在这些补充孔部分72y,72m,72c开出“孔”。
在任何情况下都粘贴上图1B或图3A中所示的标签49,以便密封上述补充孔部分72y,72m,72c。然后,带有该标签49的新墨盒被从工厂运送出来,由用户保存。
图4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44在工厂中装配的这种情况。图5A和图5B是透视图,用于表示图4中所示墨盒44装配的最后阶段。首先,如图4中所示,墨盒44的各单元由上述主盒体65,储墨腔68,以及整个盒体的盖69构成。在储墨腔68内部例如设置一由海绵件制成的油墨保持件73。另一盖74粘贴到该储墨腔68上部。
如前所述,在上述主盒体65中,通过隔板66形成了三套空腔67,而该主盒体65的全部上表面是开放的。另外,在各空腔67的底部形成一配合孔75。然后,在隔板66上还形成了降低的隔板部分76a和76b。结果,如图4中点划线“D”所示,储墨腔68设置在上述空腔67中。如前面的图3或图5中所述(下面将描述),当储墨腔68在空腔67中配合时,储墨腔68的四个外表面由降低的隔板部分76a和76b固定,并以储墨腔68的四个外表面不与主盒体65的外壁紧密配合的方式被保持。
同样,如图4所示,在储墨腔68的底部以整体形式形成一底部圆柱部分77。与图13A和图13B相似,该底部圆柱部分77上部的上表面是封闭的。该上部伸入到储墨腔68中。在管部的圆周面上刚好位于该上表面下面的位置形成一窄缝78。储存在该储墨腔68中的油墨可穿过该窄缝78到向下方向。与图13A和图13B不同的是,对于从储墨腔68底部向外伸出的底部,在该储墨腔68的圆周面上与该储墨腔68的外表面相隔一预定长度的位置,形成了一阶梯部分79。该阶梯部分79是以这种形式形成的,即其上部的直径制成大于其下部的直径。
因此,当该储墨腔68储存/设置在空腔67中时,该阶梯部分79支承在形成于主盒体65的配合孔75的边缘部分上。这样,储墨腔68的底表面以这样一个长度与主盒体65底部分隔开,该长度等于具有较大直径的底部圆柱部分77的上部。换句话说,该储墨腔68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即该储墨腔68不与主盒体65的底部紧密配合。
形成于储墨腔68的盖74上的上部圆柱部分71的高度制成比整个盒体的盖69的厚度高出一预定的长度。因此,当储墨腔68储存/设置在空腔67中且通过使用胶粘剂或通过超声焊接的方法将盖69粘贴到主盒体65上时,在储墨腔68上表面与盖69之间会形成一间隙,因为上部圆柱部分71的高度大于盖69的厚度。换句话说,储墨腔68的上表面以这样一种方式设置,即装配后,该上表面不与主盒体65的上部紧密配合。
即,该墨盒44设置成使该墨盒44外壁与储墨腔68之间具有一预定的间隙。由此,当一非法用户试图不使用本发明的补充孔部分72而补充纯品油墨时,可获得下面的防止非法油墨补充效果。即,如上所述,在墨盒44外壁与储墨腔68的壁之间形成有间隙。当这样一个非法用户刺破墨盒44的壁然后刺破储墨腔68的壁而补充油墨时,即使可以通过使用如密封条(未示出)将该墨盒44外壁上形成的第一个孔(未示出)封住,但由于存在上述间隙,因此不能将形成在储墨腔68壁上的第二个孔(未示出)封住。精确地说,第一个孔可以封住,但第二个孔不能通过使用这种封条而封住。结果,即使非法用户成功地将油墨补充到设在墨盒44内部的储墨腔68中,补充的油墨也会通过第二个孔从储墨腔68泄漏到这个间隙中。换句话说,结果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盒44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构建的,即不能补充油墨,除非使用带有补充孔部分72的纯品墨盒。
这样,如图5A所示,三套储墨腔68分别设置在空腔67中。如图5B所示,盖69盖住这些储墨腔68的上部,并将粘贴到其上。此后,标签49附着在图5B中由虚线81表示的位置,以密封形成在三个位置上的补充孔部分72。另外,底部圆柱部分77下部的开放平面是封住的,这样如图1B或图3A所示,墨盒44可以最终制成。该墨盒44被正确地包装成一最终产品,然后将该最终墨盒从工厂运送到市场。
还应该理解,上述墨盒44的各结构部件可通过使用上述胶粘剂,或超声焊接而相互结合起来。在任何情况下,尽管结合部分制成彼此紧密接触,且在储墨腔68与墨盒44的主盒体65之间形成的间隙被从外部封住,但任何除油墨之外的流体,如水可注入该间隙部中。
另外,在该墨盒44制造过程中,在盖69盖住储墨腔,然后主盒体65与储墨腔68的补充孔部分72结合之前,即,如图4所示,在储墨腔68被另一盖74盖住之前,可将油墨补充到储墨腔68中。在该可替换情况下,最终墨盒产品可在由标签49盖住的补充孔部分72不打开的条件下运送。另外,在图5A或图5B所示的制造阶段,油墨可补充到储墨腔中。在该可替换情况下,最终墨盒产品可在由标签49盖住的补充孔部分72打开这样的条件下运送。
油墨补充件的结构
图6中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油墨补充件82,用于当储存在该墨盒44中的油墨用尽时将油墨补充到具有上述结构的墨盒44中。如该图中所示,该油墨补充件82可由三个油墨补充瓶83,以及预定数量的与第一墨盒44在一起的重粘贴标签49-2形成一套。这三个油墨补充瓶83由其中储存黄色油墨的瓶83y,其中储存品红色油墨的瓶83m,以及其中储存青色油墨的瓶83c组成。这些重粘贴标签49-2的数量对应于这些补充油墨瓶的总油墨容量。应该理解,上述标签是由胶粘剂和分层纸制成的。
图7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油墨补充件。一般来讲,当购买一喷墨打印机时,第一墨盒44的初始安装有多种情况。因此,如图6所示,对于该油墨补充件,当该油墨补充件不包含墨盒时,仅有三个油墨补充瓶83,以及与这些油墨补充瓶83的补充油墨容量对应的预定数量的重粘贴标签49-2作为一套使用。
图8A和8B是示例图,用于说明使用这种油墨补充件82或84补充油墨。如图8A中所示,首先,剥下粘到墨盒44上的标签49,将油墨补充瓶83c的喷嘴端部插入该墨盒44的补充孔部分72c的孔中,然后将油墨补充到相应的储墨腔中,这样就可以补充预定颜色的油墨。
