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84702A - 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84702A
CN110184702A CN201910427702.0A CN201910427702A CN110184702A CN 110184702 A CN110184702 A CN 110184702A CN 201910427702 A CN201910427702 A CN 201910427702A CN 110184702 A CN110184702 A CN 110184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otton
roller
fiber
dr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770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184702B (zh
Inventor
刘新金
宋娟
苏旭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rude Textile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42770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84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184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4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184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84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8Threads in which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are wound with other yarns or filaments, e.g. wrap yarns, i.e. strands of filaments or staple fibres are wrapped by a helically wound binder yar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01/00Cellulose-based fibres, e.g.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1Natural vegetable fibres
    • D10B2201/02Cotton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3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high streng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将喂入的粗纱经牵伸后的须条在牵伸区内被并合的双长丝按压分割成左须条、右须条,而后重新分割开的双长丝分别与左须条、右须条在加捻捻度作用下先分别包缠再合股包缠制得双包缠合股纱,从而大幅提高所纺纱线的强力。

Description

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纱线的纺制方法,具体为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服饰用纺织品,除了追求穿着舒适度,还越来越关注其时尚性和功能性,追求独特的风格和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抗菌、防静电等功能。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不断开拓新式纱线和面料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厂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断向高档次、高品位、好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针对此,本发明给出一种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将选配的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并条、粗纱制得棉粗纱,将棉粗纱通过细纱机的后罗拉按压喂入到牵伸系统,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三区牵伸结构,第一长丝束和第二长丝束并合后由中前罗拉按压喂入,从而在按压点处将此时经后牵伸区和中牵伸区牵伸得到的棉总须条分成左棉须条、右棉须条,左棉须条、右棉须条而后被前罗拉按压输出,在前牵伸区内完成各自的整理作用得到左须条、右须条,第一长丝束和第二长丝束随后依次经与中前罗拉保持一致转速的并合罗拉和分束罗拉的按压后以一定的间距分别由前罗拉按压输出,此时第一长丝束和第二长丝束分别在分束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预牵伸区内实现预加张力控制,在前罗拉处第一长丝束位于左须条左部按压输出、第二长丝束位于右左须条右部按压输出,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第一长丝束与左须条之间相互包缠得到左包缠纱,且在包缠过程中左须条进行加捻,同时第二长丝束与右须条之间相互包缠得到右包缠纱,且在包缠过程中右须条进行加捻,而后左包缠纱与右包缠纱之间进行合股包缠,得到最终的双包缠合股纱。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将喂入的粗纱经牵伸后的须条在牵伸区内被并合的双长丝按压分割成左须条、右须条,而后重新分割开的双长丝分别与左须条、右须条在加捻捻度作用下先分别包缠再合股包缠制得双包缠合股纱,从而大幅提高所纺纱线的强力。
