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9858B - 排出容器 - Google Patents

排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99858B
CN110099858B CN201780079450.6A CN201780079450A CN110099858B CN 110099858 B CN110099858 B CN 110099858B CN 201780079450 A CN201780079450 A CN 201780079450A CN 110099858 B CN110099858 B CN 1100998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content
sleeve
wall portion
mold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794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99858A (zh
Inventor
加瀬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998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98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998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998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28Nozzles, nozzle fitt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5D83/30Nozzles, nozzle fitting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for guiding the flow of spray, e.g. funnels, ho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9/00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 B05B9/03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B9/04Spraying apparatus for discharge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essentially mixing with gas or vapour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u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 pressurised or compressible container; with pum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14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16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uating means
    • B65D83/2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uating means operated by manual action, e.g. button-type actuator or actuator c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16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uating means
    • B65D83/2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uating means operated by manual action, e.g. button-type actuator or actuator caps
    • B65D83/205Actuator caps, or peripheral actuator skirts, attachable to the aerosol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75Aerosol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D83/16 - B65D83/74
    • B65D83/753Aerosol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D83/16 - B65D83/74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ssociated with out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52Actuation means
    • B05B11/1053Actuation means combined with means, other than pressure, for automatically opening a valve during actuation; combined with means for automatically removing closures or covers from the discharge nozzle during actu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40Closure ca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Nozzle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出容器,排出容器(1)具备收容有内容物的容器体(2)、具有套筒(3)的排出器(4)、具有形成有成型孔(45)的顶壁部(40)并使通过了成型孔的内容物排出到造型面(48)的外装部(5)、以及在与顶壁部的供给面(49)之间划分出将来自套筒的内容物供给到成型孔的扩散室(52)的扩散壁部(50),成型孔具备形成于顶壁部的中央区域的中央成型孔(46)、以及形成于外侧区域的外侧成型孔(47),在扩散室内配设有扩散部件(80),其与扩散壁部相对配置并且在从容器轴向观察的俯视时沿上下方向与顶壁部中的至少中央区域的整个区域重叠,扩散部件使来自套筒的内容物通过其与扩散壁部之间的间隙向径向外侧扩散。

Description

排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出容器。
本申请基于2016年12月28日在日本提交的专利申请2016-256572号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排出容器。
该排出容器在内部活塞的上方具备托盘,该托盘积存由内部活塞吸上来的内容物(液体)。在托盘设置有连通内部活塞的连通孔、以及位于连通孔的上侧的托板。托板经由多个固定脚而连通孔的边缘连结,该固定脚沿连通孔的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沿周向相邻的固定脚彼此之间的缝隙形成有出液孔,该出液孔将由内部活塞吸上来的内容物排出到托盘的上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实开平1-1035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上述以往的排出容器中,因为通过固定脚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出液孔,所以从连通孔排出的内容物分别通过出液孔后,被排出到托盘的上表面。因此,排出到托盘的上表面的内容物的排出量容易在沿着周向的每个位置产生波动。因此,在利用排出到托盘的上表面的内容物来形成造型物的情况下,难以将造型物高精度且再现性良好地形成为所希望的样式。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出容器,其能够在抑制内容物的排出量在排出位置上波动的同时排出内容物,并且能够利用排出的内容物将所希望的样式的造型物高精度且再现性良好地形成在造型面上。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排出容器具备:容器体,其收容有内容物;排出器,其具有套筒,所述套筒以在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能够下移的方式立设在所述容器体的口部;外装部,其具有配置在所述套筒的上方并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成型孔的顶壁部,并且使通过了所述成型孔的内容物排出到所述顶壁部中的朝向上方的造型面;以及扩散壁部,其配置在外装部内,并且在其与所述顶壁部中的朝向下方的供给面之间划分出将来自所述套筒的内容物供给到所述成型孔的扩散室,所述成型孔具备形成于所述顶壁部的中央区域的中央成型孔以及外侧成型孔,所述外侧成型孔形成在所述顶壁部中的比所述中央区域更靠径向外侧的外侧区域,在所述扩散室内配设有扩散部件,所述扩散部件与所述扩散壁部相对配置,并且被配置为在从容器轴向观察的俯视时,沿上下方向与所述顶壁部中的至少所述中央区域的整个区域、以及所述套筒重叠,所述扩散部件使来自所述套筒的内容物通过其与所述扩散壁部之间的间隙向径向外侧扩散。
根据本发明的排出容器,通过使套筒抵抗向上作用力而下移,从而能够使内容物从套筒排出,并且能够将来自套筒的内容物通过扩散壁部与扩散部件之间的间隙而供给到扩散室内。由此,在扩散室内,能够在使内容物沿例如径向扩散的同时将其供给到中央成型孔和外侧成型孔,并且能够使其通过这些中央成型孔和外侧成型孔而排出到造型面。
