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3049B -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无线电力传输电路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无线电力传输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23049B CN110323049B CN201910252672.4A CN201910252672A CN110323049B CN 110323049 B CN110323049 B CN 110323049B CN 201910252672 A CN201910252672 A CN 201910252672A CN 110323049 B CN110323049 B CN 1103230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ttern
- coil
- turn
- conductor
- tur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46—Preventing or reducing leakage fiel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4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sheets, e.g. grain-oriente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1—Pancake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8—Auxiliary core members; Auxiliary coils or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041—Printed circuit coil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09—Printed windings on stacked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在具有螺旋状的平面导体的线圈部件中降低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损失。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线圈图案(100A)的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W4大于最内周匝(154A)的图案宽度W1和最外周匝(111A)的图案宽度W2,并且,从最外周匝(111A)至中间匝(113A)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最内周匝(154A)至中间匝133A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根据本发明,由于各导体图案设计为与磁场的强度对应的图案宽度,与简单地使线圈图案的图案宽度在内周侧和外周侧对称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进一步降低交流电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具有螺旋状的平面导体的线圈部件。另外,本发明涉及使用了这样的线圈部件的无线电力传输电路。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线圈部件,除了在磁芯卷绕导线(包覆导线)的类型的线圈部件外,已知有在基板的表面经多匝形成有螺旋状的平面导体的类型的线圈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将螺旋状的平面导体经多匝卷绕且位于内周侧和外周侧的数匝的图案宽度变窄的线圈部件。位于内周侧和外周侧的线圈图案更强地受到的磁场的影响,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使该部分的图案宽度变窄时,能够降低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损失。
在专利文献1中,使线圈图案的图案宽度在内周侧和外周侧对称地形成。即,从内周侧数起第n匝的图案宽度和从外周侧数起第n匝的图案宽度相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0404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930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052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磁场的强度在线圈图案的内周侧和外周侧不同,因此仅简单地使线圈图案的图案宽度在内周侧和外周侧对称地形成,无法充分降低损失,因此,特别是存在无法充分降低交流电阻这样的问题。
近年来,不使用电源电缆和电源软线地输送电力的无线电力输送系统受到关注。无线电力输送系统能够以无线方式将电力从输电侧提供给受电侧,因此期待在电动有轨车、电动汽车等运输设备、家电产品、电子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玩具、产业设备这样各种各样的制品中的应用。在无线电力输送系统中使用输电线圈和受电线圈,通过使输电线圈生成的磁通与受电线圈交链,以无线方式输送电力。
作为无线电力输送系统用的线圈部件,在专利文献2和3中公开有并联连接多个平面螺旋状的线圈图案的线圈部件。如果并联连接多个线圈图案,则能够在输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上通过更大的电流,因此,能够增加能够以无线方式输送的电力。
然而,专利文献2和3中记载的线圈部件由于并联连接的多个线圈图案的图案形状彼此大体相同,因此根据与距磁性片的距离所对应的电感差,存在在各线圈图案的阻抗产生差异,因阻抗差引起的电流的偏置而使损失增大这样的问题。
对此,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的方法:通过将距磁性片的距离最近的线圈图案和距磁性片的距离最远的线圈图案串联连接,形成第一线圈单元,同时通过将距磁性片的距离第二近的线圈图案和距磁性片的距离第二远的线圈图案串联连接,形成第二线圈单元,通过将这些第一线圈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并联连接,来获得阻抗的平衡。然而,在该方法中,存在由于磁性片和各线圈图案位置关系从而第一线圈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的阻抗不一定一致这样的问题。
关于专利文献3,也同样公开了通过将两个线圈图案串联连接形成一个线圈单元,同时将两个线圈单元并联连接的结构,但是,仅改变构成线圈单元的两个线圈图案的组合,难以使两个线圈单元的阻抗一致,存在因阻抗差引起的电流的偏置从而损失增大这样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和3中所记载的线圈部件以存在四个以上的线圈图案为前提,在并联连接其以下的数量的线圈的情况下,无法获得阻抗的平衡。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通过有效降低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损失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交流电阻的线圈部件以及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无线电力输送路。
因此,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个以上的线圈图案并联连接而成的线圈部件,其能够进一步降低由于距磁性片的距离引起的阻抗之差的线圈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板、和形成于基板的一个表面且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第一线圈图案,第一线圈图案具有位于最内周的最内周匝、位于最外周的最外周匝、从最内周匝或最外周匝数起的匝数为整体的中间的中间匝、和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从最外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最内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较窄,因此,能够降低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损失。并且,由于从最外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最内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因此,进一步降低更强地受到磁场的影响的内周侧的损失。因此,与简单地使线圈图案的图案宽度在内周侧和外周侧对称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不使图案宽度过分变窄地更进一步降低交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中间匝的图案宽度。由此,磁场的影响小的部分的图案宽度被扩大,因此,能够降低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损失,并且降低直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小于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最强地受到磁场的影响的最内周匝的损失。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在径向上相邻的匝间的空间为固定宽度。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图案宽度,因此能够降低直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多匝的径向的间距固定。由此,能够获得与图案宽度固定的情况相同的电感。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大于第一线圈图案的图案厚度。由此,由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变窄得到的损失的降低效果变得明显。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最内周匝的图案厚度小于最外周匝的图案厚度。该情况下,由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变窄得到的损失的降低效果也变得明显。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构成第一线圈图案的各匝由包括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离的第一导体图案和第二导体图案的多个导体图案构成。由此,电流密度的偏置被降低,因此,能够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
