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357C - 纸张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纸张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357C
CN1096357C CN95109940A CN95109940A CN1096357C CN 1096357 C CN1096357 C CN 1096357C CN 95109940 A CN95109940 A CN 95109940A CN 95109940 A CN95109940 A CN 95109940A CN 1096357 C CN1096357 C CN 109635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paper
imaging device
record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99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06A (zh
Inventor
佐藤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4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3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35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纸张输送设备包括有用来压紧和输送纸张的第一输送装置,还包括有设在第一输送装置下游侧可用来压紧和输送此纸张的第二输送装置,其中,当在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间产生的纸性延伸量为t,而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量分别是L1与L2时,要满足一关系L1≥L1+t。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这样一种纸张输送设备的成像设备。

Description

纸张输送设备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成像设备的纸张输送设备,此种成像设备例如是一种通过以串行方式扫描记录头来成像的喷墨记录设备。
迄今已有各种各样的具备不同形式成像设备的记录设备投入实际应用。其中,喷墨记录设备与热转印记录设备的制造费用低且噪声也较小,已广泛供个人和办公使用。在这种喷墨型与热转印型的成像设备中,一般是使一记录纸张相对于此种设备的记录部分位移来成像的。在应用喷墨记录方法的串行扫描型打印机中,记录纸是按预定的宽度位移的,而图像的一部便形成在已位移的记录纸的宽度上。此外,这种记录纸一般是由设在上述记录部分上游与下游侧的输送辊来输送的。为了减少记录纸的边界余量,记录纸的梢端或前部在记录纸被压紧时只处在设在记录部上游侧的输送辊之间。记录纸的居中或中间部分在记录纸被压紧时处于设在记录部上游与下游侧两处的输送辊之间;而记录纸的尾端或后部在记录纸被压紧时只处在设在记录部下游侧的输送辊之间。
在喷墨记录设备中,记录纸在此设备的记录部分中会由于墨水而发生伸长。这样,即使当记录纸通过上游与下游输送辊的协同工作而输送时,为了准确地输送此记录纸,就必须由上游输送辊来控制记录纸的输送量。因此,在记录纸处在上游与下游输送辊之间时,通过将上游辊的记录纸压紧压力(P1)调节到大于下游辊的记录纸压紧压力,就可以由设在记录部上游的输送辊来控制输送量,而通过将下游输送辊的纸张输送量(L2)调节成大于上游输送辊的纸张输送量(L1),此记录纸就会在被输送的同时使下游辊空转,由此可防止记录纸在记录部时松弛。
图11是一剖面图,它示明了:一种传统记录部的主部、设在记录部上游侧的输送辊1,以及用来将记录纸9偏移到输送辊1上的从动辊3。类似地,有一纸张排出辊2设在记录部的下游侧,同时有一从动辊4用来将记录纸9偏移到纸张排出辊2之上。
在上述例子中,与输送辊关联的从动辊3的偏动力同与纸张排出辊2关联的从动辊4的偏动力之比约为4∶1。在这样的布置之下,即使记录纸9为辊1与辊2压紧,但记录纸9的输送量受输送辊1的控制。此外,尽管将纸张排出辊2的输送量设定成大于输送辊1的输送量,但由于辊2的压紧压力小于辊1的压紧压力,记录纸9就会在打滑时输送,得以防止记录纸在记录部分发生飘浮或松弛。顺便指出,当记录纸9只为此输送辊与纸张排出辊之一压紧时,纸9的输送量将取决于与它相关联的辊。
图11中的参考数号11指用来支承记录纸的压板,参考数号13指安装在滑架上的喷墨记录头。此外,在图11中,记录纸是从右移向左,同时存在有关系:P1>P2与L2>L1。
在上述布置之下,在输送记录纸时,由于输送量是由关联到记录纸的前部与中部的上游侧输送辊1确定,故不存在问题。但紧接记录纸尾端离开上游辊对1、3间的辊隙后,记录纸的输送量便受设在记录部下游侧的纸张排出辊2控制。于是如上所述,由于下游辊对2、4的输送量大于上游辊对1、3的输送量,在此纸尾端离开上游辊对间的间隙后,记录纸的输送量便增加,结果使图像的各个部分互不邻接,严重损坏了图象质量。
为了避免这种缺点,进行过下述尝试。
(1)上、下游输送辊具有不同的驱动源,下游的输送量L2保持到大于上游输送量L1,直到记录纸的尾端离开上游辊,然后在这些辊转动使记录纸的尾端通过上游辊对的辊隙之后,下游输送量L2便改变到L1;
(2)上、下游输送辊具有共同的驱动源,但下游辊配备有变速机构,下游输送量L2保持到大于上游输送量L1,直至记录纸的尾端离开了上游辊,然后在这些辊转动使记录纸的尾端通过上游辊对间的辊隙后,下游输送量L2变为L1;
(3)上、下游输送辊具有共同的驱动源且没有变速机构,下游输送量L2保持成大于上游输送量L1,直至这些辊转动到记录纸尾端通过上游辊对的辊隙后,而在记录纸的尾端离开上游辊后,下游输送量L2改变到L1(此时,上游输送量成为L1×L1/L2);以及
(4)上、下游输送辊具有共同的驱动源,没有变速机构,而下游输送量L2保持成大于上游输送量L1,直至这些辊转动到记录纸尾端通过上游辊对辊隙时,此时的下游输送量L2变到L1(在此情形,上游输送量成为L1×L1/L2)。
上述方法(1)至(4)共同示于图12中。
在这些方法的(1)、(2)与(4)中,由于下游输送量在记录纸通过上游辊间的辊隙后减小到L1(<L2),就不能消除由于此纸在记录部的延伸而在纸中引发的松弛现象。例如,假设记录部分的记录宽度X在纸张输送方向是16.256mm而纸张的延伸率k对每一记录宽度是0.01时,则此纸的每一记录宽度的伸长便是0.16256mm(=16.256×0.01)。
要是记录纸的延伸在记录部的前后方向中是均匀的,即使在输送量是正确时,纸张记录宽度的端部位置在上游方向也将偏离记录部端部0.08128mm(=0.16256/2)。这一偏差量超过了具有400DPI步距的油墨喷嘴间的距离0.0635mm,结果使得延伸了的记录宽度与下一个记录宽度重叠,由此而产生了高密度的纹道。
另一方面,要是记录纸的延伸在记录部的前后方向中不是均匀地产生,则记录纸将在记录部中飘浮,导致记录纸与记录头接触,而由于这种飘浮在此纸张中产生的皱褶则会压紧到下游辊对之间。
此外,在上述方法(3)中,尽管在记录纸的尾端离开上游辊对间的辊隙时,下游输送量保持为L2(>L1),当这对辊转动到记录纸的尾端通其间的辊隙时,要是此上游辊对与记录纸尾端间的距离C几乎为零时,由于这一尾端是立即地离开上游辊对间的辊隙,下游辊对就不能补偿记录纸在记录部的全部延伸。
例如当记录纸对每次记录宽度的延伸率k为上述的0.01时,此纸的每次记录宽度的延伸便是0.16256mm。为了通过下游辊来拉伸此纸张以消除松弛现象,下游辊的输送量必须设定为16.4186mm(=16.256+0.16256)或更大些。
