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44531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44531B
CN110244531B CN201910519043.3A CN201910519043A CN110244531B CN 110244531 B CN110244531 B CN 110244531B CN 201910519043 A CN201910519043 A CN 201910519043A CN 110244531 B CN110244531 B CN 1102445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transfer
image bearing
toner
bear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190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44531A (zh
Inventor
小林进介
赤松孝亮
进藤贤治
冈安孝平
笹目大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244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4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44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44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6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5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the charging apparatus, e.g. cleaning devices, ozone removing devices G03G15/0225, G03G15/0291 takes preced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4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47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electrostatic or magnetic means; Details thereof, e.g. magnetic pole arrangement of magnetic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64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developing unit, e.g. cleanerless or multi-cycl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6Eliminating residual charges from a reusable imaging memb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6Eliminating residual charges from a reusable imaging member
    • G03G21/08Eliminating residual charges from a reusable imaging member using optical radi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放电设备,用于在与鼓的表面相对的放电部处对鼓进行放电;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非图像形成期间通过将电压从转印电压源施加到转印构件来执行用于将在转印构件上附着的调色剂转移到鼓上的清洁操作。控制单元至少对于鼓的以下区域不通过放电设备进行放电:在清洁操作中用于将在转印构件上附着的调色剂的正常极性调色剂转移到鼓上的转印电压被施加到转印构件,然后,在正常极性侧大于鼓的表面电势的电压被施加到充电构件的状态中使鼓的该区域经过充电部。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1610868109.6、申请日为2016年9月30日、发明名称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记录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型的常规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被均匀地充电,此后根据图像图案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后,用调色剂对在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和可视化,此后所得到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如纸的记录材料上。然后,从感光鼓去除在感光鼓上残留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并将其回收。
作为用于从感光鼓去除和回收转印残余调色剂的部件,包括如清洁刀片的清洁构件的清洁设备已经被广泛使用。由清洁设备回收的调色剂是废调色剂,但是,从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使用等观点来看,希望不产生废调色剂。此外,从缩小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等观点来看,希望不提供清洁设备。
因此,近年来,已经投入使用这样一种使用“无清洁器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转印残余调色剂由显影设备通过“同时显影和清洁”从感光鼓去除并回收在感光鼓中,然后被重复使用。
顺便提一下,在使用无清洁器系统的常规图像形成装置中,转印残余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上而没有被完全回收在显影设备中,因此,在某些情况中引起图像缺陷。这是因为,在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中混合存在被充电至与调色剂的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此外,在一些情况中,甚至具有正常极性作为电荷极性的调色剂包括通过转印偏压、剥离放电等反转电荷极性的调色剂,以及通过放电电荷量减少的调色剂。因此,为了可靠地通过同时显影和清洁在显影设备中回收转印残余调色剂,经过充电部并被传送到显影部的感光鼓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被要求其电荷极性是正常极性,并且,转印残余调色剂具有用于在显影设备中被回收的充分的电荷量。
为了将被充电至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的极性再次反转到正常极性,存在这样的手段,使得感光鼓的表面在充电处理之前被放电设备放电,然后,在充电处理期间,通过增大感光鼓和充电构件之间的电势差来产生放电。例如,在感光鼓的表面被放电并使表面电势均匀地为-100V且然后在充电部处施加-1100V的电压的情况下,在感光鼓和充电构件之间产生1000V的电势差。通过在显影部处产生的放电,可以将被充电至相反极性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极性再次反转到正常极性。
作为使用无清洁器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公开了日本专利公开(JP-A)2004-54142中的结构。在JP-A 2004-54142中的结构中,在感光鼓上提供用于对转印残余调色剂充电以具有期望的电荷量的控制构件。此外,在充电部件的上游和控制构件的下游的一侧,在感光鼓上提供用于一次阻挡和均匀化转印残余调色剂的聚氨酯片(urethane sheet)。
但是,在如JP-A 2004-54142中所公开的使用无清洁器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使得转印残余调色剂被融合在感光鼓上并引起图像缺陷而没有被完全回收在显影设备中的问题。
例如,当在非图像形成期间通过转印构件的清洁被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在感光鼓上移动时,此调色剂的一部分在充电处理部处被过度充电至正常极性。然后,此过度充电的调色剂由于在感光鼓上产生的其自身的图像电荷而被吸引到感光鼓并被附着在感光鼓上(鼓融合)。结果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转印残余调色剂不能被显影设备回收,然后,在后续的图像形成期间,产生使得经过显影部的调色剂被置于图像上的图像缺陷。或者,产生这样的图像缺陷,使得显影辊上的调色剂被附着在鼓融合部上,从而在非期望的区域中以点的形状形成其中附着调色剂的一部分。或者,产生这样的问题,在充电处理期间鼓融合部由于过度低的电阻而引起过度的放电,从而在非期望的区域中形成白空白(其中没有附着点状的调色剂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转印残余调色剂的电荷极性在正常极性的同时通过提供稳定的电荷量而没有对转印残余调色剂进行过度充电来抑制鼓融合和图像缺陷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旋转图像承载构件、充电构件、显影构件以及转印构件,充电构件用于在与图像承载构件相对的充电部处通过从充电电压源被供给充电电压对图像承载构件进行充电,显影构件用于通过在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对的显影部处通过从显影电压源被供给显影电压从而供给被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构件用于在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对的转印部处通过从转印电压源被供给转印电压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显影构件回收经过转印部之后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放电设备,用于在经过转印部之后且在到达充电部之前在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相对的放电部处对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进行放电;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非图像形成期间执行清洁操作,该清洁操作用于通过从转印电压源施加电压到所述转印构件来将在所述转印构件上附着的调色剂转移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至少对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以下区域不通过所述放电设备进行放电:在该区域中,在所述转印构件的清洁操作中用于将在所述转印构件上附着的调色剂中的正常极性调色剂转移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转印电压被施加到所述转印构件,然后,在正常极性侧大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电势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充电构件的状态中使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该区域经过充电部。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示。
