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9392A - 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99392A CN109699392A CN201910073174.3A CN201910073174A CN109699392A CN 109699392 A CN109699392 A CN 109699392A CN 201910073174 A CN201910073174 A CN 201910073174A CN 109699392 A CN109699392 A CN 1096993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emella
- duan
- ganoderma lucidum
- cultivation
- section wo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包括制备熟料段木、栽培银耳、生产银耳后的段木再处理、栽培灵芝等步骤。本发明将壳斗科栎属树木截断成短段木,将段木装入到塑料袋中经高温灭菌处理后,接种,培养发菌,出耳采收采,收银耳后的段木再经装入塑料袋、灭菌、接种灵芝菌种、培养发菌,生产灵芝产品。本发明用于栽培银耳和灵芝,本发明提供方法栽培的银耳产量高,较于传统栽培方法产量能够提高70%以上,并且质量也优于传统段木栽培,本发明将采收银耳后的段木用于生产灵芝,其产量和质量与新段木相当,本发明大大降低了银耳和灵芝生产成本,生产成本降低3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银耳,别名又叫做白木耳、白耳子等,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我国是主产国,年产量约10万吨。我国的人工栽培技术始于四川的通县,以此,有四川耳的称号,是世界上最早栽培银耳的国家。银耳作为食药兼用菌。其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还有纤维素、无机盐、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吸收好,深受人们喜爱。同时是价格便宜,产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
目前银耳和灵芝的栽培方法通常是使用不同的段木分别栽培,这样容易造成段木浪费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熟料段木:在每年的1~3月,选取壳斗科栎属树木,将树木主干截段成短段木,将段木装进塑料袋内密封,在设定温度下灭菌处理一段时间;
S2栽培银耳:
S2.1将银耳菌种和香灰菌菌种搅拌混合均匀,在塑料袋上开孔,将菌种接种在塑料袋上开孔处的段木上,用胶布封住塑料袋的开孔处;
S2.2将接种的段木排放在室内,在设定温度下遮光培养一段时间,香灰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终止培养;
S2.3将培养结束的银耳段木,整齐排放在床架上或者地面上,通风良好的特定环境下进行出耳;
S2.4当耳片完全展开成片状时采收;
S3熟料段木再处理:将采收银耳后的段木,装入密闭塑料袋内进行灭菌;
S4栽培银耳:
S4.1接种灵芝菌种:灭菌处理的段木冷却至30℃以下时,在无菌环境下将灵芝栽培种接入袋内,每袋接入灵芝栽培种80g~100g,用绳扎着袋口;
S4.2培养发菌:将接种的段木移到培养室内,黑暗条件下培养发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后终止培养发菌;
S4.3栽培管理:选择地势平坦的耕地,翻耕土壤,在地面上开沟,沟宽1.1~1.2m,沟与沟间相距0.6m,在栽培灵芝的场地上建造塑料薄膜大棚,然后再覆盖遮阳网;将培养发菌好的灵芝段木从塑料袋中取出,然后覆盖土壤,覆盖土壤厚度3~5cm;当灵芝生长至菌盖边缘由黄色变为与菌盖中部颜色一致,割下灵芝,留下1cm长的菌柄;第二批灵芝从菌柄上生长出来,采收两批灵芝。
进一步地,接种之前,在装段木的塑料袋上打孔,长度为15~18cm的段木在中部打1个孔;长度为25~30cm的段木在中部打2个孔,孔间距为15cm;长度为40~45cm的段木上打3个孔,孔间距为15cm;接上银耳和香灰菌的混合菌种后,用胶布封口。
进一步地,所述S1中灭菌处理的条件为温度100℃、灭菌处理时间10~15h,或者温度121℃、灭菌处理时间2h。
进一步地,所述S2.2中遮光培养的条件为温度20~25℃、时间30~40天。
进一步地,所述S2.3特定环境为温度15~30℃、空气相对湿度90~95%、光照强度100~200Lx。
进一步地,所述S3中灭菌条件为,高压灭菌时,在120℃下灭菌处理2~3小时;常压灭菌时,温度达到95~100℃时,灭菌处理8~10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S4.2中,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70%~80%。
进一步地,所述S4.3中塑料薄膜大棚的棚宽6~8m,棚高1.8~2.0m,棚长25~30m。
