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3453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83453A CN109683453A CN201811211721.1A CN201811211721A CN109683453A CN 109683453 A CN109683453 A CN 109683453A CN 201811211721 A CN201811211721 A CN 201811211721A CN 109683453 A CN109683453 A CN 1096834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age
- photoreceptor
- exposure
- unit
- electrifier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distinct portions of the charge pattern on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for contrast enhancement or discharging non-image area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6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77—Reflective elemen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83—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sensitising devic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6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developing electrod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33—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 G03G15/5037—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photo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e.g. temperature, 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photoconductor the characteristics being an electrical parameter, e.g. volt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涉及图像形成装置。设V1为被在预备处理中施加第二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的感光构件和施加显影电压的显影构件之间的电位差。设V2为被在图像形成处理中施加第一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的感光构件和显影构件之间的电位差。考虑到该定义,满足|V1|<|V2|的关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处理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显影图像形成装置在使显影构件保持与感光构件接触的同时执行显影。对于这种类型的装置,有必要减小感光构件和显影构件在较长的服务寿命内的劣化。因此,当没有图像被形成时,显影构件在不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构件上的位置(分离位置)处待机。当且只有当图像被形成时,显影构件被移动到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构件上的位置(接触位置)。
为了改进图像质量,日本专利公开No.2003-312050公开了曝光单元不仅通过光学地曝光图像部分来产生明部电位,而且还通过光学地曝光非图像部分来产生暗部电位,在图像部分中,调色剂将被放到感光构件的表面上,在非图像部分中,调色剂将不被放到感光构件的表面上。当该处理被执行时,不用于将调色剂放到其上的暗部电位是通过将非图像部分的曝光量设置为小于图像部分的曝光量而产生的。
通过接收图像数据,处于待机状态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预备处理以变成为形成图像做好准备。此后,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图像形成处理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在预备处理中,执行用于确保感光构件等将以适合于形成图像的速度旋转并且确保曝光单元的旋转多面镜也将以这样的速度旋转的控制操作。
另一方面,从提高可用性等的角度来讲,需要缩短图像形成装置在数据接收之后打印出图像数据所花费的时间(FPOT:第一印出时间)。
用于缩短FPOT的可能的方法是通过在感光构件和旋转多面镜的旋转速度调整期间将显影构件从不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构件上的位置移动到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构件上的位置来缩短预备处理的时间。当该方法被采取时,有必要将感光构件的电位设置为不用于放置调色剂的暗部电位,以使得当显影构件被带到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构件上的位置时,浪费的调色剂消耗将不会由于调色剂转印到感光构件的表面上而发生。特别是在通过如上所述的非图像部分的曝光来产生不用于放置调色剂的暗部电位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有必要在通过带电构件进行带电之后执行非图像部分的曝光。
然而,在旋转速度调整期间,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和旋转多面镜的旋转速度不是恒定的。由于这个原因,尽管非图像部分的曝光被执行,但是感光构件的表面上的每面积曝光量不会变为恒定的。因此,不可能产生适当的暗部电位。
在图像被形成时通过非图像部分的曝光来产生不用于放置调色剂的电位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本公开使得可以例如即使在感光构件或旋转多面镜的旋转速度调整期间显影构件被带到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构件上的位置,也避免调色剂被转印到感光构件的表面上。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构件、带电构件、曝光单元、显影构件、带电电压施加单元、显影电压施加单元和控制单元。带电构件使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曝光单元对被带电构件带电的感光构件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和图像部分曝光。非图像部分曝光是用于产生不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电位的曝光。图像部分曝光是用于产生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电位的曝光。图像部分曝光的曝光量大于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曝光量。显影构件通过将调色剂供应到感光构件的表面上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带电电压施加单元将带电电压施加于带电构件。显影电压施加单元将显影电压施加于显影构件。控制单元控制带电电压施加单元和显影电压施加单元。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第一带电电压在第一处理中被施加并且第二带电电压在第二处理中被施加,在第一处理中,曝光单元对感光构件的表面执行图像部分曝光和非图像部分曝光,在第二处理中,曝光单元不对感光构件的表面执行图像部分曝光和非图像部分曝光。在第二处理中被施加第二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的感光构件和显影构件之间的电位差被定义为V1。在第一处理中被施加第一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的感光构件和显影构件之间的电位差被定义为V2。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满足|V1|<|V2|的关系。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进一步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清晰。应理解,本文关于特定的一个实施例或一组实施例描述的特征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在没有任何限制(除了如上文限定的本公开的最宽泛的方面所给予的限制之外)的情况下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的特征组合。特别地,在必要的情况下,或者在来自单个的实施例的元件或特征组合在单个实施例中是有益的情况下,来自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被组合。
附图说明
图1A是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B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中的感光鼓的邻域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2是例示说明曝光单元的结构的示图。
图3是例示说明扫描仪马达的启动控制的示图。
图4是例示说明曝光单元的发光控制的示图。
图5是预备处理的定时图。
图6是根据比较例子的预备处理的定时图。
图7是示出反向衬度(back contrast)和雾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是预备处理的定时图。
图9是预备处理的定时图。
图10是预备处理的定时图。
图11A是例示说明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的示图。
图11B是例示说明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的示图。
图11C是例示说明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的示图。
图12是例示说明曝光单元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A和1B,现在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和操作。图1A是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截面中的感光鼓1a的邻域的示意性放大图。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第一图像形成站至第四图像形成站Sta、Stb、Stc和Std。每个图像形成站通过使用对应颜色的调色剂作为显影剂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具体地说,第一图像形成站Sta对应于黄色(Y)。第二图像形成站Stb、第三图像形成站Stc和第四图像形成站Std分别对应于品红(M)、青色(C)和黑色(Bk)。每个图像形成站的图像形成操作和结构与其他图像形成站的图像形成操作和结构是相同的。它们彼此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颜色。因此,第一图像形成站Sta在下面被描述为图像形成站St的代表性例子。因为其他站与第一图像形成站Sta是类似的,所以不对它们进行说明。