当油墨充分补充到设置在储墨腔68中的油墨保持件73中时,该补充的油墨中很小的量从开口部分溢出,用适当选择的纸、布和棉擦去以清洁与开口部分相邻的部分。对于品红色油墨和青色油墨来说也类似地完成该油墨补充操作。当这三种彩色油墨被补充到墨盒中后,剥下一新标签49-2的分层纸,然后将该新标签49-2粘贴到上述旧标签49粘贴的相同位置。结果,形成在三个位置上的补充孔部分72的各孔被密封,同时又恢复到与新墨盒相同的条件。当该补充墨盒44安装到装置主体30a上时,对该标签49-2上所刻的信息进行检测,并判断是一纯品墨盒。由此,由该补充墨盒44进行的打印操作可以没有任何问题地完成。
图8B表示墨盒的这样一种油墨补充情况,即刺破所用墨盒44的标签49,通过补充孔部分72补充油墨,而不是剥下所用墨盒44的标签49(与图8A所示前述实施例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图8B所示,由于在与标签49的补充孔部分72对应的这个部分上所写的信息(在本示例中是商标字母)被破坏,即使该墨盒不作任何处理地直接安装在装置主体30a上,该墨盒也不会被判断为纯品墨盒,这样没有打印操作能够完成。换句话说,该墨盒44不能不作任何处理地直接使用。
这意味着,可以避免非纯品油墨的补充。还应该理解的是,即使如图8B所示油墨被补充,如果使用了纯品油墨补充件82,或者纯品油墨补充件84,则新标签49-2可以重叠在该被破坏的标签49上面。在这种情况下,当这种墨盒44安装到装置主体30a上时,该新标签49-2上所写的信息可判断为纯品墨盒,这样由该墨盒进行的打印操作就可以完成。
还应该理解的是,在图8A中,剥下的标签49可以通过使用这种具有柔软塑性特性的薄片材料制造。即,该薄片材料可以很容易变形,很容易弯曲,或者当标签49被剥下时很容易断裂。当该标签49由上述塑性片材制造时,即使不使用纯品油墨补充件82或84将非纯品油墨补充到纯品盒44中,并且将上述剥下的标签49再次粘贴到该纯品墨盒44上,该补充的墨盒44也不可能被判断为纯品的产品。即,该补充墨盒44不能正常使用,也就是没有打印操作。
但是,有一种很小的可能性,就是一些人可以没有任何损坏地剥下标签49,然后向其中补充这种非纯品油墨后将该剥下的标签49再次粘贴到纯品墨盒44上。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非纯品油墨可以使用。另外,在设置了油墨补充件82或84的情况下,如果新粘贴的标签49-2制成可大大变形,很容易弯曲,或者很容易破裂,那么在被粘贴之前,该标签49-2很难处理,这需要非常麻烦的处置。但是,为了避免这种针对用户友好产品的困难,如果该新粘贴的标签49-2由很难变形的材料制成,那么人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剥下的标签再次粘贴上去,也就是非法使用。
图9A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主要部分的构造,该喷墨打印机用于进一步避免上述非正常操作的发生。图9B是一透视图,用于表示图9A中所示喷墨打印机的放大的主要部分,用于表示这样的情况,标签以这样一种方式书写,即该标签上所写信息包含了不正确信息。如图9A所示,在喷墨打印机30′中新设置了一书写装置85。该书写装置85将刻在标签49上的信息(例如标识“ABC”)书写成相对于装置主体30a′不正确的信息。应该理解,由于该喷墨打印机30′上除该书写装置85之外的结构件及其控制部分与图1中所示第一次涉及的喷墨打印机30的部件相同,因此省略了给各结构件的参考数字(需要解释的结构件除外)。该喷墨打印机30′中使用的控制装置的结构与图1中第一次涉及的喷墨打印机30相比,仅具有下列不同的技术特点。即,在喷墨打印机30′的该控制装置中,如图2中的两条点划线所示,仅在微处理器单元54向全体书写装置85报告了油墨用尽(即需要更换墨盒)之前,才进行书写驱动控制操作。因此,省略了打印控制操作的详细说明。
图9A和9B中,为简化该喷墨打印机30′的结构,用于黑色墨盒43和彩色墨盒44的标签49由热敏纸制成,另外,通过使用一可旋转热压头或一热辐射件而设置书写装置85。与油墨用尽的报告同步,当滑架33到达与该书写装置85相同的位置时,该书写装置85如虚线所示向下转动。这样,该书写装置85使标签49上一预定的区域被涂上黑色(见图9B)。因此,该标签49的标识字母“ABC”不能被读出,这样具有黑色标签49的各墨盒43和44不能再被识别为纯品墨盒。
当书写装置将刻在标签49上的信息改写成不正确信息时,不需要将标签49的全部区域改变成实心的黑色区域(见图9B中的彩色墨盒44)。另外,黑色墨盒49上只有一局部区域不会被读出。而且,实心黑色区域可由一直线代替。同样,该书写装置85的类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热压型书写装置,而是可以由例如一压印机构识别出,该压印机构使用这种不可清除油墨来压印标签49(在该可替换情况下,标签49不必是热敏标签)。可认识到其它各种改进。在上述实施例方式中,商标被用作标签49最优选的描述50。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用其它标志替换这种商标。
图10表示除商标之外,刻在标签上的标志信息的例子。即,在该实施例中,刻在标签49上的信息是一条形码。该条形码表示下列各种信息:制造商符号,相应的型号名称,保证期限,及大量数字。与上述商标情况类似,制造商符号信息可包含这种判断信息,该判断信息用于判断墨盒或补充油墨是否对应于由打印机制造商提供的纯品产品。相应的型号名称信息可包含这种判断信息,该判断信息用于判断在具有不同油墨特性的油墨与打印机型号对应设置时,墨盒或补充油墨是否适合相应的喷墨打印机。这可能获得更有效的油墨管理。通常,由于这种类型油墨的油墨特性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改变,因此设置了保证期限。当该保证期限信息用于这种判断时,如果该保证期限大大超过一预定期限,那么该墨盒就被判定为非法墨盒,这样由该墨盒进行的打印操作被停止。另外,这个事实可报告给用户。