但在此时,在紧接记录纸尾端离开上游辊对间辊隙之前,要是记录纸尾端与上述辊对间辊隙的距离是5mm时,由于只是此距离C对上游辊的拉伸作业有贡献,此纸的松弛性只靠拉伸0.05mm(=0.16256×C/z)是不能消除的。于是就不能消除余剩的0.11256mm(=0.16256-0.05)的伸长。同时在此情形下,延伸的记录宽度与下一个记录宽度重叠,而产生出高密度的纹道。
如上所述,当输送量从预定值改变后,要是此输送量不充分,事先所记录的记录宽度便会与即将记录的下一个记录宽度部分地重叠,由此而在图象中形成高密度纹道。此外,取决于上述尾端与辊隙产的距离C,就是在下游辊的输送量不减小(即保持为L2)时,也不能完全消除此纸张的伸长,于是便产生出高密度纹道。
本发明旨在消除上述的传统性的缺点,其目的之一在于防止纸张由于它在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间所产生的伸长与松弛而发生飘浮和/或卡塞,同时防止在把这样的纸用到成像设备中时而形成高密度纹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纸张输送设备,它包括用来压紧和输送纸张的第一输送装置,以及设在此第一输送装置下游侧的适合来压紧和输送此纸张的第二输送装置。设此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间所产生的纸张延伸量为t,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的输送量分别为L1与L2,则满足下述关系:L2≥L1+t。
此外,当纸张的尾端在输送中离开第一输送装置时,此第二输送装置从输送过程开始时,输送此纸张较第一输送装置大出一个量t,直到此纸张尾端离开第一输送装置。
通过在此纸张输送设备的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间设置一成像装置,且此成像装置适合在此纸张上形成一个在纸张输送方向上具有长度X的图象,就能获得一种成像设备。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最佳实施例的成像设备记录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成像设备的立剖面图。
图3示明此成像设备记录部的位置条件。
图4用来说明此成象设备记录部的作业。
图5是用来说明从此成像设备输出的图像的平面图。
图6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记录部分的透视图。
图7示明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位置条件。
图8用来说明图7中成像设备记录部分的作业。
图9是用来说明从图7中成像设备输出的图像的平面图。
图10是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列的成像设备记录部分的透视图。
图11是传统的成像设备记录部分的剖面图;而
图12示明当由传统成像设备来记录纸张的尾端部分时所进行的控制。
下面详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设备记录部分的透视图,而图2是图1中喷墨记录设备的剖面图。
在图1中,在上述记录部的上游侧设置一输送辊1,同时有一从动辊3用来将记录纸9偏移到输送辊1之上。类似地,在此记录部的下游侧设有一纸张排出辊2,同时有一从动辊4用来将记录纸9偏移到纸张排出辊2之上。
在此实施例中,与输送辊1关联的从动辊3的偏动力同与排出辊2关联的从动辊4的偏动力之比约为4∶1。在这种布置下,即使记录纸9为辊1与辊2压紧,纸9的实际输送量(输送距离)是由输送辊1控制。此外,尽管纸张排出辊2的输送量经设定成大于输送辊1的输送量,但由于辊2的压紧压力小于辊1的压紧压力,记录纸9便在被输送的同时滑动,这样便防止了记录纸在前述记录部中发生飘浮与松弛。顺便指出,当记录纸9只由辊1与辊2中之一压紧时,记录纸9的输送量便取决于相关联的辊。
辊1与辊2各以其一端分别配合上皮带轮5a、5b,使得这些辊能通过马达皮带轮7、传动皮带8与皮带轮5a、5b由脉冲马达驱动。用于本实施例的脉冲马达6是基本步进角为0.36°的步进马达,并由一马达驱动装置(未示明)按半步进方式(0.18°/步)驱动。对每次输送所提供的脉冲数是2000。顺便指出,配合到辊1、2一端上的皮带轮5a、5b上所形成的齿数与马达皮带轮7上形成的齿轮之比设定为3∶1,使得对于一行的输送方向长度(记录宽度)相当于输送辊1的1/3周长。
压板11用来在记录部上支承记录纸。在此实施例中,为了获得全色像,喷墨型记录头装置13是由蓝绿色记录头13C、深红色记录头13M、黄色记录头13Y与黑色记录头13BK,在记录头装置的扫描方向中并排组成。每个记录头设有以400PPI步距排成一行的256个喷口(两相邻喷口间的距离是0.0635mm)来排送油墨。此记录头装置13是安装于一滑架14之上,并沿着导轨15a、15b依箭头B的示向移动或扫描,使得16.256mm的输送方向长度(记录宽度)作为一行而记录到记录纸上。每当完成这样一行记录时,记录纸9印于箭头A的示向中输送过一段与记录宽度对应的距离。重复以上作业,在记录纸9上便形成图像。
滑架14由一脉冲马达(未示明)通过驱动皮带驱动。图2中所示的一台CPU(控制装置)用来控制脉冲马达6、滑架驱动脉冲马达、记录头装置13等的工作。
在上述布置下,由于输送辊1周长的1/3成为16.256mm,可以确定辊1的直径D1(D1=15.523mm)。此外,输送辊1对每一马达驱动脉冲的输送量LIP成为0.008128mm(=16.256/2000)。
图3示明了喷墨记录设备的各个零部件之间在一剖开的平面中的尺寸关系。
当采用这一设备进行记录时,记录纸9前端(梢端)部分中生成的边界具有长度a同时尾端部分中生成的边界具有长度b,且它们与记录纸的尺寸无关。附带指出,就尾端的边界而论,存在着如下所述的某些误差。设输送辊1记录纸梢端与记录区上游端间的距离设定到M。
附带指出,在此实施例中,具体的数值如下:
即X=16.256,L=297,a=5,b=5与M=15。另外,两喷口间的距离e=0.0635mm。
下面将本实施例的具体数值记于方括号〔〕之中。
记录纸9的尺寸在事先由传感装置(未示明)测定或由操作者的输入确定。设记录纸9的全长是L而记录宽度是X时,待记录的实际区域为:
L-a-b〔=287mm〕         (1)
由记录宽度X所实现的记录数N为:
N=INT{(L-a-b)/X}〔=17mm〕        (2)
不能由宽度X记录但要加以记录的区域(剩余的可记录区域)J1为
J1=(L-a-b)-N×N〔=10.648mm〕          (3)
由于记录头装置喷口间的距离是e,能够被实际记录的剩余可记录区J成为
J=INT(J1/e+0.5)×e〔=10.668mm〕        (4)
现在,值J与值J1间的差包括在纸尾端部的边界中。即此纸在尾端部的实际边界d成为:
d=b+J1-J〔=4.98mm)          (5)在此情形下满足下述方程
L=a+J+N×X+d              (6)
亦即在记录纸9的前端到达输送辊1的辊隙时,当纸张行进的量相当于前端边界a、剩余可记录区J、由记录数N乘记录宽度X所得到的值以及尾端边界d之和时,此记录纸9便离开输送辊1的辊隙。这样一种关系示明于图5中。在此,值d与b之间的差等于值J1与J间的值。即b-d=J-J1〔=0.02mm〕。此值小于e/2(约32μm)。因此尾端边界至多是在32μm中变化而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说明应用此依据所述实施例的记录设备来进行的成像作业。
首先由一相应的供纸装置19从盒18中之一(图2)来供应记录纸。当此记录纸进一步由中间辊12输送时,用一传感器10探测记录纸的前端。中间辊12由此进一步将记录纸送进一预定量。此时记录纸的前端到达输送辊1的梢部,在此于记录纸中形成一个环套圈。此时输送辊1开始转动,由此将记录纸输送至第一行的成像开始位置(亦即输送的量为X+a+M〔=36.256mm〕)。这种状况示明于图4中。
