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23177B - 作业车 - Google Patents

作业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23177B
CN110023177B CN201780057777.3A CN201780057777A CN110023177B CN 110023177 B CN110023177 B CN 110023177B CN 201780057777 A CN201780057777 A CN 201780057777A CN 110023177 B CN110023177 B CN 1100231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turning
clutch
traveling
diseng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77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23177A (zh
Inventor
竹山智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023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23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231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69/00Steering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Guiding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on a desired tr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1/00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 B62D11/02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by differentially driving ground-engaging elements on opposite vehicle sides
    • B62D11/06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by differentially driving ground-engaging elements on opposite vehicle sides by means of a single main power source
    • B62D11/08Steering non-deflectable wheels; Steering endless tracks or the like by differentially driving ground-engaging elements on opposite vehicle sides by means of a single main power source using brakes or clutches as main steering-effec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Abstract

提供一种作业车(1),其具备:搭载有发动机(5)的行驶机体(2)、对行驶机体(2)进行支承的左右的行驶部(4)、对行驶机体(2)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的操作操纵盘(14)、以及对朝向左右的行驶部(4)传递的动力进行接合/断开的左右的主接合/断开部件(48),根据转向操作件(14)的转向操作而使针对转弯内侧的行驶部(4)的主接合/断开部件(48)进行断开动作,其中,作业车(1)在左右的主接合/断开部件(48)之外而另外还具备左右的副接合/断开部件(111)以及减速机构(131),伴随着针对转弯内侧的行驶部(4)的主接合/断开部件(48)的断开动作,使针对转弯内侧的行驶部(4)的副接合/断开部件(111)进行连接动作,由此朝向转弯内侧的行驶部(4)的动力经由减速机构(131)、或者经由副接合/断开部件(111)以及减速机构(131),以比转弯外侧的行驶部(4)还低的速度,来对转弯内侧的行驶部(4)进行驱动。

Description

作业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续地进行插秧作业的插秧机之类的作业车。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作业车一个例子的乘坐式插秧机构成为:具备对行驶机体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操作的转向盘、以及对向左右后车轮传递的动力传递进行接合/断开的左右的侧离合器,这样根据转向盘的转向操作而使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而言的侧离合器进行断开动作(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2等)。在上述作业车中,当将转向盘向左或者向右大幅度地进行转向操作的情况下,使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而言的侧离合器进行断开动作,从而使得转弯内侧的后车轮处于自由旋转状态。因此,例如在田地中向相邻的垄移动时能够在田埂边进行U形掉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53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400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这种作业车中,在U形掉头时变为三轮驱动,例如,由于在深泥田中针对车轮的旋转的阻力较大,因此,存在如下问题:转弯内侧的后车轮处于几乎不旋转而是在原地改变朝向的状态,由转弯内侧的后车轮对地面进行刨挖,破坏田地等作业地。另外,在作业地为深泥田的情况下,在U形掉头时转弯内侧的后车轮下沉而成为作业车行驶的阻力,有可能导致作业车的沉没。
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研究上述现状而实施了改善的作业车。
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车具备:行驶机体,其搭载有发动机;左右的行驶部,其对所述行驶机体进行支承;转向操作件,其对所述行驶机体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操作;以及左右的主接合/断开部件,其对朝向左右的所述行驶部传递的动力进行接合/断开,所述作业车根据所述转向操作件的转向操作而使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进行断开动作,其中,所述作业车在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之外而另外还具备左右的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减速机构,伴随着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所进行的断开动作,使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进行连接动作,由此朝向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动力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以比转弯外侧的所述行驶部还低的速度,来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进行驱动。
在本发明的作业车中,可以具备:通过作为左右的所述行驶部的左右的后车轮而被支承的后桥壳,在所述后桥壳内具备:后输入轴,其对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进行传递;以及左右横向较长的后驱动轴,其将所述后输入轴的动力进行分配而传递给左右的所述后车轮,将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所述减速机构配置于所述后驱动轴上。
在本发明的作业车中,可以将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配置在所述后驱动轴的左右内侧的位置,将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所述减速机构配置在所述后驱动轴中的比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将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的传递扭矩容量设定为:小于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的传递扭矩容量。
在本发明的作业车中,可以在所述后桥壳设置有:与所述转向操作件的转向操作联动地进行左右转动的单一的凸轮部件、对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左右的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以及对左右的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左右的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构成为,通过所述凸轮部件的左右转动,来执行: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的断开操作、和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的连接操作双方。
在本发明的作业车中,可以使所述凸轮部件、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以及左右的所述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相关联,以使得在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处于动力断开状态的同时,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进行连接动作。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作业车具备:行驶机体,其搭载有发动机;左右的行驶部,其对所述行驶机体进行支承;转向操作件,其对所述行驶机体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操作;以及左右的主接合/断开部件,其使向左右的所述行驶部传递的动力传递接合/断开,所述作业车根据所述转向操作件的转向操作而使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进行断开动作,其中,所述作业车在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之外而另外还具备左右的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减速机构,伴随着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所进行的断开动作,使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进行连接动作,由此朝向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动力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以比转弯外侧的所述行驶部还低的速度,来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进行驱动,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始终利用四轮驱动进行转弯,不会出现:转弯内侧的行驶部不旋转而在原地改变朝向地对地面进行刨挖的状态,从而能够减少在转弯内侧的行驶部转弯时对作业地进行破坏的状态。另外,始终利用四轮驱动进行转弯,因此在例如作业地是田地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作业车的沉没。
