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77395A - 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77395A
CN110277395A CN201810847481.8A CN201810847481A CN110277395A CN 110277395 A CN110277395 A CN 110277395A CN 201810847481 A CN201810847481 A CN 201810847481A CN 110277395 A CN110277395 A CN 110277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m
semiconductor layer
insulating film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474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77395B (zh
Inventor
小宫怜子
泉达雄
山中贵哉
长友健
高木华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ox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Memo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Memor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Memor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77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73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773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773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18Bit line organisation; Bit line lay-out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8/00Arrangements for selecting an address in a digital store
    • G11C8/14Word line organisation; Word line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4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10B41/41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of a memory region comprising a cell select transistor, e.g. NAN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3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3/35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cell select transistors, e.g. NAN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4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3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1/35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a cell select transistor, e.g. NA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单元电流降低的存储装置。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具备导电层、多个第1电极层、第1半导体层、第1绝缘膜、第2电极层、及半导体基底。多个第1电极层积层在导电层的上方。第1半导体层沿着从导电层朝向多个第1电极层的第1方向贯通多个第1电极。第1绝缘膜以包围第1半导体层的方式,设置在多个第1电极层与第1半导体层之间,且包含沿着从第1半导体层朝向多个第1电极层中的1个第1电极层的第2方向依序设置的第1膜、第2膜及第3膜。第2电极层设置在多个第1电极层中最靠近导电层的第1电极层与导电层之间。半导体基底在导电层与第1半导体层之间连接在第1半导体层,且沿第1方向贯通第2电极层。与第1半导体层相接的半导体基底的表面和第2膜之间的第1方向上的间隔大于第2方向上的第3膜的膜厚。第1半导体层由第1绝缘膜包围的部分中的外周的第2方向上的最小宽度与第1半导体层贯通最靠近的第1电极的部分的外周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1宽度大致相同。第1半导体层位于半导体基底与第1绝缘膜之间的水平面的外周的第2方向上的第2宽度与第1宽度大致相同,或者大于第1宽度,且小于将第1半导体层贯通最靠近的第1电极的部分覆盖的第1绝缘膜的第2方向上的外周的第3宽度。

Description

存储装置
相关申请
本申请享有以日本专利申请2018-45703号(申请日:2018年3月13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正在推进开发包含三维配置而成的存储单元的存储装置。例如,NAND(NOT AND,与非)型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包含多个电极层、及贯通这些电极层的柱状半导体层,且在半导体层与各电极层之间设置着存储单元。在此种构造的存储装置中,能够通过增加电极层数量来增大存储容量。然而,当电极层增加时,存在导致流经贯通这些电极层的半导体层的单元电流降低的情况。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单元电流降低的存储装置。
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具备导电层、多个第1电极层、第1半导体层、第1绝缘膜、第2电极层、及半导体基底。多个第1电极层是积层在导电层的上方。第1半导体层沿着从导电层朝向多个第1电极层的第1方向贯通多个第1电极。第1绝缘膜以包围第1半导体层的方式设置在多个第1电极层与第1半导体层之间,且包含沿着从第1半导体层朝向多个第1电极层中的1个第1电极层的第2方向依序设置的第1膜、第2膜及第3膜。第2电极层是设置在多个第1电极层中最靠近导电层的第1电极层与导电层之间。半导体基底在导电层与第1半导体层之间连接在第1半导体层,并沿第1方向贯通第2电极层。与第1半导体层相接的半导体基底的表面和第2膜之间的第1方向上的间隔大于第2方向上的第3膜的膜厚。第1半导体层的被第1绝缘膜包围的部分的外周在第2方向上的最小宽度与第1半导体层的将最靠近的第1电极贯通的部分的外周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1宽度大致相同。第1半导体层位于半导体基底与第1绝缘膜之间的水平面的外周的第2方向上的第2宽度与第1宽度大致相同或者大于第1宽度,且小于将第1半导体层的贯通最靠近的第1电极的部分覆盖的第1绝缘膜的第2方向上的外周的第3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的立体图。
