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1351A - 薄膜用支承框和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膜用支承框和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1351A
CN109791351A CN201780057884.6A CN201780057884A CN109791351A CN 109791351 A CN109791351 A CN 109791351A CN 201780057884 A CN201780057884 A CN 201780057884A CN 109791351 A CN109791351 A CN 1097913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upporting frame
ion
film supporting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78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户伸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913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13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62Pellicles, e.g. pellicle assemblies, e.g. having membrane on support frame;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64Pellicles, e.g. pellicle assemblies, e.g. having membrane on support frame; Preparation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frames, e.g. structure or material, including bonding mean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66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sk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Prepar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8Construction of apparatus, e.g. environment aspects, hygiene aspects or materials
    • G03F7/70808Construction details, e.g. housing, load-lock, seals or windows for passing light in or out of apparatus
    • G03F7/70825Mounting of individual elements, e.g. mounts, holders or suppor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用支承框(1)及使用有该薄膜用支承框的薄膜(8)以及其有效的制造方法,所述薄膜用支承框兼备低扬尘性和高耐光性,并且即使将短波长激光用于曝光光源的情况下,也至不生成烟雾的程度将离子洗脱量降低至极限。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用支承框,其特征在于,具有: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框架材料(2)、形成于该框架材料的表面的阳极氧化皮膜(4)、和形成于该阳极氧化皮膜的表面的氟树脂涂层(6)。

Description

薄膜用支承框和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LSI及超LSI等半导体装置及液晶面板的制造中防止在光刻工序中所使用的光掩模或光罩上附着异物的薄膜用支承框和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将离子洗脱量降低至极限的薄膜用支承框和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LSI及超LSI等半导体装置或液晶面板通过对半导体晶片或液晶用原版照射光而形成图案(利用光刻而形成图案)。在此,在使用附着有尘土的曝光原版的情况下,该尘土会吸收和/或反转光,因此,不能良好地转印图案(例如,图案的变形或边缘的不清楚)。其结果,存在损害半导体装置或液晶面板的品质及外观等,从而产生性能或成品率的降低的问题。
因此,与光刻有关的工序通常在清洁室内进行,但即使在该环境下,也不能完全防止尘土附着于曝光原版,因此,通常在曝光原版的表面设置用于防尘的薄膜。薄膜由薄膜框及铺设于该薄膜框的薄膜构成,以包围形成于曝光原版的表面的图案区域的方式设置。如果在光刻时使焦点对准于曝光原版的图案上,则即使在薄膜上附着有尘土的情况下,该尘土也不会对转印产生影响。
近年来,LSI的图案迅速地进行微细化,与其相应,曝光光源的短波长化一直在进行。具体而言,从迄今为止成为主流的利用汞灯的g线(波长:436nm)、i线(波长:365nm)向KrF准分子激光(波长:248nm)、ArF准分子激光(波长:193nm)及F2准分子激光(波长:157nm)等转移。
这些短波长的曝光光源为高输出,光的能量高,因此,在形成薄膜的铝材的表面的阳极氧化皮膜中残留硫酸或磷酸等无机酸时,存在与残留于曝光气氛中的氨等碱性物质反应而形成硫酸铵等反应产物(烟雾),该反应产物在薄膜中产生模糊而对图案转印图像带来影响的问题。