可以使本发明的线圈部件还具有形成于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且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第二线圈图案,第一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和第二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第二线圈图案具有位于最内周的最内周匝、位于最外周的最外周匝、从最内周匝或最外周匝数起的匝数为整体的中间的中间匝、和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第二线圈图案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并且,从最外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最内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由此,在基板的两面形成线圈图案,因此,能够更多形成合计的匝数。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构成第二线圈图案的各匝由包括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离的第三导体图案和第四导体图案的多个导体图案构成,第一导体图案位于比第二导体图案靠外周侧,第三导体图案位于比第四导体图案靠外周侧,第一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和第四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第二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和第三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由此,位于内周侧的导体图案和位于外周侧的导体图案的电流密度分布更均匀化,因此,能够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
可以使本发明的线圈部件还具有俯视时与第一线圈图案重叠的磁性片。由此,能够提高电感。
本发明的无线电力传输电路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线圈部件、和与该线圈部件连接的谐振电路,第一线圈图案的图案厚度小于第一线圈图案中流通的电流的谐振频率的趋肤深度。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线圈图案的图案厚度小于趋肤深度,因此,由最内周匝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变窄得到的损失的降低效果变得明显。由此,能够优选用作无线电力输送系统的输电侧电路或受电侧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线圈部件的特征在于,具有:磁性片、和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且以俯视时与磁性片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并联连接,第一线圈图案配置于比第二线圈图案靠磁性片的附近,第二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大于第一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上设有差异,因此,能够对各线圈图案的阻抗进行微调。由此,能够进一步缩小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的阻抗差,因此,能够降低线圈部件整体的阻抗差。其结果,能够降低因阻抗差引起的损失。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第二线圈图案的内径大于第一线圈图案的内径。由此,第二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能够扩大对应于第二线圈图案的内径大于第一线圈图案的内径的量。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第二线圈图案的外径大于第一线圈图案的外径。由此,第二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能够扩大对应于第二线圈图案的外径大于第一线圈图案的外径的量。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的匝数彼此相同。该情况下,第二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也能够扩大对应于第二线圈图案的内径或外径大于第一线圈图案的内径或外径的量。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第二线圈图案的匝数大于第一线圈图案的匝数。由此,第二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能够扩大第二线圈图案的匝数多于第一线圈图案的匝数的量。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具有位于最内周的最内周匝、位于最外周的最外周匝、从最内周匝或最外周匝数起的匝数为整体的中间的中间匝和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第一线圈图案的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并且,从最外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最内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第二线圈图案的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并且,从最外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最内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由此,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变窄,因此,能够降低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损失。并且,从最外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最内周匝至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因此,进一步降低更强地受到磁场的影响的内周侧的损失。因此,与简单地使线圈图案的图案宽度在内周侧的外周侧对称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进一步降低交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第一线圈图案的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中间匝的图案宽度,第二线圈图案的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中间匝的图案宽度。由此,磁场的影响小的部分的图案宽度被扩大,因此,能够降低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损失,并且降低直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第一线圈图案的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小于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第二线圈图案的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小于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最强地受到磁场的影响的最内周匝的损失。
可以使本发明的线圈部件还具有以俯视时与磁性片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线圈图案形成于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第二线圈图案形成于第二基板的一个表面。由此,能够分别在不同的基板上形成线路长度不同的两个线圈图案。
可以使本发明的线圈部件还具有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第三线圈图案和第四线圈图案,第三线圈图案形成于第一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第四线圈图案形成于第二基板的另一个表面,第一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和第三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第二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和第四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第四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大于第三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由此,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三线圈图案形成第一线圈单元,通过串联连接的第二线圈图案和第四线圈图案形成第二线圈单元,同时能够降低该两个线圈单元间的电感的差。
在本发明中,能够使构成第一线圈图案的各匝由包括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离的第一导体图案和第二导体图案的多个导体图案构成,构成第三线圈图案的各匝由包括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离的第三导体图案和第四导体图案的多个导体图案构成。由此,降低电流密度的偏置,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
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第一导体图案位于比第二导体图案靠外周侧,第三导体图案位于比第四导体图案靠外周侧,第一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和第四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第二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和第三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由此,位于内周侧的导体图案和位于外周侧的导体图案的电流密度分布更均匀化,因此,能够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
发明的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能够更有效降低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损失,因此,能够提供进一步降低交流电阻的线圈部件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无线电力传输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线圈部件能够进一步降低因距磁性片的距离引起的阻抗的差,因此,能够提供交流中的电阻损失小的线圈部件。因此,如果将本发明的线圈部件用于无线电力输送系统的受电线圈或输电线圈,则能够降低伴随电力输送的发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所包含的第一线圈图案100A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所包含的第二线圈图案200A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1和图2所示的D-D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线圈部件1A的等价电路图。
图5是用于说明导体图案的径向位置和图案宽度的关系的第一例的曲线图。