技术方案: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将选配的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并条、粗纱制得棉粗纱,将棉粗纱通过细纱机的后罗拉按压喂入到牵伸系统,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三区牵伸结构,第一长丝束和第二长丝束并合后由中前罗拉按压喂入,从而在按压点处将此时经后牵伸区和中牵伸区牵伸得到的棉总须条分成左棉须条、右棉须条,左棉须条、右棉须条而后被前罗拉按压输出,在前牵伸区内完成各自的整理作用得到左须条、右须条,第一长丝束和第二长丝束随后依次经与中前罗拉保持一致转速的并合罗拉和分束罗拉的按压后分别由前罗拉按压输出,此时第一长丝束和第二长丝束分别在分束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预牵伸区内实现预加张力控制,在前罗拉处第一长丝束位于左须条左部按压输出、第二长丝束位于右左须条右部按压输出,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第一长丝束与左须条之间相互包缠得到左包缠纱,且在包缠过程中左须条进行加捻,同时第二长丝束与右须条之间相互包缠得到右包缠纱,且在包缠过程中右须条进行加捻,而后左包缠纱与右包缠纱之间进行合股包缠,得到最终的双包缠合股纱,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棉选配:根据所纺的双包缠合股纱的要求纱线条干均匀、纱条光洁、棉结白星少、强力高,因此选用纤维长度长的棉纤维,增加纤维间接触机会,从而增强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纱线强力,同时选用纤维细度细的纤维,相同粗细的纱线截面中纤维根数增多,抱合力相应提高,从而能提高成纱强力,因此选用品级在1.8-2.5之间、平均长度在30-33mm之间的原棉;长丝束选用有色锦纶长丝,锦纶长丝线密度为75D;
第二步:棉清梳联:将所选配的棉纤维依次经往复抓棉机实现按照所需的混配比例的抓取,混开棉机实现所抓取的各种原棉纤维的首先横向平铺然后再垂直抓取的混合,且在抓取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开松和除杂,单轴流开棉机实现原棉纤维在各辊筒之间的打手抓取转移,且在抓取转移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开松、梳理、除杂,多仓混棉机实现原棉纤维在各高棉仓内的一定高度的随机进入混合,而后各棉仓内的棉纤维输出后汇合,由于由棉仓到汇合点的距离不同从而实现各棉仓内的棉纤维在不同路径下输送后产生的路程差实现混合,清棉机实现对棉纤维的进一步的开松、梳理、除杂,棉箱将进入的棉纤维制成均匀的棉丛,梳棉机将进入的棉丛进行精细的开松、梳理、除杂、成条,从而制得梳棉条,开清棉遵循“多包取用、精细抓棉、混合充分”的工艺原则,梳棉遵循“强分梳、轻定量”的工艺原则;
第三步:并条:采用两道并条,第一道并条中采用并条机,第一道并条中采用6根第二步制得的梳棉条共同喂入,共同喂入的6根梳棉条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重新并合制得棉半熟条,牵伸系统分别包括前张力牵伸、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主牵伸、导条张力牵伸、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的后区牵伸,第一道并条的牵伸系统的总牵伸倍数设置为6,牵伸分配为前张力牵伸1.029、主牵伸3.928、导条张力牵伸1.011、后区牵伸1.50,第一道并条中喂入的梳棉条内的弯钩纤维被拉伸伸直;第二道并条中采用8根棉半熟条共同喂入,共同喂入的8根棉半熟条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重新并合制得棉熟条,牵伸系统分别包括前张力牵伸、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主牵伸、导条张力牵伸、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的后区牵伸,第一道并条的牵伸系统的牵伸分配为前张力牵伸1.029、主牵伸6.990、导条张力牵伸1.011、后区牵伸1.36,第二道并条中喂入的棉半熟条的条干均匀度在重新并合中被大幅改善;
第四步:粗纱:将第三步制得的棉熟条经粗纱机的牵伸拉细、加捻卷绕制得具有一定强力的棉粗纱,选用粗纱机,粗纱工序遵循“轻定量、大隔距”的工艺原则;