图2(a)及(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a)~(c)、图5(a)~(c)、图6(a)及(b)、图7(a)及(b)、图8(a)及(b)、图9(a)及(b)、图10(a)及(b)、图11(a)及(b)、图12(a)及(b)、图13(a)及(b)、图14(a)及(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存储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存储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存储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18(a)及(b)、图19(a)及(b)、图20(a)及(b)、图21(a)及(b)、图22(a)及(b)、图23(a)及(b)、图24(a)及(b)、图25(a)及(b)、图26(a)及(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剖视图。
图2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的示意剖视图。
图28(a)及(b)、图29(a)及(b)、图30(a)及(b)、图31(a)及(b)、图32(a)及(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面参照附图,一面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附图中的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编号,适当省略其详细说明,而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是示意图或概念图,各部分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部分间的大小的比率等不限于与实物相同。另外,即便在表示相同部分的情况下,也存在因附图而相互的尺寸或比率不同地表示的情况。
进而,使用各图中所示的X轴、Y轴及Z轴,对各部分的配置及构成进行说明。X轴、Y轴、Z轴是相互正交,分别表示X方向、Y方向、Z方向。另外,存在将Z方向作为上方,将其相反方向作为下方进行说明的情况。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1的立体图。存储装置1例如是NAND型闪速存储器装置,包含三维配置而成的存储单元。此外,在图1中,省略了将相邻的构成要素间电绝缘的绝缘膜。
如图1所示,存储装置1包含导电层(以下称为源极层SL)、选择栅极SGS、字线WL1、字线WL2、及选择栅极SGD。选择栅极SGS、字线WL1、WL2及选择栅极SGD是积层在源极层SL之上。源极层SL、选择栅极SGS、字线WL1、WL2及选择栅极SGD通过未图示的层间绝缘膜相互电绝缘。另外,字线WL1及WL2的积层数并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例子。
存储装置1包含存储单元区域MCR及引出区域HUR。在存储单元区域MCR设置着多个柱状体PB。柱状体PB分别包含柱状部PB1、PB2及连接部JP。进而,在柱状体PB与源极层SL之间设置着半导体基底SB。
柱状部PB1贯通字线WL1沿Z方向延伸。柱状部PB2贯通字线WL2及选择栅极SGD沿Z方向延伸。连接部JP将柱状部PB1与柱状部PB2连接。柱状部PB1连接在半导体基底SB。
半导体基底SB贯通选择栅极SGS沿Z方向延伸。柱状体PB经由半导体基底SB连接在源极层SL。另外,柱状体PB经由连接插塞VB连接在位线BL。
引出区域HUR包含选择栅极SGS、字线WL1、WL2及选择栅极SGD各自的端部。如图1所示,字线WL2及选择栅极SGD的端部设置成阶梯状,且在各自的端部连接着接触插塞CC。接触插塞CC经由连接插塞VC将字线WL2与栅极布线GL之间、及选择栅极SGD与栅极布线GL之间电连接。进而,选择栅极SGS、字线WL1各自的端部也在未图示的部分设置成阶梯状,并经由接触插塞CC、连接插塞VC电连接在栅极布线GL。
引出区域HUR还包含柱状支撑体SP。柱状支撑体SP设置在接触插塞CC的附近,将字线WL1、WL2及选择栅极SGD中的至少1个贯通沿Z方向延伸。柱状支撑体SP包含贯通字线WL1的下部、贯通字线WL2及选择栅极SGD的上部、及将它们之间连接的连接部JP。
图2(a)及(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1的示意剖视图。图2(a)是柱状体PB的示意剖视图,图2(b)是柱状支撑体SP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2(a)所示,存储装置1包含层间绝缘膜13、15、23、25及30。层间绝缘膜13设置在源极层SL与选择栅极SGS之间。层间绝缘膜15设置在Z方向上相邻的字线WL1之间、选择栅极SGS与字线WL1之间。层间绝缘膜23设置在字线WL1与字线WL2之间,连接部JP位于层间绝缘膜23中。
层间绝缘膜25设置在Z方向上相邻的字线WL2之间。进而,层间绝缘膜25设置在字线WL2与层间绝缘膜30之间。层间绝缘膜30覆盖柱状体PB的上端。
柱状体PB包含存储器膜MF、半导体层SF及绝缘性磁芯CA。绝缘性磁芯在柱状体PB的内部沿Z方向延伸。半导体层SF包围绝缘性磁芯CA,沿Z方向延伸。存储器膜MF位于半导体层SF与字线WL之间,沿着半导体层SF沿Z方向延伸。另外,存储器膜MF位于半导体层SF与选择栅极SGD之间。以下,将字线WL1与字线WL2统称地进行说明时表述为字线WL。
半导体层SF在其下端连接在半导体基底SB。半导体基底SB在其下端连接在源极层SL,将半导体层SF与源极层SL电连接。在半导体基底SB与选择栅极SGS之间设置着绝缘膜31。另外,在半导体基底SB与存储器膜MF之间设置着绝缘膜33。
半导体层SF在其上端连接在连接插塞VB。连接插塞VB设置在层间绝缘膜30中,将设置在层间绝缘膜30之上的位线BL与半导体层SF电连接。
存储装置1包含选择晶体管STS、存储单元MC、及选择晶体管STD。选择晶体管STD设置在半导体层SF与选择栅极SGD交叉的部分。存储单元MC设置在半导体层SF与字线WL交叉的部分。选择晶体管STD包含存储器膜MF的一部分作为栅极绝缘膜。另外,存储单元MC包含存储器膜MF的一部分作为电荷保存部。
选择晶体管STS设置在半导体基底SB将选择栅极SGS贯通的部分。设置在半导体基底SB与选择栅极SGS之间的绝缘膜31作为选择晶体管STS的栅极绝缘膜发挥功能。
如图2(b)所示,柱状支撑体SP包含存储器膜MFS、半导体层SFS及绝缘性磁芯CAS。柱状支撑体SP经由与柱状体PB相同的过程而形成,且具有类似的构造。存储器膜MFS的材料与柱状体PB的存储器膜MF的材料相同。半导体层SFS的材料与柱状体PB的半导体层SF的材料相同。绝缘性磁芯CAS的材料与柱状体PB的绝缘性磁芯CA的材料相同。
柱状支撑体SP是以将引出区域HUR中形成为阶梯状的字线WL及选择栅极SGD的端部贯通的方式形成。因此,与柱状支撑体SP交叉的字线WL及选择栅极SGD的数量因设置柱状支撑体SP的位置而不同。也就是说,柱状支撑体SP是以从最下层的字线WL开始计数,至少贯通1条字线WL的方式设置。
柱状支撑体SP的上部是以将填入形成为阶梯状的字线WL的端部的绝缘膜29贯通的方式形成。另外,柱状支撑体SP的上端由设置在绝缘膜29之上的层间绝缘膜30覆盖,从而与上层布线(未图示)电绝缘。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1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表示柱状体PB的下部构造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3所示,存储器膜MF包含穿隧绝缘膜TN、电荷捕获膜CT、及阻挡绝缘膜BLK。电荷捕获膜CT设置在穿隧绝缘膜TN与阻挡绝缘膜BLK之间。穿隧绝缘膜TN与半导体层SF相接,阻挡绝缘膜BLK与字线WL1及层间绝缘膜15相接。
穿隧绝缘膜TN例如为氧化硅膜,电荷捕获膜CT例如为氮化硅膜。阻挡绝缘膜BLK例如为氧化硅膜。另外,阻挡绝缘膜BLK也可以包含绝缘性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铝等。
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该例,例如也可以为浮动栅极构造的存储单元MC。例如,存储器膜MF也可以在位于字线WL与半导体层SF之间的部分包含导电性膜而代替电荷捕获膜CT。导电性膜位于穿隧绝缘膜TN与阻挡绝缘膜BLK之间,且在Z方向上相互隔开配置。
半导体层SF具有与最下层的字线WLB1交叉的位置上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1、存储器膜MF的下端位置上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2、及由绝缘膜33包围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3。此外,在半导体层SF的水平剖面为大致圆形的情况下,WS1、WS2及WS3是各个位置上的半导体层SF的外径。
