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3043B - 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3043B
CN109643043B CN201780051585.1A CN201780051585A CN109643043B CN 109643043 B CN109643043 B CN 109643043B CN 201780051585 A CN201780051585 A CN 201780051585A CN 109643043 B CN109643043 B CN 1096430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exposure
front curtain
travel
rear cur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15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3043A (zh
Inventor
入江史宪
堀井洋史
常盘健太郎
三泽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643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3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3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30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36Sliding rigid plate
    • G03B9/40Double plate
    • G03B9/42Double plate with adjustable slot; with mechanism controlling relative movement of plates to form slo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可进行常开动作的焦平面快门中能够降低耗电量的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在可进行常开动作的焦平面快门中,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通过电子快门开始进行曝光。之后,在即将完成静止图像的曝光之前进行帘幕行进准备,该帘幕行进准备中进行作为焦平面快门的帘幕行进准备动作的前帘用电磁铁和后帘用电磁铁的励磁,以及解除在充电位置上通过锁定机构锁定的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的锁定。而且,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后帘用电磁铁进行消磁,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后帘驱动部件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结束曝光。由此,缩短对后帘用电磁铁的通电时间并降低耗电量。

Description

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搭载有焦平面快门的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焦平面快门,已知有能够切换常闭动作(第1摄影模式)和常开动作(第2摄影模式)的焦平面快门(专利文献1)。
可切换常开动作与常闭动作的焦平面快门中,驱动前帘的驱动部件分设为充电用第1驱动部件以及与前帘连结的第2驱动部件,并且设置有在第1驱动部件的充电动作时阻止第2驱动部件的移动(前帘的闭合动作)的制止部件。在进行常开动作时,通过制止部件阻止前帘的闭合动作,由此在充电完成后也使焦平面快门保持为打开状态,从而能够对实时取景图像进行摄影和显示。
并且,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在充电状态时通过常开动作使前帘和后帘双方保持为完全打开,在拍摄静止图像时通过不使前帘工作并且由电子控制电路对成像元件进行控制而开始进行曝光,并通过关闭后帘来而结束曝光的模式(第3摄影模式)。
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在搭载有可进行常开动作的焦平面快门(可以将前帘以开口状态保持的焦平面快门)的数码相机中,在拍摄静止图像时用电子快门开始进行曝光,并通过关闭以打开状态保持的前帘的动作而结束曝光的技术(专利文献2的图6F)。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30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135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在可进行常开动作的焦平面快门中,均在拍摄静止图像时用电子快门开始进行曝光,并通过关闭保持为打开状态的后帘而结束曝光(专利文献1),或者通过关闭保持为打开状态的前帘而结束曝光(专利文献2)。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数码相机中,当为静止图像的曝光时间长的长时间曝光时,至少需要在曝光时间的期间对用于以完全打开状态保持后帘的后帘用电磁致动器持续地进行励磁,从而存在耗电量变大的问题,并且,存在由于后帘用电磁致动器的发热引起的噪声增加的问题。
并且,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数码相机中,当为静止图像的曝光时间长的长时间曝光时,由于至少在曝光时间的期间通过第1电磁线圈和第2电磁线圈的吸引力将前帘行进部件和后帘行进部件保持在上方的位置,产生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相同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可进行常开动作的焦平面快门中能够降低耗电量的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方案所涉及的发明为一种数码相机,其具备:焦平面快门;成像元件;以及控制部,控制焦平面快门和成像元件,所述数码相机中,焦平面快门由如下部件构成:第1前帘驱动部件,通过向第1方向移动使前帘向打开方向行进从而完全打开曝光用开口部,并通过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方向移动使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曝光用开口部;第2前帘驱动部件,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向第1方向施力,并与第1前帘驱动部件抵接而使第1前帘驱动部件向第1方向移动;复位弹簧,通过比前帘行进用弹簧弱的作用力将前帘向闭合方向施力;后帘驱动部件,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向第1方向施力,并且通过向第1方向移动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曝光用开口部,并通过向第2方向移动使后帘向打开方向行进从而完全打开曝光用开口部;充电部件,使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克服前帘行进用弹簧和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而向第2方向移动,并使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第2方向的移动端侧的充电位置;锁定机构,当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位于充电位置时,将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充电位置;前帘锁定部件,当前帘完全打开时,阻止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以及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和后帘用电磁致动器,当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位于充电位置时,通过进行通电直接或间接地分别阻止由前帘行进用弹簧和后帘行进用弹簧引起的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向第1方向的移动,控制部中,在通过前帘锁定部件阻止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状态下,通过充电部件使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充电位置,并且通过锁定机构将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充电位置从而完全打开曝光用开口部,当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打开时,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进行通过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中的电荷而开始进行曝光的电子快门控制,在即将完成曝光之前至少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励磁并阻止后帘驱动部件向第1方向转动,并且进行解除由锁定机构进行的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在充电位置上的保持的帘幕行进准备,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后帘驱动部件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在焦平面快门的充电状态下,在能够将曝光用开口部保持为打开状态的焦平面快门(所谓可进行常开动作的焦平面快门)中,当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打开时,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通过电子快门控制开始进行静止图像摄像的曝光,在即将完成曝光之前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励磁并阻止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而进行帘幕行进准备,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由此,尽可能缩短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的通电时间,从而降低耗电量(励磁电力)。并且,降低由于励磁电力的降低导致的发热,从而防止由于发热引起的噪声的增加(画质的劣化)。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中,优选控制部中,当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打开时,从成像元件连续地读出图像信号从而能够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由于是可进行常开动作的焦平面快门,因此在焦平面快门的充电状态下,能够将曝光用开口部保持为打开状态,从而能够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摄影和显示。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中,优选控制部中,当为曝光的时间在规定时间以上的长时间曝光时,在曝光完成后且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从成像元件读出图像信号,在读出图像信号后且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进行对成像元件进行以相当于与曝光时间相同的时间进行电荷积蓄的电子快门控制,并从成像元件读出噪声信号,通过从读出的图像信号减去读出的噪声信号而获取去除了噪声的图像信号。所拍摄的图像中包含的暗电流噪声根据成像元件中的曝光时间而增加。因此,当进行长时间曝光时,在完成曝光后且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从成像元件读出图像信号,并且持续进行以相当于与曝光时间相同的时间进行电荷积蓄的电子快门控制,并读出与电荷积蓄的电荷对应的信号(噪声信号)。而且,从包含先读出的噪声信号的图像信号减去后读出的噪声信号,由此进行用于长时间曝光的噪声去除,从而提高长时间曝光的图像的画质。并且,本发明不仅针对曝光时间的长度,还能够缩短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的通电时间,因此尤其能够在长时间曝光时降低励磁电力。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中,优选控制部中,当进行电子快门控制时,通过模拟了后帘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特性的重置序列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中的电荷。由此,不仅针对所拍摄图像的后帘的行进方向的位置,还能够将曝光时间设为恒定,从而能够提高画质。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中,优选控制部中,如果通过快门释放开关的操作输入曝光开始指示,则从输入曝光开始指示之后至少延迟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来开始通过电子快门控制进行的曝光,如果通过快门释放开关的操作输入曝光完成指示,则进行帘幕行进准备,并在输入曝光完成指示起经过延迟的时间之后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后帘驱动部件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由此,在相当于快门释放开关被操作(按下)的时间内持续曝光而进行B门拍摄时,能够不受帘幕行进准备动作的时间的影响而进行相当于与快门释放开关被操作的时间相同的时间的曝光。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中,优选具备判别曝光时间是否为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以上的判别部,控制部中,如果通过判别部判别为曝光时间小于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则使帘幕行进准备的动作开始比电子快门控制的开始早进行,并至少在使后帘用电磁致动器消磁之前完成帘幕行进准备。由此,通过电子快门控制开始进行曝光,即使通过后帘的行进来进行曝光的完成时也能够进行短时间曝光的拍摄。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中,优选具备切换第1模式与第2模式的切换部,控制部中,如果通过切换部切换为第1模式,则在通过前帘锁定部件阻止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状态下,通过充电部件使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充电位置,并且通过锁定机构将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充电位置从而完全打开曝光用开口部,当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打开时,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进行通过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中的电荷而开始进行曝光的电子快门控制,在即将完成曝光之前至少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励磁并阻止后帘驱动部件向第1方向转动,并且进行解除由锁定机构进行的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在充电位置上的保持的帘幕行进准备,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后帘驱动部件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如果通过切换部切换为第2模式,则在通过前帘锁定部件阻止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状态下,通过充电部件使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充电位置,并且通过锁定机构将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充电位置从而完全打开曝光用开口部,当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打开时,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解除由前帘锁定部件进行的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阻止,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使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曝光用开口部,对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和后帘用电磁致动器分别进行励磁并阻止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向第1方向的移动,并且进行解除由锁定机构进行的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在充电位置上的保持的帘幕行进准备,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前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第1前帘驱动部件使前帘向打开方向行进从而开始进行曝光,在曝光开始后,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后帘驱动部件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