当记录纸9的前端到达第一行成像开始位置时,上面有记录头13c至13BK的滑架14即在导轨15a、15b上位移(图1),由此便在记录纸上记录下图像的第一行。此时是以宽度J进行记录,而在下游侧的喷口数是J/e〔=168〕。
完成第一行记录后,便由输送辊1将记录纸9输送这一段距离J。此时,记录纸9的输送量只取决于输送辊1。因此,施加到脉冲马达6上的是对应于INT(J/0.008128+0.5)〔=1313〕的驱动脉冲数。
至此,记录纸9在其前端到达输送辊1辊隙之后,被输送过(X+a+M+J〔=46.924mm〕)的一个量。因此,在辊1辊隙上游侧所剩余的记录纸9的长度成为
L-(X+a+M+J)〔=250.076mm〕         (7)
在完成了有关宽度J的记录后,从下一段时间开始,由记录宽度X重复进行次数为N的记录来完成一页记录。在这些重复的记录作业中,此记录纸每次输送一段距离X。
现在,当完成了第(N-2)次记录后,考虑一下以记录宽度来进行第(N-1)次〔=16次〕记录的状况。在此状况下,由于已然以记录宽度X进行过(N-2)〔=15〕次记录,在输送辊1辊隙上游侧余剩的记录纸9的长度C与方程(7)相比是减少了,即
L-(X-a+M+J)-(N-2)×X〔=6.216mm〕                (8)
亦即当把有关宽度J的记录视作为一次记录时,在进行第N次记录时在输送辊1辊隙上游侧所余剩的记录纸9的长度具有如方程(8)中所示的值。然后,在进行纸张的最后一次输送时,上面已记录有图象的记录纸的尾端边界余量便成为d=〔4.98mm〕。然后记录纸9便由排出辊2与相关的从动辊4朝下游侧排出。以上作业即是记录方法也是输送方法。
下面描述为消除纸张伸长来测定排出辊2的直径P2的方法。
当有关一次记录宽度的纸张延伸率是K〔=0.01〕时,与记录宽度X相关的纸张的延伸率成为X×k〔=0.16256mm〕。因此,当由输送辊1压紧记录纸9来输送此记录纸时,排出辊2必须将记录纸在输送辊1将记录纸输送过一个量L1〔=X〕时输送过一个量(X+kX)或更大的一个量。这就是说,排出辊2的输送量L2必须是:L2≥L1+t=X+Xk〔=16.419mm〕。此时,由于辊1、2是由加有相同脉冲数的共同马达驱动,排出辊2的直径D2经确定为D2≥15.679mm。
但当此种输送是从记录纸9保留于输送辊1辊隙上游侧的长度为C时开始时,由于记录纸的尾端是在记录纸输送过距离C后离开辊1的辊隙,实际上所消除的记录纸延伸量小于此记录纸在由辊1、2压紧的条件下所消除的延伸量。
这样的一种延伸量为:
X×k×(C/x)=0.16256×(6.216/16.256)=0.06126mm也即下面的延伸率是不能为排出辊2所消除的,而保留为
X×k-X×k(C/X)=0.16256-0.06126=0.1013mm这一值大于相邻喷口间的距离(0.0635mm),结果使此记录宽度与下一个记录宽度重叠,而产生出高密度纹道。
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要寻求排出辊2的这样一个输送量,它能在记录纸9的尾端离开输送辊1的辊隙时,消除纸的延伸量8k。
假定辊1与辊2在记录纸9的尾端离开辊1辊隙的输送量分别为L1-1与L2-1,则必须满足下述关系:
L2-1≥L1-1+X×k
在L2-1=L1-1+X×k=C+X×k时,当假定排出辊2在纸9的尾端离辊1辊隙后的输送量是L2-2,则可求得下述关系:
L2-2=X-L1-1
可以确定能满足上述关系的排出辊2的直径D2。在此D2=(C+X×k)/C×D1=(6.216+0.16256)/6.216×D1=15.929mm。
当假定辊1、2对各个脉冲的输送量分别为L1P、L2P时,即可求得下述关系:
L2P=D2/D1×L1P={1+(X/C)×k}×L1P
此时对各个脉冲的输送量为0.00834mm。另外,要是该马达如同在上述的输送中是由2000个脉冲驱动时,当记录纸只是由具有较大输送量的排出辊2输送时,由于实现了较目标输送量为大的输送量,在此输送过程中必须减少驱动脉冲数。
在记录纸9尾端离开输送辊1辊隙前所耗用的脉冲数为C/L1P。实际上此数为
INT(6.216/0.008128+0.5)=765。
另一方面,在记录纸9尾端离开输送辊1辊隙后,待输送的纸张的输送量则是X-C=16.256-6.216=10.04mm。这一量所对应的脉冲数为(X-C)L2P。实际上,此数是INT(10.04/0.00834+0.5)=1204。
这样,在此输送过程中的脉冲总数N成为:
N=C/L1P+(X-C)L2P=765+1204=1969于是,根据D2=(C+Xk)/C+D1,当D1=15.523mm,当将直径D2设定为15.929mm,在开始记录前使排出辊2通过整个记录区域,就能完全消除纸张的延伸率,这样就能阻止在相邻记录宽度间发生重叠而避免发生高密度纹道。此外也能防止因纸张飘浮造成纸张与记录头的接触以及在此纸张中产生皱褶。
顺便指出辊1与辊2可由不同脉冲马达驱动。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此实施例的主体结构将对照图6与图2来说明。输送辊1与排出辊2分别由不同的脉冲马达6a、6b驱动。这两个脉冲马达则由一CPU(控制装置)17控制。
此第二实施例中的主要规格如下:
皮带轮齿数             42
辊径                   15.523mm
对每个脉冲的输送       8.128μm上述值对辊1与辊2两者均相同。
从动辊3与4的偏动力分别是2.4与0.6kg。记录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参看图3、4与5)。
当关联着一个记录宽度的纸张的延伸率是k〔=0.01〕时,则与此记录宽度相关联的纸张的延伸量成为X×k〔=0.16256mm〕。因此在记录完成之后与记录纸输送之前,必须通过排出辊消除此延伸量。
为此目的,借助CPU17控制马达6a、6b,而进行下述一系列驱动作业:
(1)完成记录后使输送辊1停动,并以下述方式驱动排出辊2,使辊2的输送量成为(X×k)或更大(对应于20个或多个个数的脉冲)。
(2)在排出辊2停动后,再由下述方式驱动辊1、2,使这两个辊的输送量成为X(对应于2000个脉冲);以及
(3)在辊1与2停动后进行下一个记录。
这样,在下一个记录开始之前,借助排出辊2可以消除记录纸的延伸量。顺便指出,由于用来驱动输送辊1的马达是保持在上述作业(1)中的激励状态下,而从动辊3的偏动力又是从动辊4的偏动力的4倍从而输送辊1辊隙的位置即使当排出辊2单独受驱动时也不会移动。
这样,纸张的延伸现象就能在记录开始前为排出辊2通过整个记录区域消除,从而阻止了在相邻记录宽度间发生重叠,避免了高密度纹道的产生。此外能够制止因纸张飘浮而在记录纸与记录头之间发生接触,同时能避免在记录纸中产生皱褶。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由于第三实施例的主体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故同样参看图6与图2。输送辊1与纸张排出辊2分别由不同的脉冲马达6a、6b驱动。脉冲马达6a、6b则由一台CPU(控制装置)17控制。
第三实施例的主要规格如下:
皮带轮齿数                      42
辊径                            15.523mm
对每个脉冲的输送量              8.128μm
每一个输送过程中供给的脉冲数    2000
上述各值对于辊1与辊2均相同。
从动辊3与4的偏动力分别为2.4至0.6kg。
当采用第三实施例的设备进行记录时,会产生出与记录纸尺寸无关的前端边界a与后端边界b。
图7示明了第三实施例中设备的主要零部件之间在一剖开的平面中的尺寸关系。如图7所示,辊1辊隙与记录区上游端间的距离设定到一个值M。此外,当记录纸9的尾端能在下一个输送过程中离开输送辊1的辊隙时,假定纸9尾端与辊1辊隙间的距离为C。
在第三实施例中,将一记录纸探测传感器10设在辊1与3的辊隙的上游侧并与此辊隙分开一距离X。顺便指出,第三实施例中的具体数值如下:
X=16.256mm,a=5mm,b=5mm,而M=11mm。
另外,相邻喷口间的距离e=0.0635mm。