第五步:细纱:将第四步制得的1根棉粗纱喂入细纱机,细纱机选用TH558J环锭细纱机,细纱机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三区牵伸结构,1根棉粗纱通过细纱机的后罗拉按压喂入到牵伸系统,喂入的棉粗纱随后被中后罗拉按压输出,受到后罗拉与中后罗拉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设置在1.05-1.35之间,在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由于棉粗纱内的棉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使得棉纤维在靠近中罗拉的按压钳口处发生集中的由与后罗拉保持一致的慢速运动向与中后罗拉保持一致的快速运动的转变,且变速后的快速纤维又集体的带动周围相接触的纤维进行逐步的速度转变,从而使得棉粗纱被均匀一致的拉伸变细,且棉粗纱被拉伸变细使得横截面内的棉纤维减少,从而使得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减小,继而得到棉纤维束,经中后罗拉按压输出的棉纤维束随后被中前罗拉按压输出,受到中后罗拉与中前罗拉之间的中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中牵伸区为主牵伸区,牵伸倍数设置在15-50之间,在中牵伸区的大牵伸作用下,棉纤维束内的棉纤维发生由与中后罗拉保持一致的慢速运动逐步向与中前罗拉保持一致的快速运动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当其中一根纤维发生变速运动后,会由于相互作用力带动周围与之接触的纤维发生逐步的变速过程,且随着纤维逐步的靠近中前罗拉,纤维的运动会逐步变快,当纤维被中前罗拉按压后,由于中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大,使得变速转变剧烈,从而使得纤维立即转变与中前罗拉转速保持一致后立即被从纤维束中抽取出来,从而使得棉纤维束发生纤维抽取的拉伸变细,且棉纤维束内的棉纤维由于是被急速抽取,从而使得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大幅减小,继而得到棉须条,完全相同的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相互平行并合后共同由中前罗拉按压进入到牵伸系统,且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在中前罗拉的按压点处于棉须条的中间部位,此时由于棉须条处于松散的状态,从而使得棉须条在按压点处被分成左棉须条和右棉须条,左棉须条和右棉须条随后被前罗拉按压输出,受到中前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设置在1-1.25之间,由于棉须条受到按压点的挤压作用,使得分割成的左棉须条和右棉须条内的纤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在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使得左棉须条和右棉须条在靠近前中罗拉的按压钳口处发生集中的由与中前罗拉保持一致的慢速运动向与前罗拉保持一致的快速运动的转变,且变速后的快速纤维又集体的带动周围相接触的纤维进行逐步的速度转变,从而使得左棉须条和右棉须条被均匀一致的拉伸变细,从而分别得到左须条和右须条,被中前罗拉按压的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随后被中上罗拉组按压,中上罗拉组包括下输出辊,下输出辊与中前罗拉转速保持一致,在下输出辊上的中间部位的圆周上开有中凹槽,在下输出辊上的左侧部位的圆周上开有左凹槽、右侧部位的圆周上开有右凹槽,在下输出辊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上并合按压辊和上分束按压辊,在上并合按压辊的中间部位的圆周上设置有第一凸槽,上分束按压辊包括左上分束按压辊和右上分束按压辊,在左上分束按压辊的中间部位的圆周上设置有第二凸槽,在右上分束按压辊的中间部位的圆周上设置有第三凸槽,上并合按压辊的第一凸槽嵌入在下输出辊的中凹槽内且由下输出辊带动进行同步转动,左上分束按压辊的第二凸槽嵌入在下输出辊的左凹槽内且由下输出辊带动进行同步转动,右上分束按压辊的第三凸槽嵌入在下输出辊的右凹槽内且由下输出辊带动进行同步转动,被中前罗拉按压的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随后被按压在上并合按压辊的第一凸槽和下输出辊的中凹槽之间被保持并合输出,而后第一锦纶长丝束被左上分束按压辊的第二凸槽和下输出辊的左凹槽之间按压输出、第二锦纶长丝束被右上分束按压辊的第三凸槽和下输出辊的右凹槽之间按压输出,从而实现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的分束输出控制,分束后的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被前罗拉按压输出,此时第一锦纶长丝束位于左须条的左侧、第二锦纶长丝束位于右须条的右侧,经由前罗拉输出的左须条、第一锦纶长丝束、右须条、第二锦纶长丝束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第一长丝束与左须条之间相互包缠得到左包缠纱,且在包缠过程中左须条进行加捻,同时第二长丝束与右须条之间相互包缠得到右包缠纱,且在包缠过程中右须条进行加捻,而后左包缠纱与右包缠纱之间进行合股包缠,得到最终的双包缠合股纱。
优选的,第二步中,往复抓棉机采用FA006型。
优选的,第二步中,混开棉机采用FA018型。
优选的,第二步中,单轴流开棉机采用FA012型。
优选的,第二步中,多仓混棉机采用FA025型。
优选的,第二步中,清棉机采用FA111B型。
优选的,第二步中,棉箱选用FA172型。
优选的,第二步中,梳棉机采用FA201B型。