第1模式是如下模式:如果使焦平面快门进行常开动作,并且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通过电子快门控制开始进行静止图像摄像的曝光,在即将完成曝光之前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励磁并阻止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而进行帘幕行进准备,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
第2模式是如下模式:如果使焦平面快门进行常开动作,并且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解除由前帘锁定部件进行的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阻止,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使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曝光用开口部,并且,对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和后帘用电磁致动器分别进行励磁而进行帘幕行进准备,之后,对前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并使前帘向打开方向行进而开始进行曝光,在经过曝光时间后对前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
第1模式与第2模式能够通过切换部进行切换,尤其在进行长时间曝光的摄影时优选设定为第1模式。并且,切换部可以通过用户的操作切换第1模式与第2模式,也可以根据曝光时间自动切换第1模式与第2模式。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中,优选控制部中,当进行曝光的完成动作时没有完成帘幕行进准备时,解除由前帘锁定部件进行的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阻止,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使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由此,即使在没有完成帘幕行进准备的状况(发生异常时等)下也能够进行拍摄。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中,优选控制部中,当进行曝光的完成动作时没有完成帘幕行进准备,并且不能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使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时,通过从成像元件读出图像信号来完成曝光。由此,即使在没有完成帘幕行进准备的状况下并且前帘无法向闭合方向行进时(发生异常时)也能够进行拍摄。
又一方案所涉及的发明为一种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数码相机具备:焦平面快门;成像元件;以及控制部,控制焦平面快门和成像元件,焦平面快门由如下部件构成:第1前帘驱动部件,通过向第1方向移动使前帘向打开方向行进从而完全打开曝光用开口部,并通过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方向移动使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曝光用开口部;第2前帘驱动部件,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向第1方向施力,并与第1前帘驱动部件抵接而使第1前帘驱动部件向第1方向移动;复位弹簧,通过比前帘行进用弹簧弱的作用力将前帘向闭合方向施力;后帘驱动部件,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向第1方向施力,并且通过向第1方向移动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曝光用开口部,并通过向第2方向移动使后帘向打开方向行进从而完全打开曝光用开口部;充电部件,使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克服前帘行进用弹簧和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而向第2方向移动,并使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第2方向的移动端侧的充电位置;锁定机构,当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位于充电位置时,将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充电位置;前帘锁定部件,当前帘完全打开时,阻止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以及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和后帘用电磁致动器,当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位于充电位置时,通过进行通电直接或间接地分别阻止由前帘行进用弹簧和后帘行进用弹簧引起的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向第1方向的移动,所述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控制部使前帘锁定部件移动,从而阻止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步骤;在阻止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状态下,通过充电部件使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充电位置,并且通过锁定机构将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充电位置从而完全打开曝光用开口部的步骤;当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打开时,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进行通过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中的电荷而开始进行曝光的电子快门控制的步骤;在即将完成曝光之前至少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励磁从而阻止后帘驱动部件向第1方向的移动的步骤;在通过后帘用电磁致动器阻止后帘驱动部件的移动之后,控制部进行解除由锁定机构进行的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后帘驱动部件在充电位置上的保持的帘幕行进准备的步骤;以及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后帘驱动部件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中,优选控制部中,当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打开时,从成像元件连续地读出图像信号从而能够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中,优选包括如下步骤:当为曝光的时间在规定时间以上的长时间曝光时,在曝光完成后且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从成像元件读出图像信号的步骤;在读出图像信号后且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对成像元件进行与曝光时间相同的时间的进行电荷积蓄的电子快门控制,并从成像元件读出噪声信号的步骤;以及通过从读出的图像信号减去读出的噪声信号而获取去除了噪声的图像信号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中,优选所述控制部中,当进行电子快门控制时,通过模拟了后帘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特性的重置序列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中的电荷。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案所涉及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中,优选包括如下步骤:判别曝光时间是否为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以上的步骤,如果判别为曝光时间小于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则使帘幕行进准备的动作开始比电子快门控制的开始早进行,并至少在使后帘用电磁致动器消磁之前完成帘幕行进准备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可进行常开动作的焦平面快门中,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通过电子快门控制开始进行静止图像摄影的曝光,在即将完成曝光之前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励磁并阻止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而进行帘幕行进准备,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因此能够缩短对后帘用电磁致动器的通电时间,从而能够降低耗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发明所涉及的相机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相机主体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相机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实施方式的框图。
图4是表示正方形焦平面快门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正方形焦平面快门的概略结构的另一主视图。
图6是主要表示焦平面快门的FPS驱动部和FPS控制部等的框图。
图7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正常拍摄时的焦平面快门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常开状态时的焦平面快门的各部的动作状态的焦平面快门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前帘通过解除前帘保持而向闭合方向行进,曝光用开口部通过前帘被完全关闭的状态的焦平面快门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焦平面快门的帘幕行进准备结束的状态的焦平面快门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前帘向打开方向的行进结束,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的焦平面快门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后帘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结束,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的焦平面快门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从图12所示的状态将前帘锁定杆移到到锁定位置的状态的焦平面快门的主视图。
图14是从图13所示的状态转变到常开状态时的焦平面快门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16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17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18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19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20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21是表示焦平面快门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数码相机的外观>
图1是从斜前方观察数码相机的立体图,图2是数码相机的后视图。
如图1所示,数码相机10是由可更换透镜100和可拆卸可更换透镜100的相机主体200构成的无反光镜的数字单镜头反光相机。
图1中,在相机主体200的前面设置有安装可更换透镜100的主体支座260和光学取景器的取景窗20等,在相机主体200的上面主要设置有快门释放开关22、快门速度转盘23、曝光校正转盘24、电源杆25以及内置闪光30。
并且,如图2所示,相机主体200的背面主要设置有由液晶显视器等构成的监视器216、光学取景器的目镜部26、MENU和OK键27、十字键28以及重放按钮29等。
监视器216除了在摄像模式时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或者在重放模式时重放显示所拍摄的图像以外,发挥显示各种菜单画面的显示部的功能。MENU和OK键27是兼具用于进行在监视器216的画面上显示菜单的指令的菜单按钮的功能,以及对选择内容的确定和执行等进行指令的OK按钮的功能的操作键。十字键28是输入上下左右4个方向的指示的操作部,并发挥从菜单画面选择项目或者从各菜单指示各种设定项目的选择的按钮的功能。并且,十字键28的上键和下键发挥摄像时的变焦开关或重放模式时的重放变焦开关的功能,左键和右键发挥重放模式时的逐帧播放(正向和逆向播放)按钮的功能。重放按钮29是用于切换为将拍摄记录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显示在监视器216中的重放模式的按钮。
<数码相机的内部结构>
图3是显示数码相机10的内部结构的实施方式的框图。
[可更换透镜]
构成数码相机10的可更换透镜100依据相机主体200的通信标准而制造,如后述,是能够在其与相机主体200之间进行通信的可更换透镜。该可更换透镜100具备摄像光学系统102、变焦透镜控制部114、聚焦透镜控制部116、光圈控制部118、透镜侧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120(透镜侧控制部)、闪存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26、透镜侧通信部150以及透镜支座160。
摄像光学系统102具有包含变焦透镜104、聚焦透镜106以及光圈108的多个光学部件。变焦透镜控制部114根据来自透镜侧CPU120的指令来控制变焦透镜104的变焦位置。聚焦透镜控制部116根据来自透镜侧CPU120的指令来控制聚焦透镜106的聚焦位置。光圈控制部118根据来自透镜侧CPU120的指令来控制光圈108(开口面积)。
透镜侧CPU120总体控制可更换透镜100,并且内置有ROM124和RAM122。
闪存ROM126是存储从相机主体200下载的程序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透镜侧CPU120根据ROM124或存储于闪存ROM126的控制程序,将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22作为操作区域而对可更换透镜100的各部进行总体控制。
透镜侧通信部150在透镜支座160安装于相机主体200的主体支座260的状态下,经由设置在透镜支座160的多个信号端子(透镜侧信号端子)与相机主体200进行通信。即,透镜侧通信部150根据透镜侧CPU120的指令,在其与经由透镜支座160和主体支座260连接的相机主体200的主体侧通信部250之间进行请求信号、回答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双向通信)。
并且,可更换透镜100具备检测摄像光学系统102的各光学部件的透镜信息(变焦透镜104的变焦信息、聚焦透镜106的聚焦位置信息以及光圈信息)的检测部(未图示)。在此,变焦信息是指表示变焦位置、变焦倍率、焦距等的信息,光圈信息是指表示光圈值(F值)、光圈108的开口直径等的信息。以下,在本例中,使用F值作为光圈信息。
透镜侧CPU120为了应对来自相机主体200的透镜信息的请求,优选将检测到的各种透镜信息保持于RAM122。并且,关于各光学部件的透镜信息,在要求来自相机主体200的透镜信息时被检测,或者在驱动光学部件时被检测,或者以一定的周期(足够短于动态图像的帧周期的周期)被检测,并且能够保持检测结果。
[相机主体]