与此相对,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7282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是以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铝材形成,并且具备光学薄膜体而作为薄膜使用的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用了含有酒石酸的碱性水溶液的阳极氧化处理而在铝材的表面形成阳极氧化皮膜,使用有机系染料进行染色处理之后,利用水蒸气进行封孔处理。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中,不使用作为烟雾的最大原因物质的硫酸,而使用含有酒石酸的碱性水溶液将铝材进行阳极氧化,由此可以得到耐腐蚀性及耐久性优异、并且尽可能地降低了烟雾的产生的薄膜用支承框。
另外,在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43892号公报)中,公开有一种薄膜,其特征在于,在薄膜框的侧面或整个面上利用电泳涂装法涂覆涂料而成。
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薄膜中,由于在薄膜框的侧面或整个面上用电泳涂装法涂覆涂料,因此,该涂膜不是防蚀铝层那样的凹凸或多孔质,涂覆表面均匀且光滑,因此,可以完全地防止薄膜的运输或移动产生的扬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72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43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即使在通过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而得到的薄膜用支承框中,也不能完全抑制离子的洗脱,关于近来的半导体制造等中所需的微细图案的形成,进一步要求离子洗脱量的降低。
另外,关于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薄膜,也需要在制造工序中的pH调节等中添加醋酸或乳酸等阴离子。通过该添加而在涂膜中残存阴离子,因此,在作为薄膜整体的离子洗脱量的降低方面存在界限。
鉴于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膜用支承框及使用有该薄膜用支承框的薄膜以及其有效的制造方法,所述薄膜用支承框兼具低扬尘性和高耐光性,并且即使将短波长激光用于曝光光源的情况下,也至不生成烟雾的程度将离子洗脱量降低至极限。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对薄膜用支承框及使用有该薄膜用支承框的薄膜以及其有效的制造方法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在薄膜用支承框的最外表面形成氟树脂涂层是非常有效的,至此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用支承框,其特征在于,
具有:
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框架材料;和
形成于所述框架材料的表面的氟树脂涂层。
形成于框架材料的表面的氟树脂涂层为由氟元素和碳链构成的热塑性聚合物,兼备耐热性及难附着性等中的优异的特性,因此,可以非常有效地抑制扬尘和离子的洗脱。
另外,在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中,优选具有:
所述框架材料;
形成于所述框架材料的表面的阳极氧化皮膜;和
形成于所述阳极氧化皮膜的表面的氟树脂涂层。
通过在使离子洗脱量降低的阳极氧化皮膜的表面形成氟树脂涂层,可以有效地抑制阴离子的洗脱量。此外,如上所述,该氟树脂涂层为由氟元素和碳链构成的热塑性聚合物,兼备耐热性及难附着性等中的优异的特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中,明度指数*L值优选为50以下。通过黑色化而将薄膜用支承框的明度指数*L值(利用亨特的色差式的明度指数)设为50以下,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曝光光的散射防止或使用前的异物不附着检查等。
在薄膜用支承框的黑色化中,可以使用例如染料、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等,但在使用有机染料的情况下,高能量的光照射于薄膜用支承框时,有可能该有机染料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色调变化或脱色。因此,从赋予耐光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等。
进而,在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中,在测定浸渍于80℃的纯水4小时而洗脱的离子浓度的离子洗脱试验中,每100cm2表面积在纯水100ml中的洗脱浓度优选为:醋酸离子0.2ppm以下、甲酸离子0.2ppm以下、草酸离子0.2ppm以下、硫酸离子0.1ppm以下、硝酸离子0.2ppm以下、亚硝酸离子0.2ppm以下、氯离子0.2ppm以下、磷酸离子0.1ppm以下、及铵离子0.1ppm以下。通过将薄膜用支承框的离子洗脱量抑制至这些值,可以大致完全地抑制光刻中的烟雾产生。
另外,本发明也提供一种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框架材料实施阳极氧化处理的第一工序;和
对通过所述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的阳极氧化皮膜的表面实施氟树脂涂覆处理的第二工序。
在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中,可以通过对框架材料实施阳极氧化处理、进一步实施氟树脂涂覆处理而制造。更具体而言,使氟树脂涂料涂布或渗透于薄膜用支承框的表面并使其稳定化之后,可以通过在适当的温度下焙烧处理而形成氟树脂涂层。该氟树脂涂覆处理优选使用喷涂法。另外,通过在阳极氧化处理和氟树脂涂覆处理之间实施底漆处理,可以提高密合性。但是,底漆与氟树脂相比照射短波长激光等时容易劣化,因此,可以通过不实施该底漆处理而抑制底漆劣化导致的污染发生。
在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还具有利用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中的至少一种调整明度指数*L值的发色工序。通过该发色工序而降低明度指数*L值,由此可以得到能够容易地进行曝光光的散射防止或使用前的异物不附着检查等的薄膜用支承框。在此,从曝光光的散射防止或使用前的异物不附着检查等观点出发,优选通过黑色化而将明度指数*L值设为50以下。
