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5651B - 复合相位差板、光学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相位差板、光学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5651B
CN109765651B CN201811331585.XA CN201811331585A CN109765651B CN 109765651 B CN109765651 B CN 109765651B CN 201811331585 A CN201811331585 A CN 201811331585A CN 109765651 B CN109765651 B CN 109765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tardation
phase difference
composite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15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5651A (zh
Inventor
永安智
藤田政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65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5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5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56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6Organic displays, e.g.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相位差板,其在进行运送、卷绕等工序中,即使因与辊筒状构件接触、或因配置于具有弯曲部的图像显示装置面板的表面等,而使复合相位差板发生折曲时,也可以抑制弯曲部的褶皱的产生。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包含第一相位差层、第二相位差层、和将第一相位差层与第二相位差层粘接的第一粘接层,每单位膜厚的穿刺倾向为6kg/mm2~15kg/mm2

Description

复合相位差板、光学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相位差板、包含该复合相位差板的光学层叠体、以及具备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图像显示装置中,采用在图像显示面板的可视侧配置具有防反射性能的光学层叠体来抑制由外来光的反射造成的可视性的降低的方法。
作为具有防反射性能的光学层叠体,已知有利用偏振板及相位差层构成的光学层叠体。在具有防反射性能的光学层叠体中,将朝向图像显示面板的外来光利用偏振板转变为直线偏振光,并利用接下来的相位差层转变为圆偏振光。作为圆偏振光的外来光虽然在图像显示面板的表面进行反射,然而在该反射时偏振面的旋转方向反转,由相位差层转变为直线偏振光后,由接下来的偏振板遮挡。其结果是,向外部的射出得到显著抑制。
作为属于具有防反射性能的光学层叠体的构成要素的相位差板,已知有将多个相位差层用粘接层粘接而成的复合相位差板。例如,专利文献1、2中,记载有将1/2波长层与1/4波长层用粘接层粘接而成的复合相位差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219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19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复合相位差板在单独地、或者作为包含它的光学层叠体进行运送、卷绕等工序中,因与辊筒状构件接触、或者因配置于具有弯曲部的图像显示面板的表面等而使复合相位差板发生折曲时,有可能在弯曲部产生褶皱,造成品质不佳。特别是在复合相位差板由薄膜膜形成的情况下,会显著地产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相位差板,其在进行运送、卷绕等工序中,即使因与辊筒状构件接触、或者因配置于具有弯曲部的图像显示面板的表面等而使复合相位差板发生折曲时,也可以抑制弯曲部的褶皱的产生,并提供包含该复合相位差板的光学层叠体、以及具备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以下所示的复合相位差板、光学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1〕一种复合相位差板,其包含第一相位差层、第二相位差层、和将第一相位差层与第二相位差层粘接的第一粘接层,
每单位膜厚的穿刺倾向(突刺し傾き)为6kg/mm2~15kg/mm2
〔2〕根据〔1〕中记载的复合相位差板,其中,第一粘接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物层。
〔3〕根据〔1〕或〔2〕中记载的复合相位差板,其中,第一相位差层为1/2波长层,第二相位差层为1/4波长层。
〔4〕根据〔1〕或〔2〕中记载的复合相位差板,其中,第一相位差层为1/2波长层或1/4波长层,第二相位差层为光学补偿层。
〔5〕根据〔1〕~〔4〕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相位差板,其中,第一相位差层及第二相位差层的至少一方包含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
〔6〕根据〔1〕~〔5〕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相位差板,其厚度为2μm~50μm。
〔7〕一种光学层叠体,其包含偏振板、和层叠于所述偏振板的〔1〕~〔6〕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相位差板,
所述复合相位差板被以第一相位差层位于所述偏振板侧的方向层叠。
〔8〕根据〔7〕中记载的光学层叠体,其为圆偏振板。
〔9〕根据〔7〕或〔8〕中记载的光学层叠体,其还包含将所述偏振板与所述复合相位差板粘接的第二粘接层。
〔10〕根据〔9〕中记载的光学层叠体,其中,第二粘接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物层。
〔1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含图像显示面板、和配置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的可视侧的〔7〕~〔10〕中任一项记载的光学层叠体。
〔12〕根据〔11〕中记载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层叠体被以所述偏振板位于可视侧的方向配置。
〔13〕根据〔12〕中记载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在进行运送、卷绕等工序中,即使因与辊筒状构件接触、或者因配置于具有弯曲部的图像显示面板的表面等而使复合相位差板发生折曲时,也可以抑制弯曲部的褶皱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液晶层作为相位差体现层的相位差层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3(A)~(C)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的制造方法的各制造工序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及光学层叠体进行说明。
[复合相位差板]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如图1所示,复合相位差板5包含第一相位差层1、第二相位差层2、和将第一相位差层1与第二相位差层2粘接的第一粘接层4。复合相位差板5的每单位膜厚的穿刺倾向为6kg/mm2~15kg/mm2,优选为6kg/mm2~12kg/mm2,更优选为6.5kg/mm2~10kg/mm2,进一步优选为7kg/mm2~10kg/mm2,特别优选为8kg/mm2~10kg/mm2。通过使每单位膜厚的穿刺倾向为6kg/mm2以上,即使在复合相位差板5或包含它的光学层叠体发生折曲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褶皱的产生。另外,如果复合相位差板5的每单位膜厚的穿刺倾向大于15kg/mm2,则在切割等加工时,易于在复合相位差板、或包含它的光学层叠体的端部形成微细的裂纹。
复合相位差板的穿刺倾向表示将穿刺夹具相对于复合相位差板垂直地穿刺、使复合相位差板裂开时的强度。穿刺倾向可以根据穿刺强度算出,穿刺强度例如可以使用小型台式试验机〔(株)岛津制作所制的商品名“EZ Test”〕测定。
穿刺强度的测定是通过在开设有穿刺夹具可以穿过的直径15mm以下的圆形的孔的两张样品台之间夹入复合相位差板而进行。穿刺夹具为圆柱状的棒,优选具备与该复合相位差板接触的前端为球形或半球形的穿刺针。优选前端的球形部或半球形部的直径为0.5mmφ以上、且为5mmφ以下。另外,优选其曲率半径大于0R、且小于0.7R。穿刺夹具的穿刺速度优选为0.05cm/秒以上、且为0.5cm/秒以下。
对于穿刺强度的测定,将该试验片固定于夹具中,从复合相位差板的主面的法线方向穿刺下去,测定裂开一处时的强度。根据此时所得的穿刺强度A(kg)、直到裂开的穿刺深度B(mm)、复合相位差板厚度d(mm),使用下式算出每单位膜厚的穿刺倾向E(kg/mm2)。需要说明的是,复合相位差板的穿刺倾向采用相同条件下制作出的5个以上的复合相位差板的穿刺倾向E的平均值。
E=A/(B×d)
对于复合相位差板5,例如在对复合相位差板5或包含它的光学层叠体进行运送、卷绕等工序中,即使因与运送辊、卷绕辊等辊筒状构件接触、或因配置于具有弯曲部的图像显示面板的表面等而使复合相位差板发生折曲时,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5,也可以抑制在第一相位差层1和/或第二相位差层2产生褶皱。
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复合相位差板5的厚度优选为1μm~100μm,更优选为1μm~50μm,进一步优选为2μm~50μm。
<第一相位差层及第二相位差层>
第一相位差层1及第二相位差层2只要是包含至少一个对光赋予给定的相位差的相位差体现层的相位差层,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1/2波长层、1/4波长层、正C板等光学补偿层,也可以是逆波长分散性的相位差层。特别是在为逆分散性的相位差层的情况下,由于在任意的波长下都可以抑制光的透射,因此作为具有防反射性能的光学层叠体而言是有效的。第一相位差层1及第二相位差层2只要是包含至少一个相位差体现层的层,则既可以仅由相位差体现层形成,也可以与相位差体现层一起还包含其他层。作为其他层,例如可以举出基材层、取向膜层、保护层等。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层对于相位差的值不产生影响。
作为相位差体现层,可以举出通过使用液晶化合物而形成的层(以下称作“液晶层”)、或拉伸膜。从复合相位差板的薄型化的观点考虑,第一相位差层1及第二相位差层2优选至少任意一方的相位差体现层为液晶层,更优选双方均为液晶层。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的一方与作为拉伸膜的相位差体现层相比,一般更易于薄膜化。第一相位差层1及第二相位差层2优选各自的厚度为0.5μm~10μm,更优选为0.5μm~5μm。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相位差层及第二相位差层分别包含相位差体现层以外的其他层(基材层、取向膜层、保护层等)的情况下,整体的厚度优选为0.5μm~300μm,更优选为0.5μm~150μm。
第一相位差层1及第二相位差层2的厚度越薄,在复合相位差板发生折曲的情况下,在复合相位差板的弯曲部,越易于在第一相位差层1及第二相位差层2中产生褶皱,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即使在第一相位差层1及第二相位差层2如上所述薄到5μm以下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褶皱的产生。
作为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中的第一相位差层1与第二相位差层2的组合,例如可以举出:
i)1/2波长层与1/4波长层的组合、
ii)1/2波长层与光学补偿层的组合、
iii)1/4波长层与光学补偿层的组合、
iv)逆分散性1/4波长层与光学补偿层的组合等。
1/2波长层是对入射光的电场振动方向(偏振面)赋予π(=λ/2)的相位差的层,具有改变直线偏振光的朝向(偏振方位)的功能。另外,如果射入圆偏振光的光,则可以使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反向旋转。
1/2波长层是作为特定的波长λnm下的面内延迟值的Re(λ)满足Re(λ)=λ/2的层。虽然在可见光区域的任意波长下实现Re(λ)=λ/2即可,然而其中优选在波长550nm下实现。作为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值的Re(550)优选满足210nm≤Re(550)≤300nm。另外,更优选满足220nm≤Re(550)≤290nm。
作为在波长550nm下测定出的1/2波长层的厚度方向的延迟值的Rth(550)优选为-150~150nm,更优选为-100~100nm。
1/4波长层是对入射光的电场振动方向(偏振面)赋予π/2(=λ/4)的相位差的层,具有将某个特定的波长的直线偏振光转变为圆偏振光(或将圆偏振光转变为直线偏振光)的功能。
1/4波长层是作为特定的波长λnm下的面内延迟值的Re(λ)满足Re(λ)=λ/4的层,虽然在可见光区域的任意波长下实现即可,然而优选在波长550nm下实现。作为波长550nm下的面内延迟值的Re(550)优选满足100nm≤Re(550)≤160nm。另外,更优选满足110nm≤Re(550)≤150nm。
作为在波长550nm下测定出的λ/4波长层的厚度方向的延迟值的Rth(550)优选为-120~120nm,更优选为-80~80nm。
作为光学补偿层,例如可以举出正A板、正C板等。正A板是在将其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将其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将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时满足Nx>Ny的关系的层。正A板优选满足Nx>Ny≥Nz的关系。另外,正A板也可以作为1/4波长层发挥作用。正C板是满足Nz>Nx≥Ny的关系的层。
所谓逆波长分散性,是短波长下的液晶取向面内相位差值的一方小于长波长下的液晶取向面内相位差值的光学特性,优选满足下式(a):
Re(450)≤Re(550)≤Re(650) (a)。
需要说明的是,Re(λ)表示相对于波长λnm的光的面内相位差值。