由此,因为使内容物暂时在扩散室内扩散,所以能够抑制内容物仅集中在例如一部分的成型孔,并且容易使内容物小波动地通过中央成型孔和外侧成型孔而排出到造型面。因此,能够在抑制排出到造型面的内容物的排出量在排出位置上波动的同时排出内容物。
特别地,因为在扩散室内配置有扩散部件,所以能够通过扩散部件来改变来自套筒的内容物的流动,并能够使内容物通过扩散壁部与扩散部件之间的间隙而向径向外侧扩散。由此,在使来自套筒的内容物通过上述间隙而向径向外侧流动后,能够在绕进扩散部件而上升的同时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流动。
由此,通过利用扩散部件来改变来自套筒的内容物的流动,从而能够防止内容物在扩散室内从套筒直线地流向顶壁部的中央区域,并能够以内容物毫无遗漏地遍布扩散室内的整个区域的方式使内容物扩散。因此,能够在抑制了排出量的波动的状态下,使内容物分别地从中央成型孔和外侧成型孔排出。
其结果是,能够利用从中央成型孔和外侧成型孔分别排出的内容物精细且高精度地将造型物再现性良好地形成在造型面上。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排出容器中,所述扩散部件可以配设为,能够利用来自所述套筒的内容物的排出压力向上方位移。
在该情况下,因为仅能够在从套筒排出内容物时使扩散部件向上方位移,所以能够在扩散壁部与扩散部件之间形成间隙,或者扩大间隙而使内容物通过,并且能够在套筒没有下移的情况下遮蔽或缩小上述间隙。
因此,例如在商品流通时或保管时,能够抑制尘埃等进入套筒内,并能够使工作的可靠性和品质提高。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排出容器中,所述扩散部件的外周缘部侧可以利用来自所述套筒的内容物的排出压力而向上方弹性变形。
在该情况下,在从套筒排出内容物时,扩散部件的外周缘部例如以向上方翘起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在使内容物通过扩散壁部与扩散部件之间的间隙而向径向外侧流动时,能够使内容物的一部分积极地绕进扩散部件的上方侧。由此,能够在扩散室内主要产生如下两个流动:内容物从上述间隙经由顶壁部的外侧区域向中央区域的流动、以及内容物从上述间隙积极地绕进扩散部件而向中央区域的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从中央成型孔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的波动、以及从外侧成型孔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的波动。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排出容器中,可以在所述扩散部件的外周缘部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被配置为,在从容器轴向观察的俯视时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外侧成型孔重叠。
在该情况下,能够使通过扩散壁部与扩散部件之间的间隙而向径向外侧流动的内容物的一部分在沿着扩散片进一步向径向外侧流动后,在绕进扩散片而上升的同时向外侧成型孔流动。因此,能够向外侧成型孔积极地供给内容物,并容易更加有效地抑制内容物的排出量的波动。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排出容器可以使所述外侧成型孔遍及所述顶壁部的整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使所述扩散片遍及所述扩散部件的整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
在该情况下,因为即使在顶壁部的外侧区域形成有多个外侧成型孔的情况下,也能够向各外侧成型孔积极地供给内容物,因此在不受外侧成型孔的数量影响的状态下,容易有效地抑制内容物的排出量的波动。
应予说明,扩散片可以以沿上下方向与外侧成型孔重叠的方式配置,也可以仅与一部分的外侧成型孔重叠。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排出容器可以在所述扩散部件的外周缘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从位于沿周向相邻的所述扩散片之间的部分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间隙,并且所述扩散部件的外周缘部中的、位于沿周向相邻的所述间隙之间的部分能够利用来自所述套筒的内容物的排出压力而向上方弹性变形。
在该情况下,在从套筒排出内容物时,扩散部件的外周缘部中的位于沿周向相邻的缝隙之间的部分例如以向上方翘起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使通过扩散壁部与扩散部件之间的间隙向径向外侧流动的内容物中的、除沿着扩散片流动的内容物以外的内容物的一部分积极地绕进扩散部件的上方侧。
因此,即使具备了多个扩散片,也能够向中央成型孔积极地供给内容物。因此,能够进行从中央成型孔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的调整、以及从多个外侧成型孔分别地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的调整,并能够有效地抑制内容物的排出量的波动。
应予说明,可以以从扩散片的周向的两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形成上述缝隙。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缝隙而在外观上延长扩散片的突出长度,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扩散片。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排出容器,所述中央成型孔可以在所述顶壁部的面内沿着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
在该情况下,因为能够将多个中央成型孔沿顶壁部的面内的两个方向配置为格子状(横竖配置),所以能够利用通过中央成型孔而排出的内容物,将造型物形成在造型面上,该造型物为造型片沿上述两个方向规律地排列而成的造型物。特别地,因为抑制内容物的排出量在各中央成型孔上波动,所以能够使各造型片处于同一状态,并能够形成各造型片漂亮整齐且规律地排列的外观性高的造型物。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排出容器,能够在抑制内容物的排出量在排出位置上波动的同时排出内容物,并且能够利用排出的内容物将所希望的样式的造型物再现性良好且高精度地形成在造型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A-A线观察的固定部件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外装部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通过使外装部从图1所示的状态开始旋转,从而使中盘从上升端位置下降到下降端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5是示出通过使外装部从图1所示的状态开始旋转,从而使中盘从上升端位置下降到与套筒卡止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是使图1所示的转换机构沿周向展开的展开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扩散单元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扩散膜、以及形成于顶壁部的中央成型孔和外侧成型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扩散膜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扩散膜的变形例的图,是示出扩散膜、以及形成于顶壁部的中央成型孔和外侧成型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扩散膜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扩散膜的另一个变形例的图,是示出扩散膜、以及形成于顶壁部的中央成型孔和外侧成型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2的扩散膜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扩散膜的其他变形例的图,是示出扩散膜、以及形成于顶壁部的中央成型孔和外侧成型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扩散膜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扩散膜的其他变形例的图,是示出扩散膜、以及形成于顶壁部的中央成型孔和外侧成型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O 容器轴
R1 顶壁部的中央区域
R2 顶壁部的外侧区域
1 排出容器
2 容器体
3 套筒
4 排出器
5 外装部
40 顶壁部
45 成型孔
46 中央成型孔
47 外侧成型孔
48 造型面
49 供给面
50 中盘主体(扩散壁部)
52 扩散室
80 扩散膜(扩散部件)
85 扩散片
100 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排出容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出容器1具备:容器体2,其具有收容内容物的有底筒状的容器主体10;排出器4,其具有套筒3;有顶筒状的外装部5,其安装在容器体2;以及中盘6,其配置在外装部5内。