如前所述,即使进行了上述的改进,也有实际的优点。在这种改进中,由于使用了这种条形码,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图1A中所示检测装置31可由一相对简单的结构,例如一光传感器来识别。另外,即使上述标签49被一非纯品标签替换,设置在装置主体中的控制单元也能够很容易地通过用纯品大量数字信息识别该大量数字信息来判断这个被检测的标签是不是一纯品的标签。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大尺寸商标来封住三个补充孔部分,但如果一些补充孔部分被一上面刻有特定图案的标签封住,可以进行各种改进。因此,例如在图5B所示例子中,可设想其它的标签。即,尽管该替换标签的尺寸与标签49的尺寸相等,但其图形小于标签49上的描述50,由该标签可封住至少一个补充孔。
本发明已经详细描述,而本发明可提供下列各种优点。即,如果储存在旧墨盒中的油墨用尽时新更换的墨盒等于所谓的“非纯品”墨盒,那么由该非纯品墨盒(即新更换的墨盒)进行的打印操作不能完成。因此,能够避免在实际打印操作完成之前非法(非纯品)打印操作以及喷墨打印机的误操作的发生。同样当储存在纯品墨盒中的油墨用尽时,该墨盒设计成用纯品油墨补充。由此,不再需要一次性类型的墨盒。另外,由于该墨盒设计成只向其中补充这种纯品油墨,只有在使用纯品元件以及纯品材料时才能继续完成打印操作。因此,可以在一长时期内完成高质量的打印操作。另外,由于该墨盒设计成只向其中补充这种纯品油墨,即使误操作偶尔发生,也可以很快地发现误操作原因,来修复失效的元件。因此,可在长时期内保持高的产品可靠性,另外,误操作的发生可以立即检查出来从而提供正确的打印操作。

Claims (21)

1.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中一墨盒(44)上设置有一打印单元(30),该打印单元(30)用于在其上安装一打印头(32);一用于在其中储存油墨的储墨腔(68);一油墨补充孔部分(72),该油墨补充孔部分(72)与上述储墨腔相通,并能够将油墨补充到上述储墨腔中;和一标签(49),在该标签(49)上刻有预定信息(50,86),并粘贴以密封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上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上述打印单元上;由上述墨盒供应的油墨从上述打印头喷出,以打印在纸(38)上,
上述喷墨记录装置包括:
检测装置(31),用于读出刻在上述标签上的上述预定信息;
判断装置(54),用于判断由上述检测装置读出的上述信息是不是与喷墨记录装置本身相适应的这种信息;以及
打印控制装置,用于确定是否在由上述判断装置获得的判断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安装在其上的上述墨盒完成了打印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油墨信息报告装置(54),其从装有用于描述上述相应信息的标签的墨盒被用来进行喷墨开始,用于报告下面其中一种需要,即用一新的墨盒替换上述墨盒的需要,以及响应储存在上述储墨腔中的油墨量减少到了一个预定的油墨量这样一个事实而要补充油墨的需要;以及
书写装置(58),用于结合从上述油墨信息报告装置发出的报告,将粘附到上述墨盒上的标签中的上述适用信息改写成对于上述喷墨记录装置本身不适用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签(49)由一热敏标签构成,而上述书写装置(85)由一热辐射元件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墨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书写装置(85)由一压印机构构成。
5.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一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头(30)上的墨盒(44),包括:
一用于在其中储存油墨的储墨腔(68);
一与上述储墨腔相通并能够将油墨补充到上述储墨腔中的油墨补充孔部分(72);及
一粘附到上述墨盒上以密封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的标签(49),在该标签(49)上刻有预定信息,当带有上述标签的上述墨盒安装到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上后,由设置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检测装置读出上述预定信息,从而油墨从安装在上述打印单元上的打印头(32)中喷出打印在纸(38)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墨盒(44)在上述墨盒的外壁(65,69)与上述储墨腔之间限定了一预定的间隙(67-1,67-2,67-3);且在不使用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的情况下上述预定间隙能够禁止将油墨补充到上述储墨腔中。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重粘贴标签(49-2),其中将被读出的上述信息(50,86)被刻在上述重粘贴标签的一个表面上;在其另一表面设置了胶粘剂;上述重粘贴标签由分层纸借助于上述胶粘剂以整体形式形成;从而使上述重粘贴标签与上述分层纸分开,然后能够密封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一重粘贴标签(49-2),其中将被读出的上述信息(50,86)被刻在上述重粘贴标签的一个表面上;在其另一表面设置了胶粘剂;上述重粘贴标签由分层纸借助于上述胶粘剂以整体形式形成;从而使上述重粘贴标签与上述分层纸分开,然后能够密封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签(49)由一热敏标签构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签(49)由一热敏标签构成。