此处,WS2是半导体层SF在X方向上的最小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与WS1大致相同。另外,WS3与WS2大致相同或者大于WS2
进而,因半导体基底SB之上设置着绝缘膜33,所以半导体层SF与半导体基底SB相接的面、也就是半导体基底SB的上表面与电荷捕获膜CT的下端之间的间隔T1大于阻挡绝缘膜BLK的膜厚TBLK。另外,存储器膜MF具有与字线WLB1相接的位置上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PB,且WS3小于WPB
接着,参照图4(a)~图14(b),对第1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4(a)~图14(b)是表示存储装置1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剖视图。图4(a)~图14(b)表示半导体基底SB及柱状体PB的制造过程,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应注意也同时形成柱状支撑体SP。
如图4(a)所示,在将层间绝缘膜13、15、21及牺牲膜17积层在源极层SL之上后,形成存储孔MH1。另外,在成为引出区域HUR的部分(未图示),牺牲膜17的端部形成为阶梯状。
牺牲膜17设置在层间绝缘膜13与层间绝缘膜15B之间、Z方向上相邻的层间绝缘膜15之间、层间绝缘膜15T与层间绝缘膜21之间。此处,层间绝缘膜15B是多个层间绝缘膜15中位于最下方的层间绝缘膜15。另外,层间绝缘膜15T是多个层间绝缘膜15中位于最上方的层间绝缘膜15。
存储孔MH1具有从层间绝缘膜21的上表面到达源极层SL的深度。存储孔MH1例如是通过使用各向异性RIE(Reactive Ion Etching,反应式离子刻蚀)将层间绝缘膜13、15、21及牺牲膜17选择性地去除而形成。
源极层SL例如是隔着层间绝缘膜(未图示)设置在硅衬底的一部分、或者硅衬底(未图示)之上的多晶硅层。层间绝缘膜13、15及21例如为氧化硅膜。牺牲膜17例如为氮化硅膜。
如图4(b)所示,在存储孔MH1的底部形成半导体基底SB。半导体基底SB例如是在存储孔MH1的底面上所露出的源极层SL之上外延生长而成的硅。
半导体基底SB是以其上表面SBT位于牺牲膜17A与牺牲膜17B之间的水平面的方式形成。此处,牺牲膜17B是多个牺牲膜17中最下层的牺牲膜17。牺牲膜17A是Z方向上与牺牲膜17B相邻的牺牲膜17。
如图4(c)所示,在半导体基底SB之上形成绝缘膜33。绝缘膜33例如为氧化硅膜,通过将半导体基底SB的一部分氧化而形成。绝缘膜33是以半导体基底SB的上表面SBT位于牺牲膜17A与牺牲膜17B之间的水平面的方式形成。此外,在将半导体基底SB氧化时,也存在于存储孔MH1的内壁露出的牺牲膜17的一部分也被氧化而形成例如薄氧化膜(未图示)的情况。
如图5(a)所示,形成填入存储孔MH1的内部的牺牲层35。牺牲层35例如是使用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沉积而成的非晶硅层。
如图5(b)所示,将牺牲层35进行刻蚀,在填入存储孔MH1的牺牲膜35之上形成空间ES。空间ES是以位于比牺牲膜17T更上方的水平面的方式形成。
如图5(c)所示,形成将空间ES横向扩展所得的连接部JP。连接部JP例如是通过使用各向同性的刻蚀方法,将层间绝缘膜21进行刻蚀而形成。
如图6(a)所示,形成填入连接部JP的牺牲层37。牺牲层37例如是使用CVD沉积而成的非晶硅层。
如图6(b)所示,将牺牲层37的一部分去除,使层间绝缘膜21的表面露出。例如,将牺牲层37进行回蚀或者使用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学机械研磨)将牺牲层37的一部分去除,使层间绝缘膜21及牺牲层37的表面平坦化。
如图7(a)所示,在层间绝缘膜21及牺牲层37之上交替地积层层间绝缘膜25与牺牲膜27。层间绝缘膜25例如为氧化硅膜,牺牲膜27例如为氮化硅膜。此处,如果层间绝缘膜21及层间绝缘膜25均为氧化硅膜,那么两者被一体化。在以下的图中,作为将层间绝缘膜21及25一体化而成的层间绝缘膜23进行说明。
如图7(b)所示,形成从层间绝缘膜25T的上表面连通至牺牲层37的存储孔MH2。存储孔MH2例如是通过使用各向异性RIE将层间绝缘膜25及牺牲膜27选择地去除而形成。层间绝缘膜25T是多个层间绝缘膜25中位于最上方的层间绝缘膜25。
如图8(a)所示,形成将存储孔MH1与存储孔MH2一体化而成的存储孔MH。存储孔MH是通过经由存储孔MH2将牺牲层35及37选择性地去除而形成。牺牲层35及37例如是使用湿式刻蚀而被去除。
此时,绝缘膜33保护半导体基底SB免受牺牲层35及37的刻蚀液伤害。由此,能够避免半导体基底SB被刻蚀,其上表面SBT(参照图4(c))的位置降低从而靠近选择栅极SGS(参照图2)。但是,应注意如果半导体基底SB的上表面位置相对于选择栅极SGS的容许度较大,那么能够省略绝缘膜33的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存储孔MH1与存储孔MH2连接,能够容易地形成从层间绝缘膜25T到达绝缘膜33的存储孔MH。例如,在存储孔MH的纵横比(深度/底面的直径)大的情况下,难以形成深度方向上具有均一直径的存储孔MH。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纵横比小的存储孔MH1及存储孔MH2连接,能够实现具有所需的高纵横比的存储孔MH。进而,通过在存储孔MH1与存储孔MH2之间设置具有扩大的直径的连接部JP,而容易将存储孔MH2相对于存储孔MH1对准。
如图8(b)所示,在存储孔MH的内面上形成存储器膜MF与半导体层SF1。存储器膜MF包含依序积层在存储孔MH的内面上的阻挡绝缘膜BLK、电荷捕获膜CT及穿隧绝缘膜TN(参照图3)。半导体层SF1例如为非晶硅层。半导体层SF1积层在存储器膜MF上,以在存储孔MH的内部留出空间的方式形成。
如图9(a)所示,在存储孔MH的底面,将存储器膜MF、半导体层SF及绝缘膜33各自的一部分选择性地去除。存储器膜MF、半导体层SF及绝缘膜33例如是使用各向异性RIE选择性地去除。由此,半导体基底SB在存储孔MH的底面露出。存储孔MH的底面位于半导体基底SB的内部,且在半导体基底SB形成着凹部(凹槽部)。
如图9(b)所示,通过将在存储孔MH的壁面露出的存储器膜MF的下端及绝缘膜33的一部分选择性地去除,来使存储孔MH的底部横向扩展。存储器膜MF及绝缘膜33各自的一部分例如是使用各向同性的干式刻蚀而去除。
如图10(a)所示,存储孔MH的底部是以其X方向的宽度WMB与牺牲膜17A的水平面上的半导体层SF1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1大致相同或大于所述宽度WS1的方式扩展。
如图10(b)所示,在存储孔MH的内面上形成半导体层SF2。半导体层SF2例如为非晶硅层。半导体层SF2形成在半导体层SF1之上,且在存储孔MH的底面上与半导体基底SB相接。半导体层SF2与半导体基底SB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形成在半导体基底SB的凹槽部的面积。
半导体层SF2在存储孔MH的扩展所得的底部与例如并未受到各向异性RIE所产生的损伤的半导体基底SB的表面相接。由此,能够降低半导体层SF(参照图10(b))与半导体基底SB之间的接触电阻。
如图11(a)所示,形成将半导体层SF1与半导体层SF2一体化而成的半导体层SF。半导体层SF例如是通过利用热处理使作为非晶硅层的半导体层SF1及SF2变化成多晶硅层而形成。
如图11(b)所示,形成嵌入存储孔MH的内部中的绝缘性磁芯CA。绝缘性磁芯CA例如是使用CVD沉积而成的氧化硅。
如图12(a)所示,形成将层间绝缘膜13、15、23及牺牲膜17截断的狭缝ST。狭缝ST例如是通过使用各向异性RIE,将层间绝缘膜13、15、23及牺牲膜17选择性地去除而形成。狭缝ST具有从层间绝缘膜25T(参照图9(b))的上表面到达源极层SL的深度,并沿X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狭缝ST也将未图示的层间绝缘膜25及牺牲膜27截断。
如图12(b)所示,将牺牲膜17选择性地去除,在层间绝缘膜13与层间绝缘膜15之间、Z方向上相邻的层间绝缘膜15之间、及层间绝缘膜15与层间绝缘膜23之间形成空间17S。牺牲膜17例如是通过经由狭缝ST供给刻蚀液而被去除。此时,牺牲膜17相对于层间绝缘膜13、15及23被选择性地去除。另外,在未图示的部分,也将牺牲膜27选择性地去除。