构成数码相机10的相机主体200具备成像元件(摄像部)201、成像元件控制部202、模拟信号处理部203、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转换器204、图像输入控制器205、数字信号处理部206、RAM207、压缩解压处理部208、媒体控制部210、存储卡212、显示控制部214、监视器216、主体侧CPU220、操作部222、时钟部224、闪存ROM226、ROM228、AF检测部230、明亮度检测部232、白平衡校正部234、无线通信部236、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部238、电源控制部240、蓄电池242、主体侧通信部250、主体支座260、构成内置闪光30(图1)的闪光发光部270、闪光控制部272、焦平面快门(FPS:focal-planeshutter)280以及FPS控制部296。
成像元件201由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彩色图像传感器构成。另外,成像元件201并不限于CMOS型,也可以是XY地址型或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
成像元件201通过以规定的图案排列(拜耳排列、X-Trans(注册商标)排列、蜂窝排列等)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构成,各像素包含微透镜、红(R)、绿(G)或蓝(B)的滤色器以及光电转换部(光电二极管等)而构成。
通过可更换透镜100的摄像光学系统102成像于成像元件201的受光面的被摄体的光学像通过成像元件201转换为电信号。即,成像元件201的各像素积蓄与所入射的光量对应的电荷,从成像元件201读出与积蓄在各像素中的电荷量对应的电信号作为图像信号。
成像元件控制部202进行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令从成像元件201读出图像信号的控制。并且,成像元件控制部202具有根据来自主体侧CPU220的电子快门控制信号,同时释放(同时重置)积蓄在成像元件201的各像素中的电荷而开始进行曝光的电子快门功能。
模拟信号处理部203对通过成像元件201拍摄被摄体而得到的模拟图像信号实施各种模拟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部203包含采样保持电路、色分离电路、AGC电路等而构成。AGC电路发挥在摄像时调整灵敏度(ISO灵敏度(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灵敏度调整部的功能,对放大所输入的图像信号的放大器的增益进行调整,以使图像信号的信号电平进入适当的范围。A/D转换器204将从模拟信号处理部203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信号。
在拍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时经由成像元件201、模拟信号处理部203以及A/D转换器204输出的每个RGB像素的图像数据(马赛克图像数据)从图像输入控制器205被输入到RAM207并被临时存储。另外,当成像元件201为CMOS型成像元件时,模拟信号处理部203和A/D转换器204多内置于成像元件201中。
数字信号处理部206对存储于RAM207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本例的数字信号处理部206适当地读出存储于RAM207的图像数据,并对读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偏移处理、包含灵敏度校正的增益/控制处理、伽马校正处理、去马赛克处理(还称为demosaicing process、同步处理)、RGB/YCrCb转换处理等数字信号处理,并且将数字信号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再次存储于RAM207中。另外,去马赛克处理例如是指当为由RGB三种颜色的滤色器构成的成像元件时,根据由RGB构成的马赛克图像按每个像素计算RGB所有颜色信息的处理,并生成根据马赛克数据(点顺序的RGB数据)同步的RGB三面的图像数据。
RGB/YCrCb转换处理是将同步的RGB数据转换为亮度数据(Y)和色差数据(Cr、Cb)的处理。
压缩解压处理部208对在记录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时暂时存储于RAM207的非压缩亮度数据Y和色差数据Cb、Cr实施压缩处理。当为静止图像时,例如以JPEG(JointPhotographic coding Experts Group(联合摄影编码专家组))形式进行压缩,当为动态图像时,例如以H.264形式进行压缩。通过压缩解压处理部208压缩的图像数据经由媒体控制部210记录到存储卡212中。并且,压缩解压处理部208对在重放模式时经由媒体控制部210从存储卡212得到的已压缩的图像数据实施解压处理,并生成非压缩的图像数据。
媒体控制部210进行将通过压缩解压处理部208压缩的图像数据记录到存储卡212中的控制。并且,媒体控制部210进行从存储卡212读出已压缩的图像数据的控制。
显示控制部214进行将存储于RAM207的非压缩的图像数据显示在监视器216上的控制。监视器216例如通过液晶显示设备、有机电致发光等显示设备构成。
当在监视器216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时,通过数字信号处理部206连续生成的数字图像信号临时存储于RAM207中。显示控制部214将临时存储于该RAM207的数字图像信号转换为显示用信号形式,并依次输出至监视器216。由此,在监视器216上实时显示拍摄图像,能够将监视器216用作电子取景器。
快门释放开关22是用于输入摄像开始的指示的操作机构,由包括所谓“半按”和“全按”的两步程式开关构成。
当为静止图像摄像模式时,通过半按快门释放开关22而输出S1接通的信号,通过从半按进一步按下的全按而输出S2接通的信号,如果输出S1接通信号,则主体侧CPU220执行自动焦点调节(AF处理)和自动曝光控制(AE处理)等摄像准备处理,如果输出S2接通信号,则执行静止图像的摄像处理和记录处理。另外,当然AF处理和AE处理在分别通过操作部222设定自动模式时自动地进行,当设定手动模式时不进行AF处理和AE处理。
并且,当为动态图像摄像模式时,如果通过全按快门释放开关22而输出S2接通的信号,则相机主体200成为开始进行动态图像的记录的动态图像记录模式,并执行动态图像的图像处理和记录处理,之后,如果通过再次全按快门释放开关22而输出S2接通的信号,则相机主体200成为待机状态,并临时停止动态图像的记录处理。
另外,快门释放开关22并不限于包括半按和全按的两步程式开关的形态,可以通过一次操作输出S1接通的信号、S2接通的信号,也可以分别设置个别开关而输出S1接通的信号、S2接通的信号。
并且,在通过触摸式面板等进行操作指示的形态中,可以通过触摸作为这些操作机构而显示在触摸式面板的画面中的操作指示所对应的区域来输出操作指示,只要是指示摄像准备处理和摄像处理的形态,则操作机构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此。
通过拍摄获取的静止图像或动态图像通过压缩解压处理部208被压缩,压缩的图像数据形成附加有拍摄日期和时间、GPS信息、拍摄条件(F值、快门速度、ISO灵敏度等)等所需附加信息的图像文件之后,经由媒体控制部210存储到存储卡212中。
主体侧CPU220总体控制相机主体200整体的动作和可更换透镜100的光学部件的驱动等,并根据来自包含快门释放开关22的操作部222等的输入来控制相机主体200的各部和可更换透镜100。
时钟部224作为计时器,根据来自主体侧CPU220的指令来测量时间。并且,时钟部224作为日历,测量当前的年月日以及时刻。
闪存ROM226是能够读取和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并存储设定信息。
ROM228中存储有由主体侧CPU220执行的相机控制程序、成像元件201的缺陷信息、用于图像处理等的各种参数和表。主体侧CPU220根据存储于ROM228的相机控制程序,将RAM207作为操作区域并控制相机主体200的各部和可更换透镜100。
AF检测部230根据数字图像信号计算AF控制所需的数值。当为所谓对比度AF时,例如计算规定的AF区域内的G信号的高频分量的累计值(焦点评价值)。主体侧CPU220在进行AF控制时将聚焦透镜106移动到焦点评价值成为最大的位置(即,对比度成为最大的位置)。另外,AF并不限定于对比度AF,例如,也可以进行以根据设置在成像元件的相位差检测用像素的像素数据检测散焦量并且使该散焦量成为零的方式移动聚焦透镜106的相位差AF。
明亮度检测部232是检测被摄体的明亮度(被摄体亮度)的部分,并计算与被摄体亮度对应的AE控制所需的数值(曝光值(EV值(exposure value)))。主体侧CPU220根据在进行AE控制时从明亮度检测部232得到的EV值,从规定的程序图确定F值、快门速度以及ISO灵敏度。
白平衡校正部234计算RGB数据(R数据、G数据以及B数据)的每个颜色数据的白平衡增益(WB(White Balance)增益)Gr、Gg、Gb,并通过R数据、G数据以及B数据分别乘以计算出的WB增益Gr、Gg、Gb来进行白平衡校正。在此,作为WB增益Gr、Gg、Gb的计算方法,可以考虑根据被摄体的明亮度(EV值)和环境光的色温等确定照射被摄体的光源种,并从预先针对每个光源种存储有适当的WB增益的存储部读出与确定的光源种对应的WB增益的方法,至少可能考虑使用EV值求出WB增益Gr、Gg、Gb的其他公知的方法。
无线通信部236是进行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注册商标)、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等标准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部分,并在其与外围的数字设备(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之间进行必要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GPS接收部238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示接收从多个GPS卫星发送的GPS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多个GPS信号执行定位运算处理,从而获取包括相机主体200的纬度、经度以及高度的GPS信息。获取到的GPS信息能够作为表示拍摄到的图像的拍摄位置的附加信息而记录于图像文件头。
电源控制部240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令,对相机主体200的各部赋予从蓄电池242供给的电源电压。并且,电源控制部240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令,经由主体支座260和透镜支座160对可更换透镜100的各部赋予从蓄电池242供给的电源电压。
透镜电源开关244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令,经由主体支座260和透镜支座160进行赋予可更换透镜100的电源电压的接通和断开的切换以及电平的切换。
主体侧通信部250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令,在其与经由主体支座260和透镜支座160连接的可更换透镜100的透镜侧通信部150之间进行请求信号、回答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双向通信)。另外,如图1所示,在主体支座260上设置有多个端子260A,如果可更换透镜100安装(透镜支座160与主体支座260连接)于相机主体200,则设置在主体支座260的多个端子260A(图1)与设置在透镜支座160的多个端子(未图示)电连接,从而能够在主体侧通信部250与透镜侧通信部150之间进行双向通信。
内置闪光30(图1)例如为TTL(Through The Lens(通过镜头))自动调光方式的闪光,由闪光发光部270和闪光控制部272构成。
闪光控制部272具有对从闪光发光部270发出的闪光的发光量(闪光指数)进行调整的功能。即,闪光控制部272与来自主体侧CPU220的闪光拍摄指示同步地使闪光发光部270发光,并开始对经由可更换透镜100的摄像光学系统102入射的反射光(包括环境光)进行测光,如果测光值达到标准曝光值,则停止从闪光发光部270发出闪光。
[焦平面快门]
焦平面快门280构成数码相机10的机械快门,配置在成像元件201的近前处。并且,如后述,焦平面快门280是在焦平面快门280的充电状态下能够将曝光用开口部保持为打开状态的焦平面快门(能够切换常开动作与常闭动作的焦平面快门)。
图4和图5分别表示正方形焦平面快门280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中主要示出由多个(本例中为3个)快门叶片构成的前帘283A和后帘283B,以及前帘驱动臂284A1、284A2和后帘驱动臂284B1、284B2。图4表示关于前帘283A和后帘283B分别打开的状态(完全打开的状态)。并且,图4所示的双点划线表示关于通过后帘283B使曝光用开口部281成为完全关闭的状态。
前帘驱动臂284A1、284A2以及后帘驱动臂284B1、284B2分别通过支轴284a1、284a2、284b1、284b2转动自如地配设在形成有曝光用开口部281的快门底板282上,由3个快门叶片构成的前帘283A配置在前帘驱动臂284A1、284A2上,同样地由3个快门叶片构成的后帘283B配置在后帘驱动臂284B1、284B2上。
前帘驱动臂284A1、284A2与前帘283A的各快门叶片分别构成平行连杆机构,前帘283A的各快门叶片在前帘驱动臂284A1、284A2转动时相互保持平行状态的同时开闭曝光用开口部281。图4中,如果前帘驱动臂284A1、284A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前帘283A向打开方向(第1方向)行进,如果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第2方向)行进。
同样地,后帘驱动臂284B1,284B2与后帘283B的各快门叶片分别构成平行连杆机构,后帘283B的各快门叶片在后帘驱动臂284B1、284B2转动时相互保持平行状态的同时打开曝光用开口部281。图4中,如果后帘驱动臂284B1、284B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第1方向)行进,如果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后帘283B向打开方向(第2方向)行进。另外,前帘283A的打开方向(第1方向)与后帘283B的打开方向(第2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
图5中主要示出驱动前帘283A(前帘驱动臂284A1)和后帘283B(后帘驱动臂284B1)的驱动机构。
图5中,在快门底板282的上方,与快门底板282隔开恒定间隔而配设有基板285,在基板285上配设有发挥第1前帘驱动部件和第2前帘驱动部件的功能的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和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发挥后帘驱动部件的功能的第1后帘驱动杆286B1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充电部件288;发挥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和后帘用电磁致动器的功能的前帘用电磁铁288A和后帘用电磁铁288B;以及发挥前帘锁定部件的功能的前帘锁定杆289。
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和第2前帘驱动杆286A2通过与前帘驱动臂284A1的支轴284a1位于同轴上的支轴286a而转动自如地进行配设。
并且,支轴286a上配设有扭转螺旋弹簧的线圈部被插通的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和复位弹簧(未图示),第2前帘驱动杆286A2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在图5中向顺时针方向(打开前帘283A的第1方向)施力,第1前帘驱动杆286A1通过复位弹簧向逆时针方向施力。
第2前帘驱动杆286A2上设置有被前帘用电磁铁288A吸引保持的磁性体片286Aa,第1前帘驱动杆286A1上设置有第2前帘驱动杆286A2的末端部所抵接的抵接销286Ab,基板285上设置有第1前帘驱动杆286A1所抵接的止动件286Ac。
在此,当复位弹簧的作用力比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的作用力弱,第2前帘驱动杆286A2未被前帘用电磁铁288A吸引保持,并且不从充电部件288向逆时针方向传递旋转驱动力时(图5所示的状态),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和第2前帘驱动杆286A2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端(移动端)移动。
并且,第1前帘驱动杆286A1上设置有经由形成于基板285上的长孔285A与前帘驱动臂284A1连结的驱动销286Ae(图8),通过使第1前帘驱动杆286A1转动,能够经由驱动销286Ae和前帘驱动臂284A1开闭前帘283A。另外,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端移动,因此前帘283A成为完全打开的状态。
同样地,第1后帘驱动杆286B1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通过与后帘驱动臂284B1的支轴284b1位于同轴上的支轴286b而转动自如地进行配设。
并且,支轴286b上配设有扭转螺旋弹簧的线圈部被插通的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和复位弹簧(未图示),第2后帘驱动杆286B2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在图5中向顺时针方向(关闭后帘283B的第1方向)施力,第1后帘驱动杆286B1通过复位弹簧向逆时针方向施力。
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上设置有被后帘用电磁铁288B吸引保持的磁性体片286Ba,第1后帘驱动杆286B1上设置有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的末端部所抵接的抵接销286Bb,基板285上设置有第1后帘驱动杆286B1所抵接的止动件286Bc。