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50,86)是用于表示带有上述标签的墨盒是否适用于上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50)是一商标图形。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86)是一条形码。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50,86)是用于表示带有上述标签的墨盒是否适用于上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50)是一商标图形。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
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86)是一条形码。
17.一种用于将油墨补充到具有一油墨补充孔部分(72)的墨盒(44)中的油墨补充件(82),该油墨补充孔部分(72)与一储墨腔(68)相通并能够补充油墨,上述墨盒可拆卸地安装在一喷墨记录装置的打印单元(30)上,其中油墨从安装在该打印单元上的打印头(32)中喷出,从而印在纸(38)上,该补充件包括:
一用于在其中储存油墨的油墨补充容器(83y,83m,83c),油墨通过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补充到墨盒的上述储墨腔中;及
一重粘贴标签(49-2),其中预定信息(50,86)被刻在上述重粘贴标签的一个表面上;在其另一表面设置了胶粘剂;上述重粘贴标签由分层纸借助于上述胶粘剂以整体形式形成;当带有上述标签的上述墨盒安装到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上后,上述预定信息将由设置在上述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检测装置读出,从而上述重粘贴标签与上述分层纸分开,然后能够密封上述油墨补充孔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油墨补充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重粘贴标签(49-2)是一热敏标签。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油墨补充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50,86)是用于表示带有上述标签的墨盒是否适用于上述喷墨记录装置的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油墨补充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50)是一商标图形。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油墨补充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将被读出的信息(86)是一条形码。
CN00800057A 1999-02-04 2000-02-01 能够有限地仅使用纯品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可用于该装置中的墨盒及油墨补充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94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714099A JP3455798B2 (ja) 1999-02-04 1999-02-04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とインク補充具
JP27140/1999 1999-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3620A CN1293620A (zh) 2001-05-02
CN1106941C true CN1106941C (zh) 2003-04-30

Family

ID=12212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08000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941C (zh) 1999-02-04 2000-02-01 能够有限地仅使用纯品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可用于该装置中的墨盒及油墨补充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213600B1 (zh)
EP (1) EP1069990B1 (zh)
JP (1) JP3455798B2 (zh)
CN (1) CN1106941C (zh)
DE (1) DE60036986T2 (zh)
HK (1) HK1036604A1 (zh)
WO (1) WO20000460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9995B1 (en) * 1999-11-22 2001-04-03 Mitsubishi Chemical America, Inc. Ink reservoir, ink reservoir refill container, and ink refill process
JP2002307786A (ja) * 2001-04-13 2002-10-23 Minolta Co Ltd 情報機器、情報機器のコスト管理方法およびコスト管理システム