第一图像形成站Sta包括感光鼓1a、带电辊2a(例如,带电构件)、曝光单元3a(例如,曝光单元)、显影设备4a(例如,显影电压施加单元)和清洁设备6a,感光鼓1a是鼓形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
在控制单元70(例如,控制单元)进行的操作控制下,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在片材形记录介质P(诸如纸)上形成与接收的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在图像形成处理的执行期间,如图1A所示,感光鼓1a被驱动以沿箭头指示的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处理速度)旋转。在旋转期间,首先,感光鼓1a在图1B所示的带电位置CP处被带电辊2a均匀地带电到预定极性/电位。接着,感光鼓1a在图1B所示的曝光位置EP处被从曝光单元3a发射的光L曝光。该曝光生成与将形成的彩色图像的黄色分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接着,该静电潜像在图1B所示的显影位置DP处被显影设备4a的显影辊5a显影以显现为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黄色调色剂图像。
中间转印带10围绕带支撑和拉紧构件11、12和13拉伸。中间转印带10被驱动以在与感光鼓1a局部接触的同时沿带移动方向、以与感光鼓1a的圆周速度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转动,带移动方向与感光鼓1a的旋转方向不是相反的。在一次转印压合部(其是感光鼓1a和中间转印带10彼此接触的位置)处,形成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电源15a施加于一次转印辊14a的一次转印电压而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该处理被称为一次转印。在一次转印之后剩余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残余一次转印调色剂被清洁设备6a清除,以为从带电开始的下一次图像形成处理做好准备。
品红、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分别以类似的方式形成在第二图像形成站Stb、第三图像形成站Stc和第四图像形成站Std处。这些调色剂图像被一个叠一个地顺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CMYK彩色图像被以这种方式获得。
在中间转印带10和二次转印辊20之间存在二次转印压合部。进给辊50进给的记录介质P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压合部。中间转印带10上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压合部处通过二次转印电源21施加于二次转印辊20的二次转印电压而被一起转印到记录介质P的表面上。该处理被称为二次转印。此后,在其上承载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传送到定影设备30。在此施加的热量和压力使四种颜色的调色剂熔融,导致变为被定影到记录介质P。该处理被称为定影。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全色打印图像通过以上操作系列而形成,并且图像形成处理结束。
在二次转印之后剩余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的残余二次转印调色剂被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16清除。
在单色打印中,通过与上述步骤相同的步骤,调色剂图像仅形成在感光鼓1d上,并且该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d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上。然后,中间转印带10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压合部处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接着在定影设备30处进行定影。单色情况下的处理是以这种方式执行的。
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
接着,现在将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单元的结构。感光鼓1a(其是图像形成处理中的中心组件)是具有功能膜的涂层的有机感光鼓,该功能膜在由铝制成的圆柱体的外周面上按以下次序包括底漆层、载体产生层和载体传输层。
激光扫描仪3a(其是曝光单元的例子)被配置为通过将激光束施加于感光鼓1a并且选择性地曝光感光鼓1a的表面来形成静电潜像。具体地说,激光扫描仪3a通过根据发光信号驱动激光二极管来形成静电潜像,该发光信号是通过数据控制单元对图像信号进行处理而产生的。稍后将描述激光扫描仪3a的结构。
带电辊2a(其是带电构件的例子)是在金属芯上具有弹性层的所谓的弹性带电辊。带电辊2a在与感光鼓1a按压接触的同时作为从辊旋转。感光鼓1a在带电位置CP处的表面与带电辊2a接触。在带电处理中,用于给感光鼓1a带电的预定的直流电压被施加于带电辊2a的金属芯。作为施加该电压的结果,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产生带电后电位。感光鼓1a被从激光扫描仪3a发射的激光束曝光。在感光鼓1a的被曝光部分,由于从载体产生层产生的载体,电荷在表面上消失,导致电位降低。因为用于发射激光束的发光信号是基于图像数据产生的,所以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明部电位Vl的区域和暗部电位Vd的区域,因此,在感光鼓1a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感光鼓1a在曝光位置EP处的表面被激光扫描仪3a发射的激光束照射。
显影辊5a(其是显影构件的例子)是在金属芯上具有弹性层的所谓的弹性显影辊。显影辊5a和感光鼓1a旋转以使得辊的表面和鼓的表面在它们面对彼此的区域处不彼此相逆地旋转移动(即,沿相对于彼此向前的方向旋转)。为了图像形成操作,显影辊5a以预定接触宽度与感光鼓1a接触。显影辊5a被驱动从而以比感光鼓1a的圆周速度高的圆周速度旋转。
可以通过稍后描述的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60来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显影辊5a和感光鼓1a的状态。也就是说,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本体包括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60,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60被配置为在显影辊5a与感光鼓1a接触的接触位置(第一位置的例子)和显影辊5a与感光鼓1a分离的分离位置(第二位置的例子)之间移动显影辊5a。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60在形成图像的操作期间将显影辊5a设置在接触位置处,并且当图像形成装置100不操作时(例如,当处于待机状态时)将显影辊5a设置在分离位置处。在显影位置DP处,感光鼓1a与显影辊5a接触。
在形成图像的操作期间,预定的直流电压被施加于显影辊5a的金属芯以用于将其电位设置为显影电位。由于摩擦生电而带负电荷的调色剂被承载于其上。当显影辊5a保持在接触位置处时,由于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和显影辊5a的电位之间的差异,调色剂仅转印到明部电位的区域上以显现静电潜像。所用调色剂是非磁性单组分调色剂。如上所述,显影辊5a的接触位置是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a上的位置。当显影辊5a保持在分离位置处时,不可能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a上,因为感光鼓1a和显影辊5a之间的距离长得足以阻止它。也就是说,显影辊5a的分离位置是不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a上的位置。
曝光单元的结构
以第一图像形成站Sta作为例子,接着,现在将描述作为本实施例的曝光单元3a的激光扫描仪的结构。图2是用于说明曝光单元的示意性结构的示图。从作为激光器单元的光源单元31a(即,光源单元)发射的激光被反射镜32a反射,反射镜32a是被未例示说明的扫描仪马达驱动以旋转的旋转多面形。反射的光通过fθ透镜33a,被反射镜34a反射,然后到达感光鼓1a的表面。由于多面镜32a的旋转,多面镜32a对于激光的反射方向连续地改变。因此,形成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激光光点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主扫描方向是感光鼓1a的旋转轴向。通过以这种方式移动激光光点,可以使用激光来执行扫描。被多面镜32a反射到特定角度区域中的激光没有到达感光鼓1a的表面。反射到特定角度区域的一些部分中的激光被BD(射束检测)反射镜35a反射。反射的光被BD传感器36a(即,光接收单元)接收,BD传感器36a是光接收单元的例子。BD传感器36a基于激光的接收来输出信号。BD传感器36a的输出信号被取作用于每次扫描的写入信号的同步的参考,从而做出调整以用于确保在写入位置中没有移位,写入位置是激光光点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曝光开始的位置。BD传感器36a的输出信号还用于控制稍后描述的扫描仪马达的旋转。多面镜32a和BD传感器36a等可以与其他曝光单元3b、3c和3d共享。
激光器单元31a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准直仪透镜和激光器驱动电路板,半导体激光器是光源,准直仪透镜被结合到准直仪透镜镜筒,激光器驱动电路板供应半导体激光器发光所需的电流以控制发光开启/关闭。半导体激光器包括边缘发光激光器芯片和光电二极管。
为了光学地调整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光的量,如下执行激光量控制(自动功率控制,以下简称为APC):光感受器检测激光的一部分;然后,基于检测结果来改变流过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量。在形成图像的操作之前执行APC以使得激光的量将保持恒定,从而防止由于周围状况的变化、激光变化或劣化而导致的图像不稳定性。
接着,现在将说明上述曝光单元3a的控制。曝光单元3a的操作由控制单元70控制。图3是例示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打印序列的定时图。在图3的上部部分示出的曲线图中的垂直轴表示扫描仪马达的转数,水平轴表示时间。图3的下部部分例示说明激光发光状态。
打印开始命令从外部装置(诸如个人计算机)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00。接收到该命令,图像形成装置100执行扫描仪马达的启动旋转控制。在启动旋转控制中,操作扫描仪马达来使多面镜32a旋转,并且将加速信号发送到扫描仪马达以用于加速从而使得多面镜32a的旋转速度将达到预定旋转速度范围内的速度。扫描仪马达的转数与多面镜32a的转数是一致的。