进而,本发明也提供一种薄膜,其具有上述的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和被所述薄膜用支承框支承的薄膜。
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兼备低扬尘性和高耐光性,离子洗脱量被降低至极限,因此,使用有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的本发明的薄膜可以优选用于在曝光光源中使用有短波长激光的光刻。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薄膜用支承框及使用有该薄膜用支承框的薄膜以及其有效的制造方法,所述薄膜用支承框兼具低扬尘性和高耐光性,并且即使将短波长激光用于曝光光源的情况下,也至不生成烟雾的程度将离子洗脱量降低至极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薄膜框而构成的本发明的薄膜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薄膜框的一个例子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关于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及薄膜以及其制造方法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标记,有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用于概念性地说明本发明,因此,有时所表示的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或其比与实际的不同。
1.薄膜用支承框
将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的概略剖视图示于图1。在薄膜用支承框1中,在框架材料2的表面形成阳极氧化皮膜4,在阳极氧化皮膜4的表面形成氟树脂涂层6。
框架材料2为铝或铝合金制,在原材料中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各种铝或铝合金。在此,作为该原材料,可以例示1000系铝、3000系铝合金、5000系铝合金、6000系铝合金、7000系铝合金及Al-Ca合金等。
作为1000系铝,可以例示JIS标准中记载的A1050、A1050A、A1070、A1080、A1085、A1100、A1200、A1N00及A1N30,作为3000系铝合金,可以例示JIS标准中记载的A3003、A3103、A3203、A3004、A3104、A3005及A3105,作为5000系铝合金,可以例示JIS标准中记载的A5005、A5N01、A5021、5N02及A5042,作为6000系铝,可以例示JIS标准中记载的A6101、A6003、A6005、A6N01、A6151及A6063,作为7000系铝合金,可以例示A7001、A7003、A7005、A7010、A7020、A7049、A7050、A7075、A7090、A7091、A7178、A7475及A7N01。
另外,Al-Ca合金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各种Al-Ca合金,但优选使用通过控制Al4Ca晶析物的结晶结构及结晶粒径或形状等而使低杨氏模量和优异的压延加工性兼顾的Al-Ca合金。
另外,框架材料2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各种铝或铝合金材料的制造方法。作为框架材料2,例如可以使用将粉末烧结体作为热挤出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或对铝合金铸块实施塑性加工而成的材料。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实施热处理。
薄膜用支承框1的形状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曝光原版的形状而设为现有公知的各种形状,一般而言,薄膜用支承框1的平面形状为环状、矩形或正方形,具备覆盖设置于曝光原版的电路图案部的大小和形状。另外,也可以在薄膜用支承框1上设置气压调整用通气口、该通气口用的除尘用过滤器、及夹具孔等。
薄膜用支承框1的高度(厚度)优选为1~10mm,更优选为2~7mm,最优选为3~6mm。通过将薄膜用支承框1的高度(厚度)设为上述值,可以抑制薄膜用支承框1的变形,并且可以担保良好的操作性。
薄膜用支承框1的截面形状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没有特别限制,可以设为现有公知的各种形状,但优选设为上边及下边平行的四边形。薄膜用支承框1的上边需要用于铺设薄膜的宽度,下边需要用于设置粘接用粘合层并且粘接于曝光原版的宽度。从该理由出发,薄膜用支承框1的上边及下边的宽度优选设为1~3mm左右。
薄膜用支承框1的平坦度优选设为20μm以下,更优选设为10μm以下。通过提高薄膜用支承框1的平坦度,可以减小将薄膜贴附于曝光原版的情况下的薄膜用支承框1的变形量。另外,就上述的薄膜用支承框1的平坦度而言,通过在薄膜用支承框1的各拐角4点和4边的中央4点的总计8点测定高度而算出虚拟平面,在来自该虚拟平面的各点的距离中,可以利用从最高点减去最低点所得到的差算出。
阳极氧化皮膜4的膜质等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各种阳极氧化皮膜,但优选为将框架材料2在碱性的浴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的。例如,在使用硫酸浴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情况下,起因于其而在铝材(框架材料2)的表面的阳极氧化皮膜4中残存硫酸或磷酸等无机酸,这些酸与存在于曝光气氛中的氨等碱性物质反应而产生硫酸铵等反应产物(烟雾),该反应产物(烟雾)在薄膜中产生模糊而对图案转印图像带来影响。与此相对,通过在阳极氧化处理中使用碱性的浴,可以防止形成该反应产物(烟雾)的无机酸的残存。
阳极氧化皮膜4的膜厚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优选设为1~15μm。通过将膜厚设为1μm以上,可以形成均匀的阳极氧化皮膜4,通过将其设为15μm以下,可以抑制阳极氧化皮膜4的强度降低。