图2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清洁操作的时序图。
图4至图12均是用于图示实施例1中的清洁操作期间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1的修改例中的清洁操作的时序图。
图14是实施例2中的清洁操作的时序图。
图15是用于图示实施例2中的清洁操作期间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组成元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应该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设备(装置)的结构和各种条件被适当地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意图被局限于以下实施例,除非另有说明。
[实施例1]
<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被图示为利用无清洁器系统的电子照相型和接触充电型的激光束打印机。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作为可旋转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该感光鼓1是鼓状(圆柱形)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在开始图像输出操作时,由未示出的驱动电机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R1方向旋转地驱动感光鼓1。旋转的感光鼓1的表面被作为充电部件的充电辊均匀地充电至预定极性(本实施例中的负(极性))和预定电势,该充电辊是辊状充电构件。充电辊2被提供与感光鼓1接触,并且,由未示出的驱动电机沿着图1所示的箭头R2方向旋转地驱动充电辊2。此时,从作为充电电压施加部件的充电电压源E1(图2)施加作为负DC电压的预定充电电压(充电偏压)到充电辊2。感光鼓1和充电辊2之间的接触部是充电压合部(charging nip)a。此外,关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感光鼓1被充电辊2充电的位置是充电部。通过在关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的充电压合部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充电辊2和感光鼓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的至少一个中产生的放电,充电辊2对感光鼓1的表面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容易理解,对感光鼓1的表面的充电处理被认为要在充电压合部处进行,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充电压合部被描述为充电部a。
由作为曝光部件(静电潜像形成部件)的曝光设备(激光曝光单元)3对充电的感光鼓1的表面进行暴露于根据图像数据被调制的激光束L的扫描曝光。曝光设备3通过如下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在关于感光鼓1的主扫描方向(旋转轴方向)重复曝光的同时,也关于副扫描方向(表面移动方向)使感光鼓表面暴露于激光束L。关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由曝光设备3对感光鼓1曝光的位置是图像曝光部b。
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由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设备4用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被显影(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显影设备4包括显影容器45和由显影容器45可旋转地支持的作为显影构件(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套筒41。作为显影剂的磁性单组分显影剂的黑色的调色剂T被容纳。本实施例中的调色剂T是可带负电的。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T的正常极性(显影期间的电荷极性)是负的。显影套筒41被设置在显影容器45的与感光鼓1相对的位置处提供的开口处,以便部分地暴露于显影容器45的外面。显影套筒41通过在中空的非磁性金属(例如,铝)裸管的周边处提供具有预定体积电阻率的导电的弹性橡胶层来制备。在显影套筒41的中空部分处固定地提供磁辊43作为磁场产生部件。
显影容器45中容纳的调色剂T不仅由搅拌构件44搅拌,还通过磁辊43的磁力被供给到显影套筒41的表面。被供给到显影套筒41的表面的调色剂T随着显影套筒41的旋转经过相对部到达作为显影剂调节构件的显影刀片42,使得调色剂T被均匀地形成为薄层并被摩擦带负电。此后,显影套筒41上的调色剂随着显影套筒41的旋转被进给到显影套筒41与感光鼓1接触的显影位置,并且,根据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被转印到感光鼓1上,从而用调色剂对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此时,从作为显影电压施加部件的显影电压源E2(图2)施加作为负DC电压的预定显影电压(显影偏压)到显影套筒4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图像部曝光和反转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也就是说,感光鼓表面在被均匀充电之后被曝光,从而在电势的绝对值减小的感光鼓1上的曝光部(图像部)上附着被充电至与感光鼓1的电荷(电势)极性相同的极性(本实施例中,负的)的调色剂。
关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感光鼓1与显影套筒41相对(接触)的位置是显影部C。
在本实施例中,由未示出的驱动电机沿着箭头R3方向(图1)旋转地驱动显影套筒41,使得感光鼓1和显影套筒41的移动方向在显影部C处是相同的方向。
感光鼓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发送到转印部d,该转印部d是感光鼓1和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辊5之间的接触部,该转印辊5是辊状转印构件。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时同步,作为调色剂图像接收构件的如记录片材的记录材料P由进给辊9等从容纳部8发送到转印部d。然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在转印部d处通过转印辊5的作用被转印到夹于感光鼓1和转印辊5之间的记录材料P上。此时,作为与调色剂的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本实施例中,正的)的DC电压的预定转印电压(转印偏压)从作为转印电压施加部件的转印电压源E3(图2)被施加到转印辊5。结果是,通过在转印辊5和感光鼓1之间形成的电场的作用,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被静电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
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记录材料P被发送到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设备7。在定影设备7中,对记录材料P施加热和压力,使得在记录材料P上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
另一方面,在感光鼓1上残留而没有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残留调色剂)通过同时的显影和清洁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也就是说,显影设备4不仅具有把被供给电压从而在显影部c处将被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T供给到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的功能,还具有在转印之后回收在感光鼓1上残留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功能。下文中将描述同时的显影和清洁的细节。
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由来自未示出的外部设备开始的并且其中对单个或多个记录材料P进行图像形成的一系列图像输出操作(作业)步骤。一般地,该作业包括图像形成步骤(打印步骤)、预旋转步骤、在多个记录材料P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中的片材间隔(记录材料间隔)步骤、以及后旋转步骤。在现实中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转印调色剂图像、对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等的时段中执行图像形成步骤。具体地,图像形成步骤的定时根据执行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等相应步骤的位置改变。在图像形成步骤之前进行预备操作的时段中执行预旋转步骤。在针对多个记录材料P连续地执行多个图像形成步骤时,在转印部d处在与记录材料P和后续记录材料P之间的间隔对应的时段中执行片材间隔步骤。在进行图像形成步骤之后的后操作(预备操作)的时段中执行后旋转步骤。在图像形成期间执行图像形成步骤,并且,除了图像形成期间以外的时段,例如,预旋转步骤、片材间隔步骤、后旋转步骤等的时段,对应于非图像形成期间。在本实施例中,在非图像形成期间的预定定时,进行用于将在转印辊5上附着的调色剂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清洁操作。
<同时的显影和清洁>
将描述同时的显影和清洁的细节。在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作为用于对感光鼓1进行放电(电荷去除)的放电(电荷去除)设备的预曝光设备6被提供在关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的转印部d的下游和充电部a的上游的一侧。在感光鼓1的相关区域进入充电部a之前,预曝光设备6对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进行光学放电,以便在充电部a处产生稳定的放电。在本实施例中的预曝光设备6中,作为示例示出用作为预曝光部件的LED的光直接照射感光鼓1的结构。由预曝光设备6进行的曝光位置是关于感光鼓1的旋转方向的放电部e。转印残余调色剂包括以混合物的形式的被充电至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和被充电至正常极性但不具有充分的电荷的调色剂。关于这些调色剂,转印之后的感光鼓1由预曝光设备6放电,并且,在充电处理期间产生均匀的放电,从而可以再次将转印残余调色剂充电至正常极性。