在多面镜32a的旋转操作开始之后,激光器强制开启预定时间长度。在强制开启持续时间(也就是说,激光器强制开启的预定时间长度)内,执行上述APC来控制激光的量,在激光的量稳定之后,使用BD传感器36a来检测多面镜32a的转数以用于启动旋转控制。激光器在强制开启持续时间结束时强制关闭。强制开启持续时间被预设为具有这样的时间长度:在启动旋转控制的执行期间,被正在旋转的多面镜32a反射的激光不止一次地作为入射光进入BD传感器36a。因此,通过计算BD传感器36a对激光的检测定时的周期,可以知道与多面镜32a的转数相对应的值。在强制开启持续时间内,被多面镜32a反射的激光被施加于感光鼓1a的表面和BD传感器36a。
启动旋转控制继续。也就是说,激光器在强制开启持续时间之后强制关闭达预定时间长度之后再次被开启。然而,在该操作中,激光器仅在非照射间隔期间才被开启。“非照射间隔”意指除了被多面镜32a反射的激光到达感光鼓1a的表面的时间之外的时间。因此,只要激光仅在非照射间隔期间发射,感光鼓1a的曝光就不会发生。尽管如上所述仅在非照射间隔期间开启激光器,但是激光被施加于BD传感器36a。因此,多面镜32a的转数是可使用BD传感器36a检测的。
然后,确定这样检测的转数是否已经达到预设的目标转数,在该预设的目标转数下变得可以形成图像。如果多面镜32a的转数尚未达到预设的转数,则在进一步使扫描仪马达加速的同时等待预定时间长度之后,激光器再次强制开启,多面镜32a的转数被测量,然后,激光器强制关闭。
当多面镜32a的转数达到图3所示的目标转数时,扫描仪马达的启动旋转控制结束。接着,当扫描仪马达的启动旋转控制完成时,扫描仪马达的稳定旋转控制开始。在扫描仪马达的稳定旋转控制中,在监视多面镜32a的转数的同时,执行用于使多面形马达32a的旋转速度收敛到预定速度范围(其中心对应于目标转数)内的速度并且保持处于收敛的旋转速度的控制。当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多面镜32a的旋转速度收敛到预定速度范围内的速度时,用于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预备完成。该预备完成状态被称为“扫描仪准备就绪”。在启动旋转控制之后通过稳定旋转控制使多面镜32a的旋转速度收敛到预定速度范围内的速度的上述处理被定义为第一速度调整处理(例如,用于将多面镜32a的旋转速度调整为期望速度范围内的旋转速度的处理)的例子。
在上述稳定旋转控制中,激光也仅在非照射间隔期间被开启。因此,尽管由于来自显影偏压电源的电压的施加而具有显影电位的显影辊5a在激光仅在非照射间隔期间发射的时间段期间被使得与通过了曝光位置的感光鼓1a的表面接触,但是没有调色剂被放到感光鼓1a上。
接着,现在将说明用于为感光鼓1a产生带电电位的非图像部分的曝光。在本实施例中,当与图像数据相对应的静电潜像被曝光单元3a形成时,非图像部分通过微曝光而被均匀地曝光,非图像部分是在其中没有调色剂将被放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区域。该处理被称为“非图像部分曝光”。通过这种手段,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非图像部分的电位受到控制。也就是说,明部电位Vl(其为用于放置调色剂的电位)是通过使图像部分曝光而产生的,图像部分是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在其中调色剂将被放置并且静电潜像将被形成的区域。暗部电位Vd(其为不用于放置调色剂的电位)是通过使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非图像部分曝光而产生的。
图4是例示说明曝光单元3a的发光控制的示图。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接收从外部设备(诸如计算机)发送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数据接收单元81(即,获取单元)。接收到图像数据,图像数据接收单元81将图像数据发送到发光信号产生单元82。从图像数据接收单元81发送的图像数据是在深度方向上具有8位=256个灰阶的多级信号。灰阶被表达为0至255。当多级信号为0时,激光关闭。当多级信号为255时,激光完全开启。当多级信号具有从1至254的任何值时,激光暂时具有它们之间的半色调。可以通过使用多级信号的级别来任意地设置非图像部分曝光的级别。在下面的描述中,假设非图像部分曝光是通过使用级别32作为多级信号的级别而执行的。对于非图像部分,图像信号转换电路37a对从图像数据接收单元81发送的图像信号0执行转换为级别32的转换,并且对1至255的图像信号执行转换为级别33至级别255的压缩转换。此后,在本实施例中,频率转换电路38a将信号转换为系列时间轴方向信号以将其用于分辨率为每英寸600个点的每个点脉冲的脉冲调制。
激光驱动器39a被该信号驱动以发射光L。发射的光L通过曝光单元3a(包括多面镜32a、fθ透镜33a和反射镜34a)以被作为扫描光施加于感光鼓1a。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从图像数据接收单元81发送的图像信号具有值0的情况下,图像信号转换电路37a执行转换为级别32的转换,在1至255的情况下,执行转换为级别33至级别255的压缩转换。然而,转换方法不限于该例子。例如,来自图像数据接收单元81的所有的图像信号0至32可以被转换为32,图像信号33至255可以在没有转换的情况下被处理。可替代地,可以将32与来自图像数据接收单元81的所有图像信号相加,其中,所有超过255的那些图像信号被替换为255。
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
接着,现在将说明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60(即,移动构件)。图11A、11B和11C例示说明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60,具体地说,分别为“全分离”状态、彩色图像形成状态和单色图像形成状态。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60由控制单元70控制,并且包括未例示说明的马达,该马达用于使凸轮64A旋转以操作滑块62A并且使凸轮64B旋转以操作滑块62B。滑块62A具有接触构件61。滑块62B具有接触构件61。每个接触构件61被配置为与显影设备4a、4b、4c和4d的框架41a、41b、41c和41d中的对应的一个接触。框架41a、41b、41c和41d均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5a、5b、5c和5d中的对应的一个。显影辊5a、5b、5c和5d均被未例示说明的促动(urging)构件中的对应的一个推向感光鼓1a、1b、1c和1d中的对应的一个。
每个滑块62A、62B能够通过由未例示说明的马达驱动的凸轮64A、64B推动而在图11A所示的M/N方向上移动。如图11A所示,当滑动62A和62B这二者都由于凸轮64A和64B的旋转而在M方向上移动时,每个接触构件61在与显影设备4a、4b、4c和4d的框架41a、41b、41c和41d接触的同时推动框架41a、41b、41c和41d中的对应的一个,以使框架41a、41b、41c和41d中的对应的一个反作用于由未例示说明的促动构件施加的推力旋转。结果,显影辊5a、5b、5c和5d均变为与感光鼓1a、1b、1c和1d中的对应的一个分离。当处于这种状态时,显影辊5a、5b、5c和5d均位于分离位置处。该状态被称为“全分离”状态。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60由控制单元70控制以使得待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全分离状态。
当滑块62A和62B这二者都由于凸轮64A和64B的旋转从该状态在N方向上移动时,显影辊5a、5b、5c和5d均由于由未例示说明的促动构件施加的推力而移向感光鼓1a、1b、1c和1d中的对应的一个。如图11B所示,移动导致显影辊5a、5b、5c和5d中的每个在接触位置处与感光鼓1a、1b、1c和1d中的对应的一个接触的状态。该状态是彩色图像形成状态,在该状态下,可以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a、1b、1c和1d中的每个上。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60由控制单元70控制以使得当使用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形成彩色图像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彩色图像形成状态。调色剂在显影辊5a、5b、5c和5d中的每个的表面上。因此,准确地说,显影辊5a、5b、5c和5d中的每个与感光鼓1a、1b、1c和1d中的对应的一个的接触的状态意指显影辊5a、5b、5c和5d中的每个与感光鼓1a、1b、1c和1d中的对应的一个夹着调色剂接触的状态。
当仅滑块62B由于凸轮64B的旋转从上述全分离状态在N方向上移动时,显影辊5d由于由未例示说明的促动构件施加的推力而移向感光鼓1d。如图11C所示,该移动导致显影辊5d在接触位置处与感光鼓1d接触的状态,而显影辊5b、5c和5d处于分离位置。该状态是单色图像形成状态,在该状态下,可以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d上。显影接触/分离切换机构60由控制单元70控制以使得当使用黑色调色剂形成单色图像时图像形成装置100处于单色图像形成状态。
当形成图像时感光鼓的电位设置
接着,现在将说明当图像被形成时根据本实施例的感光鼓1a的电位设置。如果显影辊5a的电位被定义为显影电位Vdc,则如下设置用于形成图像的感光鼓1a的电位。也就是说,它被设置如下这样的值:带电到正常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负)的调色剂在显影辊5a与感光鼓1a的表面接触的显影位置处由于显影电位Vdc和明部电位Vl之间的差异,将仅转印到图像部分上,图像部分是明部电位Vl的区域。另外,它被设置为如下这样的值:带电到正常极性的调色剂在显影辊5a与感光鼓1a的表面接触的显影位置处由于显影电位Vdc和暗部电位Vd之间的差异,将不转印到非图像部分上,非图像部分是暗部电位Vd的区域。将调色剂转印到非图像部分的现象被称为雾化。感光鼓1a的暗部电位Vd和显影辊5a的电位Vdc之间的差异被称为反向衬度(其被表示为Vback)。
在本实施例中,暗部电位Vd(其为感光鼓1a的非图像部分的电位)被设置为-500V。具体地说,未例示说明的带电偏压电源将-1200V的直流电压施加于带电辊2a的金属芯以使感光鼓1a带电并且将感光鼓1a的“带电后、曝光前”电位设置为-700V,-1200V的直流电压是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第一带电电压的例子)。此后,感光鼓1a的电位通过执行之前描述的非图像部分曝光而被设置为-500V。在本实施例中,明部电位Vl(其为感光鼓1a的图像部分的电位)被设置为-150V。具体地说,感光鼓1a的带电后、曝光前电位通过带电辊2a使施加-1,200V的直流电压的金属芯带电而被设置为-700V,并且感光鼓1a的电位其后通过执行早先描述的图像部分曝光而被设置为-150V。显影电位Vdc是通过未例示说明的显影偏压电源将-350V的直流电压施加于显影辊5a的金属芯而产生的,-350V的直流电压是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第一显影电压的例子)。也就是说,反向衬度Vback为150V。带电偏压电源和显影偏压电源由控制单元70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电位设置,感光鼓1a的表面上通过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每面积曝光量被设置为小于感光鼓1a的表面上通过图像部分曝光的每面积曝光量。在本实施例中,非图像部分曝光和图像部分曝光之间的曝光量的切换是通过上述256个级别的脉宽调制执行的。级别32被分配给非图像部分曝光,级别33至255中的任何一个被分配给图像部分曝光。级别33和更高级别的发光宽度长于级别32的发光宽度。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宽度是通过调整发光的持续时间控制的。
然而,用于切换非图像部分曝光和图像部分曝光之间的曝光量的方法不限于以上例子。在上述脉宽调制中,通过在使激光发光强度保持恒定的同时调制发光脉宽以切换级别来在非图像部分曝光和图像部分曝光之间切换每面积曝光量。然而,以下方法可以代替使用:通过例如切换施加于半导体激光器的驱动电流的值来切换激光发光强度、从而在非图像部分曝光和图像部分曝光之间切换每面积曝光量的方法。