形成于阳极氧化皮膜4的表面的氟树脂涂层6为由氟元素和碳链构成的热塑性聚合物,兼备耐热性及难附着性等中的优异的特性。
另外,氟树脂涂层6为通过喷涂形成了氟树脂涂料而成的,因此,在该形成过程中特别不导入阴离子,可以抑制氟树脂涂层6内的阴离子的残存。另外,作为用于氟树脂涂覆的涂料,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含有聚四氟乙烯(PTFE)、聚氯三氟乙烯(PCTFE、PFA)、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PFEP)、四氟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ETFE)、氯三氟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ECTFE)的任一种的涂料。
在薄膜用支承框1中,明度指数*L值优选为50以下。通过黑色化而将薄膜用支承框1的明度指数*L值(利用亨特的色差式的明度指数)设为50以下,能够容易地进行曝光光的散射防止或使用前的异物不附着检查等。
在薄膜用支承框1的黑色化中,可以使用例如染料、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等,但在使用有机染料的情况下,高能量的光照射于薄膜用支承框时,有可能该有机染料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色调变化或脱色。因此,从赋予耐光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等。
如上所述,在阳极氧化皮膜4及无机涂层6中,由于可以防止阴离子的残存,因此,来自薄膜用支承框1的阴离子洗脱成为极微量。在此,在测定将薄膜用支承框1浸渍于80℃的纯水4小时而洗脱的离子浓度的离子洗脱试验中,每100cm2表面积在纯水100ml中的洗脱浓度优选为:醋酸离子0.2ppm以下、甲酸离子0.2ppm以下、草酸离子0.2ppm以下、硫酸离子0.1ppm以下、硝酸离子0.2ppm以下、亚硝酸离子0.2ppm以下、氯离子0.2ppm以下、磷酸离子0.1ppm以下、及铵离子0.1ppm以下。通过将薄膜用支承框1的离子洗脱量抑制到这些值,可以大致完全抑制光刻中的烟雾产生。特别是通过控制醋酸离子、甲酸离子、硫酸离子、草酸离子及亚硝酸离子的洗脱量,可以尽可能地降低烟雾的产生。
2.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1的制造方法为对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框架材料2实施氟树脂涂覆处理的方法,并且具有:对框架材料2实施阳极氧化处理的第一工序(S01);和在通过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的阳极氧化皮膜4的表面实施氟树脂涂覆处理的第二工序(S02)。以下,对各工序等进行详细地说明。
(1)第一工序(S01:阳极氧化处理)
第一工序(S01)为对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框架材料2实施阳极氧化处理,形成阳极氧化皮膜4的工序。阳极氧化处理的条件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各种阳极氧化处理,但优选在碱性的浴中实施处理。
关于阳极氧化处理,更具体而言,优选i)进行使用了含有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氢氧化锶、及氢氧化铷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无机碱成分的无机碱浴的阳极氧化处理;或ii)使用含有选自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及水杨酸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有机酸的盐、和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氢氧化锶、及氢氧化铷中的任意一种以上的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
在此,作为碱性的浴,关于使用i)的含有无机碱成分的无机碱浴的情况,由于不含有酸成分,因此,在阳极氧化处理中几乎不溶解Al以外的金属间化合物。另外,关于无机碱成分,从通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进而,如果考虑阳极氧化皮膜的生成速度等,则碱水溶液(无机碱浴)的pH优选设为12~14,更优选设为12.5~13.5。
使用无机碱浴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时的处理条件根据所形成的阳极氧化皮膜4的膜厚、特性或处理时间等适当调整即可,电压优选设为0.5~20V,更优选设为1~20V,最优选设为3~17V。通过这样在比较低的电压范围内实施阳极氧化皮膜处理,可以得到利用框架材料2的原材料(例如在Al母材中存在MgZn2等金属间化合物的情况)进行了黑色化的阳极氧化皮膜。另一方面,通过将电压设为1V以上,可以使阳极氧化皮膜4稳定地形成。
另外,实施阳极氧化处理时,优选将浴温度设为0~20℃,更优选设为0~15℃,最优选设为5~10℃。浴温度低于0℃时,皮膜的生成速度变慢,不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其20℃高于时,由于皮膜的溶解速度加快,从而成膜需要时间,此外,有可能产生喷粉等。另外,阳极氧化处理的处理时间优选设为2~120分钟,更优选设为5~90分钟。
如上所述,在i)使用无机碱浴的情况下,由于在阳极氧化浴中不含有有机酸或无机酸,因此,不仅电解液的管理容易,而且,通过用作曝光光源的各种激光等的照射而被分解的成分不存在。其结果,可以赋予薄膜用支承框1优异的耐光性,并且可以尽可能地抑制烟雾等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使用ii)的含有有机酸的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的情况下,除MgZn2等金属间化合物引起的黑色化之外,通过有机成分进入阳极氧化皮膜中而进行发色。另外,从耐光性或烟雾产生等观点出发,作为对象的有机酸优选使用上述的有机酸。