在此,当复位弹簧的作用力比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的作用力弱,第2后帘驱动杆286B2未被后帘用电磁铁288B吸引保持,并且不从充电部件288向逆时针方向传递旋转驱动力时(图5所示的状态),第1后帘驱动杆286B1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端(移动端)移动。
并且,第1后帘驱动杆286B1上设置有经由形成于基板285的长孔285B与后帘驱动臂284B1连结的驱动销286Be(图8),通过使第1后帘驱动杆286B1转动,能够经由驱动销286Be和后帘驱动臂284B1开闭后帘283B。另外,在图5所示的状态下,第1后帘驱动杆286B1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端移动,因此后帘283B成为完全关闭的状态。
充电部件288由围绕支轴288a旋转的凸轮部件构成,并且形成有与设置在第2前帘驱动杆286A2的凸轮从动件286Ad接触的凸轮面288Aa和与设置在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的凸轮从动件286Bd接触的凸轮面288Bb。
充电部件288中,从图6所示的充电电机290B经由减速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291传递旋转驱动力,充电部件288在图5中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如果充电部件28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能够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克服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和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的作用力而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能够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分别移动到逆时针方向的移动端侧的充电位置(设置在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的磁性体片286Aa、286Ba与前帘用电磁铁288A和后帘用电磁铁288B抵接的位置)上。
当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分别位于充电位置时,前帘用电磁铁288A和后帘用电磁铁288B通过进行通电吸引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的磁性体片286Aa、286Ba,并克服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和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的作用力而保持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
本例的前帘用电磁铁288A和后帘用电磁铁288B是通过电磁力吸引并保持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的磁性体片286Aa、286Ba的直接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使分别被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和后帘用电磁致动器驱动的卡止部件与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卡合,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保持在充电位置的卡止型。
另外,不仅是适用于直接型的电磁致动器(电磁铁),在适用于卡止型的电磁致动器(例如,电磁阀等)的情况下,当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保持在充电位置时,也需要对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和后帘用电磁致动器持续进行通电。总之,只要是通过进行通电直接或间接地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保持在充电位置的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和后帘用电磁致动器,则可以是任何电磁致动器。
前帘锁定杆289是如图5所示那样当前帘283A处于完全打开时(第1前帘驱动杆286A1与止动件286Ac抵接时),阻止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行进(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的杆,并且是用于使焦平面快门280常开动作的构成部件。
本例的前帘锁定杆289围绕支轴289a而转动自如地进行配设,并且能够移动到与设置在基板285的止动件289A、289B中的任一个抵接的位置。而且,当前帘锁定杆289位于与止动件289A抵接的位置时,前帘锁定杆289与第1前帘驱动杆286A1抵接,并阻止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
由此,在焦平面快门280的充电状态下,能够进行将曝光用开口部281保持为打开状态的常开动作。
另一方面,当前帘锁定杆289位于与止动件289B抵接的位置时,解除由前帘锁定杆289进行的第1前帘驱动杆286A1的转动的阻止。
由此,在焦平面快门280的充电状态下,能够进行将曝光用开口部281保持为关闭状态的常闭动作。
前帘锁定杆289通过后述前帘锁定杆驱动部294(图6)被驱动,但如果前帘锁定杆289被驱动直至与止动件289A或289B抵接,则优选构成为在通过棘爪机构或永久磁铁等与止动件289A或289B抵接的两个状态下稳定地保持前帘锁定杆289。
图6是主要表示焦平面快门280的FPS驱动部和FPS控制部296等的框图。
焦平面快门280的FPS驱动部除了具备上述充电部件288、前帘锁定杆289、前帘用电磁铁288A以及后帘用电磁铁288B以外,还具备电机驱动部290A、充电电机290B、动力传递机构291、锁定机构驱动部292、锁定机构293、前帘锁定杆驱动部以及电磁铁驱动部295A、295B。
FPS控制部296是根据从主体侧CPU220、判别部297以及切换部298输入的指示向FPS驱动部的各驱动部输出控制信号的部分。
当FPS控制部296使焦平面快门280充电动作时,向电机驱动部290A输出用于使充电电机290B正转或逆转的控制信号,并经由电机驱动部290A驱动充电电机290B。充电电机290B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减速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291传递至充电部件288,使充电部件288克服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和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的作用力而进行转动,并且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移动到充电位置。
锁定机构驱动部292和锁定机构293是将移动到充电位置的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分别固定(锁定)于充电位置的部分,例如,锁定机构293与充电部件288、或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卡合并阻止充电部件288的转动,或阻止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的转动,由此分别锁定移动到充电位置的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
锁定机构驱动部292是根据来自FPS控制部296的控制信号驱动锁定机构293,从而成为锁定状态或解锁状态的驱动部,并且仅在驱动锁定机构293时消耗电力。
并且,如锁定机构驱动部292和锁定机构293那样,可以使充电电机290B等发挥锁定机构的功能来代替独立的锁定机构。即,以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保持在充电位置的方式,在从充电电机290B产生一定的转矩的状态下的、电机驱动部290A、充电电机290B、动力传递机构291以及充电部件发挥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锁定在充电位置的锁定机构的功能。
前帘锁定杆驱动部294和前帘锁定杆289能够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摄影和显示,因此在焦平面快门280的常开动作时被控制。即,当使焦平面快门280常开动作时并且前帘锁定杆289位于非锁定位置(前帘锁定杆289与止动件289B抵接的位置)时,FPS控制部296向前帘锁定杆驱动部294输出将前帘锁定杆289移动到锁定位置(前帘锁定杆289与止动件289A抵接的位置)的控制信号,并通过前帘锁定杆驱动部294将前帘锁定杆289移动到锁定位置。由此,在使焦平面快门280充电动作时,即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移动到充电位置,也通过前帘锁定杆289阻止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的行进),从而能够将曝光用开口部281保持于完全打开状态。
并且,当将位于锁定位置的前帘锁定杆289移动到非锁定位置时,FPS控制部296向前帘锁定杆驱动部294输出将前帘锁定杆289移动到非锁定位置的控制信号,并通过前帘锁定杆驱动部294将前帘锁定杆289移动到非锁定位置。由此,解除第1前帘驱动杆286A1的、通过前帘锁定杆289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阻止,因此当第1前帘驱动杆286A1的抵接销286Ab不与第2前帘驱动杆286A2抵接时(第2前帘驱动杆286A2移动到充电位置时),第1前帘驱动杆286A1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第1前帘驱动杆286A1的抵接销286Ab与第2前帘驱动杆286A2抵接并停止。通过该第1前帘驱动杆286A1的转动动作使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能够通过前帘283A完全关闭曝光用开口部281。
当通过充电部件288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保持在充电位置时,前帘用电磁铁288A和后帘用电磁铁288B经由电磁铁驱动部295A、295B通过进行通电,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的磁性体片136A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的磁性体片136B被电磁力吸引,从而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保持在充电位置。
如果通过前帘用电磁铁288A和后帘用电磁铁288B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保持在充电位置,则能够解除由充电部件288进行的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在充电位置上的保持而进行帘幕行进准备。
而且,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如果根据来自FPS控制部296的控制信号停止向前帘用电磁铁288A的通电(使前帘用电磁铁288A消磁),则第2前帘驱动杆286A2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当第1前帘驱动杆286A1的抵接销286Ab与第2前帘驱动杆286A2抵接时,第1前帘驱动杆286A1与第2前帘驱动杆286A2一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前帘283A向打开方向行进。
并且,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如果停止向后帘用电磁铁288B的通电(使后帘用电磁铁288B消磁),则第2后帘驱动杆286B2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同时在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上抵接有抵接销286Bb的第1后帘驱动杆286B1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行进。
主体侧CPU220将表示拍摄静止图像时的快门速度的快门速度信号和表示快门释放开关22的操作的信号(基于全按的S2接通的信号)等输出至FPS控制部296。
判别部297是判别曝光时间(快门速度)是否为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以上的部分,其判别结果输出至FPS控制部296。
切换部298是自动或手动切换第1模式与第2模式的部分,并且将表示第1模式或第2模式的切换信号输出至FPS控制部296。在此,第1模式是指根据本发明使焦平面快门280动作的模式(例如,适合长时间曝光的模式),第2模式是指使焦平面快门280如往常一样动作的模式。使用者例如根据是否进行长时间曝光的摄影来操作切换部298,从而能够选择第1模式或第2模式。并且,切换部298也可以在自动曝光控制时或通过手动操作确定快门速度时,根据确定的快门速度自动地选择第1模式或第2模式。
FPS控制部296是根据从主体侧CPU220、判别部297以及切换部298输入的信号向FPS驱动部的各驱动部输出控制信号并控制焦平面快门280的部分,对其详细的动作进行后述。
[焦平面快门的控制方法]
接着,对上述构成的焦平面快门280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正常拍摄>
图7是表示焦平面快门280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正常拍摄时的、焦平面快门280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常开控制〕
如果操作电源杆25,数码相机10的电源成为ON时,主体侧CPU220为了使焦平面快门280成为常开状态,向FPS控制部296输出常开控制信号。FPS控制部296中,如果从主体侧CPU220输入常开控制信号,则首先使充电部件28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移动到充电位置。
图5中示出数码相机10的电源成为ON之前的焦平面快门280的各部的状态(初始状态)。如果充电部件288从该初始状态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如图8所示那样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能够移动到充电位置。
图8中示出关于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移动到充电位置的常开状态。另外,在图5所示的初始状态下,前帘锁定杆289位于锁定位置,因此即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也会通过前帘锁定杆289被阻止。其结果,设置在第1前帘驱动杆286A1的驱动销286Ae经由长孔285A连结的前帘驱动臂284A1保持于图4的状态,并阻止完全关闭曝光用开口部281的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的行进。
接着,FPS控制部296经由锁定机构驱动部292使锁定机构293动作,通过锁定机构293阻止充电部件288的转动。由此,移动到充电位置的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分别保持在充电位置。另外,阻止充电部件288的转动的锁定机构293优选在锁定期间中机械地锁定,并且不需要来自锁定机构驱动部292的驱动力(电力)。
如此,在如图8所示的充电状态下,通过常开控制,曝光用开口部281保持为打开状态,焦平面快门280成为常开状态。在焦平面快门280处于常开状态时,主体侧CPU220进行通过成像元件201拍摄实时取景图像的控制,以及将拍摄到的实时取景图像显示在监视器216的控制。
〔前帘保持解除〕
根据实时取景图像确定构图等,如果半按快门释放开关22,则主体侧CPU220执行AF处理和AE处理等摄像准备处理。接着,如果全按快门释放开关22,则主体侧CPU220经由成像元件控制部202和FPS控制部296进行用于拍摄静止图像的曝光控制。
FPS控制部296使位于锁定位置的前帘锁定杆289移动到非锁定位置,并解除由前帘锁定杆289进行的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阻止(图7的前帘保持解除)。
如果进行前帘保持解除,则第1前帘驱动杆286A1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设置在第1前帘驱动杆286A1的驱动销286Ae经由长孔285A连结的前帘驱动臂284A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曝光用开口部281。
图9中示出关于通过前帘保持解除使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行进,并通过前帘283A完全关闭曝光用开口部281的状态。
〔帘幕行进准备〕
接着,FPS控制部296进行焦平面快门280的曝光准备(帘幕行进准备)(图7)。
图10中示出关于焦平面快门280的帘幕行进准备结束的状态。