在本发明的作业车中,具备:通过作为左右的所述行驶部的左右的后车轮而被支承的后桥壳,在所述后桥壳内具备:后输入轴,其对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进行传递;以及左右横向较长的后驱动轴,其将所述后输入轴的动力进行分配而传递给左右的所述后车轮,将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所述减速机构配置于所述后驱动轴上,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在后桥壳内将主接合/断开部件、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减速机构紧凑地配置于同一轴上,并且无需对不具备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减速机构的构成进行大幅度变更,就能够配置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减速机构。另外,由于能够将主接合/断开部件、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减速机构紧凑地配置于后桥壳内,因此,不用大幅增加后桥壳的尺寸以及重量,就能够对主接合/断开部件、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减速机构进行配置。
在本发明的作业车中,将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配置在所述后驱动轴的左右内侧,将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所述减速机构配置在所述后驱动轴上的比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将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的传递扭矩容量设定为:小于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的传递扭矩容量,根据上述构成,在转弯内侧的行驶部的减速时,即使车轴锁定,也能够通过副接合/断开部件滑动而保护驱动系统。另外,即使进行了例如误调整等而导致主接合/断开部件和副接合/断开部件双方同时变为连接状态,也能够通过传递扭矩容量较小的副接合/断开部件滑动,来保护主接合/断开部件。另外,通过将副接合/断开部件配置在比主接合/断开部件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从而在由于副接合/断开部件的故障、老化而需要进行副接合/断开部件的修理、更换时,能够容易地将副接合/断开部件拆除,从而能够提高副接合/断开部件的修理、更换的作业性。
在本发明的作业车中,在所述后桥壳设置有:与所述转向操作件的转向操作联动地进行左右转动的单一的凸轮部件、对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左右的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以及对左右的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左右的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构成为,通过所述凸轮部件的左右转动,来执行: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的断开操作、以及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的连接操作双方,根据上述构成,通过较少的部件数量就能够实现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和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的操作,并且通过单一的凸轮部件就能够高精度地实现主接合/断开部件和副接合/断开部件的通断时期。另外,相对于不具备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的现有构成而言,能够减少追加的部件数量,从而能够抑制作业车的制造成本的大幅增加。
在本发明的作业车中,使所述凸轮部件、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以及左右的所述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相关联,以使得在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处于动力断开状态的同时,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进行连接动作,根据上述构成,能够防止针对转弯内侧的行驶部的主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副接合/断开部件双方同时变为连接状态,从而能够防止主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副接合/断开部件的损伤,并且还能够降低主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副接合/断开部件的老化,从而延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乘坐式插秧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乘坐式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发动机、变速箱体以及后桥壳的位置关系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表示发动机、变速箱体以及后桥壳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5是乘坐式插秧机的驱动系统图。
图6是乘坐式插秧机的液压回路图。
图7是后桥壳的俯视剖视图。
图8是后桥壳的俯视剖视图。
图9是表示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
图10是表示左转弯时的动作臂的转动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右转弯时的动作臂的转动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
图13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
图14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
图15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
图16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
图17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
图18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
图19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应用于8条垄栽植的乘坐式插秧机1(下面,简称为插秧机1)的情况的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行驶机体2的行进方向时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同样地将朝向行进方向时的右侧简称为右侧。
首先,参照图1~图4,对插秧机1的概要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具备行驶机体2,该行驶机体2由作为行驶部的左右一对的前车轮3以及同样作为行驶部的左右一对的后车轮4支承。在行驶机体2的前部搭载有发动机5。构成为:通过将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朝向后方的变速箱体6传递而对前车轮3以及后车轮4进行驱动,由此行驶机体2进行前进后退行驶。使前桥壳7向变速箱体6的左右侧突出,将前车轮3以能够进行转向的方式安装于:从前桥壳7朝向左右外侧延伸的前车轴36。使筒状框架8向变速箱体6的后方突出,将后桥壳9固定设置于筒状框架8的后端侧,将后车轮4安装于:从后桥壳9朝向左右外侧延伸的后车轴37。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行驶机体2的前部以及中央部的上表面侧设置有:操作者搭乘用的作业踏板(车体罩)10。在作业踏板10的前部的上方配置有发动机罩11,在发动机罩11的内部设置有发动机5。在作业踏板10的上表面中的发动机罩11的后部侧方,配置有:脚踩踏操作用的行驶变速踏板12。详情省略,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构成为:通过与行驶变速踏板12的踏入量相对应的变速电动机的驱动,而对从变速箱体6的液压无级变速器40输出的变速动力进行调节。
另外,在处于发动机罩11的后部上表面侧的驾驶操作部13,设置有:操纵盘14、行驶主变速杆(省略图示)、以及作为升降操作件的作业杆16。在作业踏板10的上表面中的发动机罩11的后方,借助座椅框架17而配置有操纵座席18。此外,在发动机罩11的左右侧方,隔着作业踏板10而设置有:左右的预备苗载置台24。
将连杆框架19立起设置于行驶机体2的后端部。8条垄栽植用的插秧装置23借助升降连杆机构22而能够升降地被连结于连杆框架19,该升降连杆机构22由下连杆20以及上连杆21构成。在该情况下,在插秧装置23的前表面侧,借助侧倾支点轴(省略图示)而设置有挂钩支架38。通过将挂钩支架38连结于升降连杆机构22的后部侧,能够将插秧装置23以可升降移动的方式配置于行驶机体2的后方。液压式的升降气缸39的气缸基端侧以可上下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筒状框架8的上表面后部。升降气缸39的杆前端侧与下连杆20连结。通过升降气缸39的伸缩移动而使升降连杆机构22上下转动,其结果,插秧装置23进行升降移动。此外,插秧装置23构成为:绕所述侧倾支点轴进行转动而能够变更左右方向的倾斜姿势。
操作者从位于作业踏板10侧方的乘降踏板25搭乘至作业踏板10上,执行:一边通过驾驶操作在田地内移动、一边对插秧装置23进行驱动而向田地栽植秧苗的插秧作业(栽种作业)。此外,在插秧作业中,操作者随时向插秧装置23补充预备苗载置台24上的育苗垫。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插秧装置23具备:栽植输入箱26,其对从发动机5经由变速箱体6后的动力进行传递;8条垄用4组(2条垄为一组)的栽植传动箱27,其与栽植输入箱26连结;插秧机构28,其设置于各栽植传动箱27的后端侧;8条垄栽植用的苗载置台29;以及田地表面摊平用的平土部件32,其配置于各栽植传动箱27的下表面侧。在插秧机构28设置有旋转箱31,该旋转箱31具有与每1条垄相对应的2个栽植爪30。在栽植传动箱27配置有:对应于2条垄的旋转箱31。通过旋转箱31转一圈而使得2个栽植爪30分别一株一株地切取下秧苗并抓住,然后栽种到由平土部件32进行了田地平整的田地里。在插秧装置23的前表面侧,以能够升降移动的方式设置有:作为使田地表面平整的(进行田地平整的)田地平整装置的田地平整转动体85。
详情后述,从发动机5经由变速箱体6后的动力不仅传递给前车轮3以及后车轮4,还传递给插秧装置23的栽植输入箱26。在该情况下,从变速箱体6向插秧装置23传递的动力被暂时传递给:在后桥壳9的右侧上部设置的株间距变速箱75,再从株间距变速箱75向栽植输入箱26进行动力传递。利用所传递的动力,对各插秧机构28、苗载置台29进行驱动。在株间距变速箱75内置有:株间距变速机构76,其将所栽种的苗的株间距切换为例如宽株间距、标准株间距或者窄株间距等;以及栽植离合器77,其对向插秧装置23传递的动力传递进行接合/断开(参照图5)。
此外,在插秧装置23的左右外侧具备线标记器33。线标记器33具有:划线用的标记器轮体34、以及将标记器轮体34轴支承为可旋转的标记器臂35。各标记器臂35的基端侧以可左右转动的方式被轴支承于插秧装置23的左右外侧。线标记器33构成为:能够基于位于驾驶操作部13上的作业杆16的操作而转动到作业姿势和非作业姿势,其中,该作业姿势是着陆于田地面而形成出成为下一工序中的基准的轨迹的姿势,该非作业姿势是使标记器轮体34上升而离开田地面的姿势。
如图3以及图4所示,行驶机体2具备:沿着前后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机体框架50。各机体框架50分割为前部框架51和后部框架52这两个部分。前部框架51的后端部和后部框架52的前端部被焊接固定于左右横向较长的中间连结框架53。左右一对的前部框架51的前端部被焊接固定于前框架54。左右一对的后部框架52的后端侧被焊接固定于后框架55。前框架54、左右两个前部框架51以及中间连结框架53构成为:俯视观察呈方框状。同样地,中间连结框架53、左右两后部框架52以及后框架55也构成为俯视观察呈方框状。