优选的,第三步中,并条机选用FA315型。
优选的,第四步中,粗纱机选用A456C型。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通过将喂入的粗纱经牵伸后的须条在牵伸区内被并合的双长丝按压分割成左须条、右须条,而后重新分割开的双长丝分别与左须条、右须条在加捻捻度作用下先分别包缠再合股包缠制得双包缠合股纱,从而大幅提高所纺纱线的强力。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实施例1
以制备线密度为15tex/70D/70D棉/锦纶/锦纶双包缠合股纱为例,相应的工艺参数如下:
(1)配棉:
(2)关键工艺参数设计
开清棉:
FA006型往复抓棉机工艺参数
FA018型混开棉机工艺参数
FA102型单轴流开棉机工艺参数
FA025型多仓混棉机工艺设计
FA111B型清棉机工艺设计
FA172型棉箱工艺设计
梳棉:
并条:
粗纱:
细纱:
(4)成纱质量测试:
力学性能
毛羽指数
条干均匀度

Claims (10)

1.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将选配的棉纤维依次经清梳联、并条、粗纱制得棉粗纱,将棉粗纱通过细纱机的后罗拉按压喂入到牵伸系统,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三区牵伸结构,第一长丝束和第二长丝束并合后由中前罗拉按压喂入,从而在按压点处将此时经后牵伸区和中牵伸区牵伸得到的棉总须条分成左棉须条、右棉须条,左棉须条、右棉须条而后被前罗拉按压输出,在前牵伸区内完成各自的整理作用得到左须条、右须条,第一长丝束和第二长丝束随后依次经与中前罗拉保持一致转速的并合罗拉和分束罗拉的按压后分别由前罗拉按压输出,此时第一长丝束和第二长丝束分别在分束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预牵伸区内实现预加张力控制,在前罗拉处第一长丝束位于左须条左部按压输出、第二长丝束位于右左须条右部按压输出,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第一长丝束与左须条之间相互包缠得到左包缠纱,且在包缠过程中左须条进行加捻,同时第二长丝束与右须条之间相互包缠得到右包缠纱,且在包缠过程中右须条进行加捻,而后左包缠纱与右包缠纱之间进行合股包缠,得到最终的双包缠合股纱,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原棉选配:根据所纺的双包缠合股纱的要求纱线条干均匀、纱条光洁、棉结白星少、强力高,因此选用纤维长度长的棉纤维,增加纤维间接触机会,从而增强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纱线强力,同时选用纤维细度细的纤维,相同粗细的纱线截面中纤维根数增多,抱合力相应提高,从而能提高成纱强力,因此选用品级在1.8-2.5之间、平均长度在30-33mm之间的原棉;长丝束选用有色锦纶长丝,锦纶长丝线密度为75D;
第二步:棉清梳联:将所选配的棉纤维依次经往复抓棉机实现按照所需的混配比例的抓取,混开棉机实现所抓取的各种原棉纤维的首先横向平铺然后再垂直抓取的混合,且在抓取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开松和除杂,单轴流开棉机实现原棉纤维在各辊筒之间的打手抓取转移,且在抓取转移过程中实现对原棉纤维的开松、梳理、除杂,多仓混棉机实现原棉纤维在各高棉仓内的一定高度的随机进入混合,而后各棉仓内的棉纤维输出后汇合,由于由棉仓到汇合点的距离不同从而实现各棉仓内的棉纤维在不同路径下输送后产生的路程差实现混合,清棉机实现对棉纤维的进一步的开松、梳理、除杂,棉箱将进入的棉纤维制成均匀的棉丛,梳棉机将进入的棉丛进行精细的开松、梳理、除杂、成条,从而制得梳棉条,开清棉遵循“多包取用、精细抓棉、混合充分”的工艺原则,梳棉遵循“强分梳、轻定量”的工艺原则;
第三步:并条:采用两道并条,第一道并条中采用并条机,第一道并条中采用6根第二步制得的梳棉条共同喂入,共同喂入的6根梳棉条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重新并合制得棉半熟条,牵伸系统分别包括前张力牵伸、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主牵伸、导条张力牵伸、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的后区牵伸,第一道并条的牵伸系统的总牵伸倍数设置为6,牵伸分配为前张力牵伸1.029、主牵伸3.928、导条张力牵伸1.011、后区牵伸1.50,第一道并条中喂入的梳棉条内的弯钩纤维被拉伸伸直;第二道并条中采用8根棉半熟条共同喂入,共同喂入的8根棉半熟条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重新并合制得棉熟条,牵伸系统分别包括前张力牵伸、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主牵伸、导条张力牵伸、中罗拉和后罗拉之间的后区牵伸,第一道并条的牵伸系统的牵伸分配为前张力牵伸1.029、主牵伸6.990、导条张力牵伸1.011、后区牵伸1.36,第二道并条中喂入的棉半熟条的条干均匀度在重新并合中被大幅改善;
第四步:粗纱:将第三步制得的棉熟条经粗纱机的牵伸拉细、加捻卷绕制得具有一定强力的棉粗纱,选用粗纱机,粗纱工序遵循“轻定量、大隔距”的工艺原则;