在此,帘幕行进准备是指,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和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励磁(开始通电),通过前帘用电磁铁288A和后帘用电磁铁288B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的磁性体片136A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的磁性体片136B被电磁力吸引,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保持在充电位置,并且解除由锁定机构293进行的锁定并使充电部件28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避开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如果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则能够在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或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消磁的定时,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或第2后帘驱动杆286B2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或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前帘行进〕
FPS控制部296中,如果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则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进行消磁,并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抵接销286Ab与第2前帘驱动杆286A2抵接的第1前帘驱动杆286A1与第2前帘驱动杆286A2一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使前帘283A向打开方向行进(前帘行进)从而打开曝光用开口部281。
由此,开始进行拍摄静止图像时的曝光。另外,当然要在曝光开始前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201中的电荷。
图11中示出关于前帘283A向打开方向的行进结束,并且曝光用开口部281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
〔后帘行进〕
FPS控制部296中,在通过前帘用电磁铁288A的消磁从前帘283A向打开方向的行进开始起经过规定的曝光时间(从主体侧CPU220指示的快门速度)t1后,对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消磁,并使第2后帘驱动杆286B2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抵接销286Bb与第2后帘驱动杆286B2抵接的第1后帘驱动杆286B1与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一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使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行进(后帘行进)从而关闭曝光用开口部281。由此,拍摄静止图像时的曝光结束。
图12中示出关于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结束,并且曝光用开口部281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
图7中,在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结束,并且曝光用开口部281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主体侧CPU220通过成像元件控制部202读出与积蓄在成像元件201中的电荷对应的信号(图像信号)。
而且,由于在读出表示静止图像的图像信号之后,具备于下一静止图像摄影中,因此将焦平面快门280设为常开状态。
即,FPS控制部296使位于非锁定位置的前帘锁定杆289移动到锁定位置(图13),接着,使充电部件28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移动到充电位置(图14)。并且,FPS控制部296使锁定机构293动作从而阻止充电部件288的转动。
这样,如果焦平面快门280成为常开状态,则再次开始实时取景图像的摄影和显示等处理。
<通过本发明进行的摄影>
〔第1实施方式〕
图15是表示在焦平面快门280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280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另外,将焦平面快门280设为常开状态的控制和在常开状态时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摄影和显示的控制与正常拍摄时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通过本发明进行的摄影相当于通过第1模式进行的摄影,正常拍摄相当于通过第2模式进行的摄影。
与利用图7说明的正常拍摄相比,图15所示的通过本发明进行的摄影主要在静止图像摄影的曝光开始方法和帘幕行进准备的定时方面不同。
〔通过电子快门进行的曝光开始〕
当焦平面快门280处于常开状态并且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等时,根据实时取景图像确定构图等,如果半按快门释放开关22,则主体侧CPU220执行AF处理和AE处理等摄像准备处理。接着,如果全按快门释放开关22,则主体侧CPU220经由成像元件控制部202和FPS控制部296进行用于拍摄静止图像的曝光控制。
此时,通过电子快门进行拍摄静止图像时的曝光的开始。即,如果全按快门释放开关22,则主体侧CPU220向成像元件控制部202输出电子快门控制信号,并通过成像元件控制部202同时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201的各像素中的电荷。在通过该电子快门控制释放电荷之后,在成像元件201的各像素中,与通过机械快门进行的曝光开始相同地积蓄有与新入射的光量对应的电荷,从而开始静止图像摄影的曝光。
〔帘幕行进准备〕
关于本发明的摄影时的帘幕行进准备,与正常拍摄时相同地进行,但其与正常拍摄时的帘幕行进准备在帘幕行进准备的定时上不同。
本发明的摄影时的帘幕行进准备在通过电子快门开始进行静止图像摄影的曝光之后并在即将完成与快门速度对应的曝光之前进行。
即,FPS控制部296在即将完成静止图像摄影的曝光之前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和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励磁,通过电磁力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保持在充电位置,接着解除由锁定机构293进行的锁定并使充电部件288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避开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
在此,就即将完成静止图像摄影的曝光之前而言,优选是接近于后帘行进的开始时点的时点,但需要是距离后帘行进的开始时点相当于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之前的时点。这是因为在帘幕行进准备结束之前无法使后帘283B行进。
〔前帘行进〕
如果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则FPS控制部296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进行消磁,并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但在进行本发明的摄影时,由于前帘锁定杆289处于锁定位置而阻止第1前帘驱动杆286A1的转动(由于前帘283A以打开状态被保持),因此前帘283A不会向打开方向行进。
〔后帘行进〕
在从通过电子快门控制开始静止图像的曝光起经过规定的曝光时间(从主体侧CPU220指示的快门速度)之后,FPS控制部296对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消磁,并使第2后帘驱动杆286B2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抵接销286Bb与第2后帘驱动杆286B2抵接的第1后帘驱动杆286B1与第2后帘驱动杆286B2一同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使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关闭曝光用开口部281。由此,拍摄静止图像时的曝光结束。
在此,关于图15所示的时间t2,在对应于为了在前帘283A行进后保持后帘283B而对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励磁的时间(需要电力的时间)这一方面与图7所示的正常拍摄时的时间(曝光时间)t1相同,但图15所示的时间t2是与曝光时间无关的时间,并且是相当于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程度的短时间。
因此,在通过本发明拍摄静止图像时,即使为曝光时间在规定时间(例如1秒)以上的长时间曝光的情况下,能够缩短为了在前帘283A行进后保持后帘283B而对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励磁的时间(在本例中,为时间t2),与通过正常拍摄进行长时间曝光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降低耗电量。
并且,能够通过缩短励磁时间而降低由于励磁电力的降低导致的发热,还能够防止由于发热导致的噪声的增加(画质的劣化)。
〔第2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在焦平面快门280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280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特别示出关于进行用于长时间曝光的噪声消除控制的情况。另外,在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省略与图1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的说明。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静止图像摄影的曝光时间比第1实施方式的曝光时间长的方面以及进行用于长时间曝光的噪声消除控制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16中,如果长时间曝光(后帘行进)结束,则成像元件控制部202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令,在曝光用开口部281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从成像元件201读出图像信号。如果图像信号的读出结束,则成像元件控制部202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令,开始进行通过电子快门控制进行的曝光。此时的通过电子快门控制进行的曝光的开始是指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201的各像素中的电荷。由于曝光用开口部281通过后帘283B被完全关闭,因此实际上在曝光开始后,被摄体光不会入射(曝光)到成像元件201。
成像元件控制部202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令开始进行通过电子快门控制进行的曝光之后,在经过与长时间曝光的曝光时间相同的时间后读出图像信号。该图像信号对应于成像元件201中产生的暗电流噪声信号(与电荷积蓄时间成比例增加的暗电流噪声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部206中,从包含通过长时间曝光拍摄到的暗电流噪声信号的图像信号减去如上述那样求出的暗电流噪声信号,由此进行用于长时间曝光的噪声去除。
〔第3实施方式〕
图17是表示在焦平面快门280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280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
另外,在图1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省略与图1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的说明。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曝光开始时的电子快门控制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动作均相同。
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曝光开始时的电子快门控制中,同时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201的各像素中的电荷,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曝光开始时的电子快门控制中,通过模拟了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特性的重置序列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201中的电荷。
图17中,用斜线表示从后帘行进的开始到结束为止的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特性,斜线的斜率对应于后帘283B的行进速度。
在本例中,在后帘行进时,通过后帘283B从曝光用开口部281的上端向下端依次关闭曝光用开口部281。因此,如果像图1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那样进行同时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201的各像素中的电荷的、通过电子快门进行的曝光开始,则在成像元件201的上端侧像素与下端侧像素中,在曝光时间上产生差异。
由于该曝光时间的差异小,因此在长时间曝光时不会成为问题,但在进行曝光时间短的摄影时会成为亮度不均匀的原因。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通过电子快门进行的曝光开始时,通过模拟了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特性的重置序列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201中的电荷。
具体而言,当在通过电子快门进行的曝光开始时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201中的电荷时,通过成像元件控制部202,以时间差(对应于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特性的时间差)依次逐行释放(按行顺序依次进行重置并开始积蓄电荷)成像元件201中每1行像素的电荷。
由此,无论所拍摄的图像的后帘283B在行进方向的位置如何,均可以将曝光时间设为恒定并提高画质。
〔第4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在焦平面快门280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280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另外,在图18所示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省略与图15和图17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的说明。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适用于快门速度快的情况(例如,曝光时间在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以内的情况)。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果全按快门释放开关22,则直接开始进行通过电子快门进行的曝光,而不进行帘幕行进准备。由此,从快门释放开关22的操作时点到静止图像摄影的开始期间没有时间滞后,并且具有能够拍摄摄影者想要的静止图像的优点。
另一方面,当快门速度比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快时,如果通过电子快门进行的曝光开始后进行帘幕行进准备,则会产生在后帘行进开始之前帘幕行进准备没有结束的问题。
因此,在第4实施方式中,如果全按快门释放开关22,则先进行通过电子快门进行的曝光开始,从而开始帘幕行进准备。如果从该开始时点进行帘幕行进准备,则帘幕行进准备的开始时点优选为帘幕行进准备在后帘行进的开始时点之前结束的时点中最接近后帘行进的开始时点的时点(即,比后帘行进的开始时点早相当于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的时点)。
如上所述,判别部297判别曝光时间(快门速度)是否为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以上,并将该判别结果输出至FPS控制部296(图6)。