如图4所示,左右两个前部框架51的靠前部位通过前后2个基体框架56进行连结。该各基体框架56的中间部形成为:弯折成U字形的形状,且位于比左右两个前部框架51还低的位置。各基体框架56的左右端部被焊接固定于所对应的前部框架51。借助近似平板状的发动机台57以及多个防振橡胶(省略图示)而将发动机5搭载并防振支承在前后两个基体框架56。后侧的基体框架56借助后中继支架60而与变速箱体6的前部连结。
根据图4可知,左右两个前部框架51的靠后部位连结于:向变速箱体6的左右两侧突出的前桥壳7。侧视观察时向后倾斜且又朝下延伸的U字状框架61的左右两端部被焊接固定于中间连结框架53的中央侧。U字状框架61的中间部连结于:将变速箱体6和后桥壳9连接起来的筒状框架8的中途部(参照图3以及图4)。左右2个纵框架62的上端侧被焊接固定于后框架55的中间部。左右横向较长的后车轴支承框架63的中间部被焊接固定于左右两纵框架62的下端侧。后车轴支承框架63的左右两端部与后桥壳9连结。此外,在朝向外侧突出设置于左侧的前部框架51的踏板支承台64的下方,配置有:用于降低发动机5的排气声的消声器65。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配置于发动机5后方的变速箱体6的前部,设置有:动力转向盘构件66。详情省略,转向轴以可转动的方式配置于:在动力转向盘构件66上表面立起设置的转向柱的内部。在车把轴的上端侧固定有操纵盘14。在动力转向盘构件66的下表面侧,转向操纵输出轴(省略图示)朝下突出。对左右的前车轮3进行转向操纵的转向操纵杆68(参照图4)分别与该转向操纵输出轴连结。
实施方式的发动机5以使输出轴70(曲轴)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于前后两个基体框架56的中间部上。发动机5以及发动机台57的左右宽度小于左右两个前部框架51之间的内侧尺寸,发动机5的下部侧以及发动机台57以配置于前后两个基体框架56的中间部上的状态而露出到比左右两个前部框架51更向下方一侧。在该情况下,发动机5的输出轴70(轴线)处于:侧视观察时与左右两个前部框架51重叠的位置。在发动机5的左右一侧面(实施方式中为左侧面),配置有:与发动机5的排气系统连通的排气管69。排气管69的基端侧与发动机5的各气缸连接,排气管69的前端侧与消声器65的排气入口侧连接。
下面,参照图5,对插秧机1的驱动系统进行说明。发动机5的输出轴70从发动机5的左右两侧面朝向外侧突出。在输出轴70上的从发动机5左侧面突出出来的突端部,设置有:发动机输出带轮72,在从变速箱体6向左方外侧突出出来的变速器输入轴71,设置有:变速器输入带轮73,将传动带82卷绕于两带轮72、73。借助两带轮72、73以及传动带82而从发动机5向变速箱体6进行动力传递。
在变速箱体6内具备下述部件等,即:液压无级变速器40,其由液压泵40a以及液压电机40b构成;行星齿轮装置41;齿轮式副变速机构42,其将经由液压无级变速器40以及行星齿轮装置41之后的变速动力变速为多级;主离合器43,其对从行星齿轮装置41朝向齿轮式副变速机构42的动力传递进行接合/断开;以及行驶制动器44,其对来自齿轮式副变速机构42的输出进行制动。利用来自变速器输入轴71的动力,对液压泵40a进行驱动,从液压泵40a向液压电机40b供给动作油,从液压电机40b输出变速动力。液压电机40b的变速动力借助行星齿轮装置41以及主离合器43而被传递给齿轮式副变速机构42。而且,以从齿轮式副变速机构42分配成前后车轮3、4和插秧装置23这两个方向的方式进行动力传递。
朝向前后车轮3、4的分配动力的一部分是从齿轮式副变速机构42经由差动齿轮机构45而被传递给前桥壳7的前车轴36,对左右前车轮3进行旋转驱动。朝向前后车轮3、4的分配动力的剩余部分则从齿轮式副变速机构42经由万向连接器轴46、后桥壳9内的后驱动轴47、左右一对的侧离合器48以及齿轮式传动机构49而被传递给后桥壳9的后车轴37,对左右后车轮4进行旋转驱动。在使行驶制动器44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来自齿轮式副变速机构42的输出消失,因此,对前后车轮3、4都施加制动。另外,在插秧机1转弯的情况下,使后桥壳9内的转弯内侧的侧离合器48进行断开动作而使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自由旋转,通过接受动力传递的转弯外侧的后车轮4的旋转驱动而进行转弯。
在后桥壳9内具备转动体驱动构件86,该转动体驱动构件86具有:用于对向田地平整转动体85传递的动力进行接合/断开的田地平整离合器88。从齿轮式副变速机构42传递到万向连接器轴46的动力又被分配传递给转动体驱动构件86,并从转动体驱动构件86经由万向连接器轴87而向田地平整转动体85进行动力传递。通过田地平整转动体85的旋转驱动而对田地面进行平整。
朝向插秧装置23的分配动力借助带万向连接器轴的PTO传动轴机构74而被传递给株间距变速箱75。在株间距变速箱75内具备:株间距变速机构76,其将所栽种的秧苗的株间距切换为例如宽株间距、标准株间距或者窄株间距等;以及栽植离合器77,其对向插秧装置23传递的动力进行接合/断开。被传递到株间距变速箱75的动力借助株间距变速机构76、栽植离合器77以及万向连接器轴78而被传递给栽植输入箱26。
在栽植输入箱26内具备:横向进给机构79,其使苗载置台进行横向进给移动;苗纵向进给机构80,其对苗载置台29上的育苗垫进行纵向进给输送;以及栽植输出轴81,其从栽植输入箱26向各栽植传动箱27进行动力传递。利用传递到栽植输入箱26的动力,对横向进给机构79以及苗纵向进给机构80进行驱动,使苗载置台29连续且往返地进行横向进给移动,在苗载置台29到达往复移动端(往复移动的折返点)时,对苗载置台29上的育苗垫间歇性地进行纵向进给输送。从栽植输入箱26经由栽植输出轴81后的动力被传递到各栽植传动箱27,对各栽植传动箱27的旋转箱31以及栽植爪30进行旋转驱动。此外,在设置施肥装置的情况下,从株间距变速箱75向施肥装置进行动力传递。
下面,参照图6,对插秧机1的液压回路构造进行说明。在插秧机1的液压回路90具备:作为液压无级变速器40的构成要素的液压泵40a和液压电机40b、以及供给泵91和作业泵92。液压泵40a、供给泵91以及作业泵92由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驱动。液压泵40a和液压电机40b借助闭环油路93而分别与各自的吸入侧以及喷出侧连接。将供给泵91与闭环油路93连接。构成为:通过与行驶变速踏板12的踏入量相对应的变速电动机的驱动,来对液压泵40a的斜板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对液压电机40b进行正转驱动或者反转驱动。
作业泵92连接于:对操纵盘14的操作进行辅助的动力转向盘构件66。动力转向盘构件66具备转向液压切换阀94以及转向液压电机95。通过操纵盘14的操作而使转向液压切换阀94进行切换动作,对转向液压电机95进行驱动,对操纵盘14的操作进行辅助。其结果,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简单地对左右前车轮3进行转向操纵。
动力转向盘构件66与分流器96连接。分流器96分支为第一油路97和第二油路98。第一油路97连接于向升降气缸39供给动作油的升降切换阀99。升降切换阀99是四通二位切换型的机械式切换阀,该机械式切换阀能够切换到向升降气缸39供给动作油的供给位置99a、和从升降气缸39将动作油排出的排出位置99b这两个位置。通过作业杆16的操作而使升降切换阀99进行切换动作,使升降气缸39进行伸缩移动,由此插秧装置23借助升降连杆机构22而进行升降移动。此外,分流器96、升降切换阀99被收纳于在变速箱体6后部设置的阀构件89内。
在从升降切换阀98至升降气缸39的气缸油路100中,设置有电磁开闭阀101。电磁开闭阀101是电磁控制阀,该电磁控制阀能够切换到相对于升降气缸39而对动作油进行供给/排出的打开位置101a、和对针对升降气缸39的动作油的供给/排出进行停止的关闭位置101b这两个位置。因此,如果对电磁螺线管102进行励磁而使电磁开闭阀101处于打开位置101a,则升降气缸39能够进行伸缩移动,插秧装置23能够进行升降移动。如果不对电磁螺线管102进行励磁而利用复位弹簧103来使电磁开闭阀101处于关闭位置101b,则升降气缸39保持为不能伸缩移动,插秧装置23升降停止在任意的高度位置。
此外,在气缸油路100中的电磁开闭阀101与升降气缸39之间,借助储能器油路104而连接有储能器105。在升降气缸39内发生急剧的动作液压变动时,利用储能器105而对动作液压变动进行吸收,通过升降切换阀99以及电磁开闭阀101的组合而使升降气缸39顺利地伸缩移动,使插秧装置23轻松地进行升降移动。
分流器96的第二油路98连接于:对插秧装置23的左右倾斜姿势进行控制的侧倾控制构件106。在侧倾控制构件106内置有:向侧倾气缸108供给动作油的电磁控制阀107。通过电磁控制阀107的切换动作而使与侧倾控制构件106一体地设置的侧倾气缸108进行动作,其结果,使得插秧装置23保持水平姿势。此外,插秧机1的液压回路90还具备:溢流阀、流量调整阀、单向阀、滤油器等。
如图7至图9所示,在后桥壳9内具备:后输入构件241,其具有与沿着筒状框架8延伸的万向连接器轴46连结的后输入轴242;后驱动轴47,其将后输入轴242的动力经由左右的齿轮式传动机构49以及后车轴37而传递给后车轮4;侧离合器(主接合/断开部件)48,其分别配置于轴47的左右两侧;四驱转弯用离合器(副接合/断开部件)111以及减速机构131,它们分别在比侧离合器48更靠向左右外侧且配置于后驱动轴47的左右两侧的位置;以及转动体驱动构件86,其具有田地平整驱动轴243、田地平整离合器88,其中后输入轴242的动力被分配而被传递给田地平整驱动轴243。
侧离合器48具有:将摩擦板151和钢板152交替配置而得到的构造,将钢板152固定于侧离合器箱121,将摩擦板151固定于后驱动轴47。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具有:将摩擦板161和钢板162交替配置而得到的构造,将摩擦板161固定于后述的减速机构131的内齿轮134,钢板152以能够沿着左右方向滑动的方式被固定于后车轴箱盖244。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输入轴242设置在后桥壳9中的隔着筒状框架8而处于左侧的位置。左右较长的后驱动轴47配置于后输入轴242的后方。田地平整驱动轴243借助万向连接器轴87而与田地平整转动体85连结。
在后桥壳9的左右外侧(后述的后车轴箱部9b的左右外侧),安装有:对后车轴37进行轴支承的后车轴箱盖244。在后车轴箱盖244内配置有:齿轮式传动机构49、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齿轮式传动机构49将后驱动轴47的动力传递给后车轴37。在后车轴箱盖244的左右外侧,且在左右方向上与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可装拆的盖部件247。
后桥壳9由下述部件形成外形形状,即:输入轴箱部9a,其对后输入轴242进行收纳;左右的后车轴箱部9b,其对后车轴37进行轴支承;以及主体箱部9c,其对后驱动轴47进行收纳。在输入轴箱部9a形成有朝前开口的朝前轴孔251。将后输入构件241以可拆装的方式嵌插入朝前轴孔251内。后输入构件241具备:后输入轴242,其沿着朝前轴孔251而向前后延伸;后驱动轴用锥齿轮255,其向后驱动轴47进行动力传递;以及田地平整驱动轴用正齿轮256,其向田地平整驱动轴243进行动力传递。
后驱动轴用锥齿轮255以及田地平整驱动轴用正齿轮256设置于后输入轴242的后端侧。后驱动轴用锥齿轮255与设置于后驱动轴47的联动用锥齿轮257啮合。田地平整驱动轴用正齿轮256与设置于田地平整驱动轴243的联动用正齿轮258啮合。此外,田地平整驱动轴用正齿轮256的齿尖圆直径小于朝前轴孔251的内径。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将侧离合器48设置于后驱动轴47的左右端部侧。将使侧离合器48进行通断动作的侧离合器操作部件259以及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配置于各侧离合器48的左右内侧。侧离合器48是多板式构造,构成为:如果将操纵盘14转向操作至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则进行断开动作。在侧离合器48的连接状态时,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借助侧离合器48以及减速齿轮122而被传递给齿轮式传动机构49。侧离合器操作部件259以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后驱动轴47上,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的下端侧凸轮面抵接于侧离合器操作部件259的左右内侧。