下面说明应用第三实施例的记录设备进行成像作业。
首先由相应的供纸装置19由一批盒18中之一供应记录纸。当此记录纸再次由中间辊12输送时,此记录纸的前端到达记录纸探测装置10。由此,中间辊12再将记录纸输送过一个超过距离X的量。记录纸的前端到达尚未停动的辊1的辊隙,而在记录纸中形成一环套圈。此时,辊1开始转动,将记录纸输送到第一行的成像开始位置(即输送量为X+a+M〔=32.256mm〕)。这一情形示明于图8中。
当记录纸9的前端到达第一行成像开始位置,图像的第一行即由记录头13C-13Bk记录到记录纸上。在此情形下,记录宽度是X,在完成记录后,记录纸输送过距离X。这时的输送是只取决于输送辊1,驱动脉冲数是2000。
在完成第一行记录后,当重复进行记录宽度X的记录与距离X的输送后,在完成了一定次数的记录作业之后,此记录纸探测传感器10便在纸张的输送过程中探测记录纸9的尾端。
顺便指出,在此第三实施例中,从记录纸9输送开始便向该马达所供给的脉冲数每次都由一计数器30计数,当此传惑器10探测到纸9的尾端时,此计数器即停动。当此记录纸探测传感器10探测到记录纸9的尾端时,为计数器20所计数的脉冲数便存储于存储器31中。然后进一步输送此记录纸9,并在输送量达到X时即停止输送,并以记录宽度X进行记录。顺便指出上述存储器和/或计数器可以设在CPU中。
假定存储于存储器中的脉冲数为Z,则记录纸9在其尾端通过上述传感器10后所输送过的距离便成为X-Z×8.128/1000。
这就是说,在此种状态下,记录纸的尾端便定位在输送辊1辊隙的上游侧,并与此辊隙分隔一距离C{=X-(X-Z×8.128/1000)}
下面说明当记录纸的尾端通过输送辊1的辊隙时的输送方法。
当关联着一个记录宽度的纸张延伸率是k〔=0.01〕时,有关记录宽度X的纸张延伸率成为X×k〔=0.16256mm〕。因此,在记录完成后和在输送记录纸之前,必须由排出辊2消除此延伸率。这就是说,在记录纸为输送辊1输送过距离C的同时,此记录纸必须由排出辊2输送过距离(C+X×k)或更大一段距离。这时,由于辊1与辊2的直径相同,它们将同时被驱动,但用来驱动辊2的马达的驱动频率使其大于用来驱动辊1的马达的频率,由此能提高排出辊2的输送速度V2。设辊1的输送速度是V1,则上述输送速度V2应调节到满足下述关系:
V2≥(C+Xk)/C×V1={1+(X/C)×k}×V1
当记录纸9的尾端离开输送辊1的辊隙后,只要对与排出辊2相关的马达所供给的脉冲数在此输送过程中为2000时,此排出辊2的输送速度可以保持为V2。
排出辊2的输送时间T2成为:
T2=C/V1+(X-C)/V2
此外,上述的设定关系可有效地用于前述的输送作业以及这一输送作业中。
CPU17可根据上述关系来计算V2、T2,并根据这些计算结果来控制脉冲马达6a、6b。
当这一输送结束后,就可根据设在盒18中的探测装置(未示明)探测出的记录纸的尺寸,或根据操作者的输入,同时还要根据前、后端边界a、b来确定下一个记录宽度。
亦即可以测定以下各种值
记录区=L-(a+b)
由记录宽度能进行的记录次数:
J=INT{〔L-(a+b)〕/16.256}
在记录宽度小于X=L-(a+b)-J×16.256时能记录下的记录区(最后记录)。
这样,在记录开始之前使排出辊通过整个记录区就能消除纸张的延伸现象,由此可以防止在相邻记录宽度间存在着重叠,避免了高密度纹道的产生。此外可以阻止记录纸与记录头之间因纸张飘浮而发生接触以及在纸张中产生皱褶。
这就是说
(1)可以避免因记录纸的延伸导致图象质量下降以及纸张输送不良;
(2)当记录纸的尾端离开上游辊的辊隙后,不会破坏输送精度与记录精度,从而可以获得没有纹道的图像;以及
(3)上述输送精度与记录精度不受记录纸尺寸的影响,也不受可以应用到无固定尺寸的记录纸上的成像设备的影响。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因记录纸在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间发生的延伸而造成记录纸的松弛与飘浮以及卡塞,由此能在由相应图像设备成像时防止形成高密度的纹道。
下面参看图10与2来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这时的输送辊1与排出辊2是由一共用的脉冲马达6驱动。输送辊1通过一电磁离合器21连到一皮带轮5a上。因此,当电磁离合器21接通或断开时,此输送辊即工作或停止运转。此外有一个垫20借助一弹簧22压抵到输送辊1的轴上,由此能加大输送辊1的停动转矩。脉冲马达6与此电磁离合器21由CPU17控制。
第四实施例中的主要规格如下:
皮带轮齿数            42
辊径                  15.523mm
对每个脉冲的输送量    8.128μm。
以上各值对于输送辊1与排出辊2相同。
从动辊3与4的偏动力分别是0.4与0.6kg。记录方法与前述实施例的相同(参看图3、4与5)。
下面说明一种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不同的用来驱动所说辊的方法。
当与一个记录宽度相关的纸张延伸率是k〔=0.01〕时,相对于记录宽度为X的纸张延伸率成为X×k〔=0.16256mm〕。因此,在记录完成后和记录纸输送之前,必须用排出辊2来消除延伸量。
为此目的,由CPU17来控制脉冲马达6与电磁离合器21,进行下面一列驱动作业。
(1)首先接通电磁离合器21来驱动输送辊1,由此将记录纸输送到预定位置。
(2)在记录结束后断开电磁离合器21来停止输送辊1的运动,驱动排出辊2将记录纸输送一段距离(X×k)或更大一段距离(对应于20或更大的脉冲数)。
(3)在排出辊2停动后,接通电磁离合器21将输送辊1驱动通过一段距离X(对应于2000个脉冲数)。
(4)在辊1与2停动后进行记录。
这样,在记录开始前,通过排出辊2在整个记录区域上完全消除了纸张延伸现象。顺便指出在上述驱动作业(2)中,由于有垫20经弹簧22压贴到输送辊1的轴上而加大了输送辊1的转矩,因而即使在单独驱动排出辊2时,记录纸也不会移动。
这样,在开始记录前,借助排出辊2通过整个记录区域,就能完全消除纸张的延伸,从而可以防止在相邻记录宽度间出现重叠,由此可以避免产生高密度的纹道。此外能够制止在记录纸与记录头之间由于纸张的飘浮而发生接触以及在记录纸中产生皱褶。

Claims (44)

1.纸张输送设备,它包括:
第一输送装置(1,3),用来压紧和输送纸张(9);以及
第二输送装置(2,4),它设在第一输送装置(1,3)的下游侧,用来压紧和输送纸张(9),
其特征在于,
有驱动装置(5a,5b,6,7,8,17;5a,5b,6a,6b,7a,7b,8a,8b,17;5a,5b,6,7,8,17,21),用来驱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3)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4),使之能满足关系:L2≥L1+t,
其中,t是位于此第一输送装置(1,3)和第二输送装置(2,4)间的纸张(9)的延伸量,L1是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3)的输送量,而L2是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4)的输送量。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纸张(9)的尾端在输送途中离开第一输送装置(1,3)时,第二输送装置(2,4)从输送过程开始,使此纸张输送过的距离较第一输送装置(1,3)所输送的距离大出一个对应于该延伸量t的量,直至纸张(9)的尾端离开第一输送装置(1,3)。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3)具有输送辊(1),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4)具有排送辊(2),此输送辊(1)与排送辊(2)具有不同的直径。
4.成像设备,它包括:
第一输送装置(1,3),用来压紧和输送纸张(9),