图6是用于说明总匝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中间匝的定义的示意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总匝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间匝的定义的示意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总匝数为偶数的情况下中间匝的定义的示意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总匝数为奇数的情况下中间匝的定义的示意俯视图。
图10是变形例的线圈部件的概略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导体图案的径向位置和图案宽度的关系的第二例的曲线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导体图案的径向位置和图案宽度的关系的第三例的曲线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导体图案的径向位置和图案宽度的关系的第四例的曲线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导体图案的径向位置和图案宽度的关系的第五例的曲线图。
图15是使用了线圈部件1A的无线电力输送系统的方框图。
图16是并联连接两个线圈部件1A的情况的等价电路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A所包含的第一线圈图案300A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A所包含的第二线圈图案400A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图19是线圈部件2A的等价电路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B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构成线圈单元U1的线圈图案100B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构成线圈单元U1的线圈图案300B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图23是线圈部件1B的等价电路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Ba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25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Bb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图26是沿着图21和图22所示的D-D线的概略剖视图。
图27是变形例的线圈单元的概略剖视图。
图2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B所包含的第一线圈图案100Ba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图2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B所包含的第三线圈图案300Ba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图30是线圈部件2B的等价电路图。
图31是表示实施例的模拟条件的表。
图32是表示实施例的模拟结果的表。
符号说明
1A、1B、1Ba、1Bb、2A、2B 线圈部件
3 磁性片
10A、10B、20B、30B 基板
11A、11B、21B、31B 基板的一个表面
12A、12B、22B、32B 基板的另一个表面
40 空间
51 输电线圈
52 输电电路
53 磁性片
61 受电线圈
62 受电电路
63 磁性片
100A、100B、200A、200B、300B、400B、500B、600B 线圈图案
110A~150A、210A~250A、110B~150B、210B~250B 匝
111A~114A、121A~124A、131A~134A、141A~144A、151A~154A、211A~214A、221A~224A、231A~234A、241A~244A、251A~254A、361A、362A、461A、462A、111B~114B、121B~124B、131B~134B、141B~144B、151B~154B、211B~214B、221B~224B、231B~234B、241B~244B、251B~254B、361B、362B、461B、462B 导体图案
161A、162A、261A、262A、161B、162B、261B、262B 引出图案
A1、A2 圆周区域
B1、B2 迁移区域
C1、C2 中心点
E1、E1a、E1b、E2、E2a、E2b 端子电极
F1、F2 区域
H1~H8 通孔导体
L1、L2 假想线
P 间距
RX 无线受电装置
S 空间
T 线圈图案
TX 无线输电装置
Ti 最内周匝
To 最外周匝
U1~U3 线圈单元
W1~W4 图案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边参照附图边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和图2分别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所包含的第一线圈图案100A和第二线圈图案200A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图3是沿着图1和图2所示的D-D线的概略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如图3所示,具有基板10A、形成于基板10A的一个表面11A的第一线圈图案100A和形成于基板10A的另一个表面12A的第二线圈图案200A。对于基板10A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PET树脂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挠性材料。另外,基板10A也可以是在玻璃纤维布含浸有环氧系树脂的挠性基板。
如图1所示,第一线圈图案100A由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平面导体构成。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线圈图案100A是由匝110A、120A、130A、140A、150A构成的5匝结构,匝110A构成最外周匝,匝150A构成最内周匝。另外,各匝110A、120A、130A、140A、150A被螺旋状的三个隙缝在径向分割四个。由此,匝110A被分割为导体图案111A~114A,匝120A被分割为导体图案121A~124A,匝130A被分割为导体图案131A~134A,匝140A被分割为导体图案141A~144A,匝150A被分割为导体图案151A~154A。因此,如果以被分割的导体图案单位观察,导体图案111A构成最外周匝,导体图案154A构成最内周匝。
位于最外周的匝110A的导体图案111A~114A经由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161A与端子电极E1a连接。另外,在与引出图案161A在周向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162A,其前端部与端子电极E2b连接。另一方面,位于最内周的匝150A的导体图案151A~154A的内周端分别与通孔导体H1~H4连接。
构成第一线圈图案100A的各匝110A、120A、130A、140A、150A具有径向的位置不变化的圆周区域A1和径向的位置迁移的迁移区域B1,以该迁移区域B1为边界,定义包括匝110A、120A、130A、140A、150A的5匝。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图案100A的外周端和内周端均位于迁移区域B1。另外,绘制从第一线圈图案100A的中心点C1放射状延伸且通过引出图案161A和引出图案162A之间的假想线L1的情况下,迁移区域B1位于假想线L1上。另外,通孔导体H1和通孔导体H4配置于以假想线L1为轴彼此对称的位置,通孔导体H2和通孔导体H3配置于以假想线L1为轴彼此对称的位置。
如图2所示,第二线圈图案200A由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平面导体构成。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二线圈图案200A是匝210A、220A、230A、240A、250A构成的5匝结构,匝210A构成最外周匝,匝250A构成最内周匝。另外,各匝210A、220A、230A、240A、250A被螺旋状的三个隙缝在径向分割四个。由此,匝210A被分割为导体图案211A~214A,匝220A被分割为导体图案221A~224A,匝230A被分割为导体图案231A~234A,匝240A被分割为导体图案241A~244A,匝250A被分割为导体图案251A~254A。因此,如果以被分割的导体图案单位观察,导体图案211A构成最外周匝,导体图案254A构成最内周匝。
位于最外周的匝210A的导体图案211A~214A经由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261A与端子电极E2a连接。另外,在与引出图案261A在周向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262A,其前端部与端子电极E1b连接。另一方面,位于最内周的匝250A的导体图案251A~254A的内周端分别与通孔导体H4、H3、H2、H1连接。
构成第二线圈图案200A的各匝210A、220A、230A、240A、250A具有径向的位置不变化的圆周区域A2和径向的位置迁移的迁移区域B2,以该迁移区域B2为边界,定义包括匝210A、220A、230A、240A、250A的5匝。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图案200A的外周端和内周端均位于迁移区域B2。另外,绘制从第二线圈图案200A的中心点C2放射状延伸且通过引出图案261A和引出图案262A之间的假想线L2的情况下,迁移区域B2位于假想线L2上。
具有这样结构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100A、200A以中心点C1、C2重合且假想线L1、L2重合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基板10A的一个表面11A和另一个表面12A。由此,端子电极E1a、E1b重叠,同时端子电极E2a、E2b重叠。端子电极E1a、E1b经由连接引出图案161A和引出图案262A的通孔导体H5短路,用作单一的端子电极E1。同样地,端子电极E2a、E2b经由连接引出图案162A和引出图案261A的通孔导体H6短路,用作单一的端子电极E2。
另外,导体图案151A、254A经由通孔导体H1彼此短路,导体图案152A、253A经由通孔导体H2彼此短路,导体图案153A、252A经由通孔导体H3彼此短路,导体图案154A、251A经由通孔导体H4彼此短路,因此,如图4所示,第一线圈图案100A和第二线圈图案200A被串联连接,构成合计10匝的螺旋线圈。
没有特别限定,如图3所示,位于第一线圈图案100A的圆周区域A1的各导体图案和位于第二线圈图案200A的圆周区域A2的各导体图案平面方向的位置完全一致。由此,俯视时基板10A由导体图案覆盖的部分的面积减小,因此,能够降低涡电流损失。并且,通过使位于圆周区域A1的各导体图案和位于圆周区域A2的各导体图案重叠,能够将第一线圈图案100A和第二线圈图案200A的视觉性的干扰抑制为最小限度。即,基板10A即使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在对第一线圈图案100A进行外观检查时第二线圈图案200A也不会成为视觉性的障碍,相反地,对第二线圈图案200A进行外观检查时第一线圈图案100A也不会成为视觉性障碍。由此,能够正确地执行使用了检查装置的外观检查。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如图3所示,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100A、200A的图案宽度不固定,具有在内周侧和外周侧图案宽度窄且在中心侧图案宽度宽这样的特征。