进一步地,所述S4.3中灵芝生长温度控制25~30℃,光照强度300~500Lx,空气相对湿度95~98%,通风良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新锯成的短段木经高温处理,破坏了段木的组织结构,加快其腐熟,将段木中的木质素、粗纤维等高分子化合物转化培养所需营养,有利于银耳菌种生长,同时缩短了整个的生产周期。加上有塑料袋的保护,袋内湿度、温度恒定,有利于菌丝生长。减少了杂菌虫害,同时也减少流耳、烂耳的情况,生产出的银耳朵大、规整、产量高。利用该方法栽培的银耳产量高,是传统栽培方法1.7倍以上(表1),并且质量也优于传统段木栽培,具有朵大、耳片生长整齐、无病虫害危害(图1)。生产周期短,生产周期为4个月,传统栽培方法生产周期为7~8个月。
(2)将采收银耳后的段木用于生产灵芝,其产量和质量与新段木相当,平均每顿段木可采收干灵芝20.75kg(表2)。该方法最大优点是段木能充分利用,大大降低了银耳和灵芝生产成本,生产成本降低32%。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栽培的银耳的照片;
图2为传统方法栽培的银耳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在1~3月份期间壳斗科栎属树木的主干截段成长度35cm,直径20cm的短段木。将短段木装进塑料袋内密封,放入灭菌灶内进行灭菌,温度为100℃,灭菌10h,冷却后取出,放入洁净,经消毒杀虫后的新大棚内。
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和香灰菌菌种搅拌混合均匀,在塑料袋上打孔,间距5~6cm开一个孔,将菌种接种在塑料袋上开孔处的段木上,用胶布封着接种口。将接种的段木排放在室内,进行遮光恒温培养,20~25℃温度下,培养时间为35天,待香灰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终止培养。将培养结束的银耳段木,排放在床架,或者地面上,温度控制在15~30℃,空气相对湿度95~98%,光照强度100~200Lx,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出耳。当耳片完全展开成片状时采收。采收方法是将整朵银耳割下,留下银耳段木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根段木可采收2~3批银耳。
将采收银耳后的段木,装入规格为22cm×33cm的塑料袋内,每袋装1~2根段木,用出绳扎着袋口;采用高压灭菌,在120℃下灭菌处理2小时;灭菌处理的段木冷却至30℃以下时,在接种箱内无菌环境下接种操作,将灵芝栽培种接入袋内,每袋接入灵芝栽培种80g~100g,用绳扎着袋口;将接种的段木移到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70%~80%、黑暗条件下培养发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后终止培养发菌。
选择地势平坦的耕地,翻耕土壤,在地面上开沟,沟宽1.1~1.2m,沟与沟间相距0.6m;在栽培灵芝的场地上建造塑料薄膜大棚,棚宽6~8m,棚高1.8~2.0m,棚长25~30m。在棚架上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再覆盖遮阳网;将培养发菌好的灵芝段木从塑料袋中取出,长度在15cm以下的段木,直立排放,段木与段木间相距8~10cm,长度在20cm以上的段木,横卧排放,段木间相距8~10cm,然后覆盖土壤,覆盖土壤厚度3~5cm;温度控制25~30℃,光照强度300Lx,空气相对湿度95~98%,通风良好。当灵芝生长至菌盖边缘由黄色变为与菌盖中部颜色一致时采收。
用刀割下灵芝,留下1cm长的菌柄,第二批灵芝从菌柄上生长出来,采收两批灵芝。
实施例2
在1~3月份期间壳斗科栎属树木的主干截段成长度16cm,直径7cm的短段木。将短段木装进塑料袋内密封,放入灭菌灶内进行灭菌,温度为100℃,灭菌13h,冷却后取出,放入洁净,经消毒杀虫后的新大棚内。
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和香灰菌菌种搅拌混合均匀,在塑料袋上打孔,间距5~6cm开一个孔,将菌种接种在塑料袋上开孔处的段木上,用胶布封着接种口。将接种的段木排放在室内,进行遮光恒温培养,20~25℃温度下,培养时间为30天,待香灰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终止培养。将培养结束的银耳段木,排放在床架,或者地面上,温度控制在15~30℃,空气相对湿度95~98%,光照强度100~200Lx,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出耳。当耳片完全展开成片状时采收。采收方法是将整朵银耳割下,留下银耳段木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根段木可采收2~3批银耳。