容器主体10和外装部5在各自的中心轴线位于共通轴上的状态下进行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共通轴称为容器轴O,将沿着容器轴O的方向上的容器主体10的口部10a侧称为上方,将容器主体10中没有图示的底部侧称为下方。由此,将沿着容器轴O方向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另外,将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与容器轴O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容器轴O旋转的方向称为周向。
作为内容物,可以优选采用例如在排出后至少能够将形状保持一定时间的泡状材料和/或高粘性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使用这样的泡状或高粘性的内容物的情况。
容器体2具备容器主体10、以及安装在容器主体10的口部10a的固定部件11。应予说明,容器主体10的口部10a作为容器体2的口部而起作用。
容器主体10内部通过利用顶壁板12覆盖口部10a从而被密闭。在顶壁板12设置有沿周向延伸并且朝向下方凹陷的环状凹部13。固定部件11形成为与容器轴O同轴的多重筒状,并且固定于容器主体10的口部10a。
应予说明,在容器主体10拆卸自如地安装有覆盖外装部5的有顶筒状的顶盖14。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部件11绕容器轴O不能旋转且不能上升地固定在容器主体10的口部10a。
固定部件11具备:圆筒状的外筒部20,其从径向外侧围绕容器主体10的口部10a;圆筒状的内筒部21,其配置在环状凹部13内;环状的连结部22,其沿径向将外筒部20的上端部与内筒部21的上端部连接为一体;环状的承受部23,其从内筒部21的下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以及圆筒状的内侧支承筒部24,其从承受部23的内周缘部朝向上方延伸。应予说明,内筒部21、连结部22以及内侧支承筒部24配置在环状凹部13内。
在外筒部20的下端部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一卡合突起25。第一卡合突起25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如图2所示,第一卡合突起25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形成为圆弧状,并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四个。然而,第一卡合突起25的形状和数量不限于该情况。
固定部件11通过第一卡合突起25与顶壁板12的外周缘部的卡扣嵌合、以及外筒部20与口部10a的铆接等,在限制了绕容器轴的旋转移动和上升移动的状态下与容器主体10的口部10a固定为一体。
连结部22配设在容器主体10的口部10a的上方,并且将外筒部20的上端部和内筒部21的上端部沿径向连接为一体。在连结部22以沿上下方向贯通连结部22的方式形成有成型出第一卡合突起25时的冲孔26。由此,冲孔26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以位于第一卡合突起25的上方的方式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四个。
在连结部22的外周缘部形成有朝向上方延伸的圆筒状的外侧支承筒部27。外侧支承筒部27位于比外筒部20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外侧支承筒部27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二卡合突起28。
如图2所示,第二卡合突起28遍及外侧支承筒部27的整周而形成为环状。然而,第二卡合突起28的形状不限于此,第二卡合突起28也可以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
内筒部21从径向内侧嵌合在环状凹部13的外周面。内侧支承筒部24比连结部22更向上方突出。如图1所示,在上下方向上,内侧支承筒部24的上端部的位置与外侧支承筒部27的上端部的位置大致相同。
固定部件11还具备:环状的凸缘部29,其从外筒部2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朝向径向外侧延伸;以及外围筒部30,其从凸缘部29的外周缘部朝向下方延伸。应予说明,外侧支承筒部27与凸缘部29形成为一体。
如图1所示,排出器4具备上述套筒3,上述套筒3在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能够下移地立设在容器主体10的口部10a,并且所述排出器4被顶壁板12支承。由此,排出器4与容器轴O同轴地配置,并且配置在容器主体10的口部10a的内侧。套筒3与容器轴O同轴地配设,并且比顶壁板12更向上方突出。
在排出器4的内部在位于容器主体10内的部分设置有未图示的排出阀。排出阀在套筒3相对于容器体2而被按下时开阀。由此,能够将容器主体10内的内容物通过套筒3内从套筒3的上端部排出。若解除套筒3的按下,则套筒3通过作用于套筒3的上方的作用力而上升,并且将排出阀闭阀而停止内容物的排出。
应予说明,容器主体10和排出器4构成将收容在容器主体10内的内容物从套筒3排出的排出容器主体。如图1所示,作为排出容器主体35,采用在内部收容有液体状的内容物的喷雾罐。
如图1和图3所示,外装部5形成为具有俯视圆形形状的顶壁部40以及周壁部41的有顶筒状,并且与容器轴O同轴地配设,该顶壁部40配置在套筒3的上方配置,该周壁部41从顶壁部40的外周缘部朝向下方延伸。
周壁部41形成为从径向外侧包围固定部件11的外侧支承筒部27的圆筒状。在周壁部41的下端部形成有第三卡合突起42,该第三卡合突起42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且与形成在外侧支承筒部27的第二卡合突起28卡扣嵌合。
第三卡合突起42能够绕容器轴O旋转地与第二卡合突起28嵌合。由此,周壁部41能够旋转地支承于外侧支承筒部27。因此,外装部5整体被安装为,在防止相对于固定部件11向上方脱离的状态下能够绕容器轴O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卡合突起42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然而,第三卡合突起42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三卡合突起42遍及周壁部41的整周地形成为环状。
在周壁部41中的位于比外侧支承筒部27更靠上方的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肋43。凸肋43沿着上下方向形成为纵长,并且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
凸肋43的下端缘与外侧支承筒部27的上端部抵接或邻接。由此,外装部5被限制相对于固定部件11向下方移动。如上所述,因为外装部5被防止相对于固定部件11向上方脱离,所以与限制相对于固定部件11向下方移动相对应地,外装部5在限制相对于固定部件11向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应予说明,周壁部41的下端部从上方与固定部件11的凸缘部29抵接或邻接。
在顶壁部40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顶壁部40的成型孔45。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顶壁部40中的朝向上方的面定义为从成型孔45排出内容物的造型面48,将顶壁部40中的朝向下方的面定义为从套筒3供给的内容物到达的供给面49。
成型孔45以分别地开设于造型面48和供给面49的方式而形成。应予说明,在顶壁部40的供给面49侧,与容器轴O同轴地形成有俯视圆形地凹陷的收容凹部44。
成型孔45具备在顶壁部40的中央区域R1形成的中央成型孔46以及外侧成型孔47,所述外侧成型孔47形成在顶壁部40中的位于比中央区域R1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外侧区域R2。
应予说明,中央区域R1是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实际上位于顶壁部40的中央部分的区域。因此,中央区域R1不因顶壁部40的表面积中的中央区域R1占有的面积与外侧区域R2占有的面积的比率等而被限定,而是例如位于顶壁部40的中央部分且由顶壁部40的直径的大致1/3~1/2的直径所包围的区域。
如图3所示,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中央区域R1是由顶壁部40的直径的大致1/3的直径所形成的圆形区域,在中央区域R1的下方收容包括套筒3的整个排出器4。
外侧区域R2形成为包围中央区域R1的圆环状。
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中央成型孔46形成为正方形,并且在中央区域R1内密集的状态下形成多个。具体而言,多个中央成型孔46在顶壁部40的面内,沿着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等间距地配置为格子状(横竖配置)。
然而,中央成型孔46的形状和/或数量不限于此,可以自由地设计。
外侧成型孔47形成为沿着径向延伸的缝隙状,并且遍及外侧区域R2的整周而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因此,多个外侧成型孔47以容器轴O为中心而配置为放射状。
应予说明,外侧成型孔47的缝隙宽度比形成为正方形的中央成型孔46的一条边的长度小(例如一条边的一半以下),并且缝隙长度形成为比顶壁部40的中央区域R1的直径稍微小的长度。
若内容物分别地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的成型孔45,则在造型面48上形成有多个造型片,通过组合这些多个造型片从而在造型面48上形成造型物。作为造型物,能够造型出例如各种花、文字或标志类型等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中央区域R1将正方形的中央成型孔46密集地配置为格子状,并且在外侧区域R2将缝隙状的外侧成型孔47配置为放射状,所以将这些由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所形成的造型片组合,能够形成向日葵形状的造型物。