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在将构成最内周匝的导体图案154A、254A的图案宽度设为W1,将构成最外周匝的导体图案111A、211A的图案宽度设为W2,将构成从最内周匝或最外周匝数起的匝数为整体的中间的中间匝的导体图案133A、233A(或132A、232A)的图案宽度设为W3,将沿着导体图案的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的导体图案124A、224A的图案宽度设为W4的情况下,满足
W1、W2<W3、W4。
缩小最内周匝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W1、W2是因为该部分的磁场强,因涡电流引起的发热而产生大的损失。即,通过缩小最内周匝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W1、W2,与最内周匝和最外周匝干扰的磁通减少,因此,能够降低产生的涡电流。优选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W1大于线圈图案100A、200A的图案厚度。由此,线圈图案100A、200A中流通的涡电流集中在导体图案的径向的两侧,因此,能够明显获得由线圈图案100A、200A的图案宽度变窄产生的损失的降低效果。
另外,最内周匝的导体图案的图案厚度小于最外周匝的导体图案的图案厚度。特别优选形成为从最外周匝朝向最内周匝使图案厚度慢慢或阶梯性变薄的结构。由此,在更强地受到涡电流的影响的内周侧,由图案宽度变窄产生的损失的降低效果明显。
图5是用于说明导体图案的径向位置和图案宽度的关系的第一例的曲线图。在图5中,实线7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的图案宽度,虚线72表示比较例的图案宽度。比较例是使导体图案的图案宽度固定的例子。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W1最小,图案宽度从最内周匝朝向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慢慢或阶梯性扩大,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W4为最大。而且,图案宽度从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朝向最外周匝慢慢或阶梯性缩小,在最外周匝图案宽度为W2。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W1小于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W2。这是因为最内周匝方与最外周匝相比磁场强的缘故,使其反映在图案宽度上。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满足W1<W2<W3<W4。比较例中,全部的匝中导体图案的图案宽度为W0。
另外,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位于比中间匝靠外周侧,在该部分中图案宽度W4最大。这是因为线路长度的中心方与中间匝相比磁场弱的缘故,使其反映在图案宽度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具有最大的图案宽度W4,随着远离此处,图案宽度减小,因此,以中间匝为中心时,从中间匝观察位于外周侧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中间匝观察位于内周侧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即,区域F2大于图5所示的曲线图的区域F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中间匝为中心时,图案宽度在内周侧和外周侧不对称。
这里,如图6所示,所谓中间匝是指在线圈图案T的匝数为奇数(例如11匝)的情况下对应自最内周匝Ti数起的匝数和自最外周匝To数起的匝数一致的匝T1(例如第6匝)。
另外,如图7所示,线圈图案T的匝数为偶数(例如10匝)的情况对应自最内周匝Ti数起的匝数相当于总匝数的一半的匝T2(例如从内周端数起第5匝)或从最外周匝To数起的匝数相当于总匝数的一半的匝T3(例如从外周端数起第5匝)。线圈图案T的匝数为偶数的情况下,可以将匝T2和匝T3双方视为中间匝,也可以将任一方视为中间匝。另外,也可以将匝T2的图案宽度和匝T3的图案宽度的平均值视为中间匝的图案宽度W3。
另外,如图8所示,可以将匝数的中心位置的导体图案的图案宽度视为中间匝的图案宽度W3。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线圈图案T的总匝数为4匝,因此,将从内周端或外周端数起正好为第2匝的位置T4的图案宽度视为中间匝的图案宽度W3。该点与总匝数为奇数的情况同样,如图9所示,如果线圈图案T的总匝数为5匝,则自内周端或外周端计算正好为第2.5匝的位置T5的图案宽度视为中间匝的图案宽度W3。
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各匝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割的情况下,将各导体图案视为1匝,确定中间匝即可。即,不论1匝是否被分割为多个导体图案,基于截面显示的导体图案的数量(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20个),确定中间匝即可。
关于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在各匝没有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割的情况下,即线圈图案为单纯的螺旋图案的情况下,沿着线圈图案的线圈长的正好中间位置相当于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各匝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割的情况下,假定全导体图案为从内周端朝向外周端能够一笔画下来的单纯的螺旋图案的情况下,沿着线圈图案的线圈长度的正好中间位置相当于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即,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由导体图案111A~114A、121A~124A、131A~134A、141A~144A、151A~154A构成的计20个导体图案连接为螺旋状,由此,假定线圈图案100A的匝数为20匝的情况下的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相当于中心位置。或者,将构成各匝的多个导体图案的长度平均化,其合计设为线路长度,并基于此定义中心位置。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根据磁场的强度设计线圈图案的图案宽度,因此,与简单地使线圈图案的图案宽度在内周侧和外周侧对称地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交流电阻。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因各匝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割为四个,与没有设计这样的隙缝的情况相比,电流密度的偏置降低。其结果可以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并且,在第一线圈图案100A和第二线圈图案200A之间导体部分的径向位置完全被替换,因此内外周差相抵。由此,电流密度分布均匀化,因此,能够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径向上相邻的匝间的空间S为固定宽度。由此,在图案宽度窄的内周端附近或外周端附近不产生无益的空间,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图案宽度,降低直流电阻。但是,在本发明中该点不是必须的,可以如图10所示的变形例那样,根据图案宽度改变空间S。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各导体图案的径向的间距P固定,由此,设计为图案宽度越窄则空间S越大,图案宽度越宽则空间S越小。由此,能够获得与图案宽度固定的情况相同的电感。
图11是用于说明表示导体图案的径向位置和图案宽度的关系的第二例的曲线图。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W1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W2一致。如本例例示,在本发明中,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W1小于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W2不是必须的。即,也可以W1=W2。
图12是用于说明表示导体图案的径向位置和图案宽度的关系的第三例的曲线图。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W1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W2一致,并且,该图案宽度经多匝维持。如本例例示那样,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图案宽度为最小的导体图案经多匝连续。
图13是用于说明表示导体图案的径向位置和图案宽度的关系的第四例的曲线图。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与线路长度的中心的图案宽度W4相同的图案宽度经多匝维持。如本例例示那样,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图案宽度为最大的导体图案经多匝连续。
图14是用于说明表示导体图案的径向位置和图案宽度的关系的第五例的曲线图。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与线路长度的中心的图案宽度W4相同的图案宽度经包含中间匝的多匝维持。如本例例示那样,在本发明中,图案宽度为最大的导体图案包含中间匝。即,也可以W3=W4。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能够应用于图15所示的无线电力输送系统。图15所示的无线电力输送系统是包括无线输电装置TX和无线受电装置RX的系统,通过使无线输电装置TX所包含的输电线圈51和无线受电装置RX所包含的受电线圈61隔着空间40相对,能够用无线的方式进行电力输送。输电线圈51与包含电源电路、反演电路、谐振电路等的输电电路52连接,从输电电路52供给交流的电流。受电线圈61与包含谐振电路、整流电路、平滑电路等的受电电路62连接。而且,通过使输电线圈51和受电线圈61相对,使两者磁耦合,则能够从无线输电装置TX隔着空间40向无线受电装置RX以无线的方式输送电力。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无线电力输送系统中,作为输电线圈51和受电线圈61能够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该情况下,从输电线圈51观察,优选在空间40的相反侧配置磁性片53,优选在从受电线圈61观察的空间40的相反侧配置磁性片63。如果配置磁性片53、63,则能够提高输电线圈51和受电线圈61的电感,进行更高效的电力输送。此外,使用磁性片53和磁性片63时,由于输电线圈51和受电线圈61的磁场增大,因此,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输电线圈51和受电线圈61的交流电阻的增加变得明显,但通过将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应用于输电线圈51和受电线圈61,能够高效降低交流电阻。
这里,将输电线圈51、受电线圈61中流通的电流的角频率设为ω,将线圈图案100A、200A的电阻率设为ρ,将线圈图案100A、200A的绝对导磁率设为μ时,线圈图案100A、200A中流通的电流的趋肤深度d能够由下述式表示。角频率ω在谐振频率为f的情况下,能够用2πf表示。
该情况下,优选线圈图案100A、200A的图案厚度小于上述趋肤深度d。在线圈图案100A、200A的图案厚度小于趋肤深度d的情况下,线圈图案100A、200A中流通的涡电流集中在导体图案的径向的两侧。因此,由线圈图案100A、200A的图案宽度变窄得到的损失的降低效果变得明显。作为一例,在谐振频率为100kHz的情况下,铜线路线圈的趋肤深度d约0.2mm,该情况下,如果使线圈图案100A、200A的图案厚度小于0.2mm,例如设定为50~100μm左右,则能够明显获得由图案宽度变窄得到的损失的降低效果。