第二输送装置(2,4),它设在第一输送装置(1,3)的下游侧,用来压紧和输送纸张(9),以及
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它设在第一输送装置(1,3)与第二输送装置(2,4)之间,用来形成在纸张输送方向上具有长度X的图像,
其特征在于,
有驱动装置(5a,5b,6,7,8,17;5a,5b,6a,6b,7a,7b,8a,8b,17;5a,5b,6,7,8,17,21),用来驱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3)和第二输送装置(2,4),使之能满足关系:L2≥L1+t,
其中,t是位于此第一输送装置(1,3)和第二输送装置(2,4)间的纸张(9)的延伸量,L1是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3)的输送量,而L2是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4)的输送量。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当纸张(9)在输送中其尾端离开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3)时,此第二输送装置(2,4)从输送过程开始,将纸张(9)输送过的距离较第一输送装置(1,3)所输送的距离大出一个对应于该延伸量t的量,直至纸张(9)的尾端离开第一输送装置(1,3)。
6.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通过排出墨滴形成图像。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通过利用热能在排出墨滴时形成图像。
8.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3)具有输送辊(1),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4)具有排送辊(2),此输送辊(1)与排送辊(2)具有不同的直径。
9.成像设备,它包括
第一输送装置(1,3),用来压紧和输送纸张(9);
第二输送装置(2,4),它设在第一输送装置(1,3)的下游侧,用来压紧和输送纸张(9),以及
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它设在第一输送装置(1,3)与第二输送装置(2,4)之间,用来形成在纸张输送方向上具有长度X的图像,
其中在纸张输送方向具有长度X的图像的形成和纸张的输送是交替地进行,
其特征在于,
有驱动装置(5a,5b,6,7,8,17;5a,5b,6a,6b,7a,7b,8a,8b,17;5a,5b,6,7,8,17,21),用来驱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3)和第二输送装置(2,4),使得可满足关系:L2-1≥L1-1+X×k,
其中
k是所述成像装置在成像时导致纸张的延伸率,而
L1-1与L2-1分别是此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输送装置在输送作业中同时启动而使纸张的尾端离开第一输送装置(1,3)辊隙之后和纸张尾端离开第一输送装置(1,3)辊隙之前的输送量。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关系式;L2-2=X-L1-1,其中,L2-2是第二输送装置在输送作业中在纸张尾端离开第一输送装置辊隙使纸张尾端离开第一输送装置辊隙后的输送量。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分别包括用于输送纸张(9)的转动件(1,2),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不同的步进马达(6a,6b)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1,2)。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了关系V2≥〔1+(X/C)×k〕×V1,其中
C是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3)的辊隙与纸张尾端间的距离,
V1和V2分别是第一和第二输送装置在输送作业中使纸张尾端离开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辊隙的输送速度。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了关系T2=C/V1+(X-C)/V2,其中
T2是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4)在输送作业中纸张的尾端离开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辊隙的驱动时间。
14.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用来测量距离C的装置(10)和用来根据此测量出的距离C改变提供给所述步进马达(6a,6b)的驱动频率的控制器(17)。
15.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由共同的步进马达(6)驱动。
16.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了关系:L2p≥〔1+(X/C)×k〕×L1p,
其中
C是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辊隙与纸张尾端间的距离,而
L1p与L2p分别是输送作业中纸张尾端离开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辊隙时,所述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每一个脉冲的输送量。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了关系:N=C/L1p+(X-C)/L2p,其中
N是输送作业中纸张尾端离开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辊隙时的驱动脉冲数。
18.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了关系p1>p2,
其中
p1与p2分别是所述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的纸张保持力。
19.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了关系p1>p2,
其中
p1与p2分别是所述第一与第二输送装置的纸张压紧力。
20.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了关系p1>p2,
其中
p1与p2分别是第一输送装置(1,3)与纸张(9)之间和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4)与纸张(9)之间的摩擦力。
21.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1,3)具有输送辊(1),所述第二输送装置(2,4)具有排送辊(2),而此输送辊(1)和排送辊(2)具有不同的直径。
22.权利要求9~2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通过排出墨滴成像。
23.权利要求2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通过利用热能排出墨滴成像。