相位差层的光学特性可以通过构成相位差体现层的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状态、或构成相位差体现层的拉伸膜的拉伸方法来调节。通过适当地调节相位差层的光学特性,可以将复合相位差板5与偏振板层叠来获得具有防反射性能的光学层叠体。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光学层叠体是将偏振板与复合相位差板5层叠而成、并且将复合相位差板5以使第一相位差层1位于偏振板侧的方向层叠的层叠体。即使在使用了相同的复合相位差板5的情况下,如果复合相位差板5的层叠的方向反转,则通常光学层叠体的光学特性也不同。
(由液晶层形成的相位差体现层)
对相位差体现层为液晶层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包含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和其他层的相位差层的一例的示意剖视图。如图2所示,相位差层30是依次层叠基材层31、取向层32、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33而成。相位差层只要是包含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33的构成,则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相位差层30,可以是从相位差层30剥离基材层31而仅由取向层32和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33形成的构成,也可以是从相位差板30剥离基材层31和取向层32而仅由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33形成的构成。从薄膜化的观点考虑,相位差层优选为剥离了基材层31的构成,更优选为仅由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33形成的构成。基材层31作为支撑形成于基材层31上的取向层32、以及相位差体现层33的支撑层发挥作用。基材层31优选为由树脂材料形成的膜。
作为树脂材料,例如使用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树脂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及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等纤维素酯系树脂;聚乙烯醇及聚乙酸乙烯酯等乙烯醇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醚酮系树脂;聚苯硫醚系树脂;聚苯醚系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共聚物等。这些树脂当中,优选使用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及(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任意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谓“(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的至少一种”。
基材层31可以是上述树脂的一种或混合两种以上的单层,也可以具有两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在具有多层结构的情况下,形成各层的树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形成树脂膜的树脂材料中,可以添加任意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成核剂、防静电干扰剂、颜料、以及着色剂等。
基材层3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一般从强度、处置性等操作性的方面考虑优选为5~200μm,更优选为10~2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150μm。
为了提高基材层31与取向层32的密合性,可以至少对基材层31的形成取向层32的一侧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等,也可以形成底漆层等。需要说明的是,在剥离基材层31、或剥离基材层31及取向层32而形成相位差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剥离界面处的密合力而使剥离容易。
取向层32具有使形成于这些取向层32上的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33中所含的液晶化合物沿所期望的方向进行液晶取向的取向控制力。作为取向层32,可以举出由取向性聚合物形成的取向性聚合物层、由光取向聚合物形成的光取向性聚合物层、在层表面具有凹凸图案或多个沟槽(groove)的沟槽取向层。取向层32的厚度通常为0.01~10μm,优选为0.01~5μm。
取向性聚合物层可以通过如下操作来形成,即,将取向性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将所得的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层31并除去溶剂,根据需要进行摩擦处理而形成。该情况下,在由取向性聚合物形成的取向性聚合物层中,可以利用取向性聚合物的表面状态、摩擦条件来任意地调整取向控制力。
光取向性聚合物层可以通过将包含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或单体和溶剂的组合物涂布于基材层31、并照射偏振光而形成。该情况下,在光取向性聚合物层中,可以利用对光取向性聚合物的偏振光照射条件等来任意地调整取向控制力。
沟槽取向层例如可以利用如下的方法等来形成,即,对感光性聚酰亚胺膜表面夹隔着具有图案形状的狭缝的曝光用掩模进行曝光、显影等而形成凹凸图案的方法;在表面具有沟槽的板状的原盘上形成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未固化的层,并将该层向基材层31转印后固化的方法;在基材层31上形成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未固化的层,通过将具有凹凸的辊筒状的原盘压接在该层上等而形成凹凸并使之固化的方法。
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33只要是对光赋予给定的相位差的层,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作为1/2波长层用的相位差体现层、1/4波长层用的相位差体现层、正C板等光学补偿层用的相位差体现层、逆波长分散性1/4波长层用的相位差体现层发挥作用的层。
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33可以使用公知的液晶化合物形成。液晶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棒状液晶化合物、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另外,液晶化合物可以是高分子液晶化合物,也可以是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还可以是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表平11-51301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8998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0873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31223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270108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636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2077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81035号公报、国际公开第2017/043438号及日本特表2011-207765号公报中记载的液晶化合物。
例如,在使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情况下,将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于取向层32上而形成涂膜,使该涂膜固化,由此可以形成相位差体现层33。相位差体现层33的厚度优选为0.5μm~10μm,更优选为0.5~5μm。
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可以除液晶化合物以外,还包含聚合引发剂、聚合性单体、表面活性剂、溶剂、密合改良剂、增塑剂、取向剂等。作为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的涂布方法,可以举出模涂法等公知的方法。包含聚合性化合物的组合物的固化方法可以举出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例如紫外线)等公知的方法。
(具备拉伸膜作为相位差体现层的相位差板)
对相位差体现层为拉伸膜的情况进行说明。拉伸膜通常可以通过拉伸基材来获得。作为拉伸基材的方法,例如准备将基材卷绕在辊筒上的卷筒(卷绕体),从该卷绕体连续地卷出基材,将卷出的基材运送到加热炉。加热炉的设定温度设为基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玻璃化转变温度+100](℃)的范围,优选设为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玻璃化转变温度+50](℃)的范围。在该加热炉中,在向基材的行进方向、或与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拉伸时,调整运送方向、张力而以任意的角度加以倾斜后进行单轴或双轴的热拉伸处理。拉伸的倍率通常为1.1~6倍,优选为1.1~3.5倍。
另外,作为沿倾斜方向拉伸的方法,只要是可以连续地使取向轴沿所期望的角度倾斜的方法,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拉伸方法。此种拉伸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昭50-834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2-113920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在通过进行拉伸而对膜赋予相位差性的情况下,拉伸后的厚度由拉伸前的厚度、拉伸倍率决定。
所述基材通常为透明基材。所谓透明基材,是指具有能够透射光、特别是能够透射可见光的透明性的基材,所谓透明性,是指对波长380~780nm的光线的透射率达到80%以上的特性。作为具体的透明基材,可以举出透光性树脂基材。作为构成透光性树脂基材的树脂,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等环状烯烃系树脂;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丙酸酯等纤维素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砜;聚醚砜;聚醚酮;聚苯硫醚及聚苯醚。从获取的容易度、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素酯、环状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
纤维素酯是将纤维素中所含的羟基的一部分或全部酯化而得的酯,可以从市场中容易地获取。另外,纤维素酯基材也可以从市场中容易地获取。作为市售的纤维素酯基材,例如可以举出“FUJITAC(注册商标)膜”(富士胶片(株));“KC8UX2M”、“KC8UY”及“KC4UY”(Konica Minolta Opto(株))等。
聚甲基丙烯酸酯及聚丙烯酸酯(以下有时将聚甲基丙烯酸酯及聚丙烯酸酯一并称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从市场中容易地获取。
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或丙烯酸烷基酯的均聚物、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等。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体而言,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等,另外作为丙烯酸烷基酯,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等。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使用作为通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在市场上销售的树脂。作为(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以使用被称作抗冲击(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树脂。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强度,也优选使(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中含有橡胶粒子。橡胶粒子优选丙烯酸系的橡胶粒子。此处,所谓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是使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类的丙烯酸烷基酯作为主成分的丙烯酸系单体在多官能单体的存在下聚合而得的具有橡胶弹性的粒子。丙烯酸系橡胶粒子可以是以单层形成此种具有橡胶弹性的粒子的材料,也可以是具有至少一层的橡胶弹性层的多层结构体。作为多层结构的丙烯酸系橡胶粒子,可以举出以如上所述的具有橡胶弹性的粒子为核、将其周围以硬质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覆盖的粒子;以硬质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为核、将其周围以如上所述的具有橡胶弹性的丙烯酸系聚合物覆盖的粒子;以及将硬质的核的周围以橡胶弹性的丙烯酸系聚合物覆盖、再将其周围以硬质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聚合物覆盖的粒子等。由弹性层形成的橡胶粒子的平均直径通常处于50~400nm左右的范围。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中的橡胶粒子的含量在每100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中通常为5~50质量份左右。由于(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及丙烯酸系橡胶粒子是以将它们混合的状态在市场上销售,因此可以使用其市售品。作为配合有丙烯酸系橡胶粒子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市售品的例子,可以举出由住友化学(株)销售的“HT55X”、“TECHNOLOY S001”等。“TECHNOLOY S001”被以膜的形态销售。