另外,如图16所示,在两个线圈图案100A、200A中需要的交流电阻的降低效果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将多个(图16所示的例子中为2个)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并联连接,能够更进一步降低交流电阻。此外,一般的图案线圈即使多个并联连接,产生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损失的部分也会增加,因此难以有效降低交流电阻值,但本发明的线圈由于能够降低因磁场的影响引起的损失,因此在多个并联连接的情况下的交流电阻降低效果变得更明显。
<第二实施方式>
图17和图18分别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A所包含的第一线圈图案300A和第二线圈图案400A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如图17所示,第一线圈图案300A具有在图1所示的第一线圈图案100A追加导体图案361A、362A并在导体图案361A、362A的内周端分别设置通孔导体H7、H8的结构。导体图案361A是自导体图案151A连续的1匝的导体图案,导体图案362A是自导体图案152A连续的1匝的导体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导体H3和通孔导体H8配置于以假想线L1为轴彼此对称的位置,通孔导体H4和通孔导体H7配置于以假想线L1为轴彼此对称的位置。其它的基本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第一线圈图案100A相同,因此对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8所示,第二线圈图案400A具有在图2所示的第二线圈图案200A追加导体图案461A、462A并在导体图案461A、462A的内周端分别设有通孔导体H4、H3的结构。导体图案461A是自导体图案251A连续的1匝的导体图案,导体图案462A是自导体图案252A连续的1匝的导体图案。另外,导体图案253A、254A的内周端分别与通孔导体H8、H7连接。其它的基本的结构与图2所示的第二线圈图案200A相同,因此对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300A、400A以中心点C1、C2重合且假想线L1、L2重合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基板10A的一个表面11A和另一个表面12A。由此,导体图案153A、462A经由通孔导体H3彼此短路,导体图案154A、461A经由通孔导体H4彼此短路,导体图案361A、254A经由通孔导体H7彼此短路,导体图案362A、253A经由通孔导体H8彼此短路,因此,如图19所示,第一线圈图案300A和第二线圈图案400A串联连接,构成合计11匝的螺旋线圈。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正面和背面使用相同的图案形状,也能够实现奇数匝的螺旋线圈。
<第三实施方式>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B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2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B通过磁性片3和与以磁性片3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三个线圈单元U1~U3构成。磁性片3是由铁素体、坡莫合金、复合磁性材料等高导磁率材料构成的片部件,作为与线圈单元U1~U3交链的磁通的磁路发挥功能。
线圈单元U1~U3是在基板的两个面形成线圈图案而成的单元,以俯视时各自的内径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于磁性片3上。距磁性片3的距离为线圈单元U1最近,线圈单元U3最远。即,在磁性片3与线圈单元U1~U3的线圈轴方向的距离分别设为D1~D3的情况下,D1<D2<D3。
线圈单元U1具有基板10B、形成于基板10B的一个表面11B的第一线圈图案100B和形成于基板10B的另一个表面12B的第三线圈图案300B。线圈单元U2具有基板20B、形成于基板20B的一个表面21B的第二线圈图案200B和形成于基板20B的另一个表面22B的第四线圈图案400B。线圈单元U3具有基板30B、形成于基板30B的一个表面31B的第五线圈图案500B和形成于基板30B的另一个表面32B的第六线圈图案600B。对于基板10B、20B、30B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PET树脂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挠性材料。另外,基板10B、20B、30B也可以是在玻璃纤维布含浸有环氧系树脂的挠性基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图案100B、200B、300B、400B、500B、600B的匝数彼此相同。
如图20所示,将构成线圈单元U1的线圈图案100B、300B的内径设为φ1A,外径设为φ1B,将构成线圈单元U2的线圈图案200B、400B的内径设为φ2A,外径设为φ2B,将构成线圈单元U3的线圈图案500B、600B的内径设为φ3A,外径设为φ3B的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满足φ1A<φ2A<φ3A,且满足φ1B<φ2B<φ3B。即距磁性片3的距离最近的线圈单元U1的内径φ1A和外径φ1B最小,距磁性片3的距离最远的线圈单元U3的内径φ3A和外径φ3B最大。
而且,线圈图案100B、200B、300B、400B、500B、600B的匝数彼此相同,因此构成线圈单元U2的线圈图案200B、400B的线路长度大于构成线圈单元U1的线圈图案100B、300B的线路长度,构成线圈单元U3的线圈图案500B、600B的线路长度大于构成线圈单元U2的线圈图案200B、400B的线路长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线圈图案100B、200B、300B、400B、500B、600B具有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割的多个并联线路,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各线圈图案100B、200B、300B、400B、500B、600B的被分割的多个线路的平均线路长度视为各线圈图案100B、200B、300B、400B、500B、600B的线路长度。
图21和图22分别是用于说明构成线圈单元U1的线圈图案100B、300B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如图21所示,第一线圈图案100B由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平面导体构成。在图21所示的例子中,第一线圈图案100B是由匝110B、120B、130B、140B、150B构成的5匝结构,匝110B构成最外周匝,匝150B构成最内周匝。另外,各匝110B、120B、130B、140B、150B被螺旋状的三个隙缝在径向分割4个。由此,匝110B被分割为导体图案111B~114B,匝120B被分割为导体图案121B~124B,匝130B被分割为导体图案131B~134B,匝140B被分割为导体图案141B~144B,匝150B被分割为导体图案151B~154B。因此,以被分割的导体图案单位观察,导体图案111B构成最外周匝,导体图案154B构成最内周匝。
位于最外周的匝110B的导体图案111B~114B经由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171B与端子电极E1a连接。另外,在与引出图案171B周向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172B,其前端部与端子电极E2b连接。另一方面,位于最内周的匝150B的导体图案151B~154B的内周端分别与通孔导体H1~H4连接。
构成第一线圈图案100B的各匝110B、120B、130B、140B、150B具有径向的位置不变化的圆周区域A1和径向的位置迁移的迁移区域B1,以该迁移区域B1为边界,定义包括匝110B、120B、130B、140B、150B的5匝。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图案100B的外周端和内周端均位于迁移区域B1。另外,绘制从第一线圈图案100B的中心点C1放射状延伸且通过引出图案171B和引出图案172B之间的假想线L1的情况下,迁移区域B1位于假想线L1上。另外,通孔导体H1和通孔导体H4配置于以假想线L1为轴彼此对称的位置,通孔导体H2和通孔导体H3配置于以假想线L1为轴彼此对称的位置。
如图22所示,第三线圈图案300B由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平面导体构成。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第三线圈图案300B为由匝310B、320B、330B、340B、350B构成的5匝结构,匝310B构成最外周匝,匝350B构成最内周匝。另外,各匝310B、320B、330B、340B、350B被螺旋状的三个隙缝在径向分割4个。由此,匝310B被分割为导体图案311B~314B,匝320B被分割为导体图案321B~324B,匝330B被分割为导体图案331B~334B,匝340B被分割为导体图案341B~344B,匝350B被分割为导体图案351B~354B。因此,以被分割的导体图案单位观察,导体图案311B构成最外周匝,导体图案354B构成最内周匝。
位于最外周的匝310B的导体图案311B~314B经由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371B与端子电极E2a连接。另外,在与引出图案371B周向相邻的位置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引出图案372B,其前端部与端子电极E1b连接。另一方面,位于最内周的匝350B的导体图案351B~354B的内周端分别与通孔导体H4、H3、H2、H1连接。
构成第三线圈图案300B的各匝310B、320B、330B、340B、350B具有径向的位置不变化的圆周区域A2和径向的位置迁移的迁移区域B2,以该迁移区域B2为边界,定义包括匝310B、320B、330B、340B、350B的5匝。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线圈图案300B的外周端和内周端均位于迁移区域B2。另外,绘制从第三线圈图案300B的中心点C2放射状延伸且通过引出图案371B和引出图案372B之间的假想线L2的情况下,迁移区域B2位于假想线L2上。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三线圈图案100B、300B以中心点C1、C2重合且假想线L1、L2重合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基板10B的一个表面11B和另一个表面12B。由此,端子电极E1a、E1b重叠,并且端子电极E2a、E2b重叠。端子电极E1a、E1b经由连接引出图案171B和引出图案372B的通孔导体H5短路,用作单一的端子电极E1。同样地,端子电极E2a、E2b经由连接引出图案172B和引出图案371B的通孔导体H6短路,用作单一的端子电极E2。
另外,导体图案151B、354B经由通孔导体H1彼此短路,导体图案152B、353B经由通孔导体H2彼此短路,导体图案153B、352B经由通孔导体H3彼此短路,导体图案154B、351B经由通孔导体H4彼此短路,因此,如图23所示,第一线圈图案100B和第三线圈图案300B被串联连接,构成合计10匝的螺旋线圈。