另外,在比侧离合器48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在后驱动轴47的左右两侧从外侧起按顺序设置有:多板式构造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和行星齿轮式的减速机构131。减速机构131具有:恒星齿轮132,其固定于后驱动轴47;内齿轮134,其借助行星齿轮133而与恒星齿轮132连结;以及托架135,其对行星齿轮133进行轴支承、且被固定于减速齿轮122。在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左右外侧,配置有:使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进行通断动作的四驱转弯用操作部件113以及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构成为:如果将操纵盘14转动操作至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则进行接通动作。减速机构131在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接通动作时,使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减速并传递给齿轮式传动机构49。四驱转弯用操作部件113以在后驱动轴47的轴方向滑动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后车轴箱盖244,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的下端侧凸轮面与四驱转弯用操作部件113的左右外侧抵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左右的侧离合器48、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配置于后驱动轴47上,因此,能够在后桥壳9内将侧离合器48、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紧凑地配置于同一轴上,并且,无需对不具备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的构成进行大幅度变更,就能够配置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另外,由于能够将侧离合器48、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紧凑地配置于后桥壳9内,因此,不会大幅增加后桥壳9的尺寸以及重量。
下面,对侧离合器48以及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通断动作进行说明。如图3以及图4所示,将向前后延伸的中间杆264的前端侧连结于:在从动力转向盘构件66的下表面朝下突出的转向操纵输出轴262的下端部安装的转向臂263。中间杆264的后端侧连结于:在后桥壳9的下表面侧配置的转动臂265的一端侧。中间杆264构成为:与转向操纵输出轴262的转动联动地沿着前后推拉移动。
又如图7所示,转动臂265的另一端侧被固定于:将后桥壳9上下贯通的中继支点轴266的下端侧。中继支点轴266的上端侧被固定于:在后桥壳9的上表面侧配置的动作臂(凸轮部件)267。转动臂265、中继支点轴266以及动作臂267绕中继支点轴266而一体地转动。如果对操纵盘14进行转向操作,则与其联动地中间杆264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推拉移动,动作臂267与转动臂265一起,绕中继支点轴266进行转动。
动作臂267具有:左右横向较长的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其固接有中继支点轴266的上端侧;近似U字形板状的四驱转弯用动作臂267b,其利用螺栓而被紧固于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以及左右一对的四驱转弯用动作凸轮267c,其利用螺栓而被紧固于四驱转弯用动作臂267b的左右端部。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的左右端部被配置成:能够接近/远离于在左右一对的侧离合器操作臂268的前端侧设置的辊268a。各侧离合器操作臂268的基端侧被固定于: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中的从后桥壳9(主体箱部9c)的上表面朝上突出的突出端部。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以及侧离合器操作臂268构成侧离合器操作机构(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260。
左右一对的四驱转弯用动作凸轮267c被配置成:能够接近/远离于在左右一对的四驱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的基端侧设置的辊269a。将四驱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的基端部以借助上下纵向较长的销部件269b而可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在后桥壳9前面固定的臂支架270。
借助缆索连接片271而将四驱转弯用操作缆索272的一端侧连结于:四驱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的前端侧。四驱转弯用操作缆索272的另一端侧借助缆索连接片273以及弹簧274而连结于:在后车轴箱盖244的上表面设置的左右横向较长的四驱转弯用操作臂275的前端侧。各四驱转弯用操作臂275的基端侧被固定于: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中的从后桥壳9的后车轴箱盖244的上表面朝上突出的突出端部。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四驱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缆索连接片271,273、四驱转弯用操作缆索272、弹簧274以及四驱转弯用操作臂275构成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280。
动作臂267通过绕中继支点轴266的转动而位移到:侧离合器操作臂268与任意的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都不接触的位置,或者位移到: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对任意一个侧离合器操作臂268进行按压的位置。使在各侧离合器操作臂268的基端侧被固定的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的下端侧凸轮面抵接于侧离合器操作部件259。通过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的转动而使得侧离合器操作部件259在后驱动轴47上滑动,侧离合器48进行通断动作。
另外,通过动作臂267绕中继支点轴266的转动而使得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与一方的侧离合器操作臂268的辊268a接触,之后,动作臂267进一步向相同方向转动,由此就会使得相对于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与辊268a之间的接触部而处于对角位置的四轮转弯用动作凸轮267c对四轮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的辊269a进行按压,从而使四轮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进行水平转动。伴随着四轮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的转动,四驱转弯用操作缆索272会受到牵拉,借助缆索连接片271、四驱转弯用操作缆索272、缆索连接片273以及弹簧274而与四轮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连结的四驱转弯用操作臂275就会发生转动。各四驱转弯用操作臂275的基端侧被固定于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的上端侧,使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的下端侧凸轮面与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左右外侧抵接。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通过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的转动而进行通断动作。
这样,构成为:通过动作臂267的左右转动而执行侧离合器操作机构260的断开操作、和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280的连接操作双方。由此,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来实现侧离合器操作机构260和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280的操作,并且能够以单一的动作臂267高精度地实现侧离合器48和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通断时期。
另外,将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传递扭矩容量设定为:小于侧离合器48的传递扭矩容量。由此,在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减速时,即使后车轴37锁定,也能够通过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滑动而保护驱动系统。另外,即使进行了例如误调整等而导致侧离合器48和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双方同时变为连接状态,也能够通过传递扭矩容量较小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滑动,来保护侧离合器48。另外,通过将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配置在比侧离合器48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从而在由于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故障、老化而需要进行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修理、更换时,能够容易地将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拆除,从而能够提高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修理、更换的作业性。并且,由于在后车轴箱盖244的左右外侧,且在左右方向上与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对置的位置设置有:可装拆的盖部件247,因此,通过将盖部件247拆除,能够容易地将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拆除。
另外,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的左右两端部形成为以中继支点轴266为中心的圆弧面,构成为: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以中继支点轴266为中心进行水平转动而使得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和侧离合器操作臂268的辊268a接触,之后,将侧离合器操作臂268确保在一定转动位置,从而将侧离合器48的断开操作量保持为恒定。另外,四轮转弯用动作凸轮267c的与辊269a之间的接触部形成为:以中继支点轴266为中心的圆弧面,构成为:四轮转弯用动作凸轮267c以中继支点轴266为中心进行水平转动而使得四轮转弯用动作凸轮267c和四轮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的辊269a相接触,之后,将四轮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确保在一定转动位置,从而将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连接操作量保持为恒定。另外,利用拉伸螺旋弹簧等弹簧274,对操作臂269、275的超程量进行吸收,使得不会向操作臂269、275、缆索连接片271、273、操作缆索272、凸轮轴112等施加过剩的负荷。由此,防止了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280的各部件的变形、破损。