环状烯烃系树脂可以从市场中容易地获取。作为市售的环状烯烃系树脂,可以举出“Topas”(注册商标)[Ticona公司(德)]、“ARTON”(注册商标)[JSR(株)]、“ZEONOR”(注册商标)[日本ZEON(株)]、“ZEONEX”(注册商标)[日本ZEON(株)]及“APEL”(注册商标)[三井化学(株)]。将此种环状烯烃系树脂利用例如溶剂流延法、熔融挤出法等公知的方法制膜,可以制成基材。另外,也可以使用市售的环状烯烃系树脂基材。作为市售的环状烯烃系树脂基材,可以举出“Escena”(注册商标)[积水化学工业(株)]、“SCA40”(注册商标)[积水化学工业(株)]、“ZEONOR FILM”(注册商标)[OPTES(株)]及“ARTON FILM”(注册商标)[JSR(株)]。
在环状烯烃系树脂为环状烯烃与链状烯烃或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共聚物的情况下,对于来自于环状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共聚物的全部结构单元,通常为50摩尔%以下,优选为15~50摩尔%的范围。作为链状烯烃,可以举出乙烯及丙烯,作为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可以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及烷基取代苯乙烯。在环状烯烃系树脂为环状烯烃与链状烯烃与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三元共聚物的情况下,对于来自于链状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共聚物的全部结构单元,通常为5~80摩尔%,对于来自于具有乙烯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共聚物的全部结构单元,通常为5~80摩尔%。此种三元共聚物在其制造方面具有可以使昂贵的环状烯烃的使用量较少的优点。
<第一粘接层>
第一粘接层4只要是可以实现复合相位差板5的每单位膜厚的穿刺倾向为6kg/mm2~15kg/mm2的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由粘合剂、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及它们的组合形成。其中,通过使第一粘接层4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物层,易于获得穿刺倾向为6kg/mm2~15kg/mm2的复合相位差板5。第一粘接层4的厚度优选为0.1μm~50μm,更优选为0.1μm~10μm,进一步优选为0.5μm~5μm。本说明书中,“第一粘接层”的术语不仅包括由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层,也包括由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层。
作为粘合剂,一般而言,优选使用含有丙烯酸系树脂和交联剂的丙烯酸系粘合剂,所述丙烯酸系树脂通过使以(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主成分、并含有少量具有官能团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的丙烯酸系单体混合物在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且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0℃以下。
构成丙烯酸系粘合剂的丙烯酸系树脂优选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得到的标准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处于100万~200万的范围。如果该重均分子量Mw为100万以上,则高温高湿下的粘接性提高,在构成液晶单元的玻璃基板与粘合剂层之间产生翘起、剥落的可能性有变小的趋势,而且再加工性有提高的趋势,因此优选。另外,如果丙烯酸系树脂的上述重均分子量Mw为200万以下,则即使偏振板的尺寸发生变化,粘合剂层也会追随该尺寸变化地变动,因而显示器的漏光、颜色不均有得到抑制的趋势,因此优选。此外,以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的比Mw/Mn表示的分子量分布优选处于3~7的范围。
丙烯酸系粘合剂中所含的丙烯酸系树脂可以仅由如上所述的较高分子量的树脂构成,也可以由与不同于它的丙烯酸系树脂的混合物构成。如果举出可以混合使用的丙烯酸系树脂的例子,则有以来自于以上述式(I)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作为主成分、重均分子量处于5万~30万的范围的丙烯酸系树脂等。
向如此得到的丙烯酸系树脂中配合交联剂而制成粘合剂。交联剂是在分子内具有至少两个能够与丙烯酸系树脂中的来自于具有极性官能团的单体的结构单元进行交联反应的官能团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环氧系化合物、金属螯合物系化合物、氮丙啶系化合物等。
作为在本光学膜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使用剥离膜作为基材、涂布上述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粘合剂层、将所得的粘合剂层移设于本光学膜的表面的方法;向本光学膜表面直接涂布上述的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等。另外,也可以在一片剥离膜上形成粘合剂层后,再在其粘合剂层上贴合另外的剥离膜,制成双面间隔件型粘合剂片。此种双面间隔件型粘合剂片在需要的时期被剥下一侧的剥离膜、贴合到本光学膜上。作为双面间隔件型粘合剂片的市售品,例如有由LINTEC株式会社、日东电工株式会社销售的无载体粘合剂膜、无载体粘合剂片。
作为水系粘接剂,例如一般采用如下的组合物,即,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或氨基甲酸酯树脂作为主成分,为了提高粘接性配合异氰酸酯系化合物、环氧化合物之类的交联剂或固化性化合物。
在使用聚乙烯醇系树脂作为水系粘接剂的主成分的情况下,可以除部分皂化聚乙烯醇及完全皂化聚乙烯醇以外,还使用羧基改性聚乙烯醇、乙酰乙酰基改性聚乙烯醇、羟甲基改性聚乙烯醇、以及氨基改性聚乙烯醇之类的经过改性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使用此种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作为水系粘接剂,对于水系粘接剂中的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浓度,相对于水100质量份,通常为1~10质量份,优选为1~5质量份。
在由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水溶液形成的水系粘接剂中,如前所述,为了提高粘接性,可以配合多元醛、水溶性环氧树脂、三聚氰胺系化合物、氧化锆系化合物、以及锌化合物之类的固化性化合物。如果举出水溶性环氧树脂的例子,则有使表氯醇与利用二亚乙三胺、三亚乙四胺之类的聚亚烷基多胺与己二酸之类的二羧酸的反应得到的聚酰胺多胺反应而得的水溶性的聚酰胺环氧树脂。作为此种聚酰胺环氧树脂的市售品,有由Sumika Chemtex株式会社销售的“Sumirez Resin 650”及“Sumirez Resin 675”、由日本PMC株式会社销售的“WS-525”等。在配合水溶性环氧树脂的情况下,其添加量相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100质量份通常为1~100质量份左右,优选为1~50质量份。
另外,在使用氨基甲酸酯树脂作为水系粘接剂的主成分的情况下,有效的做法是将聚酯系离聚物型氨基甲酸酯树脂设为水系粘接剂的主成分。此处所说的所谓聚酯系离聚物型氨基甲酸酯树脂,是具有聚酯骨架、且向其中导入了少量的离子性成分(亲水成分)的氨基甲酸酯树脂。由于该离聚物型氨基甲酸酯树脂不使用乳化剂而直接在水中乳化成为乳液,因此可以作为水系的粘接剂。在使用聚酯系离聚物型氨基甲酸酯树脂的情况下,有效的做法是配合水溶性的环氧化合物作为交联剂。将聚酯系离聚物型氨基甲酸酯树脂作为偏振板的粘接剂的做法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05-7014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5-208456号公报中。
构成水系粘接剂的这些各成分通常在溶解于水中的状态下使用。通过将水系粘接剂涂布于适当的基材上并使之干燥,可以得到粘接剂层。不溶解于水中的成分只要是分散于体系中的状态即可。
作为在本光学膜上形成所述粘接剂层的方法,可以举出向本光学膜表面直接涂布上述的粘接剂组合物而形成粘接剂层的方法等。
另外,例如可以在将所得的水系粘接剂注入偏振板与本光学膜之间后进行加热,由此使水蒸发,同时进行热交联反应,由此可以对两者赋予充分的粘接性。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只要受到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且可以获得每单位膜厚的穿刺倾向为6kg/mm2~15kg/mm2的复合相位差板5,就没有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含有环氧化合物和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阳离子聚合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含有丙烯酸系固化成分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自由基聚合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含有环氧化合物之类的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成分及丙烯酸系化合物之类的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成分双方、并向其中配合了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以及通过对不包含引发剂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照射电子束而使之固化的电子束固化型粘接剂等。优选为含有丙烯酸系固化成分和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自由基聚合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另外,优选可以在实质上无溶剂地使用的、含有环氧化合物和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阳离子聚合性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如果选择如下的化合物,即,是能够阳离子聚合的环氧化合物,其自身在室温下为液体,即使不存在溶剂也具有适度的流动性,赋予合适的固化粘接强度,并配合适合该化合物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则所得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在复合相位差板的制造设备中,可以省略在将第一相位差层与第二相位差层粘接的工序中通常需要的干燥设备。另外,也可以照射合适的活性能量射线量,由此促进固化速度,提高生产速度。
此种粘接剂中所用的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是具有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或链状化合物的缩水甘油醚化物、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缩水甘油基氨基化物、具有C-C双键的链状化合物的环氧化物、在饱和碳环上直接或借助亚烷基键合了缩水甘油基氧基或环氧乙基、或者在饱和碳环上直接键合了环氧基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等。这些环氧化合物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不同的多种。其中,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由于阳离子聚合性优异,因此优选使用。
具有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或链状化合物的缩水甘油醚化物例如可以利用使表氯醇在碱性条件下与这些芳香族化合物或链状化合物的羟基加成缩合的方法来制造。在此种具有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或链状化合物的缩水甘油醚化物中,包含双酚类的二缩水甘油醚、多芳香环型环氧树脂、烷撑二醇或聚烷撑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等。
作为双酚类的二缩水甘油醚,例如可以举出双酚A的缩水甘油醚化物及其低聚物体、双酚F的缩水甘油醚化物及其低聚物体、3,3′,5,5′-四甲基-4,4′-双酚的缩水甘油醚化物及其低聚物体等。
作为多芳香环型环氧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苯酚线性酚醛树脂的缩水甘油醚化物、甲酚线性酚醛树脂的缩水甘油醚化物、苯酚芳烷基树脂的缩水甘油醚化物、萘酚芳烷基树脂的缩水甘油醚化物、苯酚双环戊二烯树脂的缩水甘油醚化物等。此外,三酚类的缩水甘油醚化物及其低聚物体等也属于多芳香环型环氧树脂。
作为烷撑二醇或聚烷撑二醇的二缩水甘油醚,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的缩水甘油醚化物、二乙二醇的缩水甘油醚化物、1,4-丁二醇的缩水甘油醚化物、1,6-己二醇的缩水甘油醚化物等。