关于另外的线圈单元U2、U3,除内径和外径不同以外,也具有与线圈单元U1相同的结构。即构成线圈单元U2的线圈图案200B、400B也串联连接,构成线圈单元U3的线圈图案500B、600B也串联连接。而且,如图23所示,这些线圈单元U1~U3彼此并联连接。由此,与仅使用一个线圈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流通约3倍的电流。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B能够应用于图15所示的无线电力输送系统。
在图15所示的无线电力输送系统中,作为输电线圈51和受电线圈61能够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B的线圈单元U1~U3。该情况下,配置于从输电线圈51观察的空间40的相反侧的磁性片53和配置于从受电线圈61观察的空间40的相反侧的磁性片63与图20所示的磁性片3对应。如果配置磁性片53、63(磁性片3),则提高输电线圈51和受电线圈61(线圈单元U1~U3)的电感,能够进行更高效率的电力输送。
另一方面,如果存在磁性片3,即使线圈单元U1~U3的匝数彼此相同,由于与距磁性片3的距离对应的电感差,在各线圈单元U1~U3的阻抗上也会产生差异。当线圈单元U1~U3中存在阻抗差时,损失因由阻抗差引起的电流的偏置而变大。其结果,在用于图15所示的无线电力输送系统的输电线圈51或受电线圈61的情况下,导致伴随电力输送的发热增加。
考虑该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单元U1~U3间在线路长度上设计差异。即,通过使距磁性片3的距离最近从而阻抗最大的线圈单元U1的线路长度小于线圈单元U2的线路长度来减小电感,并且通过使距磁性片3的距离最远从而阻抗最小的线圈单元U3的线路长度大于线圈单元U2的线路长度来增加电感。由此,缩小三个线圈单元U1~U3的电感差,因此,降低因阻抗差引起的电流的偏置,使其理想上一致。其结果,能够降低图23所示的电路整体的损失。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根据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调整各线圈单元U1~U3的阻抗,因此,能够进行阻抗的微调。因此,通过根据距磁性片3的距离、匝数等参数适当设计线路长度,能够可靠地缩小线圈单元U1~U3的阻抗差。
另外,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具有内径和外径一起按线圈单元U1、U2、U3的顺序变大的结构,但在本发明中该点不是必须的。因此,也可以如图24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Ba那样,通过使线圈单元U1~U3的内径φA一致,使线圈单元U1~U3的外径为φ1B<φ2B<φ3B,由此按线圈单元U1、U2、U3的顺序增加线路长度,也可以如图25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Bb那样,通过使线圈单元U1~U3的外径φB一致,使线圈单元U1~U3的内径为φ1A<φ2A<φ3A,由此按线圈单元U1、U2、U3的顺序增加线路长度。另外,虽未图示,除了在线圈单元U1~U3的内径或外径设计差异外,或者代替这些设计,也可以按线圈单元U1、U2、U3的顺序增加匝数。
图26是沿着图21和图22所示的D-D线的概略剖视图。另外,图21和图22所示的D-D截面与线圈单元U1的截面对应,对于另外的线圈单元U2、U3的截面,除内径或外径不同以外,与图21和图22所示的D-D截面相同。
没有特别限定,如图26所示,位于第一线圈图案100B的圆周区域A1的各导体图案和位于第三线圈图案300B的圆周区域A2的各导体图案平面方向的位置完全一致。由此,由于俯视时基板10B由导体图案覆盖的部分的面积减小,因此能够降低涡电流损失。并且,通过使位于圆周区域A1的各导体图案和位于圆周区域A2的各导体图案重叠,能够将第一线圈图案100B和第三线圈图案300B的视觉性的干扰抑制为最小限度。即基板10B即使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对第一线圈图案100B进行外观检查时,第三线圈图案300B也不会成为视觉上的障碍,相反地,对第三线圈图案300B进行外观检查时,第一线圈图案100B也不会成为视觉上的障碍。由此,能够正确地执行使用了检查装置的外观检查。
没有特别限定,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B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三线圈图案100B、300B的图案宽度不固定,具有在内周侧和外周侧图案宽度窄且在中心侧图案宽度宽这样的特征。
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将构成最内周匝的导体图案154B、354B的图案宽度设为W1,将构成最外周匝的导体图案111B、311B的图案宽度设为W2,将构成从最内周匝或最外周匝数起匝数为整体的中间的中间匝的导体图案133B、333B(或132B、332B)的图案宽度设为W3,将沿着导体图案的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的导体图案124B、324B的图案宽度设为W4的情况下,满足W1、W2<W3、W4。
缩小最内周匝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W1、W2是因为该部分的磁场强,因涡电流产生的发热而产生大的损失。即通过缩小最内周匝和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W1、W2,减少与最内周匝和最外周匝干扰的磁通,因此能够降低产生的涡电流。优选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W1大于线圈图案100B、300B的图案厚度。由此,线圈图案100B、300B中流通的涡电流集中在导体图案的径向的两侧,因此能够明显获得由线圈图案100B、300B的图案宽度变窄得到的损失的降低效果。
另外,最内周匝的导体图案的图案厚度薄于最外周匝的导体图案的图案厚度。特别是优选形成从最外周匝朝向最内周匝使图案厚度慢慢或阶梯性变薄的结构。由此,在更强地受到涡电流的影响的内周侧,由图案宽度变窄得到的损失的降低效果变得明显。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各匝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割4个,因此,与没有设计这样的隙缝的情况相比,电流密度的偏置降低。其结果,能够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并且,在第一线圈图案100B和第三线圈图案300B之间完全替换导体部分的径向位置,因此内外周差相抵。由此,电流密度分布均匀化,因此,能够更进一步降低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
另外,在图26所示的例子中,在径向上相邻的匝间的空间S为固定宽度。由此,在图案宽度窄的内周端附近或外周端附近不产生无益的空间,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图案宽度,降低直流电阻。但是,在本发明中该点不是必须的,也可以如图27所示的变形例那样,根据图案宽度改变空间S。在图27所示的例子中,各导体图案的径向的间距P固定,由此,设计为图案宽度越窄则空间S越大,图案宽度越宽则空间S越小。由此,能够获得与图案宽度为一定的情况相同的电感。
<第四实施方式>
图28和图29分别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2B所包含的第一线圈图案100Ba和第三线圈图案300Ba的图案形状的概略俯视图。
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三线圈图案100Ba、300Ba是用于代替图21和图22所示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三线圈图案100B、300B的图案,对于另外的线圈单元U2、U3,除内径或外径不同以外,也使用同样的图案。
如图28所示,第一线圈图案100Ba具有在图21所示的第一线圈图案100B追加导体图案161B、162B并在导体图案161B、162B的内周端分别设计通孔导体H7、H8的结构。导体图案161B是自导体图案151B连续的1匝的导体图案,导体图案162B是自导体图案152B连续的1匝的导体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导体H3和通孔导体H8配置于以假想线L1为轴彼此对称的位置,通孔导体H4和通孔导体H7配置于以假想线L1为轴彼此对称的位置。其它的基本的结构与图21所示的第一线圈图案100B相同,因此对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对于线圈单元U2所包含的线圈图案200Ba和线圈单元U3所包含的线圈图案500Ba,除内径或外径不同以外,具有与图28所示的第一线圈图案100Ba相同的图案形状。
如图29所示,第三线圈图案300Ba具有在图22所示的第三线圈图案300B追加导体图案361B、362B并在导体图案361B、362B的内周端分别设置通孔导体H4、H3的结构。导体图案361B是自导体图案351B连续的1匝导体图案,导体图案362B是自导体图案352B连续的1匝导体图案。另外,导体图案353B、354B的内周端分别与通孔导体H8、H7连接。其它的基本的结构与图22所示的第三线圈图案300B相同,因此对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对于线圈单元U2所包含的线圈图案400Ba和线圈单元U3所包含的线圈图案600Ba,除内径或外径不同以外,具有与图29所示的第三线圈图案300Ba相同的图案形状。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三线圈图案100Ba、300Ba以中心点C1、C2重合,假想线L1、L2重合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基板10B的一个表面11B和另一个表面12B。由此,导体图案153B、362B经由通孔导体H3彼此短路,导体图案154B、361B经由通孔导体H4彼此短路,导体图案161B、354B经由通孔导体H7彼此短路,导体图案162B、353B经由通孔导体H8彼此短路,因此如图30所示第一线圈图案100Ba和第三线圈图案300Ba被串联连接,构成合计11匝的螺旋线圈。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正面和背面使用相同的图案形状,也能够实现奇数匝的螺旋线圈。
对于另外的线圈单元U2、U3,除内径和外径不同以外,具有与线圈单元U1相同的结构。即构成线圈单元U2的线圈图案200Ba、400Ba也串联连接而构成11匝螺旋线圈,构成线圈单元U3的线圈图案500Ba、600Ba也串联连接而构成11匝螺旋线圈。而且,这些线圈单元U1~U3如图30所示彼此并联连接。由此,与只使用一个线圈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流通通过约3倍的电流。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这些当然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螺旋状的隙缝将构成线圈图案的各匝分离为四个导体图案,但在本发明中,将构成线圈图案的各匝分离为多个导体图案不是必须的。另外,即使是分离为多个导体图案的情况,其数量也不限定于四个。
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用三个线圈单元U1~U3,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具有并列连接的2以上的线圈单元或线圈图案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形成于基板的正面和背面的两个线圈图案串联连接,构成一个线圈单元,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各线圈单元含有至少一个线圈图案即可。
实施例
设想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A同样结构(5匝×4分割)的三个线圈部件(实施例1、实施例2和比较例),通过模拟算出谐振频率为100kHz的情况下的交流电阻及电感。导体图案的材料为铜(Cu),对于各样品的图案宽度、图案厚度、空间如图31所示。在图31中,匝1为最外周匝,匝20为最内周匝。另外,线圈图案的内径为10.285mm,外径为23.63mm。