例如,在田地的地头等进行方向转换时,如果将操纵盘14(参照图1以及图2)向左(逆时针)转向操作了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则中间杆264受到牵拉而使得动作臂267借助转动臂265以及中继支点轴266而在俯视观察时呈逆时针转动,如图10所示,动作臂267的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的左端部对转弯内侧(左侧)的侧离合器操作臂268的辊268a进行按压。如果左侧的侧离合器操作臂268受到按压,则左侧的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进行转动,左侧的侧离合器操作部件259就会向左侧位移,使转弯内侧(左侧)的侧离合器48进行断开动作。在左侧的侧离合器48变为断开状态之后,动作臂267的右侧的四驱转弯用动作凸轮267c就会对右侧的四驱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的辊269a进行按压,与四驱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的前端部连结的左侧的四驱转弯用操作缆索272也就受到牵拉,使得左侧的四驱转弯用操作臂275进行转动。与此相伴,左侧的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进行转动而使四驱转弯用操作部件113向右侧位移,使转弯内侧(左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进行接通动作。此外,转弯外侧(右侧)的侧离合器48处于连接状态(接通状态),转弯外侧(右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释放状态(断开状态)。
另外,如果将操纵盘14向右(顺时针)转向操作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则中间杆264就会受到推压而使得动作臂267借助转动臂265以及中继支点轴266而在俯视观察时呈顺时针转动,如图11所示,动作臂267的侧离合器动作臂267a的右端部对转弯内侧(右侧)的侧离合器操作臂268的辊268a进行按压,使转弯内侧(右侧)的侧离合器48进行断开动作。在右侧的侧离合器48变为断开状态之后,动作臂267的左侧的四驱转弯用动作凸轮267c会对左侧的四驱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的辊269a进行按压,右侧的四驱转弯用操作缆索272受到牵拉而使得右侧的四驱转弯用操作臂275进行转动。与此相伴,右侧的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进行转动而使转弯内侧(右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进行接通动作。此外,转弯外侧(左侧)的侧离合器48处于连接状态,转弯外侧(左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释放状态。
在操纵盘14小于规定转向操纵角时,左右的侧离合器48处于连接状态,且左右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释放状态。此时,后驱动轴47借助侧离合器48而连结于: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承于后驱动轴47的减速齿轮122。这里,侧离合器48的侧离合器罩121被固定于减速齿轮122,后驱动轴47借助侧离合器48、减速齿轮122、中间齿轮123而与中间轴124连结。中间轴124借助中间轴齿轮125、终级齿轮126而与后车轴37连结。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在减速齿轮122以及中间齿轮123、中间轴齿轮125以及终级齿轮126分别被减速并传递给后车轴37。此外,在行星齿轮式的减速机构131中,被固定于后驱动轴47的恒星齿轮132、和借助减速齿轮122而被固定于侧离合器箱121的托架135在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方面是相同的,因此,被轴支承于托架135的行星齿轮133是不自转的。另外,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释放状态,因此,内齿轮134未被固定。因此,减速机构131与后驱动轴47、侧离合器48以及减速齿轮122是以相同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一体地进行旋转。
在操纵盘14为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时,转弯内侧的侧离合器48处于断开状态(切断状态)、且转弯内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连接状态,后驱动轴47借助转弯内侧的减速机构131而与转弯内侧的减速齿轮122连结。在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连接状态时,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承于后驱动轴47的内齿轮134固定于后车轴箱244。伴随着被固定于后驱动轴47的恒星齿轮132的旋转,行星齿轮133一边自转一边公转,使得对行星齿轮133进行轴支承的托架135朝向与恒星齿轮132的旋转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由此,后驱动轴47借助恒星齿轮132、行星齿轮133以及托架135而与减速齿轮122连结。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在减速机构131、减速齿轮122以及中间齿轮123、中间轴齿轮125以及终级齿轮126分别被减速,并传递给后车轴37。此外,固定于减速齿轮122的侧离合器箱121以比后驱动轴47还慢的旋转速度朝向与后驱动轴47相同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在该实施方式中,减速机构131的减速比设定为:在操纵盘14转弯到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时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几乎不会滑移的减速比。例如,如果使恒星齿轮132和行星齿轮133的齿数相同,则减速机构131的减速比为1/4。
这样,在操纵盘14为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时,伴随着转弯内侧的侧离合器48的断开动作,转弯内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进行连接动作,使得朝向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动力经由减速机构131而以比转弯外侧的后车轮4还低的速度来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进行驱动。由此,能够提高插秧机1的转弯性能,并且能够始终利用四轮驱动进行转弯,不会出现转弯内侧的行驶部不旋转而在原地改变朝向地对地面进行刨挖的状态,从而能够减少在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转弯时对田地进行破坏的状态。另外,始终利用四轮驱动进行转弯,因此,能够减少插秧机1的沉没。此外,在将操纵盘14转向操作在小于规定转向操纵角的情况下,侧离合器48的转弯内侧以及转弯外侧双方均保持为动力连接状态。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操纵盘14的转向操作而大幅地蛇行行驶,从而垄对准操纵性能(直行进驶性能)得以提高。
在实施方式中,使动作臂267、左右的侧离合器操作机构260和左右的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280相关联,以使得当将操纵盘14转向操作在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时,在转弯内侧的侧离合器48处于动力断开状态的同时,转弯内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进行接通动作(连接动作)。由此,能够防止: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侧离合器48以及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双方同时变为接通状态(连接状态),从而能够防止侧离合器48以及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损伤。并且,还能够降低侧离合器48以及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老化,从而延长寿命。
图12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图9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相比,减速齿轮122配置在:比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并且与减速齿轮122啮合的中间齿轮123配置在:比中间轴齿轮125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另外,侧离合器48的侧离合器箱121固定于减速机构131的内齿轮134。
在操纵盘14小于规定转向操纵角时,侧离合器48处于连接状态,且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释放状态,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借助侧离合器48、以及一体旋转的减速机构131而被传递给减速齿轮122。恒星齿轮132和内齿轮134在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方面是相同的,因此,行星齿轮133是不自转的,减速机构131一体地进行旋转,不发挥减速功能。此外,由于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释放状态,因此,内齿轮134未被固定。所以,后驱动轴47、侧离合器48、减速齿轮122以及减速机构131以相同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在操纵盘14为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时,转弯内侧的侧离合器48处于断开状态、且转弯内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连接状态,后驱动轴47借助转弯内侧的减速机构131而与转弯内侧的减速齿轮122连结。通过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连接动作而将内齿轮134固定于后车轴箱244,伴随着被固定于后驱动轴47的恒星齿轮132的旋转,行星齿轮133一边自转一边公转,对行星齿轮133进行轴支承的托架135朝向与恒星齿轮132的旋转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由此,后驱动轴47借助恒星齿轮132、行星齿轮133以及托架135而与减速齿轮122连结。而且,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通过减速机构131而被减速,并传递给减速齿轮122。此外,侧离合器箱121借助内齿轮134以及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而被固定于后车轴箱244,因此,不旋转。
实施方式中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不限定于多板式构造,例如也可以是爪形离合器等啮合离合器141(参照图13)。另外,也可以替代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而配置:将摩擦材料按压于圆筒内周的内扩式的鼓式制动器142(参照图14)、或者利用摩擦材料而对圆筒外周进行紧固的带式制动器143(图15)。啮合离合器141、鼓式制动器142以及带式制动器143在进行连接动作时将内齿轮134固定于后车轴箱盖244。啮合离合器141、鼓式制动器142以及带式制动器143的动作通过四驱转弯用操作臂275(参照图7)的转动而被操作。另外,啮合离合器141、鼓式制动器142以及带式制动器143的传递扭矩容量(制动扭矩容量)优选小于:侧离合器48的传递扭矩容量。此外,相同的构成还能够应用于图9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图12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构成为:利用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的转动而使侧离合器48的侧离合器箱121位移,由此利用单一的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来进行侧离合器48和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通断操作。利用配置于侧离合器48内的弹性部件(省略图示),将侧离合器箱121向左右内侧按压,钢板152被按压于摩擦板151,侧离合器48变为连接状态。利用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的转动,并借助侧离合器操作部件259而将侧离合器箱121向左右外侧按压,钢板152向左右外侧滑动,侧离合器48变为断开状态。