另外,作为酒石酸,可以优选使用酒石酸钠、酒石酸钾、酒石酸钠钾、酒石酸铵等酒石酸盐。酒石酸盐的浓度优选为13~200g/L,更优选为25~150g/L。酒石酸盐的浓度低于13g/L时,难以形成溶浴氧化皮膜,其高于200g/L时,有可能在阳极氧化处理时析出酒石酸盐。另外,含有酒石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水溶液(碱混合浴)的pH优选为12~14,更优选为12.5~13.0。
另外,作为柠檬酸,可以优选使用柠檬酸钠、柠檬酸钾、柠檬酸锂、柠檬酸铵等柠檬酸盐。柠檬酸盐的浓度优选设为20~300g/L,更优选为50~200g/L。含有柠檬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水溶液(碱混合浴)的pH优选设为12~14,更优选设为12.5~13.0。
另外,作为草酸盐,可以优选使用草酸钠、草酸钾、草酸铵等草酸盐。草酸盐的浓度优选设为3~350g/L,更优选为10~300g/L。含有草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水溶液(碱混合浴)的pH优选设为12~14,更优选设为12.5~13.5。
进而,作为水杨酸盐,可以优选使用水杨酸钠、水杨酸钾、水杨酸铵等水杨酸盐。水杨酸盐的浓度优选设为1~500g/L,更优选为30~400g/L。含有水杨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水溶液(碱混合浴)的pH优选设为12~14,更优选设为12.5~13.5。
使用含有有机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实施阳极氧化处理时的电压优选使用为2~20V的比较低的电压。在使用含有酒石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的情况下,优选设为2~19V,更优选设为5~17V,最优选设为7~15V。在使用含有柠檬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的情况下,优选设为2~19V,更优选设为3~17V,最优选设为5~15V。在使用含有草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的情况下,优选设为2~19V,更优选设为3~17V,最优选设为5~15V。在使用含有水杨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的情况下,优选设为3~19V,更优选设为5~17V,最优选设为7~15V。
另外,关于阳极氧化处理中的电量,在i)使用无机碱浴的情况下,优选设为3~50C/cm2,更优选设为5~30C/cm2。在含有酒石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的情况下,电量优选设为3~50C/cm2,更优选设为5~30C/cm2。在含有柠檬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的情况下,电量优选设为3~50C/cm2,更优选设为5~30C/cm2。在含有草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的情况下,电量优选设为3~50C/cm2,更优选设为5~30C/cm2。在含有水杨酸盐和无机碱成分的碱混合浴的情况下,电量优选设为5~70C/cm2,更优选设为7~50C/cm2
关于碱混合浴的浴温度,与i)使用无机碱浴的情况同样地,优选设为0~20℃,更优选设为0~15℃,最优选设为5~10℃。另外,关于阳极氧化处理的处理时间,优选设为5~40分钟,更优选设为7~20分钟。
(2)第二工序(S02:氟树脂涂覆处理)
第二工序(S02)为对通过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的阳极氧化皮膜4的表面实施氟树脂涂层6的工序。
第二工序(S02)中实施的氟树脂涂覆处理为在形成有阳极氧化皮膜4的薄膜用支承框1的表面使用喷雾法等涂覆氟树脂涂料的处理。涂布氟树脂涂料之后的热处理(干燥处理或焙烧处理等)的条件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根据所期望的氟树脂涂层6的膜厚或膜质等适当调整即可,例如可以使用在280℃下60分钟的处理条件。
(3)其它工序
在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中,优选还具有利用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中的至少一种将明度指数*L值进行调整的发色工序。另外,关于使用有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的发色方法,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各种发色方法。
通过发色工序而使薄膜框支承框1的明度指数*L值降低,由此可以得到能够容易地进行曝光光的散射防止或使用前的异物不附着检查等的薄膜用支承框。在此,从曝光光的散射防止或使用前的异物不附着检查等观点出发,优选通过黑色化而将明度指数*L值设为50以下。
另外,在薄膜用支承框1的黑色化中,可以使用例如染料、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等,但在使用有机染料的情况下,高能量的光照射于薄膜用支承框时,有可能该有机染料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色调变化或脱色。因此,从赋予耐光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等。
3.薄膜
将使用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构成的本发明的薄膜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剖视图及本发明的薄膜框的概略俯视图分别示于图2及图3。薄膜8是在薄膜用支承框1的上端面经由薄膜粘贴用粘接层10而铺设薄膜12而成的。在使用薄膜8时,在薄膜用支承框1的下端面形成用于使薄膜8粘合于曝光原版(掩模或光罩)14的粘接用粘合层16,在粘接用粘合层16的下端面可剥离地粘贴衬垫(未图示)。