将采收银耳后的段木,装入规格为22cm×33cm的塑料袋内,每袋装1~2根段木,用出绳扎着袋口;采用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时,灭菌处理10小时;灭菌处理的段木冷却至30℃以下时,在接种箱内无菌环境下接种操作,将灵芝栽培种接入袋内,每袋接入灵芝栽培种80g~100g,用绳扎着袋口;将接种的段木移到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70%~80%、黑暗条件下培养发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后终止培养发菌。
选择地势平坦的耕地,翻耕土壤,在地面上开沟,沟宽1.1~1.2m,沟与沟间相距0.6m;在栽培灵芝的场地上建造塑料薄膜大棚,棚宽6~8m,棚高1.8~2.0m,棚长25~30m。在棚架上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再覆盖遮阳网;将培养发菌好的灵芝段木从塑料袋中取出,长度在15cm以下的段木,直立排放,段木与段木间相距8~10cm,长度在20cm以上的段木,横卧排放,段木间相距8~10cm,然后覆盖土壤,覆盖土壤厚度3~5cm;温度控制25~30℃,光照强度500Lx,空气相对湿度95~98%,通风良好。当灵芝生长至菌盖边缘由黄色变为与菌盖中部颜色一致时采收。
用刀割下灵芝,留下1cm长的菌柄,第二批灵芝从菌柄上生长出来,采收两批灵芝。
实施例3
在1~3月份期间壳斗科栎属树木的主干截段成长度42cm,直径30cm的短段木。将短段木装进塑料袋内密封,放入灭菌灶内进行灭菌,温度为100℃,灭菌15h,冷却后取出,放入洁净,经消毒杀虫后的新大棚内。
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和香灰菌菌种搅拌混合均匀,在塑料袋上开孔,间距5~6cm开一个孔,将菌种接种在塑料袋上开孔处的段木上,用胶布封着接种口。将接种的段木排放在室内,进行遮光恒温培养,20~25℃温度下,培养时间为40天,待香灰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终止培养。将培养结束的银耳段木,排放在床架,或者地面上,温度控制在15~30℃,空气相对湿度95~98%,光照强度100~200Lx,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出耳。当耳片完全展开成片状时采收。采收方法是将整朵银耳割下,留下银耳段木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根段木可采收2~3批银耳。
将采收银耳后的段木,装入规格为22cm×33cm的塑料袋内,每袋装1~2根段木,用出绳扎着袋口;采用高压灭菌时,在120℃下灭菌处理3小时;灭菌处理的段木冷却至30℃以下时,在接种箱内无菌环境下接种操作,将灵芝栽培种接入袋内,每袋接入灵芝栽培种80g~100g,用绳扎着袋口;将接种的段木移到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70%~80%、黑暗条件下培养发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后终止培养发菌。
选择地势平坦的耕地,翻耕土壤,在地面上开沟,沟宽1.1~1.2m,沟与沟间相距0.6m;在栽培灵芝的场地上建造塑料薄膜大棚,棚宽6~8m,棚高1.8~2.0m,棚长25~30m。在棚架上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再覆盖遮阳网;将培养发菌好的灵芝段木从塑料袋中取出,长度在15cm以下的段木,直立排放,段木与段木间相距8~10cm,长度在20cm以上的段木,横卧排放,段木间相距8~10cm,然后覆盖土壤,覆盖土壤厚度3~5cm;温度控制25~30℃,光照强度300~500Lx,空气相对湿度95~98%,通风良好。当灵芝生长至菌盖边缘由黄色变为与菌盖中部颜色一致时采收。
用刀割下灵芝,留下1cm长的菌柄,第二批灵芝从菌柄上生长出来,采收两批灵芝。
实施例4
在1~3月份期间壳斗科栎属树木的主干截段成长度35cm,直径20cm的短段木。将短段木装进塑料袋内密封,放入灭菌灶内进行灭菌,温度为121℃,灭菌2h,冷却后取出,放入洁净,经消毒杀虫后的新大棚内。
在无菌条件下,将银耳菌种和香灰菌菌种搅拌混合均匀,在塑料袋上开孔,间距5~6cm开一个孔,将菌种接种在塑料袋上开孔处的段木上,用胶布封着接种口。将接种的段木排放在室内,进行遮光恒温培养,20~25℃温度下,培养时间为35天,待香灰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终止培养。将培养结束的银耳段木,排放在床架,或者地面上,温度控制在15~30℃,空气相对湿度90~95%,光照强度100~200Lx,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出耳。当耳片完全展开成片状时采收。采收方法是将整朵银耳割下,留下银耳段木继续进行出耳管理,一根段木可采收2~3批银耳。