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缩水甘油基氨基化物例如可以利用使表氯醇在碱性条件下与该化合物的氨基加成缩合的方法来制造。具有氨基的化合物可以同时具有羟基。在此种具有氨基的化合物的缩水甘油基氨基化物中,包含1,3-苯二胺的缩水甘油基氨基化物及其低聚物体、1,4-苯二胺的缩水甘油基氨基化物及其低聚物体、3-氨基苯酚的缩水甘油基氨基化及缩水甘油醚化物及其低聚物体、4-氨基苯酚的缩水甘油基氨基化及缩水甘油醚化物及其低聚物体等。
具有C-C双键的链状化合物的环氧化物可以利用将其链状化合物的C-C双键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过氧化物进行环氧化的方法来制造。在具有C-C双键的链状化合物中,包含丁二烯、聚丁二烯、异戊二烯、戊二烯、己二烯等。另外,具有双键的萜烯类也可以作为环氧化原料使用,作为非环式单萜烯,有里那醇等。环氧化中所用的过氧化物例如可以为过氧化氢、过乙酸、叔丁基过氧化氢等。
在饱和碳环上直接或借助亚烷基键合了缩水甘油基氧基或环氧乙基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可以是将先前举出的以双酚类作为代表例的具有羟基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芳香环氢化而得的氢化多羟基化合物的缩水甘油醚化物、具有羟基的环烷烃化合物的缩水甘油醚化物、具有乙烯基的环烷烃化合物的环氧化物等。
以上说明的环氧化合物可以容易地获取市售品,例如分别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由三菱Chemical株式会社销售的“jER”系列、由DIC株式会社销售的“Epiclon”、由东都化成株式会社销售的“EPOTOTO(注册商标)”、由株式会社ADEKA销售的“ADEKA RESIN(注册商标)”、由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销售的“DENACOL(注册商标)”、由DOW CHEMICAL公司销售的“DOW EPOXY”、由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销售的“TEPIC(注册商标)”等。
另一方面,在饱和碳环上直接键合了环氧基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例如可以利用将在环内具有C-C双键的非芳香族环状化合物的C-C双键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过氧化物进行环氧化的方法来制造。作为在环内具有C-C双键的非芳香族环状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具有环戊烯环的化合物、具有环己烯环的化合物、在环戊烯环或环己烯环上再键合至少两个碳原子而形成追加的环的多环式化合物等。在环内具有C-C双键的非芳香族环状化合物也可以在环外具有其他的C-C双键。如果举出在环内具有C-C双键的非芳香族环状化合物的例子,则有环己烯、4-乙烯基环己烯、作为单环式单萜烯的柠檬烯及α-蒎烯等。
在饱和碳环上直接键合了环氧基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可以是借助适当的连结基团在分子内形成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具有直接与环键合的环氧基的脂环式结构的化合物。此处所说的连结基团中,例如包含酯键、醚键、亚烷基键等。
如果举出在饱和碳环上直接键合了环氧基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的具体的例子,则有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甲酸酯、
1,2-环氧-4-乙烯基环己烷、
1,2-环氧-4-环氧乙基环己烷、
1,2-环氧-1-甲基-4-(1-甲基环氧乙基)环己烷、
3,4-环氧环己基甲基(甲基)丙烯酸酯、
2,2-双(羟基甲基)-1-丁醇与4-环氧乙基-1,2-环氧环己烷的加成物、
亚乙基双(3,4-环氧环己烷甲酸酯)、
氧基二亚乙基双(3,4-环氧环己烷甲酸酯)、
1,4-环己烷二甲基双(3,4-环氧环己烷甲酸酯)、
3-(3,4-环氧环己基甲氧基羰基)丙基3,4-环氧环己烷甲酸酯等。
以上说明的在饱和碳环上直接键合有环氧基的脂环式环氧化合物也可以容易地获取市售品,例如分别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由株式会社Daicel销售的“Ceroxide”系列及“Cyclomer”、由DOW CHEMICAL公司销售的“Cyracure UVR”系列等。
含有环氧化合物的固化性粘接剂可以还含有环氧化合物以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作为环氧化合物以外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丙烯酸类化合物等。其中,由于有可能可以在阳离子聚合中促进固化速度,因此优选并用氧杂环丁烷化合物。
氧杂环丁烷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4元环醚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1,4-双〔(3-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甲氧基甲基〕苯、
3-乙基-3-(2-乙基己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
双(3-乙基-3-氧杂环丁烷基甲基)醚、
3-乙基-3-(苯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
3-乙基-3-(环己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
苯酚线性酚醛氧杂环丁烷、
苯二亚甲基双氧杂环丁烷、
1,3-双〔(3-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甲氧基〕苯等。
氧杂环丁烷化合物也可以容易地获取市售品,例如,分别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由东亚合成株式会社销售的“Aron Oxetane(注册商标)”系列、由宇部兴产株式会社销售的“ETERNACOLL(注册商标)”系列等。
对于包含环氧化合物、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的固化性化合物而言,为了使配合有它们的粘接剂无溶剂化,优选使用没有以有机溶剂等稀释的化合物。另外,作为构成粘接剂的其他成分、且包含后述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敏化剂的少量成分也优选使用将有机溶剂除去、干燥而得的该化合物单独的粉体或液体,而不使用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物质。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是受到活性能量射线、例如紫外线的照射而产生阳离子种的化合物。只要是对配合有它的粘接剂赋予所要求的粘接强度及固化速度的化合物即可,例如可以举出芳香族重氮盐;芳香族碘鎓盐、芳香族锍盐之类的鎓盐;铁-芳烃络合物等。这些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不同的多种。
作为芳香族重氮盐,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六氟锑酸重氮苯、
六氟磷酸重氮苯、
六氟硼酸重氮苯等。
作为芳香族碘鎓盐,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二苯基碘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
二苯基碘鎓六氟锑酸盐、
双(4-壬基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等。
作为芳香族锍盐,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三苯基锍六氟磷酸盐、
三苯基锍六氟锑酸盐、
三苯基锍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二苯基(4-苯基硫苯基)锍六氟锑酸盐、
4,4′-双(二苯基锍基)二苯基硫醚双六氟磷酸盐、
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基〕二苯基硫醚双六氟锑酸盐、
4,4′-双〔二(β-羟基乙氧基苯基)锍基〕二苯基硫醚双六氟磷酸盐、
7-〔二(对苯甲酰基)锍基〕-2-异丙基噻吨酮六氟锑酸盐、
7-〔二(对苯甲酰基)锍基〕-2-异丙基噻吨酮四(五氟苯基)硼酸盐、
4-苯基羰基-4′-二苯基锍基二苯基硫醚六氟磷酸盐、
4-(对叔丁基苯基羰基)-4′-二苯基锍基二苯基硫醚六氟锑酸盐、
4-(对叔丁基苯基羰基)-4′-二(对苯甲酰基)锍基-二苯基硫醚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等。
作为铁-芳烃络合物,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二甲苯-环戊二烯基铁(II)六氟锑酸盐、
枯烯-环戊二烯基铁(II)六氟磷酸盐、
二甲苯-环戊二烯基铁(II)三(三氟甲基磺酰基)甲烷化物等。
在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当中,芳香族锍盐由于在300nm以上的波长区域也具有紫外线吸收特性,因此固化性优异,可以提供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粘接强度的粘接剂层,所以优选使用。
阳离子聚合引发剂也可以容易地获取市售品,例如,分别以商品名表示,可以举出由日本化药株式会社销售的“Kayarad(注册商标)”系列、由DOW CHEMICAL公司销售的“Cyracure UVI”系列、由Sun-apro株式会社销售的光产酸剂“CPI”系列、由Midori化学株式会社销售的光产酸剂“TAZ”、“BBI”及“DTS”、由株式会社ADEKA销售的“ADEKA OPTOMER”系列、由Rhodia公司销售的“RHODORSIL(注册商标)”等。
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中,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相对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总量100质量份通常以0.5~20质量份的比例配合,优选为1~15质量份。如果其量太少,则固化变得不充分,会有降低粘接剂层的机械强度、粘接强度的情况。另外,如果其量过多,则因粘接剂层中的离子性物质增加而使粘接剂层的吸湿性变高,会有降低所得的偏振板的耐久性能的情况。
在以电子束固化型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情况下,无需特意使组合物中含有光聚合引发剂,然而在以紫外线固化型使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光自由基产生剂。作为光自由基产生剂,可以举出夺氢型光自由基产生剂和裂解型光自由基产生剂。
作为夺氢型光自由基产生剂,例如可以举出1-甲基萘、2-甲基萘、1-氟萘、1-氯萘、2-氯萘、1-溴萘、2-溴萘、1-碘萘、2-碘萘、1-萘酚、2-萘酚、1-甲氧基萘、2-甲氧基萘、1,4-二氰基萘等萘衍生物、蒽、1,2-苯并蒽、9,10-二氯蒽、9,10-二溴蒽、9,10-二苯基蒽、9-氰基蒽、9,10-二氰基蒽、2,6,9,10-四氰基蒽等蒽衍生物、芘衍生物、咔唑、9-甲基咔唑、9-苯基咔唑、9-丙-2-炔基-9H-咔唑、9-丙基-9H-咔唑、9-乙烯基咔唑、9H-咔唑-9-乙醇、9-甲基-3-硝基-9H-咔唑、9-甲基-3,6-二硝基-9H-咔唑、9-辛酰基咔唑、9-咔唑甲醇、9-咔唑丙酸、9-咔唑丙腈、9-乙基-3,6-二硝基-9H-咔唑、9-乙基-3-硝基咔唑、9-乙基咔唑、9-异丙基咔唑、9-(乙氧基羰基甲基)咔唑、9-(吗啉代甲基)咔唑、9-乙酰基咔唑、9-烯丙基咔唑、9-苄基-9H-咔唑、9-咔唑乙酸、9-(2-硝基苯基)咔唑、9-(4-甲氧基苯基)咔唑、9-(1-乙氧基-2-甲基-丙基)-9H-咔唑、3-硝基咔唑、4-羟基咔唑、3,6-二硝基-9H-咔唑、3,6-二苯基-9H-咔唑、2-羟基咔唑、3,6-二乙酰基-9-乙基咔唑等咔唑衍生物、二苯甲酮、4-苯基二苯甲酮、4,4’-双(二甲氧基)二苯甲酮、4,4’-双(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2-苯甲酰基苯甲酸甲基酯、2-甲基二苯甲酮、3-甲基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衍生物、芳香族羰基化合物、[4-(4-甲基苯硫基)苯基]-苯基甲酮、氧杂蒽酮、噻吨酮、2-氯噻吨酮、4-氯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4-异丙基噻吨酮、2,4-二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1-氯-4-丙氧基噻吨酮等噻吨酮衍生物或香豆素衍生物等。
裂解型光自由基产生剂是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使该化合物裂解产生自由基的类型的光自由基产生剂,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苯偶姻醚衍生物、苯乙酮衍生物等芳基烷基酮类、肟酮类、酰基氧化膦类、硫代苯甲酸S-苯酯类、二茂钛类、以及将它们高分子量化而得的衍生物,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市售的裂解型光自由基产生剂,可以举出1-(4-十二烷基苯甲酰基)-1-羟基-1-甲基乙烷、1-(4-异丙基苯甲酰基)-1-羟基-1-甲基乙烷、1-苯甲酰基-1-羟基-1-甲基乙烷、1-[4-(2-羟基乙氧基)-苯甲酰基]-1-羟基-1-甲基乙烷、1-[4-(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甲酰基]-1-羟基-1-甲基乙烷、二苯基酮、苯基-1-羟基-环己基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双(环戊二烯基)-双(2,6-二氟-3-芘基(ピリル)-苯基)钛、(η6-异丙基苯)-(η5-环戊二烯基)-铁(II)六氟磷酸盐、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4-二戊氧基苯基氧化膦或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4-吗啉代苯甲酰基)-1-苄基-1-二甲基氨基丙烷、4-(甲硫基苯甲酰基)-1-甲基-1-吗啉代乙烷等,然而并不限定于此。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活性能量固化型粘接剂中,电子束固化型中所含的光自由基产生剂、即夺氢型或裂解型光自由基产生剂均可以分别单独地使用,此外还可以组合使用多种,然而从光自由基产生剂单体的稳定性、固化性的方面考虑,更优选为裂解型光自由基产生剂的一种以上的组合。裂解型光自由基产生剂中优选酰基氧化膦类,更具体而言,优选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商品名“DAROCURE TPO”;Ciba Japan(株))、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商品名“CGI 403”;Ciba Japan(株))、或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2,4-二戊氧基苯基氧化膦(商品名“Irgacure819”;CibaJapan(株))。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根据需要可以含有敏化剂。通过使用敏化剂,反应性提高,可以进一步提高粘接层的机械强度、粘接强度。作为敏化剂,可以适当地应用前述的敏化剂。