第五步:细纱:将第四步制得的1根棉粗纱喂入细纱机,细纱机选用TH558J环锭细纱机,细纱机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三区牵伸结构,1根棉粗纱通过细纱机的后罗拉按压喂入到牵伸系统,喂入的棉粗纱随后被中后罗拉按压输出,受到后罗拉与中后罗拉之间的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后牵伸区的牵伸倍数设置在1.05-1.35之间,在后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由于棉粗纱内的棉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使得棉纤维在靠近中罗拉的按压钳口处发生集中的由与后罗拉保持一致的慢速运动向与中后罗拉保持一致的快速运动的转变,且变速后的快速纤维又集体的带动周围相接触的纤维进行逐步的速度转变,从而使得棉粗纱被均匀一致的拉伸变细,且棉粗纱被拉伸变细使得横截面内的棉纤维减少,从而使得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减小,继而得到棉纤维束,经中后罗拉按压输出的棉纤维束随后被中前罗拉按压输出,受到中后罗拉与中前罗拉之间的中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中牵伸区为主牵伸区,牵伸倍数设置在15-50之间,在中牵伸区的大牵伸作用下,棉纤维束内的棉纤维发生由与中后罗拉保持一致的慢速运动逐步向与中前罗拉保持一致的快速运动的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当其中一根纤维发生变速运动后,会由于相互作用力带动周围与之接触的纤维发生逐步的变速过程,且随着纤维逐步的靠近中前罗拉,纤维的运动会逐步变快,当纤维被中前罗拉按压后,由于中牵伸区的牵伸倍数大,使得变速转变剧烈,从而使得纤维立即转变与中前罗拉转速保持一致后立即被从纤维束中抽取出来,从而使得棉纤维束发生纤维抽取的拉伸变细,且棉纤维束内的棉纤维由于是被急速抽取,从而使得纤维之间的作用力大幅减小,继而得到棉须条,完全相同的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相互平行并合后共同由中前罗拉按压进入到牵伸系统,且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在中前罗拉的按压点处于棉须条的中间部位,此时由于棉须条处于松散的状态,从而使得棉须条在按压点处被分成左棉须条和右棉须条,左棉须条和右棉须条随后被前罗拉按压输出,受到中前罗拉和前罗拉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前牵伸区的牵伸倍数设置在1-1.25之间,由于棉须条受到按压点的挤压作用,使得分割成的左棉须条和右棉须条内的纤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在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下,使得左棉须条和右棉须条在靠近前中罗拉的按压钳口处发生集中的由与中前罗拉保持一致的慢速运动向与前罗拉保持一致的快速运动的转变,且变速后的快速纤维又集体的带动周围相接触的纤维进行逐步的速度转变,从而使得左棉须条和右棉须条被均匀一致的拉伸变细,从而分别得到左须条和右须条,被中前罗拉按压的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随后被中上罗拉组按压,中上罗拉组包括下输出辊,下输出辊与中前罗拉转速保持一致,在下输出辊上的中间部位的圆周上开有中凹槽,在下输出辊上的左侧部位的圆周上开有左凹槽、右侧部位的圆周上开有右凹槽,在下输出辊的上部分别设置有上并合按压辊和上分束按压辊,在上并合按压辊的中间部位的圆周上设置有第一凸槽,上分束按压辊包括左上分束按压辊和右上分束按压辊,在左上分束按压辊的中间部位的圆周上设置有第二凸槽,在右上分束按压辊的中间部位的圆周上设置有第三凸槽,上并合按压辊的第一凸槽嵌入在下输出辊的中凹槽内且由下输出辊带动进行同步转动,左上分束按压辊的第二凸槽嵌入在下输出辊的左凹槽内且由下输出辊带动进行同步转动,右上分束按压辊的第三凸槽嵌入在下输出辊的右凹槽内且由下输出辊带动进行同步转动,被中前罗拉按压的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随后被按压在上并合按压辊的第一凸槽和下输出辊的中凹槽之间被保持并合输出,而后第一锦纶长丝束被左上分束按压辊的第二凸槽和下输出辊的左凹槽之间按压输出、第二锦纶长丝束被右上分束按压辊的第三凸槽和下输出辊的右凹槽之间按压输出,从而实现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的分束输出控制,分束后的第一锦纶长丝束和第二锦纶长丝束被前罗拉按压输出,此时第一锦纶长丝束位于左须条的左侧、第二锦纶长丝束位于右须条的右侧,经由前罗拉输出的左须条、第一锦纶长丝束、右须条、第二锦纶长丝束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首先第一长丝束与左须条之间相互包缠得到左包缠纱,且在包缠过程中左须条进行加捻,同时第二长丝束与右须条之间相互包缠得到右包缠纱,且在包缠过程中右须条进行加捻,而后左包缠纱与右包缠纱之间进行合股包缠,得到最终的双包缠合股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往复抓棉机采用FA006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混开棉机采用FA018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单轴流开棉机采用FA012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多仓混棉机采用FA025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清棉机采用FA111B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棉箱选用FA172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梳棉机采用FA201B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并条机选用FA315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粗纱机选用A456C型。