然而,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的形状和/或数量不限于上述情况,例如也可以根据造型物的形状和/或内容物的用途等适当地变更。
此外,在各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例如通过适当地设计、改变、或调整数量、宽度、长度、形状、纵剖面视时的成型孔的内壁面的角度(例如垂直面或锥面)、以及相邻的成型孔间的间隔等,从而能够形成多种多样的造型物。
如图1所示,中盘6具备:中盘主体50,其能够上下滑动地嵌合在外装部5的周壁部41的内侧;以及引导筒部51,其从中盘主体50朝向下方突出,并且所述中盘在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能够下移地配设在外装部5内。
中盘6在上升端位置(待机位置)P1与下降端位置(排出位置)P2之间上下移动,该上升段位置P1为如图1所示中盘主体50与顶壁部40的供给面49抵接或邻接的位置,该下降端位置P2为如图4所示使套筒3下降,并且将来自套筒3的内容物供给到扩散室52内的位置。
应予说明,通过使中盘6下降,从而中盘主体50从供给面49向下方分离,并在中盘主体50与外装部5之间形成扩散室52,该扩散室52使来自套筒3的内容物扩散并将内容物供给到成型孔45。
然而,中盘6在上升端位置P1不必须与供给面49抵接或邻接,也可以相对于供给面49向下方分离。
如图1所示,中盘主体50形成为在与容器轴O正交的平面内延伸的圆板状,并且其外周缘部能够沿上下方向在周壁部41的内周面上滑动。中盘主体50从下方与供给面49对置,如上所述地作为在其与供给面49之间划分出扩散室52的扩散壁部而起作用。
螺旋弹簧55在压缩状态下被安装在中盘主体50与承受部23之间。螺旋弹簧55通过配置在固定部件11的内筒部21与内侧支承筒部24之间,从而在沿径向被定位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因此,整个中盘6被螺旋弹簧55稳定地向上方施力。
在中盘主体50中的位于比引导筒部51更靠径向内侧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朝向下方凹陷一段的凹陷部56。在凹陷部56的中央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中盘主体50的俯视圆形的连通孔57。连通孔57与容器轴O同轴地配置,并且形成为与套筒3的内径相同。
在凹陷部56的底面形成有更向下方凹陷的环状凹部58。在凹陷部56的下表面形成有朝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的连结筒部59。
连结筒部59与容器轴O同轴地配置,连结筒部59的内径形成为比套筒3的外径稍大。由此,在中盘6下降时,套筒3能够从下方进入到连结筒部59的内侧。
应予说明,在上下方向上,连结筒部59的下端部的位置与套筒3的上端部的位置大致相等。
因为连结筒部59的内径形成为比套筒3的外径稍大,而连通孔57的内径与套筒3的内径相同,所以连通孔57的开口周缘部位于套筒3的开口端的上方,并作为在中盘6下降时与套筒3的开口端卡止的卡止部60而起作用。
由此,如图5所示,中盘6能够在不按下套筒3的情况下下降到卡止部60与套筒3的开口端卡止为止,并且中盘6能够在卡止部60与套筒3卡止后,如图4所示地按下套筒3。
如图1所示,在中盘主体50的外周缘部,与凸肋43相对应地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凹部61,该凹部61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并且沿上下方向贯通中盘主体50。并且,凸肋43进入到凹部61内而彼此沿周向卡合。通过使凹部61与凸肋43沿周向彼此卡合,从而外装部5与中盘6不能够相对旋转地组合。由此,中盘6随着外装部5的旋转而绕容器轴O一体地旋转。
然而,虽然凸肋43与凹部61沿周向彼此卡合,但是没有相对于容器轴O方向卡合。因此,中盘6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外装部5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
应予说明,虽然在外装部5侧形成凸肋43,并且在中盘6侧卡止了凹部61,但是不限于该情况,也可以在外装部5侧形成凹部61,并且在中盘6侧形成相对于凹部61沿周向卡合的凸部,使两者沿周向卡合。此外,也可以利用其它方法(卡合方法)使中盘6与外装部5沿周向不能彼此旋转。
引导筒部51配设在内侧支承筒部24的内侧,并且能够绕容器轴O旋转地被内侧支承筒部24支承。
应予说明,引导筒部51的下端部位于内侧支承筒部24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
在引导筒部51与内侧支承筒部24之间设置有转换机构70,该转换机构70将外装部5和中盘6绕容器轴O相对于容器体2的旋转动作转换为中盘6的上下方向的动作。应予说明,将周向上的、俯视排出容器1时绕容器轴O顺时针旋转的方向称为第一旋转方向M1,将其相反侧称为第二旋转方向M2。
转换机构70由滑动突部71、以及引导突部72构成。在滑动突部71设置于引导筒部51的情况下,引导突部72设置于内侧支承筒部24,在滑动突部71设置于内侧支承筒部24的情况下,引导突部72设置于引导筒部51。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滑动突部71形成为从引导筒部51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引导突部72形成为从内侧支承筒部24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引导突部72从内侧支承筒部24的上端部开始遍及上下方向的中央部而形成。滑动突部71的上端部位于比引导突部72的上端部更靠下侧的位置。
如图1、图2以及图6所示,引导突部72具备:第一垂直面72a,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第一倾斜面72b,其随着从第一垂直面72a的下端部朝向上方而逐渐从第一垂直面72a向第一旋转方向M1侧分离,引导突部72形成为朝向下方突出的大致三角形。第一垂直面72a的下端部与第一倾斜面72b的下端部经由朝向下方突出的曲面部72c而连接。
滑动突部71具备:第二垂直面71a,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倾斜面71b,其随着从第二垂直面71a的上端部朝向下方而逐渐从第二垂直面71a向第二旋转方向M2侧分离,滑动突部71形成为朝向上方突出的大致三角形。第二垂直面71a的上端部与第二倾斜面71b的上端部经由朝向上方突出的曲面部71c而连接。
滑动突部71整体比引导突部72小,并形成为与引导突部72大致相似的形状。因此,在第一垂直面72a与第一倾斜面72b之间形成的角度与在第二垂直面71a与第二倾斜面71b之间形成的角度彼此相等。
因为如上所述构成有引导突部72和滑动突部71,所以根据引导突部72的第一倾斜面72b与滑动突部71的第二倾斜面71b的关系,允许中盘6相对于容器体2向第二旋转方向M2旋转。此外,根据引导突部72的第一垂直面72a、滑动突部71的第二垂直面71a、以及螺旋弹簧55对中盘6向上施力的关系,限制中盘6相对于容器体2向第一旋转方向M1旋转。
由此,滑动突部71、引导突部72以及螺旋弹簧55构成为仅允许中盘6相对于容器体2绕容器轴O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棘轮机构。
应予说明,棘轮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允许中盘6相对于容器体2向第一旋转方向M1旋转,并且限制向第二旋转方向M2旋转。
此外,也可以不采用限制向绕容器轴O的任一方向旋转的棘轮机构,而是构成为中盘6能够相对于容器体2向第一旋转方向M1和第二旋转方向M2这两个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在图6中,例如形成具有随着从曲面部71c朝向下方而逐渐向第一旋转方向M1侧延伸的倾斜面的滑动突部71来代替第二垂直面71a。而且,与其相对应地,也可以形成具有随着从曲面部72c朝向上方而逐渐向第二旋转方向M2侧延伸的倾斜面的引导突部72。
如图2所示,引导突部72在内侧支承筒部24的内周面沿周向隔开相等间隔地形成多个。由此,在内侧支承筒部24的内周面,在位于沿周向相邻的引导突部72之间的部分确保有退避部75。因此,退避部75和引导突部72沿周向交替地配置。
应予说明,退避部75沿着周向的宽度比滑动突部71沿着周向的宽度稍大。由此,在滑动突部71位于退避部75的情况下,在滑动突部71与引导突部72之间产生周向上的微小游隙。因此,即使在向例如中盘6施加过大的旋转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例如滑动突部71连续地沿周向跨过多个引导突部72,并能够抑制内容物连续排出。
滑动突部71在引导筒部51的外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如图2所示,滑动突部71对应于引导突部72而仅设置为与引导突部72相同的数量。然而,滑动突部71的数量可以不与引导突部72相等,例如也可以比引导突部72少。
如图1所示,在划分在中盘主体50与顶壁部40之间的扩散室52(参照图4、图5)内配设有具有扩散膜(扩散部件)80的扩散单元81,该扩散膜(扩散部件)80与中盘主体50相对配置,并且配置为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与顶壁部40中的至少中央区域R1沿上下方向重叠。
如图1和图7所示,扩散单元81具备:阀体82,其安装在中盘主体50的凹陷部56内;上述扩散膜80,其与阀体82的上表面侧重合,并以能够背离的方式与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接触;以及固定部83,其将扩散膜80固定于阀体82,并且所述扩散单元81使从套筒3排出的内容物通过扩散膜80与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而向径向外侧扩散。