柱状体PB在存储单元区域MCR支撑层间绝缘膜15、23及25,保持层间绝缘膜间的空间。另外,柱状支撑体SP(参照图3)在引出区域HUR支撑层间绝缘膜15、23及25,保持层间绝缘膜间的空间。
如图13(a)所示,在半导体基底SB的侧面上形成绝缘膜31。绝缘膜31例如为氧化硅膜,通过经由空间17BS将半导体基底SB的一部分氧化而形成。此时,在狭缝ST的底面露出的源极层SL的一部分也被氧化而形成绝缘膜39。此处,空间17BS是通过将最靠近源极层SL的位置的牺牲膜17B去除而形成,且半导体基底SB的侧面的一部分在其内部露出。
如图13(b)所示,在空间17S(参照图12(b))的内部形成金属层43。金属层43例如是使用CVD而沉积,且包含钨(W)。金属层43的原料气体是经由狭缝ST供给至空间17S的内部。
如图14(a)所示,将金属层43沉积在狭缝ST的内面的部分去除,形成字线WL1及选择栅极SGS。另外,在未图示的部分也形成字线WL2及选择栅极SGD。
如图14(b)所示,在狭缝ST的内部形成源极接点LI。源极接点LI在狭缝ST的底面连接在源极层SL。源极接点LI例如为钨(W)等的金属,并将源极层SL与上层的布线(未图示)电连接。
源极接点LI通过绝缘膜45而与字线WL、选择栅极SGS及SGD电绝缘。绝缘膜45例如为氧化硅膜,且设置在狭缝ST的内壁上。
接下来,形成分别连接在字线WL、选择栅极SGS及SGD的接触插塞CC及上层的布线(参照图1),从而完成存储装置1。
图1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存储装置2的示意剖视图。图15是柱状体PB的下部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5所示,在存储装置2中,半导体层SF的下端处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4设置为小于与字线WLB1交叉的部分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1。也就是说,存储器膜MF具有朝向绝缘性磁芯CA延伸的下端MFB,且半导体膜SF及绝缘性磁芯的贯通绝缘膜33的部分的总宽也形成为较窄。此种构造例如是通过省略图9(b)所示的使存储孔MH的底部横向扩展的步骤而形成。
在存储装置2中,例如存在当从存储单元MC读出数据时流经半导体层SF的电流(以下称为单元电流)被存储器膜MF的下端MFB及绝缘膜33阻挡的情况。相对于此,在图3所示的存储装置1中,存储器膜MF的下端MFB被去除,进而,半导体膜SF贯通绝缘膜33的部分被横向扩展。由此,半导体层SF与半导体基底SB之间的通道电阻降低,从而能够增大单元电流。
图1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存储装置3的示意剖视图。图16是柱状体PB的下部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6所示,在存储装置3中,位于半导体基底SB与存储器膜MF之间的半导体层SF的下部是以与层间绝缘膜15相接的方式设置。另外,半导体层SF在存储器膜MF的下端处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2(参照图3)与半导体层SF和字线WLB1交叉的部分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1大致相同。此种构造例如是通过在图9(b)所示将存储孔MH的底部扩展的步骤中,将绝缘膜33及存储器膜MF的下端MFB(参照图15)完全地去除而形成。
半导体层SF与层间绝缘膜15相接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3与字线WLB1的水平面处的存储器膜MF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MH大致相同,或大于所述宽度WMH。另外,半导体基底SB的上表面与电荷捕获膜CT的下端之间的间隔T2大于存储器膜MF的膜厚TMF。例如,如果存储孔MH的水平剖面为大致圆形,那么WMH为存储孔MH的直径。
在存储装置3中,将半导体层SF在存储器膜MF的下端处的外周的宽度WS3设为与字线WLB1的水平面处的半导体层SF的外周的宽度WS1大致相同,进而,将半导体层SF位于存储器膜MF与半导体基底SB之间的部分横向扩展,由此,能够降低半导体层SF与半导体基底SB之间的通道电阻,从而增大单元电流。
图1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存储装置4的示意剖视图。图17是表示柱状体PB及源极接点LI的下部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7所示,存储装置4中未设置半导体基底SB,且半导体层SF直接连接在源极层SL。进而,将半导体层SF在存储器膜MF的下端处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3设为和与选择栅极SGS交叉的水平面处的半导体层SF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S1大致相同,将半导体层SF与源极层SL相接的部分横向扩展。另外,存储器膜MF的下端位于源极层SL与选择栅极SGS之间的水平面。
存储装置4例如能够通过省略图4(b)及(c)所示的半导体基底SB的形成及绝缘膜33的形成而形成。另外,在图9(b)所示将存储孔MH的底部扩展的步骤中,将存储器膜MF的下端MFB(参照图15)完全地去除。由此,半导体层SF与源极层SL相接的部分的外周的最大宽度WS5例如形成为与选择栅极SGS的水平面处的存储器膜MF的外周的X方向的宽度WMH大致相同,或大于所述宽度WMH
在存储装置4中,也能够降低半导体层SF的下端的通道电阻。另外,半导体层SF的一部分与源极层SL的未受到RIE造成的损伤的部分相接,所以能够降低半导体层SF与源极层SL之间的接触电阻。由此,能够增大从半导体层SF经由源极层SL流入源极接点LI的单元电流ICEL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存储器膜MF的下端MFB及绝缘膜33局部去除,将存储孔MH的底部扩展。由此,能够降低设置在存储孔MH的内部的半导体层SF的电阻。例如,即便字线WL的积层数增多,存储单元MC的通道长度整体变长,也能够通过降低半导体层SF的下部中的通道电阻来防止单元电流降低。
[第2实施方式]
图18~图2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5(参照图26)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剖视图。各图是表示柱状体PB及柱状支撑体SP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8(a)所示,将层间绝缘膜13、15、21及牺牲膜17积层在源极层SL之上。牺牲膜17设置在层间绝缘膜13与层间绝缘膜15B之间、Z方向上相邻的层间绝缘膜15之间、及层间绝缘膜15T与层间绝缘膜21之间。
如图18(b)所示,在成为引出区域HUR的部分形成支撑孔HR。支撑孔HR具有从层间绝缘膜21的上表面到达源极层SL的深度。接下来,将支撑孔HR的底面上露出的源极层SL氧化,形成绝缘膜53。绝缘膜53例如为氧化硅膜。
在该过程中,支撑孔HR的内壁上露出的牺牲膜17的端面也被氧化而形成绝缘膜55。牺牲膜17例如为氮化硅膜,绝缘膜55例如为氧化硅膜。绝缘膜53例如也可以使用CVD,沉积在支撑孔HR的内面上。
如图19(a)所示,在成为存储单元区域MCR的部分形成存储孔MH1。存储孔MH1具有从层间绝缘膜21的上表面到达源极层SL的深度。
存储孔MH1例如是通过使用抗蚀剂掩模57将层间绝缘膜13、15、21及牺牲膜17选择性地去除而形成。在此期间内,如图19(b)所示,支撑孔HR由抗蚀剂掩模57保护。
如图20(a)所示,在存储孔MH1的底部形成半导体基底SB。使半导体基底SB在存储孔MH1的底部上露出的源极层SL之上外延生长。如图20(b)所示,源极层SL未在支撑孔HR的内部露出,所以未形成半导体基底SB。
进而,在存储孔MH1中将半导体基底SB氧化,形成绝缘膜33。在支撑孔HR中,源极层SL及牺牲膜17进行氧化,绝缘膜53及55的膜厚变厚。在此期间内,存储孔MH1的内壁上露出的牺牲膜17也被氧化,但在图20(a)及后续图中,省略形成在存储孔MH1内的牺牲膜17的端面上的绝缘膜。