当扫描仪马达被启动时感光鼓的电位控制
接着,现在将说明在彩色图像形成操作之前执行的预备处理。该预备处理由控制单元70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辊5在扫描仪马达启动完成之前被使得与感光鼓1接触,并且带电偏压是以在不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情况下使反向衬度Vback保持为适当的电位这样的方式控制的,反向衬度Vback是感光鼓1和显影辊5之间的电位差。下面是该控制的详细说明。第一图像形成站Sta被取作例子。
图5是在彩色图像形成操作之前执行的预备处理的定时图。首先,在时间点t0,从图像数据接收单元81接收图像信号,并且预备处理开始。未例示说明的用于驱动感光鼓1a和中间转印带10的主马达开始旋转,扫描仪马达也开始旋转。因为主马达和感光鼓1a的齿轮比是固定的,所以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与主马达的旋转速度成正比。
在主马达开始旋转之后,在时间点t1,将1000V的电压作为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第二带电电压的例子)施加以便使感光鼓1a带电到-500V。在本文中被描述为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的第二带电电压被设置为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即,负极性)相同的极性、并且具有比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的第一带电电压的绝对值小的绝对值。
通过带电偏压产生的鼓表面电位仅取决于感光鼓1a和带电辊2a之间的电位差,而不取决于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因此,在使主马达加速到稳定速度R1rpm的处理期间施加带电偏压是对的。在时间点t1,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350V被施加于显影辊5a。
接着,在早先描述的扫描仪控制中的强制开启持续时间完成之后的时间点t2,显影辊5a被使得与感光鼓1a的表面接触。在强制开启持续时间内的APC控制之后,执行早先描述的稳定旋转控制以使得扫描仪马达的转数(速度)将在扫描仪变得稳定的时间点t3收敛到稳定速度R2rpm,并且预备处理结束。
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后,可以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因此,在时间点t3,执行从-1000V的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切换到-1200V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1000V的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是第二带电电压的例子,-1200V的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是第一带电电压的例子。通过切换带电偏压,增大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的绝对值。然后,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使用带电偏压-1200V带电的部分到达曝光位置时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从而使感光鼓1a的暗部电位(Vd)保持为-500V。这使得可以在使反向衬度Vback(即,显影辊5a和感光鼓1a之间的表面电位差)保持为150V的同时基于图像数据来执行用于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处理。
假设地说,如果非图像部分曝光是在扫描仪马达的启动完成之前执行的,则用于反射激光的多面镜32a的旋转速度将还没有达到稳定速度。因此,到达感光鼓1a的表面的激光的量将是不稳定的,这使得不可能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获得均匀的电位。由于这个原因,曝光是由曝光单元3a在进入扫描仪准备就绪状态之后执行的,在扫描仪准备就绪状态下,扫描仪马达的速度是恒定的。
与比较例子的比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配置,通过在扫描仪马达启动完成之前(在此期间,不可能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控制带电偏压来使反向衬度Vback保持为适当的电位。
在图6所示的比较例子中,带电偏压在扫描仪马达启动完成之前和之后同样地保持为-1200V,-1200V是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显影偏压也同样地保持为-350V,-350V是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因此,感光鼓1a的暗部电位Vd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前从t1至t3的时间段期间(在此期间,不可能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为-700V。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后感光鼓1a的暗部电位Vd由于通过非图像部分曝光从-700V变化而为-500V。另一方面,显影电位Vdc为-350V,类似于本实施例,在扫描仪控制中强制开启持续时间完成之后的时间点t2,显影辊5a到达显影位置以使得与感光鼓1a的表面接触。反向衬度Vback(其是感光鼓1a的暗部电位Vd和显影电位Vdc之间的差异)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前为350V,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后为150V。因此,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前,即,在高反向衬度Vback的时间段期间,存在雾加重的可能性。
现在将说明雾加重的原因。图7是示出反向衬度Vback和雾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雾是如下测得的。从发射器将光施加于测量目标表面(对应于感光鼓1a的表面),测量目标表面是反射表面。光感受器接收镜面反射的光。然后,测量镜面反射的量。如果大量调色剂在测量目标表面上,则这意味着雾的量大。雾的量越大,来自测量目标表面的镜面反射的量就越小。设S1为调色剂不在测量目标表面上的情况下的镜面反射的量。设S2为调色剂在测量目标表面上的情况下的镜面反射的量。考虑到该定义,雾的值K(%)可以用以下公式表达:K=(S1–S2)/S1×100
如图7所示,在反向衬度Vback和雾的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如果反向衬度Vback低,则显影电位Vdc和暗部电位Vd之间的衬度低。低衬度使导致调色剂停留在显影辊5a上的电场变弱。这趋向于引起雾加重。如果反向衬度Vback高,则显影电位Vdc和暗部电位Vd之间的衬度高,这意味着显影电位Vdc和暗部电位Vd之间的差异大。因此,相反极性(在本实施例中为正)的调色剂跳到感光鼓1a上,这趋向于引起雾加重。
在根据相关技术的结构中,显影辊5a是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前在高反向衬度Vback的状态下被使得接触的。因此,由于雾化加重,浪费的调色剂消耗发生。
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中,预备处理是由控制单元70如下控制的。当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被施加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的带电辊2a带电的部分位于显影位置处时,施加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的显影辊5a到达接触位置。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前(在此期间,不可能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如图5所示,反向衬度Vback也为150V。这抑制了雾化的发生。
如上面所说明的,在显影辊5a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前被使得与尚未对其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感光鼓1a接触的结构中,本实施例使得可以通过控制带电偏压来使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前的反向衬度保持为抑制雾化的发生的电位差。
在本文中被描述为预备处理中的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的第二带电电压不一定必须被设置为使得反向衬度Vback为150V。设V1为如下反向衬度:该反向衬度是在已经使用第二带电电压带电之后尚未被曝光单元3a曝光的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和施加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的显影辊5a的电位之间的差异。设V2为如下反向衬度:该反向衬度是在已经使用第一带电电压带电之后尚未被曝光单元3a曝光的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和施加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的显影辊5a的电位之间的差异,第一带电电压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反向衬度V2是比较例子的反向衬度350V。考虑到该定义,如果第二带电电压被设置为使得在反向衬度V1的绝对值和反向衬度V2的绝对值之间满足|V1|<|V2|的关系,则就足够了。
根据发明人进行的研究,如果雾的量大约为3%或更小,则在实际中,它对图像质量几乎没有影响。从图7可以看出,雾的量大约为“图像被形成时的反向衬度”(在图7中,150V)的±60V的范围内的3%或更小。在该范围内,图像质量没有大幅降低。设V3为如下反向衬度:该反向衬度是在已经使用第一带电电压带电之后被曝光单元3a对其执行了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和施加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的显影辊5a的电位之间的差异。反向衬度V3是图像被形成时的反向衬度。因此,如果反向衬度V1满足V1=V3±60V的式子,则是有利的。
上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预备处理是彩色图像形成操作之前的处理,第一图像形成站Sta在以上描述中被取作例子。然而,预备处理可以是单色图像形成操作之前的处理。具体地说,在单色的情况下,上述预备处理被类似地执行,其中第一图像形成站Sta被第四图像形成站Std取代。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使得即使显影辊5在多面镜32的旋转速度调整期间被带到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上的位置,也可以避免调色剂被转印到感光鼓1的表面上。这在通过允许显影辊5在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调整期间到达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上的位置来缩短FPOT的同时防止浪费的调色剂消耗由于雾化加重而发生。