阀体82是以能够打开的方式封闭中盘主体50的连通孔57,并切换套筒3内与扩散室52内的连通和切断的逆止阀。阀体82具备:圆环状的框体90,其嵌合在环状凹部58的内侧;阀主体91,其从上方落座于凹陷部56的底面而封闭连通孔57;以及弹性连结片92,其沿径向连结框体90与阀主体91,并且弹性支承阀主体91。
阀主体91形成为与容器轴O在同轴上配置的俯视圆板状,并配设在框体90的内侧。阀主体91的直径比连通孔57的直径大,并且比框体90的内径小。由此,阀主体91以遍及整周地包围连通孔57的开口周缘的方式落座在凹陷部56的底面。
应予说明,在阀主体91的中央部,与容器轴O同轴地配置有形成为俯视圆形的第一连结孔。
弹性连结片92配置在划分于框体90与阀主体91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如图7所示,弹性连结片92在环状空间内沿周向隔开间隔地配设三个。由此,阀体82是阀主体91被三个弹性连结片92弹性支承的、所谓的三片阀。
应予说明,弹性连结片92的数量不限于三个,也可以使用三片阀以外的阀体。
弹性连结片92沿周向延伸,并且内端部与阀主体91的外周缘部连结且外端部与框体90的内周面连结。由此,弹性连结片92根据从套筒3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压力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并且从凹陷部56的底面朝向上方能够移动地弹性支承阀主体91。因此,能够使阀主体91相对于凹陷部56的底面沿上下方向弹性位移,并能够使连通孔57开放。由此,能够使套筒3内与扩散室52内连通,并能够将内容物供给到扩散室52内。
如图1、图8以及图9所示,扩散膜80通过例如合成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等而形成为厚度薄的膜状、片状。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膜80是厚度为0.2mm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然而,扩散膜80的厚度和/或材质不限于上述情况,例如作为材质可以是PP(聚丙烯)、PE(聚乙烯)等其他合成树脂材料,或合成橡胶等橡胶材料,作为厚度可以是例如0.01mm~3mm左右的范围内。扩散膜80的厚度和/或材质能够根据例如内容物的排出压力等来适当地变更、调整。
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扩散膜80以比顶壁部40的中央区域R1的直径更大的直径D1形成为俯视圆形。由此,扩散膜80从下方覆盖在中央区域R1形成的多个中央成型孔46。因此,扩散膜80的外周缘部位于比在中盘主体50形成的凹陷部56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以能够背离的方式相对于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落座。
应予说明,在扩散膜80的中央部,与容器轴O同轴地配置有形成为俯视圆形的第二连结孔。第二连结孔形成为第二连结孔的内径与第一连结孔的内径相等。
在扩散膜80的外周缘部一体地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扩散片85。扩散片85遍及扩散膜80的整周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扩散片85形成为外侧成型孔47的数量的1/3的个数,并且形成为沿周向的周宽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宽。
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侧的周宽(最宽的部分的周宽)W是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一个扩散片85是能够相对于一个外侧成型孔47沿上下方向重叠的尺寸。沿着扩散片85的径向的突出长度L是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扩散片85能够从外侧成型孔47的径向内端部开始遍及中央部分沿上下方向重叠的尺寸。
而且,由上述各尺寸所形成的扩散片85以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5之间配置有两个外侧成型孔47的方式,隔开间隔H地沿周向配置。
以下,列举上述各尺寸的一例。
扩散膜80的直径D1是17mm。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是4.33mm,由此包括扩散膜80的直径D1和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在内的整体直径D2是大致26mm。另外,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侧的周宽W是5.07mm,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5彼此之间的间隔H是3.86mm。
如图1所示,固定部83嵌合在第二连结孔和第一连结孔内,并一体地连结阀体82和扩散膜80。应予说明,固定部83中的比扩散膜80更向上方突出的部分被收容在收容凹部44内,该收容凹部44形成在顶壁部40。因此,在中盘6位于上升端位置P1的情况下,顶壁部40的供给面49和扩散膜80无间隙地接触。
然而,不必须分体地形成固定部83、以及阀体82和扩散膜80,例如也可以将固定部83与阀体82形成为一体。
因为扩散膜80与阀体82固定为一体,所以如图4所示,在内容物从套筒3排出时,扩散膜80随着阀主体91向上方的移动而上移。由此,在扩散膜80与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使内容物流动的间隙。此外,因为扩散膜80的厚度薄,所以外周缘部侧通过内容物的排出压力能够以向上方翘起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对于扩散片85而言,同样地能够以向上方翘起的方式弹性变形。
(排出容器的使用)
接着,对利用如上所述构成的排出容器1排出内容物的情况进行说明。
在使用排出容器1之前的初始状态下,中盘6如图1所示地配置在上升端位置P1。因此,在阀主体91落座于凹陷部56的底面而封闭连通孔57的同时,扩散膜80接触到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
基于这样的初始状态,在排出内容物的情况下,使外装部5以容器轴O为中心相对于容器主体10向第二旋转方向M2旋转。然后,因为凸肋43与凹部61沿周向互相卡合,所以能够使中盘6与外装部5一起向第二旋转方向M2旋转,并能够使滑动突部71的第二倾斜面71b沿周向与引导突部72的第一倾斜面72b抵接。并且,若外装部5和中盘6进一步向第二旋转方向M2旋转,则如图6的箭头X1所示,滑动突部71沿引导突部72的第一倾斜面72b下移。
由此,能够使中盘6抵抗螺旋弹簧55的弹力(向上施力)而下移。因此,如图5所示,能够在顶壁部40与中盘主体50之间形成扩散室52,并且能够使扩散室52的容积渐渐地增大。另外,卡止部60通过中盘6的下移而卡止于套筒3的开口端。
因此,随着中盘进一步下移,如图4所示,能够使套筒3抵抗螺旋弹簧55的弹力以及套筒3的向上施力而下降,并能够使内容物从套筒3排出。
然后,由于内容物从下方上推阀主体91,所以阀主体91通过来自于内容物的上推(来自内容物的排出压力)而上移,并从凹陷部56的底面分离。由此,弹性连结片92随着阀主体91的上移而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并且,因为通过使阀主体91从凹陷部56的底面向上方分离从而打开连通孔57,所以能够使套筒3内与扩散室52内连通。
由此,在扩散室52内,在使内容物例如沿径向扩散的同时,能够将内容物供给到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并且能够使内容物通过这些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而排出到造型面48。
由此,因为使内容物暂时在扩散室52内扩散,所以能够抑制内容物仅集中在例如一部分的成型孔45,并且容易使内容物通过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波动少地排出到造型面48。因此,在能够抑制排出到造型面48的内容物的排出量在排出位置上波动(在每个成型孔45上的波动)的同时排出内容物。
特别地,因为在扩散室52内配置有扩散膜80,所以能够利用扩散膜80来改变来自套筒3的内容物的流动,并能够使内容物通过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与扩散膜80之间的间隙而朝向径向外侧扩散。由此,在使从套筒3排出的内容物通过上述间隙而向径向外侧流动后,在绕进扩散膜80地上升的同时能够使内容物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流动。
由此,通过利用扩散膜80来改变来自套筒3的内容物的流动,从而能够防止内容物在扩散室52内从套筒3直线地流向顶壁部40的中央区域R1,并能够以使内容物毫无遗漏地遍布扩散室52内的整个区域的方式使内容物扩散。因此,能够在抑制了排出量的波动的状态下,使内容物分别地从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排出。
其结果是,能够利用分别从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排出的内容物,细致且高精度地将向日葵形状的造型物高再现性地形成在造型面48上。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将多个中央成型孔46沿顶壁部40的面内的两个方向配置为格子状,所以能够利用通过中央成型孔46排出的内容物,将造型物形成在造型面48上的中央区域R1,该造型物是造型片沿上述两个方向规律地排列的造型物即模仿向日葵的种子的造型物。而且,因为抑制内容物的排出量在各中央成型孔46的波动,所以能够使各造型片处于同一状态,并能够形成各造型片漂亮整齐且规律地排列的外观性高的造型物,并且能够漂亮地制作出模仿向日葵的种子的造型物。
而且,因为在外侧区域R2将缝隙状的外侧成型孔47配置为放射状,所以能够利用从这些外侧成型孔47排出的内容物,以包围模仿向日葵的种子的造型物的方式形成模仿花瓣的造型物。