如图21(a)所示,在牺牲膜17T之上形成层间绝缘膜23、25及牺牲膜27,形成具有从层间绝缘膜25T的上表面到达绝缘膜33的深度的存储孔MH。在层间绝缘膜23的内部形成连接部JP。该过程与图5(a)~图8(a)所示的制造过程相同。
如图21(b)所示,在引出区域HUR形成具有从层间绝缘膜25T的上表面到达绝缘膜53的深度的支撑孔HR。
如图22(a)所示,将存储器膜MF及半导体层SF1积层在存储孔MH的内面上。存储器膜MF例如具有将阻挡绝缘膜BLK、电荷捕获膜CT及穿隧绝缘膜TN积层而成的构造(参照图3)。半导体层SF1例如为非晶硅层,且形成在存储器膜MF之上。
如图22(b)所示,也在支撑孔HR的内面上形成存储器膜MF及半导体层SF1。
如图23(a)所示,在存储孔MH的底面将半导体层SF1、存储器膜MF及绝缘膜33各自的一部分选择性地去除。由此,使半导体基底SB的一部分在存储孔MH的底面露出。
如图23(b)所示,也在支撑孔HR的底面将半导体层SF1、存储器膜MF及绝缘膜53各自的一部分选择性地去除。绝缘膜53具有不使源极层SL在支撑孔HR的底面露出的厚度。
如图24(a)所示,将存储器膜MF的下端及绝缘膜33各自的一部分去除,将存储孔MH的底部横向扩展。
另外,如图24(b)所示,也在支撑孔HR的底部将存储器膜MF的下端及绝缘膜53的一部分去除。也在该过程之后,将绝缘膜53以插入到支撑孔HR的底部与源极层SL之间的方式设置。
如图25(a)所示,形成将存储孔MH的内面覆盖的半导体层SF2。半导体层SF2以与半导体基底SB及半导体层SF1相接的方式形成。
如图25(b)所示,形成将支撑孔HR的内面覆盖的半导体层SF2。在支撑孔HR中,插入有绝缘膜53,所以,半导体层SF2不会连接在源极层SL。
如图26(a)所示,在形成将半导体层SF1及SF2一体化而成的半导体层SF后,在存储孔MH的内部形成绝缘性磁芯CA。半导体层SF1及SF2例如通过热处理而转换成多晶硅层,从而一体化。将盖层SC嵌入到绝缘性磁芯CA之上。盖层SC例如为非晶硅层。
另外,如图26(b)所示,也在支撑孔HR的内部形成半导体层SF、绝缘性磁芯CA及盖层SC。半导体层SF通过绝缘膜53而与源极层SL电绝缘。
以下,通过图12(a)~14(b)所示的制造过程形成字线WL、选择栅极SGS及SGD。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柱状支撑体SP的内部的半导体层SF通过绝缘膜53而与源极层SL电绝缘。例如,即便存在因掩模对准的位置偏移等而导致接触插塞CC与半导体层SF相接的情况,也能够维持源极层SL与接触插塞CC之间的电绝缘。
[第3实施方式]
图2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6的示意剖视图。图27是表示柱状体PB的剖面的模式图。在存储装置6中,在位于比连接部JP更下方的柱状部PB1与位于比连接部JP更上方的柱状部PB2之间,存储器膜MF的构造不同。
如图27所示,在柱状部PB1,阻挡绝缘膜BLK分别设置在电荷捕获膜CT与各字线WL1之间,且在Z方向上相互隔开。相对于此,在柱状部PB2,阻挡绝缘膜BLK以在电荷捕获膜CT与字线WL2之间沿Z方向连续地延伸的方式设置。电荷捕获膜CT及穿隧绝缘膜TN以沿着半导体层SF在Z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
接着,参照图28(a)~图32(b)对第3实施方式的存储装置6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28(a)~图32(b)是表示存储装置6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28(a)所示,在形成着半导体基底SB的存储孔MH1的内部,形成绝缘膜33及阻挡绝缘膜BLK1。绝缘膜33例如为氧化硅膜,通过将半导体基底SB的一部分氧化而形成。阻挡绝缘膜BLK1例如为氧化硅膜,通过将存储孔MH1的内壁上露出的牺牲膜17氧化而形成。绝缘膜33及阻挡绝缘膜BLK1是同时形成,且各自的膜厚通过半导体基底SB及牺牲膜17的氧化时间来进行控制。
如图28(b)所示,在存储孔MH1的内部形成牺牲层35之后形成连接部JP,并在该连接部JP的内部形成牺牲层37(参照图5(a)~图6(b))。牺牲层35及37例如为非晶硅层。
如图29(a)所示,在层间绝缘膜21及牺牲层37之上交替地积层层间绝缘膜25及牺牲膜27后,形成存储孔MH2。存储孔MH2以从最上层的层间绝缘膜25T的上表面连通至牺牲层37的方式形成。
如图29(b)所示,在存储孔MH2的内壁上形成阻挡绝缘膜BLK2。阻挡绝缘膜BLK2例如为氧化硅膜。阻挡绝缘膜BLK2通过以将存储孔MH2的内面及层间绝缘膜25T的上表面覆盖的方式形成后,将沉积在存储孔MH2的底面上的部分及沉积在层间绝缘膜25T的上表面的部分选择性地去除而形成。阻挡绝缘膜BLK2例如使用各向异性RIE而选择性地去除。
如图30(a)所示,将嵌入到存储孔MH1中的牺牲层35及嵌入到连接部JP中的牺牲层37选择性地去除。由此,形成将存储孔MH1、连接部JP及存储孔MH2一体化而成的存储孔MH。
如图30(b)所示,在存储孔MH的内面上依序形成电荷捕获膜CT、穿隧绝缘膜TN及半导体层SF1。电荷捕获膜CT例如为氮化硅膜,穿隧绝缘膜TN例如为氧化硅膜。半导体层SF1例如为非晶硅层。
如图31(a)所示,在存储孔MH的底面,将半导体层SF1、穿隧绝缘膜TN、电荷捕获膜CT及绝缘膜33各自的一部分选择性地去除,使半导体基底SB的一部分露出。
如图31(b)所示,将穿隧绝缘膜TN及电荷捕获膜CT各自的下端、及绝缘膜33的一部分去除,将存储孔MH的下端横向扩展。
如图32(a)所示,形成将存储孔MH的内面覆盖的半导体层SF2。半导体层SF2例如为非晶硅层,且与半导体层SF1相接。另外,半导体层SF2以在存储孔MH的下端,与半导体基底SB相接的方式形成。
如图32(b)所示,在形成将半导体层SF1及SF2一体化而成的半导体层SF后,在存储孔MH的内部形成绝缘性磁芯CA。进而,通过图12(a)~14(b)所示的制造过程,形成字线WL、选择栅极SGS及SGD。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柱状部PB1及柱状部PB2分别形成阻挡绝缘膜BLK1与阻挡绝缘膜BLK2。由此,能够在各柱状部PB1及PB2分别独立地控制存储器膜MF的电特性。例如,能够缩小柱状部PB1及PB2各自的外径差异造成的耦合比之差。
已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并无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且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化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存储装置,具备:
导电层;
多个第1电极层,积层在所述导电层的上方;
第1半导体层,沿着从所述导电层朝向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的第1方向贯通所述多个第1电极;
第1绝缘膜,以包围所述第1半导体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与所述第1半导体层之间,且包含沿着从所述第1半导体层朝向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中的1个第1电极层的第2方向依序设置的第1膜、第2膜及第3膜;
第2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中最靠近所述导电层的第1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及
半导体基底,以连接在所述第1半导体层,沿所述第1方向贯通所述第2电极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1半导体层之间;
与所述第1半导体层相接的所述半导体基底的表面和所述第2膜之间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间隔大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3膜的膜厚,
所述第1半导体层由所述第1绝缘膜包围的部分的外周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最小宽度与所述第1半导体层贯通所述最靠近的第1电极的部分的外周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1宽度大致相同,