减速机构131的内齿轮134被固定于侧离合器箱121。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摩擦板161被固定于内齿轮134。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钢板152被固定于车轮轴箱盖244。构成为:在侧离合器48的连接状态时,摩擦板161未被按压于钢板152,从而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变为释放状态,另一方面,在侧离合器48变为断开状态的同时,摩擦板161被按压于钢板152,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变为连接状态。
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单一的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而进行侧离合器48和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通断操作,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实现两离合器48、111的通断时期。另外,由于不需要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280(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四驱转弯用中间操作臂269、缆索连接片271、273、四驱转弯用操作缆索272、弹簧274以及四驱转弯用操作臂275)、臂支架270,并且,不需要动作臂267的四驱转弯用动作臂267b以及四驱转弯用动作凸轮267c,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来实现两离合器48、111的操作,能够降低:追加搭载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所带来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图17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配置在:比减速齿轮122以及侧离合器48更靠向左右内侧的位置,并且侧离合器48配置在:比减速齿轮122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减速齿轮122被固定于:侧离合器48的侧离合器箱121以及减速机构131的托架135。减速机构131的内齿轮134被固定于后桥壳9或者后车轴箱244。恒星齿轮132被固定于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箱114。恒星齿轮132以及四驱转弯用离合器箱114旋转自如地被轴支承于后驱动轴47。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摩擦板161以在后驱动轴47的轴方向滑动自如且与后驱动轴47一起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后驱动轴47。
在操纵盘14小于规定转向操纵角时,侧离合器48变为连接状态、且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变为释放状态,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借助侧离合器48而传递给减速齿轮122。另一方面,在操纵盘14为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时,转弯内侧的侧离合器48处于断开状态、且转弯内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连接状态,后驱动轴47借助转弯内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而与转弯内侧的减速齿轮122连结。通过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连接动作,恒星齿轮132借助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而与后驱动轴47连结,伴随着恒星齿轮132的旋转,行星齿轮133一边自转一边公转,对行星齿轮133进行轴支承的托架135会朝向与恒星齿轮132的旋转相同的方向进行旋转。由此,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借助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恒星齿轮132、行星齿轮133以及托架135而在减速机构131被减速,并传递给减速齿轮122。此外,由于侧离合器箱121被固定于减速齿轮122,因此,以比后驱动轴47还慢的旋转速度朝向与后驱动轴47相同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
此外,如果还参照图7进行说明,则配置于侧离合器48左右外侧的侧离合器用凸轮轴261的上端部与操作臂275连结,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四驱转弯用凸轮轴112的上端部与操作臂268连结。在该情况下,侧离合器48利用操作机构280而进行接合/断开操作,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利用操作机构260而进行接合/断开操作。而且,将两操作机构260、280以及动作臂267建立关联,以使得对两操作机构260、280以及动作臂267的各部件进行位置调节或形状变更,将操纵盘14转向操作至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时,侧离合器48进行断开动作,在侧离合器48变为断开状态的同时,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进行连接动作。
在该实施方式中,伴随着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侧离合器48的断开动作,使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进行连接动作,由此朝向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动力就会经由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而以比转弯外侧的后车轮4还低的速度,来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进行驱动。由此,始终能够利用四轮驱动进行转弯,不会出现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不旋转而在原地改变朝向地对地面进行刨挖的状态,从而能够减少在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转弯时对作业地进行破坏的状态。
此外,朝向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动力经由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减速机构131这样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能够应用于图9以及图12至图16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另外,在图9以及图12至图16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将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配置在比侧离合器48更靠向左右内侧的位置。
图18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图9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替代行星齿轮式的减速机构111而配置了2级减速机构171。2级减速机构171具有: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其与后驱动轴47连结;2级行星齿轮174,其具有与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啮合的第1减速从动齿轮173;第2减速从动齿轮176,其与设置于2级行星齿轮174的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啮合,并且游动嵌合于后驱动轴47;以及托架177,其对2级行星齿轮174进行轴支承,并且游动嵌合于后驱动轴47。第2减速从动齿轮176被固定于减速齿轮122。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摩擦板161以与托架177一起旋转的方式与托架177连结。
在操纵盘14小于规定转向操纵角时,侧离合器48处于连接状态、且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释放状态,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借助侧离合器48而被传递给减速齿轮122。此外,在2级减速机构171中,被固定于后驱动轴47的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和被固定于减速齿轮122的第2减速从动齿轮176在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方面是相同的,因此,2级行星齿轮174不自转。另外,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释放状态,因此托架177未被固定。因此,2级减速机构171与后驱动轴47、侧离合器48以及减速齿轮122以相同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一体地旋转。
在操纵盘14为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时,转弯内侧的侧离合器48处于断开状态、且转弯内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连接状态,后驱动轴47借助转弯内侧的减速机构131而与转弯内侧的减速齿轮122连结。利用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连接动作,借助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而将托架177固定于后车轴箱244。伴随着被固定于后驱动轴47的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的旋转,2级行星齿轮174(第1减速从动齿轮173以及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朝向与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相反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而且,与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啮合的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和被固定于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的减速齿轮122朝向与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相同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通过2级减速机构171进行减速,并传递给减速齿轮122。在该实施方式中,2级减速机构171的减速比设定为:在操纵盘14转弯到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时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几乎不会滑移的减速比。例如,如果使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以及第1减速从动齿轮173的减速比、和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以及第2减速从动齿轮176的减速比分别为1/2,则第2减速机构171的减速比为1/4。