其结果是,能够在造型面48上再现性良好且高精度地形成外观美丽漂亮的向日葵形状的造型物。
应予说明,若使外装部5进一步向第二旋转方向M2旋转,则如图6的箭头X2所示,滑动突部71到达引导突部72的第一倾斜面72b的下端部,沿周向通过该下端部而到达退避部75。在退避部75,为了允许滑动突部71向上方移动,如图1所示,中盘6通过螺旋弹簧55的向上作用力而上升到上升端位置P1。由此,解除了卡止部60对套筒3的卡止而使套筒3上移,在停止从套筒3排出内容物的同时,利用中盘6将扩散室52内的内容物推出到造型面48上。
此外,由于弹性连结片92恢复变形,所以阀主体91下移并落座在凹陷部56的底面。由此,能够再次封闭连通孔57。
应予说明,在使内容物再次排出的情况下,通过重复进行使外装部5向第二旋转方向M2旋转的操作,从而重复上述效果,能够使内容物重复排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排出容器1,在抑制内容物的排出量在每个成型孔45上波动的同时能够将内容物排出到造型面48上,并能够在造型面48上制作出向日葵形状的造型物。
特别地,在从套筒3排出内容物时,如图4所示,扩散膜80的外周缘部侧例如以向上方翘起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在使内容物通过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与扩散膜80之间的间隙而向径向外侧流动时,能够使内容物的一部分积极地绕进扩散膜80的上方侧。由此,在扩散室52内能够主要产生如下两个流动:内容物从上述间隙经由顶壁部40的外侧区域R2向中央区域R1的流动(图4所示的箭头F1的流动)、以及内容物从上述间隙积极地绕进扩散膜80向中央区域R1的流动(图4所示的箭头F2的流动)。
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从中央成型孔46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的波动、以及从外侧成型孔47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的波动。
此外,因为在扩散膜80的外周缘部形成有扩散片85,所以能够使通过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与扩散膜80之间的间隙向径向外侧流动的内容物的一部分沿扩散片85进一步向径向外侧流动后,在以绕进扩散片85的方式上升的同时向外侧成型孔47流动。因此,能够积极地向外侧成型孔47供给内容物,并容易更加有效地抑制内容物的排出量的波动。
由此,无论哪个沿径向延伸的缝隙状的外侧成型孔47,都能够均匀地遍及所有的外侧成型孔47供给内容物。
根据以上情况,能够小波动地向中央成型孔46、以及外侧成型孔47分别供给内容物,该中央成型孔46密集地配置在顶壁部40的中央区域R1,该外侧成型孔47在顶壁部40的外侧区域R2配置为放射状。
此外,在中盘6位于上升端位置P1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通过使阀主体91落座于凹陷部56的底面而封闭连通孔57,并且扩散膜80与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接触,并切断中盘主体50与扩散膜80之间的间隙。因此,例如在商品流通时或保管时等,能够抑制尘埃等进入套筒3内,并能够使工作的可靠性以及品质提高。
另外,在使中盘6从下降端位置P2上升到上升端位置P1之间,因为能够将扩散室52内的内容物通过成型孔45推出到造型面48上,所以内容物难以残留在外装部5内。因此,容易保持外装部5内的清洁。
另外,由于引导突部72的第一垂直面72a与第一倾斜面72b之间的角度和滑动突部71的第二垂直面71a与第二倾斜面71b之间的角度彼此相等,所以滑动突部71在引导突部72沿周向滑动时,能够扩大第一倾斜面72b与第二倾斜面71b的接触面积。由此,例如在滑动突部71与引导突部72滑动时能够抑制两者的磨损,并能够稳定动作。
另外,通过相互结合如下两点:第一倾斜面72b和第二倾斜面71b的角度彼此相等;以及引导突部72和滑动突部71沿周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从而在操作时抑制了中盘6的中心轴相对于容器轴O倾斜地旋转,并能够使中盘6相对于容器体2无阻碍地顺畅地旋转。
另外,由于引导突部72和滑动突部71两者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垂直面(第一垂直面72a、第二垂直面71a),所以能够允许外装部5和中盘6相对于容器体2绕容器轴O的旋转方向仅向第二旋转方向M2旋转,并且能够利用螺旋弹簧55的向上作用力使到达退避部75的滑动突部71迅速地向上方移动。
由此,能够提高使外装部5相对于容器体2旋转时的操作性,并能够使排出到造型面48的内容物的速度和排出量稳定,并且能够更可靠地使造型物的造型精度提高。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追加各种改变。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容器主体10与固定部件11分体地构成了容器体2,但是容器主体10与固定部件11也可以一体地构成。另外,虽然采用了喷雾罐作为排出容器主体35,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具备排出器的构成作为排出容器主体35,该排出器具有泵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举例对具备中盘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无须具备中盘6。
在该情况下,在外装部5内可以设置扩散壁部,该扩散壁部与顶壁部40的供给面49对置,并且在其与供给面49之间形成扩散室52。在此基础上,可以设置随着外装部5的旋转而使套筒3下降的操作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使外装部5绕容器轴O旋转从而使套筒3下降,但是不限于该情况。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具备相对于外装部5相对移动自如地组合而成的操作部件,并且随着操作部件相对于外装部5的移动而使套筒3下降。
另外,作为其他方式,例如可以在外装部5的周壁部41形成沿径向贯通的操作孔,并且可以在中盘6形成从中盘6向径向外侧突出且通过操作孔比周壁部41更向外侧延伸的操作片。由此,通过对操作片进行按下操作,从而能够使中盘6直接下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固定部件11与中盘6之间设置转换机构70,所述转换机构70将中盘6相对于容器体2绕容器轴O的旋转动作转换为中盘6沿上下方向的动作的转换机构70,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外装部5与中盘6之间设置转换机构。
在该情况下,可以省略凸肋43和凹部61的构成,中盘6能够上下移动地支承于固定部件11。即使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外装部5绕容器轴O旋转而使中盘6下降,并能够按下套筒3。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将扩散膜80与阀体82组合成一体,但是阀体82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不具备阀体82。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使扩散膜80能够分离地落座在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并且根据内容物的排出压力而能够使扩散膜80向上方位移。
通过如此构成,仅在从套筒3排出内容物时,能够使扩散膜80向上方位移,并且能够在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与扩散膜80之间形成间隙,使内容物通过。
应予说明,扩散膜80不必须落座于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也可以从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分离。在该情况下,能够在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与扩散膜80之间预先形成用于使内容物通过的间隙。因此,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该情况下,扩散膜80也可以不通过内容物的排出压力而向上方位移(也包括弹性变形)。然而,更优选的是,例如在构成为使扩散膜80的外周缘部能够向上方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能够扩大上述间隙。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如图9所示,将扩散膜80的直径D1设为17mm,将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设为4.33mm,将包括扩散膜80的直径D1和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在内的整体直径D2设为大致26mm,将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侧的周宽W设为5.07mm,将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5彼此之间的间隔H设为3.38mm,但是这些尺寸也可以适当地改变。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在造型面48上制作出向日葵形状的造型物,在顶壁部40的中央区域R1将正方形的中央成型孔46密集地配置为格子状,并且在顶壁部40的外侧区域R2将缝隙状的外侧成型孔47配置为放射状。
因此,假设在不具备扩散膜80的情况下,相比于外侧成型孔47,内容物更容易优先从靠近套筒3的中央成型孔46排出,另外,在外侧成型孔47中的径向内端部由于靠近套筒3,所以比径向外端部更容易倾向于优先排出内容物。