在配合敏化剂的情况下,其配合量相对于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设为0.1~20质量份的范围。
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中,可以在不损害其效果的范围中配合各种添加剂。作为能够配合的添加剂,例如可以举出离子捕获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整剂、增塑剂、消泡剂等。
构成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这些各成分通常以溶解于溶剂中的状态使用。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包含溶剂的情况下,将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涂布于涂布面并使之干燥,由此可以得到粘接层。不溶解于溶剂中的成分只要是分散于体系中的状态即可。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被涂布于第一相位差层1的与第二相位差层2的粘接面、第二相位差层2的与第一相位差层1的粘接面、或其双方。对于第一相位差层1的与第二相位差层2的粘接面及第二相位差层2的与第一相位差层1的粘接面,可以预先进行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等,也可以形成底漆层等。底漆层的厚度通常为0.001~5μm左右,优选为0.01μm以上,另外优选为4μm以下,更优选为3μm以下。如果底漆层过厚,则易于导致复合相位差板5的外观不良。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粘度,只要具有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涂布的粘度即可,然而其在温度25℃时的粘度优选处于10~1000mPa·sec的范围,更优选处于20~500mPa·sec的范围。如果其粘度太小,则会有难以以所期望的厚度形成层的趋势。另一方面,如果其粘度太大,则难以流动,有难以获得没有不均的均匀的涂膜的趋势。此处所说的粘度是使用E型粘度计将该粘接剂调温到25℃后、以10rpm测定的值。
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可以以电子束固化型、紫外线固化型的方式使用。本说明书中,所谓活性能量射线,被定义为能够将产生活性种的化合物分解而使之产生活性种的能量射线。作为此种活性能量射线,可以举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电子束等。
在电子束固化型中,电子束的照射条件只要是能够将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的条件,则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条件。例如,电子束照射的加速电压优选为5kV~300kV,更优选为10kV~250kV。在加速电压小于5kV的情况下,有可能电子束没有到达粘接剂而导致固化不足,如果加速电压大于300kV,则穿过试样的渗透力过强而将电子束弹回,有可能对透明保护膜、偏振片造成损伤。作为照射剂量,为5~100kGy,更优选为10~75kGy。在照射剂量小于5kGy的情况下,粘接剂变得固化不足,如果大于100kGy,则对相位差板造成损伤,产生机械强度的降低、黄变,无法获得所期望的光学特性。
电子束照射通常在非活性气体中进行照射,然而如果需要,也可以在大气中或导入了少量氧的条件下进行。通过适当地导入氧,使电子束最先所照到的相位差板表面反而产生氧阻碍,能够防止对相位差板的损伤,能够仅对粘接剂高效地照射电子束。
在紫外线固化型中,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光照射强度根据粘接剂的各组成来决定,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优选为10~1000mW/cm2。如果对树脂组合物的光照射强度小于10mW/cm2,则反应时间过长,如果大于1000mW/cm2,则有可能因从光源辐射的热及组合物的聚合时的发热而产生粘接剂的构成材料的黄变。需要说明的是,照射强度优选为对于光阳离子聚合引发剂的活化有效的波长区域中的强度,更优选为波长4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中的强度,进一步优选为波长280~320nm的波长区域中的强度。优选以此种光照射强度照射1次或多次,以使其累积光量为10mJ/cm2以上、优选为100~1000mJ/cm2的方式设定。如果对上述粘接剂的累积光量小于10mJ/cm2,则来自于聚合引发剂的活性种的产生不够充分,粘接剂的固化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如果该累积光量大于1000mJ/cm2,则照射时间非常长,不利于生产率提高。此时,需要哪个波长区域(UVA(320~390nm)、UVB(280~320nm)等)中的累积光量根据所使用的相位差板的膜的种类、粘接剂种类的组合等而不同。
本发明的为了利用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进行粘接剂的聚合固化而使用的光源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举出低压水银灯、中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氙灯、卤素灯、碳弧灯、钨灯、镓灯、准分子激光器、发出波长范围380~440nm的光的LED光源、化学灯、黑光灯、微波激发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从能量的稳定性、装置的简便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在波长400nm以下具有发光分布的紫外光源。
[光学层叠体]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是将偏振板与上述的复合相位差板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光学层叠体可以包含将所述偏振板与复合相位差板粘接的第二粘接层。通过调整层叠于所述偏振板的复合相位差板的层构成,可以制成具有防反射性能的光学层叠体。具有防反射性能的光学层叠体例如为圆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中,在图像显示面板的可视侧设置具有防反射性能的光学层叠体,由此可以抑制由外来光的反射造成的可视性的降低。
作为可以抑制由外来光的反射造成的可视性的降低的、包含所述偏振板和复合相位差板的光学层叠体的层构成,具体而言可以例示出:
v)从可视侧起依次层叠偏振板、1/2波长层(第一相位差层)、第二粘接层、1/4波长层(第二相位差层)而成的层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vi)从可视侧起依次层叠偏振板、1/4波长层(第一相位差层)、第二粘接剂层、正C板等光学补偿层(第二相位差层)而成的层构成的光学层叠体。
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光学层叠体的厚度通常为50~500μm,优选为50~200μm,更优选为50~150μm。
<偏振板>
偏振板只要是具有从透射光获得直线偏振光的偏振功能的膜即可。作为该膜,可以举出包含吸附有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或涂布有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膜作为偏振片的膜等。作为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例如可以举出二色性色素。作为用作偏振片的、涂布有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膜,可以举出吸附有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或具有涂布包含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的组合物或包含二色性色素和聚合性液晶的组合物而得的液相层的膜等。
(具备拉伸膜作为偏振片的偏振板)
对具备吸附有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作为偏振片的偏振板进行说明。作为偏振片的、吸附有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拉伸膜通常经过如下的工序制造,即,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使之吸附该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利用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可以将该偏振片直接作为偏振板使用,或者可以将在该偏振片的至少一面贴合透明保护膜而得的构件作为偏振板使用。
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到。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可以使用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此外还可以使用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例如可以举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等。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摩尔%左右,优选为98摩尔%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也可使用以醛类改性了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左右,优选为1500~5000的范围。
将此种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而得的膜被作为偏振板的原材膜使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制膜。聚乙烯醇系原材膜的膜厚例如可以设为10~150μm左右。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以在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与染色同时、或在染色后进行。在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的情况下,该单轴拉伸可以在硼酸处理前进行,也可以在硼酸处理中进行。另外,也可以在这些的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在单轴拉伸时,可以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另外,单轴拉伸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是在使用溶剂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溶胀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8倍左右。
例如利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中的方法来进行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作为二色性色素,具体而言,使用碘或二色性的有机染料。在二色性有机染料中,包含C.I.直接红39等包含双偶氮化合物的二色性直接染料、包含三偶氮、四偶氮等化合物的二色性直接染料。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染色处理前实施在水中的浸渍处理。
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碘及碘化钾的水溶液中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碘的含量在每100质量份水中通常为0.01~1质量份左右。另外,碘化钾的含量在每100质量份水中通常为0.5~20质量份左右。染色中所用的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40℃左右。另外,在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20~1800秒左右。
另一方面,在使用二色性的有机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包含水溶性二色性染料的水溶液中而染色的方法。该水溶液中的二色性有机染料的含量在每100质量份水中通常为1×10-4~10质量份左右,优选为1×10-3~1质量份,更优选为1×10-3~1×10-2质量份。该水溶液也可以包含硫酸钠之类的无机盐作为染色助剂。染色中所用的二色性染料水溶液的温度通常为20~80℃左右。另外,在该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染色时间)通常为10~1800秒左右。
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后的硼酸处理通常可以利用将经过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硼酸水溶液中的方法来进行。该硼酸水溶液中的硼酸的含量在每100质量份水中通常为2~15质量份左右,优选为5~12质量份。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该硼酸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该情况下的碘化钾的含量在每100质量份水中通常为0.1~15质量份左右,优选为5~12质量份。在硼酸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通常为60~1200秒左右,优选为150~600秒,更优选为200~400秒。硼酸处理的温度通常为50℃以上,优选为50~85℃,更优选为60~80℃。