以上,对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这些设计变更全部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实施例
《实施例1》
对构成框型形状的外形尺寸148.85mm×114.85mm×厚度3.0mm的用JIS H0001所示的调质记号T6进行了处理的JIS A7075铝合金(JISA7075-T6)制框架材料实施阳极氧化处理之后,喷涂含有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树脂(PFA)的液体氟树脂涂料,形成厚度0.5~20μm的氟树脂涂层,得到实施薄膜用支承框1。另外,阳极氧化处理的条件是将溶解有氢氧化钠(NaOH)1wt%的碱性水溶液(pH=14)作为阳极氧化浴,在浴温度10℃下,将电解电压设为20V,进行30分钟的阳极氧化处理。另外,焙烧处理的条件在380℃下设为20分钟。
《实施例2》
在实施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阳极氧化处理的框架材料上喷涂含有乙烯·四氟乙烯系共聚树脂(EFEP)的粉体氟树脂涂料,形成厚度0.5~20μm的氟树脂涂层而得到实施薄膜用支承框2。另外,氟树脂涂层的焙烧处理的条件在220℃下设为30分钟。
《实施例3》
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框架材料的表面使用含有酒石酸的碱性水溶液实施阳极氧化处理之后,喷涂含有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树脂(PFA)的粉体氟树脂涂料,形成厚度0.5~20μm的氟树脂涂层,得到实施薄膜用支承框3。另外,氟树脂涂层的焙烧处理的条件也设为与实施例1同样。
《实施例4》
在实施了与实施例3同样的阳极氧化处理的框架材料上喷涂含有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树脂(FEP)的液体氟树脂涂料,形成厚度0.5~20μm的氟树脂涂层,得到实施薄膜用支承框4。另外,氟树脂涂层的焙烧处理的条件也设为与实施例1同样。
《比较例1》
在实施了与实施例1同样的阳极氧化处理的框架材料上,通过自然发色实施着色,得到比较薄膜用支承框1。另外,对该比较薄膜用支承框1未实施氟树脂涂覆处理。
《比较例2》
除不实施氟树脂涂覆处理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比较薄膜用支承框2。
[评价]
对于实施薄膜用支承框1~4及比较薄膜用支承框1~2,进行离子洗脱量的评价。具体而言,将薄膜用支承框放入于聚乙烯袋,加入纯水100ml并进行密封,保持在80℃并使之浸渍4小时。将这样提取了来自薄膜用支承框的洗脱成分的提取水设为槽温度35℃、柱(IonPacAS11-HC)温度40℃,在1.5ml/分钟的条件下使用离子色谱分析装置(ThermoFisher Scientific K.K.制造的ICS-2100)进行分析。
从上述提取水中检出醋酸离子、甲酸离子、盐酸离子、亚硝酸离子、硝酸离子、硫酸离子、草酸离子、磷酸离子及铵离子,求出实施薄膜用支承框的每100cm2表面积在纯水100ml中的洗脱浓度。将得到的结果示于表1。另外,用于评价的离子色谱分析装置的定量界限(下限)因各离子种类而不同,为0.01~0.001ppm。表1的各数值中的单位为ppb,“0”是指该离子种类未进行定量。
[表1]
醋酸离子 甲酸离子 氯离子 亚硝酸离子 硝酸离子 硫酸离子 草酸离子 磷酸离子 铵离子
实施例1 2 1 1 0 0 0 0 0 0
实施例2 3 1 0 0 0 0 0 0 1
实施例3 10 1 0 0 0 0 0 0 1
实施例4 23 0 0 0 1 0 0 0 3
比较例1 46 7 16 0 0 0 0 0 4
比较例2 60 3 3 14 3 0 0 0 5
如表1所示,可以确认作为本发明的薄膜用支承框的实施薄膜用支承框1~4中的离子洗脱量非常微量(实施例1~4)。与此相对,在将阳极氧化皮膜4设为最表层的比较薄膜用支承框1及2中,特别是醋酸离子大量地洗脱(比较例1及2)。这样,在实施了氟树脂涂覆处理的实施薄膜用支承框1~4和比较薄膜用支承框1及2中,在离子洗脱量上确认有明显的差异。
对于实施薄膜用支承框1~4及比较薄膜用支承框1、2,测定利用亨特的色差式的明度指数L*值。将得到的结果示于表2。可知:实施薄膜用支承框1~4的明度指数L*值全部成为60以下。
[表2]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比较例1 比较例2
L值 29.2 26.1 52.3 51.5 30.0 33.7
符号的说明
1···薄膜用支承框、
2···框架材料、
4···阳极氧化皮膜、
6···氟树脂涂层、
8···薄膜、
10···薄膜粘贴用粘接层、
12···薄膜、
14···曝光原版、
16···粘接用粘合层。

Claims (9)

1.一种薄膜用支承框,其特征在于,
具有:
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框架材料;和
形成于所述框架材料的表面的氟树脂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用支承框,其特征在于,
具有:
所述框架材料;
形成于所述框架材料的表面的阳极氧化皮膜;和
形成于所述阳极氧化皮膜的表面的所述氟树脂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用支承框,其特征在于,
通过黑色化而明度指数*L值成为6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用支承框,其特征在于,
利用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发色。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用支承框,其特征在于,
在测定浸渍于80℃的纯水4小时而洗脱的离子浓度的离子洗脱试验中,所述薄膜用支承框每100cm2表面积在纯水100ml中的洗脱浓度为:醋酸离子0.2ppm以下、甲酸离子0.2ppm以下、草酸离子0.2ppm以下、硫酸离子0.1ppm以下、硝酸离子0.2ppm以下、亚硝酸离子0.2ppm以下、氯离子0.2ppm以下、磷酸离子0.1ppm以下、及铵离子0.1ppm以下。
6.一种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