所述第1半导体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与所述第1绝缘膜之间的水平面的外周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第2宽度与所述第1宽度大致相同,或者大于所述第1宽度,且小于将所述第1半导体层贯通所述最靠近的第1电极的部分覆盖的所述第1绝缘膜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外周的第3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第1半导体层在所述导电层中贯通所述最靠近的第1电极的部分具有所述第2方向上的第1层厚,在位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与所述第1绝缘膜之间的水平面的部分具有所述第2方向上的第2层厚,且所述第1层厚大于所述第2层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还具备位于所述第1半导体层的内部并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柱状绝缘体,且
所述柱状绝缘体于在所述导电层贯通所述最靠近的第1电极的部分具有所述第2方向上的第4宽度,在位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与所述第1绝缘膜之间的水平面的部分具有大于所述第4宽度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第5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中所述半导体基底在与所述第1半导体层连接的上表面具有凹槽部,且
所述半导体层与所述半导体基底的接触面积大于所述凹槽部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还具备第2绝缘膜,所述第2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1绝缘膜与所述半导体基底之间,且与所述半导体基底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第2绝缘膜具有小于所述第1绝缘膜的所述第2方向的膜厚的所述第2方向的膜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存储装置,其中所述半导体基底包含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上的硅,且
所述第2绝缘膜为氧化硅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还具备积层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的上方的多个第2电极层,且
所述第1半导体层包含将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沿所述第1方向贯通的第1部分、将所述多个第2电极层沿所述第1方向贯通的第2部分、及将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连接的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第1半导体层具有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上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6宽度,且
所述第6宽度大于所述第1宽度及所述第2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存储装置,其还具备位于所述第1半导体层的内部,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柱状绝缘体,且
所述柱状绝缘体于在所述导电层上贯通所述最靠近的第1电极的部分具有所述第2方向上的第7宽度,在所述连接部具有大于所述第7宽度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8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还具备:
接触插塞,连接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及
柱状体,设置在所述接触插塞的附近,贯通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的至少1个第1电极层,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柱状体包含材料与所述第1半导体层相同的第2半导体层、材料与所述第1绝缘膜相同的第3绝缘膜、及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2半导体层之间将所述第2半导体层与所述导电层电绝缘的第4绝缘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第2半导体层的下端及所述第4绝缘膜位于所述导电层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存储装置,其还具备多个第5绝缘膜,所述多个第5绝缘膜以包围所述柱状体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柱状体与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之间,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开地配置。
14.一种存储装置,具备:
导电层;
多个第1电极层,积层在所述导电层的上方;
多个第2电极层,积层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的上方;
第1半导体层,沿着从所述导电层朝向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的第1方向贯通所述多个第1电极及所述多个第2电极层;
第1绝缘膜,以包围所述第1半导体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与所述第1半导体层之间、及所述多个第2电极层与所述第1半导体层之间,且在从所述第1半导体层朝向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中的1个第1电极层的第2方向上依序包含第1膜、第2膜及第3膜;
第2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中最靠近所述导电层的第1电极层与所述导电层之间;及
半导体基底,以连接在所述第1半导体层,沿所述第1方向贯通所述第2电极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导电层与所述第1半导体层之间;
位于所述最靠近的第1电极层与所述第1半导体层之间的所述第2膜的外周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1宽度与所述半导体基底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2宽度大致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第1膜及所述第2膜沿着所述第1半导体层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且
所述第3膜包含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与所述第2膜之间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互隔开的多个部分、及位于所述多个第2电极层与所述第2膜之间且沿所述第1方向连续延伸的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存储装置,其还具备位于所述半导体基底与所述第1绝缘膜之间,以包围所述第1半导体层的方式设置的第2绝缘膜,且