FPS控制部296中,当从判别部297输入曝光时间小于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的判别结果时,如果全按快门释放开关22,则开始进行帘幕行进准备,接着使通过电子快门进行的曝光开始(前帘行进)。此时的曝光开始时的电子快门控制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地,优选通过模拟了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特性的重置序列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201中的电荷。
而且,FPS控制部296中,在前帘行进后且经过短时间的曝光时间t3之后使后帘行进。由此,即使在通过电子快门控制进行曝光的开始,并通过后帘283B的行进完成曝光时,也能够进行短时间曝光的摄影。
〔第5实施方式〕
图19是表示在焦平面快门280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280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另外,在图19所示的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省略与图15和图17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的说明。
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适用于进行B门拍摄的情况。B门拍摄是指在全按快门释放开关22的时间(S2接通信号的输出期间)持续进行曝光的长时间曝光。B门拍摄例如能够通过使快门速度转盘23沿B门拍摄位置“B”旋转而设定。
当进行B门拍摄时,帘幕行进准备动作在检测到快门释放开关22的全按结束(从S2接通信号变为S2断开信号的情况)之后进行,因此存在曝光时间增加相当于帘幕行进准备动作时间的问题。
当基于B门拍摄的曝光时间为几秒级时,由上述曝光时间的增加产生的影响很小,但当基于B门拍摄的曝光时间为短时间时,由上述曝光时间的增加产生的影响变大。
因此,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如果通过电子快门控制进行的曝光开始定时延迟相当于帘幕行进准备动作的时间,并检测到快门释放开关22的全按结束,则进行帘幕行进准备,使后帘行进开始延迟相当于延迟了曝光开始定时的时间,由此进行相当于与全按快门释放开关22的时间相同的时间的曝光。
即,FPS控制部296中,如果如图19所示那样通过快门释放开关22的操作输入曝光开始指示(S2接通信号),则从S2接通信号的上升时点至少延迟相当于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t4而开始进行通过电子快门控制进行的曝光。
在此,时间t4在本例中为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与为了在前帘283A行进后保持后帘283B而对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励磁的时间t2的总计时间。如上所述,时间t2是与曝光时间无关的时间,并且是相当于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程度的短时间,但也能够设为0。因此,时间t4的最小时间为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
之后,FPS控制部296中,如果通过快门释放开关22的操作输入曝光完成指示(S2断开信号),则从S2断开信号的下降时点开始进行帘幕行进准备动作,在帘幕行进准备动作完成后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进行消磁,并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287A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前帘用电磁铁288A消磁后且经过时间t2之后(即,从S2断开信号的下降时点起经过时间t4之后),对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消磁,并使第2后帘驱动杆286B2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287B的作用力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使后帘283B向闭合方向行进而关闭曝光用开口部281,从而完成拍摄静止图像时的曝光。
〔第6实施方式〕
图20是表示在焦平面快门280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280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另外,在图20所示的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省略与图15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的说明。
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在曝光完成的动作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即,FPS控制部296中,曝光的完成通过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的行进来进行,而非通过后帘283B的行进来进行。
关于常开状态的焦平面快门280的前帘283A,如图8所示那样通过处于锁定位置的前帘锁定杆289阻止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的行进)。
当在通过电子快门控制进行的曝光开始后使曝光结束时没有完成帘幕行进准备时,FPS控制部296解除由前帘锁定杆289进行的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的阻止。第1前帘驱动杆286A1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施力,而通过解除第1前帘驱动杆286A1向逆时针方向的转动(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的阻止,从而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由此,能够使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曝光(参考图9),即使在没有完成帘幕行进准备的状况(发生异常等时)下也能够进行摄影。
另外,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通过电子快门进行的曝光开始通过同时释放成像元件201中所有像素的电荷来进行,但优选通过模拟了前帘283A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特性的重置序列释放积蓄在成像元件201中的电荷。
〔第7实施方式〕
图21是表示在焦平面快门280处于常开状态时进行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摄影时的、焦平面快门280的各部的动作定时的时序图。另外,在图2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中,省略与图17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动作。
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在曝光完成的动作上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
即,FPS控制部296通过电子快门控制结束曝光,而非通过后帘283B的行进来进行曝光的完成。
在此,成像元件控制部202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令,读出与积蓄在成像元件201的各像素中的电荷对应的电信号(图像信号),由此进行由电子快门控制进行的曝光结束。
由此,在进行曝光完成的动作时,即使在没有完成帘幕行进准备的状况下,并且前帘283A无法向闭合方向行进时(发生异常时)也能够进行拍摄。
[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
接着,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图2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2中,FPS控制部296使前帘锁定杆289移动到锁定位置,由此阻止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使焦平面快门280能够常开(步骤S10)。
接着,FPS控制部296使充电部件288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使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移动到充电位置(步骤S12)。
接着,FPS控制部296使锁定机构293动作,并将移动到充电位置的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机械地锁定在充电位置(步骤S14)。
通过这些步骤S10~S14中的控制,将焦平面快门280设为常开状态。
如果焦平面快门280成为常开状态,则根据主体侧CPU220的指令进行实时取景图像的摄影和显示(步骤S16)。由此,能够在拍摄静止图像时进行取景。
之后,判别快门释放开关22是否被操作(步骤S18),如果判别为快门释放开关22被操作(“是”的情况),则主体侧CPU220经由成像元件控制部202控制成像元件201,并通过电子快门开始进行静止图像摄影的曝光(步骤S20)。
FPS控制部296在通过电子快门进行的曝光开始后,在即将完成曝光之前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和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励磁,并将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吸引保持在充电位置(步骤S22),并解除由锁定机构293进行的第2前帘驱动杆286A2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充电部件288)的锁定(步骤S24)。通过这些步骤S22、S24中的控制进行帘幕行进准备。
如果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则FPS控制部296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进行消磁从而进行前帘行进(步骤S26),接着对后帘用电磁铁288B进行消磁并进行后帘行进,从而完成曝光(步骤S28)。另外,在步骤S26中的前帘行进中,仅第2前帘驱动杆286A2进行转动,前帘不行进。
而且,在静止图像摄影的曝光结束后,从成像元件201读出图像信号(步骤S30)。
另外,当进行下一静止图像摄影时,返回步骤S10,并且每当拍摄静止图像时反复进行步骤S10至步骤S30的处理。
[其他]
适用本发明的数码相机并不限于无反光镜的数字单镜头反光相机,也可以是数字单镜头相机或镜头一体化数码相机,总之,只要是搭载有焦平面快门的数码相机,则可以是任何相机。
并且,焦平面快门并不限于能够切换常开动作与常闭动作的焦平面快门,也可以是仅进行常开动作的焦平面快门,总之,只要是可进行常开动作的焦平面快门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1后帘驱动杆286B1和第2后帘驱动杆286B2构成后帘驱动部件,但也可以通过一个后帘驱动杆来构成。此时,需要在一个后帘驱动杆上设置后帘行进用弹簧以及用于与后帘驱动臂连结的驱动销。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帘幕行进准备时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进行励磁,并在前帘行进时进行消磁,但也可以在帘幕行进准备时不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进行励磁。此时,也不需要对前帘用电磁铁288A进行消磁,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在帘幕行进准备时解除第2后帘驱动杆286B2在充电位置上的锁定时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符号说明
10-数码相机,20-取景窗,22-快门释放开关,23-快门速度转盘,24-曝光校正转盘,25-电源杆,26-目镜部,27-OK键,28-十字键,29-重放按钮,30-内置闪光,100-可更换透镜,102-摄像光学系统,104-变焦透镜,106-聚焦透镜,108-光圈,114-变焦透镜控制部,116-聚焦透镜控制部,118-光圈控制部,120-透镜侧CPU,122-RAM,124-ROM,126-闪存ROM,136A-磁性体片,136B-磁性体片,150-透镜侧通信部,160-透镜支座,200-相机主体,201-成像元件,202-成像元件控制部,203-模拟信号处理部,204-A/D转换器,205-图像输入控制器,206-数字信号处理部,207-RAM,208-压缩解压处理部,210-媒体控制部,212-存储卡,214-显示控制部,216-监视器,220-主体侧CPU,222-操作部,224-时钟部,226-闪存ROM,228-ROM,230-AF检测部,232-明亮度检测部,234-白平衡校正部,236-无线通信部,238-GPS接收部,240-电源控制部,242-蓄电池,244-透镜电源开关,250-主体侧通信部,260-主体支座,260A-端子,270-闪光发光部,272-闪光控制部,280-焦平面快门,281-曝光用开口部,282-快门底板,283A-前帘,283B-后帘,284A1-前帘驱动臂,284A2-前帘驱动臂,284B1-后帘驱动臂,284B2-后帘驱动臂,284a1-支轴,284a2-支轴,284b1-支轴,284b2-支轴,285-基板,285A-长孔,285B-长孔,286A1-第1前帘驱动杆,286A2-第2前帘驱动杆,286Aa-磁性体片,286Ab-抵接销,286Ac-止动件,286Ad-凸轮从动件,286Ae-驱动销,286B1-第1后帘驱动杆,286B2-第2后帘驱动杆,286Ba-磁性体片,286Bb-抵接销,286Bc-止动件,286Bd-凸轮从动件,286Be-驱动销,286a-支轴,286b-支轴,287A-前帘行进用弹簧,287B-后帘行进用弹簧,288-充电部件,288A-前帘用电磁铁,288Aa-凸轮面,288B-后帘用电磁铁,288Bb-凸轮面,288a-支轴,289-前帘锁定杆,289A-止动件,289B-止动件,289a-支轴,290A-电机驱动部,290B-充电电机,291-动力传递机构,292-锁定机构驱动部,293-锁定机构,294-前帘锁定杆驱动部,295A-电磁铁驱动部,295B-电磁铁驱动部,296-FPS控制部,297-判别部,298-切换部,S10~S30-步骤。

Claims (14)

1.一种数码相机,其具备:焦平面快门;成像元件;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焦平面快门和所述成像元件,所述数码相机中,
所述焦平面快门由如下部件构成:
第1前帘驱动部件,通过向第1方向移动使前帘向打开方向行进从而完全打开曝光用开口部,并通过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方向移动使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所述曝光用开口部;
第2前帘驱动部件,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被向所述第1方向施力,并与所述第1前帘驱动部件抵接而使所述第1前帘驱动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
复位弹簧,通过比所述前帘行进用弹簧弱的作用力将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施力;
后帘驱动部件,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被向所述第1方向施力,并且通过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并通过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使所述后帘向打开方向行进从而完全打开所述曝光用开口部;
充电部件,使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克服所述前帘行进用弹簧和所述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而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移动端侧的充电位置;
锁定机构,当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位于所述充电位置时,将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所述充电位置;
前帘锁定部件,当所述前帘完全打开时,阻止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
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当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位于所述充电位置时,通过进行通电直接或间接地阻止由所述前帘行进用弹簧引起的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以及
后帘用电磁致动器,当所述后帘驱动部件位于所述充电位置时,通过进行通电直接或间接地阻止由所述后帘行进用弹簧引起的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
所述控制部中,