在充电部a处被充电至负极性的调色剂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被发送到显影部c。在非图像区域(非曝光区域)中,通过感光鼓1的表面的暗部电势(Vd)和显影偏压(Vdc)的电势差,被发送到显影部c的调色剂被转印到显影套筒41上并然后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另一方面,在图像区域(曝光区域)中,通过感光鼓1的表面的明部电势(Vl)和显影偏压(Vdc)的电势差,被发送到显影部c的调色剂没有被转印到显影套筒41上,而是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被发送到转印部d,因为它是作为图像部,此后,该调色剂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顺便提一下,Vdc被设置Vd和Vl之间的电势处。
<控制方式>
图2是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控制方式(模式)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提供的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器150通过包括作为用于执行计算的中央元件(设备)的CPU 151和包括如ROM或RAM的存储器152作为存储元件(设备)来构成。在RAM中存储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结果等,并且,在ROM中存储控制程序、预先获得的数据表等。控制器150是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进行综合控制的控制单元,并且控制各种电信息信号的转移、驱动定时等,从而进行预定的图像形成序列控制等。要被控制的相应对象与控制器150连接。例如,充电电压源E1、显影电压源E2、转印电压源E3、预曝光设备6等与控制器150连接。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50通过控制各种电压源E1、E2和E3的ON/OFF和输出值以及用放电光照射的ON/OFF等来执行稍后描述的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
<转印辊的清洁操作>
如上所述,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被回收在非图像区域中的显影设备4中,并且,在随后时段中被转印到图像区域中的记录材料P上。但是,在例如执行用于使多个记录材料连续地经过转印部d的作业的情况中,通过在片材间隔步骤中从感光鼓1回收雾状调色剂,转印辊5被雾状调色剂污染。雾状调色剂是在非图像区域中的感光鼓1上附着的调色剂。在雾状调色剂中,由于感光鼓1上的表面电势不均匀等,混合存在被充电至正常极性且被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没有被完全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和被充电至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这些雾状调色剂通过静电或物理滑动(摩擦)在转印部d处被转印到转印辊5上。在本实施例中,转印辊5用导电的海绵状橡胶形成,并且,外直径为12.5mm,硬度为30°(Asker-C,500gf负载)。
在雾状调色剂累积在转印辊5上的情况下,在后续的图像输出操作中,产生如记录材料P的背面污染的图像缺陷,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后旋转步骤中执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具体地,感光鼓1的表面通过充电偏压(-1200V)被均匀地置于暗部电势(-700V)状态中。在此状态中,高于正侧的暗部电势(-700V)的偏压(-200V)和高于负侧的暗部电势(-700V)的偏压(-1200V)被交替施加到转印辊5。结果是,在转印辊5上附着的正极性和负极性的每一种调色剂都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的表面,由此被转印到感光鼓1上。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能够通过在后旋转步骤中执行的清洁操作中两次重复施加正侧和负侧都较高(高于暗部电势)的转印偏压来将转印辊5中包含的雾状调色剂充分地转印到感光鼓1上。
<预曝光设备6的ON-OFF控制>
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的时序图。通过在图3所示的定时由控制器150控制相应部分的操作来执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在经受图像输出的片材的数量不少于预定的阈值时,在后旋转步骤中进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转印偏压,使用以下3种偏压“HIGH”(“高电平”)、“LOW1”(“低电平1”)和“LOW2”(“低电平2”)。
HIGH:图像尾端偏压...+1000V
LOW1:清洁偏压1...-200V
LOW2:清洁偏压2...-1200V
定时(A):
打印步骤结束,然后,从记录材料P经过转印部d的定时(图3的A)起序列进入后旋转步骤。在此定时,转印偏压从HIGH(+1000V)切换到LOW1(-200V)。打印步骤之后的感光鼓1上的表面电势均匀地是暗部电势(-700V)。由于这种原因,在记录材料P经过转印部d之后,转印辊5中包含的调色剂当中的正(极性)调色剂主要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的表面,从而正调色剂从转印辊5被转印到感光鼓1(图4的α)上。此时,预曝光设备6被保持在ON状态,因此,在切换转印偏压之后感光鼓1上的表面电势在从转印部d到放电部e的区间中被保持在-700V处,并且在经过放电部e之后通过预曝光设备6的光学放电被改变为-100V。此后,在充电部a处,由于均匀放电,通过充电处理,感光鼓1上的表面电势被均匀地充电至-700V。此外,在充电部a处,利用感光鼓1和其上被施加充电偏压(-1200V)的充电辊2之间的放电,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正调色剂被充电至负极性(图5的β)。
定时(B):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到LOW1之后感光鼓1与转印辊5的约1全周对应地旋转的定时(图3的B)处,转印偏压从LOW1(-200V)切换到LOW2(-1200V)。在转印部d处,感光鼓1上的表面电势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均匀地改变为700V。由于这种原因,从转印偏压被切换为LOW2的定时(图3的B)起,转印辊5中包含的调色剂当中的负(极性)调色剂主要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的表面,从而负调色剂从转印辊5被转印到感光鼓1(图6的γ)上。因此,在感光鼓1上,如图6所示,在切换到LOW2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的负调色剂(图6的γ)跟随下游侧的在转印偏压是LOW1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的正调色剂(图6的α)。此外,此时,类似地,正调色剂(图6的α)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充电至负极性(图6的β)。
顺便提一下,转印偏压从LOW1切换到LOW2的定时可以优选至少是旋转转印辊5经过1全周以便能够清洁转印辊5的全周之后的定时。此外,转印偏压值针对LOW1是-200V,针对LOW2是-1200V,但不限于此。可以只要求这些转印偏压值相对于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700V)的变化在正侧和负侧都可靠地是较高电压。此外,可以只要求这些转印偏压值是这样的偏压值,使得转印辊5中包含的正和负调色剂通过转印偏压的切换被交替转印到感光鼓1上。
定时(C):
然后,在转印偏压是LOW1时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正调色剂(α)完全经过放电部e的定时(图3的C)处,预曝光设备6被断开。从此定时起,在放电部e处不进行光学放电,因此,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保持在-700V处。也就是说,定时(C)是在感光鼓1的定时(B)处位于转印部d处的部分到达了放电部e的定时。也就是说,图7中的存在正调色剂(α)的区域中的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在放电部e处通过光学放电被充电至-100。另一方面,存在随后的负调色剂(γ)的区域中的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在放电部e处不进行光学放电,因此,甚至在感光鼓1的该部分经过放电部e之后感光鼓1也在保持-700V的表面电势的同时旋转。因为在充电部a处感光鼓1的区域和充电辊(-1200V)之间的电势差小,即,约500V,所以保持-700V的表面电势的感光鼓1的区域很少引起放电。因此,在存在正调色剂(α)的区域和存在负调色剂(γ)的区域经过充电部a时,在正极性(负极性)侧大于-700V的图像承载构件(感光鼓)表面电势的-1200V的电压被施加到充电辊2。因此,正调色剂(α)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充电至负极性(图7的β),并且,随后的负调色剂(γ)原样地经过充电部a,而没有在充电部a处进行较少的放电。结果是,经过充电部a的调色剂可以具有稳定的负电荷,而不管其在经过充电部a之前的正负极性如何。然后,这些调色剂都通过电压(-1200V)和显影偏压(-300V)之间的电势差在显影部c处被转印到显影套筒41上,由此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顺便提一下,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偏压是-300V,但是,也可以被适当地改变,以便更加促进负调色剂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上。
定时(D):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到LOW2之后与转印辊5的约1全周对应地旋转感光鼓1的定时(图3的D)处,转印偏压从LOW2(-1200V)切换到LOW1(-200V)。此外,在此时,类似地,在转印部d处感光鼓1上的表面电势被均匀地改变为700V。由于这种原因,从转印偏压被切换为LOW1的定时(图3的D)起,转印辊5中残留的正调色剂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的表面,从而正调色剂从转印辊5被转印到感光鼓1(图8的α)上。因此,在感光鼓1上,如图8所示,正调色剂(α)跟随下游侧的负调色剂(γ)。负调色剂(γ)是在转印偏压是LOW2时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并且,正调色剂(α)是在转印偏压被切换到LOW1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