所述第2绝缘膜的外周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3宽度与所述第2宽度大致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第1半导体层包含将所述多个第1电极层沿所述第1方向贯通的第1部分、将所述多个第2电极层沿所述第1方向贯通的第2部分、及将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第1绝缘膜的所述第1膜及所述第2膜是以包围所述连接部的方式设置,
所述连接部中的所述第2膜的外周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4宽度大于所述第1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存储装置,其中所述第1半导体层的所述第1部分的外周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5宽度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的所述第2方向的第6宽度。
CN201810847481.8A 2018-03-13 2018-07-27 存储装置 Active CN1102773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45703 2018-03-13
JP2018045703A JP2019161012A (ja) 2018-03-13 2018-03-13 記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77395A true CN110277395A (zh) 2019-09-24
CN110277395B CN110277395B (zh) 2023-10-24

Family

ID=67349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47481.8A Active CN110277395B (zh) 2018-03-13 2018-07-27 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529735B2 (zh)
JP (1) JP2019161012A (zh)
CN (1) CN110277395B (zh)
TW (3) TWI7985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7087A (zh) * 2020-03-19 2021-10-12 铠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存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02663A (ja) * 2017-12-04 2019-06-24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
KR20210099344A (ko) 2020-02-04 2021-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층 구조체들을 갖는 반도체 소자들
JP2021150397A (ja) * 2020-03-17 2021-09-27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50463A (ja) * 2020-03-18 2021-09-27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CN111492481B (zh) * 2020-03-20 2021-06-22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三维存储器件和制作方法
KR20210122931A (ko) 2020-04-01 2021-10-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1182596A (ja) * 2020-05-19 2021-11-25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147748A (ja) * 2021-03-23 2022-10-06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43883A1 (en) * 2016-02-22 2017-08-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07180836A (zh) * 2016-03-11 2017-09-19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271361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07533978A (zh) * 2015-06-04 2018-01-02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7664B2 (ja) * 2008-12-17 2013-10-16 株式会社東芝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120068B2 (en) * 2008-12-24 2012-02-21 Sandisk 3D Llc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structures having shared pillar memory cells
KR101603731B1 (ko) 2009-09-29 2016-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버티칼 낸드 전하 트랩 플래시 메모리 디바이스 및 제조방법
US8455940B2 (en) * 2010-05-24 2013-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memory module and system including the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US8878278B2 (en) * 2012-03-21 2014-11-04 Sandisk Technologies Inc. Compact three dimensional vertical NAND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KR102007274B1 (ko) * 2013-01-15 2019-08-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직형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449982B2 (en) * 2013-03-12 2016-09-20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of making a vertical NAND device using a sacrificial layer with air gap and sequential etching of multilayer stacks
JP2015133458A (ja) * 2014-01-16 2015-07-23 株式会社東芝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US9768234B2 (en) * 2014-05-20 2017-09-19 Crossbar, Inc. Resistive memory architecture and devices