US6505006B1 (en) * 2001-11-15 2003-01-07 Xerox Corporation Supply cartridge for a printing apparatus
US6857732B2 (en) * 2002-04-29 2005-02-22 Xerox Corporation Visible identification of solid ink stick
EP1428663B1 (en) 2002-12-10 2008-06-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printer
JPWO2004082945A1 (ja) * 2003-03-18 2006-06-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US20050157126A1 (en) * 2004-01-21 2005-07-2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Pagewidth inkjet printer cartridge with a refill port
US20050157112A1 (en) 2004-01-21 2005-07-2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jet printer cradle with shaped recess for receiving a printer cartridge
US7448734B2 (en) 2004-01-21 2008-11-1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jet printer cartridge with pagewidth printhead
FR2873222A1 (fr) * 2004-07-13 2006-01-20 Neopost Ind Sa Systeme d'affranchissement a niveau d'encre controle
US7708370B2 (en) 2005-09-07 2010-05-04 Retail Inkjet Solutions, Inc. Test system for an inkjet refilling station
CN101045389B (zh) * 2006-03-29 2011-09-28 St产业株式会社 打印机用墨盒
US7874661B2 (en) * 2006-06-22 2011-01-25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with coded marking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ding markings
US7537326B2 (en) * 2006-06-23 2009-05-26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with coded sensor feature
US7553008B2 (en) 2006-06-23 2009-06-30 Xerox Corporation Ink loader for interfacing with solid ink sticks
US7857439B2 (en) * 2006-06-23 2010-12-28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with interface element
US7517072B2 (en) 2006-06-23 2009-04-14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with enhanced differentiation
US7648232B2 (en) 2006-07-12 2010-01-19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with reliably encoded data
US7631963B2 (en) 2006-08-01 2009-12-15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solid ink stick with coded mark
US7909445B2 (en) * 2007-09-11 2011-03-22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delivery system with static constraints, strategic barriers and breakage controls
US7891792B2 (en) * 2007-11-06 2011-02-22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with transition indicating region
US7971980B2 (en) * 2008-07-22 2011-07-05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with reflection features
JP5760399B2 (ja) * 2010-11-16 2015-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補充容器
JP2012121282A (ja) * 2010-12-10 2012-06-2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5891708B2 (ja) 2011-10-28 2016-03-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948848B2 (ja) * 2011-12-16 2016-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