定时(E):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为LOW1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正调色剂(α)到达放电部e的定时(图3的E)处,预曝光设备6再次被接通。定时(E)是在感光鼓1的定时(D)处位于转印部d处的部分到达了放电部e的定时。从此定时起,在放电部e处再次进行光学放电,使得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被改变为-100V。也就是说,在图9中,存在负调色剂(γ)的区域中的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是-700V,并且,存在随后的正调色剂(α)的区域中的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在经过放电部e之后被改变为-100V。结果是,正调色剂(α)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充电至负极性,因此,在显影部c处被转印到显影套筒41上,然后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
定时(F):
然后,在转印偏压再次被切换到LOW1之后与转印辊5的约1全周对应地旋转感光鼓1的定时(图3的F)处,转印偏压从LOW1(-200V)切换到LOW2(-1200V)。此操作的目的类似于在定时(B)的目的,并且,从此定时起,在转印辊5上残留的负调色剂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的表面,使得负调色剂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图10的γ)。因此,在感光鼓1上,如图10所示,负调色剂(图10的γ)跟随下游侧的正调色剂(图10的α)。正调色剂(α)是在转印偏压是LOW1时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并且,负调色剂(γ)是在转印偏压被切换到LOW2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此外,此时,类似地,与定时(E)的情况一样,正调色剂(图10的α)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充电至负极性(图10的β)。
定时(G):
然后,在转印偏压是LOW1时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正调色剂(α)完全经过放电部e的定时(图3的G)处,预曝光设备6再次被断开。定时(G)是在感光鼓1的定时(F)处位于转印部d处的部分到达了放电部e的定时。此操作的目的类似于在定时(C)处的目的,并且,从此定时起,在放电部e处不进行光学放电,因此,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被保持在-700V处。也就是说,在图11中,存在正调色剂(α)的区域中的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是-100V,并且,感光鼓1甚至在经过放电部e之后在存在随后的负调色剂(γ)的区域中保持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在-700V处的同时也旋转。正调色剂(α)和负调色剂(γ)的行为类似于在定时(C)处的行为,即,每一种调色剂在具有稳定的负电荷的同时被转印到显影套筒41上,然后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
定时(H):
然后,在转印偏压再次被切换到LOW2之后与转印辊5的约1全周对应地旋转感光鼓1的定时(图3的H)处,转印偏压从LOW2(-1200V)切换到LOW1(-200V)。在此定时处,如图12所示,转印辊5中包含的负调色剂基本上被去除,并且,残留正调色剂从转印辊5被转印到感光鼓1上。
定时(I):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为LOW1之后在转印辊5中残留的正调色剂(α)到达放电部e的定时(图3的I)处,预曝光设备6再次被接通。定时(I)是在感光鼓1的定时(H)处位于转印部d处的部分到达了放电部e的定时。结果是,正调色剂(α)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区域在放电部e处被放电,而且,该正调色剂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充电至负极性,然后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
定时(J):
最后,在转印偏压是LOW2时从转印辊5转印的所有的负调色剂(图12的γ)都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的定时(图3的J)处,未示出的高压源、主电机、扫描仪电机等全部的转印偏压和驱动都被断开,使得后旋转步骤结束。
<本实施例的功能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后旋转步骤中的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中,根据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的极性来接通和断开预曝光设备6。也就是说,在正调色剂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时,在由预曝光设备6进行光学放电之后在充电处理期间产生均匀的放电。此外,在负调色剂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时,在充电处理之前不进行光学放电,从而维持稳定的负电荷,而没有在充电处理期间对负调色剂进行过度充电。
结果是,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可以由显影设备4可靠地回收,而没有使其附着在感光鼓1上(鼓融合)。由于这种原因,可以提供抑制使得在非期望区域中形成以点的形状附着调色剂的部分的图像缺陷和使得在非期望区域中形成没有附着点状调色剂的部分的图像缺陷的图像。此外,通过超过必要地防止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1上,还延长感光鼓1的寿命。
顺便提一下,本实施例中的预曝光设备6具有用作为预曝光部件的LED的光直接照射感光鼓1的结构,但不限于此。预曝光设备6也可以具有由导电纤维组成的刷子构件的毛尖的结构,例如,毛刷,或者,预曝光设备6也可以被设置为使得通过作为光学放电元件的光导用光照射感光鼓表面。此外,在与光导的情况一样形成照射角的情况下,尽管预曝光设备6的ON/OFF定时不同,如上所述,但是,ON/OFF控制可以只根据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的极性被适当地进行调节。因此,例如,预曝光设备6也可以在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正调色剂的前端到达充电部a的定时处被接通。
此外,在负调色剂在(C)至(E)和(G)至(I)的定时处被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状态中,预曝光设备6也可以不必被断开。也就是说,在充电辊5和经过放电部e之后的感光鼓1的表面之间的电势差处于该电势差很少引起放电的电平时,负调色剂可以原样地经过充电部a,而基本上在充电部a处没有进行放电,因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放电。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描述了本发明被应用于DC充电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也适用于AC充电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使用用AC电压(AC分量)偏置的DC电压(DC分量)的形式的振荡电压作为充电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显影电压,只描述了DC分量,但是,显影电压也可以是用AC电压(AC分量)偏置的DC电压(DC分量)的形式的振荡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构件被描述为辊状构件,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适当地使用另一种形状的可旋转构件,例如,在多个支撑辊周围缠绕的环形带状充电构件(例如,其中,多个支撑辊中的一个向着感光鼓与带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被描述为在非图像形成期间的后旋转步骤中执行,但不限于此。清洁操作可以在任何定时处被执行,如果该定时在非图像形成的时段中的话。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某作业中经过图像输出的片材的数量是预定的阈值或更大的情况下,在作业中的所有的图像形成结束之后在后旋转步骤中执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但是,在该作业期间经过图像输出的片材的数量是预定的阈值或更大的情况下,可以在延长的片材间隔等中执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显影剂,使用作为磁性单组分显影剂的调色剂,但是,显影剂也可以是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
<修改例1>
将描述上述的实施例1的修改例。在实施例1中,在非图像形成期间执行的后旋转步骤中执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另一方面,在本修改例1中,在具有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非图像形成期间执行的预旋转步骤中执行清洁操作。在本修改例1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中,与实施例1中的构件(部分)相同的构件(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从描述中被省略。
在本修改例中,作为转印偏压,使用以下3种偏压“HIGH1”(“高电平1”)、“HIGH2”(“高电平2”)和“LOW”(“低电平”)。
HIGH1:ATVC设置偏压....约+1000V
HIGH2:图像前端偏压...+1100V
LOW:清洁偏压...-1100V
<预曝光设备6的ON/OFF控制>
图13示出本修改例中的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的时序图。通过在图13所示的定时由控制器150控制相应部分的操作来执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在本修改例中,在预旋转步骤中,在转印ATVC(主动转印电压控制)之后,执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直到记录材料P到达转印部d。这里,ATVC是用于对付转印辊5的电阻的耐久性和环境的波动的控制方法。在此控制方法中,在非图像形成期间对转印辊5施加以预先设置的值进行恒流控制的转印偏压,并且,检测此时的产生的电压值的波动,从而检测电阻值的波动。