硼酸处理后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通常被进行水洗处理。水洗处理例如可以利用将经过硼酸处理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水中的方法来进行。水洗处理中的水的温度通常为5~40℃左右。另外,浸渍时间通常为1~120秒左右。
在水洗后实施干燥处理,可以得到偏振片。干燥处理例如可以使用热风干燥机、远红外线加热器来进行。干燥处理的温度通常为30~100℃左右,优选为50~80℃。干燥处理的时间通常为60~600秒左右,优选为120~600秒。利用干燥处理,将偏振片的水分率降低到实用程度。该水分率通常为5~20质量%左右,优选为8~15质量%。如果水分率低于5质量%,则丧失偏振片的挠曲性,会有偏振片在该干燥后发生损伤、断裂的情况。另外,如果水分率超过20质量%,则偏振片的热稳定性有可能变差。
如此所述地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硼酸处理、水洗及干燥而得的偏振片的厚度优选为5~40μm。
作为贴合于偏振片的一面或两面的保护膜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由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之类的树脂形成的乙酸纤维素系树脂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类的树脂形成的聚酯系树脂膜、聚碳酸酯系树脂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聚丙烯系树脂膜等该领域中公知的膜。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保护膜的厚度通常为300μm以下,优选为200μm以下,更优选为100μm以下,另外,通常为5μm以上,优选为20μm以上。另外,可视侧的保护膜可以具有相位差,也可以不具有相位差。另一方面,层叠于第一相位差层的一侧的保护膜优选其相位差为10nm以下的相位差。
(具备具有液晶层的膜作为偏振片的偏振板)
对具备具有液晶层的膜作为偏振片的偏振板进行说明。作为用作偏振片的、涂布有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膜,可以举出涂布包含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的组合物、或包含二色性色素和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而得的膜等。该膜可以单独地作为偏振板使用,也可以以在其一面或两面具有保护膜的构成作为偏振板使用。作为该保护膜,可以举出与上述的具备拉伸膜作为偏振片的偏振板相同的保护膜。
涂布有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膜优选为薄的膜,然而如果过薄则强度降低,有加工性劣化的趋势。该膜的厚度通常为20μm以下,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0.5μm以上且3μm以下。
作为所述涂布有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的膜,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12-33249号公报等中记载的膜。
可以通过将所述具有吸收各向异性的色素直接涂布于所述复合相位差板的第一相位差层侧,而获得将复合相位差板与偏振板层叠而成的光学层叠体。该情况下,可以不具有第二粘接层地将复合相位差板与偏振板层叠。
<第二粘接层>
第二粘接层例如可以由粘合剂、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及它们的组合构成。其中,通过使第二粘接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物层,即使在本发明的包含复合相位差层的光学层叠体发生折曲的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抑制弯曲部的褶皱的产生,因此优选。本说明书中,“第二粘接层”的术语不仅包括由粘接剂构成的粘接层,也包括由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层。
对于形成第二粘接层的粘合剂、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适用上述第一粘接层中的说明。第一粘接层及第二粘接层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
[复合相位差板及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可以通过将如图3(A)所示的包含第一相位差体现层13、第一取向层12及第一基材层11的第一相位差层10、与如图3(B)所示的包含第二相位差体现层23、第二取向层22及第一基材层21的第二相位差层20夹隔着第一粘接剂层40层叠来制造。另外,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板可以是依照第一相位差体现层13、第一取向层12、第一基材层11、第一粘接剂层40、第二基材层21、第二取向层22、第二相位差体现层23的顺序层叠而得的层叠体。
作为使第一相位差层10与第二相位差层20粘接的方法,可以举出在第一相位差层10的贴合面或第二相位差层20的贴合面的任意一个或其双方涂布、在其上层叠另一方的贴合面、使构成第一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固化的方法。
在构成第一粘接剂层的粘接剂的涂布时,例如可以利用刮板、绕线棒、模涂机、逗点型刮刀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等各种涂布方式。
作为将构成第一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固化的方法,只要根据粘接剂的种类适当地选择进行固化的方法即可。在粘接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如上所述地利用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的方法。可以对第一相位差层10的贴合面或第二相位差层20的贴合面的任意一个或其双方进行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也可以形成底漆层。
本发明的复合相位差层可以是如图3(C)所示的层叠体,也可以是剥离了第一基材层11及第二基材层21的至少一层的层叠体。另外,可以是从图3(C)所示的层叠体剥离第一基材层11及第一取向层12而得的层叠体,也可以是从图3(C)所示的层叠体剥离第二基材层21及第二取向层22而得的层叠体。
[光学层叠体的用途]
作为圆偏振板的光学层叠体,可以作为配置于图像显示面板的可视侧而赋予防反射性能的光学层叠体,用于各种各样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谓图像显示装置,是具有图像显示面板的装置,作为发光源包含发光元件或发光装置。作为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举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触摸屏显示装置、电子发射显示装置(例如场发射显示装置(FED)、表面场发射显示装置(SED))、电子纸(使用了电子墨水或电泳元件的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投射型显示装置(例如光栅光阀(GLV)显示装置、具有数字微镜器件(DMD)的显示装置)及压电陶瓷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包含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直视型液晶显示装置及投影型液晶显示装置等的任意种。这些图像显示装置可以是显示二维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也可以是显示三维图像的立体图像显示装置。特别是作为圆偏振板的光学层叠体可以有效地用于能够具备具有弯曲部的图像显示面板的有机电致发光(EL)显示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如下的光学层叠体,即,即使在具有弯曲部的图像显示面板的表面以沿着其表面的方式使光学层叠体弯曲地配置,也不会产生褶皱。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相位差层的制造例]
(1)液晶相位差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1)80份、聚合性化合物(A2)20份、聚合引发剂6份、流平剂0.1份及环戊酮400份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在80℃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液晶相位差形成用组合物(1)。
以下,给出所用的聚合性化合物A1、聚合性化合物A2、聚合引发剂及流平剂。需要说明的是,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1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2是利用日本特开2010-31223号记载的方法合成。
聚合性化合物A1:
Figure BDA0001860140640000311
聚合性化合物A2:
Figure BDA0001860140640000321
聚合引发剂:2-二甲基氨基-2-苄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Irgacure 369;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制)、
流平剂(0.1部):聚丙烯酸酯化合物(BYK-361N;BYK-Chemie公司制)。
(2)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2-1)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1)的制备
将以下所示的化合物5份及环戊酮95份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在80℃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1)。
光取向性材料(5份):
Figure BDA0001860140640000322
(2-2)取向层形成组合物(2)的制备
向作为取向性聚合物的SUNEVER SE-610(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中加入2-丁氧基乙醇而得到取向层形成组合物(2)。需要说明的是,取向层形成组合物(2)中的固体成分量为1%。
(3)相位差层的制造例
(3-1)相位差层的制造例(1)(逆分散性1/4波长层的制造例)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膜的表面使用电晕处理装置(AGF-B10、春日电机株式会社制)在输出功率0.3kW、处理速度3m/分钟的条件下处理1次。在实施了电晕处理的表面使用棒涂机涂布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1),在80℃干燥1分钟,使用偏振UV照射装置(SPOT CURE SP-7;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以100mJ/cm2的累积光量实施偏振UV曝光。利用激光显微镜(LEXT、Olympus株式会社制)测定出所得的取向层的膜厚,其结果为100nm。接下来,在取向层上使用棒涂机涂布液晶相位差形成用组合物(1),在120℃干燥1分钟后,使用高压水银灯(Unicure VB―15201BY-A、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照射紫外线(氮气气氛下、波长:365nm、波长365nm下的累积光量:1000mJ/cm2),由此得到具备液晶层作为相位差体现层的相位差层(逆分散性1/4波长层)。测定出所得的相位差层的相位差值,其结果为,Re(550)=138nm,Rth(550)=72nm。另外,测定出波长450nm以及波长650nm的相位差值,其结果为,Re(450)=121nm,Re(650)=141nm。各波长下的面内相位差值的关系如下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不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膜的相位差值。
Re(450)/Re(550)=0.87
Re(650)/Re(550)=1.02
(3-2)相位差层的制造例(2)(正C层的制造例)
对环烯烃聚合物(COP)的膜的表面使用电晕处理装置在输出功率0.3kW、处理速度3m/分钟的条件下处理1次。在实施了电晕处理的表面,使用棒涂机涂布取向层形成用组合物(2),在90℃干燥1分钟,得到取向膜。利用激光显微镜测定出所得的取向层的膜厚,其结果为34nm。接下来,在取向层上使用棒涂机涂布液晶相位差形成用组合物(1),在90℃干燥1分钟后,使用高压水银灯,照射紫外线(氮气气氛下、波长365nm下的累积光量:1000mJ/cm2),由此得到具备液晶层作为相位差体现层的相位差层(正C层)。利用激光显微镜测定所得的相位差层的膜厚,其结果为,膜厚为450nm。另外,测定出所得的相位差层2的波长550nm下的相位差值,其结果为,Re(550)=1nm,Rth(550)=-70nm。需要说明的是,不包含环烯烃聚合物的膜的相位差值。
[光固化型的粘接剂1~11的制造例]
(1)阳离子固化性成分的准备
准备了以下所示的阳离子固化性成分。
(A-1)3,4-环氧环己烷甲酸3',4'-环氧环己基甲酯(商品名:CEL2021P、株式会社Daicel制)、
(A-2)2,2-双(羟基甲基)-1-丁醇的1,2-环氧-4-(2-环氧乙基)环己烷加成物(商品名:EHPE3150、株式会社Daicel制)、
(B-1)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211、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
(B-2)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214、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