在该实施方式中,伴随着转弯内侧的侧离合器48的断开动作,使转弯内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进行连接动作,由此使得朝向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动力经由2级减速机构171而以比转弯外侧的后车轮4还低的速度来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进行驱动。由此,能够始终利用四轮驱动进行转弯,不会出现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不旋转而在原地改变朝向地对地面进行刨挖的状态,从而能够减少在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转弯时对作业地进行破坏的状态。
图19是表示另一其他实施方式中的向后车轮传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系统图。在该实施方式中,与图18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相比,减速齿轮122配置在:比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以及2级减速机构171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并且与减速齿轮122啮合的中间齿轮123配置在:比中间轴齿轮125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另外,侧离合器48的侧离合器箱121固定于2级减速机构171的托架177。
在操纵盘14小于规定转向操纵角时,侧离合器48处于连接状态、且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释放状态,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借助侧离合器48以及一体旋转的2级减速机构171而被传递给减速齿轮122。被固定于后驱动轴47的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和借助侧离合器48而与后驱动轴47连结的托架177在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方面是相同的,因此,2级行星齿轮174是不自转的,与2级行星齿轮174的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啮合的第2减速从动齿轮176以与托架177相同的旋转方向以及旋转速度进行旋转。这样,2级减速机构171一体地旋转,不发挥减速功能。此外,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释放状态,故而,托架177不被固定。因此,后驱动轴47、侧离合器48、减速齿轮122以及2级减速机构171以相同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在操纵盘14为规定转向操纵角以上时,转弯内侧的侧离合器48处于断开状态、且转弯内侧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处于连接状态,后驱动轴47借助转弯内侧的2级减速机构171而与转弯内侧的减速齿轮122连结。通过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连接动作,借助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而将托架177固定于后车轴箱244。伴随着被固定于后驱动轴47的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的旋转,2级行星齿轮174(第1减速从动齿轮173以及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朝向与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相反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而且,与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啮合的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和被固定于第2减速驱动齿轮175的减速齿轮122朝向与第1减速驱动齿轮172相同的旋转方向进行旋转。后驱动轴47的旋转驱动力通过2级减速机构171进行减速,并传递给减速齿轮122。此外,侧离合器箱121借助托架177以及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而被固定于后车轴箱244,因此,不旋转。
在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可以如图13至图15所示的各实施方式那样,为:啮合离合器141、内扩式的鼓式制动器142、带式制动器143等。另外,在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传递扭矩容量也优选为:小于侧离合器48的传递扭矩容量。此外,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啮合离合器141、内扩式的鼓式制动器142、带式制动器143的传递扭矩容量或制动扭矩容量也可以与侧离合器48的传递扭矩容量或制动扭矩容量相同,也可以大于侧离合器48的传递扭矩容量或制动扭矩容量。另外,图18以及图19所示的各实施方式中的2级减速机构171能够应用于图9以及图12至图17所示的各实施方式。
以上,如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作为作业车的一个例子的插秧机1具备:行驶机体2,其搭载有发动机5;左右的后车轮4(行驶部),其对行驶机体2进行支承;操纵盘14(转向操作件),其对行驶机体2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操作;以及左右的侧离合器48(主接合/断开部件),其对朝向左右的后车轮4传递的动力进行接合/断开,该插秧机1根据操纵盘14的转向操作而使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侧离合器48进行断开动作。插秧机1在左右的侧离合器48之外而另外还具备左右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啮合离合器141、鼓式制动器142或带式制动器143(副接合/断开部件,以下称为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以及减速机构131、171(以下称为减速机构131等)。而且,插秧机1伴随着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侧离合器48的断开动作,使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进行连接动作,由此,使得朝向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动力经由减速机构131等,而以比转弯外侧的后车轮4还低的速度,来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进行驱动。由此,能够始终利用四轮驱动进行转弯,不会出现: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不旋转而在原地改变朝向地对地面进行刨挖的状态,从而能够减少在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转弯时对作业地进行破坏的状态。另外,由于始终利用四轮驱动进行转弯,因此,例如在作业地为田地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作业车的沉没。
上述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具备:通过左右的后车轮4而被支承的后桥壳9,在后桥壳9内具备:后输入轴242,其对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传递;以及左右横向较长的后驱动轴,其将后输入轴的动力进行分配而传递给左右的后车轮,将左右的侧离合器48、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以及减速机构131等配置于后驱动轴47上。由此,能够在后桥壳9内将侧离合器48、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以及减速机构131等紧凑地配置于同一轴上,并且,无需对不具备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以及减速机构131等的构成进行大幅度变更,就能够配置: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以及减速机构131等。另外,由于能够将侧离合器48、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以及减速机构131等紧凑地配置于后桥壳9内,因此,不用大幅度增加后桥壳9的尺寸以及重量,就能够配置:侧离合器48、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以及减速机构131等。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将侧离合器48配置于后驱动轴47的左右内侧,将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以及减速机构131等配置于后驱动轴47中的比侧离合器48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将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的传递扭矩容量设定为小于侧离合器48的传递扭矩容量。由此,在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减速时,即使后车轴37锁定,也能够通过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滑动来保护驱动系统。另外,即使进行了例如误调整等而使得侧离合器48和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双方同时变为连接状态,也能够通过传递扭矩容量较小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滑动来保护侧离合器48。另外,通过将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配置在比侧离合器48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从而在由于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的故障、老化而需要进行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的修理、更换时,能够容易地将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拆除,从而能够提高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的修理、更换的作业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在后桥壳9设置有:与操纵盘14的转向操作联动地进行左右转动的单一的动作臂267(凸轮部件)、对左右的侧离合器48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左右的侧离合器操作机构260(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对左右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左右的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280(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构成为:通过动作臂267的左右转动,来执行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侧离合器操作机构260的断开操作、以及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280的连接操作这双方。