模拟的结果示于图32。如图32所示,与比较例的样品相比,实施例1和2的样品交流电阻值低。特别是与比较例的样品相比,实施例1的样品的交流电阻值确认了大幅的改善。另一方面,关于电感,实施例2的样品与比较例的样品为相同的值。
Claims (24)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板;和
形成于所述基板的一个表面且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第一线圈图案,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具有:包含位于最内周的最内周匝、位于最外周的最外周匝、以及从所述最内周匝或所述最外周匝数起的匝数为整体的中间的中间匝的至少3匝、和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
所述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所述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和所述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
从所述最外周匝至所述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所述最内周匝至所述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所述中间匝的图案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小于所述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径向上相邻的匝间的空间为固定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匝的径向的间距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图案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内周匝的图案厚度薄于所述最外周匝的图案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各匝由包括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离的第一导体图案和第二导体图案的多个导体图案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形成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个表面且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第二线圈图案,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和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具有位于最内周的最内周匝、位于最外周的最外周匝、从所述最内周匝或所述最外周匝数起的匝数为整体的中间的中间匝、和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所述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所述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和所述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并且,从所述最外周匝至所述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所述最内周匝至所述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各匝由包括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离的第三导体图案和第四导体图案的多个导体图案构成,
所述第一导体图案位于比所述第二导体图案靠外周侧,
所述第三导体图案位于比所述第四导体图案靠外周侧,
所述第一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和所述第四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
所述第二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和所述第三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俯视时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重叠的磁性片。
12.一种无线电力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和与所述线圈部件连接的谐振电路,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图案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中流通的电流的谐振频率的趋肤深度。
13.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磁性片;和
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且以俯视时与所述磁性片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线圈图案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配置于比所述第二线圈图案靠所述磁性片的附近,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内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外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和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匝数彼此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匝数多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匝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和第二线圈图案具有位于最内周的最内周匝、位于最外周的最外周匝、从所述最内周匝或所述最外周匝数起的匝数为整体的中间的中间匝、和线路长度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所述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所述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和所述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并且,从所述最外周匝至所述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所述最内周匝至所述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所述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所述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及所述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并且,从所述最外周匝至所述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大于从所述最内周匝至所述中间匝的各匝的图案宽度的合计值或平均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所述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所述中间匝的图案宽度,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所述中心位置的图案宽度大于所述中间匝的图案宽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所述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小于所述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所述最内周匝的图案宽度小于所述最外周匝的图案宽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以俯视时与所述磁性片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表面,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个表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经多匝螺旋状地卷绕的第三线圈图案和第四线圈图案,
所述第三线圈图案形成于所述第一基板的另一个表面,
所述第四线圈图案形成于所述第二基板的另一个表面,
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和所述第三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
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和所述第四线圈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
所述第四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线圈图案的线路长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各匝由包括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离的第一导体图案和第二导体图案的多个导体图案构成,
构成所述第三线圈图案的各匝由包括被螺旋状的隙缝在径向分离的第三导体图案和第四导体图案的多个导体图案构成。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体图案位于比所述第二导体图案靠外周侧,
所述第三导体图案位于比所述第四导体图案靠外周侧,
所述第一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和所述第四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
所述第二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和所述第三导体图案的内周端彼此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70450 | 2018-03-31 | ||
JP2018070450A JP7073858B2 (ja) | 2018-03-31 | 2018-03-31 |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回路 |
JP2018-072370 | 2018-04-04 | ||
JP2018072370A JP7147230B2 (ja) | 2018-04-04 | 2018-04-04 | コイル部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23049A CN110323049A (zh) | 2019-10-11 |
CN110323049B true CN110323049B (zh) | 2021-06-15 |
Family
ID=67910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52672.4A Active CN110323049B (zh) | 2018-03-31 | 2019-03-29 |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无线电力传输电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43893B2 (zh) |