24.成像设备,它包括:
设在记录部(13C,13M,13Y,13BK)上游的一对上游辊(1,3),以及
设在此记录部(13C,13M,13Y,13BK)下游的一对下游辊(2,4),
其中的记录纸由所述成对的上游和下游辊的一对或两对间歇地输送以使图像形成于此记录纸上,其特征在于:
有驱动装置(5a,5b,6,7,8,17;5a,5b,6a,6b,7a,7b,8a,8b,17;5a,5b,6,7,8,17,21),用于驱动所述成对上游辊(2,4),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控制装置(17)用于控制此上游与下游辊对,使得在输送作业中此记录纸的尾端离开所述这对上游辊(1,3)辊隙时,所述上游与下游辊对首先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即此上游辊对(1,3)的输送量成为零(停动)而下游辊对(2,4)的输送量则等于或大于(X×k),然后在这对下游辊(2,4)停动时,所述上游辊对(1,3)的输送量成为X且所述下游辊对(2,4)的输送量成为X,
其中X是在所述记录部(13C,13M,13Y,13BK)的记录宽度,而
k是所述记录部(13C,13M,13Y,13BK)成像时造成记录纸张(9)的延伸率。
25.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离的步进马达(6a,6b)用于分别驱动所述上游与下游辊对。
26.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共用的步进马达(6)用于驱动该上游与下游辊对,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来相互独立地改变该上游与下游辊对输送量与输送速度的装置(21)。
27.权利要求2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记录纸的尾端离开所述上游辊对(1,3)的辊隙的所述输送作业之间的各个先行的输送作业中,所述上游与下游对首先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即此上游辊辊对(1,3)的输送量成为零(停动)而下游辊对(2,4)的输送量则等于或大于(X×k),然后在这对下游辊(2,4)停动后,所述上游辊对(1,3)的输送量成为X,且所述下游辊对(2,4)的输送量成为X。
28.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记录纸的尾端离开所述上游辊对(1,3)的辊隙的所述输送作业之前的各个先行的输送作业中,所述上游与下游辊对首先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即此上游辊对(1,3)的输送量成为零(停动)而下游辊对(2,4)的输送量则等于或大于(X×k),然后在这对下游辊(2,4)停动后,所述上游辊对(1,3)的输送量成为X,且所述下游辊对(2,4)的输送量成为X。
29.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了关系p1>p2,
其中
p1与p2分别是此上游与下游辊对的纸保持力。
30.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了关系p1>p2,
其中
p1与p2分别是此上游与下游辊对的纸压紧力。
31.权利要求2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满足了关系p1>p2,
其中
p1与p2分别是所述上游辊对(1,3)与纸(9)之间和所述下游辊对(2,4)与纸(9)之间的摩擦力。
32.权利要求24~3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13C,13M,13Y,13BK)通过排出墨滴成像。
33.权利要求3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13C,13M,13Y,13BK)通过利用热能排出墨滴成像。
34.成像设备,它包括:
第一输送件(1),用于输送纸张(9);
第二输送件(2),设在第一输送件(1)的下游,用于输送纸张(9);
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设在所述第一与第二输送件(1,2)之间,用于沿纸张输送方向形成具有长度X的图像;以及
驱动装置(5a,5b,6,7,8,17;5a,5b,6a,6b,7a,7b,8a,8b,17;5a,5b,6,7,8,17,21),用于驱动上述第一输送件(1)和第二输送件(2),使得在由所述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沿纸张输送方向形成具有长度X的图像后,所述第一输送件(1)执行对应于输送距离X的输送作业,而所述第二输送件(2)执行对应于输送距离大于距离X的作业,使得所述第二输送件(2)在纸张(9)上滑行同时输送纸张(9)经距离X。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输送件(2)执行充分的输送作业,以在第一输送件(1)和第二输送件(2)之间消除由于所述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的成像作业造成纸张(9)的松弛。
35.权利要求3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件(1)有输送辊(1),第二输送件(2)有排出辊(2),此两辊的直径不同。
36.成像设备,它包括:
第一输送件(1),用于输送纸张(9);
第二输送件(2),设在第一输送件(1)的下游,用于输送纸张(9);
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设在所述第一与第二输送件(1,2)之间,用于沿纸张输送方向形成具有长度X的图像;以及
驱动装置(5a,5b,6,7,8,17;5a,5b,6a,6b,7a,7b,8a,8b,17;5a,5b,6,7,8,17,21),用于驱动上述第一输送件(1)和第二输送件(2),使得在由所述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沿纸张输送方向形成具有长度X的图像后,所述第一输送件(1)执行对应于输送距离X的输送作业,而所述第二输送件(2)执行对应于输送距离大于距离X的作业,使得所述第二输送件(2)在纸张(9)上滑行同时输送纸张(9)经距离X,
其特征在于,当此纸张(9)在其被输送过上述距离X的途中通过第一输送件(1)时,在纸张(9)通过第一输送件(1)之前,此第二输送年(2)所进行的输送作业能充分地消除由于该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的成像作业而在第一与第二输送件(1,2)之间的纸张(9)中产生的松弛现象。
37.权利要求3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件(2)是在所述第一输送件(1)停动的状态下来进行消除纸张(9)中松弛现象的输送作业。
38.权利要求3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输送件(1)上设有制动器(20,22),同时所述第二输送件(2)进行消除纸张(9)松弛的作业。
39.权利要求3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传感器(10)用来探测纸张(9)通过预定位置的情形;还没有计算装置(17),用来根据此传感器(10)的探测结果计算出纸张(9)到通过该第一输送件(1)为止时的输送距离C,再据此计算出的输送距离C来计算所述第二输送件(2)的输送作业的输送速度和输送时间。