定时(A):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从未示出的外部设备接收打印操作的指示时,序列进入预旋转步骤,其中,执行图像形成步骤中的操作之前的准备操作(图13的A)。在此定时(A)处,主电机被驱动,并且,未示出的高压源和扫描仪电机的充电偏压和驱动被接通。
定时(B):
然后,在对充电辊2施加充电偏压的过程中感光鼓1的区域到达转印部d的定时(图13的B)处,转印偏压被接通且被增加到HIGH1(ATVC设置值),然后,预曝光设备6被接通。此后,从转印偏压增大到期望的ATVC设置值的定时(未示出)起进行转印ATVC,使得检测到电阻值的波动。在执行此转印ATVC的期间,转印辊5回收感光鼓1上的雾状调色剂。在感光鼓1上,由于显影套筒41的旋转驱动,雾状调色剂通过滑动(摩擦)被附着。尤其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休眠状态等之后,显影套筒41上的调色剂的电荷是不稳定的,因此,调色剂容易作为雾状调色剂被转印到感光鼓1上。感光鼓1上的雾状调色剂在转印部d处通过静电或物理滑动被转印到转印辊5上。
顺便提一下,在定时(B)处接通预曝光设备6的原因是,在施加转印偏压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不具有电荷的调色剂和具有正电荷的调色剂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充电至负极性,然后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
定时(C):
然后,在转印ATVC结束的定时(图13的C)处,转印偏压从HIGH1(ATVC设置值)切换到LOW(-1100V)。此时,感光鼓1上的表面电势被均匀地改变为暗部电势(-700V)。由于这种原因,从转印偏压被切换为LOW的定时(图13的B)起,转印辊5中包含的负雾状调色剂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的表面,从而负调色剂从转印辊5被转印到感光鼓1上。
定时(D):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为LOW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负调色剂到达放电部e的定时(图13的D)处,预曝光设备6被断开。也就是说,定时(D)是在感光鼓1的定时(C)处位于转印部d处的部分到达了放电部e的定时。从此定时起,在放电部e处不进行光学放电,因此,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保持在-700V处。因为感光鼓1的区域和充电辊之间的电势差小,所以保持-700V的表面电势的感光鼓1的区域很少引起放电。因此,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负调色剂原样地经过充电部a,而没有在充电部a处进行较少的放电,并且,该负调色剂在显影部c处通过来自显影偏压(-300V)的电势被转印到显影套筒41上,从而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
定时(E):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到LOW之后与转印辊5的约1全周对应地旋转感光鼓1的定时(图13的E)处,转印偏压从LOW(-1100V)切换到作为图像前端偏压的HIGH2(+1100V)。
顺便提一下,转印偏压从LOW切换到HIGH2的定时可以优选至少在旋转转印辊5经过1全周以便能够清洁转印辊5的全周之后。此外,转印偏压值是LOW:-1100V,但不限于此。可以只要求转印偏压值LOW是相对于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700V)的变化在负极性侧可靠地高的电压,并且,可以只要求转印偏压值LOW是这样的偏压值,使得转印辊5中包含的负调色剂被可靠地转印到感光鼓1上。
定时(F):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为HIGH2(+1000V)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正调色剂到达放电部e的定时(图13的F)处,预曝光设备6再次被接通。定时(F)是在感光鼓1的定时(E)处位于转印部d处的部分到达了放电部e的定时。从此定时起,在放电部e处再次进行光学放电,使得感光鼓1的表面电势被改变为-100V。结果是,在随后的打印步骤(图13的I及其以后)中,在转印部d处没有被完全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转印残余调色剂可以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充电至负极性。被充电至负极性的调色剂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被发送到显影部c,然后,通过感光鼓1的表面的暗部电势(Vd)和显影偏压(Vdc)之间的正调色剂差从感光鼓1转印到显影套筒41上,使得调色剂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另一方面,由于感光鼓1的表面的明部电势和显影偏压(Vdc)之间的电势差,图像区域(曝光区域)中的调色剂没有被转印到显影套筒41上,使得调色剂随着感光鼓1的旋转作为图像部被原样地发送到转印部d,然后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
<本实施例的功能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后旋转步骤中的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中,当正调色剂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时,在由预曝光设备6进行光学放电之后在充电处理期间产生均匀的放电。此外,在负调色剂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时,在充电处理之前不进行光学放电,从而维持稳定的负电荷,而没有在充电处理期间对负调色剂进行过度充电。
结果是,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可以由显影设备4可靠地回收,而没有导致其沉积在感光鼓1上(鼓融合),从而可以提供抑制由于鼓融合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图像。此外,通过防止调色剂超过必要地附着在感光鼓1上,还延长感光鼓1的寿命。
<实施例2>
将描述根据实施例2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没有如实施例1中一样被提供预曝光设备6,但是,使充电偏压根据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的极性可变,从而稳定的负电荷在经过充电部a之后被赋予给调色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中,与实施例1中的构件(部分)相同的构件(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从描述中被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转印偏压,使用以下3种偏压“HIGH”(“高电平”)、“LOW1”(“低电平1”)和“LOW2”(“低电平2”)。
HIGH:图像尾端偏压...+1000V
LOW1:清洁偏压...+200V
LOW2:清洁偏压...-1200V
<充电偏压控制>
图14示出本实施例中的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的时序图。类似地,如实施例1中一样,通过在图14所示的定时由控制器150控制相应部分的操作来执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在经过图像输出的片材的数量不少于预定的阈值时,在后旋转步骤中进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在每个定时处,与实施例1中的控制类似的控制将从详细描述中被省略。
定时(A):
打印步骤结束,然后,在定时(图14的A)处,转印偏压从HIGH(+1000V)切换到LOW1(+200V)。与实施例1类似地,在记录材料P经过转印部d之后,转印辊5中包含的调色剂当中的正(极性)调色剂主要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的表面,从而正调色剂从转印辊5被转印到感光鼓1(图4的α)上。充电偏压被保持在与打印步骤中的相同的HIGH(-1200V)处,因此,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正调色剂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充电至负极性。
顺便提一下,在此定时处的充电偏压是与打印步骤中的相同的HIGH(-1200V),但是,为了增大在充电部a处的放电的程度,也可以在负极性侧进一步增大充电偏压。
定时(B):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到LOW1之后与转印辊5的约1全周对应地旋转感光鼓1的定时(图14的B)处,转印偏压从LOW1(+200V)切换到LOW2(-1200V)。从转印辊5中包含的调色剂的此定时起,负(极性)调色剂主要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的表面,使得负调色剂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因此,在感光鼓1上,如图15所示,在切换到LOW1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的负调色剂(图15的γ)跟随下游侧的在转印偏压是LOW1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的正调色剂(图15的α)。此外,经过充电部a的调色剂(图15的β)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充电至负极性(图15的β)。
定时(C):
然后,在转印偏压是LOW1时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正调色剂(α)经过充电部a的定时(图14的C)处,充电偏压从HIGH(-1200V)切换到LOW(-1000V)。定时(C)是在感光鼓1的定时(B)处位于转印部d处的部分到达了充电部a的定时。也就是说,在图像形成期间使被施加到充电辊的电压的绝对值小于该电压值的绝对值。顺便提一下,被施加到充电辊的电压的值是达到在充电部a处没有产生放电的程度的电压值。此外,在负极性(本实施例中的正常极性)调色剂(γ)到达充电部a之前,被施加到充电辊的电压被切换为达到在充电部a处没有产生放电的程度的电压值。从此定时起,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负调色剂(γ)原样地经过充电部a,而基本上在充电部a处没有进行放电。也就是说,在存在负调色剂(γ)的区域经过充电部a时,对充电辊2施加绝对值大于-700V的图像承载构件(感光鼓)表面电势且绝对值小于正常极性(负极性)侧的图像形成期间的-1200V的电压的-1000V的电压。结果是,经过充电部a的调色剂在具有稳定的负电荷的同时旋转,然后,通过来自显影偏压(-300V)的电势差在显影部c处被转印到显影套筒41上,由此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