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因为具备扩散膜80,所以如上所述,能够防止内容物直接从套筒3流向顶壁部40的中央区域R1,并且使内容物平衡性良好地向中央区域R1和外侧区域R2流动,并且能够在抑制了排出量的波动的状态下使内容物从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排出。
因此,扩散膜80的直径D1有效地抑制排出量的波动。即,换而言之,通过调整扩散膜80的直径D1从而能够有效地进行排出量的平衡调整。
在此,从将造型物高精度地形成在造型面48上的观点来看,有如下情况:例如必须根据造型物的形状、样式、或造型物的形成位置等,来调整从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的平衡。例如,考虑优先地向外侧成型孔47侧供给内容物,从而特意地增加来自外侧成型孔47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等。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首先调整扩散膜80的直径D1。
其次,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越长,越容易使内容物向外侧成型孔47的径向外端部流动,相反越难以使内容物向中央区域R1流动。相对于此,突出长度L越短,越难以使内容物向外侧成型孔47的径向外端部流动,相反越容易使内容物向中央区域R1流动。
因此,在调整从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的平衡的情况下,优选在调整扩散膜80的直径D1之后,调整包括扩散膜80的直径D1和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在内的整体直径D2。
应予说明,作为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优选设为外侧成型孔47的长度的一半左右的长度,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是使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达到外侧成型孔47的径向中央部分的程度的长度。
应予说明,在外侧成型孔47以例如沿周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俯视圆弧状的状态下沿径向配置多列的情况下,作为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优选设为位于最靠径向内侧的外侧成型孔47与位于最靠径向外侧的外侧成型孔47之间的沿径向的距离的一半左右。
接下来,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侧的周宽W、以及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5彼此之间的间隔H有效地将流到扩散膜80的外周缘部的内容物的流动分为沿扩散片85进一步向径向外侧流动的内容物的流动、以及以绕进扩散膜80的方式流动到扩散膜80的上表面侧的内容物的流动。
因此,优选在调整从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的平衡的情况下,最后调整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侧的周宽W、以及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5彼此之间的间隔H。
基于上述设计思想,可以分别改变扩散膜80的直径D1、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包括扩散膜80的直径D1和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在内的整体直径D2、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侧的周宽W、以及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5彼此之间的间隔H。由此,能够调整从中央成型孔46和外侧成型孔47排出的内容物的排出量的平衡,并且能够与抑制排出量的波动也有关联。
例如,如图10和图11所示,也可以将扩散膜80的直径D1设为16mm,并将包扩散膜80的直径D1和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在内的整体直径D2设为大致26mm。在该情况下,因为扩散膜80的直径D1与图9所示的情况相比小1mm,所以利用这一部分使内容物变得容易向中央区域R1流动。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侧的周宽W设为6.05mm,并将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5彼此之间的间隔H设为2.16mm,从而能够减少想要向中央区域R1流动的内容物的比率,并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如图12和图13所示,可以将扩散膜80的直径D1设为18mm,并将包括扩散膜80的直径D1和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在内的整体直径D2设为大致26mm。在该情况下,因为扩散膜80的直径D1与图9所示的情况相比大1mm,所以利用这一部分使内容物变得难以向中央区域R1流动。
在该情况下,虽然可以改变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侧的周宽W、以及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5彼此之间的间隔H,但是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情况下,在扩散膜80的外周缘部形成缝隙100。
应予说明,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侧的周宽W是5.07mm,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5彼此之间的间隔H是3.58mm,与图9所示的情况没有很大差别。
上述缝隙100在扩散膜80的外周缘部形成为从位于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0之间的部分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
在该情况下,在从套筒3排出内容物时,扩散膜80的外周缘部中的位于沿周向相邻的缝隙100之间的部分例如以向上方翘起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使通过中盘主体50的上表面与扩散膜80之间的间隙向径向外侧流动的内容物中的、除沿扩散片85进一步流动的内容物以外的一部分顺畅地绕到扩散膜80的上方侧。
因此,即使在扩散膜80的直径D1与图9所示的情况相比大1mm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内容物容易向中央区域R1流动,并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如图14和图15所示,可以将扩散膜80的直径D1设为16mm,将包括扩散膜80的直径D1和扩散片85的突出长度L在内的整体直径D2设为大致27mm,将扩散片85的径向外端部侧的周宽W设为5.27mm,将沿周向相邻的扩散片85彼此之间的间隔H设为3.18mm。
在该情况下,因为扩散膜80的直径D1与图9所示的情况相比小1mm,所以利用这一点使内容物变得容易向中央区域R1流动。由此,在将内容物更积极地向中央成型孔46供给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在扩散膜80形成有扩散片8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扩散片85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不具备扩散片85。
例如,如图16所示,在不具备扩散片85的状态下,在从容器轴O方向观察的俯视时,可以以沿上下方向与顶壁部40的中央区域R1的整个区域重叠的方式配置扩散膜80。如图16所示,扩散膜80的直径D1与中央区域R1的直径相等。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以及其变形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构成的追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改变。
另外,本发明不被上述说明所限定,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排出容器,能够在抑制内容物的排出量在排出位置上波动的同时排出内容物,并且能够利用排出的内容物将所希望的样式的造型物再现性良好且高精度地形成在造型面上。

Claims (5)

1.一种排出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容器体,其收容有内容物;
排出器,其具有套筒,所述套筒以在向上方施力的状态下能够下移的方式立设在所述容器体的口部;
外装部,其具有配置在所述套筒的上方并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成型孔的顶壁部,并且使通过了所述成型孔的内容物排出到所述顶壁部中的朝向上方的造型面;以及
扩散壁部,其配置在所述外装部内,并且在所述扩散壁部与所述顶壁部中的朝向下方的供给面之间划分出将来自所述套筒的内容物供给到所述成型孔的扩散室,
所述成型孔具备形成于所述顶壁部的中央区域的中央成型孔以及外侧成型孔,所述外侧成型孔形成在位于所述顶壁部中的比所述中央区域更靠径向外侧的外侧区域,
在所述扩散室内配设有扩散部件,所述扩散部件与所述扩散壁部相对配置,并且配置为在从容器轴向观察的俯视时,沿上下方向与所述顶壁部中的至少所述中央区域的整个区域、以及所述套筒重叠,