第二实施例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中,相同的标号被分配给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构件相同的构件,并且它们的说明被省略。第一图像形成站Sta被取作用于说明图像形成站St的例子。
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控制中,带电偏压是按照使反向衬度Vback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前和之后保持恒定的方法切换的。在本实施例中,反向衬度Vback是通过切换显影偏压而保持恒定的。
现在将参照图8来说明本实施例。图8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定时图。首先,在时间点t0,从图像数据接收单元81接收图像信号,并且预备处理开始。未例示说明的用于驱动感光鼓1a和中间转印带10的主马达开始旋转,扫描仪马达也开始旋转。
在主马达开始旋转之后,在时间点t1,将-1200V的电压作为带电偏压施加以便将感光鼓1a充到-700V,-1200V的电压是与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的值相同的值。关于显影偏压,在相同的时间点t1,施加-550V的启动期间的显影偏压(第二显影电压的例子)。第二显影电压被设置为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即,负极性)相同的极性、并且具有比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第一显影电压的例子)的绝对值大的绝对值。
接着,在早先描述的扫描仪控制中的强制开启持续时间完成之后的时间点t2,显影辊5a到达显影位置以被使得与感光鼓1a的表面接触。此后,扫描仪在时间点t3变得做好准备,并且预备处理结束。
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后,可以执行用于形成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的非图像部分曝光。因此,感光鼓1a的暗部电位Vd通过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而从-700V被设置为-500V。接着,与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非图像部分曝光的部分到达显影位置的定时同步地,显影偏压从-550V的启动期间的显影偏压变为-350V的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550V的启动期间的显影偏压是第二显影电压的例子,-350V的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是第一显影电压的例子。这使得可以在使反向衬度Vback保持为150V的同时执行图像形成预备,反向衬度Vback是显影辊5a和感光鼓1a之间的表面电位差。
如上面所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预备处理是由控制单元70如下控制的。当感光鼓1a的表面上被施加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的带电辊2a带电的部分位于显影位置处时,施加启动期间的显影偏压的显影辊5a到达接触位置。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即使是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前(在此期间,不可能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反向衬度Vback也为150V。这抑制了雾化的发生。
在本文中被描述为预备处理中的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的第二带电电压不一定必须被设置为使得反向衬度Vback为150V。设V4为如下反向衬度:该反向衬度是在已经使用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带电之后尚未被曝光单元3a曝光的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和施加第二显影电压的显影辊5a的电位之间的差异。设V5为如下反向衬度:该反向衬度是在已经使用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带电之后尚未被曝光单元3a曝光的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和施加第一显影电压的显影辊5a的电位之间的差异。考虑到该定义,如果第二显影电压被设置为使得在反向衬度V4的绝对值和反向衬度V5的绝对值之间满足|V4|<|V5|的关系,则就足够了。
根据发明人进行的研究,如果雾的量大约为3%或更小,则在实际中,它对图像质量几乎没有影响。从图7可以看出,雾的量大约为“图像被形成时的反向衬度”(在图7中,150V)的±60V的范围内的3%或更小。在该范围内,图像质量没有大幅降低。设V6为如下反向衬度:该反向衬度是在已经使用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带电之后被曝光单元3a对其执行了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和施加第一显影电压的显影辊5a的电位之间的差异。反向衬度V6是图像被形成时的反向衬度。因此,如果反向衬度V4满足V4=V6±60V的式子,则是有利的。
上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预备处理是彩色图像形成操作之前的处理,第一图像形成站Sta在以上描述中被取作例子。然而,预备处理可以是单色图像形成操作之前的处理。具体地说,在单色的情况下,上述预备处理被类似地执行,其中第一图像形成站Sta被第四图像形成站Std取代。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使得即使显影辊5在多面镜32的旋转速度调整期间被带到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上的位置,也可以避免调色剂被转印到感光鼓1的表面上。这在通过允许显影辊5在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调整期间到达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上的位置来缩短FPOT的同时防止浪费的调色剂消耗由于雾化加重而发生。
第三实施例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结构中,相同的标号被分配给与第一实施例的那些构件相同的构件,并且它们的说明被省略。第一图像形成站Sta被取作用于说明图像形成站St的例子。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控制中,带电偏压或显影偏压是按照使反向衬度Vback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前和之后保持恒定的方法切换的。在本实施例中,在主马达的启动所花费的时间长于扫描仪马达的启动所花费的时间的假设下,反向衬度Vback在主马达启动完成之前和之后保持恒定。
现在将参照图9来说明本实施例。图9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操作的定时图。首先,在时间点t0,从图像数据接收单元81接收图像信号,并且预备处理开始。未例示说明的用于驱动感光鼓1a和中间转印带10的主马达开始旋转,扫描仪马达也开始旋转。
在主马达旋转开始之后,在时间点t4,将-1000V的电压作为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施加以便使感光鼓1a带电到-500V。通过带电偏压产生的鼓表面电位仅取决于感光鼓1a和带电辊2a之间的电位差,而不取决于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因此,在使主马达加速的处理期间施加带电偏压是对的。-350V的显影偏压(其是与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的值相同的值)也在时间点t4被施加。此后,扫描仪马达的旋转速度在时间点t5收敛到稳定速度,在时间点t5,扫描仪变得做好准备。接着,在时间点t6,显影辊5a到达显影位置以被使得与感光鼓1a的表面接触。
根据本实施例的主马达用于使感光鼓1a、1b、1c和1d、显影辊5a、5b、5c和5d以及中间转印带10旋转。使马达启动到稳定速度所花费的时间根据其负载而不同。特别地,感光鼓1a、1b、1c和1d、显影辊5a、5b、5c和5d以及中间转印带10所承载的负载可以根据周围状况和片材通过状态而显著地变化。因此,根据所用主马达的驱动能力,通过加速或减速使旋转速度收敛到预定速度范围内的速度需要长启动时间。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中,主马达的启动所花费的时间长于扫描仪马达的启动所花费的时间。主马达的启动尚未完成的状态意指感光鼓1a的速度尚未达到用于形成图像的速度或者在用于形成图像的速度下尚未变得稳定的状态。因此,即使非图像部分曝光在该状态下被执行,也不能获得感光鼓1a的期望表面电位。因此,只有在进入主马达准备继续状态之后才可以执行用于形成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的非图像部分曝光,其中,主马达准备就绪状态是通过主马达的启动完成(其中感光鼓1a的速度收敛到用于形成图像的速度)而实现的。感光鼓1a由主马达驱动。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与主马达的旋转速度成正比。因此,上述启动主马达的处理被定义为用于将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调整为期望速度范围内的旋转速度的第二速度调整处理的例子。
在时间点t7(此时,主马达的启动完成),预备操作结束,并且带电偏压从-1000V切换为-1200V,-1000V是启动期间的级别,-1200V是用于形成图像的级别。通过切换带电偏压,增大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的绝对值。然后,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具有增大的表面电位的部分到达曝光位置时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从而使感光鼓1a的暗部电位Vd保持为-500V。这使得可以在使反向衬度Vback(即,显影辊5a和感光鼓1a之间的表面电位差)保持为150V的同时执行图像形成预备。
在本文中被描述为预备处理中的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的第二带电电压不一定必须被设置为使得反向衬度Vback为150V。也就是说,如果第二带电电压(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被设置为使得在反向衬度V1的绝对值和反向衬度V2的绝对值之间满足|V1|<|V2|的关系,则就足够了。
根据发明人进行的研究,如果雾的量大约为3%或更小,则在实际中,它对图像质量几乎没有影响。从图7可以看出,雾的量大约为“图像被形成时的反向衬度”(在图7中,150V)的±60V的范围内的3%或更小。在该范围内,图像质量没有大幅降低。反向衬度V3是图像被形成时的反向衬度。在本实施例中,有利地,反向衬度V1满足V1=V3±60V的式子。