对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框架材料实施阳极氧化处理的第一工序;和
对通过所述阳极氧化处理而形成的阳极氧化皮膜的表面实施氟树脂涂覆处理的第二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利用颜料、自然发色及电解着色中的至少一种调整明度指数*L值的发色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薄膜用支承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黑色化而将明度指数*L值设为60以下。
9.一种薄膜,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用支承框、和被所述薄膜用支承框支承的薄膜。
CN201780057884.6A 2016-09-20 2017-08-29 薄膜用支承框和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97913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2625 2016-09-20
JP2016182625A JP6812714B2 (ja) 2016-09-20 2016-09-20 ペリクル用支持枠及びペリクル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7/030944 WO2018055995A1 (ja) 2016-09-20 2017-08-29 ペリクル用支持枠及びペリクル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1351A true CN109791351A (zh) 2019-05-21

Family

ID=61689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7884.6A Pending CN109791351A (zh) 2016-09-20 2017-08-29 薄膜用支承框和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92887B2 (zh)
EP (1) EP3518039A4 (zh)
JP (1) JP6812714B2 (zh)
KR (1) KR102381789B1 (zh)
CN (1) CN109791351A (zh)
TW (1) TWI799388B (zh)
WO (1) WO20180559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30245B2 (ja) * 2018-04-03 2023-08-21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ペリクルフレーム、ペリクル、ペリクル付フォトマスク、露光方法、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7139133B2 (ja) 2018-04-03 2022-09-2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ペリクルフレーム、ペリクル、及びペリクル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
JP7082546B2 (ja) * 2018-08-01 2022-06-08 旭化成株式会社 ペリク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2680A2 (en) * 1993-04-13 1994-11-0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Frame-supported dustproof pellicle for photolithographic photomask
JP2001147519A (ja) * 1999-11-19 2001-05-29 Asahi Glass Co Ltd ペリクルおよびペリクル板の製造方法
US20060127691A1 (en) * 2004-12-15 2006-06-15 Gudeng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pellicle frame]
JP2010237282A (ja) * 2009-03-30 2010-10-21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ペリクル用支持枠の製造方法及びペリクル用支持枠並びにペリクル
CN105659163A (zh) * 2013-10-23 2016-06-08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光罩护膜框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0341A (en) * 1991-12-20 1993-05-11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 Plastics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octafluoro-[2,2]paracyclophane
JP3027073B2 (ja) * 1993-07-28 2000-03-2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ペリクル
JP3493090B2 (ja) * 1995-12-15 2004-02-0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ペリクル
ATE283503T1 (de) * 1999-09-13 2004-12-15 Asahi Glass Co Ltd Membranabdeckung
US20070148390A1 (en) * 2005-12-27 2007-06-28 Specialty Coating Systems, Inc. Fluorinated coatings
JP2007333910A (ja) * 2006-06-14 2007-12-27 Shin Etsu Chem Co Ltd ペリクル