CN201910427702.0A 2019-05-22 2019-05-22 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1018470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7702.0A CN110184702B (zh) 2019-05-22 2019-05-22 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7702.0A CN110184702B (zh) 2019-05-22 2019-05-22 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4702A true CN110184702A (zh) 2019-08-30
CN110184702B CN110184702B (zh) 2021-10-08

Family

ID=6771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7702.0A Active CN110184702B (zh) 2019-05-22 2019-05-22 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184702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73295A (ko) * 2007-12-31 2009-07-03 주식회사 효성 고무보강용 스틸코드
CN102704074A (zh) * 2012-06-26 2012-10-03 东华大学 一种长丝螺旋展开的下托式复合纺纱机构、方法与应用
US20140090349A1 (en) * 2012-09-10 2014-04-03 Angela Fisher Composite yarn for cut resistant fabrics
CN104790086A (zh) * 2015-04-21 2015-07-22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经编用棉/锦纶fdy高支纱及其纺制方法
CN105648605A (zh) * 2016-03-23 2016-06-08 江南大学 一种新型双色高弹花式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6544766A (zh) * 2016-10-28 2017-03-29 江南大学 一种绢丝纱生产工艺
CN106637567A (zh) * 2016-12-27 2017-05-10 江南大学 一种赛洛菲尔双包缠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7043969A (zh) * 2017-05-11 2017-08-15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型膜丝化的环锭复合纺纱方法
CN107190393A (zh) * 2017-07-16 2017-09-22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弹双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7460576A (zh) * 2017-08-24 2017-12-12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棉/不锈钢包芯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08166121A (zh) * 2018-02-08 2018-06-15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羽绒状难纺纤维短流程复合成纱的方法
CN108396428A (zh) * 2018-02-08 2018-08-1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高刚度脆性纤维短流程倍捻成纱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73295A (ko) * 2007-12-31 2009-07-03 주식회사 효성 고무보강용 스틸코드
CN102704074A (zh) * 2012-06-26 2012-10-03 东华大学 一种长丝螺旋展开的下托式复合纺纱机构、方法与应用
US20140090349A1 (en) * 2012-09-10 2014-04-03 Angela Fisher Composite yarn for cut resistant fabrics
CN104790086A (zh) * 2015-04-21 2015-07-22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经编用棉/锦纶fdy高支纱及其纺制方法