如上面所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预备处理是由控制单元70如下控制的。当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由施加启动期间的带电偏压的带电辊2a带电的部分位于显影位置处时,施加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的显影辊5a到达接触位置。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即使是在“主马达准备就绪”之前(在该期间,不可能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反向衬度Vback也为150V。这抑制了雾化的发生。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使得即使显影辊5在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调整期间被带到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a上的位置,也可以避免调色剂被转印到感光鼓1a的表面上。这在通过允许显影辊5a在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调整期间到达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a上的位置来缩短FPOT的同时防止浪费的调色剂消耗由于雾化加重而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按照使反向衬度Vback在“主马达准备就绪”之前和之后保持恒定的方法切换带电偏压的控制。然而,所述方法不限于该例子。也就是说,相同的效果可以通过如第二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切换显影偏压来使反向衬度Vback保持恒定而获得。具体地说,显影偏压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被非图像部分曝光的部分到达显影位置的定时之前从t4至t7的时间段期间被设置为-550V的启动期间的显影偏压,-550V的启动期间的显影偏压是第二显影电压的例子。然后,与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被非图像部分曝光的部分到达显影位置的定时同步地,显影偏压从-550V的第二显影电压变为-350V的第一显影电压(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
在本实施例中,非图像部分曝光在主马达启动完成之后开始。然而,它不限于这样的例子。例如,如图10所示,非图像部分曝光可以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后、主马达准备就绪之前开始。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主马达在启动的处理中,所以由此断定非图像部分曝光是在感光鼓1a的速度尚未变得稳定时执行的。由于这个原因,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通过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每面积曝光量不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即使非图像部分曝光是以恒定的发光量执行的,非图像部分曝光之后的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在非图像部分曝光期间也根据感光鼓1a的速度而变化。
鉴于上述,带电是在根据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的变化改变带电偏压的值的同时执行的。然后,曝光单元3a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由施加以上带电偏压的带电辊2a带电的部分到达曝光位置EP时开始非图像部分曝光。通过以这种方式执行带电偏压和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控制,可以使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保持恒定在-500V。感光鼓1a的-500V的表面电位是当施加-350V的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电压的显影辊5a位于接触位置时不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a上的级别。
以上根据预备处理中的启动期间的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带电偏压在非图像部分曝光之后不一定必须被设置为使得反向衬度Vback为150V。设V7为在已经使用以上带电偏压(其根据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变化而变化)带电之后被曝光单元3a对其执行了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和施加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的显影辊5a的电位之间的差异。V7是显影辊在预备处理中接触时的反向衬度。设V8为在已经使用第一带电偏压(其是用于形成图像的带电偏压的例子)带电之后尚未被曝光单元3a曝光的感光鼓1a的表面电位和施加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的显影辊5a的电位之间的差异。V8是比较例子的=350V的反向衬度。如果带电偏压根据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以使得在反向衬度V7的绝对值和反向衬度V8的绝对值之间满足|V7|<|V8|的关系,则就足够了。
上述根据本实施例的预备处理是彩色图像形成操作之前的处理,第一图像形成站Sta在以上描述中被取作例子。然而,预备处理可以是单色图像形成操作之前的处理。具体地说,在单色的情况下,上述预备处理被类似地执行,其中第一图像形成站Sta被第四图像形成站Std取代。
如上面所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预备处理是由控制单元70如下控制的。具体地说,感光鼓1a的表面在根据感光鼓1a的旋转速度变化而改变带电偏压的值的同时由施加带电偏压的带电辊2a带电,并且曝光单元3a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以在感光鼓1a的表面上产生具有-500V的部分。然后,当感光鼓1a的被设置为-500V的表面部分位于显影位置处时,施加用于形成图像的显影偏压(-350V)的显影辊5a到达接触位置。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因为即使非图像部分曝光是在主马达准备就绪之前执行的,反向衬度Vback也为150V,所以雾化的发生被抑制。因此,可以在扫描仪准备就绪之后、主马达准备就绪之前的状态下使反向衬度Vback保持恒定。
因此,即使显影辊5在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调整期间被带到作为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上的位置的接触位置,也可以避免调色剂被转印到感光鼓1的表面上。这在通过允许显影辊5在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调整期间到达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鼓1上的位置来缩短FPOT的同时防止浪费的调色剂消耗由于雾化加重而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可旋转的多面镜32a的激光扫描仪单元被描述为曝光单元3a。然而,曝光单元3a的结构不限于该例子。例如,包括布置在平行于感光鼓1a的旋转轴向的方向上的多个光发射元件301(诸如LED)的单元可以用作曝光单元3a、3b、3c和3d。曝光单元3包括透镜302,透镜302用于将从多个光发射元件301发射的光会聚到感光鼓1a的表面上。通过基于用于感光鼓1a的表面上的图像部分曝光和非图像部分曝光的图像数据而产生的发光信号,多个光发射元件301的发光彼此独立地被控制。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要理解本公开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权利要求的范围要被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的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构件;
带电构件,所述带电构件被配置为使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
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被配置为对通过带电构件带电之后的感光构件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和图像部分曝光,其中,所述非图像部分曝光产生不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电位,所述图像部分曝光产生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电位,并且其中,所述图像部分曝光的曝光量大于所述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曝光量;
显影构件,所述显影构件被配置为通过将调色剂供应到感光构件的表面上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带电电压施加单元,所述带电电压施加单元被配置为将带电电压施加于带电构件;
显影电压施加单元,所述显影电压施加单元被配置为将显影电压施加于显影构件;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带电电压施加单元和显影电压施加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带电电压施加单元和显影电压施加单元以(i)在第一处理中施加第一带电电压并且(ii)在第二处理中施加第二带电电压,在第一处理中曝光单元对感光构件的表面执行图像部分曝光和非图像部分曝光,在第二处理中曝光单元不对感光构件的表面执行图像部分曝光和非图像部分曝光,
其中,在第二处理中通过被施加第二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的感光构件和显影构件之间的电位差被定义为V1,
其中,在第一处理中通过被施加第一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的感光构件和显影构件之间的电位差被定义为V2,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满足|V1|<|V2|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带电电压被设置为具有与形成在通过图像部分曝光而曝光的感光鼓上的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并且具有比第一带电电压的绝对值小的绝对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在第一处理中对其执行了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和被施加显影电压的显影构件的电位之间的差异被定义为V3,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满足V1=V3±60V的式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在第一处理中对其执行了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和被施加显影电压的显影构件的电位之间的差异被定义为V3,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满足V1=V3的式子。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构件;