40.权利要求3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控制装置(17),根据上述计算装置(17)计算出的第二输送件(2)的输送速度与输送时间来控制此第二输送件(2)。
41.权利要求3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件(1)具有输送辊(1),所述第二输送件(2)具有排出辊(2),此输送辊(1)与排出辊(2)具有不同的直径。
42.权利要求36~4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13C,13M,13Y,13BK)通过排出墨滴成像。
43.权利要求4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部(13C,13M,13Y,13BK)通过利用热能排出墨滴成像。
44.成像设备,它包括:
第一输送件(1),用于输送纸张(9);
第二输送件(2),设在第一输送件(1)的下游,用于输送纸张(9);
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设在所述第一与第二输送件(1,2)之间,用于沿纸张输送方向形成具有长度X的图像;以及
驱动装置(5a,5b,6,7,8,17;5a,5b,6a,6b,7a,7b,8a,8b,17;5a,5b,6,7,8,17,21),用于驱动上述第一输送件(1)和第二输送件(2),使得在由所述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沿纸张输送方向形成具有长度X的图像后,所述第一输送件(1)执行对应于输送距离X的输送作业,而所述第二输送件(2)执行对应于输送距离大于距离X的作业,使得所述第二输送件(2)在纸张(9)上滑行同时输送纸张(9)经距离X。
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控制装置(17)用来控制所述第一与第二输送件(1,2)使得当此纸张(9)在其被输送过上述距离X的途中通过第一输送件(1)时,在纸张(9)通过第一输送件(1)之前,此第二输送件(2)在第一输送件(1)停止状态进行输送作业,以减小由于该成像装置(13C,13M,13Y,13BK)的成像作业而在第一与第二输送件之间的纸张中产生的松弛现象。
CN95109940A 1994-07-04 1995-07-04 纸张输送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3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5208294 1994-07-04
JP152082/94 1994-07-04
JP7146237A JP3015281B2 (ja) 1994-07-04 1995-06-13 画像形成装置
JP146237/95 1995-06-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06A CN1124206A (zh) 1996-06-12
CN1096357C true CN1096357C (zh) 2002-12-18

Family

ID=26477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99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357C (zh) 1994-07-04 1995-07-04 纸张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5910811A (zh)
EP (1) EP0691208B1 (zh)
JP (1) JP3015281B2 (zh)
KR (1) KR100198772B1 (zh)
CN (1) CN1096357C (zh)
DE (1) DE69528491T2 (zh)
FR (1) FR2722010B1 (zh)
IT (1) IT1278127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0932B (fi) * 1995-04-12 1998-03-13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Äänitaajuussignaalien lähetys radiopuhelinjärjestelmässä
JP3308790B2 (ja) * 1996-01-17 2002-07-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DE69616570T2 (de) * 1996-11-28 2002-06-27 Agfa Gevaert Nv Thermodrucker mit Blattandruckmittel
US5954440A (en) * 1996-11-28 1999-09-21 Agfa-Gevaert Thermal printer with sheet pressure means
KR200162389Y1 (ko) * 1997-12-19 1999-12-15 윤종용 캐리지를 이용한 용지공급장치부가 구비된 잉크젯프린터
CN1084253C (zh) * 1999-01-19 2002-05-08 李青安 无叼纸自动快速续纸系统
ES2216743T3 (es) * 2000-01-20 2004-11-0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 Delaware Corporation Impresoras.
JP2006175777A (ja) * 2004-12-24 2006-07-06 Canon Inc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装置
US20070201933A1 (en) * 2006-02-24 2007-08-30 Park Namjeon Feeding system for image forming machine
US20070199206A1 (en) * 2006-02-24 2007-08-30 Park Namjeon Drying system for image forming machine
JP4839916B2 (ja) * 2006-03-27 2011-12-21 Nk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697440B2 (ja) * 2006-03-29 2011-06-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US7959248B2 (en) * 2007-06-29 2011-06-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10025760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Printing system with printheads supplied by multiple ink conduits connected by a bypass line
JP6393966B2 (ja) * 2013-08-30 2018-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CN103466357A (zh) * 2013-09-18 2013-12-25 柯尼卡美能达办公系统研发(无锡)有限公司 供纸机构、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系统