顺便提一下,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偏压是-300V,但是,也可以被适当地改变,以便更加促进负调色剂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上。
定时(D):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到LOW2之后与转印辊5的约1全周对应地旋转感光鼓1的定时(图14的D)处,转印偏压从LOW2(-1200V)切换到LOW1(+200V)。从此定时起,在转印辊5中残留的正调色剂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的表面,使得正调色剂从转印辊转印到感光鼓1上。
定时(E):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到LOW1之后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正调色剂(α)到达充电部a的定时(图14的E)处,充电偏压从LOW(-1000V)再次切换到HIGH(-1200V)。定时(E)是在感光鼓1的定时(D)处位于转印部d处的部分到达了充电部a的定时。从此定时起,在充电部a处再次产生放电,使得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正调色剂(α)被充电至负极性。
定时(F):
然后,在转印偏压再次被切换到LOW1之后与转印辊5的约1全周对应地旋转感光鼓1的定时(图14的F)处,转印偏压从LOW1(+200V)切换到LOW2(-1200V)。从此定时起,在转印辊5中残留的负调色剂(γ)被静电吸引到感光鼓1的表面,使得负调色剂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
定时(G):
然后,在转印偏压是LOW1时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的正调色剂(α)完全经过了充电部a的定时(图14的G)处,充电偏压从HIGH(-1200V)再次切换到LOW(-1000V)。定时(G)是在感光鼓1的定时(F)处位于转印部d处的部分到达了充电部a的定时。从此定时起及其以后,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负调色剂(γ)经过充电部a,而基本上在充电部a处没有进行放电。
定时(H):
然后,在转印偏压再次被切换到LOW2之后与转印辊5的约1全周对应地旋转感光鼓1的定时(图3的H)处,转印偏压从LOW2(-1200V)切换到LOW1(+200V)。在此定时(H)处,在转印辊5中包含的负调色剂基本上被去除,因此,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结束。
定时(I):
然后,在转印偏压被切换到LOW1之后在转印辊5中残留的正调色剂(α)到达充电部a的定时(图14的I)处,充电偏压从LOW(-1000V)再次切换到HIGH(-1200V)。定时(I)是在感光鼓1的定时(H)处位于转印部d处的部分到达了充电部a的定时。结果是,正调色剂(α)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区域在充电部a处通过放电被充电至负极性,然后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
定时(J):
最后,在转印偏压是LOW2时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所有的负调色剂都被回收在显影设备4中的定时(图14的J)处,未示出的高压源、主电机、扫描仪电机等全部的转印偏压和驱动都被断开,使得后旋转步骤结束。
<本实施例的功能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后旋转步骤中的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中,当负调色剂从转印辊5被转印到感光鼓1上时,与正调色剂被转印时相比,充电偏压的绝对值变小,从而防止在充电部a处产生放电。结果是,维持稳定的负电荷,在充电处理期间没有对负调色剂进行过度的充电。
结果是,从转印辊5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可以由显影设备4可靠地回收,而没有导致其附着在感光鼓1上(鼓融合),从而可以提供抑制由于鼓融合引起的图像缺陷的图像。此外,通过防止调色剂超过必要地附着在感光鼓1上,还延长感光鼓1的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被描述为在非图像形成期间的后旋转步骤中执行,但不限于此。清洁操作可以在任何定时处被执行,如果该定时在非图像形成的时段中的话。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某作业中经过图像输出的片材的数量是预定的阈值或更大的情况下,在作业中的所有的图像形成结束之后在后旋转步骤中执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但是,在该作业期间经过图像输出的片材的数量是预定的阈值或更大的情况下,可以在延长的片材间隔等中执行转印辊5的清洁操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被描述为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此,而且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传真机和具有这些机器的组合的功能的多功能机。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
虽然针对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
充电构件,所述充电构件用于在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对的充电部处对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充电;
显影构件,所述显影构件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地形成显影部,并且用于通过在所述显影部处使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显影来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
转印构件,所述转印构件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地形成转印部,并且用于在所述转印部处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曝光部,所述曝光部在关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所述转印部的下游侧且所述充电部的上游侧,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曝光;
充电电压施加部,所述充电电压施加部用于向所述充电构件施加充电电压;
显影电压施加部,所述显影电压施加部用于向所述显影构件施加显影电压;
转印电压施加部,所述转印电压施加部用于向所述转印构件施加转印电压;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曝光部、所述充电电压施加部、所述显影电压施加部以及所述转印电压施加部,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执行在所述转印部处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到记录材料上的第一操作,以及执行使所述转印构件和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在非第一操作中彼此接触地旋转的第二操作;
其中,没有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而残留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在所述第一操作中被所述显影构件回收,并且
其中,由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的所述第二操作包括:
(i)第一处理,所述第一处理用于在转印电压被施加到所述转印部以便形成所述转印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的状态下、使被所述充电构件充电至正常极性的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区域经过所述转印部,所述转印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对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作用指向从所述转印构件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方向的静电力,
(ii)第二处理,所述第二处理用于以小于在所述第一处理中所述曝光部曝光的曝光量的曝光量对所述第一处理之后的所述区域执行曝光,或者对所述第一处理之后的所述区域不执行曝光,
(iii)第三处理,所述第三处理用于在充电电压被施加到所述充电部以便形成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处理之后的所述区域经过所述充电部,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在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不产生放电,但是对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作用指向从所述充电构件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方向的静电力,
(iv)第四处理,所述第四处理用于在显影电压被施加到所述显影部以便形成对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作用指向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方向的静电力的电势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三处理之后的所述区域到达所述显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执行通过将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从所述转印构件移动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来清洁所述转印构件的清洁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所述第二操作中的所述第一处理至第四处理之后的所述区域为第一区域,
其中,由所述控制单元执行的所述第二操作包括:
(v)第五处理,所述第五处理用于在转印电压被施加到所述转印部以便形成所述转印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的状态下、使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第二区域经过所述转印部,所述转印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对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作用指向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到所述转印构件的方向的静电力,