带电构件,所述带电构件被配置为使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
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被配置为对通过带电构件带电之后的感光构件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和图像部分曝光,其中,所述非图像部分曝光产生不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电位,所述图像部分曝光产生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电位,并且其中,所述图像部分曝光的曝光量大于所述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曝光量;
显影构件,所述显影构件被配置为通过将调色剂供应到感光构件的表面上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带电电压施加单元,所述带电电压施加单元被配置为将带电电压施加于带电构件;
显影电压施加单元,所述显影电压施加单元被配置为将显影电压施加于显影构件;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带电电压施加单元和显影电压施加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i)第一显影电压在第一处理中被施加并且(ii)第二显影电压在第二处理中被施加,在第一处理中曝光单元对感光构件的表面执行图像部分曝光和非图像部分曝光,在第二处理中曝光单元不对感光构件的表面执行图像部分曝光和非图像部分曝光,
其中,在第二处理中通过被施加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的感光构件和被施加第二显影电压的显影构件之间的电位差被定义为V4,
其中,在第一处理中通过被施加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的感光构件和被施加第一显影电压的显影构件之间的电位差被定义为V5,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满足|V4|<|V5|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显影电压被设置为具有与形成在通过图像部分曝光而曝光的感光鼓上的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并且具有比第一显影电压的绝对值大的绝对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在第一处理中对其执行了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和被施加第一显影电压的显影构件的电位之间的差异被定义为V6,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满足V4=V6±60V的式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在第一处理中对其执行了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和被施加第一显影电压的显影构件的电位之间的差异被定义为V6,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满足V4=V6的式子。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构件;
带电构件,所述带电构件被配置为使感光构件的表面带电;
曝光单元,所述曝光单元被配置为对通过带电构件带电之后的感光构件执行非图像部分曝光和图像部分曝光,其中,所述非图像部分曝光产生不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电位,所述图像部分曝光产生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表面电位,并且其中,所述图像部分曝光的曝光量大于所述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曝光量;
显影构件,所述显影构件被配置为通过将调色剂供应到感光构件的表面上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带电电压施加单元,所述带电电压施加单元被配置为将带电电压施加于带电构件;
显影电压施加单元,所述显影电压施加单元被配置为将显影电压施加于显影构件;以及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控制带电电压施加单元和显影电压施加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i)第一带电电压在第一处理中被施加并且(ii)与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相关地变化的带电电压在第二处理中被施加,在第一处理中曝光单元对感光构件的表面执行图像部分曝光和非图像部分曝光,在第二处理中曝光单元不对感光构件的表面执行图像部分曝光和非图像部分曝光,
其中,在第二处理中通过被施加与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相关地变化的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之后被曝光单元对其执行了非图像部分曝光的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和被施加显影电压的显影构件的电位之间的差异被定义为V7,
其中,通过被施加第一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的感光构件和被施加显影电压的显影构件之间的电位差被定义为V8,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执行控制以使得满足|V7|<|V8|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被配置为使得显影构件能够在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构件上的第一位置和不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构件上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二处理中以及在第二带电电压被带电构件施加于感光构件并且感光构件没有被曝光单元曝光的情况下,使移动构件将显影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包括光源单元和旋转多面镜,所述旋转多面镜被配置为在旋转的同时使从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光反射;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在第二处理中,执行用于将旋转多面镜的旋转速度调整为预定速度范围内的速度的第一速度调整处理,并且在第一速度调整处理的执行期间使移动构件将显影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包括光接收单元,所述光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被旋转多面镜反射的光,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在第二处理中,在旋转多面镜反射的光到达感光构件的表面的时间段期间,使光源单元不执行发光,并且在旋转多面镜反射的光到达光接收单元的时间段期间,使光源单元执行发光。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在第二处理中,执行用于将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调整为预定速度范围内的速度的第二速度调整处理,并且在第二速度调整处理的执行期间使移动构件将显影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包括光源单元、旋转多面镜和光接收单元,所述旋转多面镜被配置为在旋转的同时使从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光反射,所述光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被旋转多面镜反射的光;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在第二处理中,在旋转多面镜反射的光到达感光构件的表面的时间段期间,使光源单元不执行发光,并且在旋转多面镜反射的光到达光接收单元的时间段期间,使光源单元执行发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曝光单元包括以面向感光构件的表面这样的方式布置在感光构件的旋转轴向上的多个光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获取单元,所述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在获取单元获取图像数据之后执行第二处理,并且在第二处理之后基于所述图像数据来执行第一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被配置为使得显影构件能够在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构件上的第一位置和不用于将调色剂放到感光构件上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在第二处理中感光构件通过被施加带电电压的带电构件带电并且没有被曝光单元曝光的情况下,使移动构件在第二显影电压被施加于显影构件的状态下将显影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包括光源单元和旋转多面镜,所述旋转多面镜被配置为在旋转的同时使从所述光源单元发射的光反射;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在第二处理中,执行用于将旋转多面镜的旋转速度调整为预定速度范围内的速度的第一速度调整处理,并且在第一速度调整处理的执行期间使移动构件将显影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包括光接收单元,所述光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被旋转多面镜反射的光,并且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在第二处理中,在旋转多面镜反射的光到达感光构件的表面的时间段期间,使光源单元不执行发光,并且在旋转多面镜反射的光到达光接收单元的时间段期间,使光源单元执行发光。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以如下这样的方式执行控制:在第二处理中,执行用于将感光构件的旋转速度调整为预定速度范围内的速度的第二速度调整处理,并且在第二速度调整处理的执行期间使移动构件将显影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02089A JP6643293B2 (ja) | 2017-10-18 | 2017-10-18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7-202089 | 2017-10-1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83453A true CN109683453A (zh) | 2019-04-26 |
CN109683453B CN109683453B (zh) | 2022-04-26 |
Family
ID=63862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11721.1A Active CN109683453B (zh) | 2017-10-18 | 2018-10-18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88769B2 (zh) |