US8814336B2 (en) 2011-12-22 2014-08-26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configuration
ITBS20120057A1 (it) * 2012-04-11 2013-10-12 Lisanti Viviana Dispositivo manuale di ricarica di cartucce di inchiostro per stampanti
ITBS20120056A1 (it) * 2012-04-11 2013-10-12 Lisanti Viviana Dispositivo manuale di ricarica di cartucce di inchiostro per stampanti
US8727478B2 (en) 2012-10-17 2014-05-20 Xerox Corporation Ink loader having optical sensors to identify solid ink sticks
US8777386B2 (en) 2012-10-17 2014-07-15 Xerox Corporation Solid ink stick having identical identifying features on a plurality of edges
WO2014174514A1 (en) * 2013-04-22 2014-10-30 Josef Lavi Device for refilling ink cartridge
US9925811B2 (en) 2014-07-31 2018-03-2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printer based on detection of an optical marker in a pigment ink
JP6503801B2 (ja) * 2015-03-12 2019-04-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体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収容体
JP6028827B2 (ja) * 2015-04-02 2016-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AU2016257636B2 (en) 2015-05-07 2020-07-30 Smart Wave Technologies, Inc. Signal and detection system for pairing products
US9427973B1 (en) * 2016-03-22 2016-08-30 Dataprint Technology, Inc. Postage meter printer module and housing therefor
CN113524913B (zh) * 2020-04-18 2022-10-21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墨水授权使用方法、服务端、上位机、打印设备及系统
JP2022082022A (ja) * 2020-11-20 2022-06-0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消耗品
JP2022168619A (ja) * 2021-04-26 2022-11-0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カートリッジ保持機構および印刷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479A (ja) * 1991-07-17 1993-01-29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画像通信装置
EP0782053A2 (en) * 1995-12-28 1997-07-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output device having function for judging installation of genuine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uthenticity of the cartridge
EP0812693A1 (en) * 1995-12-25 1997-12-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ink cartrid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33517E (en) * 1984-05-25 1991-01-08 Ricoh Electronics, Inc. Thermosensitive recording label
US4933536A (en) * 1987-10-01 1990-06-12 Dennis Lindemann Check processing device
CA2063973C (en) * 1991-03-28 1999-04-20 Tanehiro Nakagawa Color variation inducing device
JPH05224479A (ja) * 1992-02-10 1993-09-03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39824A (ja) * 1994-07-29 1996-02-13 Canon Inc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該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US5721576A (en) * 1995-12-04 1998-02-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Refill kit and method for refilling an ink supply for an ink-jet printer