将采收银耳后的段木,装入规格为22cm×33cm的塑料袋内,每袋装1~2根段木,用出绳扎着袋口;采用常压灭菌时,在95℃下灭菌处理8小时;灭菌处理的段木冷却至30℃以下时,在接种箱内无菌环境下接种操作,将灵芝栽培种接入袋内,每袋接入灵芝栽培种80g~100g,用绳扎着袋口;将接种的段木移到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70%~80%、黑暗条件下培养发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后终止培养发菌。
选择地势平坦的耕地,翻耕土壤,在地面上开沟,沟宽1.1~1.2m,沟与沟间相距0.6m;在栽培灵芝的场地上建造塑料薄膜大棚,棚宽6~8m,棚高1.8~2.0m,棚长25~30m。在棚架上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再覆盖遮阳网;将培养发菌好的灵芝段木从塑料袋中取出,长度在15cm以下的段木,直立排放,段木与段木间相距8~10cm,长度在20cm以上的段木,横卧排放,段木间相距8~10cm,然后覆盖土壤,覆盖土壤厚度3~5cm;温度控制25~30℃,光照强度300~500Lx,空气相对湿度95~98%,通风良好。当灵芝生长至菌盖边缘由黄色变为与菌盖中部颜色一致时采收。
用刀割下灵芝,留下1cm长的菌柄,第二批灵芝从菌柄上生长出来,采收两批灵芝。
对照例1
在1~3月份期间壳斗科栎属树木的主干截段成长度35cm,直径20cm的短段木。将短段木码成堆进行自然风干,时间20-30天。将银耳菌种和香灰菌菌种搅拌混合均匀,将菌种接种的段木上。将接种的段木排放在室内,进行遮光恒温培养,20~25℃温度下,培养时间为35天,待香灰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终止培养。将培养结束的银耳段木,排放在床架,或者地面上,温度控制在15~30℃,空气相对湿度95~98%,光照强度100~200Lx,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出耳。当耳片完全展开成片状时采收。
取实施例1-4、对照例1的短段木,将段木上的银耳同时间段采收并称重,得到以下数据如表一所示: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对照例1 | |
产量(g/根) | 139.6 | 137.7 | 139.9 | 140.4 | 80.9 |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经高温处理的段木其银耳的产量明显优于传统未经高温处理的段木。
表2生产银耳后的段木与新段木栽培灵芝产量比较
材料 | 产量(干重、g/kg) |
生产银耳后的段木 | 20.75 |
新段木 | 21.80 |
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将生产银耳后的段木用于栽培灵芝,所得灵芝与新段木栽培的灵芝产量相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熟料段木:在每年的1~3月,选取壳斗科栎属树木,将树木主干截段成短段木,将段木装进塑料袋内密封,在设定温度下灭菌处理一段时间;
S2栽培银耳:S2.1将银耳菌种和香灰菌菌种搅拌混合均匀,在塑料袋上开孔,将菌种接种在塑料袋上开孔处的段木上,用胶布封住塑料袋的开孔处;S2.2将接种的段木排放在室内,在设定温度下遮光培养一段时间,香灰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终止培养;S2.3将培养结束的银耳段木,整齐排放在床架上或者地面上,通风良好的特定环境下进行出耳;S2.4当耳片完全展开成片状时采收;
S3熟料段木再处理:将采收银耳后的段木,装入密闭塑料袋内进行灭菌;
S4栽培银耳:S4.1接种灵芝菌种:灭菌处理的段木冷却至30℃以下时,在无菌环境下将灵芝栽培种接入袋内,每袋接入灵芝栽培种80g~100g,用绳扎着袋口;S4.2培养发菌:将接种的段木移到培养室内,黑暗条件下培养发菌,菌丝体生长满段木后终止培养发菌;S4.3栽培管理:选择地势平坦的耕地,翻耕土壤,在地面上开沟,沟宽1.1~1.2m,沟与沟间相距0.6m,在栽培灵芝的场地上建造塑料薄膜大棚,然后再覆盖遮阳网;将培养发菌好的灵芝段木从塑料袋中取出,然后覆盖土壤,覆盖土壤厚度3~5cm;当灵芝生长至菌盖边缘由黄色变为与菌盖中部颜色一致,割下灵芝,留下1cm长的菌柄;第二批灵芝从菌柄上生长出来,采收两批灵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之前,在装段木的塑料袋上开孔,长度为15~18cm的段木在中部打1个孔;长度为25~30cm的段木在中部打2个孔,孔间距为15cm;长度为40~45cm的段木上打3个孔,孔间距为15cm;接上银耳和香灰菌的混合菌种后,用胶布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灭菌处理的条件为温度100℃、灭菌处理时间10~15h,或者温度121℃、灭菌处理时间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中遮光培养的条件为温度20~25℃、时间30~40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特定环境为温度15~30℃、空气相对湿度90~95%、光照强度100~200Lx。