EP (1) | EP3474079A1 (zh) |
JP (1) | JP6643293B2 (zh) |
KR (1) | KR102312098B1 (zh) |
CN (1) | CN1096834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09166B2 (ja) * | 2020-03-09 | 2024-01-09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23050750A (ja) | 2021-09-30 | 2023-04-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50501A (ja) * | 1993-03-01 | 1994-09-09 | Toshiba Corp |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
JP2006176245A (ja) * | 2004-12-21 | 2006-07-06 | Kyocera Mita Corp | 用紙搬送装置 |
CN103076729A (zh) * | 2011-10-26 | 2013-05-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186069A (zh) * | 2011-12-28 | 2013-07-03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4077881A (ja) * | 2012-10-10 | 2014-05-01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40161471A1 (en) * | 2012-12-10 | 2014-06-12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40178086A1 (en) * | 2012-12-21 | 2014-06-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4570655A (zh) * | 2013-10-10 | 2015-04-29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58923A (ja) * | 1993-03-08 | 1994-09-16 | Fuji Xerox Co Ltd | 現像バイアス制御装置 |
US6438331B2 (en) * | 1999-12-27 | 2002-08-2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leaning sequence of contact charging members |
JP2003248357A (ja) * | 2002-02-22 | 2003-09-05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768912B2 (ja) * | 2002-04-19 | 2006-04-1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312050A (ja) | 2002-04-23 | 2003-11-0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KR100607991B1 (ko) * | 2004-07-07 | 2006-08-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화상제어장치용 광센서의 광량편차보정방법 및 인쇄기의화상제어장치 |
JP2007310079A (ja) * | 2006-05-17 | 2007-11-29 | Murata Mach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2279539A (zh) * | 2010-06-09 | 2011-12-14 | 株式会社东芝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JP6091668B2 (ja) * | 2010-12-10 | 2017-03-0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600643B2 (ja) | 2011-06-23 | 2014-10-01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74387B2 (ja) * | 2012-03-07 | 2018-02-0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511891B2 (ja) * | 2012-05-17 | 2014-06-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02911B2 (ja) * | 2012-09-07 | 2017-09-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6099947B2 (ja) | 2012-11-26 | 2017-03-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573388B2 (ja) * | 2015-09-30 | 2019-09-1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7
- 2017-10-18 JP JP2017202089A patent/JP664329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0-15 EP EP18200432.5A patent/EP3474079A1/en active Pending
- 2018-10-16 US US16/162,054 patent/US10788769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0-16 KR KR1020180122933A patent/KR10231209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10-18 CN CN201811211721.1A patent/CN1096834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50501A (ja) * | 1993-03-01 | 1994-09-09 | Toshiba Corp |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
JP2006176245A (ja) * | 2004-12-21 | 2006-07-06 | Kyocera Mita Corp | 用紙搬送装置 |
CN103076729A (zh) * | 2011-10-26 | 2013-05-01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3186069A (zh) * | 2011-12-28 | 2013-07-03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JP2014077881A (ja) * | 2012-10-10 | 2014-05-01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US20140161471A1 (en) * | 2012-12-10 | 2014-06-12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20140178086A1 (en) * | 2012-12-21 | 2014-06-2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4570655A (zh) * | 2013-10-10 | 2015-04-29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788769B2 (en) | 2020-09-29 |
JP6643293B2 (ja) | 2020-02-12 |
KR20190043474A (ko) | 2019-04-26 |
EP3474079A1 (en) | 2019-04-24 |
KR102312098B1 (ko) | 2021-10-14 |
JP2019074700A (ja) | 2019-05-16 |
US20190113860A1 (en) | 2019-04-18 |
CN109683453B (zh) | 2022-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88068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JPH10104906A (ja) | ハローの視覚的作用を軽減する方法 | |
JP201325417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968345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7265871B2 (en) | Image 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 |
JP323618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327250A (ja) | 画像処理方法、エッジ影響低減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8334947A (ja) | 5サイクルのカラー像印刷方法 | |
JP497945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0207166A (ja) | フルカラー画像生成方法 | |
JPH08337007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
JPH1113382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217281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9154020A (ja)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 |
CN100476618C (zh) | 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JP689909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1074957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2010943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191892B2 (ja) |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 |
US5725980A (en) | Multi-wavelength laser which avoids excessive light absorption by cyan pigment in image-on-image electrophotography | |
JP202106049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335321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6118749A (ja) | 電子写真記録装置 | |
JPH10171203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008434A (ja) | 作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