US5847735A (en) * 1996-04-26 1998-12-08 Pelikan Produktions Ag Ink cartridge for a printer
JPH09314828A (ja) * 1996-05-30 1997-12-09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ヘッド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2479A (ja) * 1991-07-17 1993-01-29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 Syst Inc 画像通信装置
EP0812693A1 (en) * 1995-12-25 1997-12-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ink cartridge
EP0782053A2 (en) * 1995-12-28 1997-07-0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output device having function for judging installation of genuine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uthenticity of the cartrid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036986T2 (de) 2008-02-21
DE60036986D1 (de) 2007-12-20
CN1293620A (zh) 2001-05-02
HK1036604A1 (en) 2002-01-11
WO2000046032A1 (en) 2000-08-10
JP3455798B2 (ja) 2003-10-14
US6213600B1 (en) 2001-04-10
EP1069990B1 (en) 2007-11-07
EP1069990A1 (en) 2001-01-24
JP2000218816A (ja) 2000-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41C (zh) 能够有限地仅使用纯品墨盒的喷墨记录装置、可用于该装置中的墨盒及油墨补充件
CN1092111C (zh) 打印机与打印方法
EP1080917A1 (en) Ink jet recorder
JPH0816915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それに用いる記録媒体、記録媒体供給源
CN102198756A (zh) 一种墨盒与使用这种墨盒的打印机
JPH0732709A (ja) テープユニット
US2003023020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of producing blister packaging
JP2021165274A (ja) 粒状物、読取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CN100564048C (zh) 带式打印设备和带盒
US7422302B2 (en)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JP42590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09970A (ja) 液体タンク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015866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収容体
JP2001328273A (ja) 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プリンタ及び記録剤カートリッジ
JP2001001426A (ja) ラベル製造装置およびラベル製造方法
JP2003063037A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MXPA00009460A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limitedly using only genuine ink cartridge, ink cartridge usable in the same, and ink refilling member
JP200203652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172926A (ja) 記録システム
JP2007245636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381707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テープ印刷方法
JP361732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H1023589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3072098A (ja) 印刷装置
JP2004345730A (ja) 袋体に印刷、充填、封鎖、梱包を連続して行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