(B-3)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121、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
(C-1)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201、Nagase ChemteX株式会社制)、
(C-2)多官能缩水甘油醚(商品名:VG3101L、株式会社Printec制)、
(D-1)3-乙基-3{[(3-乙基氧杂环丁烷-3-基)甲氧基]甲基}氧杂环丁烷(商品名:OXT-221、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D-2)苯二亚甲基双氧杂环丁烷(商品名:OXT-121、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2)自由基固化性成分的准备
准备了以下所示的自由基固化性成分。
(E-1)丙烯酸4-羟基丁酯(商品名:4HBA、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
(E-2)1,4-环己烷二甲醇单丙烯酸酯(商品名:CHDMMA、日本化成株式会社制)、
(E-3)二甲基丙烯酰胺(商品名:DMAA、株式会社兴人制)、
(E-4)聚氨酯丙烯酸酯(商品名:紫光UV-3000B、日本合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3)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准备了以下所示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表1中简记为“引发剂”)。
(F-1)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商品名:CPI-100、Sun-apro株式会社制)、
(F-2)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商品名:IRGACURE1173、BASF公司制)。
(4)敏化剂的准备
准备了以下所示的敏化剂。
(G-1)1,4-二乙氧基萘(表1中简记为“DEN”)。
(5)粘接剂1~11的制备
将上述的阳离子固化性成分及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或自由基固化性成分及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以表1所示的配合比例(单位为份)混合后,进行脱泡,制备出光固化型的粘接剂1~11。需要说明的是,将阳离子聚合引发剂(F-1)以50%碳酸亚丙酯溶液的形式配合,表1以其固体成分量显示。
[粘合剂1的制备]
(1)材料的准备
准备了以下所示的丙烯酸系的基础聚合物(G-1)、异氰酸酯系交联剂(G-2)及硅烷偶联剂(G-3)。
(H-1)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及丙烯酸羟乙酯的共聚物、
(H-2)甲苯二异氰酸酯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的乙酸乙酯溶液(固体成分浓度75%)(“Coronate L”(商品名)、Tosoh株式会社制)、
(H-3)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液体(“KBM-403”(商品名)、信越化学工业(株)制)。
(2)粘合剂1的制备
将上述丙烯酸系的基础聚合物(H-1)100质量份、异氰酸酯系交联剂(H-2)0.2质量份、和硅烷偶联剂(H-3)0.2质量份混合,充分地搅拌,用乙酸乙酯稀释,由此制备出粘合剂1。
[粘度测定]
对利用上述操作制备的粘接剂1~11,使用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的E型粘度剂“TVE-25”,测定出温度25℃及10rpm下的粘度。将结果表示于表1中。
[表1]
Figure BDA0001860140640000361
[复合相位差板的制造例]
(1)第一复合相位差板(实施例1~12及比较例1)的制造
将包含作为液相层的相位差体现层、取向层及基材层这3层的1/2波长层(第一相位差层)、和包含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取向层及基材层这3层的1/4波长层(第二相位差层)切成100×100mm的小片,将第一相位差层、表2所示的粘接剂(粘接剂1~11)、第二相位差层以使各自的相位差层的相位差体现层为内侧的方式依次层叠。此后,将它们逐片贴合而得到层叠体,其后从层叠体的两面,使用Fusion UV Systems公司制的安装有紫外线灯“H灯管”的紫外线照射装置,以使光照射强度为400mW/cm2、波长280~320nm下的累积光量为40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而使光固化型的粘接剂固化形成固化物层,得到层叠体。将从所得的层叠体中剥离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后的材料作为复合相位差板(实施例1~12及比较例1)的试验片。
(2)第一复合相位差板(比较例2、3)的制造
与上述(1)相同地将包含作为液相层的相位差体现层、取向层及基材层这3层的1/2波长层(第一相位差层)、和包含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取向层及基材层这3层的1/4波长层(第二相位差层)切成100×100mm的小片,将第一相位差层、粘合剂1、第二相位差层以使各自的相位差层的相位差体现层为内侧的方式依次层叠。此后,将它们逐片贴合而得到层叠体。将从所得的层叠体中剥离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后的材料作为复合相位差板(比较例2、3)的试验片。
(3)第二复合相位差板(实施例13~24及比较例4)的制造
将上述“(3-1)相位差层的制造例(1)”中制造的逆分散性1/4波长层(第一相位差层)、上述“(3-2)相位差层的制造例(2)”中制造的正C层(第二相位差层)切成100×100mm的小片,将第一相位差层、表3所示的粘接剂(粘接剂1~11)、和第二相位差层以使各自的相位差层的相位差体现层为内侧的方式依次层叠。此后,将它们逐片贴合而得到层叠体,其后从层叠体的两面,使用Fusion UV Systems公司制的安装有紫外线灯“H灯管”的紫外线照射装置,以使光照射强度为400mW/cm2、波长280~320nm下的累积光量为40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而使光固化型的粘接剂固化形成固化物层,得到层叠体。将从所得的层叠体中剥离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后的材料作为复合相位差板(实施例13~24及比较例4)的试验片。
(4)第二复合相位差板(比较例5、6)的制造
与上述(3)相同地将上述“(3-1)相位差层的制造例(1)”中制造的逆分散性1/4波长层(第一相位差层)、上述“(3-2)相位差层的制造例(2)”中制造的正C层(第二相位差层)切成100×100mm的小片,将第一相位差层、粘合剂1、第二相位差层以使各自的相位差层的相位差体现层为内侧的方式依次层叠。此后,将它们逐片贴合而得到层叠体。将从所得的层叠体中剥离第一基材层及第二基材层后的材料作为复合相位差板(比较例5、6)的试验片。
(5)复合相位差板和粘接层的厚度测定
利用接触式膜厚计〔Nikon(株)制的商品名“DIGIMICRO MH-15M”〕测定出利用上述操作制造的复合相位差板的试验片的厚度。另外,与上述的方法相同地测定出固化了的粘接层或粘合剂层的厚度。将测定结果表示于表2及表3中。
(6)复合相位差板的穿刺倾向的测定
算出利用上述操作制造的复合相位差板的试验片的穿刺倾向。使用安装有直径1mm、前端的曲率半径为0.5R的穿刺夹具的小型台式试验机〔(株)岛津制作所制的商品名“EZ Test”〕,进行了穿刺强度的测定。根据所得的穿刺强度A(kg)、直到开裂的穿刺深度B(mm)、和复合相位差板厚度d(mm),使用下式算出每单位膜厚的穿刺倾向E(kg/mm2):
E=A/(B×d)
需要说明的是,复合相位差板的穿刺倾向采用相同条件下制作的5个以上的复合相位差板的穿刺倾向E的平均值。将测定结果表示于表2及表3中。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例]
(7)偏振板的制造
将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且厚75μm的聚乙烯醇膜浸渍于30℃的纯水中后,在30℃浸渍于碘/碘化钾/水的质量比为0.02/2/100的水溶液中而进行了碘染色(碘染色工序)。将经过碘染色工序的聚乙烯醇膜在56.5℃浸渍于碘化钾/硼酸/水的质量比为12/5/100的水溶液中而进行了硼酸处理(硼酸处理工序)。将经过硼酸处理工序的聚乙烯醇膜用8℃的纯水清洗后,在65℃干燥,得到碘吸附于聚乙烯醇并取向了的偏振片(拉伸后的厚度为27μm)。此时在碘染色工序和硼酸处理工序中进行了拉伸。该拉伸中的总拉伸倍率为5.3倍。对所得的偏振片在两面夹隔着水系粘接剂利用夹持辊贴合经过皂化处理的三乙酰纤维素膜(商品名:KC4UYTAC、Konica Minolta制、厚40μm)。在将所得的贴合物的张力保持为430N/m的同时,在60℃干燥2分钟,得到在两面具有三乙酰纤维素膜作为保护膜的偏振板。上述的水系粘接剂是向水100份中添加羧基改性聚乙烯醇(Kuraray Poval KL318、Kuraray制)3份、水溶性聚酰胺环氧树脂(Sumirez Resin 650、Sumika Chemtex制、固体成分浓度30%的水溶液)1.5份而制备。
(8)第一光学层叠体(实施例1~12及比较例1~3)的制造
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膜厚25μm),以使第一复合相位差板的第一相位差层侧为粘接面的方式,将上述(7)中制造的偏振板与上述(1)或(2)中制造的第一复合相位差板贴合,制造出第一光学层叠体。具体而言,相对于利用上述操作制造的偏振板的吸收轴方向(0°),以使第一相位差层的慢轴以逆时针旋转为正为-15°的方式层叠,并且以使利用上述操作制造的偏振板的透射轴与第二相位差层的慢轴为-75°的方式层叠。
(9)第二光学层叠体(实施例13~24及比较例4~6)的制造
使用上述(8)中制造的偏振板和上述(3)或(4)中制造的第二复合相位差板,制造出第二光学层叠体。具体而言,将利用上述操作制造的偏振板以相对于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0°)使第一相位差层的慢轴为45°的方式切成100×100mm的小片,将其与第二复合相位差板以使第一相位差层侧为粘接面的方式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膜厚25μm)逐片贴合而制造出作为圆偏振板的光学层叠体。
〔试验例〕(褶皱的产生的评价)
将上述(8)中制造的第一光学层叠体及上述(9)中制造的第二光学层叠体以使复合相位差板侧为贴合面的方式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膜厚25μm)贴合于具有弯曲部(2R)的铝板,利用目视观察了弯曲部的褶皱的产生,基于以下的基准评价了褶皱的产生。将评价结果表示于表2及表3中。
1:在弯曲部没有观察到褶皱,
2:在弯曲部观察到有轻微的褶皱(褶皱的条数:1~5条),
3:在弯曲部观察到有褶皱(褶皱的条数:5条以上)。
[表2]
【表2】
Figure BDA0001860140640000401
[表3]
【表31
Figure BDA0001860140640000411
符号的说明
1 第一相位差层,2 第二相位差层,4 第一粘接层,5 复合相位差板,10 第一相位差层,11 第一基材层,12 第一取向层,13 第一相位差体现层,20 第二相位差层,21 第二基材层,22 第二取向层,23 第二相位差体现层,40 第一粘接层,50 层叠体(复合相位差板),W 宽度方向。

Claims (13)

1.一种复合相位差板,
其包含第一相位差层、第二相位差层、和将第一相位差层与第二相位差层粘接的第一粘接层,
所述复合相位差板的每单位膜厚的穿刺倾向为6kg/mm2~15kg/mm2
所述穿刺倾向表示将穿刺夹具相对于所述复合相位差板垂直地穿刺、使所述复合相位差板裂开时的强度,
所述穿刺倾向根据穿刺强度算出,
所述穿刺强度是将试验片固定于夹具中,从所述复合相位差板的主面的法线方向穿刺下去时裂开一处时的强度,
每单位膜厚的所述穿刺倾向=所述穿刺强度/(直到裂开的穿刺深度×所述复合相位差板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相位差板,其中,第一粘接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相位差板,其中,第一相位差层为1/2波长层,第二相位差层为1/4波长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相位差板,其中,第一相位差层为1/2波长层、或1/4波长层,第二相位差层为光学补偿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相位差板,其中,第一相位差层及第二相位差层的至少一方包含作为液晶层的相位差体现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相位差板,所述复合相位差板的厚度为2μm~50μm。
7.一种光学层叠体,其包含偏振板、和层叠于所述偏振板的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相位差板,
所述复合相位差板被以第一相位差层位于所述偏振板侧的方向层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层叠体为圆偏振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学层叠体,所述光学层叠体还包含将所述偏振板与所述复合相位差板粘接的第二粘接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第二粘接层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固化物层。
11.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含图像显示面板、和配置于所述图像显示面板的可视侧的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层叠体被以所述偏振板位于可视侧的方向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显示装置,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201811331585.XA 2017-11-10 2018-11-09 复合相位差板、光学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97656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6948 2017-11-10
JP2017216948 2017-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5651A CN109765651A (zh) 2019-05-17