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灭菌条件为,高压灭菌时,在120℃下灭菌处理2~3小时;常压灭菌时,温度达到95~100℃时,灭菌处理8~10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2中,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控制在70%~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3中灵芝生长温度控制25~30℃,光照强度300~500Lx,空气相对湿度95~98%,通风良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73174.3A CN109699392A (zh) | 2019-01-25 | 2019-01-25 | 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73174.3A CN109699392A (zh) | 2019-01-25 | 2019-01-25 | 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99392A true CN109699392A (zh) | 2019-05-03 |
Family
ID=66263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73174.3A Pending CN109699392A (zh) | 2019-01-25 | 2019-01-25 | 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9939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50023A (zh) * | 2019-05-24 | 2019-08-23 | 刘随记 | 一种木耳椴木定位出耳栽培技术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48329A (zh) * | 2012-11-21 | 2013-03-06 | 新余原野食用菌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含量胶原蛋白银耳栽培技术 |
CN102972210A (zh) * | 2012-12-12 | 2013-03-20 | 张德品 | 银耳栽培新方法 |
CN103125266A (zh) * | 2011-12-03 | 2013-06-05 | 通江县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 | 银耳短段木熟料层架栽培新方法 |
CN105123275A (zh) * | 2015-09-29 | 2015-12-09 | 梁金屯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
CN105145112A (zh) * | 2015-07-08 | 2015-12-16 | 范春娟 | 一种利用龙脑樟段木培育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 |
CN105210671A (zh) * | 2015-09-10 | 2016-01-06 | 即墨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一种段木灵芝培育方法 |
CN105906415A (zh) * | 2016-04-18 | 2016-08-31 | 鲁东大学 | 一种采用苹果木栽培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及其培养基 |
CN106305136A (zh) * | 2016-08-22 | 2017-01-11 | 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一种段木银耳的栽培方法 |
CN108513859A (zh) * | 2018-04-16 | 2018-09-11 | 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 | 废旧银耳棒在栽培黑木耳方面的应用以及栽培方法 |
-
2019
- 2019-01-25 CN CN201910073174.3A patent/CN1096993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25266A (zh) * | 2011-12-03 | 2013-06-05 | 通江县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 | 银耳短段木熟料层架栽培新方法 |
CN102948329A (zh) * | 2012-11-21 | 2013-03-06 | 新余原野食用菌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含量胶原蛋白银耳栽培技术 |