JP2010211021A (ja) * 2009-03-11 2010-09-24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ペリクル
JP2010256609A (ja) * 2009-04-24 2010-11-11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ペリクル
JP5657407B2 (ja) * 2011-01-31 2015-01-21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ペリクル枠体、ペリクル及びペリクル枠体の製造方法
JP6008784B2 (ja) * 2013-04-15 2016-10-19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ペリクル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作方法とペリクル
KR101427404B1 (ko) 2013-11-01 2014-08-07 주식회사 에프에스티 폴리오르가노실세스퀴옥산 코팅 층을 구비한 펠리클 프레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313161B2 (ja) * 2014-08-27 2018-04-1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ペリクルフレーム及びペリクル
US10670959B2 (en) * 2017-05-10 2020-06-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Pellicl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2680A2 (en) * 1993-04-13 1994-11-0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Frame-supported dustproof pellicle for photolithographic photomask
JP2001147519A (ja) * 1999-11-19 2001-05-29 Asahi Glass Co Ltd ペリクルおよびペリクル板の製造方法
US20060127691A1 (en) * 2004-12-15 2006-06-15 Gudeng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pellicle frame]
JP2010237282A (ja) * 2009-03-30 2010-10-21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ペリクル用支持枠の製造方法及びペリクル用支持枠並びにペリクル
CN105659163A (zh) * 2013-10-23 2016-06-08 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光罩护膜框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伟成: "氟树脂Teflon AF", 《化工新型材料》, 31 December 1991 (1991-12-31), pages 18 - 2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9388B (zh) 2023-04-21
US20210096457A1 (en) 2021-04-01
TW201839183A (zh) 2018-11-01
JP6812714B2 (ja) 2021-01-13
KR102381789B1 (ko) 2022-03-31
KR20190047074A (ko) 2019-05-07
EP3518039A1 (en) 2019-07-31
JP2018049044A (ja) 2018-03-29
EP3518039A4 (en) 2019-10-09
WO2018055995A1 (ja) 2018-03-29
US11092887B2 (en)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1351A (zh) 薄膜用支承框和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59163B (zh) 光罩护膜框及其制造方法
JP6008784B2 (ja) ペリクル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作方法とペリクル
JP2007333910A (ja) ペリクル
JP5262917B2 (ja) ペリクル用支持枠の製造方法及びペリクル用支持枠並びにペリクル
TWI730168B (zh) 保護膜用支撐框及保謢膜及其製造方法
WO2006098338A1 (ja) めっき処理方法、透光性導電性膜、および電磁波シールド膜
US9436077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pellicle frame
TW201418872A (zh) 光罩保護膜用支撐框之製造方法、光罩保護膜用支撐框、及光罩保護膜
DE102006022093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handlung einer Halbleiterscheibe durch Ätzen
CN107414306B (zh) 一种金属掩膜制备方法
CN106094427A (zh) 一种隔垫物的制备方法
JP6705292B2 (ja) 低反射アルミニウム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13818B2 (ja) ペリクル枠体及びペリクル
JP5647189B2 (ja) ペリクル枠体及びペリクル
CN101411254A (zh) 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透明电磁屏蔽薄膜
JP5605329B2 (ja) 金属アルコキシド含有組成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面処理方法
JPH0313587A (ja) 二段エッチング加工法用バックコート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