CN109765651B true CN109765651B (zh) 2022-05-03

Family

ID=66449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1585.XA Active CN109765651B (zh) 2017-11-10 2018-11-09 复合相位差板、光学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2019091029A (zh)
KR (1) KR20190053785A (zh)
CN (1) CN109765651B (zh)
TW (1) TWI7910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057557A1 (en) * 2018-12-17 2022-02-2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with adhesive layer, image display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6986616B2 (ja) * 2019-12-10 2021-12-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光学積層体
JP7406977B2 (ja) * 2019-12-23 2023-12-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21140102A (ja) * 2020-03-09 2021-09-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位相差積層体、光学積層体、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15280202A (zh) * 2020-03-19 2022-11-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圆偏振片和光学层叠体
KR20220150282A (ko) * 2020-03-19 2022-11-10 수미토모 케미칼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원 편광판 및 광학 적층체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4464A (ja) * 2003-02-21 2004-09-09 Mirai Ind Co Ltd 配線・配管材保護具及び配線・配管材保護具の固定方法
JP2017146616A (ja) * 2017-04-28 2017-08-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転写体、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用転写体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7151131A (ja) * 2016-02-22 2017-08-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画像表示機能付きミラ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183498A1 (ja) * 2016-04-18 2017-10-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2330A (ja) * 1997-04-10 1998-10-23 Futaba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を有する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を有する基板
US6841238B2 (en) * 2002-04-05 2005-01-11 Flex Products, Inc. Chromatic diffractive pigments and foils
JP2003207642A (ja) * 2001-11-09 2003-07-2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光学素子
JP2003322713A (ja) * 2002-04-30 2003-11-14 Ricoh Co Ltd 回折光学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DE10255377B4 (de) * 2002-11-27 2006-02-16 Fer Fahrzeugelektrik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childes
US20070076155A1 (en) * 2005-09-09 2007-04-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film,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807774B2 (ja) * 2005-10-20 2011-11-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463417B2 (en) * 2006-02-13 2008-12-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articles from curable compositions
JP2008077043A (ja) * 2006-08-25 2008-04-03 Fujifilm Corp 光学補償シー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246634B2 (ja) * 2007-04-26 2013-07-24 旭化成株式会社 光学的に制御された不織布および複合材料
JP5484879B2 (ja) * 2009-12-11 2014-05-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超解像顕微鏡
CN103201672B (zh) * 2010-11-10 2016-04-06 Lg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元件
TWI530707B (zh) * 2011-05-16 2016-04-21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抗反射薄膜之製造方法、抗反射薄膜、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JP2013218246A (ja) * 2012-04-12 2013-10-24 Seiko Epson Corp 光学素子、撮像装置、電子機器及び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4240905A (ja) * 2013-06-12 2014-12-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具備し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2015021975A (ja) 2013-07-16 2015-02-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転写体、光学フィルム用転写体の製造方法
JP2015021976A (ja) 2013-07-16 2015-02-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転写体、光学フィルム用転写体の製造方法
TWI650243B (zh) * 2013-08-09 2019-02-1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薄膜
US9321677B2 (en) * 2014-01-29 2016-04-26 Corning Incorporated Bendable glass stack assemblies, articl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04034288A (zh) * 2014-06-20 2014-09-10 广东成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b超的防水层厚度检测方法和装置
JP6202062B2 (ja) * 2014-09-30 2017-09-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の強度測定方法及び偏光板
JP6075424B2 (ja) * 2014-09-30 2017-02-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JP6327222B2 (ja) * 2014-09-30 2018-05-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粘着剤付き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133728A (ja) * 2015-01-21 2016-07-25 Jx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045623B2 (ja) * 2015-03-05 2016-12-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延伸フィルム、偏光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含む偏光板
JP6766318B2 (ja) * 2015-04-15 2020-10-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転写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転写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6360821B2 (ja) * 2015-07-22 2018-07-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US10302828B2 (en) * 2015-07-27 2019-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JP6826810B2 (ja) * 2015-10-07 2021-02-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4464A (ja) * 2003-02-21 2004-09-09 Mirai Ind Co Ltd 配線・配管材保護具及び配線・配管材保護具の固定方法
JP2017151131A (ja) * 2016-02-22 2017-08-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画像表示機能付きミラ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183498A1 (ja) * 2016-04-18 2017-10-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7146616A (ja) * 2017-04-28 2017-08-2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用転写体、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用転写体の製造方法、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5651A (zh) 2019-05-17
KR20190053785A (ko) 2019-05-20
JP2023011583A (ja) 2023-01-24
TW201922484A (zh) 2019-06-16
JP2019091029A (ja) 2019-06-13
TWI791067B (zh) 2023-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5652B (zh) 复合相位差板、光学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9765651B (zh) 复合相位差板、光学层叠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TWI570458B (zh) 偏光板的製造方法及製造裝置
TWI584003B (zh)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TW201319638A (zh) 偏光板的製造方法
CN112789530A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板复合体、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TWI556018B (zh)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JP5596207B2 (ja) 光硬化性接着剤組成物、偏光板とその製造法、光学部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828762B (zh) 偏光板複合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JP2014122967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TWI591389B (zh) 偏光板之製造方法
JP2018025793A (ja) 積層フィルム
WO2021132234A1 (ja) 積層体
JP2014056040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7150779B2 (ja) 偏光板複合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668086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317061B2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09258226A (ja) 複合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206967A (ja) 複合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20030438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