JP6410523B2 (ja) * 2014-08-22 2018-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459376B2 (ja) * 2014-10-16 2019-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同装置を備える印刷装置
CN104441988B (zh) * 2014-12-26 2017-06-06 深圳报业集团地铁传媒有限公司 写真机改造方法及高精度写真机
US9925763B2 (en) * 2016-01-21 2018-03-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int system
CN107984908B (zh) * 2017-12-04 2019-07-26 鸿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敏打印机
CN108380972B (zh) * 2018-04-27 2024-04-19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带锯床自动上料机构
CN108657855B (zh) * 2018-05-31 2024-04-19 江阴瑞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间歇式单向送料装置
JP2020153814A (ja) * 2019-03-20 2020-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分光特性取得装置
CN113044632B (zh) * 2021-03-11 2023-01-10 岳阳鑫鹏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制造用缠绕膜的加工机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7090A2 (en) * 1989-05-08 1990-1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EP0478300A2 (en) * 1990-09-27 1992-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ial recording
US5261754A (en) * 1991-08-01 1993-11-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per feeding device in a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30000181B1 (ko) * 1989-02-02 1993-01-11 도쿄덴기 가부시기가이샤 인자기
US5177547A (en) * 1989-04-26 1993-0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which uses the sheet ejection outlet as a sheet insertion inlet
US5602571A (en) * 1990-03-14 1997-02-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system with it
EP0581276B1 (en) * 1992-07-31 2001-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97090A2 (en) * 1989-05-08 1990-1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ecording apparatus
EP0478300A2 (en) * 1990-09-27 1992-04-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ial recording
US5261754A (en) * 1991-08-01 1993-11-1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aper feeding device in a prin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5910811A (en) 1999-06-08
KR100198772B1 (ko) 1999-06-15
JP3015281B2 (ja) 2000-03-06
EP0691208B1 (en) 2002-10-09
ITRM950453A1 (it) 1997-01-04
DE69528491D1 (de) 2002-11-14
IT1278127B1 (it) 1997-11-17
FR2722010A1 (fr) 1996-01-05
CN1124206A (zh) 1996-06-12
EP0691208A1 (en) 1996-01-10
FR2722010B1 (fr) 1997-03-14
ITRM950453A0 (it) 1995-07-04
KR960003979A (ko) 1996-02-23
JPH0873069A (ja) 1996-03-19
DE69528491T2 (de) 2003-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357C (zh) 纸张输送设备
CN100344461C (zh) 带驱动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0349747C (zh) 区分热敏纸类型的方法
CN167293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831657A (zh) 纸后处理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成像装置
JP543638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666880A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1039857A (zh) 成像装置
CN1333134A (zh) 输送装置和记录装置
CN1757513A (zh) 喷墨打印机
CN1590116A (zh) 媒体宽度检测装置
US7744187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248862C (zh) 记录装置
CN101898457B (zh) 成像装置
CN1590093A (zh) 记录装置和记录位置调整方法
JP2007313663A (ja) プリンタ
CN1931595A (zh) 直线标尺,设有该直线标尺的图像形成装置
JP5780015B2 (ja) 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836911A (zh) 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800995A (zh) 成像装置
JP20101000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911662A (zh) 记录装置、被记录材料传送方法、液体喷射装置
JP4697440B2 (ja) 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18203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46029A (zh) 喷墨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