所述扩散部件使来自所述套筒的内容物通过其与所述扩散壁部之间的间隙而向径向外侧扩散,
所述扩散部件的外周缘部以能够背离的方式相对于所述扩散壁部的上表面落座,所述扩散部件能够利用来自所述套筒的内容物的排出压力而使外周缘部侧向上方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扩散部件的外周缘部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扩散片,
所述扩散片被配置为,在从容器轴向观察的俯视时沿上下方向与所述外侧成型孔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成型孔遍及所述顶壁部的整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
所述扩散片遍及所述扩散部件的整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扩散部件的外周缘部,沿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缝隙,所述缝隙从位于沿周向相邻的所述扩散片之间的部分朝向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扩散部件的外周缘部中的、位于沿周向相邻的所述缝隙之间的部分能够利用来自所述套筒的内容物的排出压力而向上方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成型孔在所述顶壁部的面内沿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多个。
CN201780079450.6A 2016-12-28 2017-12-19 排出容器 Active CN1100998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56572 2016-12-28
JP2016256572A JP6910142B2 (ja) 2016-12-28 2016-12-28 造形面に内容物を吐出する吐出容器
PCT/JP2017/045481 WO2018123721A1 (ja) 2016-12-28 2017-12-19 造形面に内容物を吐出する吐出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99858A CN110099858A (zh) 2019-08-06
CN110099858B true CN110099858B (zh) 2020-11-27

Family

ID=62707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79450.6A Active CN110099858B (zh) 2016-12-28 2017-12-19 排出容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9293B2 (zh)
EP (1) EP3564154B1 (zh)
JP (1) JP6910142B2 (zh)
KR (1) KR102408343B1 (zh)
CN (1) CN110099858B (zh)
WO (1) WO20181237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22807B2 (ja) * 2017-02-28 2022-08-22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造形ヘッド
JP6983191B2 (ja) * 2019-03-29 2021-12-17 花王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器
KR102581495B1 (ko) * 2020-12-30 2023-09-25 주식회사 지엔비아이앤씨 니트로 음료 용기
KR20230057069A (ko) 2021-10-21 2023-04-28 전현직 계면활성제를 포함하는 액상물질 토출용기용 펌프 및 상기 펌프를 탑재하여 선명도가 높은 모양거품을 토출시키는 토출용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31110A (en) * 1978-04-03 1979-10-12 Tooru Taniguchi Diffuser
JPH01123654A (ja) * 1987-11-10 1989-05-16 Osaka Aerosol Ind Corp 定置式エアゾール装置
JP2004216269A (ja) * 2003-01-15 2004-08-05 Mitani Valve Co Ltd エアゾール容器の広域付着用噴射器
JP2015109997A (ja) * 2015-01-20 2015-06-18 株式会社Lixil シャワーヘッドのシャワー吐水部構造
JP2016026962A (ja) * 2014-06-30 2016-02-1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に装着される造形ヘッド
JP2016050002A (ja) * 2014-08-29 2016-04-1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面に内容物を吐出する吐出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33026A1 (de) 1987-09-30 1989-04-20 Trw Repa Gmbh Vorrichtung zur hoehenverstellung eines sicherheitsgurtbeschlages
JPH0618933Y2 (ja) 1987-12-28 1994-05-18 東京硝子器械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製の容器の液体小出し装置
US6283337B1 (en) * 1998-12-21 2001-09-04 Kao Corporation Aerosol container
MX2017004053A (es) * 2014-09-29 2017-07-07 Dermira Inc Dispositivo y metodo para dispensar un farmaco.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31110A (en) * 1978-04-03 1979-10-12 Tooru Taniguchi Diffuser
JPH01123654A (ja) * 1987-11-10 1989-05-16 Osaka Aerosol Ind Corp 定置式エアゾール装置
JP2004216269A (ja) * 2003-01-15 2004-08-05 Mitani Valve Co Ltd エアゾール容器の広域付着用噴射器
JP2016026962A (ja) * 2014-06-30 2016-02-1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容器に装着される造形ヘッド
JP2016050002A (ja) * 2014-08-29 2016-04-11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吐出面に内容物を吐出する吐出容器
JP2015109997A (ja) * 2015-01-20 2015-06-18 株式会社Lixil シャワーヘッドのシャワー吐水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64154A1 (en) 2019-11-06
JP6910142B2 (ja) 2021-07-28
US20200010262A1 (en) 2020-01-09
US10829293B2 (en) 2020-11-10
JP2018108837A (ja) 2018-07-12
WO2018123721A1 (ja) 2018-07-05
CN110099858A (zh) 2019-08-06
EP3564154B1 (en) 2022-04-27
KR102408343B1 (ko) 2022-06-14
EP3564154A4 (en) 2020-08-19
KR20190102190A (ko) 201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9858B (zh) 排出容器
JP6728371B2 (ja) 2つの内容物用の包装吐出装置を製造するための充填組立体
JP6277094B2 (ja) 吐出面に内容物を吐出する吐出容器
WO2017111050A1 (ja) 吐出面に内容物を吐出する吐出容器
JP2019506214A (ja) 2つの内容物用の包装吐出装置
JP2016026962A (ja) 吐出容器に装着される造形ヘッド
JP2017128372A (ja) 吐出面に内容物を吐出する吐出容器
JP5866262B2 (ja) 吐出器
JP3113855U (ja) 粘性化粧料用容器
WO2017111130A1 (ja) 吐出面に内容物を吐出する吐出容器
JP6721478B2 (ja) 造形面に内容物を吐出する吐出容器
JP6983553B2 (ja)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6598674B2 (ja) 吐出面に内容物を吐出する吐出容器
JP7122807B2 (ja) 造形ヘッド
JP7173889B2 (ja) ディスペンサ
JP5342956B2 (ja) 塗布容器
JP7170504B2 (ja) 吐出容器
JP4530692B2 (ja) 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JP6846279B2 (ja) 繰出容器
JP6979920B2 (ja) コンパクト容器
JP6824068B2 (ja) 定量吐出器
JP6655505B2 (ja) 吐出器
JP6220673B2 (ja) 中皿摺動式吐出容器
JP2019043592A (ja) 造形ヘッド
JP2023080863A (ja) スポイト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