在通过所述前帘锁定部件阻止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充电部件使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所述充电位置,并且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所述充电位置从而完全打开所述曝光用开口部,
当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处于所述完全打开时,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进行通过释放积蓄在所述成像元件中的电荷而开始进行曝光的电子快门控制,
在即将完成所述曝光之前至少对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励磁并阻止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转动,并且进行解除由所述锁定机构进行的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在所述充电位置上的保持的帘幕行进准备,
在所述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所述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所述后帘驱动部件使所述后帘向所述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所述曝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中,当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处于所述完全打开时,从所述成像元件连续地读出图像信号从而能够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中,当为所述曝光的时间在规定时间以上的长时间曝光时,在所述曝光完成后且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从所述成像元件读出图像信号,
在读出所述图像信号后且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对所述成像元件进行与所述曝光的时间相同的时间的进行电荷积蓄的电子快门控制,并从所述成像元件读出噪声信号,
通过从读出的图像信号减去读出的噪声信号而获取去除了噪声的图像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中,当进行所述电子快门控制时,通过模拟了所述后帘向闭合方向的行进特性的重置序列释放积蓄在所述成像元件中的电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其具备判别曝光时间是否为所述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以上的判别部,
所述控制部中,如果通过所述判别部判别为所述曝光时间小于所述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则使所述帘幕行进准备的动作开始比所述电子快门控制的开始早进行,并至少在使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消磁之前完成所述帘幕行进准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中,如果通过所述快门释放开关的操作输入曝光开始指示,则从输入所述曝光开始指示之后至少延迟所述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来开始通过所述电子快门控制进行的所述曝光,如果通过所述快门释放开关的操作输入曝光完成指示,则进行所述帘幕行进准备,并在输入所述曝光完成指示起经过所述延迟的时间之后对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所述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所述后帘驱动部件使所述后帘向所述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所述曝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其具备切换第1模式与第2模式的切换部,
所述控制部中,
如果通过所述切换部切换为所述第1模式,则在通过所述前帘锁定部件阻止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充电部件使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所述充电位置,并且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所述充电位置从而完全打开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当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处于所述完全打开时,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进行通过释放积蓄在所述成像元件中的电荷而开始进行曝光的电子快门控制,在即将完成所述曝光之前至少对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励磁并阻止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转动,并且进行解除由所述锁定机构进行的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在所述充电位置上的保持的帘幕行进准备,在所述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所述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所述后帘驱动部件使所述后帘向所述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所述曝光,
如果通过所述切换部切换为所述第2模式,则在通过所述前帘锁定部件阻止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充电部件使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所述充电位置,并且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所述充电位置从而完全打开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当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处于所述完全打开时,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解除由所述前帘锁定部件进行的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阻止,通过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使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对所述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和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分别进行励磁并阻止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并且进行解除由所述锁定机构进行的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在所述充电位置上的保持的帘幕行进准备,在所述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所述前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所述前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第1前帘驱动部件使所述前帘向打开方向行进从而开始进行曝光,在所述曝光开始后,对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所述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所述后帘驱动部件使所述后帘向所述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所述曝光。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中,当进行所述曝光的完成动作时没有完成所述帘幕行进准备时,解除由所述前帘锁定部件进行的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阻止,通过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使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所述曝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码相机,其中,
所述控制部中,当进行所述曝光的完成动作时没有完成所述帘幕行进准备,并且不能通过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使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时,通过从所述成像元件读出图像信号来完成所述曝光。
10.一种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数码相机具备:焦平面快门;成像元件;以及控制部,控制所述焦平面快门和所述成像元件,所述焦平面快门由如下部件构成:第1前帘驱动部件,通过向第1方向移动使前帘向打开方向行进从而完全打开曝光用开口部,并通过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第2方向移动使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所述曝光用开口部;第2前帘驱动部件,通过前帘行进用弹簧被向所述第1方向施力,并与所述第1前帘驱动部件抵接而使所述第1前帘驱动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复位弹簧,通过比所述前帘行进用弹簧弱的作用力将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施力;后帘驱动部件,通过后帘行进用弹簧被向所述第1方向施力,并且通过向所述第1方向移动使后帘向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全关闭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并通过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使所述后帘向打开方向行进从而完全打开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充电部件,使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克服所述前帘行进用弹簧和所述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而向所述第2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所述第2方向的移动端侧的充电位置;锁定机构,当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位于所述充电位置时,将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所述充电位置;前帘锁定部件,当所述前帘完全打开时,阻止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前帘用电磁致动器,当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位于所述充电位置时,通过进行通电直接或间接地阻止由所述前帘行进用弹簧引起的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以及后帘用电磁致动器,当所述后帘驱动部件位于所述充电位置时,通过进行通电直接或间接地阻止由所述后帘行进用弹簧引起的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所述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所述控制部使所述前帘锁定部件移动,从而阻止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步骤;
在阻止所述前帘向闭合方向行进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充电部件使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移动到所述充电位置,并且通过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分别保持在所述充电位置从而完全打开所述曝光用开口部的步骤;
当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处于所述完全打开时,如果操作快门释放开关,则进行通过释放积蓄在所述成像元件中的电荷而开始进行曝光的电子快门控制的步骤;
在即将完成所述曝光之前至少对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励磁从而阻止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的移动的步骤;
在通过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阻止所述后帘驱动部件的移动之后,所述控制部进行解除由所述锁定机构进行的所述第2前帘驱动部件和所述后帘驱动部件在所述充电位置上的保持的帘幕行进准备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帘幕行进准备结束后对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进行消磁,通过所述后帘行进用弹簧的作用力经由所述后帘驱动部件使所述后帘向所述闭合方向行进从而完成所述曝光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部中,当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处于所述完全打开时,从所述成像元件连续地读出图像信号从而能够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当为所述曝光的时间在规定时间以上的长时间曝光时,在所述曝光完成后且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从所述成像元件读出图像信号的步骤;
在读出所述图像信号后且所述曝光用开口部处于完全关闭的期间对所述成像元件进行与所述曝光的时间相同的时间的进行电荷积蓄的电子快门控制,并从所述成像元件读出噪声信号的步骤;以及
通过从读出的图像信号减去读出的噪声信号而获取去除了噪声的图像信号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控制部中,当进行所述电子快门控制时,通过模拟了所述后帘向所述闭合方向的行进特性的重置序列释放积蓄在所述成像元件中的电荷。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判别曝光时间是否为所述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以上的步骤,
如果判别为所述曝光时间小于所述帘幕行进准备所需的时间,则使所述帘幕行进准备的动作开始比所述电子快门控制的开始早进行,并至少在使所述后帘用电磁致动器消磁之前完成所述帘幕行进准备的步骤。
CN201780051585.1A 2016-08-25 2017-07-21 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6430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5059 2016-08-25
JP2016165059 2016-08-25
PCT/JP2017/026473 WO2018037794A1 (ja) 2016-08-25 2017-07-21 デジタル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3043A CN109643043A (zh) 2019-04-16
CN109643043B true CN109643043B (zh) 2021-04-09

Family

ID=61245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1585.1A Active CN109643043B (zh) 2016-08-25 2017-07-21 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2732B2 (zh)
JP (1) JP6571877B2 (zh)
CN (1) CN109643043B (zh)
DE (1) DE112017003715T5 (zh)
WO (1) WO20180377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26336S (zh) * 2018-05-10 2019-03-11
JPWO2021010021A1 (zh) * 2019-07-17 2021-01-21