(vi)第六处理,所述第六处理用于通过所述曝光部对所述第五处理之后的所述第二区域执行曝光,
(vii)第七处理,所述第七处理用于在充电电压被施加到所述充电部以便形成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六处理之后的所述第二区域经过所述充电部,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在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产生放电,并且对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作用指向从所述充电构件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方向的静电力,
(viii)第八处理,所述第八处理用于在显影电压被施加到所述显影部以便形成对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作用指向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到所述显影构件的方向的静电力的电势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三处理之后的所述第二区域到达所述显影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执行通过将充电至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从所述转印构件移动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来清洁所述转印构件的清洁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曝光部,使得在所述第六处理中所述曝光部曝光的曝光量大于在所述第二处理中所述曝光部曝光的曝光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电压施加部,使得在所述第三处理中施加到所述充电构件的充电电压的绝对值大于在所述第一操作中施加到所述充电构件的充电电压的绝对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电压施加部,使得在所述第三处理中施加到所述充电构件的充电电压等于在所述第一操作中施加到所述充电构件的充电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二操作中执行通过将调色剂从所述转印构件移动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来清洁所述转印构件的清洁操作,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使得其中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从所述转印构件转移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第一转移操作在其中充电至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从所述转印构件转移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第二转移操作执行之后被执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之后被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操作在所述第一操作之前被执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是单组分显影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是磁性单组分显影剂。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图像承载构件;
充电构件,所述充电构件用于在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相对的充电部处对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充电;
显影构件,所述显影构件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地形成显影部,并且用于通过在所述显影部处使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显影来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
转印构件,所述转印构件用于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接触地形成转印部,并且用于在所述转印部处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转印到记录材料上;
曝光部,所述曝光部在关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旋转方向的所述转印部的下游侧且所述充电部的上游侧,用于使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表面曝光;
电压施加部,所述电压施加部用于向所述充电构件施加电压;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曝光部和所述电压施加部,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执行
在所述转印部处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到记录材料上的第一操作,
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第一转移处理、经过处理以及回收处理,所述第一转移处理用于将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从所述转印构件转移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所述经过处理用于使转移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调色剂经过所述充电部,所述回收处理用于在所述显影部处通过所述显影构件回收经过所述充电部的调色剂,
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第二转移处理、经过处理以及回收处理,所述第二转移处理用于将充电至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从所述转印构件转移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
其中,没有被转印到记录材料上而残留在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上的调色剂在所述第一操作中被所述显影构件回收,
其中,在所述第二操作的经过处理中,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在充电电压被施加到所述充电构件以便形成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的状态下、经过所述充电部,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在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不产生放电,但是对充电至正常极性的调色剂作用指向从所述充电构件到所述图像承载构件的方向的静电力,
其中,在所述第三操作的经过处理中,充电至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在充电电压被施加到所述充电构件以便形成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的状态下、经过所述充电部,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的电势差在所述充电构件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之间产生放电,并且对充电至与正常极性相反的极性的调色剂作用指向从所述图像承载构件到所述充电构件的方向的静电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是单组分显影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调色剂是磁性单组分显影剂。
CN201910519043.3A 2015-10-06 2016-09-30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0244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98376 2015-10-06
JP2015198376A JP6562806B2 (ja) 2015-10-06 2015-10-06 画像形成装置
CN201610868109.6A CN106560746B (zh) 2015-10-06 2016-09-30 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8109.6A Division CN106560746B (zh) 2015-10-06 2016-09-30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4531A CN110244531A (zh) 2019-09-17
CN110244531B true CN110244531B (zh) 2022-03-29

Family

ID=584477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19043.3A Active CN110244531B (zh) 2015-10-06 2016-09-30 图像形成装置
CN201610868109.6A Active CN106560746B (zh) 2015-10-06 2016-09-30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68109.6A Active CN106560746B (zh) 2015-10-06 2016-09-3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073383B2 (zh)
JP (1) JP6562806B2 (zh)
KR (1) KR102128420B1 (zh)
CN (2) CN110244531B (zh)