由此,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就能够实现侧离合器操作机构260和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280的操作,并且能够以单一的动作臂267高精度地实现侧离合器48和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的通断时期。另外,相对于不具备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以及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280的现有构成而言,能够减少追加的部件数量,从而能够抑制插秧机1的制造成本的大幅增加。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使动作臂267、左右的侧离合器操作机构260和左右的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280相关联,以使得在针对转弯内侧额后车轮4的侧离合器48变为动力断开状态的同时,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进行连接动作。由此,能够防止:针对转弯内侧的后车轮4的侧离合器48以及副接合/断开部件双方同时变为连接状态,从而能够防止:侧离合器48以及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的损伤,并且能够降低:侧离合器48以及四驱转弯用离合器111等的老化,从而延长寿命。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实现具体化。各部分的构成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的说明
1 插秧机
2 行驶机体
4 后车轮(行驶部)
5 发动机
9 后桥壳
14 操纵盘(转向操作件)
47 后驱动轴
48 侧离合器
111 四驱转弯用离合器(副接合/断开部件)
131 减速机构
141 啮合离合器(副接合/断开部件)
142 鼓式制动器(副接合/断开部件)
143 带式制动器(副接合/断开部件)
260 侧离合器操作机构(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
267 动作臂(凸轮部件)
280 四驱转弯用操作机构(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

Claims (4)

1.一种作业车,该作业车具备:行驶机体,其搭载有发动机;左右的行驶部,其对所述行驶机体进行支承;转向操作件,其对所述行驶机体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操作;以及左右的主接合/断开部件,其对朝向左右的所述行驶部传递的动力进行接合/断开,所述作业车根据所述转向操作件的转向操作,而使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进行断开动作,其中,
所述作业车在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之外而另外还具备左右的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减速机构,
在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进行断开动作的同时,使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进行连接动作,由此朝向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动力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以比转弯外侧的所述行驶部还低的速度,来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进行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其中,
具备:通过作为左右的所述行驶部的左右的后车轮而被支承的后桥壳,
在所述后桥壳内,具备:后输入轴,其对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进行传递;以及左右横向较长的后驱动轴,其将所述后输入轴的动力进行分配而传递给左右的所述后车轮,
将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所述减速机构配置于所述后驱动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其中,
将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配置在:所述后驱动轴的左右内侧的位置,将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以及所述减速机构配置在:所述后驱动轴中的比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更靠向左右外侧的位置,将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的传递扭矩容量设定为:小于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的传递扭矩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其中,
在所述后桥壳设置有:与所述转向操作件的转向操作联动地进行左右转动的单一的凸轮部件、对左右的所述主接合/断开部件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左右的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以及对左右的所述副接合/断开部件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左右的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
构成为,通过所述凸轮部件的左右转动,来执行: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主接合/断开操作机构的断开操作、和针对转弯内侧的所述行驶部的所述副接合/断开操作机构的连接操作双方。
CN201780057777.3A 2016-12-07 2017-10-05 作业车 Active CN110023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7824 2016-12-07
JP2016237824A JP6616274B2 (ja) 2016-12-07 2016-12-07 作業車
PCT/JP2017/036327 WO2018105218A1 (ja) 2016-12-07 2017-10-05 作業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23177A CN110023177A (zh) 2019-07-16
CN110023177B true CN110023177B (zh) 2022-02-01

Family

ID=6249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7777.3A Active CN110023177B (zh) 2016-12-07 2017-10-05 作业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16274B2 (zh)
CN (1) CN110023177B (zh)
TW (1) TWI640240B (zh)
WO (1) WO20181052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36111A (zh) * 2018-12-24 2019-03-08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驱动桥和工程车辆
JP7433151B2 (ja) 2020-07-10 2024-02-19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5333B2 (ja) * 1988-04-24 1995-03-2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水田作業車
TW217980B (en) * 1992-02-14 1993-12-21 Kubota Kk An up-and-down control device for rice transplanter
JPH11187720A (ja) * 1997-12-26 1999-07-13 Kubota Corp 水田作業車の操向操作構造
KR100349259B1 (ko) * 1999-09-27 2002-08-19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승용형 수전 작업기
JP3541159B2 (ja) * 2000-03-29 2004-07-07 株式会社クボタ 農作業機の操向装置
DE10029819C1 (de) * 2000-06-16 2002-05-23 Daimler Chrysler Ag Fahrzeug
JP4754725B2 (ja) * 2001-06-20 2011-08-2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農作業機
JP4067310B2 (ja) * 2002-01-17 2008-03-26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
JP2008175294A (ja) * 2007-01-18 2008-07-31 Kubota Corp 走行伝動装置
JP5741250B2 (ja) * 2011-06-27 2015-07-0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苗移植機
KR101709595B1 (ko) * 2013-08-23 2017-02-23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종 식부 장치
WO2015060287A1 (ja) * 2013-10-21 2015-04-30 株式会社神崎高級工機製作所 作業車両の走行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CN205232843U (zh) * 2015-09-29 2016-05-18 洋马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40240B (zh) 2018-11-11
CN110023177A (zh) 2019-07-16
WO2018105218A1 (ja) 2018-06-14
JP6616274B2 (ja) 2019-12-04
TW201822624A (zh) 2018-07-01
JP2018090217A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0100938A (ko) 승용형 작업기
KR20040077741A (ko) 작업차
CN110023177B (zh) 作业车
KR102073989B1 (ko) 수전 작업기
JP4083001B2 (ja) 水田作業機
WO2007049368A1 (ja) 小型クローラ式トラクタ
JP6830520B2 (ja) 作業車
JP3851018B2 (ja) 作業車
JP3960879B2 (ja) 水田作業機
JP3577825B2 (ja) 農作業機
JP6120635B2 (ja) 田植機
JP4487459B2 (ja) 乗用型作業機
JP2009118830A (ja) 歩行型の苗移植機
JP4627483B2 (ja) クローラ型トラクタ
JP2007118713A (ja) クローラ型トラクタ
JP3743318B2 (ja) 作業車両の操向制御装置
JP3248714B2 (ja) 乗用農作業機
KR20170015124A (ko) 수전 작업기
JP2005162006A (ja) 変速装置
JP3274863B2 (ja) 乗用走行車体
JP2005160407A (ja) 乗用田植機
JP2897767B2 (ja) 乗用農作業機
JP3722072B2 (ja) 移動農機の操作連繋装置
JP4836157B2 (ja) 田植機
JP2015123015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YANMAR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