KR102485088B1 (ko) * 2015-11-10 2023-01-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직형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478552B (zh) * 2015-12-09 2023-08-01 铠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9831250B2 (en) * 2016-03-02 2017-11-2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US9917099B2 (en) * 2016-03-09 2018-03-13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vertical channel between stacked electrode layers and insulating layers
US9997536B2 (en) * 2016-03-10 2018-06-12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KR102578481B1 (ko) * 2016-03-15 2023-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495000B1 (ko) * 2016-03-18 2023-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9786681B1 (en) * 2016-04-01 2017-10-10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Multilevel memory stack structure employing stacks of a support pedestal structure and a support pillar structure
US9853038B1 (en) * 2017-01-20 2017-12-26 Sandisk Technologies Llc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having integrated support and contact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3978A (zh) * 2015-06-04 2018-01-02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243883A1 (en) * 2016-02-22 2017-08-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07180836A (zh) * 2016-03-11 2017-09-19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170271361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7087A (zh) * 2020-03-19 2021-10-12 铠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存储装置
CN113497087B (zh) * 2020-03-19 2023-10-10 铠侠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8559B (zh) 2023-04-11
TW202046493A (zh) 2020-12-16
TW201939718A (zh) 2019-10-01
TWI698981B (zh) 2020-07-11
TW201939715A (zh) 2019-10-01
CN110277395B (zh) 2023-10-24
US10529735B2 (en) 2020-01-07
US20210249440A1 (en) 2021-08-12
US20200098790A1 (en) 2020-03-26
US20190287997A1 (en) 2019-09-19
JP2019161012A (ja) 2019-09-19
TWI660488B (zh) 2019-05-21
US11024646B2 (en)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7395A (zh) 存储装置
CN108538846B (zh) 在堆叠体开口中形成存储器单元薄膜
TWI624007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製造其之方法
TWI622131B (zh)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2623458B (zh) 垂直沟道型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190273088A1 (en) Multi-tier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containing differential etch rate field oxid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150340377A1 (en) Vertical memory devices with vertical isolatio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9326602A (zh) 三维半导体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163057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WO2016160073A1 (en) Bridge line structure for bit line connection in a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7170745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3271944A1 (en) Honeycomb cell structure three-dimensional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US9853050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8573978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
CN107818979A (zh) 半导体装置
CN110277391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26824A (zh) 制造非易失性存储器件的方法
CN104979357B (zh) 包括具有三维形状的源极线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件
CN109671713A (zh) 半导体器件
CN109473443A (zh) 存储装置
CN109390348A (zh) 3d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92735A (zh) 3d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91878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
CN110176457A (zh) 存储装置
CN109346479A (zh) 3d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Applicant before: Pangea Co.,Ltd.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Kaix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MEMORY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5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Pange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MEMORY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