JP7408454B2 (ja) * 2020-03-25 2024-0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23013399A (ja) * 2021-07-16 2023-0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0860A (en) * 1997-07-26 1999-12-14 Rollei Fototechnic Gmbh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ocal-plane shutter having two motors
JP2001075147A (ja) * 1999-09-07 2001-03-23 Nikon Corp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ー
JP2004317590A (ja) * 2003-04-11 2004-11-11 Seiko Precision Inc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2006098909A (ja) * 2004-09-30 2006-04-13 Canon Inc シャッタ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1187772A (zh) * 2006-11-20 2008-05-28 佳能株式会社 快门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01206378A (zh) * 2006-12-21 2008-06-25 佳能株式会社 机械快门的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
CN101762948A (zh) * 2008-12-24 2010-06-30 索尼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JP2010245604A (ja) * 2009-04-01 2010-10-28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CN102081277A (zh) * 2009-11-30 2011-06-01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
JP2011237673A (ja) * 2010-05-12 2011-11-24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014146A (ja) * 2010-01-15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EP2416216A1 (en) * 2010-08-05 2012-0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hutter device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478745A (zh) * 2010-11-24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快门装置
CN102566200A (zh) * 2010-12-20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快门装置和包括快门装置的照相机
CN102597866A (zh) * 2010-06-23 2012-07-1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使用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CN102667609A (zh) * 2010-07-12 2012-09-12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CN103135314A (zh) * 2011-11-30 2013-06-05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相机的焦面快门
WO2013094278A1 (ja) * 2011-12-20 2013-06-27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2013207631A (ja) * 2012-03-29 2013-10-07 Nikon Corp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380397A (zh) * 2011-08-24 2013-10-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焦面快门装置和图像摄取装置
WO2014185328A1 (ja) * 2013-05-17 2014-11-20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制御システム
CN104285181A (zh) * 2012-09-24 2015-01-14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与光学仪器
CN105074563A (zh) * 2013-03-27 2015-11-1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焦平面快门
JP2016070971A (ja) * 2014-09-26 2016-05-09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5637412A (zh) * 2014-01-29 2016-06-01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CN105759536A (zh) * 2015-01-07 2016-07-13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56063B1 (en) * 1996-10-02 2001-07-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mage signal processing unit and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JP3995488B2 (ja) * 2002-01-31 2007-10-24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
JP4444750B2 (ja) * 2004-08-05 2010-03-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
JP3956991B2 (ja) 2006-01-20 2007-08-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037859B2 (ja) * 2006-05-29 2012-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034818A (ja) 2008-07-29 2010-02-12 Sony Corp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477536B1 (ko) * 2008-07-31 2014-12-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포컬 플레인 셔터, 이를 구비하는 촬상 장치 및 촬상 방법
JP2011013539A (ja) 2009-07-03 2011-01-20 Panasonic Corp シャッター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1158890A (ja) * 2010-01-06 2011-08-18 Panasonic Corp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5621569B2 (ja) * 2010-12-13 2014-11-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シャッタ動作補正方法
KR102034621B1 (ko) * 2012-07-13 2019-10-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셔터 구동 시스템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및 카메라 구동 방법
JP6235240B2 (ja) * 2013-05-24 2017-11-22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6253902B2 (ja) * 2013-06-20 2017-12-27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光学機器
CN110506233B (zh) * 2017-03-30 2021-04-2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0860A (en) * 1997-07-26 1999-12-14 Rollei Fototechnic Gmbh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focal-plane shutter having two motors
JP2001075147A (ja) * 1999-09-07 2001-03-23 Nikon Corp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ー
JP2004317590A (ja) * 2003-04-11 2004-11-11 Seiko Precision Inc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
JP2006098909A (ja) * 2004-09-30 2006-04-13 Canon Inc シャッタ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01187772A (zh) * 2006-11-20 2008-05-28 佳能株式会社 快门装置和摄像设备
CN101206378A (zh) * 2006-12-21 2008-06-25 佳能株式会社 机械快门的控制方法和摄像设备
CN101762948A (zh) * 2008-12-24 2010-06-30 索尼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JP2010245604A (ja) * 2009-04-01 2010-10-28 Nikon Corp 撮像装置
CN102081277A (zh) * 2009-11-30 2011-06-01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数码相机用焦面快门
JP2012014146A (ja) * 2010-01-15 2012-01-19 Panasonic Corp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1237673A (ja) * 2010-05-12 2011-11-24 Canon Electronics Inc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2597866A (zh) * 2010-06-23 2012-07-1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及使用该焦平面快门的光学设备
CN102667609A (zh) * 2010-07-12 2012-09-12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EP2416216A1 (en) * 2010-08-05 2012-0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hutter device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2478745A (zh) * 2010-11-24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快门装置
CN102566200A (zh) * 2010-12-20 2012-07-11 佳能株式会社 快门装置和包括快门装置的照相机
CN103380397A (zh) * 2011-08-24 2013-10-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焦面快门装置和图像摄取装置
CN103135314A (zh) * 2011-11-30 2013-06-05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相机的焦面快门
WO2013094278A1 (ja) * 2011-12-20 2013-06-27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フォーカルプレー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光学機器
JP2013207631A (ja) * 2012-03-29 2013-10-07 Nikon Corp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285181A (zh) * 2012-09-24 2015-01-14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与光学仪器
CN105074563A (zh) * 2013-03-27 2015-11-18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焦平面快门
WO2014185328A1 (ja) * 2013-05-17 2014-11-20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制御システム
CN105637412A (zh) * 2014-01-29 2016-06-01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JP2016070971A (ja) * 2014-09-26 2016-05-09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カメラ用フォーカルプレンシャッ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5759536A (zh) * 2015-01-07 2016-07-13 精工精密株式会社 叶片驱动装置和光学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37794A1 (ja) 2018-03-01
CN109643043A (zh) 2019-04-16
DE112017003715T5 (de) 2019-04-25
US20190191070A1 (en) 2019-06-20
JPWO2018037794A1 (ja) 2019-06-27
US10812732B2 (en) 2020-10-20
JP6571877B2 (ja) 2019-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6233B (zh) 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643043B (zh) 数码相机以及数码相机的控制方法
US7907206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4615458B2 (ja) 露出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270183A (ja) 撮像装置
WO2019087928A1 (ja) 撮像装置、ファインダ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ファインダ装置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ファイン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1103361A (ja) 電子カメラ装置
JP6975842B2 (ja) 撮像装置、露光間ズーム撮影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4056257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9122557A (ja) カメラ
JP2008042471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処理方法
JP2010074743A (ja) 撮像装置
JP2007312197A (ja)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カメラ
JP2008053844A (ja) カメラ
JP2006173860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2252804A (ja) 電子カメラ
JPH0436508B2 (zh)
JP2007312198A (ja) ライブビュー可能なカメラ
JP2003060943A (ja) プレビュー機能を有するデジタル一眼レフカメラ
JP2010081351A (ja) 撮像装置
JP5362066B2 (ja) シャッタ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820272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13081132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2311476A (ja) カメラ
JP2007017576A (ja) シャッタ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