CN102972210A (zh) * | 2012-12-12 | 2013-03-20 | 张德品 | 银耳栽培新方法 |
CN105145112A (zh) * | 2015-07-08 | 2015-12-16 | 范春娟 | 一种利用龙脑樟段木培育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 |
CN105210671A (zh) * | 2015-09-10 | 2016-01-06 | 即墨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一种段木灵芝培育方法 |
CN105123275A (zh) * | 2015-09-29 | 2015-12-09 | 梁金屯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
CN105906415A (zh) * | 2016-04-18 | 2016-08-31 | 鲁东大学 | 一种采用苹果木栽培牛樟芝子实体的方法及其培养基 |
CN106305136A (zh) * | 2016-08-22 | 2017-01-11 | 山东省科创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一种段木银耳的栽培方法 |
CN108513859A (zh) * | 2018-04-16 | 2018-09-11 | 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 | 废旧银耳棒在栽培黑木耳方面的应用以及栽培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朱春生等: "《灵芝的栽培与生产技术》", 31 December 2007 * |
练长勋等: "短段木熟料栽培灵芝技术 ", 《食用菌》 * |
谭伟等: "灵芝段木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及分析", 《四川农业科技》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50023A (zh) * | 2019-05-24 | 2019-08-23 | 刘随记 | 一种木耳椴木定位出耳栽培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86333B (zh) | 桑黄袋料栽培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方法 | |
CN104041330B (zh) | 松杉灵芝仿野生木段栽培方法 | |
CN102630481B (zh) | 卵孢小奥德蘑的栽培方法 | |
CN103283485B (zh) |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 |
CN103340093A (zh) | 一种人工栽培桑黄的方法 | |
CN103270887B (zh) | 蚕蛹北冬虫夏草工厂化栽培技术 | |
CN107711290A (zh) | 菌根食用菌共生苗的培养基及其同步培养方法 | |
CN105104190A (zh) | 金线莲组织培养成苗方法 | |
CN105706732A (zh) | 一种树舌灵芝的栽培方法 | |
CN105660191A (zh) | 一种乌芝子实体的培养方法 | |
CN109220545A (zh) | 以松杉木屑为原料的绣球菌栽培基质及其绣球菌栽培方法 | |
CN107311721A (zh) | 一种红汁乳菇完全人工培育种植方法 | |
CN107047068B (zh) | 设施温室香菇增产栽培方法 | |
CN101734974A (zh) | 一种含苎麻骨粉的秀珍菇培养基及秀珍菇栽培方法 | |
CN111990167A (zh) | 一种平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 |
CN103229664A (zh) | 利用无粉碎茶籽壳栽培甜灵芝 | |
CN103704022A (zh) | 一种以五龄桑蚕为载体培养人工虫草的方法 | |
CN109699392A (zh) | 一种使用熟料段木先后栽培银耳和灵芝的方法 | |
CN103688760A (zh) | 一种以黄粉虫为载体培养人工虫草的方法 | |
CN103250564A (zh) | 一种板栗菌根菌人工培养方法 | |
CN103270890A (zh) | 一种牛樟芝皿式培养方法 | |
CN105706733A (zh) | 一种槐栓菌的代料栽培方法 | |
CN105493899A (zh) | 一种以黄粉虫虫蛹为载体培养虫草产品的方法 | |
CN104446822A (zh) | 一种淡褐奥德蘑的专用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 |
CN109429900A (zh) |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