CN (1) | CN110323049B (zh) |
DE (1) | DE10201910758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784044B2 (en) * | 2018-04-30 | 2020-09-22 |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 Optimization of transmit and transmit/receive (TRX) coils for wireless transfer of power |
JP2020053522A (ja) * | 2018-09-26 | 2020-04-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力伝送ユニット |
US10855111B2 (en) * | 2018-12-07 | 2020-12-01 | Ming Chung TSANG | Wireless charging coil apparatus |
KR20210100871A (ko) | 2020-02-07 | 2021-08-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충전 코일 및 상기 코일을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
JP2022043581A (ja) * | 2020-09-04 | 2022-03-16 |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 コイル基板とモータ用コイル基板 |
CN114256989B (zh) * | 2020-09-22 | 2024-0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线圈组件、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器 |
DE102021112455A1 (de) * | 2021-05-12 | 2022-11-17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Körperschaft des öffentlichen Rechts | Spulenanordnungen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pulenanordnung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28927A (ja) * | 2005-10-31 | 2007-05-24 | Tdk Corp | コイル素子 |
CN104952606A (zh) * | 2014-03-31 | 2015-09-30 | Tdk株式会社 | 无线电力传输用线圈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
CN105594061A (zh) * | 2013-10-04 | 2016-05-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装置的天线器件 |
WO2017082553A1 (ko) * | 2015-11-11 | 2017-05-18 |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 복합 페라이트 자기장 차폐시트,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테나 모듈 |
CN107230547A (zh) * | 2016-03-25 | 2017-10-03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线圈装置和包括该线圈装置的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40438A (ja) | 1997-07-15 | 1999-02-12 | Fuji Electric Co Ltd | 平面型磁気素子 |
JP2001085230A (ja) | 1999-09-14 | 2001-03-30 | Murata Mfg Co Ltd | インダクタ |
JP2003017322A (ja) | 2001-06-29 | 2003-01-17 | Kawasaki Steel Corp | 平面磁気素子 |
JP2008205215A (ja) | 2007-02-20 | 2008-09-04 | Seiko Epson Corp | 積層コイル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及び充電器 |
TW201001457A (en) | 2008-06-30 | 2010-01-01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Magnetic component |
JP2010056175A (ja) | 2008-08-26 | 2010-03-11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 シート型コイル及びシート型トランス及び電力変換装置及び車載用前照灯点灯装置 |
JP4893975B2 (ja) | 2009-08-25 | 2012-03-07 |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 コイル装置 |
JP2013169122A (ja) * | 2012-02-17 | 2013-08-29 | Panasonic Corp | 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
WO2013141658A1 (ko) * | 2012-03-23 | 2013-09-2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안테나 어셈블리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JP5614479B2 (ja) | 2013-08-09 | 2014-10-29 | Tdk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
JP6332002B2 (ja) | 2014-11-01 | 2018-05-3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送電装置、送電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JP6399351B2 (ja) | 2014-11-01 | 2018-10-0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送電装置、送電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及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
JP6607007B2 (ja) | 2015-12-01 | 2019-11-20 | 株式会社Ihi | コイル装置 |
KR102649484B1 (ko) * | 2017-01-18 | 2024-03-20 | 주식회사 위츠 | 이중 루프 안테나 |
JP6702282B2 (ja) | 2017-08-25 | 2020-06-03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イルアンテナ及び電子機器 |
-
2019
- 2019-03-22 US US16/361,804 patent/US114438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3-25 DE DE102019107583.1A patent/DE102019107583A1/de active Pending
- 2019-03-29 CN CN201910252672.4A patent/CN1103230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128927A (ja) * | 2005-10-31 | 2007-05-24 | Tdk Corp | コイル素子 |
CN105594061A (zh) * | 2013-10-04 | 2016-05-1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装置的天线器件 |
CN104952606A (zh) * | 2014-03-31 | 2015-09-30 | Tdk株式会社 | 无线电力传输用线圈以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
WO2017082553A1 (ko) * | 2015-11-11 | 2017-05-18 | 주식회사 이엠따블유 | 복합 페라이트 자기장 차폐시트,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안테나 모듈 |
CN107230547A (zh) * | 2016-03-25 | 2017-10-03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线圈装置和包括该线圈装置的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443893B2 (en) | 2022-09-13 |
CN110323049A (zh) | 2019-10-11 |
US20190304670A1 (en) | 2019-10-03 |
DE102019107583A1 (de) | 2019-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23049B (zh) | 线圈部件和具有该线圈部件的无线电力传输电路 | |
KR101248499B1 (ko) | 평면 코일 | |
US11605494B2 (en) | Coil component | |
JP2002208527A (ja) | 漏れ磁束型電力変換トランス | |
CN107430933B (zh) | 地面侧线圈单元 | |
EP3477666B1 (en) | Balanced-to-unbalanced (balun) transformer | |
JP7073858B2 (ja) |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回路 | |
JP6547572B2 (ja) | 給電装置 | |
CN109786077B (zh) | 线圈部件 | |
JP7062914B2 (ja) | コイル部品 | |
JP7176264B2 (ja) | コイル部品 | |
JP2013062477A (ja) |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
US11715976B2 (en) | Coil component | |
CN105957701A (zh) | 一种变线规无线电能传输磁耦合线圈设计方法 | |
JP7031466B2 (ja) | コイル部品 | |
EP2756319B1 (en) | Precision near-field current transducer | |
JP7147230B2 (ja) | コイル部品 | |
JP6992458B2 (ja) | コイル部品 | |
JPWO2012144440A1 (ja) | 伝送媒体、伝送装置、及び伝送方法 | |
JP7419730B2 (ja) |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ワイヤレス通信デバイス | |
JP2012156281A (ja) | 空芯コイル | |
US11521788B2 (en) | Inductor and transformer | |
US20230187117A1 (en) | Common Mode Choke | |
JP2002198237A (ja) | 漏れ磁束型電力変換トランス | |
CN205881672U (zh) | 一种变线规无线电能传输磁耦合线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