CN105648605A (zh) * 2016-03-23 2016-06-08 江南大学 一种新型双色高弹花式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6544766A (zh) * 2016-10-28 2017-03-29 江南大学 一种绢丝纱生产工艺
CN106637567A (zh) * 2016-12-27 2017-05-10 江南大学 一种赛洛菲尔双包缠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7043969A (zh) * 2017-05-11 2017-08-15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型膜丝化的环锭复合纺纱方法
CN107190393A (zh) * 2017-07-16 2017-09-22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弹双芯纱生产装置和生产方法
CN107460576A (zh) * 2017-08-24 2017-12-12 合肥岸鲁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棉/不锈钢包芯纱生产装置及生产方法
CN108166121A (zh) * 2018-02-08 2018-06-15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羽绒状难纺纤维短流程复合成纱的方法
CN108396428A (zh) * 2018-02-08 2018-08-14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高刚度脆性纤维短流程倍捻成纱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代丽梅等: "超大牵伸集聚纺莱赛尔纱的工艺研究", 《棉纺织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84702B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7247B (zh) 一种多彩复合竹节或缎彩系列纱线、面料及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3305997B (zh) 一种纯棉高支纱包纱包芯纱的生产方法
CN105401293B (zh) 一种新型花式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1498069B (zh) 一种新型粗纱赛络纺制方法
CN106192110B (zh) 一种t/c/r竹节雪花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3572447B (zh) 一种复合包芯缝纫线的制造方法
CN106835416B (zh) 一种涤纶纯纺有色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5755622B (zh) 一种粗纱法ab纱生产工艺
CN110055650B (zh) 高比例棉/锦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01979735A (zh) 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工艺
CN103981612B (zh) 一种ab竹节复合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2704108A (zh) 一种棉纤维与麻赛尔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CN109763229A (zh) 电磁屏蔽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10016742A (zh) 一种纯棉精梳高支纱的高效生产方法
CN109281020A (zh) 一种低捻纱线的生产工艺
CN102296397B (zh) 一种高支色纺纱的生产方法
CN110079909B (zh) 双丝包芯包缠纱的生产方法
CN109576842A (zh) 一种细旦中长型天丝纯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7130332A (zh) 苎麻棉混纺纱及其制备方法、系统和应用
CN105821547A (zh) 一种棉涤赛络纺ab纱的纺纱工艺
CN110093701A (zh) 松弛弹性包芯纱的生产方法
CN206843678U (zh) 苎麻棉混纺纱系统
CN109652883A (zh) 棉和不锈钢混纺电磁屏蔽用纱的生产方法
CN110184702A (zh) 双包缠合股纱的生产方法
CN103572446A (zh) 一种以空气变形丝为芯线的包芯缝纫线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8

Address after: 215421 group 22, Tu Song Village, Shaxi Town, Taicang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rude Text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00 road 214122 Jiangsu Lihu Binhu District City of Wu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n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