PH (1) PH120160003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62806B2 (ja) * 2015-10-06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62117B2 (ja) * 2016-07-22 2021-04-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71163B2 (ja) * 2018-02-28 2022-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91295A (ja) * 2018-04-20 2019-10-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像形成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82545B2 (ja) 2019-02-26 2023-05-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97317A (ja) * 2020-12-18 2022-06-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9676A (en) * 1986-03-04 1988-09-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removing residual toner
JPH09305067A (ja) * 1996-05-16 1997-11-2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119710C (zh) * 1996-03-18 2003-08-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采用静电图象显影工艺的装置的充电电压的方法
CN101122766A (zh) * 2006-08-11 2008-02-13 株式会社理光 充电系统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54084A (zh) * 2006-09-20 2008-04-02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1561650A (zh) * 2008-04-18 2009-10-21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79538A (zh) * 2010-06-11 2011-12-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5726U (ja) * 1991-11-20 1993-06-18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221045B2 (ja) * 1992-04-03 2001-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67491A (ja) 1992-08-25 1994-03-11 Toshiba Corp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JP3902251B2 (ja) 1994-09-30 2007-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3457083B2 (ja) * 1995-02-24 2003-10-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像形成装置
JP2751855B2 (ja) * 1995-02-24 1998-05-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帯電装置
US5752130A (en) 1995-07-07 1998-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cleaning residual toner from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JP2001249502A (ja) * 2000-03-06 2001-09-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87598A (ja) * 2001-03-28 2002-10-0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56971A (ja) * 2001-09-04 2003-05-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262892C (zh) * 2002-04-09 2006-07-05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用于处理盒的存储介质,成像设备和成像控制系统
JP2004054142A (ja) * 2002-07-23 2004-02-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7181B2 (ja) * 2006-03-31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023643B2 (ja) * 2006-10-05 2012-09-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3412B2 (ja) * 2006-12-21 201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7979011B2 (en) * 2008-08-27 2011-07-12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photoconductive drum
JP5464860B2 (ja) * 2009-02-03 2014-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0602B2 (ja) * 2013-05-22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40441B2 (ja) * 2014-10-01 2018-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62806B2 (ja) * 2015-10-06 2019-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9676A (en) * 1986-03-04 1988-09-0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removing residual toner
CN1119710C (zh) * 1996-03-18 2003-08-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采用静电图象显影工艺的装置的充电电压的方法
JPH09305067A (ja) * 1996-05-16 1997-11-2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22766A (zh) * 2006-08-11 2008-02-13 株式会社理光 充电系统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154084A (zh) * 2006-09-20 2008-04-02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装置
CN101561650A (zh) * 2008-04-18 2009-10-21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279538A (zh) * 2010-06-11 2011-12-1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44531A (zh) 2019-09-17
US10386755B2 (en) 2019-08-20
JP6562806B2 (ja) 2019-08-21
US20180307162A1 (en) 2018-10-25
CN106560746A (zh) 2017-04-12
CN106560746B (zh) 2019-07-05
JP2017072675A (ja) 2017-04-13
KR102128420B1 (ko) 2020-06-30
PH12016000343B1 (en) 2018-04-11
US20170097590A1 (en) 2017-04-06
US10073383B2 (en) 2018-09-11
KR20170041147A (ko) 2017-04-14
PH12016000343A1 (en) 2018-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453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2795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02761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charge member disposed near an image bearing member
KR20150040121A (ko)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41262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4044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722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439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09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17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4355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399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33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11497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4616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395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579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2282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4296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91329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0455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442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31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6947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H103335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